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5 物态变化

5 物态变化

5    物态变化
5    物态变化

物态变化

典型例题训练

1、四位同学分别用温度计测量烧杯中温水的温度,他们把温度计玻璃泡完全浸没入温水中后,个人的测量和读数方法不同,其中正确的是()

A、温度计刚放入就立即读数

B、待温度计内液面稳定后,再开始读数

C、继续把温度计插至杯底,然后开始读数

D、待温度计内液面稳定后,拿出温水仔细读数

2、0℃的冰与0℃的水相比较()

A、0℃的冰的温度低

B、0℃的水温度低

C、0℃的冰与0℃的水的温度相同

D、二者状态不同,无法比较温度的高低

3、小明测量体温后,用力甩了体温计,随即将体温计放在窗台上,晚上回家后,发现体温计的温度示数为37.5℃,他以此判断当天的最高气温应(填“高于”、“低于”或“等于”)37.5℃,其理由是。

4、用体温计测得小强的体温为37.9℃,若没有甩,用它只能测量出下列哪位同学的体温值()

A、小红的体温为36.9℃

B、小刚的体温为37.5℃

C、小明的体温为38.9℃

D、小华的体温为37℃

5、一位粗心的护士将两支示数为38℃的体温计用酒精消毒后,交给发高烧的患者和一位患者的家属(体温正常)分别测量体温,几分钟后,护士收回体温计,此时体温计上的示数可能是()

A、39℃;38℃

B、38℃;38℃

C、39℃;37℃

D、37℃;37℃

6、一支看不清刻度的温度计插入冰水混合物中,水银柱的长度为4cm,将它插入1标准大气压下的沸水中,水银柱的长度为24cm,当温度计插入到某种液体中时,水银柱的长度为16cm,则此时液体的温度是℃。

7、一支水银温度计刻有110个均匀的格,每格为一标度,若温度计插入正在熔化的冰水混合物中时,水银柱下降到20标度,插入在一标准大气压下的沸水中,水银柱升到70标度,则此水银温度计的测量范围是℃。

8、一支不准确但刻度均匀的温度计,放在25℃的室内时,示数为24℃,放在1标准大气压下的沸水中时,示数为84℃,那么将其放在50℃的热水中时,其示数是℃。

9、有一支温度计不准,将温度计放在冰水混合物,示数是4℃,放在1标准大气压下的沸水中时,示数为104℃,若放在室内空气中示数为20℃,则室内空气的实际温度是℃

10、先有两支温度计,玻璃泡内的水银一样多,但玻璃泡的内径不同,现将他们同时插入同一杯热水中,他们的水银面上升高度和温度计示数是()

A、上升高度相同,示数相同

B、内径小的上升高度大,示数也大一些

C、上升高度不同,示数也不同

D、内径粗的上升高度小,示数相同

11、使用温度计测量液体温度的实验中,请按正确的顺序把下列实验步骤重新排列,其合理的实验步骤是:

A、取适当的温度计

B、观察温度计的量程

C、认清温度计的分度值

D、估测被测液体的温度值

E、把温度计的玻璃泡完全浸没到被测液体中

F、放一段时间待温度计的示数稳定

G、从液体中取出温度计

H、对温度计进行读数

12、热力学温度,用符号T表示,单位:开尔文,简称:开(单位符号K),热力学温标和摄氏温标的换算关系为: T = t + 273K ,

⑴、当热力学温度为0 K(绝对零度)时,,摄氏温度为℃。

⑵、每“1 K”的大小与每“1℃”的大小是否相同?答:。

⑶、把10℃的铜块投入到283 K的水中,是否发生热传递?为什么(提示:物体发生热传递的条件是

物体间存在温度差)。答:,应为。

13、关于液体温度计使用方法错误的是()

A、温度计不能用来测量超过它所能测量的最高温度

B、读温度计示数时,视线要跟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相平

C、测量液体温度时,温度计的玻璃泡要完全浸没在液体中

D、读数时为求准确,应当将温度计从液体中拿出来仔细读数

14、学校在预防“非典”期间,要求每位同学“晨检”测体温,某一位值日生用同一温度计正确测出甲同学的体温为36.5℃,插入酒精中消毒后擦干又分别测了乙、丙、丁三位同学的体温,读数正确,记录如下:①、甲同学的体温为:36.5℃,②、乙同学的体温为:36.5℃,③、丙同学的体温为:37.1℃,

④、丁同学的体温为:37.1℃,请你判断上述情况中可能不准确的体温记录是()

A、②和④

B、③和④

C、①和②

D、②和③

15、严冬,湖面上结了厚厚的一层冰,但冰下鱼儿仍在游动,为了测出冰下水的温度,小强同学在冰上打了一洞,拿来一支实验室温度计,用下列四种方法测水温,其中正确的是()

A、用线将温度计拴牢从洞中放入水里,待较长时间后从水中提出,读出示数

B、取一塑料饮水瓶,将瓶拴住从洞中放入水里,,水灌满瓶后取出,再用温度计测量瓶中水的温度

C、取一塑料饮水瓶,将温度计悬吊在瓶中,再将瓶拴住从洞中放入水里,,水灌满瓶后待较长时间,然后将瓶取出,立即从瓶外观察温度计的示数

D、手拿温度计,从洞中将温度计插入水中,待较长时间后取出,立即读数

16、有人说“冰比水冷”,这句话对吗?为什么?我们冬天触摸室外的木头和铁块有什么感觉?哪个温度高?为什么?

17、有的同学认为:用手触摸温度相同的物体,你感觉它们的冷热程度是一样的。你觉得他说得有道理吗?

18、量程都为100℃的甲、乙、丙三支酒精温度计,最小刻度值都是1℃,玻璃泡的容积甲最大,乙、丙相同,玻璃管的内径,甲、乙相同,丙粗些,由此可以判断0℃和100℃的刻度线间的距离那个最长?

19、如图1所示,是从实验中得到的海波的熔化图像,下列关于它的说法正确的是()

A、AB段表示熔化过程

B、CD段表示熔化过程

C、在BC段所表示的过程中,海波继续吸热

D、在BC段所表示的过程中,海波不吸热也不放热

图1 图2 图3 20、如图2所示为某一物质受热时的熔化曲线,这种物质的熔点是℃,开始计时时的初温是℃,开始熔化时的时刻是 min,熔化过程用时 min。

21、如图3所示表示是晶体凝固图像,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晶体在EF段呈液态,温度上升

B、晶体在FG段处于凝固过程,温度上升

C、晶体在FG段处于凝固过程,温度不变

D、晶体在GH段呈固态,温度不变

22、把一块0℃的冰投入0℃的水里(周围气温也是0℃),过一段时间后,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有些水要结冰使冰的质量增多

B、有些冰要熔化使水的质量增多

C、冰和水的质量都保持不变

D、以上三种情况都有可能

23、把冰水混合物拿到0℃的房间内,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冰可以熔化,因为冰的熔点为0℃

B、水可以凝固,因为水的凝固点为0℃

C、冰不能熔化,水也不能凝固

D、不能确定

24、冬天下雪后,当屋顶还覆盖着厚厚的积雪时,我们常常看到屋檐下背阴处挂着一根根粗细不同的冰柱,这是因为屋顶上向阳的地方直接受到太阳照射,温度达到1℃——2℃之间,积雪会,而背阴处的气温仍然在0℃以下,沿屋檐下流下的雪水还没来得及落地,就起来,积少成多就变成了冰柱。

25、在北方寒冷的冬季,把室外冻得冰冷的冻梨拿到屋子里,浸没在冷水盆中,则我们可能看到的现象是()

A、盆中有一部分水结冰,梨的温度升高

B、盆中有水结冰,梨的温度不变

C、盆中的水都结成冰,梨的温度降低

D、盆中的水都结成冰,梨的温度不变

26、给冰水混合物加热,则()

A、冰温升高,水温不变

B、冰温不变,水温升高

C、冰和水的温度一起升高

D、在冰逐渐熔化成水的过程中,冰和水的温度都不变

27、把一小块-5℃的冰投入一个装有0℃的水的绝热容器中,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冰和水的质量保持不变

B、水的质量要增多

C、冰的质量要增多

D、以上情况都有可能

28、午饭后,小明和小方到商店,小明买了冰棒,小方买了棒棒糖,,当他们把冰棒和棒棒糖放进嘴里后,都慢慢消失了,下列对于这一现象说法正确的是()

A、冰棒溶解了,棒棒糖熔化了

B、冰棒熔化了,棒棒糖溶解了

C、冰棒和棒棒糖都熔化了

D、冰棒和棒棒糖都溶解了

29、海波的熔点是48℃,则温度为48℃的海波一定是()

A、固态

B、液态

C、固液共存态

D、以上三种情况都有可能

30、萘的熔点为80℃;固态水银的熔点为-39 ℃;固态酒精的熔点为-117 ℃;锡的熔点为232 ℃

a、温度为70℃的萘是态。

b、铁、铜、铝在常温下是态。

c、水银在-30℃时是态。

d、酒精在-100℃时是态。

e、锡在232℃时是态。

31、在下列表中列出的几种物质的熔点和沸点(一个标准大气压下,单位℃),若制造温度计,分别用来测量铅、固态甲苯、萘的熔化温度,则应选()

A、水银温度计、酒精温度计、水银温度计或甲苯温度计

B、酒精温度计、水银温度计、甲苯温度计

C、酒精温度计、水银温度计、甲苯温度计或水银温度计

D、酒精温度计、水银温度计、水银温度计

32

A、铜球掉入铁水中不会熔化

B、在零下255℃时氢是固态

C、水银温度计可测量零下40℃的气温

D、用钨作白炽灯灯丝不易熔化

33、上物理课的时候,老师写下一副热学对联,上联是:杯中冰水,水结冰冰温未降,下联是:盘内水冰,冰化水水温不升。对联中包含的物态变化是和,其中反映出的一个共同特征是:。

34、把盛有碎冰的大试管插入烧杯中碎冰块中,用酒精灯对烧杯底部加热,如图4所示,当烧杯中冰块大部分熔化时,试管中的冰()

A、一点都没有熔化

B、下边的熔化,上边的没有熔化

C、也熔化一部分

D、全部熔化

图4 图5 图6 35、如图5所示是两种液态物质甲、乙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凝固图像,可以判断物质甲是(选填“晶体”或“非晶体”),它在凝固过程中温度;物质乙是(选填“晶体”或“非晶体”),它在凝固过程中温度;从图像中可知晶体物质的熔点是℃。

36、如图6所示是固态物质在加热过程中温度随时间变化关系的图像,由图可以判断()

A、这种物质的熔点为190℃

B、这种物质在CD段已经变成气体

C、这种物质熔化过程用了12min

D、这种物质在BC段处于固液共存状态

37、冻豆腐里面有小孔的原因是()

A、豆腐自身冻缩而成

B、豆腐自身膨胀而成

C、外界冰雪扎进豆腐里而成

D、豆腐里面的水受冻先结冰,再熔化成水后而成

38、铁的熔点是1535℃,温度为1535℃的铁()

A、正在熔化

B、正在凝固

C、不熔化也不凝固

D、条件不足,无法判断

39、我国最北端——黑龙江漠河在冬天的时候,气温会降到-60℃以下,在那里不能使用水银温度计,而必须使用酒精温度计,这是因为()

A、酒精的凝固点较高

B、酒精的凝固点较低

C、水银的凝固点较低

D、水银太贵

40、请你将以下回答题的答案补充完整:

A、古语说:真金不怕火炼(火的温度一般超过两千摄氏度),这句话对吗?如果用金做的杯子来盛炽热的铁水,行不行?

答:由于金的熔点比火的温度要,因而将金放入火中将会发生现象;又由于金的熔点比铁的熔点,因此用金做的杯来盛炽热的铁水是的。

B、小东发高烧,那么他应该用0℃的冰还是0℃的水来敷额头降温呢?为什么?

答:应该用来降温,原因是由于这种材料在时要热量,效果好。

C、灯丝发光时温度高达2000℃,若用铁、铜、钨、铅来制造灯丝,你选用哪种材料?为什么?

答:应该选用来制作灯丝,原因是这种材料的熔点比灯丝发光时的温度要。

41、谚语中有:“下雪不冷化雪冷”,其蕴含的道理是什么?

42、铁锅能够熔铝锅,而铝锅不能熔铁锅,这是为什么?

43、甲乙两盆水里都有冰,甲盆中冰多,乙盆中冰少,甲盆放在阳光下,乙盆放在阴暗处,两盆中的冰块都没有完全熔化完,则甲乙两盆的温度关系是什么样的?

44、北方冬天,农民总是在地窖里放几桶水,使地窖的温度不至于太低,菜不至于冻坏,这是为什么?

45、给冰水混合物加热,则()

A、冰温升高,水温不变

B、冰温不变,水温升高

C、冰和水的温度一起升高

D、在冰逐渐熔化成水的过程中,冰和水的温度都不变

46、如图7所示是小明观察水沸腾前和沸腾时,气泡上升过程中的两种情况,则图是水沸腾前的情况,图是水沸腾后的情况。

图7 图8

47、如图8所示是四位同学作的水沸腾的图像,其中正确的是()

48、夏天扇扇子或吹电扇感觉凉爽,这是因为()

A、扇扇子使空气的温度降低了

B、扇扇子加快了人体汗液的蒸发,有降温作用

C、扇扇子带走了周围的热量

D、扇扇子使人体血液流动加快

49、当我们揭开盛有热茶的杯子时,会看到水面有白气冒出,并且杯盖内表面布满了小水珠,它们都是由(选填“空气”或“水蒸气”)遇冷(选填“汽化”或“液化”)而成的。

50、在实验时,将一支温度计从酒精中取出,温度计的示数变化情况是()

A、一直升高

B、一直降低

C、先升高后降低

D、先降低后升高

51、金属块在冰箱内被冷却后取出放一会儿,发现变湿了,用干毛巾擦净,等一会儿金属块又变湿了,原因是()

A、金属块在冰箱内吸收的水继续往外渗透

B、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成水附着在金属块表面

C、空气中的水附着在金属块表面

D、空气中的水汽化成水蒸气附着在金属块表面

52、如下图所示中的容器和试管中装的都是水,在加热过程中试管中的水会沸腾的是()

53、将一块手帕浸没在浓度为70%的酒精溶液中,待均匀湿透后取出,用火点燃,当手帕上的火焰熄灭后,手帕却完好无缺,对于这一现象,下面解释正确的是()

A、这是魔术,你所看到的是一种假相

B、火焰的温度低于棉布的着火点

C、手帕上的水汽化吸热,使手帕的温度低于棉布的着火点

D、酒精燃烧后使棉布的着火点升高

54、我国是一个缺水的国家,因而污水净化有极其重要的战略意义。如下图9所示是小明发明的太阳能净水器,根据图示可知,从污水到净水的过程中,水先后经历的物态变化过程是和。

图9 图10

55、如图10所示是小勇做完“观察水沸腾”实验后,根据记录作出的水的沸腾图像,下列对图像分析正确的是()

A、实验加热中加热了3min后停止了加热

B、沸腾温度不足100℃可能是供热不足

C、AB段水平线表明水沸腾过程中吸热而不升温

D、OA段斜线表明水的实际温度与加热时间成正比

56、用蒸笼蒸馒头,是上层还是下层蒸格中的馒头先熟呢?小明仔细观察后发现:高温的水蒸气经过多层蒸格向上升,遇到冷的蒸笼盖时,大量水蒸气发生现象,很多热量,从而会使上层蒸格中的馒头先熟。如果用手拿刚出笼的馒头会感觉烫手,若先在手上沾些冷水,就不会感觉

到烫,这是应为的缘故。

57、夏天,人站在电风扇下吹风会感觉凉爽,若将一支温度计放在电风扇下吹风,其示数会()

A、升高

B、降低

C、不变

D、无法判断

58、关于汽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汽化是在液体表面发生的现象;

B、汽化时液体都需要吸热;

C、汽化时液体的温度要下降;

D、汽化在一定的温度下才能进行

59、在制糖工业中,用沸腾的方法较快地除去糖汁中的水分。为了使含水的糖汁在沸腾时不致于因温度过高而变质,沸腾的温度要低于100 ℃,则可行的做法是()

A、缩短加热时间;

B、加热时使容器内气压低于大气压;

C、降低炉火温度;

D、将糖汁盛在高压锅内加热。

60、生活中常用碗蒸食物(碗不与锅底接触),当锅内水沸腾后,碗中的油汤()

A、同时沸腾;

B、温度等于沸点,不沸腾;

C、稍后沸腾;

D、温度高于沸点,不沸腾

61、小明同学学习了“降水的形成”知识后,为家人做了“下雨”的实验。他把盘子擦干放进冰箱里冷却,水壶装满水并烧开,这时水汽不断上升,壶嘴上方就出现一团“白气”,这就是“云”。从冰箱里取出盘子放在壶嘴上方约15cm的地方,盘子碰到这团“云”,一会儿盘的下表面就会布满水滴,水滴越积越多,越积越大,等到挂不住时就纷纷落下,这就是“雨”。下面关于实验现象的解释,正确的是()

A、壶嘴上方出现的一团“白气”是壶中水汽化形成的气态水

B、壶嘴上方出现的一团“白气”是液态水

C、水汽化时放出热量

D、水滴下落时只受重力和空气阻力作用,因此一定匀速下落

62、学习了影响液体蒸发快慢的因素后,李丽同学猜想液体蒸发快慢

可能还与液体的种类有关。请你利用下面提供的实验样品,设计实验

验证李丽的猜想是否正确。

(1)实验中应控制液体上方空气流动的快慢、液体与空气接触的面积和都相同。

(2)实验室已提供装好酒精和水的几个样品,如下图11甲、乙、丙、丁所示。按实验要求,我们应该选择和两个样品进行对比研究。

(3)若一个同学选好两个液体样品后,将一个放在室内,另一个放在室外,经过相同时间后进行对比,这样做(填“正确”或“不正确”)。

(4)按要求正确选择样品并进行正确操作,经过相同时间后样品的情况如下右图所示。据此,你认为李丽的猜想。

图11

63、中国自主研制、发射的第一个月球探测器,2007年10月24日搭载着我国首颗探月卫星嫦娥一号的长征三号甲运载火箭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三号塔架点火发射。如图所示,火箭发射时,在发射台下有一个大水池,让高温火焰喷到水中,通过水来吸收巨大的热量,火箭升空瞬间,看到的白色“气团”是水蒸气(填物态变化名称)形成。

64、从冰箱中取出的冰棒周围会弥漫着“白气”,水烧开后水壶嘴会喷出“白气”,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冰棒周围的“白气”是冰熔化成的小水球

B、这两种情况的“白气”都是水蒸气

C、壶嘴喷出的“白气”是壶嘴喷出的水蒸气液化成的小水珠

D、这两种情况下的“白气”都是空气中原来的水蒸气液化液化成的小水珠

65、日常生活中,炸油条用油,煮面条用水,这是因为油和水的不同,可以对不同的烹饪手段提供所需的不同的。

66、夏天洒在地上的水一会儿就干了,这是现象,家中养鱼缸里的水温一般略(选填“低”或“高”)于室内气温,这是因为的缘故。

67、医院里进行外科手术时,医生常用一种透明的,沸点为13.1℃的氯乙烷液体,它能使皮肤冷得处于麻木状态,从而失去痛觉,这种局部麻醉应用的物理原理是。

68、夏天,我们从冰箱里取出鸡蛋后,常看到鸡蛋先湿后干的现象,这种现象反映的物态变化是()

A、先液化后蒸发

B、先蒸发后液化

C、只有液化

D、只有蒸发

69、100℃的水蒸气比100℃的沸水对人体造成的烫伤严重,这是因为()

A、水蒸气是气体,更容易钻入人体皮肤

B、水蒸气含有的热量比沸水含有的热量多

C、水蒸气烫伤的面积一定比沸水更大

D、100℃的水蒸气液化成100℃的水要放热

70、我国古代有许多艺术性、科学性较高的饮器,有一种杯叫“常满杯”,杯中有用上等白玉做成的圆锥体,放在空气中,不断有水滴产生,使其常满,关于此杯,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杯中的水是水蒸气在白玉上液化形成的

B、杯中的水是空气在白玉上液化形成的

C、相同条件下,白玉温度变化比较显著

D、利用杯子在缺少水源的地方能自动“生水”

71、现在常用的冰箱利用了一种叫氟氯昂的物质作为热的“搬运工”,把冰箱里的“热”“搬运”到冰箱外面,因为氟氯昂既容易液化也容易汽化,有关这种冰箱工作过程的说法正确的是()

A、氟氯昂进入冷冻室的管子里迅速液化,吸热

B、氟氯昂进入冷冻室的管子里迅速汽化,吸热

C、氟氯昂被压缩机压入冷凝管后,会液化,吸热

D、氟氯昂被压缩机压入冷凝管后,会汽化,吸热

72、对锅加热,水持续沸腾时,水面出现的“白气”并不明显,如果突然停止加热,水面上很快出现很多“白气”,这是为什么?

73、已知液态氧气、氮气和二氧化碳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的沸点分别为-183℃、 -193℃、 -78.5℃,如果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用降温的方法,用空气来提取这些气体,那么温度下降时,最先被分离出来的是什么?

74、喝开水烫嘴时,常向水面吹气并用两个杯子来回倒水,你能解释原因吗?

75、热水结冰快还是冷水结冰快?冷水灭火效果好还是热水灭火效果好?

76、冬天剧烈运动后,未及时将汗液擦干,易患感冒,这是为什么?夏天出汗时,用手抹一下我们就会觉得凉快一些,这是为什么?

77、登山运动员在高山上煮食物,长时间煮不熟,这是为什么?针对这样的问题,你有什么好方法解决?

78、戴眼镜的人从寒冷的室外进入温暖的室内,镜片上会蒙上一层小水珠,你能解释形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吗?这种现象往往发生在从室内到室外还是从室外到室内?

79、把烧红的铁棒放入冷水中,会听到一阵响声,并且看到水面上出现“白气”,你能解释在此过程中发生了那些物态变化?

80、夏天吹气能够使热水变凉,冬天对手哈气能够使手变暖,这是为什么?

81、冬天气温为-20℃时,河面上冰的温度和冰下面与水交界处的温度是多少?

82、多油的汤不容易冷却,这是为什么?

83、夏天,用质量相同的0℃水和0℃冰来冷却“汽水”,哪种方式效果好?夏天是吃冰棒解暑还是喝冰水解暑?

84、小明用如右图所示的装置做观察水的沸腾实验,水沸腾时,温度计的示数

如图所示,此时水的沸点是℃,这表明当时的大气压强要比1标

准大气压强;本实验中,要缩短加热时间使水尽快沸腾。请写

出两种可行的办法:

①;

②。

85、小凡同学在做“观察水的沸腾”实验中

(1)、他的操作如下图12甲所示,其中错误

..之处是。

(2)、纠正错误后,水沸腾时温度计示数如下图乙所示,为℃,说明此时气压(选填“<”、“>”或“=”)1个标准大气压。

(3)、分析下图丙所示图像,可知水在沸腾过程中温度的特点是。

图12 86、三个实验小组同时分别探究“蜡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海波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与“水的

沸腾”,记录数据如下表:

(1)、在三个探究实验中,除秒表、温度计和铁架台外,都用到了的实验器材还有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记录表,请你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 _。

A、甲是蜡,乙是海波,丙是水C、甲是海波,乙是蜡,丙是水

B、甲是水,乙是蜡,丙是海波D、甲是水,乙是海波,丙是蜡

(3)、在上表所示2min~5min时间内,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 _。

A、甲不断吸收热量

B、乙不断吸收热量

C、丙不断吸收热量

D、丙吸收和放出热量相等

87、如图13所示,是小明同学用温度计测小烧杯中水的初温时的操作图。A是操作过程,

B是读数过程,C是读取的温度。

①、A图中操作的错误是;

②、B图中读数的错误是;

③、若操作正确无误,根据C图可知此时烧杯中水的实际温度是℃。

(2)小明同学在利用图14所示的装置做实验时,发现从开始给水加热到水开始沸腾所用的时间过长,请你帮助他找出可能存在的原因。(写出两种即可):

①;②。

图13 图14 88、在透明塑料袋中滴入几滴酒精,将袋挤瘪,排尽袋中空气后把口扎紧,然后放入80℃以上的热水中,过一会儿,塑料袋鼓起;从热水中拿出塑料袋,过一会儿()

A、塑料袋仍然鼓起,其中的酒精液化了

B、塑料袋仍然鼓起,其中的酒精汽化了

C、塑料袋又瘪了,其中的酒精汽化了

D、塑料袋又瘪了,其中的酒精液化了

89、下列说法中错误的

...是()

A、用久了的电灯灯丝变细是升华现象

B、秋天的早晨,大雾逐渐散去是液化现象

C、被水蒸气烫伤比沸水烫伤更严重是因为水蒸气液化时要放出热量

D、人出汗后,微风吹过感到凉爽,是因为汗液蒸发加快,带走更多的热量

90、去年春节前后,我国南方部分地区遭遇了低温雨雪天气,某些地区的树枝上甚至出现了“雾凇”。“雾凇”和霜的形成过程很相似,都是()

A.水蒸气液化形成的B.水蒸气凝华形成的C.小水珠凝固形成的D.小冰晶升华形成的

91、用雪堆成的雪人,即使气温低于0℃,时间长了也会变矮,这是因为()

A、整个雪人同时逐渐熔化

B、整个雪人同时逐渐升华

C、雪人底部因熔点降低而熔化

D、雪人底部因温度升高而熔化

92、在舞台上喷洒干冰可以产生白雾,形成所需的效果,这种雾气是()

A、二氧化碳气体迅速液化而形成的小水滴

B、干冰迅速熔化后再蒸发形成的气体

C、干冰迅速升华变成的气体

D、干冰使空气中的水蒸气变成小水珠或小冰晶

93、吉林省吉林市松花江两岸的雾凇全国有名,严冬腊月,每当雾凇出现时,十里长堤的垂柳青枝变成玉树琼枝,人在其中,犹如身处童话世界,雾凇是空气中的水蒸气而形成的,该过程中要(选填“吸热”或“放热”)。

94、俗语说:霜前冷,雪后寒。对于这句话从物理学角度来看,可以解释为()

A、霜形成之前的气温一定比下雪后的气温低

B、霜后的气温一定比霜形成之前的气温高,雪后气温一定比下雪前低

C、霜是在地面形成的凝华现象,霜前气温骤降到0℃以下,水蒸气直接凝华成固态的霜,而下雪过后因熔化吸收大量的热量,所以使地面的气温降低

D、霜形成的温度比雪形成的温度低

95、某同学在江边观察到下列自然现象中,属于吸热的物态变化是()

A、早春江面上皑皑冰雪消融

B、初夏江面上浩浩浓雾的形成

C、深秋江边上晶莹冰凌的生成

D、初冬江岸上美丽雾凇的出现

96、雷州半岛常年干旱少雨,严重影响了湛江市的工业生产,某日该市在廉江高桥镇发射了6枚火箭,利用火箭把催化剂播撒到云中实现人工降雨,催化剂使空气的水蒸气变成小冰晶,冰晶在下落过程中变成雨滴。水蒸气变成冰晶,冰晶变成雨滴的物态变化过程分别属于()

A、凝华;熔化

B、升华;熔化

C、凝华;液化

D、升华;液化

97、2005年“神舟六号”飞船完成任务顺利返回,这标志着我国航天技术迈上了一个新台阶,神舟系列飞船的外表面都涂有特殊的材料,它在高温下(选填“吸热”或“放热”)变成气态,对飞船起到保护作用。

98、一代伟人毛泽东在《沁园春?雪》中写道:“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形成这种现象的主要物态变化是()

A、熔化和汽化

B、汽化和升华

C、凝固和凝华

D、汽化和液化

99、现在又一种固态清新剂,把它放在厕所里、汽车内、饭店里,能有效地清新空气,预防感冒,固体清新剂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A、熔化

B、凝华

C、汽化

D、升华

100、由于天气炎热,会议室内开着空调,一位参加会议的同学发现会议室的窗户上出现了一层水珠,对于这种现象的下列解释正确的是()

A、低温的水蒸气遇到玻璃窗,在室外的一侧形成小水珠

B、高温的水蒸气遇到玻璃窗,在室内的一侧形成小水珠

C、室内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在玻璃窗内一侧形成小水珠

D、室外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在玻璃窗外一侧形成小水珠

101、一锅沸腾的油,魔术师把手伸进油内,一分钟、两分钟、、、、、、再把手拿出,没事儿!对于这一现象的分析正确的是()

A、这是不可能的,是一种伪科学

B、这是不可能的,油在沸腾时温度不断升高

C、这是可能的,一定是这种油的沸点很低

D、这是可能的,一定是手上沾有水,水从油中吸收了热102、我国北方地区冬季储藏菜的时候,常在地窖里放几桶水,这是利用水的(填物态变化)热,以防止地窖里的菜冻坏。

103、在吉利斯大全中记录了一个人赤脚在650℃的燃烧着的一堆木炭上步行了约7.5m的世界之最记录,对于他创下的该奇迹解释正确的是()

A、这个表演者一定在脚底上事先抹上一种高级绝热防护剂

B、这个表演者一定是跳跃式地走过去的,这样做接触时间短,炭火来不及灼伤脚

C、这个表演者一定是用汗脚踩在炭火上一步步轻松地走过去的

D、这个表演者一定是轻轻地踮着脚走过去的,这样做接触面积小,即使灼伤也不厉害

104、图书档案、重要设备着火,要使用液态二氧化碳灭火,这种灭火器是在常温下用的办法使二氧化碳气体液化装入钢瓶中,使用时要注意手先握住钢瓶的木柄,然后打开螺帽,否则会因为二氧化碳在时要大量的热而对使用者造成伤害。

105、严冬的早晨,可发现玻璃窗的玻璃上有一层冰花,这是由于( )

A、室外的冷空气先液化成小水珠,再凝固成冰花,附在玻璃外壁;

B、室内的水蒸气向玻璃放热溶剂化物化成小水珠,再凝固成冰花,附在玻璃内壁;

C、室内的水蒸汽向玻璃放热凝华成冰花,附在玻璃内壁;

D、室内的水蒸汽向玻璃放热凝华成冰花,附在玻璃外壁。

106、在经常停电的居民区,有人在有电时将一大碗水放进冰箱的冷冻仓,他说这样做能保证停电时冰箱内的温度较低,你认为他的做法有无道理?为什么?

107、为了防止食物在运输过程中腐烂变质,人们常用一些物质获得低温,你觉得是用冰好还是干冰好?为什么?

108、白炽灯灯丝在长时间使用过程中会变细,且灯泡玻璃内壁会发黑,这是为什么?

人教版初二物理上册知识点总结—第三章物态变化

第三章物态变化 §3.1 温度 一、温度 (1)定义:物理学中通常把物体的冷热程度叫做温度。 (2)物理意义:反映物体冷热程度的物理量。 二、温度计——测量温度的工具 1.工作原理:依据液体热胀冷缩 ......的规律制成的。 温度计中的液体有水银、酒精、煤油等. 2.常见的温度计:实验室用温度计、体温计、寒暑表。 三、摄氏温度(℃)——温度的单位 1. 规定:在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定为0摄氏度,沸水的温度定为100摄氏度,分别记作0℃、100℃,平均分为100等份,每一等份代表1℃。 2. 读法:(1)人的正常体温是37℃——37摄氏度; (2)水银的凝固点是-39℃——零下39摄氏度或负39摄氏度. 四、温度计的使用方法 1. 使用前“两看”——量程和分度值; Ⅰ.实验室用温度计:-20℃~110℃、1℃;(一般)Ⅱ.体温计:35℃~42℃、0.1℃; Ⅲ.寒暑表:-35℃~50℃、1℃. 2. 根据实际情况选择量程适当的温度计; 如果待测温度高于温度计的最高温度,就会涨破温度计;反之则读不出温度。 3. 温度计使用的几个要点 (1)温度计的玻璃泡要全部浸泡在待测 液体中,不能碰容器底或容器壁;

10 20 40 30 仰视:结果偏低 俯视:结果偏高 (2)温度计的玻璃泡浸入被测液体后要稍等一会,不能在示数上升时读数,待示数稳定后再读数; (3)读数时温度计的玻璃泡要继续留在液体中;视线要与温度计中液柱的液面相平. 五、体温计 1. 量程:35℃~42℃;分度值:0.1℃. 2. 特殊结构:玻璃泡上方有很细的缩口。 使用方法:用前须甩一甩。(否则只升不降) ☆典型例题 1. 如右图所示,图1中温度计的示数为 36℃ ;图2中的示数为 -9℃ 。 分析:首先判断液柱的位置:可顺着液柱上升的方向观察,若数字越来越大,则说明液面在0℃以上,应该从0℃向上读;反之则说明液面在0℃以下,应该从0℃向下读。 2. 用体温计测量小强同学的体温是37.9℃,若没有甩过,用它只能测出以下哪位同学的体温( C ) A.小红:37.6℃;B :小刚:36.9℃;C :小明:38.2℃;D :小华:36.5℃ 分析:体温计只升不降的特点。 3. 体温计比实验室用温度计的玻璃泡 大 一些,玻璃管的直径 小 一些,因此,体温计的分度值更 小 一些。(填“大”或“小”) 规律总结:温度计的分度值越小,表示其灵敏度越高。为了增加温度计的灵敏度,只能增大温度计的玻璃泡,减小细管的直径。

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学期课时同步练 第五章 1.物态变化与温度

[第五章 1.物态变化与温度] 一、选择题 1.下列四个实例中的物质处于液态的是() A.草叶上的露珠B.大地上的白雪 C.窗户上的冰花D.树木上的雾凇 2.“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越来越多的南方人喜欢到东北旅游。如图所示,冬天的乌苏里气温下降到了-40 ℃,河面都结了厚厚的冰,冰面之下的江水仍在流动,水与冰交界处的温度最可能是() A.-40 ℃B.低于0 ℃,高于-40 ℃ C.0 ℃D.条件不足,无法判断 3.以下温度中,最接近25 ℃的是() A.冰水混合物的温度 B.健康成年人的体温 C.让正常人感觉温暖而舒适的房间温度 D.北京市夏季最热时的室外温度 4.关于如图所示的温度计,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它的示数为10 ℃ B.它的分度值为1 ℃ C.它不能离开被测物体读数 D.它是根据液体热胀冷缩的规律制成的 5.在“练习用温度计测液体的温度”实验中,如图所示四名同学的做法,其中正确的是() 6.以下用温度计测量液体温度的实验步骤:a.估计被测液体的温度;b.取出温度计;c.观察温度计的量程、分度值,选择适当的温度计;d.让温度计的玻璃泡与被测液体充分接触;e.读出温度计的示数,记录读数。合理的顺序是() A.abcde B.abced

C.acdeb D.cadeb 7.关于体温计和实验室用温度计的异同点,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体温计示数的精确程度比实验室用温度计要高 B.体温计玻璃管的内径有一弯曲处特别细,实验室用温度计没有 C.体温计可以用力甩使水银回到玻璃泡中,实验室用温度计不能用力甩 D.体温计可以离开人体读数,实验室用温度计也可以离开被测物体读数 8.世界上第一支温度计是伽利略根据气体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如图所示即为伽利略的气体温度计,当发现其液面由A上升到B时,则表明气温在() A.升高B.降低 C.不变D.都有可能 9.一支温度计刻度均匀,但示数不准,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用它测得沸水的温度是95 ℃,测得冰水混合物的温度是15 ℃,现用它来测某液体的温度,读数是29 ℃,该液体的真正温度是() A.17.5 ℃B.19 ℃ C.23.75 ℃D.14 ℃ 二、填空题 10.如图所示,将一些冰块放入电热水壶中,然后加热,不久可看到在壶嘴处冒“白气”,这些“白气”________(选填“是”或“不是”)水蒸气;把________(选填“热”或“冷”)的钢勺靠近壶嘴,有水从钢勺上往下滴。 11.如图所示,小明同学把左手、右手分别放入热水和冷水中。然后,先把左手放入温水中,感觉温水的冷热程度;再把右手放入温水中,感觉温水的冷热程度。先后两次对温水冷热程度的感觉是__________________(选填“左手感觉热些”“右手感觉热些”或“一样热”)。这一现象表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选填“物体的冷热程度叫温度”“凭感觉判断温度是可靠的”或“凭感觉判断温度是不可靠的”)。 12.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是0 ℃,沸水的温度是________℃,北京一月份的平均气温是-4.7 ℃,读作________________。

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物态变化

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物态变化 日常生活中很多有趣的现象与物理知识紧密联系,下面列举一些与物态变化有关的现象并加以解析,以期抛砖引玉。 ●用手直接拿刚出锅的鸡蛋时,感觉到烫,但当蛋壳表面的水蒸发完后再摸时,则更烫了,以致无法接受。这是为什么呢? 解析:因为刚捞上来的蛋壳附着一层水膜,开始时,水膜蒸发吸热,使蛋壳的温度下降,所以并不觉得很烫。经过一段时间,水膜蒸发完毕。由鸡蛋内传递出的热量使蛋壳的温度重新升高,所以感到更烫手。这和把手沾湿了去拿更出锅的热馒头感觉不太烫一个道理。 ●蒸馒头时总是上面的先熟,这是为什么? 解析:蒸馒头是利用高温的水蒸气将热传递给馒头使其变熟。刚从沸水中蒸发出来的高温水蒸气密度较小,能迅速升至蒸笼的顶端,所以蒸笼的最上层温度最高,馒头先熟。 ●牙医为病人检查牙齿时,常把一个带把的金属小平面镜在酒精灯的火焰上烤一烤,然后放入病人的口腔中,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什么? 解析:用酒精灯火焰烤过的平面镜温度高于口腔内的温度,可有效防止口腔内的水蒸气液化成小水珠附着在镜面上,导致医生看不清牙齿,影响诊断。

●为什么夏天游泳的人刚从河水中上岸,就感到比在水中冷,蹲下身子抱成团时,则觉得比站着暖和些? 解析:夏季的气温较高,而河中的水由于不断地蒸发吸热,因此水温比气温要低。人刚从水中上岸时,身体表面沾有许多水,这些水会不断蒸发,从人的身体上不断吸热,人就会感到冷。当人蹲下身子抱成团时,人体表面与空气接触的面积比站立时减小,水的蒸发速度就减慢了,水从身体上吸热的速度也随之减小,故人就会感觉比站立时暖和些了。 ●为什么,夏天吃冰棒时,若是刚从冰柜中取出的,很容易和嘴唇粘在一起? 解析:刚出冰柜的冰棒温度在零摄氏度以下,远低于嘴唇的温度,当其与嘴唇接触时,使嘴唇上的少量水分很快放热结冰,与冰棒凝固在一起,便粘住了嘴唇。 ●为什么,寒冷的冬天经常看见玻璃窗的内壁结有漂亮的冰花,而外壁却没有? 解析:寒冷的冬天,室内外温差很大。当户外空气低于0℃时,室内玻璃窗附近的水蒸气,遇到温度较低的玻璃将会放热,直接凝华成冰花,附着在玻璃内壁上。虽然户外空气中也存在着大量的水蒸气,但它的温度跟玻璃的温度相等,不具备凝华的条件,因此冰花出现在玻璃窗的内壁。 ●北方人冬天吃冻柿子时,先放在凉水中泡一会,发现柿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三章物态变化教案

第三章物态变化 1.能区别固、液、气三种物态。 2.能描述这三种物态的基本特征。 3.能说出生活环境中常见的温度值。 4.了解液体温度计的工作原理,会用温度计测量温度。 5.尝试将生活和自然界中的一些现象与物质的熔点和沸点联系起来。 6.能用水的三态变化解释自然界中的一些水循环现象。 7.有节约用水的意识。 本章的主要内容有温度、温度计及其使用、熔化和凝固、蒸发和沸腾、液化、升华和凝华。由于热现象和实际生活联系密切,所以中考命题思路和类型较多,常见题型有填空题、选择题、实验探究题和简答题等。由于中考逐年注重实验操作能力和应用知识能力方面的考查,因而温度计的使用、物态变化的图象和对各种物态变化现象的科学探究仍是今后中考命题的热点。在解答题目时,特别要注意物质在发生物态变化时,需要吸收或放出热量;但晶体在熔化和凝固时,液体在沸腾时温度却保持不变。并注意各学科知识的联系和应用,特别是数学知识在物理中的实际应用,会对各类图象进行分析。 1.学生对本章内容原本就有一定的基础,对一些物态变化现象并不陌生,且教学要求也不是很高,主要是了解一些基本的规律,然后应用这些规律解决生产和生活中某些简单的问题,理解起来并不困难,所以将培养学生的设计能力、动手实验能力和合作探究能力作为本章重点。 2.在学生的意识里,认为“白气”是“水蒸气”,摸起来热的物体温度一定高,冷的物体温度一定低等凭自己主观想象或自己经验、感受获得的错误信息,要及时纠正。教师可鼓励学生多搜集资料,并互相交流讨论,让学生真正的理解这些知识。 3.学生虽然熟悉生活中的各种物态变化现象,但区分起来,却不知从何入手,教师可多举例,讲明分析的思路和判断的依据。 4.有些学生在实验过程中观察不够仔细,或没有耐心,教师可适当引导。如注意物态变化前后温度的变化,出现了什么现象等。让学生自己去发现、归纳,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1.本章内容与生活中的自然现象联系非常紧密,教学过程中要有意识地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物态变化的知识,来思考有关现象的物理原理,分析现象,解释过程,注重每一个过程中物质是吸热还是放热,把物理知识学活,力求融会贯通。 2.要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把学习知识与增强环保意识、培养节水观念结合起来,做到学以致用。 3.在前面的章节里,用波形图来研究了声音的特性、噪声与乐音的物理区别等。这章又用温度—时间曲线来研究熔化和凝固过程,物理图线能够直观地反映物质运动变化的过程。用图线描述物理过程,探究物理规律是物理学中一种重要的研究方法,本章在教学中应重视这种研究方法,为以后数学图象在物理学中的应用和分析打下基础。

(第五章)物态变化(知识点讲解)

第五章 物态变化 一、复习要点 (一)温度计1、温度 ①定义:温度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②单位:常用单位是摄氏度(℃) 。 规定: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为0度,沸水的温度为100度,它们之间分成100等份,每一等 份叫1摄氏度。某地气温-3℃读做:零下3摄氏度或负3摄氏度。 测量——温度计(常用液体温度计) ① 温度计构造:下有玻璃泡,里盛水银、煤油、酒精等液体;内有粗细均匀的细玻璃管,在外面的玻璃管上均 匀地刻有刻度。 ② 温度计的原理:利用液体的热胀冷缩进行工作。 使用前:观察它的量程,判断是否适合待测物体的温度;并认清温度计的分度值,以便准确读数。 使用时:温度计的玻璃泡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温度计玻璃泡浸入被测液体中稍候 一会儿,待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再读数;读数时玻璃泡要继续留在被测液体中,视线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相平。 (二)、物态变化1、熔化和凝固 A 、定义: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叫汽化。 B 、汽化的两种方式:蒸发和沸腾。 定义:液体在任何温度下都能发生的,并且只在液体表面发生的汽化现象 叫蒸发。 影响因素:⑴液体的温度;⑵液体的表面积 ⑶液体表面空气的流动。 作用:蒸发吸热(吸外界或自身的热量),具有制冷作用。 定义:在一定温度下,在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 沸点: 液体沸腾时的温度。 沸 腾 蒸发

沸腾条件:⑴达到沸点。⑵继续吸热 沸点与气压的关系:一切液体的沸点都是气压减小时降低,气压增大 时升高 ② 液化: 定义:物质从气态变为液态叫液化。 方法:⑴ 降低温度;⑵ 压缩体积。 好处:体积缩小便于运输。 作用:液化放热 3、升华和凝华: ①升华 :物质从固态直接变成气态的过程。升华吸热,易升华的物质有:碘、 冰、干冰、樟脑、钨。 ②凝华 :物质从气态直接变成固态的过程。凝华放热。 二、重难点例题分析 例1、图4—1中温度计甲的示数为__________,读做__________,温度计乙的示数为__________,读做 __________. 解析:关于温度计的示数读数要分三步完成:首先弄清温度计的分度值;其次要正确判断液柱上表面的位置; 然后正确读数。本题中,两温度计的分度值都是0.2 ℃,温度计甲的刻 度值上大下小,说明温度计甲的液柱上表面在0℃以上,位于3℃以上的第1小格处,则温度值为3℃+0.2℃=3.2℃。温度计乙 的刻度值上小下大,说明温度计乙的液柱上表面在0℃以下,位于0℃以下2大格4小格处,则温度值为-2℃+4× (-0.2℃)= —2.8℃。 解答:温度计甲的示数为3.2 ℃,读做3.2摄氏度;温度计乙的示数为 —2.8 ℃,读做零下2.8摄氏度(或 负2.8摄氏度)。 例2、把盛有碎冰块的大试管插入烧杯里碎冰块中,用酒精灯对烧杯底部慢慢加热,如图4-2所示.当烧杯中的 冰块大部分熔化时,试管中的冰 A.也熔化一部分 B.全部熔化 C.一点都没熔化 D.下边的熔化,上边的没熔化 解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有:(1)晶体在一定的温度下熔化,本题烧杯中的冰全部熔化之前温度不变(0℃);(2)晶 体熔化的条件:一是温度达到熔点,二是要继续吸热,两者缺一不可;(3)发生热传递的条件——物体间存在温度 差。本题中, 试管内冰的温度达到熔点后,由于和烧杯中冰水混合物的温度相同,故不能发生热传递,即试管中的冰不能吸热, 所以不会熔化。正确答案应是C. 例3、在探究“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实验过程中,同学们作出了如下猜想: A 、液体温度 B 、液体表面积 C 、液面上气流的快慢 D 、液体的种类 ①某同学设计了如下实验:取两只相同的烧杯,分别盛等量的酒精,把一杯放在烈日下,另一杯放在阴凉处, 一段时间后观察比较两个杯中酒精的多少。该同学设计这个实验的目的是为了验证猜想 。(选填:“A ”、“B ”、“C ”、“D ”) ②请你设计一个实验来验证猜想D ,要求简要写出实验的方法。 解析:题目给出了“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四个可能的因素,要探究与其中某个因素的关系,应采用控制变量 法。在①问中,在烈日下和在阴凉处的温度不同,该同学设计这个实验的目的是为了验证猜想A 。在第②问中,保 持A 、B 、C 三方面的因素不变,改变液体种类进行实验就可以得出结论。 解答:① A ②用同样的容器,取等量两种不同液体放在同一环境中观察,看这两种液体的蒸发速度,如果有 一种液体先蒸发完,说明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与液体的种类有关。否则,无关。 例4、如图4-3所示,甲、乙两个房间里相同的电炉上,相同的两壶水都已经烧开,我们 可以根据所观察的 房间壶嘴的上方 较多,判断出 房间的气温较 高. 解析:“白气”是水蒸气遇冷液化产生的,水蒸气液化产生“白气”的多少与周围空气温 度高低有关系,周围 空气温度越高,水蒸气越不容易液化,“白气”越少,故乙房间气温较高。 图4-3 图4—1

生活中常见的51例物态变化现象

一、读谚语,解释物态变化 1、雪落高山,霜降平原 2、水缸出汗,不用挑担(水缸穿裙子,天就要下雨) 3、开水不响,响水不开 4、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 5、下雪不冷,化雪冷 6、霜前冷雪后寒 二、厨房中的热现象 1、水壶中的水烧开后,在壶嘴处看到的"白气"是怎么样形成的? 2、冬壶里的水烧开后,为什么在壶嘴一定距离处才能看到"白气",而紧靠壶嘴的地方却看不到"白气"? 3、用锡焊的铁壶烧水为什么壶烧不坏,而不装水时把它放在火上一会儿变烧坏了? 4、手沾点凉水拿刚出笼的熟馒头时,为什么不觉得怎么烫手? 5、饺子放在水中无论怎么煮也不会变黄变焦,为什么放在油中炸会变黄变焦? 6、水落在热油锅里会爆炸,而油落到热水锅里却不会爆炸,为什么? 7、100℃的水蒸气比100℃的水烫得厉害,为什么? 8、烫伤后,用0℃水还是用0℃的冰冷敷效果更好,为什么? 9、炸食物时烧开的油溅到身上往往比烧开的水溅到身上对身体伤害得更严重,为什么? 10、同样大小的一滴水,滴入发热的锅里和滴入热得发红的锅里,结果发现

滴入温度较低的发热的锅里,水反而先干,为什么? 11、"扬汤止沸"是指把锅里烧开了的汤舀起来再倒回去;"釜底抽薪"是指从锅下抽掉燃着的木柴。请利用学过的物理知识解释其中的原因。 三、诗词中的物态变化 1、上联"杯中冰水,水结冰冰温未降";下联:"盘水冰,冰化水水温不升",其中包含了哪些物态变化,为什么会有这种现象? 2、庐山以秀美的风景闻名于世唐代大诗人白在《望庐山瀑布》一诗中写道"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请你从物理学的角度来解释"烟"的形成。 四、自然界中的物态变化 请利用所学知识解释下列自然现象是怎么样形成的,并说明是吸热还是放热。 1.雨 2.露 3.雾 4.雹 5.冰 6.雪 7.霜 8.窗花(发生在窗户的表面) 9.雾淞 五、解释下列现象中"白气"形成原因。 1.天冷时人嘴里呼出的"白气" 2.水壶嘴上冒出的"白气" 3.打开啤酒瓶时,酒瓶口部出现的"白气" 4.打开冰箱门时,冰箱门附近出现的"白气" 5.刚从冰箱里拿出的冰糕周围的"白气" 六、你身边的热现象 1、冰冻的衣服放在0℃以下的环境中也能变干 2、有风的天气,游泳后从水中出来会感觉格外冷 3、冬天,戴眼睛的同学从温暖的室走到寒冷的室外时,镜片上会出现小水珠 4、夏天游泳时,在水里并不觉得凉,而上岸后觉得冷

生活中常见的物态变化现象

生活中常见的物态变化现象 一、读谚语,解释物态变化 1、雪落高山,霜降平原 2、水缸出汗,不用挑担(水缸穿裙子,天就要下雨) 3、开水不响,响水不开 4、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 5、下雪不冷,化雪冷 6、霜前冷雪后寒 二、厨房中的热现象 1、水壶中的水烧开后,在壶嘴处看到的“白气”是怎么样形成的? 2、冬天水壶里的水烧开后,为什么在壶嘴一定距离处才能看到“白气”,而紧靠壶嘴的地方却看不到“白气”? 3、用锡焊的铁壶烧水为什么壶烧不坏,而不装水时把它放在火上一会儿变烧坏了? 4、手沾点凉水拿刚出笼的熟馒头时,为什么不觉得怎么烫手? 5、饺子放在水中无论怎么煮也不会变黄变焦,为什么放在油中炸会变黄变焦? 6、水落在热油锅里会爆炸,而油落到热水锅里却不会爆炸,为什么? 7、100℃的水蒸气比100℃的水烫得厉害,为什么? 8、烫伤后,用0℃水还是用0℃的冰冷敷效果更好,为什么? 9、炸食物时烧开的油溅到身上往往比烧开的水溅到身上对身体伤害得更严重,为什么? 10、同样大小的一滴水,滴入发热的锅里和滴入热得发红的锅里,结果发现滴入温度较低的发热的锅里,水反而先干,为什么? 11、“扬汤止沸”是指把锅里烧开了的汤舀起来再倒回去;“釜底抽薪”是指从锅下抽掉燃着的木柴。请利用学过的物理知识解释其中的原因。 三、诗词中的物态变化 1、上联“杯中冰水,水结冰冰温未降”;下联:“盘内水冰,冰化水水温不升”,其中包含了哪些物态变化,为什么会有这种现象? 2、庐山以秀美的风景闻名于世唐代大诗人李白在《望庐山瀑布》一诗中写道“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请你从物理学的角度来解释“烟”的形成。 四、自然界中的物态变化 请利用所学知识解释下列自然现象是怎么样形成的,并说明是吸热还是放热。 雨 露 雾 雹 冰 雪 霜 窗花(发生在窗户的表面) 雾淞 五、请利用所学知识解释下列现象中的“白气”的形成原因。 天冷时人嘴里呼出的“白气” 水壶嘴上冒出的“白气” 打开啤酒瓶时,酒瓶口部出现的“白气” 打开冰箱门时,冰箱门附近出现的“白气” 刚从冰箱里拿出的冰糕周围的“白气”

归纳教科版八年级物理第五章物态变化教案.doc

教科版八年级物理第五章物态变化教 案 物态变化是什么意思?物态变化包括汽化和液化,八年级的同学需要理解液化是汽化的逆过程,了解沸腾现象,知道什么是沸点。下面是由我整理的,希望对您有用。 第一部分 一.教学内容: 3 汽化和液化 4 物态变化与我们的世界 二. 重点、难点: 1. 理解液化是汽化的逆过程。 2. 了解沸腾现象,知道什么是沸点。 3. 知道蒸发可以制冷。

4. 知道温度计的正确使用。 三. 知识点分析 三汽化和液化 1. 汽化: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叫汽化。汽化是吸热过程,汽化有蒸发和沸腾两种方式。沸腾现象: 探究水沸腾的特征: 1观察实验现象: 分为三个阶段:一是沸腾前;二是沸腾中;三是移去火源之后。 具体观察思考内容: ①首先开始给冷水加热时,在什么地方形成气泡并考虑气泡是怎样形成的? ②继续给水加热观察气泡上升的过程中体积发生了什么变化?同时注意观察温度计示数的变化情况。 ③当水沸腾时,观察气泡上升的过程中体积大小有什么变化?同

时注意观察温度计的示数,温度计的示数能说明什么? ④撤掉酒精灯,观察到了什么现象?这又说明了什么? 2沸腾的特点: ①定义:沸腾是在一定温度下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进行的剧烈汽化现象。②沸点:液体沸腾时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沸腾时的温度叫沸点。 ③沸点与液面上方气体压强的关系:压强增大沸点升高,压强减小沸点降低。④液体沸腾条件:温度达到沸点,并能继续吸热。 蒸发现象: 1定义:蒸发是液体在任何温度下都能发生的,并且只在液体表面发生的缓慢汽化现象。 2探究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控制变量法:增大减少液体的表面积,提高降低液体的温度,加快减慢液体表面上的空气流动,都可以影响液体的蒸发。 2. 液化:物质从气态变为液态叫液化,液化是放热过程,液化的两种方式:降低温度和压缩体积。任何气体在温度降到足够低时都

生活中处处存在着有趣的物理现象

生活中处处存在着有趣的物理现象,如果我们能在平时的教学中,根据教学内容适当的插入这些身边的物理问题,不仅让学生感觉到物理并不遥远,就在他们身边,而且能大大提高学习物理的兴趣。这也正是新课改倡导的“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生活”。下面是我摘录的生活中的物理现象和老师们共享。 1、挂在壁墙上的石英钟,当电池的电能耗尽而停止走动时,其秒针往往停在刻度盘上“ 9 ”的位置。这是由于秒针 在“ 9 ”位置处受到重力矩的阻碍作用最大。 2、有时自来水管在邻近的水龙头放水时,偶尔发生阵阵的响声。这是由于水从水龙头冲出时引起水管共振的缘故。 3、对着电视画面拍照,应关闭照相机闪光灯和室内照明灯,这样照出的照片画面更清晰。因为闪光灯和照明灯在电视屏上的反射光会干扰电视画面的透射光。 4、走样的镜子,人距镜越远越走样。因为镜里的像是由镜后镀银面的反射形成的,镀银面不平或玻璃厚薄不均匀都会产生走样。走样的镜子,人距镜越远,由光放大原理,镀银面的反射光到达的位置偏离正常位置就越大,镜子就越走样。 5、天然气炉的喷气嘴侧面有几个与外界相通的小孔,但天然气不会从侧面小孔喷出,只从喷口喷出. 这是由于喷嘴处天然气的气流速度大,根据流体力学原理,流速大,压强小,气流表面压强小于侧面孔外的大气压强,所以天然气不会以喷管侧面小孔喷出。 6、从高处落下的薄纸片,即使无风,纸片下落的路线也曲折多变。这是由于纸片各部分凸凹不同,形状备异,因而在下落过程中,其表面各处的气流速度不同,根据流体力学原理,流速大,压强小,致使纸片上各处受空气作用力不均匀,且随纸片运动情况的变化而变化,所以纸片不断翻滚,曲折下落。 7、吊扇在正常转动时悬挂点受的拉力比未转动时要小,转速越大,拉力减小越多。这是因为吊扇转动时空气对吊扇叶片有向上的反作用力。转速越大,此反作用力越大。 8、将气球吹大后,用手捏住吹口,然后突然放手,气球内气流喷出,气球因反冲而运动。可以看见气球运动的路线曲折多变。这有两个原因:一是吹大的气球各处厚薄不均匀,张力不均匀,使气球放气时各处收缩不均匀而摆动,从而运动方向不断变化;二是气球在收缩过程中形状不断变化,因而在运动过程中气球表面处的气流速度也在不断变化,根据流体力学原理,流速大,压强小,所以气球表面处受空气的压力也在不断变化,气球因此而摆动,从而运动方向就不断变化。 9、摩托车做飞跃障碍物的表演时为了减少向前翻车的危险,应该后轮先着地 10、会打秋千的人,不用别人帮助推,就能越摆越高,而不会打秋千的人则始终也摆不起来,正确的打秋千动作:人从高处摆下来的时候身子是从直立到蹲下,而从最低点向上摆时,身子又从蹲下到直立起来。由于他从蹲下到站直时,重心升高,无形中就对自己做了功,增大了重心势能。因而,每摆一次秋千,都使打秋千的人自身能量增加一些。如此循环往复,总能量越积越多,秋千就摆地越来越高了。 11、一个重球的上下两端系同样的两根线,今用其中一根线将球吊起,而用手向下拉另一根线,如果向下猛一拽,则下面的线断而球不动。如果用力慢慢拉线,则上面的线断开,因为“猛拽”意味着力大而作用时间短。当向下猛拽球下面的线时,由于这个力直接作用在下面的线上,该力超过线的承受力,从而使球下面的线断掉。又由于力的作用时间极短,且球的质量又很大,所以在极短的时间内重球向下的位移就很小。这样,上面线的张紧程度尚未来得及发生明显变化,即张力没有来得及明显变大,下面的线就已经断了。如果慢慢拉下面的线,力缓慢增大,可认为每瞬时力均达到平衡。下面的线中的张力就等于拉力,而球上面的线中的张力等于拉力加重球的重力。显然,在慢慢施加拉力的过程中,球上面的线中的张力首先超过其耐力,因而上面的线先断。 12、汽车驾驶室外面的观后镜是一个凸镜而不是平面镜或凹镜,是利用凸镜对光线的发散作用和成正立、缩小、虚像的特点,使看到的实物小,观察范围更大,而保证行车安全。 13、洗衣机的甩干桶在正常高速旋转时,转动往往是很平稳的,但是当甩干桶转速逐渐减小,将要停下来的一段时间内,洗衣机往往会较为剧烈的晃动,最后才停下来,这是因为洗衣机甩干桶在旋转时就会给机体一个周期性的策动力,高速旋转时,这个策动力频率远高于洗衣机机体的固有频率,所以机体振动轻微;甩干桶转速逐渐减小时,对机体的策动力频率也逐渐减小,当接近停止时,策动力频率便接近和等于机体的固有频率,这时机体发生“共振”,所以晃动特别剧烈。 14、节日放焰火时,焰火弹在高空爆炸开来形成绚丽多彩的礼花,炸开后下落过程中礼花在空中是以爆炸点为中心半径不断增大的球形。爆炸瞬间,爆炸力远大于重力,可以看为一个动量守恒过程,礼花的各个碎片都具有相等的速率,又由于每个碎片受到的重力加速度是一样的,所以碎片能保持爆炸时的球形不变。

教科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第5章《 物态变化》教案

第五章物态变化 第一节物态变化与温度 【学习目标】 1.认识水的三种物态。 2.知道温度计的制作原理和工作原理。 3.了解生活中常见的温度值。 4.会用温度计测量温度。 ———————— 行为提示: 1.情景引入新课。 2.解读学习目标。 方法指导: 温度概念的理解,如0°C的冰与0°C的水一样冷,温度相同,即冷热程度相同。情景导入生成问题水覆盖着地球约71%的表面。在地球45亿年的漫长演化中,水扮演了一个神奇的角色。没有水,就没有生命,就没有自然界的生机勃勃,就没有人类的社会文明…… 那么水在自然界是如何循环的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有关内容。 自学互研生成能力 知识板块一认识水的物态变化 自主阅读教材P91,完成1~3题: 1.如图所示,从高山上流下来的是__液__态的水,空气中的水蒸气是__气__态的水;如右图所示的冰和雪是__固__态的水。随着温度的变化,物体在固、液、气三种状态之间的变化叫做__物态变化__。 2.下列现象中没有发生物态变化的是(D) A.冬天水结冰B.洒在地上的水变干了 C.冬天早晨地上的霜 D.将橡皮泥捏成橡皮泥人 3.合作探究:“制造云和雨”。 现象:湿沙子逐渐__变干__,在装冰的盘子底中有__水珠__出现。 知识板块二温度及测量 自主阅读教材P92~93,完成4~7题: 4.0℃的冰和0℃的水冷热程度相比较,下列说法正确的是(C)

A.0℃的冰比0℃的水冷些 B.0℃的水比0℃的冰冷些 C.0℃的冰和0℃的水冷热程度相同 D.冰和水之间无法比较 5.气象学里的平均气温是一日当中的2时、8时、14时、20时这四个时刻气温平均值。如果某地某日这四个时刻的气温如图所示,则此地的最高气温是__5℃__,最低气温是__-2℃__,一天的温差为__7℃__,平均气温是__1.25℃__。 6.如图是小明同学用温度计测小烧杯中水的初温时的操作图。A是操作过程,B是读数过程,C是读取的温度。 (1)A图中操作的错误是__温度计玻璃泡接触容器底__; (2)B图中操作的错误是__取出读数__; (3)若操作正确无误,根据C图可知此时烧杯中水的实际温度是__48__℃。 对照学习目标思考: 1.今天我学到了哪些探究方法? 2.我学到了哪些知识? 3.我还存在的疑惑是什么?7.请在-18℃、0℃、20℃、37℃、42℃、100℃、200℃中选择正确的答案填在横线上。水沸腾时的温度是__100℃__;人体的正常温度是__37℃__;洗澡水的最佳温度是__42℃__;人感到最舒服的温度是__20℃__;冰箱冷冻室的温度是__-18℃__;水结冰时的温度是__0℃__;炸排骨时的油温是__200℃__。 1.对子之间相互检查独学成果,给出评定等级,并标注对子间不能解决的疑惑。 2.小组长统计本组的疑惑,并帮助解决疑惑,若不能解决做好标记。 3.组长组织讨论、展示方案,并分工做好展示准备。 交流展示生成新知 某同学在用温度计测热水温度的实验时,采用如下几个实验步骤:A.记下估测的水温;B.将温度计放入水中;C.记下温度计的示数;D.用手摸烧杯试一下热水的温度;E.按正确方法读数;F.比较测量值和估测值之间的差别,形成对温度的初步认识。 请按正确的操作步骤用字母排列顺序:__DABECF__。 当堂演练达成目标 见学生用书

1.5物态变化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白湾子中学八年级物理导学案执笔人:王廷运审核人:王廷运、邢凤霄时间:201 . . 姓名班级 1.5物态变化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预习案 知识准备 一、学习目标 1.知道物态变化在生活和生产技术中的应用。 2.会解释自然界一些水的循环现象。 二、重难点: 1、重点:升华和凝华 2、难点:生活中的升华和凝华现象 三、知识回顾: 1、升华是物质由态变化成态; 2、凝华是物质由态变化成态; 3、常见的升华有,,常见的凝华现象有。 4、升华需要热,凝华需要热。 探究案 物理宫殿 1.自然界中的云、雨、雪、雾、霜等现象,都是水的物态变化形成的 露是在天气较热的时候,空气中的水蒸气于清晨前遇到温度较低的树叶、花草等,液化成小水珠附着在它们的表面上.这是一种液化现象. 雾和云的情况相同,都是水蒸气在空气中遇冷液化成为小水珠.这些小水珠悬浮在空气中,在地面附近称为雾,在高空处则称为云.因此雾和云都是水蒸气的液化现象,不是冰的升华现象. 霜和雪都是水蒸气的凝华现象而不是液体的凝固. 霜是地表面的水蒸气在摄氏零度以下的温度条件下直接凝华为固体. 雪是天气较冷的时候,空气中的温度低于零摄氏度,水蒸气在空中凝华成固态,为六角形的冰晶(或叫雪花),在飘降时相互结合形成雪片或雪团. 雹是冰球,它的形成较复杂,云中的水珠被上升气流带到气温低于0℃的高空,凝结为小冰珠,小冰珠在下落时,其外层受热熔化成水,并彼此相结合,使冰珠越来越大,如果上升气流很强就会再升入高空,在其表面凝结一层冰壳.经过多次上下翻腾,能结合成较大的冰珠,当上升气流托不住它时,冰珠就落到地面上,形成冰雹. 2. 家庭中的物态变化 (1)高压锅(如图1.6-5). ①高压锅使食物易熟的原因:因蒸发的水蒸气留在锅内,增大了液面上方的气压,水的沸点高于100℃,食物的温度在100℃以上易熟; ②高压锅的安全装置:一是安全阀.当锅内气压超过规定气压值时,气压顶起安全阀,使锅内气压维持在某一定值;二是易熔片.它是由熔点低的合金材料制成,一旦安全阀失效,锅内温度达到易熔片的熔点时,锅内气体从易熔片处喷出,防止爆炸事故发生; (2)电冰箱电冰箱的工作循环 【例】空调和电冰箱已走进我们的家庭,请问:(1)空调与电冰箱降温的原理一样吗?(2)安装空调时,为什么将空调安装在窗户的上方? 思路与技巧空调与电冰箱都是制冷设备,它们工作时将内部的热通过工作物质带到外面.所不同的是空调将室内热送到室外,冰箱是将箱内热送到箱外,但仍在室内.空调与冰箱能将相应范围的热送到另一地方,利用了空气对流传热,而发生对流的条件之一是上方温度低于下方,所以制冷器均在上方. 答案(1)两者制冷原理一样.空调将室内的热送到室外,冰箱将箱内的热送到箱外 (2)这样会形成上方温度低于下方,有利于利用空气的对流使室内温度降低. 3.航天技术中的物态变化

物态变化现象总结

八年级物理讲(学)稿 年级:八(1-4)班主备教师:贾立敏审核:物理教研组时间: 课题:生活中常见的物态变化现象 学习目标: 会利用本章学习的知识解释有关的现象。 知道它们的形成过程是吸热还是放热。 一、读谚语,释物态变化 1、雪落高山,霜降平原 2、水缸出汗,不用挑担(水缸穿裙子,天就要下雨) 3、开水不响,响水不开 4、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 5、下雪不冷,化雪冷 6、霜前冷雪后寒 二、厨房中的热现象 1、水壶中的水烧开后,在壶嘴处看到的“白气”是怎么样形成的? 2、冬天水壶里的水烧开后,为什么在壶嘴一定距离处才能看到“白气”,而紧靠壶嘴的地方却看不到“白气”? 3、用锡焊的铁壶烧水为什么壶烧不坏,而不装水时把它放在火上一会儿变烧坏了? 4、手沾点凉水拿刚出笼的熟馒头时,为什么不觉得怎么烫手? 5、饺子放在水中无论怎么煮也不会变黄变焦,为什么放在油中炸会变黄变焦?

6、水落在热油锅里会爆炸,而油落到热水锅里却不会爆炸,为什么? 7、100℃的水蒸气比100℃的水烫得厉害,为什么? 8、烫伤后,用0℃水还是用0℃的冰冷敷效果更好,为什么? 9、炸食物时烧开的油溅到身上往往比烧开的水溅到身上对身体伤害得更严重,为什么? 10、同样大小的一滴水,滴入发热的锅里和滴入热得发红的锅里,结果发现滴入温度较低的发热的锅里,水反而先干,为什么? 11、“扬汤止沸”是指把锅里烧开了的汤舀起来再倒回去;“釜底抽薪”是指从锅下抽掉燃着的木柴。请利用学过的物理知识解释其中的原因。 三、诗词中的物态变化 1、上联“杯中冰水,水结冰冰温未降”;下联:“盘内水冰,冰化水水温不升”,其中包含了哪些物态变化,为什么会有这种现象? 2、庐山以秀美的风景闻名于世. 唐代大诗人李白在《望庐山瀑布》一诗中写道“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请你从物理学的角度来解释“烟”的形成。 四、自然界中的物态变化 请利用所学知识解释下列自然现象是怎么样形成的,并说明是吸热还是放热。 雨 露 雾 雹 冰 雪 霜 窗花(发生在窗户的表面) 雾淞 五、请利用所学知识解释下列现象中的“白气”的形成原因。 天冷时人嘴里呼出的“白气”

生活中有趣地物态变化

生活中有趣的物态变化 河南省卢氏县第一高级中学徐建强 日常生活中很多有趣的现象与物理知识紧密联系,下面列举一些与物态变化有关的现象并加以解析,以期抛砖引玉。 ●用手直接拿刚出锅的鸡蛋时,感觉到烫,但当蛋壳表面的水蒸发完后再摸时,则更烫了,以致无法接受。这是为什么呢? 解析:因为刚捞上来的蛋壳附着一层水膜,开始时,水膜蒸发吸热,使蛋壳的温度下降,所以并不觉得很烫。经过一段时间,水膜蒸发完毕。由鸡蛋内传递出的热量使蛋壳的温度重新升高,所以感到更烫手。这和把手沾湿了去拿更出锅的热馒头感觉不太烫一个道理。 ●蒸馒头时总是上面的先熟,这是为什么? 解析:蒸馒头是利用高温的水蒸气将热传递给馒头使其变熟。刚从沸水中蒸发出来的高温水蒸气密度较小,能迅速升至蒸笼的顶端,所以蒸笼的最上层温度最高,馒头先熟。 ●牙医为病人检查牙齿时,常把一个带把的金属小平面镜在酒精灯的火焰上烤一烤,然后放入病人的口腔中,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什么? 解析:用酒精灯火焰烤过的平面镜温度高于口腔内的温度,可有效防止口腔内的水蒸气液化成小水珠附着在镜面上,导致医生看不清牙齿,影响诊断。 ●为什么夏天游泳的人刚从河水中上岸,就感到比在水中冷,蹲下身子抱成团时,则觉得比站着暖和些? 解析:夏季的气温较高,而河中的水由于不断地蒸发吸热,因此水温比气温要低。人刚从水中上岸时,身体表面沾有许多水,这些水会不断蒸发,从人的身体上不断吸热,人就会感到冷。当人蹲下身子抱成团时,人体表面与空气接触的面积比站立时减小,水的蒸发速度就减慢了,水从身体上吸热的速度也随之减小,故人就会感觉比站立时暖和些了。 ●为什么,夏天吃冰棒时,若是刚从冰柜中取出的,很容易和嘴唇粘在一起? 解析:刚出冰柜的冰棒温度在零摄氏度以下,远低于嘴唇的温度,当其与嘴唇接触时,使嘴唇上的少量水分很快放热结冰,与冰棒凝固在一起,便粘住了嘴唇。 ●为什么,寒冷的冬天经常看见玻璃窗的内壁结有漂亮的冰花,而外壁却没有? 解析:寒冷的冬天,室内外温差很大。当户外空气低于0℃时,室内玻璃窗附近的水蒸气,遇到温度较低的玻璃将会放热,直接凝华成冰花,附着在玻璃内壁上。虽然户外空气中也存在着大量的水蒸气,但它的温度跟玻璃的温度相等,不具备凝华的条件,因此冰花出现在玻璃窗的内壁。

第三章物态变化知识点总结

第三章物态变化 1.温度计 (1)温度 ①定义:温度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②单位:常用单位是(℃)。 规定: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为0度,沸水的温度为100度,它们之间分成100等份,每一等份叫1摄氏度。某地气温-3℃读做:零下3摄氏度或负3摄氏度。 (2)测量——温度计(常用液体温度计) ①温度计构造:下有玻璃泡,里盛水银、煤油、 酒精等液体;内有粗细均匀的细玻璃管,在外面的玻 璃管上均匀地刻有刻度。 ②温度计的原理:利用液体的进行工作。 【习题】图3—1中温度计甲的示数为,读做, 图3—1 温度计乙的示数为,读做. (3)常用温度计的使用方法: 使用前:观察它的量程,判断是否适合待测物体的温度;并认清温度计的分度值,以便准确读数。 使用时:温度计的玻璃泡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温度计玻璃泡浸入被测液体中(),待温度计的示数()后再读数;读数时玻璃泡要继续()在被测液体中,视线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相()。 【习题】某学生在测水的温度时,采用了如下几个步骤:

①取适当的温度计; ②等待几分钟; ③让温度计玻璃泡浸没在水中,但没有接触容器壁和底; ④估计待测水的温度; ⑤按正确方法读数并记录。 请按正确的实验操作程序,将步骤(只写序号)排列为是。 2.图3—2中有A、B、C、D四种测量水 温的操作.请你评价这四种操作方法的 正误.如果是错误的,指出错在哪里. 2.体温计 分类实验用温度计寒暑表体温计 用途测物体温度测室温测体温 量程-21℃~110℃-30℃~50℃35℃~42℃ 分度值1℃1℃0.1℃ 所用液体水银、煤油 (红) 酒精(红)水银特殊构造玻璃泡上方有缩口 使用方法使用时不能甩,不能离开物体 读数使用前甩,可离开人体读数 (1)结构: ①体温计的玻璃管很细,读数更精确; ②侧壁呈圆弧形,相当于放大镜,便于看清液柱表面位置; 图3—2

物态变化作文800字

在生活中有许多有趣的现象,好像说声现象、光现象、透镜、物态变化、电流和电路。都是那么的有趣。而且生活中也很需要这些知识,例如说:科学课上用的放大镜原来是用透镜中的凸透镜来做的,是多么神奇啊!今天真是受益匪浅啊!竟然在我哥家找到了一本物理书,封面的图画已经引人入胜,于是我带着好奇心独自进入书的世界。在这个世界里──黄金无处不在。以前我不知道的或难以解释的现象现在的都引刃而解了。其中,我最感兴趣的是物态变化。首先告诉大家物体的状态有三种,分别是固态(冰)、液态(水)和气态(水蒸气)。物态变化的意思是:物体由一种状态变成另一种状态,就像水蒸发成了水蒸气。物态变化一共有六种,分别是熔化、凝固、汽化(蒸发与沸腾)、液化、升华、凝华。首先说熔化和凝固。熔化是指物体由固态变成液态,恰恰相反的是凝固,它是液态变成固态。熔化要吸热,凝固要放热。在熔化和凝固时,如果有确定的熔点和凝固点的是晶体,相反的就是非晶体。大家要注意的是在晶体熔化或凝固过程中尽管不断吸热,但温度却是一成不变。其次就是汽化和液化。汽化要吸热,液化要放热。汽化有两种方式,是沸腾和蒸发。就先说沸腾吧,沸腾是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发生的剧烈汽化现象。沸腾时一定要不断吸热,但奇怪的是温度竟然不变。每种液体都有确定的温度,这个温度叫做沸点,而且不同的液体的沸点不同。然后是蒸发,蒸发就是在任何温度下都能发生的汽化现象,只发生在液体表面。蒸发还会有制冷的作用,怪不的游泳后会那么冷!原来是因为水蒸发时,要在我们身体上吸热,所以我们觉得冷。液化就是物体由气态变成液态,而且也像汽化一样有两种方法:1压缩体积2降低温度。最后是升华和凝华。升华是物体由固态直接变成气态(可能就是人们常说的人间蒸发吧!)凝华是由气态直接变成固态。升华要吸热,凝华要放热。我在书的世界里已经把裤袋装的满满的,看着剩余的宝藏,我也只好不那么贪心,依依不舍的离开了&&阿海珐将会四年级:涡卷鸣门

1-5生活和技术中的物态变化教案

第五节生活和技术中的物态变化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①通过对生活和生产技术中的物态变化的学习进一步认识熔化、凝固、汽化、液化、升华、凝华概念及其相互间的联系. ②通过对生活和生产技术中的物态变化的学习,辨别不同的物态变化形式. ③能够用水的三态变化解释自然界一些水的循环现象,总结水的三态循环规律. (2)过程与方法 ①通过对生活和生产技术中的物态变化的学习,体会物理与社会和生活的密切关系. ②通过引导学生检索资料,调查研究,使学生学习文献探究和调查探究的学习方法.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①通过自然界水三态的循环的学习了解我国水资源的紧张状况,认识水对于人类的重要意义,从而产生强烈的水环境保护意识和节水意识。 ②通过在教学活动中与生活实际的联系使学生感受物理有用.从而使学生乐于探索一些自然现象的物理学道理. 二、重点与难点 [重点] 自然界中水循环的过程,高压锅电冰箱的工作过程. [难点] 自然界中水循环的过程,高压锅电冰箱的工作过程. 三、导入新课 高压锅是家庭厨房中常见的炊具,利用它可以将被蒸煮的食物加热到100℃以上,所以食物容易被煮熟. 电冰箱也是家庭厨房中必不可少的.那么它们的构造和工作原理是怎样的呢?学完本节后,相信你会得到答案. 四、教学过程: 1.自然界中的云、雨、雪、雾、霜等现象,都是水的物态变化形成的 露是在天气较热的时候,空气中的水蒸气于清晨前遇到温度较低的树叶、花草等,液化成小水珠附着在它们的表面上.这是一种液化现象. 雾和云的情况相同,都是水蒸气在空气中遇冷液化成为小水珠.这些小水珠悬浮在空气中,在地面附近称为雾,在高空处则称为云.因此雾和云都是水蒸气的液化现象,不是冰的升华现象. 霜和雪都是水蒸气的凝华现象而不是液体的凝固. 霜是地表面的水蒸气在摄氏零度以下的温度条件下直接凝华为固体. 雪是天气较冷的时候,空气中的温度低于零摄氏度,水蒸气在空中凝华成固态,为六角形的冰晶(或叫雪花),在飘降时相互结合形成雪片或雪团. 雹是冰球,它的形成较复杂,云中的水珠被上升气流带到气温低于0℃的高空,凝结为小冰珠,小冰珠在下落时,其外层受热熔化成水,并彼此相结合,使冰珠越来越大,如果上升气流很强就会再升入高空,在其表面凝结一层冰壳.经过多次上下翻腾,能结合成较大的冰珠,当上升气流托不住它时,冰珠就落到地面上,形成冰雹. 2.地球上水的循环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