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定《13 藏历年和泼水节》教学设计

定《13 藏历年和泼水节》教学设计

教学过程

一、歌曲导入

1.播放《春节序曲》以及礼花图片。

同学们,先请大家听一段欢快喜庆的曲子。(播放视频音乐)这个曲子熟悉吗?听到它让你想到了什么?(过春节)

2.那天我们都有哪些活动?(吃饺子、放鞭炮、收红包……)这么多的活动可真热闹,看来,大家都喜欢过春节!

3.春节是我们汉族一年中最隆重、最传统也是最欢快的日子。可我国是一个统一的

多民族大家庭,一共有(56)个民族,(放课件)许多少数民族的兄弟姐妹们也有各自重要的节日。

4.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一下像藏历年与泼水节,这样的我国少数民族的年节,同时了解他们的风俗民情。(板书:藏历年与泼水节)

二、第一站藏族

1.藏历年是哪个民族的年节啊?(藏族)藏族同胞主要居住在哪呢?我们现在就去看看!

为了让同学们能更快的到达,还特意准备了一辆“友谊巴士”呢,现在将要驶往“快乐之旅”的第一站——(出示青藏高原视频)

2.老师:伴随着动听的音乐,我们已经来到了(青藏高原),(老师出示地图课件,介绍)青海和西藏自治区主要居住的就是藏族的同胞。我们来到青藏高原,恰逢藏历年,要想玩得高兴,就要了解藏历年。对于藏历年,你想知道些什么?

3.(学生交流想要探究的问题。)

学生1:我想了解藏历年他们怎样献哈达?

学生2:我想了解它们怎样骑马?

学生3:我想知道藏历年他们都有哪些娱乐学生?

学生4:藏历年他们吃什么?

学生5:我想知道跳锅庄。

……

(老师评价:同学们真会探究问题,真会学习)

4.(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学习)

老师:看来大家对藏历年有着浓厚的兴趣。课前老师让同学们搜集了一部分有关藏历年的资料,书上也有相关资料,,看哪些资料是你最感兴趣的。迅速阅读整理一下,我们一会来交流!

开始吧!

(学生自主整理,阅读搜集的资料)老师巡视指导。

老师:把你的收获和同桌轻声分享一下吧。(同桌分享)下面我们就以小组为单位,根据你的的资料和同学们刚才要探究的问题选择一个你们组最感兴趣的话题进行探讨,(老师提出小组合作交流的要求:小组长统一协调,注意音量的大小,不要影响其他同学的学习)一会儿我们来交流一下,看看哪个组收获最多。开始吧!

老师巡视参入学生小组探究学习的活动中。

4.通过资料的阅读,你觉得我们大家最好在什么时间抵达藏族?(我们汉族春节后)为什么呀?(可以赶上藏历年,体验一下少数民族生活)对,每年的藏历年差不多都是在汉族春节后,但是日子不太固定,像今年,也就是2016年的子藏历年在公历2月9日,现在已经过完了对吧,不过老师查阅了2017年,也就是明年的藏历年在2月27日,到时候同学们有机会去青藏高原的话,可以去体验一下啊.

5.你还对藏历年有哪些了解,谁起来说说?或者:藏族人民怎样过藏历年?谁来说说怎么献哈达?老师这有一条哈达,谁来表演一下。(体验献哈达)

藏历年期间还有哪些活动?

★赛牦牛★赛马★跳锅庄★看藏戏

6.通过看跳锅庄,我们感受了浓烈的节日气氛,大家不分男女老少、不分民族一起跳啊、

唱啊,无比开心!

三、第二站傣族

1.老师:从刚才的这些活动中我们感受到了藏族人民独特的民族文化。带着傣族人民的祝福和快乐的心情,我们乘坐“快乐巴士”驶向第二站!(出示傣族视频)

2.这个美丽的地方又是哪儿呀?(西双版纳)西双版纳在我国的云南省。(出示地图)这里主要居住着我们哪个少数民族的兄弟姐妹呢?(对,这个美丽的地方就是云南的西双版纳。是傣族人民的主要居住地。)提起傣族,就不得不说一说——泼水节。

要想了解泼水节,我们先回顾一下我们学习藏历年的方法。(学习藏历年的时候,我们都是怎么学习的?)

3.学生自由交流学习藏历年的方法。读资料、同桌交流小组合作,成果展示等。(老师相机评价:你真是个会学习的孩子。)

(老师出示课件温馨小提示。老师读学习要求。)

老师:下面就请同学们按照学习藏历年的方法,进入我们的自主学习时间。开始吧。

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老师巡视指导参入交流探究。)

3.同学们学习的积极性可真高。老师要来考考你。我们来一个“傣族知识”大闯关。

(老师出示课件,提出问题来检查引导学生解决问题,并随机鼓励评价和资料补充。)1.你阅读资料可真认真,赞一个。

4.这就是周恩来总理,你对他有了解吗?可能同学们对他比较陌生,但是在你们爸爸妈

妈、爷爷奶奶的心中他可是个了不起的大人物,他协助毛主席指挥全国的解放战争,为新中国的成立立下了汗马功劳。7.我们来听听这个关于他的小故事。

5.你想说点什么?(尊重少数民族)

6.从哪里看出来的?(衣服、碗换成盆、不打伞)我们来看看他平时是不是这样穿?对,可以看出来他是个尊重少数民族风俗的人。你听故事听得真仔细!

7.师小结:傣家人说“一年一度泼水节,看得起谁就泼谁。”当周总理来到傣族人们中

间的时候,傣族人民把祝福的清水纷纷泼向敬爱的周总理。周总理当时已经六十多岁了,卫兵怕它着凉,给他打上了一把雨伞,周总理却坚持让卫兵撤去雨伞,就这样与傣族人民一起欢度泼水节。从这里可以看出周总理是个什么样的人呢?(尊重各民族的风俗习惯)8.假如你到少数民族地区遇到了和我们不同的生活习惯,你会怎么做呢?

对,我们要彼此尊重(板书),入乡随俗嘛!

9.泼水节期间还有哪些活动?

10.★放高升★划龙船★放孔明灯竹楼★服饰★舞蹈

11.和刚才欣赏的藏族舞蹈感觉一样吗?谁来说说?

12.藏族同胞依山而居,他们的舞蹈有力、充满激情;傣族同胞常年傍水而居,他们的舞蹈柔美;看来同样是舞蹈,不同民族也有各自不同的特色呀!

13.说到傣族,最著名的乐器是葫芦丝,班里有同学会吹吗?没有也不要遗憾,老师带来了葫芦丝名曲《月光下的凤尾竹》,就让我们在这美妙的乐曲中结束傣族之旅吧.

四、我的巴士我做主(了解其他各少数民族)

1.傣族人民的节日文化文化也是丰富多彩。我们自主探究了傣族人民的传统文化,它与藏族文化是截然不同的。我们的“快乐巴士”继续前行,来到第三站“我的巴士我做主”除了藏历年和泼水节你还知道哪些少数民族的节日呀?选择你喜欢的少数民族的节日,和大家交流一下吧。(学生交流,如开斋节回族维吾尔族的节日,人们怎么做?)老师也搜集到了一些图片,请同学们欣赏一下。同学们看:各个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习俗,我们中华民族这个大家庭真是“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啊”!

五、引导拓展,升华感情。

1、孩子们,56个民族,56支花,56个民族,56种文化,许多少数民族独特的风情以及他们独特的节日,吸引了许多的中外游客,成为了民族文化的窗口。促进了民族友谊,繁荣了经济。我们各民族之间只有手牵手,心连心,互相尊重,我们这个祖国的大家庭才会这样和谐安定,繁荣昌盛。此时此刻,让我们用《爱我中华》这首歌来抒发我们的心声!。

2.播放歌曲《爱我中华》,激发学生情感。

最后让我们来共歌唱“爱我中华”来表达我们对祖国这个大家庭的热爱和赞美吧!【板书设计】

互相尊重

藏历年与泼水节爱我中华

民族团结

【板书设计】

互相尊重

藏历年与泼水节爱我中华

民族团结

【资料】

“维吾尔”是维吾尔族的自称,意为“团结”或“联合”。维吾尔族共有5百95万7千人,约占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总人口的二分之一,主要聚居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天山以南的喀什、和田一带和阿克苏、库尔勒地区,其余散居在天山以北的伊犁等地,少量居住在湖南桃源、常德等地。维吾尔族有自已的语言,维吾尔语属阿尔泰语系突厥语族;文字系以阿拉伯字母为基础的拼音文字。建国后,推广使用以拉丁字母为基础的新文字,现两种文字并用。维吾尔族人民普遍信仰伊斯兰教。维吾尔族有自己独特的文化艺术,故事集《阿凡提的故事》、音乐舞蹈史诗“十二木卡姆”、维族舞蹈等闻名中外。维族传统舞蹈有顶碗舞、大鼓舞、铁环舞、普塔舞等;维族民间舞蹈有赛乃姆、夏地亚纳;民间乐器有“达甫(手鼓)、“都他尔”和“热瓦甫”等。维吾尔民族医学是祖国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习俗:维吾尔族待客和作客都有讲究。如果来客,要请客人坐在上席,摆上馕、各种糕点、冰糖等,夏天还要摆上一些瓜果,先给客人倒茶水或奶茶。待饭做好后再端上来,如果用抓饭待客,饭前要提一壶水,请客人洗手。吃完饭后,由长者领作“都瓦”,待主人收拾食具完,客人才能离席。吃饭时,客人不可随便拨弄盘中食物,不可随便到锅灶前去,一般不把食物剩在碗中,同时注意不让饭屑落地,如不慎落地,要拾起来放在自己跟前的“饭单”上。共盘吃抓饭时,不将已抓起的饭粒再放进盘中。饭毕,如有长者领作“都瓦”,客人不能东张西望或立起。吃饭时长者坐在上席,全家共席而坐,饭前饭后必须洗手,洗后只能用手帕或布擦干,忌讳顺手甩水,认为那样不礼貌。

婚俗:男女青年结婚时,由阿訇或伊码目(均为宗教职业者)诵经,将两块干馕沾上盐水,让新郎、新娘当场吃下,表示从此就像馕和盐水一样,同甘共苦,白头到老。婚宴要在地毯上铺上洁白的饭单,最先摆上馕、喜糖、葡萄干、枣、糕点、油炸馓子等,然后再上手抓羊肉、抓饭。

食俗:日食三餐,早饭吃馕和各种瓜果酱、甜酱,喝奶茶、油茶等,午饭是各类主食,晚饭多是馕、茶或汤面等。以面食为主,喜食牛、羊肉。主食的种类有数十种。最常吃的有馕、羊肉抓饭、包子、面条等。维吾尔族喜欢饮茯茶、奶茶。夏季多伴食瓜果。典型食品:维吾尔族最爱吃馕、抓饭、包子、面条等食品,有很多著名的风味菜肴和小吃,如烤全羊、手抓羊肉、帕尔木丁、薄皮包子、烤羊肉串等,此外还有:油馓子、银丝擀面(维吾尔语称“玉古勒”)、哈勒瓦、羊杂碎、曲连、烤南瓜、黄萝卜(胡萝卜)酱等。

节庆:维吾尔族信奉伊斯兰教。传统节日有:肉孜节、古尔邦节、初雪节等。维吾尔族十分重视传统节日,尤其以过“古尔邦”节最为隆重。届时家家户户都要宰羊、煮肉、赶制各种糕点等。屠宰的牲畜不能出卖,除将羊皮、羊肠送交清真寺和宗教职业者外,剩余的用作自食和招待客人。过肉孜节时,成年的教徒要封斋1个月。封斋期间,只在日出前和日落后进餐,白天绝对禁止任何饮食。

蒙古族的语言属阿尔泰语系蒙古语族。塔城地区的蒙古族操卫拉特方言,使用托忒蒙古文,亦推广内蒙古自治区蒙古族使用的胡都木蒙古文。

居室:蒙古包是蒙古族的传统居室。它和哈萨克族房不尽相同,包顶篷杆是直线杆,门必须朝南开,炉子设在正中天窗下。从事农业或牧业定居蒙古族农牧民,居住土木或砖木结构平房。从事牧业的牧民,春夏秋季仍以住蒙古包为多。蒙古包的质量和内部陈设比旧时已有很大改善,冬季则迁往固定的居民点,住向阳暖和的平房,机关干部、工人、商人等住单位。公有楼房或家属院。

服饰:蒙古族的服饰,因性别和年龄而异。中年男子冬天穿大襟皮大衣,布面以黑、蓝

为多。冬季老年人戴“巴司勒克”皮帽,中年人戴“居木得克”皮帽,帽顶都有用红布条编成的一小圆疙瘩,两边耳扇在后部相连,前边可以护住鼻和嘴部。夏天多穿黑色大襟长袍,用蓝布缠头,城镇居民以戴礼帽为多。妇女的服饰以长袍为主。少女夏天穿的长袍一种有大襟的叫“拉布西克”另一种从中间系排扣(银扣或布扣)到腰以下,左前襟加宽,叫“比西米特”。长袍上绣有各种图案花边。腰上缠红、绿、黄色的绸子或布带,头上缠绣花白布头巾,喜戴戒指、手镯和耳环。已婚妇女穿“铁尔勒克”,外套“切格德克”,不穿“拉布西克”。有的穿无袖长袍“别日孜”,腰部左右系带,不用纽扣。帽子上缝有银饰物,帽顶有一条垂到后腰的红色长穗子。已婚妇女的长袍均不系腰带,老年妇女的衣服不用色线绣花边,帽子上无银制饰物。新中国成立后,青年男女多穿制服,如列宁装、中山装、学生装,以及西服等。中年妇女喜欢穿连衣裙,戴头巾。传统服装多为中、老年妇女在节日穿戴,平日少见。

饮食:以奶制品、肉和面食为主。奶制品分奶制饮料和奶食品。奶制饮料有鲜奶、酸马牛)奶、马(牛)奶酒、奶茶,奶食品有奶酪、奶豆腐、酥油等。蒙古族除手抓肉外,还喜炖羊肉、火锅,也食熏肉。面拌以炒面为主。食用时加酥油或牛羊油,以茶水搅拌。馍馍、烤饼、油炸饼、饺子、面条、抓饭也是常用食物。

婚姻:蒙古族同姓不婚。还须由喇嘛以生辰查看经典进行“合婚”。新中国成立前,男女婚姻多由父母方父母或其亲戚带上白酒等礼品去女方家中求婚。订婚时,男方带上自制的奶酒、一只熟羊和其他礼品,到女方家中,先敬哈达,再致订婚词,然后把带来的奶酒倒入碗中,给在场的女方亲友、邻居每人品尝一口。然后大家饮酒、吃肉。结婚前,男方还要给女方送过礼(即聘礼),多为肉、酒和新娘的梳妆具和衣料。聘礼多少,由双方长者商定。出嫁前一日,女方家中举行送嫁宴会,亲友赴宴,以唱歌、跳舞倾诉亲人的依恋和父母的养育之恩。婚礼上,除宴饮、歌舞活动外,并安排一些诙谐戏。有趣的角力游新中国成立后,青年男女婚姻自由恋爱,由父母做主操办。成婚程序较旧时已大为简化。

丧葬:旧时,塔城地区蒙古族有火葬、天葬、土葬等多种葬仪。王爷、扎萨克、大喇嘛和念经祈祷的喇嘛用棺木土葬;僧人和一般人都用天葬。现今,都实行土葬。

节庆:春节,又称“白节”、“大年”,是蒙古族的传统节日。“塔克勒根”节(敖包会)有部落和区域性的区别,时间多在农历六七月间举行,以部落为单位,人们汇聚到一个“敖包”祈求风调雨顺、牧草丰茂。新中国成立后,时以国庆节的庆祝活动代替“塔克勒根”,在节日中多举行摔跤、赛马等传统有体育活动。那达慕大会蒙古语意为“娱乐”或“游戏”。旧时是封建王公、牧主寻欢作乐、勒索盘剥的场所。新中国成立后,人民当家做主,增加了许多健康有益的内容。80年代,那达慕大会增加集市贸易的商品展销活动。燃灯节:每年农历十月二十五日,待夜幕降临,家家点燃酥油灯,以示欢庆。今和布克赛尔蒙古自治县、额敏县

多数蒙古族已不过燃灯节;乌苏市蒙古族在燃灯节的一天多不燃灯,代之以各种娱乐形式。娱乐活动蒙古族传统的娱乐活动有赛马、赛骆驼、摔跤、射箭、射击、拔河、民间歌手弹唱、马头琴演奏、《江格尔》演唱、民间舞蹈。土尔扈特蒙古族舞蹈有群舞、独舞、男女对舞,还有随歌伴舞,舞姿飘逸豪放,显示出草原民族独有的特色。

其他习俗:家中来客,不管常客还是陌生人,以笑面迎接,摆上奶酪、奶油和各种面制干粮,捧上奶茶。茶后,向客人敬上醇美的奶酒和白酒,主人把自已酒碗里的酒让在座的每一个人都喝一口。为了凑兴,常以唱歌劝酒。对贵客则宰羊款待。老年人来到时,则要外出迎接,走时搀扶上马。到长辈家里做客,一般要带些糖果、饼干、酒和自制面食品做礼物。蒙古族人民尊敬长辈,进门、入座、喝茶、饮酒、吃饭时,让长者领先。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