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小学数学课改感悟

小学数学课改感悟

小学数学新课改下的感悟

还草儿们一个自由伸展的空间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了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更明确了老师是学生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强调了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要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这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因此,改变教学行为方式,给学生提供一个主动探索新知的广阔平台,让草儿们自由伸展,才是新课标最切合的模式。

一、用生动有趣合理的情境,让学生的感知活起来。

从建构主义的观点来看,儿童不是知识的被动接受者,他们主动地建构着属于自己的知识和对事物的理解。因此教师应以生动有趣的情境去诱发同学们的求知欲,让他们在浓烈的情境氛围中,使感知活起来。

曾在一次教研课中,就目睹了精彩的一幕,内容是四年级三角形三边之间的关系。课前教师让学生准备了许多长短不一的小棒。教师:今天我们做个小游戏,用三根小棒你能摆出怎样的图形,试试看?经过一番亲自体验,大多数同学回答说,能摆三角形,此时有一位同学神色凝重,细心的老师及时地让他反馈意见,他吞吞吐吐地说,他的三根小棒无论如何也摆不出三角形,教师追问,那是怎样的?他说:有两根太短了,接不到一起。教师让他重选棒重摆,最后三角形摆成了,可他还是面有不悦,于是,教师让小组合作探究摆不成的原因。整个课堂孩子们都处在认知过程的主动建构中,使新知识顺利同化,故而,孩子在最后给教师汇报探究结果时,个个脸上都洋溢出一种自豪的笑容。

二、扑捉课堂生成,让孩子们的思维突出来。

心理学认为,小学生的自尊心与他的思维积极性、主动性有着紧密联系。因此,教师在课堂上用商量的口吻、参与者的身份,与学生共同探索,对于激发学生的思维兴奋点,引发其探求真知的精神,都起着关键性的桥梁作用,其中可能孕育着许多教师不曾预设的生成资源。

有位二年级的教师,在教授整十整百数相加减时,出现了这样的一幕。

师:1500-900你们是怎样算的?

生:1500里有15个百,900里有9个百,15个百减去9个百还剩6个百,于是就等于600。

等等诸如此类,学生情绪高涨,纷纷举手,正当教师庆幸教与学的成功时,一位同学站起来说;“老师,他们都是正着减,我却还能倒减”。倒着减的算法突然让老师愣住了。不过马上教师就让他展示其想法,于是他展示了“1500-900用900-500等于400,就是

说500-900不够减,还差400再用1000-400拿来
补上,也等于600”。自然也引起了学生极大的好奇心,于是纷纷效仿举例验证,自然是殊途同归!在这个活动中课堂上出现了意外生动,教师采取了积极鼓励,而不是漠视,因此,这个原本让人头疼的“意外”有了老师的倾听和真诚期待,竟然带来了“意外”的精彩。

三、春风化雨,让孩子们的自信心醒过来。

美国著名作家马克·吐温说过:“靠一句美好的赞扬我能活上两月”。由此可见赞美的作用是无法估量的,人人都需要赞美,小学生更需要教师的赞美,一句赞美不但能拉近师生之间心与心的距离,更能激发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和学习的责任感。

比如,当好同学拿到一个A+时,给他一句“你不愧是老师的好学生”;当同学出现新颖算法时,给他一句“你是最棒的”;当有难题大部分同学都出错,而只有一两个同学做正确时,就在这道题的旁边写“你做的真好”;课堂上,常说“你做对了吗?那么就请为自己鼓一次掌”。而当有学生进步时,更是毫不吝啬地写“老师就知道你是个聪明的孩子,看今天,你不就进步了吗?老师为你骄傲,相信你以后会更好”。长此以往,许多孩子从厌恶数学到喜欢数学,从惧怕老师到依恋老师,从沉默寡言到积极举手。这些平凡的语言如化雨之春风,把枯燥的说教变成了快乐的活动,“一语暖三冬”让弱小的苗儿更茁壮,让蓬勃的更蓬勃了。

随着新课程改革理念的不断推进,教师只有不断调整自己的行为,实现角色的转换,依据学生的心理发展,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让他们感到自己就是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并从中得到成功的体验,从而产生内部动力。在这样的思想主导下,教育才是最成功的教育,孩子们才是最健康的成长,绿草才更绿,蓝天才更蓝!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