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美术教学中渗透民族团结教育

美术教学中渗透民族团结教育

美术教学中渗透民族团结教育
美术教学中渗透民族团结教育

美术教学中渗透民族团结教育

我国是各族人民共同缔造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在学校中向学生渗透马克思主义民族观、党和国家的民族政策为重点内容的民族团结教育工作,培养各族学生的民族意识、民族自豪感,提高各族学生拥护国家统一、民族团结,反对各种民族分裂活动,增强各民族的向心力和凝聚力,是关系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任务,是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维护社会稳定和国家统一的必然要求。为此教育部在2008年12月15日发布了《学校民族团结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纲要要求每学年要保证10-12个学时的民族团结教育教学活动时间,牢固树立“增强民族团结、维护祖国统一、反对民族分裂”的意识,使学生进一步认识我们党和国家民族政策的优越性,坚定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信心。

一、民族团结教育在课堂中的渗透

教师在美术课堂中不仅仅是向学生传授绘画的技能、技巧,提高他们对自然美、生活美、艺术美的感受能力,而且还要根据教材中的不同内容渗透思想教育,陶冶他们的审美情感,增强各民族学生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结晶的自豪感、自信心和自尊心。我所在的格尔木市蒙古语意为“河流密集的地方”,地处青藏高原腹地,格尔木市所辖广阔地区是中国历史上西部少数民族游牧的地区之。数干年来,这一带屡经民族递嬗演变,留下了各个民族别具特色的文化遗产。格尔木市的民族文化主要以蒙古族和藏族文化为主。随着柴达木资源开发,驻地人口结构发生了显著变化,形成了高度移民城

美术德育论文

美术教学中的德育教育 教育是以促进学生身心发展为目的,以提高国民的思想道德、文化科学、劳动技能、身体素质、陶冶情操为宗旨的基础教育。其中,思想道德素质在人的素质结构中具有定向和动力作用,是整个素质结构的核心和灵魂,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在美术教学中,根据美术学科的特点对学生进行德育,不但十分必要,而且对于切实提高学生素质,促进学校德育建设起重要辅助作用。 美术学科是一门综合性科目,一堂好的美术课,应该是既传授应掌握的美术知识,同时又培养学生一些良好品德,生活习惯。它与许多学科有着密切联系。 平常人看来上小学美术课是一件简单、轻松的事,教师不用多想、不用多钻研,上课出示示范作品,学生照着画就是了,教师在教室里走一走、看一看,没事可做,要说的也少,也就是说上美术课是重复的机械运动,每节课都是一样,老师少说一点,然后示范,学生跟着画,没有太大的意义,没有创新,这些都是不成熟片面的观点。我认为上好一节美术课不是那么简单的事情。 美术课教学与其他学科教学一样,要以提高学生总体素质为目标,不能单纯地认为美术课仅仅是教学生绘画,教学生依葫芦画瓢,具体地说,美术课上,也要教书育人,既要注重基础知识,基本技巧的训练,也要培养小学生的创造能力与思维能力。 儿童天生对任何事都有兴趣,什么都想去学一学、做一做,模仿

一下,从他们对世界还只有淡淡认识的时候,他们就开始了涂鸦,然后随着认识的提高,技能的增加,年龄的增长,这些兴趣都会发生变化,不同年龄段的孩子,对美术的热情截然不同,对不同的学生,我们都要用心去感悟,从基础从学生的根本出发,让学生们的身心技能都能得到良好的教育和发展,下面我谈谈我在美术教学中的几点做法: 一、注重身教育人 “身教胜于言传。”教师是培养人的特殊职业者,教师形象无不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成长。因此,教师要注重自身形象的教育作用,用无私奉献的师魂,诚实的师德,严谨求实的师风去影响教育学生。 1 、言行一致,身教重于言教。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要先做到,要求学生不做的,自己坚决不做,随时随地给学生作榜样。例如我们艺术教师大都喜欢穿奇装异服、留长发(也有光头的)、蓄胡须,这些都是校规校矩所不容的,所以我们要坚决制止。 2 、加强师德修养,养成良好习惯。美术教师要有对事业执着追求、顽强的进取精神,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工作习惯。学生随时都在学习模仿、评价老师,小到语言说话,衣着头饰,大到思想观念、性格气质。 3 、提高教学水平,讲究教学效果。教学能力强,水平高、效果好的美术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地位高,有信任感,说话学生愿意听,德育教学的效果自然就好,以此形成良性循环。当然这更要求我们美

浅谈中小学美术教育对学生发展的作用

浅谈中小学美术教育对学生发展的作用 学习美术学科对小学生的意义 摘要:美术,是以一定的物质材料,塑造可视的平面或立体形象,以反映客观世界和表达对客观世界的感受的一种艺术形式,因此,美术又称之为…造型艺术?、…空间艺术?。小学生学习美术学科对其进行早期人格培养的有着重要的作用,现代的美育已不单纯是技能技巧的训练,更注重学生的个性、思想、情态等方面的全面性培养。小学生学习美术学科培养和健全学生的人格,有利于学生责任心的建立,学生学习美术学科能陶冶人的感性,培养合作精神,减少自私自利的现象。更有利于综合能力的培养。 美术,是以一定的物质材料,塑造可视的平面或立体形象,以反映客观世界和表达对客观世界的感受的一种艺术形式,因此,美术又称之为‘造型艺术’、‘空间艺术’。 小学生健全人格的培养不仅仅是个人的需要,更是时代发展的需要!然而,优秀的人格品质并不是天生拥有的,是通过后天环境影响和教育逐渐形成的。而美术教育在素质教育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它为学生提供丰富多样的教学活动,从而使他们的人格得以成长。因此,通过教学活动,增进其人格健全及和谐发展,使学生的潜能和思绪得以表现,是小学生美术教育的最终目的。 一、小学生学习美术学科对其进行早期人格培养的重要性 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人格是一个人整个精神面貌的表现,包括心理特征和个性倾向两个方面,著名英国教育学家赫伯·里德则提出所谓完整人格指的是人所具有的一切潜质都得到全面而协调的发展。而美术教育的本质是育人、育心、育格,这个“格”就是指人格。纵观中外美术教育的发展,最早被追求的是其品格教育的功能:着重人的性格的自然完美性,重视精神的熏陶,并使之获得品性高尚。 一个人的成长往往以正确的早期教育为起点,儿童时期正是健康心理和良好行为的胚芽时期。随着美术教育的不断发展和完善,现代的美育已不单纯是技能技巧的训练,更注重学生的个性、思想、情态等方面的全面性培养。所以,在美术活动中重视早期的人格培养,对学生的成长是非常重要的! 二、小学生学习美术学科培养和健全学生的人格 德国著名的心理学家赫伯特·里特曾说:“艺术教育不是为了训练儿童的服从性,而是为了儿童生长的自然秩序的陶冶。”而美术教育正是通过丰富多样的教学活动及活泼、轻松的课堂氛围,令学生乐学爱学。并在创作的过程中令学生进行自我完善,变得更有智慧,更有爱心,最后既能成就自己也能帮助他人。 在众多的学科中,无论是数学、语文、英语……都有它特定的判断正确与否的标准公式。正因如此,很多时候学生会因为担心自己达不到一定的标准而对学习有恐惧感,这里也反映了一个自信心不足的问题。对于缺乏自信的学生,我则通过一系列的美术学习,帮助他们树立信心和鼓起勇气。美术学科最显著于其它学科的功能在于它的独特性,它没有唯一固定评价对与错的标准,允许具有不同风格,鼓励运用多种灵活的手法去表现。所以学生可以在一

美术教学中的德育教育

美术教学中的德育教育 广东省云浮市云安区白石中学梁国强 【摘要】美术课程立足于解决审美问题,其注重对受教育者情感的培养,其焦点集中在个体的审美发展上。它是学校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实施素质教育和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人才的重要途径。它又是一门集思想性、教育性、艺术性于一体,突出审美目标的综合性课程。 【关键词】美术;教学;德育教育 引言 美术教学可以通过美好的艺术形象,向学生展示社会生活的画卷,展示出美好的心灵和高尚的情操,形象深刻地揭示社会生活的本质并提供区别善恶、美丑、荣辱、正义与邪恶的标准。优秀的艺术作品总是体现一定的社会思想,社会道德人生价值与追求、理想,使学生受到感染、启迪和教育,从而提高思想境界,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如果说德育重在晓之以理,那么美育则重在动之以情,有情达理,导之以行,方能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正是由于德育与美育并行不悖、相得益彰的效果,才能使学生得到和谐、完善、全面的发展。 一、改变教学模式,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传统的美术教学把传授技能作为教育目的,忽视了把德育教育作为教育根基的这一理念。教师在进行填鸭式、灌输式的知识与技能传授时,忽略了德育的渗透和孩子对美好事物感知的启发,致使学生在呆板的复制过程中感受不到学习的快乐,从而不利于德育教育。因而教师应在教学形式上转变观念,还学生一个开放自主的学习环境,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等形式,引导学生大胆想象思考,教师及时抓住学生的心理,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如在讲到第14册第六单元“发现与创造”---“化腐朽为神奇”一课时,和学生一起欣赏学生作品,如用易拉罐制作的蝙蝠侠,彩色吸管制作的五彩孔雀和废旧电线制作的环保笔插等。并鼓励学生自己动手,和同学们互相合作制作工艺品,并借此举办工艺品制作展览。这样的教学方式,使学生在活动中不仅接受到低碳环保理念教育,也体验到自己动手制作的快乐,而且获得了“我能行”、“我最棒”的自信。 二、抓住教学契机,培养学生的审美热情 美术教学过程是一个审美的过程,若在这一过程中缺乏了审美热情和对美的感知,那么美术教学就失去了它内在的意义。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如何找准德育切入点,加强德育渗透;而如何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主动探究,确立自身的社会道德、信念和价值。这个过程是有挑战性的,因为这个过程中有很多不可预知的事情发生。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求教师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积极配合教师,还要求教师要有很好的文化底蕴和敏感的洞察力,这样才能进行很好的德育教育,从而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三、美术教学中的爱国主义教育 爱国主义教育是学生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每位美术教师课堂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利用美术教学资源,根据美术教学以欣赏美、表现美和创造美为主的特点,通过美术教学中欣赏课和技法课两个主要教学过程,开展对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 3.1.爱国主义教育和欣赏课

《中国美术作品中人物的情感表现》教学设计总结

《中国美术作品中人物的情感表现》教学设计 中山市板芙镇新联小学肖力强 一、教学内容:岭南版小学美术五年级下册第1课

三、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目标: 1、感知中国美术作品中人物的面部情感及动态表现; 2、了解中国美术作品的相关历史知识及艺术表现的形式美。 过程与方法: 1、在欣赏评述中,充分感受中国国美术作品中人物的丰富情感及历史再现; 2、在欣赏感受中发现绘画、雕塑的形式美与创造美; 3、在细节描绘中体会人物形象的情感表达。 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和平的思想品德,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感受艺术品的情感力量。 四、教学要点 1、重点: 从作品的人物造型、动态、表情,理解人物的真实情感,从而更好地理解作品的内涵。 2、难点: 如何解决作品的丰富内涵(历史、文化、艺术手法)与学生的生活阅历及审美经验的差距。 五、教学策略

1、教学方法:本节课采用情景教学法、视听法、直观感受法、活动教学法。创设情景,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热情,让学生更快的投入到教学活动中;采用直观感受法,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教学内容,让学生更快、更好地掌握《中国美术作品中人物的情感表现》的表现方法与步骤;采用视听法、活动教学法进行教学,能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和积极性,培养学生语言知识运用的能力,积极参与各项教学活动,让学生在玩中学、在学中玩,寓教于乐,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2、辅助手段:多媒体课件、中国美术作品图片等等。希望通过多样化的辅助手段,能够更好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活动,使课堂教学更加有效。 3、贴近学生的生活经验:力求选择学生较易接受的作品进行欣赏。 4、关注画面的比较分析能力和美术语汇训练,教师提供“喜、怒、哀、乐”四组词汇,提示学生欣赏评述。 5、创设审美体验的情境,引导学生思考以增强审美体验的有效性。如画面表现了什么故事情节?能猜出画中人物是什么角色吗?他们在干什么?表达人物情感的细节体现在哪里?能模拟画中情境,体验不同人物角色的情感表现吗? 6、在欣赏学习中尝试探索一些表现技法,掌握一些历史文化知识,从而不断提高自身的鉴赏能力。

(完整版)小学美术教育的意义和作用

小学美术教育的意义和作用 美是客现存在的,现实生活中可以说是无处不在;文学艺术、社会生活、大自然等给人们带来无穷无尽地美的享受。但是,人们明明生活在“美”的身边,却感受不到“美”的存在,其原因就在于缺少美的“发现”,即审美。小学美术教育就是要通过审美活动,培养学生感受美、欣赏美、体现美和创造美的能力。可见,在小学美术教学的过程中,审美教育是不可缺少的。我们应该在平时的美术教学中,努力提高学生的识别水平和鉴赏能力,培养学生健康的、高尚的审美能力。小学生随着年龄的增长,身心发展的速度加快,他们的审美心理也明显的由低级向高级发展。根据这个特点,在美术课的审美能力培养教学中,注重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美是客现存在的,现实生活中可以说是无处不在;文学艺术、社会生活、大自然等给人们带来无穷无尽地美的享受。但是,人们明明生活在“美”的身边,却感受不到“美”的存在,其原因就在于缺少美的“发现”,即审美。小学美术教育就是要通过审美活动,培养学生感受美、欣赏美、体现美和创造美的能力。可见,在小学美术教学的过程中,审美教育是不可缺少的。我们应该在平时的美术教学中,努力提高学生的识别水平和鉴赏能力,培养学生健康的、高尚的审美能力。 小学生随着年龄的增长,身心发展的速度加快,他们的审美心理也明显的由低级向高级发展。根据这个特点,在美术课的审美能力培养教学中,注重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欣赏大自然,感受生活中的美 大自然把一切美好都展示给了人们:冬天白雪下的树、秋天飘飘的红叶、夏天碧海黄沙、春天草绿花红、青山绿水、旭日斜阳、蓝天白云、奇花异草……自然界绚丽多彩的景象和事物,以及形形色色的人和事都是我们获取表象的丰富源泉,我们应该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去观赏大自然和接触生活,让他们从中体会到自然界万事万物的美,让学生懂得生活中的美、艺术上的美都来源于生活。让我们领着学生放飞思想,把美术课堂搬到室外去,然后再把课外直接获取的表象知识带回课堂内,让斑斓的景色在课堂中释放光彩。 正如罗丹所说:“所谓大师,就是这样的人,他们用自己的眼睛看别人看过的东西,在别人司空见惯的东西上能够发现出美来。”在欣赏自然界中,引导学生观察,让学生置身于美好的自然环境中,对学生的审美培养将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 二、借助生活表象,打开想象空间 对于欣赏到的美好景象,可以主动地进行“再创造”,这就要依赖于学生自身的想象能力。想象是一种创造性的思维活动,是审美活动中的一种重要的心理功能。可以说,没有想象就没有审美鉴赏和艺术创造。 在教学过程教学中,教师要指导学生学会运用形象思维来分析、研究、综合、概括事物,也就是对感知材料加以分析、研究和综合,进而提升自己的抽象思维能力,打开自己的想象空间,填满无限遐想的想象。比如把人物的生活、思想、性格的某一部分抽象出来,加以

二年级美术德育渗透计划

二年级美术德育渗透计划 一、欣赏,是美术教学中德育渗透的一个重要途径。 欣赏在教材中主要集中在欣赏课中。但是,其它的课中也含有一定比例的欣赏成分。美术课中,欣赏教学的主要任务是通过欣赏优秀的美术作品,激发儿童的艺术情趣,使儿童初步了解美术的视觉语言和表现方法,初步掌握一定的美术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提高审美能力,培养高尚的审美情操,扩大艺术视野。其中的德育因素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 1)从传统的民族民间艺术文化中陶冶爱国主义情操。(2)从我国现代的优秀美术作品中了解我国革命战争期间及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所反映出的优良革命传统、积极的生活态度和时代精神,培养学生奋发向上的品格和坚定的信念。特别是反映历史上和当代的爱国主义人物、民族英雄和无私奉献的劳动者的作品是十分好的教育素材。 (3)理解只有劳动和实践才能产生美。通过民间艺术和工艺欣赏课的教学,展示一些优秀的手工艺术品的图片和实物,让学生了解只有在劳动中才能产生智慧,人只有靠双手不断的实践才有收获,劳动人民就是以自己的实践和智慧创造出精美的艺术品。从而培养了儿童精益求精的劳动态度和良好的美术创作习惯,健康的审美情趣,也提高了对美的感受力。 (4)从反映儿童题材和动物、花卉题材的中外优秀美术作品中

感受人类对和平、友谊、美好生活的愿望和追求。 (5)从同龄儿童的美术作品中感受健康的、积极的生活乐趣、陶冶美好情操。 二、观察,从德育的意义上看,应引导学生用正确的审美态度来观察生活和自然。 对自然形态的观察。校园的美丽景色,蓝天白云草地等,也许简单的几笔,却能将人带进大自然的安静、甜美中,放飞自己的思绪,展开自己的想象,体会大自然之美。 对人物及其生活的观察。人物的题材在美术课中占有重要地位。儿童眼里看到的人物千姿百态。他们对儿童的心理发展起巨大的作用。老师在人物题材类的教学中,也应注意抑恶扬善,让儿童知道哪里是真、善、美的事物,利用作品中的表现对象作为抒发和表达思想感情的重要平台,表露他们对社会生活的认识。 各种动、植物和其他物象的观察。着重培养儿童对大自然及周围事物的关心、爱护,而对于一些不良的破坏行为,要有进行劝导和坚决制止的勇气。 三、应用,也是美术德育的重要方面。 学生制作的小作品用来美化教室,美化居室,使学生感受到美是通过劳动创造出来的,我们的一言一行,穿着打扮也都来源于美,来源于自己的双手。

浅谈美术教学中的德育教育

谈美术教学中的德育教育 德育是教育全面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培养有社 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学 校美术课的一切形式都应当旨在发展学生的精神生活, 帮助他们认识世界,形成他们的世界观,提高他们的道德 水平。美术教育与品德教育二者是密不可分的。 作为一名美术教师,怎样利用美术学科的特点,通过 不同形式发挥教育因素,因势利导,以实现教书育人的目的,是我们应该深思的重要问题。多年的教学工作中,通 过不断摸索、实践、总结,我深深的体会到:美术教育是 通过对色彩、线条、肌理、构图的审美因素的反应来进 行的视觉教育,学生大量、广泛的接触美术作品,能增进 他们对美术美的认识和理解,提高他们的鉴赏和创造能力。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能充分调动学生的感知,从而使学生在主观情感上得到审美体验,使其情感升华、心灵净化。现代美术教育的目标不是培养美术家,而是面向全体学生,通过美术特有的形式、手段,通过循序渐进的教育 和影响,达到陶冶学生心灵,塑造学生人格的目的。从而 培养出具有良好行为习惯,健全人格,高贵品质的优秀的人。美术教育对德育教育是潜移默化的影响,是潜在作用,如“凉水泡茶慢慢浓”,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接受教育,自身素质得到提高,灵魂得到洗涤,品质得到升华。针对 以上情况和美术课堂的特殊性,我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 的具体做法是: 一、更新观念,德美并重。 美好的艺术形象,可以给学生展示出社会生活的画

卷,展现出美好的心灵和高尚的情操,形象深刻地揭示社 会生活的本质并提供区别善恶、美丑、荣辱、正义与邪 恶的标准。优秀的艺术作品,总是体现着一定的社会思想,一定的社会道德,一定的人生价值,一定的追求与理想, 如从《达芬奇画鸡蛋》的故事入手,让学生谈谈对本画的欣赏体会,教师参与其中,分享知识并获得情感。世界着 名画家,意大利“文艺复兴三杰”之一的达芬奇,如果不 坚持画鸡蛋,勤学苦练基本功,又怎么能创造出世界名画《蒙娜丽莎》呢?使学生受到感染、启迪和教育,从而提 高思想境界,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 二、应用多媒体课件进行教学,创设一个良好的教学情境。 多媒体课件可以把教学所需要的各种图像、语音、音乐、影像以及文字说明进行整合,并自然、快捷、合理地展示给学生,实现教学活动的生动和高效。在制作网络多媒体课件时正确引导学生科学的利用网络,使学生既 学到文化知识,又受到一定的思想教育。例如在美术教材中展示了北宋末年画家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这幅名 画的一个小局部,学生却很想了解这一长卷的全部。这时我们就可以利用网上的搜索引擎,进入北京故宫博物院 的网站。在这里学生就可以欣赏到完整的《清明上河图》,更加直观地了解北宋都城汴梁繁盛的景象。在欣赏外国 作品时,学生往往对作者和作品的历史年代和时代背景 一无所知,理解起来十分困难。例如,教学欣赏西班牙画 家委拉斯凯兹《纺织女》这一作品时,我们让学生通过Google搜索引擎,输入作者的名字“委拉斯凯兹”,这样就可以查到大量与作者相关的文字资料和更多的作品。

浅谈美术教学中的创新与实践

浅谈美术教学中的创新与实践 【摘要】当今教育的核心是创新,创新能力是知识经济时代评价人才的最高标准,要让学生适应知识经济时代的快速发展和竞争,成长为新时代的人才,就必须在课堂上进行创新教学。 【关键词】创新;实践 “艺术的生命就在于创新”。因此美术课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另外小学美术课没有升学压力,这反而解放了教师,美术教师可以放开手脚,紧跟时代的步伐,大胆实践和探索来搞创新教学。 1 课的内容的选择 学习的过程应是一个创造的过程,一个批判、选择与存疑的过程,课堂教学应当充满想象,充满探索性与体验性”。教师要从课的内容中挖掘出具有创新倾向的知识点,然后把这些知识与学生的接受能力结合起来设计课堂教学的全过程。 苏霍姆林斯基说:“不能使学生积极参与是教师最大的过失”。教师要灵活掌握课的内容,不一定要完全按课本上的内容讲授,除了抓住基本的知识技能知识点外,要根据学生的基础和兴趣来安排并加入新的知识点,并与他们的生活实际相联系,为的是更好的贯彻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优化课的信息,使所学内容更容易被学生接纳,从而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主动参与到课的内容中来,通过教师的正确引导,才会激发学生的创造欲望,形成创新意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发挥出来了,创新教学就不是一句空话。因此,要在课堂上进行创新教学,就要选择有利于创新的课的内容。 美术课的内容应该充分突出美感教学,充分运用各种形式美感的内容吸引、感染学生,让学生认识和理解,进而主动选择美。马克思说:“我们要以美的原则改造世界”。丰子恺说“美术是为人生的,人生走到哪里,美术跟到哪里。”在当前的教学中,美术课的任务是让学生自觉运用美来塑造自己以后的人生。当今信息时代的教育,教师必须主动的引导学生用美的原则去选择知识和信息,使他们树立正确的审美观使自己能够健康成长。另外,美术课中的一些内容可以很自然的与做人的道理联系起来,要响应江泽民同志所倡导的”以德治国”的原则,教育就应该以德治校,在教学中应做到以德为先,在美术课的内容中可以加入中外积极健康的人文思想,从艺术品的欣赏中挖掘德育素材,将德育贯穿到整个教学活动中去,联系实际帮助学生树立健康的德育价值观。 具备敢于创新的勇气是创新的前提。有位名人说:“伟人之所以伟大,是因为我们还跪着!”没有个性就没有创新,教师要鼓励学生质疑和敢于挑战权威的勇气,发展学生的个性特征,并且要在课堂上营造和谐、平等的学术气氛,让学生相信自己具备巨大的创新潜力。法国雕塑家罗丹说:“珍惜每一次激情的冲动

美术教学中的情感教育

美术教学中的情感教育 摘要:义务教育阶段的初中美术课程是面向全体学生必修的艺术课程,是学校进行美育的主要途径。学生通过对美术知识和技能的学习,能提高审美能力、发展感知能力和形象思维能力,形成创新精神和技术意识,促进个性的形成和全面发展。学生对美术学习的效果如何,不仅受美术学科冷暖特征的影响,还与师生在教学时感情投入程度有关。如何加强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在教学中实施情感教育,这是我们在新课程改革中 值得探讨的课题。 关键词:课改美育情感教育 在学习和研讨《美术课程标准》时,许多教师认为在美术新课程四类目标中,情感类目标是较难把握的,原因就是在以前的美术教学中,往往只重视美术的认知目标、技能目标、应用目标,而忽视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那么什么是情感教育?它对美术教学有什么影响?我们在教学中又如何去实施情感教育?下面结合初中美术教学,浅谈 一下在这方面的认识。 初中美术课程是面向全体学生必修的艺术课程,是学校进行美育的主要途径。通过对美术知识和技能的学习,能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发展感知能力和形象思维能力,形成创新精神和技术意识,促进学生个性的形成和全面发展。因此,学习美术对于每个初中学生来说都十分的重要。那么怎样能把美术学好呢?从教学实践中可以看出,情感教 育不可忽视。 情感是人们对客观现实的一种特殊反映形式,是客观事物是否符合人的需要而产生的态度和体验。美术教学是在情感参与下的体验活动,这一活动的开展,必定伴随着某种情感的产生,必然反映出学生在学习美术过程中的精神世界和特征,也反映教师在教学时情感投入的程度,若是师生情感达到了心理学上所说的“共鸣”,则会激发学生持久的学习热情,定能促进学生主动地建构更高层次的认知结构,以利于学生今后的发展。因此在《美术课程标准》中重视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评价,就是想要在新一轮的课程改革中加强对学生情感的教育,使学生在学习美术知识与技能的过程中,利用情感的动机功能,激励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使他们对美术学产生深厚的兴趣。列宁说的好:“没有人的情感,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对真理的追求。”可见情感教育的重要性。那么怎样在美术教学中实施?下面从影响美术教学的各种情感因素说起。 一、教师方面因素

美术教学中的情感教育

美术教学中的情感教育 列宁说:“没有人的感情,就没有对真理的追求。”情感在小学美术教学中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苏霍姆林斯基曾以生动的比喻来说明情感的作用:“感情如同肥沃的土地,知识的种子就播种在这个土壤上。”他在认知快的论述中高度评价了情感的因素在教学过程中的重要作用。他还援用列宁的名言,说明了没有可靠的情感基础,不仅不会有成功的学习,甚至连一般的学习也不可能,小学美术教学大纲中明确指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发挥艺术教育寓教于乐、生动形象、感人的优势。向学生展示中华民族的优秀艺术传统,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陶冶情操,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激发热爱祖国、热爱中国共产党的感情。 情感作为人类重要的心理现象,以其一系列独特的功能特征影响教学活动。它具有调节功能。心理学实践证明,当个体出现愉快乐观情绪时,整修智力操作水平大大提高。国外也曾对两组儿童进行实验,一组儿童受益于教师良好情感的调节,其智商为105;而另一组儿童在紧张情绪下,其智商只有91。情感具有感染功能。如果情感感受者与刺激者的内心产生相同的情感体验,则引起“情感共鸣”,相互之间必将产生感染作用。情感具有暗示功能。情感的暗示功能鼓励学生积极学习,能产生一种奇妙的动力作用。情感具有迁移功能。情感的迁移功能是指个体对某个人的情感往往会迁移到这个人一切有关的行为的对象上,成语“爱屋及乌”则为此说。情感具有组织功能。情感的组织功能是指情感常常为想象组织材料。教学中,应重视情感的组织功能,唤起学生丰富的遐想和无限的创造想象,以激发学生的绘画灵感,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在教学中,可以从下面几方面去培养和陶冶、激发和升华学生的情感,以达到美术教学的目的。 一、抓住作品,丰富情感 情感是创作的原动力,情感是作品的生命力。“心有所思,情有所溢,而后有所撰作”(叶圣陶语),作品是作者情动于中,溢于言表的产物。如果不能领会作者的感情,就不能说真正读懂了作品。正所谓:一部世界名蓍、一幅世界名画,不是人人都能领悟它的意蕴,体会它的情感,欣赏的美之所在。因此,在美术课教学中,我们应充分抓住作品,挖掘其中的情感因素,促使学生由情感的浮浅性向稳定性和深刻性发展,丰富学生的高级情感,即理智感、道德感、美感。 理智感是人们认识和探求真理的需要是否得到满足而产生的一种情感体验。少年儿童的理智感主要表现为求知欲的扩大和加深,对事物的好奇心和追求真理的积极进取心。教育心理学家认为“只有深厚的理智感,才能使人的智力发挥巨大的力量”。波兰科学家哥白尼曾说他对天文的深思,产生于“不可思议的情感高潮和鼓舞”,才发明了日心说。法国作家大仲马一生写了二百多部小说和戏剧,他写《三剑客》时,狂笑不止,时时和书中角色开玩笑,好像他们就坐在自己面前似的。正是由于深厚的理智感,使大仲马的小说写得幽默、风趣,引人入胜。因此,在美术教学中我们应凭借作品、抓住作品,丰富学生的理智感。如,在教学《中国写意画》时,我先出示了一幅齐白石的《墨虾图》,创设情境:“你们觉得这画画得好不好,为什么?”生讨论后,又向他们提问:“齐白石爷爷是老年时才开始学画的,可他仍画得这么好,难道他有什么秘决吗?”学生对此产生了好奇心。然后,我给他们讲了齐白石爷爷的故事和他画虾的趣闻,激发了学生内心的崇敬之情,从而增添了他们学习中国画的信心和目标。这就在积极的情感体验中丰富了学生求真的理智感。 道德感是关于人的言行,思想等是否符合一定的社会道德准则而产生的情感体验。它包括责任感、义务感、自豪感、尊严感、同情感、羞耻感、友谊感以及人道感等。儿童教育心理学家认为,培养儿童的共产主义道德感是学校教育工作的重要任务之一。因此,教学中应

张素芝二年级美术学科渗透德育教育总结_

美术学科德育渗透工作总结 单位:西龙虎峪中心小学 班级:二年级一、二班 姓名:张素芝 时间:2015.1

二年级上册美术学科渗透德育教育总结 张素芝 著名的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智育的目标不仅在于发展和充实智能,而且也在于形成高尚的道德和优美的品质。”在学习美术的过程中,学生不仅可以学到绘画知识,掌握绘画技能,还可以培养了解他人,尊重他人的包容性格,认识自己和认识他人的能力,克服困难,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与人共同生活等诸多方面的能力,这些对于学生良好性格的养成,促进学生主动全面的发展,具有积极的作用。因此中学美术教师应当在中学美术教学中注重发掘教材中的道德教育因素,创设各种学习活动,寓道德教育于美术教学中,使之学会如何求知,如何做人,养成和谐、健康向上的道德品质。 美术教材内容丰富,课文所涉及的题材比较广泛,有的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有的是人类所共同关心的问题。如:学校、环境、环保、和平等。这些教学内容都渗透了德育因素,教师应努力挖掘这些德育因素,以知识为载体,适时适度地在教学中渗透人际关系、思想品质、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等方面的教育。让学生在学习美术的过程中,在思想上也得到良好的熏陶,树立正确的思想和培养良好的品德;使他们明确学习美术的目的,端正学习态度,培养克服困难的意志和毅力,得到良好的思想情感教育。 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在中学美术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 一、加强情感教育,深化德育 师爱是师德的核心,即“师魂”,它是神圣的,是教育学生的感情基础,学生一旦体会到这种感情,就会“亲其师”,从而“信其道”。课堂教学不但是知识信息的交流过程,而且是师生情感交流的过程。苏霍姆林斯基说:“学校的学习不是毫无热情地把知识从一个头脑装到另一个头脑里,而是师生间每时每刻

美术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美术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初中美术课是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一门必修课,是对学生进行美育的重要途径。对于陶冶情操,启迪智慧,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在人类所有活动中,最能体现创造性的莫过于艺术了,而从属于艺术的美术教学对促进学生创造意识的发展有其独到的功效。那么,美术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下面就我近年来在从事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尝试谈几点粗浅认识。 一、为学生提供创新的机会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理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这就要求教师围绕学生这一基本需要,为学生多提供创新的机会。在美术教学中,我常常开展一些有利于学生创新的活动。如“用画笔美化我们的校园”活动,号召学生在教室外的瓷砖墙壁上绘出美妙的图画,美化我们的环境。听了这个消息,同学们都高兴的一蹦三尺高,大家有了施展才能的天地了!一到课间,走廊里就呈现出一片热闹的景象。同学们个个兴高采烈,手挥画笔,尽情的用画笔创造着美、展现着美,无拘无束地发挥着自己的豪情,这一活动激发了学生的创作兴趣,发挥了学生的想象力,施展了他们的美术才能,而且乐此不疲。我们还经常搞一些画展:“我能行”“我画的最棒”“露一手”“看我的”等美术活动。这些活动给学生更多地表现自我、勇于创新的机会。 二、突出主体地位,营造创新氛围 在美术教学中,通过师生的双边活动,发挥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作用,调动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探索精神,鼓励其创造性的完成作业。 传统教育是以教师的“传道、授业、解惑”和学生的“接受、模仿、继承”为基本模式。现代教育则认为,学生才是教学的真正主体,教师的教必须服务于学生的学,教师是教学的组织者。教师的作用是最大限度的发挥每个学生的潜能,让学生在学习中获得充分发挥潜能的机会,主动地参与到教学过程中去,使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实现“要我学”到“我要学”,再到“我会学”的飞跃,从而培养学生勇于探索,敢于创新的品质和个性。 艺术就要不断创新,就要张扬个性,有时候就要突破权威。这就是要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在美术课上,我不以师者自居,俯下身子放下架子,变“师道尊严”的师生关系为“教学相长”的朋友关系,时时为学生创造一种民主、宽松、和谐的课堂气氛,美术课上让学生畅所欲言,敢于表达自己的观点,张扬自己的个性,在绘画示范时,我从不让学生跟着老师一笔一画的画,不要求学生作品非与示范作品一模一样,学生有创新的地方,我会及时的表扬、鼓励,展示他们的作品,这样学生处于宽松、自由的学习环境,心情较好、情绪愉快、观察灵敏、思维活跃,能通过作品较完全的表现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有利于学生创新意识的培

美术教学中情感教育的实施

美术教学中情感教育的实施 摘要:学生通过对美术知识和技能的学习,能提高审美能力、发展感知能力和形 象思维能力,形成创新精神和技术意识,促进个性的形成和全面发展。学生对美 术学习的效果如何,不仅受美术学科冷暖特征的影响,还与师生在教学时感情投 入程度有关。如何加强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在教学中实施情感教育,这是我们 在新课程改革中值得探讨的课题。 关键词:情感教育;课改;美育 初中美术课程是面向全体学生必修的艺术课程,是学校进行美育的主要途径。通过对美术知 识和技能的学习,能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发展感知能力和形象思维能力,形成创新精神和技 术意识,促进学生个性的形成和全面发展。因此,学习美术对于每个初中学生来说都十分的 重要。那么怎样能把美术学好呢?从教学实践中可以看出,情感教育不可忽视。 一、教师方面因素 首先,教师自身要具备丰富的情感。情感教育是建立在现代教育学、心理学的理论基础之上。一些教育专家对人的素质结构进行了分析,认为情感也是人的素质,并且是最重要的素质, 从现实来看,情感在人的事业及发展中往往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良好稳定的情感是认识活动 的动力和调节器。作为人类灵魂工程师的教师,要分析学生的心理特征,指导学生情感实践,自己必需要有丰富的情感。有专家预测: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教师传统的授业功能将逐渐 减弱,而人格培养的功能将加强,这就预示着情感教育在今后的教学中越来越重要。但在实 际教学中,许多美术教师的课堂教学仍只注重知识与技能的培养,而忽视了情感教育,原因 就是许多美术教师并未理解什么是真正的情感教育,也就是所谓的真教育。 陶行之曾说过:“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唯独从心里发出,才能打到心的深处。”由此可见,美术教师要想在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你自己首先要具备真实、强烈、深刻、稳 定的情感,要有利用美术教学传递情感的能力。 其次,教师在教学时要有情感目标及相关的评价方式。由于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教师要能根据美术学科的冷暖特征及具体的学习内容制定合理的情感目标及评价方式。瑞士著名 教育家皮亚杰说:“教师不仅要知道他自己的科学,而且还要精通儿童和青少年心理发展的细节。”因此,教师在教学时要分析具体的教学内容、了解学生、了解学生的爱好和才能、了解学生的精神世界、了解他们的欢乐和忧愁,再根据这些情况制定相应的情感目标,使学生在 学习美术知识和技能时接受情感教育。 再次,教师在教学时要付出情感。美术教学是师生双边互动的教学,师生心与心之间的呼应就像人们在群山之中得到回声一样,教师对着学生心灵的高山呼唤:“我尊重你,理解你,关怀你……”学生便在心灵的深处回应:“我尊重你,理解你,关怀你……”由此可见情感具有很强 的感染力。因此教师在教学时为了调动学生情趣,自己要感情投入,教学时精力充沛,用幽 默风趣的语言、生动形象的类比、深入浅出的解释来引导学生学习和探索,激发学生学习美 术的兴趣。教师只有付出真实的情感,才能收获真挚的感情,才能在师生之间架起情感的桥梁,以利于情感的沟通。但在初中美术教学中,由于美术学科不是考试科目,许多美术教师 常对学科歧视有情绪,上课时不够投入;又加上教师在社会上的角色也日益丰富和多元化, 压力也越来越大,如何调节自己的情感,把美术课上好,这也是我们美术教师应该思考的问题。有许多美术教师做得很好,他们在上课时能忘却自己的烦恼,关注自己的课堂,关注自 己的学生;能以饱满的激情面对那一双双渴求知识的眼睛,使学生在教师的潜移默化中受到 感染,产生情感激励。 二、学生方面因素 1、通过自我感悟提高美术素养。美术教学应注重对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在教学中应当遵 循审美的规律,多让学生自我感悟艺术作品,引导学生展开想象,进行比较、分析。自我感 悟就是要让学生学会按自己的意愿形成适应的情感、情绪,因此教师在教学时不要急于用简 单的讲解代替学生的感悟和认识,要让学生自己通过体验、思考、鉴别、判断来努力提高自 己的审美情趣。因此,教师在教学时要能放得开,给学生自由学习的空间,培养学生的“自我”意识,让学生学会学习。

浅谈小学美术教学中的情感教育 刘爱群

浅谈小学美术教学中的情感教育刘爱群 发表时间:2018-11-23T11:43:30.490Z 来源:《现代中小学教育》2018年第9期作者:刘爱群[导读] 在创作中占有一定的平面或空间,并且具有可视性的艺术,就叫做美术。 湖南省岳阳县荣家湾镇文胜小学刘爱群 摘要:在创作中占有一定的平面或空间,并且具有可视性的艺术,就叫做美术。美术的划分通常有很多种,一般情况下包括四大门类:建筑、设计、雕塑、设计。现代有部分学者也将其他的归纳到主要门类里,例如:摄影、书法等。在当前的教学中,学者们越来越重视情感在教育中发挥的重要作用。情感教育的主要作用在于丰富学生们的情感,在小学美术的教学中,情感教育也更加容易打动学生,增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艺术的学习本来就是一个比较感性的过程,需要在学习中充分发挥主观想象,和艺术品进行交流。关键词:小学;美术;情感教育 要让处于小学阶段的学生们真正欣赏美术,并对所欣赏的事物产生真正的思想感情,就免不了要在小学美术教育中进行情感教育。通过小学美术中情感教育,可以让学生在欣赏美术作品时有更多自己的见解,提高学生们的审美能力,促使学生对美术这门科目产生浓厚的兴趣。作为教师,在小学美术教学中也要思考如何才能在上课的过程中渗透情感,如何做到以情感人,同时要采取有效的方法,让学生受到共鸣,使学生具备这方面的情感,从而提高审美能力。 一、更迭传统方式,采用新兴技术 传统的美术教学课堂上,教师通常只重视用好的教材,好的教法,而忽略了如何让学生在情感方面也得到教育。上课方式通常由老师在课堂上展示或讲解教案为主,对一个美术作品的理解往往来自教材或者老师本人,忽略了和学生的互动,更别说注意到学生的情绪或者不同学生之间情感的差异。灌输式的将知识交给学生,缺乏与学生之间的沟通,是无法掌握好学生的上课效率的。同时,在教学中有的教师收敛不好自己的脾气,对学生会进行言语、身体上的惩罚,在学生回答问题时不认真倾听学生的想法,反而加以反驳,讽刺,严重的破坏了师生间的情谊,也让学生的身体和思想上收到伤害,长此以往学生会越发不爱上课听讲。这种传统的教学方式更忽视了小学美术教育中的情感教育。 例如:在讲到《小小园艺师》这一课时,可以通过提问的方式,问问同学们对园艺师工作内容的理解,倾听孩子们内心的想法。把课堂变成花园,让同学们进行角色扮演,自己把自己代入到园艺师这一角色中来,进行艺术创作。这样一来,同学们既会对这堂课产生好奇和兴趣,提高学习的积极性,还会在很轻松愉快的状态下完成学习的任务,同时又能将情感融入到课堂中来。课堂中,除了让学生们分享自己的想法,还可以让学生们分小组交流,一同探讨隐含在园林中的艺术,老师在课堂上注意观察每个学生不同的表现,善于发现每个同学的闪光点,以及每位同学在情感方面不同的表达方式。 二、师生角色互换 现如今的小学生的课业压力也变得越来越繁重,美术课无疑是一门较为轻松的课,据了解,很多小学生对上美术课都是充满了极大的兴趣的,这个时候,可以趁着学生们正感兴趣,和他们进行情感上的交流和领导。课堂上,不必一直以一种老师讲学生听的讲课模式,也可以换作学生来讲,老师以情带动为主。小学阶段的学生思想比较单纯,表达情感的方式也更加简单直接,通常所说即是所想。师生角色互换也是小学美术教学中情感教学的一部分,在老师的引导下,让学生站上讲台,做一回“小老师”,有利于学生加深自己对美术作品的理解。课后,可以让学生们试着自己去查找关于下一门未学习的课程的资料,这样不仅可以增强他们的自学能力,还能体会到作为老师在课后备课的辛苦。 例如:在讲到《画表情》这一课时,面部表情变化规律的运用一直是这节课的教学难点。让同学们课下自己去讨论,搜集资料,分析面部表情的变化规律。实践是最好的老师,美术的学习更需要实践去感悟。关于表情的变化规律每个学生都有自己不同的见解,让学生成为老师,通过画表情这一门课的学习,使学生理解五官中特别是眼、嘴、眉的微妙变化就可以传达到人的不同情绪。 三、使用多媒体等电子设备进行教学 全国很多学校的教室都安装了多媒体,有这么好的资源就要合理利用。小学年龄段的学生们多很多事情都充满了强烈的好奇心,使用多媒体技术上课可以吸引小学生们好奇,激起同学们学习美术的强烈兴趣。教师使用多媒体上课也可以更好的展示课程内容,老师讲起课来也更加轻松容易,使整个课堂变得丰富而生动有趣。多媒体技术可以方便老师在课堂上播放一些有趣的动画,学生们可以在课堂上看到能动的画面,听见声音,这些就足以吸引学生们在课上更加认真。多媒体技术还可以方便老师在课堂在放更多的图片,而不仅仅局限于书本上的那几张,展示给学生们更多的图片,可以丰富学生们的眼界,增长他们的见识,对美术产生更多有意的不同情感。例如:在《彩墨世界》这一课中,播放一个与该课程相关的视频,为同学们展示一下五彩斑斓的大千世界,吸引住同学们的眼睛,让他们边看视频边思考,世界为什么是彩色的,从不同的颜色中可以看出不同的感情。再给同学们展示几张有意思的画,让同学们从不同的颜色中,去感受每幅画所描绘的世界,在感情上和作品进行交流。 结语:情感教学在小学的教学工作中是一项任重而道远的任务,中国的教育越来越倾向于素质化,课堂方式也要求灵活多变,通过不断地提升学生们的情感,增强学生们对情感这一复杂的感情的体验,从而激发出学生们的求知欲望和探索欲望。同时,师生之情也是一种重要的感情,在教学中进行情感教育,也能建立良好的师生之情。一个合格优秀的教师,不仅仅要在学术研究上取得优异成绩,也要能够很好的处理自己与学生的关系。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只有得到了学生的积极,才能更好的向学生传达情感教育,使学生培养出一个正确的人生价值观。 参考文献: [1] 崔嫱.浅谈小学美术欣赏教学中的情感教育[J]. 美术教育研究, 2016(24):134-134. [2] 陈小娟.浅谈小学美术教学中的情感教育[J]. 美术教育研究, 2017(8):176-176.

小学美术教学中德育渗透

小学美术教学中德育渗透 王杰小学王建梅 《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加强思想品德教育,强调在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变的过程中,对学生道德、行为、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及思想政治素质的培养;强调德育在各学科教育环节的渗透,改进教育教学方法,注重实践环节,增强思想品德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德育作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一个重要内容,作为实施美育的一个有机的组成部分,它无形的体现在每一门学科的知识当中。在美术教育中,它主要是通过完美的艺术形象的感染来树立学生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乐观的生活态度和良好的品德意志,教育学生热爱社会主义祖国。与此同时,德育的培养,又使学生形成高尚的情操和良好的品格,最终使学生更加热爱艺术,热爱生活。因此,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的某种角度上讲,美术教育和德育应是相互作用、相互联系的。那么如何在美术教育中渗透德育呢我就个人的一些体会谈一点看法: 一、在新课导入中,生动形象地渗透德育。 教师授课,首先要抓好“导课”这一环节。在教学中,我用生动、形象的电化教学和富有感情的语言,将学生的思想感情带入教材所描写的情境之中,引起学生内心世界的共鸣,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情趣,又使他们受到了生动的爱国主义教育。 二、在美术教学中,潜移默化地渗透德育。

美术课不是政治课、品德课,不是靠理论说教和标语口号式的教育,而是靠视觉艺术形象或通过艺术审美活动感染、熏陶,使学生等到启迪,领悟道理,受到教育。 在小学美术教材中,每幅作品都蕴含着一定的思想品德教育内容。如美术教材中画定州的宝塔、北京的长城、家乡的水果、我家一角、民间花灯、剪纸、工艺美术等等,都是进行爱家乡、爱祖国教育的好内容;教材还通过《入队》、《我们爱劳动》、《植树》、《给母校画一张画》等命题创作,培养学生爱国旗、爱集体、爱劳动、爱学校、热爱社会主义美好生活的教育。只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得当,就能有效地进行思想品德意志的教育。 三、抓住美术教育的情感调节功能,生动具体地渗透德育。 美术教育也属于情感教育,它对于陶冶学生情操具有重要作用。因此,在美术教学中,我们应充分发挥情感的调节功能。 四、在美术技能训练中,自觉地渗透德育。 美术技能训练是培养、提高学生的智育水平、技能素质、文化修养和个性特长的重要形式。在纯技法训练课上,我严格要求学生全神贯注地进行美术创作,以培养锻炼学生一丝不苟、精益求精的意志品质;有时搞一次集体创作,还可以培养学生互相帮助,取长补短,使他们学会了顾全大局、团结合作,树立了集体主义观念。 ~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