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经颅直流电刺激对缓解卒中患者上肢痉挛的疗效观察

经颅直流电刺激对缓解卒中患者上肢痉挛的疗效观察

经颅直流电刺激多方面概述

经颅直流电刺激技术 摘要:经颅直流电刺激是一种非侵入性的,利用恒定、低强度直流电调节大脑皮层神经元活动的技术。本文简要回顾其起源和发展,着重介绍其机制,以及安全性和应用,问题和展望。目前观点认为,经颅直流电刺激可能通过改变对大脑皮层神经元电学特性,对膜受体影响,以及对学习记忆功能的影响等途径发挥脑功能的作用。经颅直流电刺激作为一种新的,无创的,有效的治疗方法被广泛应用于神经系统损伤患者的研究中,为这样患者的康复带来新的希望。 关键词:经颅直流电刺激;机制;进展;应用 一、经颅直流电刺激技术简介 近年来,在现代生活中,人们对于癫痫、慢性疼痛等疾病的关注越来越多,神经刺激技术越来越受到大众的关注,经颅直流电刺激(tDCS)、深部脑刺激(DBS)、经颅磁刺激(TMS)技术开始得到快速发展,其中有侵入式脑刺激(如DBS),和非侵入式脑刺激之分,非侵入式脑刺激有tDCS、TMS、低能激光、超声。本世纪以来经颅直流电刺激技术不断发展,逐渐成为认知神经科学、神经康复医学、神经病学的研究热点。主要应用领域涉及多种神经及神经类疾病。 经颅直流电刺激(tDCS,Transcranial dirext-current stimulation)是一种非侵入性的,利用恒定、低强度直流电(0-2mA) 调节大脑皮层神经元活动的技术[1]。tDCS 有两个不同的电极及其供电电池设备,外加一个控制软件设置刺激类型的输出。tDCS通过在头皮上特定区域放置电极,然后刺激器向大脑输送低强度的直流电来引起颅产生电流。此特定区域的颅电流则会基于不同类型的刺激而提高或降低神经元的兴奋性,而神经元兴奋性则会引起大脑功能性转变。经颅直流电刺激仪如下图1所示。 图1.经颅直流电刺激仪 刺激方式包括3种,即阳极刺激、阴极刺激和伪刺激。阳极刺激通常能增强刺激部位神经元的兴奋性,阴极刺激则降低刺激部位神经元的兴奋性。已有样板

2011刘盼、刘世文(综述)-经颅直流电刺激的研究及应用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第15卷第39期 2011–09–24出版 Journal of Clinical Rehabilitative Tissue Engineering Research September 24, 2011 Vol.15, No.39 ISSN 1673-8225 CN 21-1539/R CODEN: ZLKHAH 7379 经颅直流电刺激的研究及应用★ 刘 盼,刘世文  Research and application of transcranial direct current stimulation Liu Pan, Liu Shi-wen Abstract BACKGROUND: Transcranial direct current stimulation (tDCS) is a noninvasive brain stimulation method, which is capable of modulating the excitability of targeted brain regions by passing a weak electric current through the cortex via two stimulating electrodes placed on the scalp. OBJECTIVE: We reviewed the basic principle, stimulus program, advantages and adverse effects and especially the application in stroke and spinal cord diseases. METHODS: The first author retrieved 1995/2011 PubMed database and Foreign Medical Journal Service. Key words were “tDCS, transcranial direct current stimulation, noninvasive brain stimulation, stroke” in English and; “transcranial direct current stimulation, noninvasive brain stimulation” in Chinese. RESULTS AND CONCLUSION: Anodal stimulation increases cortical excitability in the stimulated brain tissue while cathodal stimulation decreases it. It is a kind of old research methods, although the research is intermittent. But in recent years it has become a hotspot and has been made a lot of achievements. tDCS, a portable, safe, non-invasive, brain stimulation technique, which is capable of modulating the excitability of targeted brain regions, and especially a sham mode allowing controlled experiments and randomized controlled clinical trials is bring new hope for patients of central nervous system diseases. At present, it has illuminated the basic principle, and enters clinical second test stage. Liu P, Liu SW.Research and application of transcranial direct current stimulation.Zhongguo Zuzhi Gongcheng Yanjiu yu Linchuang Kangfu. 2011;15(39):7379-7383. [https://www.wendangku.net/doc/b56890226.html, https://www.wendangku.net/doc/b56890226.html,] 摘要  背景:经颅直流电刺激是一种非侵袭性的刺激脑方法,利用弱的电流经颅刺激目标区域引起脑兴奋性的改变。 目的:回顾分析经颅直流电刺激的基本原理、刺激程序、优越性及不良作用及其在脑功能各个区域与脑卒中和脊髓神经系统 疾病中的应用。 方法:由第一作者检索1995/2011 PubMed数据库及西文生物医学期刊文献数据库。检索词为“tDCS,Transcranial Direct Current Stimulation,noninvasive brain stimulation,stroke;经颅直流电刺激,非侵袭性脑刺激”。 结果与结论:国外近十年的研究已经确立经颅直流电刺激应用于人类大脑皮质的有益效果,并基本确立了其刺激模式。阳极 刺激具有兴奋大脑皮质的作用,阴极刺激降低大脑皮质的兴奋性。应用于脑卒中患者的临床研究显示阳极刺激和阴极刺激均 有有益的作用,阳极刺激对脊髓损伤的患者也有有益的效果。经颅直流电刺激作为一种新的,无创的,有效的治疗方法被广 泛应用于神经系统损伤患者的研究中,为这样患者的康复带来新的希望。 关键词:经颅直流电刺激;脑卒中;康复医学;脊髓;神经 doi:10.3969/j.issn.1673-8225.2011.39.040 刘盼,刘世文.经颅直流电刺激的研究及应用[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2011,15(39):7379-7383. [https://www.wendangku.net/doc/b56890226.html, https://www.wendangku.net/doc/b56890226.html,] 0 引言 早在11世纪人们就开始尝试利用电来治疗疾病,随着认识的发展经颅直流电刺激(transcranial direct current stimulati,tDCS)技术逐步成熟,到目前为止,tDCS的临床疾病应用研究已经取得了不少有益的成果,如在神经病学方面:脑卒中和难治性癫痫[1-3];精神病学方面:慢性抑郁[4-5]、药物成瘾[1-6];纤维肌痛[7];脊髓损伤等[8-9]。 本文是Nitsche and Paulus等人近十年详细的研究,包括经颅直流电的作用原理、机制、调节参数、不良反应及应用性研究,尤其是在卒 中患者中的应用研究及脊髓神经系统的研究。 1 资料和方法 1.1 资料来源由第一作者检索1995/2011 PubMed数据库及西文生物医学期刊文献数据 库。英文检索词为“tDCS,Transcranial Direct Current Stimulation,noninvasive brain stimulation ,stroke”,中文检索词为“经颅直 流电刺激,非侵袭性脑刺激”。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①文章所述内容与tDCS激有关。 Norman Bethune Medical School of Jilin University, Changchun 130021, Jilin Province, China Liu Pan★, Studying for master’s degree, Norman Bethune Medical School of Jilin University, Changchun 130021, Jilin Province, China lp0535@https://www.wendangku.net/doc/b56890226.html, Correspondence to: Liu Shi-wen, Professor, Norman Bethune Medical School of Jilin University, Changchun 130021, Jilin Province, China liushiwen1947@ https://www.wendangku.net/doc/b56890226.html, Received: 2011-05-31 Accepted: 2011-06-30 吉林大学白求恩 医学院,吉林省长 春市130021 刘盼★,女,1984 年生,山东省滨州 市人,汉族,吉林 大学第一医院在 读硕士,主要从事 脑血管病的康复 研究。 lp0535@126. com 通讯作者:刘世 文,教授,吉林大 学白求恩医学院, 吉林省长春市 130021 liushiwen1947@ https://www.wendangku.net/doc/b56890226.html, 中图分类号:R31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3-8225 (2011)39-07379-05 收稿日期:2011-05-31 修回日期:2011-06-30 (20110531004/GW?W) 万方数据

重复经颅磁刺激宣传

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技术 一、什么是重复经颅磁刺激疗法 (Repetitive 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 rTMS)? 经颅磁刺激是一种非系统性(不经过全身血液循环的)、非侵入性的神经调节疗法,通过把相当于核磁共振强度的磁脉冲高度聚焦于大脑有关部位刺激神经细胞来达到治疗疾病的作用。该技术自问世以来,已在全世界范围内有广泛的应用。英国、德国、美国、丹麦、日本、以色列、中国等很多国家和地区应用该技术在更广泛的范围内进行诊断、治疗和科研项目。 二、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的治疗机制 重复经颅磁刺激技术是建立在生物电磁学理论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医疗技术。它是根据法拉第电磁感应原理,通过强电流在线圈上产生磁场,然后磁场无创伤地穿透颅骨进入大脑皮层,并在相应的皮层引起局部微小感应电流,改变大脑皮层的膜电位促使大脑皮层产生相关的生理效应,比如激发神经介质的释放(如五羟色胺、去甲肾上腺素、多巴胺),使神经介质功能正常化,从而起到治疗作用。 三、经颅磁刺激能治疗哪类疾病 经颅磁刺激主要用于难治性脑功能疾病的治疗,涵盖精神科、神经科、康复科。目前,经颅磁刺激用于抑郁症的疗效已得到了医学界的广泛认可,并通过了FDA认证。同时,每年都有上万篇TMS项目的文章发表,内容涉及TMS应用在精神领域对抑郁、幻听、神经性耳鸣、焦虑、睡眠障碍、强迫症等适应症的治疗;在神经领域的神经损伤后的康复、帕金森病、癫痫病的治疗等;在康复领域涵盖了各类精神、神经损伤后的功能恢复、康复后生活质量的改变等。 四、经颅磁刺激的优势在哪里 经颅磁刺激是一种安全的物理治疗手段,疗效明确。相对于药物治疗,其起效快、副作用小,不易成瘾。由于它是非系统性疗法,所以不伴有用药常见的副作用,如体重增加、性功能异常、恶心、嗜睡、口干等。经颅磁刺激是门诊疗法,长期费用较低。在治疗过程中,患者不需麻醉镇静,可以完全保持清醒。相对于物理治疗,特别是电休克治疗,其安全性高、无痛苦、不会影响认知功能。 五、经颅磁刺激治疗安全吗 治疗过程中最常见的不适为头皮局部不适。这种情况绝大多数程度很轻,并且是暂时的。一般一周后会消退。临床实验中仅不到5%的患者因副作用终止治疗。

(完整word版)【TMS技术】重复经颅磁刺激促进脑卒中上肢运动功能康复的有效研究

【TMS技术】重复经颅磁刺激促进脑卒中上肢运动功能康复 的有效研究 英国Barker 等于1985 年成功研制出第一台经颅磁刺激仪并引出运动诱发电位(motor evoked potential,MEP),启动了TMS 基础与诊疗研究。TMS 是利用脉冲磁场在中枢神经系统产生感应电流、激活神经元、引起轴突内的微观变化,导致电生理和功能的改变,既可引起暂时的大脑功能的兴奋或抑制,也可引起长时程皮质可塑性调节的最终效应。 重复经颅磁刺激(repetitive transcranialmagnetic stimulation.rTMS) 是一连串持续作用于大脑局部的TMS 脉冲,刺激强度不变,刺激频率每秒l~20 次或更高。rTMS 作为一种安全、无创、无痛的治疗手段,可以促进大脑可塑性的改变,有效地改善脑卒中患者的运动功能。然而,国内在rTMS 对脑卒中上肢运动功能恢复方面的报道很少,本文综述介绍rTMS 在该领域的应用现状。rTMS 的应用基础1rTMS 在神经康复中的作用机制 神经功能康复是建立在脑中枢可塑性的基础上,包括突触连接的改变以及各种结构兴奋性的改变,主要涉及病灶残存细胞和周边结构以及非受累侧半球的神经细胞群。正常状态下两侧大脑半球通过交互性半球间抑制(reciprocal

interhemi-spheric inhibition,rIHI) 达到并维持功能平衡状态,表现为一侧半球初级运动皮质(primary motor cortex,Ml) 区对另一侧半球Ml 区的抑制。 脑卒中后不仅会造成患侧皮质兴奋性的改变,还会影响大脑两半球主要运动区间经胼胝体的抑制通路的平衡。半球间竞争模型显示,患侧半球兴奋性的降低不仅是由于病灶局部造成的,非受累侧半球对患侧半球的过度抑制进一步降低了患侧半球的兴奋性。这种持续的非受累侧半球高兴奋性,可能是脑卒中后期影响运动功能恢复的重要原因。 有研究指出,在运动功能康复的过程中,通过抑制非受累侧半球皮质兴奋性或易化患侧半球皮质兴奋性可以使半球间 抑制平衡正常化。rTMS 应用于脑卒中后的功能重组正是基于这个原理。2rTMS 频率的划分 rTMS 的参数很多,包括刺激频率、强度、脉冲总数、部位、刺激间歇及持续时间、次数、疗程等。其中,频率是最重要的参数之一。基于生物学效应将其分为 2 种刺激模式:低频刺激(≤1 Hz) 和高频刺激(>1 Hz)。低频刺激降低受刺激结构的兴奋性,因此可作用于脑卒中非受累侧皮质;高频刺激提高受刺激结构的兴奋性,可作用于脑卒中患侧皮质。而且Matz 等研究表明,非受累侧的低频rTMS 对于改善运动功能有效;非受累侧低频rTMS 治疗的风险低,患者的耐受性好。因此,脑卒中后的rTMS 治疗大多采用非受累侧的低

经颅磁刺激疗法

经颅磁刺激疗法 文件编码(008-TTIG-UTITD-GKBTT-PUUTI-WYTUI-8256)

关于经颅磁刺激疗法1、什么是重复经颅磁刺激疗法(Repetitive 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 ion, rTMS) 经颅磁刺激是一种非系统性(不经过全身血液循环的)、非侵入性的神经调节疗法,通过把相当于核磁共振强度的磁脉冲高度聚焦于大脑有关部位刺激神经细胞来达到治疗疾病的作用。 该技术自问世以来,已在全世界范围内有广泛的应用。英国、德国、美国、丹麦、日本、以色列、中国等很多国家和地区应用该技术在更广泛的范围内进行诊断、治疗和科研项目。 2、经颅磁刺激疗法的机制是什么 重复经颅磁刺激技术是建立在生物电磁学理论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医疗技术。它是根据法拉第电磁感应原理,通过强电流在线圈上产生磁场,然后磁场无创伤地穿透颅骨进入大脑皮层,并在相应的皮层引起局部微小感应电流,改变大脑皮层的膜电位促使大脑皮层产生相关的生理效应,比如激发神经介质的释放(如五羟色胺、去甲肾上腺素、多巴胺),使神经介质功能正常化,从而起到治疗作用。 3、经颅磁刺激能治疗哪类疾病 经颅磁刺激主要用于难治性脑功能疾病的治疗,涵盖精神科、神经科、康复科。目前,经颅磁刺激用于抑郁症的疗效已得到了医学界的广泛认可,并通过了FDA认证。同时,每年都有上万篇TMS项目的文章发表,内容涉及TMS应用在精

神领域对抑郁、幻听、神经性耳鸣、焦虑、睡眠障碍、强迫症等适应症的治疗;在神经领域的神经损伤后的康复、帕金森病、癫痫病的治疗等;在康复领域涵盖了各类精神、神经损伤后的功能恢复、康复后生活质量的改变等。 4、经颅磁刺激真的有效吗 经颅磁刺激已有30年的发展历史,无数的科研及临床试验证明了其有效性。20 08年美国FDA批准经颅磁刺激治疗药物难治性抑郁症,并得到了全球神经科、精神科、康复科医生的广大认可。它目前是美国FDA批准的唯一的非系统性非侵入性治疗抑郁症的疗法,尤其适用于曾经用过抗抑郁药物而疗效不佳的成人患者。这些患者平均已尝试过四种抗抑郁药,并且至少完成过一种完整用药疗程。在临床实验中,这样的患者平均每两位中就有一位获得显着症状改善,平均每三位患者中就有一位症状完全消失。 5、经颅磁刺激的优势在哪里 经颅磁刺激是一种安全的物理治疗手段,疗效明确。相对于药物治疗,其起效快、副作用小,不易成瘾。由于它是非系统性疗法,所以不伴有用药常见的副作用,如体重增加、性功能异常、恶心、嗜睡、口干等。经颅磁刺激是门诊疗法,长期费用较低。在治疗过程中,患者不需麻醉镇静,可以完全保持清醒。相对于物理治疗,特别是电休克治疗,其安全性高、无痛苦、不会影响认知功能。 6、经颅磁刺激治疗有什么禁忌症吗 有癫痫发作史或强阳性癫痫家族史: 严重躯体疾病患者;

经颅直流电刺激技术

tDCS经颅直流电刺激技术 tDCS(Transcranial dirext-current stimulation)经颅直流电刺激简介 tDCS 是一种非侵入性的,利用恒定、低强度直流电(0-2 mA) 调节大脑皮层神经元活动的技术。tDCS 有两个不同的电极及其供电电池设备,外加一个控制软件设置刺激类型的输出。刺激方式包括3 种,即阳极刺激、阴极刺激和伪刺激。阳极刺激通常能增强刺激部位神经元的兴奋性,阴极刺激则降低刺激部位神经元的兴奋性。伪刺激多是作为一种对照刺激。 神经生理实验证明,神经元通过放电频率改变对静态电场( 直流电) 起反应。因此当tDCS 的正极或阳极靠近神经元胞体或树突时,神经元自发放电增加;而电场方向颠倒时神经元放电减少。与TMS结果不同的是,tDCS 影响的只是已经处于活动状态的神经元,不会使处于休眠状态的神经元放电。另外,tDCS 刺激足够时间后停止刺激,此效应会持续长达1h。tDCS也不同于其他作用于大脑和神经的传统电刺激技术,它不会导致神经元细胞自发放电,也不会产生离散效应(如与传统刺激技术相关的肌肉抽搐)。 tDCS原理及作用机制:

tDCS通过在头皮上特定区域放置电极,然后刺激器向大脑输送低强度的直流电来引起颅内产生电流。此特定区域的颅内电流则会基于不同类型的刺激而提高或降低神经元的兴奋性,而神经元兴奋性则会引起大脑功能性转变。 刺激方式包括3 种,即阳极刺激、阴极刺激和伪刺激。阳极刺激通常能增强刺激部位神经元的兴奋性,阴极刺激则降低刺激部位神经元的兴奋性。已有样板显示阴极刺激可以用来治疗大脑特定区域过度兴奋引起的心理障碍,阴极刺激可以降低神经元的兴奋性,使其达到一个稳定的级别。伪刺激多的重要性在于其可以控制刺激,在进行伪刺激时,刺激器发出一个刺激电流,但是在剩余时间里刺激器不提供电流刺激,在伪刺激过程中,病人不知道他们没有被电流持续刺激,如此一来,便为实验提供了一个可控的条件,比如你可以进行双盲实验,如果没有伪刺激的功能,则阳极或者阴极刺激的效果无法被证明。 在脑部的作用机制: tDCS 对皮质兴奋性调节的基本机制是依据刺激的 极性不同引起静息膜电位超极化或者去极化的改变。 tDCS 的后效应机制也可能类似于突触的长时程易化, 和长时程抑制的形成类似,但尚无证据证实,大量研究 认为tDCS 的作用机制既与膜的极化有关也与突触的 可塑性调节有关,其具体调节机制也是近年研究的热点。用药理学的调节作用和电物理学技术研究显示,皮质脊髓兴奋性的调节在tDCS 刺激时依赖膜极化的水平,而刺激结束后的后效应作用主要是由于皮质内突触的活动。 与其他类型刺激的比较:

脑卒中康复治疗规范

脑卒中康复治疗规范(总8 页) 本页仅作为文档页封面,使用时可以删除 This document is for reference only-rar21year.March

脑卒中 一、康复治疗标准 康复治疗的时间开展得越早结局越好。原则上讲,只要生命体征平稳,就可以开展康复治疗。一般的脑梗死,当天可以开展康复预防治疗大面积脑梗死、较严重的脑出血,有脑水肿、高颅压,积极控制颅压和脑水肿,待生命体征平稳后即可进行康复预防治疗,一般在2周内,多于3~10天开始康复预防治疗 开展康复治疗晚,康复结局差,合并症多。一般说,3月内,神经功能恢复最快,半年后仍有恢复,1年后恢复变慢,但康复治疗仍有益处 二、康复住院时限 轻症患者不超过1个月、中症患者不超过3个月;重症患者不超过6个月。 如患者已达到出院时间,但仍有较大康复价值或出现并发症需住院治疗,经申请批准后可以适当延长住院时间。 三、临床检查规范 (一)一般检查 1、三大常规检查。 2、常规血液生化检查。 3、心电图检查、腹部B超检查。 4、胸片及相关部位X线检查。 5、梅毒血清学、艾滋病HIV病毒抗体、肝炎标志物测定。 (二)选择性检查 1、脑脊液检查。 适应征:疑有颅内感染、颅内高/低压或脑脊液循环障碍等情况,需了解脑脊液理化性质、观察颅内压力变化时。 2、经颅多普勒(TCD)检查。

适应征:需了解是否有颅内血管狭窄、闭塞、畸形、硬化、动脉瘤、血液供应情况时及颅内压增高的探测等。 3、脑电图、脑电地形图检查 适应征;①需明确癫痫诊断时;②需协助其它颅内占位及颅内感染诊断时;③出现意识障碍时;④需协助鉴别器质性精神障碍或功能性精神障碍时。 4、头颅CT、磁共振(MRI )检查 适应征:①入院时需进一步明确诊断;②病情发生变化,有加重迹象时; ③合并有脑积水、肿瘤、感染等迹象时;④其它情况需要进行CT或 MRI检查才能明确诊断时。 诱发电位检查。 适应征:需鉴别诊断及判断预后时。 心脏彩超、颈部彩超检查。 适应征:脑卒中疑为心血管疾病引发时。 心、肺功能检查。 适应征:疑有心、肺功能减退,需了解患者运动负荷情况,以指导制定合理的运动处方。 (三)特需检查 磁共振脑血管成像(MRA)、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SPECT)、功能性磁共振(FMRI)等特殊贵重检查。 四、临床治疗规范 (一)临床常规治疗 1、基础病治疗:高血压、高脂血症、糖尿病、心脏病等治疗。 2、延续性临床治疗:调节血压、颅压,改善脑供血、脑神经营养及对症支持治疗等。 3、改善精神、言语、认知、吞咽、运动、膀胱和肠道功能障碍的药物治疗和相关临床技术的应用。 4、高压氧治疗(受伤时间在一年以内者可酌情使用)

【专科特色第八十二期】经颅直流电刺激(tDCS)技术

专科特色第八十二期】经颅直流电刺激( tDCS )技术 早期研究证实,用灵长类动物代替人接受脉冲或直流电刺激,发现超过一半的电流都穿过了颅骨到达脑组织。tDCS 是一种老式刺激方法的新应用,把1-2mA 的微弱直流电通过表面电极导入颅内,对神经的刺激不能引起动作电位,但能以电场作用方式影响刺激电极部位下神经细胞的膜电位,引起细胞膜局部电位、阈电位的改变,正极下神经元兴奋性增加,负极下神经元兴奋性减小。因为操作方便、价格便宜、容易普及,tDCS 对神经兴奋性的双向调节正引起临床医学界的兴趣。tDCS 的发展历程自古以来就有很多关于不受控电刺激对大脑进行调控的报告。最初埃及人发现了鲶鱼的电特性,但是他们不知道该如何在临床应用。Plato 和Aristotle 发现,电鳐鱼放电时会使人产生麻木的感觉。后来人们将电鳐鱼放到头皮上用于治疗头痛,虽然方法很简易,但这是最早的应用经颅直流电刺激。随后,罗马人开始培养专门用于治疗头痛的电鳐鱼,并开始在庞贝古城推广。到了11 世纪人们开始尝试利用电来治疗疾病, 穆斯林名医Ibn-Sidah 曾经建议使用活的电鲶治疗来治疗癫痫 (epilepsy )。随着18世纪 电池的发明,对经颅直流电刺激进行系统评估成为可能。Walsh (1773), Galvani (1791, 1797), 以及Volta(1792) 都认识到不同时长的电刺激可以诱发不同的生理改变。事实上,第

一个关于电流刺激临床应用的系统性报告也可以回溯到这一时期,意大利生理学家Giovanni Aldini 等人采用经颅电刺激治疗抑郁症。随着认识的发展,技术逐步成熟,对于经颅电刺激的研究正在不断地完善。但是在最近的历史中,由于电休克(ECT )及精神药物的使用以及可信神经生理学标志物的缺乏共同造成利用直流电对中枢神经系统(CNS)进行 刺激不再被作为精神病学重要治疗和研究手段,tDCS 被暂 时冷落。近年来,在现代生活中,人们对于癫痫、慢性疼痛等疾病的关注越来越多,这也成为促进神经刺激技术发展的重要因素。神经刺激技术越来越受到大众的关注,经颅直流电刺激(tDCS )、深部脑刺激(DBS )、经颅磁刺激(TMS)技术又开始得到快速发展。1998 年Prior 等发现,微弱的经颅直流电刺激可以引起皮层双相的、极性依赖性的改变,随后Nitsche 的研究证实了这一发现,从而为tDCS 的临床研究拉开了序幕。目前该技术已经成为神经康复医学、认知神经科学、精神病学的研究热点。tDCS 电流与刺激效果经颅直流电刺激(transcranial directcurrent stimulation ,tDCS)是一种非侵入性的大脑神经调控技术,tDCS 有一个直流微电刺激器(供电电池设备)、一个阴极电极和一个阳极电极,外加一个控制软件设置刺激类型的输出。使用时,一个电极放在刺激的皮质区域的颅骨上方,另一个放在对侧的眼窝之上,参照电极也可置于肩上或颅外的其他部位,保证两个刺激电 极板之间相互干扰最小。电极放置在大脑表面后,刺激器输

经颅磁刺激的原理方法和应用-经颅磁电疗仪

经颅磁刺激的原理方法和应用 关键词: 经颅磁刺激线圈感应电场 一引言 大脑是人体活动的中枢系统感觉系统输入的信息经过它的处理来支配人的行为大脑是复杂的各个学科从不同角度对它有不同的描述而且积累了大量的资料对损伤大脑的临床研究尸体解剖学比较以及医学成像使我们对大脑的形态有了较为清楚的认识但是到目前为止对大脑如何工作即脑功能的了解还不完全; 大脑工作出现异常也是束手无策80 年代末为了更好地利用大脑和保护大脑健康掀起了脑科学研究热潮经颅磁刺激正是在这情况下出现并正走向成熟的一种认识调节和干预大脑的新方法了解脑功能的基本原则是通过外界刺激大脑然后检测大脑对外界刺激的响应为了解这些脑组织的生理功能和治疗相应的疾病传统的直接电刺激在临床试验治疗中被广泛地应用然而直接电刺激(如使用表面电极或针电极)具有创伤性会给受试者造成不适的感觉因而在临床上的应用受到了限制; 而且使用电流刺激中枢神经系统时由于颅骨的存在使刺激电流有较大的衰减深部组织难以得到刺激经颅磁刺激(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 简称TMS)是使用脉冲磁场影响脑的电活动的方法在 1985 年英国Sheffield 研究人员成功地进行了经颅磁刺激并进行首次临床检查结果证明TMS 可用于探查运动神经路径: 对健康人刺激运动皮质可以见到手肌肉有大约25ms 的抽动; 而对有神经疾患的人刺激运动皮质显示出较慢的传导TMS 的另一个重要特点是无创伤性受试者不会有头皮被刺的不舒适感觉这个令人鼓舞的结果促使TMS 的商品化一种新的脑刺激方法经颅磁刺激从此受到人们的不断关注 二磁刺激的基本原则 细胞膜保持一个电位差静态细胞的跨膜电位差是-70mV(细胞内更负) 外加电场叠加到细胞膜两侧可以改变细胞膜电位差因此外加电场能够除极化细胞膜激活可兴奋性组织如神经利用电磁感应的原理可以产生适合于神经刺激的电场而且具有非侵入性在TMS 时激活的源泉是时变磁场在组织内的感应电场(如图1 所示)根据Faraday 定律时变磁场B(r t)在组织内矢径为r的任一点处的感应电场E(r t)可以由下式获得若兴奋性组织的电导率为 那么时变磁场感应的电流密度J 为J= E (2)从理论上根据磁场产生的方法和磁刺激的部位如头部建立组织模型利用式(1)和(2)可以计算出所刺激部位的电场(或电流密度)分布从而寻找最佳刺激方案确定磁刺激点或利用理论分析结果优化磁刺激仪设计使用TMS 的脑刺激是在脑外头皮上产生强磁场脉冲实现的磁场脉冲在脑内感应出电场当感应电流超过神经组织兴奋阈值时磁刺激就像电刺激一样刺激相应部位的组织磁场感应的电场激活皮质神经元需要的磁场强度在1.5~3TTMS 既可以兴奋皮质又可以干扰它的功能已观察到的兴奋效应通常是肌肉抽动或光幻觉(Phosphenes); 而损伤(Lesion)模式TMS 可以瞬间抑制感觉或干扰任务执行 三磁刺激仪的基本原理和现状 磁刺激仪有两种类型: 单脉冲磁刺激仪和重复脉冲TMS(rTMS)磁刺激仪后者可以产生1~60Hz 的刺激群目前商品化的磁刺激仪在全球使用的有数千台国内也已经研制出单脉冲磁刺激仪但没有商品化国外主要有三个刺激仪生产厂: Cadwell Laboratories Inc.(Kennewick USA) Magstim Company Ltd.(WhitlandUK)和Medtronic Dantec NeuroMuscular(Skovlunde Denmark) 其它有日本的NihonKohden Company 德Schwarzer GmbH Ba rmannstr 尽管产生磁场的方法有很多由于磁刺激所要求的磁场强度和刺激对象的要求现有的磁刺激仪产生磁场的方法都一样均采用线圈磁刺激仪由两部分组成(如图2): 产生快速变化电流的电路部分和产生时变磁场的线圈两者通过电缆连接磁刺激皮质时可以手持线圈置于被刺激部位头皮之上磁刺激仪电路原理如图2 所示它由储能电容器组C 线圈和一个控制电容放电的可控硅开关组成R 表示线圈连接部件以及电缆的电阻事实上它是一个R L C 串联二阶电路包含有电感和电容两个储能元件磁刺激前电容C充电到初始电压V(在2~3kV 范围) 磁刺激时选通可控硅使其导通电容快速放电产生一电流脉冲波形通常是一个阻尼正弦脉冲持续时间300 s 浪涌峰值达到5~10kA 电流使线圈产生强大的时变磁场D 是一个续流二极管起着保护电容的作用电阻r 一方面保护二极管D 另一方面控制电流的波形根据克希霍夫定律可以计算流过线圈的电流目前的磁刺激仪电流脉冲特性各个厂家有所不同根据功率和脉冲频率要求电流脉冲波形有三种 (1) 单相电流脉冲快速从零升至峰值然后逐渐降至零; 电路工作于过阻尼状态流过线圈的电流I(t) (2) 双相电流脉冲是一个周期阻尼正弦波脉冲 (3) 多相电流脉冲是多周期阻尼正弦波脉冲产生双相或多相电流脉冲时 电路工作于欠阻尼状态流过线圈的电流I(t)为磁刺激仪的关键部件是线圈由于时变磁场是由线圈上各个电流元产生磁场的叠加所以线圈的几何形状决定了所产生场的分布和特点目前商品化的磁刺激仪采用的刺激线圈基本形状有圆形和八字形可以证明八字形线圈较圆形线圈有较好的聚焦性各个厂家也有改进的圆形和八字形线圈Cadwell 的一些线圈有一个矩形边的水滴状但这种

经颅直流电刺激在临床疾病中的应用

Advances in Psychology 心理学进展, 2016, 6(4), 405-411 Published Online April 2016 in Hans. https://www.wendangku.net/doc/b56890226.html,/journal/ap https://www.wendangku.net/doc/b56890226.html,/10.12677/ap.2016.64053 The Application of Transcranial Direct Current Stimulation (tDCS) in the Treatment of Clinical Diseases Xuejiao Li, Zhiling Zou Faculty of Psychology, Southwest University, Chongqing Received: Mar. 17th, 2016; accepted: Apr. 4th, 2016; published: Apr. 13th, 2016 Copyright ? 2016 by authors and Hans Publishers Inc. This work is licensed under the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International License (CC BY). https://www.wendangku.net/doc/b56890226.html,/licenses/by/4.0/ Abstract Transcranial direct current stimulation (tDCS) is a non-invasive neuromodulation technique which uses constant and low intensity direct current (1 - 2 mA) to regulate the activity of cerebral cortex neuron. With the advantage of little side effect, user-friendly manipulation and low cost, tDCS has been widely applied in the treatment of clinical diseases such as epilepsy, parkinsonism, tinnitus, depressive disorder, schizophrenia, alzheimer’s disease, addiction and so on. This paper briefly introduced tDCS technology and summarized related clinical application study. At last, ex-isting problems and future prospects were proposed in the paper. Keywords Transcranial Direct Current Stimulation (tDCS), Neurological Diseases, Mental Disorder, Treatment 经颅直流电刺激在临床疾病中的应用 李雪姣,邹枝玲 西南大学心理学部,重庆 收稿日期:2016年3月17日;录用日期:2016年4月4日;发布日期:2016年4月13日

经颅磁刺激系统参数国产

经颅磁刺激系统参数(国产) 一、产品主要配置要求 1、磁刺激器主机: 1台; 2、液态内循环冷却系统: 1套; 3、与冷却系统配套的圆形线圈:1副,“8”字型线圈1副; 4、重复刺激定位帽:5套 5、管理与控制系统:1套 6、线圈支架:1套 7、MEP模块; 二、主要技术性能要求 (一)磁场刺激仪技术性能要求 1、产品能用于精神科、神经科、康复科相关中枢神经以及外周神 经疾病的治疗 2、刺激频率:0-100Hz可调;(必须提供《医疗器械产品注册表》 或国家医疗器械检测中心出具的《检测报告》加以证明, ★3、冷却系统为液态内循环冷却系统(必须提供《医疗器械产品注册表》或国家医疗器械检测中心出具的《检测报告》加以证明。 ★4、脉冲磁场的最大磁感应强度:不低于6 Tesla(必须提供《医疗器械注册证》或国家医疗器械检测中心出具的《检测报告》加以证明。) 5、磁感应强度最大变化率:40KT-80KT; 6、脉冲上升时间:50μs±10μs ★7、输出脉冲宽度不低于250μs(或双向波单边最大输出脉冲宽度不低于250μs);(必须提供《医疗器械注册证》或国家医疗器械检测中心出具的《检测报告》加以证明。) 8、电脑操作方式,中文界面,仪器本身能实现:

a)硬盘储存、USB储存; b)专家方案、病历管理、以及病历打印输出; c)刺激模式图形(数字)仿真、温度显示与控制保护。 9、一体式可推移整机结构: a)静音脚轮设计; b)可固定线圈支架; 10、具备触发输入输通用接口。 11、单脉冲、重复脉冲、BURST、PATTEREND刺激的多种刺激模式自由调整。 12、开放式的技术平台,可与国内外的主流肌电诱发电位仪、脑电图等设备兼容。 三、提供近期成交合同3份。 四、整机免费保修≥3年。 带★号为必备要求,否则,作废标处理。

对脑卒中早期上肢功能康复的疗效

第20卷第9期 2012年9月 Vol.20 No.9 Sep,2012 中国医学工程 China Medical Engineering ? ? 118 对脑卒中早期上肢功能康复的疗效探讨 张文珍,杨 英,任华伟,张 娟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四师医院 神经内科,新疆 伊犁 835000) 摘要:目的 探讨早期康复对脑卒中患者上肢功能的疗效观察。方法 选择2009年2月至2010年1月我科住院的73例脑卒中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除常规药物治疗外,同时给予运动康复治疗;对照组按常规药物治疗。所有患者在入院时及14d后采用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法(FAM)评估其运动功能。结果 治疗14d后,对照组上肢FMA评分与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上肢FMA评分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早期对脑卒中患者进行运动康复治疗能够促进上肢功能的恢复。 关键词:脑卒中;上肢功能;康复 中图分类号:R 742 文献标识码:B 随着医疗水平的提高,急性脑卒中患者的救治率明显提高,康复对脑卒中整体治疗效果及重要性已被国际承认[1]。本研究采用随机对照研究的方法,在系统、规范的康复基础上,对脑卒中患者入院时和康复后14天对上肢进行功能评定比较,旨在探讨早期康复对脑卒中患者上肢功能的疗效观察。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我科2009年2月-2010年1月神经内科出院的73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患者入选标准:①符合1995年第四次全国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制订的脑血管诊断标准,经头颅CT和/或MRI检查证实首次脑卒中;②患者知情同意;③生命体征稳定,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lasgow Coma Scale)评分>8分;④40岁<年龄<80岁;⑤有肢体功能障碍。 两组患者年龄、疾病种类、入选当天上肢功能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 组别 例数 梗死 出血 男 女 左侧瘫 右侧瘫 年龄 观察组 42 36 6 23 19 19 23 58.75±11.04对照组 31 27 4 11 20 11 20 59.11±11.48 1.2方法 2观察组与对照组均给予内科常规处理,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给予改善脑循环、抗血小板聚集、促脑细胞代谢及神经保护等治疗;出血性脑卒中给予患者则给予降低颅压、脑保护剂、钙离子拮抗剂等治疗。观察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生命体征稳定48h后,给予早期康复训练,脑出血患者在7-14d 后生命体征稳定循序渐进给予康复训练。①正确的体位摆放:对于BrunnstromI期和II期患者,在仰卧位、健侧卧位、患侧卧位时将肩、手臂、上肢摆放在抗痉挛体位,仰卧位注意在患侧上肢和肩胛下各放一软枕,使肩上抬,肘关节伸直,手指伸展;健侧位患侧上肢下垫一软枕,掌心向下,手指张开不握东西;患侧位时患肢在下,用枕固定患者背部并使背部后倾,患肢前伸,肘伸直,前臂旋后腕关节背伸,手心向上,手指伸展开,定时翻身;②肢体与手的被动按摩:每日对患者肩胛骨、肩关节、上肢、掌指关节、指间关节进行按摩,按摩方法有:揉、捏、搓、擦。并将患侧上肢上举并以向心方向搓擦,促进患侧上肢静脉回流,减轻患肢水肿;③被动、主动康复训练:采用Bobath、 Brunnstrom、Rood 技术为主的运动疗法,站在患侧与病人交谈,协助患者上举、外展、内收、和旋转上肢,将各个关节活动在最大范围,刺激患者使用患肢,增加患者对患肢的感觉与认识。被动运动患者偏瘫肢体关节至最大活动范围时应停顿几秒;偏瘫肢体进行主动抗重力运动时也应在空中停顿10s,并向患者强调把注意力随时集中在患肢,训练上肢的控制能力,促使神经反馈回路得以重建;在做肩关节运动时,应一手固定肩关节,另一手做肩关节的屈、伸外展、旋内、旋外;前臂被动运动应注意将肘关节从屈曲为运动至伸展位,以对抗前臂旋前痉挛模式,同时一手固定肘关节,另一手固定腕部;腕关节被动运动注意一手固定腕关节,另一手握住患者掌指,进行腕关节的外旋、内旋;在每个手指间关节被动屈曲运动,操作者食指置于患者指关节屈面,拇指逐一压住手指间关节屈曲;伸展指间关节,操作者应固定指间关节伸面。在进行分离运动手的抓握训练时,应先从直径较大的水杯、皮球开始,逐渐过度到直径小的火柴、花生米、黄豆等,并训练将手中物品松开,促进肌群协调功能恢复;木钉盘训练时,开始健侧上肢可同时训练并协助患侧上肢,促进神经功能的恢复;④对于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的患者,应确保无疼痛情况下进行康复训练,被动运动的活动幅度应略小于正常人关节活动范围;⑤情绪和行为干预:了解患者存在的心理问题,告知患者负面情绪对疾病恢复的不良影响,有针对性进行疏导,转移患者抑郁等不良情绪,要求家属、亲人多关心患者,让病情相似的患者一起训练,鼓励相互竞赛、交流,树立循序渐进长期不间断训练的信心。 观察组每日上肢康复治疗1-2次,每次45-60min,对照组患者未给予上述系统的康复训练,仅指导患者进行简单、随意康复训练,14d后与对照组进行疗效评定。 1.3疗效评定 两组患者采用简式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法(Fugl-Meyer Assessment,FMA),对上肢、腕和手功能进行评定,其中上肢积分36分,腕和手积分30分,合计66分。 1.4统计学分析 所有数据应用SPSS11.0统计软件进行两组间均数比较的t检验。 2 结果 观察组患者治疗前后FAM评分有统计学意义,对照组治疗前后疗效无统计学意义(见表2)。 表2 2组患者治疗前后上肢FAM评分比较(x-±s) 项目 例数 入院时 第2周(14d) t值 P值 FAM评分 观察组上肢 42 14.83±14.70 30.97±18.65 4.4 P<0.05 对照组上肢 31 18.8±19.66 22.03±20.92 0.62 P>0.05 t值 0.22 5.46 P值 >0.05 p<0.05 3 讨论 临床研究 ? ? 收稿日期:2012-08-05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