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关于对涉税网络舆情的思考与对策

关于对涉税网络舆情的思考与对策

关于对涉税网络舆情的思考与对策
关于对涉税网络舆情的思考与对策

关于对涉税网络舆情的思考与对策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社会不断发展,特别是随着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进程不断加快,一些社会问题和矛盾吸引了越来越多的舆论关注。特别是从一些国家和地区的发展历程来看,国民收入从中等收入向高收入提升时期,往往是经济容易失调、社会容易失序、人们心理容易失衡的“阵痛期”。在这个变化和发展的相互交织过程中,网络正以前所未有的态势,成为一些社会事件的发起者、推动者和引导者,也成为某些人有意识炒作甚至掌控的平台。从中央高层到普通大众,网络舆论越来越多地引起全社会的高度重视。在这个“人人都是记者”、“信息爆炸”的时代,税务部门如何有效地引导网络舆论,避免负面舆论影响,更好的发挥税收职能作用,是我们当前面临的一个新的课题。

一、网络舆情的现状和发展态势

根据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2011年11月测算的数据,我国网民总数已达5.05亿,普及率达37.7%,其中互联网的宽带用户达到1.5亿同比净增18.6%,手机网民数量达3.4亿,总体网民当中手机用户普及率达65.5%。根据中国的人口基数以及经济发展形势来看,预计中国的网民将在2016年超过7亿,网民人口覆盖率将超过50%。

随着互联网的迅速发展和广泛应用,网络媒体对人们工作生活和社会舆论格局的影响日益深入,已成为重要的大众传媒、社会民意的晴雨表和群众表达诉求的新平台,成为民意表达的集散

地。由于互联网在便捷性、及时性、隐蔽性、开放性、无边界性等方面无与伦比的优势,正成为人们获取信息的重要渠道和进行交流沟通的重要方式,特别是在表达民情、宣示民意、参与国家社会政治生活方面,更是表现出了不一般的威力。

从“陕西华南虎”到“云南躲猫猫事件”,从“成都公交车燃烧事件”到“广东小悦悦事件”,从“天价烟局长”到“亿万富姐吴英案”,从“我爸是李刚”到“乌坎事件”等这些在社会影响面广、反应强烈的热点社会事件,最初都是通过网络(评论、论坛、跟帖、BBS、博客、QQ群等)这一途径,引起社会广泛关注的。并且因为大量网民的参与,最终形成了强大的舆论压力,甚至对整个事件的发展都产生了直接的影响。这一连串事件从发生,到通过网络传播而被社会广泛关注从而最终得到很好解决,对中国整个社会、特别是对政府部门来说,不亚于发生了一次思想观念上的“地震”。这一系列事件显示,越来越多的热点事件和社会问题已不再是通过传统媒体,而是通过网络被社会所广泛知晓,甚至是被迅速炒作、放大。这就是网络的虚拟性、隐蔽性和大众性特征所带来的表情达意的便捷性、随意性和广泛性。每一个网络舆情事件,既可以成为理性公民、热心群众监督政府、抨击时弊的重要手段和有力武器,也可能成为别有用心者制造网络暴力、社会群体事件的乐园。

二、涉税网络舆情的特点和成因

税务部门作为国家重要的经济职能部门,不仅要学会“与媒体打交道”,更要学会直面庞大的网络受众,正确快速的应对随时可能出现的网络舆情,确保做到早知道、早发现、早处理,争取

掌握网络舆情的主动权,打赢“网络舆情战”。曾在网络上广泛传播、在社会上反响强烈、距离我们较近的“税务总局三公经费”、“浙江国税豪华游船”、“李双江之子驾豪车打人”、“国税局长黄金名片、猥亵幼女”等事件都为税务部门科学应对网络舆情敲响了警钟,应引起各级税务部门的高度关注。

(一)涉税网络舆情的特点

一是指向性强。涉税网络舆情指向单一,对象就是税务部门、税收工作和税务人员,内容包括税务机关履行工作职责的情况,是否严格按照法律规定征收税款、审批税收优惠、落实税收政策,能否体现横向公平与纵向公平,以及税务部门内部的干部队伍建设和廉洁自律情况等。

二是关注度高。税务部门的工作性质和一直以来被人们推崇的“优越性”,都决定了无论是在现实社会中,还是在虚拟网络上,税务人员都是受关注程度较高的群体。另外传统的“管理”和“被管理”、“收”和“缴”容易在公众心理层面产生同情弱者的心理。所以在网络上,每起涉税事件一出现,都会诱发广大网民丰富的想象力,引起关注和议论,跟贴的、评论的、借题发挥蜂拥而上,甚至使普通的涉税事件发生变异,矛盾性质发生转化,形成舆情危机。

三是负面评价大。从涉税舆情的内容和性质上看,社会评价有正面的和负面的,但往往是以负面的为主。这些负面问题经媒体曝光或被网民发现,通过发帖、转帖、论坛、博客等形式迅速在网络上传播,损害税务干部的良好形象,对税收工作造成被动,造成人民群众对税务部门依法履行职责的质疑,影响税务部门在

社会上的地位,乃至影响政府形象。

(二)涉税网络舆情的成因

从税收的特征来看,税收是国家凭借政治权力参与社会财富再分配的过程,其自身所固有的强制性和无偿性的特点,是公权力的典型表现。由于征纳双方代表的利益不同,一方代表国家利益,一方代表企业或个人的利益,而且,就纳税人而言,税款与所得是此消彼长的反向变化关系。尽管目前税务部门规范执法、优化服务已成为主流,全民纳税意识已经普遍提高,但征纳之间的利益关系决定了征纳矛盾难以调和,甚至处理稍有不当便会不断产生新的问题和矛盾。

从税收的调节分配角度来看。“依法用税”与“依法纳税”、“依法征税”同样重要。《中国青年报》曾有这样一个调查:“作为纳税人,你最关心什么问题?”结果49.4%的人选择了“政府把我们缴的税用到哪里了”。不可否认,我国税收收入在持续快速增长的同时,预算支出的透明度却没有随之增高。每年两会,都有代表委员提出阳光监督老百姓“钱袋子”的问题。监督不到位、公共信息不公开、行政执法不透明等问题,加上转型时期大量存在并不断激化的社会矛盾,使得维权意识有了较大提高的公民更愿意借助网络这一工具和平台来“表情达意”。

从近几年来《福布斯》每次出炉的税负痛苦指数排行榜来看,中国每次均排名居前并引起广泛关注,且不论计算方法和指标依据,但至少说明税收作为调节财富分配的一种重要手段,在实现社会公正,缩小贫富两极分化方面,并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税收的法理逻辑是“取之于民,用之于民”,但连年以来与高速增长

的税收相呼应的却是“GDP崇拜”下公共服务的递减,买房难、看病难、上学难已成为压在纳税人身上的新三座大山和社会上下的广泛共识。从中宣部2010年出版的《七个怎么看》到2011年的《从怎么看到怎么办》,所有这些为公众普遍关注的焦点问题,似乎都与税收的职能作用有所联系。所以,公众之所以热议税负痛苦指数,一方面说明税收的公共服务逻辑没有得到理想回应,公共服务质量仍待提高,公共保障制度仍需健全;另一方面也说明了广大民众对税收的关注空前,即使是民生话题,但在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诉求之下,税务部门已被推至风口浪尖,一旦引发网络舆情,税务部门难免成为当前社会热点难点问题的“替罪羊”。

从税务部门内部管理来看。一些税务人员在税收执法过程中,或违反规定程序,或自由裁量权的运用有失适当合理,或缺乏谋略,不讲究方法,忽略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和合理诉求;一些税务人员为人处事高高在上,发表不当言论;一些税务部门处处展现“管理者”的姿态,高调显摆阔房豪车等,这些都使得纳税人对税务人员及税务工作产生抵触情绪,此类问题一旦被“有心人”在网上快速放大和炒作,经过添油加醋地传播,就可以成为点燃一片舆论的导火索,使税务部门工作陷入被动,形象受损。

另外,由于信访问题处臵不当、危机应对鲜有成效而导致的“访民上网”也成为引发网络舆情的重要途径。信访活动是社会矛盾的综合反映,具有丰富的实践性特征,大多涉及民生问题。处于各方经济利益调整焦点的税务部门,信访反映的问题主要集中在人事、税务干部违纪、涉税举报、税收政策咨询等方面。其中,涉及公务员招录、退伍军人安臵、协税员辞退、提前离岗待

遇等人事问题所占比例最高。针对这些问题,一些上访者已不再满足于群体访、越级访等现实空间,而是转向网络发声,期盼引起更多的公众的同情和关注,推动事件发展。由于长期以来“访民”的弱势群体身份和民生话题的强扩展性,更决定了信访问题一旦引发网民关注,必将成为网络舆论的热点。

三、应对涉税网络舆情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一)舆情应对方面主体缺位

一是领导干部对网络舆情的重视不到位。部分领导干部认为税务部门的所作所为均有法可依,对待涉税舆情,有一种事不关己、放任自流的错误思想。一方面,对未造成重大影响的不重视,认为任何工作肯定会影响一部分人的利益,引起一部分人的牢骚和怨言是很正常的事;另一方面,对内部的反映不重视,认为属于部门内部矛盾,不会造成重大影响。结果,或因当问不问、当管不管,或因当报不报、当断不断贻误时机,待到舆情危机形成后才仓促应战,才发现错过了最佳时机,而丧失了工作的主动权,导致小事变成大事,大事酿成乱子。

二是干部职工的网络意识不到位。随着互联网络进入Web2.0时代,BBS、新闻跟帖、博客、QQ群、3G、微博等已被网民广泛运用,但大多数税务干部仍仅仅掌握在门户网站的新闻浏览和二级链接上,不能紧跟互联网新技术的发展步伐。例如微博从网络上出现以来,目前用户数量达4亿多,已成为互联网最热门的新领域。但不少干部对微博要么完全不懂,要么一知半解。不少基层干部依然用对待传统媒体的心态和方式来对待具有高度开放、互动、参与的新兴舆论场,长此以往,必然会在新媒体舆论上败下

阵来。

三是组织体制依然不健全。虽然国家和地方政府已经相应成立了网络新闻宣传管理机构,但在网络舆情立法和体制建设方面还处于空白状态,导致在应对网络舆情的实践上还处于无法可依、无制度可循的尴尬中。绝大多数税务部门没有应对网络舆情的组织机构,没有专门处理网络舆情事件的固定人员,没有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应对制度。在面对网络舆情事件时,还是用传统的方法,过去的经验来应对,或者是直接采用围追堵截的办法,缺乏应对网络媒体、网民的技巧。如此下去,一旦有事,只能落得“事倍功半,越抹越黑”的结果。

(二)舆情处理方面顾虑较多

一是回避事实。由于担心曝光而公开回应答时内容不真实或避重就轻,藏着噎着,试图“捂、盖、瞒”。有的无关紧要,却夸夸其谈;有的事关重大,却蜻蜓点水,说不到正点子上。孰不知这样做反而加剧公众的猜疑心理,造成视听混淆,助长谣言泛滥,使原本清楚简单的事件变得模糊复杂,原本容易处理处臵的变得十分困难,导致为个别问题付出整体公信力的代价。

二是顾虑媒体。当前一些商业媒体特别是网络信息为了抢夺人气,吸引眼球,大搞“标题党”,稿件标题严重夸张,内容通常与标题完全无关或联系不大,往往起到混淆视听的效果。这就导致基层税务部门在处理与媒体的关系上过于谨慎,致使在一些管理和服务、政策落实和税收收入等涉税事件上,限制、躲避或拒绝媒体采访现象普遍存在。而税务部门对媒体的“怕、拒、躲”却无法满足群众的知情欲望,结果只能导致主流媒体无法求证真

相,助长“谣言”。

三是担心问责。在信息化时代,一些毫不起眼的事件也可能在一夜之间成为全国网络舆论关注的焦点。舆情危机形成后,既要面对巨大的舆论压力,又要面对上级的问责压力。特别当前的年度考核中,对平安建设、综合治理、行业作风建设实行一票否决,一些领导处臵起来怕这怕那,缩手缩脚,甚至是自乱阵脚。以上因素的存在,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涉税网络舆情的处臵难度,也极有可能导致“按倒葫芦起来瓢”,舆论对抗升级,舆情危机加剧。

四、应对涉税网络舆情的对策和方法

(一)提高认识,高度重视舆情

“发展是硬道理,是第一要务;稳定是硬任务,是第一责任。”税务部门在坚持服务经济发展的同时,应进一步强化“发展是政绩,稳定也是政绩”的认识,把涉税网络舆情监控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

首先领导干部要深刻认识当前舆情应对工作的复杂性,要高度重视网络舆情对税务部门形象和公信力的影响,强化网络舆情应对意识,认真学习网络知识,掌握使用网络的基本技巧和与网民沟通的基本方法,遇到涉税网络舆情时果断决策,早期化解。这不仅是领导干部提高自身素质成为新时期的新型领导干部的需要,也是执政为民的需要。

其次要明确网络舆情不是洪水猛兽,也不是过街老鼠,不能怕,不能躲,更不能有抵触心理,过多的抵触只能越来越被动。要认识到,涉税网络舆情是社会对税收工作的关心关注,是公众

正常诉求的集中反映,应以开放的态度看待网络舆情,过滤掉一小撮别有用心的人进行煽动诋毁,公开、透明、严肃地接受广大群众发自内心的呼吁和请求。

再次要成立专门的网络舆情组织机构,建立系统全面的应对机制、引导机制和处臵机制,同时要建立一支集中领导、统一指挥、技术全面、步调一致、反应灵敏、运转高效的网络舆情宣传员暨“意见领袖”队伍,加强对网络舆情进行监测、研判和预警,确保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处臵、早改进。要定期定时在当地网站和百度和“贴吧”等网页定时收集涉及“XX局”、“纳税”和近期涉税关注热点词条,全面掌握纳税人关心的税收事项。

(二)创新机制,积极化解舆情

面对舆情,要强化正面疏导和化解,及时回应公众疑问和合理要求,避免处理不当沉淀到更深层次的社会心理中去。要严格执行舆情监测“黄金四小时”原则,及时向上请示口径,向下了解实情,对平级统一口径,在第一时间发声,把握舆论“麦克风”。对网民反映情况属实或有一定根据的批评性网络舆情,做到及时纠错、公开答复,争取工作的主动性及预见性;对于反映情况失实或恶意诽谤和造谣的,要通过正当途径公开辟谣、以正视听;对于不当炒作、可能引发重大不稳定事件的,依法妥善处臵,不作无谓争辩,不跟风炒作,不人为制造热点;对媒体关注甚至热炒的有关敏感案件,可以通过新闻发布会、接受专访等方式,发布权威信息,做好有关解答;对网上的舆论热点和热帖,要及时关注,涉及本单位本部门的,要及时组织网络宣传员队伍暨“意见领袖”通过跟贴、博客等形式予以引导,启发公众思考和判断

是非,使网络空间与现实社会形成良性互动。

化解舆情,要充分发挥重点新闻网站舆论引导“主力军”、主要商业网站正面言论“放大器”和政府网站权威信息“资源库”的作用,针对网络事件发出公正理性声音,有效疏导网民情绪。更重要的,还是要加强网络监管立法,解决当前刑法及知识产权法中的相关法律规定不够清晰的问题。或者制定类似于“推行实名制、登陆备案制”等操作性较强的规章制度,形成法律规范、行政监督、行业自律、技术保障、公众监督、社会教育相结合的互联网管理体系。同时提高公民的法律意识,让公民行使自身权利的时候不要侵犯他人的权利,在大是大非面前保持清醒头脑,自己的权利被侵犯了会及时依法予以保护。

(三)转危为机,主动利用舆情

在税务工作中,行政和执法是否在阳光下运行,公众对税务工作是否有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这些都在公众的网络监督之下。不可否认,早期未经“放大”或“变异”的涉税舆情基本能够反映群众心声、表达群众诉求。运用得当的话,可以成为发现问题的“显微镜”、体察民情的“晴雨表”。税务部门在处理网络舆情时,应适应新形势的需要,主动贴近网络,巧妙利用舆情,善于转“危”为“机”。

首先在思想上要认识到,应对涉税舆情,其实也是一种被动或延迟的税收宣传和纳税服务等工作。所以,税务部门要变被动为主动,将涉税舆情视为自我宣传、主动服务的绝佳时机,要把涉税舆情变为改进工作的动力。例如面对情况属实、严重影响部门形象的负面舆情,要及时公开表明严肃查处、绝不手软的决心,

争取各界理解;同时主动提出税务部门在促进和谐和纳税服务等方面的工作的目标和措施,以及如何从根本上杜绝问题的产生等,以实际行动树立“为国聚财、为民收税”的良好形象。

其次要认真对待相关网站或其他媒体的网民留言。当前各地政府一般都设有官方“民心网站”,税务部门要把这些网站作为税收宣传的重要阵地,主动开展网民涉税留言办理工作,建立网民与领导干部直接对话的网络平台。从而把网民民意内化成一种良性的执政思维与行动,争取更大范围的理解和支持,自觉把互联网的优势转化为推进社会治理的现实动力和强大合力,真正做到让网民满意、使工作受益,以实际行动解民之忧、取信于民。

(四)依法行政,源头防止舆情

对于涉税舆情,从量的累积到爆发需要一个过程,这就需要我们找准当前在税收工作中容易产生涉税舆情的部位,重点排查有可能发生的信访工作隐患。比如针对“访民上网”对传统信访工作的挑战,我们要立足现实和网络“两个领域”,关注访民和网民“两个群体”,着力将引导网络舆情纳入到信访工作内容,对症下药,源头预防,不给媒体和网络留下炒作的隐患。

具体工作中,要加强干部队伍建设,提高税务人员的综合素质和职业道德,在人民群众中树立良好的形象,在源头上根除网民制造、扩大网络舆情事件的心理和受众基础。要推进依法行政制度建设,统筹兼顾税务部门与纳税人的权利和义务,既要适应加强征管的需要,又要满足规范权力、优化服务的要求。要提高科学民主依法决策水平,健全和完善重大决策规则,将与纳税人利益直接相关的重要税收执法事项、重大税收减免、重大案件审

理及机关大额资金使用等事项列入重大决策范围,严格按照程序实施决策。要规范税收行政行为,严格执行《税收征管法》等法律法规。要依法化解涉税矛盾纠纷,运用刚柔并济的手段,防止引发涉税矛盾和冲突,认真开展行政复议和应诉工作。加强税收执法监督,通过发放联系卡、测评卡,宣传12366纳税服务热线、公开监察举报电话,主动接受社会各界监督。要积极推进政务公开,进一步拓宽公开领域和公开事项,使群众特别是纳税人可以十分便捷的了解税务部门的方方面面,消除对税务部门的神秘感和不信任感。

当然,在探索涉税网络舆情工作中,发现问题勿忘根本问题,改进方法不丢根本方法。也就是说,一切税务部门都是为群众服务的部门,一定要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贯彻始终;一切税务工作都是“为民收税”的工作,一定要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的根本利益贯彻始终;一切税务管理的过程都是做群众工作的过程,一定要把群众观点、群众路线贯彻始终。

省局网络税收宣传员管理办法(讨论稿) (DEMO)

河南省国税系统 税收网络宣传员管理办法 (讨论稿) 为进一步加强和改进税收宣传工作,提升涉税网络舆论的宣传引导水平,推进我省国税系统税收网络宣传员队伍建设,营造健康向上的互联网税收宣传舆论环境,结合我省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一条税收网络宣传员的组织领导 (一)省局成立税收网络宣传员领导小组,由主管办公室的局领导任组长,局内各单位负责人为成员,负责领导、统筹、部署、协调税收网络宣传工作。 (二)省局税收网络宣传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省局办公室,具体负责税收网络宣传的管理、组织和实施,并指导全系统税收网络宣传工作。 (三)各省辖市国税局、郑州新区国税局要加强税收网络宣传工作,建立本单位税收网络宣传工作领导小组和办公室。 第二条税收网络宣传员领导小组的职责 (一)负责建立税收网络宣传员工作制度,指导全系统税收网络宣传工作;

(二)负责全省税收网络宣传的组织、实施工作,负责网上涉税舆情的宣传引导和协调处置等工作; (三)负责建立全省国税系统税收网络宣传员队伍,实施管理、监督、考核、奖励等职能。 (四)负责组织税收网络宣传员有效应对危机事件,集中力量开展网络舆情引导工作;在发生突发事件时,及时迅速引导网上舆论,让正面的评论、正面的声音占据主导地位,维护河南国税系统良好形象和社会稳定。 (五)负责协调和处理其他涉及税收网络宣传的相关事宜。 第三条税收网络宣传员队伍的组成 在全省国税系统选配一批网络宣传员,其中省局各处室配备1名网络宣传员,负责涉及本部门的税收网络宣传管理工作。各省辖市局配备5名网络宣传员,同时,办公室都要确定1名兼职人员负责网络宣传工作的联络、协调事项。网络宣传员主要由国税系统内干部个人报名,并鼓励纳税服务志愿者等社会热心人士参与。省局将建立网络宣传员有关资料档案,并统一培训。网络宣传员因工作调动或其他原因出现空缺的,所在单位要及时补充人员并上报备案,确保工作的正常开展。 另外,省局要聘请一批财税专家担任特邀评论员,针对涉税舆情发表网评文章。各省辖市局可结合单位实际,聘请专家或业务骨干组成专家评论队伍。

舆情的处理与思考

作为社会系统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当前互联网已成为思想文化信息的集散地和社会舆论的放大器,也改变着我们党和群众之间的互动方式,给执政党建设带来重大挑战和机遇。组织部门作为党委的重要职能部门,与党员、干部、群众联系密切,其工作特别是一些反映干部工作、干部问题的信息也逐渐成为网上热议的焦点,如果不加以科学有效的疏导,极有可能造成工作被动,影响组织部门形象。因此,如何适应网络化、信息化的挑战,不断提升快速应对网络舆情、正确引导网上舆论的能力,营造新形势下组织工作良好的网络舆论环境,是当前组织部门面临的一项十分重要和迫切的新任务,也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组织工作服务科学发展和实现自身科学发展必须面对和解决的重大课题。 一、组织部门应对网络舆情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 当前,组织工作网络舆情应对已经逐渐引起各级党委和组织部门的高度重视,组织部门在应对网络舆情工作上也取得了明显进步,有的还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但纵观全局,组织部门在应对网络舆情方面仍然存在一些不足之处,亟待解决。 1、对网络舆情重要性认识不够。一些基层组工干部思想上没有转变过来,对网络舆论不重视,狭隘地认为了解网络舆情、应对网络舆情是其他部门的事,没有意识到在当前民众利益诉求多样化,热点问题频现,舆情空前活跃的形势下,组织部门在应对社会舆情、化解社会矛盾、维护党的威信中有着义不容辞的责任,导致在组织工作舆情应对方面投入人力、物力、财力不足,思路无创新,工作无特色,从而制约了组织工作网络舆情应对能力的提升。 2、应对网络舆情的准备不够。目前,多数组织部门在网络舆情应对上还没有形成统一、完备的组织领导工作架构,没有形成一套完善的工作机制,没有建立专门的工作队伍,没有建立党建网络信息阵地。因此,工作上未能有效适应互联网信息开放性、交互性、复杂性、爆炸性的传播特点,导致对网络舆情准备不足、处理不当,甚至酿成网络公共事件,给组织部门的公信力造成损害,产生了不良的社会影响。 3、应对网络舆情的方法措施不够。一些单位在应对媒体和网友的质问时,还是运用能拖则拖、能避则避的低层次、低水平的“老办法”,容易出现应对不及时、处置不力的情况,损害党和政府的形象。如湖北宜城“29岁市长”事件,起先网民关切的是最年轻的市长在任用程序上是否有问题,由于当地组织部门没有及时公布任用程序,当选仅一周,迅速被网络放大,造成了不良的社会影响。此外,一些组工干部政治敏感性不强,对媒体和网友的质问态度生硬,反应迟钝,答复不当,从而放大了事件的负面影响,丢失了网络舆论宣传主动权。“逯军事件”中,正是因为个别组工干部在面对媒体时的不当答复,使郑州市委组织部在应对社会舆论和网络舆论时处于十分被动的状态。 二、加强和改进应对组织工作网络舆情的对策措施 《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提出,要着力提高应急管理、舆论引导、新兴媒体运用等方面的能力。针对当前复杂的网络意识形态斗争现状和应对网络舆情的薄弱环节,要求组织部门必须更新思想观念,充分认识网络舆论的巨大力量,化被动应对为主动引导,切实提高网络舆情热点的舆论引导能力;完善各项工作机制、加强队伍建设,有效提高网络舆情热点的应急处置能力。 (一)更新理念,提高对网络舆情应对的思想认识 李源潮同志指出:“作为组工干部,要维护党在人民群众中的威信,就要维护党在网上的威信;要维护组织部门在社会上的声誉,就要维护组织部门在网上的声誉;要提高干部在群

舆情应急处置预案三篇汇总

网络舆情信息鱼龙混杂、真假难辨,企业只有建立网上舆情研判体系,及时对网上舆情信息进行汇集整理、筛选分析并进行甄别,快速了解网络上谈论企业的各种声音,预测趋势、掌握其传播规律,才能提出应对处置之策。520作文网精心为大家整理了,希望对你有帮助。 舆情应急处置预案1 现如今随着互联网的迅猛发展,不断深入,网络舆情对社会带来的影响越来越大,不论是政府机关还是企业单位对网络舆情也越来越重视。面对复杂多变的网络舆情,对于企业而言要想从容应对处置,维护自身口碑形象,就必须根据网络舆情的特点,掌握网络舆情的应对原则,制定一份科学详尽的的网络舆情应对处置预案。 为此,关于企业网络舆情的应对处置问题,制定了以下这份网络舆情应对处置预案,可供参考。 一、健全网上舆情监测体系 一般而言,网络舆情呈现出五大特点,具有自由性、交互性、多元性、偏差性和突发性,因此为了提高网络舆情的监控及实时的应对能力,第一时间掌握网络舆情,争取工作的主动权,企业就需要健全网上舆情监测体系。 明确职责分工,确定舆情监测责任单位。 划分舆情监测重点区域,包括各大新闻门户类网站和主要的社交网络媒体平台等。 选用专业的网络舆情监测软件,如识微商情,可对全网舆情进行全天候24小时实时监测,尤其是网络口碑和企业形象监测,实行在线化服务,提前预警,助力企业网络舆情的顺利应对与处置。 二、建立网上舆情研判体系 网络舆情信息鱼龙混杂、真假难辨,企业只有建立网上舆情研判体系,及时对网上舆情信息进行汇集整理、筛选分析并进行甄别,快速了解网络上谈论企业的各种声音,预测趋势、掌握其传播规律,才能提出应对处置之策。 如利用网络舆情监测软件,自动采集并整理分析全网舆情,及时发现舆情信息并监测舆情的发展趋势,自动识别负面准确告警,确保舆情应对处置的科学性与高效性。 三、网络舆情应对处置策略 明确具体的处置流程,及时共享相关信息,确定负责人和各部门的职责,并保证内外发声的统一性,防止因表态的偏差而产生矛盾的激化或扩散。

舆情管理篇_第十七章网络舆情的应对和处置

舆情管理篇 第十七章网络舆情的应对与处置 第一节国外的经验和做法 “网络舆情”这一概念在中国被提出只有短短十几年时间,在实践的丰富程度上与其他国家特别是西方发达国家相比还有不小的差距。但随着互联网在中国的发展越来越迅速,网络舆情的应对与处置也越来越受到各级政府的重视。如今,网络舆情不断呈现出新的形态,舆情的应对与处置也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复杂状况,研究吸取国外网络舆情应对与处置的经验,对于提高我国网络舆情的管理水平亦有裨益。 一、美国:奥巴马竞选团队对网络舆情的应对与处置 2008年美国总统大选时,奥巴马团队基于Web2.0模式建立了竞选门户网站,该网站包括当时先进的社交网络工具,具备充分交互功能的“奥巴马答复中心”,可以让网民向竞选团队提出各种意见和建议并进行沟通交流。同时,网站支持网络支付功能,为奥巴马筹集到超过4.4亿美元的竞选经费。此外,奥巴马团队通过“脸谱网”使奥巴马拥有200多万好友,在“My Space”网站拥有41.5万个朋友,并通过搜索引擎设置关键词广告扩展奥巴马的政治宣传,通过“YouTube”为奥巴马树立正面的政治形象。 奥巴马的互联网竞选团队拥有多达百余人,全方位关注和竞选相关的网上舆论并进行引导。团队中包括许多高素质精英,既有哈佛大学、斯坦福大学的专家学者,也有“谷歌”、“脸谱网”、“eBay”的CEO或创始人等互联网企业高管,甚至还有网络游戏“魔兽世界”的顶尖玩家。互联网竞选团队成功运用网站宣传、网络广告、网络视频、网络游戏、在线捐款、社交群体、搜索引擎、电

子邮件、手机短信、手机软件等多种政治网络营销手段,为奥巴马竞选创造了有利的网络舆论环境,为竞选奠定良好的基础。团队还建立了“反诽谤网站”,全面反击各种针对奥巴马的谣言,并提供相关“真相”视频,或呼吁网民现身说法进行辟谣。 2008年2月,一张奥巴马身着索马里传统服装的照片在网上出现,引起人们对奥巴马与穆斯林关系的猜测,网上舆论一片哗然。但其竞选团队事先已做好应急预案,开动多种政治网络营销手段迅速应对,通过网络渠道发起声势浩大的舆论对竞选对手团队进行反击,树立起奥巴马受冤的形象,扭转了不利局面,支持率不降反升。 二、日本:政府对应急事务网络舆情的应对与处置 日本在《灾害对策基本法》的基础上,制定《灾害救助法》、《建筑基准法》、《地震保险法》等;并通过修订《大地震对策特别措施法》、《原子能灾害对策特别措施法》、《自卫队法》等一系列相关法律,从立法角度对应急事务形成了制度性的总体设计,建立了完整的应急法律体系。随着互联网的发展,政府在传统舆情应对措施的基础上,将网络舆情的发现与处置也归并其中:一是在传统机构内阁信息中心的基础上增设部门,24小时全天候工作,迅速搜集和分析包括网上来源在内的与灾害等应急事务相关的信息。二是日本各地都建立了都道府县的紧急防灾对策本部指挥中心,通过网络对所属地区进行监控或进行救灾指挥,并通过信息网络与所属地区各类管理部门联系,保证信息通畅和救灾行动实施。三是多渠道发布预警性信息,如在发生公共卫生安全事件时,通过厚生劳动省网站、媒体网站、社交媒体等向民众发布相关信息及预防措施。四是政府各部门均有负责宣传的工作人员,在发生应急事务时负责与包括网络媒体在内的媒体机构

防控网络舆情应对方案

防控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网络舆情应对方案为快速妥当处置新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网络舆情,有序引导舆论,有效预防、减少和因舆情造成的负面影响,切实提升应对媒体的能力,营造我局良好舆论环境,依据有关规定,制定本预案。 一、工作原则 (一)统一领导,统筹组织。 将舆情应对处置工作纳入应急管理工作统筹安排,成立专门领导小组加强组织协调。采取法律、管理、技术、舆情疏导等综合措施加强舆情应对处置工作,有效防止舆情危机发生。 (二)分级负责,依法处置。 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依法组织实施舆情应对处置工作和应急处置工作。 (三)监测预警,及早防范。 建立舆情监测、报告、通报制度,及时发现和掌握苗头性和预警性信息,加强分析研判,有针对性地采取防范和控制措施,及时预防和消除不良影响。 二、组织体系及工作职责 (一)领导机构及职责 成立市****学校防控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网络舆情应急处置工作领导小组,由***校长任组长,***副校长、***副校长任副组长,各院务会成员及辅导员为成员的工作领导小 组,负责舆情应急处置预案、工作方案的制定并组织实施,有效监督。

(二)职能职责 1、领导小组职责 (1)根据舆情突发事件的发生情况启动应急预案,决定各班级班主任、辅导员介入突发事件的处置; (2)审定舆情控制与信息发布方案,积极与学校及上级相关部门沟通,商定信息发布的口径、原则和内容,确定审定信息发布稿、负责信息发布和接受媒体采访的领导及相关部门负责人; (3)对舆情突发事件与信息发布应急处置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及时进行会商,提出解决方案及处置措施。 (4)落实****市教育局等相关上级部门交办的其他事项。 2、领导小组办公室职责 (1)加强对网络新闻、论坛、博客、微信群、QQ群、贴吧、搜索引擎等具有新闻舆论及社会动员功能业务的日常监测,及时对相关信息进行收集、整理、分析,发生舆情突发事件,迅速上报领导小组组长; (2)协调班主任、督导员对相关信息进行收集、整理、分析,重要信息及时上报; (3)主动配合宣传部门的工作,及时提供事件有关信息。三、处置程序及办法 (一)研判预警 对可能引发重大舆情的突发事件、热点敏感问题,要及时搜集掌握有关真实信息,做好应对处置准备,增强工作前瞻性和时效性。

2021年第26个税收宣传月主题方案

第26个税收宣传月主题方案 第26个税收宣传月主题方案 开展好第26个全国税收宣传月活动,以深化税收宣传,助力企业发展为主题,下面就为大家的第26个税收宣传月主题方案,仅供参考! 根据国家税务总局办公厅 ___修订后的《第25个税收宣传月活动方案 ___》、南通市国家税务局 ___《20xx年税收 ___要点 ___》精神,以及县局20xx年税收宣传重点工作任务,4月以“聚焦营改增试点助力供给侧改革”为主题,开展第25个全国税收宣传月活动,现制定宣传月方案如下: 一、总体要求 第25个税收宣传月的总体要求是:认真贯彻总局、省局和市局对税收宣传月工作的要求,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以全方位宣传和服务“营改增”为引领,突出抓好深化国税地税征管体制改革、国税地税合作、便民办税春风行动、诚信纳税等宣传重点,宣讲税收政策,讲好税收故事,传播税收正能量,展示国税新形象,为实现“十三五”良好开局发挥效用。

二、宣传事项 (一)“营改增”宣传。联合地税部门分期分批开展“营改增”政策宣传解读;邀请县委县政府、县纪委、县级机关工委、财政局等部门领导,以及全县“营改增”重点企业走进国税,主动开展“营改增”专题和国税部门转变职能、减政放权和政风行风、机关作风建设等情况汇报,听取意见和建议。深入报道全系统“营改增”推进情况,营造内外合力推进“营改增”的浓厚氛围。(责任科室:办公室、纳服科、一分局、征管科、监察室) (二)税收管理改革宣传。宣传全系统各单位、各部门落实《深化国税、地税征管体制改革方案》部署,创新优化纳税服务机制的经验做法,重点宣传落实总局各类税收改革试点、打好省局税收管理改革“第四战役”、如东国税先行试点和首创的改革措施等方面的宣传。贯彻落实 ___新修订的《政府 ___条例》,推进税收决策、管理、服务公开,在纳税人中启动“问需求、优服务、促改革”活动。高度重视并做好依申请公开,切实维护纳税人的合法权益。建立健全 ___负总责、办公室牵头、各部门协调联动和共同应对的舆情管理机制。(责任科室:征管科、办公室、一分局) (三)便民办税宣传。联合地税部门召开如东县国税、地税合作项目新闻会,在县两台、一报、一网形成宣传全覆盖。继续宣传

关于网络舆情应对的思考建议

---------------------------------------------------------------最新资料推荐------------------------------------------------------ 关于网络舆情应对的思考建议 关于网络舆情应对的思考建议当前,县级处于矛盾的第一线,舆情均处于高发易发态势,网络成为社会舆论的重要发源地和聚散地,网络舆情占比重,多为举报投诉类、民生诉求类、突发事件类,究其原因,主要集中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民众维权意识提高,利益诉求增多,导致引发舆情产生的热点因素增加。 一方面,由于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加快,加大了对交通、工业园区、市政工程等基础设施建设,对民生的投入也不断增加,财政资金对乡镇、村的转移支付力度不断加大,客观导致涉及征地拆迁、补偿安置、涉农资金补贴、社会救助等涉民切身利益的事务增多。 在政策落实过程中,由于一些具体办事部门和经办人员工作不到位或公开透明度不够导致民众不理解、不满意、不配合。 另一方面,随着社会的开放,信息的透明,群众眼界逐步拓宽,群众在社会生活中的民主意识、参与意识、责任意识、监督意识在不断提升,对党委、政府公共管理水平有了更高的期待,对关乎公共利益的事务有了更多的关注,遇到自身利益和公共利益受调整时,不再沉默,而是敢于表达。 二是媒体格局在变化,平面媒体和网络媒体互动在加强,导致舆情发酵的可能性增大。 一方面,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媒体格局正发生着深刻的变 1 / 6

化,微博客等新载体和手机上网平台的迅猛发展,更加快了网络舆情的急速升温,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利用网络这一便捷平台表达自己的利益诉求,参与社会事务的监督,希望借助海量网民的力量,制造更大的舆论影响力,最后通过舆论的压力推动现实问题的解决。 另一方面,平面媒体与网络媒体的相互融合与呼应进一步强化。 越来越多的平面媒体通过网络搜索线索,然后进行实地采访印证。 平面媒体与网络媒体的信息互享和交换成为推动舆情迅速传播和热点舆情事件形成的重要因素。 三是媒体监督意识增强,部分非主流媒体滥用新闻监督权,导致舆情处置的行政成本增大。 随着媒体监督的意识越来越强,媒体视角已经遍布社会的各个层面,对群众关心的民生问题、环保问题、社会公平公正问题、政府服务水平问题的监督性报道也越来越多,推动了舆情不断上升。 舆情应对工作中发现的问题(一)实体部门存有工作漏洞,给媒体实施新闻舆论监督提供了事实依据。 实施新闻舆论监督是《新闻法》赋予媒体的权力,任何组织或个人都不能拒绝、阻止记者的采访报道。 如果身正就不怕影子歪,媒体报道最终依据的是事实和法律。 但从媒体记者到我县实地采访进行舆论监督和监测到的网络舆情的案例分析,我们实体部门的工作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不足,容易被媒体关注: 一是惠民政策落实不到位;二是执法不公;三是管理缺位;四是

加强新形势下网络舆情管理学习心得

学习心得 当前,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互联网已经成为社会舆论的“传播器”和“放大器”,网络逐渐成为各种社会思潮、各种利益诉求的集散地和传递社情民意的重要通道。网络舆情是势不可挡的时代潮流,我们必须重视它,管理它,掌控它,否则就会失去主动权。网络舆情作为一种前所未有的全民式、开放式媒体,有其产生、发展、壮大的内在规律。如何发挥好它的作用,对于维护国家的稳定、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减少社会矛盾、了解民意诉求等都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一、充分认识加强网络舆情管理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随着互联网的迅猛发展和广泛应用,网络媒体对人们工作生活和社会舆论格局的影响日益深入,已经成为重要的大众传媒、社情民意的晴雨表和群众表达诉求的新平台。面对新形势新情况,作为党员领导干部应充分认识提高网络舆情管理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一方面,广大人民群众通过网络参与公共事务的热情不断高涨,也越来越习惯于通过网络参与公共事务,表达诉求。可以说,网络已经成为各种利益诉求汇聚的平台。这就要求我们积极通过网络察民情、知民意、集民智,特别是对涉及税收工作的事件及其舆论及时作出回应,切实为广大群众答疑、释惑、解忧,从而有效疏导纳税人情绪、化解矛盾纠纷。另一方面,网络上的信息十分丰富,但也

存在良莠不齐的情况,不实消息、不健康内容、不负责任的言论等随处可见。尤其是一些别有用心的人为了达到个人目的而利用网络歪曲事实、恶意炒作,影响社会和谐稳定和税收工作的正常开展。这就需要我们不断提高网络舆情管理能力,主动进行网络舆情分析和监管,为经济社会发展营造良好的社会舆论环境。 二、不断提高新形势下网络舆情管理能力 在新形势下,我们应充分认识到网络舆情事关经济社会健康发展,事关社会和谐稳定,事关税收工作有序推进,从而不断增强提高网络舆情管理能力的自觉性。一是做好网上接访,着力提高网上科学执政水平。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事业心关注网络舆情,特别对于涉税网络舆情,正确对待和及时处理网民对税收工作的意见和建议。二是认真学习网络媒体知识。高度重视网络媒体的发展,认真学习网络媒体知识,熟练运用网络媒体,确保网络舆情管理的及时性、权威性和公信力、影响力。三是创新网络舆论管理工作机制。要善于创新工作机制,整合各种力量,明确工作责任,健全重大突发事件网络发布机制,善于抓住关键时机,及时公开信息,不断壮大网络主流舆论,提升涉税网络舆情管理能力。四是加强网络涉税舆情日常监测,重点监测和搜集本地区范围内与税务部门工作有关的各类舆情信息,密切关注其发展动态,及时进行分类整理,有针对性地做好网络舆论应对工作。 三、切实加强网络舆情的利用研究借以提高决策水平 网络已成为联系基层、联系群众的桥梁和纽带,只有了解不同

网络舆情应对存在的问题和对策建议

网络舆情应对存在的问题和对策建议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全面来临,网络已经成为反映社会舆情的重要载体之一。加强对网络舆情的及时监测、精确研判、有效引导、积极化解,对维护稳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网络舆情应对存在的问题 一是对网络舆情缺乏认识。二是网络舆情平台建设滞后。三是处理网络舆情的方法简单(封、堵、删)。四是网络舆情危机应对能力差。五是网络舆情应对技术不够“新”、队伍不够“专”、监管不够“灵”。六是网络舆情应对单打独斗,未形成合力。 二、舆情应对的对策建议 (一)加强领导,形成网络舆情应对合力。加强网络舆情应对工作的组织领导,彻底改变看待新媒体的传统思维方式,积极适应网络时代公开透明的舆论环境,建立健全常态化舆情工作机构,明确工作职能职责,配备所需的硬件设施;发挥各单位的作用,建立与宣传、公安、主流网络媒体的沟通机制,形成上下联动、齐抓共管的强大工作合力和良好局面,促进网络民间力量与政府力量的良性互动。

(二)完善机制,强化网络舆情体系建设。一是规范网络舆情监测,完善日常监测报告制度,要求相关部门把网络舆情信息收集、研判纳入日常业务工作,形成制度化和常态化。二是强化舆情分析,把握舆情事件发展态势。要把握好网络舆情总体态势和发展趋势,掌握舆情发展的走势特点和规律,要善于发现苗头性倾向性问题,进而正确预测舆情发展趋势。三是加强舆情研判,健全舆情研判会商制度。通过舆情会商会议,分析舆情事件发生的原因和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对可能引起负面反应的舆情做出预警,把舆情扩散态势控制在萌芽状态。 (三)加强引导,完善网络舆情事件应对措施。建立网络舆情危机预案制度,把握舆情干预时机,提升舆情疏导技巧,化解舆情事件时间压力。在网络舆情潜伏期,及时表态,抢抓第一落脚点;发展期,要冷静面对,有效疏导;在舆情高涨期,要掌握主动,因势利导,引领话题;在舆情回落期,要防止舆情反弹,淡化支节。 (四)注重预防,加强网络舆论阵地建设。一是探索新媒体管理方式。强化政务微博、政务微信建设,抢占网上话语权,有效形成网络舆论阵地。二是提高新闻发布引导舆论能力。建立突发事件新闻发布引导机制和新闻发言人与媒体双向沟通机制,提高党委政府引导舆论的能力。三是加强网络社会管理。开创官民交流新模式,制度化回

网络舆情应对存在的问题和对策建议

网络舆情应对存在的问题和对策建议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全面来临,网络已经成为反映社会舆情的重要载体之一。加强对网络舆情的及时监测、精确研判、有效引导、积极化解,对维护稳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网络舆情应对存在的问题 一是对网络舆情缺乏认识。二是网络舆情平台建设滞后。三是处理网络舆情的方法简单(封、堵、删)。四是网络舆情危机应对能力差。五是网络舆情应对技术不够“新”、队伍不够“专”、监管不够“灵”。六是网络舆情应对单打独斗,未形成合力。 二、舆情应对的对策建议 (一)加强领导,形成网络舆情应对合力。加强网络舆情应对工作的组织领导,彻底改变看待新媒体的传统思维方式,积极适应网络时代公开透明的舆论环境,建立健全常态化舆情工作机构,明确工作职能职责,配备所需的硬件设施;发挥各单位的作用,建立与宣传、公安、主流网络媒体的沟通机制,形成上下联动、齐抓共管的强大工作合力和良好局面,促进网络民间力量与政府力量的良性互动。 (二)完善机制,强化网络舆情体系建设。一是规范网络舆情监测,完善日常监测报告制度,要求相关部门把网络舆情信息收集、研判纳入日常业务工作,形成制度化和常态

化。二是强化舆情分析,把握舆情事件发展态势。要把握好网络舆情总体态势和发展趋势,掌握舆情发展的走势特点和规律,要善于发现苗头性倾向性问题,进而正确预测舆情发展趋势。三是加强舆情研判,健全舆情研判会商制度。通过舆情会商会议,分析舆情事件发生的原因和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对可能引起负面反应的舆情做出预警,把舆情扩散态势控制在萌芽状态。 (三)加强引导,完善网络舆情事件应对措施。建立网络舆情危机预案制度,把握舆情干预时机,提升舆情疏导技巧,化解舆情事件时间压力。在网络舆情潜伏期,及时表态,抢抓第一落脚点;发展期,要冷静面对,有效疏导;在舆情高涨期,要掌握主动,因势利导,引领话题;在舆情回落期,要防止舆情反弹,淡化支节。 (四)注重预防,加强网络舆论阵地建设。一是探索新媒体管理方式。强化政务微博、政务微信建设,抢占网上话语权,有效形成网络舆论阵地。二是提高新闻发布引导舆论能力。建立突发事件新闻发布引导机制和新闻发言人与媒体双向沟通机制,提高党委政府引导舆论的能力。三是加强网络社会管理。开创官民交流新模式,制度化回复和办理网民留言,把网民诉求留在本地网站,防止舆情事件扩大化,推进网络规范运行。四是打通“两个舆论场”。建立健全由新闻发言人、网评网宣员共同参与的网络舆论引导工作体系。

突发重大网络舆情应急处置预案

突发重大网络舆情应急处置预案 为快速妥当处置舆情,有序引导舆论,有效预防、减少和重大舆情造成的负面影响,切实提升应对媒体的能力,营造我局良好舆论环境,依据有关规定,制定本预案。 一、工作原则(一)统一领导,统筹组织。将舆情应对处置工作纳入应急管理工作统筹安排,成立专门领导小组加强组织协调。 (二)分级负责,依法处置。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依法组织实施舆情应对处置工作和应急处置工作。 (三)监测预警,及早防范。建立舆情监测、报告、通报制度,及时发现和掌握苗头性和预警性信息,加强分析研判,有针对性地采取防范和控制措施,及时预防和消除不良影响。 (四)服务发展,防止危机。立足于服务发展、保障民生、维护稳定,采取法律、管理、技术、舆情疏导等综合措施加强舆情应对处置工作,有效防止舆情危机发生。 二、组织体系及工作职责(一)领导机构及职责成立市道路运输管理局突发重大网络舆情应急处置工作领导小组,由局长任组长,分管领导任副组长,各科室负责人为成员的工作领导小组,负责舆情应急处置预案、工作方案并组织实施,有效监督。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负责日常工作。 (二)职能职责1.领导小组职责:

(1)根据舆情突发事件的发生情况启动应急预案,决定各相关单位、人员介入突发事件的处置; (2)审定舆情控制与信息发布方案,积极与相关部门沟通,商定信息发布的口径、原则和内容,确定审定信息发布稿、负责信息发布和接受媒体采访的领导及相关部门负责人; (3)对舆情突发事件与信息发布应急处置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及时进行会商,提出解决方案及处置措施,确定相关部门、人员进行处置; (4)落实市委、市政府交办的其他事项。 2.领导小组办公室职责(1)加强对网络新闻、论坛、博客、搜索引擎等具有新闻舆论及社会动员功能业务的日常监测,及时对相关信息进行收集、整理、分析,发生舆情突发事件,迅速上报领导小组组长; (2)协调各科室对相关信息进行收集、整理、分析,重要信息及时上报; (3)主动配合宣传部门的工作,及时提供事件有关信息。 三、处置程序及办法(一)研判预警对可能引发重大舆情的突发事件、热点敏感问题,要及时搜集掌握有关真实信息,做好应对处置准备,增强工作前瞻性和时效性。 (二)快速反应发现重大舆情后,应立即向局舆情应急处置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报告,最迟不得超过1小时,同时向有关部门通报。应急处置过程中,要及时续报事件处置进展和可能衍

学习舆情应对心得体会

学习舆情应对心得体会 当前,互联网技术迅猛发展,网络舆论随之孕育而生。互联网技术的发展,造就了“官”与“民”互动交流的新模式,“网络问政”骤然兴起。置身于网络舆论的新时代中,作******工作人员,能否正确应对网络舆论,不仅关乎自身的形象,同时也关乎******的形象。 一、了解互联网是正确应对舆情的基础 一要加强学习。了解并掌握互联网的一些基础知识,运用互联网技术的一些基本技巧。二要了解网络舆论。要看得懂网络舆论,知晓网络语言的基本含义。能对网络舆论的性质作出基本的判断,正确区分出一般网络舆论、网络群体性事件、网络谣言。知晓网络舆论的发展规律,网络舆论产生的载体,网络舆论产生的现实背景。三要了解并掌握与网络媒体打交道的基本的技巧。发表具有倾向性的观点时要进行充分的思考,不成熟的不讲,不合理的不讲。 二、提升网络技能是正确应对舆情的条件 网络舆论虽然产生并流传于网络上,其根源还在现实生活。因此,正确应对网络舆论,加强日常工作的处理是重要一环。首先,要加强自身素质建设。要对时代背景有基本的判断,准确的理解并掌握上级的精神,不说、不做与时代精神、发展趋势和上级精神相违背的话、相违背的事;对所主管或分管的工作了然于胸,不说外行话;时刻提醒自己注意

自己的身份,不说与自己身份不符的话;时刻牢记党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不说与党的基本政策、基本信仰相违背的话;不断的聆听并吸收群众意见,尊重民意,不说“雷人”的话。其次,要创新政府新闻机制建设。包括建设好并充分发挥好新闻发言人制度的作用,堵死流言产生的现实途径;建立健全网络新闻发言人制度,定期的、有针对性的对群众共同关心的问题释疑答难;加强与网友的沟通,采取“做客”、与网友网上聊天等形式,主动的说明问题;加强政府网络平台的建设,主动设置话题,主动的引导网友。五要加强网络信息的回应工作。第三,要做好信息公开工作。主动公开人民群众关心的热点问题、涉及到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一些决策的结果,并做好充分的解释工作。第四,要建立健全网络舆情监督机制。针对一般性的网络舆论,要知晓,能判断,有回应。要特别注意网络群体性事件的监控,对网络群体性事件要做到有预案、有应对、有措施。 二、提高应对能力是正确应对舆情的方法 应对网络舆论要注意方式方法,正确的应对措施才能产生预期的效果,这是应对网络舆论的落脚点。对网络舆论,特别是网络群体性事件,一定要第一时间知晓,第一时间应对,不能拖拖拉拉。坚持开放的原则。网络在上达民意、公开诉求、舆论监督、参政议政中的作用越来越明显和重要。网络已成为作为社会公众一部分的网民群体最为直观、便捷、互动、顺畅的参政议政平台,要让网友充分的发声,这

第26个税收宣传月活动方案

第26个税收宣传月活动方案 广泛深入宣传财政税收法律法规和政策,推进依法理财治税。下面是小编收集的第26个税收宣传月活动方案,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第26个税收宣传月活动方案1】 20XX年,区局以总局和市局下发的宣传工作要点要求为导向,为全面实施营改增改革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有力推动营改增落到实处,不断以纳税人正当需求为导向,持续优化纳税服务,切实减轻办税负担,维护纳税人合法权益,传播正能量,着力构建税收宣传的大格局,组织开展了形式多样的税收宣传活动,不断推进正向舆论引导和税收现代化建设。 一、聚焦重点,把握趋势,打造一个中心论坛 第26个全国税收宣传月之际,区局紧紧围绕“聚焦营改增试点助力供给侧改革”这一主题,突出宣传重点,立足自身优势,于4月2日下午,在区商业中心中环百联开展了“直击营改增试点零距离”主题活动。活动集政策宣讲、互动访谈、政策咨询、税务文化展示于一体,重点突出与营改增企业的互动和沟通,区局的业务骨干们联手为即将纳入营改增的近百户纳税人打造了一场政策盛宴。 一是开展政策宣讲,直击热点难点。业务骨干用活泼的flash

动画和明快的PPT讲解营改增最新政策,按文件介绍了此次试点的行业和税率,向在座即将纳入营改增试点的纳税人进行初步政策普及。二是开展互动访谈,分享试点经验。邀请了两户首批纳入营改增的物流企业开展现场访谈,切换视角,从纳税人角度出发讲解试点改革中的重点和难点,提供实际工作经验,并畅谈营改增为企业带来的改革红利。三是现场文艺表演,展示税务文化。区局干部现场演绎了小品剧《最美》,演唱税务版《南山南》,播放了工作纪实片以及青年干部自编自导自演的MV,力求展示税务人多才多艺的一面,弘扬税务文化。四是开展现场咨询,提供多元化服务。主题活动结束后,现场继续进行了政策咨询,进一步扩大政策普及面和知晓面,为改革顺利推进营造良好氛围。 二、与时俱进,创新活动,设立三个辅论坛 营改增园区论坛:以桃浦转型示范区、长风生态园区等重点地区、重点楼宇及重点企业聚集地作为开展营改增政策宣传活动的重要阵地,召开园区企业、大企业座谈会,推送营改增政策理念,落实相关优惠、扶持政策,对全面实现营改增改革确保所有行业税负只减不增,进一步减轻企业税负的实际效能进行深入宣讲,为政策转型期的企业做大做强提供政策支持和制度保障;通过税企互动平台、飞信等向企业法人、财务负责人持续发送营改增最新政策解读,保证主动推送力度与时效;在各大园区内张贴

舆情信息心得体会

舆情信息心得体会 【篇一:舆情学习心得体会】 舆情信息学习心得体会 通过听陈玉教授的“舆情管理和风险应对”,对舆情管理和风险应对 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当前,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互联网 已经成为社会舆论的“传播器”和“放大器”,网络逐渐成为各种社会 思潮、各种利益诉求的集散地和传递社情民意的重要通道。网络舆 情是势不可挡的时代潮流,我们必须重视它,管理它,掌控它,否 则就会失去主动权。结合自身工作实际,我想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 自己对做好舆情信息工作的看法。 一、增强工作主动性,适应舆情信息的新特性。 当前,社会舆论呈现出多元化特点,只有提高创新意识,才能适应 形势的新变化,准确把握舆论导向,从而掌握正确引导社会舆论的 主动权,为地税各项工作的推进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努力做到宣 传工作着力点和新闻媒体聚焦点相统一,宣传政策主张和通达社情 民意相一致,弘扬社会正气和加强舆论监督相结合。围绕纳税服务、税款征收、税收优惠政策的落实等方面涉及广大纳税人切身利益的 问题,主动做好宣传解释工作,赢得舆论支持。 二、准确把握重点,提高舆情信息的针对性。 围绕地税中心工作,跟踪热点,找准难点,准确把握每个时期的工 作重点,通过舆情信息,展示工作成果。全面掌握广大纳税人对地 税部门提出工作建议和意见,有针对性地把广大纳税人的呼声作为 第一信号,唱响主旋律、打好主动 仗。同时着力挖掘有深度、有分析、有研判的信息,为工作的加强 和改进、创新和发展提供服务。 三、创新分析研判,掌握舆情信息的的主导性。

做到“围绕大局、把握大势、关注大事”,为科学决策和正确处理各 种利益关系提供依据。围绕纳税服务、税款征收、税收优惠政策的 落实等方面涉及广大纳税人切身利益的问题,开展有针对性的舆情 分析研判。同时,创新舆情分析方法。运用辩证、逻辑、定性、定 量分析的方法,及时发现苗头性、倾向性问题,从群体性、阶段性、思想性的角度,深入分析其特点和规律,增强“转方式”舆论引导的 前瞻性和针对性。另外,还要健全舆情收集和分析网络。建立健全 互联网重要舆情信息预警联动机制和重点舆情地区、重点部门的网 络舆情直报机制,协调应对、妥善处置网上和社会热点问题。 【篇二:舆情培训心得体会】 学习舆情应对心得体会当前,互联网技术迅猛发展,网络舆论随之 孕育而生。互联网技术的发展,造就了“官” 和“民”互动交流的新模式,“网络问政”骤然兴起。置身于网络舆论 的新时代中,作****** 工作人员,能否正确应对网络舆论,不仅关乎自身的形象,同时也 关乎******的形象。 一、了解互联网是正确应对舆情的基础一要加强学习。了解并掌握 互联网的一些基础知识,运用互联网技术的一些基本技巧。 二要了解网络舆论。要看得懂网络舆论,知晓网络语言的基本含义。能对网络舆论的性质作 出基本的判断,正确区分出一般网络舆论、网络群体性事件、网络 谣言。知晓网络舆论的发 展规律,网络舆论产生的载体,网络舆论产生的现实背景。三要了 解并掌握和网络媒体打交 道的基本的技巧。发表具有倾向性的观点时要进行充分的思考,不 成熟的不讲,不合理的不

网络舆情应急预案

东岗小学网络舆情应急预案 为了进一步提高我校网络舆情应急处置水平,有效应对和快速化解网上舆论危机,支持积极向上的主流舆论占领各种网络信息传播载体,形成学校网络舆情预警防范和监测引导机制,根据《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关于加强和改进互联网管理工作的意见》,结合我校工作实际,特制定本预案。 一、适用范围 本预案适用于处置网络上出现的对学校社会声誉、教学秩序、事业发展有重大影响的信息,或对学校师生生活、工作、学习产生重大影响的相关信息等突发网络舆论情况。 二、工作原则 1.统一领导原则。将重大网络舆情应对处置工作纳入全校应急工作统筹安排,成立专门领导小组加强组织协调。 2.预防为主原则。学校各处室、年级组、教研组应做好网络舆情突发的预防工作。 3.协同一致原则。各处室、年级组、教研组应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密切配合,协同一致,处置好网络舆情突发事件。 三、组织机构和保障 1.东岗小学网络应急舆情处置工作领导小组组成: 组长:魏宏舜 副组长:蔡继英谢延平 成员:各科室负责人年级组长团队负责人 2.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全面负责日常工作及领导小组交办的事宜。

四、处置程序及办法 (一)研判预警。学校信息处及其他处室对本校可能引发重大网络舆情的突发事件、热点敏感问题,要及时搜集掌握有关真实信息,做好应对处置准备,增强工作前瞻性和时效性。 (二)快速反应。学校处室发现重大网络舆情后,要按照快速、畅通原则和逐级报告、双重报告等要求,及时将情况报告学校网络应急舆情处置工作领导小组,分管副校长、校长。同时立即启动应急预案,组建专门工作组,召开碰头会,制定并落实应急处置措施,快速及时内将事情原由、事实真相、事件处置情况等组织成汇报材料,并做到30分钟内口头汇报和90分钟内书面汇报。如有必要,需将材料上报上级主管部门,及时沟通有关情况。 (三)分类处置。面对网络媒体出现的突发重大网络舆情,按照信息内容的不同,在严格执行保密法律法规、新闻宣传纪律等规定的基础上,需按以下不同办法分类处置: 1、属询问、置疑、诉求类的,安排学校相关部门依法依规进行办理、提出答复意见,经学校主要领导和学校安全工作领导小组审定后统一回复;能当即回复的要当即回复,需要一段时间办理后才能回复的,要在当日回复处理意见并告知回复处理结果具体时日。 2、属对学校某一突发事件或社会热点、敏感问题恶意传播或炒作类的,要依法告知事实真相或事件处置情况;对于造成重大负面影响或严重损失及告知事实真相、事件处置情况后仍继续恶意传播或炒作的,商请执纪执法部门依纪依法查处。 3、属捏造、歪曲或夸大事实,恶意攻击、诽谤,煽动闹事或涉嫌网上违法犯罪活动类的,要依法澄清事实真相,如属于学校内部

网络舆情处置工作细则

网络舆情处置工作细则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进一步加强分局网络舆情的处置与管理工作,建立健全网络舆情处置机制,妥善处置网上舆情,有效引导网络舆论,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为华宁公路分局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根据《突发公共事件新闻报道应急办法》(中办发【2008】22号)等文件精神,制定本细则。 第二条本细则中的网络舆情是指通过新闻报道、新闻爆料、论坛、博客、播客、微博、微信、QQ群等互联网形式,反映出来的涉及华宁公路分局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建设和与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热点、难点、焦点问题,有较强影响力、倾向性重大事件的言论和观点信息,以及可能或已经对华宁公路分局形象、公信力产生不良影响的网上负面报道和负面言论。 第二章舆情分类 第三条根据网络舆情的影响力和发展态势,将舆情分为三级:一级(重大)舆情、二级(严重)舆情、三级(一般)舆情。一级舆情是指已经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和有可能形成重大网络热点事件的苗头性舆情,或本属二级舆情,因处置不当,导致发展态势进一步扩大的

网络舆情。如中央级媒体关注或报道、国内大型门户网站刊发后引起和可能引起广泛关注的舆情。二级舆情是指网上影响较大、可能会引发网络热点事件的舆情,或本属三级舆情,因处置不当,导致发展态势进一步扩大的网络舆情。如省内媒体关注或报道、云南网及市内主要网站刊发的容易引起关注和需要市委、市政府协调解决的重大民生诉求等方面的舆情。三级舆情是指市内网站的一般爆料、投诉、普通民生诉求等方面需要及时解决的网络舆情。 第四条舆情级别由省公路局党委和玉溪公路局党委和市网管办确定。 第三章舆情处置 第一节责任主体及分工 第五条分局主要领导和分局各部门主要负责人为网络舆情处置第一责任人,对重大舆情要亲自处置。分管领导(网络发言人)是直接责任人,负责处置涉及本部门的网络舆情。市网管办负责协调、指导全市网络舆情处置工作,涉事部门分管领导(网络发言人)负责协调、指导本地本部门网络舆情处置工作。 第六条各部门明确一名成员分管网络舆情工作并担任网络发言人,至少配备一名政治素质高、责任心强、有一定写作能力的同志担任网络舆情管理员,武装多名高素质网络评论员。全分局上下形成涉

网络舆情处理思考同名27002.doc

【摘要】新形势下如何不断提升快速应对网络舆情、正确引导网上舆论、及时有效处理网络舆论危机的能力,是当前组织部门面临的一项十分重要和迫切的新任务,也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重大课题。本文分析了当前组织部门、组工干部在应对网络舆情方面主要存在问题及原因,并提出了加强和改进应对组织工作网络舆情的对策措施。 【关键词】组织部门网络舆情问题对策 作为社会系统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当前互联网已成为思想文化信息的集散地和社会舆论的放大器,也改变着我们党和群众之间的互动方式,给执政党建设带来重大挑战和机遇。组织部门作为党委的重要职能部门,与党员、干部、群众联系密切,其工作特别是一些反映干部工作、干部问题的信息也逐渐成为网上热议的焦点,如果不加以科学有效的疏导,极有可能造成工作被动,影响组织部门形象。因此,如何适应网络化、信息化的挑战,不断提升快速应对网络舆情、正确引导网上舆论的能力,营造新形势下组织工作良好的网络舆论环境,是当前组织部门面临的一项十分重要和迫切的新任务,也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组织工作服务科学发展和实现自身科学发展必须面对和解决的重大课题。 一、组织部门应对网络舆情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 当前,组织工作网络舆情应对已经逐渐引起各级党委和组织部门的高度重视,组织部门在应对网络舆情工作上也取得了明显进步,有的还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但纵观全局,组织部门在应对网络舆情方面仍然存在一些不足之处,亟待解决。 1、对网络舆情重要性认识不够。一些基层组工干部思想上没有转变过来,对网络舆论不重视,狭隘地认为了解网络舆情、应对网络舆情是其他部门的事,没有意识到在当前民众利益诉求多样化,热点问题频现,舆情空前活跃的形势下,组织部门在应对社会舆情、化解社会矛盾、维护党的威信中有着义不容辞的责任,导致在组织工作舆情应对方面投入人力、物力、财力不足,思路无创新,工作无特色,从而制约了组织工作网络舆情应对能力的提升。 2、应对网络舆情的准备不够。目前,多数组织部门在网络舆情应对上还没有形成统一、完备的组织领导工作架构,没有形成一套完善的工作机制,没有建立专门的工作队伍,没有建立党建网络信息阵地。因此,工作上未能有效适应互联网信息开放性、交互性、复杂性、爆炸性的传播特点,导致对网络舆情准备不足、处理不当,甚至酿成网络公共事件,给组织部门的公信力造成损害,产生了不良的社会影响。 3、应对网络舆情的方法措施不够。一些单位在应对媒体和网友的质问时,还是运用能拖则拖、能避则避的低层次、低水平的“老办法”,容易出现应对不及时、处置不力的情况,损害党和政府的形象。如湖北宜城“29岁市长”事件,起先网民关切的是最年轻的市长在任用程序上是否有问题,由于当地组织部门没有及时公布任用程序,当选仅一周,迅速被网络放大,造成了不良的社会影响。此外,一些组工干部政治敏感性不强,对媒体和网友的质问态度生硬,反应迟钝,答复不当,从而放大了事件的负面影响,丢失了网络舆论宣传主动权。“逯军事件”中,正是因为个别组工干部在面对媒体时的不当答复,使郑州市委组织部在应对社会舆论和网络舆论时处于十分被动的状态。 二、加强和改进应对组织工作网络舆情的对策措施 《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提出,要着力提高应急管理、舆论引导、新兴媒体运用等方面的能力。针对当前复杂的网络意识形态斗争现状和应对网络舆情的薄弱环节,要求组织部门必须更新思想观念,充分认识网络舆论的巨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