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浅谈小学一年级语文朗读教学策略-2019年精选教育文档

浅谈小学一年级语文朗读教学策略-2019年精选教育文档

浅谈小学一年级语文朗读教学策略

朗读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一项主要训练项目,它能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发展学生的语言,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感,陶冶学生的情操。朗读还是一种艺术的再创造。它在使无声的书面语言变成有声有色的口头语言的过程中,眼、口、耳、脑等多种感官并用。既可以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又可以帮助学生积累大量的词汇和句子,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这就是“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的道理吧。因此,朗读是语言训练中最常用也是最重要的手段。我们提倡语文教学中注重朗读训练,正体现了素质教育的基本思想和语文教学自身的基本规律。

一年级的孩子由于才进学校不久,什么都不懂,什么都不会,一切都是从零开始。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必然会出现很多的问题。最常见的要数读“望天书”和“唱读”这两种现象了。这也是小学低段的语文朗读中的最大难题。

如何让学生在朗读中做到放声读,读得正确、流畅,并能沉浸其中,理解课文的基本意思,获得自己的独特感受呢,在教学中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 巧设情境,激发兴趣

叶圣陶先生说:“令学生吟诵,要使他们看作一种享受,而不看作一种负担……”这就是说,要想科学有效地进行朗读训练,首先应着力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调动起学生朗读的积极性。

我们应充分利用小学生的好奇、好动、好胜等心理特点,巧妙地创设情境,通过多种手段把学生引入课文所描绘的情境之中,也就是要引导学生“入境”。引导学生“入境”的方法有很多,如我们可以在朗读教学时恰当地应用多媒体创设情境,营造氛围,快速唤起学生的情感,让学生愿读、乐读、争着读,可以在学生朗读时放些相应的背景音乐,也可以请学生配配画外音,还可以把学生的朗读现场录音进行比赛等等。入情入境地读,就能唤起美的共鸣。如《春雨的色彩》一课,这是一篇美的童话故事,带有浓厚的幻想色彩,必须让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可多次创设情景,让学生自然而然地展开进行想象。通过创设情境的朗读训练,准确地表达了课文的思想感情,这样朗读水平就能较快得到提高。

2 重视教师的范读教读

由于一年级的孩子才进学校,一切好的习惯都还有待养成,不认识字,但记忆力特好。所以很容易出现合上书背得滚瓜烂熟,翻开书一字不识的情形,即人们常说的读“望天书”。因此老师的范读和教读尤为重要。在平时读课文时我们要要求学生做到耳到、眼到、手到、口到。即眼睛看到,耳朵听到,手指指到,嘴巴读到,这一点尤为重要。

除了教读范读,检验读也很重要。上课时可抽个别学生读,让其他孩子评,说说哪里加了字或漏了字,哪里读错了字等等。接着再进一步进行小组赛读,其他组孩子评,比比谁听得最认

真?对认真的孩子进行表扬和奖励小红花等,激起孩子们听的积极性。

为更好地调动孩子朗读的积极性,可采取“小老师”教读。这样还可以让老师有时间去巡视,督促孩子们是否做到“四到”,随时纠正教读中可能出现的错误和问题。

3 感知语言,加强训练;教给技巧,培养兴趣

朗读作为一项阅读基本功,必须依据教材,根据不同文体的课文进行朗读指导。而朗读指导也要讲究方法,要指导学生用恰当的情感去朗读课文,训练语感。叶圣陶先生把有感情的朗读叫做“美读”。朗读时要求学生读得流利、有感情,就必须做到:揣摩词句,领会意境,见景生情,情景交融。在记忆中唤起已有的类似生活经验,具体感知和体会课文中所蕴含的思想感情。所以,在阅读教学中,应经常做到以朗读为主线,让学生在朗读中感受作品的语言,探索语言内在的含义、情味和形态,理解言外之意,与作者产生思想上的共鸣。然而真正能读出感情来并不容易,需在朗读技巧上作必要的适当的指导,如停顿、轻重、缓急,语气等等。而一年级孩子常常出现“唱读”现象,从教学中我发现出现这个现象有两个原因:一是学生不会连词、断句,掌握不好语速,语调。二是读不出句子的语气和表达不出相应的感情。

对于一年级的孩子,重点是在让孩子们明白怎么连词、断句、掌握好语速,语调。其次就是多读多练,然后让学生试着评:哪里读得好?哪里读得不好?为什么?由于他们组词太少,还不理

解词语意思,这时,老师的范读和指导起主要作用,而且要在平时的日常教学中常抓不懈,随着孩子们词汇量的增加,理解词语意思的能力增强,问题就会迎刃而解。

当然,教师范读时要让学生边听边想,边看边画,正确听出节奏、停顿和速度,让学生进入意境。对于一些具有意境性的文章,可以让学生先听,然后闭上眼睛,在教师的描述下去想象。《春雨的色彩》是一篇美的童话故事,带有浓厚的幻想色彩,必须让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因此,在教学过程中,笔者多次创设情景,让学生自然而然地展开进行想象。在朗读感悟之前,笔者设计了以下课件:桃花竞相开放,柳枝绽出新绿,燕子展翅飞翔……一派欣欣向荣的春景!随着沙沙声音的响起,春雨淅淅沥沥地下起来。这一设计以情境激趣,充分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让学生走向春雨,走进春天,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形象感知课文,让学生产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在指导“春雨到底是什么颜色的?”这个问句中的朗读时,笔者将句子放在课件――小动物在田野谈话的情景中。图、动画、句子结合起来,引导学生把自己想象成小动物,和同桌象平时一样互相问问:“春雨到底是什么颜色的?”然后再让学生读句子。激发了学生的朗读兴趣。效果比单独出示一句话好多了。在学生读小燕子的话读不到位时,笔者出示小燕子的图片,说:“小燕子整天飞来飞去。它看到草地绿了,多高兴啊!它就肯定地说春雨是绿色的,你能把自己想象成燕子来读读这段吗?”这样,引导学生用肯定的语气把自己当

成小燕子来读,学生就能感同身受,把小燕子的话读懂、读好。

4 正确评价,体验乐趣

成功的心理体验是继续学习的强大动力,教师对学生的每一次朗读作出鼓励性的评价,可以让学生不断地获得成功的喜悦,保持他们参与朗读的激情和动力。因此,教师在指名朗读后,不能马上提问学生“他刚才哪里读错了?哪里读得不好?有没有

读出感情?”等只找缺点的话,因为这种提问会令学生产生挫折感和失败的心理体验,长此以往,学生就会失去参与朗读的积极性。相反,教师如能提出“他的朗读好在哪里?还有哪些不足?”之类的先找优点与进步、再寻差距的问题,不但能给学生表扬与鼓励,强化成功的心理体验,还能引导学生根据自己存在的问题,找出改进的方法,提高朗读能力。有了学习的动力,加上平时积累的朗读经验,学生通过朗读去领悟课文内容就成了水到渠成的事,阅读教学也就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我在教学《两只鸟蛋》一文时,笔者对学生的朗读不是简单地评价,没有把学生当成学生评价,而是把学生当成“归还鸟蛋的孩子”,当成“鸟蛋的朋友”。通过老师的评价,运用描述性的语言和极具亲和力的动作,给学生描绘了一个个贴近孩子生活的真实情境。如“孩子们,看到这么心碎的妈妈,又看到我们身边可爱的鸟蛋,你有什么话要对鸟蛋说呢”,又如“听到小朋友的话,老师真高兴,因为我们是鸟类的朋友,我们希望它们快乐、幸福,老师相信,我们每一个孩子都会这么做的。”……运用这样的真挚语言

和恰如其分的表情动作,把孩子带入了“鸟蛋”身边,在创设的一个温馨的“归还鸟蛋”的情境中扣击学生的心扉,激起孩子的感情波澜。与其说孩子们在朗读课文,不如说他们在与鸟蛋亲切对话。

总之,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要抓好学生的朗读,使学生从朗读中加深对课文的记忆和理解,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让朗读课真正成为学生展现自我,抒发感情的舞台,从而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提高美的欣赏力、创造力,还语文阅读课以美丽、动人的容颜。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