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庄周梦蝶的感悟

庄周梦蝶的感悟

庄周梦蝶的感悟
庄周梦蝶的感悟

由庄周梦蝶发少年心思

《庄子·齐物论》曾说道:“昔者庄周梦为胡蝶,栩栩然胡蝶也。自喻适志与!不知周也。俄然觉,则蘧蘧然周也。不知周之梦为胡蝶与?胡蝶之梦为周与?周与胡蝶则必有分矣。此之谓物化。”其大意是庄周梦见自己变成很生动逼真的一只蝴蝶,感到多么愉快和惬意啊!不知道自己原本是庄周。突然间醒过来,惊惶不定之间方知原来是我庄周。不知是庄周梦中变成蝴蝶呢,还是蝴蝶梦见自己变成庄周呢?庄周与蝴蝶那必定是有区别的。这就可叫作物、我的交合与变化。

在一般人看来,一个人在醒时的所见所感是真实的,梦境是幻觉,是不真实的。庄子却以为不然。虽然,醒是一种境界,梦是另一种境界,二者是不相同的;庄周是庄周,蝴蝶是蝴蝶,二者也是不相同的。但庄周看来,他们都只是一种现象,是道运动中的一种形态,一个阶段而已。表面看,庄子永远活泼潇洒,然实质上从庄子认为生的痛苦中不难看出,其哲学的人生观前提是持“有待”的悲观态度的,这一点我就不谈了。

世界上一旦了拥有人类,拥有了人类的自我意识,便产生了这样的倾向:在最短的时间里和最微小的空间里面的最为简单的事物,却有一种变得无限复杂化的倾向。这种复杂化,会变得越来越细微,越来越微妙和不可捉摸。人的世界中任何一个微小和简单的部分,都在变得复杂、纷乱、更复杂、更纷乱。

蝴蝶象征着人性无拘无束,天真烂漫的本质。庄子的时代,罪恶之花、苦难之果遍布人间,财富、权势、野心、贪欲,已成为挡不住的诱惑,恰似打开的潘多拉魔匣,侵蚀着人类嬴弱的身心。而梦之蝶则摆脱了尘世的逼压和囚禁,飘飘乎遗世而独立,逍遥于自由的伊甸园。化蝶又恍如登山,是人性的回归,是古往今来普天下芸芸众生热切的梦想。所以人说庄子的思想颓废而没落,实在是一种误解。迷人的“蝴蝶梦”不正是四射着乐观而美丽的光环吗?所以相比之下,抛开前世后世的因果关系,抛开一些颓废的“人生如梦”的哀叹,我最喜欢的还是庄子的“蝴蝶梦”,因为它给人一种不怕困难的乐观的人生观,不管人生遇到什么样的坎坷和挫折,不管生活经历什么样的灾难和凶险,我们也许会象庄子“鼓盆而歌”那样,做一个美丽的“蝴蝶梦”,化成美丽的蝴蝶徜徉在姹紫嫣红的花草丛中。

从深层面看来,庄子带有浓厚的离愁别绪、思乡恋国的情感和对恬淡闲适的美好生活的向往,最根本阐述的却是人生无常、人生短暂、人的渺小、追寻实质、珍视生命的观点。即庄子在用一个最简单的寓言来说明一个人类最沉重的疑问,即生死问题。

人一旦在意于自己,在意于自己的境遇,就会将和自己有关的一切事物,将自己周围的、与自己有关的人和事,看得无比重要。并且在这基础上,会发展出一系列的思想、观点、价值判断,一系列的思考、谋划、希望和憧憬,一系列的行为方式、生活方式、人际方式,所有这些构成了一个自我世界的丰富的内涵。这些生活内容,站在整个天地万物的角度看来,都是渺小和虚无的、无足轻重的,但是站在个人看来,确是整个生活的全部内容

这就是所谓的人本主义,现在中国提倡以人为本,便是继承了庄周这种人本的思想。人本主义的庄子哲学与先秦其他派别一样具有实践理性的特点,生命及人生的问题永远是其出发点和最终归宿。这又是将其建立在了生死问题上。举个现实的意义,我的哥哥从事于电力检修工作,在实际检修工作中,一旦出现事故,即便会给电网造成损失,但是职工的生命安全还是放在第一位的,一定要先保证人的安全,这便是现在中国乃至世界的现状,为人们营造了非常好的工作和生活环境。

所以,对于我自身而言,从中得出的不是生死这样的大的道理,而是作为处于人生最美好的青年时代,我们应当如何做好每件事,如何过好每一天,如何有意义地过完我们短暂又绚丽的青年时代;如何对待自己的家人朋友,对待自己所忠于的事务,对待自己的情感。

无论是什么人,在如今这个丰富多彩的大千世界当中,面对各种各样的新鲜事物,对他

们的追求必定是自己的一种愿望,所谓日有所思夜有所梦,庄周梦蝶,人类从古代即充满了对美好的向往,而走在时代前沿的我们,也应当通过各种见闻,不断的思索,思索美好的物质生活,前提是有足够的学识和能力,想要拥有足够的学识和能力,需要去探索更好的学习方法和学习条件,而这些,正是在大学时代,甚至一辈子需要不断通过对生活和学习积极向上的态度去慢慢获得的。天下没有白吃的午餐,没有付出怎么有回报,那些成功人士现在的优越生活都是通过年轻时的努力慢慢积累的。而在追求物质生活的同时,当代的青少年往往忽视精神世界的进步,尤其是在快速发展的中国,欲望冲昏了很多人的头脑,人们的价值观严重扭曲,所追求的美好的未来往往是片面的甚至灰暗的,也即是人们所梦的往往是不现实的或者黑暗的,亦或是实现梦想的这个过程未达目的不择手段,违背了一个现代人应有的道德素质,甚至违犯法律,不仅无法实现自己的梦想,甚至直接走上歧途,毁了自己这一生。

对不同人而言,会有不同的人生目标,但是成功的人生基本有两个目标:即实现自身的价值和改变周围的环境。庄周梦蝶,庄子渴望化为蝴蝶,向往自己能过上无忧无虑的恬淡闲适的生活,因为他见证着战国时代战争带来的国破家亡、生死离别,他讨厌纷争,希望通过和平的方式改造社会,使人们的生活更加美好,这是他对自己的定位,他希望成为这样的人。我认为对于我们当代大学生而言,不应该继承庄子对于恬淡安逸的追求,却又应该继承他对美好生活的追求。我们的目标应当是从事自己喜欢或者擅长的事业,并且有所成就,同时使自己的工作团体更加强大,使自己的国家更加美好,这应当是我们作为一个炎黄子孙的基本原则。然而,在教育制度仍存在缺陷,人口众多,地域发展不均衡的中国,由于文化素质上的缺陷或者是客观条件的限制,很多人在目标的定位上存在错误或偏差,亦或是只顾自己的目标,忽视了大的团体,发展受到阻碍,亦或是为公共事业奋斗终生,却没有为自己考虑。因此,祖国的发展是个漫长的过程,这一过程中,随着祖国的发展,人民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不断提高,人们的追求和目标也会更加合理,反过来会进一步促进社会的进步。所以,我们应当不断努力,珍惜时间,珍惜机遇,不畏挑战,这样才能完成身上肩负的使命。

除了对生活的憧憬进而实现自身价值以外,珍视生命、把我现在才是当下最重要的事。有时候。不要过多的考虑其他的因素,做好自己,珍惜现在的一点一滴或许能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这就有点像宿命论,既不改变一个人的性格,即使在通向重点的过程中有一些磕磕绊绊,但最终的结果总是一样的,往往一些小事能影响我们的一生。有远大的理想不是好高骛远,成功需要每时每秒的积累,通过积聚,蚕才能破茧成蝶。庄周梦蝶,蝶每时每刻都是无所顾虑的飞翔着,它不过多地考虑前方的危险,但他相信飞翔会使它成功地觅食。我们也是如此,要相信只要把握现在去做有意义的事,我们的人生总会灿烂美好。

然而,庄子思想的最核心内容还是从人类精神层面去解释的。真正穿越到了理性的层面上,它才是有独特思想价值的,才是可以形成一个完整体系的不可替代的东西。在这个意义上,中国的孔孟道德,以血缘关系作为仁爱基础和道德秩序基础的儒家文化,在我眼里同样不是一家独有的,所谓的“礼义廉耻,国之四维;四维不张,国乃灭亡。”其实是一个虚幻的概念,实践理性和道德理性这些概念黏合在一起的时候,思想者和治国者黏合在一起的情况下,你道统的根基是一些生活经验和血缘关系所形成的理性的时候,所谓礼义廉耻的国之四维,其实仅仅是一种实践层面甚至本真天性的标准,而这样的标准,中国人可以有,异域人何尝不可以有,甚至何尝没有?也就是说,道德是根深蒂固存在与人类身上的,是人类的特性。

道德,恰恰是当代大学生忽视而又匮乏的内在东西。也许,决定一个人成败的根本是他的能力和资源,然而,作为人类的一小个部分,一个人的成功与否,却应当是由其道德素质决定的。在未来的路上,我始终坚信,善有善报,是你的总是你的,不是你的也不要强求。庄周梦蝶,蝴蝶无忧无虑,其实蝴蝶虽然没有心机,但从广义上来讲,它确实善良的,它无私地传递着花粉,为了人们美丽的环境做着贡献,这是一种盛名的升华。反观现在,及即使

基本的孝道很多人都做不到,我们这些从小娇生惯养的青年不懂父母年轻时的艰辛,根本上来讲我们就是自私的,自私的人就会违背道义去做一些事,这一点是祖国未来建设的隐患,因为近年来没有经历重大灾难战争的我们,很有可能连叛国的事都做得出来,我只希望和呼吁,中国的教育能更多地在道德教育上下功夫,使我们当代青少年真正成为未来最有竞争力的华夏子孙!

综上所述,“庄周梦蝶”以感性人生为出发点,以对个体存在的追问得出了人生的悲剧认识,而且庄子的醒意识也让他更显出一种遗世的悲哀。但具有浪漫主义自由气质的庄子却不沉沦其中,反要在现实感性生活中超越有限的悲剧人生,“以美启真”,把握存在的本真状态,追求一种自由的理想境界——人的诗意栖居。而对于我们当代大学生而言,在符合道义的情况下,为自己确立合适的目标,努力奋斗,珍惜当下,做有意义的事,中国会拥有一个美丽的人生,这就是我的观点。

庄子梦蝶

庄子梦蝶 《庄子·齐物论》:“昔者庄周梦为蝴蝶,栩栩然蝴蝶也,自喻适志与!不知周也。俄然觉,则蘧蘧然周也。不知周之梦为蝴蝶与,蝴蝶之梦为周与?周与蝴蝶,则必有分矣。此之谓物化。” 【示例】死离生别,一似~。——明·胡文焕《群音类选·〈投笔记·匈奴困超〉》 【典故】 从前有一天,庄周梦见自己变成了蝴蝶,一只翩翩起舞的蝴蝶。自己非常快乐,悠然自得,不知道自己是庄周。一会儿梦醒了,却是僵卧在床的庄周。不知是庄周做梦变成了蝴蝶呢,还是蝴蝶做梦变成了庄周呢? 这则寓言是表现庄子齐物思想的名篇。庄子认为人们如果能打破生死、物我的界限,则无往而不快乐。它写得轻灵飘渺,常为哲学家和文学家所引用。 《庄子·蝶梦》中有一段妙语:“昔者庄周梦为蝴蝶,栩栩然蝴蝶也,自喻适志与,不知周也。俄然觉,则蘧蘧然周也。不知周之梦为蝴蝶与,蝴蝶之梦为周与?周与蝴蝶则必有分矣。此之谓物化。” 清人张潮写的《幽梦影》,可称得上是一副供燥热的现代人服用的清凉散。禅不可说,清言不可译。《幽梦影》中有这么一句妙语,可谓是点出了庄子哲学的精髓:“庄周梦为蝴蝶,庄周之幸也;蝴蝶梦为庄周,蝴蝶之不幸也。” 不是吗?庄周化为蝴蝶,从喧嚣的人生走向逍遥之境,是庄周的大幸;而蝴蝶梦为庄周,从逍遥之境步入喧嚣的人生,恐怕就是蝴蝶的悲哀了。 【哲学观点】 庄周梦蝶是庄子提出的一个哲学论点,认为人不可能确切地区分真实和虚幻。 庄子以故事的形式对此进行了如下阐述:“昔者庄周梦为蝴蝶,栩栩然蝴蝶也。自喻适志与!不知周也。俄然觉,则蘧蘧然周也。不知周之梦为蝴蝶与?蝴蝶之梦为周与?周与蝴蝶则必有分矣。此之谓物化。”[选自《庄子·内篇·齐物论第二》] 其大意就是庄子一天做梦梦见自己变成了蝴蝶,梦醒之后发现自己还是庄子,于是他不知道自己到底是梦到庄子的蝴蝶呢,还是梦到蝴蝶的庄子。在这里,庄子提出一个哲学问题——人如何认识真实。如果梦足够真实,人没有任何能力知道自己是在做梦。 【诗文中的“庄周梦蝶”意象】 庄周梦蝶的故事为后人所喜爱,成为了诗文中的一个重要意象。诗人们常常借助这一意象来

中国古典诗文中的常用意象的象征意义之动物类

猿猴:哀伤凄厉杜甫《登高》“风急天高猿啸哀” 鸿鸽::理想追求 鱼:自由惬意 鹰:刚劲自由人生的搏击事业的成功 狗、鸡:生活气息田园生活 (瘦)马:奔腾追求漂泊 乌鸦:小人俗客庸夫哀伤 沙鸥:飘零伤感 鸟:象征自由 莼[chún]羹鲈脍:指家乡风味。后来文人以“莼羹鲈脍”、“莼鲈秋思”借指思乡之情。 双鲤:代指书信。汉乐府《饮马长城窟行》诗云:“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后来即以双鲤借代远方来信。 庄周梦蝶:语出自《庄子?齐物论》:“昔者庄周梦为胡(蝴)蝶,栩栩然胡(蝴)蝶也。自喻适志与,不知周也。俄然觉,则蘧蘧然周也。不知周之梦为胡(蝴)蝶与?胡(蝴)蝶之梦为周与?周与胡(蝴)蝶,则必有分矣。此之谓物化。”庄子以此说明物我为一,万物齐等的思想。后来文人用来借指迷惑的梦幻和变化无常的事物。如陆游《冬夜》诗云:一杯罂粟蛮奴供,庄周蝴蝶两俱空。” (孤)雁:孤独思乡思亲音信消息 鸿雁:书信——对亲人的思念。 鸿雁:鸿雁是大型候鸟,每年秋季南迁,常常引起游子思乡怀亲之情和羁旅伤感。如隋人薛道衡《人日思归》:“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前。”早在花开之前,就起了归家的念头;但等到雁已北归,人还没有归家。诗人在北朝做官时,出使南朝陈,写下这思归的诗句,含蓄而又婉转。以雁写思的还有“夜闻归雁生相思,病入新年感物华”(欧阳修《戏答元稹》)、“残星数点雁横塞,长笛一声人倚楼”(唐人赵嘏《长安秋望》)、“星辰冷落碧潭水,鸿雁悲鸣红蓼风”(宋人戴复古《月夜舟中》)等。也有以鸿雁来指代书信。鸿雁传书的典故大家比较熟悉,鸿雁作为传送书信的使者在诗歌中的运用也就普遍了。如“鸿雁几时到,江糊秋水多”(杜甫《天末怀李白》)、“朔雁传书绝,湘篁染泪多”(李商隐《离思》)等。 鹧鸪鸟:鹧鸪的形象在古诗词里也有特定的内蕴。鹧鸪的鸣声让人听起来像“行不得也哥哥”,极容易勾起旅途艰险的联想和满腔的离愁别绪。如“落照苍茫秋草明,鹧鸪啼处远人行”(唐人李群玉《九子坡闻鹧鸪》)、“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辛弃疾《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等,诗中的鹧鸪都不是纯客观意义上的一种鸟。 寒蝉:秋后的蝉是活不了多久的,一番秋雨之后,蝉儿便剩下几声若断若续的哀鸣了,命在旦夕。因此,寒蝉就成为悲凉的同义词。如唐人骆宾王《咏蝉》起首两句:“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深。”〔西陆:秋天〕以寒蝉高唱,渲染自己在狱中深深怀想家园之情。宋人柳永《雨霖铃》开篇是:“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息。”还未直接描写别离,“凄凄惨惨戚戚”之感已充塞读者心中,酿造了一种足以触动离愁别绪的气氛。“寒蝉鸣我侧”(三国人曹植《赠白马王彪》)等诗句也表达这样的情思。 鸳鸯:指恩爱的夫妇,如“得成比目何辞死,愿作鸳鸯不羡仙”(唐人卢照邻《长安古意》)。 古诗词中“燕子”意象 燕属候鸟,随季节变化而迁徙,喜欢成双成对,出入在人家屋内或屋檐下。因此为古人所青睐,经常出现在古诗词中,或惜春伤秋,或渲染离愁,或寄托相思,或感伤时事,意象之盛,表情之丰,非其它物类所能及。 (1)表现春光的美好,传达惜春之情。相传燕子于春天社日北来,秋天社日南归,故很多诗人都把它当做春天的象征加以美化和歌颂。如“冥冥花正开,飏飏燕新乳”(韦应物《长安遇冯著》),“燕子来时新社,梨花落后清明”(宴殊《破阵子》),“莺莺燕燕春春,花花柳柳真真,事事丰丰韵韵”(乔吉《天净沙?即事》),“鸟啼芳树丫,燕衔黄柳花”(张可久《凭栏人?暮春即事》),南宋词人史达祖更是以燕为词,在《双双燕?咏燕》中写到:“还相雕梁藻井,又软语商量不定。飘然快拂花梢,翠尾分开红影。”极研尽态,形神俱似。

中国传统美学的独特品格及其当代价值

试论中国传挽美学的独特品格众其当代价值 论文关键词:传统美学独特品格人生当代价值 论文摘要:中国美学的实质,是为了探寻使人们的生活与生存如何成为艺术似的审美创造,体现着中国人对于人的生存意义、存在价值与人生境界的思考和追寻。中国传统美学的独特性在于特别关注人生,重视生命,强调体验,从而独具风采,它既是人生美学,又是生命美学,又是体验美学。中国传统美学的重要意义不仅在于它对于现代美学的重要理论意义与价值,并且也体现于对于当代审美与文化、社会与人生所具有的重要的实践意义。 每一个民族的审美观念,都是在一定的民族文化背景、思维模式、生存方式、哲学观念以及感知方式等等多方面因子的影响、制约下,产生、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中国传统美学植根于中国古代文化的丰富而独特的土壤之中,而中国传统文化,“从其发展的表现上说,它是一个独特的文化系统。它有它的独特性与根源性。”因而,由此而孕育生发出来的中国传统美学思想,也有着它的独特品格,体现着中国人对于人生的特有的领悟、体味、理解与展露。 中国传统美学是在一种不同于西方文化的背景下孕育生成的一种很不同于西方传统美学思想的思想体系。中国美学的质,是为了探寻使人们的生活与生存如何成为艺术似的审美创造,它是从一个特殊的层面、特殊的角度来体现中国人对人生的思考和解决人生根本问题的努力,体现着中国人对于人的生存意义、存在价值与人生境界的思考和追寻。这一特质是深契于美学的根本精神的。美学在其实质上只能是存在的诗性之思。 一、人生哲学:中国传统美学的理论基础 中国传统美学思想,总是与人学思想有着血脉相关的联系,正如许复观所指出:中国文化特征是“在人的具体生命的心、性中,发掘出艺术的根源,把握到精神自由解放的关键。”中国古代美学是一种人生美学,中国古代美学思想是以人为中心,基于对人的生存意义、人格价

浅谈对庄周梦蝶的认识

浅谈对庄周梦蝶的认识 姓名: 学号: 班级:1班

摘要:何为互化?即是:既不是庄周梦蝶,也不是蝶梦庄周,而是庄周与蝶同根同源,精神合一了。这便是庄子“不知周也”的原因。以自己的梦境诠释了“我”非我,“我”即“全”的奥秘,随而令人悟出:万物本是同源,无我无他,无丑无美,无是无非的道理。庄子借寓言人物之口阐述齐物与齐论的途径,即忘掉死生、忘掉是非,把自己寄托于无穷的境域,从而遨游于尘埃之外,说明了物之不可分、言之不可辩的道理。 关键字:庄子梦蝶人生哲学 昔者庄周梦为胡蝶,栩栩然胡蝶也,自喻适志与,不知周也。俄然觉,则蘧蘧然周也。不知周之梦为胡蝶与,胡蝶之梦为周与?周与胡蝶,则必有分矣。此之谓物化。——(《庄子·齐物论》) 在庄周梦蝶的寓言故事中,庄子讲述了梦到自己成为蝴蝶却浑然不觉有何不适,自身的精神与蝴蝶融为一体,竟不知是自己梦蝶还是那蝴蝶在梦中化为了自己。庄子说自己与蝴蝶固然是有区别的,而这场梦蝶是自己和蝴蝶的互化。 何为互化?即是:既不是庄周梦蝶,也不是蝶梦庄周,而是庄周与蝶同根同源,精神合一了。这便是庄子“不知周也”的原因。以自己的梦境诠释了“我”非我,“我”即“全”的奥秘,随而令人悟出:万物本是同源,无我无他,无丑无美,无是无非的道理。庄子借寓言人物之口阐述齐物与齐论的途径,即忘掉死生、忘掉是非,把自己寄托于无穷的境域,从而遨游于尘埃之外,说明了物之不可分、言之不可辩的道理。 “梦蝶”,是庄子对人生的思考,属于庄子哲学思辨范畴。蝴蝶意象既反映了人生如梦的慨然,又是庄子人生智慧的集中体现。庄子认为宇宙问有真宰存焉,它超越一切是非,位处环中,世人师其成心,执迷于是非生死无力脱身。只有跳出成心,师法自然,才能达到“以明”的状态。 “物化”,则是“物我界限消解,万物融化为一”。在庄子的思想意识中,他从来就没有把物与人真正地分清过。人就是物,物就是人。既然人与物没有鲜明的界限,还有什么东西之间存在界限呢?梦就是觉,觉就是梦,因此,蝶就是周,周就是蝶。 从认识论的角度来看,蝴蝶与庄周、生与死,是对立与统一的整体。对立的双方同时具有向对方转化的因素。万物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相互对立,又相互转化。此就是彼,彼就是此,蝴蝶即庄周,庄周即蝴蝶。只有跳出成心的局限,才能看到宇宙间的大道。“庄周梦蝶”是庄子解释生命存在状态的方式,其中包含了庄子面对时代困惑的生存智慧。 在郭公民先生的《“庄周梦蝶”的悲剧内涵及其哲学指归》中,他说到:“表面看,庄子永远活泼潇洒,然实质上从庄子认为生的痛苦中不难看出,其哲学的人生观前提是持‘有待’的悲观态度的。” 在“庄周梦蝶”之前,罔两与景的对话中,景曰:“吾有待而然者邪?吾所待又有待而然者邪?吾待蛇蚹蜩翼邪?恶识所以然?恶识所以不然?”。明确表达出庄子认为人生有待的悲剧宿命观,这实际就是“庄周梦蝶”中也隐含了的对存在认识的人生观前提,其中不辨蝶梦与庄梦,不识蝶与周的真幻,不正反映出庄子感觉个体渺小和类如“朝菌不知晦朔,惠蛄不知春秋”无知而不自由的悲观吗?因此,庄子不禁感怀而呼:“眇乎小哉,所以属于人也。” 在这种有待的悲观宿命论基础上,生的痛苦,人生的无常,不免在“庄周梦蝶”中隐约流露出“人生似幻化,终当归虚无”的对人生真实性的怀疑。庄周将人的存在问题设置于梦境中,其实也是借寓言影射“人生如梦”。庄子重生,珍视而执着人生,所以便觉人生的短暂与生命的易逝,短促的人生就显得难以把握和难以认清,因此便会产生虚幻的感觉。 再者,蝴蝶意象的建构与庄子时代的思想观念息息相关。战国中后期,战争频仍,百姓

寓意美好的马宝宝名字

寓意美好地马宝宝名字 、以美德寓意 中国人注重品德,所谓德才兼备,德在才先.因此,以德起名也是一种传统.比方:古有张翼德、刘玄德、曹孟德等等;今有朱德、彭德怀、张学良、李德生、王海容、田成仁、麦贤德等等. 、以志向寓意 以志向为名,体现了中国人注重家教、望子成龙地保守.而且这一名字可耳濡目染地起到督促孩子努力向上地作用,让孩子从小有一种责任和理想,并时刻牢记自己地使命.古往今来,以志向立名是永恒地主题,也是给孩子起名地首选.志向所包含地内容很多,比方,职业方面地如:聂耳(聶耳,四个耳朵,音乐家)朱践耳(音乐家).特长方面地如:程思远、鲁智深(法号)刘文学、李有才;功业方面地如:雷振邦;学业方面地如:钱学森. 当然,借象征来表达志向,也可使名字更具文学性、形象性.如:徐鹏飞、金圣叹、叶剑英、成龙、杨万里、康有为,都是不错地名字.孔子说过“名不正则言不顺”,著名易学专家温雅居士也说“一个吉利地名字本身就是一种力量,它像一个智者指导我们人生地方向,激励着我们蓬勃向上地斗志,推动我们地生命之舟披荆斩棘、奋力向前.”给宝宝起名确实是非常麻烦地事情,我在给宝宝起名地时候也是找了很多地名字感觉都不满意,从网上查了一些也不是太好,关键是网上用地很多软件根本就不准确.之后还是听朋友地介绍找了起名专家给宝宝起地名字,毕竟名字是伴随宝宝一辈子地事情,不能儿戏.好几个朋友都说找温雅居士起地,所以也推荐给了我,可以在百度搜索美名天下起名网或者在淘宝搜索温雅居士找到地老师地店铺,价格也实惠,现在想想给宝宝取个名字还斤斤计较真没意思,随便买个好些地玩具都好几百块钱,宝宝才能玩几天啊,名字可是用一辈子地.老师为宝宝做了详细地八字分析,起地名字不仅充分考虑了八字平衡而且也考虑了宝宝地三才五格,总之非常满意. 、以美貌寓意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以相貌命名也是一种方法,特别是女性使用较多,如:宋美龄、梅艳芳、新凤霞、张瑞芳等;其中男性也有,如:刘英俊、任帅等等. 但在给孩子起这类名字时要注意两点:一是男孩少起这种名字,二是如果孩子长相一般,最好不起这种俏丽名字. 、以安康寓意 中国人向来有追求平安、顺利、祥和地保守,姓名中也可见一斑:古人有董平、徐宁、张顺、燕顺、乐和等;今人有:宋平、谢静宜、李宁、李国安、于纯顺等. 、以长寿寓意 古有:霍去病、王昌龄、辛弃疾、蒲松龄等等;今有:张万年、李月久、牛百岁等等. 、以经典典故寓意 中国地典故不计其数,许多父母乐于用典故为孩子命名,使名字更具有文化韵味.比方:周梦蝶(庄周梦蝶)吕非熊(周文王卜卦得非熊,遇吕尚)徐鹏飞(庄子》胡慧中(秀外慧中)胡三省(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王若飞(木兰辞》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张恨水(李煜《想见欢》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张养浩(孟子》君子养浩然之气)等等. 、以仰慕之情寓意 用个偶像来寄托心志,也是一个起名地方法.古有司马相如,史记》载,因仰慕蔺相如而得名;今有李玲玉(歌手)因仰慕阮玲玉而得名. 、以纪念寓意 纪念性名字有许多种,如:纪念出生时间地孙国庆(月日国庆节)陈白露(月上旬白露节

庄周梦蝶---人生如梦亦珍惜

摘要:在庄周梦蝶的寓言中,庄子用“自喻适志”的蝴蝶描绘出一种“物化”的境界。它一方面反映出生命本身的虚幻性,一方面又指出,人生即使是虚幻的,也总有生命的美感存在。即便是人生如梦,我们也应该好好珍惜,使这份“梦中”的生命更精彩缤纷,更充实多姿…… 关键词:庄周蝴蝶人生如梦生命回忆美感珍惜 一、庄周梦蝶 “人生如梦”,是中国一句说烂了、却仍然不断被人们重复的说着的老话。追溯起源,它来自《庄子?齐物论》[1]的结尾:“昔者庄周梦为蝴蝶,栩栩然蝴蝶也,自喻适志与!不知周也。俄然觉,则蘧蘧然周也。不知周之梦为蝴蝶与,蝴蝶之梦为周与?周与蝴蝶,则必有分矣。此之谓物化。” 有一天,庄周梦见自己变成了蝴蝶,那时它就是一只翩翩起舞的蝴蝶,非常快乐,悠然自得,不知道自己是庄周。一会儿梦醒了,却是僵卧在床的庄周。他翻来覆去的想,却始终不能确定,是庄周做梦变成了蝴蝶呢,还是蝴蝶做梦变成了庄周呢?两者中,究竟哪一个才是真实的存在呢? 在这个故事中,庄子首先告诉人们:你白天自以为真实的生活经验,与你夜里在梦中所经历、现在认为是虚幻的故事,是不能够相互否定的,具有完全相等的逻辑价值。因为当其“在”时,都是真实的

“在”,当其不在时,都已变为虚幻。更进一步,庄子还认为,整个人生,也可以看作一场大梦。一般人认为是真实的,只因为他还在梦中罢了。犹如那蝴蝶不知自己是庄周所化,必须等到醒来之后,才能知道这是一场大梦。 二、人生如梦 《齐物论》的宗旨是取消一切对立的观念:不但是非的对立是虚妄的,连梦与觉、生与死的对立,也是虚妄的[2]。他的这种观念的对错,我们暂且不去也不能判断,但它给我们提供了一个新的角度去思考人生,去感悟人生。 庄子生活在一个混乱而痛苦的年代,说“人生如梦”,有时自然带着某种厌世的情绪。而后世的人们,常因自己所珍惜事物的毁灭说“人生如梦”,也会带着些厌世的情绪。然而,从根本上说,庄子不是个厌世的人,庄周梦蝶的故事,也不表示厌世的意味。事实上,它倒有一些珍惜生命、具有美感的人生态度。 由蝴蝶而联想到人生,那种翩翩起舞、美丽又自得的姿态,寄托着人生的期望,从古自今有着一个个例子。中国的民间传说中,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故事广为流传。当他们为反抗压迫,双双化为蝴蝶时,我们也能感受到解脱、超升的快感。日本江户时代的著名诗人谷口芜村有一句优美的绯句:悄然萋古钟,沉沉睡蝴蝶。蝴蝶累了,就在古钟上休息,没有抗拒什么,也没有拒绝什么;当它感受到古钟的震动,就无牵无挂的飞走了,没有烦闷疑惑等精神枷锁。

庄生晓梦迷蝴蝶的晓梦是什么意思

庄生晓梦迷蝴蝶的晓梦是什么意思 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 有人以为这首诗的内容是咏“瑟”这种乐器的,也是因为它只绘形象!是做梦。有时用其本义。 此诗约作于作者晚年,留给读者的是那无尽的怅惘,以四幅清丽,两个“一”字、迷离而又含带凄切的景象。要说快乐呀,完全忘了自己是庄子、颈两联中所写的“晓梦”之痴迷,如今只留下诗人自己在孤独凄凉中追忆往事: 自己或许本来就是一只蝴蝶,更见今日回思时的惆怅哀怨、怅然若失的情意才应该是诗人所欲表达的本意,那是一种富于感动兴发之作用的诗情,指的正是颔、温丽凄迷的情境、“春心”便是后一种用典的写法,悲愤之意,还有人把“锦瑟”猜想做一个女子的幻化,尽管描写委婉,而人们只见山中烟霭,诗以

“锦瑟”起兴,庄子变成了一只漂亮的蝴蝶,用了望帝去国怀乡。诗人以瑟之华美暗喻自己才华出众,是因为它的形象,望帝春心托杜鹃,刚刚肯定是在做梦,只是当时已惘然。《汉书·郊祀志》记载。 李商隐的用典有他自己的特色,庄子一会儿这样想、向往、“春心”之情借“蝴蝶”,可是,痛定思痛。无端。 此情可待成追忆、清。神话里说,而不必去比附事实,谁曾想“五十弦”之“锦瑟” 比之琴;“蝴蝶”与“杜鹃”,每一颗珍珠都是一个泪点,点出此诗系追忆往昔,却卷入晚唐的政治漩涡中进退维谷。“望帝春心托杜鹃”、筝。对于李商隐来说,躬自悼矣,年少才高、“柱”承上一句“五十弦”而来,旨意朦胧! 就这样,含蓄委婉地从多个不同角度抒写了自己坎坷的际遇和哀怨感伤之情,自伤一生遭际。 “此情可待成追忆,残照更空虚、静谧,将“晓梦”,金人元好问在其《论诗绝句三十首》中便曾说过这首诗是“一篇

宗白华的生命美学观

宗白华的生命美学观 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 摘要:宗白华吸收叔本华、柏格森的生命哲学和歌德的泛神论,与中国传统哲学思想加以融合,认为宇宙是无尽的生命,美就在生命。生命,其本质在精神。宇宙的精神体现在活力上,故美在活力,活力也就是创造力。宗白华认为,美不仅在生命,还在秩序。宇宙具有严整的秩序,圆满的和谐。活力是美的内容,秩序是美的形式。艺术作为艺术家的创造,是生命与形式的统一,这个统一,就是“境界”.宗白华认为艺术的境界与人生的境界是相通的。他主张以艺术的态度对待人生,对人生持一种同情的态度、把玩的态度、美化的态度、超然的态度。这种态度不是消极的,它内在地具有一种创造的、进取的精神,是创造与审美的统一,因而充满着青春的气概。 关键词:生命秩序艺术人生 宗白华与朱光潜是同时代的学者,都是中国现当代的美学大师。他们有大致相似的经历,大致相近的

修养,但是两人的学者气质有很大的不同,在宗白华则多一份诗人气质,而在朱光潜则多一份科学家的气质。在治学方式上,宗白华多是诗意的颖悟,朱光潜则多是逻辑的论辩。二人均学贯中西古今,然宗白华主要致力于中国古代美学的研究,创见多多;而朱光潜则主要在西方美学的研究翻译上,广有建树。他们同受德国古典美学熏陶很深,但美学渊源略有不同。当代学者林同华先生认为宗白华是从叔本华到康德再到歌德;朱光潜是从尼采到黑格尔再到克罗齐。 这种看法很符合这两位先生的实际。在美学体系的建构上,朱光潜先生更注重心理学;宗白华先生更注重哲学。他们都从主客观的统一上来认识美的本质,但这种统一,在朱光潜先生是统一在主观的情趣上;而在宗白华先生则统一在生命上。 宗白华的生命美学是相当完备的,他是中国生命美学的代表。宗白华的生命美学有两个源头:西方的生命哲学和中国的生命哲学。他成功地实现了两者的融合。 一、美与生命

勒内·笛卡尔的哲学思想及评价

勒内·笛卡尔的哲学思想及评价 勒内·笛卡尔的哲学思想及评价 17世纪前期在笛卡尔生活的法国,批判经院哲学,建立为科学撑腰的新哲学,是先进思想家的共同任务,下面是小编搜集整理的一篇探究笛卡尔哲学思想的论文范文,供大家阅读查看。 勒内·笛卡尔勒内·笛卡尔(Rene Descartes,1596——1650),着名的法国哲学家、科学家和数学家。笛卡尔常作笛卡儿,1596年3月31日生于法国安德尔-卢瓦尔省笛卡尔-1650年2月11日逝于瑞典斯德哥尔摩)。他是西方现代哲学思想的奠基人,是近代唯物论的开拓者提出了“普遍怀疑”的主张。他的哲学思想深深影响了之后的几代欧洲人,开拓了所谓“欧陆理性主义”哲学。他对现代数学的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因将几何坐标体系公式化而被认为是解析几何之父。 哲学思想 笛卡尔被广泛认为是西方现代哲学的奠基人,他第一个创立了一套完整的哲学体系。哲学上,笛卡尔是一个二元论者以及理性主义者。笛卡尔认为,人类应该可以使用数学的方法――也就是理性――来进行哲学思考。他相信,理性比感官的感受更可靠。(他举出了一个例子:在我们做梦时,我们以为自己身在一个真实的世界中,然而其实这只是一种幻觉而已,参见庄周梦蝶)。他从逻辑学、几何学和代数学中发现了4条规则:除了清楚明白的观念外,绝不接受其他任何东西; 必须将每个问题分成若干个简单的部分来处理; 思想必须从简单到复杂; 我们应该时常进行彻底的检查,确保没有遗漏任何东西。 笛卡尔将这种方法不仅运用在哲学思考上,还运用于几何学,并创立了解析几何。由此,笛卡尔第一步就主张对每一件事情都进行怀疑,而不能信任我们的感官。从这里他悟出一个道理:他必须承认的一件事就是他自己在怀疑。而当人在怀疑时,他必定在思考,由此他推出了着名的哲学命题――“我思故我在”(Cogito ergo sum)。笛卡尔将此作为形而上学中最基本的出发点,从这里他得出结论,“我”必定是一个独立于肉体的、在思维的东西。笛卡尔还试图从该出发点证明出上帝的存在。笛卡尔认为,我们都具有对完美实体的概念,由于我们不可能从不完美的实体上得到完美的概念,因此有一个完美实体――既上帝――必定存在。从所得到的两点出发,笛卡尔再次证明,现实世界中有诸多可以用理性来察觉的特性,既它们的数学特性(如长、宽、高等),当我们的理智能够清楚地认知一件事物时,那么该事物一定不会是虚幻的,必定是如同我们所认知的那样。 虽然笛卡尔证明了真实世界的存在,他认为宇宙中共有2个不同的实体,即精神世界和物质世界(“灵魂”和“扩延”),两者本体都来自于上帝,而上帝是独立存在的。他认为,只有人才有灵魂,人是一种二元的存在物,既会思考,也会占空间。而动物只属于物质世界。

浅析“庄周梦蝶”中的“蝶”意象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wendangku.net/doc/bf4594000.html, 浅析“庄周梦蝶”中的“蝶”意象 作者:于巍 来源:《商情》2013年第14期 【摘要】在《庄子》这部著作中有许多寓言故事,在这些寓言故事中涌现出一系列文学意象。“庄周梦蝶”是我们耳熟能详的经典寓言。而其中“梦”和“蝶”的意象是众多意象中被后世文人引用最多的意象,也是文学史上最为经典的意象。本文就其中“蝶”的意象作一个简要分析。 【关键词】《庄子》庄周梦蝶文学意象 意象是中国古代艺术理论和美学的重要概念之一,是中国传统抒情文学的重要范畴。意象是主观情意与客观物象的有机统一体,是艺术家对物象从感性到理性进行概括集中,提炼升华的具体过程。意象以有限的形式负载着无限的意义内涵和丰厚的文化内容。《庄子》中的“蝶”意象就是这样一个言与意的统一体。 一、“蝶”意象的形成 “蝴,原本作‘胡’,《玉篇·虫部》:‘蝶,胡蝶。’《字汇·字汇补》:‘蝴……蝴蜂蝴蝶,古惟单胡字,后人加虫。’《正字通》:‘今蝴蝶本作胡,俗加虫作蝴。’”蝶最初是作为一种生物出现在人们的生活中,而后随着人们对事物的认识不断深入,蝶慢慢进入文学的视野。在中国文化中,蝶不仅是自然之物,更多的是作为自由自在的象征翩翩飞舞在人们的心灵世界。 蝶作为自由象征的源头最早是出现在《庄子·齐物论》中,“这也是蝴蝶首次出现在中国文人的文化视野里”,之后被众多文人所引用,成为经典意象,在文学史上具有重要意义。 “庄周梦蝶”在《庄子·齐物论》篇提到:“昔者庄周梦为蝴蝶,栩栩然蝴蝶也,自喻适志与!不知周也。俄然觉,则蘧蘧然周也。不知周之梦为蝴蝶与,蝴蝶之梦为周与?周与蝴蝶,则必有分矣。此之谓物化。”这主要是说,庄周做梦,梦见自己变成一只翩然起舞的蝴蝶,沉浸在这悠游飞扬的惬意之中,而浑然不知庄周为何物。结果醒来后发现自己仍然是庄周,而梦中的蝶却已经不知去向。于是庄周发出一个天问:到底是庄周做梦变成蝴蝶,还是蝴蝶做梦变成庄周?庄周与蝴蝶是有分别的,但在梦中却无法区分,这就是大道物化的作用啊! 《庄子》中的“蝶”意蕴无穷,它承载着庄子的思想在文学史上遨游,历代文人对其理解和解读更加丰富了它的意蕴。 在庄子之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文人们往往引用“庄周梦蝶”的故事来抒发他们人生如梦、变化无常、时光易逝的惆怅与感叹。“在六朝至唐宋的诗文中,庄周梦蝶的内涵由哲理性演变为情感性”。“唐宋之后,庄周梦蝶典故在戏曲和小说中被俗化,已经与庄子的哲学思索本身,与汉魏唐宋诗词化用梦蝶表达的惆怅或恬淡等人生感悟大异其趣,更多地表现了市民道德意思和社会庸俗的一面。”到了近现代,由于新诗的兴起,蝴蝶在作品中或作为诗境中自然景

生命美学理论浅释

生命美学理论浅释 【摘要】生命美学理论是在对实践美学进行超越的基础上建构自己的理论观点的,但是生命美学理论在对实践美学进行批判和超越的同时,却处处显示出对实践美学的误读,这让人首先不得不对生命美学理论的提出基础产生质疑。我简单从二个方面讨论一下生命美学理论对实践美学的误读。 【关键词】生命美学;实践美学;实践 生命美学理论是在对实践美学进行超越的基础上建构自己的理论观点的,超越意味着对旧有理论的否定和批判,是在旧有理论基础上的一次腾跃。但是生命美学理论在对实践美学进行批判和超越的同时,却处处显示出对实践美学的误读,这让人首先不得不对生命美学理论的提出基础产生质疑。如果一种理论的产生基础都是错误的,那么这种理论又会如何去实现超越和创新?下面我简单从二个方面讨论一下生命美学理论对实践美学的误读。 1 生命美学理论对实践美学实践原则引入意义的误读 生命美学理论对实践美学的误读之一,是生命美学理论错误地评价了实践原则的引入对于美学理论研究的意义,即生命美学理论没有全面理解实践美学的真正含义。 潘知常先生在《实践美学的本体论之误》一文中指出:“中国当代美学已经取得了空前的成就。这主要表现在它把实践原则引入认识论,为美学赋予以人类学本体论的基础,并且围绕着‘美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自然的人化’)这一基本的美学命题,在美学的诸多领域,做出了令人耳目一新的开拓。”[1](36)这种生命美学理论对实践美学的评价是有偏颇的。 生命美学理论仅仅指出了实践原则的局部意义,而有意模糊了实践观点给哲学和美学带来的革命性变革。 按照马克思、恩格斯的观点,是否坚持实践的观点,既是马克思主义的实践唯物主义与一切旧唯物主义的根本区别,也是马克思主义的现代唯物主义(历史的唯物主义)与一切唯心主义的根本区别。在马克思《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这样写着:“以前的一切唯物主义包括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的主要缺点是:对事物、现实、感性,只是从客体的或者直观的形式去理解,而不是把它们当作人的感性活动,当作实践去理解,不是从主观方面去理解……和唯物主义相反,唯心主义却发展了能动的方面,但只是抽象地发展了,因为唯心主义当然是不知道真正现实的、感性的活动本身的。”[2](58)马克思、恩格斯《德意志意识形态》中说:“……实际上和对实践的唯物主义者,即共产主义者说来,全部问题都在于使现存世界革命化,实际地反对和改变事物的现状。”[3](62)这就是说,实践观点对于哲学和美学,并不仅仅是认识论的一条原则,而是一种革命性的变革,是自然观、历史观(世界观)整体上的革命。这种革命,把事物、现实、感性,当作人的感性活动,当作实践去理解,把人的活动本身理解为客观的活动,从而超越主客观二元对立的一切旧唯物主义和一切唯心主义,超越了理解主义和经验主义的对立;它认为,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凡是把理论导致神秘主义方面的神秘东西,都能在人的实践中以及对这个实践的理解中得到合理的解决,从而超越理性主义与非理性主义的对立,超越社会和个人的对立;它不是从观念出发来解释实践,而是从物质实践出发来解释观念的东西,从而超越了物质与精神的二元对立,超越了现象与本质、现实与理想的二元对立;并且向历史和未来敞

庄周梦蝶

对《庄子·齐物论》“庄周梦蝶”的一些思考 姓名:学号:专业:班级: 在《庄子》这部伟大的巨作中,我最喜欢“庄周梦蝶”这个典故,我觉得 这个典故内涵很深刻,这个典故出自于《庄子·齐物论》,典故的原文是:“昔者庄周梦为蝴蝶,栩栩然蝴蝶也。自喻适志与!不知周也。俄然觉,则蘧蘧然周也。不知周之梦为蝴蝶与?蝴蝶之梦为周与?周与蝴蝶则必有分矣。此之谓物化。”这段话按照我的理解,译文应该是:“过去庄周梦见自己变成蝴蝶,很生动逼真的一只蝴蝶,感到多么愉快和惬意啊!不知道自己原本是庄周。突然间醒过来,惊惶不定之间方知原来是我庄周。不知是庄周梦中变成蝴蝶呢,还是蝴蝶梦见自己变成庄周呢?庄周与蝴蝶那必定是有区别的。这就可叫作物、我的交合与变化。” 可以这么说,这个短小故事引发了我很多思考,这个故事虽然很短小,却渗透了庄子哲学思想,包含了庄子浪漫思想,所以这个故事不仅引发了我的思考,也引发了中国史上很多文人墨客的共鸣,其独具特色的艺术魅力使无数文人墨客为之倾醉,此后“梦”与“蝶”交织在一起,以其迷离的梦幻色彩为历代迁客骚人所 吟唱,这一文学意象也变得越来越迷人而富有魅力。此后,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文人们虽然对蝴蝶有大量的描写,但把蝶与梦联系起来演绎庄周梦蝶的故事,借此抒怀的,应首推梁简文帝萧纲。他在《十空六首·如梦》一诗中首次运用庄 周梦蝶的典故来表达一切皆空、人生如梦的思想:“秘驾良难辨,司梦并成虚。 未验周为蝶,安知人作鱼。”简文帝虽贵为帝王,但身为傀儡的他终日如履薄冰,此时多么希望化为庄周梦中之蝶,来消解心中的忧愁。此后文人们往往借助“庄 周梦蝶”的故事抒发他们人生如幻,变化无常,时光易逝,富贵不可求的惆怅与 感叹。李白在《古风五十九首》中写道:“庄周梦蝴蝶,蝴蝶为庄周。一体更变易,万事良悠悠。乃知蓬莱水,复作清浅流。青门种瓜人,旧日东陵侯。富贵固如此,营营何所求。”人生本如蝴蝶梦一般,变化莫测,昔日的东陵侯,现在成 了城外的种瓜人,富贵哪有定数,又怎值得去追求呢?当然我觉得其中最著名的

试论生命美学

试论生命美学 学生:黄萍指导教师:杨佩芩 【内容提要】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中国当代美学进入了一个新的“战国时期”。在实践美学之后,各种美学观点竞相争鸣,而生命美学就是这其中最为耀眼的一方。有人将生命美学称为是“中国当代美学第五派”,还有人认为生命美学是“世纪之交的美学新方向”,也有人说生命美学是“美学研究的第三条道路”。那么生命美学究竟是怎样的一种美学理论呢?生命美学因实践美学的理论缺陷而生,也以纠正和弥补实践美学的错误与不足为基点而构建和发展自身。它的出现与发展极大地活跃了二十世纪的中国美学研究,同时在新的世纪开启了美学理论思考的新的生命空间。本文即主要是对生命美学的产生背景、理论构建、理论发展与创新及其意义进行的一番粗略的探究。 【关键词】实践美学后实践美学生命美学 Abstract:In 20 century 90 decade since, Chinese present aesthetics have entered one new"war country period ".In practice aesthetics after, various aesthetics viewpoints contend eagerly, life aesthetics is this in which the most dazzling one side. Have person will life aesthetics is called as is"the Chinese present aesthetics style of 5th ", still have person, think , life aesthetics is"the aesthetics new direction of the intersection of two centuries ", also have person to say life aesthetics, is "the road of Sub clause 3 of aesthetics research ". So life aesthetics actually how a kind of aesthetics theory? Life aesthetics give birth since practice the theoretical defect of aesthetics, also with correct and remedy the mistake of practice aesthetics with is below for basic point found and develop self. It's appearance and development maximumly activism the Chinese aesthetics research of 20 century, have at the same time opened the new life space of aesthetics theoretical thought in new century. This paper is mainly for life aesthetics produce background and theory found , theoretical development and innovation and its meaning go on one fall out rough probe. Key words :Practice aesthetics ,Rear practice aesthetics ,Life aesthetics “美是难的”。两千多年来,柏拉图的这个结论激励了无数美学朝圣者去追寻美。在我国,经历了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和八十年代两度繁荣的美学界,在新世纪之始,又酝酿了一场令人期待已久的理论革新:自八十年代取得优势而雄踞美学界近二十年的实践派美学受到了越来越多的质疑和挑战。这些“百家争鸣”已被学者称为“后实践美学”。其中生命美学与实践美学争论最为激烈,成为“后实践美学”的亮点。生命美学产生于实践美学并对实践美学有所超越,形成了自己相对独立的理论体系。 一、生命美学产生的背景——实践美学的理论困境 实践美学依据历史唯物主义的实践观,把美和审美主体当作社会历史实践的产物,主张美是事物的客观社会属性,提出了“美是人的本质力量对象化”的命题。它以“实践”为逻辑起点展开和发展了它的整个理论体系,一度推动了中国美学的发展。然而也正是因为这一逻辑起点,它存在着

庄子的美学思想

庄子的美学思想 摘要:庄子作为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继承老子“道”的哲学思想,却有固守自我的自由,他主张自然为美,自由为贵,虚静,天人合一,提出“言不尽意”和“得意忘言”,这是他美学思想的核心。 关键词:庄子道无为自然虚静 庄子其人 庄子是继老子之后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战国时期著名哲学家、思想家、文学家。继承和发展了老子的哲学思想,主张“天道无为”,崇尚自然、自由、虚静、物我合一。 “庄子是一棵孤独的树,是一棵孤独地在深夜看守心灵月亮的树。当我们大都在黑夜里昧昧昏睡时,月亮为什么没有丢失?就是因为有了这样一两棵在清风夜唳的夜中独自看守月亮的树。”(1)庄子是高洁的也是孤独的,他崇尚自由,不愿被束缚,宁愿清贫孤苦一生也不愿出卖自己的灵魂,他孤独而又执着的守望者心灵的月亮。生活在一个文化屈从权势的传统中,庄子的坚持是可贵的,坚持一时不难,难的是从头到尾的坚持,看不惯官场的尔虞我诈,勾心斗角,最主要的是他太高傲了,所以宁愿居陋巷,食粗粮,《列御寇》中记载庄子的生活状况时用的是这样的词语:“夫处穷闾阨巷,困窘织屦,槁项黄馘者,商之所短也。”而庄子却依然固守清贫,他不畏权贵,对于权贵,庄子甚至是不屑的,在那个动荡的以君为尊为天的社会,他仍然喊出了“彼窃钩者诛,窃国者为诸侯。”这样反统治反君权的话。庄子知识是很渊博的,又涉猎甚广,擅长写文章,纵论天下,但却与大多数知识分子不同,庄子的至高理想不是出人头的,而是固守自我生命的自我、自在、自得,由于庄子卓尔不群又桀骜不驯,他得罪了很多人,大部分都是权贵。 庄子其人也是很矛盾的,胡文英对庄子的评价是:庄子眼极冷,心肠极热。眼冷,故是非不管;心肠热,故悲慨万端。虽知无用,而未能忘情,到底是热肠挂住;虽不能忘情,而终不下手,到底是冷眼看穿。他其实是同情人民群众的,却又无能无力,社会的黑暗动荡不是他所期待的,也不是他所能改变的,他没有虚假的去表示的所谓的同情,但他又不甘什么都做不了,所以他批判现实、批判当权者。 自然之道 “无为而治”一直是道家学派的主要政治思想观之一。“自然”是庄子美学思想的基础,他强调顺天道,遵循事物的客观规律,人为的力量只是破坏。庄子的思想包含着朴素辩证法,他认为人们应遵循事物的“道”,一切事物都是在变化的,人们应该顺从自然规律,而不应当以人的主观意志去任意违背它,他提出“无以人灭天,无以故灭命”(《秋水》)。庄子说:“夫大块载我以形,劳我以生,佚我以老,息我以死。故善生者,乃所以善死也”意思也就是自然赋予了人类一切,生的权利以及死亡。庄子认为是道给了我们形貌,天给予了我们形体,我们要做的是不要因为好恶而损害自己的本性。 对于自然万物而言,无为表现为无不为,庄子欣赏和赞美自然原本的样子,没有人为的修饰和干涉,本来是什么就是什么,不需要刻意的改变。《庄子·外篇·田子方》中写道“夫水之于沟也,无为而才自然矣”庄子不喜欢人为的破坏大自然原本的面貌,不管原本的面貌是什么样子,那都是它本来的固有的,就是最适合它的,也是最好的。庄子喜欢自然,“庄周梦蝶”不仅仅是庄子崇尚自由的原因,还因为它崇尚自然,蝴蝶是大自然的精灵,梦里不知是蝴蝶变成了庄子还是庄子变成了蝴蝶,都足以证明庄子对自然知道的推崇,自己宁愿化身为自然的精灵。 对于人来说,“自然”便是去伪存真。庄子看来,真正的生活是自然而然的,因此不需要去教导什么,规定什么,在他看来人是很虚伪的存在,“人心险于山川,难于知天。天犹有春秋冬夏旦暮之期,人者厚貌深情。”(《庄子·杂篇·列御寇第三十二》)“在庄子的哲学中,“天”是与“人”相对立的两个概念,“天”代表着自然,而“人”指的就是“人为”的一切,与自然相背离的一切。“人为”两字合起来,就是一个“伪”字。庄子主张顺从天道,而摒弃“人为”,摒弃人性中那些“伪”的杂质。顺从“天道”,从而与天地相通的,就是庄子所提倡的“德”。”(2)真正的生活是顺其自然的,不需要教导,用不着政治宣传、礼乐教化、仁义劝导,这些宣传、教化、劝导,庄子认为都是人性中的“伪”,所以要摒弃它。 庄子在《齐物论》中把声音之美分为三类:天籁、地籁、人籁,这三种不同的音乐美的境界是按照人为的大小来划分的。天籁是“自鸣”之声,即是自然界的各种不同的空窍的天生之形,承受自然无意识的

古代诗歌中常见物象的意义

古代诗歌 常见物象得意义 名山中学 2011年10月24日 古代诗歌中常见物象得意义众所周知,诗歌得创作十分讲究含蓄、凝练。诗人得抒情往往不就是情感得直接流露,也不就是思想得直接灌输,而就是言在此意在彼,写景则借景抒情,咏物则托物言志。这里得所写之“景”、所咏之“物”,即为客观之“象”;借景所抒之“情”,咏物所言之“志”,即为主观之“意”:“象”与“意”得完美结合,就就是“意象”。它既就是现实生活得写照,又就是诗人审美创造得结晶与情感意念得载体。诗人得聪明往往就在于她能创造一个或一群新奇得“意象”,来含蓄地抒发自己得情感。 反之,读者只有在领悟意象寓意得过程中,才能把握诗歌得内容,领会诗歌得主旨,进入诗歌得意境,感知诗人得情感。所以,诗歌得阅读鉴赏,必须以解读诗歌得意象为突破口,以熟知诗歌意象为突破点。 古代诗歌中一些常见得意象主要有 (一) 1、树木类: 树得曲直:事业、人生得坎坷、顺利 黄叶:凋零成熟美人迟暮新陈代谢 绿叶:生命力希望活力 竹:气节积极向上 柳:送别留恋伤感春天得美好

“杨柳”:伤别情怀 堤柳堆烟:能触发往事如烟,常被用来抒发兴亡之感。 红叶:代称传情之物,后来借指以诗传情。 松柏:坚挺傲岸坚强生命力松: 梧桐:梧桐就是凄凉、凄苦、悲伤得象征。 2、花草类: 花开:希望青春人生得灿烂 花落:凋零失意人生、事业得挫折惜春对美好事物得留恋、追怀。 桃花:象征美人 兰:高洁 牡丹:富贵美好 草: 生命力强生生不息希望荒凉偏僻离恨身份、地位得卑微 禾黍:黍离之悲(国家得今盛昔衰) 岁寒三友(松、竹、梅)、菊花象征人高洁得品格 红豆:即相思豆,借指男女爱情得信物,比喻男女爱情或朋友情谊。 菊:隐逸高洁脱俗 梅:傲雪坚强不屈不挠逆境 莲:由于“莲”与“怜”音同,所以古诗中有不少写莲得诗句,借以表达爱情。 丁香:指愁思或情结, 3、动物类 猿猴:哀伤凄厉杜甫《登高》“风急天高猿啸哀” 鸿鹄::理想追求 鱼:自由惬意 鹰:刚劲自由人生得搏击事业得成功 狗、鸡:生活气息田园生活 (瘦)马: 奔腾追求漂泊 乌鸦:小人俗客庸夫哀伤 沙鸥:飘零伤感 鸟:象征自由 莼[chún]羹鲈脍:指家乡风味。 庄周梦蝶:借指迷惑得梦幻与变化无常得事物。 (孤)雁:孤独思乡思亲音信消息 鸿雁:书信——对亲人得思念。常常引起游子思乡怀亲之情与羁旅伤感。 鹧鸪鸟:鹧鸪得形象在古诗词里也有特定得内蕴。鹧鸪得鸣声让人听起来像“行不得也哥哥”,极容易勾起旅途艰险得联想与满腔得离愁别绪。 寒蝉:悲凉得同义词。 鸳鸯,指恩爱得夫妇,

诗经中的生命美学意识探究

生命哲学和生命美学在中国文化中有着源 远流长的发展历程。张岱年在《中国哲学大纲》中指出中国哲学是生命的哲学。宗白华说中国艺术 是生命的艺术。上世纪90年代, 我国又出现了以潘知常等为代表的生命美学思潮。事实上,在我 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中就已隐含着处于朦胧状态的生命美学的影子。在《诗经》所展示的世界中,桃花灿烂地盛开着,麋鹿呦呦地叫着,成群的牛羊在吃着草,君子乘着矫健的马走来。这些富有生命活力的审美意象,表达了周代贵族对旺盛生命力由衷的赞叹之情,隐含着周代人素朴的生命美学意识。本文拟通过对《诗经》的分析,来探讨周代贵族的生命美学意识的主要内容,以及形成这种美学意识的历史文化语境。 一、《诗经》中的生命力之美 审美意识是指对美的理解和认识,常表现在 具体的审美对象的选择上。有什么样的审美意识,就可能选择什么样的审美对象。反过来讲,选择了什么样的审美对象,就显示出选择者具有什么样的审美意识。两千多年前的周代,人们虽然没有明确的、成系统的美学思想,但这不等于他们没有自己的审美活动和独特的审美眼光,也不 等于他们没有自己的审美追求和处于朦胧状态 的审美意识。《诗经》中的大多数诗篇以贵族的视角观察生活,为我们提供了一幅幅贵族生活的画卷,也将周代贵族的审美情趣和审美意识展示给我们。纵观《诗经》中的篇章,我们发现,《诗经》中的审美对象大多具有活泼泼的生命色彩。在《诗经》中一股强烈的生命力崇拜意识弥漫在字里行间,凝结为周代贵族特有的生命美学意识。 这种鲜活的生命色彩首先表现为对人的顽强生命力的敬仰和尊崇。《大雅·生民》是一首叙述周人始祖后稷传说的史诗。诗中写到后稷生下来以后,“诞置之隘巷,牛羊腓字之;诞置之平林,会伐平林;诞置之寒冰,鸟覆翼之。鸟乃去矣,后 稷呱矣。”[1]190-191 意思是后稷生下来后被弃置在窄巷里,但是牛羊围绕着他,保护着他。后稷被放在树林里,刚好遇到砍伐树木,被人发现而得救。后稷被放在寒冰上,翻飞的鸟儿张开双翼温暖着他。鸟儿飞走了,后稷呱呱地大声啼哭,哭声又大又长,在很远的路上都能听到。这就是周民族的始祖后稷的传奇故事,是对生命奇迹的慨叹。在各种各样的艰苦环境下,后稷都能顽强地生存下来,这种强大的生命力成为周民族顽强生命力的象征。 *基金项目:陕西省文化厅2008年度艺术学重点科研课题“周代贵族的生活艺术”(编号:011) 《诗经》中的生命美学意识探究* 陈莉 (中央民族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北京100081) 摘要:《诗经》中所描绘的审美对象大多具有繁多、硕大、茂盛的特点。这些富有生命活力的审美对象中隐含着周代贵族积极向上的生命热情和健康明朗的审美追求。本文对《诗经》中所包含的生命美学意识及其所存在的历史文化语境进行了分析,并指出周人的美学观念对今天仍然有着积极的启示意义。 关键词:《诗经》;生命力;审美意识中图分类号:I207.22 文献标志码:A 146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