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中学化学竞赛试题资源库——有机实验

中学化学竞赛试题资源库——有机实验

中学化学竞赛试题资源库——有机实验
中学化学竞赛试题资源库——有机实验

中学化学竞赛试题资源库——有机实验

A组

1.下列实验中,可以不用温度计的是

A 制乙烯

B 制溴苯

C 制硝基苯

D 石油分馏

2.实验室里做下列实验需要使用温度计,而且温度计的水银泡在实验中不与任何液体接触的是

A 制取硝基苯

B 由乙醇制乙烯

C 石油的分馏

D 由永久硬水制软水

3.不能用水浴加热的实验是

A 苯的硝化

B 乙酸乙酯的水解

C 乙醇与浓硫酸作用制乙醚

D 测硝酸钾在水中的溶解度

4.在实验室里进行下列实验,需用水浴加热的是

①银镜反应②酯的水解③制取硝基苯④制取酚醛树脂

A 只有①②

B 只有①③

C 只有②③④

D ①②③④

5.实验室里制取下列有机物时,需要同时采用①温度计控制反应温度②用水浴加热③用直立玻璃管冷凝回流,所制取的有机物是

A 乙烯

B 硝基苯

C 纤维素硝酸酯

D 酚醛树脂

6.可以用分液漏斗分离的一组液体混和物是

A 溴和四氯化碳

B 苯和溴苯

C 汽油和苯

D 硝基苯和水

7.下列各组液体混合物,用分液漏斗不能分开的是

A 丙三醇和乙二醇

B 溴苯和水

C 1,1,2,2-四溴乙烷和水

D 甲苯和对二甲苯

8.下列每组中各有三对物质,它们都能用分液漏斗分离的是

A 乙酸乙醋和水,酒精和水,苯酚和水

B 二溴乙烷和水,溴苯和水,硝基苯和水

C 甘油和水,乙醛和水,乙酸和乙醇

D 油酸和水,甲苯和水,己烷和水

9.下列每组中各有三对化合物,其中都能用分液漏斗进行分离的是

A 乙酸乙酯和水、甲醇和水、乙醚和水

B 1,2-二溴乙烷和水、溴苯和水、硝基苯和水

C 甘油和水、乙醛和水、乙酸和乙醇

D 四氯化碳和水、甲苯和水、己烷和水

10.今有五种物质:浓硝酸、浓溴水、福尔马林、苛性钠溶液、氯化铁溶液,下列物质中,能在一定条件下与上述五种物质都能发生反应

A CH2=CH-COOH

B CH3COOC2H5

C CH2=CH-CHO

D C6H5OH

11.将苯基、羧基、羟基、甲基、氯原子等五种原子或原子团两两组合,相应的化合物有多种,其中,在通常情况下与适量NaOH溶液恰好反应,所得产物的溶液中,再通入足量的CO2,这两步都能发生反应的化合物有

A 4种

B 3种

C 2种

D 1种

12.实验室里用苯与溴反应制取溴苯,反应后将所得液体倒入水中,分层后水底褐色的液体是

A 溴苯

B 溶有溴的苯

C 溶有溴的溴苯

D 氢溴酸

13.下列各组中两物质相混和并测定其pH值,加热混和体系(不考虑挥发因素)使其反应,反应后冷却到原温度再测定其pH值,pH值是后者大于前的是

A 硫酸铁和水

B 油酸甘油酯和氢氧化钠稀溶液

C 甲醛溶液和新制氢氧化铜

D 乙醇和氢溴酸

14.为了证明甲酸溶液中含有甲醛,正确的操作是

A 滴入石蕊试液

B 加入金属钠

C 加入银氨溶液(微热)

D 加入氢氧化钠溶液后加热蒸馏,在馏出物中加入银氨溶液(微热)

15.鉴别裂解汽油和直馏汽油可用

A 银氨溶液

B 新制备的Cu(OH)2悬浊液

C 酸性高锰酸钾溶液

D 溴水

16.允许用一种试剂鉴别溴苯、苯和乙酸,最好选用

A NaOH溶液

B AgNO3

C 蒸馏水

D 乙醇

17.可用于鉴别以下三种化合物的一组试剂是

乙酰水杨酸丁香酚肉桂酸

①银氨溶液②溴的四氯化碳溶液③氯化铁溶液④氢氧化钠溶液

A ②与③

B ③与④

C ①与④

D ①与②

18.有5种溶液:乙酸、葡萄糖、丙三醇、乙酸和乙醇,只选用下列一种溶液就能把它们鉴别开来,这种溶液是

A 酸化的高锰酸钾溶液

B 溴水

C 银氨溶液

D 新制的氢氧化铜溶液

19.鉴别盛放在不同试管中的苯乙烯、甲苯、苯酚溶液、丙烯酸溶液,可选用的试剂是

A 氯化铁溶液溴水

B 高锰酸钾溶液氯化铁溶液

C 溴水碳酸钠溶液

D 高锰酸钾溶液溴水

20.可用来鉴别苯酚溶液、乙酸乙酯、乙苯、庚烯的一组试剂是

A 银氨溶液、溴水

B 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氯化铁溶液

C 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溴水

D 氯化铁溶液、溴水

21.下列物质中各含有少许杂质,其中可用饱和碳酸钠溶液除去杂质的是

A 乙酸乙酯中含有少量乙酸

B 乙醇中含有少量乙酸

C 乙酸中含有少量甲酸

D 溴苯中含有少量苯

22.下列有机物中含有指定杂质(括号内的物质),可用加氢氧化钠溶液然后分液的

方法除去的是

A 乙酸(苯酚)

B 乙醛(乙醇)

C 甲苯(溴)

D 乙酸(乙酸乙酯)

23.下列除去括号内杂质的有关操作方法不正确的是

A 淀粉胶体溶液(葡萄糖):渗析

B 乙醇(乙酸):加KOH溶液,分液

C 甲醛溶液(甲酸):加NaOH溶液,蒸馏

D 肥皂液(甘油):加食盐搅拌,盐析,过滤

24.下列制备实验一定会失败的是

A 将冰醋酸、乙醇和浓硫酸混和共热制取乙酸乙酯

B 将乙醇和3mol/L的硫酸按体积比1︰3混和共热至170℃制乙烯

C 将醋酸钠晶体(NaAc·3H2O)和碱石灰混和均匀加热制取甲烷

D 用苯、液溴和还原铁粉制溴苯

25.下列实验不能获得成功的是

①将醋酸钠晶体与碱石灰混和加热来制取甲烷

②将乙醇与浓硫酸共热至140℃来制取乙烯

③在电石中加水制取乙炔

④苯、浓溴水和铁粉混和,反应后可制得溴苯

A 只有②

B 只有①②

C 只有①②④

D 只有②④

26.以下实验能获得成功的是

A 用含结晶水的醋酸钠和碱石灰共热制甲烷气体

B 将铁屑、溴水、苯混合制溴苯

C 在苯酚溶液中滴入少量稀溴水出现白色沉淀

D 将铜丝在酒精灯上加热后,立即伸入无水乙醇中,铜丝恢复成原来的红色

27.下列实验不能获得成功的是

①将醋酸钠晶体与碱石灰混和加热来制取甲烷

②将乙醇与浓硫酸共热至140℃来制取乙烯

③在电石中加水制取乙炔

④苯、浓溴水和铁粉混和,反应后可制得溴苯

A 只有②

B 只有①②

C 只有①②④

D 只有②④

28.下列操作中错误的是

A 除去乙酸乙酯中的少量乙酸:加入乙醇和浓硫酸,使乙酸全部转化为乙酸乙酯

B 除去苯中的少量苯酚:加入NaOH溶液,振荡、静置分层后,除去水层

C 除去CO2中的少量SO2;通过盛有饱和NaHCO3溶液的洗气瓶

D 提取溶解在水中的少量碘:加入CCl4,振荡、静置分层后,取出有机层再分离

29.下列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A 在相对过量的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入少量硫酸铜溶液以配制氢氧化铜

B 在稀氨水中逐渐加入稀的硝酸银溶液来配制银氨溶液

C 试管里加入少量淀粉,再加入一定量稀硫酸,加热3~4分钟,然后加入银氨溶液,片刻后管壁上有“银镜”出现

D 溴乙烷在氢氧化钠溶液的存在下进行水解后,加入硝酸银溶液,可检验溴离子的存在

30.下列实验能达到预期目的的是

A 取加热到亮棕色的纤维素水解液少许,滴入新制的氢氧化铜浊液,加热,若有红色沉淀,证明水解产物为葡萄糖

B 利用能否与乙酸发生酯化反应来鉴别乙酸和硝酸

C 利用FeCl3溶液鉴别苯酚溶液和甲酸溶液

D 利用银氨溶液来鉴别蔗糖与麦芽糖

31.要求用一种试剂鉴别乙醇、乙醛、乙酸溶液,写出试剂的名称和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32.请按下列图示程序分离苯、苯酚和苯甲酸的混合物,在()内填物质名称,[]内填操作名称。(已知苯甲酸不溶于水)

33.现有丙苯、苯酚、苯甲酸、谷氨酸、苯甲酸丁酯等五种有机物组成的混合物,按下面的操作进行分离:(苯甲酸微溶于水)

操作a指加入水和乙醚进行充分振荡后再分液;操作b指加入冷稀氢氧化钠溶液充分振荡后再分液;操作c指通入足量二氧化碳后和乙醚一起振荡后再分液。

试回答:A是______,B是______,C______,D是_______。(均指所溶主要物质)34.要除去表中所列有机物中的杂质(括号内为杂质),从(Ⅰ)中选择适宜的试剂,从(Ⅱ)中选择分离提纯的方法,用序号填入表中。

(Ⅰ)试剂:a:NaCI固体;b:NaOH溶液;c:生石灰;d:Na2CO2溶液;e:水;f:浓溴水;g:KMnO4溶液

(Ⅱ)方法:A:过滤;B:萃取;C:蒸馏;D:分液;E:盐析;F:分馏

35.下列4种有机物中均含杂质,选用适当的化学试剂(包括水)除去这些杂质。

(1)1-溴丙烷中含有丙醇,可以用除去。

(2)硝基苯中含有苯胺,用除去。

(3)苯中含有苯酚,用除去。

(4)甲酸乙酯中含有甲酸,用除去。

36.设法提纯以下溶剂。

(1)乙醚中含有少量乙醇和乙醛。

(2)丙酮中含有少量甲醇。

(3)乙酸中含有少量氯化氢。

37.实验室蒸馏石油的实验中:

(1)所用主要仪器有。

(2)冷凝管里水的流向与蒸气的流向(填“相同”或“相反”)。

(3)温度计的水银球应放在位置,以测定温度。而制乙烯装置中温度计的水银球应放在位置,以测定的温度。

(4)蒸馏烧瓶中放几片碎瓷片的目的是。

38.实验室里制取①溴乙烷②乙酸③乙酸乙酯都可用下图中的发生装置:

(1)收集时,使用甲装置

(2)收集时,使用乙装置

(3)收集时,使用丙装置

39.某工厂废液经测定得知主要含有乙醇,其中还溶有丙酮、乙酸和乙酸乙酯。根据各物质的性质(如下表),确定通过下列步骤回收乙醇和乙酸。

①向废液中加入烧碱溶液,调整溶液的pH=10

②将混和液放入蒸馏器中缓缓加热

③收集温度在70~85℃时的馏出物

④排出蒸馏器中的残液。冷却后向其中加浓硫酸(过量),然后再放入耐酸蒸馏器进行蒸馏,回收馏出物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加入烧使溶液的pH=10的目的是;

(2)在70~85℃时的馏出物的主要成份是;

(3)在步骤④中,加入过量浓硫的目的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4)当最后蒸馏的温度控制在85~125℃一段时间后,残留液中溶质的主要成份是。

40.已知:①无水氯化钙可与乙醇形成难溶于水的CaCl2·6C2H5OH。

②有关有机物的沸点:

某课外活动小组设计的实验室制取较多量乙酸乙酯的装置如图

所示,A中放有乙醇、无水醋酸钠和浓硫酸,B中放有饱和碳酸钠溶

液。试回答:

(1)A中浓硫酸的作用是;若用同位素18O

示踪法确定反应产物水分子中氧原子的提供者,写出能表示18O位置的化学方程式:。

(2)B中球型管的两个作用是、。若反应前向B中溶液滴加几滴酚酞,呈红色,产生此现象的原因是(用离子方程式表示);反应结束后B中的现象是。

(3)从B中分离出的乙酸乙酯中还含有一定量的乙醇、乙醚和水,应先加入无水氯化钙,过滤分离出;再加入(此空从下列选项中选择),然后进行蒸馏,收集77℃左右的馏分,以得到较纯净的乙酸乙酯。

A 五氧化二磷

B 碱石灰

C 无水硫酸钠

D 生石灰

41.现有乙酸乙酯、乙醇和乙酸的混合溶液,某课外活动小组的同学欲从乙酸乙酯中回收乙醇和乙酸,重新加以利用。请根据给出实验数据和用品,回答下列问题:

实验仪器:250ml蒸馏烧瓶、400ml烧杯、250ml烧杯、冷凝管、接液管、锥形瓶、温度计、玻璃棒、酒精灯和其它支撑仪器。

试剂:1mol·L-1NaOH溶液、18.4mol·L-1浓H2SO4

(1)组装好蒸馏装置后,应首先进行的实验操作是.

(2)温度计的水银球位置应在蒸馏烧瓶的。

A 瓶口处

B 支管口处

C 蒸馏液中

(3)蒸馏前,须在蒸馏烧瓶中加入少量碎瓷片,作用是.

(4)蒸馏前,在烧瓶的溶液中要加入1mol·L-1NaOH溶液,并使溶液的pH=10,它的作用是,相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是、。

(5)缓缓加热蒸馏烧瓶,待温度升至78.4℃时,收集得到乙醇溶液。若要用此乙醇溶液制取无水乙醇,应选择的实验方法是.

(6)某同学欲利用分离出乙醇后的溶液制取乙酸,采用的实验方法是,最后蒸馏烧瓶中残留溶液溶质的主要成分是。

42.已知乙醇可以和氯化钙生成微溶于水的CaCl2·6C2H5OH,有关物质的沸点如下:CH3COOC2H577.1℃C2H5OH 78.3℃

C2H5OC2H5(乙醚)34.5℃CH3COOH 118℃

实验室合成乙酸乙酯粗产品的步聚如下:

在蒸馏烧瓶内将过量的乙醇与少量的浓硫酸混和,然后经分液漏斗滴加醋酸,边加热加蒸馏,得到含有乙醇、乙醚、醋酸和水的乙酸乙酯粗产品。

(1)反应中加入的乙醇是过量的,其目的是;

(2)加滴加醋酸,边加热蒸馏的目的是;

将粗产品再经下列步聚精制:

(3)为了除去其中的醋酸,可向产品中加入(填字母)

A 无水乙醇

B 碳酸钠粉未

C 无水醋酸钠

(4)再向其中加入饱和氯化钙溶液,振荡、分离,其目的是;

(5)然后再向其中加入无水硫酸钠,振荡,其目的是。

43.今有化合物

甲:乙:丙:

(1)请写出丙中含氧官能团的名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判别上述哪些化合物互为同分异构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请分别写出鉴别甲、乙、丙三种化合物的方法(指明所选试剂及主要现象即可)。

鉴别甲的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鉴别乙的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鉴别丙的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请按酸性由强至弱排列甲、乙、丙的顺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4.已知1-丙醇的沸点为97℃,乙酸的沸点为118℃。今有1-丙醇和乙酸的无水混合物,某同学拟通过蒸馏的方法分离开。

仪器和用品:铁架台(含铁圈)、酒精灯、火柴、石棉网、蒸馏烧瓶、单孔塞、温度计、尾接管、锥形瓶

方案Ⅰ:直接蒸馏

方案Ⅱ:按如下方法蒸馏

实验步骤:①连接好装置,检查装置的气密性。②将混合物加入到蒸馏烧瓶中,并加入适量的试剂a。③加热到97℃,并收集馏分。④冷却后,再向烧瓶中加入试剂b。⑤加热到118℃,并收集馏分。

请回答问题:

关于方案Ⅰ

(1)如果直接蒸馏会有什么缺点?

关于方案Ⅱ

(2)还缺什么仪器和用品?

(3)蒸馏时温度计位置在什么地方?

(4)下列实验需要用到温度计的是

A 中和热的测定

B 胆矾结晶水含量的测定

C 实验室制备乙烯

D 酯化反应

(5)试剂a最好选用

A 苯

B CaO粉末

C 浓硫酸

加试剂a的作用

⑥试剂b最好选用

A 硫酸

B 硝酸

C 小苏打

B组

45.厨房里有纯碱、食醋、明矾、植物油等四种物质。

(1)写出所有的两种物质(此外,还可以用水)间反应的方程式和现象。

(2)写出上述反应中各种产物(不包括可溶性产物和水)与(上述四种物质中)某种物质(还可以加水)反应的方程式。

46.请设计鉴别下列化合物的方法和程序:

(l)-COOH (2)-CHO (3)-OH (4)-NH2

47.用简便的化学方法鉴别下列化合物:

A:甲苯B:1-己炔C:1,3-环己二烯D:环己烯E:苯

48.请设计区别下列化合物的方法和程序:

C6H5OH、C6H5COOH、C6H5NH2、C6H5CHO

49.右图是制备乙酸乙酯的实验装置。圆底烧瓶中应装有

___________________,烧瓶上接有球形水冷凝器。小心加热,

使烧瓶内的液体沸腾,反应一段时间后将烧瓶内液体倒入装有

饱和碳酸钠溶液的锥形瓶中,瓶中的无色液体分成两层。

(1)球形水冷凝器的作用是,球形水冷凝器与普

通的直形水冷凝器相比,具有的优点是,冷凝器a口

是冷却水的(进口或出口)

(2)分离锥形瓶中的液体应用(填仪器名称)

(3)若从锥形瓶中取试样,在其中加入少量碘片,将在____

层液体中显红棕色,原因是。

(4)若从锥形瓶中取试样,在其中滴加几滴高锰酸钾的酸

性溶液,发现水层中的紫红色逐渐褪去,原因是

C组

50.用简单方法鉴别下列化合物。

(1)CH2=CHCH2CH3;(2)CH≡CCH2CH2CH3;

(3)(4)CH3(CH2)2CH3。

51.用化学方法鉴别下列化合物:

(1)(2)(3)

(4)(5)(6)

52.工业上从石油和天然气得到烃类。除蒸馏法外,例如尿素-萃取-结晶等现代分离法日益重要,现有如下混合物:

A:辛烧和2,2,4,6-四甲基庚烷

B:乙烷和2-己烯

C 2-乙烯和1-己炔

(1)写出上述化合物的结构式;

(2)怎样用化学物质来分离上述混合物?

53.一个可供分离甲苯、苯胺、苯酚和苯甲酸混合物的实验方案如下图所示:

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试剂A、B、C、D依次排列,正确的是

A 盐酸,NaHCO3溶液,NaOH溶液,Na2CO3溶液

B NaHCO3溶液,盐酸,NaOH溶液,Na2CO3溶液

C Na2CO3溶液,NaOH溶液,NaHCO3溶液,盐酸

D NaOH溶液,NaHCO3溶液,盐酸,NaOH溶液

(2)分离出的组分:

Ⅰ是,Ⅱ是,Ⅲ是,Ⅳ是。

54.乙酰乙酸乙酯(CH3COCH2COOC2H5)是一种不溶于水的液体,它是有机合成中常用的原料。在实验室,它可以由乙酸乙酯在乙醇钠的催化作用下缩合而制得,反应是:

2CH3COOC2H5CH3COCH2COOC2H5+C2H5OH

反应中催化剂乙醇钠是由金属钠和残留在乙酸乙酯中的微量乙醇作用生成的,而一旦

反应开始,生成的乙醇又会继续和钠反应生成乙酸钠。阅读下面关于乙酰乙酸乙酯制备的实验过程,并回答有关问题。

(1)在干燥的圆底烧瓶中放入5g金属钠(已用滤纸吸去表面煤油)和25mL二甲苯,用胶塞塞好,加热使钠熔化。然后趁热用力摇动,这样可得到细粒状的钠珠,目的是增大钠与乙醇的接触面积,加快反应。其中加入二甲苯的作用是。若没有二甲苯,改用四氯化碳是否可以。(说明理由)。

(2)将烧瓶中的二甲苯小心倾出,迅速加入55mL乙酸乙酯(约0.57mol),装上带有—根长玻璃导管的单孔胶塞,并在导管上端接一个干燥管,这时反应开始。缓缓加热,保持瓶中混合液微沸状态。在实验中,使用烧瓶必须干燥,原料乙酸乙酯必须无水,原因是,烧瓶配上长导管的作用是,导管上端接一干燥管的目的是。

(3)待金属钠完全反应后,向烧瓶振荡、静置、然后分离出乙酰乙酸乙酯。其中加入饱和食盐水的目的是,分离乙酰乙酸乙酯的主要仪器(填最主要一种)是。

(4)向分离出的乙酰乙酸乙酯中加无水硫酸钠固体,振荡后静置,过滤除去残渣,将滤液减压蒸馏,即可收集到约14g(0.1mol)产品。加入无水硫酸钠固体的作用是,实验最后所得产品远少于完全转化的理论产值37g,除了反应过程中的损耗外,主要原因是。

55.在4个有编号的试管中盛有下列物质:苯酚、异丙醇、葡萄糖及乙酸。用所提供的试剂确定每种物质各盛在哪个试管里?试写出反应式。

试剂:Na2CO3(固体);

溶液:[Ag(NH3)2]OH(0.1mol/L);Br2。

56.在5只有编号的试管中,分别盛有以下物质的水溶液:氢氧化钠、硫酸铜、甘油、葡萄糖和硫酸铜与甘油(或葡萄糖)的混合物。试在不用其它试剂的帮助下,确定各试管中所含的物质是什么?用反应式加以解释。

发给每名参试者的有:放在试管架上有编号的试管,在试管中分别盛有10mL下列物质的水溶液:NaOH、CuSO4、甘油、葡萄糖和CuSO4与甘油(或葡萄糖)的混合物,试管夹、火柴、煤气灯或酒精灯。

57.在6只有编号的试管中,分别盛有烷烃、稀烃、卤代烷和它们的二元混合物。用你所有的试剂确定每只试管中盛的是何物?

发给每位参试者的有:

①.KMnO4溶液、铜丝、试管夹、火柴、煤气灯或酒精灯。

②.放在6只有编号试管中的烷烃、烯烃、卤代烷和由这三种试样两两配成的二元混合物各10mL。

③.试管架,10只清洁干燥的试管。

每10名参试者发给贴有标签的盛有烯烃和卤代烷各一瓶。

附注:在试剂瓶中应放有已盛于有编号试管中的同样的那种烯烃和卤代烷。

参考答案(G3)

1 B

2 C

3 C

4 D

5 B

6 D

7 A、D

8 BD

9 B、D

10 D

11 A

12 C

13 D

14 D

15 D

16 C

17 A

18 D

19 C

20 C

21 A

22 C

23 B

24 BC

25 C

26 D

27 C

28 A

29 A

30 C、D

31 可用新制的氢氧化铜或银氨溶液

32 ①氢氧化钠②苯酚钠、苯甲酸钠③二氧化碳④苯甲酸钠、碳酸氢钠⑤盐酸⑥

分液⑦分液⑧分液

33 A. 谷氨酸;B. 丙苯,苯甲酸丁酯;C. 苯酚;D. 苯甲酸钠

34 e c a d b(d) D C E D D

35 (1)水(2)稀盐酸(3)氢氧化钠溶液(4)碳酸钠溶液

36 (1)向混合液中加入少量金属钠,使反应完全,蒸馏,得纯乙醚。[由于乙醚(沸点为

34.5℃)和乙醛(沸点为20.8℃)沸点相差不大不易分离,因而可利用杂质乙醇能与

金属钠反应的性质,向混合液中加入少量钠使生成乙醇钠以催化乙醇缩合,而缩会后的乙醛沸点将升至70℃~86℃。此时蒸馏即可将乙酸分出。] (2)向混合液中加入适量KMnO4,使反应完全,蒸馏,得纯丙酮。(3)向混合液中加人适量CH3COONa,使反应完全,蒸馏,得纯乙酸。

37 (1)蒸馏烧瓶、温度计、冷凝管、接收器、锥形瓶

(2)相反

(3)蒸馏烧瓶支管口下沿馏分气体液面以下反应液

(4)防止溶液暴沸

38 (1)③(2)②(3)①

39 (1)将乙酸中和成乙酸钠,使乙酸乙酯在蒸馏时水解成乙酸钠和乙醇(2)乙醇(3)

2CH3COONa+H2SO4=Na2SO4+2CH3COOH (4)Na2SO4

40 (1)6分制乙酸、催化剂、吸水剂(或干燥剂)

(2)冷凝蒸气、防止倒吸CO 32-+H2O HCO3-+OH-溶液分层,上层无色油状液体;下层溶液颜色变浅

(3)3分乙醇 C

41 (1)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2)B

(3)防止混合液受热沸腾时剧烈跳动

(4)中和乙酸,并使乙酸乙酯在碱性条件下充分水解成乙酸钠和乙醇

CH3COOH+NaOH→CH3COONa+H2O

CH 3COOC2H5+NaOH CH3CH2OH+CH3COONa

(5)加入新制CaO,蒸馏

(6)加入过量的18.4mol·L-1H2SO4,加热蒸馏使温度升至118℃收集到乙酸Na2SO4 42 (1)提高乙酸的转化率,使反应进一步向正反应方向移动(2)使反应充分,并促

使产物不断脱离反应体系,使平衡不断地向正反应方向移动(3)B (4)除去乙醇和部分水(5)将残留的水除去

43 (1)醛基、羟基

(2)甲、乙、丙互为同分异构体

(3)与三氯化铁溶液作用显紫色的是甲;与碳酸钠溶液作用有气泡生成的是乙;与银氨溶液共热会发生银镜反应的是丙

(4)乙>甲>丙

44 (1)加热到97℃时,大量乙酸也挥发出来,产品不纯

(2)冷凝管沸石(或碎瓷片)

(3)水银球在蒸馏烧瓶支管口稍下

(4)AC

(5)B 让乙酸反应后生成高沸点的离子化合物,以提高1-丙醇的纯度

(6)A

45 (1)3Na2CO3+Al2(SO4)3+3H2O=Al(OH)3↓+3Na2SO4+3CO2↑现象:白色沉淀和

气泡逸出。Na2CO3+2HAc=2NaAc+CO2↑+H2O 现象:气体逸出Na2CO3+C17H33COOH=C17H33COONa+NaHCO3现象:乳状液产物NaHCO3写成Na2CO3,Na2CO3和C17H33COOH产物为CO2,Na2CO3和Al2(SO4)3产物写成NaHCO3均给分(2)CO2:Na2CO3+CO2+H2O=2NaHCO3Al(OH)3:Al(OH)3+3HAc=Al(Ac)3+3H2O C17H33COONa:C17H33COONa+HAc=C17H33COOH+NaAc

46 用试管每次各取少量待测液,按下列顺序进行鉴别:①在4种物质中分别滴加石蕊指

示剂,振荡,使指示剂呈现红色的是苯甲酸。②将如下的3种物质各取少量,滴加溴水,无白色沉淀产生的是苯甲醛。③将如下的两种物质选用FeCl3溶液鉴别,溶液显紫色的是苯酚,无此现象的是苯胺。上述方法和程序也可以用如下简单形式表示:

47 B能生成炔银或炔化亚铜;C能与顺丁烯二酸酐发生Diels-Alder反应,生成固体产物;

D能使Br2-CCl4或KMnO4溶液褪色;A能使KMnO4溶液褪色,但在非光照条件下不能使Br2-CCl4溶液褪色;E在常温不能使KMnO4溶液褪色,在非光照条件下不能使Br2-CCl4溶液褪色。

48 采用HCl等四种试剂分别与题中四种化合物反应,结果列表并解释如下:

溶于HCl的是C6H5NH2,生成C6H5NH3Cl 溶于5%(稀)NaHCO3的是C6H5COOH,生成C6H5COONa 溶于稀NaOH的是C6H5OH,生成C6H5ONa 能和Cu(OH)2反应生成Cu2O的是C6H5CHO

49 浓硫酸、醋酸、乙醇和沸石

(1)冷凝、回流气体与冷却水的接触面积大,冷凝效果好进口

(2)分液漏斗

(3)上碘更易溶解于有机溶剂中

(4)残留的乙醇将高锰酸钾还原

50 通入亚铜氨溶液,能生成红棕色沉淀的是CH≡CCH2CH2CH3,其余三种物质中,能使

KMnO4的酸性溶液褪色的是CH2=CHCH2CH3,余下的两种物质,能使Br2-CCl4溶

液褪色的是。

51

52 (1)A:CH3CH2CH2CH2CH2CH2CH2CH3(辛烷)

(2,2,4,6-四甲基庚烷)B:CH3CH3(乙烷);CH2CH=CHCH2CH2CH3(2-己烯)

C:CH2CH=CHCH2CH2CH3(2-己烯);HC≡CHCH2CH2CH3(1-己炔)

(2)A:辛烷可通过生成尿素包合物而分离,包合物接着加水分解;

B:将混合物溴化,然后用分馏的方法分离乙烷和2,3-二溴乙烷,最后用锌使溴代烷脱溴;

C:1-己炔可借形成难溶的炔铜或炔银分离,后者再经稀盐酸水解。

53 (1)D (2)苯胺苯甲酸苯酚甲苯

54 (1)隔绝空气,防止钠被氧化;不可以,因为四氯化碳密度大,金属钠会浮在上面

(2)有水存在时会与钠反应,生成的NaOH会促使乙酸乙酯水解;冷凝回流;防止空气中水蒸气进入反应体系

(3)使乙酰乙酸乙酯与乙醇分层;分液漏斗

(4)除去乙酰乙酸乙酯中的水;这是一个可逆反应,反应一定程度即达平衡状态,不可能全部转化

55 测定按试剂顺序进行,依次排除和确定被测物质。

(1)Na2CO3+2CH3COOH→2CH3COONa+CO2↑+H2O

2[Ag(NH3)2]OH+→

+2Ag++3NH3↑+H2O

+3Br2→↓+3HBr

56 将两种有色的溶液分别加到三种无色溶液中,出现淡蓝色沉淀的表示是氢氧化钠(无

色溶液)和硫酸铜(淡蓝色溶液);若溶液的淡蓝色转变成蓝色,则表明试管中有硫酸铜与葡萄糖(或甘油)的混合物。

如果加热蓝色溶液生成红色的氧化亚铜沉淀,则试管中与硫酸铜共存的是葡萄糖;如果没有红色沉淀生成,则与硫酸铜混合的是甘油。前面生成的氢氧化铜沉淀,可以用来鉴别其余两个试管中的甘油和葡萄糖(使用类似的方法)。

CuSO4+2NaOH=Cu(OH)2↓十Na2SO4RCHO+2Cu(OH)2=RCOOH+Cu2O↓+2H2O

57 拜勒斯坦试验的方法是用在灯上灼烧至火焰不带颜色的铜丝,蘸上少许样品再行的烧,

如有绿色火焰出现,即说明试样中含有卤化物。绿色火焰是由氧化铜与试样反应生成由化铜所引起的。

实验方法和结果如下表所示:

从表中可知,烧烃和烯烃+卤代烷可鉴别。2和4结果相同,3和5结果也相同,可利用不同液体之间比重和溶解度的差异作进一步鉴别。

如以2和4为例,用吸管取少量该试样,往入盛有已知纯净烯烃的试管中,如果在透光处可以观察到特征的液体流束,则可认为该试样是混合物,即4。可以用同样的方法处理试样3和5。

中学化学实验教学模式初探

中学化学实验教学模式初探 摘要:中学化学是基础教育课程中的一门重要学科,实验是化学教学的重要环节。中学化学实验教学中存在着一些问题,而“演示―设疑―合作探究”的实验教学模式能改进传统的实验教学模式,培养并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操作能力、创造思维能力,使学生得到综合、全面的发展。关键词:中学化学实验;教学模式;演示-设疑-合作探究;教学案例一、“演示―设疑―合作探究”的教学模式单纯的教师演示实验大多忽略了学生的主体性,在调动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方面存在较大的限制。针对单纯的演示实验和探究实验的缺陷,笔者提出了“演示―设疑―合作探究”的教学模式。该教学模式将教师演示实验和学生探究实验相结合,整个教学过程经过整体设计和组织,实现了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效果,引导和促进学生探究,为学生的探究提供了方向。二、设计教学案例《质量守恒定律》《质量守恒定律》教学设计教材分析《质量守恒定律》选自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五单元课题一。质量守恒定律是初中化学的重要定律。教材通过“红磷在密闭容器中燃烧”“铁钉与硫酸铜溶液反应”等实验总结出质量守恒定律,然后分析“盐酸与

碳酸钠反应”、“镁条在空气中燃烧”实验中天平不再平衡的原因,接着提出问题“为什么物质在发生化学反应前后质量总和相等?”引导学生从微观角度分析质量守恒定律的本质。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掌握质量守恒定律的内容、理解其含义,并用其解释一些化学现象;(2)能从微观角度认识质量守恒定律的本质,并解释实验现象,推测物质组成;(3)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观察能力、综合归纳能力以及运用实验的方法定量研究问题和分析问题的探究能力。过程与方法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观察、记录、分析,学生能初步学会由个别到一般的研究问题的科学方法,体验科学家发现真理的途径和方法。教学流程环节一借助材料,提出假设师:通过前面课程的学习,同学们已经知道化学反应中会产生新的物质,但是究竟能产生多少新物质?反应物质量总和与生成物质量总和有怎样的关系?生:依据已有化学知识和生活经验以及课前情境资料提出猜想:增加、减少、不变。师:介绍科学史――波义耳、拉瓦锡对质量守恒定律的研究过程。设计意图:通过介绍历史著名科学家的事迹,以及他们对化学变化规律的研究实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环节二设计方案,教师演示师:提供器材,引导学生提炼探究思路―借助天平,称量反应前后物质总质量。教师演示两组实验,引导学生观察,并记录实验过程及现象。 A.红磷燃烧质量的测定(密封容

浅谈农村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的现状及改进策略

浅谈农村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的现状及改进策略 【摘要】:化学实验既是教学手段,更是化学学习的重要内容。在倡导以学生学习方式多样化来实现课改新理念的今天,由于农村学校优质生源的流失以及实验经费的不足等原因,造成很多教师在意识上和行动上对化学实验的不重视。在教学中“重讲授,轻实验”,针对这种情况,宜采用多种策略来改进实验,增强学生探究实验的乐趣,促使学生更热衷于实验探究。 【关键词】:农村初中实验教学现状分析改进策略 著名化学家戴安邦先生曾指出:“化学实验教学是全面实施化学教育的一种有效形式,是化学学科素质教育的有效组成部分。化学实验以其丰富的内涵在通过化学教学培养学生的素质中以发挥独特的功能和作用。”可见实验在化学教学中更是占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是化学教学的灵魂。加强实验教学,提高化学教学效果和开发学生创造能力,在加强素质教育的今天,显得更加突出,尤为重要。那么,在广大的农村乡镇中,中学化学实验教学的现状如何?在新课程改革形势下,农村化学教师如何按照新课程改革的精神有效的改变中学化学实验的教学过程?笔者作为一名农村初中化学教师,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就农村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现状及改变策略浅谈几点看法。 一.当前农村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的现状及分析 1.实验教学的地位没有得到真正的理解。 少部分农村初中虽然器材和药品配备较齐全。但由于教师短缺,化学教师兼几门学科的教学,除担任化学教学外,还担任数学、生物等课的教学,即使不兼这些课,也代几个平行班的化学教学,同时兼任实验管理员,基本上农村的乡镇中学并没有专职的实验员,都是由化学教师担任。而一节分组化学实验课从准备实验仪器到使用完毕清洗收拾实验仪器至少需要两三节课的时间。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即使认识到化学实验的重要性,由于力不从心将分组实验改为演示实验,甚至放弃实验干脆以讲实验代替做实验。 2.不注重学生实验能力的培养。 按课程设置,初中三年级才开化学课,化学课开设既是起始年级,又是毕业年级,本来上课时数较少,教学上赶进度现象比较严重,因而无时间圆满完成实验教学任务,不注重实验能力的培养。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注重的主要是化学知识及解题能力的培养和训练,而对化学实验的研究不够,平时的听课也只重视知识的传授与思维能力的研究,至于实验的成功与否、实验经验的积累、实验的后记则往往不被重视。从工作量上讲,化学实验是一项费时费力、颇为麻烦的工作,而有的学校在计算教师的工作量时,对化学教师准备化学实验和预做化学实验都不计工作量,因而也影响了化学教师和实验员开展实验教学的积极性。教师在教学中存在着怕麻烦、怕失败的倾向,使得本来有条件做的实验也省略不做,能够补充的实验也不补充。更有甚者,干脆就不开学生实验,造成人力和财力上的浪费。 3.国家的教育经费投入严重不足、必需教具不足、实验教学严重缺乏。 国家的教育经费投入严重不足且这不足的经费配置又严重不公平,“重城轻乡”。由于经费的限制,办学条件受到制约,虽然我县部分农村初中都通过了教育强镇的评估,实验器材和药品配备只是看起来较齐全。可实际上化学教具很少,尤其农村中学化学教具很少, 象我们学校连一些基本教学挂图和模型都没有,教师也难以将某些有规律可循的知识迁移到挂图或模型上。缺仪少药较严重,致使学校无能力开足开全演示实验或探究实验。另外,因化学实验是一种消耗实验,一些仪器需时常添补,化学药品用完不能再生,更需及时添补,而有的学校只注重一次性投资而不能够时常补充,从而造成仪器药品不全而难以开足开全实验,尤

高中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知识点

高中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知识点 1. 仪器的洗涤 玻璃仪器洗净的标准是:内壁上附着的水膜均匀,既不聚成水滴,也不成股流下。 2.试纸的使用 常用的有红色石蕊试纸、蓝色石蕊试纸、ph试纸、淀粉碘化钾试纸和品红试纸等。 (1)在使用试纸检验溶液的性质时,一般先把一小块试纸放在表面皿或玻璃片上,用蘸有待测溶液的玻璃棒点试纸的中部,观察试纸颜色的变化,判断溶液的性质。 (2)在使用试纸检验气体的性质时,一般先用蒸馏水把试纸润湿,粘在玻璃棒的一端,用玻璃棒把试纸放到盛有待测气体的导管口或集气瓶口(注意不要接触),观察试纸颜色的变化情况来判断气体的性质。 注意:使用ph试纸不能用蒸馏水润湿。 3. 药品的取用和保存 (1)实验室里所用的药品,很多是易燃、易爆、有腐蚀性或有毒的。因此在使用时一定要严格遵照有关规定,保证安全。不能用手接触药品,不要把鼻孔凑到容器口去闻药品(特别是气体)的气味,不得尝任何药品的味道。注意节约药品,严格按照实验规定的用量取用药品。如果没有说明用量,

一般应按最少量取用:液体1~2ml,固体只需要盖满试管底部。实验剩余的药品既不能放回原瓶,也不要随意丢弃,更不要拿出实验室,要放入指定的容器内或交由老师处理。 (2)固体药品的取用 取用固体药品一般用药匙。往试管里装入固体粉末时,为避免药品沾在管口和管壁上,先使试管倾斜,用盛有药品的药匙(或用小纸条折叠成的纸槽)小心地送入试管底部,然后使试管直立起来,让药品全部落到底部。有些块状的药品可用镊子夹取。 (3)液体药品的取用 取用很少量液体时可用胶头滴管吸取;取用较多量液体时可用直接倾注法。取用细口瓶里的药液时,先拿下瓶塞,倒放在桌上,然后拿起瓶子(标签对着手心),瓶口要紧挨着试管口,使液体缓缓地倒入试管。注意防止残留在瓶口的药液流下来,腐蚀标签。一般往大口容器或容量瓶、漏斗里倾注液体时,应用玻璃棒引流。 (4)几种特殊试剂的存放 (a)钾、钙、钠在空气中极易氧化,遇水发生剧烈反应,应放在盛有煤油的广口瓶中以隔绝空气。 (b)白磷着火点低(40℃),在空气中能缓慢氧化而自燃,通常保存在冷水中。 (c)液溴有毒且易挥发,需盛放在磨口的细口瓶里,并

实验三安全性实验及其教学研究中学化学实验报告

日期2014 年4月2日;六周周三,下午;姓名学号2 成绩 实验三安全性实验及其教学研究 ——氢气的制取与性质实验 一、氢气的制取 1.相关知识:置换反应,氢气的物理性质与化学性质,气体的收集方法。 (1)置换反应是单质与化合物反应生成另外的单质和化合物的化学反应,是化学中四大基本反应类型之一,包括金属与金属盐的反应,金属与酸的反应等。 (2)氢气的性质 物理性质:1.通常情况下,无色无味气体; 2. 密度比空气小; 3. 难溶于。 化学性质:1.可燃性 2H2+O2=2H2O 2.还原性 H2+CuO=Cu+H2O (3)气体的收集方法: 2.实验用品:(请画实验装置图,并标明各药品和仪器名称) 药品:锌粒、稀硫酸、硫酸铜溶液、氧化铜 仪器:导气管、试管,酒精灯,水槽,启普发生器

启普发生器由三部分组成。上面一部分是球形漏斗,下面一部分是玻璃球和玻璃半球所组成的容器,第三部分是带旋钮的导气管。它是固液不加热的反应装置,使用启普发生器制取氢气十分方便,可以及时控制反应的发生或停止。 锌粒由容器上的气体出口加入,稀硫酸从长颈漏斗口注入,固体的量不得超过球体容积的1/3。因此,锌粒是放在启普发生器的玻璃球中,而稀硫酸会在玻璃球和玻璃半球的容器中。 3.实验步骤(用简洁明了的方法比如流程图表示): 稀释浓硫酸检查装置气密性装入锌粒和稀硫酸开启导气管活塞,收集H2 验纯 4.实验改进: ⑴在反应前加入少许硫酸铜的晶体或溶液可加快反应速率。请问为什么? 答:锌跟稀硫酸反应的制取氢气,加入少量硫酸铜溶液后,金属锌可以置换金属铜Zn + CuSO4= ZnSO4+ Cu,形成铜锌原电池,原电池能加速负极金属和电极质的反应速率。 ⑵你还有其他的改进方法吗? 答:还可以选用纯度不高、形状不规则、比较粗糙的锌粒。 5.实验安全提示: ⑴稀硫酸如何配制(包括用量、浓度、温度的控制)? 答: (1)浓硫酸的稀释:将浓硫酸沿着容器内壁(或沿着玻璃棒)缓慢地注入水中,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使产生的热量迅速扩散。 (2)稀硫酸的用量:加入稀硫酸可事先往启普发生器中加水至将金属锌全部淹没处,倒出水后量水的体积,即为稀硫酸的体积。 (3)稀硫酸的浓度:V浓H2SO4∶V H2O=1∶4或者1:5也可。 (4)稀释时温度的控制:在稀释浓硫酸时,为了迅速扩散热量,可以在装了水的水槽内稀释并不断地搅拌。

高中化学实验器材名称和常见仪器(带图)

化学实验常见仪器 各种化学仪器都有一定的使用范围。有的玻璃仪器可以加热用,如试管、烧杯、烧瓶、蒸发皿等;有的不能加热,如量筒、集气瓶、水槽等。有的仪器可以做量具用。有的仪器在实验装置中起支撑作用。有些仪器外观很相似,容易混淆,应该通过对比加以分辨。化学仪器在做化学实验时经常用到,学会正确使用这些仪器的方法,是十分重要的。每种仪器,根据它的用途不同,有着不同的使用要求。因此,在使用各种化学仪器前都应该明确它的要求及这种要求的原因。 一.容器与反应器 1.可直接加热 (1)试管 主要用途: ①常温或加热条件下,用作少量试剂的反应容器。 ②收集少量气体和气体的验纯。 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 ①可直接加热,用试管夹夹住距试管口1/3处。

②试管的规格有大有小。试管内盛放的液体不超过容积1/3。 ③加热前外壁应无水滴;加热后不能骤冷,以防止试管破裂。 ④加热时,试管口不应对着任何人。给固体加热时,试管要横放,管口略向下倾斜。 ⑤不能用试管加热熔融NaOH等强碱性物质。 (2)蒸发皿 主要用途: ①溶液的蒸发、浓缩、结晶。 ②干燥固体物质。 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 ①盛液量不超过容积的2/3。 ②可直接加热,受热后不能骤冷。 ③应使用坩埚钳取放蒸发皿。 2.垫石棉网可加热

(1)烧杯 主要用途: ①用作固体物质溶解、液体稀释的容器。 ②用作较大量试剂发生反应的容器。 ③冷的干燥的烧杯可用来检验气体燃烧有无水生成;涂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可用来检验CO2气体。 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 ①常用规格有50mL、100mL、250mL等,但不用烧杯量取液体; ②应放在石棉网上加热,使其受热均匀;加热时,烧杯外壁应无水滴。 ③盛液体加热时,一般以不要超过烧杯容积的1/2为宜。 ④溶解或稀释过程中,用玻璃棒搅拌时,不要触及杯底或杯壁。 (2)烧瓶 主要用途:

浅谈农村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的现状及改进策略

论农村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的现状及改进策略 【摘要】:化学实验既是教学手段更是化学学习的重要内容。在倡导以学生学习方式多样化来实现课改新理念的今天由于农村学校优质生源的流失以及实验经费的不足等原因造成很多教师在意识上和行动上对化学实验的不重视。在教学中“重讲授轻实验”,针对这种情况,宜采用多种策略来改进实验增强学生探究实验的乐趣促使学生更热衷于实验探究。 【关键词】:农村初中实验教学现状分析改进策略 著名化学家戴安邦先生曾指出:“化学实验教学是全面实施化学教育的一种有效形式,是化学学科素质教育的有效组成部分。化学实验以其丰富的内涵在通过化学教学培养学生的素质中以发挥独特的功能和作用。”可见实验在化学教学中更是占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是化学教学的灵魂。加强实验教学,提高化学教学效果和开发学生创造能力,在加强素质教育的今天,显得更加突出,尤为重要。那么,在广大的农村乡镇中,中学化学实验教学的现状如何?在新课程改革形势下,农村教学教师如何按照新课程改革的精神有效的改变中学化学实验的教学过程?笔者作为一名农村初中化学教师,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就农村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现状及改变策略谈谈几点看法。 一.当前农村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的现状及分析 1.实验教学的地位没有得到真正的理解。少部分农村初中虽然器材和药品配备较齐全。但由于教师短缺,化学教师兼几门学科的教学,除担任化学教学外,还担任数学、生物等课的教学,即使不兼这些课,也代几个平行班的化学教学,同时兼任实验管理员,基本上农村的乡镇中学并没有专职的实验员,都是由化学教师担任。而一节分组化学实验课从准备实验仪器到使用完毕清洗收拾实验仪器至少需要两三节课的时间。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即使认识到化学实验的重要性,由于力不从心将分组实验改为演示实

初中化学实验性教学的方式方法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wendangku.net/doc/b74721167.html, 初中化学实验性教学的方式方法 作者:钟君 来源:《读与写·上旬刊》2018年第06期 摘要:化学在我们的生活中可谓无处不在,若是有谁说,自己没有吃过任何化学物质做的东西,或者没有接触过任何化学物质的东西,那可见这个人是没有学过化学。化学出现在我们的生活中就像我们随时都在呼吸一样正常。所以,作为现代学生,认识化学,了解化学,应用化学是非常重要的。 关键词:初中化学;实验性教学;方式方法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8)16-0195-01 对于初中化学,这一学生阶段化学的启蒙阶段课程,这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该用怎样的实验性教学方法,来将这门课的各种各样的实验研究方法传授给学生们呢?经过笔者的教学经历经验和体会,我总结出以下几种实验性教学的方式方法。 为什么对于化学学科要特意强调一下实验性教学呢?因为化学本质上就是一本诞生在实验室的学科,化学所有原理的印证和理论的探究与实验都密不可分。因此,我们需要学生在实验中理解化学,也需要理解实验的每一步意义,不仅仅是为了应付灵活多变的实验题,而是让学生能够真正设身处地的站在实验者的角度去思考原理,优化实验,简化过程,验证猜想。让学生不仅仅成为理论教学的受用者,更能够成为今后能走向化学研究一线的化学工作者。那么,对于初中化学,这一学生阶段化学的启蒙阶段的课程,我们怎样在教学中教给学生理科的实验探究和验证思维方式呢?现有以下几种办法供大家参考。 1.通过课堂演示实验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实际上,化学实验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方法,比起书上的照片或者PPT上的flash 动画,真正地在学生眼前操作才能让学生产生实验的现场感和确切感,实验现象中的声、光、热、颜色,状态等的变化可以对学生产生强烈的视觉冲击,甚至可以通过让学生用闻、触摸等多种感官角度来感受化学实验的魅力——通过各种操作和化学物反应造成现象的不断变化。也可以设计多种多样的实验操作方式来让学生亲自感受,比如带学生到学校的化学实验室,或者学生个人操作,或者学生分组协作,让每个学生能够亲自参与到实验中来,這时老师就只需要简单提点一下学生们,让他们成为实验的主人,从而达到对实验变化和现象印象深刻的目的。 2.通过标准的示范和细致地讲解,让学生正确地掌握实验操作的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

浅谈中学化学实验教学的改革

浅谈中学化学实验教学改革 许婷婷 沈阳师范大学沈阳 100034 【文摘】化学是一门实验学科,实验教学是中学化学教学的重要环节,克服传统化学实验中的一些不足是当前中学化学实验教学改革的重点,改变现行实验教学中“只看不做”的问题,开展实验是最有效的手段。而中学化学教学以实验为基础,通过学生观察实验的现象来认识物质的性质,掌握化学的基本原理。全面贯彻新课程的基本理念,它对于传播绿色化学理念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化学教学化学实验改革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受多种因素的影响,目前我国中学化学实验教学仍是最薄弱的环节,这严重制约了实验这一独特优势时培养学生创造力作用的发挥。全日制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中强调:化学实验是进行科学探究的主要方式,它的功能是其他教学手所无法替代的。因此,中学化学教学中应加大对实验课程的投入与关注。 1中学化学实验现状 中学化学课标对实验的要求是:力求做到每个学生都能动手实验,实验室建设的标准化和管理员的配备与培训应满足具有的条件:条件好的学校,仪器配备应做到人手一套,应在课余时间向学生开放实验室,鼓励学生自主地开展实验但是,在实际的实验教学中对化学实验教学的教育教学功能的认识还不够全面和深刻,仍有很多教师把实验单纯地当做帮助学生获得化学知识的一种直观教学辅助手段,将其置于从属的位置;盲目的追求升学率,导致实验课程的真正意义上的丧失。而黑板实验,讲实验等还相当普遍,有一些学校即使开设实验课,也是验证性实验,探索性实验很少,再加上实验条件简陋,实验经费缺乏,致使化学实验及其教学的实际不容乐观。 2化学实验教学中常出现的问题 2.1演示实验的给出不利于学生培养良好的观察习惯 由于现行的教材中大部分的演示实验后面都附有实验现象,这样倒是方便了教师和学生。但有利就有弊,教师在给学生做演示实验的时候,一部分学生并不是在认真思考,而更像是在看热闹,有的甚至不看实验。理由就是书本上都写着呢!这样不仅养不成细致观察事物的能力而且会导致学生分析问题能力的下降。由于学生对感性问题认识不充分,知识掌握的不牢固,常常是学了后面忘了前面。 2.2演示实验与学生实验不同步不利于培养学生实验操作能力 学生实验总是放在演示实验之后,对于一些有关基本操作的实验,学生往往掌握的不好。因为学生每接触一种新仪器,总是先由教师进行课堂演示,讲解如

高中化学实验所有知识点整理

高中化学实验所有知识点整理 一、中学化学实验操作中的七原则 掌握下列七个有关操作顺序的原则,就可以正确解答"实验程序判断题"。 1."从下往上"原则。以Cl2实验室制法为例,装配发生装置顺序是:放好铁架台→摆好酒精灯→根据酒精 灯位置固定好铁圈→石棉网→固定好圆底烧瓶。 2."从左到右"原则。装配复杂装置应遵循从左到右顺序。如上装置装配顺序为:发生装置→集气瓶→烧杯。 3.先"塞"后"定"原则。带导管的塞子在烧瓶固定前塞好,以免烧瓶固定后因不宜用力而塞不紧或因用力过 猛而损坏仪器。 4."固体先放"原则。上例中,烧瓶内试剂MnO2应在烧瓶固定前装入,以免固体放入时损坏烧瓶。总之 固体试剂应在固定前加入相应容器中。 5."液体后加"原则。液体药品在烧瓶固定后加入。如上例中浓盐酸应在烧瓶固定后在分液漏斗中缓慢加入。 6.先验气密性(装入药口前进行)原则。 7.后点酒精灯(所有装置装完后再点酒精灯)原则。 二、中学化学实验中温度计的使用分哪三种情况以及哪些实验需要温度计 1.测反应混合物的温度:这种类型的实验需要测出反应混合物的准确温度,因此,应将温度计插入混合 物中间。 ①测物质溶解度。②实验室制乙烯。 2.测蒸气的温度:这种类型的实验,多用于测量物质的沸点,由于液体在沸腾时,液体和蒸气的温度相 同,所以只要测蒸气的温度。①实验室蒸馏石油。②测定乙醇的沸点。 3.测水浴温度:这种类型的实验,往往只要使反应物的温度保持相对稳定,所以利用水浴加热,温度计 则插入水浴中。①温度对反应速率影响的反应。②苯的硝化反应。 三、常见的需要塞入棉花的实验有哪些 需要塞入少量棉花的实验: 热KMnO4制氧气 制乙炔和收集NH3 其作用分别是:防止KMnO4粉末进入导管;防止实验中产生的泡沫涌入导管;防止氨气与空气对流, 以缩短收集NH3的时间。 四、常见物质分离提纯的10种方法 1.结晶和重结晶:利用物质在溶液中溶解度随温度变化较大,如NaCl,KNO3。

《初中化学探究性实验教学的研究与实践》课题结题报告

《初中化学探究性实验教学的研究与实践》课题结题报告 执笔人:毕建祯 随着化学新课程的启动和推进,我校作为一所城乡结合部的一所普通完中,在实施化学新课程的过程中,遇到了新的问题和困难。特别是对于新课程提倡的探究性实验,在学生学和老师教的过程中,困惑最大。针对此现状,我校化学组成立了《初中化学探究性实验教学的实践与研究》课题组,并被列为集美区级课题。经过几年的实践和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在总结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我们提出如下报告。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1)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学科,化学实验是帮助学生获得化学知识、掌握实验技能,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实验能力的一种教学手段,它在初三化学教学中始终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初三化学实验课改前以验证性实验为主,而把探究性实验作为初中化学的基本教学要求,第一次在2001年的《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化学教学大纲(试用修订版)》中正式提出。大纲指出:教师应“适当引入一些探究性实验”,“应逐步加强学生的探究性实验”,“适时地安排一些学生自主探究的实验”,“探究性实验和综合实践活动能较好地体现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等等这些指导性的言语都在告诉我们探究性教学应该启程了。 (2)厦门市从2003年进入国家化学新课程标准实验区,面对新的教材和新的化学课程标准要求原有的实验教学方式是统一的实验要求、实验教学模式,学生的个性发展不利,单一的实验内容又脱离社会实际,已逐渐显示出不足之处。为了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能动性和独立性。因此开展化学探究性实验的教学与研究,是化学教学走素质教育之路的有效途径。 (3)我校随着厦门市一起进入国家化学新课程标准实验区,在实践过程中,根据我校学生特点和学校化学实验室仪器设备条件,把新人教版教材上的50多个实验按分类可分为学生探究实验、教师演示实验、学生家庭小实验等,而其中有以学生探究实验为主(上册13个,下册11个)。这次我们共选择了其中的19个进行探究教学,但学生在进行探究性实验时存在诸多的问题,如:刚开始大多学生只习惯于思考老师向他们提出的问题,而不会主动地去提出问题、发现问题或者敢于提出自己不同的见解和方案;当老师给学生设置了问题情景后,让他们能独立地设计实验去解决问题时,学生多半会到教材中找现成的实验方案,很少有学生能创造性地去设计新的实验方案。而大家知道,学生会提出问题,设计解决问题的方案恰恰是探究性实验最重要的两个环节。随着新课程实施的不断深入以及我校实验室条件的不断改善,在汲取过去几年新课程实施中的经验和不足,我校化学组确立“初中化学探究性实验教学的研究与实践”课题,旨在进一步以学生为主体,促进学生主体发展。同时也想为进一步提高教师的专业成长搭建一个平台。 二、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化学探究性实验是指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根据化学教学的内容或日常生活、生产中遇到的问题,对自然界及研究的现象提出问题,从问题或任务出发,通过形式多样的探究实验活动,利用已知的、外加的因素去作用于研究对象,借助化学探究性实验,独自或与他人合作加以探索,来认识研究对象的未知性质、组成、变化特征,以及与其他对象或现象的联系等的一种教学方式。其教学过程中一般围绕八个要素展开,即:提出问题(或创设情境)、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进行实验、收集证据、解释与结论、反思与评价、表达与交流。借助该形式,引导学生主动进行实验设计、现象观察,结果分析,从中发现科学概念或原理,达到获得知识,形成概念,掌握技能,优化思维,培养情感体验,提高综合能力的目的。 在新课标中强调“化学实验是进行科学探究的主要方式”,“教师要注意改进传统的实验教学,精心设计各种探究性实验,促使学生主动学习,逐步学会探究”。本课题着重研究如何帮助学生了解化学探究性实验的基本过程和方法,培养学生初步的科学探究能力和态度,使学生掌握进一步学习和发展所需要的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在探究性实验教学实践中让学生获得探究的体验和意识,从而提高学生科学探究的素质。 三、课题研究的目标 1、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提炼出化学探究性实验教学实施的指导策略; 2、进一步转变教师的教育观念和教学行为;

新课程理念下中学化学实验教学的模式探索

新课程理念下中学化学实验教学的模式探索 【摘要】本文通过笔者多年教学的实践经验,结合新课程的教育理念,对化学实验操作过程做了有效的探索,即通过让学生亲身参与体验的学习方法,在化学实验操作过程中去发现新问题、萌发新思想、形成新思路、寻找新方法、获得新知识和技能。 【关键词】新课改中学化学实验教学学习方法 新课程改革体现了新的教育理念。《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第五条强调“通过以化学实验为主的多种探究活动,使学生体验科学研究的过程,激发学习化学的兴趣,强化科学探究的意识,促进学习方法的转变,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这就给我们现时代的化学实验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更高的目标,我们有必要对化学实验的教学进行改革,去探索实验教学的模式。笔者通过十几年的教学实践,结合新课程的教育理念,对化学实验的教学做了有效的探索,即通过让学生亲身参与体验的学习方法,在化学实验操作过程中去发现新问题、萌发新思想、形成新思路、寻找新方法、获得新知识和技能。这种学习模式可概括为: 激发兴趣:一堂好课,常常一开始就能扣住学生的心弦,而实验是激起化学兴趣的首要外部因素。教师在导入新课时,如果能巧妙的安排一些简单易做、现象明显、变化莫测甚至让人匪夷所思的小实验,能激发起学生的好奇心,激发起学生探知究竟的欲望,有利于矫正被动型接受式的学习情绪,使学生产生极大的学习兴趣。 如必修1《几种重要的金属化合物》有关过氧化钠的化学性质的教学时,首先演示“水生火”的实验(用一块脱脂棉包住过氧化钠粉末,放在石棉网上,然后用滴管滴2-3滴水,结果脱脂棉燃烧起来),学生观看到这一违反“常规”的现象,既兴奋,又好奇,产生“水火不相容,为何水又能生火呢?”的疑问。这样巧妙地创设求知氛围,将学生引入到“愤”“悱”状态之中。 阅读思考:教师在激发了学生强烈地学习兴趣、口欲言而说不能的情况下,此时教师应根据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提出与新课有紧密联系,富有趣味性、启发性、开放性的问题。如①上述实验中,水为什么能生火?②其中发生了什么反应?设计问题的目的,是不把现成的结论硬塞给学生,而是引导学生带着问题阅读课本,有针对性地独立思考进而激起学生产生亲身体验实验操作的欲望,通过实践探究得出结论。 实验探究:学生的探究热情被激发以后,教师应积极引导学生发展思维,首先让学生结合书本知识,紧密围绕要解决的有关问题,寻找信息,寻找解决问题

教育教学论文-新课程理念下的中学化学实验教学改革的研究

新课程理念下的中学化学实验教学改革的研究 一、新课标对化学实验教学的要求 1.要求学生认识化学实验在学习和研究化学中的作用 化学实验是学生获取知识、进行知识创新的重要的手段,许多化学原理和规律都是通过实验发现和验证的;同时,化学实验也是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和科学态度,训练学生的科学方法,启迪学生的科学思维的重要途径;此外,化学实验教学也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手段之一,化学实验教学的成败直接关系到学生素质能否全面提高。 2.注重学生实验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促进知识和技能的融合 实验技能是指学生采用已有的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通过实验实际操作解决未知的化学问题。它包括实验的设计原理、观察、分析、总结归纳等技能,还包括实验的实际操作,所以化学实验并不是把课本上的实验简单重现的过程,而是通过自己已有的经验为基础结合外界的实验操作来构建新的理解。实验过程中遇到问题时,学生只有综合运用化学知识和实验技能来设计实验方案并实施,才能更好地解决问题,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学习激情和学习效率。 3.加强设计性或探索性实验,提高学生创新能力 设计性或探索性实验不仅要求学生掌握一定的化学基础知识和实验基本技能,还要求学生有创新的思维和意识并敢于实践。设计性和探索性实验需要学生亲自动手,近距离地观察和思考,从失败中吸取教训,从实验中获取宝贵经验,勇于面对困难,最终战胜困难。这是常规实验无法做到的。设计性和探索性实验能促进学生自主构建新知识,从而学会学习,使学生终生受益。 4.树立绿色化学思想,形成环境保护的意识 多数化学实验会消耗大量的药品,产生各种有毒有害的气体、液体或固体,对外界环境产生污染,处理不当会损害学生的健康。在不影响实验探究过程、观察效果的前提下改进实验操作方式,设计成微型实验,减少实验过程中产生的各种有害物质,这不仅有利于学生对化学知识的构建,更能使学生从实验中养成“从我做起,保护环境,造福人类”的高尚品德,进而影响学生的一生。 5.强化实验安全意识,能顺利地完成化学实验 在化学实验中,要经常接触各种化学试剂,不少化学试剂是危险性化学药品。所以在进行化学实验前,一定要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同时提供一些相应的应急措施的知识和设施;在实验过程中,指导学生规范操作,避免各种事故的发生,这既是化学实验教学应重视的问题,也是对学生安全负责。只有这样,才能确保学生顺利完成实验。 二、新课程理念指导下的实验教学改革 1.将演示实验变为教师引导学生实验 学生亲自参与实验比直接由教师简单的演示给他们观察到的现象更清晰直观,留下的印象更深刻,更能引发学生的思考,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同时避免了教师机械地讲实验,学生死记实验,纸上考实验使学生完全处于被动的“学习”状态。教师引导学生实验使学生由被动的旁观者变为主动的实践者,保障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自主性,学习兴趣大大提高,学生的实验技能、观察现象、分析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充分训练和提升。一般地说,对于那些操作比较简单、耗时短、安全可靠无污染的演示实验,只要让学生参与实验,都能达到预期的效果。例如“离子的检验”等许多在试管中进行的实验,在课堂上教师引导学生实验,实验过程中学生

高中化学实验基础知识点梳理

高中化学实验基础知识点梳理 一、高中化学实验操作中的七原则 掌握下列七个有关操作顺序的原则,就可以正确解答"实验程序判断题"。 1."从下往上"原则。以Cl2实验室制法为例,装配发生装置顺序是:放好铁架台→摆好酒精灯→根据酒精灯位置固定好铁圈→石棉网→固定好圆底烧瓶。 2."从左到右"原则。装配复杂装置应遵循从左到右顺序。如上装置装配顺序为:发生装置→集气瓶→烧杯。 3.先"塞"后"定"原则。带导管的塞子在烧瓶固定前塞好,以免烧瓶固定后因不宜用力而塞不紧或因用力过猛而损坏仪器。 4."固体先放"原则。上例中,烧瓶内试剂MnO2应在烧瓶固定前装入,以免固体放入时损坏烧瓶。总之固体试剂应在固定前加入相应容器中。 5."液体后加"原则。液体药品在烧瓶固定后加入。如上例中浓盐酸应在烧瓶固定后在分液漏斗中缓慢加入。 6.先验气密性(装入药口前进行)原则。 7.后点酒精灯(所有装置装完后再点酒精灯)原则。 二、高中化学实验中温度计的使用分哪三种情况以及哪些实验需要温度计 1.测反应混合物的温度:这种类型的实验需要测出反应混合物的准确温度,因此,应将温度计插入混合物中间。 ①测物质溶解度。②实验室制乙烯。 2.测蒸气的温度:这种类型的实验,多用于测量物质的沸点,由于液体在沸腾时,液体和蒸气的温度相同,所以只要测蒸气的温度。①实验室蒸馏石油。②测定乙醇的沸点。 3.测水浴温度:这种类型的实验,往往只要使反应物的温度保持相对稳定,所以利用水浴加热,温度计则插入水浴中。①温度对反应速率影响的反应。②苯的硝化反应。 三、常见的需要塞入棉花的实验有哪些 需要塞入少量棉花的实验: 热KMnO4制氧气 制乙炔和收集NH3 其作用分别是:防止KMnO4粉末进入导管;防止实验中产生的泡沫涌入导管;防止氨气与空气对流,以缩短收集NH3的时间。 四、常见物质分离提纯的10种方法 1.结晶和重结晶:利用物质在溶液中溶解度随温度变化较大,如NaCl,KNO3。 2.蒸馏冷却法:在沸点上差值大。乙醇中(水):加入新制的CaO吸收大部分水再蒸馏。 3.过滤法:溶与不溶。 4.升华法:SiO2(I2)。 5.萃取法:如用CCl4来萃取I2水中的I2。 6.溶解法:Fe粉(A1粉):溶解在过量的NaOH溶液里过滤分离。 7.增加法:把杂质转化成所需要的物质:CO2(CO):通过热的CuO;CO2(SO2):通过NaHCO3溶液。 8.吸收法:用做除去混合气体中的气体杂质,气体杂质必须被药品吸收:N2(O2):将混合气体通过铜网吸收O2。

《中学化学实验教学研究》模拟试卷一.

《中学化学实验教学研究》模拟试卷一 一、选择题(16分) 1、中学化学实验教学改革强调() A、基本操作 B、演示实验 C、科学探究 D、安全操作 2、用系统方法研究化学实验教学系统时,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化学实验教学系统分为实验施教子系统和学习子系统 B、化学实验教学系统与化学课堂教学系统所含要素相同 C、化学实验教学系统以实验试剂为主 D、化学实验教学系统以实验内容为主 3、演示实验是化学实验教学的一种基本形式,必须达到下列要求的是() A、可见度、安全性 B、讲解清楚,现象明显 C、简易性、成功率 D、可见度、简易性、成功率、安全性 4、探究性实验教学的主要指导思想是() A、掌握化学知识 B、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和探究性 C、掌握化学技能 D、学会实验操作 5、化学微型实验特别有助于树立() A、节约观念 B、绿色化学的观念 C、实验态度 D、实践精神 6、开展化学活动课的主要作用是() A、获得化学知识 B、获得化学技能 C、丰富课外生活 D、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7、下列除去括号内杂质的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FeSO4溶液[ Fe2(SO4)3 ] ------加铁粉,振荡后过滤 B、苯(苯酚)------加浓溴水,振荡静止分液 C、肥皂液(甘油)------加实验凝聚,分液 D、福尔马林(甲酸)------加纯碱溶液,分液 8、化学实验能力的界定正确的是() A、实验能力包含实验智力技能和操作技能 B、实验能力即实验技能 C、实验能力即思维能力和设计能力 D、实验能力即实验操作技能 二、填空题:(16分) 1、在用KClO3加热制备氧气时需要加催化剂_________________等物质,还可用_________________作催化剂。 2、在石油蒸馏、乙醇与浓硫酸加热制乙烯时,为了________________,需加碎瓷片。在石油催化裂化时,所用仪器必须洁净干燥,防止催化剂___________。 3、用氨氧化法制硝酸时,常用的催化剂是______________,用来检验硝酸根离子的试剂是______________。 4、乙烯制取实验的关键是控制反应的______________,否则______________。 三、简答题:(30分)

初中化学常用化学仪器及名称图

初中化学常用仪器根据用途分类 1、能直接加热的仪器: 试管、蒸发皿、燃烧匙. 2、不能直接加热的仪器: 烧杯、烧瓶. 3、不能加热的仪器: 集气瓶、水槽、漏斗、量筒. 4、用于称量和量取的仪器:托盘天平、量筒. 5、用于取药品的仪器:药匙、镊子、胶头滴管. 6、给液体加热的仪器:试管、烧杯、烧瓶、蒸发皿 7、给固体加热的仪器:试管、蒸发皿 8、用于夹持或支撑的仪器:试管夹、铁架台(带铁夹或铁圈) 、坩埚钳. 9、过滤分离的仪器:漏斗、玻璃棒. 10、加热常用的仪器:酒精灯. 11、加热至高温的仪器:酒精喷灯、电炉. 化学实验基本操作 一、药品的取用 (一)三大原则1、取用药品的“三”不原则:不触不尝不猛闻 2、取用药品的用量:“节约原则”⑴严格按实验规定用量。 ⑵未指明用量取最少量:液体1mL-2mL。固体盖满试管底部。 3、实验剩余药品“三不”原则:不丢不回不带走. (二)取用方法 1、固体药品的取用方法:固体药品一般放在广口瓶中,固体药品的取用:用药匙取 ⑴块状固体和密度较大的金属颗粒:用镊子夹取,“一横二放三慢竖”. ⑵粉末状固体:用纸槽送入,“一斜二送三直立”. a、块状或密度较大的固体颗粒一般用镊子夹取。 b、粉末状或小颗粒状的药品用钥匙(或纸槽)。 c、使用过的镊子或钥匙应立即用干净的纸擦干净。 2、液体药品的取用方法 (1)较多量:“一放、二向、三挨、四流”. A、从细口瓶里取用试液时,应把瓶塞拿下,倒放在桌上; B、倾倒液体时,应使标签向着手心,瓶口紧靠试管口或仪器口,防止残留在瓶口的药液流下来腐蚀标签。 (2)较少量:用胶头滴管吸取.

(1)酒精灯的使用: 酒精量——不得超过酒精灯容量的2/3,不少于容积的1/4。 注意:熄灭酒精灯必须用灯帽盖灭,不能用嘴吹灭;燃着时不得添加酒精,不得用燃着的酒精灯引燃其它的灯,以免引起火灾;若酒精洒在实验台上燃着,应用湿布扑灭。 灯焰分为焰心、内焰、外焰三部分,外焰温度最高,焰心温度最低,用外焰加热。 (2)可以直接加热的仪器:试管、蒸发皿、坩埚等; 可以加热但必须垫上石棉网的仪器:烧杯、烧瓶等; 不能加热的仪器:集气瓶、量筒、漏斗等。 给液体加热:用试管、烧杯、烧瓶、蒸发皿等。 给固体加热:用干燥的试管、蒸发皿等。 (3)加热时,试管外壁不得有水。 (4)加热后不得立即用冷水冲或放在实验台上。 (5)固体加热:试管横放,管口微向下倾斜。 液体加热:液体不得超过试管容积的1/3,倾斜角,试管口不准对着有人的地方。 给试管里药品加热时应先使试管均匀受热(来回移动酒精灯或移动试管),再固定在有药品的部位集中加热。 除酒精灯外加热装置还有:电炉、喷灯。 (二)加热的仪器 1、加热的仪器加热固体:干燥的试管、蒸发皿加热液体:试管、烧杯、烧瓶、蒸发皿有些仪器不能加热(集气瓶、量筒、漏斗等) 2、仪器的固定试管:试管夹、铁架台的铁夹烧杯或烧瓶:用铁架台的铁圈和石棉网蒸发皿:用铁架台的铁圈或三脚架 四、过滤 1、作用:除去液体中混有的固体物质的过程,是分离不溶性固体与液体混合物的方法。 2、仪器:漏斗、烧杯、玻璃棒、铁架台(带铁圈)。 3、操作:一贴二低三靠. 【一贴:指滤纸要紧贴漏斗壁,一般在将滤纸贴在漏斗壁时先用水润湿并挤出气泡,因为如果有气泡会影响过滤速度。】 【二低:一是滤纸的边缘要稍低于漏斗的边缘;二是在整个过滤过程中还要始终注意到滤液的液面要低于滤纸的边缘。否则的话,被过滤的液体会从滤纸与漏斗之间的间隙流下,直接流到漏斗下边的接受器中,这样未经过滤的液体与滤液混在一起,而使滤液浑浊,没有达到过滤的目的。】 【三靠:一是待过滤的液体倒入漏斗中时,盛有待过滤液体的烧杯的烧杯嘴要靠在倾斜的玻璃棒上(玻璃棒引流);二是指玻璃棒下端要靠在三层滤纸一边(三层滤纸一边比一层滤纸那边厚,三层滤纸那边不易被弄破);三是指漏斗的颈部要紧靠接收滤液的接受器的内壁。】 一角:滤纸叠成的圆锥的锥角与漏斗的锥角重合。 二低:(1)滤纸边缘要低于漏斗边缘。 (2)滤液液面要低于滤纸边缘。 三靠:(1)漏斗下端管口紧靠烧杯内壁。 (2)玻璃棒的末端斜靠三层滤纸一侧。 (3)烧杯口紧靠玻璃棒。 五、蒸发 1、仪器:蒸发皿、酒精灯、玻璃棒、带铁圈的铁架台(或三角架泥三角) 2、操作:(1)放好酒精灯并据其高度调节铁圈的高度。(2)放好蒸发皿,倒入待蒸发的液体。 (3)加热蒸发,用玻璃棒不断搅拌。(4)蒸发皿中出现多量固体时停止加热. 注意:玻璃棒搅拌——防止局部过热,液体飞溅,有较多固体时,停止加热,用余热蒸发剩余液体,取用蒸发皿时一般用坩埚钳,加热后的蒸发皿应垫石棉网放实验台上。 六、气体的收集 向上排空气法:密度比空气大【用相对原子质量与空气(约为28.8)进行比较,比空气大的可以使用。】

初中化学探究式实验教学模式研究实施方案

赣州市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立项课题《初中化学探究式实验教学模式研究》 研 究 实 施 方 案 二〇一四年 班级:11级生化系一班 姓名:钟丽

一、课题名称:《初中化学探究式实验教学模式研究》 二、课题的提出: 1.研究本课题的背景: ①1986年,我国专门研究思维科学的学者刘奎林借用了19世纪德国的物理学家和生理学家亥姆霍兹(H.V.Helmholtz)经常使用的“无意识推论”这个术语提出了一种称之为“潜意识推论”的理论,并运用这种理论建立起“灵感发生模型”。这是迄今为止,在国内外有关文献中所能看到的关于创造性思维研究中比较完整、比较有说服力的模型。他力图从脑科学和现代物理学基础上阐明创造性思维过程,突破了仅仅局限于从心理学角度来研究创造性思维的传统做法。 ②国外教育界非常流行的做法:意思是“你听到的,你会忘记;你看到的,你会记住;你做到的,你就学会了。”有尝试才有发现,有发现才有创新,任何发明创造无不从尝试开始。 ③在国内,北京、广州等地区率先展开教学模式的探索和新课程改革,提倡的做法:即充分解放学生的手和脑,给学生提供动手动脑的机会,让学生亲自实践,在做中学,在快乐中学。探索符合“主体、实践、发展、创新”的改革思路。 ④美国教育强调学生“试一试”,让学生在尝试、发现中探索问题。 综观已有的创新能力及其培养的研究,人们做了大量的工作,认为学校教育对学生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的培养关系到未来人们的创造能力。中国现行的与新课程改革配套的化学新教材更突出实验的地位,构建创造性思维培养的化学实验教学模式是新课程改革将着力探索的。 2.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及价值: ①课题研究的目的: 尽管目前我国中学化学实验研究活动较受重视也较普遍,但其科学水平总的看来仍不够高,在研究的方法、观念、角度等方面还存在不少问题。首先,中学化学实验研究,除了研究具体的化学实验外,还应包括对中学化学实验教学的探索,即还需要研究实验教学的地位和作用、范围和体系、方法和组织等等。通过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使学生的智慧品质趋向整体性;使学生的个性趋向全面发展;使学生在学习中的地位趋向主体性;教育面向的层次更趋向全体学生;在教育理念上趋向全方位、全过程;在创新动机上趋向全民化、终身化。 ②本课题的理论意义及价值:

初中化学教学论文 谈中学化学实验教学改革的三个动向

谈中学化学实验教学改革的三个动向 中学化学实验是中学化学教学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学生学习化学的基本方法。随着我国基础教育改革的深入发展,中学化学实验教学的改革也在逐步进行。就目前发展情况而言,中学化学实验教学改革的动向主要有三种趋势。 一、分组实验向“微型化”方向发展 分组实验是学生实验的主要方式。它是在单元教材学习之后,为了复习、巩固和验证课堂上所学的化学知识,并系统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和独立工作能力而进行的一种课堂实验教学形式。这种教学形式,过去由于实验条件、实验经费等诸多方面的问题,有些学校常常将实验室进行的实验改为黑板上讲实验,失去了实验本身的意义。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有人根据美国学者在大学进行微型实验教学的成功经验,将中学学生分组实验改为微型实验,获取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微型化学实验是80年代美国Dana W.Mayo博士首先提出的。它的核心就是使“实验药品微量化,实验仪器微型化”,其特点是:在降低药品用量,减少环境污染,节约实验经费的同时,还可使我们在较短的时间内,完成规定的实验内容,克服常规实验的不足,获得更准确、更可靠的知识信息,例如:在“浓硫酸特性”实验中,有关浓硫酸氧化性的内容,按中学教材(必修本第一册,)给出的实验步骤,沉淀往往显示的是黑色,影响了教学的效果。反应结束后,倾去试管中的清液,观察试管中固体的颜色(白色)。向试管中加几滴水,观察溶液的颜色(蓝色)。改进后,通过先加热硫酸的方法,使反应体系的温度尽可能在较高的温度下进行,这样就有效地防止或减少黑色物质(氧化铜)的生长,达到预期的实验目的。 微型实验的开展在我国还刚刚起步,为了使学生实验更好地向微型实验转化,保证微型实验的可行性和规范化。中国化学学会于1994年11月在郑州召开了“首届全国中学微型实验研讨会。”与会代表对我国微型实验的发展,提出了广泛而又有建设性的意见。同时,北京师大和辽宁师大在会上展出的“初中微型实验仪器盒”和“高中微型实验仪器盒”,受到了与会代表和专家的好评。有关专家指出:这两套微型仪器的推出为微型实验的推广和应用,为微型实验规范化发展,提供了可行性的证明。中学化学教学应及早引进微型实验。 二、并进式实验向“点滴化”方向发展 并进式实验(又称边讲边实验)是学生实验与教师讲授新课相结合的一种课堂教学形式。这种教学形式的实验内容多为定性实验,并且具有使用仪器简单、药品的用量和种类较少等特点。为了使这类实验在较短的时间内取得较好的实验结果,提高教学效率,许多教育工作者将这类实验尽可能设计在简单的仪器中进行。例如:在“元素周期表”的教学过程中,许多教师将这节课与学生实验结合起来,采用并进式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因此,该实验常常以失败而告终。如将该实验改在点滴板上进行,减少水的用量,相对增加了碱的浓度,同时,选用变色灵敏的pH试纸进行检测,既缩短了实验时间,又大大提高了实验的准确性,具体步骤如下:“在点滴板两穴上各放一小块pH试纸,在试纸上滴一滴水,分别将去掉氧化膜的镁条和铝条按压在湿润的试纸上,观察现象”。实验结果是镁条立刻在pH试纸上留下蓝色的印迹,铝条一段时间后(约30秒)出现浅绿色印迹,说明镁比铝的金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