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南京民俗文化旅游优化发展路径与对策研究

南京民俗文化旅游优化发展路径与对策研究

南京民俗文化旅游优化发展路径与对策研究
南京民俗文化旅游优化发展路径与对策研究

日照分析的一点探讨

关于日照分析问题的一点探讨 2010年12月17日 一、日照分析及有关概念 二、有关法律、法规和部门规章 三、相关规范 四、其它有关要求 五、日照分析报告 六、正在拟订的国家标准《建筑日照参数标准》 七、常见的建筑日照计算报告内容 八、计算实例 九、问题与建议 一、日照分析及有关概念 1、日照分析 日照分析是指利用日照分析相关软件,建立完整的地球与太阳数学模型,从几何和光学的角度利用计算机进行大量的数学计算,解决物体的阴影和影响的关系,以此准确地分析出任意地点、任意时间的任意建筑物的细部状况,对建筑群体间相互影响进行分析,以求更加科学合理地安排建筑物的位臵,为居住区创造出更加舒适的环境。简单地讲,是指利用计算机分析软件,根据国家标准对有日照要求的拟建、在建、或已建的建筑、组团绿地、托儿所和幼儿园活动场地模拟其在规定的日照标准日(大寒日或冬至日)的日照情况,分析计算其相关的量化指标。 根据日照分析结果编制的《日照分析报告》,作为规划管理部门审核修建性详细规划、建设工程规划设计方案的依据之一。 2、日照的作用:日照就是物体表面被阳光直接照射的现象。建筑日照就是阳光直接照射到建筑地段、建筑围护结构表面和房间内部的现象。阳光照射能引起动植物的各种光生物学反应,能促进生物机体的新陈代谢。阳光中紫外线能预防和治疗感冒、佝偻病、支气管炎等疾病。阳光中含有大量的红外线,冬季照射室内,所产生的辐射热能提高室温,有良好的取暖和干燥作用。日照对建筑物的造型艺术也有一定的影响,适当的阴影能增强建筑物的立体感。因此,必须争取适当的建筑日照。 经过大量的研究发现,日照在生活居住建筑中表现出以下三大作用:杀菌、提高室内温度、刺激大脑头皮,以达到让人愉悦。 3、日照标准 (1)《民用建筑设计通则》(国家标准,编号为GB 50352一2005),其2.0.13 :日照标准(insolation standards)指“根据建筑物所处的气候区、城市大小和建筑物的使用性质确定的,在规定的日照标准日(冬至日或大寒日)的有效日照时间范围内,以底层窗台面为计算起点的建筑外窗获得的日照时间”。 (2)按照国家标准《城市规划基本术语标准》(GB/T50280-98)5.0.16,日照标准指:“根据各地区的气候条件和居住卫生要求确定的,居住建筑正面向阳房间在规定的日照标准日获得的日照量,是编制居住区规划确定居住建筑间距的主要依据”。 4、我国日照研究历史

国内外文化旅游研究综述

国外文化旅游研究综述 中华文化的多元一体化格局已经得到了人们的广泛认同,从民族融合、民族文化交流、碰撞与整合的角度出发,将涵盖诸多民族特色的中华民族文化作为一个有机整体来把握,最终形成了富有中国传统特色的中华文化。随着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各大类产业结构不断调整格局,文化产业成为地区发展最具潜力的优势产业,也是民族经济继续走向振兴的有力助推器。当前,中国经济形势一路高歌猛进,西部大开发、中部崛起、东部跨越式发展都在深入推进中,文化建设也迎来了新的发展契机。但必须正视的是,地方文化资源的丰富性并不意味着其产业化运作的简单易行,文化资源并不等同于文化产业资源。丰富独特的文化资源的开发需要借助于现代商业和市场的深加工。只有经过现代商业和市场的产业转换,文化资源才能转变成为具有普适性的现代文化商品。与我国宏观经济运作状况一样,文化产业在发达地区和民族地区的起步、发展呈现出明显的区域特征。近年来,发达地区在短时期获得了突破性发展,而民族地区除了文化旅游业呈现较高的产业化程度外,影视、出版、会展等新兴文化产业仍显弱小。在经济全球化和现代传媒业带来的巨大冲击下,夹杂在后工业时代的西方文化产品和中国东南沿海地区的文化产业巨浪中,文化旅游将迎来自己的发展时机。发展文化旅游产业不仅会实现从单纯的资源开发型向生态经济型的转变,而且对实现超常规、跨越式发展将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概念 (一)旅游与文化 在旅游与文化相互作用的过程中,产生了文化旅游和旅游文化两个概念。一般认为,文化旅游是指旅游产品的提供者为旅游产品的消费者提供的以学习、研究考察所游览国(地区)文化的一方面或诸方面为主要目的的旅游产品。如历史文化旅游、文学旅游、民俗文化旅游等。旅游文化则是以一般文化的在价值因素为依据,以旅游诸要素为依托,作用于旅游生活过程中的一种特殊文化形态,是人类在旅游过程中(包括旅行、住宿、饮食、游览、娱乐、购物等要素)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的总和。旅游文化具有综合性、地域性和继承性等特点。两者的差别是显而易见的,但又存在着密切的联系。旅游文化不仅覆盖了旅游业的六要素,而且与旅游的各相关部门、产业有紧密的关联度,其容相当丰富多彩。而文化旅游

民俗文化的旅游开发

民俗文化的旅游开发 民俗旅游是一种高层次的文化旅游,由于它满足了游客“求新、求异、求乐、求知”的心理需求,成为旅游行为和旅游开发的重要内容之一。国内一次抽样调查表明,来华美国游客中主要目标是欣赏名胜古迹的占26%,而对中国人的生活方式、风土人情最感兴趣的却达56.7%。目前,无论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民俗旅游均已蓬勃发展:北美的“活人博物馆”通过仿照当年格式建造的房屋、棚圈、碉堡、果园组成的“移民村”,再现了几百年前欧洲抵美移民的生活、劳动和风俗习惯;科特迪瓦利用其独特精巧的人造面具表现其传统文化,还举办了全国舞蹈节;突尼斯根据西方游客喜欢猎奇的心理,利用本国土著居民的村落古迹、山洞住宅、民族服饰和车马游玩等民俗文化来发展旅游业,已成为非洲和阿拉伯国家中的旅游大国。在国内,深圳中国民俗文化村汇集了全国几十个民族的灿烂文化,昆明云南民族村也展示了云南 25个少数民族的风俗,在广东,岭南文化、客家文 化和连南瑶族风情的旅游开发也是目前的关注热点。因此,对民俗文化的旅游开发进行研究已成为当今一个十分重要 的课题。客家文化渊源于中原文化,历史上中原汉族因宫‘廷内哄受贬、战乱和自然灾害等种种原因而出现过六次大南徙,汉族与南方的百越族(主要是舍。黎、瑶等族)融合,形成一支既保留中原文化主流特征,又容纳了南方少数民族文化

精华,在民俗风情、文化语言等方面有显著特征和相对独立性的客家文化,集中分布在粤东、闽南、赣南、东南亚,是一种颇具旅游开发价值的地域文化。本文试以客家文化为例,论述民俗文化旅游开发的一般理论和操作实践。 一、国内外民俗文化旅游开发的六种模式 通过对民俗文化的丰富内涵进行精选和加工,激发人们前来观赏民俗、了解文化的旅游开发行为可以概括为六种基本模式: 1.集锦芬草式:指将散布于一定地域范围内的典型民 俗集中于一个主题公园内表现出来,如深圳中国民俗文化村和美国佛罗里达州锦绣中华、北京中华民族园集中表现了中国的民族民俗文化,台湾九族文化村集中表现了高山族、格鲁族等分布于台湾附近的九个民族的民俗文化,云南民族文化村集中表现了云南境内的少数民族”的民俗文化。这一模式的优点是可以让游客用很短的时间、走很少的路程就领略到原本需花很长时间、很长路程才能了解到的民俗文化,其缺点是在复制加工过程中会损失很多原有的民俗文化信息 内涵,如果建设态度不够严谨,可能会歪曲民俗文化。 2.复古再现式:它是对现已消失的民俗文化通过信息 搜集、整理、建设、再现,让游客了解过去的民俗文化。如美国的“‘活人博物馆”中,员工作为几百年的抵美“移民”而出现,身着十六、十七世纪美国劳动人民的服饰,向游客

最新中国民俗旅游复习题教学文稿

一、名词解释(5*2=10分) 1.物质民俗。是人类在与自然界发生关系并进行斗争的过程中, 在物质生产、消费和流通中所形成的文化传承,系民俗结构中的基础层面。包括农耕民俗、畜牧民俗、渔猎民俗、手工业民俗、商业民俗、服饰民俗、饮食民俗、居住民俗、交通民俗等。 2.交通。指借助一定的交通设施、工具,实现人员和物质的空间位移。其中交通设施和工具是构成交通的基本要素。 3.年画。年画就是中华民族祈福迎新的一种民间工艺品,是一种承载着人民大众对未来美好憧憬的民间艺术表现形式。 4.成年礼仪。是表示一个人由少年成长为成人的标志,此后就享有成人的权利,受社会的约束,并且承担一定的社会义务。其礼仪为邀请亲朋好友参加为该人个别举行的成年仪式,而外在的表现是为该人更换服装、改变发型,预祝他将来事业有成、光宗耀祖。 5.节日。就是一种具有民俗意义或者纪念意义的社会性活动的日子,一般有固定的日期,有特定的主题,有群众的广泛参与。 6.社会民俗。是人与人之间通过生产、生活形成的群体在结合与交往过程中产生的。包括人生礼仪民俗、岁时节令民俗、社会结构民俗、游艺民俗等。 7.酿造酒。是在发酵终了稍加处理即可饮用的低度酒。 8.游艺民俗。是民间文艺活动、民间游戏、竞技等文化娱乐活动的模式化与传承行为的总称。它包括口头文学、民间音乐和舞蹈、民间游戏与竞技以及民间的工艺美术等内容。

9.丧葬礼俗。指人死后,亲属、友人、邻里为之举行报丧、敛殡、祭奠、哀悼、出殡的习俗惯制。 10.交通工具。载人载物用于运输的工具。 11.饮食民俗。饮食民俗是指有关食物和饮料在加工、制作和食用过程中形成的俗尚,它是民俗中最活跃、最持久、最有特色的事象之一。 12.礼俗。泛指我国维护统治阶级专制统治的礼节仪式,是一种制度化了的道德规范与行为规范,具有导向性和强制性的特征。 13.饮食结构。饮食结构是指日常生活中一日三餐的食物搭配。 14.人居环境。是人类聚居生活的地方,是与人类生存活动密切相关的空间,它是人类在大自然中赖以生存的基地,是人类利用自然、改造自然的主要场所。人居环境的核心是“人”,人居环境的研究以满足“人类居住”需要为目的。 15.交通民俗。就是在交通设施和交通工具的创造与使用过程中产生的和交通有关的民间习俗与惯制。 16.村落。村落是一种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结合得比较好的建筑群。和城镇不同,村落更加贴近自然,处于自然环境的怀抱之中。 17. 买卖婚。指通过买卖方式或财物交换方式而缔结的婚姻。 18.蒸馏酒。是乙醇浓度高于原发酵产物的各种酒精饮料。 19.四合院。是以正房、东西厢房围绕中间庭院形成平面布局的传统住宅的统称。 20.民俗节日。指约定俗成的具有群体性、模式化活动的日子,包括

日照旅游未来发展趋势及对策研究

日照旅游未来发展趋势及对策研究 “太阳在这里升起”到日照体验水上运动 ——日照旅游未来发展趋势及对策研究 作者:张宁,单位:日照市旅游局 建市二十多年来,日照旅游业作为一支新力军在日照经济社会的发展中发挥着积极的作用,已逐步成为我市支柱产业之一。随着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形势,日照市旅游业发展面临的新形势、新问题、新变化,旅游业向何处发展,成为我市旅游业发展面临的重要课题。笔者在对日照旅游优势、面临机遇、存在问题等方面认真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日照旅游业的发展趋势及对策。 一、日照旅游发展前景广阔 (一)国民经济形势良好,发展环境良好。一是我国经济发展势头强劲,为旅游经济发展带来巨大机遇。中国经济已连续保持30年平均8—9%的高速增长态势,据国家统计局分析,我国人均消费到2020年将以每年10.8%的速度递增,新的消费高峰就要来临,教育、医疗、旅游、电信、信息和家庭娱乐商品的更新换代,都将成为消费支出中增速较快的项目,旅游将是消费升级的主要收益行业之一。目前,我国经济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的重要时期,调整经济结构的重要方面是发展第三产业,旅游业是第三产业龙头产业,旅游业面临着重要的发展机遇。

二是国民闲暇时间增多,休闲度假机会更多。2007年国家对法定假日作了调整,法定假日加上周末,国内居民年休息时间由1995年的59天调整到了115天。同时,还颁布实施职工带薪休假制度,进一步满足了广大人民群众的休闲需求。闲暇时间增多,将为人们提供更多的旅游机会。 三是国民收入提高,休闲度假欲望更强。2011年我国GdP是47.15万亿人民币,折合美元人均GdP达4382美元。有资料显示,人均GdP达到3000美元时,度假旅游需求将会全面扩张。目前,我国旅游已经形成了庞大的休闲度假市场需求,国内消费市场总体空间进一步扩大,中国正在向消费型国家过渡,旅游业的发展正进入一个休闲度假旅游新时代。 (二)日照旅游作用日益增大,地位更加突出。日照是山东半岛重要的海滨旅游城市,是山东海滨旅游规划和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海洋旅游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2004年被列入山东省大旅游格局中,成为“8+2”无障碍旅游区(济南、青岛、烟台、淄博、潍坊、威海、日照、东营8城市+济宁、泰安两城市)中的重要部分。日照又是山东省打造的“山水圣人”和“黄金海岸”两大精品旅游体系中交汇点上,成为两条旅游线路重要接点。日照还是《山东旅游总体规划》确定的八大旅游区之一,在齐鲁文化旅游圈中处于重要位置。2005年,山东省邀请世界旅游组织编制的《山东海滨度假旅游规划》中涉及山东省7个城市,日照市作为重点区域位列其中。规划中,日照市的太阳城被列入优先开发的度假区项目。同时,“太阳城”旅游度假区还被列为省旅

旅游对民俗文化的影响研究【文献综述】

文献综述 旅游对民俗文化的影响研究 随着现今知识经济、信息时代和生活节奏的加快发展,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同时,伴随着的压力也与日俱增,旅游作为现代都市人一种放松心情和舒缓精神的重要方式,越来越受到更多人的追捧,已成为当今社会的一种时尚。人们在旅游过程中不仅追求自然风光美的精神享受,而且还想通过旅游来满足其对文化内涵的需求,从而找回生活中失落的朴素、真诚、热情与简单。民俗文化旅游是文化旅游的一个组成部分,它以其独特的形式出现在当今的旅游舞台上,在旅游者的面前尽显其独特个人魅力和风采。旅游业的兴旺发达促进了民俗文化的复兴,但另一方面也给民俗文化的保护带来了一些消极影响,因此正确认识旅游对民俗文化的正负影响,并找出解决所面临问题的方法,对促进当地社会旅游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 国内研究现状 对于旅游与民俗文化的关系,中国目前主要研究的大多还是对于传统文化的保护方面,在很多文献里,学者研究的是怎样在旅游开发中保护当地的民俗文化不被侵害,以及民俗文化对于旅游的重要性。总的来说,研究主要集中在民族旅游,旅游对当地的影响及民俗文化保护这几方面。 1.1 关于民族旅游的研究 我国最早关于民族旅游的研究综述是吴必虎、余青(2000)对中国民族文化旅游开发研究文献的统计分析。随后吴其付(2007)对国外民族旅游研究文献进行的回纳和评析,反映出国外民族旅游的研究内容更全面,研究结论更深刻和更有洞察力。国内学术界对民族旅游主要从开发模式、旅游资源、旅游市场、民族村寨等四个层面来研究。早在1998年,薛群慧,邓永进就研究了民俗旅游消费需求的激发及其影响因素,总结出民俗旅游消费行为具有时间性、民间性、重复性和文化性的特征。田美容以西双版纳傣族歌舞为例,通过分析国内游客对傣族歌舞表演的期看、满足度以及对传统性的态度,从而研究游客对歌舞旅游产品真实性的心理熟悉,

民俗文化旅游发展

杭州师范大学旅游社会学 班级旅管134班 学号89 姓名强兴萍

民俗旅游文化的发展 —杭州旅游为例一、民俗旅游文化 民俗旅游是指人们离开惯常住地,到异地去体验当地民俗的文化旅程。民俗文化作为一个地区、一个民族悠久历史文化发展的结晶,蕴含着极其丰富的社会内容,由于地方特色和民俗特色是旅游资源开发的灵魂,具有独特性与不可替代性,因而,从某种意义上来讲,民俗旅游属于高层次的旅游,它满足了游客“求新、求异、求乐、求知”的心理需求,已经成为旅游者行为和旅游开发的重要内容之一。旅游者通过开展民俗旅游活动,亲身体验当地民众生活事项,实现自我完善的旅游目的,从而达到良好的游玩境界。但当我们怀抱全球化的语境联想,以此审视中国当下文化情境中的民俗旅游的时候,当我们考虑到民俗作为一种生活文化所具有的生态性原则的时候,我们有理由忧虑的是,民俗风情的旅游越来越背离其原生的文化生存语境,已经彻底仪式化了。当民俗旅游文化失去其本真性时,逐渐被商业化、戏剧化、仪式化代替,已经不再是一种自然的、原生态的景观了,我们需要追问的是,民俗文化曾经被现代性话语斥之为“落后”、“迷信”的被改造的对象,曾经代表着现代化的过去,是古老天真、混沌蒙昧的代名词——尽管在当下中国的文化情境中,民俗文化在很多情况下依然被想像成为天真蒙昧的代名词——但是,在人们的潜意识中被如此界定的民俗文化是如何纳入到民族国家的现代化话语之中在全球化的语境下,民俗文化又是如何被编织为民族文化的主要象征民俗文化旅游事业的兴旺,其背后所支配的是一种什么样的意识形态与权力我们不得不承认,民俗文化旅游由于权力政治与资本的原因而注入了意识形态与商业经济的因素,作为一种具有独特文化意蕴与价值的符号体系,民俗旅游文化已经没有了其原承载的意义,而是变成了一个形式外壳。不仅如此,在全球化背景下,民俗旅游已经成为全球化的一种表征,越来越成为人们娱乐休闲、摆脱生活压抑的一种方式,民俗风情旅游已经成为发达地区人们寻异猎奇的对象,是满足西方人对中国社会的想像之途径,随着民族国家内部地区间经济文化的差距日益凸显,也已经成为地区间文化一种文化符号。 历史上西湖所在的杭州有两个时期非常重要,即吴越国时期和南宋时期,至今西湖周边地区还遗留着大量这两个时期的遗迹,并以此为基础,形成显著的都

2019年南京旅游产业调查报告

作为一种新兴旅游产品,科技旅游是指与科技有关联,以科技过程或科技含量作为旅游吸引点的旅游产品和开发形式,形成集科普、生产与销售、观光、娱乐与体验为一体的旅游活动或产品,是一种高层次的文化旅游类型。通过游览和观赏科技景点,达到身体和精神层面的愉悦是科技旅游的初始目的,而通过了解和体验科技知识,达到思想和文化层面的升华则是科技旅游的核心内容和最终结果。科技旅游的类型主要分为自然科考游和人文科技旅游两大类,而人文科技旅游又包括工农业科技示范区、青少年科技活动场馆、大学科研机构等主要旅游场所。 目前,从国际上来看,科技旅游经过多年发展,产品已经处于成熟阶段,美国、法国等发达国家均拥有数量众多、种类齐全的科技场馆,闲暇时到科技场馆参观,在放松身心的同时进行科技知识充电,已经成为当地人生活中的一部分。我国科技旅游发展也已经取得一定成绩,在一些大型的旅游城市尤其是在北京和上海等地,已经先后开发了多条科技旅游精品路线,如北京中关村率先于年推出“中关村科技旅游活动”,上海建成了一批科普教育基地。南京科学文化发达,科技旅游丰富,科技旅游活动虽已经得到了初步发展,但作为一个整体还处于初级发展阶段,如何进一步加快南京科技旅游的发展,还需要进行具体研究。 南京科技旅游的分析 (一)优势条件分析 1.科技旅游丰富,类型多样。是发展旅游的基础要素,只有具有吸引力的旅游的存在,才能促成旅游活动的最终形成。作为历史名城和科教基地,南京的科技旅游相当丰富。不管自然科技旅游还是人文科技旅游都存在很大的优势。如汤山猿人洞等具有世界级的科考价值,专题科技馆种类多样,选择余地很大,尤其拥有一大批高等院校的研究机构和专门性的科研机构,科技更加显得独特和珍贵。目前开通的紫金山天文台、中山植物园、南京市博物院等科技旅游专线已经吸引了不少国内外游客。 2.分布范围广,可进入性良好。科技旅游分布范围较广,几乎遍布南京各个区县,尤其是科技馆和科研场所都分布在市中心及附近,地理位置明显,导向性好,且市内公交或旅游专线都能方便到达,为最大限度的挖掘客源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平台。从对外交通来讲,南京已经形成一个四通八达的交通络,为科技旅游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3.以本地游客为主,客源市场广阔。客源市场是旅游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条件,也是实现旅游供求平衡的重要机制。因此具有广大的客源就成了发展一项旅游产品的必备条件。根据对南京的科技旅游游客的调查,85%的游客均来自南京本地,来自本省外市的只占8%,外省的占了7%,说明南京的科技旅游主要立足于南京当地市场。 从总人口来看,根据最新的统计表明,南京目前的常住人口总数为596万,而流动人口的总数为176万,两者相加,南京人口总数达到了772万。科技旅游立足南京,客源市场发展空间巨大。其次,理论研究表明,中间型年龄结构的社会发展稳定,是社会发展最优的年龄构成,有利于包括旅游业在内的社会各项事业的发展。从南京人口年龄结构来看,预计南京市到年15-64岁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将达到最高值80.36%。根据市场调查问卷显示,参加科技旅游的游客中,13—18岁的人数比例占调查总人数的43%,25—45岁之间的占总人数的34%,南京科技旅游形成了以青年为主的各个年龄阶段广泛参与的大众性旅游。

民俗资源与旅游尔雅网课通识答案

1民俗是通过传媒来进行记载与传播的,但是传媒不会影响民俗的发展。正确答案:× 2民俗是由“民间”和“风俗”组成。 正确答案:√ 3 高雅文化的基础是(C)。 A、人类 B、社会 C、民俗 D、政治 4 民俗不具有(B)特点。 A、集体性 B、政治性 C、地域性 D、民族性 作业标题:都市民俗与旅游资源

1旅游是一种跨文化的实践活动。 正确答案:√ 2 (A)匈牙利人将汽车第一次带到上海。 A、1905年 B、1900年 C、1895年 D、1890年 3 民俗文化是一种与(D)密切相关的文化现象。 A、社会群体 B、社会政治 C、自然界 D、人类社会生活 4政治文化是一国的基础文化。 正确答案:× 乡村民俗与旅游资源

1 乡村民俗物态旅游资源不包含(C)。 A、古村落 B、乡间民居 C、建筑风格 D、自然风光 2 非物态都市民俗旅游资源不包含(D)。 A、传统节日 B、传统娱乐 C、传统民俗文化技艺 D、传统建筑 3 从建筑风格来讲,山西的(C)建筑比较多。 A、钟楼 B、四合院 C、大院

D、石塔 4 都市民俗旅游资源分为物态的资源和非物态的资源。 正确答案:√ 5 一切自然的东西、人文的东西、历史的东西都会被传承。正确答案:× 资源概念的新拓展 1 主导性的资源驱动力是(D)。 A、人力资源 B、知识 C、社会 D、选项A和选项B 2 人力资源的本质是(A)。 A、劳动能力

B、脑力劳动 C、体力劳动 D、智慧的表现 3 资源是指一切可被人类开发和利用的(D)的总称。 A、物质 B、能量 C、信息 D、以上答案都正确 4 人力资源具有时效性和能动性。 正确答案:√ 5 李光耀先生认为当集中化的资源满足于分散化的需求时系统就会奔溃。正确答案:× 民俗旅游资源开发 1

日照民俗旅游分析研究

日照民俗旅游分析研究 地理科学11 ----摘要日照已成为我国最大的民俗旅游接待基地,“住渔家屋、吃渔家饭、乘渔家船、做渔家活、享渔家乐”是日照市民俗旅游的主打品牌,但也面临着一些问题: 如经营管理机制有待完善、民俗文化内涵挖掘不够。本文通过回顾日照市民俗旅游发展历程,分析了存在的问题,并结合日照实际情况,从可持续发展、人力资源开发、旅游购物、企业合作、突出特色、文化品味等多角度多方面提出了发展日照民俗旅游的建议及措施。 关键词日照民俗旅游 引言 民俗旅游是指人们离开惯常住地,到异地去体验当地民俗的文化旅游行程,属于一种高层次的旅游。民俗旅游以其浓郁的文化气息、丰富的内容和独特的地域风情、鲜明的地方特色和民俗特色的特点,吸引了大量的外来游客。客观的经济效益使其在各地迅速兴起。民俗旅游能够将自然与社会、文化与生活、观光与体验、传统与现代有机的结合起来,在众多的旅游形式中彰显出它独特的魅力,受到越来越多旅游者的青睐。近年来,日照在旅游业发展的过程中,以民俗旅游为突破口,为农民创收和旅游业进一步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在民俗旅游快速发展的过程中,也凸显了了诸如经营管理机制有待完善、从业人员素质偏低、特色不突出、民俗文化内涵挖掘不够等问题。这些都是日照“渔家乐’民俗旅游优化提升的新课题。 起源与发展 萌芽阶段: 上世纪90年代,日照市沿海地区因为海洋渔业资源日益枯竭,传统的海洋渔业生产逐渐萎缩,沿海居民的经济收入增长速度缓慢。为增加致富门路,以王家皂村6户家庭进行试点,渔民迈出了转产转业的步伐,积极自主的进行产

业结构的调整,利用现有资源,发展了“渔家乐”民俗旅游,,揭开了日照市渔家乐民俗旅游快速发展的序幕。 王家皂村成为第一个崛起的“渔家乐”旅游民俗村。 发展阶段: 在王家皂村的带动和影响下,许多其他沿海渔村依托各自优势,全区从上到下,人人都参与到旅游的热潮中,在短短的几年里,日照的“渔家乐”民俗旅游迅猛的发展起来,其中以桃花岛风情园和任家台渔家风情村为代表。 蓬勃发展阶段: 以乔家墩子村为代表的规范发展期。以乔家墩子为代表的这些渔村虽然起步较晚,但是起点高,规模大,规格高,比前期发展民俗旅游的村庄更为规范。 渔家乐民俗旅游自1996年开始启动,由最开始的只有六户做试点到现在村村搞旅游,户户做渔家,规模急剧扩张。 据日照市旅游局调研统计,2010年全市渔家乐民俗旅游村有17个,民俗旅游户近3000户,床位达8万余张。共接待游客达1380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56亿元。日照已经成为全国最大的渔家乐民俗旅游接待基地,品牌效应已经形成。 现状分析 1.发展速度较快。凭借浓郁的文化气息和独特的地域风情和丰富多彩的内容,展现了一片大好前景,渔家乐在旅游业脱颖而出,成为旅游业中的支柱产业。 2.适应现实消费需求现在日照各旅行社的报价相对较低,日照“渔家乐”民俗旅游在一定程度上适应了现在消费者的消费需求。在市场竞争中具有一定的竞争优势,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民俗旅游研究综述

2 0 0 7年1 2月第2 2卷第4期郑州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国内民俗旅游研究综述苘茂兰,王峥 摘要:近年来民俗旅游成为各地旅游发展中的一个亮点,甚至成为参与市场竞争的重要手段。伴随着民俗旅游的发展,国内学者对此也给予了关注。1 9 9 8年以来各种学术性杂志上发表了许多有关民俗旅游研究动态的文章,对其进行梳理和归纳,可以发现,民俗旅游研究在某些方面还有需要加强的地方。 关键词:民俗旅游;开发模式;可持续发展 当前,国际旅游趋势在向文化旅游发展,以弘扬民族民间文化、展现民族地域风采的民俗旅游越来越受到重视。中国的民俗旅游发轫于2 0世纪8 0年代初期,民俗旅游以其浓郁的文化气息、可观的经济效益近年来在各地迅速兴起,甚至民俗旅游成为各地参与旅游市场竞争的有效手段。迄今,中国民俗旅游的发展趋势呈现以下六大特点:规模从小到大;内容从单一向多样化、复合型发展;地域上从少数民族聚居区向内地和全国范围扩展;形式上从单纯观光向体验、参与发展;游客以境外为主到国内外游客并重;层次上从初级水平向专业化水平发展。民俗旅游的发展及其开发中出现的新问题已经引起学界的高度重视,加强对民俗旅游及其开发的研究已成为当今一个十分重要的课题。遍观近年来的旅游论著,在相关文献和研究成果中对民俗旅游的研究已经取得了很大进展。本文试图对 1 9 9 8年以来在各种学术性杂志上发表的有关民俗旅游研究的文献进行梳理、把握和评价,希望能够对今后国内民俗旅游发展的研究有所启示。 一、民俗旅游基本问题界定 1 .民俗及民俗旅游 发展民俗旅游首先需要搞清民俗是什么。如果用“泛民俗”来代替民俗,那么其所导致的对传承的背离是与民俗精神背道而驰的。对于民俗及其内容的理解,学界至今见仁见智。巴兆祥认为,民俗是在人类历史的发展过程中沉淀下来的集体性文化,表现在富有情趣的社会生产和生活领域的一种程式化的行为模式和生活惯例。[ 1 ] 钟敬文认为:“民俗”是人民大众参与创造、享用和传承的生活文化,它既包括农村民俗,也包括城镇和都市民俗;既包括古代民俗,也包括新产生的民俗事项;既包括口语传承的民间文学,也包括以物质形式和行为、心理等形式传承的物质、精神及社会组织等民俗。[ 2 ] 对于朝礼和宗教是否属于民俗,一种观点认为,将祭孔仪典、天子朝拜仪礼归人民俗项目有欠妥当,将历史遗迹、佛道寺观统人民俗旅游有失偏颇。但是,更多的学者认为,还是应将朝礼和宗教归入到民俗旅游资源之列,因为朝礼和宗教经过漫长岁月的沉淀,事实上已成了当地居民的文化传统,生活息息相关。但无论如何,民俗与旅游有着密切的关系,从古代开始,观风察俗,考察民间文化,就是推动旅游的一种动力。[ 3 ] “民俗旅游”概念最早是由西敬亭、叶涛于1 9 9 0年提出的,“顾名思义,民俗旅游是民俗与旅游的结缘,是以民俗事项为主体内容的旅游活动”[ 4 ] 。时至今日,对于民俗旅游的概念还是百家争鸣,几乎在所有以民俗旅游为主题的文献中都有对民俗旅游的解释。尽管学者对民俗旅游的内涵认定不一致,但对于民俗旅游的本质认定还是达成了共识:民俗旅游是一种高层次的文化旅游,是一种具有民族或地方特色的文化旅游。具体来说,其要件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游者出游观赏的主要对象是民俗,即旅游客体是民俗风情。二是旅游地向旅游者提供的核心产品是民俗产品。只有当旅游者享用和消费的产品是旅游地供给的以民俗风情为核心的系列产品,这样的旅游活动才能归人民俗旅游之列。三是民俗产品必须由纯正地道的民俗开发而成。开发民俗必须保持原味,切忌歪曲。四是民俗旅游产品的主要载体是旅游地的民众。民俗旅游产品的开发必须有民众的广泛参与,民众的态度、素质直接关系到民俗旅游产品的质量高低和旅游地的声誉。 2 .民俗旅游的内容 根据民俗旅游涉及的民俗范畴差异,民俗旅游可分为物态民俗游、动态民俗游、心态民

民俗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与保护

民俗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与保护 摘要:随着世界旅游业成为“早晨八,九点钟的太阳”,民俗文化旅游产品也以独立的资格和奇特的风采昂首进入旅游市场。但是,由于旅游事业本身过于年轻,由于民俗文化旅游者的钟爱者们忙于享受“异乡情调”或经营“万种风情”,忽略了对民俗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和保护,造成了民俗资源的破坏。因此,把开发民俗旅游与文化的交流结合起来, 同时将民俗旅游的开发与保护结合起来, 做到统筹规划, 合理发展。 关键词:民俗文化;旅游资源;开发保护 正文: 随着旅游事业的蓬勃发展, 旅游资源的开发和合理利用不断向纵深发展, 既要挖掘、整理、开发其科学、文学、史学、美学和社会学等文化内涵, 扩大其职能, 又要不断探索建立各类旅游资源的外延机制, 启动综合整体优势, 以带动和促进区域经济的全面发展。民俗文化对异地他乡的旅游者来说, 其神秘、罕见、趣味等都构成了一种强大的诱惑, 使其成为必然的旅游资源。把民俗文化作为一种旅游资源来开发、利用, 不仅可以带动旅游业的发展, 更可以弘扬民族的传统文化, 促进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共同繁荣。 中国地域辽阔,民族众多,早在汉代就有“千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的说法,即民俗风情。民俗旅游者越多,对民俗旅游资源的损害也随之加大。在文化旅游浪潮的推动下,我国出现了一批以深邃的文化内涵,优美的园林环境,优质的服务和管理的民俗村,风情园,文化村等。但也出现了急功互利,假冒伪劣的民俗经典,乱修乱造石艺粗糙,形式和格调庸俗低下的庙宇及鬼城,组织封建迷信活动,肆意渲染某些不健康的民俗的倾向。如何开发民俗旅游资源成了旅游事业一门重要课程。 民俗即民间风俗习惯, 是广大劳动人民所创造和传承的民间文化, 包括饮食、服饰、居住、节日、民间歌舞、游戏竞技等各方面的民俗风情。旅游学的理论一般把旅游资源分为自然旅游资源和人文旅游资源两大类型, 其中, 民俗文化旅游资源和历史文化旅游资源共同构成人文旅游资源,例如我国的民俗文化旅游资源。民俗文化,是世间广泛流传的各种风俗习尚的总称,包括存在于民间的物质文化、社会组织、意识形态和口头语言等各种社会习惯、风尚事物。它是民

2019年南京旅游产业调查报告

2019年南京旅游产业调查报告 发布时间:2019-09-03 来源:调查报告 作为一种新兴旅游产品,科技旅游是指与科技有关联,以科技过程或科技含量作为旅游吸引点的旅游产品和开发形式,形成集科普、生产与销售、观光、娱乐与体验为一体的旅游活动或产品,是一种高层次的文化旅游类型。通过游览和观赏科技景点,达到身体和精神层面的愉悦是科技旅游的初始目的,而通过了解和体验科技知识,达到思想和文化层面的升华则是科技旅游的核心内容和最终结果。科技旅游的类型主要分为自然科考游和人文科技旅游两大类,而人文科技旅游又包括工农业科技示范区、青少年科技活动场馆、大学科研机构等主要旅游场所。 目前,从国际上来看,科技旅游经过多年发展,产品已经处于成熟阶段,美国、法国等发达国家均拥有数量众多、种类齐全的科技场馆,闲暇时到科技场馆参观,在放松身心的同时进行科技知识充电,已经成为当地人生活中的一部分。我国科技旅游发展也已经取得一定成绩,在一些大型的旅游城市尤其是在北京和上海等地,已经先后开发了多条科技旅游精品路线,如北京中关村率先于XX年推出中关村科技旅游活动,上海建成了一批科普教育基地。南京科学文化发达,科技旅游资源丰富,科技旅游活动虽已经得到了初步发展,但作为一个整体还处于初级发展阶段,如何进一步加快南京科技旅游的发展,还需要进行具体研究。 南京科技旅游的swot分析 (一)优势条件分析 1.科技旅游资源丰富,类型多样。资源是发展旅游的基础要素,只有具有吸引力的旅游资源的存在,才能促成旅游活动的最终形成。作为历史名城和科教

基地,南京的科技旅游资源相当丰富。不管自然科技旅游资源还是人文科技旅游资源都存在很大的优势。如汤山猿人洞等具有世界级的科考价值,专题科技馆种类多样,选择余地很大,尤其拥有一大批高等院校的研究机构和专门性的科研机构,科技资源更加显得独特和珍贵。目前开通的紫金山天文台、中山植物园、南京市博物院等科技旅游专线已经吸引了不少国内外游客。 2.分布范围广,可进入性良好。科技旅游资源分布范围较广,几乎遍布南京各个区县,尤其是科技馆和科研场所都分布在市中心及附近,地理位置明显,导向性好,且市内公交或旅游专线都能方便到达,为最大限度的挖掘客源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平台。从对外交通来讲,南京已经形成一个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为科技旅游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3.以本地游客为主,客源市场广阔。客源市场是旅游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条件,也是实现旅游供求平衡的重要机制。因此具有广大的客源就成了发展一项旅游产品的必备条件。根据对南京的科技旅游游客的调查,85%的游客均来自南京本地,来自本省外市的只占8%,外省的占了7%,说明南京的科技旅游主要立足于南京当地市场。 从总人口来看,根据最新的统计表明,南京目前的常住人口总数为596万,而流动人口的总数为176万,两者相加,南京人口总数达到了772万。科技旅游立足南京,客源市场发展空间巨大。其次,理论研究表明,中间型年龄结构的社会发展稳定,是社会发展最优的年龄构成,有利于包括旅游业在内的社会各项事业的发展。从南京人口年龄结构来看,预计南京市到XX年15-64岁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将达到最高值80.36%。根据市场调查问卷显示,参加科技旅游的游客中,1318岁的人数比例占调查总人数的43%,2545岁之间的占总人数的34%,南京科

民俗资源与旅游

民俗资源与旅游 作业标题:何谓民俗文化(物态与非物态) 1民俗就是通过传媒来进行记载与传播得,但就是传媒不会影响民俗得发展。正确答案: × 2民俗就是由“民间”与“风俗”组成。 正确答案: √ 3 高雅文化得基础就是()。 A。人类 B。社会 C。民俗 D。政治 正确答案: C 4 民俗不具有()特点。 A。集体性 B。政治性 C。地域性 D。民族性 正确答案: B 作业标题:都市民俗与旅游资源 1旅游就是一种跨文化得实践活动。 正确答案: √ 2 ()匈牙利人将汽车第一次带到上海。 A。 1905年 B。 1900年

C。 1895年 D。 1890年 正确答案: A 3 民俗文化就是一种与()密切相关得文化现象。 A。社会群体 B。社会政治 C。自然界 D。人类社会生活 正确答案: D 4政治文化就是一国得基础文化。 正确答案: × 答案不一致?欢迎扫码关注我们得公众号获取最新得答案,或者直接在公众号搜索慕课之家。其她各科慕课答案也能找到,更有期末必过秘籍等着您 乡村民俗与旅游资源 1 乡村民俗物态旅游资源不包含()。 A。古村落 B。乡间民居 C。建筑风格 D。自然风光 正确答案: C 2 非物态都市民俗旅游资源不包含()。 A。传统节日 B。传统娱乐 C。传统民俗文化技艺 D。传统建筑

正确答案: D 3 从建筑风格来讲,山西得()建筑比较多。 A。钟楼 B。四合院 C。大院 D。石塔 正确答案: C 4 都市民俗旅游资源分为物态得资源与非物态得资源。 正确答案:√ 5 一切自然得东西。人文得东西。历史得东西都会被传承。正确答案:× 资源概念得新拓展 1 主导性得资源驱动力就是()。 A。人力资源 B。知识 C。社会 D。选项A与选项B 正确答案: D 2 人力资源得本质就是()。 A。劳动能力 B。脑力劳动 C。体力劳动

日照市旅游发展调查报告

日照市旅游发展调查报告 摘要:日照市是一座新兴的沿海港口城市,地处中国大陆沿海中部、山东半岛南翼,东临黄海,西靠沂蒙,北连青岛、潍坊,南接江苏连云港。本文分析了日照市的地理区位、气候资源、旅游资源、旅游特色,旅游业的发展现状及优势,并提出了其旅游业发展中存在的一些问题,给出一些建议。 关键词:资源、特色、发展优势、面临的问题、建议 引言:日照,因“日出初光先照”而得名,素有“东方太阳城”之美誉。作为海滨生态旅游城市,日照以"蓝天、碧海、金沙滩"闻名于世,这里生态良好,风景秀丽,气候宜人,是我国沿海不可多得的避暑度假胜地。 1、日照概况 1.1、日照地理区位 日照位于东经118°35′——119°39′、北纬35°04′——36°02′之间,地处中国大陆沿海中部、山东半岛东南部,东临黄海,隔海与日本、韩国相望,北邻青岛、潍坊,南接江苏连云港,西通中国内陆诸省区,具

有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 日照地处海滨,境内地貌类型多样,有平原、山丘、水域、湿地、海洋等丰富多样的自然景观。地势中间高周围低,略向东南方向倾斜,属鲁东丘陵与鲁中南。南北长约82公里,东西宽约90公里,总面积5310平方公里,其中山区、丘陵、平原各占三分之一,海岸线100公里。在发展旅游经济方面有着突出的区位优势。 1.2、日照气候资源 日照市生态环境宜人,拥有独具魅力的生态环境优势。这里地处中国南北气候过渡地带,属暖温带半湿润季风区大陆性气候,冬无严寒,夏无酷暑,降水丰沛,光照充足,既有南方空气湿润的特点,又有北方四季分明的特征,被誉为“南方的北方,北方的南方”,是长江以北最大的绿茶产区和毛竹生长带。境内一百公里海岸线上,有绵延64公里的优质沙滩,“蓝天、碧海、金沙滩”的优美风光令人陶醉。蓝天、碧海、沙滩也为游客纳凉避暑和冲浪提供了良好条件。 日照空气质量符合国家一级标准,近岸海

中国民俗旅游发展趋势分析研究

中国民俗旅游发展趋势研究-旅游管理 中国民俗旅游发展趋势研究 我国是一个拥有56个民族的多民族国家,民俗文化旅游资源丰厚多彩,构成了旅游资源的重要基础,我国民俗旅游1983年始经历了30多年的发展,已经成为旅游业新的经济增长点,中国民俗旅游特色鲜明、表现形式多样、成果丰硕,民俗旅游已形成产业化发展趋势。 雷俊霞 1983年,山东潍坊“石家庄千里民俗旅游线”开启了中国民俗旅游最具重要意义的一年,民俗旅游作为一种重要的旅游新形式,开始引起各界的重视并逐渐得到推广。迄今为止,中国民俗旅游已经走过了30多年的风雨历程,民俗旅游经历了起步阶段、快发展阶段和深化成熟阶段等发展阶段。民俗旅游在发展的过程中取得了可惜的成绩,但也存在一系列问题,如今民俗旅游已经与自然风光旅游、历史文化旅游一起构成中国旅游的三足鼎立,其参与型和体验性成为新时期休闲旅游和体验旅游的重要卖点。中国民俗旅游业出现了诸多新的领域和热点,探讨民俗与旅游的和谐和可持续发展,才能提升民俗旅游的竞争力,促进其长久发展。 一、民俗旅游业的发展历程 民俗旅游是以一个国家或地区独特的民俗文化为资源开展的旅游活动。改革开放以来,由于经济水平的提升,求新、奇异、求奇,注重参与型与体验性,民俗旅游逐渐发展起来。民俗旅游的发展在中国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起步阶段。改革开发以来至1989年,这一时期,民俗旅游作为一种新的旅游形式逐渐得到推广,作为风光旅游和历史文化旅游的重要补充而存在,在

旅游活动中所占比重较少、规模小、范围窄。 快速发展阶段。1990年—1995年我国的民俗旅游逐渐引起全国各界的关注,很多著名的民俗旅游景点出现,如深圳的锦绣中华。这个阶段,我国的民俗旅游在发展的过程中逐渐多样化,从单一的观赏发展到多样的参与。 深化成熟阶段。1996年至今,我国民俗旅游开发不断成熟,与自然观光旅游、历史文化旅游一起构成我国旅游的三足鼎立局面。同时,这些年也出现了中国的民俗旅游亮点活动,如从2002年—2011年我国各地陆续推出的民俗旅游主题活动,这一系列活动的设置使我国的民俗旅游开发走向深入与成熟,深圳中国民俗文化村、印象刘三姐等大型民俗项目的出现即是其典型的标志。 二、民俗旅游业的发展现状 在民俗旅游30过年的发展过程中,取得了一系列的成绩。如我国旅游界越来越重视民俗旅游的开发,民俗旅游成为旅游开发中最具潜力的方面。同时,民俗旅游的发展也迎合了国内游客对文化旅游的多元需求。国家旅游局也组织策划了一系列民俗主题旅游活动、主题旅游线路和主打项目,都凸显了民俗旅游额独特魅力。民俗旅游已经成为我国旅游业新的经济增长点,每年我国的传统节假日,都是民俗旅游的高潮期,清明踏青游、端午近郊游、中秋赏月之旅、春节庙会游,使得民俗旅游热闹非凡。民俗旅游发展促进了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和谐发展,对我国优秀传统民俗文化的挖掘、抢救、保存与弘扬也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一)民俗旅游发展中业态逐渐多元化 我国的民俗旅游发展初期是作为自然旅游与历史文化旅游的重要补充而存在的,经过30多年的发展,目前,我国民俗旅游的形式逐渐多样化,民俗

民俗文化与旅游产业开发的关系.pdf

1旅游与文化的关系,发展特色旅游的关键 我国具有五千年悠久文化历史,更是四大文明古国,在历史的长河中流下了许许多多文化遗产。这些文化遗产所蕴含的文化精髓、文化符号让景观变得更加人文化、历史化,吸引更多的游客去了解、欣赏、研究它们。文化与旅游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是旅游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因此发展特色旅游的关键就是要把民俗文化融入进去。同时文化与旅游又是相互依存的关系,文化借助旅游得以传承和传播,旅游本身就是文化性很强的产业。当今世界软实力—文化产业,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因为文化不仅带动当地的旅游产业、增加经济收入,同时它赋予一个城市、一个国家更加人文化、历史化色彩,感染着一个城市、一个国家的人们,同时也吸引更多的外来旅游者去认同它们的思想、理念、文化。 2潍坊特色民俗文化 2.1潍坊杨家埠民间艺术大观园 潍坊市A级景区发展到65家,居山东省第一,而杨家埠是潍坊特色民俗文化聚集地,潍坊杨家埠民间艺术大观园是潍坊民间艺术的代表。潍坊杨家埠民间艺术大观园内容丰富,设有多个场馆,包括风筝博物馆、年画博物馆、文物馆、民俗馆、嫦娥奔月台及杨家埠明清时期古村落等等。进入杨家埠民间艺术大观园,旅游者可以感受到杨家埠特色的民族风情、民间艺术和历史气息。 2.2潍坊杨家埠木版年画 潍坊杨家埠木版年画具有非常悠久的历史,起源于明朝,在清朝达到鼎盛时期。其蕴含吉祥、祝福之意,在民间广泛传播,然而在现代化的今天其发展受到了很大的挑战。山东文化保护中心曾采用建设民间艺术大观园的形式,对其进行保护,然而年画本身所带有的实践性、动手性的特点,仅仅参观无法对其进行更好的传承。 2.3潍坊风筝博物馆 潍坊是风筝的起源地,国际风筝节就设立在潍坊,建立了潍坊风筝博物馆,每年吸引大量国内外风筝爱好者。博物馆中陈列了古今中外风筝的精品和关于风筝的资料,博物馆设有历史文化展、潍坊风筝精品展、世界精品风筝展、中国精品风筝展、潍坊国际风筝展等大厅。从风筝的结构、取材、风格等能够了解潍坊的民族风情和历史,同时也是对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3潍坊民俗旅游开发的SWOT分析 旅游开发的SWOT分析,即对所开发的旅游项目进行优势、劣势、机会和威胁的分析。潍坊民俗文化的旅游开发的优势主要有,首先潍坊的民俗文化悠久醇厚,这是潍坊旅游开发的根基,只有充分利用这一点才能让潍坊旅游业得到长足发展,才能找到突破口。其次潍坊具有诸多民俗文化景区,可以利用这些景区形成旅游链,让国内外的旅游者可以更多的一次性欣赏和了解当地的民俗民风、历史遗产。最后是潍坊的地理位置,潍坊地理位置优越,方便游客达到,同时依山傍海可以获得独特的天然优势。潍坊民俗文化的旅游开发的劣势主要有民俗文化继承人缺乏,很多民间艺术由于无法与现代艺术相结合,进而被淘汰,而民间艺术者为了生计也不得不转业,这对于民俗艺术的传承带来了很大的冲击。潍坊民俗文化的旅游开发的机遇是其国家、国际社会对文化的重视以及大众文化素质的提升,这对于潍坊民俗文化来说是一个很大的机遇但同时又充满着挑战,因为面对世界多极化、全球化的格局,如何将其特色发扬出去,受到认可是旅游工作者和文化保护者们共同遇到的难题。 4结语 文化与旅游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是旅游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因此发展特色旅游的关键就是要把民俗文化融入进去。潍坊具有悠久的文化历史,诸多的名胜古迹代表性的有潍坊杨家埠民间艺术大观园、潍坊杨家埠木版年画以及潍坊风筝博物馆等。本文对潍坊民俗旅游开发进行SWOT分析即分析其优势、劣势、机会和威胁等,更好地发展潍坊文化旅游产业。总之,文化的传承和传播需要旅游产业,依托旅游产业可以让民俗文化得以壮大和发扬,同时旅游产业需要以文化为内涵,只有赋予旅游产业以文化气息,才能获得长足、持久的发展。 作者:张月婷 单位:潍坊工程职业学院 参考文献: [1]刘敏,潘贵渝,张荣,方新芬,杨泳江.民俗旅游与生态旅游比翼双飞———浅论黔西南民俗文化产业的开发[J].旅游纵览(下半月),2015,05:176~179. [2]郑小艺.潍坊乡村文化旅游产品开发创新研究[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2015. [3]刘君怡.论民俗与旅游的关系———以北戴河集发生态园为例[J].世纪桥,2016,02:93~94. [4]张兵博.广西民族旅游开发与民俗传统文化传承关系的研究[J].新西部(理论版),2014,19:28,11.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