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膝痹实施中医临床路径分析及改进方案(2015年)

膝痹实施中医临床路径分析及改进方案(2015年)

膝痹实施中医临床路径分析及改进方案(2015年)
膝痹实施中医临床路径分析及改进方案(2015年)

膝痹实施中医临床路径分析及改进方案(2015年)

2015年,在总结既往经验以及学习新的知识基础上,我们的膝痹诊疗方案取得了新的突破,这也是对既往成果的补充。为进一步提高临床疗效,优化及改进膝痹的中医临床路径,结合临床统计资料,我们对此进行了总结、分析并提出了改进方法。

一、病人资料及成果:

2015年1-11月膝痹病人住院362人次,均为住院治疗,其中180人进入本路径,入组率49.71%,因内科并发症退出。例中男10例,女53例。平均年龄(65±12.2)岁,单侧病变22例,住院治疗5天-14天不等。经以上改进治疗方案及时用于临床治疗后,优15例,良6例,差1例。取得显著疗效,总有效率95.7%,住院362人次。

综上,对于膝痹单病种治疗,于骨关节炎II-III期患者选择保守治疗,全程辨证施治使用中药治疗。治疗疗效尚好。但部分病人容易反复复发,骨关节炎IV期不管采用何种保守治疗方式,保守治疗效果欠佳。

二、治疗难点及改进措施:

难点:1、对于部分中早期内侧间室骨性关节炎患者,行腓骨高位部分切除术治疗,短期观察效果良好,但是病例

量少,疗效观察时间过短。

1.解决措施:继续观察腓骨高位部分切除术治疗患者疗效及

进一步增加病例数量。并且密切关注相关文献报道。

2015年12月

项痹病中医临床路径

项痹病中医临床路径 路径说明:本路径适合于西医诊断为颈椎病(神经根型)的患者。 一、项痹病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项痹病(TCD编码:BGS000) 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颈椎病(ICD-IO编码:M47.221+(G55.2*) (二)诊断依据 1.中医诊断: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标准》(ZY/T001.9-94),南京大学出版社,1995年. 2.西医诊断:参照《临床诊疗指南-骨科分册》,中华医学会,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年. 3.疾病分期 (1)急性期 (2)缓解期 (3)康复期 4.证候诊断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项痹病(神经根型颈椎病)诊疗方案”。 项痹病(神经根型颈椎病、)临床常见证型: 风寒痹阻证 - 血瘀气滞证 痰湿阻络证 肝肾不足证 气血亏虚证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项痹病(神经根型颈椎病)诊疗方案”。

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项痹病(神经根型颈椎病)。 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 (四)标准住院日为≤21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项痹病(TCD编码:BGS000、lCD—10编码:M47.221+G55.2*)的患者。 2.门诊治疗疗效不佳者。 3.患者同时并发其他疾病,但在治疗期间无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本路径。 4.有以下情况者不能进入本路径: (1)有手术指征者 (2)合并发育性椎管狭窄者(椎管比值二椎管矢状径/椎体矢状径<0.75) (3)治疗部位有严重皮肤损伤或皮肤病者 (4)曾经接受颈椎手术治疗或颈椎畸形者 (六)中医证候学观察 四诊合参,收集该病种不同证候的主症、次症、舌、脉特点。注意证候的动态变化。 (七)入院检查项目 1.必需的检查项目 (1)颈椎张口位、正侧位、功能位、双斜位X线片 (2)血常规 (3)肝功能、肾功能、血糖、血脂、乙肝、丙肝、艾滋、梅毒。 (4)心电图 2.可选择的检查项目:根据病情需要而定,如肌电图、颈椎CT或MRI、抗“0”、类风湿因子、C—反应蛋白等、电解质、凝血功能、血沉等。 (八)治疗方法 1.针灸治疗 2.推拿疗法 3.颈椎牵引疗法

中医临床路径管理试点工作实施方案

安徽省肾病病种中医临床路径管理试点工作实施方案 (体例稿) 一、组织管理 (一)领导小组(病种协作组) 1.组成:安徽省中医院;六安市中医院;芜湖市中医院;太和县中医院; 组长:六安市中医院 副组长:芜湖市中医院;太和县中医院; 成员:安徽省中医院;六安市中医院;芜湖市中医院;太和县中医院;淮北市中医院。 2.职责:负责组织肾病病种的临床路径推广应用实施工作 (二)专家组(病种协作组) 1.组成:安徽省中医院;六安市中医院;芜湖市中医院; 太和县中医院;淮北市中医院。 2.职责:分别作为病种牵头单位组织相关病种的临床路 径实施推广工作 (三)试点单位 1.成员单位:安徽省中医院;六安市中医院;芜湖市中医院;蚌 埠市中医院;马鞍山市中医院;淮北市中医院;太和 县中医院;霍山县中医院;

2.职责:在组长及牵头单位的指导下参与肾病病种的临床路径实施推广工作。 二、实施计划 (一)试点启动阶段(2012年12月) 1.病种协作组牵头单位制定本病种试点实施方案。 2.试点单位依据病种协作组实施方案制定本单位试点实施方案。 (二)组织实施阶段(2013年1月-2013年10月) 1.组织培训及各试点单位实施方案制定(2013年1月) (1)病种协作组牵头单位组织临床路径及实施方案培训。 (2)讨论确定各试点单位实施方案。 2.临床实施(2013年2月-2013年10月) (1)各试点单位组织开展相应病种临床路径试点工作。 (2)各试点单位每月组织对于病种中医临床临床路径试点工作开展情况进行分析评估。 (3)2013年5月底向病种协助组牵头单位报送本单位相应病种试点工作情况及中期分析评估结果。 (4)2013年6月底病种牵头单位向专科组长单位报送本病种试点工作情况及中期分析评估结果。 3.分析评估(2013年10月-2013年11月) (1)病种协作组牵头单位于2013年10月组织召开一次各试点单位工作会议,总结试点工作情况,交流研讨试点工作经验,评估试

(完整版)膝痹病(膝关节骨关节病)中医临床路径(2017年版)

膝痹病(膝关节骨关节病)中医临床路径 路径说明:本路径适用于西医诊断为膝关节骨关节病的住院患者。 一、膝痹病(膝关节骨关节病)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膝痹病(TCD编码:BNV264)。 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膝关节骨关节病(ICD-10编码: M17.961)。 (二)诊断依据 1.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国中医药研究促进会骨科专业委员会、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骨伤科专业委员会关节工作委员会《膝骨关节炎中医诊疗专家共识》( 2015年版)。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医学会骨科学分会《骨关节诊治指南》(2007年版)诊断标准进行诊断。 2.分期诊断 参考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印发的“膝痹病(膝关节骨关节病)中医诊疗方案(2017年版)”。 (1)发作期 (2)缓解期 3.证候诊断 参考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印发的“膝痹病(膝关节骨关节病)中医诊疗方案(2017年版)”。 (1)气滞血瘀证 (2)寒湿痹阻证 (3)湿热痹阻证 (4)肝肾亏虚证 (5)气血虚弱证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参考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印发的“膝痹病(膝关节骨关节病)中医诊疗方案(2017年版)”。 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膝痹病(膝关节骨关节病)。 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 (四)标准住院日为≤21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膝痹病(膝关节骨关节病)的患者。 2.门诊治疗疗效不佳者。 3.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但在住院期间不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本路径。 4.各种保守了无效半年以上,X线片显示为晚期改变,有全膝置换术指征者,不进入本路径。 (六)中医证候学观察 四诊合参,收集该病种不同证候的主症、次症、舌、脉特点。注意证候的动态变化。 (七)入院检查项目 1.必需的检查项目 膝关节X线片;血常规、尿常规、便常规+潜血;肝功能、肾功能、血糖、血沉、凝血功能;C-反应蛋白;心电图;胸部透视或胸部X线片。 2.可选择的检查项目:根据病需要而定,如骨代谢指标、ASO、类风湿因子、血脂、膝关节MRI、关节液检查等。 (八)治疗方法 1.辨证论治 (1)气滞血瘀证:行气活血。 (2)寒湿痹阻证:散寒除湿。 (3)湿热痹阻证:清热除湿。 (4)肝肾亏虚证:滋补肝肾。 (5)气血虚弱证:补气养血。 2.特色疗法 (1)手法治疗 (2)针灸治疗 (3)牵引疗法 3.其他疗法 (1)其他外治法 (2)物理治疗 (3)功能锻炼 (4)手术疗法 4.护理调摄要点 (九)出院标准 1.肿胀、疼痛、关节活动障碍等症状好转或消失。

中医临床路径实施计划方案

中医临床路径实施方案 为规医护人员执业行为,加强医疗质量管理,保障医疗安全,提高卫生资源利用效率,控制和降低临床常见病医药费用,减轻患者负担,根据卫生部《临床路径管理指导原则(试行)》等文件精神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下发的中医临床路径、中医诊疗方案及卫生部制定的病种临床路径管理标准,结合我院实际,制订本临床路径管理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病人为中心,以保持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提高临床疗效为根本出发点,进一步规中医诊疗行为,不断提高中医医疗服务质量和临床疗效,为人民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中医药服务。 二、总体目标 通过1年时间,按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文件推行的中医临床路径和中医诊疗方案和卫生部制定的病种临床路径管理标准,结合我院实际,确定4个病种做为我院试行的中医临床路径病种,2个病种做为西医临床路径病种,为我院推广临床路径管理积累经验和实践依据,对已颁布的临床路径的科学性、规性、先进性和可操作性进行论证和进一步完善,使之能够更好地推广并为临床服务。 三、临床路径实施 (一)成立组织,明确职责 我院中医临床路径管理组织体系: 1、临床路径管理委员会

主任: 副主任: 成员: 办公室:设在医务科 2、临床路径指导评价小组组长: 副组长: 成员: 3、临床路径实施小组(1)针推科: 组长: 成员: (2)科: 组长: 成员: (3)外科: 组长: 成员: (4)妇产科: 组长: 成员: (5)骨伤科:

组长: 成员: (6)肛肠科: 组长: 成员: 工作职责: 1、领导小组职责: (1)制定临床路径实施方案并组织实施。 (2)明确各有关部门的职责并负责组织协调各部门工作。 (3)确定实施临床路径管理病种与标准。 (4)组织人员培训。 (5)督查工作进展情况,实施临床路径的效益评价。 (6)定期召开专题会议,研究解决实施中存在的问题,改进工作方法,促进医疗质量的全面提高。 2、指导评价小组职责: (1)对临床路径的实施进行技术指导; (2)制订临床路径的评价指标和评价程序; (3)对临床路径的实施过程和效果进行评价和分析; (4)根据评价分析结果提出临床路径管理的改进措施。 3、实施小组职责: 小组职责: 所有成员对临床路径知识及相关容进行认真学习,并在各职能部

项痹中医诊疗方案

项痹中医诊疗方案 一、定义 项痹是由于风、寒、湿等邪气闭阻项部经络,影响气血运行,导致颈项部强硬疼痛,上肢疼痛、重着、麻木等症状的一种疾病。现代医学称之为颈椎病,是中年人的多发病,以颈肩臂痛、上肢无力、麻木,颈部活动受限,有的尚有头痛、头晕、耳鸣、视物不清等症状为主要表现的综合症。 二、诊断依据 1.1.中医诊断 (1)有慢性劳损或外伤史。或有颈椎先天性畸形、颈椎退行性病变。 (2)多发于40岁以上中年人,长期低头工作者或习惯于长时间看电视、录相者,往往呈慢性发病。 (3)颈、肩背疼痛,头痛头晕,颈部板硬,上肢麻木。 (4)颈部活动功能受限,病变颈椎棘突,患侧肩胛骨内上角常有压痛,可摸到条索状硬结,可有上肢肌力减弱和肌肉萎缩,臂丛牵拉试验阳性。压头试验阳性。 (5)X线正位摄片显示,钩椎关节增生,张口位可有凿状突偏歪,侧位摄片显示颈椎曲度变直,椎间隙变窄,有骨质增生或韧带钙化,斜位摄片可见椎间孔变小。CT及磁共振检查对定性定位诊断有意义。 2.西医诊断

(1)临床表现:具有典型的根性症状,麻木、疼痛,且范围与脊神经支配的区域相一致影像学所见与临床表现相符合,痛点封闭无显效,除颈椎外病变,胸廓出口综合征,网球肘,腕管综合征 肘管综合征,肩周炎,肱二头肌长头肌腱炎,外所致的上肢疼痛疾患。 (2)体征:颈部僵直、活动受限。患侧颈部肌肉紧张,棘突、棘突旁、肩胛骨内侧缘以及受累神经根所支配的肌肉有压痛。椎间孔部位出现压痛并伴上肢放射性疼痛或麻木、或者使原有症状加重具有定位意义。椎间孔挤压试验阳性臂丛神经牵拉试验阳性。仔细、全面的神经系统检查有助于定位诊断。 (3)实验室及特殊检查X线片显示颈椎变直者向后成角 椎间隙狭窄,骨质增生等。CT可准确判断椎管狭窄程度,MRI对颈椎病特别是对合并颈椎间盘突出的帮助最大。 三、辨证分型 1、风寒湿型:颈、肩、上肢串通麻木,以痛为主,头有沉重感颈部僵硬,活动不利,畏风寒。舌淡红,苔淡白,脉弦紧。 2、气滞血瘀型:颈肩部及上肢刺痛,痛处固定,伴有肢体麻木。舌质暗,脉弦。 3、痰湿阻络型:头晕目眩,头痛如裹,四肢麻木不仁,舌暗红,苔厚腻,脉弦滑。 4、肝肾不足型:眩晕头痛,耳鸣耳聋,失眠多梦,肢体麻木,面红目赤。舌红少津,脉弦。 5、气血亏虚型:头痛目眩,面色苍白,心悸气短,四肢麻木

2016市中医院实施临床路径管理工作总结

中医院2016年实施临床路径管理工作总结 为落实《广东省医疗机构临床路径管理试点工作方案通知》的精神,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以“病人为中心”,进一步规范临床诊疗流程,提高医疗质量,保障医疗安全,为患者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医疗服务,为人民群众健康事业作出更大的贡献。按照国家中医管理局下发的《22个专业95个病种中医临床路径》的规范,结合本院实际情况,选择适当的病种开展了临床路径管理工作,初步形成了临床路径试点工作的方案,管理制度,各科室制定了病种具体实施路径,并取得一些成绩,现总结如下: 一、成立医院临床路径试点工作领导小组 根据《广东省医疗机构临床路径管理试点工作方案通知》的精神,我院成立了《市中医院临床路径试点工作领导小组》,由院长盘满华担任组长,副院长陈志明、冯旭、刘孝柏任副组长,办公室主任、医务科、质控科、护理部、药剂科、信息科、财务科主任及开展临床工作的科室科主任为领导小组成员。同时成立临床路径试点指导及专家小组,由业务副院长陈志明任组长、有关专家任专家组成员,负责组织制定实施本院临床路径管理工作方案,对临床路径实施效果评估与分析,向上级报告工作开展情况。 开展临床路径工作的科室成立临床路径工作实施小组,科主任担任组长,医疗、护理人员为小组成员,负责本专业相关病种临床路径的实施和相关资料填写、收集、整理工作,并参与临床路径实施效果评估与分析。 二、确立试点科室和病种 根据《广东省医疗机构临床路径管理试点工作方案》的要求,我院从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下发的《22个专业95个病种中医临床路径》中,选择较有代表性16个病种,作为我院开展中医临床路径的病种,具体如下:

中医临床路径和中医诊疗方案-开始发送

2012年中医临床路径管理试点工作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病人为中心,以保持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提高中医临床疗效为根本出发点,进一步规范中医临床诊疗行为,不断提高中医医疗服务质量,为人民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中医药服务。 二、工作目标 在首批95个病种中医临床路径和诊疗方案试点工作的基础上,利用半年左右的时间,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协作组范围内开展第二批105个病种中医临床路径管理试点工作,继续探索建立适合中医药的临床路径管理制度、工作模式、运行机制以及质量评估和持续改进体系,为在全国范围内推广中医临床路径管理积累经验并提供实践依据,对已颁布实施的中医临床路径的科学性、规范性、先进性和可操作性进行论证和进一步完善,使之能够更好地推广并为临床工作服务。 三、工作任务 (一)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医政司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医政司负责中医临床路径管理试点工作的组织和管理,包括确定试点方案并组织实施,组织制定试点病种中医临床路径,确定试点单位和试点病种,并组织对试点工作开展情况进行监督、指导和评估。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临床路径技术审核专家委员会具体负责审定各试点病种中医临床路径,对各试点医院工作进行专业指导。

(二)省级中医药管理部门 各省级中医药管理部门中医临床路径管理试点工作领导小组和专家工作组,负责组织本辖区试点医院开展试点工作,对各试点医院试点工作开展情况进行监督和指导。 (三)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协作组、病种协作组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协作组牵头单位负责本协作组内各病种协作组工作的总体协调、督促工作。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病种协作组牵头单位负责组织各病种临床路径的具体试点工作,按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医政司要求制定各病种中医临床路径试点工作实施方案,组织对各试点单位进行培训,指导各试点单位开展试点工作,定期组织各试点单位进行中医临床路径实施效果的评估与分析,分别于2012年4月底、7月底之前向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医政司报送试点工作开展情况相关信息等。 (四)试点医院、试点科室 各试点医院应成立中医临床路径管理试点工作领导小组,由院长任组长,分管院长任副组长,各试点专业科室、医务管理、护理管理、药学管理、信息统计、病案管理、经济管理等部门负责人任成员。领导小组负责制订本院具体试点工作目标和实施方案并组织实施,研究制定试点工作相关管理制度,完善试点工作机制,组织对相关试点科室医务人员进行培训,指导并监督各试点科室开展工作。 各试点医院试点科室成立中医临床路径管理试点工作实施小组,由科室主任任组长,医疗、护理、临床药学人员和相关科室的负责人任成员。实施小组具体负责本专业相关病种中医临床

中医临床路径实施方案20930

中医临床路径实施方案 为规范医护人员执业行为,加强医疗质量管理,保障医疗安全,提高卫生资源利用效率,控制和降低临床常见病医药费用,减轻患者负担,根据卫生部《临床路径管理指导原则(试行)》等文件精神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下发的中医临床路径、中医诊疗方案及卫生部制定的病种临床路径管理标准,结合我院实际,制订本临床路径管理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病人为中心,以保持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提高临床疗效为根本出发点,进一步规范中医诊疗行为,不断提高中医医疗服务质量和临床疗效,为人民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中医药服务。 二、总体目标 通过1年时间,按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文件推行的中医临床路径和中医诊疗方案和卫生部制定的病种临床路径管理标准,结合我院实际,确定个病种做为我院试行的中医临床路径病种,为我院推广临床路径管理积累经验和实践依据,对已颁布的临床路径的科学性、规范性、先进性和可操作性进行论证和进一步完善,使之能够更好地推广并为临床服务。 三、临床路径实施 (一)成立组织,明确职责 我院中医临床路径管理组织体系: 1、临床路径管理委员会 主任: 副主任:

成员: 办公室:设在医务科 2、临床路径指导评价小组组长: 副组长: 成员: 3、临床路径实施小组(1)针灸推拿科: 组长: 成员:. (2)内一科: 组长: 成员: (3)外一科: 组长: 成员: (4)妇产科: 组长: 成员: (5)内三科: 组长: 成员:

工作职责: 1、领导小组职责: (1)制定临床路径实施方案并组织实施。 (2)明确各有关部门的职责并负责组织协调各部门工作。 (3)确定实施临床路径管理病种与标准。 (4)组织人员培训。 (5)督查工作进展情况,实施临床路径的效益评价。 (6)定期召开专题会议,研究解决实施中存在的问题,改进工作方法,促进医疗质量的全面提高。 2、指导评价小组职责: (1)对临床路径的实施进行技术指导; (2)制订临床路径的评价指标和评价程序; (3)对临床路径的实施过程和效果进行评价和分析; (4)根据评价分析结果提出临床路径管理的改进措施。 3、实施小组职责: 小组职责: 所有成员对临床路径知识及相关内容进行认真学习,并在各职能部门的指导下对科室病种临床路径标准进行修订,有计划地组织科室医护培训、实施临床路径管理。 医生职责: (1)参与修订临床路径中与医疗相关的措施。 (2)决定病人是否进入或退出临床路径,并填写在临床路径记录本中注明。

项痹中医诊疗方案

项痹 中医诊疗方案 一、定义 项痹是由于风、寒、湿等邪气闭阻项部经络,影响气血运行,导致颈项部强硬疼痛,上肢疼痛、重着、麻木等症状的一种疾病。现代医学称之为颈椎病,是中年人的多发病,以颈肩臂痛、上肢无力、麻木,颈部活动受限,有的尚有头痛、头晕、耳鸣、视物不清等症状为主要表现的综合症。 二、诊断依据 1.1.中医诊断 (1) 有慢性劳损或外伤史。或有颈椎先天性畸形、颈椎退行性病变。 (2) 多发于40岁以上中年人,长期低头工作者或习惯于长时间看电视、录相者,往往呈慢性发病。 (3) 颈、肩背疼痛,头痛头晕,颈部板硬,上肢麻木。 (4) 颈部活动功能受限,病变颈椎棘突,患侧肩胛骨内上角常有压痛,可摸到条索状硬结,可有上肢肌力减弱和肌肉萎缩,臂丛牵拉试验阳性。压头试验阳性。 (5) X线正位摄片显示,钩椎关节增生,张口位可有凿状突偏歪,侧位摄片显示颈椎曲度变直,椎间隙变窄,有骨质增生或韧带钙化,斜位摄片可见椎间孔变小。CT及磁共振检查对定性定位诊断有意义。 2.西医诊断

(1) 临床表现:具有典型的根性症状,麻木、疼痛,且范围与脊神经支配的区域相一致影像学所见与临床表现相符合,痛点封闭无显效,除颈椎外病变,胸廓出口综合征,网球肘,腕管综合征 肘管综合征,肩周炎,肱二头肌长头肌腱炎,外所致的上肢疼痛疾患。 (2) 体征:颈部僵直、活动受限。患侧颈部肌肉紧张,棘突、棘突旁、肩胛骨内侧缘以及受累神经根所支配的肌肉有压痛。椎间孔部位出现压痛并伴上肢放射性疼痛或麻木、或者使原有症状加重具有定位意义。椎间孔挤压试验阳性 臂丛神经牵拉试验阳性。仔细、全面的神经系统检查有助于定位诊断。 (3) 实验室及特殊检查 X线片显示颈椎变直者向后成角 椎间隙狭窄,骨质增生等。CT可准确判断椎管狭窄程度,MRI对颈椎病特别是对合并颈椎间盘突出的帮助最大。 三、辨证分型 1、风寒湿型:颈、肩、上肢串通麻木,以痛为主,头有沉重感 颈部僵硬,活动不利,畏风寒。舌淡红,苔淡白,脉弦紧。 2、气滞血瘀型:颈肩部及上肢刺痛,痛处固定,伴有肢体麻木。舌质暗,脉弦。 3、痰湿阻络型:头晕目眩,头痛如裹,四肢麻木不仁,舌暗红,苔厚腻,脉弦滑。 4、肝肾不足型:眩晕头痛,耳鸣耳聋,失眠多梦,肢体麻木,面红目赤。舌红少津,脉弦。 5、气血亏虚型:头痛目眩,面色苍白,心悸气短,四肢麻木,

膝痹病(膝关节骨性关节炎)中医临床路径

膝痹病(膝关节骨性关节炎)中医临床路径 路径说明:本路径适合于西医诊断为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患者。 一、膝痹病(膝关节骨性关节炎)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膝痹病(TCD 编码:BNV090。 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膝关节骨性关节炎(ICD-10 编 码:M17.901。 (二)诊断依据 1.疾病诊断 参照2007 年中华医学会骨科学分会制定的《骨关节诊治指南。 2.疾病分期 (1)早期 (2)中期 (3)晚期 3.证候诊断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膝痹病(膝关节骨性关节炎)诊疗方案。

膝痹病(膝关节骨性关节炎)临床 证候: 风寒湿痹证:膝关节重着、酸楚,疼痛,或有关节肿胀,甚至屈伸不利,痛处多固定,亦游走,每遇阴雨天或感寒后加剧,皮色不红,触之不热,苔薄白,脉弦紧。 风湿热痹证:膝关节疼痛,掀红灼热,肿胀疼痛剧烈,得冷则舒,筋脉拘急,日轻夜重,多兼有发热,口渴,烦闷不安,舌质红,苔黄腻或黄燥,脉滑数。 瘀血痹阻证:膝关节疼痛,拒按,或胀痛不适,或痛如锥刺,日轻夜重,或持续不解,活动不利,甚则不能转侧,面晦唇暗,舌质隐青或有瘀斑,脉多弦涩或细数。病程迁延,常有外伤、劳损史。 肝肾亏虚证:膝腿酸软无力,或绵绵作痛,常伴腰腿痛,喜按喜揉,遇劳则甚,卧则减轻,常反复发作。脉沉细或沉弱无力。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膝痹病(膝关节骨性关节炎)诊疗方案。 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膝痹病(膝关节骨性关节炎。 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 (四)标准住院日为≤21 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膝痹病(TCD 编码:BNV090)和膝关节骨性关 节炎(ICD-10 编码:M17.901)的患者。 2.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但在住院期间不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 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本路径。 3.各种保守治疗无效半年以上,X 线片显示为晚期改变,有全膝置换术指征者,不进入本路径。 (六)中医证候学观察四诊合参,收集该病种不同证候的主症、次症、舌、脉特点。注意证候的动态变化。 (七)入院检查项目 1.必需的检查项目 (1)血常规、尿常规、便常规+潜血 (2)肝功能、肾功能、血糖、血沉、凝血功能 (3)C-反应蛋白 (4)膝关节X线片 (5)心电图 (6)胸部透视或胸部X线片 2.可选择的检查项目:根据病情需要而定,如骨代谢指标、ASO、类风湿因子、

专科中医临床路径总结

专科中医临床路径总结 “*****”中医临床路径工作总结 (以下为模板仅供参考) 根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妇科协作组的关于妇科常见病中医临床路径试点工作的要求,本科自年月开始实施“*****”中医诊疗方案及临床路径,现将该临床路径实施情况总结分析如下:一、实施情况 1、建立管理组织,健全工作制度 成立了由科主任担任组长的临床路径工作实施小组,并设立了个案管理员,明确了“*****”临床路径试点工作实施方案,建立了临床路径工作实施效果评价及分析制度。2、路径实施情况自*****年*****月至*****年*****月以来,本科共有*****例进入路径,如下表所示:出院日期2011.11.32012.1.142012.2.242012.2.152012.2.1 62012.2.282012.3.9患者姓名病案号黄爱妹李开淑吴秋金陈秀银吴慧张明芳陈美妹21111798212

2521202306变异情况费用(元)否否否否否否否3169.282817.413058.182738.093326.804489.0144 14.283、实施效果评价及分析 本科室对“*****”的相关指标进行收集、整理;对中途退出路径的病例,科室临床路径管理小组进行讨论、分析退出路径原因及存在问题。对成功实施的病例,通过分析治疗过程、患者转归情况、总体费用对比情况、患者满意度及认可度等指标实施效果评价。 通过该病种临床路径试点工作的开展,进一步优化了科室的医疗流程,规范了医护人员行为,提高整体医疗质量,减少了不合理的检查、治疗、用药,降低了总体治疗费用,缩短了平均住院天数,病种同比总费用、住院天数均较未进入路径者减少,提高了我科工作效率。进一步增强了医患沟通,科室医务人员医患沟通能力有了明显提高,减少了医疗纠纷,上述病例未发生一起医疗事故及纠纷。

项痹病(血瘀气滞证保守治疗)临床路径

项痹病-神经根型颈椎病住院病人临床路径路径说明:本路径适合于西医诊断为颈椎病(神经根型)得患者。 一、项痹病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项痹病(TCD编码:BGS000) 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颈椎病(ICD-IO编码:M47.221+(G55.2*) (二)诊断依据 1.疾病诊断 参照2009年中国康复医学会颈椎病专业委员会《颈椎病诊治与康复指南》。 2.疾病分期 (1)急性期 (2)缓解期 (3)康复期 3.证候诊断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项痹病(神经根型颈椎病)诊疗方案”、 1。风寒痹阻证: 2、痰湿阻络证: 3.血瘀气滞证: 4。气虚血瘀证:

5.气血亏虚证: 6.肝肾亏虚证: (三)治疗方案得选择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项痹病(神经根型颈椎病)诊疗方案”。 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项痹病(神经根型颈椎病)。 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 (四)标准住院日为≤14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项痹病(TCD编码:BGS000、lCD—10编码: M47。221+G55、2*)得患者。 2。门诊治疗疗效不佳者、 3.患者同时并发其她疾病,但在治疗期间无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得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本路径。 4.有以下情况者不能进入本路径: (1)有手术指征者 (2)合并发育性椎管狭窄者(椎管比值二椎管矢状径/椎体矢状径<0、75) (3)治疗部位有严重皮肤损伤或皮肤病者 (4)曾经接受颈椎手术治疗或颈椎畸形者 (六)中医证候学观察 四诊合参,收集该病种不同证候得主症、次症、舌、脉特点。注意证候得动

颈椎病临床路径

项痹病(神经根型颈椎病)中医临床路径 路径说明:本路径适合于西医诊断为颈椎病(神经根型)的患者。 一、项痹病(神经根型颈椎病)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项痹病 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颈椎病(神经根型) (二)诊断依据 1.疾病诊断 参照2009年中国康复医学会颈椎病专业委员会《颈椎病诊治与康复指南》。 2.疾病分期 (1)急性期 (2)缓解期 (3)康复期 3.证候诊断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项痹病(神经根型颈椎病)诊疗方案”。 项痹病(神经根型颈椎病)临床常见证型: ①风寒痹阻证 ②血瘀气滞证 ③痰湿阻络证 ④肝肾不足证 ⑤气血亏虚证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项痹病(神经根型颈椎病)诊疗方案”。 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项痹病(神经根型颈椎病)。 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 (四)标准住院日为≤21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项痹病(神经根型颈椎病)的患者。 2.门诊治疗疗效不佳者。 3.患者同时并发其他疾病,但在治疗期间无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本路径。 4.有以下情况者不能进入本路径: (1)有手术指征者 (2)合并发育性椎管狭窄者(椎管比值=椎管矢状径/椎体矢状径

19 骨伤科 项痹病(神经根型颈椎病)中医临床路径(2017年版)

项痹病(神经根型颈椎病)中医临床路径 (2017年版) 路径说明:本路径适用于西医诊断为颈椎病神经根型的住院患者。 一、项痹病(神经根型颈椎病)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中医诊断:项痹病(TCD编码: BGS000)。 西医诊断:颈椎病神经根型(ICD-10编码: M47.221+G55.2*)。 (二)诊断依据 1.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标准:参考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制定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ZY/T001.1-94)。 (2)西医诊断标准:参考2010年中国康复医学会颈椎病专业委员会发布的《颈椎病诊治与康复指南》。 2.分期诊断 参考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印发的“项痹病(神经根型颈椎病)中医诊疗方案(2017年版)”。 (1)急性期 (2)慢性期 (3)恢复期 3.证候诊断 参考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印发的“项痹病(神经根型颈椎病)中医诊疗方案(2017年版)”。 (1)风寒痹阻证 (2)血瘀气滞证 (3)痰湿阻络证 (4)肝肾不足证 (5)气血亏虚证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参考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印发的“项痹病(神经根型颈椎病)诊疗方案(2017年版)”。 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项痹病(神经根型颈椎病)。 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 (四)标准住院日为≤21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项痹病(神经根型颈椎病)的患者。 2.本病出现肌肉麻痹无力(≤Ⅲ级)者;合并发育性椎管狭窄者(椎管比值=椎管矢状径/椎体矢状径<0.75);治疗部位有严重皮肤损伤或皮肤病者;曾经接受颈椎手术治疗或颈椎畸形者,不进入本路径。 3.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但在治疗其间不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进入本路径。 (六)中医证候学观察 四诊合参,收集该病种不同证候的主症、次症、舌、脉特点。注意证候的动态变化。 (七)入院检查项目 1.必需的检查项目 颈椎张口位、正侧位、功能位、双斜位X线片;血常规、尿常规、便常规;肝功能、肾功能、血糖、电解质、出凝血时间、血沉;心电图;胸片。 2.可选择的检查项目:根据病情需要而定,如肌电图、颈椎CT或MRI、血脂、抗“O”、类风湿因子、C-反应蛋白等。 (八)治疗方案 1.辨证论治 (1)风寒痹阻证:祛风散寒,祛湿通络。 (2)血瘀气滞证:行气活血,通络止痛。 (3)痰湿阻络证:祛湿化痰,通络止痛。 (4)肝肾不足证:补益肝肾,通络止痛。 (5)气血亏虚证:益气温经,和血通痹。 2.特色疗法 (1)手法治疗 (2)针刺治疗 (3)艾灸治疗 (4)针刀治疗 (5)牵引治疗 3.其他疗法 (1)其他外治法 (2)物理治疗 (3)运动疗法 4.护理调摄要点

膝痹病(膝关节骨性关节炎)中医临床路径

膝痹病(膝关节骨性关节炎)中医临床路径路径说明:本路径适合于西医诊断为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患者。 一、膝痹病(膝关节骨性关节炎)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膝痹病(TCD 编码:BNV090) 。 为膝关节骨性关节炎(ICD-10 编码:M17.901) (二)诊断依据 1.疾病诊断 。 参照2007 年中华医学会骨科学分会制定的《骨关节诊治指南》 (1)临床表现:膝关节的疼痛及压痛、关节僵硬、关节肿大、骨摩擦音(感)、关节无力、活动障碍。 (2)影像学检查 x线检查:骨关节炎的x线特点表现为非对称性关节间隙变窄,软骨下骨硬化和囊性变,关节边缘骨质增生和骨赘形成;关节内游离体,关节变形及半脱位。 (3)实验室检查:血常规、蛋白电泳、免疫复合物及血清补体等指征一般在正常范围。伴有滑膜炎者可见c反应蛋白(cRP)及血沉(ESR)轻度升高,类风湿因子及抗核抗体阴性。 (4)具体诊断标准 ①近1个月内反复膝关节疼痛②x线片(站立或负重位)示关节间隙变窄、软骨下骨硬化和(或)囊性变、关节缘骨赘形成③关节液(至少2次)清亮、黏稠,WBC<2000个/m1 ④中老年患者(≥40岁)⑤晨僵≤3分钟⑥活动时有骨擦音(感) 综合临床、实验室及x线检查,符合①+②条或①+③+⑤+⑥条或①+④+⑤+⑥条,可诊断膝关节骨性关节炎。 2.疾病分期 (1)早期:症状和体征表现为膝关节疼痛,多见于内侧,上下楼或站起时犹重,无明显畸形,关节间隙及周围压痛,髌骨研磨试验(+),关节活动可。 (2)中期:疼痛较重,可合并肿胀,内翻畸形,有屈膝畸形及活动受限,压痛,髌骨研磨试验(+),关节不稳。 (3)晚期:疼痛严重,行走需支具或不能行走,内翻及屈膝畸形明显,压痛,髌骨研磨试验(+),关节活动度明显缩小,严重不稳。 3.证候诊断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膝痹病(膝关节骨性关节炎)诊。 疗方案” 膝痹病(膝关节骨性关节炎)临床常见证候: (1)风寒湿痹证: 肢体关节酸楚疼痛、痛处固定、犹如刀割或明显重着感或患处表现肿胀感,畏寒,舌淡胎白腻,脉紧。 (2)风湿热痹证 : 起病较急,关节红肿热痛,得冷则舒;可伴有全身发热或皮肤红斑、硬结。舌红胎黄脉滑数。 (3)瘀血闭阻证:肢体关节刺痛,痛处固定,局部僵硬或麻木,舌暗紫胎白而干涩. 肝肾亏虚证: 膝关节隐痛,腰膝酸软无力,遇劳加重,舌红少胎,脉沉细无力。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面瘫病中医临床路径

面瘫(面神经炎)中医临床路径 路径说明:本路径适合于西医诊断为面神经炎的患者。 一、面瘫(面神经炎)中医临床路径标准流程 (一)适用对象 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面瘫(TCD编码:BNV120)。 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面神经炎(ICD-10编码:G51.802)。 (二)诊断依据 1.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针灸学》(石学敏主编,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出版社,2007年)。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神经病学》第五版(王维治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年)。 2.疾病分期 (1)急性期:发病15天以内。 (2)恢复期:发病16天至6个月。 (3)联动期和痉挛期:发病6个月以上。 3.证候诊断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面瘫(面神经炎)诊疗方案”。面瘫(面神经炎)临床常见证候: 风寒阻络证 风热阻络证 风痰阻络证 气虚血瘀证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面瘫(面神经炎)诊疗方案”。 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面瘫(面神经炎)。 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 (四)标准治疗日为≤21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面瘫(TCD编码:BNV120)和面神经炎(ICD-10编码:G51.802)的患者。 2.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若在治疗期间无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本路径。 3.因格林巴利综合征、耳源性疾病、腮腺炎、颌后化脓性淋巴结炎、神经lyme病、后颅窝肿瘤或脑膜炎、听神经瘤、小脑桥脑脚蛛网膜炎等导致的周围性面瘫或各种原因导致的中枢性面瘫患者,不进入本路径。 (六)中医证候学观察四诊合参,收集该病种不证候的主症、次症、舌、脉特点。注意证候的动态变化。 (七)检查项目 1.必需的检查项目 (1)血常规、尿常规、便常规 (2)神经系统检查

【VIP专享】项痹病(肝肾亏虚-保守治疗)临床路径

项痹病-神经根型颈椎病住院病人临床路径 路径说明:本路径适合于西医诊断为颈椎病(神经根型)的患者。 一、项痹病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项痹病(TCD编码:BGS000) 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颈椎病(ICD-IO编码:M47.221+(G55.2*) (二)诊断依据 1.疾病诊断 参照2009年中国康复医学会颈椎病专业委员会《颈椎病诊治与康复指南》。 2.疾病分期 (1)急性期 (2)缓解期 (3)康复期 3.证候诊断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项痹病(神经根型颈椎病)诊疗方案”。 1. 风寒痹阻证: 2. 痰湿阻络证: 3.血瘀气滞证: 4. 气虚血瘀证: 5.气血亏虚证: 6.肝肾亏虚证: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项痹病(神经根型颈椎病)诊疗方案”。 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项痹病(神经根型颈椎病)。

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 (四)标准住院日为≤14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项痹病(TCD编码:BGS000、lCD—10编码: M47.221+G55.2*)的患者。 2.门诊治疗疗效不佳者。 3.患者同时并发其他疾病,但在治疗期间无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本路径。 4.有以下情况者不能进入本路径: (1)有手术指征者 (2)合并发育性椎管狭窄者(椎管比值二椎管矢状径/椎体矢状径<0.75) (3)治疗部位有严重皮肤损伤或皮肤病者 (4)曾经接受颈椎手术治疗或颈椎畸形者 (六)中医证候学观察 四诊合参,收集该病种不同证候的主症、次症、舌、脉特点。注意证候的动态变化。 (七)入院检查项目 1.必需的检查项目 (1)颈椎张口位、正侧位DR片;颈椎CT或MRI。 (2)血常规、尿常规、便常规 (3)肝功能、肾功能、血糖、电解质、风湿系列。 (4)心电图 (5)胸部透视或胸部X线片 2.可选择的检查项目:根据病情需要而定,如肌电图、颈椎张口位、正侧位、功能位、双斜位DR片。 (八)治疗方法 1.手法 (1)松解类手法 (2)整复类手法

中医优势病种临床路径

中医临床路径中医优势病种临床路径 阜宁县第二人民医院

目录 内科、脑卒中专科中医优势病种临床路径 中风病(脑梗死)急性期中医临床路径 中风病(脑梗死)恢复期中医临床路径 眩晕中医临床路径 胸痹心痛病(慢性稳定性心绞痛)中医临床路径(住院)心悸(心律失常-室性早搏)中医临床路径 病毒性心肌炎中医临床路径 咳嗽(感冒后咳嗽或感染后咳嗽)中医临床路径 骨伤科中医优势病种临床路径 尪痹(类风湿关节炎)中医临床路径 腰椎间盘突出症中医临床路径(试行) 项痹病(神经根型颈椎病)中医临床路径 膝痹病(膝关节骨性关节炎)中医临床路径 糖尿病专科中医优势病种临床路径 消渴病(2型糖尿病)中医临床路径 消渴病痹症(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中医临床路径 消渴病肾病(糖尿病肾病)早中期中医临床路径 消渴病肾病(糖尿病肾病)晚期中医临床路径

中风病(脑梗死)急性期中医临床路径 路径说明:本路径适合于西医诊断为脑梗死的急性期患者。 一、中风病(脑梗死)急性期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中风病(TCD 编码:BNG080) 。西 。 医诊断:第一诊断为脑梗死(ICD-10 编码:I63) (二)诊断依据 1.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脑病急症科研协作组《中风病中医诊 。 断疗效评定标准》(试行,1995 年)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2010 年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脑血管病学组制定的《中国 。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2010》 2.疾病分期 (1)急性期:发病2周以内。 (2)恢复期:发病2周至6个月。 (3)后遗症期:发病6个月以上。 3.病类诊断 (1)中经络:中风病无意识障碍者。 (2)中脏腑:中风病有意识障碍者。 4.证候诊断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中风病(脑梗死)急性期诊疗方案”。 中风病(脑梗死)急性期临床常见证候: 痰蒙清窍证 痰热内闭证 元气败脱证 风火上扰证 风痰阻络证 痰热腑实证 阴虚风动证 气虚血瘀证

中医临床路径实施方案

太湖县中医院 中医临床路径实施方案 为规范医护人员执业行为,加强医疗质量管理,保障医疗安全,提高卫生资源利用效率,控制和降低临床常见病医药费用,减轻患者负担,根据卫生部《临床路径管理指导原则(试行)》等文件精神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下发的中医临床路径、中医诊疗方案及卫生部制定的病种临床路径管理标准,结合我院实际,制订本临床路径管理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病人为中心,以保持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提高临床疗效为根本出发点,进一步规范中医诊疗行为,不断提高中医医疗服务质量和临床疗效,为人民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中医药服务。 二、总体目标 通过1年时间,按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文件推行的中医临床路径和中医诊疗方案和卫生部制定的病种临床路径管理标准,结合我院实际,确定4个病种做为我院试行的中医临床路径病种,2个病种做为西医临床路径病种,为我院推广临床路径管理积累经验和实践依据,对已颁布的临床路径的科学性、规范性、先进性和可操作性进行论证和进一步完善,使之能够更好地推广并为临床服务。 三、临床路径实施 (一)成立组织,明确职责 我院中医临床路径管理组织体系:

1、临床路径管理委员会主任: 副主任: 成员: 办公室:设在医务科 2、临床路径指导评价小组组长: 副组长: 成员: 3、临床路径实施小组(1)针推科: 组长: 成员: (2)内科: 组长: 成员: (3)外科: 组长: 成员: (4)妇产科: 组长: 成员:

(5)骨伤科: 组长: 成员: (6)肛肠科: 组长: 成员: 工作职责: 1、领导小组职责: (1)制定临床路径实施方案并组织实施。 (2)明确各有关部门的职责并负责组织协调各部门工作。 (3)确定实施临床路径管理病种与标准。 (4)组织人员培训。 (5)督查工作进展情况,实施临床路径的效益评价。 (6)定期召开专题会议,研究解决实施中存在的问题,改进工作方法,促进医疗质量的全面提高。 2、指导评价小组职责: (1)对临床路径的实施进行技术指导; (2)制订临床路径的评价指标和评价程序; (3)对临床路径的实施过程和效果进行评价和分析; (4)根据评价分析结果提出临床路径管理的改进措施。 3、实施小组职责: 小组职责: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