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第五单元 混合运算

第五单元 混合运算

第五单元  混合运算
第五单元  混合运算

第五单元混合运算

教材分析

本单元学习混合运算,包括四则混合运算顺序和列综合算式解答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这两部分内容是有机结合的。运算顺序是教学重点,教材结合解决实际问题有效突出了运算顺序;用梯等式表达计算步骤是教学难点,教材在例题里画出蓝线引导学生把各步计算结果写在上面,从而知道第一步的得数应该写在什么位置。教学列综合算式解答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主要目的是让学生体会运算顺序,同时体会解答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可以列综合算式,也可以分步计算。

学情分析

本单元是在学习了加、减、乘、除的基础上进行的,主要包括加减、乘加、乘减、除加、除减和带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以及四则运算的实际应用。让学生体会“从左至右的运算顺序”和“先乘除后加减”以及带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的顺序等相关规定的合理性,从而初步感受混合运算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发展学生数感。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掌握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及小括号在运算中的作用,并理解相应的运算。能运用混合运算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数学思考: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解决问题的一些策略和方法。培养学生迁移类推的能力,提高计算能力。

问题解决:经历探索和交流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掌握列综合算式解决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

情感态度: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习兴趣和敢于探索的科学精神,训练学生养成认真审题、仔细验算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能联系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理解并掌握两步混合运算的顺序。

教学难点:在认识和理解混合运算顺序的过程中,积累学习的经验,形成计算技能,并且能用两步计算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

课时安排:7课时

1.混合运算……………………3课时

2.解决问题……………………2课时

3.整理和复习…………………2课时

第1课时混合运算(一)

教学内容:P47、48例题1、2及做一做,练习十一第1~3.

教学目标:

1、理解掌握两级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并能够正确运算。

2、学会脱式、分步写出每次计算的结果,并能正确计算。

3、培养认真细心、书写规范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掌握含有两级的两步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能正确计算混合运算。

教学准备:口算卡、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回顾

1、口算

24+8= 32-6= 3X6= 18/9= 47-10=

37+5= 28/7= 4X6= 54/9 38-5=

2、计算

24+8-6= 47-20+5=

订正时让学生说含有哪些运算,运算顺序什么?

小结: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只有加、减法或乘、除法的,要按照从左往右的顺序计算。

二、探究新知

1、计算的两步式子,都是直接写出得数。为了看清运算的步骤,便于检查过程,可以

写出运算的步骤和每次的结果,用一种新的格式来表示,及脱式计算。

2、教学例题1.

1)53-24+38

提问:观察算式有什么发现?

引生明确,算式里,只有加、减法的,要按照从左往右的顺序计算。

讲述脱式计算的书写格式及要注意的问题。

教师板演。

2)15/3X5

教法同上。

3)小结:这些都是综合算式,为了看出运算的顺序,可以写出每次运算的结果。在没

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只有加、减法或乘、除法的,要按照从左往右的顺序计算。

3、教学例题2.

7+4X3=

1)提问:观察算式有什么发现?

引生明确,在没有小括号的算式里,有加、减法和乘法的,要先算乘法。

观察算式,引导学生说明先进行什么运算,在乘法算式下面用彩笔画上横线,表示先做乘法运算。

强调:没有参加运算的部分要照抄下来。

学生试算,指名板演。集体订正。

2)想:如果把乘号换成除号,运算顺序是怎样的?

指名说运算顺序,全班再次进行脱式计算。集体订正。

3)观察例题2有什么特点?

小结:在没有小括号的算式里,有加、减法和乘、除法的,要先算乘、除法,后算加、减法。

三、巩固练习

1、P47做一做。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2、P48做一做。

提问:在有加、减法和乘法的,要先算什么?把它圈出来。

学生独立完成,指名板演,集体订正。

提问:在有加、减法和除法的,要先算什么?把它圈出来。

订正时注意格式。

3、练习十一第1题。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交流:计算时要注意什么?

4、练习十一第2题。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5、练习十一第3题。

引导学生先判断是否正确,如果不正确,要说出错误原因并改正。

四、全课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吗?老师相信只要你在课堂上积极开动脑筋,你就会越来越聪明的。

教学后记:

第2课时带括号的混合运算

教学内容:P49例题3及做一做。

教学目标:1、初步理解、掌握含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2、在探索交流中体会含有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能正确计算。

教学重点:掌握含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教学难点:体会括号能改变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理解含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口答下列各题的运算顺序。

45/5/3 14-7+28 3X9-4 40+16/8

2、将后两题分别加上括号,再计算。

3X(9-4)( 40+16)/8

比较:与复习题有什么区别?带小括号的式子应先算什么?

揭示课题。

二、探究新知

1、教学例题3. 7X(7-5)

1)观察题目,与之前的混合运算作比较,多了什么?

2)算式里有括号,应先算什么?

3)逐步演示并提醒:没参与运算的部分要位置不变的照抄下来。

2、教学例题3. (77-42)/7

教法同上。小结:算式里有括号的,要先算括号里面的。

三、巩固练习

1、做一做第1题。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强调:计算时要注意运算顺序,格式书写要正确。

2、做一做第2题。

独立完成,比较异同,总结各类两步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3、做一做第3题。先填空,再列综合算式。

四、课堂总结:你有什么收获?

教学后记:

第3课时练习十一

教学内容:P50~52,练习十一第4~14题。

教学目标:1、巩固混合运算两步计算的运算顺序。

2、通过练习进一步提高计算正确率。

教学重点:混合运算两步计算的运算顺序。

教学难点:提高计算正确率。

教学准备: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基础练习

小黑板出示,口答下列各题的运算顺序。

64/8+4 8+36-26 55-7X5

(84-36)/8 48/(8-2) 5X9+6

小结混合运算的顺序。

二、指导练习

1、练习十一第4题。指名说运算顺序,再独立练习,集体订正。

2、练习十一第5题。提示:先算出得数。再独立练习,集体订正。

3、练习十一第6题。先填空,再列综合算式。注意要与原式运算顺序相符。

4、练习十一第7题。提醒:有括号的试题的运算顺序。再独立练习,集体订正。

5、练习十一第8、10题。独立完成,比较异同。

提问:为什么每组题中数字相同但结果不同?

指出:计算时要看清运算符号,弄清运算顺序。

6、练习十一第9题。引导看清表格。交流时说说在什么时候要用括号?

7、练习十一第11题。独立练习,集体订正。

8、练习十一第12题。先审题,在解答,集体订正。

9、练习十一第13题。独立练习,集体订正。

三、提高练习

练习十一第14题。

把下面每组算式合并成一个综合算式。

1、36/4=9 12+9=21

1)观察算式,你有什么发现?

第一个算式的结果9出现在第二个算式里。

2)怎么合并成一个式子?

把第二个算式里的9用第一个式子代替。学生尝试。

3)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特别强调不能把第一步的得数9列在综合式子里。

2、12+8=20 20/5=4

学生独立尝试,集体汇报交流。

小结:把两个分步式子并列成一个综合式子,首先根据中间数确定计算顺序,其次根据分步算式确定书写顺序,最后根据计算顺序观察整个综合算式是否需要加小括号。

四、课堂总结:有什么收获?在混合运算是要注意什么?

教学后记:

第4课时列综合算式解决问题

教学内容:P53、54,做一做,练习十二第1、2题。

教学目标:1、学生能从具体生活情境中发现问题,掌握解决问题的步骤与方法。

2、学会列综合算式解答一般两步计算的应用题,提高解题能力。

教学重点:如何列综合算式解答一般两步计算的应用题。

教学难点:如何正确使用小括号列综合算式解答一般两步计算的应用题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三年级同学要浇300棵树,已经浇了180棵。还剩多少棵?

如果剩下的分三次浇完,平均每次浇多少棵?

学生独立练习,集体讲评。

二、探究新知

1、教学例题4.

1)从图中知道了什么数学信息?

2)如何解答?

学生独立思考。

交流:用图来分析,用一个长方形表示,一共要烤90个面包,分成两部分,一部分表示已经烤了36个,另一部分表示剩下的。

问:要求剩下的要烤几次?应知道什么?(剩下多少个要烤)

怎么求剩下的个数?

交流:没烤的面包有多少个?

90-36=54(个)

还要烤几次?

54/9=6(次)

3)如何列成综合算式。

学生练习,交流。问:为什么要加上小括号?

4)怎么知道自己做对了?

学生思考交流。

小结:如果一个问题要多个步骤才能解决,要弄清楚先解答什么,再解答什么。

三、巩固练习

1、做一做

先看图,了解条件与问题。

学生独立完成,鼓励多种算法。

全班交流,重点说想法,可就疑难问题互相提问,集体解决。

2、练习十二第1题。

学生独立看图,解决问题。集体订正交流算法。

3、练习十二第2题。

同桌互说算法,再独立完成。

四、课堂总结:怎样列综合算式解决问题?

教学后记:

第5课时练习十二

教学内容:P55、56及练习十二。

教学目标:

1、巩固解决问题的步骤与方法,可以从不同角度去解决同一问题。

2、通过练习,进一步掌握列综合算式解决问题的方法。

教学重点:巩固解决问题的步骤与方法。

教学难点:用不同方法解决问题。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基础练习

计算下面各题,指名说运算顺序。

87-49+21 (15+25)/8

100-5X9 8X(27-19)

二、指导练习

1、练习十二第3题。

先审题,明确题意后再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2、练习十二第4题。

独立看图解决问题,同桌互评。集体订正。

3、练习十二第5题。独立练习,集体订正。

4、练习十二6题。

先审题,明确题意后再独立完成,集体订正。指名说算法。

5、练习十二第7题。

审题,明确题意。提问:题中告诉我们什么?求什么?

如果没有优惠,买4个要多少钱?如果有优惠,买5个要多少钱?

学生独立思考,集体订正。

6、练习十二第8题。

引导学生理解下半场两个班一样多是什么意思。独立练习,交流订正。

三、课堂总结:谈谈你的收获?

教学后记:

第6课时整理与复习

教学内容:P57,整理与复习。

教学目标:1、进一步掌握混合运算的顺序与解答应用题的一般步骤,提高脱式计算和分析解答应用题的能力。

2、通过整理复习,系统掌握本单元知识,提高计算、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熟练掌握混合运算的顺序,提高计算能力

教学难点:提高解答两步应用题的能力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整理复习混合运算

1、你问我答。

同桌互出几道本单元所学的综合算式,说说它们的运算顺序。

小结:在没有括号的算式中,如果只有加、减法或只有乘、除法,都要按照从左往右的顺序计算。在没有括号的算式中,如果有加、减法和乘、除法,要按照先乘除后加减的顺序计算。有括号的算式,要先算括号里面的。

2、计算下面各题。

40-35+6 36-6/6 (5+2)X8 2X9+6 81/(6+3) 40+27/3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二、整理复习两步应用题

1、出示花店图,提问:

1)你知道哪些信息?能用综合算式解答吗?

2)学生独立思考,再与同桌交流。

3)汇报交流解答方法。指名说解题思路。

三、综合练习

1、对比练习:填大小于号。

48-18/6○(48-18)/6 5+4X3○(5+4)X3 24/4X2○24/(4X2)

引导观察每组算式,对比分析,什么变了?什么没变?

2、一盒巧克力40元,一盒牛奶9元,两袋薯片6元。

提出要求:根据下面问题直接列综合算式,并说出运算顺序和得数。

1)一盒巧克力、一盒牛奶和2袋薯片共多少元?

2)一盒巧克力比一袋薯片贵多少元?

3)2盒牛奶和2袋薯片共多少元?

四、课堂总结:谈谈今天的学习收获?

教学后记:

第7课时练习十三

教学内容:P58,练习十三。

教学目标:

1、进一步巩固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掌握用综合算式解决问题的思考方法。

2、通过练习,培养学生灵活解决问题与综合运用的能力。

教学重点:掌握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教学难点:运用知识灵活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对比练习。

1、练习十三第1题。学生独立计算。

2、指名说说每组题的特点及混合运算的顺序。

二、巩固练习。

1、练习十三第2题.

1)审题,了解题意。

2)独立解答,集体交流。指名说思路。

2、练习十三第3题.

1)知道什么?求什么?指名回答。

2)怎么解答?学生尝试解题。

3)交流方法,汇报解题过程。

比较:80-25-28与80-(25+28)的第一步各是求什么?

三、拓展练习。

练习十三第4题.

学生先思考,完成后汇报。

引导揭示:这样的题叫“错中求解”,解题思路一般是先根据错误的算法(6+?)X5=40,运用倒推法求出“?”表示的数,再按正确的算法计算6+?X5,得出正确结果。

四、评价总结:你要什么收获?

教学后记:

六年级混合运算专项练习题

分数混合运算专项练习题 1、48×( 712 +2) ÷ 23 23- 89 × 34 ÷127 (21-6 1 )×53÷51 2、 5÷[( 23 + 15 )× 113 ] 59 ×7+ 59 ×11 15 + 29 × 3 10 3、 51÷(1-31×21) 109×[87÷(54+41)] (41-41×21)÷4 1 4、 (43-43×65)÷34 4-(51+31)×43 52÷(52+52×4 3 ) 5、 65+89×95×98 9×65+65÷9 1 (83+271)×8+2719 6、 ( 41-41×99)÷2425 74×98+73×98 (16×83+4)÷7 2

7、 43×32÷43×32 97×(1÷87+78÷1) 54×[(21-51)÷15 8] 8、 84×(43-31) 43×5687+44×43-43 (43+23 2)×8+237 9、 83+(73+141)×32 12 11 ÷81+1213×8 5034×74-74×509 10、 21×3+5×21 3×(152+121)-52 31+3-(41+12 1) 11、 43×75×34-21 1615+(167-41)÷21 32+(74+2 1)×257

12、 425 ×23+ 425 ×67 44-72×512 [ 12 ×(34 -35 )] ÷7 10 13、 43÷(43+83 ) 81×16-81×14+8 1 ×70 (56 +34 )×45 14、 X -31X =32 1-31X =32 8X +31=97 3 2 X -51X =1 15、 4415:X =115 41+2X =21 5X -65=125 X +97X =3 4 17× 916 ( 34 +58 )×32 59 × 34 +59 × 1 4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 第7单元 整数四则混合运算 达标测试卷【新版】

第七单元达标测试卷 一、填一填。(每空1分,共20分) 1.计算156×(84-39)÷60时,先算()法,再算()法,最后算()法。 2.不计算,在里填上“>”“<”或“=”。 35×8+1235×(8+12) 81-65÷13(81-65)÷13 1000-450÷9×51000-450÷(9×5) 720÷8÷9720÷(8×9) 3.把算式300÷6+4×2添上括号改变运算顺序,改成先算加法,再算乘法,最后算除法,这个算式应改为()。 4.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既有乘除法,又有加减法,要先算()法,再算()法;在既有小括号又有中括号的算式里,要先算(),再算()。 5.根据500÷125=4,4+404=408,804-408=396组成一个综合算式是()。 6.10+10×10-10要使所得结果最大,添上括号后的算式应为(),要使所得结果最小,添上括号后的算式应为()。 7.小军在计算60×(B+2)时,错看成60×B+2,这样两题的计算结果相差()。 8.小明今年21岁,爷爷比小明年龄的3倍还大2岁,爷爷今年()岁。9.果园里有48棵桃树,梨树比桃树的2倍多25棵,两种果树共有()棵。10.李瑶家有3口人,居住面积是96平方米,王婕家有5口人,居住面积是210平方米,()家的人均居住面积大,大()平

方米。 二、辨一辨。(每题1分,共5分) 1.在一道算式中,添上或去掉括号,一定可以改变算式的运算顺序。 ( ) 2.(□-30)×4+50=150,□里填55。() 3.(18×5)+(36÷12)去掉括号后,结果不变。() 4.360÷9×4=360÷(9×4)=10。() 5.把54+26=80,80÷16=5,315÷5=63合并成一个综合算式是315÷(54+26)÷16。() 三、选一选。(每题1分,共5分) 1.最后一步算除法的算式是()。 A.24+36÷4×3 B.230×3-490÷7 C.(450-120)×8÷6 2.25×4÷25×4的结果是()。 A.1 B.16 C.625 3.(800÷20+250)×4的运算顺序是()。 A.除→乘→加B.加→除→乘C.除→加→乘4.下列各式中,去掉括号不改变运算顺序的是()。 A.(750-30)×(16+24) B.(123÷3)+(53×7) C.(1800-360÷2)×7 5.把27+33=60,540÷60=9,9×72=648改写成综合算式是()。 A.540÷27+33×72 B.540÷(27+33)×72 C.540÷[(27+33)×72]

部编版二年级上册语文带三维目标第五单元教案设计

12、坐井观天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认识3个生字,会写8个字,有积累词语的兴趣。 过程与方法 有感情地朗读对话,能分角色朗读课文,体会青蛙自信、傲慢的语气。 情感态度价值观 能在初步理解寓意基础上发挥各自不同的想象,续编故事。 教学重点 青蛙和小鸟的三次对话,在朗读过程中理解课文容,提高朗读能力。 教学难点 发挥想象,理解寓意。 教学过程 启发谈话,导入新课 1.小朋友们,你们喜欢听成语故事吗?说说你们读过哪些成语故事。 二、初读感知,识记生字 1.用自己习惯的方式读课文,你打算给自己提什么样的学习要

求? 三、朗读感悟,启发想象 1.出示挂图,(师:瞧,这就是青蛙与小鸟的合影。) 以读带讲,了解青蛙和小鸟所处的不同位置。口头填空:青蛙坐在(),小鸟落在()。 2.自读第二至七自然段,用不同的符号,分别画出讲青蛙和小鸟对天的不同看法的句子。找出文中小鸟和青蛙的三次对话。3.看插图练读第一次对话。 4.感悟第二次对话。 (1)指名读青蛙的话,读后回答:你们有什么问题要问吗? (2)引导学生思考:青蛙和小鸟为什么有不同的看法? (3)理解词语“无边无际”。 (4)看画面,你们明白青蛙为什么认为天只有井口那么大吗5.感悟第三次对话。 (1)自由读第三次对话,边读边想:小鸟和青蛙都是笑着说的,它俩的笑各有什么含义? 6.整体感悟,角色体验。 (1)小组合作,分角色朗读全文。 (2)选择自己喜欢的角色,带头饰表演朗读。 (3)师生合作,分角色朗读表演。

四、读后悟理,理解寓意 1.说说你对小鸟和青蛙的不同看法。 2.举一些生活中的例子,如: (1)小明这次到转了一圈,可开眼界啦!以前整天呆在村里,坐井观天,没想到外面发生了那么大的变化。 五、拓展活动,升华情感 1.现在,谁来想个巧妙的办法帮助这只青蛙离开这口枯井?2.小组合作,续编第四次对话:青蛙被你们救上来以后,它惊呆了,它会看到什么?它会说些什么呢? 3.学生分小组续编第四次对话。 六、布置作业 把这个故事和续编的部分讲给爸爸、妈妈听。 板书设计 12、坐井观天 青蛙:见识短浅、傲慢、自信 小鸟:有耐心 我们:要做一个见多识广的人 13、寒号岛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小数四则混合运算专项练习题(能简便的要简便)

小数混合运算专项练习276题(能简便的要简便运算) (1)0.11×1.8+8.2×0.11 (2) 2.34×99+2.34 (3) 5.4÷2.7×0.8 (4)132×101 (5) 6.25÷1.25÷0.8 (6) 2.5×16. (7) 6.33×101﹣6.33 (8) 1.56×1.7+0.44×1.7 (9) 1.8×[(3.41﹣2.9)÷0.03] (10)0.125×32×2.5. (11) 1.258×18.5﹣0.258×18.5 (12)8.48÷0.8×0.9 (13) 1.25×2.4 (14) 5.85÷(1.3+0.5)×6. (15)17.17﹣6.8﹣3.2﹣6.17 (16) 5.4×[(1.3+2.15)÷0.2] (17)8.4÷0.6+8.4÷0.4 (18)16.8×10.1 (19)10.9﹣0.9÷0.2+1.8 (20) 1.25×3.2×0.25. (21) 1.36+4.85+2.64+6.15 (22)98.5÷2.5÷4 (23) 5.4÷[2.5×(3.7﹣2.9)] (24)0.8×(4﹣3.68)÷0.01 小数混合运算--- 1

(25)83.7﹣12.83﹣0.17 (26) 5.96+13×(3.2﹣3.12)(27) 4.32÷2.4×1.7; (28)16.2×4.5+3.8×4.5;(29)9.05﹣3.86﹣3.14; (30)7.28+0.72÷0.9 (31) 4.32+5.43+6.68 (32)17.17﹣6.8﹣3.2 (33) 5.29×9+5.29 (34)16.8×10.1 (35) 2.74×9.5+5×0.274 (36)0.36+9.6÷3.2. (37) 3.75×25+6.25×25 (38)25.46﹣8.23﹣1.76 (39) 2.9+7.1×10 (40) 1.25×32×0.25. (41)15.68﹣(7.78﹣4.32)﹣2.32 (42)0.25×3.2×1.25 (43)9.99×1.01 (44) 4.63×1.4+46.3×0.86 (45)17.5÷0.8÷12.5 (46)0.9+9.9+99.9+999.9. (47) 2.9×99+2.9 (48)25×11.2×4 (49)23.25﹣6.75﹣3.25. (50)125×3.2×2.5 小数混合运算--- 2

比对试验数据处理的3种方法

比对试验数据处理的3种方法 摘要引入比对试验的定义,结合两个实验室进行的一组比对试验数据实例,介绍比对试验数据处理的3种基本方法,即(:rubbs检验、F检验、t检验,并阐述三者关系。 在实验室工作中,经常遇到比对试验,即按照预先规定的条件,由两个或多个实验室或实验室内部 对相同或类似的被测物品进行检测的组织、实施和评价。实验室间的比对试验是确定实验室的检测能 力,保证实验室数据准确,检测结果持续可靠而进行的一项重要的试验活动,比对试验方法简单实用,广 泛应用于企事业、专业质检、校准机构的实验室。国家实验室认可准则明确提出,实验室必须定期开展 比对试验。虽然比对试验的形式较多,如:人员比对、设备比对、方法比对、实验室间比对等等,但如何 将比对试验数据归纳、处理、分析,正确地得出比对试验结果是比对试验成败的关键。 以下笔者结合实验室A和B两个实验室200年进行的比对试验中的拉力试验数据实例,介绍比对试验数据处理的3种最基本的方法,即格鲁布斯(Grubbs)检验、F检验、t检验。 1 数据来源情况 试样 在实验室的半成品仓库采取正交方法取样,样品为01. 15 mm制绳用钢丝。在同一盘上截取20 段长度为lm试样,按顺序编号,单号在实验室A测试,双号在实验室B测试。 试验方法及设备 试验方法见 GB/T 228-1987,实验室A : LJ-500(编号450);实验室B : LJ-1 000(编号2)。 测试条件 两实验室选择有经验的试验员,严格按照标准方法进行测试,技术人员现场监督复核,确认无误后 记录。对断钳口的试样进行重试。试验时两实验室环境温度(28 T )、拉伸速度(50 mm/min )、钳口距 离(150 mm)相同。 试验数据 测试得出的两组原始试验数据见表to 表1 实验室A,B试验数据

六年级上册数学素材-第五单元数据处理 知识点归纳 北师大(PDF版)

第五单元数据处理 三种统计图: 条形统计图(表示各个量的多少) 折线统计图(表示数量多少、反映增减变化) 扇形统计图(表示部分与整体的关系) 一、绘制条形统计图(主要是用于比较数量大小) 1、写出统计图的标题,在上方的右侧表明制图日期。 2、确定横轴、纵轴。 3、在横轴上适当分配条形的位置,确定条形的宽度和间隔。(直条的宽窄要一致,间隔也要一致,单位长度要统一) 4、纵轴上确定单位长度。确定单位长度所代表的量要根据最大和最小的来综合考虑。 5、根据数据的大小画出长短不同的直条。 6、给直条图形不同的颜色(或底纹),并在统计图右上角注明图例。 二、关于复试条形统计图 1、制作复试条形统计图与单式条形统计图的制作方法相同。只是在每组数据中各量要用颜色或底纹区分。 2、复试条形统计图---直条的宽窄要一致,间隔要一致,单位长度要统一。

3、运用横向、纵向、综合、对比等不同方法观察,可以读懂复试条形统计图,从中获取尽可能多的信息。 4、复试条形统计图有纵向和横向两种画法。 三、绘制复试折线统计图(不仅可以比较大小,还可以比较数量变化的快慢) a、只有一条折线的折线统计图叫做单式折线统计图。 b、用不同的折线表示不同的数量变化情况的折线统计图叫做复试折线统计图。 考点:三种单式统计图和两种复式统计图。 1、三种统计图:条形统计图表示数量的多少;折线统计图表示数量多少、反映增减变化;扇形统计图表示部分与整体的关系。 2、复式条形统计图:用两种不同的条形来分别表示不同的类型。复式折线统计图:用两条不同的线来表示,一条用实线,另一条用虚线。 3、反映某城市一天气温变化,最好用折线统计图,反映某校六年级各班的人数,用(条形)统计图比较好,反映笑笑家食品支出占全部支出的多少,最好用扇形统计图。

最新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教案-教学设计

五、分类 教学目标: 1、能按照某一给定的标准或选择某个标准对物体进行分类。 2、能选择不同的标准对物体进行不同的分类。 3、在分类活动中,体验分类结果在单一标准下的一致性、不同标准下的多样性。 教材分析: 教材安排了单一标准分类和不同标准分类两部分内容。单一标准分类就是以不同事物之间公用的某种属性作为标准,把他们划分为一类。不同标准就是某些事物之间有几个相同属性,可以分别以这些属性为标准进行不同的分类。单一标准的分类结果是既定的,不可变的。不同标准分类,由于标准不同,分类的结果也不同。单一标准活动中,主要是让学生体会分类的意义,找出分类的标准,掌握分类的基本方法。在不同的标准分类中,重点是让学生会选择不同分类标准的方法,培养学生思维的的开阔性和灵活性。 教学建议: 1、在教学中注意教学环境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使学生进一步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2、要重视操作,使学生在实际活动中选择分类的标准,掌握分类的方法。 3、要重视学生的学习过程。要让学生经历分类活动,在分类活动中,体验分类在生活中的应用。 4、注意培养学生有条理的思考习惯,逐步养成有条理的整理事物的习惯。 教学重、难点: 学会对物体进行分类的方法,体验分类结果在单一标准下的一致性,不同标准下的多样性。单元课时安排:约2课时 分类(单一标准)—————————————————————————1课时 分类(不同标准)—————————————————————————1课时 学案例 案例1 《分类》同一标准(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让学生按一定的标准给物体分类,培养需学生观察.判断和语言表达能力。 过程与方法: 在引导学生观察物体摆放情况中,逐步感知分类的意义,并通过操作学会分类的方法,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有条理的整理事物的习惯及主动探索精神和与他人合作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1.教会学生怎样分类。 2.如何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 教具准备: 学具、铅笔、彩笔等各种文具。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混合运算综合练习题一

混合运算综合练习题一 第一部分 一、先说出运算顺序,再进行运算 15×5-7 999÷9-38 42×7+125 32+28×8 437+56×6 9000-720×9 134×4-38 26×7×9 910+125×7 420×7-125 150÷3-21 28-8÷2 42÷6+125 235-720÷9 437+12×9 251×4-216 125÷5+8 420÷6-25 2600-156×4 ﹙59-27﹚×4 ﹙97-12﹚÷5 68÷﹙26-22﹚ 345-19×6 2×﹙86+11﹚ 98÷2×9 2×8×4 ﹙113+300﹚÷7 二、解决问题 1. ⑴王奶奶要买3千克樱桃与1千克菠萝蜜,需要多少钱﹖ ⑵李奶奶买了9千克哈密瓜,付了200元,应找回多少元? ⑶您还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2、甲车每小时行驶60千米,行驶了4小时,乙车行驶了250千米,乙车比甲车多行驶了多少千米? 3、王叔叔搬家了,下面就是她新购置得家具得情况。

⑴王叔叔买2个茶几与1张餐桌,一共花了多少钱? ⑵2张床比1组沙发贵多少钱? ⑶您还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4、有240支2B铅笔,平均分装在6个盒子里。另外,有37支HB铅笔,装在一个盒子里。请问,一盒2B铅笔比一盒HB铅笔多多少支? 5、学校实验室新买来6把椅子,用去540元钱。又买来一张桌子,这张桌子比椅子贵80元。买一张桌子花多少钱? 6、一本书有240页,小明8天能瞧完,小刚6天能瞧完。小刚平均每天比小明多瞧多少页? 第二部分 一、填空 1、673÷3得商就是﹙﹚位数。 2、213除以7得商就是﹙﹚,余数就是﹙﹚。 3、303÷3读作﹙﹚。 4、250里面有﹙﹚个2,有﹙﹚个 5、 5、一个数除以6,商就是123,余数就是3,这个数就是﹙﹚。 二、口算 28÷2= 770÷7= 540÷6= 140÷7= 420÷7= 816÷8= 63÷9= 0÷43= 120÷6= 三、计算并验算

实验数据的记录和处理

讲座 实验误差及数据处理 教学要求 1、了解实验误差及其表示方法; 2、掌握了解有效数字的概念,熟悉其运算规则; 3、初步掌握实验数据处理的方法。 重点及难点 重点:实验误差及其表示方法;有效数字;实验数据处理。 难点:有效数字运算规则;实验数据的作图法处理。 教学方法与手段 讲授,ppt演示。 教学时数 4学时 教学内容 引言 化学实验中经常使用仪器对一些物理量进行测量,从而对系统中的某些化学性质和物理性质作出定量描述,以发现事物的客观规律。但实践证明,任何测量的结果都只能是相对准确,或者说是存在某种程度上的不可靠性,这种不可靠性被称为实验误差。产生这种误差的原因,是因为测量仪器、方法、实验条件以及实验者本人不可避免地存在一定局限性。 对于不可避免的实验误差,实验者必须了解其产生的原因、性质及有关规律,从而在实验中设法控制和减小误差,并对测量的结果进行适当处理,以达到可以接受的程度。 一、误差及其表示方法 1.准确度和误差 ⑴准确度和误差的定义 准确度是指某一测定值与“真实值”接近的程度。一般以误差E表示, 丘=测定值-真实值 当测定值大于真实值,E为正值,说明测定结果偏高;反之,E为负值,说明测定结果偏低。误差愈大,准确度就愈差。

实际上绝对准确的实验结果是无法得到的。化学研究中所谓真实值是指由有

经验的研究人员同可靠的测定方法进行多次平行测定得到的平均值。以此作为真实值,或者以公认的手册上的数据作为真实值。 ⑵绝对误差和相对误差 误差可以用绝对误差和相对误差来表示。 绝对误差表示实验测定值与真实值之差。它具有与测定值相同的量纲。如克、毫升、百分数等。例如,对于质量为O.IOOOg的某一物体。在分析天平上称得其质量为0.1001g,则称量的绝对误差为+0.0001g。 只用绝对误差不能说明测量结果与真实值接近的程度。分析误差时,除要去除绝对误差的大小外,还必须顾及量值本身的大小,这就是相对误差。 相对误差是绝对误差与真实值的商,表示误差在真实值中所占的比例,常用百分数表示。由于相对误差是比值,因此是量纲为1的量。 例如某物的真实质量为42.5132g,测得值为42.5133g。贝U 绝对误差=42.5133g — = 0.0001g 相对误差二42.5133g 42.5132g 伽0。10 4 00 42.5132g 而对于0.1000g物体称量得0.1001g,其绝对误差也是0.0001g,但相对误差为: 相对误差二°.1001g °. 1000g 100% 0.1% 0.1000g 可见上述两种物体称量的绝对误差虽然相同,但被称物体质量不同,相对误差即误差在被测物体质量中所占份额并不相同。显然,当绝对误差相同时,被测量的量愈大,相对误差愈小,测量的准确度愈高。 2.精密度和偏差 精密度是指在同一条件下,对同一样品平行测定而获得一组测量值相互之间彼此一致的程度。常用重复性表示同一实验人员在同一条件下所得测量结果的精密度,用再现性表示不同实验人员之间或不同实验室在各自的条件下所得测量结果的精密度。 精密度可用各类偏差来量度。偏差愈小,说明测定结果的精密度愈高。偏差可分为绝对偏差和相对偏差: 绝对偏差二个别测得值-测得平均值 相对偏差% =绝对偏差/平均值x 100 偏差不计正负号。 3.误差分类 按照误差产生的原因及性质,可分为系统误差和随机误差。 ⑴系统误差

小学六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 数据处理教案

教学过程 视指导。 (2)学生反馈汇报。 3.根据刚才学生的回答,问:可以将这些数据进行分段整理, 你们认为应该怎样分段呢? (1)小组合作,找出最高和最低的数据,试着对这组数据 进行分段。 (2)汇报分段结果。 师根据学生的发言小结:在对这组数据进行分段时,可以按 5厘米一段进行分段,也可以按10厘米一段进行分段,但按 5厘米一段分段后,更容易看出数据里面的数学信息。 (二)整理数据 师:刚才同学们通过探究,找出了整理数据的方法,正好, 有一家服装厂准备给淘气所在班学生做校服,按每5厘米一段 来确定服装的型号,请同学们帮服装厂把每个同学的身高进行 分段整理,填在书上的表格里。 1.提问:你们觉得在整理数据时,应该注意些什么? 学生思考后回答。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小结注意事项:不要遗漏数据,整理后 的数据要做上标记…… 2.追问:可以用什么方法记录数据? 引导学生用画“正”字的方法来记录数据。 3.学生整理数据,教师巡视,对有困难的学生进行适当指导。 4.展示学生整理的数据,再全班交流。 (三)完成统计图 1.同学们,我们已经把这些身高数据分段整理好了,现在老 师想把淘气所在班学生的身高分段情况用统计图表示出来,你 们想一想,用什么统计图来表示最合适呢? 学生思考后回答:条形统计图。 2.追问:为什么用条形统计图表示最好呢? (1)学生小组讨论。 (2)反馈汇报。 (3)根据学生的汇报小结:因为只要求表示出每个身高段的 学生人数,不要求反映出学生的身高变化情况,也不要求反映 出每个段的学生人数占学生总人数的百分比,所以用条形统计 图表示最合适。 3.课件出示教材第61页淘气所在班学生身高分段情况统计 图。 (1)提出要求:从图上可以看出,横轴表示不同的身高段, 想一想,纵轴应该表示什么呢? (2)学生观察统计图后回答:表示人数。 优化整理数 据的方法, 培养了学生 的合作精 神,也增强 了学生的统 计意识。 让学生独 立完成整理 数据的任 务,培养学 生独立解决 问题的能 力,同时, 也增强了学 生的统计意 识,提高了 统计数据的 能力。 让学生经 历绘制统计 图的过程, 通过分析数 据,确定纵 轴每格的数 值,再重点 绘制统计 图,培养了 学生独立思 考解决问题 的能力,增 强了学生的 统计意识。

第七单元整数四则混合运算(苏教版)

第七单元整数四则混合运算【5】 一、教学内容: 1、不含括号的三步计算式题 2、含有小括号的三步计算式题 3、含有中括号的三步计算式题 4、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练习 二、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中括号,理解并掌握三步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能正确进行三 步混合运算式题的计算;进一步体会分析稍复杂的实际问题数量关系的过程,能列综合算式解决有关的三步计算的实际问题。 2、使学生在认识和理解混合运算顺序,解决三步计算的实际问题的过程中, 进一步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发展数学思考,增强应用意识。 3、使学生在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感受数学的应用价值,培养认真、严谨的学习习惯,激发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三、教学重点:理解并掌握三步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能正确地进行计算。会解决一些稍复杂的三步计算的实际问题。 四、教学难点: 解决一些稍复杂的三步计算的实际问题。 五、课时安排: 5课时

教学内容教科书P70~P71例1、“试一试”和“练一练”,P72“练习十一”第1~4题 教学目标1、让学生联系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过程感悟、理解并掌握不含括号的三步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能正确地进行三计算。 2、能用所学知识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产生自主探索的兴趣。 3、让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增强类比迁移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获得成功体验,感受学习数学的乐趣。 教学重点掌握不含括号的三步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教学难点理解不含括号的三步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教学准备例题图X 教学步骤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二次备课一、复习导入1、口算:(卡片) 81÷9×3 20+3×4 3×9÷3 100÷4-21 18-2×7 24÷6×3 7×3+2×3 40-5×7 学生独立口算 二、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新学期开始了,学校棋类兴趣小组又增加 了新的成员,负责的陈老师准备再买3副 中国象棋和4副围棋。(出示例题图) 仔细观察,图中告诉了我们哪些信息? 你能帮陈老师算一算,一共要多少钱吗? 要求陈老师一共要付多少钱,先要求么? 能列综合算式计算吗?巡视 指名回答,同时板书:12×3+15×4 观察交流(图中告 诉我们,1副中国象 棋12元,1副围棋 15元) (能) 象棋和围棋分别需 要多少钱 尝试列式计算并交 流 (允许个别用分步 算式)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第五单元教学设计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第五单元教学设计 【单元分析】 “多边形的面积”单元的教学内容包括: 1.探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面积公式; 2.计算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组合图形的面积。 探索并掌握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面积公式是《数学课程标准》空间与图形领域里测量的重要目标之一。《数学课程标准》的具体要求是:利用方格纸或割补的方法,探索并掌握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面积公式。与原来的《修订大纲》比,突出了探索性。因此,与过去的教材相比,教材在设计思想上有了较大的改变,即变过去只重公式计算为重视公式的推导过程和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变过去重教师讲解为学生的自主探索、自己建构数学知识。本课程内容的学习,强调学生的数学活动,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梯形面积的计算,是在学生掌握了这些图形的特征以及第五册长方形、正方形面积计算的基础上学习的,它们是六年级进一步学习圆面积和立体图形表面积的基础。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的推导将借助长方形面积的计算,而三角形面积、梯形面积的推导都将借助前一图形面积计算,前后知识联系非常紧密。在这三种平面图形面积计算的探究中,“转化”的数学思想得以充分渗透,这种数学思想也将为学生在六年级圆面积和立体图形表面积的学习打下基础。“转化”思想的体验需要学生在数、剪、拼、摆等充分的操作活动中得到,进而促使学生调整自己的认知结构。“操作”是本单元教

学的重要环节。到这一单元结束,多边形面积的计算在第二学段就基本学完。 组合图形的面积安排在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梯形面积计算之后学习,由义务教育教材的选学内容设定为本教材的必学内容,其好处在于学生在进行组合图形面积计算中,要把一个组合图形分解成已学过的平面图形并进行计算,可以巩固对各种平面图形特征的认识和面积公式的运用,有利于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材编排特点】 其一,加强知识之间的联系,促进知识的迁移和学习能力的提高。 教材以图形内在联系为线索,以未知向已知转化为基本方法开展学习。安排顺序: 基础:长方形面积计算; 线索:图形之间的内在联系; 基本方法:未知向已知转化。 其二,让学生经历自主探索的过程。 各类图形面积公式的推导均采用让学生动手实验,先将图形转化为已经学过的图形,再通过合作学习的方式,探索转化后的图形与原来图形的联系,发现新图形的面积计算公式这样一个过程。同时按照学习的先后顺序,探索的要求逐步提高。例如: 平行四边形面积:数方格→转化为一个长方形推导; 三角形的面积:直接要求转化为已学过的图形推导; 梯形面积:综合运用学过的方法推导。

混合运算专项练习

混合运算应用题专项训练 姓名:评价: 一、列式计算(请你列出综合算式,然后脱式计算)。 (1)21加上24,再减去45得多少? (2)8乘3的积再除以6,商是多少? 二、应用题 (1)体育老师买了一条36米长的绳子,做长跳绳用去15米,还剩多少米? (2)体育老师买了一条36米长的绳子,做长跳绳用去15米,做短跳绳用去8米,还剩多少米? (3)学校用80元买体育用品,买篮球用去60元,还剩多少元? (4)学校用80元买体育用品,买篮球用60元,剩下的买了4根跳绳,每根跳绳多少元? (5)菜站运来60筐黄瓜,一个食堂拉走30筐,剩下的分给6个副食店,平均每个副食店分到多少筐? (6)水泥厂一天生产了98袋水泥,上午运走50袋,下午运走23袋,还剩多少袋? (7)自行车厂要生产80辆自行车,已经生产了50辆,剩下的每天生产6辆,还需要多少天?

(8)老师有4盒乒乓球,每盒6个,借给同学8个,老师现在还有几个? (9)有20个苹果,吃了2个,把剩下的每6个放入一盘,可以放几盘? (10)饲养员养了10只公鸡,14只母鸡,每4只放入一个笼子,需要多少个笼子? (11)妈妈买来9个桃,爸爸买来15个桃,把这些桃平均放在4个盘里,每盘放几个桃? (12)妈妈买一双皮鞋花了52元,买一双布鞋花了12元,付给售货员100元,应该找回多少元?(用两种方法解答) 13. 商店原来有25筐桔子,卖出18筐后,又运进40筐,这时商店有桔子多少筐? 14. 商店上周运进童车50辆,这周又运进48辆,卖出17辆.现在商店有多少辆童车? 15 校园里有8排松树,每排7棵.37棵松树已经浇了水,还有多少棵没浇水? 16 商店有7盒钢笔,每盒8支,卖了28支,还剩多少支?

小学四年级数学 第七单元《小小志愿者—混合运算》

第七单元《小小志愿者—混合运算》 班级:姓名:得分: 一、填一填。 1、计算850+260×5÷13时,应先算()法,再算()法,最后算 ()法。 2、26与4的积,再加上125与25的商,列式为(),结果等于()。 3、90+56÷2×3的最后一步算()法。新课标第一网 4、把下列数量关系补充完整。 ()×()=总价,总价÷()=数量 5、在计算(2000-36×47)÷44时,首先算()法,再算()法,最后算()法。 6、180×450-420÷80,想要改变运算顺序,先算减法,必须使用括号,算式是()。 7、张老师花40元买了8根跳绳,每根跳绳()元,若要买20根这样的 跳绳,一共要花()元。 8、把15×16=240,28-16=12,240÷12=20列成综合算式是 ()。 9、5人4天编了80个筐,每人每天编了()个筐。 二、火眼金睛辨对错。 1、在算式240-80÷5×10中,要先算减法,最后算乘法。() 2、算式中只有乘除法的,要先算乘法,再算除法。() 3、300-(15+15×6)与(300-15+15)×6的结果相同。() 4、买3瓶梨汁花了12元,那么买1瓶梨汁应花4元。() 5、小明买了一副羽毛球拍和6个排球,一共花了368元,1副羽毛球拍68元,要求一个排球的价钱应该列式为368-68÷6.() 四、(辨析题)下面运算对吗?把不对的改正过来。 640-400÷5×8 =640-400÷40新课标第一网 =640-10 =630 () 820-120×5+48 =700×5+48 =3500+48 =3548 ()X|k |B| 1 . c|O |m 五(创新题)把下面的算式合并为一个综合算式。 1、90×3=270 300÷5=60 270+60=330 综合算式:() 2、48÷6=8 8×64=512 960-512=448 综合算式:() 六、计算下面各题。X|k |B| 1 . c|O |m 500÷25+96÷24 25×30+48×52 15×40-364÷7

人教版八年级英语第五单元教学设计

人教版新目标八年级英语上册 Unit5 Do you want to watch a game show? (Section A 1a-1c)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内容 设计主题:设计者:人教版八年级Unit5 Do you want to watch a game show?( Section A 1a-1c) 罗荣萍 工作单位:德化中心学校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为Unit5单元的第一课时,从学生现实生活切入,引导学生说出自己对电视节目的喜好,并通过练习来了解各种电视节目的名称,主要以听说为主,注重培养学生运用语言进行交际的能力。 二、教学目标 语言知识目标: 1.学习并掌握有关电视节目类型及表达喜好程度的单词或短语 2.学习有关表达对不同电视节目的偏好的句型,初步感知不定式做宾语的用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学会谈论流行文化,了解各类电视和电视节目的名称和自己的喜欢。注意引导学生们形成正确的文化观念,大力培养学生们的跨文化意识,形成自己独立的个性。 三、教学方法 本节课采用情景教学法,直观、生动,融知识于竞赛游戏、调查采访以及小组活动中。运用现代教学手段———多媒体进行教学,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参与,使课堂气氛活跃,参与率高,以确保教学效果。 四、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 学习掌握各类电视和电视节目的名称。 2. 掌握动词不定式结构做动词的宾语;了解后面接动词不定式做宾语的动词。 3.使学生掌握句型“What do you think of…?”“I don’t mind them.”学会描述自己的喜好以及制定合理的计划。 教学难点 1.掌握动词不定式结构做动词的宾语;了解后面接动词不定式做宾语的动词。 2.让学生运用所学句型“What do you think of…?”对某一事物进行评价,并且学会谈论计划。

第五单元《分类》的教学设计

第五单元《分类》的教学设计 第五单元《分类》的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课是分类教学的第二节课,要求学生要把同类的物品按不同的标准分类。学生通过动手分铅笔和小组合作分卡片等活动,给学生提供充分“分”的机会,建立分类表象,掌握分类方法,感受到在不同标准下分类结果的多样性,同时结合生活实际分类时,要突出分类的实际意义。 教学目标 1.学会分同一类物品,并按照多种标准分类,感知分类的意义。 2.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观察能力、语言表达能力。 3.让学生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能应用于生活中。 教学重点能选择不同分类标准进行分类。 教学难点能选择不同的标准、对物体进行分类。 教学准备 教具学具补充材料学生准备:铅笔若干枝。教师准备:水果卡片(若干袋)、cai课件、图片若干张、磁性水果卡一套 教学流程 一、故事导入,激发兴趣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听故事吗?今天老师也给你们带来了一个故事。

在一片绿色的森林里,住着一群可爱的娃娃,他们用自己的双手盖了三间漂亮的小房子。无忧无虑、幸福地生活着。(边说边出示房子图片:有蔬菜的家,动物的家,水果的家)可是有一天,这些娃娃们出去玩迷了路,找不到家了,你们愿意帮帮他们吗? 生:愿意 师:(给学生发图片)请你们帮忙把他们送回家!(生贴图片) 师:他们送对了吗?说说为什么这样送? 生:送对了。因为蔬菜是一类,水果是一类,动物是一类。 师:同学们说得非常好!大家利用上节课所学的给不同物品分类的知识,帮这些娃娃们找到了家。今天我们继续学习分类 。(板书课题:分类二) [设计意图:用学生喜欢的故事及“找家”游戏,即复习了上节课所学的按单一标准分类的方法,也为新课的学习作好铺垫,同时还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小组合作,探究新知 1、教学:分铅笔 师:要分的物品是什么呢?老师先不告诉你们,请大家猜一猜。出示谜语(小黑人儿细又长,穿着木头花衣裳,画画写字它全会,就是不会把歌唱。) 生:铅笔 师:对,铅笔是我们的好朋友,每天陪着我们一起学习。在你们的文具盒里是不是也有好几枝铅笔?请把你的铅笔和同位的铅笔合在一起,仔细观察,你们的这些铅笔有什么不同?可以怎样分?同位互相商量,你们想按什么分,然后再动手操作,听清楚了没有?下面就开始活动吧! 同位互说、互摆、互分,汇报交流。

2015年北师大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数据处理练习检测

五、数据处理 1.扇形统计图 课堂演练 1.小明在调查全班 同学最喜欢哪项球 类运动时,根据同 学们的回答,制成 了下面的统计图。 请根据统计图回答 下面的问题: (1)这是一幅什么统计图? (2)用整个圆表示的什么?图中的各个扇形分别表示了什么? (3)最受欢迎的是哪项球类运动?占总人数的百分之几? (4)那两项球类运动受欢迎的程度比较接近?分别占总人数的百分比是多少? (5)最喜欢哪项球类运动的同学大约占到总 人数的1 4 ? (6)你认为图中的各个百分比是如何得到的?所有的百分比之和是多少? 2.观察右面碑林 小学球类统计图, 根据扇形统计图 填表,并回答问 题。 (1)根据统计图填 写统计表。 碑林小学球类统计表 (2)从图中可以看出碑林小学哪类球的数量最多?哪类球的数量最少? (3)你认为碑林小学哪种球类运动开展的比较好?为什么? 3.试一试,先填表,再绘制扇形统计图。 你能把你日常生活中的一天中的学习、用餐,活动、休息等所用的时间用扇形统计图表示出来吗? 过关测试 基础巩固: 一、填空题。 1.扇形统计图可以清楚地表示( )和( )之间的关系。扇形表示( ),圆表示( )。

2.学校买来三种书,其中故事书200本,科技书120本,文艺书180本,如果制成扇形统计图,那么表示故事书、科技书、文艺书的扇形部分各占圆面积的%( )、( )%和( )%。 年9月4日,教育部在《中小学学生近视眼防控工作方案》中提出,保证小学生每天睡眠( )小时。 二、解答题。 4.右图是碑林小学六(1)班图书角各种图书数量的统计图。如果图书角共有图书400册,那么故事书比科技书多多少册?文艺书比故事书少多少册? 5.下图是小刚家果园中各种果树棵数情况统计图,根据统计图回答问题。 (1)桃树的棵树占果树总棵树的百分之几? (2)已知桃树有250棵,这个果园共有果树多少棵? (3)其中数量最多的是那种果树?有多少 棵? 强化提高: 6.右图是六(3)班一次数学测验成绩的扇形统计图,其中成绩良好的有16人。 (1)六(3)班的总人 数是多少人? (2)成绩优秀的有多少人? (3)待及格的有多少人? 2. 统计图的选择 课堂演练 1.王雨辰子家2014年四个季度的用电量如下。 其中各种电器用电量如下表。 文艺书 25% 故事书 40% 科技书 35% 桃树 苹果树 55% 杏树 20%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混合运算专项练习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混合运算专项练习 1. 看下面各题,把它写成一道综合算式: ①6×7=42 42-15=27______ ;②15+9=24 24÷4=6______。 2. 填一填。 有21根 可以搭成几个图形(______)个(______)个(______)个还剩几根(______)根(______)根(______)根 3. 同学们参加体操比赛,男生32人,女生24人,每8人一组,可以分成()组。 A .7 B .4 C .13 4. 73-46-14与()的计算结果相同。 A . 73-(46-14) B .73-(46+14) C .73-46+14 5. 王云有22支彩色铅笔,用去13支后,妈妈又给她买了5支,王云现在共有多少支铅笔?正确的列式是()。 A .22-13+5 B .22-15-13 C .22-5+13 6. 在有括号的算式里,要先算______里面的. 7. 先填空,再列出综合算式。 (1)先填空再列式

综合算式: (2)先填空再列式 综合算式: 8. 甲数比乙数少15,乙数是30,甲数是______。 9. 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只有乘除法或只有加减法,都要按______的顺序计算;如果既有加减法义有乘除法,要先算______法,再算______法。算式里有小括号的,要先算______的。 10. 妈妈带我和弟弟去植物园参观,一张成人票16元,一张儿童票8元。妈妈需要给售票员阿姨______元钱。 11. 在52+8×7这道题中,既有______法,又有______法,要先算______法,再算______法。 12. 用竖式计算 (1)458+542= (2)720-428= (3)708-507= (4)34÷4= 13. 连一连。

第七单元 整数四则混合运算 教案

1.不含括号的混合运算 2.含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 3.含有中括号的混合运算 1.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含有两级运算的运算顺序,会使用括号,能够熟练地进行混合运算的计算。 2.使学生会计算较复杂的三步式题。 3.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思路与策略。 1.在整数混合运算中,加法和减法叫作第一级运算,乘法和除法叫作第二级运算。并且有如下规定,在只含同一级运算的算式中,按照从左到右的顺序进行运算;在含有两级运算的算式中,先进行第二级运算,后进行第一级运算;在含有括号的算式中,先进行括号里面的运算,后进行括号外面的运算。对于这些内容,通过前几册教材的教学,学生已有初步认识,这里是进一步学习较复杂的混合运算。例1是两级运算,教学时,着重让学生说明,题中有哪些运算,应该先算什么。例2是带有小括号,并且小括号里面含有两级运算的混合运算。着重说明小括号里面有两级运算,要先算第二级运算。在教学例3时,首先应该让学生认识中括号,再使学生明确:在带有小括号的算式里,应该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算小括号外面的;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要先算乘除法,后算加减法;在同时有中括号和小括号的算式里,应该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算中括号里面的,最后算括号外面的。 2.加深学生对一般三步计算的应用题的数量关系的理解,发展学生的思维,培养灵活的解题能力。 这单元所出现的应用题都是在以前学过的两步应用题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这里出现的三步应用题都比较容易,是在求两个数的和、差及倍数关系的一步应用题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只是相加、相减、相乘的两个数都没有直接给出,需要根据所给的条件先算出来。应用题要尽量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以便于分析数量关系,找出解答的方法,正确列出算式。 3.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一是培养学生审题的习惯,混合运算的审题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题目中有几个运算符号,都是什么符号;题目中有没有括号;题目中有没有可以简算的;题目中有没有关于0和1的计算;确定题目的运算顺序。二是培养学生检验的习惯,检验是避免计算错误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如果让学生掌握了检验的方法,养成检验的良好习惯,就可以大大提高计算的正确率。 5课时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混合运算专项练习题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混合运算专项练习题 1. 比一比,算一算。 8+24÷4=______ 36-28÷4=______ (8+24)÷4=______ (36-28)÷4=______ 2. 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只有乘除法或只有加减法,都要按______的顺序计算;如果既有加减法义有乘除法,要先算______法,再算______法。算式里有小括号的,要先算______的。 3. 32÷8÷2与算式32÷(8÷2)相比,()。 A . 运算顺序和结果都相同 B .运算顺序不同,结果相同 C .运算顺序和结果都不同 4. 在41÷5中,余数是______,它比______小。 5. 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只有加减法或只有乘除法,都要按______的顺序进行计算。 6. 在()里填上运算符号,把下面两组卡片拼成两个算式,写在下面。 45+20 (______)50 =15 算式:______ 42÷6 (______)5 =35 算式:______ 7. 用竖式计算。 (1)32+29= (2)47-38= (3)73-36= (4)54+45=

8. 填一填。 (1)24÷(2+2)这个算式,先算______法,再算______法,结果是______。(2)88-(48+10)这个算式,先算______法,再算______法,结果是______。 9. 用30减去35除以7的商,差是______。 10. 计算下列各题 48÷8×9=______ 56-4 x6=______ 85-50+16=______ (90-36)÷6=______ 9×(5+4) =______ 46-(38+4) =______ 11. 根据下表列出相应的算式,并计算。 (1)关于被减数与减数 (2)关于被除数与除数 12. 解决问题。 (1)送给幼儿园33只,还剩多少只? (2)如果每篮装8根,可以装几篮? 13. 想一想每道题先算什么,再计算。 (1)21-48÷6 (2)6×4+50 (3)50-5×7 14. 对的画“√”,错的画“×”并改正。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