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朝花夕拾》导读定稿88(教师卷)

《朝花夕拾》导读定稿88(教师卷)

名著《朝花夕拾》导读(学生卷)

设计:石顺国审阅:陈丽娟

一、作者:鲁迅,中国现代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朝花夕拾》是鲁迅唯一一本散文集,曾叫《旧事重提》。

二、一句话评价:温馨的回忆与理性的批判(如:《狗猫鼠》中以温馨的笔调回忆了小时候心爱的一只小隐鼠,又讽刺了生活中像猫一样媚上欺下的反动文人。)

三、主要内容和主题思想:

《朝花夕拾》记述了作者童年的生活和青年时求学的历程,追忆那些难以忘怀的人和事,抒发了对往日亲友和师长的怀念;在夹叙夹议中,对反动、守旧势力进行抨击、嘲讽。

四、各篇内容及主题:

一.《狗·猫·鼠》(理性的批判)

1.关于狗:

因为“我”在《兔与猫》中写过猫伤害了兔的儿女们,表现出对猫的厌恶,“仇猫”的话柄也从传扬开来。于是那些“名人教授们”便在报纸上说:狗不是仇猫的么?鲁迅先生却自己承认是仇猫的,而他还要说打“落水狗”。言外之意,诬蔑鲁迅先生是狗。鲁迅先生说:在动物界,虫蛆也许不干净,但他们并没有自命清高;鸷禽猛兽凶残,吃弱小动物,但是他们没有打着“公理”、“正义”的旗子,而那些所谓“正人君子”,连毒虫猛兽都不如。

2.关于猫:

“我”仇猫的原因(猫的罪行):

第一,猫对自己捉到的猎物,总是玩弄够了,才吃下去;

第二,它与狮虎同族,却天生一副媚态;

第三,它老在配合时嗥叫,令人心烦;

第四,它吃了“我”心爱的一只小隐鼠。虽然后来证实并非猫所害,是长妈妈不小心踏死的。但我对猫是不会产生好感的,何况它确实吃了小兔子。

3.关于鼠:

小隐鼠只有拇指那么大,它睡在笔筒里,有时舔吃墨汁,“我”很喜欢小隐鼠。所以,当长妈妈告诉我隐鼠被猫吃了,“我”就愤怒而且悲哀,决心和猫们为敌。

主题:这篇文章追忆了童年时救养的一只可爱的隐鼠遭到摧残的经历和感受;表达了对弱小者的同情;对暴虐者的憎恨;尖锐而形象地讽刺了那些与猫相似的“正人君子”,嘲讽了他们散布流言的丑恶嘴脸。

二.《阿长与〈山海经〉》(温馨的回忆)

内容:本文记述儿时与保姆阿长相处的情景,描写了长妈妈善良、朴实而又迷信、唠叨、“满肚子是麻烦的礼节”的性格;对她寻购赠送自己渴求已久的绘图《山海经》之事,充满了尊敬和感激。

主题:文章用深情的语言,表达了对这位劳动妇女的尊敬、感激、怀念。 (“仁厚黑暗的地母啊,愿在你怀里永安她的魂灵!”直抒胸臆,表达对阿长的怀念和感激。)

三.《二十四孝图》(理性的批判)

《二十四孝图》是一本讲中国古代二十四个孝子故事的书,配有图画,主要目的是宣扬封建的孝道。(《二十四孝图》来历:这是一位长辈的赠品,鲁迅先是喜欢,因为“里面鬼少人多,又为自己一人所有”;后来很扫兴,因为读了之后“觉得'孝'有如此之难,对于先前痴心妄想,想做孝子的计划,完全绝望了”,而且担心自己的父亲做这样的孝子。)

一.在作者眼中,有几个“可以勉力效仿的”:

1.子路负米:子路侍奉双亲时,往往自己吃植物的果子,为双亲去百里外背来米。

2.黄香扇枕:黄香夏天为父亲扇凉枕头,冬天用身子把席子暖热。

3.陆绩怀橘:陆绩六岁时到亲戚家,临走之前把几个橘子揣在怀里,说是为了带回去给母亲吃。二.有些故事,作者感到可疑:

1.哭竹生笋:孟宗的后母爱吃竹笋,可是数九寒天没有竹笋,孟宗就进入竹林放声痛哭,笋随之而出。

2.卧冰求鲤:王祥的后母喜欢吃鱼,数九寒天里,王祥解开衣服,用身体暖化坚冰,鲤鱼跃出,王祥提着鱼回家。

三.有些故事,作者觉得不解甚至反感:

1.老莱娱亲:老莱,一个七十岁的老头,穿着五彩斑斓的衣服,装成婴儿在双亲面前嬉戏,有假装跌倒,装婴儿哭,以便让双亲开心。(作者认为这是将“肉麻当作有趣”,“以不情为伦纪,诬蔑了古人,教坏了后人”—-作者认为封建孝道很虚伪。)

2.郭巨埋儿:郭巨为了侍奉双亲,让双亲有吃的,竟然将自己的幼子活埋,谁知这孝心感天动地,埋儿时竟挖得黄金一釜。(作者为郭巨的儿子捏一把汗,并且觉得这个孩子的可怜。--作者认为封建孝道不顾儿童性命,很残酷。)

主题:作者从自己小时阅读《二十四孝图》的感受入手,重点描写了在阅读“老莱娱亲”和“郭巨埋儿”等故事时所引起的强烈反感,抨击这类封建孝道不顾儿童的性命,揭露了封建孝道的虚伪和残酷,揭示了中国儿童的可怜;并且对当时反对白话文、提倡复古的倾向予以了尖锐的抨击。

四.《五猖会》(温馨的回忆和理性的批判)

五猖会是一个迎神赛会,在童年的“我”的心目中是一个节日。

内容:本文记述儿时盼望观看迎神赛会急切、兴奋的心情和被父亲强迫背《鉴略》的扫兴而痛苦的感受。

(概括:“我”欢天喜地地准备去看戏,可父亲非要“我”背完《鉴略》才能去看戏;我着急、痛苦地背诵着;等背完了,父亲同意“我”去看戏时,“我”已经没有了兴致。)

主题:批评强制的封建教育对儿童天性的压制和摧残。

问题:请你结合《五猖会》谈谈“温馨的回忆和理性的批判”。

《五猖会》中描写看赛会出发的情景,“我笑着跳着,兴奋得不得了”,这是儿时的“我”的一大乐事,体现了对童年温馨的回忆;但正要出发,父亲命令“我”一定背书,完全把孩子的天性扼杀了,体现了理性的批判,批判强制的封建教育对儿童天性的压制与摧残。

五.《无常》(理性的批判)

内容:描述儿时在乡间迎神会和戏剧舞台上所见的“无常”(有人情味的鬼)形象,叙述“无常”这个“鬼而人,理而情”、爽直而公正的形象受到民众的喜爱,是因为人间没有公正,恶人得不到恶报,而“公正的裁判是在阴间”。

主题:文章在夹叙夹议中,对打着“公理”、“正义”旗号“正人君子”给予了辛辣的嘲讽。

六.《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温馨的回忆)

内容:文章回忆了儿时在百草园和三味书屋的生活。(百草园是“我”的乐园,那里有各种新奇的事物;三味书屋里也有方正质朴的寿镜吾先生,在那里可以捉蝉蜕,可以描红......)

主题:表现了儿童时代对自然的热爱,对知识的追求以及天真、活泼、欢乐的心理。

七.《父亲的病》(理性的批判)

内容:(父亲被庸医治死,一直是埋在鲁迅心中的痛苦)文章重点回忆儿时为父亲延医治病的情景,描述了几位“名医”的行医态度、作风、开方等种种表现。

S城有这样一个“名医”,他治病用的“药引”是生姜、竹叶十片去尖、经霜三年的甘蔗、梧桐叶。但是,作者父亲的水肿却逐日厉害。这位“名医”又向“我”介绍另一位“名医”--陈莲河,陈莲河用的药引是原配的蟋蟀一对,还有一种特别的药丸“败鼓皮丸”,父亲的病越来越严重,这位“名医”又说:“医能医病,不能医命”,父亲就这样被庸医治死了。(在父亲临终前,衍太太还一个劲地鼓动“我”大声叫父亲,加剧了父亲的痛苦。)

文章结尾:“我现在还听到那时的自己的声音,每听到时,就觉得这是我对父亲最大的错处。”(表达了作者深深的懊悔、自责之情。)

主题:抨击了这些庸医巫医不分、故弄玄虚、勒索钱财、草菅人命的实质。

八.《琐记》(理性的批判)

内容:回忆了去南京求学的过程。作品描述了当时的江南水师学堂和矿务铁路学堂的种种弊端和求知的艰难。

前一部分回忆了衍太太的几件事:鼓动别人家的孩子在冬天吃冰;怂恿孩子们打旋子;教唆“我”偷卖母亲的首饰并四处散布流言。(塑造了衍太太圆滑阴险、表里不一的形象。)也是离开家乡去南京求学的开始。

后一部分回忆了去南京求学的过程,记述了最初接触《进化论》的兴奋心情和不顾老辈反对、如饥如渴地阅读《天演论》的情景,表现出探求真理的强烈欲望。(后来离开去了日本的东京、仙台求学)

主题:批评了洋务派办学的“乌烟瘴气”。

九.《藤野先生》(温馨的回忆)

内容:回忆了作者在日本留学时期和藤野先生相识、交往、离别的经历,叙述在仙台医专受日本学生歧视、侮辱和决定弃医从文的经过,突出日本老师藤野先生的严谨、正直、热诚、没有民族偏见的高尚品格,说“他的性格,在我的眼里和心里是伟大的,虽然他的姓名并不为许多人所知道”。

主题:表达了对藤野先生尊敬、感激和怀念。

十.《范爱农》(温馨的回忆和理性的批判)

内容:追述作者在日留学时和回国后与范爱农接触的几个生活片段(同乡会争执、酒楼叙旧、报馆案风波、爱农之死),描述了范爱农在革命前不满黑暗社会、追求革命,辛亥革命后又备受打击迫害最后溺死的遭遇。

主题:表现了作者对旧民主革命的失望和对这位正直倔强的爱国者的同情、悼念。

重点情节:

1.作者初见范爱农(同乡会争执):

仁人志士徐锡麟刺杀了一位清朝高官,被杀害了。在东京的同乡会上,大家为此义愤填膺,准备往北京发电报;范爱农冷冰冰地反对。作者很愤怒,很讨厌范爱农。

2.作者与范爱农的交往(酒楼叙旧):

我在故乡做教员,在熟人的客座上看见了范爱农。了解他因为没有学费,不能再留学。回故乡后,又受着轻蔑,排斥,迫害,几乎无地可容。躲在乡下,教着几个小学生糊口。两人关系很好,常在一起喝酒,两人谈起往事:七八年前在日本,鲁迅去接新来留学的同乡,在税关上候检时,官吏在范爱农的衣箱中翻出一双绣花鞋,作者摇摇头,认为范爱农“有损国体”(后来知道那双鞋是师母的)。检查完毕,上火车,范爱农和几个读书人恭敬地让座,作者又摇摇头,觉得太封建,在火车上也要分出尊卑。(鲁迅在税关上的摇头,被范爱农等人看到。)

3.范爱农的悲惨遭遇(报馆案风波、爱农之死):

报馆案风波:起因:进步学生以鲁迅等人的名义办报骂政府无能。经过:学生收了政府的钱,继续骂政府;被误认为是鲁迅等人贪污。结果:鲁迅离开;报馆被查封;范爱农因此失去学监的职位,生活陷入困顿之中。

辛亥革命后,鲁迅出任校长,回国后范爱农任学监。因为他愤世嫉俗,不肯向黑暗势力低头,所以屡屡受迫害。后来,因为报馆案风波,他的学监职位也被去掉了。再后来,作者听说范爱农掉到河里淹死了。

4.从全文看我对范爱农的情感变化:

(1)鄙视:“绣花鞋风波”、“让座事件”鲁迅两次摇摇头,认为范爱农有损国体并显得封建。

(2)厌恶、愤怒:老师被杀,学生范爱农反对鲁迅等人发电报回国。鲁迅对此非常愤怒,认为他非常冷漠无情,懦弱,与人背道而驰,觉得他“可恶”。

(3)相知、相熟:酒楼叙旧,冰释前嫌成为朋友,鲁迅认为范爱农为人正直,爱憎分明。

(4)战友、知己:同在师范任职,范爱农“勤奋”工作,他们成为战友、知己。

(5)同情、悼念:范爱农不幸落水致命。鲁迅得知后深切的同情并作诗悼念他。

这是一种欲扬先抑的写法,对比写出鲁迅先生对范爱农的友谊。

5.鲁迅对范爱农是失足落水还是投水自杀表示怀疑:实质上是鲁迅对黑暗的社会现实的控诉,揭露了辛亥革命的不彻底性。

五、人物形象

●父亲:封建、保守、专制。(情节:父亲不让鲁迅观看迎神赛会而让他背书;父亲被庸医治死)●阿长:粗俗愚昧、善良朴实、富有爱心(《阿长与〈山海经〉》)情节:阿长给我买来《山海经》●寿镜吾先生:方正质朴、博学严厉(《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藤野先生:真挚热诚、治学严谨、毫无民族偏见。(情节:藤野先生帮“我”添改讲义、纠正解

剖图、关心实习、询问中国女子裹脚)

●范爱农:正直爱国、耿直孤傲、愤世嫉俗《范爱农》

●绍兴“名医”:巫医不分、故弄玄虚、勒索钱财、草菅人命(《父亲的病》)

●衍太太:圆滑阴险,表里不一(《琐记》)

六、艺术特色:

1、运用了记叙、描写和议论相融合的杂文笔法。

如《狗?猫?鼠》一文既描写了童年时的一只可爱的小隐鼠,又有对祖母讲述的民间故事生动的记叙,同时揭露了现实中那些像“猫”一样的所谓的“正人君子”的媚态。

2.注重细节刻画,以小见大,人物形象丰满。

如《范爱农》中对范爱农的描写:“这是一个高大身材,长头发,眼球白多黑少的人,看人总像在藐视。”其实,从这简洁的文字里,我们不难看到范爱农冷漠外表下对时势现实的焦虑、担忧、甚至不满,对那些“鸡虫”小人往往报以“白眼”。范爱农的“白眼”,实在是愤世嫉俗的心灵的真实写照。3.多用反讽、对比手法,加强批判讽刺的效果。

在叙述中反话正说,进行巧妙的讽刺,如在《父亲的病》中,对庸医的行医过程,没有正面指责与讽刺,细细道来看似肯定,但字里行间处处蕴含着作者激愤的批判和讽刺。又如《五猖会》通过“我”前后心境的对比表达了对封建社会的反感和批判;《无常》通过无常这个“鬼”和现实中的“人”对比,深刻地刻画出了现实生活中某些“人格”不如“鬼格”的人的丑恶面目;《狗?猫?鼠》作者对小隐鼠的爱和对猫的强烈憎恨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六、文段阅读:

“我所有的学问,都用尽了。这里还有一位陈莲河先生,本领比我高。我荐他来看一看,我可以写一封信。可是,病是不要紧的,不过经他的手,可以格外好得快……。”

……

“我有一种丹,”有一回陈莲河先生说,“点在舌上,我想一定可以见效。因为舌乃心之灵苗……。价钱也并不贵,只要两块钱一盒……。”

我父亲沉思了一会,摇摇头。

“我这样用药还会不大见效,”有一回陈莲河先生又说,“我想,可以请人看一看,可有什么冤愆……。医能医病,不能医命,对不对?自然,这也许是前世的事……。”

我的父亲沉思了一会,摇摇头。

1、请结合选文,概括庸医的形象。

“河边的芦根、经霜三年的甘蔗、原配的一对蟋蟀、旧鼓皮制成的败鼓皮丸”说明他们药引怪异、故弄玄虚;我想,可以请人看一看,可有什么冤愆……。医能医病,不能医命,对不对?自然,这也许是前世的事……。”说明他巫医不分;

2、选文体现了《朝花夕拾》怎样的艺术技巧?请结合选文分析。

采用反讽手法,加强批判讽刺的效果。在叙述中反话正说,进行巧妙的讽刺,如在《父亲的病》中,这些庸医故弄玄虚,发现治不了病人的病,就借故推荐名医或说出“医能医病,不能医命”的荒唐话,以推卸责任。作者对对庸医的行医过程,没有正面指责与讽刺,细细道来看似肯定,但字里行间处处蕴含着作者激愤的批判和讽刺。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