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经济资本_商业银行经营革命

经济资本_商业银行经营革命

经济资本_商业银行经营革命
经济资本_商业银行经营革命

金融理论与实践

2007年第1期(总第330期)

[收稿日期]2006-11-20

[作者简介]魏文彪(1982-),男,河南舞阳人,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金融投资学、

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经济资本:商业银行经营革命

魏文彪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北京100102)

摘要:基于风险调整后的资本收益率模型的经济资本的概念,20世纪90年代后期被欧洲和美国的一些大型商业银行广泛应用。作为现代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的“核心技术”,它广泛运用于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的各个层面,为商业银行的经营管理提供了科学的标准和依据。本文将从资本监管、绩效考评、风险控制和经营理念四个方面阐明经济资本在风险管理方面的卓越功效,旨在阐明它所蕴含的理念对于推动我国商业银行由粗放经营转向集约经营所起的革命性作用。关键词:经济资本;经济增加值;风险控制;资本监管;价值最大化文章编号:1003-4625(2007)01-0008-03

中图分类号:F830.2

文献标识码:A

Abstract:TheconceptofeconomiccapitalbasedontheRAROCmodelhasbeenwidelyusedin

large-scaledcommercialbanksinEuropeandU.S.Asincethelate1990s.Asthe“coretechnique”ofthemanagementofmoderncommercialbanks,itisgenerallyappliedtoeveryaspectofthemanagementofcommercialbanks,andprovidesscientificstandardandbasisforthemanagementofcommercialbanks.Thispapertriestoillustratetheoutstandingeffectofeconomiccapitaluponriskmanagementfromfouraspectsincludingcapitalregulation,performanceappraisal,riskcontrolandmanagerialidea.Itaimstoexplaintherevolutionaryroleoftheideacontainedforpromotingourcommercialbanks’transformationfromextensiveoperationtointensiveoperation.

Keywords:economiccapitalX EVAX riskcontrolX capitalregulationX profitmaximization

风险与收益总是结伴而行。任何企业的经营活动在为自身带来丰盈收益的同时,也带来了可能招致巨额损失的风险因子。对于举债经营的商业银行而言,通过经营风险来获取收益犹如“在钢丝上舞蹈”,一旦失去二者的平衡,可能跌得体无完肤。因此,商业银行自诞生之日起,就在不断探求战胜风险的技巧。然而,在与风险搏击的过程中,却不断有银行蒙受巨亏甚至倒闭,其中不乏大和银行、巴林银行这样的金融巨头,残酷的现实一度使人们对商业银行驾驭风险的能力产生了怀疑。

经济资本(EC,economiccapital)理念的出现,无疑增强了商业银行驾驭风险

的能力。经济资本这一概念最早起源于1978年美国信孚银行创造的风险调整

后的资本收益率模型。

所谓经济资本,是指“

银行决定持有用来支持其业务发展和抵御风险并为债权人提供‘目标清偿能力’的资本,在数量上与银行承担的非预期损失相对应”。

简单地说,经济资本是根据银行所承担的风险计算的最低资本需要,用以衡量和防御银行实际承担的、超出预计损失的那部分损失,是防止银行倒闭风险的最后防线。它是人们为了风险管理的需要而创造的一个虚拟的概念,而不是一个现实的财务概念,不能在资产负债表上直接反映出来,与监管视角的监

管资本(RC,regulationcapital)和会计视角的账面资本(BC,bookcapital)有着截然不同的内涵。

从某种意义上讲,可以更多地将经济资本理解为一种风险管理的技术或工具,它的引入将从资本监管、

绩效考评、风险控制和经营理念等方面激起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的一场革命。

一、资本监管———从安全到效率商业银行作为经营风险的企业,其业务性质的特殊性决定了自身的脆弱性。鉴于银行在整个国民经济中所起的重要作用和发生金融风险后对经济稳定的巨大冲击,各国金融监管机构都制订了一系列严格的监管标准,目的是为了

【理论探索】

保障商业银行经营活动的稳健性和安全性。

其中最著名的当数国际巴塞尔委员会制定的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标准,即商业银行的监管资本持有量占自身风险加权资产(RWA,risk-weightedassets)总量的比重不低于8%。

然而,这种“一刀切”的硬性规定抹杀了银行之间的个性和差异,尤其是在风险控制方面。客观上讲,监管资本并不能完全代表银行实际吸收非预期损失的能力,并且监管规定不一定真实反映特定银行的风险特征。如果银行能够保持

,则严格执行巴塞尔协议意味着资本配置过度;相反,如果,则保持8%的资本充足率意味着资本配置不足。对于那些优质的商业银行而言,8%的资本充足率要求显得过于保守,无异于束缚了其逐利空间,因为在其高效的风险监控系统下,无需8%的资本充足率就能完全覆盖其风险暴露;相反,对于有些劣质的商业银行而言,由于风险监控系统运行的低效率,甚至连10%的资本充足率也可能无法有效覆盖风险头寸。

从这个角度来看,巴塞尔委员会所制定的资本充足率标准并不能被冠之以“科学的标准”,它推崇安全至上,但却无法有效规避劣质银行的危机,反而使具有良好风险控制能力的优质银行在这一硬性约束条件下不能充分发挥其资本的效用。这种折中行为,实乃不得已而为之的作法。

经济资本用灵活和自由的理念体现出了银行与银行之间的异质性。它是为承担风险暴露真正需要的资本,完全反映了银行自身的风险特征。

对那些优质银行而言,只需持有与其风险头寸相匹配的经济资本储备,其他剩余资本完全可以腾出来进行业务扩张,从而提高自有资本的运作效率,攫取更大利润。

而劣质银行则可以通过增持资本或收缩业务去消除破产隐患,从而提高自身的安全性。在经济资本理念的指导下,监管部门真正应该做的是尝试让商业银行根据自身的具体情况自行量体裁衣、

实现所谓“自我监管”,把工作的重点放

到如何确保商业银行把经济资本的理念

落实到经营实践中去,而不是一厢情愿

地制定“一刀切”的硬性标准,让银行去

执行命令。

以经济资本理念,在强调对债权人

负责的同时也兼顾了商业银行自身的效

率,将安全性和盈利性结合起来,从而保

证了资本得以最有效的运用以获得最佳

的收益,并通过提高优质银行的效率而

提高了整个银行体系的效率,通过增加

劣质银行的安全性而增强了整个银行体

系的安全性。

二、绩效考评——

—从数量到质量

作为激励制度的基础,科学的绩效

考评标准有助于提高整个银行的运作效

率,而不合理的绩效考评标准往往由于

无法有效识别效益源和损失源,会降低

整个银行系统的运作效率,甚至会造成

“劣质部门驱逐优质部门”的现象。从这

个意义上讲,绩效考评标准设计的科学

与否,将直接关系着商业银行经营的安

全性和长远性。

目前国内绝大多数银行安排的年度

经营计划目标都以利润额和业务量为

主,以利润和业务计划的实际完成情况

作为绩效评价和考核结果,并以此进行

等级排名和薪酬奖励。

在这种考评标准的驱使下,任何一

个理性的信贷员都会毫不犹豫地扩大自

己资产业务规模,企图利用业务量的增

加来带动利润额的增加。因为按照责权

发生制的会计原则,交易完成的同时利

润和业务量就能体现在账面上,而不管

日后这笔贷款能否收回。

然而,账面利润的核算不但没有考

虑到权益资本的使用成本,更重要的是

忽视了风险因素的存在。会计体系记录

的信息属于交易导向,而非价值导向,按

照责权发生制得出的账面利润并不是银

行实实在在可用于分配或再投资的资

金,它仅仅是反映在账簿上的一个数学

符号。

如果以这个符号作为考核标准,那

么最直接的后果就是风险头寸随着业务

规模的扩张迅速积累,利润虚增,一旦风

险事件发生,就会导致经营利润账实不

符,不良资产层出不穷。

显然,以账面利润额作为绩效考评

标准的可行度是值得怀疑的。而经济资

本理念所倡导的经济增加值(EVA,

economicvalueadded)和风险调整后的

资本收益率(RAROC,riskadjustedreturn

oncapital)概念则可有效解决利润虚增

的问题,同时能够对员工的绩效给出更

客观公正的评价。所谓EVA是指税后利

润扣除经济资本成本后的净额,用公式

表达为:

EVA=PAT-Re×EC

其中,PAT表示税后利润,Re表示期

望收益率,Re×EC则可以视为经济资

本的持有成本,也就是承担风险的代价。

而RAROC体现的是剔出风险因素后的

经济资本回报率,用公式表达为:

RAROC=

PAT-EL

EC×100%

其中,PAT(profitaftertax)表示税后

利润,EL(expectloss)表示预期损失。EVA

和RAROC同传统评价指标的最大区

别,就是充分考虑到了风险因素的影响

和资本的成本,其核心原理是商业银行

在评价其盈利状况时,必须考虑在盈利

的同时承担了多大的风险,在计算EVA

时应把风险因素归入减数,而在计算

RAROC时应把风险因素并入分母,这样

一来,提高绩效指标数值的手段就不单

单取决于扩大被减数和分子,同时应充

分考虑控制减数和分母的膨胀。

总的来说,以经济资本理念为核心

的绩效评价系统通过引入风险成本和资

本成本对收益进行调整,将各项因素分

解到各部门和各产品,从机制上引导业

务单位和业务人员统筹考虑收益与成

本、市场与风险的关系,从而能够更加科

学合理地评判业务单位和业务人员的经

营绩效,并施加相应的奖励或惩罚。

三、风险控制——

—从被动到主动

风险控制对于负债经营的商业银行

来说显得至关重要,它是保障安全性的

基石。不能有效地驾驭风险,盈利也就无

从谈起。然而,从以往的业务实践来看,

ECRWA<8%

EC

RWA

>8%

【理论探索】

2007年第1期(总第330期)金融理论与实践

多数国内银行在强调业务发展的同时却忽视了对风险的关注和有效制约,业务人员片面地追求业务量和账面利润的增长,而并不把风险因素作为重点考虑的对象,导致风险大量累积并形成了巨大的不良资产包袱,使得风险控制工作极为被动,常常被风险牵着鼻子走,效率严重低下。

经济资本理念所诉求的是实现业务发展和风险控制动机的相容性,通过科学的绩效标准使当事人的行为动机不再是单一的利润标准或风险标准,而是二者的融合。这样做的一个最大好处,就是将事后被动的风险处理工作提到事前来做,不是被动地去适应风险,而是主动地去选择风险。

经济资本理念下EVA指标和RAROC指标恰好提供了这种选择工具。从绝对指标来看,如果EVA>0,则意味着开展此项业务为银行带来了正的附加价值,可以接受;反之,如果EVA<0,则应该放弃此项业务。同时,EVA的值应该是越大越好,对于A、B两项业务,如果EVAA>EVAB>0,则显然开展A业务比开展B业务更有利可图。

这种考虑在理论上的指导意义是,银行可以通过扩展EVA较高的业务规模同时缩减EVA较低的业务规模来引导信贷资源从效益、质量和前景不乐观的领域中退出,以投向更有利可图的业务。

从相对指标上看,RAROC把银行的收益与所承担的风险直接挂钩,将未来可预期的损失量化为当期成本直接对当期利润进行调整,同时考虑到为缓释不可预期损失所占用的经济资本储备,在此基础上综合考虑资本的使用效益。它的优越性在于使银行风险管理和业务发展的成果体现为一个简单的数值,使业务人员可以通过控制RAROC水平来建立一个高效的、自动运转的风险控制机制。

EVA和RAROC试图将利润指标同风险指标统一起来,使业务人员在开展业务时既不能一味地追逐利润,也不能一味地规避风险,而是设法追求二者之间的某种平衡,以实现风险调整后的利

润最大化。如果业务人员在业务实践中

充分考虑风险因素并且以EVA和

RAROC进行风险筛选、风险控制,那么

在与风险的搏击过程中,商业银行就会

变被动为主动。

四、经营理念——

—从粗放到集约

自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我国

商业银行逐步确立了“利润最大化”的经

营理念,极大地推动了银行体系市场化

改革。然而,从世界各国的实践结果来

看,这种理念还存在很大的局限性。

首先,利润最大化追求的是以会计

分期和责权发生制为前提的账面利润,

反映的是交易记录而不是价值记录。

其次,利润最大化没有充分考虑风

险因素和资本成本,反映的银行经营业

绩不真实、不完整。

最后,片面追求利润最大化客观上

不能有效抑制企业的短期行为,导致商

业银行为追求利润而不顾风险。

经济资本理念所追求的是通过合理

经营,充分考虑资本的成本价值和风险

价值,在保证经营安全的基础上,力求银

行自身价值达到最大。这里的“价值”不

是体现在账簿上的数字符号,而是实实

在在的财富,是以EVA形式体现的“超

额利润”。

应该看到,利润最大化的理念只是

对经济效益浅层次的认识,存在一定的

片面性,而经济资本理念所倡导的是通

过资本的约束控制业务风险,并在此基

础上用剔出风险成本后的经济增加值作

为股东价值最大化的载体。这既是经济

资本管理的核心内容,也是银行管理的

核心价值理念,体现的是利润最大化与

风险最小化的统一。

目前来看,除少数一两家银行外,绝

大多数的国内商业银行仍然以追求利润

最大化,甚至是业务规模总量或市场份

额最大化为经营理念,这与现代商业银

行价值最大化的经营理念要求相去甚

远。

显然,经济资本理念的引入应该成

为目前国内商业银行经营理念从利润向

价值转变、经营模式由粗放向集约转变

的最好工具,对促使其按照风险收益匹

配原则合理规划自身风险资产的增长速

度和规模,帮助其构建起价值最大化理

念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风险与收益是一对天生的共同体,

商业银行在追求收益的同时永远无法摆

脱风险的追随,形象地说,“追求利润”和

“控制风险”可以看作商业银行赖以行进

的双腿。可惜在对风险与收益的权衡当

中,多数国内银行的天平都偏向了后者,

它们更多地专注于业务扩张,而对风险

的过度积累却视而不见,俨然失去了“控

制风险”这条腿,一条腿走路,显然是要

摔跟头的,大和银行、巴林银行的前车之

鉴就是最好的论据。

另外,在控制风险的手段上,多数银

行缺失了风险与收益的平衡机制,导致

“追求利润”与“控制风险”这两条腿步调

失调,跌跌撞撞地前行,必然是举步维

艰。

经济资本理念的引入无疑是一场革

命,意味着我国商业银行的管理模式将

由传统的业务驱动型转向风险驱动型,

从而完成从粗放到集约的蜕变。

一言以蔽之,经济资本理念企图让

商业银行用两条腿来走路,并且走出和

谐统一的步调,因为只有这样才能走得

更稳、走得更快。

参考文献:

[1]谢清河.商业银行业绩评价机制

研究[J].财会月刊,2005,(7):61-63.

[2]刘元庆.经济资本在我国商业银

行风险管理中的应用[J].经济导刊,2005,

(12):52-55.

[3]刘建德.经济资本——

—风险和价

值管理的核心[J].国际金融研究,2004,(8):

44-49.

[4]陈映申.从经济资本理念看现代

银行管理艺术[J].新金融,2004,(8):24-26.

[5]张德银.国有商业银行引入经济

资本管理研究[J].金融论坛,2005,(2):22-

27.

[6]罗平.巴塞尔新资本协议研究文

献及综述[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

2004.

(责任编辑:贾伟)

【理论探索】

10

金融理论与实践2007年第1期(总第330期)

我国商业银行资本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课后讨论题研究报告 题目我国商业银行资本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课程代码及课序号 CUR210-3 课程名称银行管理学 小组成员王彦龙周晓庆丁声捷 李蔚伍睿安苟沛然 完成时间 2010.4.

银行资本管理作为一种新的银行管理模式,虽然被国内多家银行所实行,但是由于理解深度不够,操作不规范,在资本金运作以及经济资本管理(风险管理)上都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从资本金运作现实角度方面来讲主要有五个问题: (一)核心资本充足率低 国有银行与两家国际金融集团(花旗集团和美洲银行)相比,不仅资本充足率和核心资本充足率在数值上表现出极大劣势,同时,会发现国有银行资本充足率比较缺乏稳定性。国有商业银行关于资本金的管理主要局限于核心资本,附属资本的管理还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这种格局严重影响了国有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的总体水平。 (二)银行依靠自身积累补充资本金能力有限 四大国有商业银行缺乏补充资本金的积极性。国有银行的所有者是国家,国家为其提供了强有力的担保。政府的信用担保也可以影响银行某些项目的资金成本进而影响到银行的资本成本,起到替代账面资本的作用。

从西方商业银行的资本结构看,留存收益在资本补充渠道中占有重要地位,以美国为例,2003年末,未分配利润和赢余公积金占总资本的40%,资本公积金占39%,次级债占12%,普通股和优先股占9%。 (三)商业银行盈利能力低下 商业银行内部融资能力差,盈利水平低。资本补充渠道除了政府注资之外,基本上就是依靠自身利润积累,长期以来承担着不合理的税负负担,其中主要是营业税。高税率导致中国商业银行盈利能力下降。 美国商业银行能够主要依靠利润的积累来补充资本金的最主要原因是它们的盈利能力很强,最近10年来,美国主要商业银行的资产利润率可以达到1%左右,而中国的上市银行的资产收益率平均只有0.35%,相当于美国的三分之一,无法通过自身积累的方式补充资本金。 据统计,自1980年以来,130多个国家经历了银行业的严重问题,而直接损害银行稳健经营和安全、导致金融危机、银行危机产生的最重要问题则是银行的不良资产。在我国,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入,不良资产问题也逐渐成为经济界的一个焦点,它已对经济稳定增长造成严重威胁。中国银行业的不良资产在20世纪90年代一直呈上升趋势,到2000年第四季度,银行的不良资产率开始下降,并且,2001年和2002年两年下降得相当快。但自2003年第四季度开始,中国各家银行的不良贷款均有不同程度的反弹。我国国有商业银行的不良资产至少在20%-30%之间,而不良资产的90%则集中在四大国有商业银行。目前中国银行业的不良资产率略高于20%但各行不良贷款仍处于较高水平。截至03年9月末,四大国有商业银行的不良资产率仍高达21.4%,相比外资银行2%—3%的水平,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五)较高的坏账率 我国目前尚未建立起完善的社会信用体系,、当市场活动中某一单位出现违约行为时,政府主管部门和社会各界往往很难立即做出反映或予以揭露。据统计,2000年中国金融机构贷款余额高达10万亿元,其中仅四大商业银行分离出去的不良贷款就高达1万四千亿元,商业银行坏账率高达9%。 重视住房抵押贷款背后隐藏的风险是当前中国商业银行特别应该关注的问题。在房地产市场整体上升的时期,住房抵押贷款对商业银行而言是优质资产,贷款收益率相对较高、违约率较低、一旦出现违约还可以通过拍卖抵押房地产获得补偿。目前房地产抵押贷款在中国商业银行的资产中占有相当大比重,也是贷款收入的主要来源之一。根据新巴塞尔资本协议,商业银行为房地产抵押贷款计提的风险拨备是较低的。然而一旦房地产市场价格普遍下降和抵押贷款利率上升的局面同时出现,购房者还款违约率将会大幅上升,拍卖后的房地产价值可能低于抵押贷款的本息总额甚至本金,这将导致商业银行的坏账比率显著上升。 在这五点不足情况下,我国商业银行可以实行“存量重整,增量化解”的策略。因为资本管理受到资本约束的限制,根据目前国内银行业的资本充足率情况,资本管理可以遵循区别对待,以增量管理为主,同时加强存量管理。在银行资本充足率水平未达标情况下,资本管理的重点放在增量上,优化增量资源配置,控制增量资产风险,使其与监管资本的增长相协调;已达标银行的资本管理则继续改善资产结构、降低高风险业务占比,降低存量资产

商业银行资本管理办法(十四)

商业银行资本管理办法(十四) 第一百一十六条商业银行应当指定相关部门履行以下资本管理职责: (一)制定资本总量、结构和质量管理计划,编制并实施资本规划和资本充足率管理计划,向高级管理层报告资本规划和资本充足率管理计划执行情况。 (二)持续监控并定期测算资本充足率水平,开展资本充足率压力测试。 (三)组织建立内部资本计量、配置和风险调整资本收益的评价管理体系。 (四)组织实施内部资本充足评估程序。 (五)建立资本应急补充机制,参与或组织筹集资本。 (六)编制或参与编制资本充足率信息披露文件。 第一百一十七条商业银行采用资本计量高级方法的,相关部门还应履行以下职责: (一)设计、实施、监控和维护资本计量高级方法。 (二)健全资本计量高级方法管理机制。 (三)向高级管理层报告资本计量高级方法的计量结果。 (四)组织开展各类风险压力测试。 第一百一十八条商业银行采用资本计量高级方法的,应当建立验证部门(团队),负责资本计量高级方法的验证工作。验证部门(团队)应独立于资本计量高级方法的开发和运行部门(团队)。 第一百一十九条商业银行应当明确内部审计部门在资本管理中的职责。内部审计部门应当履行以下职责: (一)评估资本管理的治理结构和相关部门履职情况,以及相关人员的专业技能和资源充分性。 (二)至少每年一次检查内部资本充足评估程序相关政策和执行情况。

(三)至少每年一次评估资本规划的执行情况。 (四)至少每年一次评估资本充足率管理计划的执行情况。 (五)检查资本管理的信息系统和数据管理的合规性和有效性。 (六)向董事会提交资本充足率管理审计报告、内部资本充足评估程序执行情况审计报告、资本计量高级方法管理审计报告。 第一百二十条商业银行采用资本计量高级方法的,内部审计部门还应评估资本计量高级方法的适用性和有效性,检查计量结果的可靠性和准确性,检查资本计量高级方法的验证政策和程序,评估验证工作的独立性和有效性。 第三节风险评估 第一百二十一条商业银行应当按照银监会相关要求和本办法附件13的规定,设立主要风险的识别和评估标准,确保主要风险得到及时识别、审慎评估和有效监控。 主要风险包括可能导致重大损失的单一风险,以及单一风险程度不高、但与其它风险相互作用可能导致重大损失的风险。风险评估应至少覆盖以下各类风险: (一)本办法第四章、第五章和第六章中涉及且已覆盖的风险,包括信用风险、市场风险和操作风险。 (二)本办法第四章、第五章和第六章中涉及但没有完全覆盖的风险,包括集中度风险、剩余操作风险等。 (三)本办法第四章、第五章和第六章中未涉及的风险,包括银行账户利率风险、流动性风险、声誉风险、战略风险和对商业银行有实质性影响的其它风险。 (四)外部经营环境变化引发的风险。 第一百二十二条商业银行应当有效评估和管理各类主要风险。 (一)对能够量化的风险,商业银行应当开发和完善风险计量技术,确保风险计量的一致性、客观性和准确性,在此基础上加强对相关风险的缓释、控制和管理。

2012《商业银行资本管理办法(试行)》

银监会发布《商业银行资本管理办法(试行)》 根据国务院第207次常务会议精神,6月8日,中国银监会发布《商业银行资本管理办法(试行)》(以下简称《资本办法》),并于2013年1月1日起实施。 本轮国际金融危机表明,银行业实现稳健运行是国民经济保持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金融危机以来,按照二十国集团领导人确定的改革方向,金融稳定理事会和巴塞尔委员会积极推进国际金融改革,完善银行监管制度。2010年11月,二十国集团首尔峰会批准了巴塞尔委员会起草的《第三版巴塞尔协议》,确立了全球统一的银行业资本监管新标准,要求各成员国从2013年开始实施,2019年前全面达标。《第三版巴塞尔协议》显著提高了国际银行业资本和流动性的监管要求。在新的监管框架下,国际银行业将具备更高的资本吸收损失能力和更完善的流动性管理能力。 近年来,我国银行业有序推进改革开放,不断提高资本和拨备水平,风险防控能力持续增强,为我国抵御国际金融危机的负面冲击,实现国民经济平稳健康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当前,银行业稳步实施新的资本监管标准,强化资本约束机制,不仅符合国际金融监管改革的大趋势,也有助于进一步增强我国银行业抵御风险的能力,促进商业银行转变发展方式、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 银监会有关负责人表示,2011年以来,银监会认真借鉴国际金融监管改革的成果,结合我国银行业的实际情况,着手起草《资本办法》,

不断丰富完善银行资本监管体系。起草过程中,银监会认真考虑了当前复杂多变的国内外经济环境和银行业实际情况,多次公开征求意见,并对实施新监管标准可能产生的影响进行了全面评估,对《资本办法》的内容进行了慎重调整,构建了与国际新监管标准接轨并符合我国银行业实际的银行资本监管体系。《资本办法》分10章、180条和17个附件,分别对监管资本要求、资本充足率计算、资本定义、信用风险加权资产计量、市场风险加权资产计量、操作风险加权资产计量、商业银行内部资本充足评估程序、资本充足率监督检查和信息披露等进行了规范。 《资本办法》主要体现了以下几方面要求: 一是建立了统一配套的资本充足率监管体系。《资本办法》参考巴塞尔III的规定,将资本监管要求分为四个层次:第一层次为最低资本要求,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一级资本充足率和资本充足率分别为5%、6%和8%;第二层次为储备资本要求和逆周期资本要求,储备资本要求为2.5%,逆周期资本要求为0-2.5%;第三层次为系统重要性银行附加资本要求,为1%;第四层次为第二支柱资本要求。《资本办法》实施后,正常时期系统重要性银行和非系统重要性银行的资本充足率要求分别为11.5%和10.5%。多层次的资本监管要求既体现了国际标准的新要求,又与我国商业银行现行的资本充足率监管要求基本保持一致。 二是严格明确了资本定义。《资本办法》根据国际的统一规则,明确了各类资本工具的合格标准,提高了资本工具的损失吸收能力。

中国农业银行经济资本管理办法[1].doc.精讲

中国农业银行经济资本管理办法 (2005年3月发布实施,2006年1月修订)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加强农业银行的资本和风险管理,优化资源配置,建立以资本约束为核心的业务发展模式,转变增长方式,提高风险抵御能力和风险调整后经营绩效,实现银行价值最大化目标,根据有关规定并结合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农业银行实行经济资本管理。 经济资本管理是指在经济资本计量的基础上,通过优化经济资本分配和配置,以资本约束资产增长,并在控制业务风险的同时提高资本的使用效率,使业务发展的速度、效益与风险承担能力相协调,实现银行价值最大化目标。 经济资本管理主要包括经济资本计量、经济资本分配、经济资本配置、涵盖经济资本成本的产品定价及以经济资本回报率或经济增加值为核心的绩效考核等管理内容。 第三条本办法所称经济资本,是指用于抵御业务(资产)风险的资本。从计量角度,经济资本等于各项业务(资产)的风险总量,反映了各项业务(资产)风险所产生的资本需求。 风险即非预期损失,是指在一定时期内、在既定置信区间内可能超过预期损失的那部分损失。 第四条经济资本管理遵循计划分配、优化配置、回报约束、价值考核的原则。 计划分配是指通过经济资本计划管理的形式向分支机构分配经济资本增量限额,视同虚拟分配用于抵御业务风险的资本,并以此约束业务(资产)风险的增长,确保增量业务具有充分的风险抵御能力。 优化配置是指将有限的经济资本重点配置到风险相对较低并具有较高经济资本回报率的业务(资产)上,在控制风险增长的同时提升各项业务(资产)的风险调整后绩效。 回报约束是指贷款等各项业务(资产)占用的经济资本必须能够提供相应的风险调整后的资本回报,业务收益必须能够弥补包括经济资本成本在内的各项成本支出,并限制经济资本回报率水平低于目标要求的各项业务(资产)的增长。 价值考核是指对各分支机构、业务部门及各项业务经营绩效的考核评价应以经济增加值为主要依据,以促进实现银行价值最大化目标。 第五条本办法适用于农业银行境内各一级分行(不含西藏)及总行营业部、票据营业部(以下统称“各分行”)。 境外分行的经济资本管理办法另行制定。 第二章经济资本计量范围和方法 第六条经济资本的计量范围为信用风险、市场风险和操作风险。因市场风险和操作风险的计量方法尚未成熟,暂不纳入计量范围。 信用风险是指因借款人或交易对手违约可能产生的损失。信用风险经济资本的计量范围包括表内信贷类资产、非信贷类资产和主要的表外业务(或有资产)。 固定资产类资产虽无信用风险,但仍纳入经济资本计量和管理范围。 第七条经济资本计量采用内部系数法。总行参照巴塞尔资本协议和银监会的有关规定,结合经营政策导向及各项业务的风险状况,并考虑风险缓释因素,统一制定各项业务(资产)的经济资本系数(详见附表)。

《商业银行资本管理办法(试行)》附件1-17【精选】

《商业银行资本管理办法(试行)》附件 附件1:资本工具合格标准。 附件2:信用风险权重法表内资产风险权重、表外项目信用转换系数及合格信用风险缓释工具。 附件3:信用风险内部评级法风险加权资产计量规则。 附件4:信用风险内部评级法风险暴露分类标准。 附件5:信用风险内部评级体系监管要求。 附件6:信用风险内部评级法风险缓释监管要求。 附件7:专业贷款风险加权资产计量规则。 附件8:交易对手信用风险加权资产计量规则。 附件9:资产证券化风险加权资产计量规则。 附件10:市场风险标准法计量规则。 附件11:市场风险内部模型法监管要求。 附件12:操作风险资本计量监管要求。 附件13:商业银行风险评估标准。 附件14:资本计量高级方法监督检查。 附件15:信息披露要求。 附件16:资本计量高级方法验证要求。 附件17:外部评级使用规范。

附件1: 资本工具合格标准 一、核心一级资本工具的合格标准 (一)直接发行且实缴的。 (二)按照相关会计准则,实缴资本的数额被列为权益,并在资产负债表上单独列示和披露。 (三)发行银行或其关联机构不得提供抵押或保证,也不得通过其他安排使其在法律或经济上享有优先受偿权。 (四)没有到期日,且发行时不应造成该工具将被回购、赎回或取消的预期,法律和合同条款也不应包含产生此种预期的规定。 (五)在进入破产清算程序时,受偿顺序排在最后。所有其他债权偿付后,对剩余资产按所发行股本比例清偿。 (六)该部分资本应首先并按比例承担绝大多数损失,在持续经营条件下,所有最高质量的资本工具都应按同一顺序等比例吸收损失。 (七)收益分配应当来自于可分配项目。分配比例完全由银行自由裁量,不以任何形式与发行的数额挂钩,也不应设置上限,但不得超过可分配项目的数额。 (八)在任何情况下,收益分配都不是义务,且不分配不得被视为违约。 (九)不享有任何优先收益分配权,所有最高质量的资本工具的分配权都是平等的。 (十)发行银行不得直接或间接为购买该工具提供融资。 (十一)发行必须得到发行银行的股东大会,或经股东大会授权的董事会或

银行经济资本管理办法

中国ⅩⅩ银行经济资本管理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加强ⅩⅩ银行的资本和风险管理,优化资源配置,建立以资本约束为核心的业务发展模式,转变增长方式,提高风险抵御能力和风险调整后经营绩效,实现银行价值最大化目标,根据有关规定并结合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ⅩⅩ银行实行经济资本管理。 经济资本管理是指在经济资本计量的基础上,通过优化经济资本分配和配置,以资本约束资产增长,并在控制业务风险的同时提高资本的使用效率,使业务发展的速度、效益与风险承担能力相协调,实现银行价值最大化目标。 经济资本管理主要包括经济资本计量、经济资本分配、经济资本配置、涵盖经济资本成本的产品定价及以经济资本回报率或经济增加值为核心的绩效考核等管理内容。 第三条本办法所称经济资本,是指用于抵御业务(资产)风险的资本。从计量角度,经济资本等于各项业务(资产)的风险总量,反映了各项业务(资产)风险所产生的资本需求。 风险即非预期损失,是指在一定时期内、在既定置信区间内可能超过预期损失的那部分损失。 第四条经济资本管理遵循计划分配、优化配置、回报约束、价

值考核的原则。 计划分配是指通过经济资本计划管理的形式向分支机构分配经济资本增量限额,视同虚拟分配用于抵御业务风险的资本,并以此约束业务(资产)风险的增长,确保增量业务具有充分的风险抵御能力。 优化配置是指将有限的经济资本重点配置到风险相对较低并具有较高经济资本回报率的业务(资产)上,在控制风险增长的同时提升各项业务(资产)的风险调整后绩效。 回报约束是指贷款等各项业务(资产)占用的经济资本必须能够提供相应的风险调整后的资本回报,业务收益必须能够弥补包括经济资本成本在内的各项成本支出,并限制经济资本回报率水平低于目标要求的各项业务(资产)的增长。 价值考核是指对各分支机构、业务部门及各项业务经营绩效的考核评价应以经济增加值为主要依据,以促进实现银行价值最大化目标。 第五条本办法适用于ⅩⅩ银行境内各一级分行(不含西藏)及总行营业部、票据营业部(以下统称“各分行”)。 境外分行的经济资本管理办法另行制定。 第二章经济资本计量范围和方法 第六条经济资本的计量范围为信用风险、市场风险和操作风险。因市场风险和操作风险的计量方法尚未成熟,暂不纳入计量范围。 信用风险是指因借款人或交易对手违约可能产生的损失。信用风

银行经济资本管理3

ⅩⅩ银行经济资本管理 第3章中国ⅩⅩ银行经济资本管理现状分析 五大国有大型商业银行中,ⅩⅩ银行是国内最早推行经济资本管理的银行,。 2002年,ⅩⅩ银行建立起经济资本管理分配办法,但主要是针对各省、自治区、 直辖市分行及海外分支机构经济资本的事后计量,且不具备资源配置和预算管理 的功能。2004年,ⅩⅩ银行出台了《经济资本预算管理暂行办法》,此办法的出 台确定了年度经济资本增长率目标和经济资本回报率目标的逻辑起点,据此确定 和分配经济资本增量额度,然后再安排年度其他财务收支计划和年度业务计划。 在确定全行当年经济资本总额和经济资本增量的基础上,计算可扩张的全年风险 资产数量,然后再根据资产性质和资产损失特征的不同,在不同产品和企业问、 行业、区域分配经济资本,采用不同的分配系数,引导各一级分行和海外分支机 构调整产品和业务结构。同时,各一级分行和海外分支机构占用经济资本的期望 回报率规定必须达到13.5%,据此硬化约束,改善资源配置和经营绩效,推动各级行权衡效益和风险。 3.1中国ⅩⅩ银行信用风险经济资本管理 信用风险经济资本计量方法为抵御ⅩⅩ银行信用风险所产生的非预期损失所需 的经济资本是为信用风险经济资本。信用风险经济资本的计量应基于反映信用 JxL险的违约概率、违约损失率、违约风险暴露、违约相关性、信用等级迁移、 期限、置信水平、持有期等风险要素。信用风险经济资本的计量基于资产波动 法,涵盖非违约的对公敞口、零售敞口和本币信用馈,交易对手信用敞口采用 监管资本计量方法。另外对违约敞口设计了专门的计量方法,其他业务暂时采 用系数法。 资产波动法以违约概率模型为基础,即先在某种假设背景下,资产损失服 从某种分布的测算在一定置信水平下的非预期损失。ⅩⅩ银行的资产波动法, 假设资产损失服从B分布,并按照公式对公债项(零售分池)计算经济资本占 用情况。 一、对公非违约敞口 (1)违约概率PD的计算。未评级客户的PD值,按照以下方法确定:没 有有效评级的非违约分公司客户,适用该客户总公司已有评级所对应的PD值; 无追索权国内定向保理业务,采用核心企业评级所对应的PD值。 除上述情况外,对非违约客户没有有效评级内部评级系统中评级的客户,采 用信用等级BBB.对应的PD平均值,测算经济资本占用;办理“速贷通、成长之路”及其他纳入中、小微企业业务的未评级客户,采用信用等级A.对应的PD平均值,计算经济资本占用情况。 (2)违约损失率LGD的计算。采用优化后的LGD高级法模型计算,优化

经济资本配置管理体系在中国银行业的运用及影响分析经

经济资本配置管理体系在中国银行业的运用及影 响分析 摘要:经济资本管理体系是当今国际银行业最为先进的风险控制体系,经济资本已经成为银行风险和价值管理的核心。本文系统剖析了经济资本的内涵,分析了银行经济资本管理体系的特点,并结合经济资本配置管理在我国商业银行的实践,分析了经济资本配置管理对银行业务发展的意义和影响。 关键词:经济资本;经济资本配置;银行业务 资本作为银行抵御风险的最终保证,应在所有业务敞口上得到合理配置, 资本配置的基本原则是将资本要求与风险度量直接挂钩。这一原则确立了经济资本配置在银行经营管理中的重要地位。中国银监会明确鼓励商业银行逐步确立以经济资本为风险管理的核心,四大国有银行以及以招商银行为代表的股份制商业银行在积极研究内部评级法的同时,己经将经济资本作为一个重要管理工具进行研究和应用。经济资本管理是商业银行管理的前沿理论,经济资本已成为商业银行制定经营战略的决策依据,代表了未来银行业风险和价值管理的核心。 一、经济资本与经济资本管理 西方银行业在20世纪70年代引入了经济资本的概念。经济资本是一种虚 拟资本,是一个经计算得出的数值,是一个量的概念,之所以称其为“经济” 资本,是因为它在度量风险时的经济真实性超过账面资本与监管资本;而之所 以称其为经济“资本”,是因为它代表了支撑银行风险所需要配置的资本 (Perli, 2004)。 经济资本是银行自身根据其风险量化、风险管理能力认定的应该拥有的资本金,由商业银行内部评估而产生并配置给资产或某项业务用以减缓风险冲击(刘建德,2004)。经济资本并不等同于银行所持有的实收资本,也不等同于银行的监管资本,反映了银行自身的风险特征,对应于银行实际承担的风险。经济资本计算公式(武剑,2004)为: 经济资本=信用风险的非预期损失+市场风险的非预期损失+操作风险的 非预期损失一重叠计划的损失 经济资本管理的建立是基于资本的两个重要特征:资本是稀缺的,因此必须将有限的资本有效地配置到最能增加银行价值的环节;资本又是有成本的,因此必须强调对资本的回报,即对股东实现价值创造,并充分考虑资本所承担的风险,实现收益与风险和成本的统一(毛奉君,2006)。经济资本管理体系 主要由三个部分构成:一是经济资本的计量;二是经济资本的预算分配制度;

银行支行经济资本管理[2020年最新]

中国ⅩⅩ银行ⅩⅩ支行经济资本管理 第3章ⅩⅩⅩⅩ支行运行现状 3.1ⅩⅩ地区基本情况 ⅩⅩ区现有金融单位9家(工、农、中、建、交、商业银行、农发行、农 信社、邮政),主要金融机构网点分布情况为:工行11个、ⅩⅩ9个、中行 4 个、建行5个、信用社47个、交行2个、齐商6个。 2012年末,全区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185. 46亿元,比年初增加16. 38 亿元,其中:储蓄存款余额为135. 74亿元,较年初增加11. 35亿元;单位存款余额48. 33亿元,较年初增加 5. 75亿元。各项贷款余额为109.27亿元,较年 初增加10. 42亿元,其中:短期贷款余额66.92亿元,较年初增加12. 98亿元;中长期贷款余额40. 05亿元,较年初增加 2. 26亿元。20 3.2ⅩⅩⅩⅩ支行总体情况 (1)机构人员状况 ⅩⅩⅩⅩ现有内设部门4个(公司业务部、个人金融部、综合管理部、财 会运营部);营业机构9个,其中城区网点6个,农村网点3个(八陆、山头、白塔)。现有员工144人,其中在职长期合同工105人,平均年龄44. 7岁,其中45岁及以上占比74%;派遣用工39人,平均年龄32岁。全行人员年龄结构 老化现象严重。 (2)存款业务状况 1)、本外币各项存款情况 截至2012年12月末,我行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285290万元,较年初增加27536万元,存量份额27. 41%,居同业第二位,较第一位的工行(39.17%)少

民康药业、宏泰机电等行业前景较好的优质中小企业实现有效投放近4000万yZi。 个人贷款月末余额37651万元,较年初增加7004万元,增量份额68.17%, 居同业第一位,其中个人住房贷款余额17411万元,较年初增加5287万元;个 人质押贷款余额60万元,较年初增加13万元;个人综合授信贷款余额803万元,较年初减少39万元;个人助业贷款余额3148万元,较年初增加2055万元;农户贷款余额13537万元,较年初下降1117万元;农户经营贷款余额2417万元,较年初增加592万元。 个人贷款投放重点为个人住房贷款及个人助业贷款。 (4)中间业务收入及重点产品完成情况 截至2012年12月末,全行实现中间业务收入1678万元,虽居同业第一位, 但仅领先第二位的工行117万元。 截至2012年12月末,我行新增贷记卡客户6036户,完成全年计划的113%; 新增个人网银K宝客户6453户,完成全年计划的68%;新增企业网银502户,

商业银行资本管理办法

第一百六十五条商业银行可以不披露专有信息或保密信息的具体内容,但应进行一般性披露,并解释原因。 第一百六十六条商业银行信息披露频率分为临时、季度、半年及年度披露,其中,临时信息应及时披露,季度、半年度信息披露时间为期末后30个工作日内,年度信息披露时间为会计年度终了后四个月内。因特殊原因不能按时披露的,应至少提前15个工作日向银监会申请延迟披露。 第一百六十七条商业银行应当分别按照以下频率披露相关信息: (一)实收资本或普通股及其它资本工具的变化情况应及时披露。 (二)核心一级资本净额、一级资本净额、资本净额、最低资本要求、储备资本和逆周期资本要求、附加资本要求、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一级资本充足率以及资本充足率等重要信息应按季披露。 (三)资本充足率计算范围、信用风险暴露总额、逾期及不良贷款总额、贷款损失准备、信用风险资产组合缓释后风险暴露余额、资产证券化风险暴露余额、市场风险资本要求、市场风险期末风险价值及平均风险价值、操作风险情况、股权投资及其损益、银行账户利率风险情况等相关重要信息应每半年披露一次。 第一百六十八条经银监会同意,在满足信息披露总体要求的基础上,同时符合以下条件的商业银行可以适当简化信息披露的内容: (一)存款规模小于2000亿元人民币。 (二)未在境内外上市。 (三)未跨区域经营。 第十章附则 第一百六十九条农村合作银行、村镇银行、农村信用合作社、农村资金互助社、贷款公司、企业集团财务公司、消费金融公司、金融租赁公司、汽车金融公司参照本办法执行。外国银行在华分行参照本办法规定的风险权重计量人民币风险加权资产。 第一百七十条本办法所称的资本计量高级方法包括信用风险内部评级法、市场风险内部模型法和操作风险高级计量法。商业银行采用资本计量高级方法,应当按照本办法附件16的规定建立资本计量高级方法验证体系。 第一百七十一条银监会对获准采用资本计量高级方法的商业银行设立并行期,并行期自获准采用资本计量高级方法当年底开始,至少持续三年。并行期内,商业银行应按照本办法规定的资本计量高级方法和其它方法并行计量资本充足率,并遵守本办法附件14规定的资本底线要求。 并行期第一年、第二年和第三年的资本底线调整系数分别为95%、90%和80%。 并行期内,商业银行实际计提的贷款损失准备超过预期损失的,低于150%拨备覆盖率的超额贷款损失准备计入二级资本的数量不得超过信用风险加权资产的0.6%;高于150%拨备覆盖率的超额贷款损失准备可全部计入二级资本。 第一百七十二条商业银行应在2018年底前达到本办法规定的资本充足率监管要求,鼓励有条件的商业银行提前达标。

2020年(金融保险)浅析商业银行经济资本管理

(金融保险)浅析商业银行经济资本管理

浅析商业银行经济资本管理 【摘要】资本是维持商业银行公众信心的保证,也是抵御风险的最后防线。为了提高中国商业银行的运营业绩,应引入行业标准的经济资本管理体系,实现股东价值的持续增长。【关键词】非预期损失经济资本股东价值 壹、商业银行资本的三个概念 作为壹般性的定义,银行的资本是银行已经持有的权益类资金,目的在于防范头寸价值减少或商业损失等风险,从而保护存款者和壹般债权人不受损失。银行的资本有三个不同的概念,即账面资本、监管资本和经济资本。 账面资本是壹个会计的概念,列示于银行的资产负债表上,等于资产减负债后的余额。但商业银行账面资本的概念和普通企业的账面资本的概念略有不同,商业银行的账面资本除了所有者权益外,仍包括监管当局认可的储备、次级债等。 监管资本是商业银行按照监管当局的规定,应该保留的最少的账面资本数量,是壹个根据监管规定计算出来的量,壹般为风险资产的壹定比例。巴塞尔资本协议要求商业银行要保留的最低监管资本的计算公式为:市场风险和操作风险的资本要求乘以12.5,再加上针对信用风险的风险加权资产,就得到分母,即总的风险加权资产,分子是监管资本,俩者相除得到资本比率的数值,该比例不得低于8%。 经济资本是壹个风险管理的概念,是用于抵御非预期损失的虚拟资本,在数值上等于在壹定时间和壹定置信区间商业银行非预期损失的倍数。经济资本不是真正的银行资本,且且银行选择的置信区间不同,经济资本的数值也不同。

这三个资本在数量上存在以下关系:第壹,账面资本≥监管资本:如若不然,监管当局将会采取强制措施要求银行补充资本或削减业务规模以减少承担的风险;第二,账面资本≥经济资本:因为经济资本反映的是商业银行真实的风险,最终用于消化风险的资本是银行的真实资本,如果银行在制定经济资本预算时将经济资本的限额定得比账面资本高,真实发生损失时将没有足够的真实资本来覆盖损失;第三,经济资本≥监管资本:如果监管资本大于经济资本,则商业银行会采取资本套利行为,从而在不降低真实风险的情况下大大降低监管资本要求。综合起来,账面资本、监管资本、经济资本三者存在着以下的动态平衡关系:账面资本≥经济资本≥监管资本。 二、经济资本和监管资本的联系和区别 监管资本产生发展于20世纪80年代,标志是1988年《关于统壹国际银行的资本计算和资本标准的协定》的诞生。1988年的资本协议有俩个目标,第壹是要加强国际银行体系的稳健性,第二是要减少各国银行间存在的不平等竞争因素。监管资本是银行必须遵守的法定义务。 经济资本产生发展于20世纪90年代。由于1988年资本协议及1996年的修订主要针对的是信用风险和市场风险,且风险敏感性不足,国际活跃银行为更好地管理自身的风险,开始开发自己的模型,用于为具体的交易配置资本。经济资本覆盖的风险包括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操作风险。经济资本发展的驱动因素是市场竞争的加剧和金融市场的动荡,其主要目的是信息批露、绩效评估、计划、定价等。 监管者通过对国际活跃银行在经济资本管理方面取得的成就的考察,用它作为改进监管资本的有用参考。资本协议非常注重银行的内部风险评估,且以此作为确定最低监管资本要求的

经济资本的应用

概述 实施经济资本的配置是商业银行实施资本管理的重要内容,是银行主动运用经济资本进行指导战略和业务决策的体现。经济资本配置是指,在理论上或形式上计算支持一项业务所需要的资本额(即经济资本额),再对全行经济资本的总体水平进行评估,综合考虑信用评级、监管当局规定、股东收益和经营中承担的风险等因素,在资本充足率的总体规划之下,制定经济资本目标,将经济资本在各个机构、各项业务中进行合理配置,使业务发展与银行的资本充足水平相适应。[1] 经济资本 经济资本包括两方而的内容:一是根据银行资本实力、股东目标与偏好、监管要求。确定整个机构的总体风险水平以及相应的抵御风险损失的风险资本限额;二是根据银行内各业务部门的风险调整的绩效测量,在各部门间进行风险资本限额分配,并根据风险调整后的绩效评估对经济资本分配进行动态调整。经济资本配置的目的在于构建一个与银行的总体风险战略和股东目标相一致的业务风险组合。资本配置并非完全等同于资本的实际投入,由于经济资本量表现的是风险量,因此在银行内部各部门以及各业务之间的资本配置实质上是风险限额的分配,是确定与风险限额相当的业务或资产总量,但在银行整体层面上需要实在的资本投入,这是考虑到风险分散化效应产生之后银行对总风险的反映。 关于如何进行经济资本的配置,西方现代商业银行主要采用的有系数法、收入变动法和资本变动法。中国商业银行目前主要采用的是系数法,其基本思路是对于银行的每一种资产,都给予配额一定的经济资本,即经济资本足资产属性(指余额、期限、资产质量等)的函数,用公式表示为:经济资本=f(资产属性)=f(余额,期限,质量),同时给每一类资产确定一个经济资本分配系数,即:经济资本=资产余额×经济资本分配系数。根据资产对象的不同,系数分别可在交易基础上以及资产组合基础上测算得到。 银行实践 2004年中国《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管理办法》颁布以来,各商业银行在建立风险资产扩张的资本约束机制、以资本为基础的绩效考核制度等方面取得了积极的进展,有效地促进了商业银行经营理念和增长方式的转变。目前国内四大国有银行已经尝试建立以经济资本回报率为核心的经济资本管理体系。中国建设银行的经济资本计量

商业银行经济管理形考

单选 1 . 认为只要银行的资产在存款人提现时能随时转换为现金,就可以持有,这种理论被称为()B A. 商业贷款理论 B. 可转换理论 C. 购买理论 D. 销售理论 2 . 目前中国人民银行规定商业银行拆入和拆出资金比例应该分别低于()A A. 4%和8% B. 5%和10% C. 4%和10% D. 8%和10% 3 . 下列各项比例指标中,反映银行负债结构的比例指标是()C A. 资本充足率 B. 存贷款比率 C. 拆借资金率 D. 各项贷款与总资产比率 4 . 下列指标中,用以分析商业银行安全性的指标是()D A. 存贷款比例 B. 中长期贷款比率 C. 净资产收益率 D. 拆借资金比率 5 . 如果银行资产负债的利率敏感比例等于1,表明该行面临的利率风险()A A. 等于零 B. 增加 C. 减少 D. 不变

6 . 按人民银行规定,商业银行对同一客户贷款余额与银行资本净额的比例不得超过()B A. 8% B. 10% C. 50% D. 100% 7 . 按人民银行规定,商业银行的核心资本不得低于()A A. 4% B. 8% C. 50% D. 100% 8 . 由出票银行签发的、由其在见票时按照实际结算金额无条件支付给收款人或者持票人的票据被称为() A A. 银行汇票 B. 商业汇票 C. 银行本票 D. 支票 9 . 商业银行经营活动产生现金流量的项目有()A A. 同业存款和同业放款项 B. 投资收益取得的现金 C. 吸收投资所取得的现金 D. 取得借款收到的现金 10 . 下列各项比例指标中,反映银行盈利性的比例指标是()C A. 资本率 B. 杠杆比率 C. 资产收益率 D. 呆账准备金与贷款比率

《商业银行资本管理办法附件》附件1――资本工具合格标准

附件1: 资本工具合格标准 一、核心一级资本的合格标准 1.直接发行且实缴的; 2.按照相关会计准则,该部分实缴数额应被列为权益,在银行资产负债表上单独列示并披露,进入破产清算程序时,该部分实缴数额仍应记作权益; 3.实缴资本不得由发行人及其关联机构提供抵押或保证,也不得通过其他安排使其在法律或经济上享有优先受偿权; 4.本金是永久性的,无到期日,且发行时不应造成该工具将被买回、赎回或取消的预期,法律和合同条款也不应包含产生此种预期的规定; 5.在银行清算时,受偿顺序排在最后,所有其他债权偿付后,对剩余资产按所发行股本比例清偿; 6.该部分资本应首先并按比例承担绝大多数的损失,在持续经营条件下,所有最高质量的资本工具都应按同一顺序等比例吸收损失; 7.收益分配必须要来自于可分配项目,分配比例完全由银行自由裁量,不以任何形式与发行的数额挂钩,也不应设置上限,但不得超过可分配项目的数额; 8.在任何情况下,收益分配都不是义务,不分配不应被视为违约; 9.不享有任何优先收益分配权,所有最高质量的资本工具的分配权都是平等的; 10.商业银行不得直接或间接为购买该资本工具提供融资; 111.该工具发行必须得到发行银行的股东大会,或经股东大会授权的董事会或其他人员批准。 二、其他一级资本的合格标准

1.直接发行且实缴的; 2.按照相关会计准则,该部分应被列为权益,并在银行资产负债表上单独列示并披露,进入破产清算程序时,该部分实缴数额仍应记作权益; 3.受偿顺序列在存款人、一般债权人和银行的次级债务之后;4.不得由发行人及其关联机构提供抵押或保证,也不得通过其他安排使其相对于银行债权人在法律或经济上享有优先求偿权; 5.没有到期日,不得含有有利率跳升机制及其他赎回激励;6.自发行之日起,至少5年后方可由发行银行赎回,但银行不得形成赎回权将被行使的预期,且行使赎回权应得到银监会的事先批准; 7.银行行使赎回权应用同等或更高质量的资本替换赎回的资本工具,并且只有在银行收入能力具备可持续性的条件下才能实施资本工具的替换;或者银行应证明其行权后的资本水平仍远远高于银监会确定的监管资本要求; 8.任何本金的偿付都必须得到银监会的事先批准,而且银行不能假设或形成本金偿付将得到银监会批准的市场预期; 9.任何时候发行银行都可以取消该资本工具的分红或派息,且不构成违约事件,并可以自由支配取消的股利或收益用以偿付其它到期债务,取消分红或派息除构成对普通股的收益分配限制以外,不应构成对银行的其他限制; 210.分红或派息必须来自于可分配项目,且分红或派息不得与银行本身的评级挂钩,也不得随着评级变化而调整; 11.该工具不应包括任何阻碍银行补充资本的特征;12.商业银行及受其控制或有重要影响的关联方不得购买该类工具,且商业银行不得直接或间接为购买该资本工具提供融资;13.如果某个工具不是银行经营实体或并表控股公司发行的,那么发行获得的资金必须无条件立即转移给经营实体或并表控股公司,且转移的方式必须满足或超过前述关于其他一级资本的合格标准。 三、二级资本的合格标准 1.发行且实缴的;

商业银行资本管理办法

商业银行资本管理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客观评估资本吸收的能力,强化资本在经营管理的约束机制,提高资本管理水平,根据中国银监会《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管理办法》(2004年第2号令)、《商业银行监管评级内部指引(试行)》(银监发【2005】88号)、《关于中国银行业实施新监管标准的指导意见》(银监发【2011】44号)、《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准则》等有关金融法律、法规的规定,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资本金包括核心资本、一级资本及附属资本。 第三条资本管理的目的是确保资本的稳定性和资本质量,通过资本约束强化资产结构管理和风险资产管理,建立良好的资本补充机制,增强资本吸收损失的能力。 第四条资本管理层级划分为:董事会、经营管理层、责任部门。 一、董事会承担资本管理的最终责任,其主要职责: (一)设定与银行发展战略和外部环境相适应的风险偏好和资本充足目标,审批银行内部资本充足评估程序,确保资本有效覆盖主要风险;

(二)审批资本管理制度,确保资本管理政策和控制措施有效落实; (三)监督内部资本充足评估程序的全面性、准确性、前瞻性、有效性和执行情况; (四)审批并监督资本规划的实施,满足银行持续经营和应急性资本补充需要; (五)每年至少一次审批资本充足率管理计划,审议资本充足率管理报告、内部资本充足评估报告,听取对资本充足率管理和内部资本评估程序执行情况的审计报告; (六)审批公开信息披露内容、披露过程及相关内部政策,定期公开披露资本充足率相关信息,保证报告或披露信息的真实、准确和完整; (七)确保商业银行有足够的资源独立、有效地开展资本管理工作。 二、经营管理层负责资本管理政策的实施,其主要职责: (一)根据董事会资本政策,负责制定资本管理制度; (二)负责制定和完善风险控制制度、方法和手段,控制各项风险,并采取适当的措施规避、缓释、降低和分散风险,对重大和突发风险制定应急处理方案; (三)负责建立对资本内部评价机制,定期对影响资本质量各因素进行评估,为董事会决策提供依据;

经济资本配置管理体系在中国银行业的运用及影响分析(一)

经济资本配置管理体系在中国银行业的运用及影响分析(一) 摘要:经济资本管理体系是当今国际银行业最为先进的风险控制体系,经济资本已经成为银行风险和价值管理的核心。本文系统剖析了经济资本的内涵,分析了银行经济资本管理体系的特点,并结合经济资本配置管理在我国商业银行的实践,分析了经济资本配置管理对银行业务发展的意义和影响。 关键词:经济资本;经济资本配置;银行业务 资本作为银行抵御风险的最终保证,应在所有业务敞口上得到合理配置,资本配置的基本原则是将资本要求与风险度量直接挂钩。这一原则确立了经济资本配置在银行经营管理中的重要地位。中国银监会明确鼓励商业银行逐步确立以经济资本为风险管理的核心,四大国有银行以及以招商银行为代表的股份制商业银行在积极研究内部评级法的同时,已经将经济资本作为一个重要管理工具进行研究和应用。经济资本管理是商业银行管理的前沿理论,经济资本已成为商业银行制定经营战略的决策依据,代表了未来银行业风险和价值管理的核心。 一、经济资本与经济资本管理 西方银行业在20世纪70年代引入了经济资本的概念。经济资本是一种虚拟资本,是一个经计算得出的数值,是一个量的概念,之所以称其为“经济”资本,是因为它在度量风险时的经济真实性超过账面资本与监管资本;而之所以称其为经济“资本”,是因为它代表了支撑银行风险所需要配置的资本(Perli,2004)。 经济资本是银行自身根据其风险量化、风险管理能力认定的应该拥有的资本金,由商业银行内部评估而产生并配置给资产或某项业务用以减缓风险冲击(刘建德,2004)。经济资本并不等同于银行所持有的实收资本,也不等同于银行的监管资本,反映了银行自身的风险特征,对应于银行实际承担的风险。经济资本计算公式(武剑,2004)为: 经济资本=信用风险的非预期损失+市场风险的非预期损失+操作风险的非预期损失-重叠计划的损失 经济资本管理的建立是基于资本的两个重要特征:资本是稀缺的,因此必须将有限的资本有效地配置到最能增加银行价值的环节;资本又是有成本的,因此必须强调对资本的回报,即对股东实现价值创造,并充分考虑资本所承担的风险,实现收益与风险和成本的统一(毛奉君,2006)。经济资本管理体系主要由三个部分构成:一是经济资本的计量;二是经济资本的预算分配制度;三是以经济增加值和经济风险因素调整的经济资本回报率(RAROC)为核心的绩效考核制度。 二、经济资本配置管理及其在我国商业银行的实践 (一)经济资本配置管理。实施经济资本的配置是商业银行实施资本管理的重要内容,是银行主动运用经济资本进行指导战略和业务决策的体现(刘建德,2004)。经济资本配置是指,在理论上或形式上计算支持一项业务所需要的资本额(即经济资本额),再对全行经济资本的总体水平进行评估,综合考虑信用评级、监管当局规定、股东收益和经营中承担的风险等因素,在资本充足率的总体规划之下,制定经济资本目标,将经济资本在各个机构、各项业务中进行合理配置,使业务发展与银行的资本充足水平相适应。 这里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根据银行资本实力、股东目标与偏好、监管要求,确定整个机构的总体风险水平以及相应的抵御风险损失的风险资本限额。二是根据银行内各业务部门的风险调整的绩效测量,在各部门间进行风险资本限额分配,并根据风险调整后的绩效评估对经济资本分配进行动态调整。经济资本配置的目的在于构建一个与银行的总体风险战略和股东目标相一致的业务风险组合。 资本配置并非完全等同于资本的实际投入,由于经济资本量表现的是风险量,因此在银行内部各部门以及各业务之间的资本配置实质上是风险限额的分配,是确定与风险限额相当的业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