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第19课 摸物背形

第19课 摸物背形

第19课  摸物背形
第19课  摸物背形

第19课摸物背形

第一课时

教材分析

生理学研究资料表明,人的五官(眼、耳、鼻、手、舌)感受知识的比率是不同的:视觉占83%,听觉占11%,嗅觉占3.5%,触觉占1.5%,味觉占1%。十分清楚,视觉、听觉和触觉共同作用感受知识的比率可高达95.5%。人类从胎儿时期就已经借吸吮拇指来体验触觉刺激,随着年龄的增长,触觉感知世界的比例越来越少,可触觉在感知物体的形状、大小,尤其是材质上具有其他感觉器官不可比拟的优势。

新课标指出:“通过绘画、拼贴、堆积和组合等手法进行造型活动,积累视觉和触觉经验。”《摸物背形》具有借助各种形式的触摸活动训练学生的触觉,培养造型兴趣、表现能力、提升创造力的作用。在我们日常生活中,任何一种物体不论简单还是复杂,都可以用正方体、长方体、圆柱体、圆锥体、球体等基本形体概括。让学生了解基本形的原理,平时多观察周围的事物,就能够提高他们的观察能力和分析物体形体结构的能力。

本课教学内容共分为两部分,其一为摸物,要求学生通过触摸,感受物体的形状、细节、质感;其二为背形,教给学生一定的背形方法,让他们根据记忆,将物品绘画或塑造出来,表现形式不限。通过具体、丰富的触摸活动,将原本枯燥的认识立体形、塑造立体形的练习变得简单而有趣味。

教学目标

认知领域:欣赏多种造型手法表达的绘画或泥塑作品,了解背形的基本方法。

操作领域:通过触摸物体,训练学生形象特征的记忆能力和默写能力,积累学生的触觉经验。训练学生触觉和视觉的协调发展。

情感领域:通过游戏培养学生的想像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学生的合作

意识和综合学习的能力。

教学重点:

学习摸物背形的本领,训练学生的触觉和造型能力。

教学难点:

泥塑的具体捏制及摸物时对物体整体和局部细节的把握。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范作、面泥、油泥、水彩笔、2B铅笔、布袋或黑色马夹袋若干、各种物品(如雨伞、牙刷、笔、杯子等)。

学生准备:面泥、油泥、水彩笔、2B铅笔等。

环境准备:

教室四周摆放多种质感的物体(如席子、树皮、石头、纱窗、麻布、海绵等),供学生触摸,悬挂各种具有肌理花纹的拓片。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师生互动

1、讲解(或课件播放)《盲人摸象》的故事,活跃课堂气氛。

2、出示道具,师生共同表演故事内容。

3、师教授摸物的方法:先整体,后细节。

4、出示“神奇的盒子”(内装几件文具),请几位同学上来摸一摸,用油泥捏出来或者画出来给大家看看。

二、新课教学

1、摸物:只凭触觉去感受物体的形状及细节。背形:将感受到的形象捏制出来或画出来。闭上眼睛摸一个简单的物体,仅根据摸到的印象把它捏出来或画出来的造型方法就叫摸物背形。

2、板书课题:第19课摸物背形。

学生游戏:“摸物报名。”

游戏规则:

(1)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竞赛。

(2)每组派代表,先由一位同学闭上眼睛,然后另一位选物给他摸。摸物者快速地说出物品名称。(先由一位同学上台示范,然后进行比赛。)

3、请学生说说摸物的经验。

4、教师小结。

(1)摸物时要注意物体的整体外形和主要特征。(板书:整体)

(2)先摸大轮廓,再感觉细部环节。(板书:细节)

(3)摸物的过程可以重复几遍。

(4)摸完后把物品拿走,仅根据摸物时的感觉把物体捏出来或者画出来。

(5)背形(泥塑或绘画)时也要注意从整体到细节地进行表现。

5、教师示范练习。

三、学生作业:

1、摸物:学生把事先准备好的物品放入袋子(抽屉)中,同桌之间进行摸物,不能让对方看见袋子(抽屉)中的物品。

2、背形:学生进行捏制或绘画。

3、调整:在完成前可以再摸物一次,最后调整完成。

4、同桌之间互相打分。

四、展示与评价。

1、学生自评:带上自己的作品参加“工艺品商店”的展销活动,从物体的形、色、材料利用等方面介绍自己的“商品”,请学生参与选购,模仿商品交易的过程。

2、同座位学生互评或全班互评:选出优胜作品,说明评选理由。

3、教师总评:巩固摸物背形的方法,提出优缺点,找出今后努力的方向。

五、课后拓展:

本课以泥塑的形式表现摸到的物体,在此基础上可采用绘画和各种制作材料(如各种废旧纸、纸盒、瓶子、植物、羽毛、贝壳、电池等)把作品变得更具体、更真实。

第19课摸物背形

第二课时

教材分析:

本课通过触觉、视觉、欣赏、表演、交流、游戏等手段用撕纸、绘画泥塑等形式,背出实物的形。并且通过本课的学习,能懂得怎样全面地了解事物。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的触觉、视觉的感知能力。

2、通过摸物背形的活动,学生能够全面的认识事物的外形和事物主要的特征。

3、学生能够认识多种背形的形式。在丰富的活动中体验美术学习的乐趣。教学的重、难点

重点:通过触觉、视觉的感知等活动认识“物”。了解多种背形形式。

难点:能把握事物的主要的特征和整体的外形。

教学准备:

生活用品、布口袋、彩纸、盒子等多种物品、泥塑作品、泥。水彩笔、辅助的装饰材料。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课前拉耳朵放松活动

二、触觉感知“整体外形”

1 、出示物品[放在桌面]

不用眼睛,仅凭双手就能了解这件物品的整体外形和主要的特征呢?学生摸物,然后将讲手拿开,用纸撕出外形。

2、总结:学生总结。

(1)作业展示

请学生举其作品,互相欣赏。[奖励又快又好的]

(2)说感受

3、欣赏动画《盲人摸象》。

说感受

三、感知整体特征

表演:出示一个盒子,分别请两个学生来摸物并用肢体语言表演出来。

[教师提供道具]

1、让全班同学更具他们的表演,抓住特征,快速的画出来。[奖励]

2、揭示盒中物。

3、总结:既要管住“整体的外形”,又要留意“细节特征”。

4、揭示课题《摸物背形》。

四、了解多种背形形式

出示一件用泥塑制作的作品。

其实在摸物背形是我们可以用多种形式来背形,今天我们已经用了哪些形式?

[学生总结:撕纸、绘画、表演、欣赏等等]

五、游戏作业

每组桌底都有一件物品,当音乐响起的时候,组长拿出物品,同时请同学们在自己的位置上活动自己的小手,当音乐停下的时候同学们停止,记住“三要”口诀:一要做好、二要管好自己的小嘴巴、三要管住自己的小眼睛。教师参与游戏。

1、[音乐响起]和老师一起活动小手

[音乐停]坐好!

触觉感知物品。

背形[泥塑]

2、[音乐响起]起身互换位置

[音乐停] 坐好

3、背形完成,美化装饰[添加装饰材料等]

六、作业展示与讲评

1、引导学生有条理的摆放作品。

2、全体同学互相欣赏作品。

3、对自己的和别人的作品给予称赞和鼓励。

七、思维拓展训练

两个小游戏。

川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19课 明清小说

第19课明清小说 、教学设想 明清小说是我国文学史上的一个重要的阶段,在我国文学史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伴随着现代学生视野的开拓,许多学生对明清时期的四部古典小说的内容也有了一个大致的了解。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充分利用学生的已有的知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引导学生自主地进行学习。对于明清四部古典小说基础知识的掌握可引导学生从作品名称、作者、所处时期以及作品的特点等来列表归纳,掌握本课的基本内容。由于现在关于四大名著方面的影视作品非常多,在教学中可穿插相应的录像,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要求学生了解并掌握明清四大古典小说的作者、时代以及主要内容。 (2)了解四大小说反映的时代特点。 (3)要求学生将四大小说的相关知识点制成表格,培养归纳、分析能力。 2、过程与方法: ⑴明清四大古典小说现均以被搬上荧屏,学生比较熟悉。剪辑某部小说中的一段精彩内容播放,以激发学生兴趣。 ⑵让学生对自己感兴趣的小说自由发表意见,并绘制表格进行比较,掌握小说的思想内涵,分析其反映的时代特点。 ⑶通过分组讨论的形式,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协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明清时期是我国古典小说的成熟期,这些小说多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生活,表达了人民反抗封建统治,追求自由幸福的思想,有很高的艺术水平,在中国乃至世界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值得我们骄傲。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明清古典小说 难点:如何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来看待这时期的文化特点。 教法学法 1.多媒体辅助教学。 2.学生自主学习与分组协作学习法相结合。

3.师生一起搜寻邮票、报刊上的有关资料或历史信息,并相互交流、介绍。 教学资源 1.录像资料:《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红楼梦》 2.多媒体教学设备。 教学设计 复习导入师:上一节课,我们共同漫步在历史的长廊中,领略了明朝建筑、科技成就,我请同学介绍一下。 师:今天,我们共同来了解明清在文学方面的成就。 师:我先放几段录像片段,请同学们猜一猜,这是哪部小说中的片断?同时你能否介绍一下这里面塑造的人物?你最喜欢里面哪一部?为什么? 师:我们能否用简洁的语言来概括这四部小说的内容呢?(给学生的提示:这部小说是谁在何时写的?主要写了什么故事?)可请学生举几个熟悉的故事(如三顾茅庐、赤壁大战、桃园三结义、逼上梁山等)。生:看录像,把看到的人物记在书上或笔记本上,然后介绍给同学,各抒己见。 介绍人物时,了解“自由阅读卡”小常识:名、字、号、三者的区别。 生:可结合课文的介绍来概述。可由四位同学作中心发言,其他同学补充说明(介绍略)。复习上一课内容,导入新课,使同学能对明清文化总体认识。 由于以上这几部小说为题材的影视剧很多,所以很容易引起学生共鸣,他们会被电视剧中生动的场景、人物感染,兴趣大增。 从同学喜欢的画面入手,到让他们自己介绍喜欢的人物角色,再介绍小说的主要内容提要,再提示小说的思想性,欣赏它的文学性,这种由浅入深,层层递进的方式,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最大发挥。 师:在学生讲到《三国演义》时,请同学看书上“动脑筋”──历史和历史小说的区别?师:所以,历史小说是根据历史记载或民间传说,经过作者的艺术加工或重新虚构而成的小说,我们不能误认为是历史,强调以后假如写历史论文,不可用历史小说中的史实来证明你的观点。 师:请同学继续介绍《水浒传》主要写的什么? 师:导言框中有一则《水浒传》的故事,看谁能把这个故事给讲一讲。 师:《西游记》大概是同学们最喜欢的一部长篇神话小说了,书中塑造了唐僧师徒四人西去天竺(古印度)取经,不畏艰难,克服重重困难,以坚韧不拔的毅力取回佛经,你最喜欢里

美术五年级上册教案-第19课 爱护家园3-人教版

《爱护家园》教学设计

2.讲 授 新 课师:空气污染、荒漠化、噪声、等环 境问题正在越来越严重地危险着人类 的生存空间。在我们的身边也可以看 到破坏环境的各种行为:随地乱扔垃 圾、滥砍滥伐、滥食野生动物等。我 们人类正在毁灭地球,同时也在毁灭 人类。 师:地球是我们人类美丽的家园。保护 地球的环境和资源是我们每个人的职 责。那么我们要怎样保护环境,使地 球获得新生呢? 出示教师设计的宣传海报,引导学生 观察教师是怎样表现地球的新生。 教师点评,引出手抄报画设计的基本 要素:A、画面B、标题(主要构成) C、文字(辅助说明) 教师将一个大地球贴在黑板上,请 学生上前用教师准备好的材料装 饰地球。改变地球生态环境日益恶 化的现象,使地球更美丽。 观察了解宣传海报的组成部分。 A、文字 B、图案 C、 色彩 组织学生讨论交流。以收集、分析 环境情况等资料,应用各种绘画形 式(手抄报、海报)来表达 自己的想法,表达希望和建议等方 面进行讨论交流。 以游戏的形式 调动学生学习 的兴趣。 通过绘画和制 作培养学生的 观察和创新能 力。 3.发 展 阶 段教师小结 A、设计要素:主题明确、形式引人、 色彩鲜明、构图单纯。 B、制作步骤:确定主题、构思构图、 充实完善。 引导学生发现其他表现手法 (手抄报、剪贴画、宣传画等) 运用所学的色彩知识、平面 设计知识和纸立体结构知识,设计 制作,共同创意,主题、内容、形 式统一,纹样、文字美观协调,内 容情调健康。 学生设计与制 作 4.拓 展 阶 段引导学生发现其他表现手法(手抄报、 剪贴画、宣传画、公交卡套、贺卡等) 教师指导。 运用所学的色彩知识、平面设计知 识和纸立体结构知识,设计制作, 共同创意,主题、内容、形式统一, 纹样、文字美观协调,内容情调健 康。 小组合作讨论制作形式及方法, 以小组为单位,评选出有创意作 品。 以小组为单位, 评选出有创意 作品

2019-2020年川教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第九学习主题 中国古代文化第19课 明清小说习题精选五十三

2019-2020年川教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第九学习主题中国古代文化第19课 明清小说习题精选五十三 第1题【单选题】 某部小说有如下描写:唐三藏,战战兢兢,滴泪难言;猪八戒,絮絮叨叨,心中抱怨;沙和尚,囊囊突突,意下踌躇;孙行者,笑嘻嘻,要施手段。依据所学知识判断,该部小说是( ) A、《三国演义》 B、《水浒传》 C、《西游记》 D、《红楼梦》 【答案】: 【解析】: 第2题【单选题】 明清时期被誉为17世纪中国科技百科全书的是( ) A、《梦溪笔谈》 B、《天工开物》 C、《齐民要术》 D、《徐霞客游记》 【答案】: 【解析】: 第3题【单选题】

1987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对某世界文化遗产评价说:“她是中国五个多世纪以来的最高权力中心,她以园林景观和……9000多个房间的庞大建筑群,成为明清时代中国文明无价的历史见证”,该世界文化遗产指的是( ) A、都江堰 B、颐和园 C、长城 D、故宫 【答案】: 【解析】: 第4题【单选题】 清朝时期,由曹雪芹创作的我国最优秀的古典小说是( ) A、《三国演义》 B、《红楼梦》 C、《西游记》 D、《水浒传》 【答案】: 【解析】: 第5题【单选题】 我国古代文化名人辈出,成就斐然,以下著作与作者对应不正确的是( ) A、《史记》——司马迁 B、《齐民要术》——贾思勰 C、《资治通鉴》——郦道元 D、《天工开物》——宋应星 【答案】:

【解析】: 第6题【单选题】 某部小说有如下描写:唐三藏,战战兢兢,滴泪难言;猪八戒,絮絮叨叨,心中抱怨;沙和尚,囊囊突突,意下踌躇;孙行者,笑唏唏,耍施手段。依据所学知识判断,这部小说是( ) A、《三国演义》 B、《水浒传》 C、《西游记》 D、《红楼梦》 【答案】: 【解析】: 第7题【单选题】 我国最早的一部长篇历史小说是( ) A、《三国演义》 B、《水浒传》 C、《儒林外史》 D、《红楼梦》 【答案】: 【解析】:

人教小学美术五年级上册《第19课爱护家园》教案

人教小学美术五年级上册《第19课爱护家园》教案

七、教学过程第一课时 教学 过程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1. 引入新课(导入新课,体会地球与我们的生活和 健康息息相关。) 师:你喜欢家乡吗? 西营是一个美丽的乡镇 引导学生欣赏作品,感受作品所体 现的“地球是我们美丽的家园”,鼓 励学生说说地球和人类的关系。 2.讲 授 新 课师:空气污染、荒漠化、噪声、等环 境问题正在越来越严重地危险着人类 的生存空间。在我们的身边也可以看 到破坏环境的各种行为:随地乱扔垃 圾、滥砍滥伐、滥食野生动物等。我 们人类正在毁灭地球,同时也在毁灭 人类。 师:地球是我们人类美丽的家园。保护 地球的环境和资源是我们每个人的职 责。那么我们要怎样保护环境,使地 球获得新生呢? 出示教师设计的宣传海报,引导学生 观察教师是怎样表现地球的新生。 教师点评,引出手抄报画设计的基本 要素:A、画面B、标题(主要构成) C、文字(辅助说明) 教师将一个大地球贴在黑板上,请 学生上前用教师准备好的材料装 饰地球。改变地球生态环境日益恶 化的现象,使地球更美丽。 观察了解宣传海报的组成部分。 A、文字 B、图案 C、 色彩 组织学生讨论交流。以收集、分析 环境情况等资料,应用各种绘画形 式(手抄报、海报)来表达 自己的想法,表达希望和建议等方 面进行讨论交流。 以游戏的形式 调动学生学习 的兴趣。 通过绘画和制 作培养学生的 观察和创新能 力。 3.发 展 阶 段教师小结 A、设计要素:主题明确、形式引人、 色彩鲜明、构图单纯。 B、制作步骤:确定主题、构思构图、 充实完善。 引导学生发现其他表现手法 (手抄报、剪贴画、宣传画等) 运用所学的色彩知识、平面 设计知识和纸立体结构知识,设计 制作,共同创意,主题、内容、形 式统一,纹样、文字美观协调,内 容情调健康。 学生设计与制 作

一年级上册美术教案-第19课 遥远的星空|岭南版

遥远的星空 学习目标: 1、能用简单的语言评述大师的作品。 2、能用点、线、色组合装饰的手法创意表现出不同造型的星星。 3、能和同学分享星空的故事,并一起用星星美化生活。 教学要点: 1、重点:能用线条、色彩表现多姿多彩的星星。 2、难点:合理运用工具,表现形态各异的星空。 教具、学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彩色笔、彩色折纸、固体胶、剪刀等。 教学过程: 一、课堂导入 1、从北斗七星引入。 2、板书课题。 二、课堂发展 1、探索星星的形状:大家都知道,太阳、月亮、地球都是圆形的,那星星又是什么形状的呢?对,大部分是圆形。那为什么很多时候,人们把它画成五角、四角的呢?那些角是星星的光芒。

可也有一些星星是别的形状的,如土星,星球的外面有一个环;哈雷彗星,有一条尾巴。 播放各种星球的图片,分析星球的颜色、形状等特征。 2、欣赏大师的画 那人们是怎样画星星的呢?荷兰画家梵高的《星月夜》;法国画家马蒂斯的《圣诞夜》;古代中国人画的彗星。想一想:星星还有什么形状,还可以怎样画? 3、小游戏:小组画星星比赛,看那组画的星星种类最多,形状最美? 4、星星的颜色 我们地球,有蓝色的海洋,绿色的树林,黄色的沙漠等,太阳会变色,随着不同的时间变成黄色、橙色、红色等;那星星有没有色彩呢?(有)都有什么色彩呢?(很多,五颜六色)请学生给刚才画的星星涂上自己喜欢的色彩。(集体点评) 5、欣赏小朋友的画 小朋友又是怎样画星空的呢? 6、作业:自由选择工具创作一幅美丽的星空图。 三、展示与评价 说说自己的星空故事,小组交流,指名学生讲故事。 评价:说说最喜欢谁的作品,为什么?谁的作品最好看?谁

人教小学美术五年级上册第19课爱护家园教案

人教版小学美术五年级《爱护家园》教学设计

七、教学过程第一课时 教学 过程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1. 引入新课(导入新课,体会地球与我们的生活和 健康息息相关。) 师:你喜欢家乡吗? 西营是一个美丽的乡镇 引导学生欣赏作品,感受作品所体 现的“地球是我们美丽的家园”,鼓 励学生说说地球和人类的关系。 2.讲 授 新 课师:空气污染、荒漠化、噪声、等环 境问题正在越来越严重地危险着人类 的生存空间。在我们的身边也可以看 到破坏环境的各种行为:随地乱扔垃 圾、滥砍滥伐、滥食野生动物等。我 们人类正在毁灭地球,同时也在毁灭 人类。 师:地球是我们人类美丽的家园。保护 地球的环境和资源是我们每个人的职 责。那么我们要怎样保护环境,使地 球获得新生呢? 出示教师设计的宣传海报,引导学生 观察教师是怎样表现地球的新生。 教师点评,引出手抄报画设计的基本 要素:A、画面B、标题(主要构成) C、文字(辅助说明) 教师将一个大地球贴在黑板上,请 学生上前用教师准备好的材料装 饰地球。改变地球生态环境日益恶 化的现象,使地球更美丽。 观察了解宣传海报的组成部分。 A、文字 B、图案 C、 色彩 组织学生讨论交流。以收集、分析 环境情况等资料,应用各种绘画形 式(手抄报、海报)来表达 自己的想法,表达希望和建议等方 面进行讨论交流。 以游戏的形式 调动学生学习 的兴趣。 通过绘画和制 作培养学生的 观察和创新能 力。 3.发 展 阶 段教师小结 A、设计要素:主题明确、形式引人、 色彩鲜明、构图单纯。 B、制作步骤:确定主题、构思构图、 充实完善。 引导学生发现其他表现手法 (手抄报、剪贴画、宣传画等) 运用所学的色彩知识、平面 设计知识和纸立体结构知识,设计 制作,共同创意,主题、内容、形 式统一,纹样、文字美观协调,内 容情调健康。 学生设计与制 作

第19课 明清小说

第19课明清小说 知识要点 1. 明代“三大奇书” ①《三国演义》:作者罗贯中,是我国最早的一部长篇历史小说。《三国演义》卷头词 的作者是明朝四川人杨慎。 ②《水浒传》:作者施耐庵,是我国第一部以农民起义为题材的长篇英雄传奇小说。 ③《西游记》:作者吴承恩,是一部浪漫主义长篇神话小说。 2. 明代世情小说的代表是“三言”(冯梦龙)和“二拍”(凌濛初)。 3. 清朝曹雪芹的《红楼梦》是我国古典小说的高峰。 随堂练习 1. 小说在明代繁荣起来的原因。 2. 明代“三大奇书”的名称、作者、创作背景和小说类别。 名称作者创作背景小说类别 《__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 3. 清朝时,_________创作的《红楼梦》是我国最优秀的古典小说。全书以____________ 为主线,描写了封建社会末世的社会生活。 4.()古典小说在我国哪一个朝代开始繁荣起来 A.唐朝 B.宋朝 C.元朝 D. 明朝 ()明朝文学的主流是 A.散文 B.杂剧 C.诗词 D.古典小说 ()下列哪一部不属于明代“三大奇书” A.《三国演义》 B.《水浒传》 C.《西游记》 D. 《红楼梦》 ()《三国演义》的作者是 A.罗贯中 B.施耐庵 C.吴承恩 D.曹雪芹

()神通广大、敢于造反的孙悟空是下列哪部小说中塑造的形象 A.《西游记》 B.《水浒传》 C.《牡丹亭》 D.《红楼梦》 5.()我国第一部以农民起义为题材的长篇小说是 A.《三国演义》 B.《水浒传》 C.《西游记》 D.《红楼梦》 ()《西游记》的作者是 A.罗贯中 B.施耐庵 C.吴承恩 D.曹雪芹 ()我国古代最优秀的古典小说是 A.《三国演义》 B.《水浒传》 C.《西游记》 D.《红楼梦》 ()他是哪部小说中的人物①他曾为布衣,躬耕南阳②他智慧过人,曾七擒盂获③他赏罚分明,曾挥泪斩马谡 A.《三国演义》 B.《水浒传》 C.《西游记》 D.《红楼梦》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施耐庵创作了《西游记》 B.曹雪芹创作了《红楼梦》 C.明朝文学的主流是诗词 D.《三国演义》是一部历史专著 6. 罗贯中《红楼梦》浪漫主义长篇神话小说 曹雪芹《水浒传》中国最优秀的古典小说 施耐庵《西游记》长篇历史小说 吴承恩《三国演义》长篇英雄传奇小说 7. 苏轼在《东坡志林》中转引他人的话说:街巷中,人们听三国故事,听到刘备败了,大家就不断地皱眉头,有的还流出眼泪。民间流传的三国故事具有一种什么倾向?这对《三国演义》的创作有何影响? 答:尊刘贬曹的倾向。这种普遍的社会性心理制约着作者的创作,创作也表现出尊刘贬曹的倾向。 ——————————————————————————————————————————— 答: 8. 明代的“三大奇书”是指哪三部著作? 9. 《红楼梦》第一回的诗:“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 《红楼梦》的作者是谁?创作于何时?研究这本著作的学问称为什么?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教案第19课七七事变与全民族抗战

第19课七七事变与全民族抗战 【目标解读】 【课程标准】 1.简述七七事变的史实,认识国共第二次合作的实现和全民族抗战的意义。 2.以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等罪行为例,认识日本军国主义凶恶残暴的侵略本质。 【教学目标】 重点:1.七七事变。 2.第二次国共合作的实现。 3.淞沪会战中中国守军的抵抗。 4.南京大屠杀。 难点:为什么说国共第二次合作标志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正式建立?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2015年9月3日,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纪念活动在北京举行。70多年前, 大江南北,长城内外,中华儿女共赴国难,千千万万爱国将士浴血奋战、视死如归,各界民众万众一心、同仇敌忾,奏响了一曲气壮山河的英雄凯歌,用生命和鲜血谱写了一首感天动地的壮丽史诗。今天我们一起回顾那段历史。 【新课探究】 一、七七事变 1.日军蓄意发动卢沟桥事变 【材料链接】 材料 当年的报刊曾这样评论:对中国来说,“卢沟桥得失,北平之存亡系之;北平之得失,华北存亡系之;而西北、陇海线乃至长江流域,亦莫不受其威胁也”;对日本而言,“卢沟桥事件是一个更大图谋的开端”。 【问题探究】卢沟桥为什么会是军事上的必争之地? 答案提示:(1)1936年,日军势力从东、南、北三面包围了北平。(2)卢沟桥背靠宛平城,扼平汉铁路,成为北平通往西南等地的唯一通道,是军事上的必争之地。(3)卢沟桥得失,关系北平之得失乃至华北之安全。 2.全面抗战爆发 【材料链接】 材料一宛平城应固守勿退,并须全体动员,以备事态扩大。 ——1937年7月8日蒋介石电宋哲元【问题探究1】材料一表明蒋介石对日态度发生怎样变化?为什么? 答案提示:变化:蒋介石对日态度由九一八事变后的坚决不抵抗转变为抵抗政策。原因:(1)九一八事变时,蒋介石推行“攘外必先安内”政策,全力围剿红军,面对日本的侵略下令不抵抗。(2)西安事变后,蒋介石接受停止内战、联共

第19课 七七事变与全民族抗战精品试题

第19课七七事变与全民族抗战 1. 2016年12月11日,大型电视纪录片《幸存者——见证南京1937》(第一辑)首映式在如图中的纪念馆举行。该纪录片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A.九一八事变 B.卢沟桥事变 C.南京大屠杀 D.淞沪会战 2.1937年11月20日,南京国民政府发表宣言:“淞沪一隅,抗战亘于三月,各地将士,闻义赴难,朝命夕至,其在前线,以血肉之躯,筑成壕堑,有死无退。”淞沪会战的积极作用在于A.保卫重要城市上海和南京 B.促进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C.出现空前团结的抗日局面

D.粉碎了日本3个月灭亡中国的迷梦 3.1937年8月13日日本以8月9日一名日本军官在上海虹桥机场被击毙一事为借口,出动大批海陆军和飞机进攻上海,是为“八一三事变”。中国军队奋起抵抗,由此打响 A.长沙会战 B.淞沪会战 C.武汉会战 D.徐州会战 4.面对日寇侵略,无数中华儿女前仆后继,舍生忘死。以下四位抗日英烈,在七七事变后为抵抗日军向北平、天津大规模进攻而捐躯的是 ①邓世昌②佟麟阁③赵登禹④杨靖宇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5.在13世纪,卢沟桥就闻名世界。意大利人马可·波罗在他的游记里称赞“它是世界上最好的、独一无二的桥”。1937年7月在这里发生的重大历史事件表明 A.中国全民族抗战由此开始 B.局部性的抗日战争开始 C.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开始

6.日寇的疯狂侵略,使中华民族空前团结起来。下列事实体现了全民族抗战的是 ①妇女参与救护和战地服务 ②农民军在廊坊、杨村阻击敌人 ③青年学生投笔从戎 ④海外华侨捐款捐物 A.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③④ D.①②③7.1945年9月18日,因西安事变尚幽禁在贵州桐梓的张学良在日记中写道:“这是(第)十四个‘九一八’了,今年更比往年大不相同,我虽然还不能自由地走上我的故土,可是我的故土是在压迫之下而得到了自由……我衷心期待着解放了的故土焕然一新。”下列不是他“十四年前”记忆的是 A. 国共处于对峙状态 B. 日本局部侵华 C. 东北三省沦陷 D. 中国开始了全面抗战 8.1937年12月,日本《东京日日新闻》以“紫金山下”为题报道说:日军少尉向井和野田进行砍杀百人的比赛……胜负难分,重新再赌谁先杀满150名中国人。这种暴行发生在

明清小说教学设计

第19课明清小说 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识记与理解:记住明清重要小说的名称及作者,了解其内容;理解明清小说繁荣的原因。 2、能力与方法:通过对明清小说繁荣原因和四大名著内容的分析,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通过引导学生结合时代背景仔细看图,找出体现时代特征的细节以解读插图,学习从插图中提取历史信息的方法,提高观察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商品经济发展,市民壮大使小说繁荣的学习,使学生理解文化是社会生活的反映的道理;通过小说中典型人物的学习,培养学生惩戒邪恶,伸张正义的情感;通过四大名著在世界上的影响的学习,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四大名著 难点:1、为什么商品经济的发展会推动小说的繁荣; 2、四大名著的艺术特色和深刻的内涵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诸葛亮、武松、孙悟空、贾宝玉等人物你们知道吗?你们从何处知道的?引导学生阅读“导言”导入新课的学习。 学生自由发言。 (二)、新课讲授 1、明朝小说 (1)、你们可知道小说为什么会在明朝时代兴起吗?回答后归纳 (2)、明代三大奇书是指哪三部书?分别来说说明代的三大奇书。 生:阅读、思考、积极发言。 (3)、《三国演义》:请一生来介绍《三国演义》,然后落实知识点:作者、长篇历史小说。指导学生阅读书上的小字及插图。 介绍其书的影响:传到日本后,掀起热潮、成为经商宝典;兵书战例;今天《水煮三国》…

(4)、《水浒传》:请一生来介绍《水浒传》,然后落实知识点:作者、以农民起义为题材的英雄传奇小说。指导学生阅读书上的小字及插图。 介绍其书的影响:传到日本后,掀起热潮、有诸多仿写的;今天《水煮水浒》、《黑话水浒》… (5)、《西游记》:请一生来介绍《西游记》,然后落实知识点:作者、以唐玄奘西游天竺取经的故事演绎而成的长篇浪漫主义神话小说。 指导学生阅读书上的小字及插图。介绍其书的影响:指导学生阅读书上的小字;今天《水煮西游》、《孙悟空是个好员工》… 生:根据感悟积极发言 2、清朝小说 (1)、《红楼梦》:请一生来介绍《红楼梦》 然后落实知识点:作者、最优秀的古典小说。指导学生阅读书上的小字及插图。 (2)、介绍其书的影响:在当时,“开谈不说红楼梦,读尽诗书也枉然”…现存,“红学会”… (3)、指导学生“读读”,谈含义。 生:阅读、积极发言、感悟。 师:介绍红楼梦里的人名研究 3、小结与巩固:P114-115学习测评。 四、教学反思:略

川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19课 明清小说 (3)

第19课明清小说 课标要求:以唐诗、宋词、明清小说为例,了解中国古代的文学成就 教学目标: 识记与理解: 记住四大名著的作者,了解这些作品的内容。 能力与方法: 通过对明清小说繁荣原因和对四大名著艺术特色、主题思想的分析,引导学生结合时代背景分析文学作品,进而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开展“走进四大名著”的活动,扩大学生的知识视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鼓励学生阅读四大名著。 2、通过对商品经济发展,市民壮大使小说繁荣的学习,使学生理解文化是社会生活的反映的道理;通过对四大名著在世界上的影响的学习,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难点: 重点:四大名著 难点:明清时期小说繁荣的原因。四大名著的艺术特色和深刻的内涵。 教学方法:谈话法、讨论法等 教学手段:多媒体辅助教学 教学定位:初一学生与知识视野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出示易中天图片,导:易中天当今中国的文化名人,有人称之为“文化超男”,说他比“超女”还火,他作客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栏目,讲的“品三国”,掀起了了解三国历史,再读《三国演义》的热潮,今天,我们也一起来了解《三国演义》,了解包括《三国演义》在内的中国古代四大名著,进而进一步探讨以四大名著为代表的明清小说。 一、中国古代四大名著(板书) 1、让学生列举出四大名著的名称。 2、师问:我们应从哪些方面去了解一部著作?(作者、作品类别、简要内容等) 3、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师生共同理出学生应掌握的知识要点,并板书。

4、处理“学习测评”的第1题。 二、活动:“走进四大名著”(课件) 活动分为四个环节,四个环节层层相扣且能力要求是层层递进。第一、二环节为小说的基本要素;第三、四环节是回归历史,提升主题。 第一环节人物填充 1、在《三国演义》塑造的众多人物中,被人们称为“三绝”的是:“智绝”()、“奸绝”()、“义绝”()。 2、《水浒传》中108将个个都有一段精彩的故事,人人都有一个特征鲜明的绰号,如:智多星()、黑旋风()、豹子头()、及时雨()、母夜叉()。 3、根据《西游记》填空:阳光灿烂()、白边猴头()、憨厚老成()、阿弥陀佛是(),慢慢西天取经路,除妖斗魔显真功。若问是谁普此画,淮安才子()。 4、《红楼梦》里塑造的421个人物中,封建叛逆者是(),多愁善感者是( ),端庄贤淑者是(),嘴甜心苦者是()。 第二环节事件连线(详见课件)教师出示八个事件和八张图片,让学生将相应的事件与图片连起来。 第三环节音乐赏析 1、教师播放四节音乐,然后提出下面要求: (1)每段歌曲的名称是什么?分别是哪部电视剧的歌曲? (2)根据课本介绍、结合音乐,说出每部作品表达的主题。 2、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得出结论。 第四主题学习探究 1、《三国志》的作者是谁?是一部什么书?与《三国演义》有何区别? (1)教师举一些典型的事例来说明二者的区别。 (2)通过对曹操形象的分析,联系“学习测评”的第2题,分析《三国演义》的“尊刘贬曹”的思想倾向。 2、哪几部书被称为“明代三大奇书”?“奇”在何处? 第二问难度较大,引导学生从写作手法、主题思想、作品地位几个方面进行分析。 3、明清小说繁荣的原因是什么?你还知道哪些明清小说? 三、小结: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9课七七事变与全民族抗战备课资料知识梳理典例精析拓展阅读

第六单元第19课七七事变与全民族抗战 知识点1 七七事变 1.时间:1937年7月7日晚。 2.地点:卢沟桥。 3.经过:1937年7月7日晚,驻屯北平南郊的日军以军事演习中一名士兵失踪为借口,要求进入宛平城搜查,日方的无理要求,遭到中国驻军的拒绝。早有准备的日军悍然炮轰我军防地。驻卢沟桥和宛平城的中国守军奋起抵抗,这就是“七七事变”,又称“卢沟桥事变”。 4.影响:七七事变标志着中国全民族抗战的开始。 5.抗日英雄:保卫北平的战斗异常激烈,赵登禹、佟麟阁将军壮烈殉国。 6.结果:7月底,北平、天津相继失陷。 【相关链接】 中国人民局部抗战开始的标志是九一八事变;全民族抗战开始的标志是七七事变。 【思维拓展】 为什么说七七事变是中国全民族抗战开始的标志? 七七事变后,日本全面侵华,中国开始了全民族抗战。从这个意义上讲,七七事变是中国全民族抗战开始的标志。 知识点2 第二次国共合作 1.国共态度:日本侵略者发动全面侵华战争后,中国共产党与中国国民党分别发表声明,抗议日本侵略,表明抗战立场,并加快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步伐。 2.改编军队:根据国共两党协议,中国工农红军主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朱德任总指挥,彭德怀任副总指挥;红军长征后留在南方八省的游击队改编为国民革命军新编第四军,叶挺任军长。 3.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 (1)标志:1937年9月,国民党中央通讯社公开发表了中共中央提交的国共合作宣言,蒋介石也发表谈话,实际上承认了中国共产党在全国的合法地位。 (2)意义:这样,以国共合作为主体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国共团结御侮、全民族抗战的局面开始形成。 知识点3 淞沪会战

川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19课明清小说导学案

第19课明清小说导学案 学习目标: ?记住明清重要小说的名称、成书时间、作者名字、作品题材和类型特点 ?了解这些作品的内容和主题思想 ?理解明清小说繁荣的原因 一、自主学习,初识四大名著: 二、共同探究,走进四大名著 1、请在一分钟内写出你所知道的四大名著中的人物。谈谈你喜欢的角色。 2、你知道四大名著中的哪些经典情节或者故事。 3、请用最简洁的语言概括归纳每部作品的题材内容及反映的主题思想。 4、四大名著是中国的不朽之作,也赢得了世界声誉,请找出四大名著的影响并进行标注和勾划。 三、小组交流: 我知道的明清小说 四、共同探究: 明清小说繁荣的原因? 五、学完本课你有何收获? 六、课堂测评: 1、连线题 罗贯中《红楼梦》浪漫主义长篇神话小说刘备

曹雪芹《水浒传》中国最优秀的古典小说唐僧 施耐庵《西游记》长篇历史小说武松 吴承恩《三国演义》长篇英雄传奇小说贾宝玉 2、选择题 (1)“路见不平一声吼啊,该出手时就出手,风风火火闯九州哇……”电视剧《水浒传》反映了哪个时期一群传奇英雄的故事?() A、三国时期 B、唐朝时期 C、宋朝时期 D、清朝时期 (2)明代的“三大奇书”不包括() A、《三国演义》 B、《水浒传》 C、《西游记》 D、《红楼梦》 (3)明清时期的一部小说中有这样一些插图:《三顾茅庐》《隆重对策》《火烧赤壁》。这部著作应该是() A、《三国演义》 B、《水浒传》 C、《西游记》 D、《红楼梦》 (4)神魔小说《西游记》取材于下列哪一史实? A、张骞通西域 B、鉴真东渡 C、郑和下西洋 D、玄奘西行 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苏轼在《东坡志林》中转引他人的话说:街巷中,人们听三国故事,听到刘备败了,大家就不断地皱眉头,有的还流出眼泪。 请回答: 民间流传的三国故事具有一种什么倾向?这对《三国演义》的创作有何影响? 六、课后活动: 找自己感兴趣的四大名著之一认真品读鉴赏,品味其经久不衰的魅力。对比原著与影视作品,找找其不同。

折纸

折纸 前言 伴随时代的发展,折纸艺术日益受到关注。在秉承传统折纸艺术的基础上,现代折纸艺术有了新的主题、方法和技巧,并日益发展成为一门独具特色的艺术。本文首先介绍了折纸艺术的起源与发展, 通过分析现代折纸艺术的形态、复杂结构和数理特征等,结合现今折纸艺术发展中的实例,提出启发设计思维的方法和途径。来说明折纸艺术是一种既富挑战性又能启发思维的创造性活动。 折纸概述 折纸又称“工艺折纸”,是一种以纸张折成各种不同形状的艺术活动。折纸,最基本的就是一张完整的正方形纸,不剪、不画,以“折”的动作为主,完成一个作品。虽说纸与折纸都源自中国,然而却是日本人将纸张普及化,并将折纸作为艺术发扬光大。因此,现代折纸或折纸艺术的英文名称叫作“Origami”,是由日语的“折纸”音译而来。而作为一门专业学科出现时,它是一门交叉学科,叫origami engineering,中文折纸工程。 现代折纸国际通行标准要求以一张无损伤的完整正方形纸张折出作品。当今,折纸的技法和表现形式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许多艺术家不满足于传统的折纸造型,将立体构成的原理融入其中。折纸与自然科学结合在一起,不仅成为建筑学院的教具,还发展为现代几何学的一个分支。 折纸在西方的历史发展 纸艺的发展历史可以说是源远流长。当纸被真正意义上的造出的时候,纸艺就伴随着人类文明的进步诞生了。人类总善于用身边的各种简单的事物经过智慧的加工,而将其变为点缀生活的亮点。细细探究人类纸艺中的一个分支——折纸的历史,却也别有另一番风味。 纸张自东汉以来肩负了作为人类历史上最重要的发明之一的使命,贯穿人类的生活轨迹。关于折纸的起源,至今无从考证,有中国起源说、日本起源说、西班牙起源说,莫衷一是。但是中国早在西汉时期就出现了以大麻和少量苎麻纤维制造的纸张,而日本直到公元610年才由朝鲜僧人昙征将造纸术献于当时摄政的圣德太子。所以更多人相信,折纸2000多年前起源于中国,盛行于日本,再经由日本传播到全世界。 在10世纪之前,折纸便传入欧洲了,传入者是阿拉伯人。公元7世纪中期,唐玄宗天宝十年,中国军队在怛逻斯战役中遭到了阿拉伯军队和突厥联军的包围,大约有两万多士兵被俘虏,其中包括很多造纸工匠,纸也就是在这时候传入了穆斯林世界。随后的一个世纪里,处于文化鼎盛时期的阿拉伯人独立发展了折纸艺术,他们为折纸所做的最大贡献在于,将欧

2017八上第19课 七七事变与全民族抗战教案

第19课七七事变与全民族抗战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卢沟桥事变和南京大屠杀的历史事实,讲述中国人民抵抗日本侵略的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 2.叙述日本帝国主义在侵华过程中屠杀中国人民的滔天罪行。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历史资料的分析、归纳,学会分析、归纳史料的方法。 2.发现历史与现实的联系,初步掌握史论结合的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学习卢沟桥事变中爱国将领和军民英勇抗战的事迹,激发学生强烈的爱国情感,珍惜今天来之不易的和平生活。 2.认识到日本对华战争是一场残酷的侵略战争。 【教学重点】七七事变和第二次国共合作。 【教学难点】正确认识南京大屠杀及当今日本极力掩盖南京大屠杀的事实。 教学教具:多媒体。课时:1课时课型:新授课 授课方法:图片引导,启发,引导,讲授。 情景导入生成问题 在北京西南郊外永定河上,横跨一座气势如虹的石桥,它就是卢沟桥。卢沟桥始建于金代,设计科学合理、雕刻精美,是中国名桥。1937年7月,这里响起了抗击日本侵略者的枪声,揭开了中华民族抗日战争的序幕。 自主学习梳理知识 一、七七事变 1.1937年7月7日晚,日军以军事演习中一名士兵失踪为借口,要求进入宛平城搜索,遭到中国守军的严词拒绝。早有准备的日军悍然炮轰我军防地。驻卢沟桥和宛平城的中国守军奋起反击。这就是“七七事变”,又称“卢沟桥事变”。七七事变标志着中国全民族抗战的开始。 2.7月底,北平、天津相继失陷。保卫北平的战斗异常激烈,赵登禹、佟麟阁将军壮烈殉国。 二、第二次国共合作 根据国共两党协议,中国工农红军主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朱德任总指挥,彭德怀任副总指挥;红军长征后留在南方八省的游击队改编为国民革命军新编第四军,叶挺任军长。1937年9月,国民党中央通讯社公开发表了中共中央提交的国共合作宣言,蒋介石也发表谈话,承认中国共产党的合法地位。这样,以国共为主导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国共团结御侮、全民族抗战的局面开始形成。 三、淞沪会战 1.1937年8月13日,日本在上海挑起事端。中国军队奋起反击,淞沪会战爆发。 2.姚子青率全营守卫宝山,与日军苦战3天,全营官兵壮烈牺牲。谢晋元率部坚守苏州河北岸四行仓库阵地,与日军展开血战,消灭日军200多人,后奉命撤出。 3.1937年11月,上海失陷,淞沪会战结束。淞沪会战持续3个月,打死打伤日军4万多人,打破了日本3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9课七七事变和全民族抗战课后作业(无答案)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19课七七事变与全民族抗战课后作业 1.在13世纪,卢沟桥就闻名世界。意大利人马可?波罗在他的游记里称赞“它是世界上最好的.独一无二的桥”。1937年7月在这里发生的重大历史事件表明( ) A.中国全民族抗战由此开始B.局部性的抗日战争开始 C.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开始D.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由此形成 2.面对日寇侵略,无数中华儿女前仆后继,舍生忘死。以下四位抗日英烈,在七七事变后为抵抗日军向北平.天津大规模进攻而捐躯的是( ) ①邓世昌②佟麟阁③赵登禹④杨靖宇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3.“当此国难极端严重,民族生命存亡绝续之时,我们为着挽救祖国的危亡,在和平统一团结御侮的基础上,已经与中国国民党获得了谅解,而共赴国难了……”材料所描述的情景应发生在( ) A.甲午中日战争时期B.北伐战争时期C.抗日战争时期D.解放战争时期 4.小华为“建军90周年图片展”搜集了以下两幅图片,它们与下列哪些历史事件密切相关( ) A.第一次国共合作开始 B.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 C.淞沪会战由此爆发 D.中华民族局部抗战开始 5.1937年8月13日,日本以8月9日一名日本军官在上海虹桥机场被击毙一事为借口,出动大批海陆军和飞机进攻上海,是为“八一三事变”。中国军队奋起抵抗,由此打响了( ) A.长沙会战B.淞沪会战C.武汉会战D.徐州会战 6.1937年11月20日,南京国民政府发表宣言:“淞沪一隅,抗战亘于三月,各地将士,闻义赴难,朝命夕至,其在前线,以血肉之躯,筑成壕堑,有死无退。”淞沪会战的积极作用在于( ) A.保卫重要城市上海和南京B.促进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C.出现空前团结的抗日局面D.粉碎了日本3个月灭亡中国的迷梦 7.在中国有这样一座城市,它为近代中国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冠上自己的名字而受辱,它为抗战时期日军在这里屠杀30多万中国军民而饮恨。“它”就是( ) A.北京B.上海C.广州D.南京 8.大型电视纪录片《幸存者——见证南京1937》(第一辑)首映式在如图中的纪念馆举行。该纪录片反映的历史事件应该是( ) A.九一八事变B.卢沟桥事变 C.南京大屠杀D.淞沪会战 9.史学家张阴麟曾写道:“我们正处在中国有史以来最大转变关头的……第一次全民族一心一意的在血泊和瓦砾场中奋斗以创造一个赫然在望的新时代。”其中的“第一次全民族一心一意的在血泊和瓦砾场中奋斗”指的是( ) A.鸦片战争B.甲午中日战争C.北伐战争D.抗日战争 10.歌词“卢沟桥,卢沟桥,男儿坟墓在此桥……国家存亡在此桥!”反映的是什么历史事件?( )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导学案第19课 七七事变与全民族抗战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导学案 第19课七七事变与全民族抗战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卢沟桥事变和南京大屠杀的历史事实,讲述中国人民抵抗日本侵略的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 2.叙述日本帝国主义在侵华过程中屠杀中国人民的滔天罪行。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历史资料的分析、归纳,学会分析、归纳史料的方法。 2.发现历史与现实的联系,初步掌握史论结合的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学习卢沟桥事变中爱国将领和军民英勇抗战的事迹,激发学生强烈的爱国情感,珍惜今天来之不易的和平生活。 2.认识到日本对华战争是一场残酷的侵略战争。 【教学重点】 七七事变和第二次国共合作。 【教学难点】 正确认识南京大屠杀及当今日本极力掩盖南京大屠杀的事实。 情景导入生成问题 在北京西南郊外永定河上,横跨一座气势如虹的石桥,它就是卢沟桥。卢沟桥始建于金代,设计科学合理、雕刻精美,是中国名桥。1937年7月,这里响起了抗击日本侵略者的枪声,揭开了中华民族抗日战争的序幕。 自主学习梳理知识 一、七七事变 1.1937年7月7日晚,日军以军事演习中一名士兵失踪为借口,要求进入搜索,遭到中国守军的严词拒绝。早有准备的日军悍然炮轰我军防地。驻卢沟桥和宛平城的中国守军奋起反击。这就是“”,又称“”。七七事变标志着中国的开始。 2.7月底,北平、天津相继失陷。保卫北平的战斗异常激烈,、将军壮烈殉国。 二、第二次国共合作 根据国共两党协议,中国工农红军主力改编为,任总指挥,任副总指挥;红军长征后留在南方八省的游击队改编为,任军长。1937年9月,国民党中央通讯社公开发表了中共中央提交的,蒋介石也发表谈话,承认中国共产党的合法地位。这样,以国共为主导的正式建立,国共团结御侮、抗战的局面开始形成。 三、淞沪会战

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九学习主题 第19课《明清小说》教案 川教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了解明清小说的成就;理解、分析四大名著的时代特点。 2、过程与方法:通过学习、阅读、分析史料和图片资料,找出四大名著的时代特点,提高学生的识图能力和分析史料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学会欣赏中国古典小说四大名著的艺术性,认识在中国及世界文坛中的地位。 教学重点 四大名著 教学难点 四大名著的艺术特色和深刻内涵 课时安排 1课时 主备人教案 执教人修改方 案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复习导入: 一、提问:⑴、宋词的历史地位?有哪些主要流派?主要代表人物有哪些?⑵、苏轼、辛弃疾生活年代?词的特点?代表作?有何贡献? 二:导入新课 三、新授课 (一)、明清小说(板书) 1、原因(板书) ⑴、商品经济的发展(板书) ⑵、壮大的市民阶层文化生活需要(板书) 2、表现(板书) ⑴、历史小说(板书) ⑵、神魔小说(板书) ⑶、世情小说(板书) 1、代表作品(板书) ⑴、《三国演义》(板书) ①、作者:罗贯中(板书) ②、创作基础(板书) ③、内容(板书) ⑵、《水浒传》(板书) ①、作者:施耐庵(板书) ②、创作基础(板书) ③、写作手法(板书) ④、价值(板书) ⑶、《西游记》(板书) ①、作者:吴承恩(板书) ②、创作基础(板书) (二)、《红楼梦》(板书) 1、作者:曹雪芹(板书) 2、文学史上的地位(板书) 3、主线(板书) 4、价值(板书) 5、核心(板书)学生答 学生默读课文内容,回答问题。 抽4-----6位学生讲一讲《三》、《西》、《水》里的比较熟悉的故事。 学生默读课文内容,回答问题。 回答

提问:1、四大名著是指什么?明代小说 繁荣的原因是什么? 2、明代小说具体表现怎样?代表作分别 是什么? 3、《三》、《水》、《西》、《红》的作者?成 书时间?体裁?创作基础? 四、小结: 五、作业: 做同步练习册 教学反思: 上课学生思维活跃,能积极发言。对当天的内容能有一部分学生完全掌握,错别字较少。

2020年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上册一课一练 第十九课 七七事变与全民族抗战(含答案)

八年级历史上册第十九课七七事变与全民族抗战 1.1937年7月7日晚,驻屯北平南郊的日军以军事演习中一名士兵失踪为借口,要求进入____________搜查,日方的无理要求,遭到中国驻军的拒绝。早有准备的日军悍然炮轰我军防地。这就是“____________”,又称“______________”。 2.早在13世纪,卢沟桥就闻名世界。意大利人马可·波罗在他的游记里称赞“它是世界上最好的、独一无二的桥”。1937年在这里发生的重大历史事件表明( ) A.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 B.中华民族的全国性抗战从此开始 C.加速了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D.中国实现了民族解放和国家独立 3.在近代,中国政党的关系对中国革命影响重大。国共两党的关系经历了合作—分裂—再合作—再分裂的过程,其中“再合作”实现的主要原因是( ) A.西方国家在中国利益的需要 B.世界反法西斯力量联合的需要 C.日本侵华加剧了中国民族危机 D.国民政府内战政策完全失败 4.1937年七七事变后,我国著名画家张光宇创作了漫画《“七七”与“切切”》(下图),图中两个日本人的行为表达了作者的创意主张是( ) A.认为日本发动侵华战争最终会自取灭亡 B.表明部分日本人反对战争 C.表明日本军人对发动的侵华战争感到悲观 D.表明日本一定要灭亡中国的野心 5.“当此国难极端严重,民族生命存亡绝续之时,我们为着挽救祖国的危亡,在和平统一团结御侮的基础上,已经与中国国民党获得了谅解,而共赴国难了……”材料所描述的情境应发生在( ) A.甲午中日战争时期B.北伐战争时期 C.抗日战争时期D.解放战争时期 6.据载,山西太原有个前清举人刘大鹏,辛亥革命后仍以清代遗民自居,拒不承认民国,直到1937年后才承认自己是中华民国人。促使刘大鹏思想转变的原因最可能是( ) A.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B.民主共和制度的确立 C.新文化运动的影响 D.全民族抗战的开始 7.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的标志是( ) A.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 B.一二·九运动 C.国民政府发表自卫抗战宣言 D.国民政府公布中国共产党提交的国共合作宣言 8.下列关于国共两次合作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合作方式不同B.革命任务不同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