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常用历史典故

常用历史典故

常用历史典故
常用历史典故

常用历史典故与

精辟论述

★★★

其次来说研究历史。虽则有少数党员和少数党的同情者曾经进行了这一工作,但是不曾有组织地进行过。不论是近百年的和古代的中国史,在许多党员的心目中还是漆黑一团。许多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学者也是言必称希腊,对于自己的祖宗,则对不住,忘记了。认真地研究现状的空气是不浓厚的,认真地研究历史的空气也是不浓厚的。

——《毛泽东选集》第三卷,第797页

希望我们各级领导干部认真地读一点历史,首先要了解中国的历史。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为了适应扩大国际交往的需要,更好地借鉴世界各国的长处,还要了解世界的历史。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

——摘自江泽民同志在纪念中国共产

党成立七十五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军队

高中级干部理论学习读本》第935页)

1.三皇五帝

注:传说中的远古帝王,三皇有六种说法:

(1)天皇、地皇、泰皇。

(2)天皇、地皇、人皇。

(3)伏羲(音西)、女娲(音娃)、神农(又称炎帝,传说神农尝百草,看看那种草能给人治病)。

(4)伏羲、神农(炎帝)、祝融。

(5)伏羲、神农(炎帝)、共公(传说共公用头碰触天柱,把天柱也撞断了一根,所以天向西北倾斜,地向东南倾斜,毛泽东说,共公是胜利的英雄)。

(6)燧人、伏羲、神农。由于没有文字记载,都是传说,但史学家认为,第六种说法比较符合原始社会生产发展的情况。

五帝有三种说法:

(1)黄帝、颛顼(音专虚)、帝喾(音哭)、唐尧、禹舜(音顺)。

(2)太皞(音号,太皞即伏羲)、炎帝(神农)、黄帝、少皞、颛顼。

(2)少昊(也称少皞,昊也念号)、颛顼、高辛(帝喾)、唐尧、禹舜。

这些人都是原始社会末期的部落領袖,由于没有文字记载,所以说法不一。以上所说三皇五帝,说法不一,但大部分说法都提到黄帝和炎帝(神农),是中国人的老祖宗,所以中国人都称为“炎黄子孙”。

2.君子不庄则不威

注:这是孔子的话。意思是:君子不庄重就没有威严。

3.小不忍则乱大谋

注:这是孔子的话。意思是:在一些小事上如果忍不住,就会影响大的谋划(计划、打算等)。

4.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

注:这是孔子的话。意思是:一般来说,一个人到了三十岁就能够自立了;到了四十岁,看问题就比较明白了;到了五十岁,就能够认识和驾驭社会

活动的规律了(天命可理解为规律);到了六十岁,就什么样的话都能听进去了(耳朵就顺了);到了七十岁,才能达到处理任何事情都得心应手的程度。

5.以貌取人,失之子羽

注:这是孔子的话。意思是:单纯以相貌判断人,就会像判断子羽那样犯错误。子羽是孔子的学生,相貌丑陋、凶恶,但他的心地很善良。

6.杀贵大,赏贵小

注:这是著名的古兵书《六韬》中的话。全文是:“将以诛大为威,以赏小为明,以罚审为禁止而令行。故杀一人而三军震者,杀之;赏一人而万人说(与悦同)者,赏之。”“杀贵大,赏贵小。”大人物违法,敢杀,小人物就会不寒而栗,自会老实;赏小的激励作用很大,小人物作了都赏了,大人物做出大的奉献,就更不用说了。

7.恩威并施,先福而后威

注:这是著名的古兵书《三略》中的话。意思是,对部下既要严格要求,又要关心爱护,光严格要求不行,光关心爱护也不行,两者必须有机结合起来,但必须是关心爱护在前,严格要求在后,先关心下级,把关系处好,再严格要求。

8.大智若愚

注:有大智慧的人表面看起来很愚笨。相反,水平不高的人,表面看起来却显得很聪明。

9.吾三相楚而身愈卑,禄愈厚而施愈博,位兹高而礼愈恭

注:这是春秋时楚国著名宰相孙叔敖的话。孙叔敖三次任楚国的宰相,辅佐楚庄王成为春秋五霸之一。楚国人始终拥护他,这在那个时代是很不简单

的。朋友们问他有什么经验,他就说了这番话。意思是:我三次当宰相,一次一次的不是觉得自己越来越高贵了,而是觉得自己越来越卑贱了;我收入的俸禄(银两)越多,施舍也就越广博,这个送一点,那个给一点;我的地位越高,对别人的礼节就越谦恭,所以“楚人不弃也。”

10.多惟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注:这是《道德经》上的话。意思是:正因为你不争,所以天下的人都争不过你。这里说的是处世谋略。不该争的时候千万不要乱争,越争影响越不好,威信越低,越争不到;但该争的时候还是要争的。

11.无为无不为

注:这是老子道家思想的核心。无为不是无所作为,而是大有作为。但不该你为的时候千万不要为,该为的时候一定不要错过机会,千方百计地为。

12.欲断不断,反受其乱

注:这是道家的话。意思是:该果断决策的时候就要果断决策,不然的话,反而要受其害。

13.无为而治

注:这是道家的思想。意思是要以无所作为的想法治理天下。这里所说的“无所作为”,主要是指统治者不要多欲,不要侵扰百姓,动用民力,去干那些不必要干或暂时可以不干的事,如修宫殿、修长城,逞大国威风,发兵攻打邻国,等等。因为那样动用民力太多,影响农业生产。例如修宫殿,从北方运来一根特大的木料,需要500多人用3个多月的时间。我国古代人口很少,汉代全国只有2000多万人;唐代极盛时期,也只有6000多万人。因此,一干那些修宫殿、修长城、发兵攻打邻国之类的事,青壮从军旅,老弱疲转输,人口

减少,土地荒芜,老百姓就苦不堪言。应该叫人民群众老老实实休养生息,发展生产,安居乐业,繁殖人口。凡改朝换代、历经多年战乱以后,由于青壮年死伤太多,特别需要实行无为而治的政策。刘邦建立汉朝以后,即实行这种政策,与民休息60多年,终于国富兵强。

14.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注:这是老子的话。意思是说,能全面地不带偏见地了解并正确对待别人的人,才算是智者;能真正了解自己并能正确对待自己的人,才算是明白的人。

15.善建者不拔,善抱者不脱

注:这是《道德经》中的话,其意是:善于建功立业的人不会中途动摇;善于保持功业的人不会丧失时机。

16.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注:这是《道德经》中的话,其意是:千里的行程从脚下开始。老子的这句话包含有朴素的唯物主义发展观。

17.慎终如始,则无败事

注:这是《道德经》中的话,其意是:在事情快要结束时还像开始时那样谨慎,就不会有失败的事。人在一生中,谨慎这两个字是最重要的。当官的特别是当大官的人,能做到“慎终如始”的人是很少的。

18.哀兵必胜

注:这是《道德经》中的话,原文是:“抗兵相若,哀者胜。”其意是:两军相对抗,“哀”(受到人民群众同情、支持)的那一方能取得胜利。毛泽东

在井冈山斗争时期曾引用这句话说明发动人民、依靠人民的重要性。

19.企者不立,跨者不行

注:这是《道德经》中的话,其意是:踮着脚跟站,站不长久,老是跨大步走,走不远。企,踮着脚跟站的意思。

20.柔弱胜刚强

注:这是《道德经》中的话,其意是:柔弱的能够战胜刚强的。但以柔克刚是有条件的,需要把握好时机,制定和实行正确的策略,得到人民群众的拥护。老子说:“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水是世间最柔弱的,但滴水能够穿石。毛泽东指导中国革命,汲取了老子这一思想的精华。

21.治大国如烹小鲜

注:这是《道德经》中的话,其意是:治理一个大国,要像煎小鱼那样谨慎。美国前总统里根对这句话非常欣赏。

22.天下之难作于易,天下之大作于细

注:这是《道德经》中的话,其意是:天下的难事都是从易处做起的,天下的大事都是从小事开始的。老子说:“圣人终不为大,故能成其大。”其意是,圣人始终不做大事,偏偏能成其大事。

23.轻诺必寡信

注:这是《道德经》中的话,其意是:轻易允诺别人的要求,必然很少兑现。

24.天网恢恢,疏而不漏

注:这是《道德经》中的话,其意是:天网无边,它的网眼虽然稀疏,可是什么也漏不掉。

25.信言不美,美言不信

注:真实的话不漂亮,漂亮的话不真实。能听进不漂亮的真实的话,是真正有水平的表现。古人把这一条作为衡量皇帝是否圣明的重要标准。陈云说,领导身边一定要有几个敢说真话的人。

26.善者不辩,辨者不善

注:这是《道德经》中的话,其意是:善良的人不巧说,巧说的人不善良。

27.知者不博,博者不知

注:真懂的人不卖弄渊博,卖弄渊博的人不真懂。

28.福兮祸所依,祸兮福所伏

注:这是《道德经》中的话,其意是:福里隐藏着祸,祸里包含着福。这两句话里充满了我国古代朴素的相反相成的辩证法。早在商末周初(姜子牙所处的年代),我国古代思想家就认识到,祸与福,兴与亡,成与败,快与慢,平与陂,等等,都是相反相成的,在一定的条件下,都是互相转化的。汉代贾谊说:“祸之与福,何异纠缠。”其意是,祸与福就像两根绳子缠在一起一样。他还举例说:“斯游遂成,卒被五刑;傅说服刑,遂相武丁。”这里所说的“斯”指李斯,他西去秦国辅佐秦始皇成就统一中国大业,后来被五马分尸处死;傅说(音悦)被抓去服劳役,后来当了武丁(夏代中兴之王)的宰相。

现在,不论是地方的还是军队的干部,晋升快快慢慢都是正常的,连续提几级,就意味着下一步可能要慢了;多年提不起来,就意味着下一步可能要提了。

29.水至清则无鱼

注:这是庄子的话。全文是:“水至清则无鱼,政至察则民乖。”其意是:水太清了,反而没有鱼了;国家的法律太严了,老百姓反而会行为不正常。乖,是(性情、行为)不正常的意思。

这句话讲得很辩证,干什么事都要把握好度。为官要清廉,但也要讲人情,清廉过分了,就脱离群众了。

30.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注:这是孟子的话。其意是,凡做一个事情,预先周密计划,就会成功,预先没有计划或计划不周,就会失败。毛泽东在它的文章中曾引用这句话。

31.只知其一,不知其二

注:刘邦最先说的这句话。刘邦战胜项羽建立汉朝以后,在洛阳宴请群臣,问大家为什么他能战胜项羽。高起、王陵等人说,陛下派人攻城略地,战果与大家共享,该立功的立功,该赏赐的赏赐。项羽妒贤嫉能,有功者害之,贤者疑之,战胜而不舆人功,得地而不舆人利,此所以失天下也。刘邦说:“公知其一,未知其二。夫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填国家,抚百姓,给饷餽,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众,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三人皆人傑,吾能用之,此我所以取天下者也。项羽有一范增而不能用,此所以为我禽(同擒)也。

——《汉书·高帝纪》

32.汉初三杰

注:就是上一段刘邦所说的三个人:张良、韩信和肖何。

33.韩信用兵,多多益善(如讲“韩信用兵”,就是“多多益善”的意思)

注:刘邦曾与韩信讨论用兵打仗的问题。刘邦问韩信:“您看我能用多少兵?”韩信回答:“十万。”刘邦又问:“那您能用多少兵呢?”韩信回答:“多多益善。”(越多越好)刘邦说:“看起来,我没有您的水平高,那为什么您为我所擒呢?”(刘邦用计捉拿了韩信,解除了韩信的兵权)韩信说:“我善将兵,君善将将”(这里的“将”是动词,是“统率”、“驾驭”的意思。韩信的意思是,我韩信善于统率军队打仗,您刘邦善于驾驭手下的将帅)。

34.韩信善将兵,刘邦善将将(见上注)

35.成也肖何,败也肖何

注:韩信是肖何推荐给刘邦的,当了大将军,建功立业,名扬后世。韩信被刘邦解除兵权以后,愤愤不平,不愿上朝,后来趁刘邦带兵出去平定谋反之乱时,策划政变,肖何给吕后定计,抓住了韩信并将其处死。

36.肖规曹随

注:肖指肖何,曹指曹参。刘邦发动起义时,这俩人都是沛县的县吏(相当于现在的县直科级干部),他俩人跟随刘邦起义打天下,立下赫赫功劳。刘邦建国后,肖何被封为“功高第一”,任相国(宰相)。他主持制定了一系列治国安邦的法律、法规。刘邦死后,肖何辅佐刘邦的儿子孝惠(汉惠帝)。肖何死后,曹参继之为相,由于他信奉老子“无为而治”的思想,成天不问事,汉惠帝不太满意,叫曹参的儿子劝劝他父亲,结果叫曹参揍了一顿。汉惠帝知道后很生气,责问曹参为什么这样。曹参反过来问汉惠帝:“您觉得您与高皇帝(刘邦)相比如何?”汉惠帝说:“我怎能比得上高皇帝呢?”曹参又问:“您看我与肖

相国比又怎样呢?”汉惠帝说:“似也不如也。”曹参说:“那好了,您不如高皇帝,我不如肖相国,他们都已经把法律、法规制定得好好的,我们按着办不就行了吗?”汉惠帝点头称善。当时天下大治,人民安居乐业。百姓歌之曰(老百姓歌颂说):“肖何定法,明若划一,曹参守之,坐宁勿失。”这就是“萧规曹随”的来历。

37.文景之治

注:“文”指汉文帝(刘邦的儿子刘恒),“景”指汉景帝(汉文帝刘恒的儿子刘启)。

刘邦打败项羽建立汉朝以后,由于长期战乱,人口减少,土地荒芜,国家很穷,连皇帝都找不到四匹一样颜色的马驾车;一斗米价值万钱。刘邦实行“无为而治”与民休息的政策,恢复生产,繁殖人口。刘邦的儿子孝惠帝以及孝惠帝的母亲吕后,也实行同样的政策。刘恒(刘恒也是刘邦的儿子,其母薄太后)即位后,继续与民休息,他的儿子汉景帝刘启也是如此。文帝、景帝在位40年,社会经济大大发展起来了。粮食多得吃不完,国家粮仓也放不下,一斗米只值五百钱。人口也大大增加,国家养马30万匹。史称“文景之治”。

38.陈(平)丞相不知粮谷之数

注:陈平是刘邦手下著名的谋臣,仅次于张良。刘邦死后,其子汉惠帝无能,吕后(刘邦的皇后,汉惠帝之母)掌权,史称“吕后专政”,起用了她的娘家侄吕禄、吕产、吕台等当了朝中的重臣。吕后死后,周勃(沛县人,沛县有个“五里三诸侯”,其中一个诸侯就是周勃)、陈平等人发动政变,消灭了吕家的势力,迎立刘邦的儿子刘恒当了汉文帝。周勃当右丞相,陈平当左丞相(古代右为上,左为下)。

又一次汉文帝临朝,问右丞相周勃:“一岁收粟几何?”(一年收多少粮食)周勃回答不上来。因为周勃是个大老粗(吹鼓手出身),实际上当不了丞相。汉

文帝又问:“一岁决狱几何?”(一年能断多少人命官司)周勃又回答不上来,紧张得背上的汗都出来了。右丞相回答不上来,汉文帝就问左丞相陈平。陈平回答:“各有主者。”(这些事都有专门分管的人)汉文帝又问:“主者为谁乎?”陈平回答:“陛下问收粟多少,责治粟内史;问决狱,责廷尉。”意思是说,陛下如果问收多少粮食,就问治粟内史(相当于现在的分管农业的副总理);如果问断多少人命官司,就问廷尉(相当于现在的最高人民法院院长)。汉文帝说:“各有主者,然君主者为谁乎?”(都有分管的人,您管什么事呢?)陈平回答:“上佐天子理阴阳,顺四时,下遂万物之宜;外填抚四夷诸侯,内亲附百姓,使卿大夫各得任其职也。”意思是说,我的职责是:辅佐陛下搞好天文历法、季节气候的事(古代以农业为主,天文历法、季节气候搞准非常重要,就是现在,温家宝副总理也要考虑七八月份长江会不会发洪水),以使万物生长顺利,五谷丰登;要管外交方面的事,搞好周边国家的睦邻关系;对内治理好各个郡县,使老百姓安定团结;要管干部,选贤任能,使他们该干什么就干什么。汉文帝听了以后,点头称赞。陈平在这里讲的实际上就是科学管理的道理。

39.丙吉忧牛喘而不问横道死人

注:丙吉是西汉中期汉宣帝时的丞相。有一次他带人下乡视察,见到打群架的,有死有伤,丙吉不管,扬长而去。后来,丙吉看到有人追牛,那头牛大口大口地喘气,引起了丙吉的注意,他叫人去问赶牛人,跑了多远路了?随行的人不理解,问丙吉丞相,刚才人命关天,您不管,现在看到老牛喘粗气,您却很关心,为什么呢?丙吉说:“老百姓打群架,是长安令(首都长安市的市长)管的事,该罚的罚,该打的打,由他办就行了;现在是早春,牛不该这样喘气,如果牛跑的不远,这样喘气就说明气候反常,事关农业生产的大事,所以我要管。”丙吉还说:“丞相不亲小事(丞相不过问那些小事)。”随行的人听了以后非常佩服。

40.不忍背汉

注:这是韩信说的话。经肖何推荐,刘邦重用韩信,拜他为大将军,韩信充分发挥他的统帅才能,连续攻灭了魏国、赵国、齐国。这时,有名的辩士蒯通劝他拥兵自重。蒯通说:“当今形势,您助楚则楚胜,助汉则汉胜,不助楚不助汉则三足鼎立。”韩信犹豫不决,说:“不忍背汉。”后来吕后、肖何设计杀了韩信,临刑前,韩信说:“悔不听蒯通之言。”其实,韩信被杀是有原因的。他用兵如神,功高如山,理应十分谨慎。狡兔死,走狗烹,高鸟尽,藏良弓,敌国破,谋臣亡,自古已有遗训。韩信料敌合变,出奇无穷,攻无不克,战无不胜,但是,他只精通孙吴兵法,没有研究道家的学说。他被削去兵权以后,郁郁不得志,信中常怀不满,不去上朝,羞与降灌等同列(降指降侯周勃,灌指灌婴,都是刘邦手下的武将,与韩信当然是不能比的,韩信觉得上朝与他们站在一起,实在是有失身份)。最后发展到谋反,吕后、肖何就除掉了他。

41.各为其主

注:韩信临刑前说:“悔不听蒯通之言。”刘邦听说非常恼火,派人把蒯通抓来,愤怒地问他:“你为什么劝韩信背叛我呢?”蒯通说:“狗吠各为其主,当初我只知道有韩信,不知道有陛下,陛下既然要打天下、坐天下,为何要杀有才的人才呢?”刘邦听了,消了气,不但没有杀蒯通,反而用他作为智囊。

42.狡兔死,走狗烹,高鸟尽,藏良弓,敌国破,谋臣亡

注:这是一句古训,最早见自范蠡语。历史上的帝王,打天下时,千方百计搜罗人才,对部下也能以诚相待,一旦取得胜利,他就害怕文臣武将们,特别是哪些谋深韬远的文臣武将威胁他的统治地位,想办法除掉他们。最明显的是朱元璋,他对谁都不放心,那些对他忠心耿耿、立下汗马功劳的文臣武将,一个个都被他除掉了。刘伯温(朱的主要谋士),徐达(朱的老乡,最信赖的大将军),李善长(朱的老乡、主要谋士),汤和(朱的老乡,与朱从小在一起放

牛),廖永忠(朱的老乡),兰玉,等等,他都不放心。有的被杀,有的被逐,有的解甲归田,有的装疯卖傻(火焚庆功楼是传说,历史上没有此事)。

但也有的帝王并非如此,唐太宗李世民就是突出的代表。他当皇帝后仍然重用那些文臣武将,如房玄龄、杜如晦、长孙无忌、张玄素、戴胄、李靖、李世勣、尉迟敬德、张亮、侯君集、秦琼、程知节(咬金)等等。就连敌对阵营的人才,他也破格录用,如魏征、王珪,本来是李世民的哥哥李建成的人,玄武门之变后,李世民杀掉李建成,重用魏征、王珪。

43.杯酒释兵权

注:这是赵匡胤干的事。赵匡胤本来是后周皇帝(唐朝以后是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五个朝代)周世宗手下的大将(殿前都检验),跟随周世宗建功立业,羽翼逐渐丰满。周世宗死后,幼子继位。赵匡胤看时机成熟,在陈桥驿(开封南)发动兵变,授意赵普等人把黄袍(皇帝穿黄袍)披到他身上,篡夺了后周的政权,建立了宋朝,他是皇帝(宋太祖)。他当皇帝后,对那几个“披黄袍”的人特别不放心,有一次,他请这几个人喝酒,喝到似醉非醉的时候,赵匡胤佯装大醉,说:“假如有一天,别人把黄袍披到你们身上,那就麻烦了。”吓得这几个人第二天都把将印交还给赵匡胤了。

44.房谋杜断

注:房指房玄龄,杜指杜如晦,这两个人都是唐太宗李世民的重臣,辅佐唐太宗打天下、治天下。房玄龄善于谋划,主意很多,但不善于决断;杜如晦在出谋划策方面不如房玄龄,但善于决断,所以史称“房谋杜断”。

45.载舟覆舟

注:这是唐朝魏征的话。他把老百姓比喻为水,以皇帝为代表的统治者比喻为舟船,老百姓像水一样,可以把统治者这个“船”浮起来,但也可把这

个“船”翻掉。唐太宗亲眼目睹农民起义推翻了隋王朝,看到了人民群众的巨大力量,魏征说的这句话始终在他的耳边回响,这是唐太宗成为英明帝王的重要原因。

46.兼听则明,偏听则暗

注:这是唐朝魏征的话。唐太宗曾经问魏征:“人君(皇帝自称)怎样才能明,怎样会暗?”魏征说:“兼听则明,偏听则暗。”这里所说的兼听,就是听听双方或各方面的意见,偏听就是只听单方面的意见。毛泽东在他的文章中曾引用过这句话。

47、太宗以机敏数御世勣,世勣亦以机心而事君

注:李世勣原名徐世勣,字茂公,即瓦岗寨的徐茂公,跟随李密领导农民起义,失败后归顺李世民,是唐初著名的军事家,曾配合李靖彻底击败唐朝北面的主要敌国突厥。由于他军事才能高超,功劳显赫,唐太宗赐他姓李,所以叫李世勣,为避李世民“世”字讳,又叫李勣,唐太宗说:“吾以李勣守边,胜过万里长城。”唐太宗临死时,李靖、房玄龄等贞观老臣大部分都不在了,而李世勣正当壮年,唐太宗认为,这个人如果忠于他的儿子李治,是栋梁之才,反之,则是个危险人物。唐太宗临死前十天,决定最后一次考验李世勣,突然决定把他贬到叠州(今青海东南境)去当都督,然后给李治说,李(世)勣才智有余,但

你对他无恩,恐他对你不怀服。我现在把他贬下去,我死了以后你再起用他当仆射(宰相),如果发现他有异心,就把他杀掉。李世勣十分精明机敏,他一眼就看出了唐太宗的用心,二话没说,连家都没有回,就到叠州上任去了。唐太宗死后不久,唐高宗李治就起用他了,成为国家的栋梁。

48.诸葛一生惟谨慎,吕端大事不糊涂

注:诸葛亮治国、率军打仗,非常谨慎,不敢冒大的风险。吕端是北宋太宗(赵匡胤的弟弟)时的宰相,宋太宗评价他“小事糊涂,大事不糊涂”。太宗死后,内侍王继恩阴谋废掉太子,另立别人,被吕端发现,挫败了王继恩的阴谋,证实了宋太宗的评价。毛泽东曾用这句话评价叶剑英。

49.多问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耻近乎勇

注:这是西汉时期汉武帝的宰相公孙弘的话。其意是,喜欢问、经常问,就接近知道了;办事尽力而为,就接近仁至义尽了;知道耻辱就接近勇敢了。

50.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

注:司马懿和司马师、司马昭父子掌握魏国大权以后,取代曹氏只是时间问题,特别是灭蜀以后(当时司马懿、司马师已故),魏主曹奂就只能任其摆布了,司马昭很快就会废掉魏主曹奂,立他儿子司马炎当皇帝,天下人谁都知道(路人皆知)。公元265年,司马昭病死,其子司马炎废魏,建立了新的王朝----西晋。

51、犯颜直谏

注:犯即侵犯,颜指颜面,即脸面,犯颜就是不顾对方的面子;直谏就是当面直接提建议。犯颜直谏就是不顾对方的脸面当面直接提建议。大臣敢不敢犯颜直谏,皇帝能不能接受大臣好的建议,是政治是否清明的一个重要表现。古人说,大臣不避重诛而犯颜直谏,主上才能算无遗策。古代政治家把能否纳谏作为衡量皇帝是否圣明的主要标准之一。唐太宗是历史上著名的帝王,文治武功,马背上打天下。他非常善于纳谏,魏征、王珪、戴胄、张玄素、长孙无忌、诸遂良等人都敢犯颜直谏。有一次,唐太宗决定在洛阳修建一座行宫,当时由于统一战争刚结束,修建这一行宫需动用大量民力,大臣们几乎都反对,但唐太宗非修建不可。张玄素说:“陛下如果非修建行宫不可,那我看陛下连隋炀帝

都不如!”唐太宗听了非常恼火,反讥说:“连隋炀帝都不如,那与桀纣比又如何呢?”张玄素壮了壮胆,说:“陛下如果非修建行宫不可,拿我看陛下连桀纣也不如!”唐太宗怒火中伤,但他这时他已认识到修建行宫确实是失策了,不然的话,大臣们是不会这样坚决反对的。于是他压了压火,说:“您一言千金,我就赏赐您千金,行宫不修了。”

52、明行程朱理学,暗行申韩之法,杂用黄老之术

注:这是一隐士给曾国藩的赠语。程朱理学,指宋代程颐、程颢和朱熹的“新儒学”,即发展了的儒家思想。申韩之法,即申不害、韩非子创立的法家学说。黄老之术,是战国时齐国道家发展了的老子的道家思想,其中吸取了法家的一些思想的精华,称为“黄老刑名之学”,其中的“黄”是托名黄帝。整个赠语的意思是,为官治军要综合运用儒、法、道三家的思想,但儒家思想要公开实行,必要时也要实行法家重赏重罚、奖励耕战的思想,治军打仗,光实行儒家的思想是不行的。另外,在很多问题上要运用道家无为无不为的思想,不该为的时候千万不要为,该为的时候一定要为。

52.约法三章

注:秦末农民起义中,刘邦(汉高祖)于公元前206年率军攻占秦都咸阳,废除秦的严刑苛法,召集关中诸县“父老”、“豪杰”等有名望的人,宣布“杀人者死,伤人及盗抵罪”,称为“约法三章”。秦民饱受苛政之苦,刘邦只是规定了最基本的法律条款,比较宽松,自然得到秦民的拥护。这是刘邦最后战胜项羽的基本原因之一。“约法三章”是刘邦还没有取得国家政权时,针对秦的苛政临时制定的最简单的法律。一个国家如要长治久安,只“约法三章”当然不行。刘邦建立汉朝以后,由萧何主持,在吸取秦法合力部分的基础上,制定了比较完善的法律体系。

公元214年,刘备战胜刘璋,取得益州(四川),法正劝诸葛亮效法汉高祖“约法三章”,诸葛亮说法正只知其一,不知其二。秦民饱受秦的严刑苛政之苦,为收揽人心,稳定社会,才“约法三章”;刘璋谙弱,法制松弛,必须制订严法

才能治理好国家,怎能效法汉高祖“约法三章”呢?

53.太公钓鱼,愿者上钩

注:太公即姜太公吕望,胸怀韬略,但一生穷困潦倒,周文王出猎时发现了他,请他当军师,从此姜太公的以施展才华,辅佐武王攻灭了商,建立了周的政权。据说姜太公常在渭水钓鱼,鱼钩是直的,离水面有三尺多,哪能钓到鱼呢?其实姜太公是以钓鱼为幌子,在哪里了解商朝社会的情况,以正确选定攻灭商的时机。后来这一说法被引申为自觉自愿上对方的当。

54.兵不厌诈

注:语出《韩非子·难一》,“舅犯曰:‘臣闻之,繁礼君子,不厌忠信;战阵之间,不厌诈伪,君其诈之而已矣。’”后来,兵不厌诈是指在作战中为战胜敌人,允许尽量运用诈术谲计欺骗困惑敌人,使敌人上当、失算,为我所制。《三国演义》第三十回:“攸(许攸)笑曰:‘世人皆言孟德奸雄,今果然矣。’操亦笑曰:岂不闻‘兵不厌诈’”。

战争是政治的继续,关乎国家民族的存亡。在战场上作战,不是你死,就是我活,因此,在战场上没有什么仁义而言。列宁说;没有不用计谋的战争。所以,兵不厌诈称为古今军事家的用兵格言。

55.师其意而不泥其迹

注:出自《纪效新书·练将》。师即学习;泥即拘泥,机械地模仿;迹就是形式。师其意而不泥其迹,就是在学习某种兵法理论时,主要是理解其中的意思、内涵,而不必拘泥地搬用其具体的应用形式。

56.明修栈道,暗渡陈仓

注:栈道是古代在险峻的山区修的一种通道。修的方法是,在峭壁上每隔若干步凿开一方洞,插上木桩,然后在木桩上铺上木板,变成了可通行的通道。在秦末农民起义中,刘邦(汉高祖)于公元前206年率军首先攻占秦都咸阳,但其兵力远不如项羽强大,且秦军主力大多是被项羽率军消灭的。之后项羽以楚怀王名义大封诸侯,刘备被封为汉王,封地在巴蜀、汉中一带。项羽又特意

封秦朝降将章邯、司马欣、董翳为雍王、塞王、翟王,分领关中,以扼制刘邦。刘邦纳萧何建议,进入汉中后故意烧绝栈道,表示永不东还。是年八月,刘邦“决策东乡(向),争权天下”。他接受韩信的建议,为出敌不意,故意公开修复栈道(古代由于技术落后,修复栈道需要很长时间),以迷惑项羽,在此掩护下,韩信率军隐蔽地通过陈仓小道(今凤县至宝鸡一带),突然出现在关中地区,袭击雍地,连战皆胜,进围章邯于废丘(今兴平东南),继迫司马欣、董翳降汉,初步据有关中。从此揭开了楚汉战争的序幕。从那时以后,明修栈道,暗渡陈仓成为一种运用谋略的模式。

57.闻鸡起舞

注:听到鸡叫就起来舞剑,用来形容志士及时奋发。《晋书·祖逖传》:祖逖“与司空刘琨俱为司州主簿,请好绸缪,共被同寝。中夜闻荒鸡鸣,蹴琨觉曰:‘此非恶声也。’因起舞。”荒鸡,半夜啼叫的鸡。

58.柔弱胜刚强

注:语出老子《道德经》。其意是,柔弱的力量能够战胜强大的势力。老子说:“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水比喻柔弱的力量,水是最柔的东西,但滴水能穿石。这里必须说明的是,柔弱胜刚强是有条件的,柔弱的力量并不是在任何情况下都能战胜强大的势力的,正像滴水穿石也是有条件的一样。毛泽东在指导中国革命的过程中,汲取了老子这一思想的精华,他讲的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体现了柔弱胜刚强的思想。

59.莫须有

注:恐怕有,也许有。《宋史·岳飞传》:“狱之将上也,韩世忠不平,旨桧(秦桧)诘差其实。桧曰:‘飞子云与张宪书虽不明,其事体莫须有。’世忠曰:‘莫须有三字何以服天下?’”后来把陷害栽赃、无中生有或查无实据称为“莫须有”。

60.欲加之罪,何患无辞

注:要想定罪陷害一个人,还愁找不到罪名吗?西汉景帝时,大将周亚夫(周

勃子)率军平定吴楚七国之乱,为国家立了大功。当丞相后,屡屡与汉景帝意见不合。有一次散朝后,汉景帝看着周亚夫渐渐远去的背影自言自语地说:“此怏怏者,非少主臣也!”意思是说,这个常常心怀不满的人,不能叫他当我儿子的大臣。从此下定决心除掉他。有一次汉景帝宴请群臣,只放碗、碟而不放筷子,给其他大臣上菜肴而不给他上。后来周亚夫派人买祭器,有人告他谋反,周亚夫愤愤不平地说:“我买祭祀死人的祭器怎么能谋反呢?”酷吏说:“你不在地上反,还会到地下反呢!”硬是把他逮捕入狱,周亚夫气愤难忍,绝食而死。

61.得陇望蜀

注:《后汉书·岑彭传》:“人苦不知足,既平陇,复望蜀。”谓既取得陇右,又想进攻西蜀,后来用于称人贪得无厌。刘秀建立东汉王朝以后,想尽快攻灭西蜀的公孙述。建武八年(公元32年),派岑彭率军攻占陇西地区,当时灭蜀的条件尚不具备,连陇西地区也没有巩固,不得不退出。

62.智者之虑,杂于利害

注:语出《孙子兵法·作战篇》。其意是,有智慧的人在考虑问题时,既考虑到有利的方面,又考虑到不利(有害)的方面,综合权衡。孙子还说:“不尽知用兵之害者,则不能尽知用兵之利也。”

63.折冲尊俎

注:在会盟的筵席上通过谈判制胜对方。折冲,挫败、毁掉、制胜之意。尊同樽,古代盛酒的器具;俎,古代切肉用的砧板。尊(樽)俎表示筵席。还有一种说法是,尊俎之间,折冲千里。

64.知彼知己,百战不殆

65.退避三舍

66.运用之妙,存乎一心

67.四面楚歌

68.破釜沉舟

69.灭此朝食

70.哀哀父母,生我劬劳

71.相煎太急

72.兔死狗烹

73.塞翁失马,焉知祸福

74.邯郸学步

75.强弩之末

76.揭竿而起

77.鹿死谁手

78.铤而走险

79.谈虎色变

80.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81.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82.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83.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84.难得糊涂

85.置之死地而后生

黄培义辑录

历史是伟大的宝库,善于从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遗产中汲取营养,才能成为一名真正有作为的人。

当我明白了这些深邃的处世哲学以后,时机已经错过了,只能把这些宝贵的遗产赠给我的前途无量的朋友。

十五个著名的历史典故

十五个著名的历史典故

一、高山流水 春秋时俞伯牙工琴,琴曲托意摇深,常人难解,仅钟子期能赏。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赞曰:“善哉,娥峨兮若泰山。”伯牙旋又志在流水,钟子期叹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无论是“志在高山”,还是“志在流水”,伯牙在曲中每表现某一主题或意象时,钟子期必能领会其意。一日,伯牙与钟子期共游于泰山之阴,逢暴雨,二人止步于岩下。伯牙心情郁闷,于是弹奏了一会琴。 琴曲起初表现的是雨落山涧的情景,接着模拟山流暴涨和岩土崩塌之音。每段曲弹奏完毕,钟子期“辄穷其趣”,把曲中意象说的穷极通透。伯牙于是离开琴而叹道:“善哉,善哉,阁下能听出曲中志趣,君所思即是我所思啊,我哪里能隐藏的了我的音声呢?”于是二人成为人生知己。但《列子》中并无伯牙因钟子期离世而从此不再鼓琴的内容。”后来钟子期去世,伯牙痛失知音,废琴终身不弹。后人遂以“高山流水”喻知音难遇,也指乐曲绝妙。

二、庄周梦蝶 战国时哲学家庄周主张是非齐一,物我两忘。《庄子》中有一寓言申喻此理:庄周梦见自己化作一只蝴蝶,翩翩飞舞,怡然自乐。梦醒以后,自身依然是庄周。因此说,不知是庄周化为蝴蝶呢,还是蝴蝶化为庄周。后世遂以“庄周梦蝶”比喻人生如梦幻,难以究诘。 唐李商隐名作《锦瑟》云:“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诗中额联即用此典。

三、倾国倾城 汉武帝时,协律都尉李延年,曾在武帝前作歌道:“北方有佳人,绝世而独立。一古倾人城,再顾倾人国。宁不知倾城复倾国,佳人难再得。”武帝无限神往,叹息良久曰:“世岂有此人乎?”平阳公主进言,谓李延年有妹,姿容绝代,妙丽善舞。 武帝召见,纳入后宫,即后来深受宠幸的李夫人。“倾国倾城”一词,即用以形容女子美貌绝伦,文学作品中引用甚多。

关于道德的历史典故

关于道德的历史典故 听听故事是小学生都爱做得事情,同时好的道德的典故也会有助于孩子的成长和学习。下面是整理的关于道德的历史典故,希望对你有帮助! 典故1、孔融让梨 孔融是东汉末年著名的文学家。他年幼时,每次和哥哥一起吃梨总是拿一个最小的。父亲问他原因,他说:“我是弟弟,年龄最小,应该吃小的。”后来,“孔融让梨”成为团结友爱的典范。 典故2、曾子避席 曾子是孔子的弟子,又一次孔子要向他传授高深的理论,曾子本来坐着,听了便从席子上站起来,走到席子外面站立,表达了他对老师的充分尊敬。 典故3、千里送鹅毛 唐朝时,云南一少数民族的首领派特使缅伯高向太宗贡献天鹅。在路上,缅伯高不小心让天鹅飞走了,只剩几根鹅毛。到长安后,缅伯高拜见唐太宗,奉上了鹅毛并赋诗“礼轻情意重,千里送鹅毛”。这个典故比喻礼物单薄,情意却异常浓厚。 典故4、三顾茅庐 东汉末年,刘备为求诸葛亮出山辅佐自己,三次到其住处请他,最后才等到诸葛亮。“三顾茅庐”后来成为形

容求贤若渴的著名典故。 典故5、车胤囊萤 车胤是晋朝人,自幼聪颖好学却家境贫寒,常无油点灯。于是他夏夜就捕捉萤火虫,用以照明夜读,学识与日俱增,成为知名学者。“车胤囊萤”也成为勤奋学习的典故。 典故6、王恭身无长物 王恭是东晋时的名士。他从会稽当官后回家,同族的一个长辈去看到他坐在一张竹席上便说,你从东边回来,应该有不少这种东西,可不可以给我一张。王恭将席子送给他,自己之后却只能坐草席了。那人听说后非常惊讶,对王恭说,我本以为你还有多余的竹席。王恭则回答,我为人平日从来没有多余的东西。 典故7、张良拜师 张良在成为刘邦军师以前,有一天在桥上三步,碰到一个老人故意把席子掉到桥下,让张良把鞋捡上来给他穿上。张良照做后,老人高兴地称他孺子可教,并给他一本《太公兵法》。张良仔细研读,终于成为一代军师。这个故事后来成为尊老敬老的著名典故。 典故8、荀巨伯舍身救友 荀巨伯是东汉桓帝时的贤士。一次他去探望重病的朋友,恰逢胡兵围攻城。他不肯独自逃跑,甘愿用自己的性命代替朋友的性命。胡兵大受感动,率军撤回,全城得救。

【夯实基础】100个成语典故及其历史人物故事(下)

【夯实基础】100个成语典故及其历史人物故事(下) 2020年高考全国一卷作文题考的是管仲、鲍叔牙和齐桓公三个历史人物,相关成语典故有“管鲍之交”“一箭之仇”等,新的高考生要备战明年高考,得从夯实基础开始。 51.秋毫无犯 【释义】比喻十分纤细之物。形容军纪严明;对百姓无丝毫侵犯;也形容为人清正廉洁。 【语出】司马迁《史记淮阴侯列传》:“大王(刘邦)之入武关;秋毫无所害;除秦苛法;与秦民约法三章耳;秦民无不欲得大王王秦者。” 【人物】刘邦自吹自己占领咸阳后,不拿取一点他人财产尤其是秦宫殿的所有财物!后来被用来用来形容军队纪律严明,丝毫不侵犯群众的利益。 52.望梅止渴 【释义】想吃梅子,流出口水,就不渴了。比喻愿望无法实现,用空想安慰自己。 【语出】元代贾仲名《对玉梳》:“你要我便是望梅止渴。” 【人物】曹操率领部队去讨伐张绣,天气热得出奇,有几个体弱的士兵竟晕倒在路边。行军的速度越来越慢,几万人马连水都喝不上,又怎么能加快速度呢?他立刻叫来向导,悄悄问他:“这附近可有水源?”向导摇摇头说:“泉水在山谷的那一边,要绕道过去还有很远的路程。”曹操脑筋一转,办法来了,他一夹马肚子,快速赶到队伍前面,用马鞭指着前方说:“士兵们,我知道前面有一大片梅林,那里的梅子又大又好吃,我们快点赶路,绕过这个山丘就到梅林了!”士兵们一听,仿佛已经吃到嘴里,精神大振,步伐不由得加快了许多。 53.鞠躬尽瘁 【释义】指恭敬谨慎,竭尽心力 【语出】明代宋濂《先府君蓉峰处士阡表》:“祖妣夫人与显考鞠躬尽瘁,誓勿蹶其门。” 【人物】刘备去世,刘备的儿子刘禅袭位为“后主”。诸葛亮继续任丞相,并受封为“武乡侯”,蜀国一切军政大权,都操在他手里,由他裁决。诸葛亮是一贯主张联吴伐魏。出兵的时候,曾上表后主,力劝听信忠言,任用贤臣,这就是后来流传的《前出师表》。诸葛亮发动了二次北伐,当时蜀国臣子官员中,颇有反对兴师动众的,诸葛亮因此又上一表,分析当时局势,说明蜀汉与曹魏势不两立,必须北伐。这就是后来和《前出师表》同样流传的《后出师表》。 诸葛亮的前后两次出师表,所表现的忠贞气节,使文章被人千古传颂。《后出师表》的末后有一句道:“臣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这就是人们常引用的一句成语。 54.约法三章 【释义】订立法律三条。原指订立法律;相约遵守。后泛指订立简单的条款;大家监督遵守。 【语出】司马迁《史记高祖本纪》:“与父老约法三章耳:杀人者死;伤人及盗抵罪。”

中国古代的40个典故

中国古代的40个典故 春秋战国历时500余年,其间战役此伏彼起,风云人物层出不穷,形势跌宕变幻。战场上的兵戎相见,兵营中的运筹帷幄,交际场合的战略比武,给咱们留下了许多耳熟能详的前史典故。 1烽烟戏诸侯(图三) 在西周末年,糊涂的周幽王为赢得王妃褒姒一笑,竟不吝在城中扮演以烽烟向诸侯请教的闹剧。效果,少数民族犬戎攻击西周,复兴烽烟时,诸侯无人来援,幽王被杀,西周完毕。从此周皇帝的威望一泻千里,呈现了春秋战国时期群雄并起,诸侯纷争的形势。2尊王攘夷齐桓公在效果霸业时,曾得到管仲辅佐。此人在齐桓公继位前曾随从齐桓公的政敌,为与齐桓公抢夺王位,曾射过齐桓公一箭。但齐桓公上台后,垂青管仲的才于,不计这一箭之仇,而是拜其为相,施行革新,总算国富兵强。春秋时期,周皇帝的方位一泻千里,诸侯王不再听命于周王,一些强壮的诸侯趁机发起吞并战役,强逼别的各国供认其霸主方位。管仲辅佐齐桓公打着“尊王攘夷”旗帜,使齐国齐桓公“九合诸侯,一匡全国”,变成春秋时期榜首个霸主。3闻名华夏传闻楚庄王在推广霸业的进程,曾率军在周王室地址的洛邑城外张牙舞爪,并遣使问九鼎的巨细轻重。鼎标志王权,庄王闻名,标明夺权之心。

4退避三舍春秋时期,晋国内争,晋献公的儿子重耳逃到楚国。楚成王收留并招待他,他承诺如晋楚发作战役晋军将退避三舍(一舍为三十里)。后来重耳在秦穆公的帮忙下重回晋国执政。晋国支撑宋国与楚国发刁难立,两军在城濮相遇,重耳退避三舍,诱敌深化而大胜。5一举成名(图四) 相传楚庄王临政三年整天作乐,不睬朝政。一臣下对庄王说:“风闻国中有一只大鸟,三年不飞,三年不鸣,是怎样回事?”庄王说:“此鸟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举成名。”然后整理朝政,富国强兵,短短数年构成大治形势。6谙熟门路春秋时期,齐桓公应燕国恳求,带兵打败了山戎国的侵略;山戎国国王密卢逃到孤竹国恳求救兵,管仲跟从齐桓公打败了孤竹国的援兵。在回国途中,因假导游引着迷谷,使齐军受困。管仲建议用一匹老马领路而化险为夷。7负荆请罪战国时,赵国有两位重臣廉颇与蔺相如,因蔺相如屡次建功,赵王封他为相国,廉颇不服气,以为自个的武功盖过他的嘴。蔺相如为了国家,对廉颇屡次躲避,廉颇得知他的良苦用心后羞愧不已,便背着荆条,到蔺相如家门请罪,从此两人和洽,变成同生共死的友谊。8坐而论道战国时,战国名将赵奢的儿子赵括饱读兵法,能善谈用兵之道,连爸爸也难不倒他,自以为是全国无敌。赵奢以为他是坐而论道不知交通。后来赵奢死了,赵括代替廉颇带兵,蔺相如等人竭力对立,赵王坚持,赵括在长平之战中损兵40万。9

小学生必须知道的55个历史典故

小学生必须知道的55个历史典故 1、大约四千七百多年前,轩辕(即黄帝)联合炎帝战胜九黎族蚩(chi)尤,蚩尤俘虏被称为“黎民”,之后黄帝打败炎帝族,成为中原地区的部落联盟首领。后人将黄帝誉为华夏族的祖先,因为黄帝和炎帝是近亲,又融合在一起,所以我们又称为“炎黄子孙”。 2、尧是黄帝以后比较著名部落联盟首领,尧去世后,舜建议把帝位让给尧的儿子丹朱,诸侯不拜丹朱却拜舜,推舜为帝。这种让位,历史上称为“禅让”。 3、鲧(gun)的儿子禹采取“开、通、疏、凿、引”方法治水有功,被推为部落联盟首领。 4、禹禅让帝位给伯益,禹的儿子启夺位称帝,建立了中国第一个奴隶制国家——夏,自此世袭制取代了禅让制。 5、夏王朝第16代君王“桀(jie)”是历史上著名的暴君,“桀犬吠尧”、“桀骜不驯”都出于此人。 6、“汤”以“网开一面”展示他的仁慈,并取得了黎民百姓的拥戴,后打败夏桀,灭夏建商;汤又名成汤,是尧舜时期契(qi)的后裔。

7、“伊尹”是商王朝的开国功臣,也是中国第一位贤臣,历史上被视为臣道的楷模,后辅佐“外丙、仲壬(ren)、太甲”三王执政,亲作《伊训》、《肆命》等,有“伊尹囚帝(太甲)”之典故。 8、我国最早的文字甲骨文就是从商朝开始的。 9、商第三十代大王纣和夏桀一样是典型的暴君,历史上有“桀纣”并称。纣创造了“炮烙”、“虿(chai)池”等刑罚,造“鹿台、酒池、肉林”,劳民伤财,草菅人命。 10、姬昌,后人尊称周文王,实施仁政,有太颠、辛甲大夫、闳(hong)夭、散宜生等贤臣,在姜尚(名望、字子牙)的辅佐下奠定了灭商的基础,著有《周易》,将八卦演为64卦,并做卦辞、辞。 11、殷商“谗言进用,忠良远黜(chu)”,比干被挖心、萁(qi)子装疯、微子出走,周武王兴兵伐纣,奴隶倒戈,纣王鹿台自焚,奸臣恶来、费忠被斩首,殷商灭亡,周王朝诞生,周武王封姜尚在齐、周公旦(武王的兄弟)在鲁,后有周公辅成王,“周公吐哺,天下归心”的典故。 12、周幽王千金难求妃子(褒姒)笑,烽火连台戏诸侯,付出了沉重的代价,国都镐京被犬戎攻破,周幽王被杀,西周灭亡。太子即位,为周平王,迁都洛邑,史称东周。

100条历史典故

1、大约四千七百多年前,轩辕(即黄帝)联合炎帝战胜九黎族蚩(chi)尤,蚩尤俘虏被称为“黎民”,之后黄帝打败炎帝族,成为中原地区的部落联盟首领。后人将黄帝誉为华夏族的祖先,因为黄帝和炎帝是近亲,又融合在一起,所以我们又称为“炎黄子孙”。 2、尧是黄帝以后比较著名部落联盟首领,尧去世后,舜建议把帝位让给尧的儿子丹朱,诸侯不拜丹朱却拜舜,推舜为帝。这种让位,历史上称为“禅让”。 3、鲧(gun)的儿子禹采取“开、通、疏、凿、引”方法治水有功,受舜禅让 成为新的部落联盟首领。 4、禹禅让帝位给伯益,禹的儿子启夺位称帝,建立了中国第一个奴隶制国家——夏,自此世袭制取代了禅让制。 5、夏王朝第16代君王“桀(jie)”是历史上著名的暴君,“桀犬吠尧”、“桀骜不驯”都出于此人。 6、“汤”以“网开一面”展示他的仁慈,并取得了黎民百姓的拥戴,后打败夏桀,灭夏建商;汤又名成汤,是尧舜时期契(qi)的后裔。 7、“伊尹”是商王朝的开国功臣,也是中国第一位贤臣,历史上被视为臣道的楷模,后辅佐“外丙、仲壬(ren)、太甲”三王执政,亲作《伊训》、《肆命》等,有“伊尹囚帝(太甲)”之典故。 8、我国最早的可考文字甲骨文就是从商朝开始的。 9、商第三十代大王纣和夏桀一样是典型的暴君,历史上有“桀纣” 并称。纣创造了“炮烙”、“虿(chai)池”等刑罚,造“鹿台、酒池、肉林”,劳民伤财,草菅人命。 10、姬昌,后人尊称周文王,实施仁政,有太颠、辛甲大夫、闳(hong)夭、散宜生等贤臣,在姜尚(名望,字子牙)的辅佐下奠定了灭商的基础,相传《周易》为其所著,将八卦演为64卦,并做卦辞、辞。 11、殷商“谗言进用,忠良远黜(chu)”,比干被挖心、萁(qi)子装疯、微子出走,周武王兴兵伐纣,奴隶倒戈,纣王鹿台自焚,奸臣恶来、费忠被斩首,殷商灭亡,周王朝诞生,周武王封姜尚在齐、周公旦(武王的兄弟)在鲁,后有周公辅成王,“周公吐哺,天下归心”的典故。 12、周幽王千金难求妃子(褒姒)笑,烽火连台戏诸侯,付出了沉重的代价,国都镐京被犬戎攻破,周幽王被杀,西周灭亡。太子即位,为周平王,迁都洛邑,史称东周。

中国常用的历史典故

中国常用的历史典故 导读:中国常用的历史典故20则 1 钱可通神 唐朝宰相张延赏有一次过问一场冤狱,要有关狱吏十天内查明判决。第二天一早,他见案头放着一份小贴子,上写:“钱三万贯,乞不问此狱。”他大怒,把案子催得更紧。第三天,又见有小帖子,写明“钱五万贯”。他更加光火了。要求两天内结案。第四天,又见小帖子,写明“钱十万贯”。这一下,他气馁了,说道:“钱到十万,已可通神,我还管得了吗!”见唐张固《幽闲鼓吹》。后以“钱可通神》极言钱的诱惑力之大。 2 骑猪 唐朝武则天时,河内王武懿宗,率军去赵州一带打仗。懿宗听说敌方有数千骑从北而来,便弃甲而逃,其实当时双方相距还有七百里之遥。后来懿宗回师京都,置酒庆功。张元一在武则天面前写诗嘲笑他,有“忽然逢着贼,骑猪向南窜”之句。武则天问:“懿宗难道没有马吗?为什么要骑猪?”张元一说:“骑猪是是夹豕走也。”按:豕即猪,豕与屎同音,夹豕走,意思是来不及大便,夹着大便就逃走。见唐孟棨《本事诗。嘲戏》、唐张鷟《朝野佥载》卷四。后以骑猪指仓皇逃跑。 3 鸟尽弓藏 把鸟射完以后,弓就用不着了。汉高祖刘邦的妻子吕后怀疑韩信

谋反,把他抓起来。韩信说:“狡兔死,走狗烹,高鸟尽,良弓藏;敌国破,谋臣亡。现在天下已定,我是应该死了。”见《史记。淮阴侯列传》。又《越王勾践世家》也载有范蠡的话:“飞鸟尽,良弓藏。”后以“鸟尽弓藏”为事后拋弃有功之人的典故。 4 屏风误点 三国时,曹不兴给孙权画屏风,不小心,误点了一滴墨,便将它画成一只苍蝇。孙权看到后。以为是真苍蝇,用手去赶它。见唐张彦远《历代名画记。曹不兴》,后以“屏风误点”形容画艺高超。 5 蒲柳先秋 晋代人顾悦之与简文帝同岁,但头发早白了。简文帝问他为什么会这样,他说“蒲柳之姿,望秋而落;松柏之姿,经霜弥茂。”意思是我像蒲草与柳叶一样,一到秋天就萎落;你像松树和柏树,虽然经历霜雪,却越来越茂盛。简文帝说他答得很好。见《世说新语。言语》、《晋书。顾悦之传》。后以“蒲柳先秋”为体质弱的典故。 6 弃席 春秋时,晋国的重耳在外流亡二十年,不少人跟随他出生入死。后来,他加国为晋文公。在途经黄河边时,下令把原来的生活用品如席蓐(卧具)笾豆(食具)等都丢掉。凡是手足胼胝,面目黧黑的人都走在后面。跟随他流亡的人中有个叫咎犯的.听后大哭。重耳问他:“回国应该高兴,你为什么样哭呢?”咎犯说:“你所丢弃的,正是流亡中赖以生活之物和出生入死的功臣,我能不感到悲哀吗?”重耳当即

100个历史典故精粹

【100个历史典故精粹】 1、夸父逐日——追求真理、理想信念、献身精神等。 2、神农尝百草——开拓创业、勇于实践、不断探索等。 3、精卫填海——矢志不渝、持之以恒、敢于奋斗等。 4、尧舜禅让天下——可以论证出于公心、选贤举能、欣然让位等。 5、大禹治水——奉献精神、公而忘私、勇于实践等。 6、伯夷、叔齐不食周粟——眷恋故园、忠贞气节等。 7、周文王礼遇姜子牙——礼贤下士、起用人才等。 8、周公吐哺——当政者心怀天下、延揽贤士等。 9、周成王桐叶封第——言而有信、谨言慎行等。10、曹刿论战——知彼知己,审时度势、一鼓作气等。11、管仲、鲍叔牙之交——人的诚挚友谊、信任、彼此关怀等。12、董狐的直笔——耿直仗义、不畏权势、实事求是、忠于职守等。13、晏子使楚——不卑不亢、聪明机智、维护人格国格等。14、赵简子与中山狼——不辨敌友、忘恩负义、以怨报德等。15、勾践卧薪尝胆——忍辱负重、奋发图强等。16、鲁班发明锯子——类比思维、触发灵感、造福后世等。17、孙武操练女兵——严于律令、整军经武效果惊人等。18、西门豹治邺——破除迷信、革故鼎新、兴利除弊等。19、商鞅变法——改革求新、富国强兵、动机与效果背反等。20、邹忌讽齐王纳谏——进谏纳谏、广开言路、勇于接受批评等。21、孙膑、庞涓斗智——气量之宽窄、智谋之高下等。22、孟尝君养士——重视人才、招贤纳士、一技之长皆有用等。23、赵武灵王胡服骑射——突破传统、努力学习引进等。24、孟子母亲择邻而居——正确引导子女、重视环境对人的影响等。25、冯谖孟尝君狡兔三窟——居安思危、深谋远虑、留有后路等。26、庄子谈庖丁解牛——得其要道、掌握规律、应刃解难等。27、李冰修都江堰——功在当代、泽及后人、科学技术的重大作用等。28、扁鹊见蔡桓公——病须早治、讳疾忌医、后患无穷等。29、苏秦悬梁刺股——立志自强、勤奋刻苦、持之以恒等。30、田单以火牛阵攻燕——不屈不挠、智勇抗敌、创新开拓等。31、廉颇与蔺相如——大智大勇、改过从善、团结保国等。32、赵括纸上谈兵——脱离实际、空谈误国、用人要看真本领等。33、毛遂自荐——敢于挺身而出、肯定自我、为国排忧等。34、甘罗十二为上卿——年轻有为、建功立业、破除资历辈分等。35、荆轲刺秦王——杀身成仁、舍生取义、冒险犯难报知己等。36、叶公好龙——言行脱节、自取其咎等。37、秦始皇焚书坑儒——扼杀文化、荼毒人才之不可取等。38、赵高指鹿为马——颠倒是非的可恶与仰人鼻息、投人所好的可鄙等。39、项羽、刘邦鸿门宴——滥施宽容、坐失良机、酿成后祸等。 40、刘邦约法三章——严于纪律、立信安民方可成大业等。41、韩信受胯下之辱——胸怀远大、大勇若怯、不计一时得失等。42、萧何追韩信——珍视人才、敢于重用无名之辈等。 43、张良与圯上老人——尊重老者、经受考验、终获厚待等。44、董仲舒三年不窥园——专心致志、发奋读书等。45、司马迁撰《史记》——为了事业牺牲一切、孜孜不倦、奋斗不已等。46、苏武牧羊——忠于国家、保持气节、威武不能屈等。47、马援马革裹尸——立志报国、义无反顾、效命沙场等。48、班超出使西域——当仁不让、为国扬威、交流开拓等。49、董宣强项抗圣命——不媚上、不枉法、坚持原则、冒死抗争等。50、孔融让梨——谦逊礼让、克己待人、尊敬年长者等。51、曹孟德老骥伏枥——年高者壮心未已、理想永存、向往奋斗等。52、曹植七步成诗——不可同室相残以及奇才急智等。53、曹冲称象——少年英才、聪明过人以及独辟蹊径破难关等。54、刘备三顾茅庐——礼贤下士、诚心实意招揽人才等。55、诸葛亮七擒孟获——服人以德、攻心为上等。56、刘禅乐不思蜀——丧失气节、得过且过、寄人篱下等。57、周处除“三害”——为民除害、改恶从善、战胜自我等。58、祖逖闻鸡起舞和击楫中流——修身健体、严格要求和不忘收复故土等。59、王羲之临池学书——刻苦练功、勤学不倦、矢志求成等。60、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甘于清贫、不媚权贵、保持高尚情操等。61、范缜《神灭论》——保持真理、不畏诘难、勇敢创立新学说等。62、李春修赵州桥——微贱者的才智、古科技的昌盛等。63、隋炀帝亡国——骄奢淫逸、专横跋扈的恶果等。64、唐太宗重用魏征——大胆启用反对过自己的

中国经典历史故事大全doc资料

中国经典历史故事大 全

中国经典历史故事大全 关于中国经典历史故事大家了解过多少呢?可能大家都不是很了解。下面就是小编分享的中国经典历史故事大全,一起来看一下吧。 中国经典历史故事一 李清照到了杭州以后,由于她花钱花惯了,从山东诸城临走的时候,驴驮担挑地带了些玉石古玩、书画、文房四宝什么的,没有几年也就折腾光了。 过去妇道人家一不能做官,二不能改嫁。李清照又识字显文,本来她若开个小茶馆啦,或给人家洗洗浆浆啦,又没有孩子,说实在的一个人的口是好糊的。你可知道她是一位四品夫人呀,她的丈夫赵明诚是个知府呀!不说她不下架子,就是能把架子放下,叫人家知道四品夫人当了“茶铺西施”,赵明诚的脸往哪里放呀! 人都是两肩膀挑粉一个脑袋,每天总得把那个嘴填满才能过一天日子。李清照也不是神仙,肚子常常咕咯咕噜地叫。 文人实在没咒儿念了,还有一条出路,就是卖字、卖画儿。李清照的文才好,诗、词、文章写得都好,平日知道的都叫她“女状元”,可听说她的字写的不大好,她的字和她的人一样,看来倒也俊秀,就是没大有力气,好象来阵风就刮跑了。再说,这个买卖也不能做,要卖就得卖名,一署名,人家都知道了。她又是大宫儿

的夫人,金兵打过来还不先拿她开刀?画画儿吧,她的工夫不深,人是没有件件学问都精通的。 从济南一块儿来的倒有几个朋友,可都是坐吃山空,要去借吧,那么人家吃什么呢?又于心不忍。她晚上愁得困不着觉,她想啊想,就见她自个儿忽然哈哈大笑,把手一拍说:“有了,天无绝人之路啊!” 你道怎么回来?她是念过四书五经的人,当然是念过“易经”的,懂得阴阳五行,会占卦。会这个本事的,老百姓都把他当圣人、活神仙看待,从没有笑话的。 当天晚上喜得她不能睡眠了,就拿起笔来有意地写了四个梅花篆子:“安易卦馆”。临时使块黑布缝了个道帽,把头发盘到头顶上,穿上一件青褂子,虽说四十来岁了,看来真象个仙风道骨的女道士。 她把她平日看书的小方桌,往小房正中一搁,坐东朝西,又做上了一个白桌围,幸起笔来画上了一个八卦图。她又一端详,觉得这么块大白布画上这个小圈圈儿,不大好看,又在四个角上按她自己的意思, 标上了八八六十四卦的大略变化。等她画完天也就明了,就洗洗脸,嗽嗽口,吃了一张小饼饼儿。门一开,往座位上一坐,正好脸朝门口儿,门口临街,过往行人要占占卦,倒是很方便的。

常见历史典故

常见历史典故 春节的由来 农历正月初一是春节,又叫阴历(农历)年,俗称“过年”。这是 我国民间最隆重、最热闹的一个古老传统节日。春节是汉族最重要的 节日。不过,我国是个多民族的国家,除汉族外,还有满、蒙古,瑶、壮、白、高山、赫哲、哈尼、达斡尔、侗、黎等十几个少数民族也有 过春节的习俗。春节的历史很悠久,它起源于殷商时期年头岁尾的祭 神祭祖活动。相关年的传说也很多。 古代的春节叫“元日”、“元旦”、“新年”。 辛亥革命后,才将农历正月初一正式定名为春节。漫长的历史岁 月使年俗活动内容变得异常丰富多彩。其中,那些敬天祭神的迷信内容,已逐渐被淘汰,而那些富有生活情趣的内容,像贴春联、贴年画、贴“福”字、剪窗花、蒸年糕、包饺子、燃爆竹、除夕守夜、拜年等 习俗至今仍很盛行。 我国最早的春联,是五代时期孟昶写在桃木板上的:“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用红纸写春联始于明朝。年画源于唐朝的门神, 它和燃爆竹一样,在古代都是用来驱鬼避邪的,现在却成了专为增加 喜庆气氛的习俗了。贴“福”字在宋朝以前就有了,人们把写在红方 纸上的“福”字,故意倒贴在门、窗、家俱上,取其“福到(倒)了” 之意。除夕守岁是最重要的年俗,这在魏晋时期就有记载。 除夕晚上,与家老小熬年守岁,欢聚酣饮,共享天伦之乐,这是 炎黄子孙至今仍很重视的年俗。待第一声鸡啼之后,新的一年开始了,男女老少均着节日盛装,先给家族中的长者拜年祝寿,然后走亲串友,相互道贺祝福。此时的神州大地,处处闪光溢彩,从初一到十五,人 们一至沉浸在欢乐、祥和、文明的节日气氛中。 除夕的由来

俗称“年关”,腊刀三十(有的年份是二十九),是农历一年最后 一天。是日午后,家家户户打扫庭院,整理室内外环境,接着贴春联、门神、半帘子,挂黄钱,焚香祭祖,燃放鞭炮,表示除旧。 晚上,家家吃青粉烩菜,叫“装仓”,表示全家团聚,人寿年丰。全家老幼饱食后,还要剩厂一些,意在“生活富裕,年年有余”。 是夜,全家人彻底不眠,叫“熬年”或“守岁”。小辈给长辈磕 头辞岁,长辈要给小辈发“福钱”,也叫“压岁钱”。 元宵节的由来 正月十五为元宵节(又称灯会)。 据乾隆十四牛张绍美编的《五凉考治六德集全志?武威县志》载:“元宵,四市竖坊,悬灯,杂扮花鼓.高跷.演百戏。”旧时,金塔寺 等地有黄河灯会,情景亦十分壮观。建国后,历年元宵节的灯会胜似 往昔。节日之前,企事业职工,纷纷结扎彩门,悬挂花灯。有花卉灯、动物灯、八仙过海灯、西游记故事灯,争奇斗艳,气象万千。有爱好 者在灯内装置微型电动机,胜似走马灯。最引人注目的是腾云驾雾的 金龙灯,足有lo多米长。是夜,城内和城郊居民,蜂拥而至,万头攒动,人流如潮。武威习俗,观灯时必从龙灯下钻过,祈求合家平安, 万字如意。又说龙是吉祥物,钻了龙灯,就会人丁兴旺。农村灯会别 有情趣,彩灯古朴典雅,乡土气息浓郁。有用玉米芯制做的火炬灯, 也有用山药蛋、萝卜头制做的彩灯。墙头上、马棚下,处处有灯,灯 光通明。据史籍记载:武威灯会之盛况,自唐已有,并闻名于长安。 故有唐玄宗与道士叶法善夜游凉州灯会流连忘返的传说。武威元宵灯会,不论新俗、旧俗,都要举办3天,即正月十四、十五、十六。 二月二的由来 古有“二月二龙抬头”之说。据旧志载:是日城乡居民以牲醴祀 土祈丰年,各家炒豆类和麻籽食之,意示杀蚤灭虫。如今祀土祈年活 动已不存有,乡间仍有炒麦豆之俗。

30个历史典故

30个历史典故 1.钱可通神 唐朝宰相张延赏有一次过问一场冤狱,要有关狱吏十天内查明判决。第二天一早,他见案头放着一份小贴子,上写:“钱三万贯,乞不问此狱。”他大怒,把案子催得更紧。第三天,又见有小帖子,写明“钱五万贯”。他更加光火了。要求两天内结案。第四天,又见小帖子,写明“钱十万贯”。这一下,他气馁了,说道:“钱到十万,已可通神,我还管得了吗!”见唐张固《幽闲鼓吹》。后以“钱可通神》极言钱的诱惑力之大。 2.骑猪 唐朝武则天时,河内王武懿宗,率军去赵州一带打仗。懿宗听说敌方有数千骑从北而来,便弃甲而逃,其实当时双方相距还有七百里之遥。后来懿宗回师京都,置酒庆功。张元一在武则天面前写诗嘲笑他,有“忽然逢着贼,骑猪向南窜”之句。武则天问:“懿宗难道没有马吗?为什么要骑猪?”张元一说:“骑猪是是夹豕走也。”按:豕即猪,豕与屎同音,夹豕走,意思是来不及大便,夹着大便就逃走。见唐孟棨《本事诗。嘲戏》、唐张鷟《朝野佥载》卷四。后以骑猪指仓皇逃跑。 3.鸟尽弓藏 把鸟射完以后,弓就用不着了。汉高祖刘邦的妻子吕后怀疑韩信谋反,把他抓起来。韩信说:“狡兔死,走狗烹,高鸟尽,良弓藏;敌国破,谋臣亡。现在天下已定,我是应该死了。”见《史记。淮阴侯列传》。又《越王勾践世家》也载有范蠡的话:“飞鸟尽,良弓藏。”后以“鸟尽弓藏”为事后拋弃有功之人的典故。 4.屏风误点 三国时,曹不兴给孙权画屏风,不小心,误点了一滴墨,便将它画成一只苍蝇。孙权看到后。以为是真苍蝇,用手去赶它。见唐张彦远《历代名画记。曹不兴》,后以“屏风误点”形容画艺高超。 5.蒲柳先秋 晋代人顾悦之与简文帝同岁,但头发早白了。简文帝问他为什么会这样,他说“蒲柳之姿,望秋而落;松柏之姿,经霜弥茂。”意思是我像蒲草与柳叶一样,一到秋天就萎落;你像松树和柏树,虽然经历霜雪,却越来越茂盛。简文帝说他答得很好。见《世说新语。言语》、《晋书。顾悦之传》。后以“ 蒲柳先秋”为体质弱的典故。 6.弃席 春秋时,晋国的重耳在外流亡二十年,不少人跟随他出生入死。后来,他加国为晋文公。在途经黄河边时,下令把原来的生活用品如席蓐(卧具)笾豆(食具)等都丢掉。凡是手足胼胝,面目黧黑的人都走在后面。跟随他流亡的人中有个叫咎犯的听后大哭。重耳问他:“回国应该高兴,你为什么样哭呢?”咎犯说:“你所丢弃的,正是流亡中赖以生活之物和出生入死的功臣,我能不感到悲哀吗?”重耳当即收回成命,表示永不拋弃故旧。见《韩非子。外储说左上》,后以“弃席”比喻对下属故旧弃置不用。 7.黔娄被

有关中国古代神话故事大全

有关中国古代神话故事大全 中华民族有五千年的悠久历史,历史的长河中有灿烂、辉煌的文化,也有受尽外敌侵略的屈辱,无论是哪一种,都是我们不能忘记的历史。下面是为您整理的有关中国古代神话故事大全,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有关中国古代神话故事大全篇一:夸父逐日夸父逐日出自中国上古奇书《山海经》,相传在黄帝王朝时代,夸父族首领想要把太阳摘下,于是开始逐日,和太阳赛跑,在口渴喝干了黄河、渭水之后,在奔于大泽路途中渴死,手杖化作桃林,身躯化作夸父山。夸父逐日的故事,反映了中国古代先民战胜干旱的愿望。在中国的许多古书中,都记载了夸父逐日的相关传说,中国有的地方还将大山叫做“夸父山”,以纪念夸父。 有关中国古代神话故事大全篇二:西圣王母《山海经.西山经》载:「西王母居住在玉山之山,其状如人,豹尾虎齿而善啸,蓬发载胜,是司天之厉及五残。」意思是说西王母大致像个人,形状威猛,掌管灾厉(瘟疫)和刑罚的怪物。另据「列仙全传」所载:西王母是西华至妙之气化生而成,与东王公分掌天下三界十方之男女仙籍,配位西方,其神格仅次于三清,十分崇高。西王母是汇集西华奇妙真气,降诞于神州伊川的道教崇高女神,先居西方,德配坤元,主掌阴灵真气,是洞阴至尊。传说中的女神。掌管灾疫和刑罚的大神,后于流传

过程中逐渐女性化与温和化,而成为慈祥的女神。相传王母住在昆仑仙岛,王母的瑶池蟠桃园,园里种有蟠桃,食之可长生不老。亦称为金母、瑶池金母、瑶池圣母、西王母。 有关中国古代神话故事大全篇三:精卫填海精卫填海的故事,出自中国上古奇书《山海经》发鸠山。相传太阳神炎帝有两个女儿,大女儿的名字叫瑶姬,小女儿的名字叫女娃。因久居天宫无聊,有一天,女娃驾船游东海而溺,其不平的精灵化作花脑袋,白嘴壳,红色爪子的一种鸟,栖息在发鸠山,发出“精卫、精卫”的悲鸣,人们便将此鸟叫作精卫鸟。精卫衔草石由发鸠山飞往东海投入,誓言要填平东海。晋代陶渊明诗曰:精卫衔微木,将以填沧海。后人常用“精卫填海”这句成语,比喻既定永恒目标,更有坚韧不拔的精神为后盾。 有关中国古代神话故事大全篇四:北溟鲲鹏来自庄子的《逍遥游》中记有“北冥有鱼,其名曰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这鲲鹏精于变化,通灵万物,助天帝澄清玉宇,受敕封为九天鲲鹏。 有关中国古代神话故事大全篇五:千年应龙古代传说中一种有翼的龙。相传禹治洪水时有应龙以尾画地成江河使水入海。根据《述异记》的描述:“龙五百年为角龙,千年为应龙”应龙称得上是龙中之精了,故长出了翼。相传应龙是上古时期黄帝的神龙,它曾奉黄帝之令讨伐过蚩尤,并杀了蚩尤而成为功臣。在禹治洪水时,神龙曾以尾扫地,疏导洪水而立功,此神龙又名为黄龙,黄龙即是应龙,因此应龙又是禹的功臣。应龙的特征是生双翅,鳞身脊棘,头大而长,吻尖,

(完整word版)中国经典历史故事大全,推荐文档

中国经典历史故事大全 关于中国经典历史故事大家了解过多少呢?可能大家都不是很了解。下面就是小编分享的中国经典历史故事大全,一起来看一下吧。 中国经典历史故事一 李清照到了杭州以后,由于她花钱花惯了,从山东诸城临走的时候,驴驮担挑地带了些玉石古玩、书画、文房四宝什么的,没有几年也就折腾光了。 过去妇道人家一不能做官,二不能改嫁。李清照又识字显文,本来她若开个小茶馆啦,或给人家洗洗浆浆啦,又没有孩子,说实在的一个人的口是好糊的。你可知道她是一位四品夫人呀,她的丈夫赵明诚是个知府呀!不说她不下架子,就是能把架子放下,叫人家知道四品夫人当了“茶铺西施”,赵明诚的脸往哪里放呀! 人都是两肩膀挑粉一个脑袋,每天总得把那个嘴填满才能过一天日子。李清照也不是神仙,肚子常常咕咯咕噜地叫。 文人实在没咒儿念了,还有一条出路,就是卖字、卖画儿。李清照的文才好,诗、词、文章写得都好,平日知道的都叫她“女状元”,可听说她的字写的不大好,她的字和她的人一样,看来倒也俊秀,就是没大有力气,好象来阵风就刮跑了。再说,这个买卖也不能做,要卖就得卖名,一署名,人家都知道了。她又是大宫儿的夫人,金兵打过来还不先拿她开刀?画画儿吧,她的工夫不深,人是没有件件学问

都精通的。 从济南一块儿来的倒有几个朋友,可都是坐吃山空,要去借吧,那么人家吃什么呢?又于心不忍。她晚上愁得困不着觉,她想啊想,就见她自个儿忽然哈哈大笑,把手一拍说:“有了,天无绝人之路啊!” 你道怎么回来?她是念过四书五经的人,当然是念过“易经”的,懂得阴阳五行,会占卦。会这个本事的,老百姓都把他当圣人、活神仙看待,从没有笑话的。 当天晚上喜得她不能睡眠了,就拿起笔来有意地写了四个梅花篆子:“安易卦馆”。临时使块黑布缝了个道帽,把头发盘到头顶上,穿上一件青褂子,虽说四十来岁了,看来真象个仙风道骨的女道士。 她把她平日看书的小方桌,往小房正中一搁,坐东朝西,又做上了一个白桌围,幸起笔来画上了一个八卦图。她又一端详,觉得这么块大白布画上这个小圈圈儿,不大好看,又在四个角上按她自己的意思, 标上了八八六十四卦的大略变化。等她画完天也就明了,就洗洗脸,嗽嗽口,吃了一张小饼饼儿。门一开,往座位上一坐,正好脸朝门口儿,门口临街,过往行人要占占卦,倒是很方便的。 俗话说:人要倒霉了,喝口凉水都塞牙。从早到晚这个卦馆没开张,眼看就要日落西山,李清照坐了一天,腰也痛、腿也酸、眼也花,正要起身关门,就见身影儿一闪,一个俊俏的姑娘。 这姑娘头插玉簪,身穿粉纱,站在门口儿。李清照一愣,仔细

中国古代人物故事

中国古代人物故事 历史故事具有生动的情节和丰富的内容,很容易在人们的脑海中留下印象,下面这些是为大家推荐的几篇中国古代人物故事中国古代人物故事:医圣张仲景张仲景,名机,男,汉族,约公元150年生,河南南阳人,东汉朝代的孝廉学历,汉灵帝时曾任正地市级的长沙太守。 医圣张仲景被后世誉为“医圣”,他医术高超,利用勤学苦练得到的本领,医好了很多患有疑难杂症的病人;他医德高尚,看到河南疾病流行时,弃官归乡行医,为广大老百姓治病;他医道高明,写出了医学名着《伤寒杂病论》,这部医书是中国医学史上首次提出辨证论治法,形成了独特的中国医学思想体系。它不仅为国内历代医学家所尊崇,而且为日本、朝鲜、欧美诸国医学家效法,被誉为“众法之宗,群方之祖,医门之圣。” 社会关系 张仲景出生在东汉末期一个官僚家庭,其父亲张宗汉是个知识分子出身的官员。他从小就从史书上看到扁鹊望诊齐桓公的故事,对扁鹊高超的医术非常钦佩,立志长大后做一名救死扶伤的医生。 公元161年,11岁的张仲景拜同郡的张伯祖为师,学习医术。张伯祖是当时有名的医学家,他性格沉稳,每次给病人看病、开方,都十分精心,深思熟虑。经他治疗过的病人,十有八九都能痊愈,因

而张伯祖很受百姓的尊重。跟张仲景一同学医的,还有一个比他年长的同乡何颐,他对张仲景刻苦钻研医学的精神十分钦佩。他曾说:“君用思精而韵不高,后将为良医。”意思是说张仲景才思过人,善思好学,聪明稳重,但是没有做官的气质和风采,不宜做官。只要专心学医,将来一定能成为有名的医生。医圣神奇的治病故事 破迷信治精神病 古代封建社会,迷信巫术盛行,巫婆和妖道乘势兴起,坑害百姓,骗取钱财。张仲景对这些巫医、妖道非常痛恨。 有一天,他遇见一个妇女,一会儿哭一会儿笑,总是疑神疑鬼。病人家属听信巫婆的欺骗,以为这是“鬼怪缠身”,要请巫婆为她“驱邪”。张仲景观察了病人的气色和病态,又询问了病人的有关情况,然后对病人家属说:“她根本不是什么鬼怪缠身,而是‘热血入室’,是受了较大刺激造成的。她的病完全可以治好。真正的鬼怪是那些可恶的巫婆,她们是‘活鬼’,千万不能让她们缠住病人,否则病人会有性命危险。”在征得病人家属同意后,他研究了治疗方法,为病人扎了几针。几天后,那妇女的病慢慢好起来。张仲景又为她治疗了一段时间就痊愈了。从此,一些穷人生了病,便不再相信巫医的鬼话,而是找张仲景治病。最早使用肛门栓剂通便法 一次,有个病人大便干结,排不出,吃不下饭,很虚弱。张仲景仔细做了检查,确认是高热引起的一种便秘症。当时碰到便秘,一般是让病人服用泻火的药。但是这个病人身体很虚弱,如果服用泻药,

精选关于母爱的历史典故故事

精选关于母爱的历史典故故事 【篇一】精选关于母爱的历史典故故事 孟子是我国着名的思想家和教育家。他3岁丧父,由母亲抚养长大。孟母很有教养,非常重视对孟子的教育。 孟家附近有一块墓地,送葬的队伍经常从他家门前走过。孟子经 常模仿队伍中吹鼓手和妇女哭啼的样子,还不时到墓地上玩死人下葬 的把戏,在地上挖一个坑,把朽木或腐草当作死人埋下去。孟母对儿 子这样玩耍很生气,认为不利于他读书,便把家迁到了城里。 到了城里孟母要儿子熟读《论语》,像孔子那样做人。不过他家处 于闹市中,打铁声、杀猪声、叫卖声终日持续,听着听着,他就读不 下去了。接着,他就和邻居家的孩子玩起了做买卖的游戏,孟母觉得 这个地方,确实很难集中心思读书,便再次搬迁到城东的学宫对面居住。学宫那里的环境很好,书声琅琅,读书的氛围很浓。孟子很快的 安下心来读书。有时,他还向学宫里张望,观看里面的学生是怎样读书,又是怎样跟随老师演习周礼的,回到家里,也模仿起来。一天, 孟母发现儿子在磕头跪拜,以为他又在玩埋死人的把戏了,心里很难,在听儿子说是在演习周礼后,就又高兴起来。 后来孟母把孟子送进了学宫,学习《诗经》、《尚书》。“孟母 三迁”教子的故事流传至今。 【篇二】精选关于母爱的历史典故故事 岳飞自从枪挑了小梁王,大闹比武场之后,和牛皋、王贵、汤怀、张显弟兄五人,一起回到家乡河南汤阴,闲居起来。 这时候,北方金国兴起,四太子金兀术率领大兵南侵。北宋朝廷* 无能,无力抵抗,被金兵占了都城汴梁(今开封),皇帝钦宗、太上皇 徽宗也被掳到北国。金兵在中原烧杀抢掠、无恶不作。再加上河南这

个年瘟疫盛行,偏偏又遇大旱,颗粒无收,百姓生在水火之中,苦不 堪言。岳飞和母亲、妻子在家苦守清贫,甚是凄凉。王贵、汤怀、牛 皋几个人的父母相继过世,几个人耐不住饥寒,未免去做些不洁之事。岳飞几次劝他们休取不义之财,他们也不肯听,最后竟一齐去山中落 草了。岳飞见这般光景,心中悲伤不已。 一天,岳飞正与母亲在家中说话,有人前来叩门。岳飞把那人接 到屋中,谈话中才知道来人是洞庭湖杨么起义军的部将王佐,因杨么 久慕岳飞文武全才,特差王佐前来聘请前去相助。当下王佐拿出很多 金银珠宝作为聘礼。岳飞正色说道:“岳飞生是宋朝人,死是宋朝鬼!”坚辞不收。王佐无可奈何,最后只得收拾起聘礼回山去了。 王佐走后,岳飞进去将这些细细说与母亲。岳母听罢,沉思了一会,就让岳飞去中堂摆下香案,端正香烛,随后带媳妇一同出来,焚 香点烛,拜过天地祖宗。又叫岳飞跪在地上,媳妇研墨。岳母说道:“孩儿,做娘的见你甘守清贫,不贪富贵,是极好的了。但恐我死之后,又有些不肖之徒前来勾引,倘我儿一时失志,做出些不忠之事, 岂不把半世芳名丧于一旦?故我今日祝告天地祖宗,要在你背上刺下 ‘尽忠报国’四字,愿你做个忠臣,尽忠报国,流芳百世,我就含笑 于九泉了!”岳飞听罢,说道:“母亲说得有理,就与孩儿刺字罢。” 便将衣服脱下半边。岳母取过笔来,先在岳飞背上写了“尽忠报国”,然后将绣花针拿在手中,在他背上一刺,只见岳飞的肉一耸,岳母问:“我儿痛么?”岳飞道:“母亲刺也不曾刺,怎么问孩儿痛不痛?”岳 母流泪道:“孩儿,你怕娘的手软,故说不痛。”说罢,咬着牙根刺 起来。刺完,将醋墨涂上,使永远不褪色了。岳飞起来,叩谢了母亲 训子之恩。 这时,宋康王在金陵继位,为高宗。朝廷传下圣旨,聘召岳飞进 京受职,率兵讨贼,图复中兴,报仇雪恨。岳飞接了圣旨,即刻收拾 停当。岳母叮咛孩儿,勿忘“尽忠报国”。岳飞拜别母亲,又嘱咐了 妻子,这才上马进京去了。这以后,岳飞领兵几次大败金兵,力图恢 复中原,不料朝廷奸臣宰相秦桧一伙,私通金国,陷害忠良。他们把

小升100个历史知识

小升初100个历史知识 第一部分 1、大约四千七百多年前,轩辕(即黄帝)联合炎帝战胜九黎族蚩尤,蚩尤俘虏被称为“黎民”,之后黄帝打败炎帝族,成为中原地区的部落联盟首领。后人将黄帝誉为华夏族的祖先,因为黄帝和炎帝是近亲,又融合在一起,所以我们又称为“炎黄子孙”。 2、尧是黄帝以后比较著名部落联盟首领,尧去世后,舜建议把帝位让给尧的儿子丹朱,诸侯不拜丹朱却拜舜,推舜为帝。这种让位,历史上称为“禅让”。 3、鲧的儿子禹采取“开、通、疏、凿、引”方法治水有功,被推为部落联盟首领。 4、禹禅让帝位给伯益,禹的儿子启夺位称帝,建立了中国第一个奴隶制国家——夏,自此世袭制取代了禅让制。

5、夏王朝第16代君王“桀”是历史上著名的暴君,“桀犬吠尧”、“桀骜不驯”都出于此人。 6、“汤”以“网开一面”展示他的仁慈,并取得了黎民百姓的拥戴,后打败夏桀,灭夏建商;汤又名成汤,是尧舜时期契的后裔。 7、“伊尹”是商王朝的开国功臣,也是中国第一位贤臣,历史上被视为臣道的楷模,后辅佐“外丙、仲壬(ren)、太甲”三王执政,亲作《伊训》、《肆命》等,有“伊尹囚帝(太甲)”之典故。 8、我国最早的文字甲骨文就是从商朝开始的。 9、商第三十代大王纣和夏桀一样是典型的暴君,历史上有“桀纣”并称。纣创造了“炮烙”、“虿池”等刑罚,造“鹿台、酒池、肉林”,劳民伤财,草菅人命。

10、姬昌,后人尊称周文王,实施仁政,有太颠、辛甲大夫、闳夭、散宜生等贤臣,在姜尚(名望、字子牙)的辅佐下奠定了灭商的基础,著有《周易》,将八卦演为64卦,并做卦辞、辞。 11、殷商“谗言进用,忠良远黜”,比干被挖心、萁子装疯、微子出走,周武王兴兵伐纣,奴隶倒戈,纣王鹿台自焚,奸臣恶来、费忠被斩首,殷商灭亡,周王朝诞生,周武王封姜尚在齐、周公旦(武王的兄弟)在鲁,后有周公辅成王,“周公吐哺,天下归心”的典故。 12、周幽王千金难求妃子(褒姒)笑,烽火连台戏诸侯,付出了沉重的代价,国都镐京被犬戎攻破,周幽王被杀,西周灭亡。太子即位,为周平王,迁都洛邑,史称东周。 13、东周在历史上分为“春秋”“战国”两个时期。第一个称霸的齐桓公,与后来的晋文公(重耳)、宋襄公、秦穆公、楚庄公一起,

趣味中国历史故事

趣味中国历史故事 皇帝的业余爱好 中国古代的封建帝王,具有至高无上的权力。按理,他们要管理好国家,应该是十分忙碌和操劳的。可是,有些皇帝把管理国家的事情都推给了心腹大臣和自己信任的太监去管,自己则专务“业余爱好”。其中有些帝王的业余爱好,已经达到了专业水平。 唐玄宗接任于盛唐的国富民强,不愁吃喝,享受太平,闲来无事,专门研究音乐。他组织了专门的宫廷乐队和舞伎,自己谱曲,自己编舞,把唐朝的宫廷音乐推向高潮。他作的《霓裳羽衣曲》成为古代名曲。 唐僖宗可称得上典型的球迷皇帝。他曾得意洋洋地自我吹嘘:“我要是应考打球进士,一定得头名状元。”四川节度使出缺,有陈敬暄、师立、牛勉、罗元果四人争着要去。唐僖宗决定,采用击球选官。比赛结果,球艺较精的陈敬暄出任四川节度使。 唐庄宗喜欢摔跤(角抵之戏)。一天,他叫大臣李存贤和他较量,李存贤最初没有施展出全部本领,唐庄宗嫌不过瘾,说:“如果胜我,赏你一郡。”李存贤再次角斗时,竟斗胆把庄宗摔倒在地。庄宗不但没恼,反倒说话算话,封他为蔚州刺史。 南朝齐废帝萧宝卷特别喜欢做生意。他为了过做生意的瘾,下令在宫中的后苑设立市场,和宫女太监们共同做买卖,并建立起了“管理机构”。他以宠妃潘氏为市场总管,自己则充任潘氏手下的管理人员。对违反市场规矩的,包括皇帝自己,均可以鞭挞。 晋惠帝司马衷的儿子,从小不爱读书,当了皇帝后专门研究做生意。他在宫中让人和他一起杀猪卖酒,竟练到可以用手掂量肉的斤两,毫厘不差。 南唐后主李煜当太子时就喜欢填词,当了皇帝后更是一发不可收拾,专门研究写诗填词,即使在他亡国被俘的时候,也即景生情,写出很多感人的词作。他的“一江春水向东流”等名词名句,被人看做是五代词的顶峰,因此,人们称他为“皇帝词人”。清代的乾隆皇帝却专门写诗,他的诗在艺术成就上虽不及李煜,但在数量上却是中国古代的第一人。据《四库全书简明目录》记载,乾隆御制诗有4集,共达33940首之巨!又据郑鹤声、郑鹤春所著《中国文献学概要》载,乾隆的诗有10多万首。以乾隆88岁寿数计,他平均每天要写出3首诗。 宋徽宗赵佶的业余爱好是书画。他曾在宫里建成了中国第一个画院,并亲自给学员们上课和批改“作业”。他的书法艺术更是出类拔萃,所创造的“宋体”字一直流传到今天,印刷体中的“仿宋字”就是仿宋徽宗的字体。 明熹宗朱由校喜欢盖房子。他亲自当木匠、操作斧头凿锯一点儿也不比能工巧匠逊色。当他干得起劲儿时,不愿会见任何人。宦官魏忠贤投其所好,专挑其“引绳削墨”兴趣最浓的时候奏事,熹宗往往回答一声:“知道了,你去负责办这件事就是了。”结果魏忠贤操纵了朝政。不过,熹宗也真有耐心和劲头儿,据记载,他仿造皇宫里的建筑,造出来的宫殿模型真是惟妙惟肖。假如他不投胎皇家,说不定真是一个历史上有名的建筑家哩。 与其他皇帝的业余爱好相比,北齐后主高纬的爱好却显得寒酸和下贱了,他居然爱好当乞丐。他在后宫的华林苑设立了贫穷村舍,令人穿上破衣烂衫当乞丐,自己也参与其间,充任一个角色,从事乞丐之间的生意买卖,聊补精神空虚。 娃娃皇帝 中国的封建社会,帝王的“宝座”是世袭的,因此,出现了许多乳臭未干的娃娃皇帝。据统计,仅10岁以下的娃娃皇帝就有20多人。 最早的娃娃皇帝是西汉的昭帝刘弗陵。他10岁时继承皇位。 最后一个娃娃皇帝是末代皇帝溥仪,他继位时是3岁(1908年)。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