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第五章-直线定向 第六章-测量误差的基本知识

第五章-直线定向 第六章-测量误差的基本知识

第五章-直线定向       第六章-测量误差的基本知识
第五章-直线定向       第六章-测量误差的基本知识

4测量误差基本知识(精)

四、测量误差基本知识 1、测量误差分哪两类?它们各有什么特点?测量中对它们的主要处理原则是什么? 2、产生测量误差的原因有哪些?偶然误差有哪些特性? 3、何谓标准差、中误差和极限误差? 4、对某个水平角以等精度观测4个测回,观测值列于下表(表4-1)。计算其算术平均值x、一测回的中误差m及算术平均值的中误差m x。 表4-1 5、对某一三角形(图4-1)的三个内角重复观测了九次,定义其闭合差?=α+β+γ-180?,其结果如下:?1=+3",?2=-5",?3=+6",?4=+1",?5=-3",?6=-4",?7=+3",?8=+7",?9=-8";求此三角形闭合差的中误差m?以及三角形内角的测角中误差mβ。 图4-1 6、在一个平面三角形中,观测其中两个水平角(内角)α和β,其测角中误差均为m=±20",根据角α和角β可以计算第三个水平角γ,试计算γ角的中误差mγ。 15

16 7、量得某一圆形地物直径为64.780m ,求其圆周的长S 。设量测直径的中误差为±5㎜,求其周长的中误差m S 及其相对中误差m S /S 。 8、对某正方形测量了一条边长a =100m ,a m =±25mm ;按S=4a 计算周长和P=a 计算面积,计算周长的中误差s m 和面积的中误差p m 。 9、某正方形测量了四条边长a 1=a 2=a 2=a 4=100m ,m = m = m = m =±25mm ;按 S=1a +2a +3a +4a 计算周长和P=(1a ?2a +3a ?4a )/2计算面积,求周长的中误差s m 和面积的中误差p m 。 10.误差传播定律应用 (1)(1)已知m a =m c =m ,h=a -b ,求h m 。 (2)已知a m =m =±6",β=a -c ,求βm 。 (3)已知a m =b m =m ,S=100(a -b) ,求s m 。 (4)已知D=( ) h S -,s m =±5mm ,h m =±5mm ,求D m 。 (5)如图4-2,已知x a m =±40 mm ,y a m =±30 mm ; S=30.00m ,β=30? 15'10",s m =±5.0mm ,βm =±6"。求P 点坐标的中误差x p m 、y p m 、M (M=m m + )。

第五章 测量误差的基本知识

第五章测量误差的基本知识 单选题 1、引起测量误差的因素概括起来有以下三个方面(B)。 A.观测者、观测方法、观测仪器 B.观测仪器、观测者、外界因素 C.观测方法、外界因素、观测者 D.观测仪器、观测方法、外界因素 2、测量误差来源于(A)。 A.仪器、观测者、外界条件 B.仪器不完善 C.系统误差 D.偶然误差 3、用测回法测水平角,盘左盘右角值相差1°是属于( D )。 A.系统误差 B.偶然误差 C.绝对误差 D.粗差 4、测量记录时,如有听错、记错,应采取(C)。 A.将错误数字涂盖 B. 将错误数字擦去 C. 将错误数字划去 D.返工重测重记 5、真误差是观测值与(A )之差。 A.真值 B.观测值与正数 C.中误差 D.相对误差 6、真误差为观测值与(C)之差。 A.平均 B.中误差 C.真值 D.改正数 7、钢尺的尺长误差对距离测量产生的影响属于(B )。 A.偶然误差 B.系统误差 C.偶然误差也可能是系统误差 D.既不是偶然误差也不是系统误差 8、下列误差中(A)为偶然误差。 A.照准误差和估读误差 B.横轴误差 C.水准管轴不平行与视准轴的误差 D.指标差 9、尺长误差和温度误差属(B)。 A.偶然误差 B.系统误差 C.中误差 D.粗差 10、用名义长度为30 m的钢尺量距,而该钢尺实际长度为30.004 m,用此钢尺丈量AB两点距离,由此产生的误差是属于(C)。 A.偶然误差 B.相对误差 C.系统误差 D.绝对误差 11、水准尺向前或向后方向倾斜对水准测量读数造成的误差是(B)。 A.偶然误差 B.系统误差

C.可能是偶然误差也可能是系统误差 D.既不是偶然误差也不是系统误差 12、普通水准尺的最小分划为1cm,估读水准尺mm位的误差属于(A)。 A.偶然误差 B.系统误差 C.可能是偶然误差也可能是系统误差 D.既不是偶然误差也不是系统误差 13、由于钢尺的不水平对距离测量所造成的误差是( B )。 A.偶然误差 B.系统误差 C.可能是偶然误差也可能是系统误差 D.既不是偶然误差也不是系统误差 14、经纬仪对中误差属(A) A.偶然误差 B.系统误差 C.中误差 D.容许误差 15、衡量一组观测值精度的指标是(A)。 A.中误差 B.相对误差 C.平均误差 D.容许误差 16、在距离丈量中衡量精度的方法是用(B)。 A.绝对误差 B.相对误差 C.标准差 D.中误差 17、工程测量中的最大误差一般取其中误差的(A )。 A.2倍 B.1倍 C.3倍 D.以上都不是 18、中误差反映的是(A)。 A.一组误差离散度的大小 B.真差的大小 C.似真差的大小 D.相对误差的大小 19、基线丈量的精度用相对误差来衡量,其表示形式为(A)。 A.平均值中误差与平均值之比 B.丈量值中误差与平均值之比 C.平均值中误差与丈量值之和之比 D.以上全不对 20、对三角形进行5次等精度观测,其真误差(闭合差)为:+04″;-03″;+01″;-02″;+06″,则该组观测值的精度(B)。 A.不相等 B.相等 C.最高为+01″ D.最低为-02″ 21、某基线丈量若干次计算得到平均长为540m,平均值之中误差为±0.05m,则该基线的相对误差为(C)。 A.0.0000925 B.1/12000 C.1/10000 D. 1/9000 22、下面是三个小组丈量距离的结果,只有(D)组测量的相对误差不低于1/5000的要求。 A.100m±0.025m B.250m±0.060m C.150m±0.035m D.200m±0.040m

测量学—6 测量误差的基本知识

测量学 第六章测量误差的基本知识 第一节测量误差概述 一、测量误差分类 测量工作中,尽管观测者按照规定的操作要求认真进行观测,但在同一量的各观测值之间,或在各观测值与其理论值之间仍存在差异。例如,对某一三角形的三个内角进行观测,其和不等于180°;又如所测闭合水准路线的高差闭合差不等于零等,这说明观测值中包含有观测误差。研究观测误差的来源及其规律,采取各种措施消除或减小其误差影响,是测量工作者的一项主要任务。 二、观测误差产生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1.观测者 由于观测者感觉器官鉴别能力有一定的局限性,在仪器安置、照准、读数等方面都产生误差。同时观测者的技术水平、工作态度及状态都对测量成果的质量有直接影响。 2.测量仪器 每种仪器有一定限度的精密程度,因而观测值的精确度也必然受到一定的限度。同时仪器本身在设计、制造、安装、校正等方面也存在一定的误差,如钢尺的刻划误差、度盘的偏心等。 3.外界条件 观测时所处的外界条件,如温度、湿度、大气折光等因素都会对观测结果产生一定的影响。外界条件发生变化,观测成果将随之变化。 上述三方面的因素是引起观测误差的主要来源,因此把这三方面因素综合起来称为观测条件。观测条件的好坏与观测成果的质量有着密切的联系。 观测误差按其对观测成果的影响性质,可分为系统误差和偶然误差两种。 三、系统误差 在相同的观测条件下作一系列观测,若误差的大小及符号表现出系统性,或按一定的规律变化,那么这类误差称为系统误差。例如,用一把名义为30m长、而实际长度为30.02m的钢尺丈量距离,每量一尺段就要少量2cm,该2cm误差在数值上和符号上都是固定的,且随着尺段的倍数呈累积性。系统误差对测量成果影响较大,且一般具有累积性,应尽可能消除或限制到最小程度,其常用的处理方法有: 1.检校仪器,把系统误差降低到最小程度。 2.加改正数,在观测结果中加入系统误差改正数,如尺长改正等。

测量误差及数据处理的基本知识

第一章 测量误差及数据处理的基本知识 物理实验离不开对物理量的测量。由于测量仪器、测量方法、测量条件、测量人员等因素的限制,测量结果不可能绝对准确。所以需要对测量结果的可靠性做出评价,对其误差范围作出估计,并能正确地表达实验结果。 本章主要介绍误差和不确定度的基本概念,测量结果不确定度的计算,实验数据处理和实验结果表达等方面的基本知识。这些知识不仅在每个实验中都要用到,而且是今后从事科学实验工作所必须了解和掌握的。 1.1 测量与误差 1.1.1测量 物理实验不仅要定性的观察物理现象,更重要的是找出有关物理量之间的定量关系。因此就需要进行定量的测量。测量就是借助仪器用某一计量单位把待测量的大小表示出来。根据获得测量结果方法的不同,测量可分为直接测量和间接测量:由仪器或量具可以直接读出测量值的测量称为直接测量。如用米尺测量长度,用天平称质量;另一类需依据待测量和某几个直接测量值的函数关系通过数学运算获得测量结果,这种测量称为间接测量。如用伏安法测电阻,已知电阻两端的电压和流过电阻的电流,依据欧姆定律求出待测电阻的大小。 一个物理量能否直接测量不是绝对的。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测量仪器的改进,很多原来只能间接测量的量,现在可以直接测量了。比如车速的测量,可以直接用测速仪进行直接测量。物理量的测量,大多数是间接测量,但直接测量是一切测量的基础。 一个被测物理量,除了用数值和单位来表征它外,还有一个很重要的表征它的参数,这便是对测量结果可靠性的定量估计。这个重要参数却往往容易为人们所忽视。设想如果得到一个测量结果的可靠性几乎为零,那么这种测量结果还有什么价值呢?因此,从表征被测量这个意义上来说,对测量结果可靠性的定量估计与其数值和单位至少具有同等的重要意义,三者是缺一不可的。 1.1.2 误差 绝对误差 在一定条件下,某一物理量所具有的客观大小称为真值。测量的目的就是力图得到真值。但由于受测量方法、测量仪器、测量条件以及观测者水平等多种因素的限制,测量结果与真值之间总有一定的差异,即总存在测量误差。设测量值为N ,相应的真值为N 0,测量值与真值之差ΔN ΔN =N -N 0 称为测量误差,又称为绝对误差,简称误差。 误差存在于一切测量之中,测量与误差形影不离,分析测量过程中产生的误差,将影响降低到最低程度,并对测量结果中未能消除的误差做出估计,是实验测量中不可缺少的一项重要工作。 相对误差 绝对误差与真值之比的百分数叫做相对误差。用E表示: %1000 ??=N N E 由于真值无法知道,所以计算相对误差时常用N代替0N 。在这种情况下,N可能是公认 值,或高一级精密仪器的测量值,或测量值的平均值。相对误差用来表示测量的相对精确度,相对误差用百分数表示,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1.1.3 误差的分类

第六章 测量误差的基本知识(习题课key)

第六章 测量误差的基本知识 1、钢尺量距中,下列几种情况使量得的结果产生误差,试分别判定误差的性质及符号。 (1)尺长不准确 (2)尺不水平 (3)估读不准确 (4)尺垂曲 (5)尺端偏离直线方向 2、水准测量中,下列几种情况使得水准尺读数带有误差,试分别判定误差的性质及符号。 (1)视准轴与水准轴不平行 (2)仪器下沉 (3)读数不正确 (4)水准尺下沉 (5)水准尺倾斜 3、为鉴定经纬仪的精度,对已知精确测定的水平角α=45°00′00″作12次观测,结果为:45°00′06″、44°59′55″、44°59′58″、45°00′04″ 45°00′03″、45°00′04″、45°00′00″、44°59′58″ 44°59′59″、44°59′59″、45°00′06″、45°00′03″ 试求观测值的中误差。 解:Δ=+6、-5、-2、+4、+3、+4、0、-2、-1、-1、+6、+3 [ΔΔ]=36+25+4+16+9+16+0+4+1+1+36+9=157 m=±3.62″ 4、已知两段距离的长度及其中误差为300.465m ±4.5cm 、660.894m ±4.5cm ,试说明这两个长度的真误差是否相等?(不一定) 它们的最大限差是否相等?(相等) 它们的精度是否相等?(相等) 它们的相对精度是否相等?(不相等) 5、已知两独立观测值L 1、L 2的中误差均为m ,设x=2L 1+5,y=L 1-2L 2,Z=L 1L 2,t=x+y ,试求x 、y 、z 、t 的中误差。 6、在已知高程的两水准点A 、B 间布设新的水准点P 1、P 2(如图)。高差观测值及其中误差为mm m h mm m h P P AP 2.5246.17.3783.32 1 1 ±-=±=,,若已知点的高程无误差,试求: (1)由A 点计算P 2点高程的中误差 (2)由B 点计算P 2点高程的中误差 ±6.38mm 7、在高级水准点A 、B(其高程无误差)间布设水准路线(如图),路线长度为S 1=2km ,S 2=6km ,S 3=4km ,设每公里高差观测值的中误差为±1mm ,试求:

第六章 测量误差的基本知识

工 程 测 量 理论教案 授课教师:谢艳 使用班级:13-1、13-2、 13-3、13-4、13-5

教师授课教案 课程名称:公路工程测量2013年至2014年第二学期第次课 班级:13-1、13-2、13-3、13-4、13-5 编制日期:20 14 年月日 教学单元(章节) 第六章测量误差的基本知识 目的要求 1、了解测量误差的概念。 2、掌握测量误差产生的原因 3、了解测量误差的分类及其相应的处理方式。 4、掌握评定观测精度的标准及其相应的计算方式。 知识要点 1、测量误差概念 2、测量误差产生的原因 3、测量误差的分类 4、评定观测精度的标准 技能要点 分析问题能力 教学步骤 介绍测量误差的概念,了解测量误差的产生的原因、测量误差的分类。介绍评定观测精度的标准。练习中误差、容许误差、相对误差的计算方法。 教具及教学手段 多媒体课件教学。 作业布置情况 3题 教学反思 授课教师:谢艳授课日期:2014年月日

教学内容 第六章测量误差的基本知识 一、情境导入 用PPT播放工程实例图片及其测量误差产生的原因,让学生对测量误差有一个微观上的了解。 讲解测量误差的来源:每一个物理量都是客观存在,在一定的条件下具有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大小,人们将它称为该物理量的真值。进行测量是想要获得待测量的真值。然而测量要依据一定的理论或方法,使用一定的仪器,在一定的环境中,由具体的人进行。由于实验理论上存在着近似性,方法上难以很完善,实验仪器灵敏度和分辨能力有局限性,周围环境不稳定等因素的影响,待测量的真值是不可能测得的,测量结果和被测量真值之间总会存在或多或少的偏差,这种偏差就叫做测量值的误差 二、新课教学 第一节概述 1、测量误差概念:真值与观测值之差 测量误差(△)=真值-观测值 如:测量工作中的大量实践表明,当对某一客官存在的量进行多次贯彻时,不论测量仪器多么的精密,贯彻进行的多么的细致,所得到的各观测值质检总是存在差异。同一量各观测值质检,以及观测值与其真实值(简称为真值)质检的差异,称为建筑测量误差。 2、误差产生的原因: 仪器设备、观测者、外界环境 测量工作是在一定条件下进行的,外界环境、观测者的技术水平和仪器本身构造的不完善等原因,都可能导致测量误差的产生。通常把测量仪器、观测者的技术水平和外界环境三个方面综合起来,称为观测条件。观测条件不理想和不断变化,是产生测量误差的根本原因。通常把观测条件相同的各次观测,称为等精度观测;观测条件不同的各次观测,称为不等精度观测。 具体来说,测量误差主要来自以下四个方面: (1) 外界条件主要指观测环境中气温、气压、空气湿度和清晰度、风力以及大气折光等因素的不断变化,导致测量结果中带有误差。 (2) 仪器条件仪器在加工和装配等工艺过程中,不能保证仪器的结构能满足各种几何关系,这样的仪器必然会给测量带来误差。 (3) 方法理论公式的近似限制或测量方法的不完善。 (4) 观测者的自身条件由于观测者感官鉴别能力所限以及技术熟练程度不同,也会在仪器对中、整平和瞄准等方面产生误差。 3、测量误差分类 系统误差 在相同的观测条件下,对某量进行了n次观测,如果误差出现的大小和符号均相同或按一定的规律变化,这种误差称为系统误差。系统误差一般具有累积性。 系统误差产生的主要原因之一,是由于仪器设备制造不完善。例如,用一把名义长度为50m的钢尺去量距,经检定钢尺的实际长度为50.005 m,则每量尺,就带有+0.005 m的误差(“+”表示在所量距离值中应加上),丈量的尺段越多,所产生的误差越大。所以这种误差与所丈量的距离成正比。 再如,在水准测量时,当视准轴与水准管轴不平行而产生夹角时,对水准尺的读数所产生的误差为l*i″/ρ″(ρ″=206265″,是一弧度对应的秒值),它与水准仪至水准尺之间的距离l成正比,所以这种误差按某种规律变化。 系统误差具有明显的规律性和累积性,对测量结果的影响很大。但是由于系统误差的大小和符号有一定的规律,所以可以采取措施加以消除或减少其影响。

测量误差理论的基本知识

测量误差理论的基本知识 1.研究测量误差的目的是什么? 2.系统误差与偶然误差有什么区别?在测量工作中,对这二种误差如何进行处理? 3.偶然误差有哪些特征? 4.我们用什么标准来衡量一组观测结果的精度?中误差与真误差有何区别? 5.什么是极限误差?什么是相对误差? 6.说明下列原因产生的误差的性质和削弱方法 钢尺尺长不准,定线不准,温度变化,尺不抬平、拉力不均匀、读数误差、锤球落地不准、水准测量时气泡居中不准、望远镜的误差、水准仪视准轴与水准管轴不平行、水准尺立得不直、水准仪下沉、尺垫下沉、经纬仪上主要轴线不满足理想关系、经纬仪对中不准、目标偏心、度盘分划误差、照准误差。 7.什么是误差传播定律?试述任意函数应用误差传播定律的步骤。 8.什么是观测量的最或是值? 9.什么是等精度观测和不等精度观测?举例说明。 10.什么是多余观测?多余观测有什么实际意义? 11.用同一把钢尺丈量二直线,一条为1500米,另一条350米,中误差均为±20毫米,问 两丈量之精度是否相同?如果不同,应采取何种标准来衡量其精度? 12.用同一架仪器测两个角度,A=10°20.5′±0.2′,B=81°30′±0.2′哪个角精度高? 为什么? 13.在三角形ABC中,已测出A=30°00′±2′,B=60°00′±3′,求C及其中误差。 14.两个等精度的角度之和的中误差为±10″,问每一个角的中误差为多少? 15.水准测量中已知后视读数为a=1.734,中误差为m a=±0.002米,前视读数b=0.476米, 中误差为m b=±0.003米,试求二点间的高差及其中误差。 16.一段距离分为三段丈量,分别量得S1=42.74米,S2=148.36米,S3=84.75米,它们的中 误差分别为,m1=±2厘米,m2=±5厘米,m3=±4厘米试求该段距离总长及其中误差m s。 17.在比例尺为1:500的地形图上,量得两点的长度为L=23.4毫米,其中误差为m1=±0.2mm, 求该二点的实地距离L及其中误差m L。 18.在斜坡上丈量距离,其斜距为:S=247.50米,中误差m s=±0.5厘米,用测斜器测得 倾斜角a=10°30′,其中误差m a=±3″,求水平距离d及其中误差m d=? 19.对一角度以同精度观测五次,其观测值为:45°29′54″,45°29′55″,45°29′ 55.7″,45°29′55.7″,45°29′55.4″,试列表计算该观测值的最或然值及其中误 差。 20.对某段距离进行了六次同精度观测,观测值如下:346.535m,346.548,346.520,346.546, 346.550,346.573,试列表计算该距离的算术平均值,观测值中误差及算术平均值中误差。 21.一距离观测四次,其平均值的中误差为±10厘米,若想使其精度提高一倍,问还应观测 多少次? 22.什么叫观测值的权?观测值的权与其中误差有什么关系? 23.用尺长为L的钢尺量距,测得某段距离S为四个整尺长,若已知丈量一尺段的中误差为 ±5毫米,问全长之中误差为多少? 24.仍用23题,已知该尺尺长的鉴定误差为±5毫米,问全长S由钢尺尺长鉴定误差引起的 中误差是多少?两题的结论是否相同?为什么?

测量学知识总结

第一章 1、测绘学有几大分类?各类的主要任务是什么? 大地测量学:大地测量学是研究地球的形状、大小和重力场,测定地面点几何位置和地球整体与局部运动的理论和技术的学科。 摄影测量学:摄影测量学是研究利用摄影或遥感的手段获取目标物的影像数据,从中提取几何的或物理的信息,并用图形、图像和数字形式表达测绘成果的学科。 工程测量学:工程测量学是研究在工程建设和自然资源开发各个阶段所进行的各种测量工作的理论和技术的学科。 海洋测绘:海洋测绘学是研究以海洋水体和海底为对象所进行的测量和海图编制理论与方法的学科 地图制图学:地图制图学是研究模拟地图和数字地图的基础理论、地图设计、地图编制和复制的技术方法及其应用的学科。 2、土木工程测量的主要任务是什么? ①工程建设区域控制测量②测绘大比例尺地形图③地形图应用④施工放样和竣工测量⑤建筑物变形观测 3、什么叫水准面?大地水准面? 水准面:处处与铅垂线垂直的连续封闭曲面 大地水准面:大地水准面是指与平均海水面重合并延伸到大陆内部的水准面 4、什么是基准线 是指定绘图面和参考在来绘制二维曲线 5、测量学上常用的几种坐标系统是什么?熟悉它们的定义,高斯坐标的划分方法 大地坐标系:以参考椭球面为基准面,以椭球面法线为基准线建立的坐标系。地球表面任意一点的经度和维度,称为该点的大地坐标。 平面直角坐标:我国采用高斯平面直角坐标,小地区范围内也可采用独立平面直角坐标。高斯直角坐标系:采用高斯横圆柱投影的方法建立的平面直角坐标系,是一种球面坐标与平面坐标相关联的坐标系统 空间直角坐标系:适用于卫星大地测量等方面 6、子午线、首子午线、子午面、首子午面 子午线:经线又叫子午线 首子午线:首子午面与参考椭球面的交线称为首子午线,或称起始子午线、起始经线,亦称本初子午线。 子午面:子午面是由子午线组成的面,也就是经过地理南极和北极的大圆所在的平面 首子午面:国际上公认通过英国格林尼治天文台的子午面,称为首子午面或者起始子午面。 7、高程、高差、相对高程及绝对高程、1985国家高程基准 高程:地面上任一点到水准面的铅锤距离 高差:高差是两点间高程之差 绝对高程:绝对高程是地面某点沿铅垂线方向到大地水准面的距离,称为绝对高程。 相对高程:相对高程是地面某点沿铅垂线方向到达某一水平面的距离,称为该点的相对高程。1985国家高程基准:1985国家高程基准是以青岛验潮站1952年至1979年所测定的黄海平均海水面作为全国高程的统一起算面,并推得青岛水准原点高程为72.260m,全国各地的高程则以他为基准进行测算。 8、什么是测量工作的基本原则? 在测量工作中,为了防止测量误差的逐渐传递而累计增大到不能容许的程度,要求测量工作

测量学练习题

第六章测量误差基本知识 一.填空题: 1.测量误差产生的原因,概括起来有()的原因、()的原因和()的原因。 2.()、()、()的综合,我们称为“观测条件”。观测条件相同的各次观测,称为()。观测条件不相同的各次观测,称为()。 3.在相同的观测条件下,对某一量进行一系列观测,如误差出现的()与()均相同,并按一定()变化,这种误差称为“系统误差”。其具有()的特性,消除方法是找出(),加以()。 4.在相同的观测条件下,对某一量进行一系列观测,如误差出现的()与()均不相同,表面上无任何规律,但就大量误差分析,又具有一定的(),这种误差称为“偶然误差”,其具有()的特性,消除方法是采用(),进行()与()。 5.某一量的真实数值称(),观测所得的值称(), 两者的差值称()或()。 6.通过大量的统计实验表明,偶然误差具有如下的特性,绝对值不超过(),绝对值小的出现的(),绝对值相等的出现的概率()当观测次数无限大时,具有()性。 7.为了统一衡量在一定观测条件下观测结果的精度,我们采用()来作为评定精度的标准。 8.在某些测量工作中,对观测值的精度仅用中误差来衡量还不能正确反映出观测的质量,常用()描述观测的质量 9.极限误差又称()或(),常以()中误差来表示。 10.算术平均值又称(),当观测次数无限大时,其算术平均值趋近于该量的()。 11.算术平均值与观测值之差称为(),又称()。一系列观测值的算术平均值的改正值之和恒为()。 12.误差传播定律即为阐述()与()之间关系的定律。 13.观测值的函数,一般有下列一些函数关系:()函数、()函数、()函数和()函数。 二.判断题: 1.产生测量误差产生的原因,概括起来有以下三个方面:仪器的原因、人的原因、地球曲率的影响。()2.测量误差按其产生的原因和对观测结果影响性质的不同,可以分为系统误差和偶然误差两大类。()3.我们所研究的误差是系统误差。()4.“系统误差”具有规律性。()5.钢尺进行尺长改正,是采用偶然误差的特性。()6.偶然误差具有累积性的特点。()7.偶然误差的消除方法:采用“多余观测”,进行校核与调整。()

第五章 测量误差基本知识(答案)

第五章测量误差基本知识(答案) 第五章测量误差基本知识 1、研究测量误差的目的是什么?产生观测误差的原因是哪些? 研究测量误差的目的:分析测量误差产生的原因和性质;掌握误差产生的规律,采取各种措施消除或减小其误差影响,合理地处理含有误差的测量结果,求出未知量的最可靠值;正确地评定观测值的精度。 产生观测误差的原因:观测者,测量仪器和工具以及外界自然环境的影响 2、测量误差分哪些?在测量工作中如何消除或削弱? 测量误差按照误差性质分:偶然误差、系统误差 系统误差采用以下方法减弱或消除 (1)用计算的方法加以改正 (2)检校仪器。对测量时所使用的仪器进行检验与校正,把误差减小到最小程度。 (3)采用合理的观测方法,可使误差自行消除或减弱。 偶然误差:不能用计算改正或用一定的观测方法简单地加以消除。只能根据偶然误差的特性,合理地处理观测数据;减少偶然误差的影响,求出未知量的最可靠值,并衡量其精度。 3、偶然误差和系统误差有什么区别?偶然误差有哪些特性? 偶然误差大小和符号都没有表现出一致的倾向,从表面上看没有任何规律性 特性: (1)在一定观测条件下,偶然误差的绝对值有一定的限值,或者说,超出该限值的误差出现的概率为零;(2)绝对值较小的误差比绝对值较大的误差出现的概率大; (3)绝对值相等的正、负误差出现的概率相同; (4)同一量的等精度观测,其偶然误差的算术平均值,随着观测次数n的无限增大而趋于零。 4、衡量精度的标准有哪些?在对同一量的一组等精度观测中,中误差与真误差有何区别? 通常采用中误差、容许误差、相对误差来衡量误差精度标准 观测值的中误差并不等于它的真误差,只是一组观测值的精度指标,中误差越小,相应的观测成果的精度就越高,反之精度就越低 5、对某直线丈量了7次,观测结果分别为168.135,168.148,168.120,168.129,168.150,168.137,168.131,试计算其算术平均值、算术平均值的中误差和算术平均值的相对误差。算术平均值 L=(168.135+168.148+168.120+168.129+168.150+168.137+168.131)/7 =168.136 中误差:m=±=0.013 算术平均值中误差:M=±0.005 算术平均值相对误差:

4测量误差基本知识.

四、测量误差基本知识 1测量误差分哪两类?它们各有什么特点?测量中对它们的主要处理原则是什么? 3、何谓标准差、中误差和极限误差? 4、对某个水平角以等精度观测4个测回,观测值列于下表(表4-1)。计算其算术平均值 一测回的中误差m及算术平均值的中误差 表4-1 5、对某一三角形(图4-1)的三个内角重复观测了九次,定义其闭合差 结果如下:1=+3 , 2=- 5 , 3=+6 , 4=+1 , 5=- 3 , 6=- 4 , 7=+3 , 8=+7 , 求此三角 形闭合差的中误差m以及三角形内角的测角中误差 6、在一个平面三角形中,观测其中两个水平角(内角)a和B,其测角中误差均为20,根据角 a和角B可以计算第三个水平角丫,试计算丫角的中误差 2、产生测量误差的原因有哪些? 偶然误差有哪些特性? m x。 X、 + + -180 ,其 9=-8 ; m= ±

已知 m a = m b = m , S=100(a- b),求 m s 。 7、量得某一圆形地物直径为 64.780m ,求其圆周的长 S 。设量测直径的中误差为± 其周长的中误差m s 及其相对中误差m S /S 。 8、对某正方形测量了一条边长 a =100m ,m a = 25mm ;按S=4a 计算周长和 P= a' 计算周长的中误差 m s 和面积的中误差 m p 。 计算面积, 9、某正方形测量了四条边长 S=a i + a 2+ a 3+ a 4计算周长和 的中误差m p 。 a i =a 2=a 2=a 4=l00m , m a = m ^ = m a i = m a J = 25mm ; P= ( a a 2+ a 3 a 4) /2计算面积,求周长的中误差 按 m s 和面积 10.误差传播定律应用 (1) (1)已知 m a =m c = m , h=a-b ,求 m h 。 (2) 已知 m a = m c = 6 =a-c ,求 m 。 (4)已知 D= s' h , m s = 5mm , m h = 5mm ,求 m D 。 (5)如图 4-2,已知 m xa = 40 mm , m = 6。求P 点坐标的中误差 m xp 、 m ya = m yp 、 30 mm ;S=30.00m, =30 15 10 , m s = 5.0mm , M ( M= J £ 3 \ m xp m yp )。 (3)

第五章测量误差重点内

第五章测量误差重点内容 1.名词解释 误差:测量中的被观测量,客观上都存在着一个真实值,简称真值。对该量进行观测得到一个观测值。观测值与真值之差,称为真误差。 系统误差:在相同观测条件下,对某量进行一系列观测,如误差出现符号和大小均相同或按一定的规律变化,这种误差称为系统误差。 偶然误差:在相同观测条件下,对某量进行一系列观测,如误差出现符号和大小均不一定,这种误差称为偶然误差。但具有一定的统计规律。 偶然误差特点:1)偶然误差有界,它的绝对值不会超过一定限值。 (2)绝对值小的误差出现概率大,绝对值大的误差出现概率小。 (3)绝对值相等的正、负误差出现的概率相同。 (4)当观测次数n无限增大时,偶然误差的平均值趋近零 中误差:在相同的观测条件下,对同一量进行n次观测,则各真误差平方的平均值的平方根称为该组观测值的中误差,以m表示。 2.测量误差的来源、、 3.测量误差分为粗差、系统误差、偶然误差 4.粗差通过多余观测来发现,通过重新观测含有粗差的观测值来消除。 5.系统误差特点具有积累性,对测量结果的影响大,但可通过对观测值施加改正或用一定的观测方法加以消除或削弱。 6.衡量精度的指标中误差、方差、极限误差、相对误差、平均误差。7.偶然误差的特点,偶然误差能否消除? 8.运用误差传播定律解题 9.为什么算术平均值最可靠? 10.算术平均值的中误差 11.用改正数计算中误差的公式 12.用DJ6经纬仪观测某角度8个测回,结果如下:863613、863621、863617、863614、863619、863623、863621、863618。试求该角最或是值及其中误差。 13.已知一测回观测角度中误差为12",则四测回观测算术平均值中误差为(±6″);要想使观测值精度达到3",则应观测(16 )测回。 14.测A、B两点高差测了20站,每站的中误差m站= ±3mm则高差h AB的中误m hAB (±13.4mm ) 15.测量某段距离,往测为123.456米,返测为123.485米,则相对误差为(A )。 A. 1/4300 B.1/4200 C. 0.000235 D. 0.029 16.在1:5000地形图上量得A、B两点间的距离d=234.5±0.2mm。求A、B两点间的实地水平距离D及其中误差m D(D=1172.5m ±1.0m) 17.对一个三角形观测了其中A、B两个角,测角中误差分别为m A =±3″m B=±4″,求另一 个角C的中误差m C (±5″) 18.水准测量中,视距为75m时在标尺上读数中误差m读=±2mm,若以3倍中误差为容许误差,试求普通水准测量观测n站所得高差闭合差的容许误差。 =±3×2.8≈±8√n mm 容

第五章测量误差的基本知识题库

第五章测量误差的基本知识 1、衡量测量精度的指标有中误差、相对误差、极限误差。 5.测量,测角中误差均为10″,所以A角的精度高于B角。(×) 8.在测量工作中无论如何认真仔细,误差总是难以避免的。(×) 10.测量中,增加观测次数的目的是为了消除系统误差。(×) 1、什么是偶然误差?它有哪些特性? 定义:相同的观测条件,若误差在数值和符号上均不相同或从表面看无规律性。如估读、气泡居中判断等。 偶然误差的特性:(1)有界性 (2)渐降性 (3)对称性 (4)抵偿性 7.已知DJ6经纬仪一测回的测角中误差为mβ=±20″,用这类仪器需要测几个测回取平均值,才能达到测角中误差为±10″?() A.1 B.2 C.3 D.4 3.偶然误差服从于一定的________规律。 4.对于偶然误差,绝对值较小的误差比绝对值较大的误差出现的机会________。 14.测量误差的来源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外界条件。 3.设对某距离丈量了6次,其结果为246.535m、246.548m、246.520m、246.529m、246.550m、 246.537m,试求其算术平均值、算术平均值中误差及其相对中误差。 6.偶然误差的算术平均值随观测次数的无限增加而趋向于______________。 14.设对某角度观测4个测回,每一测回的测角中误差为±5″,则算术平均值的中误差为±″。 24.衡量测量精度的指标有、、极限误差。 3.观测值与______之差为闭合差。( ) A.理论值 B.平均值 C.中误差 D.改正数 5.由于钢尺的不水平对距离测量所造成的误差是( ) A.偶然误差 B.系统误差 C.可能是偶然误差也可能是系统误差 D.既不是偶然误差也不是系统误差 8.阐述函数中误差与观测值中误差之间关系的定律称为_______________。 3.什么是系统误差?什么是偶然误差?误差产生的原因有哪些? 4.测量误差按性质可分为和两大类。1.2.相对误差 2. 由估读所造成的误差是( )。 A.偶然误差 B.系统误差

第五章 测量误差的基本知识

第七章测量误差基本知识 内容:了解测量误差来源及产生的原因;掌握系统误差和偶然误差的特点及其处理方法;理解精度评定的指标(中误差、相对误差、容许误差)的概念;了解误差传播定律的应用。 重点:系统误差和偶然误差的特点及其处理方法。 难点:中误差、相对误差、容许误差的概念;误差传播定律的应用。 § 5.1 测量误差的概念 测量误差按其对测量结果影响的性质,可分为系统误差和偶然误差。 一、系统误差 (system error) 1、定义:在相同观测条件下,对某量进行一系列观测,如误差出现符号和大小均相同或按一定的规律变化,这种误差称为系统误差。 2、特点:具有积累性,对测量结果的影响大,但可通过一般的改正或用一定的观测方法加以消除。 二、偶然误差 (accident error) 1、定义:在相同观测条件下,对某量进行一系列观测,如误差出现符号和大小均不一定,这种误差称为偶然误差。但具有一定的统计规律。 2、特点: (1)具有一定的范围。 (2)绝对值小的误差出现概率大。 (3)绝对值相等的正、负误差出现的概率相同。 (4)数学期限望等于零。即: 误差概率分布曲线呈正态分布,偶然误差要通过的一定的数学方法(测量平差)来处理。 此外,在测量工作中还要注意避免粗差 (gross error) (即:错误)的出现。 偶然误差分布频率直方图 § 5.2 衡量精度的指标 测量上常见的精度指标有:中误差、相对误差、极限误差。 一、中误差 方差:——某量的真误差, [] ——求和符号。 规律:标准差估值(中误差 m )绝对值愈小,观测精度愈高。 在测量中,n为有限值,计算中误差 m 的方法,有: 1、用真误差( true error )来确定中误差——适用于观测量真值已知时。 真误差Δ——观测值与其真值之差,有:

测量误差的基本知识

第五章测量误差的基本知识 本章摘要:本章主要介绍测量误差的种类;偶然误差的统计特征和处理方法;精度的含义;评定测量精度的指标;不同精度指标表达的意义及其适用范围。 §5-1 测量误差及分类 摘要内容:学习误差理论知识的目的,使我们能了解误差产生的规律,正确地处理观测成果,即根据一组观测数据,求出未知量的最可靠值,并衡量其精度;同时,根据误差理论制定精度要求,指导测量工作选用适当观测方法,以符合规定精度。 讲课重点:测量误差的概念、测量与观测值分类、测量误差及其来源、测量误差的种类、偶然误差的特性及其概率密度函数。 讲课难点:偶然误差的特性及其概率密度函数。 讲授重点内容提要: 一、测量误差的概念 人们对客观事物或现象的认识总会存在不同程度的误差,这种误差在对变量进行观测和量测的过程中反映出来,称为测量误差。 二、测量与观测值 通过一定的仪器、工具和方法对某量进行量测,称为观测,获得的数据称为观测值。 三、观测与观测值的分类 1.同精度观测和不同精度观测 观测条件:构成测量工作的要素包括观测者、测量仪器和外界条件,通常将这些测量工作的要素统称为观测条件。 同精度观测:在相同的观测条件下,即用同一精度等级的仪器、设备,用相同的方法和在相同的外界条件下,由具有大致相同技术水平的人所进行的观测称为同精度观测,其观测值称为同精度观测值或等精度观测值。 反之,则称为不同精度观测,其观测值称为不同(不等)精度观测值。 2.直接观测和间接观测 直接观测:为确定某未知量而直接进行的观测,即被观测量就是所求未知量本身,称为直接观测,观测值称为直接观测值。 间接观测:通过被观测量与未知量的函数关系来确定未知量的观测称为间接观测,观测值称为间接观测值。 (说明:例如,为确定两点间的距离,用钢尺直接丈量属于直接观测;而视距测量则属于间接观测。) 3.独立观测和非独立观测 独立观测:各观测量之间无任何依存关系,是相互独立的观测,称为独立观测,观测值称为独立观测值。 非独立观测:若各观测量之间存在一定的几何或物理条件的约束,则称为非独立观测,观测值称为

测量误差基本知识

第五章测量误差基本知识 教学目的:1. 使学生了解测量误差的概念。 2. 测量误差产生的原因。 3.减少测量误差的措施。 4.熟悉衡量精度的标准。 教学重点:各种误差的概念 教学难点:各种精度的应用 教学资料:测量学教材、教学课件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法 讲授新课: 前面所学的水准测量、角度测量及距离测量,在实际测量过程中我们发现观测结果中不可避免地存在着测量误差。下面介绍:测量误差产生的原因、测量误差的分类、衡量精度的标准及算术平均值及其中误差。 第一节测量误差及其分类 一、测量误差产生的原因 1、观测者 2、仪器误差 3、外界条件的影响 这三者结合起来就是观测条件,如观测条件相同称为等精度观测,反之是非等精度观测

二、测量误差的分类 按性质不同可分为: (一)、系统误差 1、定义:在相同观测条件下,对某量进行一系列观测,如误差出现符号和大小均相同或按一定的规律变化,这种误差称为系统误差。 2、特性:具有积累性,对测量结果的影响大,但可通过一般的改正或用一定的观测方法加以消除。 (二)、偶然误差 1、定义:在相同观测条件下,对某量进行一系列观测,如误差出现符号和大小均不一定,这种误差称为偶然误差。但具有一定的统计规律。 2、特性:①、具有一定的范围。 ②、绝对值小的误差出现概率大。 ③、绝对值相等的正、负误差出现的概率相同。 ④、数学期限望等于零。即: 0] [lim =?∞ →n n 第二节 衡量精度的标准 测量上常见的精度指标有:中误差、容许误差、相对误差。 一、中误差 m = (5-3) 式中 []??——真误差的平方和,[]??=△12+△22+……+△n 2 n ——观测次数 上式表明,观测值的中误差并不等于它的真误差,只是一组观测值的精度指标,中误差越小,相应的观测成果的精度就越高,反之精度就越低。在计算中误差m 时应取2~3位有效数字,并在数值前冠以"±"号,数值后写上“单位”。 二、容许误差

第五章测量误差的基本知识

第五章 测量误差的基本知识 (一)基本要求 1.了解测量误差的概念、来源及其分类; 2.理解偶然误差的特性、衡量精度的指标; 3.掌握误差传播定律的应用、等精度直接观测值的最可靠值的计算方法; 4.了解不等精度直接观测平差最或然值的计算与精度评定的方法。 (二)重点与难点 1.重点:观测条件的含义、系统误差与偶然误差的含义以及偶然误差的特性,各种衡量精度的指标的含义与计算方法,误差传播定律的理解与应用。 重点概念:系统误差、偶然误差、真误差、中误差、误差传播定律、最或然值、改正数。 2.难点:中误差的含义与计算方法,误差传播定律的应用,等精度直接观测值的最可靠值的计算方法。 (三)教学内容 讲述内容:(2学时):观测条件、等精度观测、真误差、最或然值、最或然、误差、中误差、相对误差、极限误差、算术平均值中误差等等概念。 自学内容:(2学时)系统误差、偶然误差、粗差概念及其性质;减小或消除系统误差的办法;能够举一系列实例;计算最或然值及误差,中误差的计算式推导及应用计算;比较相对误差;算术平均值中误差的计算;误差传播定律。 (四)复习思考题 1.何谓偶然误差?偶然误差由哪些统计特性? 2.何谓等精度观测与不等精度观测?请举例说明。 3.衡量精度的指标有哪些? 4.中误差的定义式和计算式? 5.在ABC 中,已测出 ,40060,30040'±'=∠'±'=∠ B A 求C ∠的值及其中误差。 6.等精度观测某线段6次,观测值分别为146.435m ,146.448m ,146.424m ,146.446m ,146.450m ,146.437m ,试求该线段长度的最或然值及其中误差。 (五)例题选解 1.用测回法测水平角,盘左盘右角值相差1°是属于(D)A.系统误差B.偶然误差C.绝对误差D.粗差 2.水准测量中,高差h=a -b ,若m a ,m b ,m h 分别表示a 、b 、h 的中误差,而且m a =m b =m ,那么正确公式是(B)A.m h =m∕2B.m h =±2m C.m h =±m 2 D.m h =2m 3.设在三角形ABC 中直接观测了∠A 和∠B ,其中误差分别为m A =±3″,m B =±4″,则m C =(A) A.±5″B.±1″ C.±7″ D.±25″ 4.用名义长度为30米的钢尺量距,而该钢尺实际长度为30.004米,用此钢尺丈量AB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