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我国商业信用销售发展的问题与对策

我国商业信用销售发展的问题与对策

我国商业信用销售发展的问题与对策
我国商业信用销售发展的问题与对策

我国商业信用销售发展的问题与对策

赵萍

摘要:商业信用销售是商业交易与信贷交易的有机统一,商业信用销售是尚未被挖掘的社会资源,目前商业信用销售总规模较小,贷款提供机构单一;企业信用管理水平较低,微观基础薄弱;工程机械行业需求旺盛,电子商务行业后来者居上;公共征信系统各自为政,数据共享机制尚未建立;信用服务业发展尚不充分,没有覆盖全国的大企业。借鉴国外经验,结合我国国情,建议我国发展商业信用销售,应培育信用销售市场需求,扶持市场主体;填补信用销售法律空白,完善行业标准;明确服务行业主管部门,成立信用服务行业协会;推动征信系统开放,规范信用服务行业发展;完善两种信用联接机制,探索交易数据交换系统。

关键字:商业信用;销售;扩大内需;征信系统

商业信用是以商品形态提供的信用。但是,它既不等于实物借贷,也不是贷出商品、收回货币。商业信用包含两个同时发生的经济行为——买卖行为和借贷行为。商业信用具有两种形式,一种是企业之间提供的信用,受信方和授信方都是企业;另外一种是企业对消费者提供的信用。

一、我国信用销售发展的现状与问题

(一)商业信用销售总规模较小,贷款提供机构单一。

发达经济都是典型的信用经济。美国经济学家瓦尔特·克奇曼将美国的信用体系喻之为“美国经济活力的秘密成分”。在上世纪80年代中期,美国的商业票据结算已经达到企业活期存款年末余额的3300倍。目前,企业间的信用支付方式已占到社会经营活动的80%以上。虽然银行信用成为美国人日常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商业信用销售对GDP的促进作用远远高于金融部门。据测算,商业信用销售规模每增加1亿美元,GDP就平均增加2498万美元;金融部门的信用规模每增加1亿美元,GDP仅增加1831万美元。此外,大多数国家的信用总规模都高于其GDP,而且增长速度也比GDP快。美国信用总规模的年均增长速度

是GDP的1.5倍以上,并且这种趋势正在加速。在美国的三大需求中,消费需求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一直在80%以上,信用销售对美国总消费增长的支撑作用巨大。美国居民消费信用余额增长保持了50 年,以年均 12%的速度快速增长,1999-2006年消费信贷占当年GDP的比重从16.19%上升到21.2%(如图1所示)。2007年贷款总额达到25519亿美元(https://www.wendangku.net/doc/bf8018353.html,)。

图略

我国商业信用销售对消费增长的促进作用还远没有发挥出来。我国信用销售规模与GDP增长之间的正相关关系尚未建立,也在一定程度上造成我国的内需不足。由于信用体系不健全,导致企业赊销账款回收困难,形成了大量不良债务。目前,国内企业 70%的账款逾期天数在60天以上,远远高于国际上平均30天的水平。坏账过高,拖欠成风和整个市场经济秩序严重紊乱,导致国民经济运行效率低下,严重制约了商业信用销售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据测算,我国金融部门的信用规模每增长1亿元人民币,拉动GDP增长4753万元;商业信用销售规模每增长1亿元,GDP反而下降8852万元。

国外的信用销售贷款机构种类较多。在美国,提供消费信贷来源的有商业银行、信贷公司、信用合作社组织、互助储蓄银行、储蓄和信贷协会、工业银行、百货零售公司、当铺等。除了占最大市场份额的商业银行以外,美国的财务公司在消费信贷市场有很大的影响。其中,比较著名的有通用汽车承兑公司、通用电器资本公司及福特汽车信用公司。此外,美国的一些非金融企业,诸如零售商、加油站等也从事一部分消费信贷业务,向商品和服务的个人购买者提供赊欠便利。在日本,除了商业银行提供消费信用,还有一些从事贷款业务的中介公司,主要面向工薪阶层提供消费信贷。各类专门的信用供给机构在法国有着重要地位,在特种消费品买卖中超过80%的贷款是由银行以外的信用机构提供的。

图略

我国的商业信用销售贷款的提供者主要是商业银行,目前提供小额消费贷款的机构才刚刚起步,信用提供机构少,覆盖面较窄,在市场上的影响较小。零售行业不断探索信贷新模式,打破银行垄断消费信贷的局面。2008年,日本永旺

集团发行赊购卡,是商业信用在零售领域的变身;捷信中国公司在零售商处设立销售代表,为消费者直接提供信用贷款。这些虽然是对现有的金融信用体系的一种有益补充,但是目前仍未形成商业信贷提供者多元化的局面。

(二)企业信用管理水平较低,微观基础薄弱。

从总体上看,目前我国企业信用管理水平较低,尚不能满足经济发展的需要。美国的较大企业中都有专门的信用管理部门,一方面负责评估客户的商业信用状况,一般不与没有资信记录的客户打交道,另一方面也随时关注自身的信用状况,避免在信用报告中出现负面信息。在日本,企业通常和“日本贸易保险”签署保险合约,自己选择保险的项目,并按规定交纳保险费。一旦遇到货款不能回收的问题,就可以向“日本贸易保险”申请赔付。国外大公司还常利用“锁箱系统”提高应收账款回收速度,企业要求客户把付款支票寄到邮局编号的信箱,然后授权提供锁箱服务的银行开箱收取,银行处理完支票后会直接存入企业的账户内,节省了邮局寄往企业的邮寄时滞和企业财务会计处理的时滞。通过这种锁箱系统企业减少2-4天的应收账款回收时间是很容易做到的。很多企业还会利用一些评估模型来推算客户的信用,确定信用期限,如净现值法、巴萨利模型、营运资产分析模型等。美国的许多公司都有这样的信用管理软件,从债权开始成立起,就会根据在贸易中赊销期限的规定、逾期时间的长短自动向客户发出催款信函或更强烈的信息。一些公司自债权开始成立,就对债权管理进行外包,将应收账款的管理工作就交给了专门的收账机构去负责,比如 ABC公司就提供很多全球知名公司委托外包的应收账管理服务。除了内部信用管理系统之外,企业一般都会主动向征信机构提供自身数据信息。美国企业都是主动向邓白氏发送能反映自身信用状况的支付、还款等信息,在邓白氏数据库系统中不断完善本企业的信用档案,以此向外界展示企业商业信用资质。

从总体上看,目前我国企业信用管理水平较低,尚不能满足经济发展的需要。主要表现在:信用管理意识、信用培训不够;财务报表不能按照国际通用准则做,不愿意向其他机构公开本公司的信用资料;在交易过程中缺乏风险评估调查,客户信用档案不健全、更新不快,较少使用信用管理工具。目前,我国只有17.6%的企业建立了信用管理部门。其中,我国大型企业信用销售管理好于中小企业。

尤其是国内500强的很多企业一般都建立了信用风险制度,而中小企业的信用管理水平与大型企业存在明显的差距,信用风险管理和信用销售尚处于萌芽和起步阶段。由于在企业内部信用管理的风险防范机制还不完善,主要由销售和财务两个部门承担,而且实际运作过程中这两个部门却往往职责不清、相互扯皮,结果导致坏账比重不断上升,企业的信用管理重点落在“追账”问题上,信用管理部门远远不能满足经济发展的需要。

(三)工程机械行业需求旺盛,电子商务行业后来者居上。

网上交易,信用最关键。电子商务提供商利用已有的交易数据和信息,较好地解决了买家和卖家之间的信用问题。电子商务的信用管理平台包括:第一,中国第一个网络信用管理体系——“诚信通”计划,为从事商业活动的机构或个人提供的一种全方位网上贸易服务,并对使用该服务的对象进行第三方认证机构核实认证身份。第二,保证货款安全的第三方支付平台——支付宝,为委托人提供公正、诚实、有效的信用信息服务,它们可以是交易的中间人,也可以是交易纠纷的公证人和信用等级的授权人。支付宝以技术的创新带动信用体系完善。第三,发挥信用价值——信用评价体系和信用数据库,为每一个诚信通会员和中国供应商会员设立了独立的信用档案,企业会员在申请贷款的时候,前、后台信息都将经组织整理后递交给阿里巴巴的合作银行,银行将参考阿里巴巴提供的信用档案,在给申贷企业评估时,企业的信用档案会严重影响到银行对其的评估结果。第四,银行信用与商业信用的有机链接——网络联保,只要3家或3家以上的“诚信通”会员企业积累了一定年限的诚信档案且没有不良记录,通过阿里巴巴网站发起并最终组成一个联保共同体(联合体)共同申请贷款,就有可能获贷。

工程机械行业对商业信用销售的需求旺盛。工程机械行业单个产品的销售额较高,对商业信用销售的需求比较迫切,工程机械行业的商业信用销售发展起步早,但因信用环境的限制,商业信用销售整体发展缓慢。由于我国金融的发展进度,融资租赁一直未进入工程机械领域,银行按揭是供应商运用的主要的信用销售方式。

从销售历程来看,工程机械企业经历了从销售产品为主到销售服务为主的转变过程,显示了工程机械行业对信用销售的旺盛需求。2007年,我国工程机械销售额突破2000亿元。为了增加销售量,我国工程机械企业已开始尝试采用信用销售的方式来扩大产品销售。目前,工程机械行业的信用销售方式有分期付款、银行按揭、以租代售和融资租赁等四种形式。目前,全球近1/3的设备投资是通过融资租赁方式完成的。融资租赁的市场渗透率在美国为33%,在德国为18%。而我国工程机械行业融资租赁的市场渗透率只有2%左右,远低于17%的世界平均水平。

(四)公共征信系统各自为政,数据共享机制尚未建立。

世界各国的征信体系发展,逐步形成了公共征信与私营征信两种经营管理模式。其中,公共征信是指由政府出资建立的信用信息系统。其主要特点有四点:一是覆盖面较广;二是由中央银行或金融监管部门作为系统的管理者;三是实际运作大多为非营利性;四是信用信息主要来源于金融机构,服务对象也主要限于金融机构。公共征信模式以欧洲大陆多数国家为代表。欧洲征信系统是由私营征信局和公共信用信息登记系统组成的。私营征信局一般从事个人征信业务,公共信用信息登记系统属于中央银行管理,主要收集银行信贷信息。

虽然我国已经建立了三级征信体系,但是由于信用数据一般仅限于征信部门内部使用,信用数据的价值没有得到充分发挥。截止到目前,我国的信用数据库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次是政府各相关部门按照一定的标准建立自己的资料数据库,如工商注册数据库及工商年检数据库、法院诉讼数据库、人民银行的企业还款记录数据库、企业产品质量投诉数据库等,这一层次的数据库可称为政府信用数据库。这是当前中国最大、最全面的数据库。这些部门大都是以条条为主,都建立了与全国各自系统联网的信用网络,并且相互独立,信息只为各部门自身的工作服务,对外披露有严格的规定,基本不对外共享。第二层次,是行业协会或商会的行业信用数据库,这一数据库已由各行业商会、协会自行建立,以自愿和互换的原则运行,并已经开始了信用销售试点工作。据统计,现在已有96家行业协会开展商业信用销售试点,共涉及企业约几千家。第三层次,征信机构信用数据库,由专业的资信调查公司、信用评估机构建立,面向市场在法律允许的范

围内进行市场化运作。征信市场的发展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征信数据库的数据完善程度和使用方便程度。虽然我国已经建立了三级征信体系,但是由于信用数据一般仅限于征信部门内部使用,信用数据的价值没有得到充分发挥。以人民银行系统的企业征信系统为例,截至2007年底,央行企业征信系统收录的企业和其他组织数量已经达到1331万家。目前,企业征信系统的主要使用者是金融机构,通过专线与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总部相连,即一口接入,并通过商业银行的内联网系统将终端延伸到商业银行分支机构信贷人员的业务柜台,实现了企业和个人信用信息定期由各金融机构流入企业和个人征信系统,汇总后金融机构实时共享的功能。但是,银行系统与其它部门之间的数据无法实现共享,其他信用数据也基本上垄断在各个政府部门手中,且基本上不对外开放,导致了当前独立、专业的征信机构发展缓慢,信用信息的供给严重不足,影响了各类社会主体的信用需求。

(五)信用服务业发展尚不充分,没有覆盖全国的大企业。

国外信用服务行业在广义上可以分为10个分支行业,即企业资信调查(企业征信)、消费者信用调查(个人征信)、财产征信、资信征信、商账追收、信用保险、保理、信用管理咨询、市场调查、利用电话查询票据等。美国目前从事信用服务的企业主要分为消费者信用评估机构和为国家、企业和机构信用评估机构两大类。美国的全国性消费信用局主要有3个,即美国投资者控股的全联公司(Trans Union)、艾贵发公司(Equifax)和英国投资者控股的益百利公司(Experian)。地方性信用局主要为合伙制或个人所有,其服务对象为本地区的各类客户,包括银行及非银行金融机构、零售商各种服务提供者以及其他需要了解消费者信用的企业和机构。目前,美国的地方性信用局有1000多家。对国家、企业和机构进行信用评估的机构可分为两类:一类是资本市场上的信用评估机构,即对国家、银行、证券公司、基金、债券及上市大企业的信用进行评级的公司;另一类是对中小企业资信进行评级的机构。目前,美国从事资本市场信用评级的公司主要有3家,即穆迪(Moody)、标准普尔(Standard & Poor's)和菲奇公司(Fitch),对中小企业进行评级的机构主要是邓白氏集团。

目前,在我国从事信用评估、信用征集、信用调查、信用担保、信用咨询等社会信用中介机构大约有500家左右,其中信用评估机构大约有40家左右,信用征集与调查机构大约50家左右,信用担保机构大约有400家左右。而这400家左右的担保机构,绝大多数属于政府的政策性扶植机构。我国评级业务主要包括两大类:一类是市场化类业务,主要评级机构为中诚信国际信用评级公司、大公国际资信评估有限公司、联合资信评估有限公司等;第二类是区域垄断性业务,主要是对信贷登记企业评级,目前进行该类业务评级的机构主要是中诚信国际信用评级公司(分支机构)、上海远东资信评估有限公司、上海新世纪投资者服务公司、联合资信评估有限公司(分支机构)等公司。从行业角度看,信用机构尚处于自发运作状态,还没有出现业务规模覆盖全国,处于绝对优势地位的企业。

商账追收行业是为债权方提供应收账款回收服务。与国外相比,我国商账追收行业发展相当落后。据美国收账者协会统计,美国共有6000多家追账公司。其中,ABC公司是美国最具威望的国际商业信用风险管理及国际商账追收服务机构。在德国也有专业的商账追收公司,据德国收账者协会统计,2005年德国收账公司一共接手了100多万件追账业务,总金额达到几十亿欧元。自1978年以来,各种债务拖欠问题日趋严重,国内商账追收机构从无到有,发展一波三折,形式五花八门,而规范的商账追收系统发展较慢。目前一些国际大公司开始介入商账追收业务,逐渐摸索出了一套具有中国特色的商业账务管理和商账追收作业方式。但是作业方式较为规范,催收协助网络健全,商业模式较为成功的企业仍是少数。

二、发展我国信用销售的主要对策

商业信用销售的发展前景广阔,2007年美国批发贸易额为57,820亿美元,其中95% 采用了信用销售,而同期,美国银行贷款额为66,840亿美元。商业信用销售规模已经接近银行贷款规模。参考国际测算标准,人均GDP达到2000美元后,国家将进入信用经济时代。2008年,我国人均GDP超过了3000美元,这标志着我国已经进入信用经济时代。我国应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发展和完善适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特点的商业信用销售促进体系。

(一)培育信用销售市场需求,扶持市场主体。

美国政府注意为信用产品的应用创造市场需求,利用多种手段引导更多的交易者参加信用评级或利用评级结果,使市场对信用产品的需求越来越旺盛。例如,许多公司要依靠评级机构所作的信用等级来确立在金融市场上作为借款人或担保人的可信度,许多消费者要依靠自己的信用等级获得消费信贷。目前中国信用产品的市场需求十分有限。除了对发行企业债券有评级要求外,我国使用信用产品的领域很小。因此,政府要通过法规和政策来积极引导企业对信用服务的需求。一方面,以政府立法、行业组织立行规来引导全社会对信用产品的需求,增强各类社会主体的信用意识,使信用产品的运用成为经济社会活动中必不可少的环节,政府有关机构在办理工商注册、行政审批、资质认定、质量监督等事项中,要按规定查询企业信用报告;另一方面,鼓励信用服务机构开发适销对路的信用产品。

西方企业几十年的经验说明,建立独立的信用管理部门是预防和降低企业经营风险的重要方式。随着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市场开放进程加快,我国企业也应加快解决信用管理机制滞后的问题。对于所有涉及赊销业务的企业,无论是在国内市场还是国际市场,都应鼓励其建立信用管理系统。

(二)填补信用销售法律空白,完善行业标准。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的主要角色是规则的提供者和监管方。由于信用活动的广泛性和复杂性,决定了信用立法是一个庞大的、复杂的系统工程,信用法律体系不可能一蹴而就,但也要及时行动。在美国和欧洲信用法律建设的进程中,都是先在市场流通和金融领域制订一些级别较低的信用规章,然后在执行过程中不断修改,最终成为比较完善的法律,融入国家信用体系法律框架。鉴于我国的信用发展现状及信用需求的迫切需要,可以根据商业信用销售的特点与需求,先行制订和颁布程序法律级别较低的信用管理规章,如《信用信息公开条例》、《企业信用信息管理办法》、《建立企业信用管理制度指导意见》、《不良信用信息披露办法》和《商账追收试点管理办法》等,以解决当前市场流通领域信用管理法律空白的紧迫之需,为下一步建立更高层次的信用法规提供经验、奠定基础。

目前商务部已经制定并实施了《商贸企业信用管理技术规范》,应在此基础上,与其他行业协会合作,制定其他行业的企业信用管理规范。引导企业建立一个在总经理或董事会直接领导下的独立的信用管理部门,从而有效地协调企业的销售目标和财务目标,同时在企业内部形成一个科学的风险制约机制。

(三)明确服务行业主管部门,成立信用服务行业协会。

专门从事征信、信用评级、赊账追收、信用管理等业务的信用中介服务机构,它们在信用体系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正如“证监会”、“保监会”是国家用来监督和保证银行业和保险业健康发展一样,信用服务行业也需要建立相关的监督执法机构。目前,国家对信用服务行业并没有明确的主管部门,应根据商业信用销售发展的特点,分别设立银行信用管理部门和非银行信用管理部门,并对各自的管理职能进行明确的分工。

在信用体系发展的初期,需要政府的推动和规范;而在信用体系发展的后期,政府的主要作用是监督与服务,在条件成熟、法律环境具备后,应考虑由行业协会发挥自律作用,强化会员的守信和维权意识,引导征信企业健全信用管理制度;制定各行业的信用发展规划,创造条件建立行业信用信息数据库,并开展行业内的联合征信活动;提出有关的立法建议;建立行业内的失信惩戒机制,合法地对严重失信者予以惩罚,改善行业内的信用秩序。

(四)推动征信系统开放,规范信用服务行业发展。

各国经验表明,在一个国家内有两家或以上的信用局,会通过竞争降低信用报告的成本,提高信用报告的质量,同时会提供更多的符合使用者需要的信息增值产品。借鉴美国征信数据的开放式管理,建议我国对于征信数据管理机构在体制上改为事业单位或企业,在数据征集和使用方面,应鼓励其市场化运作,促进其数据库开放、共享和使用。支持民营征信企业,建立市场化的私营信用征信系统,促进信用信息整合和共享,稳步推进我国征信体系建设。

目前我国开展商账追收的企业很多,但是通过合法手段追收,并取得较好追收效果的较少。要依法规范组建行业性、区域性和权威性的商账追收机构和保理

机构,改变过去游击式、地下式的做法。此外,还要鼓励应收账款保理业务的发展。保理公司通过一系列管理措施监控账款,对销售的货物和客户时时监控,保证货物和销售程序的安全。在账款过期后,要根据程序不断施加压力,保障账款按时回收。一旦账款逾期,立刻分阶段加紧追收。

(五)完善两种信用联接机制,探索交易数据交换系统。

虽然商业信用在整个信用市场中占有绝对的比重,但是要把商业信用变成可以使用的资源,要建立商业信用与银行信用之间的连接机制,拓展商业信用的覆盖范围,为商业信用变现提供出路。传统的银行贷款需要抵押或者担保,但是实际上并非所有的企业都能提供符合银行要求的抵押和担保。建立信用交易的风险转移机制,形成国家、信用保险机构、银行和企业风险共担的机制,也可大大分散银行的风险,促进银行信用与商业信用的有机结合。

根据目前我国信用销售发展的现状,建议依托行业商协会及专业信用服务机构,按行业(分区域)建立会员制的信用信息交换系统。实行政府推动,第三方机构组织实施,建立示范项目,予以政策扶持,模式成熟后市场化运营。通过建立以应收账款登记为核心的信用信息交换共享机制,把企业之间赊销赊购的信用交易记录登记到该系统,为企业和保险机构确定客户信用额度,开展信用交易提供信息支撑。

作者简介:

赵萍,经济学博士,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副研究员;邮箱:zhaoping_ciss@https://www.wendangku.net/doc/bf8018353.html,。

参考文献:

[1] [美]约翰·B·考埃特,爱德华·A·爱特曼、保罗·纳拉亚南.石晓军,张振霞译.演进着的信用风险管理.机械工业出版社,2001年.

[2] 喻敬明,林钧跃,孙杰.国家信用管理体系.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年.

[3] 林钧跃.美国信用管理的相关法律体系.世界经济,2000年第7期.

[4] 孙智英.信用问题的经济学分析.中国城市出版社,2002年.

[5] Federal Reserve system structure and Functions, Federal Reserve Bank

of Atlanta Document, October, 2001.

我国城市商业银行的发展与现状

我国城市商业银行的发展与现状 我国的城市商业银行组建始于1995年,1995年7月,国务院发布《关于组建城市合作银行的通知》,决定在城市信用合作社的基础上,组建由城市企业、居民和地方财政投资入股组成的股份制商业银行,取名为“城市合作银行”。1998年3月,统一更名为“城市商业银行”。2006年到2010年,城商行数量持续增增加,至2010年达到最大(147家)。 通过处置不良资产、补充资本金、计提拨备,完善经营管理体制,引进先进的管理技术和信息系统,城商行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逐渐成为国内银行业中不可忽视的重要力量。下面就我国城市商业银行的发展与现状作简要分析。 一、我国城市商业银行的发展 我国城市商业银行来源于原城市信用社的股份制改造,是在原城市信用合作社的基础上,由地方政府、城市企业和居民投资入股组建的地方性股份制商业银行,是由众多法人机构合并形成的一级法人单位,是为地方经济服务的地方性商业银行。1995年7月,以深圳城市合作银行正式成立为起点,中国城市商业银行在中国金融舞台上开始了它的历程。截至2011年末,全国城市商业银行总计144家,城商行资产总额为9.98万亿元,较2010年增长21.7%;负债

总额为9.32万亿元,较2010年增长26.5%;所有者权益总额为0.66万亿元,较2010年增长37.7%(图1、图2、图3)。这期间,城市商业银行既为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又背负了沉重负担,暴露出诸多问题。从功能上讲,城市商业银行是商业性金融服务机构,因此,它首先应该具备商业银行的一般特点。同时,由于自身独特的发展过程,城市商业银行又有它自己独有的特点,这就是:中国城市商业银行是地方性商业银行,是股份制商业银行。 图1:2003-2011年城市商业银行资产总额及其占全部银行业金融机构资产总额的比重 图2:2003-2011年城市商业银行负债总额及其占全部银行业金融机构负债总额的比重

中国企业信用现状及案例剖析

中国企业信用现状及案例剖析 一、信用缺失已经阻碍中国经济发展 1.中国企业信用缺失导致损失5855亿元。 中国企业因为信用缺失而导致的直接和间接的经济损失高达5855亿元,相当于中国年财政收入的37%,中国国民生产总值每年因此至少减少二个百分点。具体说,中国每年因逃废债务造成的直接损失约为1800亿元,由于合同欺诈造成的损失约55亿元,由于产品质量低劣或制假售假造成的各种损失2000亿元,由于三角债和现款交易增加的财务费用约有2000亿元,另外还有逃骗税损失以及发现的腐败损失等。 2.信用缺失使企业间交易成本提高。 在我国,大多数人把信用等同于银行信用。其实,对比银行信用而言,工商企业之间的商业信用更为基本,信用危机在此也表现得更为明显。 目前,规范化的商业信用,如商业票据在我国的使用十分有限。据粗略计算,1995年全国的结算量约相当于企业存款余额的11倍,而美国80年代中期商业票据年结算量就已经是企业活期存款余额的3300倍。商业汇票作为商业票据中主要的信用工具,只在煤、电、冶金、铁道、化工等五大行业和少数国有大中型企业中才有使用。1997年,我国商业汇票年度发生额为4600亿元,仅相当于当年末全部金融机构贷款余额的6.1%。 据分析,在发达市场经济中,企业间的逾期应收账款发生额约占贸易总额的0.25%-0.5%,而在我国,这一比率高达5%以上,且呈逐年增长势头。涉及信用的经济纠纷、债权债务案件以及各种诈骗案件大量增加。1998年全国法院受理的经济纠纷和债权债务民事纠纷案件为289万件,约占法院全部受理案件的51%。 在最近的几次全国性商品交易会上,很多国内企业宁愿放弃大量订单和客户,也不肯采取客户提出的信用结算方式,交易方式向现金交易、以货易货等更原始的方式退化发展。欧美国家中,企业间的信用支付方式已占到80%以上,纯粹的现金交易方式已越来越少。专家指出,这表明信用危机已阻碍了经济活力的产生。 二、案例调查:企业信用存在问题及成因 近日,中国外经贸企业协会信用评估部和北京国商国际资信评估公司联合对全国的近10万家涉外经贸企业进行了“外经贸企业信用信息跟踪调查”,发出调查问卷50000份,回收有效问卷6000份,回收样本覆盖我国除港澳台地区之外的31个盛自治区和直辖市的外经贸企业、物流企业、外商投资企业、从事外经贸业务的制造业企业等,国有企业和非国有企业分别占31%和69%;大、中、小型企业分别占62.3%、24.5%和13.2%。 1.大多数企业已经认识到信用的重要性 联合专家组从回收样本中随机抽取3500份进行了后期分析,调查结果显示:大多数企业经营者已经初步认识到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信用的重要性,企业在商务活动中已经开始重视信用管理。

银行信用为什么会取代商业信用

银行信用为什么会取代商业信用,成为现代信用的主要形式? 《货币银行学》对信用的解释是:“信用这个范畴是指借贷行为。这种经济行为的特点是以收回为条件的付出,或以归还为义务的取得;而且贷者之所以贷出,是因为有权取得利息,后者之所以可能借入,是因为承担了支付利息的义务。” 人类历史发展到今天,“信用”这个词已经包含着极其丰富的内涵。它可能是人类认识中最为复杂、最难以捉摸的概念之一,“一些事物仅仅存在于人们的头脑中,在所有的这些事物中,没有哪一件比信用更加古怪,更加微妙;信用从来不是强迫的,而是自觉自愿的,依赖于期望与担心这样一些感情;信用常常不用争取而自行出现,又总是无缘无故地消失;而且信用一旦丧失,就很难完全恢复……信用非常类似于,而且在很多场合就如同是,人们靠管理国家的才智以及战场上的勇猛和指挥才能赢得的声誉与名望。精明强干的政治家与杰出优异的船长,会因为一些倒霉的偶然事件,一时失误或运气不佳而名誉受污,失去众人的爱戴,但是只要他有卓越的才能、真正的本领,名誉迟早是会恢复的。同样,信用虽然会暂时黯然失色,在困境中挣扎,但是只要它有可靠而坚实的基础,在某种程度上也能够得到恢复。”对信用的真正含义的认识,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进行探究,在通常意义上,我们至少可以从4个角度来理解“信用”。 一、从伦理的角度 从伦理角度理解“信用”,它实际上是指“信守诺言”的一种道德品质。 人们在日常生活中讲的“诚信”、“可信”、“讲信用”、“一诺千金”、“答应的事一定办到”、“君子一言,驷马难追”实际上反映的就是这个层面的意思。从这个层面来看信用,它对一个国家、一个民族都是至关重要的,因为一个社会只有讲信用,才能够形成一个良好的社会“信任结构”(trust structure),而这个信任结构是一个社会正常运转的重要基础。人们会发现“相互信任同服从、仁爱、友谊和交谈一样,是把一国人民联系和维系在一起必不可少的条件”,齐美尔也指出:“没有人们之间相互享有的普遍信任,社会本身将会瓦解。……现代生活是建立在对他人的诚实的信任基础上的,这一点的重要性要远比人们通常认识到的程度大得多。”可以说没有一个社会不强调与褒奖伦理层面的守信的道德,在我国,崇尚信用的风尚有几千年的传统,《论语》中“信”字出现了38次,频次虽然低于仁(109次)、礼(74次);但是高于描述道德规范的多数词汇,如善(36次)、义(24次)、敬(21次)、勇(16次)、耻(16次)。比如:“自古皆有死,民无信而不立”;“大德不官,大道不器,大信不约”;“言必行,行必果”,“与国人交,止于信”等。在西方社会,守信同样也是人们奉行的道德主轴,《圣经》中关于信用、信任的词汇也出现了几十次之多。 从企业的商业伦理角度来看信用的含义,狄乔治。提供了独特的见解:他认为诚信(integrity)行为既指与自身所接受的最高行为规范相一致的行为,也是指将伦理道德要求的规范加于自身的行为。他指出了诚信行为的最大特点是:道德规范是“自加的和自愿接受的”,所以对企业这个“非道德神话”的主体而言,“要强调商家及其最高管理层的自律”。更为重要的是,他限定了诚信行为的范围,至少要

商业发展现状与对策讲义全

第七章 海洋商业发展现状与对策 罗继秋郭克峰 是我国历史洋商业的创始者,半岛海上丝绸之路是我国丝绸之路的先行者,古代创造了堪与古代地中海、波斯湾齐名的海洋商业文明,我们要将历史传统转化为发展优势,学习、借鉴世界海洋商业先进经验,立足海洋经济、海洋商业现状,研究海洋商业面临的实际问题,建立高效的海洋商业组织,利用先进的海洋商业技术,培育丰富的海洋商业文化,加快发展海洋商业。所谓海洋商业,与海洋第三产业的涵比较接近,按照海洋产业的划分标准,第三产业指除海洋渔业、涉海工业和涉海建筑业以外的其它涉海经济活动的总称。主要包括海洋交通运输仓储业、海水产品及其加工品的批发和零售贸易活动、滨海旅游业、为海洋生产和服务活动而提供的金融保险服务、其它涉海服务业(海洋渔业服务业,海洋资源管理、科研、监测等)。海洋商业的概念涵包括但不限于海洋第三产业的容,随着服务于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的现代服务业的兴起,一切促进海洋经济发展的商业行为也应该涵盖海洋商业的涵之中。 一、海洋商业发展现状 半岛是中国第一大半岛,海岱文化代表着史前先进、发达的文化,中国最早的海上对外贸易是从半岛开始的。大量的考古发

现证实,沿海一带,在夏代就可以在大海里做远距离的航行了,具有发达航海业的胶东半岛地区很早就开辟了与辽东半岛、朝鲜半岛直至日本之间的“循海岸水行”的海路,这是一条以贸易为主要特征的“海上丝绸之路”,首开我国“丝绸之路”先河,考古学界主流观点认为,日本的水稻就是经由半岛“海上丝绸之路”传到日本中部地区的。登州(蓬莱)与明州()、和,并列为中国海上丝绸之路的四大始发港,登州港通航时间早、持续时间长,它在历史上的发展始终很平缓,没有遭遇太多的大起大落,这是由学脉绵长和物产丰富所决定的。夏商时期半岛先民就已经掌握了制作高档丝绸的技术了,商末周初,半岛的蚕丝业、染织业规模大、技术高,“齐冠带衣履天下”,“人民多文彩布帛鱼盐”。日本的墓葬中挖掘出了“与齐地所产丝绢大体相同”的纺织品。齐国以商立国,从可靠的文献记载看:至迟从春秋时期齐国就非常重视与海外的商业活动,齐桓公时期就与朝鲜有了商业往来。《管子》记载,管仲曾建议齐桓公以通商作为国家发展的主要措施,包括主动开展与朝鲜的贸易。这种主动与海外国家开展贸易的开放性文化,洒播下了海洋商业的种子,是齐鲁文化的重要容和特色之一,这种优秀的传统文化不仅承载了半岛的发展历史,也渗透在今天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 (一)2011年海洋商业发展业绩 2011年,全省海洋商业在许多方面取得了很大进展。水产品对外贸易再创历史新高,实现水产品进出口总量264.6万

中国商业信用发展的问题与对策

中国商业信用发展的问题与对策 连续几期,企业家们关于诚信的讨论,其实也是一种呼吁,当前中国到了建立商业信用体系的时候了。不过,由于缺乏制度和文化上的利益驱动机制,我们没有一种能够有效推动诚信观念深入人心的动力,缺乏一套能够战胜欺诈的利益支撑系统。和西方发达国家比,我们落后的不仅仅是技术,还有我们自身的商业法则。 商业信用是社会信用体系中最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由于它具有很大的外在性,因此,在一定程度上它影响着其它信用的发展。从历史的维度而言,中国传统的信用,本质上是一种道德观念,包括两个部分,一个部分为自给自足的以身份为基础的熟人社会的私人信用,一个部分为相互依赖的契约社会的商业信用。 一、我国信用销售发展的现状与问题 (一)商业信用销售总规模较小,贷款提供机构单一 发达经济都是典型的信用经济。美国经济学家瓦尔特·克奇曼将美国的信用体系喻之为“美国经济活力的秘密成分”。在上世纪80年代中期,美国的商业票据结算已经达到企业活期存款年末余额的3300倍。目前,企业间的信用支付方式已占到社会经营活动的80%以上。虽然银行信用成为美国人日常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商业信用销售对GDP的促进作用远远高于金融部门。据测算,商业信用销售规模每增加1亿美元,GDP就平均增加2498万美元;金融部门的信用规模每增加1亿美元,GDP仅增加1831万美元。此外,大多数国家的信用总规模都高于其GDP,而且增长速度也比GDP快。美国信用总规模的年均增长速度是GDP的1.5倍以上,并且这种趋势正在加速。在美国的三大需求中,消费需求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一直在80%以上,信用销售对美国总消费增长的支撑作用巨大。美国居民消费信用余额增长保持了50年,以年均12%的速度快速增长,1999-2006年消费信贷占当年GDP的比重从16.19%上升到21.2%。2007年贷款总额达到25519亿美元。 我国商业信用销售对消费增长的促进作用还远没有发挥出来。我国信用销售规模与GDP增长之间的正相关关系尚未建立,也在一定程度上造成我国的内需不足。由于信用体系不健全,导致企业赊销账款回收困难,形成了大量不良债务。目前,国内企业70%的账款逾期天数在60天以上,远远高于国际上平均30天的水平。坏账过高,拖欠成风和整个市场经济秩序严重紊乱,导致国民经济运行效率低下,严重制约了商业信用销售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据测算,我国金融部门的信用规模每增长1亿元人民币,拉动GDP增长4753万元;商业信用销售规模每增长1亿元,GDP反而下降8852万元。 (二)企业信用管理水平较低,微观基础薄弱 美国的较大企业中都有专门的信用管理部门,一方面负责评估客户的商业信用状况,一般不与没有资信记录的客户打交道,另一方面也随时关注自身的信用状况,避免在信用报告中出现负面信息。在日本,企业通常和“日本贸易保险”签署保险合约,自己选择保险的项目,并按规定交纳保险费。一旦遇到货款不能回收的问题,就可以向“日本贸易保险”申请赔付。国外大公司还常利用“锁箱系统”提高应收账款回收速度,企业要求客户把付款支票寄到邮局编号的信箱,然后授权提供锁箱服务的银行开箱收取,银行处理完支票后会直接存入企业的账户内,节省了邮局寄往企业的邮寄时滞和企业财务会计处理的时滞。通过这种锁箱系统企业减少2-4天的应收账款回收时间是很容易做到的。很多企业还会利用一些评估模型来推算客户的信用,确定信用期限,如净现值法、巴萨利模型、营运资产分析模型等。美国的许多公司都有这样的信用管理软件,从债权开始成立起,就会根据在贸易中赊销期限的规定、逾期时间的长短自动向客户发出催款信函或更强烈的信息。一些公司自债权开始成立,就对债权管理进行外包,将应收账款的管理工作就交给了专门的收账机构去负责,比如ABC 公司就提供很多全球知名公司委托外包的应收账管理服务。除了内部信用管理系统之外,企业一般都会主动向征信机构提供自身数据信息。美国企业都是主动向邓白氏发送能反映自身

第三章 信用试题及答案

第三章信用 一、填空题 1、信用行为的两个基本特征是()和()。答案:偿还;付息 2、从逻辑上推理,()的出现是信用关系存在的前提条件。答案:私有财产或私有制 3、信用有()和货币信用两种基本形式。答案:实物信用 4、货币运动与信用活动不可分解地连接在一起所形成的新范畴是()。 答案:金融 5、在前资本主义社会的经济生活中,()是占统治地位的信用形式。 答案:高利贷 6、高利贷信用最明显的特征是()。答案:极高的利率 7、典型的商业信用中包括两个同时发生的经济行为:()和()。 答案:买卖行为;借贷行为 8、商业票据主要有()和汇票两种。答

案:本票 9、资金供求者之间直接发生债权债务关系属()信用,银行业务经营属于()信用。答案:直接;间接 10、商业票据流通转让时发生的票据行为是()。答案:背书 11、银行信用在商业信用的基础上产生并发展,克服了商业信用在()、()和()上的局限性。答案:期限上;数量上;方向 12、在再生产过程中与公司企业的经营活动直接联系的信用形式有()与()。答案:商业信用;银行信用13、国家信用的主要工具是()。答案:国家债券 14、商业汇票必须经过债务人()才有效。答案:承兑 15、商业汇票是由()向()发出的支付命令书,命令他在约定的期限内支付一定的款项给第三人或持票人。答案:债权人;债务人 16、银行信用具备的两个特点是:()与()。答案:以金融机构为媒介;借贷的对象是货币 17、消费信用的方式主要有()与()。答

案:商品赊销;消费信贷 18、传统的商业票据有本票和汇票两种,其中由债务人向债权人发出的,承诺在约定期限内支付一定款项给债权人的支付承诺书是()。答案:本票 19、《中华人民共和国票据法》颁布的时间为()年。答案:1995 20、资产阶级反高利贷斗争的焦点是使利息率降低到()之下。 答案:利润水平 二、单项选择题 1、商业信用是企业之间由于()而相互提供的信用。 A、生产联系 B、产品调剂 C、物质交换 D、商品交易答案:D 2、信用的基本特征是()。 A、无条件的价值单方面让渡 B、以偿还为条件的价值单方面转移 C、无偿的赠与或援助 D、平等的价值交换答案:B

商业模式发展现状综述

商业模式理论发展现状综述 1:商业模式理论经过十几年的发展之后,已经出现非常多的研究成本,这些研究成果包括了很多的方面,所以说,很多的学者都是通过不同的方向都对商业模式进行不同的研究,得出的成果也都不同。从总体上看,商业模式的理论都是围绕着企业的根本性质与目标进行的研究结论。现在商业模式理论涵盖的范围非常的广泛,包括了很多内容,例如:资源获取、生产、营销、售后、研究开发、客户资源、成本及收入等等。所以,商业模式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课题,他会涉及很多的经济学和管理学理论,所以商业模式的研究需要研究者都能够用创新性的思维,不会被局限在已有的理论基础上。事实上人们对商业模式研究的共同目标和共同理想,都是为了使人们能够对商业关系和经营管理理论有更进一步认知,让以后利用其理论更加的简便。 2国外商业模式理论相关研究成果 商业模式这个词语,第一次是出现在《经营研究》这一篇文章中的。而到了20世纪90年代才成为了被学者们所研究的热门话题。在20世纪90年代,著名管理学大师,彼得·德鲁克将商业模式称之为经营理论,而加拿大著名管理学家亨利·明兹伯格将商业模式称为战略思想。国外的学者加里·哈默尔以及C.K. 普拉哈拉德两人,所提出的“战略意向”这一概念也比较符合商业模式的实际意义。他们通过对世界上的成功企业进行分析和研究后指出,战略不应该是一种具体规划,因为成功的企业是不可能通过规划规划出来的,所以,战略在本质上应该是一种意象,它是企业渴望得到的远大前程和领先地位的一种意象。 而随着时间的发展,学者们对于商业模式研究的方向也越来越多,20世纪 90年代后国外的研究者们对商业模式理论的研究方向就是寻找商业模式的通用 性概念,找出商业模式的构成要素,在这个阶段研究者们对商业模式理论已经有一定的认知,理论研究已经进入了对商业模式概念的描述阶段。而随着时间的发展,学者们对商业模式的构成要素的总结越来越完善,提出的观点就越来越符合一般规律。当商业模式的概念比较清晰之后,学者们就开始对商业模式的一般模型进行研究,但是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一个比较优秀、系统的观点出现。 3:国内商业模式理论相关研究成果 国内商业模式理论研究的起步阶段要远远晚于国外关于商业模式理论的研究,所以国内商业模式研究的成果、阶段,也是远远落后于国外的理论研究阶段的。在我国当前的理论研究阶段中,我国学者对商业模式的研究还主要是处于商业模式的跟踪研究阶段。王波和彭亚利2002年在《经济观察报》中提出的“何为商业模式”中,提出的理论都是应用性的研究理论,其最终成果缺乏相关理论成果的支持,并不能构成完整的理论体系。 国内后续商业模式理论的主要研究者有西南财经大学的罗珉教授、曾涛博士,以及厦门大学管理学院翁君奕教授、程愚博士。他们各自都在自己所著的文献中

企业如何利用商业信用进行融资

企业如何利用商业信用进行融资 商业信用是指在商品交易中以延期付款或预收货款进行购销活动而形成的借贷关系,它是公司间接的信用行为,也是融资方式的一种。商业信用融资方式速度快,而且融资的弹性高,因为购货企业可以灵活选择自己的策略。对于很多成功的运用这一融资方式的企业来说,它已经不仅仅是一种融资方式,而是成为了一种直接增加财务收益的商业模式。商业信用的存在对于扩大生产和促进流通起到了十分积极的作用,但不可避免的也存在着一些消极的影响。 一、商业信用融资的优缺点 商业信用融资的优点 1.筹资便利。利用商业信用筹集资金非常方便,因为商业信用与商品买卖同时进行,属于一种自然性融资,不用做非常正规的安排,也无需另外办理正式筹资手续; 2.筹资成本低。如果没有现金折扣,或者企业不放弃现金折扣,以及使用不带息应付票据和采用预收货款,则企业采用商业信用筹资没有实际成本; 3.限制条件少。与其他筹资方式相比,商业信用筹资限制条件较少,选择余地较大,条件比较优越。 商业信用融资的缺点 1.期限较短。采用商业信用筹集资金,期限一般都很短,如果企业要取得现金折扣,期限则更短; 2.筹资数额较小。采用商业信用筹资一般只能筹集小额资金,而不能筹集大量的资金; 3.有时成本较高。如果企业放弃现金折扣,必须付出非常高的资金成本。

二、商业信用融资操作方法 1、应付账款融资 应付账款是指企业购买货物未付款而形成的对供货方的欠账,即卖方允许买方在购货后的一定时间内支付货款的一种商品交易形式。 在规范的商业信用行为中,债权人(供货商)为了控制应付账款期限和额度,往往向债务人(购货商)提出信用政策。信用政策包括信用期限和给买方的购货折扣与折扣期,如“2/10,n/30”,表示客户若在10天内付款,可享受2%的货款折扣,若10天后付款,则不享受购货折扣优惠,应付账款的商业信用期限最长不超过30天。 应付账款融资最大的特点在于易于取得,无需办理筹资手续和支付筹资费用,而且它在一些情况下是不承担资金成本的。缺点在于期限较短,放弃现金折扣的机会成本很高。 2、商业票据融资 商业票据是指由金融公司或某些企业签发,无条件约定自己或要求他人支付一定金额,可流通转让的有价证券,持有人具有一定权力的凭证。如汇票、本票、支票等。 第一、企业商业票据融资的条件 (1)信誉卓著,财力雄厚,有支付期票金额的可靠资金来源,并保证支付; (2)非新设立公司,发行商业票据的必须是原有旧公司,新开办的公司不能用此方式筹集资金; (3)在某一大银行享有最优惠利率的借款; (4)在银行有一定的信用额度可供利用;

一个商业信用融资的启发性案例

一个商业信用融资的启发性案例 这是一家位于广州市内商业闹区、开业近两年的某理发店,吸引了附近一大批稳定的客户,每天店内生意不断,理发师傅难得休息,加上店老板经营有方,每月收入颇丰,利润可观。但由于经营场所限制,始终无法扩大经营,该店老板很想增开一家分店,但由于本店开张不久,投入的资金较多,手头还不够另开一间分店的资金。 平时,有不少熟客都要求理发店能否打折、优惠,该店老板都很爽快地打了九折优惠。 该店老板苦思开分店的启动资金时,灵机一动,不如推出10次卡和20次卡,一次性预收客户10次理发的钱,对购买10次卡的客户给予8折优惠;一次性预收客户20次的钱,给予7折优惠,对于客户来讲,如果不购理发卡,一次剪发要40元,如果购买10次卡(一次性支付320元,即10次×40元/次×0.8=320元),平均每次只要32元,10次剪发可以省下80元;如果购买20次卡(一次性支付560元,即20次×40元/次×0.7=560元),平均每次理发只要28元,20次剪发可以省下240元。 该店通过这种优惠让利活动,吸引了许多新、老客户购买理发卡,结果大获成功,两个月内该店共收到理发预付款达7万元,解决了开办分店的资金缺口,同时稳定了一批固定的客源。 通过这种办法,该理发店先后开办了5家理发分店,2家美容分店。 也许有人觉得小小理发店的融资不足挂齿,那么我们就举一个大一点的例子,他们融资的核心方式是相似的。 2003年,中国移动通信公司广州分公司实行了一项话费优惠活动,具体是:若该公司的手机用户在2002年12月底前向该公司预存2003年全年话费4800元,可以获赠价值2000元的缴费卡,若预存3600元,可以获赠1200元缴费卡,若预存1200元,可以获赠300元的缴费卡。 该通信公司通过这种诱人的话费优惠活动,可以令该公司的手机用户得到实实在在的利益,当然更重要的是,还可以为该公司筹集到巨额的资金,据保守估计,假设有1万个客户参与这项优惠活动,该公司至少可以筹资2000万元,假设有10万个客户参与,则可以筹资2亿元,公司可以利用这笔资金去拓展新的业务,扩大经营规模。另外,该通信公司通过话费让利,吸引了一批新的手机用户,稳定了老客户,在与经营对手的竞争中赢得了先机。

商业银行的发展现状

商业银行的发展现状 班级: xxx 学号: xxx 姓名: xxx 专业: xxx 论文标题: 商业银行发展的现状

目录 中文摘要 (3) 第一章商业银行的产生和发展商业银行 (5) 第一阶段:出现了货币兑换业和兑换商。 (5) 第二阶段:货币兑换业演变成货币经营业。 (5) 第三阶段:银行业与银行的产生。 (5) 第二章商业银行的现况 (5) 第一,注重顶层设计,再造业务流程。 (6) 第二,整合相应资源,打造平台经济。 (6) 第三,构建多方合作渠道,借力发力。 (6) 第四,探索体制创新,实现专业化运作。 (6) 第三章我国商业银行存在的问题 (6) 一商业银行国有化程度高,内部机制不健全 (6) 二不良贷款率持续上升,迎来新挑战 (7) 三按揭贷款和信用卡等粗放竞争带来的整体性风险不断积累 (7) 第四章银行未来发展趋势 (7) 一大幅提升客户体验。 (7) 二是引导客户及员工行为。 (8) 三是指导银行打破固有经营模式。 (8) 参考文献 (8)

商业银行在一个国家的经济中起着至关重要的金融中介作用。在过去几年里,由于经济的快速的增长以及宽松的经济政策,中国银行业维持了高速增长的势头。但是在资产质量、经营管理和风险管理等方面还存在许多问题,许多银行面临沉重的历史包袱,如果处理不当,银行系统可能成为中国经济持续发展的障碍,甚至印象整个经济的稳定,本文对中国的商业银行的现状做了一下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对今后几年发展轨迹做几点推断和建议。 商业银行,英文缩写为CB,其网络通俗谐音是“存吧”,意为存储银行。商业银行的概念是区分于中央银行和投资银行的,是一个以营利为目的,以多种金融负债筹集资金,多种金融资产为经营对象,具有信用创造功能的金融机构。一般的商业银行没有货币的发行权,传统的商业银行的业务主要集中在经营存款和贷款(放款)业务,即以较低的利率借入存款,以较高的利率放出贷款,存贷款之间的利差就是商业银行的主要利润。商业银行的主要业务范围包括吸收公众、企业及机构的存款、发放贷款、票据贴现及中间业务等。它是储蓄机构而不是投资机构。

商业信用与电子商务的发展

商业信用与电子商务的发展 前言: 随着电子商务在我国的快速发展以及经济全球化进程的日益加剧,许多企业都建立了自己的网站并为顾客提供网上购物。但如何从众多的信息中辨别出真假就成为了一个新的问题。当企业从事电子商务行业时,他们无法与消费者进行直接的接触,如何让消费者对电子交易产生必要的信用,如何让企业避免商业欺诈,成为了众多企业、银行和政府所关注的问题。因此,商业信用是电子商务发展的重要支撑点 ,没有信用就没有电子商务的发展 ,完整的电子商务活动有赖于完善的社会信用体系。 一、电子交易的信用体系 (一)电子商务信用及信用体系的含义 电子商务信任风险实质是由网络交易的虚拟化和特殊性产生的其主体的信用信息不能为对方了解所引发的信用风险,因此,网络提供的只是一个交易平台,双方无需见面,实质依赖的就是社会信用。 电子商务信用体系是指在电子商务活动过程中,用于收集、整理、查证参与电子商务活动相关成员的信用状况,以及由国家、地方或行业管理部门建立的监督、管理与保障有关成员信用活动规范发展的一系列机制与行为规范的总和。一个有效的电子商务信用体系应是一个多种机制和制度相互协调、相互配合的有机统一体系。从规范的内容上划分,可分为信用调查制度、信用评估制度、信息披露制度、公平授信制度、信用风险防范制度以及失信惩罚制度等子体系;从信用主体上划分,可分为企业信用体系与个人信用体系两大部分,甚至在某种程度上还包括政府信用体系,具体主要涉及到电子商务企业(网站)的信用、电子商务交易双方的信用、电子商务中介机构的信用、政府信用、司法信用等。 (二)制约我国电子交易信用体系的主要因素 1、企业内部普遍缺乏基本的信用管理制度 在我国经济已经由过去的卖方市场进入到了买方市场,在以买方市场为主的竞争格局中,信用交易已成为企业获取市场竞争力的必要手段和经营方式。但此时却出现了严重的信用不足,信用缺失发展到了令人触目惊心的程度。突出表现在:

如何建设现代商业信用体系

如何建设现代商业信用体 系 Prepared on 22 November 2020

我国商业信用体系发展的问题与对策摘要:商业信用伴随着人类的经济活动不断发生变革与发展。在当代世界经济形势影响下,商业信用在经济贸易生活中扮演着越来越为重要的角色。借鉴国外经验,结合我国国情,建议我国应尽早建立现代商业信用体系,建立社会商业信用基础,扶持商业信用的发展;填补商业信用法律空白,完善商业信用考量标准;明确商业信用主管部门,成立信用服务行业协会;推动征信系统开放,规范信用服务行业发展;完善商业信用体制,使其优化我国经济体制。 关键字:商业信用、信用制度、经济发展、商业信用体系 商业信用泛指企业在正常的经营活动和商品交易中基于延期或预收帐款所形成的企业常见的信贷关系。包括工商企业之间相互提供的,与商品交易直接相联系的信用形式。企业之间以赊销分期付款等形式提供的信用以及载商品交易的基础上以预付定金等形式提供的信用。 一、我国商业信用现状与问题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商业信用具体经历了三个阶段: 1、在国民经济恢复和“一五”计划期间,我国曾较好地发挥过商业信用的积极作用。 2、从第二个五年计划至1978年前,除只准对采购农副产品和制造长期的大型设备可预付定金外,其余一律禁止运用商业信用。 3、从改革开放至今,商业信用在我国逐步放开,范围逐步扩大,并发挥了一定的积极作用。 进入21世纪以来,全球经济飞速发展。经济全球化趋势愈演愈烈。全球商业信用体系飞速发展,随之相对应的贸易方式也在渐渐发生转变。比如新一轮世界经济危

机虽未对我国经济增涨造成损害,但却也使广大以出口外销方式生存的中小型企业着实擦了把冷汗。海外需求的减少以及外商以赊销、汇票等贸易结算方式的转变都使广大中小企业感觉到在相对于以往的外贸订单,对交易风险掌控越来越让人力不从心。这些都凸显出我国商业信用制度建设缓慢,现有商业信用体制与我国在国际贸易中的地位不相符,制约了我国贸易的进一步发展。 当今社会发展快速,而信用制度建设却很缓慢,从而导致我国社会生活中普遍的信用缺失。为呼唤信用的回归,我国将2001年称为“诚信年”。外经贸部党组成员中国入世首席谈判代表龙永图在我国加入WTO记者招待会上对记者说:“中国现在最缺的就是诚信”,可见商业信用危机已经成为我国社会上普遍存在的现象。当前我国在商业信用方面主要存在以下一些现象: 1、经济活动主体之间相互拖欠。经济活动主体之间相互拖欠货款于货物,贷款一方拖欠银行的到期贷款,经济活动主体在经营中偷、逃、骗税的现象在全国各地普遍存在。 2、随意违约,不能及时兑现承诺。在我国现实经济生活当中,买卖双方因单方利益而随意不履行合同、合约、承诺违约。导致另一方蒙受损失的事情时有发生。 3、假冒伪劣产品众多。不法厂商为谋求非法利益,制售假冒伪劣产品、质量不合格欺诈消费者、冒用他人商标侵权、盗用他人专利侵权的种种行为已渗透到了我国经济生活生产、销售、融资、借贷、竞争等各个方面。 当代世界经济发达国家早已将商业信用作为社会最重要与最基本的商业行为标准。在商业活动中,企业的商业信誉诚实被认为是最基本的品质。而我国经过一系列历史原因,迫切的需要快速发展经济来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从而导致各种经济制度建设相应滞后。商业信用体系就是其中之一。 概括而言,我国产生商业信用缺失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我国商业信用发展状况

我国商业信用发展状况 发展阶段: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商业信用具体经历了三个阶段: 1、在国民经济恢复和“一五”计划期间,我国曾较好地发挥过商业信用的积极作用。 2、从第二个五年计划至1978年前,除只准对采购农副产品和制造长期的大型设备可预付定金外,其余一律禁止运用商业信用。 3、从改革开放至今,商业信用在我国逐步放开,范围逐步扩大,并发挥了较大的积极作用。 现状与问题: (一)商业信用销售总规模较小,贷款提供机构单一。 发达经济都是典型的信用经济。美国经济学家瓦尔特·克奇曼将美国的信用体系喻为“美国经济活力的秘密成分”。在上世纪80年代中期,美国的商业票据结算已经达到企业活期存款年末余额的3300倍。目前,企业间的信用支付方式已占到社会经营活动的80%以上。虽然银行信用成为美国人日常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商业信用销售对GDP的促进作用远远高于金融部门。据测算,商业信用销售规模每增加1亿美元,GDP就平均增加2498万美元;金融部门的信用规模每增加1亿美元,GDP仅增加1831万美元。此外,大多数国家的信用总规模都高于其GDP,而且增长速度也比GDP快。美国信用总规模的年均增长速度是GDP的1.5倍以上,并且这种趋势正在加速。在美国的三大需求中,消费需求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一直在80%以上,信用销售对美国总消费增长的支撑作用巨大。美国居民消费信用余额增长保持了50 年,以年均 12%的速度快速增长,1999-2006年消费信贷占当年GDP的比重从16. 19%上升到21.2%(如图1所示)(图略)。2007年贷款总额达到25519亿美元 我国商业信用销售对消费增长的促进作用还远没有发挥出来。我国信用销售规模与GDP增长之间的正相关关系尚未建立,也在一定程度上造成我国的内需不足。由于信用体系不健全,导致企业赊销账款回收困难,形成了大量不良债务。目前,国内企业 70%的账款逾期天数在60天以上,远远高于国际上平均30天的水平。坏账过高,拖欠成风和整个市场经济秩序严

金融学 第二章-信用-习题与答案

第二章信用 第一部分本章内容结构 信用是以偿还和付息为基本特征的借贷行为,属于商品货币关系的一个经济范畴。有商品货币存在的地方,就必然有信用活动。商品和货币自原始社会末期产生以来,经历了小商品经济、资本主义商品经济和社会主义商品经济。与这三个商品经济发展阶段相适应,信用也经历了高利贷信用、借贷资本运动的资本主义信用和社会主义信用。 信用的主要形式有:商业信用、银行信用、国家信用、消费信用、股份信用、合作信用、租赁信用和国际信用等。 第二部分本章学习重点与难点 重点 ★掌握信用的概念和范畴 ★理解和掌握信用的主要形式 难点 ★商业信用与银行信用的特点,及二者间的联系 第三部分同步练习题 一、名词解释 1信用 2商业信用 3银行信用 4直接融资 5间接融资 6消费信用 二、填空题 1信用的最基本特征是( )。 2( )是高利贷最明显的特征。 3国际信用大体可分为()和( )两类方式。 4股份公司的典型形式是指( )。 5直接融资活动中的核心是( )。 三、选择题 1.信用活动中的货币发挥的职能是( )、 A储藏手段B.支付手段 C流通手段D.价值尺度 2由债权人开出承诺到期付款的有价证券是()。 A.商业票据B支票 C.商业汇票D商业期票 3一直在我国占主导地位的信用形式是( )。 A.银行信用B国家信用 C消费信用D民间信用

4.在商业信用中采用的商业票据有( )。 A支票B传票C期票D汇票 5.消费信贷的基本类型有( )。 A银行信用B合作信用 C商业信用D国家信用 6在典型的商业信用中实际包括两个同时发生的经济行为,即()。 A买卖行为B.借贷行为 C分配行为D生产行为 7.与公司、企业的经营活动直接联系的信用形式有( )。 A消费信用B商业信用 C国家信用D银行信用 8.属借贷范围的基本信用形式有( )。 A信托信用B银行信用 C商业信用D国家信用 9商业信用是企业之间由于( )而相互提供信用。 A生产联系B产品调剂 C货物交换D商品交易 10诸多信用形式中,最基本的信用形式是( )。 A国家信用B商业信用 C消费信用D银行信用 11.信用工具具有以下( )特征。 A变现力B本金的安全性 C收益率D偿还期 12下列属于直接金融工具的是( )。 A商业承兑汇票B大额可转让定期存单 C银行债券D企业债券 四、问答题 比较商业信用与银行信用的特点,二者间有怎样的联系? 第四部分同步练习题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 1.信用:指借贷行为,这种经济行为的形式特征是以收回为条件的付出,或以归还为义务的取得;而且贷者之所以贷出,是因为有权取得利息,借者之所以可能借入,是因为承担了支付利息的义务。 2.商业信用:典型的商业信用是工商企业以赊销方式对购买商品的工商企业所提 供的信用。在典型的商业信用中实际包括两个同时发生的经济行为,买卖行为和借贷行为。 3.银行信用:具备如下两个特点的信用是银行信用:(1)以金融机构作为媒介。 这里所说的金融机构主要是指银行,同时也包括经营类似银行业务的其他非银行的金融机构。(2)借贷的对象,直接就是处于货币形态的资本。 4.直接融资:直接融资或直接金融是指公司、企业在金融市场上从资金所有者那 里直接融通货币资金,其方式是发行股票或债券。股票或公司债券的发行者,售出股

商业信用融资成本

商业信用融资成本 一、票据贴现的概述 票据贴现是指持票人为了资金融通的需要而在票据到期前以贴付一定利息的方式向银行出售票据。对于贴现银行来说,就是收购没有到期的票据。票据贴现的贴现期限都较短,一般不会超过六个月,而且可以办理贴现的票据也仅限于已经承兑的并且尚未到期的商业汇票。 二、票据贴现的种类 一般而言,票据贴现可以分为三种,分别是贴现、转贴现和再贴现。 贴现是指客户(持票人)将没有到期的票据出卖给贴现银行,以便提前取得现款。一般工商企业向银行办理的票据贴现就属于这一种; 转贴现是指银行以贴现购得的没有到期的票据向其他商业银行所作的票据转让,转贴现一般是商业银行间相互拆借资金的一种方式; 再贴现是指贴现银行持未到期的已贴现汇票向人民银行的贴现,通过转让汇票取得人民银行再贷款的行为。再贴现是中央银行的一种信用业务,是中央银行为执行货币政策而运用的一种货币政策工具。 三、票据贴现和发放贷款的异同 票据贴现和发放贷款,都是银行的资产业务,都是为客户融通资金,但二者之间却有许多差别。 (1)资金流动性不同。由于票据的流通性,票据持有者可到银行或贴现公司进行贴现,换得资金。一般来说,贴现银行只有在票据到期时才能向付款人要求付款,但银行如果急需资金,它可以向中央银行再贴现。但贷款是有期限的,在到期前是不能回收的。 (2)利息收取时间不同。贴现业务中利息的取得是在业务发生时即从票据面额中扣除,是预先扣除利息。而贷款是事后收取利息,它可以在期满时连同本金一同收回,或根据合同规定,定期收取利息。 (3)利息率不同,票据贴现的利率要比贷款的利率低,因为持票人贴现票据目的是为了得到现在资金的融通,并非没有这笔资金。如果贴现率太高,则持票人取得融通资金的负担过重,成本过高,贴现业务就不可能发生。 (4)资金使用范围不同。持票人在贴现了票据以后,就完全拥有了资金的使

企业间商业信用融资案例分析

企业间商业信用融资案例分析 时间:2012-06-26 15:19:30 来源:广西融资在线作者:陈宇点击: 案例: A企业本身从事冰箱内部架构及组件生产,今年从供应商B处购买钢材4000吨,用于冰箱内部组建生产。按理在钢材入库后,A企业应该马上付款给供应商B,并将钢材用于生产内部组建,售出后能获得80万的利润。但是在当时,市场上冰箱畅销,假若A企业延迟付款时间,可以将这笔资金用来购买冰箱外部组件,通过组装后销售冰箱可获取较大利润。于是,他就与供应商B签定商业信用合同,以到期补偿资金占用费10万元作为补偿,延期付款。这样就能在短期内获得钢材的应付款,并用于购买冰箱外部组件,借此获取了150万元的利润,除去补偿给供应商的10万元,相当于额外获取了60万的利润,有效提高生产收益。 分析: 在本案例中,企业所使用的就是应付账款融资,国际管理中一般使用信用期间约定付款期限,在信用期间,双方还会订立一个时间段做为折扣期间,在折扣区间内进行付款,则能享受供应商给予的某项优惠措施,比如获取更多商品、服务或是减免部分款项等。同时,延迟交付款项还能让这笔应付账款投入企业再生产,从而能产生更大的收益。 另外,还有一种与应付账款类似的融资方式:预收账款融资。若企业按照合同或协议的规定,在交付货物或者服务前预先收取买方部分或全部资金。它相当于卖方向买方先借一笔款,然后用货物抵偿。对于在市场上相对紧俏的货物,供货方往往向订货方预收货款,取得一定的短期资金来源,将资金用于项目启动或是企业其他用途。预收货款要先交钱后交货,重在一个“信”字,这就要求卖方企业在市场上拥有非常良好的信用形象。这种融资方式普遍应用于房地产行业及电信服务行业,日常企业中使用的订货款制度也属于预收账款融资的范畴。 以上两种方式都属于企业间商业信用融资,由于其限制条件少、手续便利、筹资成本低等优点,在产业链中的企业之间进行信用融资十分普遍。不仅仅体现了企业在产业链中的信用水平,运用得当,能为企业锁定优质客户及供应商,从

商业信用与银行信用

商业信用与银行信用 现代信用形式中,商业信用和银行信用是两种最基本的信用形式。商业信用是指企业之间在买卖商品时,以商品形式提供的信用。其典型形式是由商品销售企业对商品购买企业以赊销方式提供的信用。银行信用是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以货币形态提供的信用。银行信用是伴随着现代资本主义银行的产生,在商业信用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间接信用。银行信用在规模上、范围上、期限上都大大超过了商业信用,成为现代经济中最基本的占主导地位的信用形式。两者的关系可做如下理解: (1)商业信用始终是信用制度的基础。历史上商业信用产生在先,它直接与商品的生产和流通相关联,直接为生产和交换服务。企业在购销过程中,彼此之间如果能够通过商业信用直接融通所需资金,就不一定依赖于银行。 (2)只有商业信用发展到一定程度后才出现银行信用。资本主义的银行信用体系,正是在商业信用广泛发展的基础上产生与发展的。 (3)银行信用的出现又使商业信用进一步完善。因为商业信用工具、商业票据都有一定期限,当商业票据未到期而持票人又急需现金时,持票人可到银行办理票据贴现,及时取得急需的现金,商业信用就转化为银行信用。由于银行办理的以商业票据为对象的贷款业务,如商业票据贴现、票据抵押贷款等,使商业票据及时兑现,商业信用得到进一步发展。 (4)商业信用与银行信用各具特点,各有独特的作用。二者之间是互相促进的关系,而不存在互相取代的问题。我们应该充分利用这两种信用形式促进经济发展。 二商业信用与银行信用的联系和区别是什么? 答: 1 商业信用和银行信用的定义:(也可以按照上面的名词解释多写一点!) ① 商业信用是指以赊账方式出售商品或提供劳务时买卖双方之间相互提供的信用。商业信用是最早出现的信用形式,直接为生产服务。 ② 银行信用是指银行以存款、放款等形式提供的以货币形式为主的信用。 2 商业信用与银行信用的联系: ① 商业信用的发展是银行信用产生的基础,商业信用工具需要银行信用工具来替代。 ② 银行信用的产生是克服商业信用局限性的需要。 3 银行信用与商业信用的区别: ① 商业信用是商品生产者之间以商品形态提供的信用,贷出的资本就是待实现的商品资本。而银行信用的实质是银行作为中介使货币资本所有者通过银行和职能资本之间发生的信用关系。银行能把社会上各种闲置资本集中起来,银行信用不受个别资本的数量和周转的限制。 ② 商业信用主要是职能资本在商品买卖中相互提供的信用,商业信用的债权人和债务人都是职能资本。而银行信用的对象是货币资本。银行信用对企业来说,属于间接融资。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