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新)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2课《唐诗五首》优秀教案

(新)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2课《唐诗五首》优秀教案

(新)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2课《唐诗五首》优秀教案
(新)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2课《唐诗五首》优秀教案

12 唐诗五首

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

第1课时《野望》《黄鹤楼》

学习目标

1.了解诗意,体会情感,背诵诗篇。(重点)

2.品味诗歌语言,了解诗的艺术特色。(难点)

3.明确写景手法的提问方式,积累写景手法的专业术语。(重难点)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唐代是中国古代诗歌发展的巅峰时期,名家辈出,佳作迭现。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入唐诗中,感受律诗的格律之美。

二、教学新课

野望

目标导学一:了解常识,疏通文义

1.学生自由朗读,指名朗读。教师教导:一定要求学生读准字音,读准节奏。

2.学生参照注释,借助工具书,疏通诗句,理解诗意。

3.学生说说诗句的含义。

目标导学二:理解诗句,概括内容

提问1:第一、二句描绘了怎样的画面?

明确:描绘了诗人临近黄昏时徘徊在东皋之上,四处眺望,走走停停,不知止于何处,一副若有所思又若有所待的画面。

提问2:颔联和颈联运用了何种手法?描绘了怎样一幅景象?

明确:两联运用了动静结合的表现手法,颔联写作者举目四望,山、树一片秋色,在夕阳余晖中越发显得萧瑟;颈联表现牧歌式的田园气氛,牧人与猎马的出现,使静谧的画面活动了起来。这四句宛如一幅山林秋晚图,在闲逸的基调中,透露出几分忧郁和苦闷。

目标导学三:品味分析,体味感情

提问3:试分析首联在全诗中的作用。

明确:①第一句的?东皋?点明地点,?薄暮?点明时间,?望?字领起中间两联的写景。第二句呼应尾联,表现出哀伤的情感,为全诗奠定了感情基调。②表现了作者在现实中找不到知音、得不到赏识的苦闷、怅惘的心情。

提问4:请从?景?与?情?关系的角度,赏析本诗的颔联。

明确:诗歌颔联妙在融情于景。诗中描写了漫山遍野树叶枯黄,更兼残阳尽染的萧瑟衰败景象,景中寄寓了诗人孤独、落寞的情怀。

提问5:诗人在诗中流露了怎样的感情?

明确:首尾两联抒情言事,中间两联写景,借景抒情,表现了诗人百无聊赖的彷徨心情和在现实中孤独无依、只好追怀古人的落寞心绪。

黄鹤楼

目标导学一:检查预习,整体感知

提问1:谈谈你所了解的江南三大名楼及与之有关的著名诗文?

明确:湖北:黄鹤楼崔颢《黄鹤楼》

湖南:岳阳楼范仲淹《岳阳楼记》

江西:滕王阁王勃《滕王阁序》

目标导学二:朗读古诗,分析探究

提问2:读了这首诗,你最喜欢哪一句?为什么?

明确:生1:我喜欢?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因为这句对仗工整,用词优美,我眼前好像也出现这么一幅令人陶醉的画面。

生2:我也喜欢这一句。?历历??萋萋?两个叠词读起来流畅、舒缓,感觉非常宁静。

生3:我喜欢?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这句虽然没有华丽的辞藻,但它讲述了一个美丽的传说。

提问3:诗中引用神话传说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明确: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孤寂与苦闷。

提问4:诗人在最后感叹道?烟波江上使人愁?,他为何而愁?愁什么呢?

明确:诗人由黄鹤楼的名字由来想到传说中的仙人已乘鹤而去,只留下这座楼和千年不变的悠悠白云;再眺望眼前汉阳城一带,草木茂盛苍翠;继而想起自己的故乡,不禁抒发了怀旧、思乡的感慨,一股世事苍茫的愁绪涌上心头。

提问5:第五、六句写看到的繁荣景象,而第七、八两句却写清冷的思乡之情,运用了什么手法?传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明确:反衬手法,传达出诗人深重的漂泊感以及对归宿的向往。

三、板书设计

第2课时《使至塞上》《渡荆门送别》《钱塘湖春行》

学习目标

1.朗读古诗,把握情感。(重点)

2.理解诗句,概括内容。(重点)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每一个朝代,都有爱国将士戍守边关的动人故事,都有仁人志士渴望杀敌报国的雄心壮志。这些有不少被写进了古人的诗篇之中,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王维的《使至塞上》。

二、教学新课

使至塞上

目标导学一:了解常识,朗读诗歌

1.作者简介及写作背景

王维,字摩诘,唐代著名的山水田园诗人。他不仅是作诗的妙手,而且是绘画的行家,所以苏轼盛赞他:?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浓郁的诗情画意是王维诗作最大的艺术特色。

开元二十五年(737)的春天,王维奉唐玄宗之命,以监察御史的身份赴西北边塞慰问战胜吐蕃的河西副大使崔希逸,这实际上是被排挤出朝廷,《使至塞上》所写的就是这次出使的情景。

2.教师范读诗歌,要求学生听读,把握节奏和韵律。

3.全体学生配乐齐读,并感知诗歌内容。

目标导学二:梳理诗意,概括内容

提问1:展开联想和想象,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诗歌中颔联和颈联的画面。

明确:地上随处可见飘飞的蓬草,天空偶尔出现一队北归的大雁。只见灿黄无垠的大漠上,挺拔着一柱直冲云霄的孤烟,绵长如带的黄河边,一轮火红的落日显得异常浑圆、壮丽。

提问2:这是一首律诗,你能分别简要概括每一联的内容吗?

明确:首联叙事,颔联写景且蕴含感情,颈联描绘出一幅经典的画面,尾联叙事。

目标导学三:赏析诗句,把握情感

提问3:?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被王国维赞叹为?千古壮观?的名句,谈谈你对此的认识。

明确:这两句诗充分体现了诗中有画的特色,非常讲究景物的画面感。首先,它有画一样的构图,从天边的落日到空中的烽烟到地下的河流,从近处的烽烟到远处的夕阳再到绵延无边的大漠,空间阔大,层次很丰富。其次,它讲究线条,一望无际的大漠上,纵的是烟,横的是河,圆的是落日,线条简约,物态毕现。第三,色彩丰富,广阔无垠的大漠黄沙漫漫,黄昏橘红色的夕阳收敛了光辉,静静地居于天际,辉映着波澜不惊的闪着白光的河水,沙漠上升起一缕白色的烽烟,直上高空,雄浑辽阔的边塞风光如在眼前。

三、板书设计

目标导学一:译诗,解说内容

提问1:请结合文中注解自译全诗。

提示:我驾轻舟一叶,顺流而下,一直远渡到荆门之外,来到楚地游览。山峦从我的视野中一点点消失,江水冲下山峦向着广阔的原野奔腾而去。明月映入水中,如同飞下的天镜;云霞飘飞,如同海市蜃楼一般变幻多姿。还是故乡的水好啊,它不远万里把我送到江汉平原。

目标导学二:评说,深入赏析

提问2:《渡荆门送别》是一首五言律诗,首联交代了什么?

明确:远渡的地点和此行的目的。

提问3:颔联中的?随?和?入?字用得好,请说说好在哪里。

明确:一个?随?字化静为动(或?以动写静?),将群山与平野位置的逐渐变换、推移,真切地表现了出来,给人以空间感和流动感。一个?入?字形象生动,写出了气势的磅礴,充分表达了诗人的万丈豪情,充满了喜悦和昂扬的激情。

提问4:颈联的描写有何妙处?

明确:这一联以水中月明如圆镜反衬江水的平静,以海市蜃楼喻云之奇特,以天上云彩构成海市蜃楼衬托江岸的辽阔,天空的高远,艺术效果十分强烈。

提问5:本诗题为《渡荆门送别》,清代诗人沈德潜认为?诗中无送别意,题中‘送别’二字可删?。你有什么看法?

明确:诗的尾联的妙处在于:诗人明明有离乡惜别的情思,而又不直说,反而采用拟人化手法,说?故乡水?对自己怀有深情,不辞劳苦,从四川一直送他到荆门外,即?万里送行舟?。采用这种拟人化的手法,比直抒胸臆陈述离乡之情显得更曲折含蓄、更有诗味和情趣。诗题中的?送别?应是告别故乡而不是送别朋友,诗中并无送别朋友的离情别绪。沈德潜认为?送别?二字可删并不是没有道理的。

三、板书设计

目标导学一:初读诗句,整体感知

1.教师范读,学生听读。正音正字。

2.学生自由朗读全诗,要求读准节奏,读出情感。

3.学生借助注释和参考资料,疏通诗文大意。

目标导学二:感悟全诗,质疑释难

提问1:通过朗读诗句,你体会到这首诗描写的是哪个季节的景色?从哪里看出来的?

明确:早春。从水面初平、早莺争暖树、新燕啄春泥、乱花、浅草看出。

提问2:诗人是步行还是骑马观赏景致?通过哪句诗看出的?

明确:骑马。从?浅草才能没马蹄?看出。唐时,西湖上骑马游春的风俗极盛。

提问3:诗人骑马游西湖,所以诗里提到了游踪,但诗里写游踪跟散文不一样,是用不着作细致交代的,要仔细想,才看得出来,试诵读全诗两遍,然后说说诗人的游踪。

明确:从孤山寺的北面到贾公亭,一路行来,到最后湖东的白堤。

提问4:在所有的景物中,诗人最喜爱的是什么呢?(品读末尾两句)

明确:诗人最爱湖东的白堤,因为这里绿柳成荫。相比较其他地方的景色,白堤的景色更是美不胜收,使人久久不忍离去,诗人不禁赞叹道:这才是我最爱去的地方啊……对西湖的赞美之情溢于言表。

三、板书设计

钱塘湖春行

孤山寺云水生春意

↓游春

行贾公亭莺燕争春光

踪↓踪踪

白沙堤花草竞春荣

↓↓

西湖早春图(最爱) 诗人赞春情

教学反思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教学计划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教学计 划(总4页) -CAL-FENGHAI.-(YICAI)-Company One1 -CAL-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请直接删除 2

八年级上册语文教学计划 一、基本情况分析 (一)学情分析 经过初中一年的学习,大部分学生已基本适应了初中阶段的学习,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开展自主、合作、探究的教改实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培养学生综合实践能力。但是,部分学生对新教材新教法仍然不能适应,还有个别学生仍需加强学习兴趣的培养。 (二)教材分析 1、教材特点: (1)立足学生实际 (2)体现现代意识 (3)弘扬人文精神 (4)突出开放性 (5)注重策略引导。 2、知识结构:本教材分为阅读和综合性学习两大部分,书后还有课外古诗词背诵、名著导读和附录等内容。其中阅读分为以下六个专题,即战争、爱、建筑、科学、古诗文、自然山水;综合性学习也有六个专题,分别是:世界何时铸箭为犁、让世界充满爱、说不尽的桥、走上辩论台、莲文化的魅力、怎样搜集资料等。 3、知识内在联系:七~九年级教材中,八年级上、下册属于一个阶段,这两册教材在编排上呈现出来的共同点是各单元仍以专题组元,但同时也兼顾文体。从八年级上册开始,文言文和白话文分编。两个文言文单元课文的选编主要是从文章的难易程度以及课程目标这两个方面来考虑的。 二、教学目标 1、德育渗透: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激发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感情,培养学生社会主义的思想品质,在教学中渗透法制教育,培养学生的法律意识,努力开拓学生的视野,注重培养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提高学生的文化品位,例如待人接物的仪态,为人处事的心 理。初步学会在日常生活中能正确运用语言文字来进行交流表达,把课本中感受学习到的有关人的语文素质的东西灵活运用到生活中,发展健康个性,逐步形成健全人格。这是初中三年的最终目标,本学期要创造一个良好的氛围,打下基础。 2、学习目标:课程目标根据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设计。各单元的“单元说明”中都依据这三个方面设计了单元教学目标。本册教材在培养学生的知识和技能并使他们掌握一定的方法方面设计的学习目标如下。 (1)注意把握叙事性作品中的人物和事件,对作品中感人肺腑的形象、惊心动魄的情景和各具特色的语言,有自己的心得和评价;还要努力提高默读的质量和速度。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第5课《亲爱的爸爸妈妈》 教案(2)

5.亲爱的爸爸妈妈 教学目的: 1、把握主题"世间永远不能再有战争和屠杀了" 2、体会重点词语和句子的含义 3、珍视今天的幸福生活,提高警惕,防止悲剧重演 教学重点: 理解文章的中心,体会重点语句的含义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我们每个人都有爸爸妈妈,当我们喊着亲爱的爸爸妈妈时,得到的是父母亲切的回应的呵护,但是,在1941年10月21日,在南斯拉夫的克拉库耶伐次,当300个孩子呼唤亲爱的爸爸妈妈时,随之而来的却是法西斯匪徒灭绝人性的枪声。现在我们就来读读华裔作家聂华苓的《亲爱的爸爸妈妈》一文,去认识法西斯强盗的凶残,感受南斯拉夫人民的英勇。 二、整体感知: 1、听录音,介绍背景、作者简介: 1988年十月,作者在南参加悼念活动,47年前,纳粹在这座小城大肆屠杀,一天之间杀死7000多人,其中包括300个孩子,47年来,南人民没有忘记这段历史,从1945年起,每年10月21日,

成千上万的人从四面八方来到这里,举行悼念活动。 1、概括每部分的内容:来到纪念地;看纪念演出;参加座谈会;参观纪念馆。 2、讨论主题: 明确:要和平不要战争 三、问题研究: 1、如何理解"沉重"和"美丽"? 2、如何理解"历史、现实,在雨中融合了--融成一幅悲哀而美丽、真实而荒谬的画面"这句话? 讨论明确:残酷的历史令人悲哀,南人民没有忘记历史,成千上万的人来到这里纪念死者,这又是美丽的。历史与纪念这一切都是真实的,47年前纳粹竟然认为种族有优劣,竟然以优等种族自居,要消灭劣等种族,这又是何等荒谬。 3、引用迪桑卡诗句的作用? 这些诗句是歌唱孩子们"对未来的憧憬,对生命的价值",孩子们的生命才起步,他们努力学习,向往未来"在阳光下奔跑",他们在爱的阳光下成长,丝毫没有意识到近在眼前的死亡威协,歌唱孩子的可爱,正是对纳粹强盗的控诉。 4、六十多位作家在一起讨论,发言一定很多,作者只记了三四个人的发言,为什么特别记下西德作家与日本人的发言? 讨论明确:(从选材上探究写作意图)要消灭战争,保卫和平,前提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8课《中国石拱桥》教学设计

《中国石拱桥》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文选自人教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本文主要是以“赵州桥”和“卢沟桥”为例,着重说明我国石拱桥在设计、施工上的伟大创造和高超的技术水平,歌颂我国劳动人民的勤劳、智慧和伟大的创造力。本文的特点是:说明内容典型突出,以“赵州桥”和“卢沟桥”为例;说明语言准确简朴,如“大约”、“可能”、“两肩”等词;说明顺序巧妙有序,采用先总述后分说在总括的顺序;说明情感质朴,歌颂了我国劳动人民的勤劳、智慧和伟大的创造力;说明方法多样,采用了举例子,打比方,引用等多种方法。 【教学目标】 1.积累“残损、古朴、推崇、惟妙惟肖、巧妙绝伦”等词语; 2.理清本文说明顺序,了解中国石拱桥的特点; 3.体味本文准确的语言,学习常见的几种说明方法,体会说明文语言的严谨性、准确性。 4.了解中国石拱桥的悠久历史和杰出成就,认识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激发热爱祖国的感情,献身科学的志向和严谨务实的精神。 【预习提示】 1.搜集桥的图片,总结各种桥的共同特点。 2.在文中标注生字词。 【教学过程】共2课时 第1课时 【教学目标】 1.积累“残损、古朴、推崇、惟妙惟肖、巧妙绝伦”等词语; 2.理清本文说明顺序,了解中国石拱桥的特点; 一、激趣导入 同学们,大家课下已经搜集了许多有关桥的图片和知识,哪位同学能展示一下你搜集到的图片或者你总结的桥的特点? 2-3位同学回答。 同学们预习很充分,都回答得很好。今天,我们就共同走进桥梁的世界,体会中国桥梁之美。 板书——中国石拱桥茅以升 二、自主阅读,初步感知 (一)初读:朗读课文,标注生字词,扫清文字障碍。 请同学们大声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并且在文中标注出生字词。 明确:雄跨记载桥墩推崇序幕巧妙绝伦交头接耳惟妙惟肖独一无二 找同学读生字词,教师纠正读错的字音 全班同学齐读生字词。 (二)再读:默读文章,在课本中勾画出包含以上生字词的语句。 教师以填空的形式在PPT中出示,请同学来读句子,加深对生字词的记忆与理解。 明确: 1.施工技术更是巧妙绝伦 2.每两个石拱之间有两个桥墩 3.有的像倾听水声,有的像注视行人,千态万状,惟妙惟肖。 4.他的游记里,十分推崇这座桥。 5.揭开了中国人民全面抗战的序幕。 (三)精读课文,提取信息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13课《背影》课文原文及教案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13课《背影》课文原文及教案 【导语】《背影》是一篇带有很强抒情性的写人记事散文。文章记述了作者回家奔丧,与父亲在浦口车站分别的事,突出表现了父亲的“背影”。无忧考网准备了以下内容,供大家参 考! 课文 我与父亲不相见已二年余了,我最不能忘记的是他的背影。那年冬天,祖母死了,父亲的差使也交卸了,正是祸不单行的日子,我从北京到徐州,打算跟着父亲奔丧回家。到徐州见着父亲,看见满院狼藉的东西,又想起祖母,不禁簌簌地流下眼泪。父亲说,“事已如此,不必难过,好在天无绝人之路!” 回家变卖典质,父亲还了亏空;又借钱办了丧事。这些日子,家中光景很是惨淡,一半为了丧事,一半为了父亲赋闲。丧事完毕,父亲要到南京谋事,我也要回北京念书,我们便同行。到南京时,有朋友约去游逛,勾留了一日;第二日上午便须渡江到浦口,下午上车

北去。父亲因为事忙,本已说定不送我,叫旅馆里一个熟识的茶房陪我同去。他再三嘱咐茶房,甚是仔细。但他终于不放心,怕茶房不妥帖;颇踌躇了一会。其实我那年已二十岁,北京已来往过两三次,是没有甚么要紧的了。他踌躇了一会,终于决定还是自己送我去。我两三回劝他不必去;他只说,“不要紧,他们去不好!” 我们过了江,进了车站。我买票,他忙着照看行李。行李太多了,得向脚夫行些小费,才可过去。他便又忙着和他们讲价钱。我那时真是聪明过分,总觉他说话不大漂亮,非自己插嘴不可。但他终于讲定了价钱;就送我上车。他给我拣定了靠车门的一张椅子;我将他给我做的紫毛大衣铺好坐位。他嘱我路上小心,夜里警醒些,不要受凉。又嘱托茶房好好照应我。我心里暗笑他的迂;他们只认得钱,托他们直是白托!而且我这样大年纪的人,难道还不能料理自己么?唉,我现在想想,那时真是太聪明了! 我说道,“爸爸,你走吧。”他望车外看了看,说,“我买几个橘子去。你就在此地,不要走动。”我看那边月台的栅栏外有几个卖东西的等着顾客。走到那边月台,须穿过铁道,须跳下去又爬上去。父亲是一个胖子,走过去自然要费事些。我本来要去的,他不肯,只好让他去。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我赶紧拭干了泪,怕他看见,也怕别人看见。我再向外看时,他已抱了朱红的橘子望回走了。过铁道时,他先将橘子散放在地上,自己慢慢爬下,再抱起橘子走。到这边时,我赶紧去搀他。他和我走到车上,将橘子一股脑儿放在我的皮大衣上。于是扑扑衣上的泥土,心里很轻松似的,过一会说,“我走了;到那边来信!”我望着他走出去。他走了几步,回过头看见我,说,“进去吧,里边没人。”等他的背影混入来来往往的人里,再找不着了,我便进来坐下,我的眼泪又来了。 近几年来,父亲和我都是东奔西走,家中光景是一日不如一日。他少年出外谋生,独力支持,做了许多大事。那知老境却如此颓唐!他触目伤怀,自然情不能自已。情郁于中,自然要发之于外;家庭琐屑便往往触他之怒。他待我渐渐不同往日。但最近两年的不见,他终于忘却我的不好,只是惦记着我,惦记着我的儿子。我北来后,他写了一信给我,信中说道,“我身体平安,惟膀子疼痛利害,举箸提笔,诸多不便,大约大去之期不远矣。”我读到此处,在晶莹的泪光中,又看见那肥胖的,青布棉袍,黑布马褂的背影。唉!我不知何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知识点总汇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知识点总汇 一、八年级下册课文词语: 1、藤野先生(鲁迅) 宛如:正像,好像。 瞥piē见:一眼看见。 教诲:教训,教育,劝导。 流言:流传的毫无根据的坏话。 美其名曰:(把不美的事物)美化它的名字叫。 深恶痛疾:恶,厌恶。疾,痛恨。形容厌恶痛恨到极点。 正人君子:指品行端正的人。文中讽刺那些为军阀政客张目而自命为“正人君子”的文人。 小而言之:就小的方面说。。 绯红:鲜红 油光可鉴:鉴jiàn,原义是镜子,这里作动词,是指头发上擦油,梳得很光亮,可当镜子照。 驿站:yì古代供传递政府文书的人中途更换马匹或休息、住宿的地方。 畸形:jī生物体某部分发育不正常。 不逊xùn:没有礼貌。逊,谦逊。 模胡:马虎,不讲究。 匿名:匿nì,隐藏,不具名或不写真名。 诘jié责:质问并责备。 凄然:形容悲伤难过的样子。 杳yǎo无消息:杳,远得不见踪影。意思是没有一点消息。 落第:原指科举时代应试不中。这里指考试不及格。 托辞:借口。 2、我的母亲(胡适) 责罚:处罚。 气量:指才识和品德的高低;指能容纳不同意见的度量。 宽恕:宽容饶恕。 质问:责问。 文绉zhòu绉:形容人谈吐、举止文雅的样子。 面红耳赤:形容因急躁、害羞等脸上发红的样子。 3、我的第一本书(牛汉) 翻来覆去:形容一次又一次。也形容来回翻动身体。 幽默:有趣或可笑而意味深长。 凄惨:凄凉悲惨。 奥秘:奥妙神秘。 掺和:掺杂混合在一起。 知书识礼:有知识,懂礼貌。指人有文化教养。 酷似:极像。 4、列夫?托尔斯泰(茨威格) 黝yǒu黑:黑;黑暗。 滞zhì留:停留不动。 愚钝dùn:愚笨;不伶俐。

部编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5课《藤野先生》文本解读

《藤野先生》文本解读 (1)时代背景 这篇散文记叙了作者1902—1906年在日本留学的生活片段。鲁迅是抱着寻求救国道路的心愿到日本学医的。1904—1906年在仙台医学专门学校学医,他原准备毕业回来救治像他父亲一样被误的病人的疾苦,来实现救人救国的人生梦想。可鲁迅最终并没有成为一名医生,他后来放弃了医学,开始从事文学活动,用文艺作为武器进行战斗。 1900年,帝国主义国家为了镇压义和团起义,维护在中国的利益,发动八国联军侵华战争。1901年,《辛丑条约》的签订,标志着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形成。1911年孙中山领导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辛亥革命,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结束了在中国延续两千多年的君主制度,建立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它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沉痛地打击了帝国主义的殖民统治。中国人民为反抗列强侵略,争取民族独立,进行着英勇的斗争,开始了救亡图存的探索。以“自强”“求富”为目的的洋务运动客观上刺激了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资产阶级维新派为了挽救民族危亡,发展资本主义,进行了维新变法运动.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新文化运动冲击了封建主义的思想、道德和文化,开启了思想解放的闸门。中国在饱受列强欺凌、被迫开放的环境中不断进行着经济、政治和思想文化的变革,中国的近代化艰难起步,社会结构开始逐步从传统社会向近代社会转型。虽然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中国政治体制的进步,但由于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先天不足和后天畸形发展,资产阶级没有真正掌握实权,所以这种所谓的民主体制实际上只是地主阶级为扼制革命而采取的自救措施.中国仍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广大人民群众继续陷于苦难的深渊。 这篇课文是回忆性散文。1926年8月底,由于北洋军阀反动政府的迫害,鲁迅离开北京,到厦门大学任教。这篇回忆自己早年在日本留学时期生活的文章,就是在这时期写的。 (2)文题诠释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第18课苏州园林拓展阅读新人教版

第18课《苏州园林》拓展阅读 苏州园林曾带给我们美好的享受,唤起我们的欣赏欲望。那么,你留意过作为园林组成部分的建筑小品吗?知道它们有哪些功能吗? 园林建筑小品 ①园林建筑小品是指园林中体量小巧、功能简单、造型别致、富有情趣的精美构筑物。在我国,园林建筑小品源远流长。从最早的上古园林时代的灵台、龙、龟,到明清时代园林中的景墙、长廊、园桥、石刻、灯柱等等,再到现代都市园林中的各类座椅、标牌、园灯等等都是园林建筑小品。 ②园林建筑小品作为艺术品,本身就具有审美价值,由于其色彩、质感、肌理、尺度、造型的特点,辅以成功的布置,其自身往往就是园林的一景。有时我们甚至可能忘了去过的景区的名称,而它里面经典的壁画、雕塑、石刻等却久久地印在脑海里。 ③有些园林建筑小品在园林空间中起着分隔空间与联系空间的作用,引导人们由一个空间进入另一个空间,而且具有组织空间画面的构图功能,为步移景异的空间增添了无穷的意趣。如园林景墙穿插园中,主要功能就是造景,或者分隔大空间,或者将小空间串通迂回,使园林景观的层次更显深邃。 ④除具有观赏、组景作用外,如果能够把桌椅、地坪、园灯等实用功能作用比较明显的园林建筑小品艺术化、景致化,可以渲染周围的气氛,增强空间的感染力。即使只是一块标示牌,如果设计新颖,处理得宜,做成富有一定艺术情趣的形式,也会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且读我思】 下面材料介绍的园林建筑小品起到了什么作用,结合上文作简要说明。 【材料】一进大门,留园的建筑艺术处理就不同凡响:狭窄的入口内,两道景墙之间是长达50余米的曲折走道,造园家充分运用了空间大小、方向、明暗的变化,将这条单调的通道处理得意趣无穷。过道尽头是迷离掩映的漏窗、洞门,中部景区的湖光山色若隐若现。绕过门窗,眼前才豁然开朗。 北京园林 也许因为北京是金、元、明、清四朝帝都的缘故,建筑师们博采各地园林之长,因地制宜,使北京的园林各具特色,和谐优美。为了显示帝王的威严、华贵,北京的园林注重建筑的雄伟,注重局部的精细,注重色彩的艳丽,似乎只有这样才不失皇家的身份。 故宫、颐和园等建筑金碧辉煌,布局极为工整、对称。左边有一条游廊,右边也必有一条,给人一种平衡的感觉,甚至连屋内的摆设也是如此。在各个大殿、各个宫院,大门外面都要摆两座石狮或麒麟,大门多是分左、中、右三扇。殿内的梁、柱高大,房屋宽敞而略显阴暗。这样的园林建筑似乎缺乏自然之趣,但以其雄伟、庄严的气势使人折服。 北京的园林建筑在细微之处见匠心。一段曲廊,一丛阶边的小草,一组精妙的雕刻,无不在烘托气氛中起着微妙的作用。例如颐和园中的长廊,有一华里长,分成十几段,每段房棱上的彩绘或山,或水,或人,或物,或历史故事,或神话传说,竟无一相同。一幅“嫦娥奔月”的彩绘,人物形象栩栩如生,绘画者也许吸取了敦煌壁画里飞天图案的艺术精华,很有些“吴带当风”的味道,耐人玩味。 北京园林的色彩大多是金黄或大红,色彩明丽。有时,在万绿丛中见一道飞檐,黄绿相间,相映成趣。大多数宫殿都铺着琉璃瓦,大红色的棱、柱,过于庄重,而幽雅显得欠缺了一点。也有例外,潭柘寺的大殿都是由灰色方砖铺地,墙壁都是灰暗的,同周围的景色浑然一体。“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古朴淡雅,别具风采。 这是我对北京园林粗浅的介绍,若想真正领略到其中的妙处,还是请您亲自来游览北京的园林吧! 【且读我思】 作者认为北京园林有怎样的特点? 答案 《园林建筑小品》

(完整版)2017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期末复习资料

2017年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古诗文默写 古文名句默写 (一)《三峡》 1.《三峡》中极尽夸张、 ................的句子是:自非亭午夜分, .....山势雄浑高耸,给人以壮丽绚美之感 .....从侧面烘托 不见曦月。 2.《三峡》中从正面写出山的高峻 .........的句子(从.........的句子是:重岩叠嶂,隐天蔽日。从侧面烘托山的高峻 侧面烘托山峰陡峭幽邃的句子)是: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3.《三峡》中与李白的诗句“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描写意境相似(或有异曲同工之 .............. 妙) ..的句子是: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4.《三峡》中与李白的诗句“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描写意境相似(或有异曲同工 ............. 之妙) ...的句子是:朝发白帝,暮到江陵(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5.《三峡》中“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两句将自然景物和人的思想感情融为一体, ................. 侧面表现了三峡渔民的悲惨生活 ..............。 6.引用渔歌反衬三峡深秋清幽寂静 ..............的句子是: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7.写山连绵不断 ......的句子是: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8.写水流湍急 .....的句子是:朝发白帝,暮到江陵。 9.写春冬三峡水的特点 .........句子是: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10.《三峡》中形象地表现江水迅疾 .........的句子是: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11.《三峡》中用猿啼来衬托三峡凄凉秋景 ............的句子是: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12.写水势凶险 .....的句子是: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13.表现秋季凄清萧瑟 ........的句子是: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14.写夏天水急 ....的.句子是: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行船极快 奔御风,不以疾也。 15.《三峡》一文中总写三峡地貌 ......的句子是: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16.《三峡》中用夸张、侧面烘托江水流速极快的句子是: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1、从视觉角度描写两岸连山的句子是: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 17.《三峡》中“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和《与朱元思书》中“急湍甚箭,猛浪若奔。”有异曲同工之妙。 (二)《答谢中书书》 1、文中描绘早晚景色变化的句子是: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2、表明作者自豪的句子: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3.极力描写山之高、水之深、境界清新的句子是:高峰如云,清流见底。 4.感叹世人追逐功名,无暇欣赏绮丽山水,从而曲折地表达作者清高 ..的句子是: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5.统领全文,充当本文引子的句子是: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6.运用仰观俯察两种视角,写白云高山流水三重风物的对偶句是:高峰入云,清流见底。(表现山水相映之美) 7.讲究色彩搭配,表现一年之美,呈现出一派绚烂辉煌的气象景象的对偶句是: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8.将听觉、视觉结合,由静入动,表现一日之美,传达了生命气息的对偶句是: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9.文中最能体现作者思想感情的议论句: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三)《记承天寺夜游》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5课家书教案长春版

家书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学习“忙碌、警惕、鞭策、郑重将事、战战兢兢”等字词,读准字音,理解含义。 过程与方法目标 1、整体感知家书,体会书信中感人的舐犊之情 2、学习书信的写作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体会傅雷先生深邃的家教思想 教学重点 通过品味文章的语言体会傅雷先生深邃的家教思想。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心导入。 你与父母的联系与交流一般都是什么方式?你给父母写过信吗?如果写过,都是有关哪一方面的呢? “无情未必真豪杰,怜子如何不丈夫?”今天,我们一起拜读一封父亲写给儿子的家书,体会一位父亲独特真挚的父爱。 二、资料链接。 由学生交流傅雷父子以及《傅雷家书》的相关资料。 1.作家简介。 傅雷(1908—1966),字怒安,号怒庵,文学翻译家、文艺评论家。一生译著宏富,翻译作品达34部,主要为法国文学作品。其中巴尔扎克占15种:有《高老头》《欧也尼·葛朗台》《搅水女人》等等。罗曼·罗兰4种:《约翰·克利斯朵夫》及三名人传——《贝多芬传》《米开朗琪罗传》《托尔斯泰传》。伏尔泰4种。此外还有苏卜、杜哈曼、丹纳、罗素、牛顿等人的书。《傅雷家书》(1981)整理出版后,也为读者所注目。 2.傅聪简介。

傅聪,傅雷的长子,世界著名钢琴家。1934年生于上海,少年时期就具有音乐天赋,专攻音乐。1954年到波兰留学,学习钢琴。1958年自波兰出走英国,后一直旅居国外。粉碎“四人帮”后,曾几次回国讲学。 3.《傅雷家书》简介。 是著名翻译家傅雷及夫人写给傅聪、傅敏的家信摘编,写信时间为1954年至1966年6月。在一封封家书中,傅雷指点人生,抒写挚爱,无所保留地向自己的儿子敞开了一位慈父的寸寸柔肠。 《傅雷家书》出版以来,多次重版重印,发行已达一百多万册,曾荣获“全国首届优秀青年读物”(1986)称号,足以证明这本小书影响之大。《傅雷家书》是一本“充满着父爱的苦心孤诣、呕心沥血的教子篇”,也是“最好的艺术学徒修养读物”。 三、整体感知。 1.自读课文,积累词语。 忙碌寂寞警惕鞭策战战兢兢郑重将事 2.交流初读文章的感受。 读过此文,你有什么感受,请同学们互相交流一下。 (这是一篇书信体散文,它的最大特点是真实、自然,注满了作者的真情实感。) 3.梳理思路。 思考下列两个问题: (1)了解傅雷这封家书是在什么情况下写给儿子的。 这是傅聪短暂休假再次离开父母、祖国后傅雷所写的一封家书。 (2)傅雷想通过这封书信告诉儿子什么? 这封信中不仅抒发了傅雷对儿子的深切爱意,也饱含着对儿子的殷殷期许与教诲。 四、品味赏析。 1.模仿父亲的口吻朗读课文,体会那种文字间流露的舐犊之情。(至少要读两遍全文) 2.品读交流。 问题:这封家书字里行间散发着温馨的父子之情。请你找出这样的语句,来与大家分享一下你的体会吧。 讨论明确: 例1:“我愈来愈爱你了。” 例2:“当做一件珍贵的艺术品而爱你。” 例3:“父子之间能有这种境界,也是人生莫大的幸福。”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第18课古文二则同步练习语文版

18 古文二则 解释文言实词 【文言实词】 实词是指有实在意义,即意义比较具体,且能够单独充当句子成分的词。实词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代词六类。 【解释文言实词的方法】 实词的考查集中在古今异义、一词多义、词类活用、通假字这几个考点,必须结合具体语境进行理解。解释实词的方法: (1)扩词法。这是最常用的方法,即给单个的文言字词组词,把单音节词变为双音节词。注意扩词要结合具体的语境。 (2)积累法。即把教材中所学的存在古今异义、词类活用、通假字、一词多义现象的词积累起来,以便顺畅地理解运用。 (3)揣测法。有些文言字词,用扩词的方法难以理解,教材中也没有出现,这种情况只能联系上下文揣测其意义,运用这种方法时切忌脱离文本,毫无根据地随意猜测。 01积累运用 1.字词积累——给加点字注音。 夕日欲颓.(tuí) 未复有能与.其奇者(yù) 晓雾将歇.(xiē) 水中藻.(zǎo)、荇.(xìng)交横 2.词语积累——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交相辉映) (1)五色交辉 .. (2)四时俱.备(全,都) (3)晓.雾将歇.(早晨)(消散) (4)夕日欲颓.(坠落) (5)沉鳞 竞跃(潜游水中的鱼) .. (6)未复有能与.其奇者(参与,这里指欣赏) (7)念.无与为乐者(考虑,想到) 步于中庭(共同,一起) (8)相与 ..

(9)庭下如积水空明 (清澈透明) .. 如吾两人耳(只是)(这里指不热衷名利、能从容流连光景的人) (10)但.少闲人 .. 3.词语积累——写出下列加点词的古今义。 (1)沉鳞.竞跃古义:鱼今义:鱼鳞 (2)夕日欲颓.古义:坠落今义:消沉,萎靡 (3)四时.俱备古义:季节今义:时间 (4)但.少闲人古义:只是今义:转折连词,但是 4.下列加点词的用法和意义不同的一项是(C) A.山川之.美实是欲界之.仙都 B.高峰入.云月色入.户 C.未复有能与.其奇者相与.步于中庭 D.未复有能与其奇者.念无与为乐者. (解析:C.参与,这里指欣赏/一起) 5.填空。 (1)《答谢中书书》作者陶弘景,字通明,自号华阳隐居,有“山中宰相”之称。标题中第二个“书”的意思是书信,题目的意思是回复给谢中书的书信。 (2)苏轼,与其父苏洵、其弟苏辙合称“三苏”。他们是“唐宋八大家”中的三位,其余五位是宋代的王安石、曾巩、欧阳修,以及唐代的韩愈、柳宗元。 6.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自从南朝的谢灵运以来,就再也没有能够欣赏这种奇丽景色的人了。 (2)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想到没有和(我)游乐的人,(于是我)就到承天寺寻找张怀民。 (3)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 哪个夜晚没有月亮?哪个地方没有竹子和柏树?只不过少有像我们两个这样清闲的人罢了。 7.综合性学习。 请你参加以“月”为主题的读书交流会,并完成下列任务。 (1)写出两句歌咏“月”的古诗文名句,并写出题目、作者。

五年级下册古诗词三首 [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五课古诗词三首同步解析]

五年级下册古诗词三首[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五课古诗词三首同步解析] 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五课《古诗词三首》分别是《泊船瓜洲》、《秋思》和《长相思》,三首古诗词都是脍炙人口、情意绵绵的思乡诗,都表达了作者对家乡深深的思恋和热爱。小编在此整理了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五课《古诗词三首》同步解析,供大家参阅,希望大家在阅读过程中有所收获! 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五课《古诗词三首》课文解析 《泊船瓜洲》一诗,据说是诗人应召自江宁赴京任翰林学士,途经京口而作。末句感慨仕途多险,前途未测,表示的是再次赴京荣遇之际,对仕途没有足够信心之时,所有的乡情仕意。当然,对于小学生而言,这一点可以不必深究。如果从诗的字面上看,可以说,是一首脍炙人口的思乡诗。全诗的大意是:从京口到瓜洲仅是一江之隔,而京口到南京也只隔着几座山。春风又吹绿了长江两岸,明月什么时候才能照着我回到家乡。这首诗写的是诗人停船在瓜州之后,望着仅仅一江之隔的京口,想到离京口并不很远的南京,不禁勾起了浓浓的思乡之情。通篇立意亦含蓄悠远。 盛唐绝句,多寓情于景,情景交融,较少叙事成分;到了中唐,叙事成分逐渐增多,日常生活小事往往成为绝句的习见题材,风格也由盛唐的雄浑高华、富于浪漫气息转向写实。张籍这首《秋思》,寓情于事,借助日常生活中一个小小的片断──寄家书时的思想活动和行动细节,非常真切细腻地表达了客居他乡之人,对家乡亲人的深切思念。 全诗的大意是:秋风乍起,客居洛阳城的诗人想写一封信,给远在家乡的亲人,表达自己思乡怀亲的心情,可是要说的话太多了,竟不知从何说起。信写好后,又担心匆匆写就的信不能把自己的意思完全表达出来,当送信人要出发的时候又打开已封好的信查看。 信短而情长,思绪绵长而心绪纷乱,此诗可见一斑。 《长相思》是一首描写边塞军旅途中思乡寄情的佳作。词的大意是:将士们跋山涉水,向山海关那边进发。夜里,住宿帐篷,每个帐篷里都点起了灯。入夜,又是刮风,又是下雪,将士们从睡梦中醒来,再也睡不着了,不禁思念起故乡来,因为故乡温暖、宁静,是没有寒风朔雪之声的。 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五课《古诗词三首》教材解析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试题

语文试题 1.下列词语加点字注音无误的一项是()。(2分) A.溃.退(kuì)业已.(yǐ)锐不可当.(dǎng) B.翘.首(qiào)悄.然(qiǎo)屏息敛.声(liǎn) C.轻盈.(yíng)桅.杆(wéi)殚.精竭虑(dān) D.娴熟.(shú)镌.刻(juàn)杳.无消息(yǎo) 【答案】C。A中的“锐不可当”的“当”注音为“dāng”B中的“翘首”的“翘”注音为“qiáo”D中的“镌刻”的“镌”注音为“juān” 2.下列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2分) A.宛如落第抑扬顿挫 B.匿名畸形油光可鉴 C.教诲佃农任劳任怨 D.业己酒肆诚惶诚恐 【答案】D。D中的“业己”应改为“业已”。 3.下列加点成语运用有误的一项是()。(2分) 。 A.魔术师的表演变幻莫测,令我眼花缭乱 .... ,放弃了离家出走的想法。 B.听了同学的规劝,他如梦初醒 .... C.小明在这个游戏上殚精竭虑 、煞费苦心。 .... D.他对工作一丝不苟 。 ....

【答案】C。A中的“眼花缭乱”意思为“眼睛看见复杂纷繁的东西而感到迷乱。”B中的“如梦初醒”意思为“好像刚从梦中醒过来,比喻从糊涂、错误的境地中刚刚醒悟过来。” C中的“殚精竭虑”意思为“使尽了精力,费尽了心思。”不合语境 D中的“一丝不苟”意思为“形容做事十分认真、细致,一点儿也不马虎。”。 8.下列关于文学名著表述错误的是()。(2分) A. 衍太太是一个善良、朴实、疼爱孩子、精通礼节的人,鲁迅在《父亲的病》《琐记》《狗·猫·鼠》中表达了对她的怀念之情。 B. 《鲁滨逊漂流记》用第一人称的叙述方式,讲述了鲁滨逊流落荒岛的生活经历,语言浅显,叙事详尽,让读者感到真实可信。 C. 《西游记》中,唐僧先后在五行山收了孙悟空,鹰愁涧收了白龙马,高老庄收了猪八戒,流沙河收了沙和尚。师徒历尽磨难,取得真经。 D. 《骆驼祥子》中主人公祥子在经历买车的三起三落之后,从原先的老实坚忍、自尊好强、吃苦耐劳。变得麻木潦倒、好占便宜、自暴自弃 【答案】A。A中的“衍太太”应改为“长妈妈”。 文言文阅读 与朱元思书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5课《亲爱的爸爸妈妈》教案5

亲爱的爸爸妈妈 教学目标 1.领会“世间永远不能再有战争和屠杀了”这个主题; 2.学习揣摩文中重点语句的含义; 3.学习本文是如何精心选材的; 4.联系现实,树立自强意识,防止悲剧重演。 教学重难点 重点:本文是如何精心选材的 难点:体会文中重点语句的含义 教学方法情境描绘法、矛盾分析法、合作研讨法。 课时: 2 教学内容及流程: 第一课时 一.1.新课导入: 有谁知道“六一儿童节”的由来?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1942年6月,德国法西斯枪杀了捷克利迪策村16岁以上的男性公民140余人和全部婴儿,并把妇女和90名儿童押往集中营。村里的房舍、建筑物均被烧毁,好端端的一个村庄就这样被德国法西斯给毁了。 为了悼念利迪策村和全世界所有在法西斯侵略战争中死难的儿童,反对帝国主义战争贩子虐杀和毒害儿童,保障儿童权利,1949年11月,国际民主妇女联合会在莫斯科召开执委会,正式决定每年6月1日为全世界少年儿童的节日,即国际儿童节。 同样,在二次大战中,在南斯拉夫,在克拉库耶伐次,1941年10月21日这一天之内,7000多个无辜生命遭到德国纳粹的杀戮,其中包括300多个孩子。这是怎样一个血淋淋的事实啊。47年来,南斯拉夫人民没有忘记这段沉重的历史,每年10月21日都要在这里举行悼念活动,控诉纳粹暴行。“亲爱的爸爸妈妈”就是孩子们最后一声呼唤。孩子们本来有金色的童年,每个人都以为自己将在阳光下奔跑,而法西斯强盗为了灭种,竟把他们斩尽杀绝,由此告诉我们,世间永远不能再有战争和屠杀了。我们要认识战争的罪恶,懂得和平的珍贵。 作者记述自己参加悼念活动的所见所闻,着重通过再现被残杀者的生命活动,反衬出法西斯强盗的灭绝人性。 2、关于字词。

人教版部编八年级上册语文必背古诗文言文(完整版)

人教版部编八年级上册语文必背古诗文言文 9、三峡 【作者】郦道元【朝代】南北朝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10、(一)答谢中书书 【作者】陶弘景【朝代】南北朝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沈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二)记承天寺夜游 【作者】苏轼【朝代】宋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11、与朱元思书 【作者】吴均【朝代】南北朝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12、唐诗五首 野望/王绩 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5课《藤野先生》精品教案

5 藤野先生 第1课时 1.了解作者及时代背景,积累重要字词。 2.理清文章思路、结构,把握文章线索。(重点) 一、导入新课 伟大的文学家鲁迅,在散文集《朝花夕拾》中深情回忆了两位恩师,一位是《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的老先生,他虽然施行的是封建私塾教育,但思想还算开明,因此,鲁迅对他很恭敬。另一位则是鲁迅在日本仙台学医时的老师,他是一位怎样的老师呢?鲁迅对他的感情又是如何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学习《藤野先生》。 二、教学新课 目标导学一:检查预习,内容整体感知 提问1:检查预习,请学生简单地复述文中写的“我”在东京的见闻。 明确:“清国留学生”赏樱花、学跳舞。 提问2:去仙台途中的哪两个地名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明确:日暮里、水户。 提问3:到仙台后“我”受到了怎样的优待? 明确:不但学校不收学费,几个职员还为“我”的食宿操心。

目标导学二:理清思路,明确行文线索 提问4:根据地点的变换理清文章的结构,概括每一部分的内容。 明确:①在东京(第1—3段):写“我”在东京的见闻及感受。 ②在仙台(第4—35段):写与藤野先生的相识、相处、离别。 ③离开仙台后(第36—38段):写对藤野先生的怀念。 提问5:把握线索:本文构思巧妙,采用了叙事线索与情感线索双线并行的结构,其中叙事线索和情感线索分别是什么? 明确:作者与藤野先生的相识、相处、离别;作者爱国主义思想的变化。 目标导学三:研读分析,把握人物形象 提问6:本文描写藤野先生用了哪些描写方法?请分别举例谈谈其对刻画人物的作用。 明确:外貌、神态、语言、动作等。 示例①:其时进来的是一个黑瘦的先生,八字须,戴着眼镜,挟着一叠大大小小的书。——外貌描写,刻画出一个特点鲜明的医学教授形象。 示例②:“我的讲义,你能抄下来么?”他问。——语言描写,体现了他的认真负责,关爱学生。 示例③:解剖实习了大概一星期,他又叫我去了,很高兴地,仍用了极有抑扬的声调对我说道:“我因为听说中国人是很敬重鬼的,所以很担心,怕你不肯解剖尸体。现在总算放心了,没有这回事。”——神态、语言描写,体现了藤野先生的热情诚恳,对“我”无微不至的关心。 提问7:朗读第11—23段,谈谈选段记叙了鲁迅与藤野先生交往的哪四个典型事例,分别表现了藤野先生的什么精神品质。 明确:①添改讲义——对学生关心,对工作认真负责;②纠正“我”的解剖图——对学生严格要求;③关心“我”的解剖实习——对不同文化的尊重,没有民族偏见,关心学生思想意识的进步;④了解中国女人裹脚——严谨求实的精神。 提问8:说说藤野先生是一个怎样的人。 明确:藤野先生是一位生活俭朴、治学严谨、待人诚恳热情、对学生严格要求、没有狭隘民族偏见的学者。 三、板书设计

人教版八年级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各单元精读课文知识点复习 1.新闻的五部分:标题导语主体背景结语 2.新闻的六要素:人物时间地点事件的起因事件的经过事件的结果 3.新闻的语言:准确、简明。 4.新闻的表达方式:记叙为主,兼有议论、描写、抒情。 5.新闻的特点:真实、及时、准确 6.新闻的电头组成及作用:组成:通讯社的名称、发电时间和地点。作用:强调材料真实可信,消息及时。 新闻体裁 ..分消息、通讯、新闻、特写等,其中用来考查考生的最具有可操作性的是消息。一篇消息稿一般由标题、导语、主体、背景、结语几部分组成,每一部分都要统一考虑,统一布局,层次清楚,逻辑严谨。 消息的标题,其作用是使读者在最短的时间里获得所需的信息。标题拟写要求是:准确概括,反映新闻事实,简要评价事实,语言表述简明得体。 消息的导语,就是消息的第一段或第一句话。它由消息中最新鲜、最主要的事实或最精辟的议论组成,以吸引读者。平常所说的消息的结构是“倒金字塔”式,原因就在于此。 主体是消息的主要部分。它承接导语,阐述导语所揭示的主题,或回答导语中提出的问题,对消息事实作具体的叙述与展开,将导语高度概括的事实具体化,或补足导语中未出现的新闻要素,以便读者全面、完整地了解消息的内容;同时在导语所概括的新闻事实之外,增补新的内容,用以扩充消息的信息量,扩大读者的视野,提升新闻主题的高度。 这种结构方式被称为新闻(消息)写作的“三度反复”。意思是,对同一新闻事件,从标题到导语再到主体,分三步呈递进式展开叙述: 标题:第一次用一句话报告事实,起索引作用。是导语的概括。 导语:第二次叙述事实,补充标题,吸引读者。是主体的概括。 主体:第三次叙述事实,展开、补充导语,完全打开包袱。 据此,考查该考点的常有题型主要有:①表述题:限定字数为新闻拟一个简洁的标题;找出一则消息的导语。②概述题:限定字数将一则消息概括成一句话新闻;限定字数用一句话概括一则新闻的主要内容或主要信息;从语段中筛选出两条主要信息;限定字数用一句话概括语段的观点。在新闻概括题中,考生只要抓住理解、概括、表述三个关键词就可以了。 例1.下面是一篇新闻报道的主体部分,请你用一句话概括它的主要信息,不超过10字。 汶川蓥华镇中学初一(1)班邓清清被武警水电三中队的抢险官兵救了出来,她说:“在下面,我怕。我又冷又饿,只能靠看书缓解心中的害怕。” 另一个被埋在废墟里的名叫罗瑶的女孩在手脚受伤的情况下,一遍遍地哼着乐曲,靠着“钢琴梦想”激励自己不要睡着,结果她战胜了死神。 答案:文学艺术(书和乐曲)使死神却步;或:文学艺术(书和乐曲)使生命更加坚强;或:她们靠书、乐曲战胜死神。 透视:这是一道概述题。试题材料来自汶川大地震中的一篇新闻报道,要求考生用不超过10字的一句话概括它的主要信息。报道中被压在废墟里的两名女孩,一名靠看书缓解心中的害怕;另一名则靠哼乐曲激励自己不要睡着。结果两人都凭顽强的意志战胜死神最终获救。正确答案(示例)为“文学艺术(书和乐曲)使死神却步”。解答这道题,考生要注意三点:一是题干要求:概括的信息不能超过10个字;二是两名女孩的共同点:两人都是凭坚强的意志战胜死神最终获救;三是用综合性强的术语包含“书”和“乐曲”。 题目演练 1.阅读下面文段,请你用简洁的语言给其拟一个新闻标题。 北京奥运会2008年8月8日隆重开幕,为了纪念这个日子,中国首颗月球探测卫星——“嫦娥一号”近日从月球轨道传回一段祝福语音。“嫦娥一号”的祝福语:“今天,全世界最灿烂、最夺目的城市是我们伟大祖国的首都——北京!第29届奥运会在北京隆重开幕,绿色奥运、科技奥运和人文奥运的主题将在北京一一呈现!中华文明的光彩将随着‘新北京,新奥运’的理念展现给世界各国人民!‘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奥林匹克精神将在北京完美演绎。我们祝愿,北京奥运会将成为历史上最伟大的一届奥运会!”“嫦娥一号”卫星于2007年10月24日发射升空,在此之前,科技人员录制好了一些语音数据储存在卫星中,每到一些特定的日子,如元旦、春节等,“嫦娥一号”就会发回相应的语音。 我拟的标题是: 2.下边这则新闻报道的核心信息是什么? 为表达全国各族人民对汶川大地震遇难同胞的深切哀悼,国务院5月18日发布公告,决定2008年5月19日至21日为全国哀悼日。在此期间,全国和各驻外机构下半旗致哀,停止公共娱乐活动,外交部和我国驻外使领馆设立吊唁簿。5月19日14时28分起,全国人民默哀3分钟,届时汽车、火车、舰船鸣笛,防空警报鸣响。(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县发生里氏8.0级地震) 答: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第5课藤野先生拓展阅读新人教版2021011125

第5课《藤野先生》拓展阅读 每个人在求学生涯中, 都会遇到很多老师, 但总有一位会留在心灵深处, 成为一道挥之不去的风景。阅读下文, 说说“我”为什么会对这位老师的印象如此深刻。 漫漫人生路, 谢谢遇见你 我一直很想念一个老师。 小学时, 我并不明白启蒙这个词。后来知道, 就是启蒙老师。 她年纪很轻, 二十岁出头, 娇小玲珑, 面容清秀, 皮肤略黑, 齐耳短发。怎么看, 都给人一种清爽的感觉。现在回忆起来, 她身上总有一种民国女知识分子的味道。 她是喜欢笑的, 微笑, 眼睛像是蓄着秋水, 但是略带一丝病容。 我的语文是她教的。小学四年级, 她要求我们写日记, 每天一篇。每天她都改, 写评语。她将自己的日记抄在黑板上, 然后一句一句地讲解。她确实是我见过的最尽职的一位老师。如果不是因为她教语文, 或许我便不会到现在还在写字。 那时, 我们校外有座小桥, 桥下有浅水, 从不断流, 总是清澈。中午吃完饭, 我从桥上过, 偶尔坐一坐。她从远处走来, 喊我一声。她采一捧野花归来, 抽出一朵, 说:“来, 给你。” 她常哭, 我们不听话, 她就哭;我们考得不好, 她也哭。那时候我才知道, 原来女人是这么爱哭的。 那时候读唐诗, 我坐在窗边, 高声背:“清明时节雨纷纷, 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忽有声音接道:“牧童遥指杏花村。”我转头, 看见她。她的肘撑着窗台, 托着脸, 歪着头, 朝我俏皮地笑。 阳光在她的短发后形成一层毛茸茸的、灿烂明亮的光晕, 她的脸在逆光里显得那么秀雅。她就在那个起风的早晨微笑, 短发轻轻拂动, 很美, 很美。 我一直忘不了那帧画面。 后来, 隔了好些年, 我大学毕业不久, 听老同学说, 她离开了。是永远离开的那种离开。 那晚, 我大哭。我知道, 我失去了心里最美好的象征。 弗洛伊德经常说, 一个人成年后所做的所有事, 都跟童年有关。我一直觉得, 在我的童年里, 是她在我的脑海里根植了一种我说不清的真善美。以至于未来诸多的负能量和黑暗, 永远无法真正渗透到我的内心深处。她像是在我的心里布下了一个结界, 极乐净土一般, 外来的纷纷扰扰, 到这里, 总要归于平静。 花有重开日, 人无再少年。感谢漫漫人生路, 曾真真切切遇见你。 奋斗是照亮梦想的火把 巴赫·约翰·塞巴斯蒂是德国18世纪著名的作曲家和管风琴演奏家, 也是近代奏鸣曲的奠基人。 巴赫在十来岁的时候就成了孤儿, 靠给贵族家庭打零工挣饭吃, 受尽欺凌。巴赫家附近有一座音乐厅, 每次有表演, 巴赫都会躲在音乐厅的窗户外面聆听, 他梦想将来自己也要成为一名音乐家。 一年夏天, 一个名叫克劳斯的管风琴演奏师来到这里开音乐会, 巴赫拉着克劳斯的衣襟, 恳求克劳斯收自己为徒, 克劳斯笑笑说:“如果你真的想学, 就到汉堡来找我吧!”汉堡离巴赫的家乡有400多公里, 为了实现梦想, 巴赫觉得承受任何苦难都是值得的, 他准备了几件干净的旧衣服和一些干粮就出发了。当时只有13岁的巴赫一路跋山涉水, 历尽了千辛万苦, 走了半个多月终于抵到了汉堡。 克劳斯被打动了, 他破例免学费收下了这个徒弟, 而巴赫也非常珍惜这个学习机会, 非常刻苦地学习作曲和演奏各种乐器, 进步非常快。 几年后, 克劳斯觉得自己能教给巴赫的东西已经不多了, 就建议巴赫去100公里以外的撒勒音乐学院学习, 巴赫又步行来到撒勒音乐学院, 并成功地为自己争取到了一个旁听席位。 两年后, 巴赫再也不满足于练习老师教给他们的几套曲子, 就向校长借阅他私人的珍藏乐谱, 校长拒绝他说:“从这里毕业后的人, 在五年内都根本不敢碰这些曲子, 你现在就想演奏?好好练习你手中的曲子吧!” 巴赫还不甘心, 趁校长晚上回家睡觉的时间, 溜进办公室找出那些乐谱, 用白纸抄下来。为了避免被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