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新课标助学课课练语文八年级上册参考答案

新课标助学课课练语文八年级上册参考答案

新课标助学课课练语文八年级上册参考答案
新课标助学课课练语文八年级上册参考答案

新课标助学课课练语文八年级上册参考答案

1.新闻两则(A)

【当堂训练】

1.歼、塞、纤、遏、溃、当2.顽强、占领、控制、封锁、切断3.消息,标题,导语,主体导语部分二十日夜起,结尾

【课后作业】

一、1.锐不可当,英勇善战。2.敌人纷纷溃退,毫无斗志,我军所遇之抵抗,甚为微弱详略得当,略写点明我军渡江时英勇善战是不言而喻的,已被事实证明的,详写则有力地证明我军发起渡江战役在政治上完全正确。3.B4.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

二、1.美“挑战者”号航天飞机升空后爆炸;七名宇航员全部遇难,里根总统表示哀悼。2.时间、地点、记者姓名3.及时性真实性4.línàn,遇险或遇灾而死沉痛哀悼丧生5.第②句,最严重的事故,第一次大灾难。

三、(1)示例:举国上下积极行动,支援灾区钱物越来越多。(2)④⑧1.新闻两则(B)

【当堂训练】

1.(1)锐(2)坚(3)深(4)机(5)牢(6)怒2.(1)√(2)√(3)√(4)×

【课后作业】

一、1. C2.B3.南阳为古宛县,三国时曹操与张绣曾于此城发生争夺

战。后汉光武帝刘秀,曾于此地起兵,发动反对王莽王朝的战争,创立了后汉王朝。民间所传二十八宿,即刘秀的二十八个主要干部,多是出生于南阳一带。引用背景资料,用两则史料说明南阳自古以来在军事上具有重要战略地位。

1. 示例:(1)“一条鱼顶我一周工资”:“浪费”触目惊心(2)遏制“舌尖上的浪费”先管好公款吃喝

2. 示例一:古人说:“惟俭足以养廉。”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公款吃喝的浪费之风,与这种传统美德是格格不入的。“成由勤俭败由奢”,是千古遗训,亦是警示。提倡勤俭节约,文明就餐,应该积极倡导一种文明健康理性的消费方式,引导公众抛弃面子心理和虚荣心态,养成良好习惯,正确“吃饭”,逐步形成一种良好的社会导向和风气,使“铺张浪费可耻”成为人们的共识,消除“舌尖上的浪费”现象。

示例二:提倡勤俭节约,必须下大力气遏制公款吃喝。这不仅需要各地干部群众提高思想认识,自觉抵制公款消费不正之风,更需要强化法律法规和制度的执行力,把公款吃喝的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真正卡住公款吃喝的喉咙。只有这样,才会彻底遏制这种“舌尖上的浪费”之风。

示例三:今天,我们反对铺张浪费,不仅是因为我们的国力还远未达到富裕、我们的发展还在艰难爬坡,更因为勤俭节约是我们党弥足珍贵的传统,是我们建设国家的根本方针,是任何时候都不可丢弃的传家宝。一个浪费盛行的国度,不可能涵养真正的现代文明;一个艰苦奋斗的政党,必须懂得成由俭败由奢的道理。反对铺张浪费,我们党才能在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中,始终保持艰苦奋斗、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厉行勤俭节约,才能有效净化我们的社会风气,培育健康向上的文明风尚。

2.芦花荡(A)

【当堂训练】

1.gāojìnyǎonǐnɡcuānzasàqiú2.(1)因寒冷而哆嗦。文中指疟疾发作时的症状。(2)慌慌张张,不知怎么办才好。【课后作业】

一、1.自尊心与自信心都很强。2.心理描写,生动地表现了老头子因没有圆满地完成任务而懊丧、内疚、自责的心理,表现了老头子极强的自尊心和自信心。3.(言之有理,符合人物身份、年龄特点和当时的背景即可。)如:二菱心想:别光说大话,你一个人打十个鬼子,谁信哪,刚不就被鬼子打了吗?你又这么大年纪了,怎么可能……4.指老头子痛打日本鬼子。

二、1. 此句一语双关,赞美了采蒲台的苇美,更隐含着对这里人民抗日英雄事迹的由衷赞美。 2. 仇恨是一个,根据地居民对日本鬼子切齿的仇恨;爱是一个,老百姓对人民子弟兵的关怀爱护;智慧是一个,指老百姓巧妙掩护八路军干部免遭日军搜捕。表达了对日本鬼子切齿的仇恨,对子弟兵的爱护,对群众智慧的歌颂之情。 3. 句中的“血”含义不同:第一个是指英雄的鲜血在冰上凝固了,第二个是指英雄虽然牺牲了,但他的意志是坚定的,是不可摧毁的,是永远留在人民心里的。他的死震撼了每个人。

2.芦花荡(B)

【当堂训练】

1.(1)A(2)B(3)A2.D3.(1)外貌描写(2)语言描写(3)动作描写(4)心理描写(5)景物描写

【课后作业】

1.喝闷酒、杀鬼子、遭酷刑2.环境描写既写出了天气的严寒,又渲染了日寇铁蹄肆虐给东北人民造成的恐怖与灾难。3.(1)动作敏捷,写出柱子的奋不顾身。(2)写出大壮的沉着冷静,讲究斗争策略。4.D5.“姿势”指抗日战士死的造型,这突出表现了抗日英雄视死如归、战斗到底的崇高精神,体现了中华儿女的铮铮铁骨。以“姿势”为题起到深化主题的作用。

3.蜡烛(A)

【当堂训练】

一、1.巍巍砾鞠窖2.(1)舀(2)肃穆(3)一个母亲的眼泪一个儿子的英勇(4)黑色

【课后作业】

一、1.老妇人点蜡烛祭奠阵亡战士。2.“蜡烛”寄托着老妇人对战士的无限哀思,是本文的叙事线索。3.此时无声胜有声,无言之中更加饱含对战士的哀悼,对敌人的仇恨。4.德国人的炮弹时近时远,表明故事情节的发展变化,同时渲染了紧张残酷的战斗氛围,更突出主旨。

二、1.用比喻和拟人的手法,突出了红线和银针的形状和色彩,表达了母亲石带给作者的震撼。2.母亲此刻内心充满了对离家求学的儿子情感上的不舍,对离开母亲呵护的儿子独立生活的牵挂与担忧。(意思对即可。)3.母亲年近八十,我却要离开母亲去外地工作,表达了我对不能在母亲身边尽孝的内疚和自责。(意思对即可。)4.(1)首尾呼应,总结全文,点明文章中心;(2)深

化文章的主旨,在赞颂母爱伟大的同时,警醒天下儿女更多关爱母亲。5.母亲石“身不高”“形不奇”,外表平凡,所以普通;但它又是寄寓了新教派创始人宗喀巴的母亲盼儿望儿深情的望儿石,被请到庙门口接受信徒崇拜,成为圣母石,普通的石头被赋予了浓厚的文化内涵,当然是一块真正的文化石。

4.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A)

【当堂训练】

1.赃箧堂皇2.B

【课后作业】

一、1.表达强烈的讽刺与谴责,反语手法。2.英法联军。一针见血地讽刺了英法联军的侵略行径。3.英法联军对圆明园进行大规模的劫掠。运用反语把文明和野蛮相对照,揭露英法联军对我们的洗劫,揭示他们的虚伪,同时也是对英法联军强盗行径的谴责和讽刺。4.表达了他站在人民的立场,抗议政府犯下的罪行,说明政府是不能代表人民的,英法人民对中国是友好的。

二、1.我是想去祭圆明园,所以我要去;而朋友们以为我是看风景而那里没什么可看的,故劝我别去。2.雨果3.抒情;悲伤4.圆明园在哭,哭护花无力;圆明园在泣,泣其悲惨遭遇渐被忘怀。5.慷慨施舍想重建圆明园的人。6.略

5.亲爱的爸爸妈妈(A)

【当堂训练】

1.粹泄葬戮2.D3.C

【课后作业】

一、1.呈现反抗执著2.天地与人同哀。用“倾泻的雨”来表达对南斯拉夫这个小城中被残杀的7000多人的哀悼。3.起强调作用,强调人的价值,生命的价值。

二、1.本文通过一苏联中年妇女给德国战俘面包的故事,赞颂了苏联人民的宽容和对战争的憎恨,对和平的渴望。同时也告诉人们:战争是柄双刃刀剑,不论是战胜者还是战败者,人民都是战争的受害者,应以宽容之心相对待。2.更有力地反衬出中年妇女宽容、善良之举的高尚和伟大。3.这些战俘与自己死去的亲人一样都是战争的受害者,他们也有亲人,也盼望着回家与亲人团聚。4.略

6.阿长与《山海经》(A)

【当堂训练】

1.C2.A3.B

【课后作业】

1.(1)元旦的古怪仪式;(2)人死了,必须说“老掉了”;(3)死了人,生了孩子的屋子里,不应该走进去;(4)饭粒落在地上拣起来吃下去;(5)晒裤子的竹竿底下不可钻过去。我认为这些规矩烦琐麻烦。2.她却立刻伸出臂膊,一把将我按住。我惊异地看她时,只见她惶急地看着我。形象地写出了长妈妈等待我说“恭喜”时的焦急心情,表达了她想让自己和孩子一年到头顺顺流流的愿望。3.长妈妈经常给我讲“长毛”的故事,绘声绘色、深不可测,让我产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敬佩心。4.伟大的神力指神奇的力量,

这是作者儿时的感觉,现在用诙谐的笔墨叙述了长妈妈的无知和淳朴,有一种调侃的意味。

6.阿长与《山海经》(B)

【当堂训练】

1.“我”想“她并非学者,说了也无益”,对书不抱任何希望。之所以这样想,是因为阿长不识字,没文化,似乎并不善于关心“我”,不会理解我的心情。这表明“我”对阿长心存隔膜及轻视。2.“我似乎遇着了一个霹雳,全体都震悚起来;赶紧去接过来,打开纸包”。说明“我”听到以后很震惊,很感动,别人做不到的事,这样一个不识字的普通人居然做到了,“我”也由此对她“发生新的敬意了”。3.因为这件事“别人不肯做”,谁也没有阿长那样知“我”心,谁也没有阿长那么热心;别人也“不能做”,有画的《山海经》很难找,要跑多少路,打听多少地方,谁能像阿长这么给“我”操心费事,况且阿长不识字,居然买来了。所以说,我对长妈妈更加敬佩。4.表达对长妈妈的思念、感激之情。

【课后作业】

1.(1)鲁迅陪俞芳姐妹玩积木。(2)鲁迅给俞芳姐妹买萝卜。(3)鲁迅请人吃元宵。(4)鲁迅对帮工们吵嘴的宽容。(5)鲁迅多付钱给人力车夫。2.本文通过俞芳姐妹的儿童视角来表现鲁迅的柔情,所以详写。略写身边普通人,进一步丰富人物形象。(大意对即可)3.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通过对比的手法,鲜明深刻地揭示出鲁迅刚柔并济的内心世界。4.真豪杰也应有柔情,热爱孩子同样是英雄所应具有的品质。引用此诗更好

地说明了鲁迅具有柔情。5.鲁迅是一个横眉冷对、怒发冲冠、表情严肃的伟人,又是一个温柔体贴、慈眉善目、喜欢孩子、宽容大度、平易近人的普通人。

7.背影(A)

【当堂训练】

1.chāijíchúfù2.黑布黑布深青蹒跚探身攀缩倾流3.C4.C5.这里“聪明”指愚蠢、不懂事,表现作者对当时年少无知而深深内疚自责之情。(反语,“聪明”即愚蠢,自作聪明)【课后作业】

1.如“我也买了许多信封,写上了父亲的名字”或“我将会经常给父亲写信”或“告诉他我在部队一切都好”等。2.不矛盾。写父亲“认真得很”是从父亲来信的“仔细答复”和及时、主动的角度来说的;写父亲“随意马虎”是从父亲来信的信纸和笔迹来说的;角度不同,故不矛盾。3.如第⑤节第3句,或如第⑥节第1句。4.如第⑥节第1句表现了父亲对“我”的关心和思念。

5.

7.背影(B)

【当堂训练】

1.见课本注释2.背影四四买橘子时爬月台挚爱儿子3.不能删去。为下文刻画“父亲”人物形象作铺垫,奠定伤感的情感基调。4.这两句话表现了“我”对父亲深切的爱。5.“黑色”“深青色”符合奔丧的情节逻辑,也与悲伤氛围相吻合,“棉袍与皮大衣”的比较中,更表现出父亲无微不至的无私的关爱。

【课后作业】

1.抱我串门,背我看病,搂我入睡。2.“我”没买西瓜,空手去看病中的父亲。3.对父亲的牵挂和思念。4.连夜给父亲买抢救药,写信求药方,为父亲按摩,“我”在奔丧中的表现。5.作者不能原谅自己的原因是没有在衣食住行上尽人子之责,没有从精神上赡养父亲,表达了作者对父亲的一种内疚、遗憾的感情。

8.台阶(A)

【当堂训练】

1.凼粘憋颅晌2.微庭韧恶3.B

【课后作业】

一、1.外貌描写说明造新屋的辛苦,屋造好了,人也老了,身子也垮了。2.台阶低,意味着经济地位低下,父亲由此形成了自卑心理。这种自卑心理长期存在,难以一下子消除,所以台阶高了,反而处处感到不习惯,不对劲。3.示例:父亲是一个非常要强的农民,他有志气,不甘人后,他要自立于受人尊重的

行列,他有长远的生活目标,他有愚公移山的精神和坚韧不拔的毅力。示例:父亲是一个老实厚道的农民,他用诚实的劳动兴家立业,不怕千辛万苦,父亲身上有着中国传统农民所特有的谦卑。

二、1. 父亲大半辈子精心养鱼,对鱼怀有深厚感情;父亲如同游动的鱼一样,永远活在儿子心中。 2. (1)通过把一双儿子丢弃的皮鞋比作两块大石头压在心坎上,表达了作为儿子的“我”因父亲终身未买一双皮鞋穿而产生的辛酸、愧疚之情。(2)父亲一直送“我”,表达了深厚的父子之情;将瘦小的父亲比作鱼影,流露出儿子因父亲的瘦弱而产生的伤感之情。 3. 衬托欢快愉悦的气氛,突出父亲的勤劳品质。 4. 写父亲养鱼卖鱼,表现其勤劳;写父亲热情招待鱼客,表现其朴实、好客;写父亲穿我丢弃的皮鞋,表现其节俭;写父亲送我、叮嘱我,表现对儿子的关爱。

9.老王(A)

【当堂训练】

1.嵌伛惶攥2.(1)呆滞笨拙(2)惭愧3.他面如死灰……一堆白骨。

【课后作业】

一、1.三件事:(1)老王给我们送冰;(2)老王送默存去医院;(3)老王改装平板三轮2.送的冰比前任大一倍而冰价相等,送默存不要钱,三轮平板车周围边缘加高半寸。3.“我”一家人的善良表现在:我们照顾老王的生意,坐他的车;老王带送冰块,我们也付给他应得的报酬;我们关心老王生活,当三轮改成平板,生意不好做的时候,关切询问他是否能维持生活。4.示

例:他送的冰比他前任送的大一倍;“前任”大词小用。

二、1.男人们连买茶蛋都要物色女主人老妪不善招徕,生意冷清2.老妪“目光睃向眼前行人……目光里绝无半点乞意”老叟“目光偶向眼前行人一睃……绝无半点乞意”这样写突出了两位老人自甘冷清、坚守人格的高贵品质。3.为了获得自信,自己仍然立在好人边上的自慰。老妪退钱表现了“人心的尊贵”,相比之下,“我”深感自己的行为比较庸俗。4.略

9.老王(B)

【当堂训练】

1.老实厚道,不善言辞2.都写出了他动作的僵硬、行动的不便,从而衬托了他淳朴善良的心地。3.老王送的鸡蛋数量是有限的,但这鸡蛋后面所蕴藏的真情是无限的,无法用数量来衡量。所以,“在我的记忆里多得数不完”。4.老王需要亲人般的温暖5.略(心理复杂,既有杨绛给钱说中了他的委屈,也有对杨绛一家人的感激)

【课后作业】

1.货真价实乐观、友善、认真、诚实2.(1)表现老麦相对于我来说,长得非常高大。用“高山仰止”文言词语,增加文采,丰富内容,语言精致典雅。(2)“流动商店”是指老麦绑着两个很大的白洋铁桶的旧自行车,他靠这辆车走门串户,把他自己做的东西卖到固定主顾的家里,因为没有固定店址,所以称之为“流动商店”。表达效果上极具风趣幽默感。3.第一个“永远”强调老麦穿着朴实整洁。第二个“永远”强调裤角上别着两个很大的夹子,这一特殊的穿着表现他是一个勤快、不拘小节、忙碌的人。第三个“永远”强调我对老麦怀

着由衷的敬佩与思念之情。4.不可。此段运用反复手法和侧面描写,强调老麦一直没有来,表达我盼望老麦、思念老麦的感情。5.D

10.信客(A)

【当堂训练】

1.A2.D3.(1)识文断字(2)鸡零狗碎(3)颠沛(4)戚容

【课后作业】

1. (1)听一个学生家长向他诉苦。(2)给一位老太太送挂号信。(3)在路口与人开玩笑。

2. 第一次引出对邮差外貌的描写,第二次衬托邮差悠闲从容尊贵的风韵,第三次衬托邮差悠闲自得、快乐轻松的心情。

3. 善良、有耐心、乐观开朗,做事从容,认真仔细。

4. 提示:用环境描写来衬托,用外貌、心理、动作描写来表现人物。

11.中国石拱桥(A)

【当堂训练】

1.yānxiàolìchanqìdī2.弧陡墩谐凝倾3.类相似4.②①④③5.示例:诗句“大渡桥横铁锁寒”。俗语“船到桥头自然直”。

【课后作业】

一、1.赵州桥结构坚固、形式优美2.A3.说明赵州桥形式优美,与周围景色配合得十分和谐。4.赵州桥高度的技术水平和不朽的艺术价值,充分显示了我国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力量。

二、1.分类、结构、形状、作用;未来2.每一段的第一句话。3.分类别、举例子、列数字。4.(1)说明大桥结构的发展是持续不断的,不是一时的或阶段性的发展。(2)说明这些结构形式是人行天桥中最常见的结构形式。

11.中国石拱桥(B)

【当堂训练】

1.√、匀、伦、惟、√、√、√、√2.③⑦①④②⑤⑥

【课后作业】

一、1.历史悠久;结构坚固;形式优美2.列数字,雄伟;作比较,坚固。3.⑨;说明卢沟桥形式优美,有极高的艺术价值。4.逻辑顺序,即从整体到局部5.第一层(①)交代修建时间;第二层(②③④⑤)介绍桥长、宽及其特点;第三层(⑥)与以前作对比,说明它的坚固;第四层(⑦⑧⑨)介绍柱子上的狮子,强调其形式优美。6.“约”是“大约”的意思,准确说明了8米是个约数;“几乎”是“差不多”的意思,用在这里准确说明了桥面与河面的位置关系。

二、1.人的脑神经细胞足够一生运用。2.作诠释、作比较、打比方。脑子用得勤(的人),肯定聪明。或:脑子多用只会聪明(不会笨)。3.促进其他肌体、器官保持活力;使生活、精神充满活力4.不能删去。“几乎”表明并非全部,也有例外,删去后不能表达出这层意思5.①②③║④⑤6.本题鼓励学生各抒己见,只要符合文章内容即可给分。

12.桥之美(A)

【当堂训练】

1.B2.固然必然忽然3.用俗语作为开头,通俗易懂,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自然地引出说明对象。

【课后作业】

一、1.C2.石桥密密的苇丛石桥细柳长桥风雨桥面上盖成遮雨的廊和亭3.(1)其实苇丛不会发闷,也不会深呼吸,这只是人的感受投射到它身上而已。这表现了作者已与周围环境融为一体。(2)柔柳与石桥对比,一柔一刚,形成特殊的美感,强调细柳与石桥构成的美景本身已够动人,不需别的东西来烘托了。4.为了突出桥在不同环境中的多种多样的形式作用。

二、1.引出侗家风雨桥,突出侗家风雨桥的特点。2.因为侗家风雨桥既方便交通,又可供人休息娱乐。只有侗家风雨桥有此作用,其他不具备。3.举例子、列数字,打比方4.以它独特的造型艺术和高超的建筑技巧而久负盛名。5.C6.B

13.苏州园林(A)

【当堂训练】

1.A2.(1)鉴赏(2)艺术、技术(3)图案、美术(4)依傍(5)忽略(6)闲适

【课后作业】

一、1.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2.文中所述的四个“讲究”上。3.C4.不好。改句虽然与原句的意思基本

一致,但缺少强调。连用四个“讲究”,句式整齐,更突出说明设计师与匠师们的着力点之所在,从中可以想见他们的用心良苦。

二、1.①‖②③④⑤⑥‖⑦⑧2.D3.D4.历史悠久,规模宏大,结构精巧,风格独特

三、1.复廊2.高低曲折,优美奇妙。3.①②‖③④⑤⑥‖⑦C4.B、F5.B、C

13.苏州园林(B)

【当堂训练】

1.苏州园林是我国园林的典型(代表)。2.意思是设计者和工匠的心中怀有山水风景的构思布局。

【课后作业】

一、1. B 2.空旷单调 3. 高树与低树俯仰生姿。落叶树与常绿树相间,花时不同的多种花树相间。4. B 5. 举例子,苏州园林栽种和修剪树木也着眼在画意。6.

B、D、E

二、1.(1)长短、高低、大小不齐;不一致。(2)形容齐整。2.当时园中遍植翠竹,竹叶形状很像一个“个”字3.C4.A5*.趣凉爽寒6*.A7*.运用“修竹繁茂,石笋参差,恰似‘雨后春笋’破土而出”及“生肖”“相映成趣”等词句,具体生动地说明了个园“春景”的妙趣横生,给人以真切感。

14.故宫博物院(A)

1.B2.(1)围绕(2)缭绕(3)环绕3.中和殿保和殿乾清宫坤宁宫4.规模宏大壮丽建筑精美布局统一

【课后作业】

1.悠久的历史文物同优美的自然风景浑然融为一体。2.山、树、水。描写与说明相结合。3.古建筑中的“三绝”:圣母殿、木雕盘龙、鱼沼飞梁。由主到次的逻辑顺序。4.作者由浅入深,先写人们容易感受的自然美,再介绍有深刻内涵的历史文物美,符合认知的规律。这一句的语序,突出了对祖国传统文化的热爱和对劳动人民的赞美。5.略

14.故宫博物院(B)

【当堂训练】

1.(1)围绕(2)缭绕(3)环绕2.B、D、A、C、E3.(1)作诠释(2)列数字(3)打比方

【课后作业】

1. 凡尔赛宫建筑布局严密、协调,凡尔赛宫内部陈设和装潢也富于艺术魅力。2.(1)运用景物描写,形象生动地表现了凡尔赛宫内部的优美的景象。(2)采用列数字的手法,体现出了凡尔赛宫十分受人们的青睐。3.没有离题,描写花园的景象是为了显现出凡尔赛宫环境优美的特征。 4. 使文章内容更加令人信服,使本文语言更加准确。 5. 都按空间顺序介绍建筑物。

15.说“屏”(A)

1.(1)D(2)C2.B3.(1)表示特定称谓(2)表示着重指出(强调);表特定称谓(3)表引用(4)表强调4.(1)作比较(2)作诠释(3)分类别(4)引用

【课后作业】

1.扇子;种类繁多和制作精巧2.(1)羽扇(2)团扇(3)折扇3.它物美价廉,经久耐用,又能就地取材,所以受到人们的普遍喜爱。4.时间顺序。很早以前,汉代,三国,唐朝,到了近代。5.略

16.大自然的语言(A)

【当堂训练】

1.竺可桢2.C3.D4.×××√5.BAC

【课后作业】

一、1.物候现象的来临决定于哪些因素呢?说明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四个因素。2.总分;从主要到次要;从空间到时间3.举例子作比较列数字具体说明物候现象的南北差异的日数因季节的差别而不同。在春天,早春和晚春也不同。4.因为近海地区的气温,一般人笼统地认为比内地暖和,事实上近海地区春天比内陆反而寒冷,这是读者比较陌生的现象,只举一例会使读者误解为偶然,举两个会令人确信无疑了。5.由于冷空气比较重,在无风的夜晚,冷空气便向低处流,导致在一定高度上气温反而比低处高。

二、示例: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天街小雨

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16.大自然的语言(B)

【当堂训练】

1.sùyànqiáozàipiānyùnnìmì2.(1)BC(2)AC(3)BC3.(1)这里指昆虫都无声无息,无影无踪了。(2)这里指风雪遍地。(3)这里指燕子归来时轻快的样子。4.(1)不好。“可能”不确定,而“能”则表示肯定,与原意不符,用“可能”体现说明语言的准确性。(2)不好。“一定”限制了高度,说明是在某个特定的范围内,而“高处”则不能,体现了说明语言的准确、严密。(3)不好。“生物”包括“动物”,但又不仅仅是动物,换了就改变了原意。5.(1)下定义准确揭示物候学的涵义。(2)作比较突出物候观测的优势。(3)举例子、作比较、列数字具体说明物候现象的南北差异的日数因季节的差别而不同。在春天,早春和晚春也不同。

【课后作业】

1.大自然的文字能帮助我们了解信息、增长知识。从主要到次要,从上到下2.观察星星可以辨别方向;看云能识天气;根据鸟的飞行状态、候鸟去来可以知道天气与季节变化。3.举例子、打比方。例句:“有时候,在炎热的夏季,天空远远耸立着一座白色的云山。从这座云山向左右伸出两个尖头。山变得像铁匠铺里的铁砧了。”生动形象地写出了云的形状。4.略

17.奇妙的克隆(A)

【当堂训练】

1.(1)衍殖(2)囊(3)chánchú(4)qīzhǒnɡ(5)鳞jǐyà(6)濒2.C3.A4.B

【课后作业】

1. D

2. A

3. C

4. D

5. C

18.阿西莫夫短文两篇(A)

【当堂训练】

1.壮流(留)薄2.A3.(1)“几乎”表示接近全部而不是全部。如果去掉就变成了全部,与事实不符,不能体现出说明语言的准确性。(2)“也许”表示猜测,并不确定,如果去掉就表示确定,与事实不符,体现了说明语言的准确性。(3)“大约”表示约数,估计的数字,如去掉则与事实不符。【课后作业】

1. 海洋酸化是指海洋由于吸收大气中过量的二氧化碳,导致海水逐渐变酸的过程。

2. (1)会使大多数钙化生物的钙化速率大幅下降;(2)可能影响物种间的相互作用及生态系统的稳定性;(3)会引起生物体代谢异常、生长缓慢甚至死亡。

3. 第⑦段主要运用了举例子的说明方法,具体地说明了海洋酸化对海洋生物产生的严重影响。

4. B

18.阿西莫夫短文两篇(B)

【当堂训练】

1.汐彗褶致缝2.AC 3. 观点产生科学研究发现印证观点

【课后作业】

1. 示例:(1)不能删除。“几乎”表限定。在文中的意思是30年后大部分的民宅都会成为废墟。如果删除则成了30年后所有的民宅都会成为废墟,过于绝对体现不出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2)不能删除。“绝大部分”表限定。在文中意思是100年后极大一部分的与人类经历有关的记录——书籍、相片、电子书数据也将统统消失。如果删除,则成了100年后所有的与人类经历有关的记录——书籍、相片、电子数据也将统统消失。过于绝对,体现不出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2.示例:运用列数字的说明方法,准确说明了各种人类文明消失的时间。3.示例:人类给地球带来的文明不是永恒的,除非人类是永恒的。4.示例:除了火山爆发,夜晚时地球一片黑暗;人类电视节目的破碎而微弱的信号几十亿年后可能在外太空传播。

19.生物入侵者(A)

【当堂训练】

1.ji?qīafānjiùlán2.(1)归罪(2)篱笆,比喻门户或屏障。形容相互呼叫,拉帮结派。(3)比喻没有办法。(4)这里比喻做准备工作。

【课后作业】

1. 第②—④自然段采用逻辑顺序,第⑤—⑧自然段采用时间顺序。

2. 示例:(1)举例子、分类别:例如“牡丹,……几十年工夫,就由单瓣创造出多叶、

新课标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教学教案

新课标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教学教案 第一单元 新闻两则 ●教学目标 把握课文中的人物、事件,认识中国革命胜利来之不易,并从中获得有益启示。 了解新闻特点,复习记叙文六要素知识。 综合运用默读的方法和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教学重点 从文体上抓住新闻的特点,从题材上抓住战争的主题,从遣词造句上体会 准确精练的语言。 ●课前准备 预习生字词,查阅有关解放战争中三大战役的资料。 学生每人准备一份当天的报纸。 教学内容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报道了解放战争中渡江战役的胜利战况。这是人类战争史上空前的奇观,千里江面上万船齐发,人民解放军冒着炮火奋勇挺进,冲破敌阵,横渡长江。毛泽东亲自撰写了这则新闻,给全军战士和全国人民以极大的鼓舞,今天读来依然令人回肠荡气。 《中原我军解放南阳》由南阳的解放说到一年多来中原地区军事

形势的重大变化,反映蒋军必败、我军必胜的大好形势,鼓舞了解放区军民乘胜前进的斗志。 (学习这两则新闻不仅要抓住战争的主题,也要抓住新闻的特点) 教学设计 导入(导入课文的方式可根据需要设定) (教师配乐朗诵毛主席所作的《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一诗,声情并茂地导入课文)这首诗是为人民解放军解放南京而作,表现了人民解放军的英雄气概。历史告诉我们,中国革命的胜利是经过长期革命战争战胜强大敌人取得的,今天,我们学习的是毛泽东为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亲自撰写的一篇新闻,题目是“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或让学生拿出当天的报纸浏览新闻版,简要介绍几则新闻,由新闻的标题导入) 整体感知 教师板书课题,出示学习目标。 教师检查预习字词情况,布置思考题: 快速默读课文,用简明的语言说说新闻报道了什么内容。 再读课文,理清记叙的六要素:人物、时间、地点、事件发生的原因、经过、结果。(指出记叙的六要素也是新闻的要素) 精读课文(可分读、齐读),具体说说新闻是从哪几个方面来报道渡江情况的?按什么顺

八年级上册名著导读中考试题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1.原苏联小说《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作者是尼古拉·奥斯特洛夫斯基。他 双目失明,全身瘫痪,这部书是他强忍病痛,在病榻上历时三年才写成的。 他还有一部作品仅完成了一部《暴风雨所诞生的》 2.《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以主人公保尔·柯察金的生活经历为线索,展现了 从1915到1930年前后苏俄广阔的历史画面和人民的艰苦卓绝的斗争生活。 主人公当过童工,从小就在社会最低层饱受折磨和侮辱。后来在朱赫来的影响下,逐步走上革命道路。 3. (一)阅读下面的一段文字,回答问题。(4分)(四川省) “人最宝贵的东西是生命。生命对于我们只有一次。一个人的生命应当这样度过:当他回首往事的时候,他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因碌碌无为而羞愧——这样,在临死的时候,他能够说:‘我整个的生命和全部精力,都已献给世界上最上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的解放而斗争。’” ⑴这段激动人心、被千千万万青年人作为座右铭的文字,是出自苏联小说《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这是书中主人公对生命的诠释。 2、请按下面的格式,自选角度写一段话介绍保尔。要求结合名著中的其它情节,最少使用一个成语。(4分) 示例:保尔是一个意志坚定的人。他把自己的一生都献给了革命事业,双目失明却决不碌碌无为,在病床上完成了著作——《暴风雨所诞生的》,他用钢铁般的意志诠释着生命的意义。 4.)课外名著阅读。(4分)(乐山市)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是教材推荐给中学生的课外阅读名著之一。这部小说是原苏联作家尼古拉?奥斯特洛夫斯基在病榻上历时三年写成的。出版后对全世界一代代的青年产生了巨大影响。我们相信你一定读过这部小说,喜欢小说中的人物和故事。请你回答下面几个问题: ①《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的主人公是①保尔?柯察金 ②主人公是在②朱赫来的影响下逐步走上革命道路。在革命的熔炉中,他从一个工人子弟锻炼成为无产阶级战士。 ③在他身上凝聚着那个时代最美好的精神品质:______________精神, ____________ 的意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高贵品质。 ③为理想而献身的精神,钢铁般的意志,顽强奋斗的高贵品质。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12课诗五首赏析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12课诗五首赏析 《饮酒》 《行路难》 1.“斗十千”的“金樽清酒”,“直万钱”的“玉盘珍馐”,为什么勾不起诗人的食欲? 因为此时诗人政治上遭受挫折,心中抑郁不平,倍感世事艰难。 2.诗人拔剑四顾看到了什么? 黄河冰塞川,太行雪满山。这里指前途一片渺茫。 3.“闲来”句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心理? 表达了诗人希望能跟传说中的吕尚、伊尹一样,有朝一日被朝廷重用,成就功名。 4.有一位同学在好友的毕业留言上写下了“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这句话,他想表达什么意思呢?请结合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1.解释下面的多义词。 A.高 高者挂罥长林梢 (飞得高) 八月秋高风怒号 (高阔) B.安 安得广厦千万间 (怎么) 风雨不动安如山 (安稳) C.向 秋天漠漠向昏黑 (渐近) 然后知吾向之未始游(从前) 2.句意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 A.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理解:这句话说明南村的儿童思想素质不高。 B.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理解:布衾多年未换,以致被子冰冷似铁,说明家境贫寒。娇儿睡相不好,多少 也与“布衾冷似铁”有关。 C.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理解:前一句写作者自“安史之乱”以来,因为心系家国,早已不能熟睡。后一句一语双关。“长夜”既是实指当天的情景,又暗指处在风雨飘摇中的国家。“何由彻”,意味深长,写出了诗人深深的叹息:深重的灾难啊,什么时候才是尽头? 3、“自经自经丧乱少睡眠”一句中“丧乱”指安史之乱的事件。 4、“自经丧乱少睡眠, 长夜沾湿何由彻”的意思是遭乱以来,忧时念国,本来就经常失眠,置此秋夜漫长,床上沾湿,更难度过这夜晚。 5、“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的深刻含义是:此句是全诗的画龙点睛之笔,表现了诗人推己及人,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理解性默写含答案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古诗文理解性默写(含答案) (一)《三峡》(郦道元) 1、从视觉角度描写两岸连山的句子是: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 2、《三峡》中极尽夸张,从侧面烘托出三峡山的高峻险要、壮丽绚美的句子是: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3、《三峡》中描写三峡夏水洪大凶险的句子是: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4、《三峡》中描写三峡夏水湍急、行船极快的句子是: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5、《三峡》中用夸张、侧面烘托江水流速极快的句子是: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6.朝发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这使我们想到朝发白帝,暮到江陵。 7.有一句话把三峡春冬季节山水草木的秀丽景色概括无遗,这句话是:清荣峻茂 8、《三峡》中描写春冬之景时,采用动静结合的写法,先写了“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的静景,然后写了“悬泉瀑布,飞漱其间”的动景。 9.烘托三峡秋景凄凉的语句是: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10、举世瞩目的三峡工程成功实现“蓄水315米”,高峡出平湖的壮观景象晨现在世人面前,郦道元描述的昔日“渔者歌曰”的“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的凄异景状一去不复返了。 (二)答谢中书书(陶弘景) 1、统领全文,充当本文引子的句子是: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2、运用仰观俯察两种视角,写白云高山流水三重风物的对偶句是“高峰入云,清流见底”。(表现山水相映之美) 3、讲究色彩搭配,表现一年之美,呈现出一派绚烂辉煌的气象景象的对偶句是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4、将听觉、视觉结合,由静入动,表现一日之美,传达了生命气息的对偶句是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5、找出文中的议论句最能体现作者思想感情的“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6、表现晨昏变化之美的句子是:晓雾将歇,猿鸟乱鸣。 7、表现色彩配合之美的句子是: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三)记承天寺夜游(苏轼) 1、《记承天寺夜游》中以凝练的笔墨,点染出一个空明澄澈、疏影摇曳、似真似幻的美妙境界的句子是(庭院月下美景):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2、点明主旨,抒发作者感慨,表达作者旷达情怀的语句: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

部编本语文八年级上册文学常识练习

部编本语文八年级上册文 学常识练习 Prepared on 22 November 2020

八年级上册语文基础知识复习——文学常识填空 1、《消息二则》 消息是_______的一种,广义的_______包括消息、通讯、报告文学等。狭义的新闻也叫________。消息的结构,一般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五部分。消息的三个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首届诺贝尔奖颁发》诺贝尔,________(国)科学家、工程师、发明家。 3、《“飞天”凌空》是一篇_________。 4、《一着惊海天——目击我国航母舰载战斗机首架次成功着舰》是一篇_________。 5、《藤野先生》选自《_____________》,作者是_________,原名_________。着名作品集有散文集 《______________》,小说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杂文集《华盖集》、《坟》等。 6、《回忆我的母亲》作者是_________,中国人民伟大的革命战士和_________家。 7、《列夫·托尔斯泰》节选自《_____________》,作者是___________,______国着名作家、小说家、传记作家,托尔斯泰长篇小说代表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美丽的颜色》描写的是____次获得诺贝尔奖的_____国的着名科学家_____________。 9、郦道元,字善长,___________家。撰《_____________》四十卷,该书文笔隽永,描写生动,既是一部内容丰富多彩的_____________,也是一部优美的_____________。“三峡”是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的总称,在长江上游重庆奉节和湖北宜昌之间。作者在文中以凝练、生动的笔墨描绘出了三峡景色,抒发了作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1)陶弘景,字通明,着名的医药家、炼丹家、文学家,人称“_____________”。 (2)苏轼,字____________,号_____________。着名的文学家。与____________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与___________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他与唐代__________、_________和宋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八位散文家并称为 “_____________”。 11、①吴均,文学家。本文虽名“书”,是吴均写给朋友朱元思的信,实际上描写的是_____________。 ②骈文,是________以来产生的一种文体,是与散文相对的。其主要特点是以四、六句式为主,故也称“四六文”或“骈四俪六”。讲究________,因句式两两相对,犹如两马并驾齐驱,故被称为“_________”,也称“骈俪文”或“骈偶文”。 12、①《野望》的作者是_________,号__________,此诗描写了隐居之地的秋景,带着几分 _____________。 ②《黄鹤楼》的作者是_____________,这首诗描写了在黄鹤楼上远眺的美好景色。既抒写了人去楼空、世事苍茫的感慨,又表达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使至塞上》的作者是__________,字_____________。本诗通过写诗人出使塞上的旅程以及旅程中所见,表达了诗人由于被排挤而_____________的心情以及在大漠雄浑壮美的景色中,情感得到熏陶、净化、升华后产生的_____________之情。 ④《渡荆门送别》的作者是_____________,号_____________,又号“谪仙人”,是唐代伟大的_________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__________”,与杜甫并称为“__________”。《渡荆门送别》通过对出蜀至荆门沿途所见景物的描写,展现了一幅由高山、大江、原野、明月、彩云构成的雄奇壮丽的画卷,抒发了诗人对祖国大好河山的赞美,表达了作者对故乡无限爱恋的真挚感情。 ⑤《钱塘湖春行》的作者是_____________,号_____________。此诗通过对__________明媚风光的描绘,抒发了作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之情。 13、《背影》的作者是__________,_________家。代表作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人教社新课标语文八年级上册第4单元拓展提高训练--(附答案)

第四单元 16.大自然的语言 课外拓展 阅读下文,完成后面题目。 爱听“高雅音乐”的跳舞草 ①跳舞草是一种“灵性”的植物,只要听到优美的音乐,或者有人对着它唱一首抒情的歌曲,跳舞草的叶片就会随着音乐的节奏开始舞动。它的两片绿色的嫩叶为一对舞伴,它们时而合抱,时而交叉,时而各自向后旋转180度,又深情相拥,再分开翩翩而舞。音乐响起,整株跳舞草就像开始了一场友谊舞会,霓裳鬓影,一枝一叶都有情。 ②跳舞草绝对是一位洁身自好的舞女,因为这种小草有个怪癖:如果放的是怪腔滥调,即使是时下流行的DISCO曲,它也会娥眉紧蹙,停步罢舞。跳舞草是没有夜生活的,在晚间,它会剪羽而归,所有叶片竖贴于枝干,像个规规矩矩的淑女,安静而眠。 ③跳舞草长得很像少女一般灵秀,每一根纤细的枝干上都嵌着一大两小三片 ,形状有点像竹叶,但质地要柔弱得多。跳舞草最高能长到半叶子,像美女的眉 ..... 米左右,疏朗的枝叶之间仿佛蕴藏着一种灵气,让人不得不感叹造物主的鬼斧神工。 ④跳舞草不只会跳舞,还有其他功效。李时珍的《本草纲目》中就有过记载,说跳舞草的根、茎、叶均可入药,用其泡酒,早晚各服一杯,对治疗骨病、风湿

病、关节炎、腰膝腿痛有特别的疗效。而用其嫩叶泡水洗脸,能令皮肤光滑白嫩。据说云南的少数民族家里一般都会摆上几盆,城里的女孩子也喜欢在阳台上种几盆,每天摘取几片叶子泡水洗脸,以此美容养颜。 ,中科院植 ⑤跳舞草为什么会跳舞?人们一直在探索其中的奥秘,目前为止 .... 物研究所的发现,跳舞草小叶片叶柄处的细胞里有一种海绵体,这种海绵体对中低频率,也就是35~65分贝的声音有共振作用。 ⑥不管跳舞草遵循的是什么物理或化学原理,小草的翩翩舞姿使它得到了越来越多的人的青睐。只要想象一下,每天下班回到家,打开音响,躺在沙发上看一场小草的舞蹈,该是一件多么惬意的事。 (摘自《科学24小时》有改 动)【相关链接】 (1)跳舞草对外界环境变化的反应能力令人惊叹不已。当气温达到24℃以上,且在风和日丽的晴天,它的一对对小叶便会自行交叉转动、弹跳,两叶转动幅度可达180度以上,然后又弹回原处,再重复转动。当气温在28~34℃之间,或在闷热的阴天,或在雨过天晴时,数十双叶片翩翩飞舞,使人眼花缭乱。(摘自新浪博客网) (2)跳舞草的每根枝干上有一片大叶和两片小叶,每当太阳落山、光线变弱,与白天的光线有了差别、变化时,小叶叶柄基部的海绵就会自然收缩,小叶便摆 动起来,仿佛在跳舞。(摘自百度查询网)(3)跳舞草有光则舞,无光则息,就像向日葵冲着太阳转动一样。(摘自百度百

八年级上册语文12课教案

八年级上册语文12课教案 教案的设计对于提升语文课堂的教学质量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下面就随一起去阅读八年级上册语文12课教案,相信能带给大家帮助。 知识目标 1.积累“美感、史诗、驻足”等词语,并练习用词造句。 2.了解文中所揭示的美学原则。 3.认识桥的美学价值,掌握与“桥之美”有关的美学常识。 能力目标 1.理清全文思路,把握说明对象的特征,理解课文所介绍的知识,提高学生的艺术欣赏水平。 2.理解本文的说明顺序,探究作者说明的技巧。逐步提高阅读说明文的能力。 3.揣摩本文充满诗意的描写文字和带有说明性的文字,体味语言的个性色彩,培养良好的语感。 德育目标 通过学习《桥之美》,让学生充分受到美的熏陶,提高学生的审美趣味,用“美”的眼睛去欣赏,用“美”的心灵去感受,最终成为一个有品位的人。 1.理解桥美在何处。

2.揣摩文中富有个性色彩的句子。培养语感,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理清本文的说明顺序,把握说明方法,探究作者说明的技巧。 多媒体 1课时 [教学要点] 朗读课文,整体把握文意;明确说明对象,把握对象特征;把握行文思路,理清说明顺序;揣摩语言,体会本文语言的个性色彩;比较阅读,体会两文的相异之处。 [教学步骤] 一、导语设计 设计 桥是充满魅力的一种建筑,它集实用功能与审美价值于一身。生活中少不了桥,而且桥本身的美以及它给人的丰富的联想和感受,使桥历来都是文人画士笔下的宠儿。作为中国现代著名的画家,吴冠中先生用他那充满诗情画意的笔为我们介绍桥之美,让我们一同欣赏《桥之美》。 设计 桥梁专家茅以升笔下的桥形式优美、结构坚固、历史悠久。在画家眼里,桥的魅力在哪里!让我们随着画家的构图框,对“桥之美”进行一番新的审视与追寻吧!

最新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教案(全册)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教学计划 一、指导思想 全面落实新课程标准的理念,深刻认识语文的人文性和工具性。 努力培养和提高人的语文素质。积极开发每个学生的潜能,培养学生 的健康个性,培养学生自我教育和终身教育的意识。语文不仅要让学 生学到了语文知识和能力,更重要的是要提高思想水平、文化修养、 观察能力、思维能力等。 二、教材分析 八年级语文上册教材分为五个板块六个单元,这是从以往教材的 基础上继承和发展而来,教材编排有阅读、综合性学习.写作.口语交际、名著导读、课外古诗词背诵、名著导读几个模块。六个单元是指 根据文章的内容或体裁把入选课文分为六个单元。该教材有以下突出 特点:(1)立足学生实际(2)体现现代意识(3)弘扬人文精神(4)突出开放性(5)注重策略引导。 本册教材六个单元共有24篇课文,根据内容和体裁分为:一单元,新闻阅读;二单元,为人物传记;三单元,文言文单元;四单元, 散文;五单元,说明文单元;六单元,文言文单元。 综合性学习·写作·口语交际贯穿整个新教材的始终。每个单元 的侧重点有所不同。 课外古诗词背诵课外古诗词背诵也是贯穿整个新教材始终的 一个板块,每册教材都有十首古诗词供学生背诵,在背诵中,领略传 统文化的魅力,感受诗词的语言美、形象美、意境美,体现了语文的

熏陶感染作用。 名著导读名著导读和课外古诗词一样,都是新教材的亮点,是 最能体现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一种教学手段。 三、学情分析 学生大多爱学习,尊敬老师,积极动脑筋思考问题,但也有少数 学生语文基础较差,成绩仍然不理想,主要表现在不能正确地理解所 阅读的文章内容,不敢大胆表述自己的观点,写文章词不达意,材料 成旧,抓不住要领,对语文学习兴趣不是十分浓厚。 四、教学目标 1、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具有基本的阅读听话说话的 能力,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初步掌握精读略读的方法,培养读 的习惯,提高阅读速度,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基本课文中的一些精彩片段,初步具有欣赏文学作品的能力,养成 读书看报的习惯。了解文中出现的有关重要作家作品的常识,了解描 写方法和修辞方法和词类的有关知识,熟记课文中出现的生字词的音、形、义。 2、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激发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感情,培养学生社会主义的思想品质,努力开拓学生的视野,注 重培养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健康高深的 审美情趣,提高学生的文化品位,发展健康个性,逐步形成健全人格。 3、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激发 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感情,培养学生社会主义的思想品质,努力

八年级上册语文名著导读教学文案

八年级上册语文名著导读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理想主义的旗帜与人生的教科书 1.作者:奥斯特洛夫斯基,前苏联著名作家。 2.内容、人物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描写保尔?柯察金经历第一次世界大战、十月革命、国内战争和国民经济恢复时期的严峻生活。 保尔早年丧父,母亲替人洗衣、做饭,哥哥是工人。保尔12岁时,母亲把他送到车站食堂当杂役,受尽了凌辱。十月革命爆发,老布尔什维克朱赫莱在镇上做地下工作。朱赫莱给保尔讲了关于革命、工人阶级和阶级斗争的许多道理。朱赫莱被匪徒抓去了,保尔与朱赫莱一起逃跑。由于维克多的告密,保尔被投进了监牢。从监狱出来后,保尔跳进冬妮亚的花园。冬妮亚和保尔产生了爱情。在激战中,保尔头部受了重伤。出院后,他参加恢复和建设国家的工作。冬妮亚和保尔思想差距越来越大,便分道扬镳。在筑路工程快要结束时,保尔得了伤寒,体质越来越坏。1927年,他几乎完全瘫痪了,接着又双目失明。他一方面决心帮助自己的妻子达雅进步;另一方面决定开始文学创作工作。这样,“保尔又拿起了新的武器,开始了新的生活。”同冬尼娅的爱情纠葛,同丽达磊落的友谊,以及对达雅诚挚的感情表现了保尔精神世界的纯洁。这部小说是20世纪30年代苏联文学中最优秀的作品之一,是影响历史的百部经典之一,是生活的教科书。它闪烁着崇高的理想主义光芒,成功地塑造了保尔?柯察金这一无产阶级英雄形象。保尔?柯察金身上凝聚着美好的精神品质——为理想而献身的精神、钢铁般的意志和顽强奋斗的高贵品质,这是永远值得我们学习的。 3.重要内容 ①保尔?柯察金是前苏联长篇小说《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的主人公,他的精神鼓舞了我国千千万万的读者。 ②《钢铁是怎样炼成的》题目的含义 奥斯特洛夫斯基在解释这部作品的标题时说:“钢是在烈火里烧、高度冷却中炼成的,因此它很坚固。我们这一代人也是在斗争中和艰苦考验中锻炼出来,并学会了在生活中不灰心丧气。” ③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每个人只有一次。人的一生应该这样度过:当回忆往事的时候,他不会因为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会因为碌碌无为而羞愧;在临死的时候,他能够说:“我的整个牛命和全部精力,都已经献给了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的解放而斗争。”这段文字出自《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其作者是奥斯特洛夫斯基。 ④《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以主人公保尔?柯察金的生活经历为线索,展现了从1915到1930年前后苏俄广阔的历史画面和人民的艰苦卓绝的斗争生活。主人公当过童工,从小就在社会最底层饱受折磨和侮辱。后来在朱赫来的影响下,逐步走上革命道路。 ⑤人们提出“在新时代,要做保尔还是比尔”的新命题。人们把他和比尔盖茨相提并论的保尔,就是苏联作家奥斯特洛夫斯基《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的主人公,他受朱赫来影响很大,经过艰苦的锻炼,成为共产主义战士。 ⑥他在生活底层长大,后来和战友们一道策马扬刀,南征北战,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与恶劣的自然条件顽强斗争,表现了极大的智慧和积极性,当他病魔缠身躺在病床上时则克服困难,开始创作,继续为党和人民工作。这个著名的文学形象就是保尔?柯察金,作品是奥斯特洛夫斯基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⑦请自选角度写一段话介绍保尔,要求结合名著中的情节,最少使用一个成语。 保尔是一个意志坚定的人。他把自己的一生都献给了革命事业,双目失明却决不碌碌无为,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教案全册

1消息二则 【导学目标】 1.学习读新闻的方法。了解不同新闻体裁的特点,培养学生阅读新闻的能力。 2.认真阅读课文,把握新闻的特点和结构。(重点) 3.能边读课文边揣摩作者的态度与倾向,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难点) 4.感受人民解放军的排山倒海、 所向披 靡的气势和一往无前、压倒敌人的大无畏精 神。 【课时计划】 2课时。 第一课时学习《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 学生齐读导学目标,圈点关键词,做到对学习任务心中有数。 教法指导: 1.自主学习,让学生围绕“自我研学”中的知识点进行自主学习。 (1)带着导学目标,认真阅读课文及相关参考资料,捕捉课文中的关键段落、句子、词语,尽量独立完成“自我研学”中的思考题,准备展示交流。 (2)记录疑难问题,将自主学习没有解决的问题记录下来,用于合作探究时解决。 2.合作学习 (1)每个小组派1~2名代表展示“自我研学”中的答案,同小组内其他成员在小组长的统一安排下合作完成“合作探究”中的思考题。 (2)同桌之间互相讨论,有分歧不能达成一致的,小组讨论;小组内不能达成一致的,组长记录下来,以备全班讨论时交流。 (3)全班讨论时,教师不能一下子给出答案,在学生思维的火花充分碰撞后,再点拨引导,

达到启发思维的目的。情景导入生成问题 随着科技的发展,人们的视野越来越开阔了。翻开报纸,打开电视扑面而来的就是国内外各种刚刚发生的新闻报道。新闻便成了我们了解世界的一个窗口,可真是足不出户,尽知天下事呀!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两则新闻,它们高屋建瓴,大气磅礴,是新闻作品中不可多得的瑰宝,出自一代伟人毛泽东之手。 自我研学生成新知 步骤一知识梳理夯实基础 1.读准字音,记准字形,给加点的字注音。 芜.湖(wú)摧枯.拉朽(kū)溃.退(kuì)荻.港(dí) 2.记住重点词语的词义。 溃退:因被打垮而后退。 经营:筹划、组织、管理。 摧枯拉朽:枯:指枯草,朽:指烂了的木头;枯草朽木受到摧折,比喻腐朽势力被迅速摧毁。这里指解放军攻势凌厉,不可阻挡。 3.背景介绍 《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三大战役结束后,国民军队主力已被歼灭,但蒋介石仍不甘心失败,在美国的策划下,一面与共产党假和谈,一面部署江防,企图凭借长江天险阻止人民解放军南进,1949年4月20日,国民党反动政府最后拒绝在国内和平协议上签字。21日,毛泽东主席和朱德总司令发布《向全国进军的命令》,人民解放军于该日凌晨发起了渡江战役。22日2时,新华社播发了毛泽东同志撰写的消息《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报道了中路军万船齐发、突破敌阵,占领南岸广大地区的战况。 4.文体知识 (1)新闻,又称消息。是用概括叙述的方式和简明扼要的文字对国内外最新发生的有社会价值的典型事实所作的准确简短的报道。 (2)新闻的结构:标题、导语、主体、背景、结语 标题:高度概括已经发生的新闻事实,一般包括引标、主标、副标。 导语:是消息的第一段或者第一句话。它扼要地揭示新闻的核心内容。 主体:承接导语、揭示主体,对消息事实做具体的叙述与展开。 背景:指新闻发生的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 结语:是消息的最后一段或最后一句话。依据内容需要,可有可无。 (3)新闻的特点:传播性、真实性、时效性。

新课标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教案

新闻两则 ●教学目标 把握课文中的人物、事件,认识中国革命胜利来之不易,并从中获得有益启示。 了解新闻特点,复习记叙文六要素知识。 综合运用默读的方法和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教学重点 从文体上抓住新闻的特点,从题材上抓住战争的主题,从遣词造句上体会 准确精练的语言。 ●课前准备 预习生字词,查阅有关解放战争中三大战役的资料。 学生每人准备一份当天的报纸。 教学内容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报道了解放战争中渡江战役的胜利战况。这是人类战争史上空前的奇观,千里江面上万船齐发,人民解放军冒着炮火奋勇挺进,冲破敌阵,横渡长江。毛泽东亲自撰写了这则新闻,给全军战士和全国人民以极大的鼓舞,今天读来依然令人回肠荡气。 《中原我军解放南阳》由南阳的解放说到一年多来中原地区军事形势的重大变化,反映蒋军必败、我军必胜的大好形势,鼓舞了解放区军民乘胜前进的斗志。 (学习这两则新闻不仅要抓住战争的主题,也要抓住新闻的特点) 教学设计 导入(导入课文的方式可根据需要设定) (教师配乐朗诵毛主席所作的《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一诗,声情并茂地导入课文)这首诗是为人民解放军解放南京而作,表现了人民解放军的英雄气概。历史告诉我们,中国革命的胜利是经过长期革命战争战胜强大敌人取得的,今天,我们学习的是毛泽东为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亲自撰写的一篇新闻,题目是“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或让学生拿出当天的报纸浏览新闻版,简要介绍几则新闻,由新闻的标题导入) 整体感知 教师板书课题,出示学习目标。

教师检查预习字词情况,布置思考题: 快速默读课文,用简明的语言说说新闻报道了什么内容。 再读课文,理清记叙的六要素:人物、时间、地点、事件发生的原因、经过、结果。(指出记叙的六要素也是新闻的要素) 精读课文(可分读、齐读),具体说说新闻是从哪几个方面来报道渡江情况的?按什么顺 序报道,为什么? 学生读课文后,分小组讨论,全班交流,教师参与。 (三个思考题分别针对新闻结构的三部分:标题、导语、主体) 教师导学 (讨论了以上三个问题,教师引导学生得出结论) 要想迅速了解新闻的主要内容,就要看标题。要比较详细地了解新闻的内容,就要 看导语。要更为细致地了解新闻的内容,就要看主体。 新闻的要素也是记叙的要素,只要把记叙的六个要素变成六个问题,阅读的时候注 意这六点,养成留意要素的习惯,再读其他叙事性作品也就容易把握内容了。 合作探究 教师布置思考题: 阅读这则新闻后,你以为新闻具有怎样的特点?(教师引导学生多角度思考) 学生小组讨论,全班交流,教师参与。 讨论后明确: 新闻的作用,报道国内外最新发生的重大事件或新气象。 新闻的结构,一般包括标题、导语、主体、结语和背景五部分。 新闻的写法,主要是叙述,有时兼有议论、描写。 新闻的特点,观点鲜明、内容真实、报道及时、语言简明准确。 拓展延伸 教师导学:要求学生快速默读第二则新闻《中原我军解放南阳》,了解新闻内容。再 让学生运用前面所学的新闻知识学习第二则新闻,并提出思考题。 默读第二则新闻,理清记叙的六要素。 运用所学的新闻知识具体分析第二则新闻,并说说两则新闻在写法上有哪些不同之处? 品味两则新闻语言的特点,完成课后练习三。 学生小组讨论交流,教师引导学生多角度思考,学生全班交流,只要言之有理,教师

八年级上册语文名著导读

名著导读与练习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1.在__________ 的启发和教育下,保尔懂得了许多关于革命工人阶级和阶级斗争的道理。 2.保尔救出了朱赫来后,被贵族的儿子______出卖,被白匪关押起来。 3红军攻下了小城谢佩托夫卡,保尔的好朋友________参军了,当了团区委书记。4.保尔最爱读英国小说________,敬佩主人公的斗争精神。 5“这些人是无价之宝,钢铁就是这样炼成的”是________到修铁路的工地视察视察时说的。 6难道你不能在政府里搞一个比挖土强一点的差事吗?我还以为你当上了委员或委员一类的首长呢”这是________对保尔说的。 7“可现在呢,你浑身都是樟脑味儿”是保尔对________说的 8.在铁路就要修完时,无情的_______和________最终夺去了保尔的战斗力。9.《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是一部优秀的文学作品,是一本名副其实的________,保尔是_______ 的良师益友”,他的________对广大读者有极深的教育意义。 10.保尔在发电厂工作时结识了红军撤退时留下的老水手________,正是在这位老水手 的教育下,他才走上了革命的道路。 11.保尔的一生中有三位非常重要的女性,他的初恋情人________,在铁路总工厂任共青团书记时认识的__________,以及他的妻子__________ 。 12.保尔因__________ 而被校长开除。 13.保尔最后的著作是__________ 。 14.保尔在黑海疗养所企图自杀未遂,又找到了新的生活目标,他要靠________回到队伍中去,他把写的小说寄往柯托夫斯基师征求意见,但________,他不气馁,重新开 始创作,小说最终获得了成功。 15《钢铁是怎样炼成的》通过保尔的成长经历,描绘了从第一次世界大战起,经________ 国内战争到经济恢复时期广阔的社会画面,被誉为“生活教科书” 16.人们提出“在新时代要做保尔还是比尔”的新命题。与比尔盖茨相提并论的保尔,就是苏联作家奥斯特洛夫斯基《_______》中的主人公________,他受等人影响很大,经过艰苦的锻炼,成为共产主义战士。 参考答案 1.朱赫来2.维克托3.谢廖沙4.《牛虻》5.朱赫来6.冬妮娅7.冬妮娅8.伤寒;大叶性肺炎9.生活教科书;鼓舞人们战胜困难、不断革命;崇高形象和革命品质10.朱赫来ll.冬妮娅;丽达;达雅l2.在神父家补课时,把一撮烟末撒在神父家的做复活节糕用的面团上13.《暴风雨所诞生的》l4.文学创作;书稿在途中丢失15.十月革命16.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保尔?柯察金;朱赫来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2课《唐诗五首》同步习题(含答案)

《唐诗五首》 《野望》同步练习 一、1.试分析首联在全诗中的作用。 2.请从动静和写景顺序的角度赏析中间两联。 3.请从“景”与“情”关系的角度,赏析本诗的颔联。 4.结合全诗内容,简析诗人“长歌怀采薇”的原因。 5.第一、二句描绘了怎样的画面? 6.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7.颔联和颈联运用何种手法,描绘了怎样一幅景象? 8.诗人在诗中流露了怎样的感情? 二、1.“薄暮”在诗中的意思是什么? 2.第一句“东皋薄暮望”,说明了试题。地点:_____,时间:_____。事情_____。 3.颔联写薄暮中的“秋夜静景”,山对树、____对____,____对______。 4.第三联描写眺望到的景象,那是怎样的景象? 三、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首联借陶渊明“登东皋以舒啸”的诗句,暗含诗人归隐之后,尝耕东皋之意。B.颔联和颈联运用工笔细描的表现手法,精细地描画出了农村生活的真实场景。C.颔联和颈联运用动静结合的表现手法,使诗歌充满画面感,突出了乡村气息。D.尾联表明了诗人在现实当中难觅知音,孤苦无依,只好追怀古代的高士贤人。

2.请从“景”与“情”关系的角度,赏析本诗的颔联。 3.诗人在傍晚野望时,描绘出了怎样的景色用了什么手法? 四、赏析诗歌《野望》,回答下列问题。 1. 诗的首联化用了哪两位诗人的什么诗句?有何作用?请简要赏析。 2.“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3.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参考答案 一、 1.(1)第一句的“东皋”点明地点,“薄暮”点明时间,“望”字领起中间两联的写景。第二句呼应起尾联,表现出哀伤的情感,为全诗奠定了感情基调。(2)表现了在现实中找不到知音、得不到赏识的苦闷、怅惘的心情。 2.颔联写总写秋色,是静景、远景,颈联写牧人与猎马,是动景、近景。这四句诗宛如一幅山家秋晚图,光与色,远景与近景,静态与动态,搭配得恰到好处。 3.诗歌颔联妙在融情于景。诗中描写了漫山遍野,树叶枯黄,更兼残阳尽染的萧瑟衰败景象,景中寄寓了诗人孤独、落寞的情怀。 4.诗人在现实生活中辗转漂泊,彷徨苦闷,找不到精神归宿,又没有真正的知己,所以只得“长歌怀采薇”,即放声高歌,追怀伯夷、叔齐那样的隐逸高士,引为神交密友。 5.描绘了一幅满天秋色(江天寥阔、山清水秀,水波清冷)、峰峦叠嶂的富有诗意的山水画。 6.抒发了作者悠闲(闲适)惊喜(喜悦、喜爱大自然)之情。 7.四句写薄暮中所见景物。举目四望,到处是一片秋色,山川笼罩在夕阳的余晖中,越发显

2020部编本八年级上册语文期中考试试卷(含答案)

第一学期期中测试卷 时间:120分钟满分:120分 一、积累与运用(35分) 1.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拼音写汉字,给加点字注音。(4分) 大气,是一种优秀的品质。大海大气,不拒绝点滴清澈的泉水抑或浑浊的污水,于是,他的心胸更加广阔,拥有了hào hàn()与澎湃;高山大气,不嫌弃一块石头的丑陋,一棵小草的卑微,于是,他的身姿更加伟岸,拥有了巍峨与坚定;蓝天大气,不厌恶一片乌云的阴晦.( ),一只小鸟的聒.( )噪,于是,他的眼界更加辽远,拥有了广mào()与无边。 2.下列语句与原文书写完全一致的一项是( )(3分) A.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漂荡,任意东西。 B.其间一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C.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D.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荇、藻交横,盖竹柏影也。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这条公路修好才几个月,就到处坑坑洼洼,严重影响行车,实在是差强人意 ....。 B.骄傲的人终会黯然失色,只有真正谦虚的人才会永远鹤立鸡群 ....。 C.两个小机器人跳舞时突然四脚朝天,却仍在不停扭动,卖萌 ..的模样逗得围观者哈哈大笑。 D.大自然是崇高、卓越而美好的。它煞费苦心 ....,创造了世界。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3分) A.本着“服务G20,奉献G20”作为目的,杭州市政府发出志愿者征集令,希望广大市民以主人翁姿态踊跃报名。 B.执法人员近日加大了对上市蔬菜抽样检测,以防止不合格产品出现在百姓的餐桌上,确保舌尖上的安全。 C.史铁生以亲身经历为基础,描写了他多年来在地坛公园观察到的风景、世态以及对人生独特而深刻的感悟。 D.一篇有关中国人在5 000年前就酿制啤酒的论文在《美国国家科学院学报》发表,第一作者是位90后的杭州姑娘。 5.给下面的新闻材料拟写标题,并简述理由。(4分) ××网2016年4月22日讯4月24日是首个中国航天日。为迎接首个航天日,航天专家在国家博物馆学术报告厅做专题报告,总结了中国载人航天、火箭发射、深空探测等方面的航天成就,强调了中国进入太空的能力目前已经达到航天大国的水平,并指出“十二五”期间,中国每年的航天发射数量稳居世界前三,尤其值得所有中国人自豪的是,近20年中国长征火箭的发射成功率居全球之最。 6.古诗文名句默写。(10分)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烈士暮年,壮心不已。(曹操《龟虽寿》)

八年级上册语文名著导读复习

名著导读复习 一、《朝花夕拾》温馨的回忆与理性的批判 1、作者:鲁迅,原名周树人,现代著名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 2、内容 《朝花夕拾》:《朝花夕拾》是鲁迅创作的以回忆童年和青少年时期生活为主的散文集,共收入10篇散文,写于1926年6月至11月间,《花夕拾》题目意义:“早晨的花晚上拾起”,意即:“从记忆中抄出来的意思”。据鲁迅说:“《朝花夕拾》的文章是“从记忆中抄出来的”。《朝花夕拾》是关于鲁迅生平史实的第一手资料,我们可以从中看到早年鲁迅的完整形象。 本书为鲁迅一九二六年所作回忆散文的结集,共十篇。前五篇写于北京,后五篇写于厦门。这十篇散文(《狗·猫·鼠》《阿长和山海经》《二十四孝图》《五猖会》《无常》《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父亲的病》《琐记》《藤野先生》《范爱农》), 3、问题设计 A、《朝花夕拾》在你印象最深的文章是哪一篇? (可以谈谈我们学过的《阿长和山海经》《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B、在你的童年中有没有一些难忘的人和事?试着写出来,或讲给同学们听听。 二、《骆驼祥子》:旧北京人力车夫的辛酸故事 老舍(1899-1966),原名舒庆春,字舍予,北京人。现代著名作家,曾任小学校长、中学教员、大学教授。老舍一生创作了许多脍炙人口的文学作品,如《四世同堂》、《骆驼祥子》、《茶馆》、《龙须沟》等。 1、内容、人物 祥子是个人力车夫。他原是个破产农民,18岁时只身来到北京谋生。他要强、勤俭,对生活充满希望,一心想买辆车,做一个独立自主,不受拴车人气的洋车夫。经过三起三落后的他变得厚颜无耻、说谎耍赖,甚至出卖人命了。祥子才二十几岁,就成了吃喝嫖赌,专为人出殡打幡的行尸走肉,一头没有思想的走兽,“只剩下那个高大的肉架子,等着溃烂,预备着到乱死岗子去。”以堕落完成了他由人到兽的悲剧一生。 2、祥子悲剧的深刻意义 祥子形象是半殖民地半封建旧中国的城市个体劳动者的典型。他的悲剧有着深刻的社会意义。首先,它有力地揭露和控诉了旧社会吃人的罪恶,点明其严重的后果,不仅摧残了人的肉体,还毁灭了人的灵魂。 其次,祥子的悲剧也是对个人奋斗道路的有力批判。作为一个城市个体劳动者,祥子那要强好胜的心胸是隶属于他那个体小生产者的狭隘范畴的。他为自己描绘的蓝图是没有别人在内的虚幻的个人小天地。他的挣扎和反抗,是孤立无援的个人奋斗。祥子悲剧的意义也正是这部小说所要表现的主题。 A、概括《骆驼祥子》中你印象最深刻的情节,谈谈你的体会? B、谈谈祥子这个人物。 【练习】 1、、《朝花夕拾》原名《_________》,是鲁迅的回忆性散文集,请简介一下其中的一篇(课内学过的除外)的主要内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旧事重提》、示例:《二十四孝图》主要内容:童年时代的我和我的伙伴实在没有什么好画册可看。我拥有的最早一本画图本子只是《二十四孝图》。其中最使我不解,甚至于发生反感的,是“老莱娱亲”和“郭巨埋儿”两件事。

【新课程标准】人教版2017年八年级上册语文名著《寂静的春天》

寂静的春天 作者简介:蕾切尔〃卡逊1907年5月27日生于宾夕法尼亚州泉溪镇,并在那儿度过童年。美国海洋学家、环境运动先驱。她1935年至1952年间供职于美国联邦政府所属的鱼类及野生生物调查所,这使她有机会接触到许多环境问题。在此期间,她曾写过一些有关海洋生态的著作,如《在海风下》,《海的边缘》和《环绕着我们的海洋》。这些著作使她获得了第一流作家的声誉。她作为科学家的荣誉也被攻击,而对手们资助了那些预料会否定她的研究工作的宣传品。那完全是一场激烈的、有财政保障的反击战,不是对一位政治候选人,而是针对一本书和它的作者。1907年,出生于美国宾法尼亚州;1929年,毕业于宾夕尼亚女子学院;1932年,霍普金斯大学获动物学硕士学位;1935年,美国渔业局工作。 导读①:蕾切尔?卡森的经典之作《寂静的春天》是一部具有里程碑意义的生态文学作品,其独特全新的生态视角、优美与形象的生态书写和厚重深邃的生态思索,给人以哲学的思想启迪和艺术的精神享受。1962年,美国海洋生物学家蕾切尔〃卡森出版了影响整个世纪的生态著作-《寂静的春天》,激起了全世界环境保护事业的书,当时DDT挟持着第二次大战时抑止了疫病传染的旋风,又发现对杀虫和使农作物丰收都很有效,因此被化学商界开始大量推广。然而蕾切尔?卡森不畏权势,向人类提出警讯,告知社会大众DDT杀虫剂是会严重影响生态环境的,警告人类如果再不改变,春天将不再鸟语花香,也将毒害人类。蕾切尔?卡森是以带病之身完成这本书的,在书出版之后许多工商团体也开始攻击她,但她不屈不挠、不畏强权的精神成功证实了DTT的毒性,也推动许多国家立法取消DDT的使用,科学家们也开始重视化学制品的危险性而展开许多研究,世界的方向可说是因这本书而改变。它描述了人类可能将面临一个没有鸟、蜜蜂和蝴蝶的世界。 正是这本不寻常的书,在世界范围内引起人们对野生动物的关注,唤起了人们的环境意识。这本书同时引发了公众对环境问题的注意,将环境保护问题提到了各国政府面前。各种环境保护组织纷纷成立,从而促使联合国于1972年6月12日在斯德哥尔摩召开了?人类环境大会?,并由各国签署了?人类环境宣言?,开始了环境保护事业。 是谁有权利作出决定,认为一个无昆虫的世界是至高无上的,甚至尽管这样一个世界由于飞鸟耷拉的翅膀而变得黯然无光?这个决定是一个被暂时委以权利的独裁主义者的决定:他是在对于千百万人的忽略中做出这一决定的,对这千百万人来说,大自然的美丽和秩序仍然还具有一种意义,这种意义是深刻的和必不可少的。 在我们的世界上,致癌的化学因素已经通过两种途径建立了自己的掩体放线:第一,具有讽刺意味的是,由于人们追求更好的、更轻松的生活方式;第二,因为制造和贩卖这样的化学物质已经变成我们的经济和生活方式中一个可接受的部分。我们现在正使化学物质充满我们的环境,这些化学物质有能力直接打击染色体,并以精确的方式影响染色体,造成上述情况。为了得到一个不生芽的土豆或一个没有蚊子的院落,难道我们付出这样的代价不是过高了么? 你若有心去翻阅上世纪60年代以前的报纸或书刊,你将会发现几乎找不到?环境保护?这个词。这就是说,环境保护在那时并不是一个存在于社会意识和科学讨论中的概念。确实,回想一下长期流行于全世界的口号——?向大自然宣战?、?征服大自然?,在这儿,大自然仅仅是人们征服与控制的对象,而非保护并与之和谐相处的对象。 人类的这种意识大概起源于洪荒的原始年月,一直持续到20世纪。没有人怀疑它的正确性,因为人类文明的许多进展是基于此意识而获得的,人类当前的许多经济与社会发展计划也是基于此意识而制定的。蕾切尔〃卡森(Rachel Carson)第一次对这一人类意识的绝对正确性提出了质疑。这位瘦弱、身患癌症的女学者,她是否知道她是在向人类的基本意识和几千年的社会传统挑战? 《寂静的春天》出版两年之后,她心力交瘁,与世长辞。作为一个学者与作家,蕾切尔?卡森所遭受的诋毁和攻击是空前的,但她所坚持的思想终于为人类环境意识的启蒙点燃了一盏明亮的灯。 中国的环境保护事业也是从停止沙城农药厂的DDT生产开始的,而后全面禁止了DDT的生产和使用。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