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思修

思修

我对《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认识

贵州师范大学历政学院2015级历史学喻刚蓉电话:177********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是我们进入大学后的第一门思想政治理论课,它是一门融思想性、政治性、知识性、综合性和实践性于一体的课程。主要目的是使我们成长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学习了这门课程之后,使我受益匪浅。

培根说:“对一个人的评价,不可视其财富出身,更不可视其学问的高下,而是要看他的真实的品格。”这里的品格指的就是思想道德修养,这是比财富、学问都重要的因素。德与才是一个人的基本品质,德为立身之本,才为立身之基,在德与才的关系上,德是前提和灵魂,才是能力和工具。通过对课程的学习,正确认识德与才的辩证关系,深刻理解党和国家提出的“立德树人”要求,摆正德与才的关系,不断加强思想道德和法律修养,避免走入重智轻德的误区,才能做到德才兼备、全面发展和完善自我。古人说过:“修以求其粹美,养以期其充足,修犹切磋琢磨,养犹涵予熏陶也。”加强思想道德和法律修养是知、情、意、行辩证统一的过程,只有通过个人的主观努力和亲身实践,在学中做,在做中学,学以致用,不断增强自我教育、自我约束、自我激励的能力,慎独自守,防微杜渐,才能实现提高自己思想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的学习目的。

古人云:“礼者禁于将然之前,而法者禁于已然之后。”它告诉人们,道德可以用来防范尚未发生的违法行为,而法律则可以用来制止已经发生的违法和严重不道德的行为,两者有着相互结合的现实基础。一个人的道德品质是个人修养的体现,而一个社会的道德品质是社会风气的体现,集中体现了一个民族大多数成员所认同的价值取向、思维方式、道德规范和精神气质,反映了一个民族的心理特征、文化传统、精神风貌,这是民族精神。而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形成和发展的时代精神与民族精神的统一是一种对社会发展具有积极影响和推动作用的集体意识。作为一名大学生,在学校里的任何表现的好与坏都不仅仅评定为自身的道德修养素质,而是评定为一个学校的道德修养素质,在社会里也同样会被评定为社会的道德修养素质,上升到民族的话,就是一个民族精神的体现了,而在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中,民族精神是重要因素之一。所以我们的所有行为不再是个人因素,而是爱国主义精神的体现。爱国主义作为民族精神的核心,即是中华民族最深厚的精神传统,也是动员和鼓舞中国人民团结奋斗的精神旗帜。作为新一代的接班人,我们

要把爱国主义精神传承和发扬下去,将中华民族五千年来发展形成的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的民族精神沿袭下去。这是我们的责任,也是我们的义务。

许慎说过:“德者,内得于己,外得于人也。”这句话阐述了为什么要树立为人民服务的人生观的深刻道理。为人民服务作为无产阶级的人生观、道德观,不论在革命战争年代,还是在和平建设时期,都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熏陶、感染了一代代革命者和建设者。作为大学生的我们应当自觉以为人民服务的人生观指引人生,在服务人民、奉献社会的实践中创造人生的价值。只有树立起为人民服务的人生观,才能以积极的心态看待人生,胸怀远大理想,热爱生活,珍视生命,用坚韧不拔的意志勇敢挑战生活、学习和工作中的种种困难和挫折,在不断开拓人生更高境界中领会生活的美好。亚里士多德说过:“道德是一种在行为中造成正确选择的习惯,并且,这种选择乃是一种合理的欲望。”学习了这门课程,我们就要汲取和把握这些思想成果,加强思想道德修养,提高精神境界,实现本课中思想道德修养的一个提升,这也是学习本课的重要目的,是对我们发展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接班人的要求。

“法律是显露的道德,道德是隐藏的法律。”这是出自林肯的一句话。除了思想道德修养之外,学习法律基础也同样重要。法律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规范,是在人类进入阶级社会以后出现并不断发展的。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法律富含着公平如水、正义神圣的深刻意蕴,寄托着惩恶扬善、匡扶正义的价值追求。我们都是祖国新一代的接班人,学习法律知识不仅仅是为了保护自己的权利不被侵害,还要学习和运用法律知识维护更多需要被帮助的人,甚至是维护国家权力,这都是我们的责任,更是我们的义务。如今社会上的种种违法现象警示我们,规范个人行为已然是迫在眉睫了。对于老人摔倒该不该扶这个问题上看,不仅是思想道德素养的缺失,更是法律意识的障碍。这是一个具有争议的话题,是老人法律意识薄弱还是我们道德素养的缺失?就我而言,我认为这是我们法律意识薄弱的体现,并不是我们道德素养的问题。就算我们被老人讹了,但是在法律面前正义是被维护的,我们可以运用法律手段来维护我们的正义,并不是就此路过,被当成是道德素养的缺失。有时还会错过对真正需要帮助的老人的机会。这也从侧面反映了,作为法治社会的当今,民众对法律知识的了解是何其的少之又少,这更是提醒了我们要加强对法律知识的学习,不仅仅是为了我们个人,更是为了社会法制的建设奠定人才基础。

“立善法于天下,则天下治;立善法于一国,则一国治。”法律是治国之

重器,立法是法治的龙头环节。党的十八大提出了“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的十六字方针,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将其作为全面依法治国的基本格局,这是法治社会建设的基本要求。由此可见,法律基础的学习与运用,对于我们而言是非常的重要。在本课学习中,我们会学习法律知识,增强法律意识,树立法制观念,培养法治思维,维护法律权威,养成心中有法、自觉守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良好习惯,成为具有较高法律素质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我们不要觉得法律离我们很远,每时每刻,在每一个角落,法律都是存在的,并且时常在我们身边的人和事中出现,也不要觉得法律是不实在的存在,我们要学会将法律具体化,灵活地将它与现实生活结合起来,切实地运用到我们身上,就像哈罗德·J.伯尔曼所说的:“法律必须被信仰,否则它将形同虚设。”这就是我们学习本课法律基础的任务。

“奉法者强则国强,奉法者弱则国弱。”法治是现代文明的重要标志,也是当今世界公认的价值追求。早在法家思想盛行的秦朝就坚持了法治思想,当时大强度的法治思想也让秦朝在(商鞅变法)行之十年,秦民大悦,道不拾遗,山无盗贼,家给自足,民勇于公占,怯于私斗,乡邑大治。这一现象说明了法治建设的重要性,我们当然不能像商鞅变法一样运用残暴的刑罚手段,但是他的法治思想对社会发展产生的成果是值得我们敬佩的。一个稳定的社会秩序之下才能创造财富,人民才能安居乐业,国家才能兴旺发达。而作为大学生的我们只有了解相关的法律知识,才能树立正确的权利观和义务观,不断提高自己的法律素质和个人修养,为宣扬和发展社会主义法治思想做贡献。

“德者,本也。”道德之于个人、之于社会,都具有基础性意义,做人做事第一位的是崇德修身。所以我们要加强思想道德修养,自觉弘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原则,积极涵育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做到明大德、守功德、严私德。还要注重加强法律修养,自觉尊法学法守法用法,不断增强法制意识,提高法治素养,努力成长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和可靠接班人。正如孙中山所言:“养人既尽其才,则百事俱举;百事举矣,则富强不足谋也。”

我认为《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具有双重目标,就是既要将我们培养成一个有较高道德修养的人,又要将我们培养成一个合法的公民。富勒说过;“法律应当与道德保持一致。”所以我想这就是思修课对我们的意义。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