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2017届中考数学一轮复习第15讲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教案

2017届中考数学一轮复习第15讲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教案

2017届中考数学一轮复习第15讲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教案
2017届中考数学一轮复习第15讲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教案

第15讲: 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

一、复习目标

1、理解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之间的关系;会判断a、b、c的符号.

2、会结合方程根的性质、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判别式,判定抛物线与x轴的交点情况;

3、会利用韦达定理解决有关二次函数的问题

二、课时安排1课时

三、复习重难点

1、会结合方程根的性质、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判别式,判定抛物线与x轴的交点情况;

2、灵活运用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之间的关系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过程

(一)知识梳理

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的关系

二次函数y=ax2+bx+c(a≠0)的图象特征与a、b、c及判别式b2-4ac的符号之间的关系ab>0(b

二次函数图象的平移

将抛物线y=ax2+bx+c(a≠0)用配方法化成y=a(x-h)2+k(a≠0)的形式,而任意抛物线y=a(x-h)2+k均可由抛物线y=ax2平移得到,具体平移方法如图

(二)题型、技巧归纳

考点1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

技巧归纳:一元二次方程ax2+bx+c=0的两个根为x1,x2 ,则抛物线 y=ax2+bx+c与x轴的交点坐标是(x1,0),(x2,0)

考点2二次函数的图象的平移

技巧归纳:

1.采用由“点”带“形”的方法.图形在平移时,图形上的每一个点都按照相同的方向移动相同的距离,抛物线的平移问题往往可转化为顶点的平移问题来解决.

2.平移的变化规律可为:

(1)上、下平移:当抛物线y=a(x-h)2+k向上平移m(m>0)个单位后,所得的抛物线的关系式为y=a(x-h)2+k+m;当抛物线y=a(x-h)2+k向下平移m(m>0)个单位后,所得的抛物线的关系式为y=a(x-h)2+k-m.

(2)左、右平移:当抛物线y=a(x-h)2+k向左平移n(n>0)个单位后,所得的抛物线的关系式为y=a(x-h+n)2+k;当抛物线y=a(x-h)2+k向右平移n(n>0)个单位后,所得的抛物线的关系式为y=a(x-h-n)2+k.

考点3二次函数的图象特征与a,b,c之间的关系

技巧归纳:二次函数的图象特征主要从开口方向、与x轴有无交点,与y轴的交点及对称轴的位置,确定a,b,c及b2-4ac的符号,有时也可把x的值代入,根据图象确定y的符号.考点4二次函数的图象与性质的综合运用

技巧归纳:

(1)二次函数的图象是抛物线,是轴对称图形,充分利用抛物线的轴对称性,是研究利用二次函数的性质解决问题的关键.

(2)已知二次函数图象上几个点的坐标,一般用待定系数法直接列方程(组)求二次函数的解析式.

(3)已知二次函数图象上的点(除顶点外)和对称轴,便能确定与此点关于对称轴对称的另一点的坐标.

(三)典例精讲

例1 抛物线y=x2-4x+m与x轴的一个交点的坐标为(1,0),则此抛物线与x轴的另一个交点的坐标是________.

[解析] 把(1,0)代入y=x2-4x+m中,得m=3,

所以原方程为y=x2-4x+3,

令y=0,解方程x2-4x+3=0,得x1=1,x2=3,

∴抛物线与x轴的另一个交点的坐标是(3,0).

例2 将抛物线y=x2+1先向左平移2个单位,再向下平移3个单位,那么所得抛物线的函数关系式是( )

A.y=(x+2)2+2 B.y=(x+2)2-2

C.y=(x-2)2+2 D.y=(x-2)2-2

[解析] 抛物线y=x2+1的顶点为(0,1),将点(0,1)先向左平移2个单位,再向下平移3个

单位所得到的点的坐标为(-2,-2),所以平移后抛物线的关系式为y =(x +2)2

-2.故选B.

例3 如图把抛物线y =0.5x 2

平移得到抛物线m. 抛物线m 经过点A(-6,0)和原点(0,0),它的顶点为P ,它的对称轴与抛物线y =0.5x 2

交于点Q ,则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为________.

[解析] 过点P 作PM ⊥y 轴于点M.

∵抛物线平移后经过原点O 和点A(-6,0),∴平移后的抛物线的对称轴为直线x =-3,得出二次函数的关系式为:y =12

(x +3)2

+h ,

将(-6,0)代入,得0=12(-6+3)2

+h ,解得h =-92

∴点P 的坐标是?

????-3,-92,根据抛物线的对称性可知,阴影部分的面积等于矩形NPMO 的面积,∴S =3×??????-92=27

2

.

例4 已知二次函数y =ax 2

+bx +c(a ≠0)的图象如图15-4所示, 对称轴x =1

2

-

.下列结论中,正确的是( )

A .abc>0

B .a +b =0

C .2b +c>0

D .4a +c<2b

[解析] A 项,∵开口向上,∴a >0.∵与y 轴交于负半轴,∴c <0.∵对称轴在y 轴左侧,∴-b 2a <0,∴b >0,∴abc <0,故本选项错误;B 项,∵对称轴x =-b 2a =-1

2,∴a =b ,故本选项错误;C 项,当x =1时,a +b +c =2b +c <0,故本选项错误;D 项,∵对称轴为直线x =-1

2,图象

与x 轴的一个交点的横坐标x 1的取值范围为x 1>1,∴与x 轴的另一个交点的横坐标x 2的取值范围为

x2<-2,

∴当x=-2时,4a-2b+c<0,即4a+c<2b,故本选项正确.

故选D.

例5如图,抛物线y=-x2+bx+c与x轴交于A、B两点,与y轴交于点C,点D为抛物线的顶点,点E在抛物线上,点F在x轴上,四边形OCEF为矩形,且OF=2,EF=3.

(1)求该抛物线所对应的函数关系式;

(2)求△ABD的面积;

(3)将三角形AOC绕点C逆时针旋转90°,点A对应点为点G,问点G是否在该抛物线上?请说明理由.

解:(1)∵四边形OCEF为矩形,OF=2,EF=3,

∴点C的坐标为(0,3),点E的坐标为(2,3).

把x=0,y=3;x=2,y=3分别代入y=-x2+bx+c中,

342

3

b c

c

=-++

?

?

=

?

,解得

2

3

b

c

=

?

?

=

?

∴抛物线所对应的函数解析式为y=-x2+2x+3;

(2)∵y=-x2+2x+3=-(x-1)2+4,

∴抛物线的顶点坐标为D(1,4),

∴△ABD中AB边的高为4,

令y=0,得-x2+2x+3=0,

解得x1=-1,x2=3,

所以AB=3-(-1)=4,

∴△ABD的面积=1

2

×4×4=8;

(3)△AOC绕点C逆时针旋转90°,CO落在CE所在的直线上,

由(2)可知OA=1,

∴点A对应点G的坐标为(3,2),

当x=3时,y=-32+2×3+3=0≠2,

所以点G不在该抛物线上.

(四)归纳小结

本部分内容要求熟练掌握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之间的关系;会判断a、b、c的符号,会结合方程根的性质、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判别式,判定抛物线与x轴的交点情况;会利用韦达定理解决有关二次函数的问题。

(五)随堂检测

1.不与x轴相交的抛物线是( )

A.y=2x2– 3

B.y= - 2 x2 + 3

C.y= - x2– 2x

D.y=-2(x+1)2 - 3

2.如果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 x2-2x+m=0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则m=__,此时抛物线

y=x2-2x+m与x轴有_个交点.

3.已知抛物线 y=x2– 8x +c的顶点在 x轴上,则c=__.

4.抛物线y=x2-3x+2 与y轴交于点____,与x轴交于点____.

5.抛物线y=2x2-3x-5 与y轴交于点____ ,与x轴交于点.

6.一元二次方程 3 x2+x-10=0的两个根是x1= -2 ,x2=5/3, 那么二次函数y= 3 x2+x-10与x轴的交点坐标是_____.

7.已知二次函数y=ax2+bx+c的图象如图所示,则一元二次方程ax2+bx+c=0的解

是 .

8.若抛物线y=ax2+bx+c,当 a>0,c<0时,图象与x轴交点情况是( )

A.无交点

B.只有一个交点

C.有两个交点

D.不能确定

五、板书设计

一般式

六、作业布置

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课时作业

七、教学反思

借助多媒体形式,使同学们能直观感受本模块内容,以促进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充分理解与掌握。采用启发、诱思、讲解和讨论相结合的方法使学生充分掌握知识。进行多种题型的训练,使同学们能灵活运用本节重点知识。

用待定系数法解二次函数解析式教案

用待定系数法解二次函数 解析式教案 Prepared on 24 November 2020

宝坻区中学课堂教学教案

教学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例题讲解合 作 探 究 通过例题讲解让学生 熟悉二次函数解析式的求 法。 例1、已知一个二次函数 的图象过点三点,求这个 函数的解析式 例2、已知抛物线的顶点 为,与轴交点为求抛物线 的解析式 例3、已知抛物线与轴交 于并经过点,求抛物线的 解析式 教师出示问题,引导让学 生先以小组为单位自学、 讨论。 师板书:根据题意 a-b+c=10 a+b+c=4 4a+2b+c=7 去解这个三元一次方程组 得: a=2,b=-3,c=5; 所求二次函数 5 3- 22+ =x x y 师分析:二次函数y=ax2 +bx+c通过配方可得y =a(x-h)2+k的形式称为 顶点式,(h,k)为抛物线 的顶点坐标,因为这个二 次函数的图象顶点坐标是 -1,-3),因此,可以设 函数关系式为:y= a(x+1)2-3 由于二次函数的图象过点 (0,-5),代入所设函数 关系式,即可求出a的 值。 师:二次函数y=ax2+bx +c与x轴的两个交点为 所以应设二次函数y=a (x-x1)(x-x2) (a≠0)再把01 M(,) 代入求a的值。 锻炼学生会根据题目中不 同条件设不同的解析式的 能力。 学生动手自主操解出二次函 数解析式 锻炼学生的计算能力

教学环节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巩固提升达标检测课堂小结1.已知二次函数当x=-3时, 有最大值-1,且当x=0时,y =-3,求二次函数的关系式。 1.已知抛物线的顶点坐标为(- 1,-3),与y轴交点为(0,- 5),求二次函数的关系式。 2.函数y=x2+px+q的最小值 是4,且当x=2时,y=5,求 p和q。 3.若抛物线y=-x2+bx+c的 最高点为(-1,-3),求b和 c。 4.已知二次函数y=ax2+bx+ c的图象经过A(0,1),B(- 1,0),C(1,0),那么此函数 的关系式是______。如果y随x 的增大而减少,那么自变量x 的变化范围是______。 5.已知二次函数y=ax2+bx+ c的图象过A(0,-5),B(5, 0)两点,它的对称轴为直线x= 2,求这个二次函数的关系式。 小结:让学生讨论、交流、归 纳得到:已知二次函数的最大 值或最小值,就是已知该函数 顶点坐标,应用顶点式求解方 便,用一般式求解计算量较 大。 教师与学生一起回顾本节课内容, 并请学生回答:想一想,你的收获是 什么困惑有哪些说出来,与同学们分 享。 1. 让学生体验用不 同的方法解决问 题。 教师适时引导、 点拨,然后由小 组推荐学生板书 问题,其他小组 学生评价。 让学生理清求二 次函数 c bx ax y+ + =2 解析式的研究内 容和方法,让学 生会分析问题、 解决问题的方 法。 学生在自主探究的 基础上,尝试解决 问题。 学生梳理本节课学 习内容,方法及获 得结果,感受过程 体验成功。

一元二次方程的定义教案

第二章一元二次方程 1 认识一元二次方程 第1课时一元二次方程的定义 【知识与技能】 探索一元二次方程及其相关概念,能够辨别各项系数,能够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方程知识. 【过程与方法】 在探索问题的过程中使学生感受方程是刻画现实世界的一个模型,体会方程与实际生活的联系. 【情感态度】 通过用一元二次方程解决身边的问题,体会数学知识应用的价值,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了解数学对促进社会进步和发展人类理性精神的作用. 【教学重点】 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 【教学难点】 如何把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方程. 一、情境导入,初步认识 问题1:有一块矩形铁皮,长100cm,宽50cm.在它的四个角分别切去一个正方形,然后将四周突出的部分折起,就能制作一个无盖方盒.如果要制作的无盖方盒的底面积是3600cm2,那么铁皮各角应切去多大的正方形? 问题2:一个长为10米的梯子斜靠在墙上,梯子的顶端距地面的垂直距离为8米,如果梯子的顶端下滑1米,那么梯子的底端滑动多少米? 你能设出未知数,列出相应的方程吗? 【教学说明】为学生创设了一个回忆、思考的情境,又是本课一种很自然的引入,为本课的探究活动做好铺垫. 二、思考探究,获取新知

你能通过观察下列方程得到它们的共同特点吗? (1)(100-2x)(50-2x)=3600 (2)(x+6)2+72=102 【教学说明】 分组合作、小组讨论,经过讨论后交流小组的结论,可以发现上述方程都不是所学过的方程,特点是两边都是整式,且整式的最高次数是2. 【归纳结论】方程的等号两边都是整式,只含有一个未知数,且未知数的最高次数是2的方程叫作一元二次方程; 一般地,任何一个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经过整理,都能化成如下形式ax2+bx+c=0(a、b、c为常数,a≠0) 这种形式叫作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其中ax2是二次项,a是二次项的系数;bx是一次项,b是一次项系数;c是常数项. 活动中教师应重点关注: (1) 引导学生观察所列出的两个方程的特点; (2)让学生类比前面复习过的一元一次方程定义得到一元二次方程定义; (3)强调定义中体现的3个特征: ①整式;②一元;③2次. 【教学说明】 让学生充分感受所列方程的特点,再通过类比的方法得到定义,从而达到真正理解定义的目的. 三、运用新知,深化理解 1.下列方程是一元二次方程的有. (1)x2+1/x-5=0(2)x2-3xy+7=0 (3)=4(4)m3-2m+3=0 x2-5=0(6)ax2-bx=4 (5) 2 解答:(5) 2.已知方程(m+2)x2+(m+1)x-m=0,当m满足_______时,它是一元一次方程;当m满足_______时,它是一元二次方程. 解析:当m+2=0,即m=-2时,方程是一元一次方程;当m+2≠0,即m≠

最新《勇于拼搏,冲刺中考》主题班会教案

《勇于拼搏,冲刺中考》 主题班会教案 文章来源 莲山课件w ww.5 Y K J.CO M 《勇于拼搏,冲刺中考》主题班会教案 一、班会背景: 中考是人生的第一个十字路口,如何把握好这人生中的重要关口,对于初三的同学来说是至关重要的。但是,从近期的观察及与同学的交流中发现,我们有的同学在即将面临中考的时刻,胸无大志,缺乏一种吃苦耐劳的拼搏精神,有些学生荒废时间、碌碌无为,学习效率低,针对这种情况,特召开《勇于拼搏,冲刺中考》的主题班会。

二、班会的目的 1、通过活动,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培养积极进取,勇于拼搏的精神。 2、帮助学生制定学习目标与树立远大理想,鼓干劲,创辉煌。 三、活动准备 1、让学生搜集汶川地震的图片。 2、学生到父母工作单位实践体验并拍摄父母亲辛勤劳作的画面。 3、拍摄任课教师的祝福。 4、收集家长的寄语及朋友间的美好祝福。 5、个人拼搏宣言 四、活动过程 1、主持人引入:百舸争流千帆过,波涛在后永向前。2017年学考的脚步离我们越来越近了。站在人生的第一个十字路

口,我想更多的同学对自己的未来充满了信心和希望,那么首先我们来欣赏一段视频: 第一环节:播放地震视频 引导学生思考生命的意义,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对生命价值的诠释 我们当下的生命价值:备考学考。体验父母的辛苦 第二环节:学生拍摄父母亲辛勤劳作的画面。 2、《谈谈自己学习的理想目标、家庭责任与信念》 3、增强自己的责任感,做一个勇敢的挑战者 1)、播放录像:选自一些拼搏的画面展示如:女排、刘翔、千手观音等 2)、学生朗诵自己的拼搏誓言。

求二次函数的解析式优秀教案

§26.2.3求二次函数解析式(一)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1.通过对用待定系数法求二次函数表达式的探究,理解二次函数的三种表达式. 2. 能根据不同的条件正确选择表达式,利用待定系数法求二次函数的表达式. 方法与过程目标:让学生经历观察、比较、归纳、应用以及猜想、验证的学习过程,使学生掌握类比、转化等学习数学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让学生养成既能自主探索,又能合作探究的良好学习习惯。从学习过程中体会学习数学知识的价值,从而提高学习数学知识的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求二次函数的函数关系式. 难点:根据不同的条件正确选择表达式 三、教学过程 (一)问题引入 1.问题:如图,某建筑的屋顶设计成横截面为抛物线型(曲线AOB)的薄壳屋顶.它的拱宽AB为4 m,拱高CO为0.8 m.施 工前要先制造建筑模板,怎样画出模板的轮廓线呢? 2.揭示课题 (二)温故而知新1.二次函数常见的几种表达方式 ①一般式②顶点式转化 顶点坐标③交点式 2.求函数表达式的常见方法是什么?用待定系数法求函数表达式的基本步骤有哪些? (三)探究新知 例1.已知二次函数的图象过A(0,1),B(2,4),C(3,10)三点,求这个二次函数解析式. 变式练习:已知某抛物线是由抛物线y=x2-x-2平移得到的,且该抛物线经过点A(1,1), B(2,4),求其函数关系式. 例2.已知一个二次函数的图象过点(0,1),它的顶点坐标是(8,9),求这个二次函数的表达式. 变式练习:已知某抛物线经过点(2, -1)和( - 1,5)两点,且关于直线x= 1对称,求此二次函数的表达式. 例 3.已知二次函数的图象与x轴交于(2,0) 、(-1,0)两点,且过点(0,-2),求此二次函数的表达式. (四)能力提升 抛物线的图像经过(0,0)与(12,0)两点, 且顶点的纵坐标是3,求它的函数表达式.

一元二次方程教案设计

《一元二次方程》教学设计 四川省旺苍县英萃中学校何剑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通过对实际问题的分析,感受方程作为刻画现实世界有效模型的意义,通过观察、归纳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 (2)能对具体情景中的数学信息作出合理的解释,能用方程来描述和刻画事物间的等量关系。 2、过程与方法目标 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联系,认识到许多问题可以用数学方法解决,体验实际问题“数学化”的过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同学间合作交流的重要性,体验数学活动的成功经验,激发学生的学习激情。 教学重点: 1、理解什么是一元二次方程,以及一元二次方程的有关概念。 2、经历探索等量关系式,列方程的过程。 教学难点: 分析与确定问题中的等量关系,能用方程来描述和刻画事物间的等量关系。 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 互动式、合作探究;投影仪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回顾概念 1、求课桌的长和宽 教师利用投影仪向学生展示:你的课桌面积为0.24m 2,已知长比宽多20cm ,求课桌的长和宽是多少? 学生根据老师给出的信息,寻找正确答案。 老师提问:你是怎样求出课桌的长和宽的? 运用方程: 设课桌的宽为xm ,长比宽多0.2m ,则长应为(x+0.2)m ,要求课桌的面积,就要用到矩形面积公式:长×宽=面积,就可以得到方程:x(x+0.2)=0.24,解出方程就可以求得宽。 2、求握手的人数。 游戏:请4个同学上讲台,每两人握一次手,看一共要握多少次手。 学生根据握手的次数,很容易得到答案是6次。 变式训练:一个小组的女生,每两人握一次手,共握了15次,求这个小组有女生多少人。 运用方程:设有x 个女生,每个女生要与其他剩下的(x-1)个女生握手,所以一共要握x(x-1)次,由于甲和乙握手后就不再需要乙和甲握手,所以共握手次数应为)1(2 1-x x 次,则方程为: 15)1(21=-x x ,整理得302=-x x 解出方程便得到女生人数。 请学生回顾:什么是一元二次方程。

九年级一元二次方程复习教案

苏州新希望教育个性化教案 教师姓名 陆战 学生姓名 年级 九年级 辅导科目 数学 上课时间 课时 2 课题名称 一元二次方程全章复习 教 学 及 辅 导 过 程 一. 教学内容: 一元二次方程全章复习 1. 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解法及其应用。 2. 可转化为一元二次方程的分式方程和无理方程。 3. 一元二次方程的根的判别式。 4. 一元二次方程的根与系数的关系及其应用。 5. 二元二次方程组的解法。 二. 重点、难点: 重点:本章重点是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根的判别式及根与系数的关系。 难点:难点是一元二次方程中的隐含条件,分类讨论。 【例题分析】 一、对“元、次”概念的理解: 例1. 关于x 的一元二次方程kx 2+(2k -1)x+k=0有实数根,求k 的取值范围。 分析:注意隐含条件:二次项系数不等于0。 解:?.≥????--≥??????≤??????≤0021400140 14022k k k k k k k k ≠≠≠且≠(), ∴的取值范围是且≠k k k ≤14 0。 隐含条件题目的表达方式: (1)关于x 的方程ax 2+bx+c=0(a ≠0),含义是一元二次方程; (2)关于x 的一元二次方程ax 2+bx+c=0,含义是一元二次方程,隐含a ≠0; (3)关于x 的方程ax 2+bx+c=0有两个实数根,含义是一元二次方程,隐含a ≠0。 例已知关于的方程有实根,求的取值范围。2. x ()()a x a x a 2212110-+++= 分析:注意二次项系数要分类讨论,二次项系数为0时,是一元一次方程,若二次项系数不为0时, 是一元二次方程。 解:()当≠,即≠±时,11012a a - ?=[+]--=+≥214188022 ()()a a a ∴a ≥-1 ∴且≠a a >-11

一元二次方程优质课教学设计

《一元二次方程》 2.1一元二次方程教学设计 一、内容和内容解析 (1)内容: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 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 (2)内容解析:一元二次方程是中学数学的主要内容之一,在初中数学中占有重要地位。我们从知识的发展来看,学生通过一元二次方程的学习,可以对已学过实数、一元一次方程、整式、二次根式等知识加以巩固,同时一元二次方程又是今后学生学习可化为一元二次方程的方程、一元二次不等式、二次函数以及高次方程等知识的基础。初中数学中,一些常用的解题方法、计算技巧以及主要的数学思想,在本章教材中都有比较多的体现、应用和提升。我们从知识的横向联系上来看,学习一元二次方程对其它学科有重要意义。 二、目标和目标解析 (1)目标:理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了解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会把一个一元二次方程化为一般形式;会判断一元二次方程的二次项系数、一次项系数和常数项。(2)目标解析: 1.通过实际问题的解决,让学生体会到未知数相乘(或因面积问题)导致方程的次数升高,从而说明一元二次方程存在的实际背景,感受一元二次方程是重要的数学模型,体会到学习的必要性. 2.将不同形式的一元二次方程统一为一般形式,学生从数学符号的角度,体会概括出数学模型的简洁和必要,针对“二次”规定a≠0的条件,完善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学生能够将一元二次方程整理成一般形式,准确的说出方程的各项系数,并能确定简单的字母系数方程为一元二次方程的条件. 三、学情分析 教学对象是九年级学生,他们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当他们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发现列出的方程不再是以前所学过的一元一次方程或是可化为一元一次方程的其他方程时,他们自然会想需要进一步研究和探索有关方程的问题。而从学生的认知结构上来看,前面我们已经系统的研究了一元一次方程及相关概念、整式、分式、二次根式。这就为我们继续研究一元二次方程奠定了基础。 四、教学问题诊断分析

二次函数解析式的确定教案

二次函数解析式的确定教案 0.3二次函数解析式的确定 一.知识要点 若已知二次函数的图象上任意三点坐标,则用一般式求 解析式。 若已知二次函数图象的顶点坐标,则应用顶点式,其中为顶点坐标。 若已知二次函数图象与x轴的两交点坐标,则应用交点式,其中为抛物线与x轴交点的横坐标 二.重点、难点: 重点:求二次函数的函数关系式 难点:建立适当的直角坐标系,求出函数关系式,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建议: 求二次函数的关系式,应恰当地选用二次函数关系式的形式,选择恰当,解题简捷;选择不当,解题繁琐;解题时,应根据题目特点,灵活选用。 典型例题 例1.已知某二次函数的图象经过点A,B,c三点,求其函数关系式。 分析:设,其图象经过点c,可得,再由另外两点建立

关于的二元一次方程组,解方程组求出a、b的值即可。 解:设所求二次函数的解析式为 因为图象过点c,「? 又因为图象经过点A, B,故可得到: ???所求二次函数的解析式为 说明:当已知二次函数的图象经过三点时,可设其关系式为,然后确定a、b、c的值即得,本题由c可先求出c的值,这样由另两个点列出二元一次方程组,可使解题过程简便。 例2.已知二次函数的图象的顶点为,且经过点 求该二次函数的函数关系式。 分析:由已知顶点为,故可设,再由点确定a的值即可解:,则 ???图象过点, 即: 说明:如果题目已知二次函数图象的顶点坐标,一般设,再根据其他条件确定a的值。本题虽然已知条件中已设,但我们可以不用这种形式而另设这种形式。因为在这种形式中,我们必须求a、b、c的值,而在这种形式中,在顶点已知的条件下,只需确定一个字母a的值,显然这种形式更能使我们快捷地求其函数关系式。

一元二次方程教案

学生姓名:闫鹏飞郭 新 教师姓名:李双虎授课日期:7月27日授课科目:数学授课时间:8:30 第几课时:第十八课时 本 次 授 课 内 容 及 授 课 目 标 (教师填写)教学目标:了解一元二次方程及有关概念;掌握通过配方法、公式法、因式分解法降次 ──解一元二次方程;掌握依据实际问题建立一元二次方程的数学模型的方 法;应用熟练掌握以上知识解决问题. 教学重点:一元二次方程及其它有关的概念. 教学难点:一元二次方程配方法解题.用公式法解一元二次方程时的讨论. 教学过程: 1、1、)长方形门的高比宽多6尺8寸,门的对角线长1丈,?那么门的高和宽各是多 少? 2、)如图,如果 AC CB AB AC ,那么点C叫做线段AB的黄金分割点. 3、)如果假设AB=1,AC=x,那么BC=________,根据题意,得:________. 整理得:_________. 3、将方程(8-2x)(5-2x)=18化成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并写出其中的二次项系 数、一次项系数及常数项. 4.将方程(x+1)2+(x-2)(x+2)=?1化成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并写出其中的二 次项、二次项系数;一次项、一次项系数;常数项. 5、求证:关于x的方程(m2-8m+17)x2+2mx+1=0,不论m取何值,该方程都是一元 二次方程.

新航线一线教师授课表 备注:请学生、教师根据实际情况认真填写并签字确认,我们将以此为依据,进行教学调整 学生签字: 学习管理师签字: 6、配方:填上适当的数,使下列等式成立: (1)x 2+12x+ =(x+6)2 (2)x 2―12x+ =(x ― )2 (3)x 2+8x+ =(x+ )2 从上可知:常数项配上一次项系数的一半的平方。 7、:解方程:x 2+8x ―9=0 8、某林场计划修一条长750m ,断面为等腰梯形的渠道,断面面积为1.6m 2,?上口宽比 渠深多2m ,渠底比渠深多0.4m . (1)渠道的上口宽与渠底宽各是多少? (2)如果计划每天挖土48m 3,需要多少天才能把这条渠道挖完? 作 业 课 后 单元测试题1----8 思考题1 学生 评语

-冲刺中考主题班会教案

2014级3班冲刺中考主题班会 磨砺六十天,披荆斩棘赴考场,看我刀锋锐利; 奋战二个月,卧薪尝胆增才智,听我消息喜人。 一、导入:两兄弟酿酒的故事 谷物、米(酒曲酶)——发酵密封在坛子里,九九八十一天,酿酒师一再吩咐:公鸡三啼之后再打开。弟弟按捺不住,在公鸡第一次打鸣之后匆匆打开瓶盖,结果前功尽弃,弟弟的酒是酸的。老成持重的哥哥铁定了心,一定要等到公鸡第三次鸣叫的时候打开瓶盖,结果醇香的美酒酿成了。 这个故事给我们的启示起码两点: 1、坚持到底就是胜利。谁能坚持到最后,谁就是最后的胜利者。 2、决定胜负的往往在最后的关键时刻,也就是我们目前的冲刺阶段。中考是综合素质的检测,既是知识、能力的考查,同时,也是心理素质的较量。 二、盘点以后的关键性考试 1、体育中考 2、实验中考 3、第一次适应性考试 4、第二次适应性考试 5、文化课中考 体育中考插一句 拧成一股绳,鼓足全身劲,拼尽最后一份力,体育中考创佳绩 三、面对一系列考试你的心理有困惑吗 四、冲刺阶段的最佳心态及调整 (一)目前,冲刺阶段的心理状态大致分为三类: 1、松散状态。自己放弃,我只想对这些同学说:人往往不是被对手打败的,而是被自己打败的。 2、适度的紧张状态。 这是主流,大部分同学是处在这种状态。有些紧张,感觉中考是一种压力,同时也是一种动力,因而目前正在进行紧张有序的复习。这是一种最佳的复习迎考状态。根据心理学家桑尼博士的理论:适度的紧张是有益的,它会促使学生做好准备,振作精神,消除杂念,提高注意力,激发潜能,让我们比平时更出色。所以,适度或者说稍微的紧张是必须的,也就是我们说的紧迫感,它能引领我们走向成功。因此,把这种状态进行到底,一直保持到中考。 3、过分紧张。估计不多,将会导致无助、失望、消极甚至生病。因此,反作用比较大。因此,需要尽快调整。紧张的表现:比如上课、自修时的烦躁、不静心、低效学习、暂时的失眠现象等等。 (二)造成原因: (1)当天的学习任务未完成。 (2)历次考试的失利,对自己缺乏信心。 (3)对自己的目标定得太高

二次函数的几种解析式及求法教学设计

二次函数的几种解析式及求法教学设计 福泉一中:齐庆方 一、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一)指导思想:本次课的教学设计以新课程标准关于数学教学的核心理念为基本遵循,坚持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以培养能力为基准,采取符合学生学习特点的多样式的学习方法,通过教学容和教学过程的实施,帮助学生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促进学生学会用数学的思考方式解决问题、认识世界. (二)理论依据:本次课的教学设计以新课程标准关于数学教育的理论为基本依据,主要把握了两个方面的理论: 1、新课程标准关于数学整体性的理论.教学中注意沟通各部分之间的联系,通过类比、联想、知识的迁移和应用等方式,使学生体会知识之间的联系,感受数学的整体性,进一步理解数学的本质,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2、新课程标准关于教师教学的理论.教师应该更加关注:1)科学的基本态度之一是疑问,科学的基本精神之一是批判.要注意培养学生科学的质疑态度和批判性的思维习惯;2)提出问题是数学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数学创新的出发点.要注意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3)在教学中更加关注学生知识的储备、能力水平、思维水平等;4)关注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学习习惯,在思维的最近发展区设计教学容.

二、教学背景分析 (一)学习容分析 “待定系数法”是数学思想方法中的一种重要的方法,在实际生活和生产实践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学生对于“待定系数法”的学习渗透在不同的学习阶段,初中阶段要求学生初步学会用待定系数法求函数解析式;因此这节课的学习既是初中知识的延续和深化,又为后面的学习奠定基础,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另外,待定系数法作为解决数学实际问题的基本方法和重要手段,在其他学科中也有着广泛的应用. (二)学生情况分析 对于初三学生来说,在学习一次函数的时候,学生对于用待定系数法求函数解析式的方法已经有所认识,他们已经积累了一定的学习经验.在学习完一次函数后继续学习用待定系数法求函数解析式,学生已经具备了更多的函数知识,同时,初三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和创新意识,这些对本节课的学习都很有帮助.在今后高中的数学学习中,学生还会继续运用待定系数法解决相关问题.新课标对学生在探究问题的能力,合作交流的意识等方面有了更高的要求,在教学中还有待加强相应能力的培养. (三)教学方式与教学手段、技术准备以及前期的教学状况、问题、对策说明

21.1一元二次方程(教学设计)

第1课时 21.1一元二次方程(教学设计) 课型:新授课 编制:张媚 九年级( )班 姓名 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 了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ax 2+bx+c=0(a ≠0),应用一元二次方程概念解决一些简单问题。 2、过程与方法: 通过独立思考,小组交流,探究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和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 3、情感与态度: 培养学生自学能力与小组合作的意识。 重点: 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ax 2+bx+c=0(a ≠0) 难点: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ax 2+bx+c=0(a ≠0)转化。 学情分析:本节课以实际问题为例,通过自主学习,小组探究交流讨论,引出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有利于学生感受和理解,对每个知识点,进行归纳整理,设计适当练习,加深对知识理解,发展学生的能力,突破重点,降低难点。但现有 学生运算能力较差,将一元二次方程的化为一般形式ax 2+bx+c=0(a ≠0)有一定困 难,对实际问题列一元二次方程也会出现困难。 导学过程: 一、自学指导: 阅读教材第1至4页,并完成预习内容.. 问题1 如图,有一块长方形铁皮,长100 cm ,宽50 cm ,在它的四角各切去一个同样的正方形,然后将四周突出部分折起,就能制作一个无盖方盒.如果要制作的无盖方盒的底面积 为3 600 cm 2,那么铁皮各角应切去多大的正方形? 分析:设切去的正方形的边长为x cm ,则盒底的长为 ,宽为 .得方程 , 整理得 化简,得 .① 问题2 要组织一次排球邀请赛,参赛的每两个队之间都要比赛一场.根据场地和时间等条件,赛程计划安排7天,每天安排4场比赛,比赛组织者应邀请多少个队参赛? 分析:全部比赛的场数为 设应邀请x 个队参赛,每个队要与其他 个队各赛1场,所以全部比赛共 ____ 场. 列方程_ ____ = . 化简整理得 .② 知识探究 (1)方程①②中未知数的个数各是多少? 个 (2)它们最高次数分别是几次? 次 方程①②的共同特点是:这些方程的两边都是整式,只含有 未知数(一元),并且未知数的最高次数是 的整式方程. 自学反馈 1.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 2.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 自学检测: 下列方程中哪些是一元二次方程?(看课件) 二、合作探究(例题学习) 活动1小组讨论 例1将方程3x (x -1)=5(x +2)化成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并写出其中的二次项系数、一次项系数及常数项. 05212 =+-x x )(

一元二次方程复习导学案教案

《一元二次方程复习》导学案主备:张悦审核:王杰时间:12.29 1、复习一元二次方程,一元二次方程的解的概念; 2、复习4种方法解简单的一元二次方程; 3、会建立一元二次方程的模型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学习过程] 一、回顾知识点 1、一元二次方程具有三个显著特点,它们是①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____。 2、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一元二次方程ax2+bx+c=0(a≠0)的根的判别式为△=b2-4ac。 ①当△>0时,方程有__________;②当△=0时,方程有__________; ③当△<0时,方程有__________。 5.一元二次方程20 ++=的两根为1x,2x,则两根与方程系数 ax bx c 之间有如下 一、填空题: 1、在下列方程①2x+1=0;②y2+x=1;③x2+1=0;④ +x2=1中,是一元

一次方程的是_____。 2、已知x=1是一元二次方程x2-2mx+1=0的一个解,则m=______。 3、若关于x 的一元二次方程(m-1)x2+5x+m2-3m+2=0的常项为0,则m=________。 4、关于x 的一元二次方程x2-mx+m-2=0的根的情况是__________。 5、写出两个一元二次方程,使每个方程都有一根为0,并且二次项系数都为1: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三角形的每条边的长都是方程x2-6x+8=0的根,则三角形的周长是___________。 7、解方程5(x- )2=2(x- )最适当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二、填空题:(每题3分,共24分) 8.一元二次方程02=-x x 的二次项系数为 ,一次项系 数为 ,常数项为 ; 9. 方程042=-x x 的解为 10.已知关于x 一元二次方程02=++c bx ax 有一个根为1,则=++c b a 11.当代数式532++x x 的值等于7时,代数式2932-+x x 的值是 ; 12.关于0132=+-x x 实数根(注:填“有”或“没有”)。 13.一个两位数,个位数字比十位数字大3,个位数字的平方刚好等于这个两位数,则这个两 位数为 ;

一元二次方程全教案

21.1 一元二次方程 一、教学内容:认识一元二次方程 二、教材分析: 教科书先以一个设计人体雕像的实际问题作为开篇,并在第一节又给出两个实际问题,通过建立方程,并引导学生思这些方程的共同特点,从而归纳得出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一般形式,给出一元二次方程根的概念.在这个过程,通过归纳具体方程的共同特点,定义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体现了研究代数学问题的一般方法.一般形式也是对具体方程从“元”(未知数的个数)、“次数”和“项数”等角度进行归纳的结果; 三、学情分析: 初中阶段是智力发展的关键年龄,学生逻辑思维从经验型逐步向理论型发展,观察能力、记忆能力和想象能力也随着迅速发展。从年龄特点来看,初中学生好动、好奇、好表现,注意力易分散,爱发表见解,希望得到老师的表扬,所以在教学中应抓住学生这一特点,一方面要运用直观生动的生活实例,激发学生的兴趣,使他们的注意力始终集中在课堂上;另一方面要创造条件和机会,让学生发表见解,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促进学生个性发展。从认知基础上看,学生已经学习了一元一次方程、平方根、因式分解等知识,为本章的学习奠定了基础。学生在利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会发现仅用这些知识是不能够解决的,因此迫切的需要一元二次方程这个解决问题的工具。 四、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一元二次方程概念是以未知数的个数和次数为标准的. 2.掌握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以及三种特殊形式,能将一个一元二次方程化为一般形式 3.理解二次根式的根的概念,会判断一个数是否是一个一元二次方程的根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根据实际问题列方程,向学生渗透知识来源于生活.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观察,思考,交流,获得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及其一般形式和其它三种特殊形式. 五、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和一元二次方程的根的概念 教学难点:通过提出问题,建立一元二次方程的数学模型 六、教学方法和手段: 讲授法、练习法 七、学法指导 讲授指导 八、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小学学习过简易方程,上初中后学习了一元一次方程,二元一次 方程组,可化为一元一次方程的分式方程,运用方程方法可以解决众多代数问题和几何求值问题,是非常常见的一种数学方法。从这节课开始学习一元二次方程知识.先来学习一元二次方程的有关概念. 二、探究新知 (一)探究课本问题2 分析: 1.参赛的每两个队之间都要比赛一场是什么意思? 2.全部比赛场数是多少?若设应邀请x 个队参赛,如何用含x 的 代数式表示全部比赛场数? 整理所列方程后观察: 1.方程中未知数的个数和次数各是多少? 2.下列方程中和上题的方程有共同特点的方程有哪些? 4x+3=0;0422=-+x x ;042=-+y x ;0350752=+-x x ;0621=-+x x

用待定系数法求二次函数解析式教学设计及反思

用待定系数法求二次函数解析式教学设计及反思 胡可 一、知识目标 通过用待定系数法求二次函数解析式的探究,让学生掌握求二次函数解析式的方法。 二、能力目标 能灵活的根据条件恰当地选择解析式的模式,体会二次函数解析式之间的转化。 三、情感价值观 从学习过程中体会学习函数知识的价值,从而提高学习函数知识的兴趣。四、教学重点 会根据不同的条件,利用待定系数法求二次函数的函数关系式 五、教学难点 在实际应用中体会二次函数作为一种数学模型的作用,会利用二次函数的性质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六、教学过程 1、情境导入 我们前面几节课学习了二次函数(抛物线)图形及性质,主要有那两种形式:一般式:_______________ (a≠0)顶点式:_______________ (a≠0) 在函数关系式中有几个独立的系数,需要有相同个数的独立条件才能求出函数关系式.例如:我们在确定一次函数的关系式时,通常需要两个独立的条件,在确立正比例函数的解析式时,也只要一个条件就行了,下面我们来探讨,要确定二次函数的解析式,需要几个条件? 2、新知探索 例1.根据下列条件,分别求出对应的二次函数的关系式 (1)已知二次函数的图象经过点A(-1,10),B(1,4),C(2,7)。 (设为三点式可解) (2)已知抛物线的顶点为(2,-4),且与y轴交于点(0,3); (设为顶点式可解) 3、练一练 根据下列条件求二次函数解析式 (1)已知二次函数的图象过A(0,-5),B(5,0)两点,它的对称轴为直线x =2; (2)已知二次函数的图象经过点(2,-1),并且当x=5时有最大值4; (3)已知抛物线顶点(2,8),且抛物线经过点(1,–2) 4、归纳总结 二次函数解析式常用的形式: (1)、一般式:_______________ (a≠0) (2)顶点式:_______________ (a≠0) 2、用待定系数法求函数解析式,应注意根据不同的条件选择合适的解析式形式, (1)当已知抛物线上任意三点时,通常设为一般式的形式。

一元二次方程组教案

5.1.认识二元一次方程组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通过实例了解一元二次方程,一元二次方程组及其解的概念,会判断一组数是不是一个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 2教学思考:通过对实际问题的分析,使学生进一步体会方程是刻画现实世界的有效数学模型。. 3解决问题:培养学生能够使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发展学生的观察、归纳、概括的能力。 4.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他们勇于探索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 重点:对二元一次方程,二元一次方程组及其解的理解。 难点:二元一次方程,二元一次方程组及其解的个数。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设计 教学准备 幻灯片 教学流程 (一)复习: 1.一元一次方程的定义. 例:下例哪些方程式一元一次方程? 2(1)35(2)16(3) 32(4)6(5) 3x x y x x xy x π=+==+==+ 注 : 一元:一个未知数 一次:含有未知数的项的次数都是1次 整式:分母中不含字母 2.方程的解:使方程两边相等的未知数的值叫做方程的解 例:x=5是方程3x+5=20的解吗?为什么? 3.方程2x+y=8是一元一次方程吗?若不是,那又什么呢? (二)新课讲授 1、老牛与小马 分析:审题 A :数量问题 B : 2= -小马老牛 C :设老牛驮了x 个包裹, 小马驮了 y 个包裹。 )(小马 老牛121-=+

想一想 2x y -= 12(1)x y +=- 上面所列方程各含有几个未知数? 2个未知数 含有未知数的项的次数是多少? 次数是1 二元一次方程定义:含有两个未知数,并且所含未知数的项的次数都是 1 的整式方程叫做二元一次方程. 判断点:1、未知数几个? 2个 判断点:2、含未知数项的次数是几次? 1次 判断点:3、整式 分母中不含未知数 练一练: 1.请判断下列各方程中,哪些是二元一次 方程,哪些不是?并说明理由. ()()()()21390; 232120; (3)20 1(4)315347; 62100. x y x y xy y x y a b x +-=-+=+=-=-=+= 2.如果方程12231m m n x y -+-=是二元一次方程,那么m =___________,n =______________ . 做一做 6,2x y ==适合方程 8x y +=吗?5,3x y ==呢? 4,4x y ==呢?你还能找到其他 x,y 的值适合方程8x y += 吗? 适合一个二元一次方程的一组未知数的值,叫做这个二元一次方程的一个解 例如: 6,2x y ==是方程8x y +=的一个解,记作6,2.x y =??=? 练一练: 1.在下列四组数值中,哪些是二元一次方程 31x y -=的解? (A ) 2,3.x y =??=? (B ) 4,1.x y =??=? (C )10,3.x y =??=? (D )5,2.x y =-??=-?

初中数学二次函数复习求函数解析式优质课教案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

二次函数专题(一)——求二次函数表达式教学目标 会通过待定系数法求二次函数的关系式; 教学过程 二次函数是初中数学的一个重要内容,也是高中数学的一个重要基础。熟练地求出二次函数的解析式是解决二次函数问题的重要保证。 二次函数的解析式有三种基本形式: 1、一般式:y=ax2 +bx+c (a≠0)。 2、顶点式:y=a(x-m)2 +k (a≠0),其中点(h,k)为顶点,对称轴为x=h。 3、交点式:y=a(x-x 1)(x-x 2) (a≠0),其中x 1,x 2是抛物线与x轴的交点的横坐标。 求二次函数的解析式一般用待定系数法,但要根据不同条件,设出恰当的解析式:1、若给出抛物线上任意三点,通常可设一般式。 2、若给出抛物线的顶点坐标或对称轴或最值,通常可设顶点式。 3、若给出抛物线与x轴的交点或对称轴或与x轴的交点距离,通常可设交点式。 探究问题,典例指津:

例1、已知二次函数的图象经过(0,1),(2,4),(3,10)三点,请你用待定系数法求这个函数的解析式。 例2、已知二次函数的图象经过(0,1),它的顶点坐标是(8,9),求这个函数的解析式。 练习、已知抛物线的顶点在原点,且过(2,8),求这个函数的解析式。 例3、已知抛物线与x轴交于A(-1,0)、B(1,0),并经过M(0,1),求抛物线的解析式. 练习1:根据下列已知条件,求二次函数的解析式: (1)抛物线过点(0,2),(1,1),(3,5) (2)抛物线顶点为M(-1,2)且过点N(2,1) (3)抛物线过原点,且过点(3,-27),(-1,1) (4)已知二次函数的图象经过点(1,0),(3,0),(0,6)求二次函数的解析式。 例4、已知抛物线y=ax2+bx+c与x轴相交于点A(-3,0),对称轴为x=-1,顶点M到x轴的距离为2,求此抛物线的解析式. 练习2:根据下列已知条件,求二次函数的解析式: (1)抛物线y=ax2+bx+c经过(0,0)与(12,0),最高点的纵坐标是3,求这条抛物线的解析式。 (2)已知当x=2是,函数有最小值为3,且过点(1,5) (3)二次函数的图像经过点(3,-8)对称轴为直线x=2,抛物线与X轴两个交点之间的距离为6课堂小结 本节课是用待定系数法求函数解析式,应注意根据不同的条件选择合适的解析式形式

公式法解一元二次方程教案

公式法解一元二次方程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理解求根公式的推导过程和判别公式; 2.使学生能熟练地运用公式法求解一元二次方程. (2)能力目标 1.通过由配方法推导求根公式,培养学生推理能力和由特殊到一般的数学思 想. 2.结合的使用求根公式解一元二次方程的练习,培养学生运用公式解决问题的能力,全面培养学生解方程的能力,使学生解方程的能力得到切实的提高。 (3)德育目标 让学生体验到所有一元二次方程都能运用公式法去解,形成全面解决问题的积极情感,感受公式的对称美、简洁美,产生热爱数学的情感. 二、教学的重、难点及教学设计 (1)教学的重点 1.掌握公式法解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步骤. 2.熟练地用求根公式解一元二次方程。 (2)教学的难点: 理解求根公式的推导过程及判别公式的应用。 (3)教学设计要点 1.情境设计 上课开始,通过提问让学生回忆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及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步骤。利用昨天所学“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达到“温故而知新”的目的和总结配方法的一般步骤,为下一步解一般形式的一元二次方程做准备。 然后让学生思考对于一般形式的一元二次方程ax2+bx+c=0(a≠0) 能否用配方法求出它的解?引出本节课的内容。 2.教学内容的处理 (1)回顾配方法的解题步骤,用配方法来解一般形式的一元二次方程ax2+bx+c=0(a≠0)。 (2)总结用公式法解一元二次方程的解题步骤,并补充理解判别公式的分类与应用。 (3)在小黑板上补充课后思考题:李强和萧晨刚学了用公式法解一元二次方程,看到一个关于x 的一元二次方程x2+(2m-1)x+(m-1)=0, 李强说:“此方程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而萧晨反驳说:“不一定,根的情况跟m的值有关”.那你们认为呢?并说明理由. 3.教学方法 在教学中由特殊的解法(配方法)引导探究一般形式一元二次方程的解的形

一元二次方程教学案例及反思

一元二次方程教学案例及反思 一、案例背景 1、教材分析: 一元二次方程在初中代数学习中,具有重要的地位,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一方面对以前学习过的各种知识进行综合地应用,比如说整式、开平方、一元一次方程、一次方程组以及不等式的知识在这一章里都有应用,另一方面,一元二次方程又是前面所学知识的继续和发展,它还是以后学习其他方程以及数学知识的基础,比如说,二次函数、高中要学习的指数方程、对数方程等等都与一元二次方程有关。这节课是人教版第22章的第一节课时,主要学习一元二次方程的定义、一般形式及其根的概念。本节在引言方程的基础上,首先通过两个实际问题——面积问题和比赛问题,进一步引出一元二次方程的具体例子,然后再引导学生观察列出这三个具体方程,并发现它们在形式上的共同点,给出一元二次方程的定义。 2、学生分析 在前面学生已经学习了一元一次方程,二元一次方程组,可化为一元一次方程的分式方程等等,已经初步地感受了方程的模型作用,并且积累了一些利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一些经验,解决了一些实际问题。教师要在这基础上,通过实际问题,引导学生认识一元二次方程的定义、一般形式及其根的概念。 3、教学目标: (1)理解一元二次方程概念是以未知数的个数和次数为标准的;掌握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以及三种特殊形式,能将一个一元二次方程化为一般形式;理解二次根式的根的概念,会判断一个数是否是一个一元二次方程的根。 (2)经历观察,归纳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一元二次方程的根的概念及其一般形式和其它三种特殊形式。 (3)通过生活学习数学,并用数学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4、教学重点: 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一般形式和一元二次方程的根的概念。 5、教学难点: 通过提出问题,建立一元二次方程的数学模型,?再由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迁移到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 6、教学思路: 以实际问题为背景,引出一元二次方程及其有关概念,通过学生分组讨论,得到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给出一元二次方程根的概念,组织学生分析一元二次方程的根的不唯一性。 二、课堂实录: (一)复习引入 师:我们已经学习了一元一次方程及其解法、可化为一元一次方程的分式方程,知道运用方程方法可以解决众多代数问题和几何求值问题,是非常常见的一种数学方法。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种新的方程——一元二次方程。 师:在学习之前,同学们回忆一下,什么叫一元一次方程? 生1:含有一个未知数,并且未知数的次数是1的式子是一元一次方程。 生2:不是“式子”应该是整式方程。 师:对了,一定是整式方程才行,要不然有可能是分式方程,大家要记住哦。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