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韦彪字孟达翻译

韦彪字孟达翻译

韦彪字孟达翻译

韦彪字孟达,扶风平陵人。高祖韦贤,宣帝时为丞相。祖韦赏,哀帝时为大司马。韦彪孝行纯正,父母去世,哀毁三年,守墓不出庐寝。服毕,消瘦得皮包骨,形貌也变了,医疗数年才起。好学博闻,被雅称儒宗。建武末,举孝廉,除郎中,以病免退,复归教授。安贫乐道,淡于进取,三辅诸儒莫不慕仰。显宗听说韦彪名声,

永平六年(63年),召拜为谒者,赐给车马衣服,三迁魏郡太守。肃宗即位,以病免太守职。征为左中郎将、长乐卫尉,数陈政术,每每归政于宽厚。几次上疏请退职,拜为奉车都尉,秩中二千石,赏赐恩宠,与亲戚相等。

建初七年(82年),皇上西巡狩,以韦彪代太常从,几次召入,

《宋史,李迪传》阅读试题答案及翻译译文

《宋史,李迪传》阅读试题答案及翻译 (译文) 《宋史?李迪传》阅读试题答案及翻译(译文) 李迪字复古,其先赵郡人。曾祖避五代乱,徙家濮。迪深厚有器局,尝携其所为文见柳开,开奇之,曰: “公辅才也。”举进士第一,擢知制诰。真宗幸毫,为 留守判官,遂知毫州。亡卒群剽城邑,发兵捕之,久不得。迪至,悉罢所发兵,阴听察知贼区处,部勒晓锐士,擒贼,斩以徇。 尝归沐,忽传诏对内东门,出三司使马元方所上岁 出入材用数以示迪。时频岁蝗旱,问何以济,迪请发内 藏库以佐国用,则赋敛宽,民不劳矣。帝曰:“朕欲用 李士衡代元方,俟其至,当出金帛数百万借三司。”迪曰:“天子于财无内外,愿下诏赐三司,以示恩德,何 必曰借。”帝悦。 初,上将立章献后,迪屡上疏谏,以章献起于寒微,不可母天下,章献深衔之。天禧中,拜给事中。周怀政 之诛,帝怒甚,欲责及太子,群臣莫敢言。迪从容奏曰:“陛下有几子,乃欲为此计。”上大寤,由是独诛怀政。 仁宗即位,章献太后预政,贬寇准雷州,以迪朋党 傅会,贬衡州。丁谓使人迫之,谓败,知河南府。来朝 京师,时太后垂帘,语迪曰:“卿向不欲吾预国事,殆

过矣。今日吾保养天子至此,卿以为何如?”迪对曰:“臣受先帝厚恩,今日见天子明圣,臣不知皇太后盛德,乃至于此。”太后亦喜。 知徐州,迪欲行县因祠岳为上祈年,仁宗语辅臣曰:“祈祷非迪所宜,其毋令往。”元昊攻延州,武事久弛,守将或为他名以避兵,迪愿守边,诏不许,然甚壮其意。 李迪,贤相也。方仁宗初立章献临朝颇挟其才将有 专制之患迪正色危言能使宦官近习不敢窥觎。而仁宗君 德日就,章献亦全令名,古人所谓社稷臣,于斯见之。 (选自《宋史?李迪传》,有删改)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刺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开奇之,曰:“公辅才也。”奇妙B.以章献起 于寒微出身 C.上大寤,由是独诛怀政惩罚D.元昊攻延州,武 事久弛延缓 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 一组是 A.①李迪字复古,其先赵郡人②祈祷非迪所宜,其 毋令往 B.①发兵捕之,久不得②周怀政之诛,帝怒甚 C.①时频岁蝗旱,问何以济②迪请发内藏库以佐国 用

2009年全国高考广东卷语文试题

2009年全国高考广东卷语文试题 资料荟萃 2009-06-09 2207 一、本大题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项是 A. 赝品/摇曳概况/愤慨咽喉/哽咽 B. 溯源/夙愿憧憬/瞳孔大厦/厦门 C. 斟酌/甄别荟萃/猝然模样/楷模 D. 商榷/证券燥热/烦躁降临/降伏 2. 下面语段中画线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欣逢您四十华诞,我们谨向您——亲爱的母校,致以热烈的祝贺。 四十年来,您培养的莘莘学子,或纵横商海,运筹帷幄,或潜心学界,激扬文字……在各行各业的建设中,总是首当其冲。 亲爱的母校,是您厚实的沃土孕育了我们的未来,是您严谨的觉和优良的传统赋予了我们奋发向上的力量,是您把欠产这些懵懂少年培养成今天的栋梁之材。 A. 莘莘学子 B 运筹帷幄 C. 首当其冲 D. 栋梁之材 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 青少年是上网人群中的主力军,但最近几年,在发达国家中60岁以上的老年人也纷纷“触网”,老年“网虫”的人数激增。 B. 据中科院动物研究所初步鉴定,这头金色牦牛是世界上新发现的一种野生动物,并命名为“金丝牦牛”。 C. 近年来,在秀丽的南奥大地上,拔地而起的九州城,海南琼苑、风城大厦等一批多功能新型建筑物,令人流连忘返,构思奇特,巧夺天工。 D. 水果营养丰富,但是它的表面常常黏附着对人体有害的细菌和农药,所以信用水果应该洗净削波较为安全。

4.根据语境,下列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示现本是佛教用语,指的是佛菩萨应机缘而现种种化 身:。。如杜甫《月夜》诗:“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闺中只独看”,就是诗人运用示现修辞手法来描绘想象中的情景:。。预言的示现,同追述的示现相反,是把未来的事情说得好像摆在眼前一样:。示现作为一种修辞现象,指的我们关注。 ①修辞学中的示现是指把实际上不见不闻的事物,说得如闻如见的一种修辞手法 ②至于悬想的示现,则是把想象中的事情说得在眼前一般,同时间的过去未来全然没有关系 ③后来人们把这一词语用在修辞学忠,当作一种辞格的名称 ④在修辞学忠,示现一般分为三类:追述的、预言的和悬想的 ⑤追述的示现,是把过去的事迹说得仿佛还在眼前一样 A.①④⑤②③B.①③④⑤② C.③①④⑤② D.③④⑤①② 二、本大题7小题,共35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9小题。 李迪字复古,其先赵郡人。曾祖避五代乱,徙家濮。迪深厚有器局,尝携其所为文见柳开,开奇之,曰:“公辅材也。”举进士第一,擢知制诰。真宗幸亳,为留守判官,遂知亳州。亡卒群剽城邑,发兵捕之,久不得。迪至,悉罢所发兵,阴听察知贼区处,部勒骁锐士,擒贼,斩以徇。 尝归沐,忽传诏对内东门,出三司使马元方所上岁出入材用数以示迪。时频岁蝗旱,问何以济,迪请发内藏库以佐国用,则赋敛宽,民不劳矣。帝曰:“朕欲用李士衡代元方,俟其至,当出金帛数百万借三司。”迪曰:“天子于财无内外,愿下诏赐三司,以示恩德,何必曰借。”帝悦。 初,上将立章献后,迪屡上疏谏,以章献起于寒微,不可母天下。章献深衔之。天禧中,拜给事中、参知政事。周怀政之诛,帝怒甚,欲责及太子,群臣莫敢言。迪从容奏曰:“陛下有几子,乃欲为此计。”上大寤,由是独诛怀政。 仁宗即位,章献太后预政,贬寇准雷州,以迪朋党傅会,贬衡州。丁谓使人迫之,谓败,知河南府。来朝京师,时太后垂帘,语迪曰:“卿向不欲吾预国事,殆过矣。今日吾保养天子至此,卿以为何如?”迪对曰:“臣受先帝厚恩,今日见天子明圣,臣不知皇太后盛德,乃至于此。”太后亦喜。

宋史·李迪传阅读练习及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李迪字复古,其先赵郡人。曾祖避五代乱,徙家濮。迪深厚有器局,尝携其所为文见柳开,开奇之,曰:“公辅才也。”举进士第一,擢知制诰。真宗幸亳,为留守判官,遂知亳县。..亡卒群剽城邑,发兵捕之,久不得。迪至,悉罢所发兵,阴听察知贼区处,部勒晓锐士,擒贼,斩以徇。 尝归沐,忽传诏对内东门,出三司使马元方所上岁出入材....用数以示迪。时蝗旱,问何以济,迪请发内藏库以佐国用。 帝曰:“朕欲用李士衡代元方,俟其至,当出金帛数百万借三司。”迪曰:“天子于财无内外,愿下诏赐三司,以示恩德,何必曰借。”帝悦。 初,上将立章献后,迪屡上疏谏,以章献后起于寒微,不可母天下,章献后深衔之。天禧中拜给事中周怀政之诛帝怒 甚欲责及太子群臣莫敢言迪从容奏曰陛下有几子乃欲为此 计。上大寤,由是独诛怀政。 仁宗即位,章献太后预政,贬寇准雷州,以迪朋党傅会,贬衡州。丁谓使人迫之,谓败,知河南府。来朝京师,时太后

垂帘,语迪曰:“卿向不欲吾预国事,殆过矣。今日吾保 养天子至此,卿以为何如?”迪对曰:“臣受先帝厚恩,今日见天子明圣,臣不知皇太后盛德,乃至于此。”太后亦喜。 知徐州,迪欲行县因祠岳为上祈年,仁宗语辅臣曰:“祈祷非迪所宜,其毋令往。”元昊攻延州,武事久弛,守将或.为他名以避兵,迪愿守边,诏不许,然甚壮其意。 李迪,贤相也。方仁宗初立,章献临朝,颇挟其才,将有专制之患,迪正色危言,能使宦官近习不敢窥觎。而仁宗君德日就,章献亦全令名,古人所谓社稷臣于斯见之。..(选自《宋史·李迪传》,有删改) 45.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天禧中/拜给事中/周怀政之诛/帝怒甚/欲责及太子群臣/莫敢言迪/从容奏曰/陛下有几子/乃欲为此计/ B.天禧中/拜给事中/周怀政之诛/帝怒甚/欲责及太子群臣/莫敢言/迪从容奏曰/陛下有几子/乃欲为此计/ C.天禧中/拜给事中/周怀政之诛/帝怒甚/欲责及太子/群臣莫敢言/迪从容奏曰/陛下有几子/乃欲为此计/ D.天禧中/拜给事中/周怀政之诛/帝怒甚/欲责及太子/群臣莫敢言迪/从容奏曰/陛下有几子/乃欲为此计/ 46.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宋史.列传第六十九.李迪》

《宋史.列传第六十九.李迪》 《宋史.列传第六十九.李迪》 李迪字复古,其先赵郡人,后徙幽州。曾祖在钦,避五代乱,又徙家濮。迪深厚有器局,尝携其所为文见柳开,开奇之曰:“公辅材也。”举进士第一,授将作监丞,历通判徐、兖州。改秘书省著作郎、直史馆,为三司盐铁判官。东封泰山,复通判兖州,坐尝解开封府进士失当,谪监海州税。改右司谏,起知郓州,诏纠察在京刑狱,迁起居舍人,安抚江、淮,以尚书吏部员外郎为三司盐铁副使,擢知制诰。真宗幸亳,为留守判官,遂知亳州。亡卒群剽城邑,发兵捕之,久不得。迪至,悉罢所发兵,阴听察知贼区处,部勒骁锐士,擒贼,斩以徇。代归,会唃厮啰叛,帝忧关中,召对长春殿,进右谏议大夫、集贤院学士、知永兴军。城中多无赖子弟,喜犯法,迪奏取其甚者,部送阙下。徙陕西都转运使,入为翰林学士。 尝归沐,忽传诏对内东门,出三司使马元方所上岁出入材用数以示迪。时频岁蝗旱,问何以济,迪请发内藏库以佐国用,则赋敛宽,民不劳矣。帝曰:“朕欲用李士衡代元方,俟其至,当出金帛数百万借三司。”迪曰:“天子于财无内外,愿下诏赐三司,以示恩德,何必曰借。”帝悦。又言:“陛下东封时,敕所过毋伐木除道,即驿舍或州治为行宫,裁令加涂塈而已。及幸汾、亳,土木之役,过往时几百倍。今蝗旱之灾,殆天意所以儆陛下也。”帝深然之。他日,又召对龙图阁,命迪草诏,徐谓迪曰:“曹玮在秦州,屡请益兵,未及遣,遽辞州事,第怯耳。谁可代玮者?”迪对曰:“玮知唃厮啰欲入寇,且窥关中,故请益兵为备,非怯也。且玮有谋略,诸将皆非其比,何可代?陛下重发兵,岂非将上玉皇圣号,恶兵出宜秋门邪?今关右兵多,可分兵赴玮。”帝因问关右兵几何,对曰:“臣向在陕西,以方寸小册书兵粮数备调发,今犹置佩囊中。”帝令自探取,目黄门取纸笔,具疏某处当留兵若干,余悉赴塞下。帝顾曰:“真所谓颇、牧在禁中矣。”未久,唃厮啰果犯边。秦州方出兵,复召迪问曰:“玮此举胜乎?”对曰:“必胜。”居数日,奏至,玮与敌战三都谷,果大胜。帝曰:“卿何以知玮必胜?”迪曰:“唃厮啰兵远来,使谍者声言以某日下秦州会食,以激怒玮。玮勒兵不动,坐待敌至,是以逸待劳也。臣用此知其胜。”帝益重之,自是欲大用矣。 初,上将立章献后,迪屡上疏谏,以章献起于寒微,不可母天下。章献深衔之。天禧中,拜给事中、参知政事。周怀政之诛,帝怒甚,欲责及太子,群臣莫敢言。迪从容奏曰:“陛下有几子,乃欲为此计。”上大寤,由是独诛怀政等。仁宗为皇太子,除太子太傅,迪辞以太宗时未尝立保傅,止兼太子宾客,诏皇太子礼宾客如师傅。加礼部侍郎。 寇准罢,帝欲相迪,迪固辞。一日,对滋福殿,有顷,皇太子出拜曰:“陛下用宾客为宰相,敢以谢。”帝顾谓迪曰:“尚可辞邪!”拜吏部侍郎兼太子少傅、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景灵宫使、集贤殿大学士。初,真宗不豫,寇准议皇太子总军国事,迪

“李迪字复古,其先赵郡人”阅读答案附翻译

“李迪字复古,其先赵郡人”阅读答案附翻译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9小题。(22分) 李迪字复古,其先赵郡人。曾祖避五代乱,徙家濮。迪深厚有器局,尝携其所为文见柳开,开奇之,曰:“公辅才也。”举进士第一,擢知制诰。真宗幸毫,为留守判官,遂知毫州。亡卒群剽城邑,发兵捕之,久不得。迪至,悉罢所发兵,阴听察知贼区处,部勒晓锐士,擒贼,斩以徇。 尝归沐,忽传诏对内东门,出三司使马元方所上岁出入材用数以示迪。时频岁蝗旱,问何以济,迪请发内藏库以佐国用,则赋敛宽,民不劳矣。帝曰:“朕欲用李士衡代元方,俟其至,当出金帛数百万借三司。”迪曰:“天子于财无内外,愿下诏赐三司,以示恩德,何必曰借。”帝悦。 初,上将立章献后,迪屡上疏谏,以章献起于寒微,不可母天下,章献深衔之。天禧中,拜给事中。周怀政之诛,帝怒甚,欲责及太子,群臣莫敢言。迪从容奏曰:“陛下有几子,乃欲为此计。”上大寤,由是独诛怀政。 仁宗即位,章献太后预政,贬寇准雷州,以迪朋党傅会,贬衡州。丁谓使人迫之,谓败,知河南府。来朝京师,时太后垂帘,语迪曰:“卿向不欲吾预国事,殆过矣。今日吾保养天子至此,卿以为何如?”迪对曰:“臣受先帝厚恩,今日见天子明圣,臣不知皇太后盛德,乃至于此。”太后亦喜。 知徐州,迪欲行县因祠岳为上祈年,仁宗语辅臣曰:“祈祷非迪所宜,其毋令往。”元昊攻延州,武事久弛,守将或为他名以避兵,迪愿守边,诏不许,然甚壮其意。 李迪贤相也方仁宗初立章献临朝颇挟其才将有专制之患迪正色危言能使宦官近习不敢窥觎而仁宗君德日就章献亦全令名古人所谓社稷臣于斯见之。 (选自《宋史·李迪传》,有删改)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开奇之,曰:“公辅才也。”奇:奇妙 B.以章献起于寒微起:出身 C.上大寤,由是独诛怀政诛:惩罚 D.元昊攻延州,武事久弛弛:延缓 【解析】 A.奇:意动用法,认为……惊奇。C.诛:诛杀。D.弛:松弛。 【答案】 B 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 A.①李迪字复古,其先赵郡人②祈祷非迪所宜,其毋令往 B.①发兵捕之,久不得②周怀政之诛,帝怒甚 C.①时频岁蝗旱,问何以济②迪请发内藏库以佐国用 D.①陛下有几子,乃欲为此计②臣不知皇太后盛德,乃至于此 【解析】 A.代词,代李迪 /表祈使,当,可。 B.代词,代亡卒/ 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C.“以何”的倒装,用 / 用来。D.都是竟然。 【答案】 D 7.下列句子中,都能表现李迪“胆量非凡”的一组是( ) ①迪深厚有器局②部勒骁锐士,擒贼,斩以徇③上将立章献后,迪屡上疏谏④以迪朋党傅会,贬衡州⑤迪欲行县因祠岳为上祈年⑥守将或为他名以避兵,迪愿守边A.①②⑥ B.②③④ C.②③⑥ D.③⑤⑥

《画史》集注(七)

《畫史》集註(㈦) 第一㈦一條—第一㈨㈧條 古原宏伸* 【171】 鑒閱佛像故事圖,有以勸戒為上,其次山水,有無窮之趣,尤是雲霧景為佳,其次竹木水石,其次花草。至於士女翎毛,貴游戲閱,不入清玩。 〈校異〉 諸本之間無異同。湯垕《畫鑒》: 收畫之法,道釋為上,蓋古人用工于此,欲覽者生敬慕尊禮之意。其次人物,可勸戒,其次山水,有無窮之趣。其次花草,其次畫馬,可閱神駿。 若仕女、番族,雖精妙,非文房可玩者,此元章之論也。 這是元人的理解方式。 〈資料〉 佛像故事圖 「佛像的故事畫」,並非意為佛教繪畫,而是「佛像之畫與故事人物畫」。湯垕詳細說明了此條,其解讀正確。 《畫鑒》收畫之法,道釋為上,其次人物,可為鑒戒,其次山水。 有以勸戒為上 勸戒一書鑒戒,為勸善戒惡、道德教育之意。米芾稱「古畫均表現道德訓誡」。 86 古人圖畫無非勸戒。 這種看法成立於五世紀,成為繪畫的定義並流傳後世。 南齊、謝赫《古畫品錄》〈序〉圖繪者,莫不明勸戒,著升沈,千載寂寥,披圖可鑒。 * 日本奈良大学名譽教授 -75-

美術史研究集刊 第㈩㈧期 (民國94年) -76- 九世紀的張彥遠將這個定義進一步擴大,具備廣泛的意義。 《歷代名畫記》卷一〈敘畫之源流〉夫畫者:成教化,助人倫,窮神變,測幽微。與六籍同功,四時並運,發於天然,非繇述作。 並將圖畫的意義理想化,賦予最高的榮耀。 《歷代名畫記》卷一〈敘畫之源流〉圖畫者有國鴻寶,理亂之紀綱。 對繪畫的價值懷抱著如此強烈的信賴與情感,原因在於繪畫所具有的「勸戒」意義。 《歷代名畫記》卷六〈王微〉彥遠論曰:「圖畫者所以鑒戒賢愚,怡悅情性,若非窮玄妙於意表,安能合神變於天機。」 而鑒戒(或勸戒)之所以可能,在於令觀者對畫中人物的事蹟感到共鳴。畫中人物則為聖賢烈士、貞妃烈婦或是相反的惡德暴行人物。 後漢、王延壽〈魯靈光殿賦〉上及三后、淫妃亂主、忠臣孝子、烈士貞女,賢愚成敗,靡不載敘。惡以誡世,善以示後。魏、曹植〈畫贊序〉 觀畫者,見三皇五帝,莫不仰戴,見三季暴主,莫不悲惋,見篡臣賊嗣,莫不切齒,見高節妙士,莫不忘食,見忠節死難,莫不抗首,見放臣斥子,莫不歎息,見淫夫妒婦,莫不側目,見令妃順后,莫不嘉貴,是知存乎鑒戒者圖畫也。 這些畫題的人物令人想起古史中的圖畫。再舉出以下的例子。 《孔子家語》〈觀周第十一〉孔子觀于明堂,四門墉,有堯舜之容,桀紂之象,而各有善惡之狀,興廢之誡焉。 《歷代名畫記》卷一〈敘畫之源流〉圖畫者有國鴻寶,理亂之紀綱。是以漢明宮殿,贊茲粉繪之功,蜀郡學堂,義存勸戒之道。馬后女子尚願戴君 於唐堯, 石勒羯胡猶觀自古之忠孝, 豈同博奕用心,自是名教樂事。 1 2 1 「馬后女子尚願戴君於唐堯」,馬后為後漢明帝后,名將馬援之女。此條的故事如下: 魏、曹植〈畫贊序〉 昔明德馬后美于色,厚於德,帝用嘉之。嘗從觀畫,過虞舜之像,見娥皇女英,帝指之戲曰:「恨不得如此人為妃」。又前,見陶唐之像,后指堯曰:「嗟呼!群臣百僚,恨不得戴君如是。」帝顧而咨嗟焉。 2 「石勒羯胡,猶觀自古之忠孝。」石勒為㈤胡㈩㈥國中後趙的首位統治者,字世龍(二㈦三-三三二),為匈奴別部,出自羯族。雖然未見關於石勒與勸戒畫關係的资料,但石勒從子石虎有以下的記載。由此可知勸戒之風亦及於胡俗。 《晉書》卷㈨㈤〈佛圖澄傳〉 季龍造太武殿初成,圖畫自古賢聖、忠臣、孝子、烈士、貞女,皆變為胡狀,旬餘,頭悉縮入肩中,惟冠 髣微出,季龍大惡之,秘而不言也。

“李迪字复古,其先赵郡人”阅读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李迪字复古,其先赵郡人。曾祖避五代乱,徙家濮。迪深厚有器局,尝携其所为文见柳开,开奇之,曰:“公辅才也。”举进士第一,擢知制诰。真宗幸亳,为留守判官,遂知亳县。亡卒群剽城邑,发兵捕之,久不得。迪至,悉罢所发兵,阴听察知贼区处,部勒晓锐士,擒贼,斩以徇。 尝归沐,忽传诏对内东门,出三司使马元方所上岁出入材用数以示迪。时蝗旱,问何以济,迪请发内藏库以佐国用。帝曰:“朕欲用李士衡代元方,俟其至,当出金帛数百万借三司。”迪曰:“天子于财无内外,愿下诏赐三司,以示恩德,何必曰借。”帝悦。 初,上将立章献后,迪屡上疏谏,以章献后起于寒微,不可母天下,章献后深衔之。天禧中拜给事中周怀政之诛帝怒甚欲责及太子群臣莫敢言迪从容奏曰陛下有几子乃欲为此计。上大寤,由是独诛怀政。 仁宗即位,章献太后预政,贬寇准雷州,以迪朋党傅会,贬衡州。丁谓使人迫之,谓败,知河南府。来朝京师,时太后垂帘,语迪曰:“卿向不欲吾预国事,殆过矣。今日吾保养天子至此,卿以为何如?”迪对曰:“臣受先帝厚恩,今日见天子明圣,臣不知皇太后盛德,乃至于此。”太后亦喜。 知徐州,迪欲行县因祠岳为上祈年,仁宗语辅臣曰:“祈祷非迪所宜,其毋令往。”元昊攻延州,武事久弛,守将或为他名以避兵,迪愿守边,诏不许,然甚壮其意。 李迪,贤相也。方仁宗初立,章献临朝,颇挟其才,将有专制之患,迪正色危言,能使宦官近习不敢窥觎。而仁宗君德日就,章献亦全令名,古人所谓社稷臣于斯见之。

(选自《宋史·李迪传》,有删改)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天禧中/拜给事中/周怀政之诛/帝怒甚/欲责及太子群臣/莫敢言迪/从容奏曰/ 陛下有几子/乃欲为此计/ B.天禧中/拜给事中/周怀政之诛/帝怒甚/欲责及太子群臣/莫敢言/迪从容奏曰/ 陛下有几子/乃欲为此计/ C.天禧中/拜给事中/周怀政之诛/帝怒甚/欲责及太子/群臣莫敢言/迪从容奏曰/ 陛下有几子/乃欲为此计/ D.天禧中/拜给事中/周怀政之诛/帝怒甚/欲责及太子/群臣莫敢言迪/从容奏曰/ 陛下有几子/乃欲为此计/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进士”,古代科举制度中通过最后一级中央政府朝廷考试者。科举考试到明清发展为四个级别,最低一级是乡试。 B.“归沐”,本意指“回家沐浴”,后指官吏休假,休假天数在各个朝代有所不同,如汉代“五日一休沐”,唐代“旬休”。 C.“三司”,宋代为了加强对内控制,将财政大权从宰相手中分割出来而设置了“度支、户部、盐铁”三司,长官是三司使。 D.“社稷”,古代的君主为了祈求国事太平,五谷丰登,每年要到郊外祭祀,即社稷。后来“社稷”被用来借指国家。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李迪才华出众,受人赏识。柳开对他写的文章很是赞赏,认为他能堪大任,后来李迪参加科举考试,果然高中,走上仕途,颇有建树。

2010年浙江省高考语文文言文答题训练

浙江树人中学2011年高考语文文言文答题训练【总12】※翻译方法 1.对译。将文言文中的单音节词译成以该词为语素的现代(多)音节词。例如:世有伯乐, 然后有千里马——世上有了伯乐,然后才能够发现千里马。句中的“世”可译为“世上”。 2.替换。把古代词换成构词成分完全不同的现代词。例如上例中的“有”,可译为“发现”。至 于有些意思含蓄深奥的句子,虽然把其中的古代词换成了现代词,但仍不能表达清楚时,就只好意译了。例如:卒相与欢,为刎颈之交。句中的“为刎颈之交”,若直译为“成为割脖子的朋友”,那会使人感动莫名其妙,因此必须意译为“成为誓同生死的朋友” 等才能表达清楚。 3.保留。对文言文中的古今通用词和一些专有名词(人物名、地名、国名、朝代、年号、官 职以及某些典章制度等)可保留不译。例如前边例子中的古今通用的词“有”“然后”、人物名“伯乐”“千里马”就不必译了。 4.删略。对文言文中的某些语气词、连词和谦敬副词等,现代汉语中没有对等的词可以代替, 删去又不影响句子的准确,通顺时,就可以删略。例如:“夫战,勇气也”中的“夫”,“廉颇者,赵之良将也”中的“者”“也”,等等。 5.补充。即被译出文言文中没有而现代汉语中又不能省略的成分。例如“然后有千里马”一 句,只有补出状语“才”、“能够”,句子的意思才完整。 6.调整。即对文言文中与现代汉语不同的词序,一般按照现代汉语的习惯调整过来。例如: 甚矣,汝之不惠!这个句子是主谓倒装的,目的是强调谓语,翻译时应按现代汉语的习惯调整为:你不聪明,已到了非常严重的地步了! 翻译口诀:字字落实,决不漏一;实词必译,重复合一;虚词实义,定要翻译;虚词虚义,留住语气;单音词语,双音替换;国年官地,不必翻译;修辞用典,可用意译;若有省略,补足原意;调整词序,删去多余;推断词义,前后联系;遇到难句,前思后忆;古代语法,现代顶替;官词句篇,联成一体;忠实原文,不违原意;翻译语病,坚决摒弃。 ※模拟训练: 一.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6-10题(在括号内写出字的解释) 叔孙通者,薛人也(此句句式是:___________)。及项梁之.(.__________).薛,叔孙通从之。败于定陶,从怀王。怀王为义帝,徒长沙,叔孙通留事(________)项王。汉二年,汉王从五诸侯入彭城,叔孙通降汉王。汉王败而西,因竟从汉。 汉五年,已并(_________)天下,诸侯共尊汉王为皇帝于定陶(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高帝悉去(________)秦苛仪法,为简易。群臣钦酒争功,醉或妄呼,拔剑击柱,高帝患(________)之。叔孙通知上益(________)厌之也,说上曰:“夫儒者难与进取,可与守成(此句句式是:___________)。臣愿征鲁诸生,与臣弟子共起朝仪。”高帝曰:“得无难乎?”叔孙通曰:“臣愿博采古礼与秦仪杂就之。”上曰:“可试为之,令易知,度吾所能行为之。” 于是叔孙通使征鲁诸生。鲁有两生不肯行,曰:“公所事者且十主,皆面谀得亲贵。(译文:)吾不忍为公所为,吾不行。公往矣,无污我。”叔孙通笑曰:“若(________)真鄙儒也,不知时变。” 遂与所征三十人西(___词用如____词,译为________),及上左右为学者与其弟子百馀人习之月馀,叔孙曰:“上可试观。”上既观,使行礼,曰:“吾能为此。”乃令群臣习肆汉七年,长乐宫成,诸侯群臣皆朝(___词用如____词,译为________)。仪:先平明,谒者②治礼,引以次(________)入殿门,廷中陈车骑步卒卫宫,设兵张旗帜。(译 文:)传言“趋”。殿下郎中央夹陛,陛数百人。功臣列侯诸将军军吏以次陈西方,东乡;文官丞相以下陈东方,西乡。于是皇帝辇(___词用如____词,译为________)出房,百官执职传警,引(________)诸侯王以下至吏六___________百石以次率贺。自诸侯王以下莫不振恐肃静。至礼毕,复置法酒。诸侍坐殿上皆伏抑首,以尊卑次起上寿。(译文:)筋九行,谒者言“罢酒”。御史执法,举不如仪者辄引去。竞(________)朝置酒,无敢喧哗失礼者。于是高帝曰:“吾乃今日知为皇帝之贵也。”乃拜叔孙通为太常,赐金五百斤。叔孙通出,皆以五千斤金赐诸生。诸生乃皆喜曰:“叔孙生诚(________)圣人也,知当世之要务。”(取材于《史记?叔孙通列传》)————–––––—————––––––———————––––––—————— 6.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叔孙通知上益厌之也益:渐渐 B.度吾所能行为之度:估量 C.若真鄙儒也鄙:品德低下 D.竟朝置酒竟:真至……终于 7.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的词意义、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A. 汉王败而西,因竟从汉/ 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 B.及项染之薛/ 吾乃今日知为皇帝之贵也 C.谒者治礼,引以次入殿门/ 文官丞相以下陈东方 D.度吾所能行为之/ 数十年,竟为秦所灭 8.下列对文中语句的解释,不符合文章的一项是【】 A. 诸侯共尊汉王为皇帝于定胸/ 诸侯一起拥戴汉王在定陶即位为皇帝 B. 公所事者且十主,皆面谀以得亲贵 您所侍奉过的人主将近十位了,您都是赁当面阿谀得到信任和富贵 C. 陈车骑步卒卫宫,设兵张旗帜 摆开战车骑兵步兵以拱卫皇宫,设置士兵的队列,并竖起旗帜 D. 以尊卑次起上寿/ 按照地位高低次序起身上前,为皇帝祝寿 9.下列语句编为四组,全部表现叔孙通有眼光、识时务的一组是【】 ①汉王败而西,因竟从汉②高帝悉去秦苛仪法,为简易 ③夫儒者难与进取,可与守成④若真鄙儒也,不知时变 ⑤御史执法,举不如仪者辄引去⑥叔孙生诚圣人也,知当世之要务 A. ①②⑥ B. ①③④ C. ②⑤⑥ D. ③④⑤ 10.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刘邦初即帝位,不喜欢繁文缛节,崇尚简易 B.跟随刘邦征战的将军们不懂礼仪,表现粗鲁

翻译

【翻译】李迪字复古,他的祖先是赵郡人。曾祖父躲避五代战乱,迁徙家到濮。李迪深厚有器量学识,曾经携带自己写的文章去见柳开,柳开很赏识,说:“先生有辅才。”后来参加科举考试举进士第一,被升做知制诰。真宗驾临亳,李迪是留守判官,于是就任毫州知县。一群逃兵洗劫城邑,政府发兵搜捕,很久没有抓到。李迪到了之后,全部让所发的士兵休息,暗中察访流寇的去处,部署晓谕精锐士卒,一举擒获流贼,斩首后徇游示众。 曾经回家沐浴,忽然传诏对内于东门,拿出三司使马元方所上岁出入材用数给李迪看。当时正值连年蝗灾旱灾,问李迪如何度过难关,李迪请求打开内府藏库来帮助国家,这样赋敛宽裕,老百姓就不会过于劳苦了。皇帝说:“朕想让李士衡替代马元方,等他到,应当拿出金帛数百万借给三司。”李迪说:“天子在财物上没有内外之分,希望下诏赐给三司,来表示陛下的恩德,何必说借。”皇帝很高兴。 起初,皇上将立章献为皇后,李迪屡次上疏劝谏,因违章献起于寒微,不可母仪天下,章献深深地痛恨他。天禧年间,李迪任给事中。周怀政之诛,皇帝非常生气,想责怪到太子,群臣没有人敢说话。李迪从容上奏说:“陛下有几个皇子,竟然要出这个策略。”皇上恍然大寤,因此只诛杀了周怀政。 仁宗即位后,章献太后干预政事,贬寇准到雷州,因为李迪朋党傅会,贬到衡州。丁谓派人胁迫他,没有成功,李迪知河南府。来朝京师,当时太后垂帘,(章献太后)告诉李迪说:“你先前不想让我参与国家政事,(从现在看)大概是你错了!现在我保养天子到这里,你以为怎么样?”李迪回答说:“我受先帝深厚恩德,现在见到天子明圣,我不知皇太后盛德,竟然不知道到这种地步。”太后也高兴。 李迪任徐州知州,想行县因祠岳为皇上祈年,仁宗对辅臣说:“祈祷不是李迪所应当做的,还是让他不要去做。”元昊攻打延州,军事长久松弛,守将有的因为有其他名义赖躲避战争,李迪愿意漱守边疆,(仁宗皇帝)下诏不批准,但却觉得他内心很有豪气。 李迪是贤相。当仁宗初立,章献临朝称制,很挟仗自己的才能,将有专制之隐患,李迪义正词严,能使宦官近习而不敢又非分之想,等仁宗皇帝的声德一天天竖起,章献也保全了好的名声,古人所说的社稷臣在这里就看到了。 5、B委放置,丢弃 A语,说C识,明白,知晓,动词D恙,病,担忧。 6、B 利为彼有,为,二解。其一,介词,表被动。其二,判断动词 宜为报仇为+动词,判介词,省小宾。翻译:给,替 A代词且皆为居庸关 C表被动,为。。所结构 D方位地点 7,、D 排除法。1句,地势之要,2句,喻证地势之要,皆与形势分析无关。 8、C 敌方间谍,错。原文中,“获贼间谍”,其人为宋忠部下。 9、(1)诸将已得宋忠/颇有喜色/上曰/宋忠本庸才/以利口取得/谄谀奸恶/货赂得官/才掌兵 柄/便尔骄纵/此辈荧惑小人/视之如狐鼠耳/区区胜之/何足喜也/诸将咸顿首称善 (2)翻译下面的句子。(6分) ①今天以授予,不可失也

初中文言文翻译-李迪字复古,其先赵郡人

李迪字复古,其先赵郡人 李迪字复古,其先赵郡人。曾祖避五代乱,徙家濮。迪深厚有器局,尝携其所为文见柳开,开奇之,曰:“公辅才也。”举进士第一,擢知制诰。真宗幸亳,为留守判官,遂知亳县。亡卒群剽城邑,发兵捕之,久不得。迪至,悉罢所发兵,阴听察知贼区处,部勒晓锐士,擒贼,斩以徇。 尝归沐,忽传诏对内东门,出三司使马元方所上岁出入材用数以示迪。时蝗旱,问何以济,迪请发内藏库以佐国用。帝曰:“朕欲用李士衡代元方,俟其至,当出金帛数百万借三司。”迪曰:“天子于财无内外,愿下诏赐三司,以示恩德,何必曰借。”帝悦。 初,上将立章献后,迪屡上疏谏,以章献后起于寒微,不可母天下,章献后深衔之。天禧中拜给事中周怀政之诛帝怒甚欲责及太子群臣莫敢言迪从容奏曰

陛下有几子乃欲为此计。上大寤,由是独诛怀政。 仁宗即位,章献太后预政,贬寇准雷州,以迪朋党傅会,贬衡州。丁谓使人迫之,谓败,知河南府。来朝京师,时太后垂帘,语迪曰:“卿向不欲吾预国事,殆过矣。今日吾保养天子至此,卿以为何如?”迪对曰:“臣受先帝厚恩,今日见天子明圣,臣不知皇太后盛德,乃至于此。”太后亦喜。 知徐州,迪欲行县因祠岳为上祈年,仁宗语辅臣曰:“祈祷非迪所宜,其毋令往。”元昊攻延州,武事久弛,守将或为他名以避兵,迪愿守边,诏不许,然甚壮其意。 李迪,贤相也。方仁宗初立,章献临朝,颇挟其才,将有专制之患,迪正色危言,能使宦官近习不敢窥觎。而仁宗君德日就,章献亦全令名,古人所谓社稷臣于斯见之。

(选自《宋史·李迪传》,有删改) 参考译文 李迪字复古,他的祖先是赵郡人。曾祖父躲避五代战乱,迁徙家到濮。李迪深厚有器量学识,曾经携带自己写的文章去见柳开,柳开很赏识,说:“先生有辅才。”后来参加科举考试举进士第一,被升做知制诰。真宗驾临毫,李迪是留守判官,于是就任毫州知县。一群逃兵洗劫城邑,政府发兵搜捕,很久没有抓到。李迪到了之后,全部让所发的士兵休息,暗中察访流寇的去处,部署晓谕精锐士卒,一举擒获流贼,斩首后徇游示众。 起初,皇上将立章献为皇后,李迪屡次上疏劝谏,因章献起于寒微,不可母仪天下,章献深深地痛恨他。天禧年间,李迪任给事中。周怀政之诛,皇帝非常生气,想责怪到太子,群臣没有人敢说话。李迪从容上

“李迪字复古,其先赵郡人”阅读试题及答案 附翻译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9小题。(22分)李迪字复古,其先赵郡人。曾祖避五代乱,徙家濮。迪深厚有器局,尝携其所为文见柳开,开奇之,曰:“公辅才也。”举进士第一,擢知制诰。真宗幸毫,为留守判官,遂知毫州。亡卒群剽城邑,发兵捕之,久不得。迪至,悉罢所发兵,阴听察知贼区处,部勒晓锐士,擒贼,斩以徇。尝归沐,忽传诏对内东门,出三司使马元方所上岁出入材用数以示迪。时频岁蝗旱,问何以济,迪请发内藏库以佐国用,则赋敛宽,民不劳矣。帝曰:“朕欲用李士衡代元方,俟其至,当出金帛数百万借三司。”迪曰:“天子于财无内外,愿下诏赐三司,以示恩德,何必曰借。”帝悦。初,上将立章献后,迪屡上疏谏,以章献起于寒微,不可母天下,章献深衔之。天禧中,拜给事中。周怀政之诛,帝怒甚,欲责及太子,群臣莫敢言。迪从容奏曰:“陛下有几子,乃欲为此计。”上大寤,由是独诛怀政。仁宗即位,章献太后预政,贬寇准雷州,以迪朋党傅会,贬衡州。丁谓使人迫之,谓败,知河南府。来朝京师,时太后垂帘,语迪曰:“卿向不欲吾预国事,殆过矣。今日吾保养天子至此,卿以为何如?”迪对曰:“臣受先帝厚恩,今日见天子明圣,臣不知皇太后盛德,乃至于此。”太后亦喜。知徐州,迪欲行县因祠岳为上祈年,仁宗语辅臣曰:“祈祷非迪所宜,其毋令往。”元昊攻延州,武事久弛,守将或为他名以避兵,迪愿守边,诏不许,然甚壮其意。李迪贤相也方仁宗初立章献临朝颇挟其才将有专制之患迪正色危言能使宦官近习不敢窥觎而仁宗君德日就章献亦全令名古人所谓社稷臣于斯见之。(选自《宋史·李迪传》,有删改)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开奇之,曰:“公辅才也。” 奇:奇妙B.以章献起于寒微起:出身C.上大寤,由是独诛怀政诛:惩罚D.元昊攻延州,武事久弛弛:延缓【解析】A.奇:意动用法,认为……惊奇。C.诛:诛杀。D.弛:松弛。【答案】 B 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A.①李迪字复古,其先赵郡人②祈祷非迪所宜,其毋令往B.①发兵捕之,久不得②周怀政之诛,帝怒甚C.①时频岁蝗旱,问何以济②迪请发内藏库以佐国用D.①陛下有几子,乃欲为此计②臣不知皇太后盛德,乃至于此【解析】A.代词,代李迪 /表祈使,当,可。 B.代词,代亡卒/ 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C.“以何”的倒装,用 / 用来。D.都是竟然。【答案】D7.下列句子中,都能表现李迪“胆量非凡”的一组是( )①迪深厚有器局②部勒骁锐士,擒贼,斩以徇③上将立章献后,迪屡上疏谏④以迪朋党傅会,贬衡州⑤迪欲行县因祠岳为上祈年⑥守将或为他名以避兵,迪愿守边A.①②⑥ B.②③④C.②③⑥D.③⑤⑥【解析】①说的是李迪有才情,④、⑤与“胆量非凡”无关,删除BD选项,答案选C。【答案】C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A.李迪本来是赵郡人,为了躲避五代的战乱,他与家人搬家来到濮地,并以文为媒,结识了柳开。B.李迪不同意章献做皇后,因为这件事,他立即遭到了章献的打击报复,所以贬官衡州。C.周怀政事件使皇帝非常生气,他想惩罚太子。李迪不畏众怒,挺身而出,说服皇帝改变了初衷。D.仁宗登基,章献成了太后。她曾经与李迪有嫌隙,但两人为了朝廷的利益,最终还是和好了。【解析】A.不是李迪“为了躲避五代的战乱,他与家人搬家来到濮地”,而是他的曾祖。B.不是“立即”,是“仁宗即位,章献太后预政”之后。C.“不畏众怒”错,“怒”的只有皇帝。【答案】D9.断句和翻译。(10分)(1)用“/”给下列文段断句。(4分)李迪贤相也方仁宗初立章献临朝颇挟其才将有专制之患迪正

《李迪字复古,其先赵郡人》阅读附答案

《李迪字复古,其先赵郡人》阅读附答案 李迪字复古,其先赵郡人。曾祖避五代乱,徙家濮。迪深厚有器局,尝携其所为文见柳开,开奇之,曰:“公辅才也。”举进士第一,擢知制诰。真宗幸毫,为留守判官,遂知毫州。亡卒群剽城邑,发兵捕之,久不得。迪至,悉罢所发兵,阴听察知贼区处,部勒晓锐士,擒贼,斩以徇。 尝归沐,忽传诏对内东门,出三司使马元方所上岁出入材用数以示迪。时频岁蝗旱,问何以济,迪请发内藏库以佐国用,则赋敛宽,民不劳矣。帝曰:“朕欲用李士衡代元方,俟其至,当出金帛数百万借三司。”迪曰:“天子于财无内外,愿下诏赐三司,以示恩德,何必曰借。”帝悦。 初,上将立章献后,迪屡上疏谏,以章献起于寒微,不可母天下,章献深衔之。天禧中,拜给事中。周怀政之诛,帝怒甚,欲责及太子,群臣莫敢言。迪从容奏曰:“陛下有几子,乃欲为此计。”上大寤,由是独诛怀政。 仁宗即位,章献太后预政,贬寇准雷州,以迪朋党傅会,贬衡州。丁谓使人迫之,谓败,知河南府。来朝京师,时太后垂帘,语迪曰:“卿向不欲吾预国事,殆过矣。今日吾保养天子至此,卿以为何如?”迪对曰:“臣受先帝厚恩,今日见天子明圣,臣不知皇太后盛德,乃至于此。”太后亦喜。

知徐州,迪欲行县因祠岳为上祈年,仁宗语辅臣曰:“祈祷非迪所宜,其毋令往。”元昊攻延州,武事久弛,守将或为他名以避兵,迪愿守边,诏不许,然甚壮其意。 李迪,贤相也。方仁宗初立章献临朝颇挟其才将有专制之患迪正色危言能使宦官近习不敢窥觎。而仁宗君德日就,章献亦全令名,古人所谓社稷臣,于斯见之。 (选自《宋史?李迪传》,有删改)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刺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开奇之,曰:“公辅才也。” 奇妙B.以章献起于寒微出身 C.上大寤,由是独诛怀政惩罚D.元昊攻延州,武事久弛延缓 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A.①李迪字复古,其先赵郡人②祈祷非迪所宜,其毋令往 B.①发兵捕之,久不得②周怀政之诛,帝怒甚 C.①时频岁蝗旱,问何以济②迪请发内藏库以佐国用 D.①陛下有几子,乃欲为此计②臣不知皇太后盛德,乃至于此 7. 下列用“/”给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方仁宗初立/章献临朝/颇挟其才/将有专制之患/迪正

《宋史·李迪传》阅读答案(附翻译)

《宋史·李迪传》阅读答案(附翻译) 《宋史·李迪传》阅读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9小题。 李迪字复古,其先赵郡人。曾祖避五代乱,徙家濮。迪深厚有器局,尝携其所为文见柳开,开奇之,曰:“公辅才也。”举进士第一,擢知制诰。真宗幸毫,为留守判官,遂知毫州。亡卒群剽城邑,发兵捕之,久不得。迪至,悉罢所发兵,阴听察知贼区处,部勒晓锐士,擒贼,斩以徇。 尝归沐,忽传诏对内东门,出三司使马元方所上岁出入材用数以示迪。时频岁蝗旱,问何以济,迪请发内藏库以佐国用,则赋敛宽,民不劳矣。帝曰:“朕欲用李士衡代元方,俟其至,当出金帛数百万借三司。”迪曰:“天子于财无内外,愿下诏赐三司,以示恩德,何必曰借。”帝悦。高考资源网 初,上将立章献后,迪屡上疏谏,以章献起于寒微,不可母天下,章献深衔之。天禧中,拜给事中。周怀政之诛,帝怒甚,欲责及太子,群臣莫敢言。迪从容奏曰:“陛下有几子,乃欲为此计。”上大寤,由是独诛怀政。 仁宗即位,章献太后预政,贬寇准雷州,以迪朋党傅会,贬衡州。丁谓使人迫之,谓败,知河南府。来朝京师,时太后垂帘,语迪曰:“卿向不欲吾预国事,殆过矣。今日吾保养天子至此,卿以为何如?”迪对曰:“臣受先帝厚恩,今日见天子明圣,臣不知皇太后盛德,乃至于此。”太后亦喜。 知徐州,迪欲行县因祠岳为上祈年,仁宗语辅臣曰:“祈祷非迪所宜,其毋令往。”元昊攻延州,武事久弛,守将或为他名以避兵,迪愿守边,诏不许,然甚壮其意。 李迪贤相也方仁宗初立章献临朝颇挟其才将有专制之患迪正色危言能使宦官近习不敢窥觎而仁宗君德日就章献亦全令名古人所谓社稷臣于斯见之。

⒌对下列句子中加点刺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开奇之,曰:“公辅才也。”奇妙 B.以章献起于寒微出身 C.上大寤,由是独诛怀政惩罚 D.元昊攻延州,武事久弛延缓 答案B 解析A项奇:意动用法,认为……惊奇;C项诛:诛杀;D项弛:松弛。 ⒍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A.①李迪字复古,其先赵郡人②祈祷非迪所宜,其毋令往 B.①发兵捕之,久不得②周怀政之诛,帝怒甚 C.①时频岁蝗旱,问何以济②迪请发内藏库以佐国用 D.①陛下有几子,乃欲为此计②臣不知皇太后盛德,乃至于此 答案D 解析A项代词,代李迪表祈使,当,可。B项代词,代亡卒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C项“以何”的倒装,用用来。D项都是竟然。 ⒎下列句子中,都能表现李迪“胆量非凡”的一组是 ①迪深厚有器局②部勒骁锐士,擒贼,斩以徇 ③上将立章献后,迪屡上疏谏④以迪朋党傅会,贬衡州

“李迪字复古,其先赵郡人”阅读答案及考点分析

李迪字复古,其先赵郡人。曾祖避五代乱,徙家濮。迪深厚有器局,尝携其所为文见柳开,开奇之,曰:“公辅才也。”举进士第一,擢知制诰。真宗幸亳,为留守判官,遂知亳州。亡卒群剽城邑,发兵捕之,久不得。迪至,悉罢所发兵,阴听察知贼区处,部勒骁锐士,擒贼,斩以徇。尝归沐,忽传诏对内东门,出三司使马元方所上岁出入材用数以示迪。时频岁蝗旱,问何以济,迪请发内藏库以佐国用,则赋敛宽,民不劳矣。帝曰:“朕欲用李士衡代元方,俟其至,当出金帛数百万借三司。”迪曰:“天子于财无内外,愿下诏赐三司,以示恩德,何必曰借。”帝悦。初,上将立章献后,迪屡上疏谏,以章献起于寒微,不可母天下。章献深衔之。天禧中,拜给事中。周怀政之诛,帝怒甚,欲责及太子,群臣莫敢言。迪从容奏曰:“陛下有几子,乃欲为此计?”上大寤,由是独诛怀政。仁宗即位,章献太后预政,贬寇准雷州,以迪朋党傅会,贬衡州。丁谓使人迫之,谓败,知河南府。来朝京师,时太后垂帘,语迪曰:“卿向不欲吾预国事,殆过矣。今日吾保养天子至此,卿以为何如?”迪对曰:“臣受先帝厚恩,今日见天子明圣,臣不知皇太后盛德,乃至于此。”太后亦喜。知徐州,迪欲行县因祠岳为上祈年,仁宗语辅臣曰:“祈祷非迪所宜,其毋令往”。元昊攻延州,武事久弛,守将或为他名以避兵,迪愿守边,诏不许,然甚壮其意。李迪贤相也方仁宗初立章献临朝颇挟其才将有专制之患迪正色危言能使宦官近习不敢窥觎而仁宗君德日就章献亦全令名古人所谓社稷臣于斯见之(选自《宋史-李迪传》,有删改)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线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3分)A.开奇之,曰:“公辅才也。”奇妙B.以章献起于寒微出身C.上大寤,由是独诛怀政惩罚D.元昊攻延州,武事久弛延缓【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线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3分)A.①李迪字复古,其先赵郡人②祈祷非迪所宜,其毋令往B.①发兵捕之,久不得②周怀政之诛,帝怒甚C.①时频岁蝗旱,问何以济②迪请发内藏库以佐国用D.①陛下有几子,乃欲为此计②臣不知皇太后盛德,乃至于此【小题3】下列句子中,都能表现李迪“胆量非凡”的一组是()(3分)①迪深厚有器局②部勒骁锐士,擒贼,斩以徇③上将立章献后,迪屡上疏谏④以迪朋党傅会,贬衡州⑤迪欲行县因祠岳为上祈年⑥守将或为他名以避兵,迪愿守边A.①②⑥B.②③④C.②③⑥D.③⑤⑥【小题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3分)A.李迪本来是赵郡人,为了躲避五代的战乱,他与家人搬家来到濮地,并以文为媒,结识了柳开。B.李迪不同意章献做皇后,因为这件事,他立即遭到了章献的打击报复,所以贬官衡州。C.周怀政这件事使皇帝非常生气,他想惩罚太子。李迪不畏众怒,挺身而出,说服皇帝改变了初衷。D.仁宗登基,章献成了太后。她曾经与李迪有嫌隙,但两人为了朝廷的利益,最终还是和好了。【小题5】断句和翻译。(10分)(1)用“∕”给下列文段断句。(4分)李迪贤相也方仁宗初立章献临朝颇挟其才将有专制之患迪正色危言能使宦官近习不敢窥觎而仁宗君德日就章献亦全令名古人所谓社稷臣于斯见之(2)翻译下面的句子。(6分)①语迪曰:“卿向不欲吾预国事,殆过矣。②诏不许,然甚壮其意。阅读答案:【小题1】B 【小题2】D 【小题3】C 【小题4】D 【小题5】(1)李迪贤相也/方仁宗初立/章献临朝/颇挟其才/将有专制之患/迪正色危言/能使宦官近习/不敢窥觎/而仁宗君德日就/章献亦全令名/古人所谓社稷臣/于斯见之(2)①(章献太后)告诉李迪说:“你先前不想让我参与国家政事,(从现在看)大概是你错了!”②(仁宗皇帝)下诏不批准,但却觉得他内心很有豪气。答案解析:试题分析:【小题1】B (A项,“奇”为意动用法,应解释为“认为??奇特,不一般”;C项,“诛”应解释为“诛杀”;D项,“弛”应解释为“松懈”。)【小题2】D(A项,代词,“他的”/连词,“还是”;B项,代词,“他们”/助词,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C项,介词,“拿、用”/连词,表目的,“来”;D项,都是副词,“竟然”。)【小题3】C(①是说李迪有才情,非指“胆量”;④是章献太后贬李迪的理由;⑤是李迪对皇帝忠心,且为百姓着想,不译。这三句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