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七年级生物下册第九章第二节人体的消化与吸收教案2(新版)苏教版

七年级生物下册第九章第二节人体的消化与吸收教案2(新版)苏教版

七年级生物下册第九章第二节人体的消化与吸收教案2(新版)苏教版
七年级生物下册第九章第二节人体的消化与吸收教案2(新版)苏教版

《第二节人体的消化与吸收》

教学目标:

①描述人体消化系统的组成;

②消化腺的位置和功能;

③蛋白质、糖类和脂肪的化学性消化过程。

教学过程:

(一)食物中的六大营养物质

我们知道人体生长发育的进行各项活动所需要的营养物质都来自于食物。食物中的营养物质能给我们人体提供能量或者参与人体细胞的组成,那么,食物中到底含有哪些营养物质呢!

提问:

(1)这位同学,你能不能告诉大家你今天中饭吃了什么。

(2)好,那根据自己生活中的经验,你觉得这些食物里面都含有哪些一样物质呢!

得出结论:

六大营养物质为糖类、脂肪、蛋白质、水、无机盐和维生素。

(1)功能物质:糖类、脂肪、蛋白质。

A、糖:为人体的生命活动提供能量,也是构成细胞的一种成分。

来源:食用糖、谷类和块茎类食物。

B、脂肪:主要作用为备用的能源物质贮存在体内,也是构成细胞的一中成分。

来源:肥肉、大豆、花生等食物。

C、蛋白质:构成细胞的主要成分,主要为人体生长发育和组织更新提供原料,也可为生命活动提供能量。

来源:奶、蛋、鱼、瘦肉等事物。

(2)非功能物质:水、无机盐、维生素。

A、水:构成细胞的主要成分,参与人体的各项生理活动。

来源:饮水、饮料等。

B、无机盐:构成组织的重要原料,

来源:肉类、奶类、蛋、鱼类、豆类、蔬菜和海带等很多种事物。

C、维生素:不是细胞的构成成分,不提供能量,但是他是维持某些生理活动的重要物

质。

来源:动物肝脏、鱼肝油蔬菜、豆类和豆类的胚芽等食物。

提示:维生素既不是细胞的构成成分,也不提供能量。

(二)消化系统的组成和功能

好,现在一样物质有了,那这些营养物质是通过我们身体的哪个结构进入身体的呢,那么,这里就要讲到我们身体里面的一套系统,叫做消化系统。

提问:有没有哪个同学知道消化系统有哪几个部分组成。

答:消化系统由消化道和消化腺

提问:那么,消化道又由那些结构组成呢,各部分又有什么作用呢。

答:口腔牙齿的咀嚼和舌的搅拌并将食物和唾液混合

咽和食道食物的通道

胃蠕动和分泌胃液,初步消化蛋白质

小肠消化食物隔阂吸收一样物质

大肠将食物残渣推向肛门

肛门粪便通过肛门排出

消化道的结构出来了,还有一个结构就是消化腺,分泌消化液的腺体我们称为消化腺,消化分为两种,一种消化道外的消化腺,起体积一般都较大,我们称为大消化腺,一种是消化道内的消化腺,位于消化道的管壁内,体积较小,我们称为小消化腺。

大消化腺有:

肝脏:能分泌胆汁,胆汁内不含消化酶,但能促进脂肪的消化。(解毒作用)

唾液腺:分泌的唾液中含有唾液淀粉酶,能初步消化脂肪。

胰腺:分泌的胰液中有消化糖类、蛋白质和脂肪的酶。

小消化腺有:

胃腺:分泌的胃液中含有蛋白酶,能初步消化蛋白质

肠腺:分泌的肠液中含有消化糖类、蛋白质和脂肪的酶。

(三)食物的消化

1、物理性消化和化学性消化

A、物理性消化

讨论:食物入口,你口腔中的器官会对食物进行怎样的处理?(引出物理性消化)除了口腔,你知道还有哪些器官会对食物进行物理性消化?

形式:牙齿将食物切断、撕裂和磨碎,胃肠的蠕动将食物进一不磨碎,胆汁将脂肪颗粒乳化成脂肪微粒。

作用:使食物与消化液的接触面积增大,为化学性消化奠定基础、

B、化学性消化

教师:我们吃馒头的时候,如果嚼的时间较长的话,会发现馒头慢慢变甜了,有没有人知道这是为什么呢。(引出化学性消化)

作用:由消化液中各种消化酶将食物中的大分子物质分解成小分子的过程。

教师小结:通过上面的分析,我们发现,口腔中即有物理性的消化还有化学性的消化,那么,在其它的消化器官中,是不是也有这两种消化呢、

2、淀粉、蛋白质、脂肪的化学性消化过程

唾液肠液胰液

淀粉------------ 麦芽糖-------------葡萄糖

口腔小肠小肠

胃液肠液胰液

蛋白质--------------------氨基酸

胃小肠

胆汁肠液胰液

脂肪----------脂肪微粒-------------甘油 + 脂肪酸

小肠小肠

板书设计:

1、食物中的六大营养物质

2、消化系统的组成和功能

(1)功能物质:糖类、脂肪、蛋白质。

(2)非功能物质:水、无机盐、维生素。

3、食物的消化

物理性消化和化学性消化

消化和吸收教案

第二节消化和吸收 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描述人体消化系统的组成及各器官的形态、结构与生理功能. 2.概述食物的消化和吸收过程. 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消化系统的模型,培养学生对直观教具的观察能力. 2.通过对“口腔对淀粉的消化作用”实验的设计,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设计实验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认同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生物学观点. 重点 人体消化系统的组成及其生理功能. 难点 食物的化学性消化. 教材分析 作变生物圈中的一员,人类要不断地从生物圈中获取物质和能量,以进行各项生命活,本章教材就围绕食物中的营养物质,消化和吸收进行了阐述,并对膳食的合理性和安全性进行了介绍。 学情分析: 本节容主要介绍营养物质的消化和吸收.学生知道人体各段消化道的吸收能力不同,不同部位吸收的物质不同,明确小肠是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器官.能通过分组实验让学生提前把步骤方法看明白,然后小组同学分工合作.在完成实验任务的同时,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及团队合作能力. 突破方法 七年级的学生对外界事物都有着非常浓厚的兴趣,而且消化系统和日常生活关系密切,学生平时接触也较多,都比较感兴趣,但对于其结构和生理功能却不太了解,涉及复杂的化学反应,对没有化学基础的学生来说难度较大,对现实生活中的一些现象无法解释.所以,在教学过程中,从学生的

兴趣和生活经验入手,可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教法及学法指导 首先复习上节课知识,由营养物质逐步过渡到如何消化吸收进入人体. 导入新课时,通过联想引入,这样导入能使学生所学知识有一定的求知欲望. 由消化系统的组成入手,渐进式了解消化道、消化腺及各自的生理功能,同时树立结构与功能相逢适应的的生物学观点. 建构知识网络,形成知识体系. 通过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主动参与;然后充分利用教材,让学生先自主学习,自主实验及探究的基础上,进行讨论和归纳形成统一认识.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模型.书中所涉及的实验器材和材料 学生准备:收集动物的小肠. 教学过程: 教学环 节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复习巩 固 多媒体出示复习问题思考复习知识过渡 导入联想导入 体会诗句:“密宇深房小火炉,饭香鱼熟近中厨.”联想感受引发求知 欲 新知:总述结合教材进入概括读教材知消化和 吸收的物 质知是什 么,引出消 化系统.过渡:能将食物消化和吸收靠的是消化系统,下面我们就来学

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下册教学设计消化和吸收教案

消化和吸收》 本节课是人教版《生物学》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二章第三节的内容。 本节主要描述消化系统的组成,以及食物在消化道内消化和营养物质的吸收过程。同第一章 比较,本章加大了探究性学习的力度,让学生进一步学会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并能积极动手实践。同时,在已学习第一节《食物中的营养物质》的基础上,本节对营养物质在人体中的 变化进行了具体的阐述,认识小肠是主要的消化和吸收器官。 1、描述人体消化系统的及主要消化腺的组成、位置及功能; 2、口腔的结构和唾液对淀粉的初步消化作用; 3、概述食物在消化道内的消化和吸收过程; 4、说出小肠的结构特点。 【能力目标】 1、观察小肠结构的活动,解释小肠是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场所,认同结构与功能相统一; 2、养成实验的设计、实际操作及科学探索的能力; 3、养成良好卫生习惯,提高注意口腔卫生、保护消化系统的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通过了解常见消化系统病症,关注人体的健康,培养良好的卫生习惯; 2、通过设计实验探究唾液在消化过程中的作用,养成严肃、认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 教学重难点 ◆ 【教学重点】 三大营养物质(淀粉、脂肪、蛋白质)的消化过程。 【教学难点】 1、小肠的结构与功能; 2、探究实验的操作过程的控制。 A.

A.◆ 课前准备 ◆ 1、学生准备:查相关资料,了解常见引起消化系统疾病的原因及对笑话器官的危害; 2、教师准备:实验“口腔的消化”和“观察小肠结构”的用具; 3、口腔及消化系统的模型或挂图; 4、FLASH:人体消化和吸收的过程;人体消化系统的组成及主要消化腺的作用。 一疑问导入 [ 引言] :我们每天都要从外界摄取大量的食物以满足生长发育、各项生命活动的需要,你们 知道食物的消化和吸收是依靠人体八大系统中哪个系统来完成的吗? [ 提问] :对照自己的身体想一想,我们吃的食物直到排出体外都经过那些结构? 二新知探究 (一)消化系统组成 [ 小故事] :一位小朋友吃西瓜时不小心将种子咽下去了。大人们说,慢点吃,别一会把种子 吃下去,在肚子里长出一个大西瓜来咯!教师:同学们,我们都误吃了许多西瓜子,可是,它们长成西瓜了吗?为什么呢?同学回答:没有。被消化了。 教师:如果把人体的消化系统比作是一家“食品加工厂” ,厂里有一条“食品加工流水线” ,它大概有8—10 米长,这个长度也达到了人体身高的六倍,那这条流水线从上到下会设有哪 些工作车间呢?我们一起去这家食品加工厂逛逛吧,看看我们的种子在小朋友的消化道内经历了什么? 他先遇到了像轧钢似的上下坚硬的怪物,差点被压得粉身碎骨;然后咯噔一下掉进了万丈深渊;刚打算离开就遇到酸雨;后来又钻进了一条又长又窄的迷宫;走出迷宫又钻进死胡同,幸亏及时改变方向;后来又与很臭的东西混在一起;最后在姗姗上厕所时离开了姗姗。 (请同学们注意老师的比喻) [ 出示] :消化系统模式图,请同学们描述消化系统的器官组成。学生:牙齿,食道—胃,消化液,小肠,盲肠—大肠,肛门。 [ 讲述] :刚才同学们按照食物的经过路线描述的消化系统的组成,即食品加工流水线,我

七年级生物下册 食物的消化和营养物质的吸收教案 北师大版

第2节食物的消化和营养物质的吸收 教学目标 ①能描述消化系统的组成和种种消化酶的作用。 ②通过探究唾液对淀粉的消化作用,说明口腔中的消化过程。 ③能够概述食物的消化和营养物质的吸收过程。 ④能说明小肠与吸收功能相适应的特点。 ⑤唾液对淀粉的消化作用的活动中,学习探究实验的研究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 ①描述人体消化系统的组成;探究唾液对淀粉的消化作用。 ②概述食物中消化和营养物质的吸收过程;解释小肠与吸收功能相适应特点。 2、难点 ①举例说出消化系统与其消化功能相适应的结构特点。 ②认识酶在消化过程的重要作用。 ③描述食物在口腔、胃、小肠内的主要变化。; ④描述小肠结构特点,解释为什么小肠是吸收的主要器官。 教学方法:探究活动 课时安排:4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消化管和消化腺组成系统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当我们见到美味可口的食物,总是又想吃又怕胖,这可怎么办呢?你有没有同样的烦恼?难道食物中所有营养物质都会被身体吸收?有的人吃得再多仍然很瘦,有的人吃得很少也发胖,这是为什么呢?请同学们观看小品:(课件演示) 胖生:饭菜不好吃,我坚决不吃;饭菜好吃,我就狼吞虎咽。过了一阵,糟了!胃胀得受不了。哦,肚子又疼起来了。老师,我要上厕所。 胖生:唉!我走路好累哦,跑也跑不动,穿衣服又难看,真羡慕你们那么苗条。哼!平时我还没有他们吃得多,真是喝水都要长胖哦! 小结:看来,人体的消化吸收与体态的胖瘦有密切的关系。今天我们就来探究一下,食物在人体内是怎样被消化吸收的? (二)、合作交流,解读探究 1、消化系统的组成 演示用挂图或课件演示消化系统的整体形态和各部分的模型,辨护消化管各部分和消化腺各部分。 小组合作学习在四人学习小组内交流,说出消化系统的组成。尝试说出消化管各部分的形态和位置。尝试描述消化腺的形态和位置。 游戏把消化系统组成的各器官名称卡片,打乱顺序分发给参加排序游戏的同学,看看大家对它们的结构位置掌握的如何? 2、消化道 (1)、口腔 讨论并小结: ①牙:人体中的牙齿是最坚硬的器官,可分为门齿、犬齿的臼齿。

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下册教案(全册)

人教版生物七年级下册资源目录 4.1.1人类的起源和发展 1、2、3 4.1.2人的生殖3、4 4.1.3青春期5、6 4.2.1食物中的营养物质6、7、8、9 4.2.2消化和吸收10 4.2.3合理营养与食品安全11、12、13、14 4.3.1呼吸道对空气的处理14、15、16 4.3.2发生在肺内的气体交换16、17 4.4.1流动的组织──血液18 4.4.2血流的管道──血管19、20、21 4.4.3输送血液的泵──心脏21、22、23 4.4.4输血与血型24、25、26 4.5人体内废物的排出26、27、28 4.6.1人体对外界环境的感知28、29、30 4.6.2神经系统的组成31、32、33、34 4.6.3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35、36、37 4.6.4激素调节38、39、40、41 4.7.1分析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41、42、43 4.7.2探究环境污染对生物的影响44、45 4.7.3拟定保护生态环境的计划 45、46

第一章人的由来第一节人类的起源和发展 教学目标 ①概述人类起源于森林古猿,人类是在与自然环境的斗争中逐渐进化来的。 ②对比观察四种现代类人猿和人类起源与发展过程的示意图,概述人类在起源和发展过程中自身形态和使用工具等方面的变化。 ③参加资料分析和技能训练等活动,与同学交流自己的看法。 ④认同人类起源与发展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人类应当与自然和谐发展的观点以及科学是不断发展的观点。 重点和难点 ①运用比较的方法找出人类与类人猿的异同点; ②认识到古人类化石和遗物等对研究人类起源的重要性; ③认同现代人类是在与自然环境的长期斗争中进化来的观点。 课前准备 教师:查阅、搜集有关生物进化论和神创论观点的资料及现代类人猿生活的录像片等。 学生:搜集有关人类起源和进化的资料、现代类人猿的分布以及生活状态的图片资料。 课时分配 2课时 教学设计 学习内容学生活动教师活动 人类的起源 人类和现代类人猿的共同祖先:森林古猿 认识观察现代类人猿 推测森林古猿当时的生活状况叙述课前搜集的有关人类起源的相 关资料和内容,小组之间相互交 流。 倾听教师有关生物进化论与神创论 的介绍,并发表自己的观点。 观看现代类人猿生活的录像片。 通过对比找出现代类人猿与人的异 同点。 通过观察图片和录像片,小组以合 作的方式尝试性地描述森林古猿的 组织交流、评价,并补充。 介绍有关生物进化论观点与神创论 观点的争论,引导学生认识到在科 学发展的历史中,存在着唯物观和 唯心观点的斗争。 指导学生阅读图书和观看录像,启 发学生发现问题、思索、回答,并 补充。 鼓励和引导学生从运动方式、捕食 等方面大胆进行想像,并进行适当 的补充。

【冀教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5消化与吸收》教案 (1)

冀教版六年级科学下册教案 第二单元奇妙的人体 第五课消化与吸收 教学设计思想: 以“小冬”同学为代表,描述了现在一些青少年同学中经常出现的不注意饮食卫生的现象,借此加强学生对饮食与身体健康关系的重视程度,调动学生探究食物在人体中被消化与吸收的积极性,通过一些活动的开展,让学生们真正意识到饮食的重要性,达到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一、科学探究目标 1.能根据已知的知识设计并制作一个简易的人体消化道模型。 2.能通过调查发现引起常见消化系统疾病的原因。 3.能在学习过程中,进一步发现有关消化系统的问题。 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能与其他小组同学进行交流。 2.能分工合作制作模型。 三、科学知识目标 1.能用自己的话说出食物消化和吸收的过程。 2.能举例说出各个消化器官的位置和作用。 3.能举实例说明暴饮暴食对各个消化器官的危害。 四、科学、技术、社会、环境目标 1.能探究治疗消化不良药物的作用。 2.能根据各个消化器官的功能举例说明养成良好饮食和生活习惯的原因。 3.能举实例说明技术的进步给诊断和治疗疾病带来的帮助。 教学重点和难点: 指导学生通过观察、调查、想象等多种方法在记住消化道名称的基础上,探究消化器官的作用,逐渐感悟到养成良好的饮食卫生习惯的重要性。

教学方法: 教师讲授与学生活动相结合的互动教学法。 教学媒体: 多媒体设备,人体消化系统模型 课时建议: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课 创设情景: 生日聚餐会上,小冬胃口大开,一通狼吞虎咽后,忽然感觉到胃里不太舒服,四肢无力,同学们把他送到消化科。 提问:你遇到过“小冬”这样的事情吗?医生可能会对小冬说什么?小冬会从中学到些什么呢? 学生交流。 提问:同学们为什么要将小冬送到医院去? 学生交流。 讲述: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奇妙的旅行。 (二)新课教学 ◆活动1:奇妙的旅行 1.出示人体消化系统模型。 提问:你想知道食物是怎样被人体消化和吸收的吗? 学生观察。 提问:食物在消化过程中要经过哪些消化器官?这些器官在身体里的位置和作用是怎样的? 学生: (1)讨论。 (2)汇报:口腔→食道→胃→小肠→大肠→肛门(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写板书)。

第2节食物的消化与吸收教案.doc

第 2 节食物的消化与吸收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了解人体消化系统的组成,明确消化系统的功能。 (2)了解食物的消化和营养物质的吸收过程。 (3)了解酶的概念及酶的特点。 2、能力目标: (1)通过实验,明确消化面积的大小与消化速度的关系;学会开 展模拟实验的方式和方法。 (2)完成唾液淀粉酶对淀粉催化分解作用的操作,学会通过分析得出合理的结论。 3、德育目标: (1)通过观察对比实验,体验严肃、认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2)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和对实验结果的分析,承认事物的现象和本质的辨证关系 二、教学重点、难点分析 重点:1、消化系统的组成 2、酶的特点 难点:1、食物的消化和营养物质的吸收过程 2、掌握控制变量和设计“影响酶催化作用的因素”的实验三.实验器材: 烧杯、方糖、水、试管、1%淀粉溶液、碘液、温度计、酒精灯

四、教学过程 教学 教学过程设计意图 环节 【问题】平时我们所持的食物中含有哪些营养物质 蛋白质、糖类、脂肪、水、无机盐等 通过学生生活中的已有【问题】吃进去的多,而排泄出来的少,那么它们都到哪去了呢 引言知识引出心内容,便于消化吸收 学生接受。 【讲述】并不是所有营养物质都需要消化后才能吸收。(举例)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内容就是食物的消化与吸收。 消化系统是怎样工作的呢先让我们来了解一下它。 【读图】:结合多媒体图片以及课本中人的消化系统图片,要求学 消化系统的组成生思考并回答: 通过观察图片解决相关 问题,提高学生识图能 力。 a.构成消化系统的消化器官有哪些 b.它们之间是如何连接的 c.人体有哪些消化腺各自分泌什么消化液 d.它们分泌的消化液流入的部位在哪里 (完成课本上的表格),教师总结。 新 1.基本知识学习:

初中生物 《消化和吸收》教案

《消化和吸收》教案 ●第二节消化和吸收 ●目标: ①描述人体消化系统的组成;②概述食物的消化和营养物质的吸收过程;③运用实验法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并得出合理的结论;④尝试解读营养物质在消化道内被吸收的曲线图;⑤分析小肠的结构和功能的关系,说出小肠的结构与吸收功能相适应的特点。 ●重点和难点: 重点:①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②分析小肠的结构和功能相适应的特点。 难点: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准备:①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挂图;②相关的实验准备;③制作小肠壁结构折叠模型 ●教学时数:2课时 学习内容 学生活动 教师活动 创设情境 导入新课 进行新课 ●一、食物在消化系 统中的变化 1、消化系统的组成 2、探究馒头在中腔中的变化 提出问题 制定并实施计划 表达交流、得出结论 3.消化的全过程

●二、营养物质的吸收 (1)〈资料分析〉 小肠的特点 (2)〈进一步探究〉 家畜小肠的内部结构 ●三、小结、课后练习 (1)学生回忆上节课所学的内容,思考并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 (2)小品表演,引起思索人的胖瘦与消化吸收的关系。 观看画面、回答问题 (1)思考,结合自己的体验回答 口腔内与消化有关的结构和主要作用。 (2)细嚼馒头,说出自己尝出什么味道?并思考为什么会尝出甜味? (3)根据提示,制定自己的探究计划。交流探究计划,实施探究计划(4)小组交流探究过程、结果和结论并分析。

(5)提出改进意见 (6)全班交流观察的现象、分析其原因和得出的结论。 (7)概括消化的概念 ①仔细观看,为完成“西瓜子历险记”作准备。 ②思考、回答问题。 ③观察实验现象并回答问题 思考、回答,加深理解小肠是消化的主要器官。 ④设计表格,归纳总结,消化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⑤展示自己设计的表格,并相互评价。 阅读资料,比较:大肠、小肠的特点,理解小肠的特点与其功能的适应。 用放大镜观察,加深理解小肠与功能相适应的特点。 观察、理解小肠内表面的皱壁及绒毛的作用。 课后完成 (1)设问引起学生疑惑,激发学习欲望。 (2)教师启发:引入新课 演示消化系统组成的课件、提问 (1)引出口腔中的消化,让学生体会进食时牙齿、舌、唾液的作用。 (2)请学生嚼咀馒头,设问,引出馒头在口腔中发生的变化,引起学生进行探究。(3)媒体演示P30探究提示及参考方案。 (4)教师巡回指导、答疑。 (5)指导学生进一步完善探究计划。 (6)鼓励、肯定学生的回答并补充。 (7)引导学生归纳消化的概念 ①媒体演示消化的全过程 ②设问:胃病和肝炎对消化的影响及其保健。 ③演示P33的演示实验,提问:胆汁对脂肪的消化有什么作用?

北师大版七年级下册生物教案【最新最全】

北师大版七年级下册生物教案 第八章人体的营养 第1节人类的食物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①能记叙出人体需要的主要营养成分,并能举例说明各种营养成分对人体的重要作用。 ②学会收集、整理、积累、使用信息的能力和观察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小组合作交流能力等。 ③学习用列表法比较、概括、总结知识的方法。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形成关注、关心自身和他人健康,用科学知识指导健康生活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 说明食物中的主要营养成分及其对人体的重要作用;探究食物中的营养成分。 2、难点 ①用化学方法检测蛋白质和维生素C。 ②蛋白质和维生素对人体的重要作用。 ③探究食物中的营养成分。 教学方法探究实验 课型探究课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1课时食物的营养成分及其对人体的作用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课件演示利用多媒体展示二组图片,一组是非洲难民孩子骨瘦如柴,无力行走,在地上卷曲等;另一组是现在我国部分儿童少年过度肥胖的图片。 提问:为什么有的人骨瘦如柴?有的人肥胖得迈不动脚?大家能不能根据这二组图片提出问题,且作出初步的结论? 学生提出问题和作出结论:(1)两组图片上孩子体态上的明显差异是什么原因导致的?可能是营养问题。(2)这两组图片中儿童少年是不是得了营养方面的病?一是营养不良,一是营养过剩。(3)是不是与生活环境有关?一个生活环境艰难,一个生活环境优越。 总结并引出课题:是的,他们如此强烈的反差却是因为同一原因,就是都与营养相关,都是营养方面出现问题造成的。在日常生活中,要想健康,就是科学营养。科学营养离不开营养物质,而我们获得营养物质的主要途径是摄取食物,那么食物究竟为我们提供了哪些营养物质呢?这就是

消化和吸收教学设计教案

消化和吸收教学设计教 案 Document number:PBGCG-0857-BTDO-0089-PTT1998

第二节?? 消化和吸收 第一课时?? 消化 教学目标: 1.? 知识:了解消化系统的组成,理解消化酶在食物消化过程中的重要作用。2.? 能力:通过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进一步培养学生设计实验、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养成教育:培养良好的饮食习惯。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淀粉的化学性消化过程以及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 难点:淀粉的化学性消化过程以及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酶的作用 课前准备: 制作多媒体课件;准备有关实验。 课时安排:1课时。

课后反思: 消化酶对食物的消化作用既是本节的重点又是难点。之所以是重点,是因为没有酶就没有食物的化学性消化;之所以是难点,是因为酶对食物的消化作用是看不见、摸不着的,对学生来讲十分抽象。 本节课运用实验和演示制作的计算机课件两种方法来加深学生对酶的认识和理解。 首先,我对课本上原有的实验进行了改进,不仅用碘液检验淀粉是否存在,还增加了用尿糖试纸检测麦芽糖的有无及多少。让学生通过实验自己得出:淀粉只有在淀粉酶的作用下才能变成麦芽糖,从而认识到酶的重要性。又通过用尿糖试纸分别检测“经过牙齿咀嚼和舌的搅拌的馒头”和“未经牙齿咀嚼和舌的搅拌的馒头”在人工口腔内产生的麦芽糖的多少,证明了牙齿的咀嚼和舌的搅拌可以使馒头中更多的淀粉变成麦芽糖,从而认识到物理性消化对化学性消化的促进作用,理解了吃饭时细嚼慢咽的必要性。 在学生通过实验知道了淀粉经过淀粉酶的作用变成了麦芽糖之后,我又利用制作的动画课件示意了淀粉在酶的作用下逐步分解成葡萄糖的整个过程,使这一看不见的、难以理解的化学性变化形象化、明朗化,便于学生理解掌握。 最后,还利用计算机课件示意了蛋白质、脂肪的化学性消化。 虽然这节课基本上做到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但仍有一些地方值得改进,如课后练习题的处理、“淀粉变成了甜甜的糖”的说法等。 本节课的背景资料

食物的消化和吸收教学设计

食物的消化和吸收 一、教学目标: 1、了解消化系统的器官组成及各器官的位置 2、了解消化系统中各消化腺的种类、分布及主要功能 3、了解口腔内牙、舌和唾液腺的形态 二、教学重点: 1、消化系统的各器官的位置 2、消化腺种类、分布和主要功能 3、口腔的结构和唾液对淀粉的初步消化作用 三、教学难点 1、消化腺种类、分布和主要功能 2、口腔的结构和唾液对淀粉的初步消化作用 四、教学过程: 师: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份早餐:二块蛋糕,一盒牛奶和一个苹果,(实物展示)大家觉得这份早餐有营养吗? 生:有。 师:那你们知道在这些食物中有哪些营养成分? 生:糖类,脂肪,蛋白质,水,矿物质,维生素和粗纤维。(PPT) 师:那食物中的这些营养成分是否都能被人体直接吸收? 生:不是都能。 师:很好,不是都能。那是不是有几种是可以被人体直接吸收的? 生:有。 师:那是哪几种呢? 生:水,矿物质和维生素。 师:非常好。而剩下的四种营养成分在人体内又会有两种不同的情形。像糖类中的淀粉以及脂肪,蛋白质这些大分子物质,必须在消化道中经过消化,分解成能溶解于水的小分子物质,才能被人体吸收,利用。简单地说淀粉,蛋白质和脂肪是必须消化后才能吸收的。现在我们已经分出了两类,同学们现在能否想想粗纤维在人体内的情况? (学生通过思考对前面六种营养成分分成两类的依据,得出了粗纤维在体内的情形。) 生:粗纤维是不被消化,也不被吸收的。 师:很好。它有助于肠道的蠕动,防止便秘。看到这些营养成分在体内的不同情形,大家能否再来自己归纳说说那什么是消化?食物经过消化后会变成哪些物质? 生:食物在消化道内分解成可吸收的营养物质过程称为消化。 师:大家说得非常好,这句话也道出了消化的概念。 (板书:一、消化的概念) 师:我们每天都会吃很多东西,它们也都会在体内经过消化后被吸收,利用。从今天这堂课开始我们就来了解食物在体内的消化和吸收。 (板书:7.1食物的消化和吸收)

人教初中生物七下《消化和吸收》教案_14

第二节消化和吸收 一.教学目标: ①描述人体消化系统的组成;②概述食物的消化和营养物质的吸收过程;③运用实验法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并得出合理的结论;④尝试解读营养物质在消化道内被吸收的曲线图;⑤分析小肠的结构和功能的关系,说出小肠的结构与吸收功能相适应的特点。 二.重点和难点: 重点:①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②分析小肠的结构和功能难点: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相适应的特点。 学习内容学生活动教师活动 创设情境 导入新课 进行新课 一、食物在消化系 统中的变化 1、消化系统的组成 2、探究馒头在中腔中的变化 提出问题(1)学生回忆上节课所学的内容, 思考并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 (2)小品表演,引起思索人的胖瘦 与消化吸收的关系。 观看画面、回答问题 (1)思考,结合自己的体验回答 口腔内与消化有关的结构和主要 作用。 (2)细嚼馒头,说出自己尝出什 么味道?并思考为什么会尝出甜味? (3)根据提示,制定自己的探究计 划。交流探究计划,实施探究计划 (4)小组交流探究过程、结果和结 (1)设问引起学生疑惑,激 发学习欲望。 (2)教师启发:引入新课 演示消化系统组成的课件、 提问 (1)引出口腔中的消化,让 学生体会进食时牙齿、舌、唾 液的作用。 (2)请学生嚼咀馒头,设 问,引出馒头在口腔中发生的 变化,引起学生进行探究。 (3)媒体演示P30探究提示 及参考方案。 (4)教师巡回指导、答疑。 (5)指导学生进一步完善探

制定并实施计划 表达交流、得出结论 3.消化的全过程 二、营养物质的吸收 (1)〈资料分析〉 小肠的特点 (2)〈进一步探究〉 家畜小肠的内部结构 三、小结、课后练习论并分析。 (5)提出改进意见 (6)全班交流观察的现象、分析其 原因和得出的结论。 (7)概括消化的概念 ①仔细观看,为完成“西瓜子历险 记”作准备。 ②思考、回答问题。 ③观察实验现象并回答问题 思考、回答,加深理解小肠是消化的 主要器官。 ④设计表格,归纳总结,消化系统的 结构和功能。 ⑤展示自己设计的表格,并相互评 价。 阅读资料,比较:大肠、小肠的特 点,理解小肠的特点与其功能的适 应。 用放大镜观察,加深理解小肠与功 能相适应的特点。 观察、理解小肠内表面的皱壁及绒 毛的作用。 究计划。 (6)鼓励、肯定学生的回答 并补充。 (7)引导学生归纳消化的概 念 ①媒体演示消化的全过程 ②设问:胃病和肝炎对消化 的影响及其保健。 ③演示P33的演示实验,提 问:胆汁对脂肪的消化有什么 作用? ④插入练习P35第2题和P35 技能训练。布置P35第1题 ⑤评价、肯定学生的设计 引导学生分析P33的资料比 较大肠、小肠的特点有何异 同。 指导学生观察猪小肠的特 点。 展示制作的小肠内表面的折 叠模型。 小结:小肠是消化和吸收的主 要场所。

消化与吸收教学设计

第二章人体的营养 第二节消化和吸收 一、课前分析 (一)教材分析 1、对教材的认识 “消化及吸收”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材(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生物圈中的人第二章人的营养第二节,本章共分三节,教材通过三节的介绍力求将人的营养问题始终及周围的环境相联系,以便使学生认识到人及生物圈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及第一章相比,本章加大了探究性学习的力度,充分体现了探究式学习以提高学生科学素养为理念,改变以往的教学程序。从全章或全节来看食物的消化过程都应是本节的重点和难点,其中的实验教学及现实生活联系紧密,学生会有亲身体验,可帮助学生理解难点。基于此,正好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并通过探究过程解决问题。同时注意总结比较实验的结果,分析原因,使学生评价及反思自己的探究过程,使学生的学习能力逐步增强。还可通过探究过程使学生意识到消化系统的重要性,并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为下一节作了铺垫。 2、教学目标 2.1知识目标: ①描述人体消化系统的及主要消化腺的组成、位置及功能; ②口腔的结构和唾液对淀粉的初步消化作用; ③概述食物在消化道内的消化和吸收过程; ④说出小肠的结构特点。 2.2技能目标: ①观察小肠结构的活动,解释小肠是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场所,认同结构及功能相统一的观点; ②养成实验的设计、实际操作及科学探索的能力; ③养成良好卫生习惯,提高注意口腔卫生、保护消化系统的能力。 2.3情感目标: ①通过了解常见消化系统病症,关注人体的健康,培养良好的卫生习惯; ②通过设计实验探究唾液在消化过程中的作用,养成严肃、认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3、教学重点和难点 ①教学重点:三大营养物质(淀粉、脂肪、蛋白质)的消化过程。 ②教学难点:A.小肠的结构及功能;B.探究实验的操作过程的控制。

安徽省七年级生物下册4.2.2消化和吸收教案1 新人教版

《消化和吸收》教案 一、教学目标: ①描述人体消化系统的组成。 ②概述食物的消化和营养物质的吸收过程。 ③运用实验法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并得出合理的结论。 ④尝试解读营养物质在消化道内被吸收的曲线图。 ⑤分析小肠的结构和功能的关系,说出小肠的结构与吸收功能相适应的特点。 二、重点和难点: 重点:①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②分析小肠的结构和功能难点: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三、课时安排:2课时 四、课程安排 食物在消化系统中的变化 1、消化系统的组成 2、探究馒头在中腔中的变化 提出问题 制定并实施计划 表达交流、得出结论 3、消化的全过程 营养物质的吸收 (1)〈资料分析〉 小肠的特点 (2)〈进一步探究〉 家畜小肠的内部结构 小结、课后练习 (1)学生回忆上节课所学的内容,思考并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 (2)小品表演,引起思索人的胖瘦与消化吸收的关系。 观看画面、回答问题

(1)思考,结合自己的体验回答,口腔内与消化有关的结构和主要作用。 (2)细嚼馒头,说出自己尝出什么味道?并思考为什么会尝出甜味? (3)根据提示,制定自己的探究计划。交流探究计划,实施探究计划 (4)小组交流探究过程、结果和结论并分析。 (5)提出改进意见 (6)全班交流观察的现象、分析其原因和得出的结论。 (7)概括消化的概念 ①仔细观看,为完成“西瓜子历险记”做准备。 ②思考、回答问题。 ③观察实验现象并回答问题 思考、回答,加深理解小肠是消化的主要器官。 ④设计表格,归纳总结,消化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⑤展示自己设计的表格,并相互评价。 阅读资料,比较:大肠、小肠的特点,理解小肠的特点与其功能的适应。 用放大镜观察,加深理解小肠与功能相适应的特点。 观察、理解小肠内表面的皱壁及绒毛的作用。 课后完成 (1)设问引起学生疑惑,激发学习欲望。 (2)教师启发:引入新课 演示消化系统组成的课件、提问 (1)引出口腔中的消化,让学生体会进食时牙齿、舌、唾液的作用。 (2)请学生嚼咀馒头,设问,引出馒头在口腔中发生的变化,引起学生进行探究。(3)媒体演示探究提示及参考方案。 (4)教师巡回指导、答疑。 (5)指导学生进一步完善探究计划。 (6)鼓励、肯定学生的回答并补充。 (7)引导学生归纳消化的概念 ①媒体演示消化的全过程 ②设问:胃病和肝炎对消化的影响及其保健。 ③演示的演示实验,提问:胆汁对脂肪的消化有什么作用?

初中生物《消化和吸收》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

《消化和吸收》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通过对课本消化系统的组成和功能图的分析,总结营养物质的消化过程。 2、通过演示实验,观察分析,认识胆汁在脂肪消化中的作用。 3、通过观察小肠结构,认同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观点。 二、教学重点: 1、通过对课本消化系统的组成和功能图的分析,总结营养物质的消化过程。 2、通过对小肠结构的观察,分析小肠的结构和功能相适应的特点。 三、教学难点: 通过对课本消化系统的组成和功能图的分析,列表总结营养物质的消化过程。 四、教法、学法: 综合运用学案指导、问题指导、小组合作、实验演示等方法,引导学生得出结论。 五、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六、教学过程: ★ 激趣导入,明确目标: 导课:食物照片:民以食为天,我们每天会吃大量的食物。今天,我们要在深入思考一下:这些食物在进入我们体内之后会经历一个怎样的过程呢?还有,食物中所含的营养物质怎样才会转化为我们自己的物质?学习了这节课的内容以后,请你来讲解一下!带着这一任务让我们开始今天的学习旅程——消化和吸收㈡ 展示学习目标:(学生齐读) 1、能说出食物中的营养物质在消化系统中的消化和吸收过程。 2、理解小肠的结构与功能是相适应的。 ㈠食物的消化 我们已经知道了食物中的大分子物质必须先经消化,转变成小分子物质才能被人体吸收。营养物质在哪些部位被消化,消化的过程怎样,大家自主完成导学案学习任务一。 ★ 创设情境,自主学习 自学指导: 认真观察课本35-36 页图,仔细阅读旁边的文字解释。并根据图中信息,完成导学案中食物的消化部分问题。

1、消化腺分泌什么消化液?流入消化道什么部位起作用?哪个部位消化液是最多的? 说明哪个部位起主要的消化作用? 2、消化液中都含有什么消化酶?可以消化什么营养物质? 3、口腔、胃、小肠中发生了什么消化过程? 自学展示:学生展示自学内容,其他学生进行补充。 胃液、肠液、胰液、胆汁作用是什么? 教师讲解:胃液、肠液、胰液都能把食物分解成小分子物质,它们都含有消化酶,酶是一种生物催化剂,在一定温度下能帮助食物分解成小分子物质。(烧纸成灰模拟演示消化酶的作用) 但胆汁不含消化酶,但胆汁对脂肪有乳化作用。 (图片、视频演示) 胆汁的乳化作用录像说明: 胆汁中虽然没有消化酶,但是胆汁能乳化脂肪增大脂肪酶与脂肪颗粒的接触面积,起到乳化脂肪的作用。 小结:学生自主完成学案中有关食物消化的小结部分表格。 分析出淀粉、蛋白质、脂肪初步消化和最终消化的部位、参与消化液及产物。 当堂练习:解读曲线 学生分析判断三种物质的消化曲线,并回答相关问题。 教师:消化腺产生的消化液在食物消化中起主要作用。消化系统中的消化道也不仅仅是食物的通道。消化道也能对食物的消化起到帮助和促进作用,如:口腔中牙的咀嚼和舌的搅拌,将食物磨碎并使之与消化液充分混合;胃和小肠的蠕动也能起到磨碎食物并让食物与消化液充分混合的作用。 食物中的大分子物质——淀粉、蛋白质、脂肪经消化系统的消化之后,被彻底分解成葡萄糖、氨基酸、甘油和脂肪酸这些小分子物质。 食物中的水、无机盐、维生素这些小分子物质不需要经过消化,可直接被人体吸收。 过渡:小分子物质主要集中在人的消化道中。科学家研究发现,从人的小肠和大肠中分别提取出一些物质。经过分析对比,结果是大肠提取物中所含的物质的种类和数量比小肠中的要少很多。那么,减少的这些物质去哪里了? ㈡营养物质的吸收

七年级下册生物教案

七年级下册生物教案 七年级下册生物教案1 第一章人的由来 第一节人类的起源和发展 知识与技能: 概述人类起源于森林古猿,人类是在与自然环境的斗争中逐渐进化来的。 过程与方法: .对比观察四种现代类人猿和人类起源与发展过程的示意图,概述人类在起源和发展过程中自身形态和使用工具等方面的变化。 .参加资料分析和技能训练等活动,与同学交流自己的看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认同人类起源与发展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人类应当与自然和谐发展的观点以及科学是不断发展的观点。 重点: 概述人类起源于森林古猿,人类是在与自然环境的斗争中逐渐进化来的。 难点: .运用比较的方法找出人类与类人猿的异同点。 .认同现代人类是在与自然环境的长期斗争中进化来的观点。

搜集有关生物进化论和神创论观点的资料及现代类人猿生活的录像片、多媒体课件等。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自从人类第一次冲出地球、飞向太空、登上月球,接连向火星、木星、土星发出探测器以来,至今仍未发现生命。这说明了什么呢? 生:只有地球是唯一适合人类生存的家园。 师:对,下面让我们一起去感受郭沫若老先生在《女神》中对地球的赞美,从中去思考人与地球上生物圈的关系。 生:(一学生领读、全班齐读) 师:我们人类的各项生命活动都依赖于生物圈,同时人类的活动还影响和改变着生物圈。从今天开始,我们将要学习人体的结构和生理,并进一步探究人与生物圈的关系。“我是从哪里来的?”这是孩提时代你们向爸爸妈妈提出的问题。也许爸爸妈妈的回答给你幼小的心灵以暂时的安慰,可是随着年龄的增长,你们又有了新的困惑。从这一节课开始,让我们共同解答你们的这些困惑。“人类是从哪里来的呢?”让我们追随科学家的足迹来探究人类起源的奥秘。 二、小组讨论,探究新课 师:关于人类起源的争论有数百年的历史,现在仍有许多问题是悬而未解的。在这方面你们都知道些什么呢?想了解些什么呢? 生:(学生各抒己见,提出自己的想法、观点) 师:说到人类的起源,就不得不提到进化论的建立者达尔文和他

第二节消化和吸收教案

第二节消化和吸收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描述人体消化系统的组成和功能 (2)概述食物的消化过程和营养物质的吸收过程 (3)说出小肠的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特点 2、能力目标 (1)通过学习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团体合作能力、思维能力。 (2)通过探究实验“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3、情感目标 (1)通过学习,向学生渗透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观点。 (2)通过探究实验,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素养。 教材分析 本节教材有三部分内容:第一部分“消化系统的组成”,主要介绍人体消化系统的组成,包括消化道和消化腺,为食物的消化和吸收做铺垫;第二部分主要讲述食物的消化过程,通过学生实验:了解口腔对淀粉的物理消化和化学消化作用,通过分析与讨论:了解胃对蛋白质的消化作用,通过演示实验:了解胆汁对脂肪的消化作用,最后,总结三大营养物质的消化过程;第三部分是营养物质的吸收。 教学重点:(1)三大营养物质(淀粉、脂肪、蛋白质)的消化过程 (2)小肠内壁的结构特点与功能相适应 教学难点:(1)小肠的结构与功能 (2)探究实验的操作过程的控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举出生活中可见的例子:有些人经常吃一些营养含量高的食物也吃不胖,有些人天天粗茶淡饭都胖,是什么原因? 【教师活动】出示PPT,学生观察图片,引导学生阅读资料,产生疑问并自己能

提出问题: 1 食物有哪些营养成分? 2 食物是通过哪些器官消化的? 3 消化后的营养物质最终到了哪里? (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 【学生活动】根据以掌握的知识自己试图找到答案,即食物所含的营养成分经过消化道消化后,最终进入血液,成为组成人体的一部分。 【教师活动】食物是怎样被消化和吸收的? 【板书】第二节消化和吸收 (二)探究过程 I【教师活动】想要了解食物的消化和吸收,应该先了解消化系统的组成 【板书】一、消化系统的组成 出示消化系统图示。学生辨认各器官的名称及位置,通过预习说明各部分的生理功能。 【学生活动】学生看图互相交流讨论,结合自己身体指出各消化器官所在位置。 【板书】二、食物的消化 【学生活动】让学生咀嚼馒头,尝尝味道。由馒头变甜这一现象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实验。 【教师活动】 (1)引导学生正确提出问题 (2)教师引导学生完善实验计划。 (3)据课本提示制定实验计划。 【学生活动】学生分组制定计划: a.取馒头,对馒头进行处理。 b.漱口,取唾液 c.取试管,做编号,做相关处理,加入馒头与清水或唾液。放在37度的温水中。d.滴加碘液 分组实验: 各小组同时讨论: 1、为什么是放在37度的温水中? 2、在馒头消化的过程中,牙齿、舌、唾液各起怎样的作用?

消化和吸收教学设计 教案

消化和吸收教学设计 教案 Company number:【0089WT-8898YT-W8CCB-BUUT-202108】

第二节人体的消化和吸收 教学目标 1.知识:消化和吸收的概念;消化道的组成和消化酶的作用;牙齿的结构和功能;胃和肠的结构特点;消化腺的位置和功能;蛋白质、糖类和脂肪的化学性消化过程。 2.能力:学会使用放大镜观察小肠绒毛;用对比实验来研究唾液淀粉酶对淀粉的消化作用。 3.态度,价值观:培养健康的饮食习惯。 第一课时消化系统的组成 教学设计 本节有游戏“找朋友”、"龋齿发生率的调查"和"小肠结构模型的制作"三项活动。这三项活动所需器材简单易得,在教学前作好安排计划,就能取得理想的效果。课前调查学生中龋齿发生情况,课堂上计算出全班同学的龋齿发生率;并了解患龋齿的同学形成龋齿的可能原因。在交流调查结果的基础上,再从饮食习惯、口腔卫生习惯等方面,讨论、总结龋齿发生的可能原因,讨论和形成预防龋齿和防止龋齿进一步恶化的方案。消化系统的组成在七年级上曾经学过,根据课时的要求将小肠的结构及实验提前。进行小肠结构模型的制作时,不仅应要求学生明确模型中的各部分分别代表小肠的哪些部分,更要注意指导学生测量和比较"有皱襞和绒毛的"模型和"无皱襞和绒毛的"模型的内表面积的变化,注意提醒学生制作的模型中,皱襞是纵向的,这是为了制作方便,实际上皱襞是横向环状的。 课前准备 教师:多媒体课件(主要包括:消化系统的组成、牙齿的结构、龋齿发生的过程、小 肠的结构、食物的消化过程) 消化腺消化液头套 牙齿模型 小肠结构模型 学生;调查全班同学的龋齿发生率,填写实验报告册

消化和吸收教学设计

消化和吸收 一、教材内容分析 本节课是人教版《生物学》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二章第三节的内容。本节主要描述消化系统的组成,以及食物在消化道内消化和营养物质的吸收过程。同第一章比较,本章加大了探究性学习的力度,让学生进一步学会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并能积极动手实践。同时,在已学习第一节《食物中的营养物质》的基础上,本节对营养物质在人体中的变化进行了具体的阐述,认识小肠是主要的消化和吸收器官。 二、学情分析 初一的学生对外界事物都有着非常浓厚的兴趣,而且消化系统和日常生活关系密切,学生平时接触也较多,都比较感兴趣,但对于其结构和生理功能却不太了解,涉及复杂的化学反应,对没有化学基础的学生来说难度较大,对现实生活中的一些现象无法解释。所以,在教学过程中,从学生的兴趣和生活经验入手,可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1.说出消化系统的消化道和消化腺各由哪些器官组成; 2. 说出消化系统的消化道和消化腺各部分的作用; 3、概述食物的消化和吸收过程。 (二)能力目标 1、通过观察消化系统的课件及模型,培养学生对直观教具的观察能力。

2、通过对“口腔对淀粉的消化作用”实验的设计,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设计实验能力。 (三)情感目标 认同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生物学观点。 四、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人体消化系统的组成及其生理功能。 2、难点:食物的化学性消化。 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分析小肠的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特点 五、教学用具 多媒体课件、模型。 六、课时安排 2课时 七、教法方法引导探究式教学 八、教学过程:二课时 教学设计

七年级生物下册 2.2《消化和吸收》教案 新人教版

七年级生物下册 2.2《消化和吸收》教案新人教版 第一课时消化 教学目标: 1.知识:了解消化系统的组成,理解消化酶在食物消化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2.能力:通过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进一步培养学生设计实验、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养成教育:培养良好的饮食习惯。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淀粉的化学性消化过程以及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 难点:淀粉的化学性消化过程以及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酶的作用 课前准备: 制作多媒体课件;准备有关实验。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设计 学习内容学生活动教师活动 引言: 当我们慢慢地嚼馒头时,常常感到稍有些甜味儿,这是什麽原因呢?是不是馒头里含有那种甜甜的糖?观看、思考演示实验:将馒头泡在水中, 检测馒头水中是否含有麦芽 糖。 1、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分组实验 同组学生既相互分工又相互协 作,对照分析实验结果,得出结 论。归纳实验结论,提出并强调消化酶的作用。 2、淀粉的消化观看动画课件,理解淀粉的整 个消化过程。通过演示动画课件,帮助学生理解淀粉的整个消化过程。 3、消化的概念通过淀粉的消化过程,让学生 自己归纳出消化的概念。 启发、诱导 4、简介消化道和消化腺读消化系统的组成图。引导学生讲解消化系统的组 成。 5、蛋白质、脂肪的消化读图,找出蛋白质、脂肪的消 化部位。用课件简单讲述蛋白质、脂肪的消化过程。 6、总结食物中六大类营养物质 的消化过程。 倾听讲授 消化酶对食物的消化作用既是本节的重点又是难点。之所以是重点,是因为没有酶就没有食物的化学性消化;之所以是难点,是因为酶对食物的消化作用是看不见、摸不着的,对学生来讲十分抽象。 本节课运用实验和演示制作的计算机课件两种方法来加深学生对酶的认识和理解。 首先,我对课本上原有的实验进行了改进,不仅用碘液检验淀粉是否存在,还增加了用尿糖试纸检测麦芽糖的有无及多少。让学生通过实验自己得出:淀粉只有在淀粉酶的作用下才能变成麦芽糖,从而认识到酶的重要性。又通过用尿糖试纸分别检测“经过牙齿咀嚼和舌的搅拌的馒头”和“未经牙齿咀嚼和舌的搅拌的馒头”在人工口腔内产生的麦芽糖的多少,证明了牙齿的咀嚼和舌的搅拌可以使馒头中更多的淀粉变成麦芽糖,从而认识到物理性消化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