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第20章 事件登录、事件显示与报警显示

第20章 事件登录、事件显示与报警显示

第20章 事件登录、事件显示与报警显示
第20章 事件登录、事件显示与报警显示

第二十章事件登录、事件显示与报警显示、报警条 (2)

20.1 事件登录管理 (2)

20.1.1 保存文件 (4)

20.1.2 打印格式项目 (5)

20.1.3 建立一个新的事件记录 (6)

20.1.4 文字 (11)

20.2 事件显示 (13)

20.2.1 方式 (15)

20.2.2 写入地址 (16)

20.2.3 字体 (22)

20.3 报警显示与报警条 (23)

第二十章 事件登录、事件显示与报警显示、报警条

“事件登录”用来定义事件的内容与触发这些事件的条件,EB8000并可以将已被触发的事件(这时事件又被称为报警)与这些事件的处理过程储存到指定的位置,所储存文件的名称一律使用EL_yyyymmdd.evt格式,其中yyyymmdd为文件建立的时间,由系统自行加入。例如事件记录文件名称为EL_20070914.evt,即表示此档案记录2007年9月14日所发生的事件。故,在实际做工程画面时,若要实时的显示机器运行中的报警信息或者显示曾经发生过的报警信息等内容,需要先了解EB8000提供的[事件登录]元件。

EB8000并提供下列系统寄存器来管理这些事件记录文件:

[LB 9021] 清除目前的事件记录

[LB 9022] 删除最旧的事件记录文件

[LB 9023] 删除全部事件记录文件

[LB 9024] 更新事件记录统计信息

[LW 9060] 目前存在的事件记录文件的数目

[LW 9061] 全部事件记录文件的大小

20.1事件登录管理

在使用[事件显示]、[报警显示]、[报警条]等元件可以显示事先定义好的事件/报警内容,将这些元件放置在屏幕画面上,当条件满足时,相应的事件/报警文字信息就会显示出来。在使用这些元件之前,需要事先在[事件登录]这个元件里面,根据报警显示的条件定义各种报警需要显示的文字内容。

按下工具栏上的事件登录按钮或者单击EB8000软件菜单“元件/报警/事件登录”后会出现

“事件定义管理对话窗框”,参考下图

从上图可以看出,已经建立了三条事件/报警信息,下面分别说明该管理对话框中各功能按钮的含义。

[目前类别]

EB8000提供事件分类功能,将事件分成0~255总共256个类别。报警条、报警信息显示与事件显示元件可以分别限制所显示的事件类别。譬如[报警条]元件设定只显示类别为1的报警内容,[事件显示]元件设定只显示类别为0的报警内容等等。

此选项用来选择目前所显示的事件类别或所有类别总共建立了多少条报警内容。

下图“0[3]”的[3]表示类别0目前定义了3个事件内容。

下图“1[1]”的[1]表示类别1只目前定义了1个事件内容。

20.1.1保存文件

用来指定事件记录文件的储存位置,但在计算机使用离线模拟功能时,事件记录文件一律储存在与EasyBuilder 8000.exe相同目录下的eventlog文件夹中。

[保存到HMI]

将事件记录文件储存在MT8000人机界面里面。

[保存到CF卡]

将事件记录文件储存到CF卡中。

[保存到U盘1]

将事件记录文件储存到U盘1中,U盘的编号规则是:先插入USB插槽的U盘编号为1,后续为2,最后一个为3,与插槽的位置无关。

[保存到U盘2]

将事件记录文件储存到U盘2中。

当选择保存文件时,可以发现[档案保留时间的限制]此项设定,此项设定值用来决定事件记录文件被保留的时间。以下图为例,此时设定保留时间为两天,也就是说系统将仅保留昨天与前天的事件记录,超过这个时间范围的文件将自动被删除,以避免储存空间被耗尽。一般选择将事件记录文件保存到人机界面时,建议勾选使用此功能。

20.1.2打印格式项目

使用者需先在系统参数选择连接的打印机类型,才允许设定打印格式。根据需要设定报警信息的打印格式。

[新增…]

建立新的事件登录信息。

[删除]

删除选择的事件登录信息。

[设定…]

编辑选择的事件登录信息。

20.1.3建立一个新的事件记录

在按下[新增…]按钮后,将出现“事件设定对话框”,包含两个分页,下图为[一般属性]设定页。

[类别]

事件的类别。事件的类别选择范围是0~255,在建立事件内容是设定。事件的类别在事件建立好之后是不可更改的。若需要更改除非将该事件删除,重新建立一个需要的类别,文字内容相同的事件信息。

[等级]

事件的等级,依照重要程度可选择为“低”、“中”、“高”、“紧急”。当已发生事件的数目等

于系统允许的最大值数目时(预设为1000条,如需增加请参考“系统参数”的[一般属性]中的说明),重要程度较低的事件将从事件记录中被剔除,并加入新发生的事件。

[地址类型]

事件地址型态可以选择为“Bit”或“Word”模式。

[扫瞄时间]

检查时间间隔。系统以此时间频率检查事件是否满足触发条件。

[延迟时间]

检查延迟时间。系统会在开机后延迟此项时间,才开始检查事件是否满足触发条件。避免开机时的瞬时产生不必要的事件记录。

[读取地址]

系统利用读取此地址所获得的数据,来检查事件是否满足触发条件。其余设定请参考“元件一般属性设定”章节的相关说明。

[通知触发地址]

当事件被触发时,将利用此项位地址送出特定的讯号。选择[设ON]将对此特定位地址送出ON讯号; 选择[设OFF]则对此特定地址送出OFF讯号。其余设定请参考“元件一般属性设定”章节的相关说明。

[触发条件]

当事件的[地址类型]触发条件选择“Bit”时,触发条件可选择“ON”、“OFF”、“OFF->ON”、“ON->OFF”等四种,参考下图。

ON 当[读取地址]的状态为ON时,事件被触发,并产生一个事件记录

OFF 当[读取地址]的状态为OFF时,事件被触发,并产生一个事件记录OFF->ON 当[读取地址]的状态由OFF变为ON的瞬间,事件被触发,并产生一个事件记录

ON->OFF 当[读取地址]的状态有ON变为OFF的瞬间,事件被触发,并产生一个事件记录

当事件的[地址类型]触发条件选择“Word”时,触发条件可选择项目如下。

此时系统会使用从[读取地址]读取的数据与触发条件相比较,判断事件是否被触发。比较特别的是如果触发条件选择“==”或“<>”,触发条件必须设定[小于]与[大于]这两项属性,参考下图,其中[小于]用在事件触发条件,[大于]用在系统恢复正常时的条件。举下面两个例子来说明:

设定范例1:

上面的设定内容表示当[读取地址]中的数据大于等于29(= 30 -1)且小于等于31(=30 + 1)时,事件将被触发。也就是事件被触发的的条件为

29 <= [读取地址]中的数据 <= 31

事件被触发后,当[读取地址]中的数据大于32(=30 +2)或小于28(= 30 -2)时,系统将恢复为正常状态。也就是系统恢复为正常状态的条件为

[读取地址]中的数据 < 28或[读取地址]中的数据 > 32

设定范例2:

上面的设定内容表示当[读取地址]中的数据小于29(30 - 1)或大于31(= 30 +1)时,事件将被触发。也就是事件被触发的的条件为

[读取地址]中的数据 < 29或[读取地址]中的数据 > 31

事件被触发后,当[读取地址]中的数据大于等于28(= 30 -2)且小于等于32(=30 +2)时,系统将恢复为正常状态。也就是系统恢复为正常状态的条件为

28 <= [读取地址]中的数据 <= 32

另一个分页为[信息]设定页,参考下图。

20.1.4文字

[内容]

事件记录在[报警条]、[报警信息显示]与[事件显示]元件中显示的内容。內容也可以使用多行文字,其余设定请参考“元件一般属性设定”章节的相关内容。

可以在显示内容中包含事件被触发当时本机触摸屏中LW地址中的数据,使用格式为

%#d

此种格式使用%作为起始符号,#用来指定LW的地址,使用d作为结束符号。例如显示内容被设定为“温度太高= %20d”,表示在事件被触发时,将显示当时LW20中的数据。也就是说事件被触发时,如果LW20中的数据为100,则在“事件显示”组件中的显示内容将为“温度太高 = 100”。

也可以在显示内容中包含事件被触发当时,特定地址类型中的数据,此特定地址类型与事件登陆的[读取地址]需为相同地址类型,例如[读取地址]选择MW地址类型,则此种方法也仅能显示MW地址中的数据。使用格式为

$#d

此种格式使用$作为起始符号,#用来指定地址,使用d作为结束符号。例如显示内容被设定为“温度太高 = $15d”,且[读取地址]使用MW地址类型,则表示在事件被触发时,将显示MW15的数据。也就是说事件被触发时,如果MW15中的数据为42,则在”事件显示”组件中的显示内容将为“温度太高 = 42”。

注意:以上事件内容中显示的数值是在事件发生时的显示的数据。当事件显示的条件一直存在,也即该事件或者警告信息还没有恢复正常时,这个数据可能还会一直在升高,但此时的数据不会显示在“事件内容”中。只有当事件恢复正常,触发事件的条件再次出现时,此时的数据才会在事件内容中显示。也就是说,事件内容中显示的数据,是在事件发生时的数据。

[字型][颜色]

每一个事件可以单独设定字型与颜色,在[报警信息显示]与[事件显示]元件中所显示事件的字型与颜色来自这些设定值。以下图为例,可以看出两个事件使用不同的字型与颜色。

[事件确认时写入]

事件在事件显示元件中的显示记录被触控时,对特定位置的输出数据值,请参考下面有关“事件显示元件”的说明。

[报警声]

事件被触发时,可选择使用音效警示。可点选声音库选择警示的声音,并使用[播放]按钮确认选择的声音。

注意:目前只有X系列的人机界面有音频输出口。使用非X系列人机界面是,请不要选择声音效果。

完成上述的各项设定后,即可增加一条新的事件登录信息。

完成建立“事件登录”信息后,就可以使用[事件显示]、[报警显示]和[报警条]元件来显示刚刚登陆的各种报警信息。下面来分别说明这三个元件的使用方法。

20.2事件显示

“事件显示”元件可以用来显示已被定义在“事件登录”中,且曾经满足触发条件的事件,“事件显示”元件将利用事件被触发的时间先后,依序显示这些事件,参考下图。“事件显示”元件也可显示事件被触发、确认与恢复正常状态(也就是事件信息恢复)的时间。

按下工具栏上的“事件显示”按钮后,即会出现“[事件显示]元件属性对话框”,正确设定各项属性后按下确认键,即可新增一个“事件显示”元件,参考下图。

20.2.1方式

选择事件来源的形式,可以选择“实时”或“历史”。

a.实时

可显示“事件登录”中的事件从开机后到目前被触发的事件,如需显示其他日期的资料,需选择“历史”模式,从历史资料中读取。

b.历史

选择此模式则“事件显示”元件会显示所储存的事件历史记录,故事先需要选择在“事件登录”元件里面要选择保存历史事件记录文件。EB8000会使用日期分类所储存的事件历史记录,使用者可以利用“历史控制”选择要显示的记录。下图为“历史控制”的设定画面。

EB8000会将事件历史记录依时间先后排序,日期最新的档案为记录0(一般是今日已

存盘的事件记录),日期次新的档案为记录1,其余记录依此类推。

在“历史控制”中所定义寄存器中的数据如果为0,“事件显示”元件将显示记录0中的数据;寄存器中的数据如果为1,将显示记录1中的数据,也就是说寄存器中的数据如果为n,将显示记录n中的数据。

举一个简单的例子说明“历史控制”的使用方式,上图的寄存器为[LW100],假使目前的已储存的事件历史记录档案依时间先后分别为EL_20061120.evt、EL_20061123.evt、EL_20061127.evt、EL_20061203.evt,并且今日时间为2006/12/3,则依[LW100]中的数据,”事件显示”所显示的事件历史记录档案整理如下:

[LW100]中的数据所显示的事件历史记录档案

0 EL_20061203.evt

evt

1 EL_20061127.

evt

2 EL_20061123.

evt

3 EL_20061120.

也就是说[LW100]中的数据愈小,所观察到的为与今日时间愈接近的历史记录。

另一种情形是,当[LW100]中的数据并无相对应的取样数据文件时,EB8000将显示最后一个历史记录,例如[LW100]的值为4时,EB8000仍显示EL_20061120. evt这个历史记录。

20.2.2写入地址

当“方式”选择为“即时”时,则会显示“写入地址”内容。当即时发生的事件被确认时(有关“确认”动作参考下文的说明),会将此事件预先设定的输出值,写至“写入地址”所设

定的寄存器中。此项输出值在“事件登录”中登记每一条事件时设定,如下图红色方框所示。其它说明可参考“事件登录”相关章节。

单击[事件显示]元件的“事件显示”分页,显示的内容如下图所示。

[显示的类别范围]

事件的“类别”需满足此项设定范围才会被显示(事件的“类别”在“事件登录”中设定)。例如当“事件显示”元件的“类别”此时被设定为2~4,则仅有“类别”等于2或3或4的事件,才会被显示在“事件显示”元件中。可以参考“事件登录”说明中有关“类别”的解释。

[确认方式]

选择“确认”的动作方式,可以选择“单击”或“双击”。此处所谓“确认”的动作是指使用者对于已发生并显示在“事件显示”元件上的事件,可以在该事件上“单击”或“双击”该事件,此时EB8000除了会将该事件的显示颜色转变为“确认”的颜色之外,也会将此事件预先设定的输出值,写至[输出地址]中所设定的地址上。

以下图为例,当写入地址为[LW100],且事件确认时的写入值为31,则当使用者使用“确认”的动作时,[LW100]中的数据将被设定为31,利用此项功能搭配“间接窗口”元件,可以让不同的事件弹出不同的窗口,这些窗口通常被用来说明事件的内容或者发生该故障时该如何处理等等。

[最大事件数]

元件所能显示事件的最大数目。当元件所显示的事件已等于所设定的最大数目时,新发生的事件将取代安全等级较低的事件。默认为1000条。

颜色项目

设定事件在各种状态下的显示颜色。

[确认后]

事件被确认后,事件内容的文字显示时所使用的颜色。

[恢复正常后]

事件恢复正常后,事件文字内容的显示颜色。

[选择]

显示的事件内容被选择时,该事件内容会被矩形包围起来,选择此时矩形的显示颜色。

[使用序号]

选择是否在所显示的事件前加上序号,较早发生的事件使用较低的序号。

如何高效处理报警事件

如何高效处理报警事件—报警联动视频控制 作者:郭松 安防报警事件 安全防范包含主动预防和被动报警,主动预防是通过安保人员巡查和视频监控来主动发现异常线索,预防和避免可能的恶性事件的发生,被动报警事件是指异常事件已经发生,需要及时获知和有效处理将报警事件造成损失降至最低。 安防报警事件主要包括防盗报警、周界防入侵报警、紧急事件报警、防恐怖破坏报警、设备报警、有害气体等传感器报警、电梯等特种安全设备报警等报警事件。 安防报警系统最重要的是及时发现报警事件,有效排除误报警,高效处理报警事件。安防报警系统起什么作用? 安防报警是通过报警探测器、紧急报警按钮、各种传感器探测到异常事件发生,发出报警信号。报警信号的传输方式主要有常开/常闭开关量,RS232/485和CAN等现场总线信号,奥,无线报警信号、PSTN电话总线信号、TCP/IP网络报警信号等。报警信号通过报警主机或控制电脑及管理软件接收处理,并可发送至远程联网报警管理中心,由安保人员处理报警事件。 现在安防报警系统的主要作用是报警事件的处理,它包含2个部分,一是获取报警事件信息,二是处理报警事件。在报警事件处理中,获取视频感知图像是最重要的,报警时联动的音视频图像决定了是否能准确复核报警事件,有效排除误报警,了解报警第一现场情况,辅助报警现场安保人员处理报警事件。 由于大部分安防报警系统和视频监控系统等其它弱电系统是相互独立系统,无法用统一的管理软件管理。因此报警视频联动通常采用的方法是将报警的开关量信号接入到硬盘录相机或音视频矩阵联动一个摄像机图像,而单摄像机图像监控的视角和范围有限,会出现监控盲区,不能确定是否为误报警事件,以及很好了解现场情况;而在报警事件处理过程中,不能充分发挥视频监控系统作用方便快捷调用与报警事件相关的视频监控图像,不能控制其它系统的硬件设备,不能很好辅助安保人员高效处理报警事件。 用户花钱建设安防报警系统目的一是要预防或减少报警事件发生的主动安全防范,二是在报警事件发生时要高效处理报警事件。而现在的报警系统具有阻吓作用但不具有主动预防作用,可实现视频联动功能但不能充分利用视频监控系统的图像资源,可实现对设备控制但 1

指南-第七章-报警和事件

220 第七章报警和事件 力控能及时将控制过程和系统的运行情况通知操作人员。力控系统支持“过程报警”、“系统报警”和“事件记录”的显示、记录和打印。过程报警是指过程情况的警告;系统报警是有关系统运行错误报警以及I/O设备运行错误或故障报警等;而事件记录则是系统对各种系统状态以及用户操作等信息的记录。 报警产生时首先由实时数据库处理和保存,然后可由界面系统显示和确认。力控的数据库与界面系统可以分布运行在不同网络结点上,任意一台工作站的人机界面系统都可以显示和确认运行在其他网络工作站上的实时数据库产生的报警数据。而分布式的报警信息对于操作人员是透明的,操作人员不必清楚报警来自于本地数据库或远程网络数据库。 7.1 报警和事件 力控通过这些报警和事件,用户可以方便地监视和查看系统的报警、操作和各个工作站的运行情况。报警是控制过程状态出现问题时发出的警告,同时要求操作人员做出响应。当一过程值超出用户定义的某种界限时,譬如模拟量超出了上限值,报警即被触发。它触发了未确认报警状态,可以通知操作人员发生了什么问题。 事件记录了系统各种状态的变化和操作人员的活动情况,不要求操作人员作出响应。当产生一特定系统状态时,比如某操作人员登录到力控时,事件即被触发。事件由运行系统View 来记录和显示。 7.2 报警类型 我们在第三章已经详细介绍了实时数据库的报警类型,我们在这里作一个汇总。

第七章报警和事件221 7.3 报警优先级 报警优先级是处理和显示各类报警先后顺序的依据。它标志着报警的严重程度,您可以在动作脚本中利用脚本函数GetCurAlm来获取当前报警的优先级,然后根据优先级来进行其它处理。 下表汇总了各种类型的报警优先级: 优先级的不同取值分别代表各类报警优先级的不同级别: 0:无动作,即不关心该类型报警,也不生成报警记录 1:低级 2:高级 3:紧急报警 这4个级别从0到3优先级顺序从低到高。

组态王软件详细教程 第四讲 报警和事件

第四讲报警和事件 报警和事件窗口的作用 运行报警和事件记录是监控软件必不可少的功能,“组态王”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和简单的控制运行报警和事件记录方法。 组态王中的报警和事件主要包括变量报警事件、操作事件、用户登录事件和工作站事件。 通过这些报警和事件,用户可以方便地记录和查看系统的报警、操作和各个工作站的运行情况。当报警和事件发生时,在报警窗中会按照设置的过滤条件实时的显示出来。 为了分类显示报警事件,可以把变量划分到不同的报警组,同时指定报警窗口中只显示所需的报警组。(注:趋势曲线、报警窗口都是一类特殊的变量,有变量名和变量属性等。) 为使报警窗口内能显示变量的报警和事件信息,您必须先做如下设置: 定义报警组 切换到工程浏览器,在左侧选择“报警组”,然后双击右侧的图标进入“报警组定义” 对话框。 在“报警组定义”对话框中单击“修改”。 →在“修改报警组”对话框中将“RootNode”修改为“化工厂”。 单击“确认”,关闭“修改报警组”对话框。 单击“增加”按钮,在“化工厂”报警组下再增加一个分组“反应车间”。 在本课程您将: ?了解报警和事件窗口的作用 ?掌握报警和事件窗口设置方法 ?掌握运行的报警和事件窗口的操作方法

单击“报警组定义”对话框的“确认”按钮。结束对报警组的设置 设置变量的报警定义属性 设置变量“反应罐压力”的报警属性。 在工程浏览器的左侧选择“数据词典”,在右侧双击变量名“反应罐压力”,弹出“定义变量”对话框。 在“定义变量”对话框中单击“报警定义”配置页,弹出对话框如下图: 具体设置如下: 低:10 高:90 报警组名:反应车间。 优先级:100 单击“确定”,关闭此对话框。 采用同样的方法定义“原料油液位”,“催化剂液位”“成品油液位”的报警属性。

报警中心设计方案讲解

报警中心设计方案 一、报警中心组成 报警中心接收前端控制器发出的报警、撤布防、恢复等各种事件信息,处理报警事件、对其它事件进行监测,以保证前端控制器正常工作、确保用户的安全、避免或尽可能减少用户的损失。 报警中心由具备不同功能的各种服务器和工作站组成,一起协同完成报警接收、处理、转发、管理等一系列工作。服务器和工作站包括受理台、接收设备、转发设备、网络设备、维护终端及服务器构成。 二、报警中心功能 1、接警设备 接警设备上安装了硬件接收设备以及相应的服务程序,用以接收来自于用户端的控制器事件,同时配有相应的调度程序,向不同的受理台发送控制器事件。 以太网传输接收设备驱动模块对应着计算机内的一个网卡,这块网卡的IP地址,就是前端设备中设置的报警中心的IP地址。 智能终端与报警中心的通讯过程: 1.1双方通讯基于TCP/IP Socket通讯,双方各建立一个服务器端Socket,用以 监听连接请求,接收数据。当发送方有数据需要向接收方发送的时候,就建 立一个客户端Socket,向接收端发送连接请求,当接收端服务器Socket响 应这个请求,并且连接建立起来以后,发送端向接收端发送数据,并且等待 接收端的响应数据,接收端收到发送端的数据以后,向发送端返回响应数据, 发送端收到接收端的响应数据以后,关闭连接。 1.2中心: 1.2.1数据接收:建立一个ServerSocket随时处于数据的接收等待中,收 到来自终端方连接请求则与终端方的Socket建立连接,收到完整数据 包,向发送方回复数据,如果数据有问题,则不向发送方回复; 1.2.2数据发送:当有数据向终端方发送的时候,就建立一个ClientSocket, 向终端方请求连接,连接建立起来以后,向终端发送数据,收到响应数 据以后,撤消连接。

第五讲 报警和事件

第五讲报警和事件 在本课程您将: 了解报警和事件窗口的作用 掌握报警和事件窗口的设置方法 掌握运行中的报警和事件窗口的操作方法 第一节概述 报警和事件窗口的作用 为保证工业现场安全生产,报警和事件的产生和记录是必不可少的,“组态王”提供了强有力的报警和事件系统。 组态王中的报警和事件主要包括变量报警事件、操作事件、用户登录事件和工作站事件。通过这些报警和事件用户可以方便地记录和查看系统的报警和各个工作站的运行情况。当报警和事件发生时,在报警窗中会按照设置的过滤条件实时地显示出来。 为了分类显示产生的报警和事件,可以把报警和事件划分到不同的报警组中,在指定的报警窗口中显示报警和事件信息。 第二节建立报警和事件窗口 定义报警组 1、在工程浏览器窗口左侧“工程目录显示区”中选择“数据库”中的“报警组”选项,在右侧“目录内容显示区”中双击“进入报警组”图标弹出“报

警组定义”对话框,如图5-1所示: 图5-1报警组定义对话框 2、单击“修改”按钮,将名称为“RootNode”报警组改名为“化工厂”。 3、选中“化工厂”报警组,单击“增加”按钮增加此报警组的子报警组,名称为:反应车间。 4、单击“确认”按钮关闭对话框,结束对报警组的设置,如图5-2所示:

图5-2设置完毕的报警组窗口 注:报警组的划分以及报警组名称的设置是由用户根据实际情况指定。 设置变量的报警属性 1、在数据词典中选择“原料油液位”变量,双击此变量,在弹出 的“定义变量”对话框中单击“报警定义”选项卡,如图5-3所示:

图5-3报警属性定义窗口 对话框设置如下: 报警组名:反应车间 低:10 原料油液位过低 高:90 原料油液位过高 优先级:100 2、设置完毕后单击“确定”按钮,系统进入运行状态时,当“原料油液位”的高度低于10或高于90时系统将产生报警,报警信息将显示在“反

第五讲 报警和事件

第五讲 报警和事件 第一节 概述 报警和事件窗口的作用 为保证工业现场安全生产,报警和事件的产生和记录是必不可少的,“组态王”提供了强有力的报警 和事件系统。 组态王中的报警和事件主要包括变量报警事件、操作事件、用户登录事件和工作站事件。通过这些报警和事件用户可以方便地记录和查看系统的报警和各个工作站的运行情况。当报警和事件发生时,在报警窗中会按照设置的过滤条件实时地显示出来。 为了分类显示产生的报警和事件,可以把报警和事件划分到不同的报警组中,在指定的报警窗口中显示报警和事件信息。 第二节 建立报警和事件窗口 定义报警组 1、在工程浏览器窗口左侧“工程目录显示区”中选择“数据库”中的“报警组”选项,在右侧“目录内容显示区”中双击“进入报警组”图标弹出“报警组定义”对话框,如图5-1所示: 图5-1报警组定义对话框

2、单击“修改”按钮,将名称为“RootNode”报警组改名为“化工厂”。 3、选中“化工厂”报警组,单击“增加”按钮增加此报警组的子报警组,名称为:反应车间。 4、单击“确认”按钮关闭对话框,结束对报警组的设置,如图5-2所示: 图5-2设置完毕的报警组窗口 注:报警组的划分以及报警组名称的设置是由用户根据实际情况指定。 设置变量的报警属性 1、在数据词典中选择“原料油液位”变量,双击此变量,在弹出的“定义变量”对话框中单击“报警定义”选项卡,如图5-3所示: 图5-3报警属性定义窗口 对话框设置如下: 报警组名:反应车间 低:10 原料油液位过低 高:90 原料油液位过高 优先级:100 2、设置完毕后单击“确定”按钮,系统进入运行状态时,当“原料油液位”的高度低于10或高于

组态王7.5SP1版本第4章报警与事件

第五讲报警和事件 第一节概述 报警和事件窗口的作用 为保证工业现场安全生产,报警和事件的产生和记录是必不可少的,“组态王”提供了强有力的报警和事件系统。 组态王中的报警和事件主要包括变量报警事件、操作事件、用户登录事件和工作站事件。通过这些报警和事件用户可以方便地记录和查看系统的报警和各个工作站的运行情况。当报警和事件发生时,在报警窗中会按照设置的过滤条件实时地显示出来。 为了分类显示产生的报警和事件,可以把报警和事件划分到不同的报警组中,在指定的报警窗口中显示报警和事件信息。 第二节建立报警和事件窗口 定义报警组 1、在工程浏览器窗口左侧“工程目录显示区”中选择“数据库”中的“报警组”选项,在右侧“目录内容显示区”中双击“进入报警组”图标弹出“报警组定义”对话框,如图5-1所示。

图5-1报警组定义对话框 2、单击“修改”按钮,将名称为“RootNode”报警组改名为“化工厂”。 3、选中“化工厂”报警组,单击“增加”按钮增加此报警组的子报警组,名称为:反应车间。 4、单击“确认”按钮关闭对话框,结束对报警组的设置,如图5-2所示。 图5-2设置完毕的报警组窗口 注:报警组的划分以及报警组名称的设置是由用户根据实际情况指定。 设置变量的报警属性 1、在数据词典中选择“原料油液位”变量,双击此变量,在弹出的“定义变量”对话框中单击“报警定义”选项卡,如图5-3所示。

图5-3报警属性定义窗口 对话框设置如下: 报警组名:反应车间 低:10 原料油液位过低 高:90 原料油液位过高 优先级:100 2、设置完毕后单击“确定”按钮,系统进入运行状态时,当“原料油液位”的高度低于10或高于90时系统将产生报警,报警信息将显示在“反应车间”报警组中。 建立报警窗口 报警窗口是用来显示“组态王”系统中发生的报警和事件信息,报警窗口分:实时报警窗口和历史报警窗口。实时报警窗口主要显示当前系统中发生的实时报警信息和报警确认信息,一旦报警恢复后将从窗口中消失。历史报警窗口中显示系统发生的所有报警和事件信息,主要用于对报警和事件信息进行查询。 报警窗口建立过程如下: 1、新建一画面,名称为:报警和事件画面,类型为:覆盖式。 2、选择工具箱中的工具,在画面上输入文字:报警和事件。 3、选择工具箱中的工具,在画面中绘制一报警窗口,如图5-4所示。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