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梳理从五四到当前的女性作家脉络

梳理从五四到当前的女性作家脉络

梳理从五四到当前的女性作家脉络
梳理从五四到当前的女性作家脉络

梳理从五四到当前的女性作家脉络

文学院1302卞少瑾011301054

女性主义发端于19世纪中叶的欧美,在20世纪初就已传播到了中国。对随后的中国文学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在中国文学史上,“五四”女作家第一次以群体形象在平等的人的位置上言说女性心声。她们在理性观念上自觉的妇女解放意识;而在深层心理上,其人生体验又呈丰富复杂的状态。

“五四”女作家群的出现绝非偶然现象,它是“五四”启蒙主义思想运动和妇女解放运动的产物。在五四运动时期,女作家的视角从社会转向女性自身,以陈衡哲、冰心、凌叔华、冯沅君、黄庐隐、石评梅、苏雪林以及稍后出现的林徽因等为代表的第一代现代女性作家进行人生与文学的双重探索。陈衡哲首先提出“世上的人对于命运有三种态度,其一是安命,其二是怨命,其三是造命。”她的文章蕴含着现代个性主义内涵的人生观,彻底否定了卑弱顺从的传统女性意识,使她的文章刚强而有哲思。冰心、石评梅、陈学昭等“五四”女作家都在自己的创作中正面抒发了肩负社会责任的主人翁情感,彻底反叛了女性“从父”、“从夫”、“从子”的封建礼教。同时冰心的短篇小说《离家的一年》、《寂寞》,散文《寄小读者》、《山中杂记》,陈衡哲的短篇小说《孟哥哥》等,体现了她们对童真的赞美,她们不仅从哲理和诗意的角度肯定儿童世界的纯净美好,而且还兴致勃勃地去深入探究儿童拙稚的内心世界,捕捉儿童生活中的天真童趣。但我认为在“五四”中讨论最多的是关于爱情、婚姻问题讨论。冰心、庐隐、冯沉君、黄白薇等女作家从不同方面强烈表达了现代女性对于自由的性爱、情爱的追求。庐隐以《丽石的日记》、《海滨故人》、《象牙戒指》;冯玩君的《隔绝》、《隔绝之后》、《旅行》、《慈母》四篇系列小说;但是,尽管她们在尽力割断与封建的中国文化传统的联系,却始终无法从血脉中除去浸淫已久的封建余绪。这一矛盾表现于创作当中,就形成了女性文学萌发期特有的闺阁气息。

随着“五四”新文化运动走向消歇,1927年大革命的失败,十年内战和抗

日战争的相继爆发,致使中国社会的阶级、民族矛盾不断尖锐。以丁玲、白薇、沉樱、谢冰莹、杨刚、萧红、罗淑、草明、赵清阁、罗洪等为代表的第二代女性作家出现了。面对整个民族的生死存亡,她们目光从自身的婚姻等问题转向广阔的社会生活和工农大众。丁玲率先实现了这种“外转”,她的《我在霞村的时候》并没有把笔触放在战场上你死我活的拼杀上,也没有讴歌英勇不屈的“女英雄”,或勤劳支前的“女模范”,而是重在描写战争带给女性的深重苦难,特别是无法弥合平复的心灵创伤,由此揭示了民族战争表层以下女性传统道德积淀的难以苏醒,相较于莎菲的绝叫宣布了那个时代女性脱离社会革命的个性解放的末路,预示了新女性将从新的方向寻找自己的归属,《我在霞村的时候》已经触及到了国民灵魂与民族秘史的内在层面。萧红的小说《生死场》将中国广大的乡土世界中男男女女的生存真实、生存悲哀呈现了出来,精神死灭后的蒙昧与混沌充斥了整个空间。但是,不能否认的是,这一时期的女作家尽管她们竭力表现革命,却往往陷入“革命十恋爱”的创作模式中,即使是像丁玲的《太阳照在桑干河上》、草明的《原动力》这样在文学史上颇受好评的作品,虽然在思想上突破了原先的阶级局限性,艺术上突破和超越了当时既有的创作模式,但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她们原先作品所具有的那种独特的女性魅力和光泽。抗战后期,女性文学再次从社会转向女性自身。以丁玲为代表的解放区女作家在反映解放区的斗争和生活的同时,仍然密切地关注着革命运动中的妇女的命运。她的《在医院中》、《秋

收的一天》以及杂文《三八节有感》中,丁玲一再流露出她对解放区存在的封建意识以及妇女自身弱点的忧虑。

三四十年代最令人瞩目的是沦陷区的一大批女作家:“十里洋场”的张爱玲、苏青;先在长春后移居北平的梅娘;东北流亡作家肖红、白朗、但娣、吴瑛、蓝菩、朱妊、左蒂、杨絮等,她们分散在一度被日寇占领的不同地区,却共同创造了四十年代令人惊叹的“沦陷区女性文学”。张爱玲是上海沦陷时期出现的一位卓有成就的女作家。她的小说多以“十里洋场”上海为背景,表现处在“洋场却顽固地保留着中国式封建心灵的女性心理,揭示了那些落后于时代的女性无可挽回的衰落命运。苏青以她的长篇自传体小说《结婚十年》一举成名,小说通过日常生活中的平凡琐事,展示了妻子对丈夫在性关系上的矛盾心理。东北沦陷区的女性文学,由于处于异邦统治的特殊环境下,与同时期关内的女性文学相比,显示了更为强烈的女性意识。在男性和生存不可两全中,左蒂等笔下的女性们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后者,这表明中国女作家的女性意识已逐渐走向成熟。

新中国成立后,文学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一方面大批妇女走向社会,与男人一起参加各种社会工作;另一方面,这一强大的时代话语,人为地抹杀了男女界限,遮掩了女人的属性,使女性失去了对自身性别的认识。更为遗憾的是,十七年的女性文学受“左”倾思潮的严重干扰而陷入歧途,因此,女性文学并没因女子获得经济和社会地位的独立而走向繁荣,而是进入了真正萧条的时期。五六十年代也有几位女作家的作品很受欢迎,如杨沫的(青春之歌)、宗璞的《红豆》、茹志娟的《百合花》等,都是当代文学的精品。在这种环境下,女性文学的情感特征被当成资产阶级情调,她们表现自我的天地被封闭,这样就不可能产生具有影响的女作家群。直到“文革”后的新时期,才有更大一批女性作家崛起。

新时期拨乱反正之后,女性作家成群崛起,她们所描写的人的生活、所揭示的人的精神状态和内心世界,其丰富性和复杂性,张洁、谌容、铁凝、戴厚英、程乃珊、王安忆、张抗抗等大批女作家迈步走向新时代。她们最初的创作就是从揭露社会问题,恢复人的尊严开始的,张洁的《从森林里来的孩子》、茹志娟的《剪辑错了的故事》、刘真的《黑旗》、韦君宜的《洗礼》、张抗抗的《淡淡的晨雾》、《夏》等一批作品以前所未有的深刻反思建国以来的历史,揭示十年动乱带给人们的精神创伤。随着新时期女性文学向前发展,一批女作家很快从揭示女性外部困境,回到对女性自身力量的探求上,比如张洁的《方舟》、《他有什么病》、张辛欣的《在同一地平线上》,都顽强地向社会显示着现代女性的要求和不满。但随着女性自我意识的逐渐增强,致使她们表现出“雄性化”倾向,到1986年前后,出现了一些所谓“无性化”的作品,像王安忆的《小鲍庄》、刘索拉的《你别无选择》、张辛欣的《疯狂的君子兰》等。新时期女性文学经过艰难曲折的跋涉,刘西鸿的《月亮,摇晃着前进》、《你不可改变我》、赵玫的《流逝》、陈洁的《火河》等作品一改以往的女性文学受控于情感而呈现出压抑的悲枪,没有对男性的挑剔与排斥,有的是对于女性自身冷静、客观的认识。标志着新时期女性文学的女性意识已经达到了成熟阶段,从而标志着女性文学经过半个多世纪的曲折前行后,得到了真正意义上的突破与发展。

二十世纪90 年代初,中国社会发生了急剧的转型,由计划经济体制逐渐向市场经济体制过渡,商品经济意识开始渗透到物质和精神的各个层面,冲击着人们固有的价值观念和意识形态,也冲击着文学的精神内核。文化范式发生逆转,一个显著的特征就是“大众文化”的兴起。以卫慧、棉棉等为代表的“70 年代后”将作品直接抒写女性的身心体验,把女性性经验、性感受不加掩饰地暴露在

大众面前,把女性欲望渲染到了令人瞠目的地步。从五四启蒙开始就苦苦追求的女性解放,女性价值的实现,如今又都被商业大潮冲回到了原点,女性解放之路更加举步维艰。无论是陈染的《私人生活》、林白的《一个人战争》,还是卫慧的《上海宝贝》、棉棉的《糖》等,它们都是以女主人公的经历为叙事的基本框架,聚焦于一些被社会公共的道德规范所排斥的个人经验,她们“只谈个人问题,不谈公共问题,只谈家中、卧室内、浴缸里,不谈社会、广场”。畅销书作为大规模文化工业生产的产品,它以大众的普遍口味为标准,注定是主题先行、风格雷同的。棉棉的《啦啦啦》、《黑烟袅袅》和《每个好孩子都有糖吃》讲的都是“我”与“赛宁”大同小异的故事。甚至被人发现后者和《一个矫揉造作的晚上》的最末一节一字不差。不仅自我重复,相互重复的现象也屡见不鲜,棉棉的《糖》和卫慧的《上海宝贝》所描写的都市生活场景和人物的雷同,更是令人咋舌,甚至女主人公的男朋友一个叫“苹果”,一个叫“飞苹果”。作家之间的竞相模仿,使文学生产变成了一个模仿的秀场,作家沦为一个个文字工匠。既扼杀了作家的独特个性,阻碍了她们艺术创新的步伐,又扼杀了读者的想象力。她们不再像先锋派那样尝试新的东西,艺术的独创性日益缺乏。

二十世纪中国女性文学已经定格在沉默的历史之中,二十一世纪初则出现了明显的分流状态,中国女性作家正游走在价值取向殊异的三条路线上。第一条路向是追求思想的深度、灵魂的厚度和精神的高度以及由此而来的写作,如张洁、铁凝、王安忆等;第二条路向是“为市场写作”,即追求文本的时尚化、欲望的消费化、市场的最大化和成名的迅捷化以及由此而来的瞬间的轰动,这一路向常常与传媒、绊闻、事件纠扭在一起,如卫慧、九丹、木子美、竹影青瞳等;第三条路向是介于“为文学史写作”和“为市场写作”之间的既追求文学史的永恒又向往市场的轰动效应,代表作家有池莉和毕淑敏等。

其实纵观女性作家写作发展历程,无疑与政治、经济、外来文化等有密切的关系,女性作家的兴起、发展、成熟,到如今的商品化都经历了一段迂回反复的过程,中间有许多的狭隘之处,但不可否认,整个女性作家的发展是呈螺旋上升的。

当代著名女作家

当代著名女作家有哪些 龙应台(台湾散文作家),毕淑敏,萧红,林海音,林徽因,林白,亦舒(香港人,主写言情小说,亦舒的作品以情节取胜,故事往往跌宕起伏,环环相扣,结局受欧·亨利的影响,常常出乎意料,富有传奇色彩。在语言形式上,亦舒小说都是以一、两句话为一个段落:跳跃性大,节奏感强,这各香港惜时如金的紧张生活很吻合。)须兰(多历史小说,如《仿佛》《红檀板》《宋朝故事》《武则天》) 琼瑶,原名陈吉吉,1938年出生于四川,后随家人来到台湾。琼瑶是言情小说界名家,在华人读者中享有盛名。 虽然已经过了看琼瑶的年龄,并且开始难以忍受老年琼瑶的媚俗,但我却无法否认在少年时自己曾经迷恋过她的童话爱情世界,并且曾经为《窗外》而流泪。因此,我不愿全盘否定琼瑶,正如我不愿全盘否定过去的自己。 三毛: 原名陈平,台湾当代著名作家,现已辞世。其作品介于自传性散文与小说之间,描写一个女子在世界各地的所见所闻,及在异域的生活,将传奇的浪漫与别样的面对世界的态度结合一处,吸引许多读者的关切。三毛的世界也许带有某种虚幻的成分,但她带给读者的却是真实的阅读乐趣,而穷究作品内容是否真实,也实在是一件非常无聊的事情。 席慕容 席慕蓉,著名诗人、散文家、画家。一位来察哈尔盟明安旗的蒙古姑娘,是蒙古族王族之后,外婆是王族公主。她于一九八一年出版第一本新诗集《七里香》,在台湾刮起一阵旋风,其销售成绩也十分惊人。一九八二年,她出版了第一本散文集《成长的痕迹》,表现她另一种创作的形式,延续新诗温柔淡泊的风格。 张晓风 张晓风,1941年生,江苏铜山人,生于浙江金华。八岁后赴台,毕业于台湾东吴大学,并曾执教于该校及他处,现任台湾阳明医学院教授。她笃信宗教,喜爱创作,小说、散文及戏剧著作有三、四十种,并曾一版再版,并译成各种文字。六十年代中期即以散文成名,1977其作品被列入《台湾十大散文家选集》,编者管管称“她的作品是中国的,怀乡的,不忘情于古典而纵身现代的,她又是极人道的。”。余光中也曾称其文字“柔婉中带刚劲”,将之列为“第三代散文家中的名家”。又有人称其文“笔如太阳之热,霜雪之贞,篇篇有寒梅之香,字字若璎珞敲冰。”皆评价甚高

女性主义散文作品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 女性主义散文作品 篇一:女性散文杂谈 女性散文杂谈 [关键字]:女性文学性别意识纯美努力女性散文美女作家问题写作误区 [摘要]:女性文学在中国有着悠远的历史,但女性性别主体意识的真正觉醒却是在现代。当代同样涌现了大批优秀的女性作家与女性文学。小说、散文、诗歌各方面都有她们的足迹。在散文方面尤其突出,她们以其个性化、女性化、独白化的散文语言,使散文日益走向个人化,在文艺方面纯美努力的追求上面,也有自己独到的地方。数量方面的优势并不代表着质量方面的胜出,女性散文也有着误区以及需要改进的地方。 人们习惯把女作家的作品称为“女性文学”。 展望中国文学历史长河,女性文学源远流长。从古代的班昭、蔡琰、李清照、苏小妹、柳如是、卓文君到现代的林徽因、冰心、凌叔华、冯沅君、关露、杨晦、林蓝、萧红、

白薇、丁玲、白朗、草明、袁静、杨沫等等,一大批不胜枚举的女作家,在中国的文学史上都留下了她们不可磨灭的足迹。她们对性别的关注、女性意识的建立,也经历了从不自觉到自觉的过程。 中国文学评论家白烨指出:现在的女性文学写作已真正进入了它前所未有的黄金时期,无论是作家的数量、创作的质量或是风格的多样、作品的影响,都大大超过现代时期。女性文学形成如此大的气候,造成如此大的影响,这在中国文学历史长河中是从未曾有过的。她们以其个性化、女性化、独白化的散文语言,使散文日益走向个人化。 女性散文的发展历程,是女性心理的、情感的生命历程,是女性自我追求、自我生存的心灵记录。从中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女性主体意识意味深长地走了一个回归型之路,即觉醒——失落——复归超越的过程。其演变的过程是人的觉醒到人的解放的成果,人的觉醒是女性主体意识觉醒的催化剂,而人的解放必然带来女性意识的健全发育。 世纪初期,以冰心、庐隐、石评梅、苏雪林、谢冰莹为代表的一批女性散文家,摆脱传统枷锁,在觉醒的女性的位置上大胆言说女性心声,一大批优秀的女性散文应运而生。这些散文中有女性对社会生活的干预、思考,有坦率的情爱告白,也有备受压抑的女性关爱意识的尽情抒展。然而随着“五四”文化运动的重心由人的问题向民族问题的转移,女

“穿越小说”中现代女性形象分析

学 年 论 文 系别文法学院专业汉语言文学班级098541班姓名张燕佳 学号085409030 指导老师李存

穿越小说中现代女性形象分析 姓名张燕佳班级098541班指导老师李存成绩 【摘要】当下,穿越小说异常火爆,这类小说的主要作者群和读者群是都市女白领和在校女青年大学生。通过对这类小说角色的解读,可以看出现代女性的一些生活特质:不曾被困难压倒,对待生活,别出心裁,走出一条自我的道路;江山易改,本性难移,爱我所爱,恨我所恨;对待爱情,自由恋爱,忠于爱情。总之,在这些女性眼中,金钱不算什么,权势不算什么,压迫也不算什么,自由、自我、真爱才是最重要的。在这追求自由、自我、真爱的过程中,她们或是以勇于斗争的精神去争取,或是无言沉默的形式以对抗。现代女性,无论在什么情况下,都会是一朵艳而不妖,孤高傲世,清丽脱俗的梅花。穿越小说中现代女性是现实中的女性,是理想中的女性,却又高于这一切,她是理想中可为真实的女性。自信的女性最漂亮,微笑的女性最可爱,智慧的女性最动人,自然的女性最幸福。【关键词】穿越小说女性形象女性光辉 1穿越小说的概念与发展 自2007年红极一时的“四大穿越奇书”的问世,一股穿越热潮席卷网络文学。鼠标轻轻一点,穿越小说如滔滔江水,溢于眼前;书店走走,亦可见穿越读本层层叠放。目前,穿越题裁已成为一种十分强劲的势力:写手众多,读者云集。 1.1穿越小说的概念 穿越小说是穿越时空小说的简称,其基本要点是,主人公由于某种原因从其原本生活的年代离开、穿越时空,到了另一个时代,在这个时空展开了一系列的活动,情情爱爱多为主线。总之,穿越小说大致就是这样一类故事:惊心动魄的宫廷斗争中夹着小儿女的恩恩怨怨,阴谋权势伴随着倾城女子的刻骨相思,至情至性的男女情爱多以喜剧告终。自网络普及大众后,网络文学遍地开花,硕果累累,穿越小说也独树一帜,傲立其中。穿越小说是一种新题材,一种颇具创新,也在一定程度上放开束缚,能让写手一展身手的题材,交错的时空,古代与现代智慧的碰撞和摩擦,古代同现代思想的并立与对立。 1.2穿越小说的发展历程 1.2.1穿越小说的起源及发展

中国现当代作家作品专题研究复习资料

1.试论鲁迅《呐喊》、《彷徨》小说集所体现的叙事特征。答案:(1)多种叙事方式的成功运用。鲁迅首先以非全知叙事的巧妙运用,丰富了现代小说叙事艺术。(3分)限制叙事既可用第三人称、亦可用第一人物。如《白光》、《高老夫子》、《孔乙己》和《伤逝》叙事抒情相结合。(3分)纯客观叙事,含而不露,具有高速针砭之效。如《肥皂》、《示众》等。(3分)全知叙事使叙述者能自如转换时空,自由进入人的内心世界。如《阿Q正传》(2)叙事视角的选择转换,为创作主旨服务。如《离婚》。(3分)(3)叙事结构、以横断而切割方式体现自身结构特点。如《孔乙己》看客的场面。(3分) 2. 试论倪吾诚性格特征及悲剧根源。答案:王蒙《活动变人形》中的主人公倪吾诚是事事无成的人物。(1)一条“发疯了的狗”。他向往西方文明,却无法冲破封建文化的樊篱。是一个失败者。(3分)(2)一个新文化运动的勇士。自由思考人生目的、意义、价值,长大后又留学西洋,却无力抗衡封建文化。(3分) (3)倪吾诚与家人之间的冲突,实际是新文化与旧传统斗争的缩影。他必“死”无疑。(3分) (4)他的失败,封建文化的迫害是最为主要的。(3分)(5)现实-理想-空想-狂想。知识分子浪漫空疏的思维方法逻辑是其主观重要原因。(3分) 1. 简析鲁迅小说中的看客形象。 答案:鲁迅小说中的看客形象,他们以“看”的共同爱好聚合成一个有荒诞意味的群体,鉴赏、玩味、吞噬被看者的灵魂和肉体,显出凶狠的本性。(3分)看客在赏玩别人的同时,也作为客体为别人赏玩,看客者形象寄托了鲁迅对灵魂麻木者的鞭挞与愤怒。(3分) 2. 简析《围城》的思想意蕴。答案:(1)社会批判层面。(2分)(2)文化批判层面。(2分)(3)形而上层面。(2分)只答要点3分,展开论述可酌情给分。 3. 简析郭小川诗歌的艺术特色。答案:(1)文体形式的新探索。(3分)(2)诗歌意境的新开拓。(3分)只答要点3分,展开论述可酌情给5~6分。 1. 分析艾青诗歌“忧郁”形成的原因。答案:(1)客观现实。(4分)(2)主观心情。(4分)(3)象征手法和气氛。(4分)只答要点6分,展开论述可酌情给分。 2. 分析茅盾心理现实主义小说的审美特征。答案:(1)通过心理展现动荡的社会历史活动。(4分)(2)浓重理性色彩的心理分析。(4分)(3)运用意象、象征、意识流、梦幻等揭示人物隐意识、潜意识、病态心理。(4分)只答要点6分,展开论述可酌情给分。 1. 百花文学答案:出现于1956到1957年;(1分)代表作为《组织部新来的年轻人》、《红豆》等;(1分)批判现实,直面人生,题材上突破了不准写人性、爱情、官僚腐败等禁区。 2. 活动变人形答案:王蒙的长篇小说;(1分)主人公倪吾诚,是一个中西文化夹缝中挣扎的畸形儿;(2分)无论思想、人物,还是语言、结构,都在王蒙小说创作中占重要地位。(1 1. 简析米湘诗歌的创作内涵。答案:(1)对大自然的摹形传神,代表作《夏天》;(2分) (2)对艺术的刻意追求,代表作《草莽集》;(2分)(3)对人性的深刻体悟,代表作《石门集》。(2分)2. 简析七月派小说的整体风格。答案:(1)挖掘生活本相的复杂内蕴;(2(2)重视主观体验,创作中燃烧着热情的火焰;(2分)(3)总体风格沉郁悲凉。(2分) 3. 老舍笔下的市民形象可分为几类?各有什么特点?答案:(1)老派市民形象,因循守旧,诚实忠厚;(2)新派市民形象,追逐新潮,苟且怯懦;(3)理想市民形象,质朴善良,富有民族气节;4)城市贫民形象,生活悲惨,发人深省。(以上两点3分) 六、论述题(每小题12分,共24分) 1. 分析鲁迅小说的艺术成就。答案:(1)多种叙事方式的成功运用;(4分) (2)现代短篇小说艺术体式的建立;(4分)(3)历史小说“故事新编”体的大胆尝试。(4分(需详细论述,否则酌情扣3~6分) 2. 试析京派小说的整体风格。答案:(1)浓厚的传奇色彩;(4分)(2)忧郁哀婉的抒情风格;(4分)(3)微笑的悲剧与人性的历史性的悲剧。(4分)(需详细论述,否则酌情扣3~6 1. 疯女人形象答案:(1)张爱玲笔下出现的孤独、疯狂状态的女性;(2分)(2)代表人物有白流苏、曹七巧等。(2分) 2. 京派答案:(1)20年代末30年代初出现于京津地区的文人团体;(1分)(2)强调文艺的独立性与审美性,试验文体的完美程度;(2分)(3)代表作家有沈从文、废名等。(1分)

女性文学

第三节女性作家群的崛起 一、概述 ●三个支脉: ●1、崛起于80年代的女性作家(如谌容、茹志鹃、宗璞、张洁、戴厚英、张抗抗等); ●2、出现于80年代并一直延伸到90年代以后的女性作家(如王安忆、铁凝、迟子建、 池莉、方方等); ●3、主要出现于90年代,鲜明的女性主义意识和文本实验意识的女性作家(如陈染、林 白、徐小斌、徐坤、海男、卫慧及棉棉等)。 二、活跃于80年代的女性作家 ●(一)张洁(1937-) ●80年代:《爱,是不能忘记的》、《祖母绿》、《方舟》,女性的婚姻、情感问题等。 ●长篇《沉重的翅膀》,改革题材。 ● 90年代:自传性长篇散文《世界上最疼我的那个人去了》,小说《无字》。 (二)谌容(1936-) ●善于在日常家庭生活中开掘出重大的社会主题,追求小说的诗意美和艺术表现的新颖独 到。 ●1980年中篇小说《人到中年》,陆文婷。 ●“马列主义老太太”。 (三)茹志鹃(1925-1998) ●当代著名女作家。 ●《剪辑错了的故事》,反思题材:“实事求是”。 ●电影“蒙太奇”式的剪辑手法。 (四)宗璞(1928-) ●著名哲学家冯友兰之女。 ●知识分子题材。含蓄蕴藉。 ●《三生石》 ●四卷本长篇小说《野葫芦引》:《南渡记》、《东藏记》、《西征记》、《北归记》。(五)戴厚英(1938-1996 ) ●当代知识分子的命运三部曲:《人啊,人!》、《诗人之死》、《空中的足音》。 ●闻捷。 (六)张辛欣(1953-) ●中篇小说《在同一地平线上》、《我们这个年纪的梦》等。 ●长篇小说《隐形伴侣》。 ●张抗抗(1950-) ●《北极光》等。 ●共同构筑了80年代那个特定的历史时代的女性世界。 ●双重视角:性别和超性别。 二、跨越80-90年代的女作家 ●(一)王安忆(1954-) ●丰富的创作、多变的风格。 ●80年代初期描写知青生活:《69届初中生》、“雯雯”系列; ●1985年发表的寻根文学代表作《小鲍庄》;

不断提升自我做时代新女性-三八节演讲稿

( 三八妇女节演讲稿)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 编号:YB-BH-095042 不断提升自我做时代新女性-三Constantly improving oneself to be a new woman in the era

演讲稿| Speech 三八妇女节演讲稿不断提升自我做时代新女性-三八节 演讲稿 尊敬的各位领导,亲爱的姐妹们:大家好! 我演讲的题目是:不断提升自我,做时代新女性。 21世纪的新女性,不是传统意义上的贤妻良母,也不是男人眼中性格粗犷的女强人,她不是一个一成不变的角色,她流动在职业女性与贤妻良母之间。 新事业女性,能完美平衡事业与家庭的关系。在新时代环境下,“创业就是创生活”,新事业女性绝不会为事业放弃家庭,她们不仅有蓬勃的事业,更有美满的家庭。我们做为工作在政府基层的平凡女性,肩负着完成党委、政府安排的各项工作任务,还要照顾好家庭,上到老人生活起居,下至孩子入学教育,都需要我们一一过问。近两年“一创双优”活动开展以来,我们工作忙了,时间紧了,强度大了,工作和家庭事务相互交织,错综复杂。但我们在新形势面前,不畏艰辛,努力工作。展示了新时代女性良好的精神风貌! 新社交女性,能传递善美提升品位。会分享成就价值,懂的从别人的分享中汲取营养,也会将自己的爱与别人分享。由于工作性质的原因,我们机关女性工作常常在村里,多年来我们进村入户,深入田间地头,广泛接触群众,了解他们的疾苦,倾听他们的呼声,我们深深知道,在我们广大农村,还有很多很多的农 第2页

中国现代诗歌的发展脉络

中国现代诗歌的发展脉络(1919~1949) 与戏剧、小说散文比较,中国新诗的80年发展是相对薄弱的。小说毕竟还有鲁迅、沈从文、巴金和老舍;戏剧有曹禺、老舍和高行健;这些作家都得到了世界的承认。而诗歌却缺少这样的人物。中国新诗面对两个难以超越的高峰:一是中国古典诗歌,一是西方自莎士比亚以来的诗歌成就。诗歌的存在必须有精粹成熟的民族语言,诗歌与语言联系最为紧密,而现代汉语才产生不到100年,用只发展了100年的尚处于年轻阶段的语言能写出成熟的诗歌来吗?中国新诗就它的超越对象来说是显得稚气了一些,但就其自身发展速度来说确是迅速的,而且是成绩斐然。 中国新诗只80年发展历程——现代文学的30年和当代文学的50年。 现代文学中的30年是新诗的形成发展和成熟的过程。 A.第一个10年: 1.尝试中的新诗 胡适是“第一个白话诗人。”他的《尝试集》(1920)是“沟通新旧两个艺术时代的桥梁”。个别诗歌具备现代汉语抒情形式,大部分诗歌仍不能摆脱古典诗歌的形式传统。同期诗人还有俞平伯(《冬夜》)、康白情(《草儿》)、沈尹默(《三弦》)、周作人(《小河》)、刘半农(《教我如何不想她》)等。 新诗的手法一是“白描”,二是比喻象征。这样早期的白话诗也分为两类,一是运用白描手法的客观写实倾向,一是托物寄兴的现代主义倾向。后者在传统诗歌里并不常见。 2.开一代诗风的新诗创作 郭沫若的《女神》(1921)是现代新诗的奠基之作。它使诗的抒情本质与诗的个性化得到充分重视与发挥,奇特大胆的想象让诗的翅膀真正飞腾起来。“五四”时代的自由精神和诗歌本身的艺术规律都在这本诗集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湖畔派诗人”:汪敬之、冯雪峰、潘漠华、应修人的爱情诗合集《湖畔(1922)。 “小诗体”:冰心《繁星》《春水》,宗白华《流云小诗》。 “中国最为杰出的抒情诗人”(鲁迅语)冯至的诗集《昨日之歌》是形式上的半格律体,处处体现出艺术的节制,后来的闻一多与之相似。 3.新诗的规范化——新月派 如果说《女神》以“绝端的自由,绝端的自主”的彻底破坏精神,冲决了传统诗词的格律,新月派则应需而生,它以`北京《晨报副刊》为阵地,闻一多、徐志摩、朱湘、林徽因、饶孟侃、孙大雨、刘梦苇等,主张“理性节制情感”,闻一多倡导新诗的格律化,提出诗歌的“三美”理论: 音乐美(有音尺、有平仄、有韵脚)、 绘画美(中国诗画相通理论)、 建筑美(有节的匀称,有句的均齐)。 《红烛》、《死水》是他诗歌创作的集中体现。徐志摩是古典理想的现代重构。飞动飘逸的诗情与对形式美追求相结合,使徐志摩总是抓住每首诗特有的“诗感”、“原动的诗意”,寻找相应的诗律。《志摩的诗》是在不断的实验与创造中寻求美的内容与美的形式的统一。 4.早期象征派的诗歌 穆木天提出纯诗的概念,主张诗歌与散文有着完全不同的领域,“把纯粹的表现的世界给了诗作领域,人间生活则让给散文担任”,“诗的世界是潜在意识的世界”,诗是“内生命的反射”,“是内生活的真实的象征”。其次诗应有不同于散文的思维方式与表现方式:“诗是要暗示的,诗最忌说明的。说明是散文世界的东西。”李金发的《微雨》、《食客与凶年》、《为幸福而歌》,是早期象征派诗歌的代表之作。 B.第二个10年: 1.中国诗歌会 是左联领导的一个群众性诗歌团体,继承前一个十年蒋光慈早期无产阶级诗歌传统,殷夫为代表。特点:一是反映革命斗争和时代重大事件;二是强调诗歌的意识形态化,诗歌的主体并非诗人自己而是一个战斗集体;三是艺术表现上注重写实。这多少背离了诗歌的本质即个体生命情感的宣泄。 2.后期的新月派

中国现当代作家作品专题研究及答案

中国当代作家专题《中国当代作家专题》期末作业中国当代作家专题》期末作业 1、寻根文学的文学主张是什么? 立足于我们自己的民族土壤,发扬我们文化传统中的优秀因素,从文化背景来把握我们民族的思想感情和理想价值,努力创造具有真正民族风格和民族气派的文学。 2、寻根文学的代表作有哪些? 贾平凹的《腊月正月》、郑义的《远村》《老井》阿城的《棋王》、韩少功的《爸爸爸》、《女女女》、郑万隆的《异乡异闻》、王安忆的《小鲍庄》、李杭育的《最后一个渔佬》等。 3、寻根文学”兴起的内在原因是什么? “ 文学本身的刺激:当时反思文学由对“文革”的政治批判到对十七年越演越烈的极“左”思潮的反思,进而把矛头指向造成这场大劫难的群众基础,以及它背后的封建文化积淀,由政治反思走向文化反思;与此同时,改革文学在揭示改革的深层阻力时,触及到传统与现代化的矛盾,引导人们深入思考我们民族的文化心理机制,二者殊途同归,反思文学和改革文学进一步深化的结果,都引起了文学对民族历史文化传统的回顾,所以,“寻根”文学作为一种自然的延续,成为一种重要的文学思潮和创作现象。 4、寻根文学”兴起的外在原因是什么? “ 在世界文化既相互融合又彼此独立的趋势下,各个民族都在寻找自己的位置,中国在现代化第几页共几页中国当代作家专题的路上如何保持自己的文化特色,势必到民族文化中去寻找支撑点。再者,荣获诺贝尔文学奖的马尔克斯的《百年孤独》、以略萨为代表的拉美结构主义小说的轰动,给中国文坛以极大的震惊,使得处于以欧美大陆为中心的20 世纪世界文学格局中而倍感自卑的中国文学看到了希望,同时也暗示出文学的出路。 5、王一生形象的文化意蕴是什么? 第一、王一生这一形象是独特的,作品写了王一生生活内容的两方面——下棋和吃饭。“下棋” 和“吃饭”作为王一生的生存中形而上和形而下的两极,前者代表王一生对人生境界的不息的追求,后者代表对人的基本生存的维护。第二、王一生对对这两件事的痴迷和体味,却又有着明显的道家风范。第三、作者王一生身上概括出民族精神最深刻的现实关系,在现代意义上重新阐释老庄关于“不为物役” ,在一种充分的人格独立和精神自由中获得对现实的社会人生的超越,并与永恒、无限的自然宇宙合为一体的审美人格。 6、阿城的《棋王》艺术特点是什么? (1)、作者将主人公令人叹息的遭遇都平淡道来,不作任何渲染与呼喊,行文造句,力避繁冗,一切出之以简洁质朴。(2 )、不避“俗” ,写人的俗像、俗态。(3)、语言精炼,用字“拙、俗、苦” ,尤其是其中一些形容词和动词用得尤为独特。(4)、小说结构缺乏鲜明的结构形式痕迹,信手拈来的“闲笔” ,构成了阿城小说中特有的氛围和境界。7、《棋王》表现的寻根意识主要表现是什么? 《棋王》围绕棋和吃的故事展开,主人公在“棋”上表现出的是他的为人之道:“通达”的人生态度,这正是道家文化的核心所在。“吃”表现出的是人物的生存之道,是受佛道思想的影响。从王一生吃的故事, 棋的故事,我们看到了作者对于庄禅哲学的肯定与传统文化价值的思考。 8、什么是“新写实主义”? 新写实主义,就是在这一现代主义思潮下,在中国产生的一类文学现象。它把注意力全部放在现实主义遗弃掉的、不屑一顾的“实存”的另一层面的真实上。他们一门心事地专注于庸常。 9、新写实的代表作家和作品有哪些?

浅论90年代女性小说创作特征(一)

浅论90年代女性小说创作特征(一) 【论文关键词】9O年代女性小说特征 【论文摘要】通过对2O世纪9O年代几位著名女性作家如王安忆、陈染、林白、徐坤及2O 世纪7O年代出生的卫慧、棉棉等代表作品的分析、论述,文章概括了这个时代的女性小说创作特征:以“性别语言”为代表的文体意识、极强的个性特征与“私人化写作”、准自传体形式与自恋情结。 一、以“性别语言”为代表的文体意识 “女性写作”在90年代风起云涌,形成强大势头,似乎已成了90年代文化的一种重要标志。这种写作实践充分表现出了文学创作中强烈的作家个性、人物倾向和独特的创作诉求。它不仅标志着90年代审美意识的剧烈变化,而且在生活日益呈现世俗化、日常化、个人化的时代,以“性别语言”为代表的文体趋向作为一种叙述姿态,它打破了大一统的主流话语方式,进一步拓展了个人、个性化的精神空间,在对包括“性别”在内的个人化、人性的充分重视的前提下,为叙述、文体风格乃至写作方式带来了新的自由度、新的文化、新的人文内涵。对于个人化极强的“女性写作”,我们抛开人们争执纷纭的关于“女性写作”中的“躯体写作”、“男性中心文化传统对女性的种种本质主义”界定、“欲望对象化”、“摧毁男性写作的霸权”num.等人文话题暂且不论,而从文体意识、文体创造的角度讲,在90年代复杂的文化背景下,女性作家能把写作当作一种文化使命,用一种新的写作方式和话语方式,注重性别意识,打破以往外在的文体规范并将之内化成为内在的文体意识,进而在文本写作中转化为一种文化精神,也不能不说是文学的一个进步。具体地说,林白的《一个人的战争》、《致命的飞翔》、《玻璃虫》,陈染的《与往事干杯》、《无处告别》,海男的《女人传》,王安忆的《叔叔的故事》,徐小斌的《羽蛇》,以及70年代出生的女作家的城市小说等无不体现出女性文本中独特的母题、结构、情节、象征和语言。对她们文本的解读往往能发现故事叙述背后所隐含的声音和隐喻的主体自觉〔。现代生活,尤其是现代城市生活,为女性作家提供了对世界、生命、社会的情感体验的契机,使她们的写作有了新的独特的生长点,女性的社会角色,女性的文化价值、情感诉求、欲望追向、女性内在个性探索、物化现实中的新人生体验等等,都成为女性写作的醒目主题。特有的女性写作主题和女性表现视角,必然赋予文本具有鲜明性别特征的新的叙述语言和形式,小说呈现出男性作家无法取代的风格学特征,改变了以往女性文学的艺术形态。 二、极强的个性意识与“私人化写作” 与女性诗歌相比,中国女性小说在90年代独领风骚,甚至在文学失去轰动以后仍能不断引起新的轰动效应,得益于女性作家们极强的个性意识。90年代的女性写作强调主观化的视角,叙事主要体现为“个人记忆”风格,用以表现女性性别意识的自觉及女性特有的人生体验。王安忆的长篇小说《长恨歌》奠定了她在90年代女性写作中不可替代的位置。小说处处表现出一种普遍性和通常性,把女主人公当作一个公共性的人物来写。上海的许多市民家庭的女儿都是王琦瑶,在相同的生活氛围中成长,又有大同小异的女儿家的梦幻,终其一生,除了最后的死亡,她生活得一直很平淡。 被某些批评家称为“女王朔”的徐坤在短短的两三年时间内,推出了《白话》、《吃语》、《梵歌》、《斯人》、《热狗》、《先锋》等作品,并且以一种颇有力度的调侃反讽,批判了知识分子(尤其是男性)的生存方式,以及他们的若干可笑之处,将那种迁腐保守的知识型假面具加以剥离,从而致力于中国当代知识分子的人格还原。徐坤的小说擅长于从当代文化的矛盾荒诞中,去写当代知识分子的无力无奈无聊,及其所谓文化精英们的病态生存方式。她既看到了在政治文化占很大比重的社会中知识分子的面具,以及他们所难以承认的文化传统对他们精神人格的阉割和压抑。ai同时,她也看到了在商品经济社会中,他们非真实的心态和存在的荒诞感。他们总是在政治社会、商品社会、经济社会的转型中被甩出轨道,成为多余人。徐坤并

新时代女性励志演讲稿

新时代女性励志演讲稿 尊敬的各位领导,亲爱的姐妹们:大家好! 我演讲的题目是:不断提升自我,做时代新女性。 21世纪的新女性,不是传统意义上的贤妻良母,也不是男人眼中性格粗犷的女强人,她不是一个一成不变的角色,她流动在职业女性与贤妻良母之间。 新事业女性,能完美平衡事业与家庭的关系。在新时代环境下,“创业就是创生活”,新事业女性绝不会为事业放弃家庭,她们不仅有蓬勃的事业,更有美满的家庭。我们做为 工作在政府基层的平凡女性,肩负着完成党委、政府安排的各项工作任务,还要照顾好家庭,上到老人生活起居,下至孩子入学教育,都需要我们一一过问。近两年“一创双优” 活动开展以来,我们工作忙了,时间紧了,强度大了,工作和家庭事务相互交织,错综复杂。但我们在新形势面前,不畏艰辛,努力工作。展示了新时代女性良好的精神风貌! 新社交女性,能传递善美提升品位。会分享成就价值,懂的从别人的分享中汲取营养,也会将自己的爱与别人分享。由于工作性质的原因,我们机关女性工作常常在村里,多年 来我们进村入户,深入田间地头,广泛接触群众,了解他们的疾苦,倾听他们的呼声,我 们深深知道,在我们广大农村,还有很多很多的农民,生活还很苦,处于贫困边缘。新时 代的女性要积极传递善美,把爱洒满人间。 新知识女性。是懂生活的全能达人。有智慧、善选择、懂生活,在互联网社会纷繁的 信息中,能做出合理判断和取舍,美容时尚、文化娱乐、健康饮食、创业理财、亲子关系 等各类有用的生活资讯,快速掌握信为我所用。实现自我价值的迅速提升。 新学习女性随时为自己加油。都市女子拥有与男子相同压力,同等参与竞争,在竞争 中避免淘汰的唯一办法是不断更新知识,补充自己。大家都知道,我们办公室选调生chx,可堪称是学习女性的优秀典范,她热爱学习,追求进步,去年以优异的成绩考入河南省财 政厅,为我们女性做出了表率。 女人绝对是因为可爱才美丽。可爱,可以通过智慧去实现。一名女性,一定要“活出 自己的味道”。 让我们不断提升自我,做一名坚强、豁达、能干的新时代女性,做一朵永远绽放的 “铿锵玫瑰”!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评委,同志们: 大家好!

现当代女性作家及作品

现当代女性作家及作品 霍达《穆斯林的葬礼》很经典 李轻松《心碎》,也很经典,但很少有人看过当代80后 明晓溪《泡沫之夏》张小娴《面包树上的女人》擅长背景刻画与环境白描,以受到现代文明侵袭的大都市为背景,透露了闺阁妇女的凄凉、痛苦与悲哀,深深分析了她们身上无形的精神枷锁给她们带来的惨痛伤害。文字秀美,如密线刺绣,如工笔细绘。作品读后常有一种无奈、悲凉的感觉,还有着些许的感伤。 冰心: 作品以蕴涵哲理为主,如徐来掠面的轻风,把形散神不散的表现手法运用到极至,没有特别鲜明的人物或重大事件,与同时期众多现实主义作品相比,她更多地是用一种刻画真、善、美的理想状态反衬出现实的昏聩与局限性。 铁凝: 一个经历了转型的当代女作家。早期作品沉浸在白洋淀的清新和对进步文明生活的向往中;后期作品重新扎根乡镇农村,刻画人物的野性与自然力,体现出一群曾受精神奴役者思想解放的强烈要求,从而表现出关注精神创伤与治疗的思考。 毕淑敏:

一个学者型作家,文风平实,讲究情节的合理性,注重叙述的照应,心理描写为主,在个人思想、伦理道德矛盾斗争中刻画人物的复杂性,夹杂部分学术性观点。所以作品紧凑但激情稍逊。陈丹燕:1958年12月18日生于北京协和医院,祖籍广西平乐。 1966年移居上海,因为口吃极少有朋友。上中学开始写作并开始在《上海少年》上发表少年习作。1978年2月进入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学习。1982年毕业于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毕业论文是关于西方儿童幻想文学的研究,获文学学士学位,任《儿童时代》小说编辑,同时开始小说和散文创作和儿童文学翻译。1991年访问日本,第一次看到了中国以外的世界,受到极大的吸引。1992年作为访问学者前往德国慕尼黑国际青少年图书馆,向国际书展推荐介绍中文图书,并演讲中国独生子女问题。三个月的欧洲生活,极大地冲击和开阔了思想。写作长篇小说《一个女孩》,对自己的童年时代做第一次全面的描写和深入的思考。写作一系列欧洲的生活,知识分子采访记。1994年游学美国,在新泽西小镇上唯一的一家意大利咖啡馆里写作长篇小说《纽约假日》,实现了在一家异国咖啡馆里写一部小说的心愿。

《中国当代作家专题》期末作业

《中国当代作家专题》期末作业 1、寻根文学的文学主张是什么? 答:立足于我们自己的民族土壤,发扬我们文化传统中的优秀因素,从文化背景来把握我们民族的思想感情和理想价值,努力创造具有真正民族风格和民族气派的文学。 2、寻根文学的代表作有哪些? 答:贾平凹的《腊月??正月》》、郑义的《远村》、《老井》、阿城的《棋王》、韩少功的《爸爸爸》、《女女女》、郑万隆的《异乡异闻》、王安忆的《小鲍庄》、李杭育的《最后一个渔佬》等。 3、“寻根文学”兴起的内在原因是什么? 答:文学本身的刺激:当时反思文学由对“文革”的政治批判到对十七年越演越烈的极“左”思潮的反思,进而把矛头指向造成这场大劫难的群众基础,以及它背后的封建文化积淀,由政治反思走向文化反思;与此同时,改革文学在揭示改革的深层阻力时,触及到传统与现代化的矛盾,引导人们深入思考我们民族的文化心理机制,二者殊途同归,反思文学和改革文学进一步深化的结果,都引起了文学对民族历史文化传统的回顾,所以,“寻根”文学作为一种自然的延续,成为一种重要的文学思潮和创作现象。 4、“寻根文学”兴起的外在原因是什么? 答:在世界文化既相互融合又彼此独立的趋势下,各个民族都在寻找自己的位置,中国在现代化的路上如何保持自己的文化特色,势必到民族文化中去寻找支撑点。再者,荣获诺贝尔文学奖的马尔克斯的《百年孤独》、以略萨为代表的拉美结构主义小说的轰动,给中国文坛以极大的震惊,使得处于以欧美大陆为中心的20世纪世界文学格局中而倍感自卑的中国文学看到了希望,同时也暗示出文学的出路。 5、王一生形象的文化意蕴是什么? 答:第一、王一生这一形象是独特的,作品写了王一生生活内容的两方面——下棋和吃饭。“下棋”和“吃饭”作为王一生的生存中形而上和形而下的两极,前者代表王一生对人生境界的不息的追求,后者代表对人的基本生存的维护。 第二、王一生对对这两件事的痴迷和体味,却又有着明显的道家风范。 第三、作者王一生身上概括出民族精神最深刻的现实关系,在现代意义上重新阐释老庄关于“不为物役”,在一种充分的人格独立和精神自由中获得对现实的社会人生的超越,并与永恒、无限的自然宇宙合为一体的审美人格。 6、阿城的《棋王》艺术特点是什么? 答:(1)、作者将主人公令人叹息的遭遇都平淡道来,不作任何渲染与呼喊,行文造句,力避繁冗,一切出之以简洁质朴。 (2 )、不避“俗”,写人的俗像、俗态。 (3)、语言精炼,用字“拙、俗、苦”,尤其是其中一些形容词和动词用得尤为独特。 (4)、小说结构缺乏鲜明的结构形式痕迹,信手拈来的“闲笔”,构成了阿城小说中特有的氛围和境界 7、《棋王》寻根意识的主要表现是什么? 答:作品围绕棋和吃的故事展开,主人公在“棋”上表现出的是他的为人之道:“通达”的人生态度,这正是道家文化的核心所在。“吃”表现出的是人物的生存之道,是受佛道思想的影响。从王一生吃的故事, 棋的故事,我们看到了作者对于庄禅哲学的肯定与传统文化价值的思考。 8、什么是“新写实主义”?

不断提升自我,做时代新女性--三八节演讲稿

不断提升自我,做时代新女性--三八节 演讲稿 尊敬的各位领导,亲爱的姐妹们:大家好! 我演讲的题目是:不断提升自我,做时代新女性。 21世纪的新女性,不是传统意义上的贤妻良母,也不是男人眼中性格粗犷的女强人,她不是一个一成不变的角色,她流动在职业女性与贤妻良母之间。 新事业女性,能完美平衡事业与家庭的关系。在新时代环境下,“创业就是创生活”,新事业女性绝不会为事业放弃家庭,她们不仅有蓬勃的事业,更有美满的家庭。我们做为工作在政府基层的平凡女性,肩负着完成党委、政府安排的各项工作任务,还要照顾好家庭,上到老人生活起居,下至孩子入学教育,都需要我们一一过问。近两年“一创双优”活动开展以来,我们工作忙了,时间紧了,强度大了,工作和家庭事务相互交织,错综复杂。但我们在新形势面前,不畏艰辛,努力工作。展示了新时代女性良好的精神风貌! 新社交女性,能传递善美提升品位。会分享成就价值,懂的从别人的分享中汲取营养,也会将自己的爱与别人分享。由于工作性质的原因,我们机关女性工作常常在村里,多年来我们进村入户,深入田间地头,广泛接触群众,了解他们的疾苦,倾听他们的呼声,我们深深知道,在我们广大农村,还有很多很多的农民,生活还很苦,处于贫困边缘。新时代

的女性要积极传递善美,把爱洒满人间。 新知识女性。是懂生活的全能达人。有智慧、善选择、懂生活,在互联网社会纷繁的信息中,能做出合理判断和取舍,美容时尚、文化娱乐、健康饮食、创业理财、亲子关系等各类有用的生活资讯,快速掌握信为我所用。实现自我价值的迅速提升。 新学习女性随时为自己加油。都市女子拥有与男子相同压力,同等参与竞争,在竞争中避免淘汰的唯一办法是不断更新知识,补充自己。大家都知道,我们办公室选调生chx,可堪称是学习女性的优秀典范,她热爱学习,追求进步,去年以优异的成绩考入河南省财政厅,为我们女性做出了表率。 女人绝对是因为可爱才美丽。可爱,可以通过智慧去实现。一名女性,一定要“活出自己的味道”。 让我们不断提升自我,做一名坚强、豁达、能干的新时代女性,做一朵永远绽放的“铿锵玫瑰”!

7 五四时期主要文学社团流派

7 五四时期主要文学社团流派 目录 7.1 文学研究会与“问题小说”、“乡土小说” (2) 7.1.1 文学研究会 (2) 7.1.2 问题小说 (3) 7.1.3 乡土小说 (5) 7.2 创造社与“身边小说” (6) 7.2.1 创造社的文学活动 (6) 7.2.2 创造社的文学主张 (7) 7.2.3 “身边小说” (8) 7.3 新月派与“新格律诗” (11) 7.3.1 “新月”始末 (11) 7.3.2 从新月派到新月诗派 (14) 7.3.3 “新格律诗” (17) 7.4 语丝社与“语丝文体” (19) 7.4.1 《语丝》和语丝社 (19) 7.4.2 “五四”之后的批判和启蒙 (20) 7.4.3 “五四”之后的精神分途 (22) 7.4.4 语丝文体 (23) 7.5 “未名”、“莽原”、“湖畔”、“沉钟” (25) 7.5.1 “未名” (25) 7.5.2 “莽原” (26) 7.5.3 湖畔 (28) 7.5.4 “沉钟” (30) 7.6 南国社及其他社团流派的创作 (32) 7.6.1 “南国”运动 (32) 7.6.2 南国社的艺术精神 (34) 7.6.3 其他社团流派 (35)

7.1 文学研究会与“问题小说”、“乡土小说” 7.1.1 文学研究会 历史沿革文学研究会于1921年1月4日在北京中山公园来今雨轩成立,是新文学运动中成立最早,影响和贡献最大的文学社团。由周作人、郑振铎、沈雁冰、郭绍虞、朱希祖、瞿世英、蒋百里、孙伏园、耿济之、王统照、叶绍钧、许地山等12人发起,会员170多人。其宗旨是“研究介绍世界文学,整理中国旧文学,创造新文学”。沈雁冰接编的《小说月报》,内容经过了全面革新,成为其代用机关刊物,后又相继创办了《文学旬刊》(先后改名《文学》周刊、《文学周报》)及《诗》、《戏剧》月刊等刊物,编印了《文学研究会丛书》、《文学研究会创作丛书》、《文学周报丛书》、《文学研究会?世界文学名著丛书》、《文学研究会?通俗戏剧丛书》和《小说月报丛刊》等六类丛书近三百种。其总部后来迁至上海,并在北京、广州、宁波等地设立分会。“五卅”以后该会活动减少,1931年“一?二八”事件发生,《小说月报》停刊,该会无形解散。 文学主张文学研究会是一个比较散漫的组织,并没有正式提出过统一的文学主张,但其成员在如何看待文学本质及文学与生活关系问题上大都有一致的看法。 文学研究会在宣言中指出: 将文艺当作高兴时的游戏或失意时的消遣的时候,现在已经过去了。我们相信文学是一种工作,而且又是于人生很切要的一种工作;治文学的人也当以这事为他终身的事业…… 他们提倡文学应表现人生,是“为人生的艺术”,因而反对封建复古主义,反对鸳鸯蝴蝶派文艺,反对资产阶级颓废主义和唯美主义文艺。当时以“礼拜六”为代表的鸳鸯蝴蝶派正流行于文坛,《礼拜六》、《红》、《游戏杂志》等一类刊物以低级趣味迎合小市民所好,“游戏的消遣的文学观”在当时也根深蒂固,茅盾接编《小说月报》,对鸳蝴派构成了重大威胁,郑振铎等人同“礼拜六”派也进行了不调和的斗争,鸳蝴派控制的刊物终因读者的减少而停刊。除了反对具有庸俗倾向的游戏文学外,文学研究会还与学衡派进行了不妥协的斗争。学衡派以留美的胡先驌、梅光迪、吴宓为代表,出版《学衡》杂志,攻击新文化与新文学,文学研究会以及当时其他进步人士对其进行了坚决的批驳。而文学研究会与创造社之间本无根本利害冲突,大方向也是一致的,但因文艺观点的分歧彼此也有矛盾。创造社尊重自我,崇创作,恶翻译,追求艺术上“全”与“美”,主张为艺术而艺术,这与文学研究会是不一致的,因此两个社团之间持续了三、四年之久的笔战。 在创作方法论上,文学研究会推崇写实主义,强调“新文学的写实主义,于材料上最注重精密严肃,描写一定要客观忠实”。在文学的使命观上,他们从有益于“人生”出发,主张“文学应该反映社会的现象,表现并且讨论一些有关人生的一般问题”,肯定文学是“人生的镜子”,反对“以文学为纯艺术的艺术”的观点。但对这种主张的理解和实施,成员们之间存在着较大的差别。一部分人追求“爱”和“美”,通过人生的慰安和悲哀的宣泄去探讨人生的究竟;一部分人既提倡“血和泪的文学”,也有“作者无所为而作,读者无所为而

现代都市生活中的伦理

现代都市生活中的伦理、欲望与人性 【摘要】现代都市生活纷繁复杂,不仅存在着灵与肉的交织,更体现现代都市人于伦理道德边缘的挣扎,体现着人性的解放与张扬。张爱玲的《半生缘》在伦理、欲望和人性彼此的交织、对立中构成了一幅别具风情的都市风景线。 【关键词】现代都市;伦理;欲望;人性;张爱玲 现代都市生活纷繁复杂,都市题材的文学写作又以上世纪三十年代的上海滩为主要写作背景。在当时的上海滩生活中,不仅存在着浮华中灵与肉的交织,人们追求精神的解放,亦不排斥肉体的欲望;更体现着现代都市人在伦理道德边缘的痛苦挣扎,渴望遵循道德,却因之而背叛道德,彰显着人性的扭曲、解放与张扬,于矛盾中孕育着躁动与抗争。张爱玲的代表作品之一《半生缘》,以上世纪三四十年代的上海滩为背景,以顾曼桢的生活经历为主线,描写了夹杂着两代人之间错综复杂关系的一场唯美凄婉的爱情故事。 与以刘呐鸥、施蛰存、穆时英为代表的30年代“海派”作家的写作风格不同,张爱玲是四十年代成名的海派作家,与同一时期的作家如潘柳黛、苏青等一批都市女性,“以自我的生活实录,以女性唠叨式的文学叙述,与国统区作家共同组成40年代都市文学的特殊风景:对都市凡俗人生的悲剧写实。”而张爱玲与同时期的其他作家又有所不同,李俊国先生认为:“相比而言,张爱玲是个‘异数’。她不仅描写了‘孤岛’上海男女的生存‘状况’,更着意于‘苍凉’背景下的‘上海智慧’与人性的扭曲与变异。”张爱玲的作品充溢着一种挥之不去的悲剧意识,“悲凉”或者“苍凉”成为其小说的情感基调。 《半生缘》由原作《十八春》改编而成,小说以回忆性的方式作为开始。最开始便是沈世钧的回忆。前面提到张爱玲的作品主要是写都市的凡俗人生,因此作品中无论是家境还算富裕的沈世钧,处于普通阶层的许叔惠,还是生活相对较拮据的顾曼桢,都不过是生活在都市的平凡人。虽都是平凡的普通人,却又都各有特色。 沈世钧为人淳朴、善良,却又疏于表达,不善交际,和工厂里的许多同事都无法搞好关系,人缘并不好,只是和许、顾二人合得来。他具有当时青年的进步和叛逆心理,敢于摆脱封建家庭的桎梏,追求自己的幸福,但却又身怀旧时代的烙印,具有一定的落后性,他自始至终还是以家庭为主,无法真正的摆脱。可以说沈世钧这一人物形象具有那个时期都市生活中男性的典型的特征,身负时代的烙印。顾曼桢应该算得上是一个新时期的新女性形象,她努力挑起家庭的重担,在纸醉金迷的上海滩,虽追求物质上的进步,却能够洁身自好,具有纯洁、进步的精神。她希望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使家人生活幸福,然而她终究无法摆脱社会和家庭带给她的灾难和残酷命运:被姐姐设计陷害失去了贞洁,母亲和家庭又在最关键的时候抛弃了她;努力抗争,却因为孩子而最终妥协嫁给了祝鸿才,使之前的一切努力付之东流;虽然最后离婚恢复了自由,却深感虚度了自己的一生;多年后遇到心爱的人,才发现一切都已不复从前,回不去了。顾曼桢在痛苦的挣扎中不断地抗争—妥协—抗争,她的精神具有时代的进步性,然而社会的现实又将一切打回了原形。三个人中许叔惠最善交际,也最有自信,然而因为家境平凡,最终无法正视自己的感情,在自信的背后却是无法掩饰的自卑心理。他的身上显现的是普通阶层对命运的抗争性和软弱性的矛盾结合体。可以看出,作品的主要人物虽都具有很强的抗争意识,却又因为各种原因而以一幕幕的悲剧作为收场。 这与张爱玲自身的经历和创作意图有关。她的创作风格与她成长时期的“情感缺失性体验”有着密切的关系,童年时父母的亡故、离异等痛苦的遭遇对作家的性格、气质的影响,为作家艺术创作赋予了强大的生命力和强烈的指向性。张爱玲情感的缺失无疑来自于父爱、母爱的缺失,爱情的悲剧,国家的失落。而这些在本部作品中有着相当性的体现,沈世钧、顾曼桢都缺少父爱的滋养,爱情悲剧在小说中更是比比皆是,由故事发生的时间可以看出家国命

现当代女性作家及作品

现当代女性作家及作品 导读:霍达《穆斯林的葬礼》很经典 李轻松《心碎》,也很经典,但很少有人看过当代80后 明晓溪《泡沫之夏》张小娴《面包树上的女人》擅长背景刻画与环境白描,以受到现代文明侵袭的大都市为背景,透露了闺阁妇女的凄凉、痛苦与悲哀,深深分析了她们身上无形的精神枷锁给她们带来的惨痛伤害。文字秀美,如密线刺绣,如工笔细绘。作品读后常有一种无奈、悲凉的感觉,还有着些许的感伤。 冰心: 作品以蕴涵哲理为主,如徐来掠面的轻风,把“形散神不散”的表现手法运用到极至,没有特别鲜明的人物或重大事件,与同时期众多现实主义作品相比,她更多地是用一种刻画“真、善、美”的理想状态反衬出现实的昏聩与局限性。 铁凝: 一个经历了“转型”的当代女作家。早期作品沉浸在“白洋淀”的清新和对进步文明生活的向往中;后期作品重新扎根乡镇农村,刻画人物的“野性”与自然力,体现出一群曾受精神奴役者思想解放的强烈要求,从而表现出关注精神创伤与治疗的思考。 毕淑敏: 一个学者型作家,文风平实,讲究情节的合理性,注重叙述的.照应,心理描写为主,在个人思想、伦理道德矛盾斗争中刻画人物的

复杂性,夹杂部分学术性观点。所以作品紧凑但激情稍逊。陈丹燕:1958年12月18日生于北京协和医院,祖籍广西平乐。 1966年移居上海,因为口吃极少有朋友。上中学开始写作并开始在《上海少年》上发表少年习作。1978年2月进入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学习。1982年毕业于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毕业论文是关于西方儿童幻想文学的研究,获文学学士学位,任《儿童时代》小说编辑,同时开始小说和散文创作和儿童文学翻译。1991年访问日本,第一次看到了中国以外的世界,受到极大的吸引。1992年作为访问学者前往德国慕尼黑国际青少年图书馆,向国际书展推荐介绍中文图书,并演讲中国独生子女问题。三个月的欧洲生活,极大地冲击和开阔了思想。写作长篇小说《一个女孩》,对自己的童年时代做第一次全面的描写和深入的思考。写作一系列欧洲的生活,知识分子采访记。1994年游学美国,在新泽西小镇上唯一的一家意大利咖啡馆里写作长篇小说《纽约假日》,实现了在一家异国咖啡馆里写一部小说的心愿。 【现当代女性作家及作品】 1.文学常识之作家与作品 2.作家三毛作品 3.中国作家与作品汇总 4.文学常识之作家与作品精选 5.中国古代作家作品文学常识 6.文学常识之作家与作品集合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