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哲学生活》第八课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

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课题名称: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科目:高一政治

教学对象:高一课时:1课时(45分钟)教学老师:王莹莹(实习)

一、教材分析

1.教材地位:本课是辩证法两个总特征中的发展观点的方法论

2.重难点:新事物是不可战胜的,量变与质变的关系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理解事物发展的道路和方向、发展形式。

2.识记量变和质变的含义及其辩证关系。

(二)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初步形成正确地对待生活中失败与成功、困难挫折与理想目标之间关系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培养学生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自觉抵制形而上学的静止观,增强对社会发展的信心,培养学生脚踏实地的精神,自觉树立远大理想和崇高信念。

三、教学理念

1.思路:通过马云实现阿里巴巴的梦想来说明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2.教法:合作、探究和互助。

3.学法指导:在生活中事例中接受哲学的方法论。

四、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大家都知道,现在网购是非常流行的,因为他方便了我们的生活。淘宝的出现不仅方便了我们的生活,也为一些人提供了挣钱的机会,现在很多大学生都在开网店。那么淘宝是不是新兴事物呢?我们应该怎样对待它呢?咱们今天要讲的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将会帮我们解决这个问题。

讲授新课:

一、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

马云语录:今天很残酷,明天更残酷,后天很美好。这句话告诉我们,我们在追求梦想的过程中,肯定会遇到很多挫折和困难,并不是一帆风顺的,但是只要我们坚持下去,就会看到希望。就能实现我们的梦想,还记得离高考还有不到100天的时候,我们班的黑板上就写着这句话,激励我们既要保持一颗乐观的心态,也要脚踏实地的学习,奋斗。

探究一

用材料马云谈创业:如果哪天我要写关于阿里巴巴的书,我会写《阿里巴巴的一千零一个错误》。这才是大家应该记住的事情,应该学习的事情。

当时做支付宝的时候,大家说这是一个很傻的担保服务。张三要从李四那里买点东西,但是张三不肯把钱汇给李四,李四也不肯把货给张三。所以我们就开了一个账户,跟张三说,把钱先汇给我,如果你对货物满意,那么我付钱,如果你不满意,你退货,我退钱给李四。人们说你的这个模式怎么这么傻啊?

如果这东西很傻的话,今天中国就有超过6亿的注册用户在用这个傻东西。

思考:马云的商务模式是新事物吗?那么它与传统的商务模式相比有什么特点?大家先思考这样的问题,等会儿请同学回答,在回答问题之前请大家先观看几组图片,大家看下这是古代的钱庄,这是现代的银行。大家都知道银行具有很多功能,方便了我们的生活。还有古代的飞鸽传书与现代的手机短信、电脑视频等相比,现代的通讯方式更加快捷。那么通过这几组图片我们可以得出什么结论?

新事物是符合客观规律,具有强大生命力和远大前途的事物。

那接下来我们看下刚才的问题,马云的商务模式是新事物么?马云的商务模式为什么能够逐渐得到大家的认可?

1、事物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

(1)新事物是符合客观规律,具有强大生命力和远大前途的事物。(也是新事物的含义本质)

(2)新事物具有旧事物所无可比拟的优越性。(从新、旧事物的比较看)

(3)新事物符合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反映了社会进步的基本要求,符合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要求。(也是区分新旧事物的标志)

马云的创业一开始受到传统观点的抨击,但是后来逐渐被认可说明了什么?

2、事物发展的道路是曲折的。

(1)事物的发展总要经历一个由小到大,由不完善到比较完善的过程。(从事物发展的一般过程看)

(2)人们对新事物的认识也有一个过程。(从人们对新事物的认识看)

(3)旧事物在开始时往往比较强大,总是顽强抵抗和极力扼杀新事物。(从新、旧事物的斗争看)

从马云的事迹中我们能总结出今天学的第一个哲学原理及对应的方法论要求。原理一:事物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

方法论:要有乐观主义精神,做新事物的促进派。勇敢接受挑战,准备走曲折的路。

探究二

来到高二,同学们的课业负担又加重了,心中不由感慨:

数学听不明白,不会做啊。

这次英语测验又不及格,回去准得挨批。

好累啊,好想睡觉。

努力了好久,可成绩还是没有起色。

……

你身边的同学是否也有这样的感慨?

假如有,你会怎样运用发展的观点劝说他面对成长道路的困难和挫折?

二、做好量变的准备,促进事物的质变

大家都听过笨人吃饼的故事吧,故事是这样的,古时候,有一个行路人,肚子饿极了,就买了一个烧饼吃。吃后觉得不饱,就又买了一个吃,但肚子还是饿得慌。于是他一连吃了6个,感觉还不是很饱,最后又买了一个,哪知这个烧饼只吃了一半就饱了。这时他十分恼火,狠狠打了自己一个耳光,并责骂道:“我是多么

不会过日子的人呀!先前的6个烧饼都被我白白地浪费啦!早知道这半个烧饼就能吃饱,我为什么不先吃它呢!”

思考:从饥饿到饱,是什么变化?这种变化是怎么实现的?

从饥饿到饱是质变的过程,这种变化是有量的积累实现的。那么什么量变什么是质变呢?

1、量变、质变含义

(1)量变指事物数量的增减和场所的变更,是渐进的、不显著的变化。

(2)质变是事物根本性质的变化,是事物由一种质态向另一种质态的飞跃,是根本的、显著的变化。

那么大家能不能举一下你们生活中量变和质变的例子?

探究三

材料一 材料二

①小树一天天长高 ①大树被砍伐,成为木材

②头发一根根脱落

②满头黑发变秃头

③河堤有了蚁穴和鼠洞

③河堤崩溃

④十月怀胎,胎儿逐渐长大 ④胎儿出生

1、材料一、材料二中事物的变化有何特点?

2、材料一、材料二的变化分别属于哲学上讲的何种变化?

量变 质变

注意:量变与质变是事物发展的两种状态。

探究四

数量不变能否引起质变?

英语中O 、D 、G 三个字母能排列成哪几个单词?

田忌赛马的故事。

量变的两种形式(可以起质变):

A 、事物在大小、速度、程度和规模等方面发生变化。

B 、构成事物的成分在结构和排列次序上发生的变化。

请大家判断下面两个命题。

变化指向

变化状态 变化结果

材料一 数量、场所 渐进 、 不显著 性质没变 事物还是该事物

材料二 根本性质 剧烈、显著 性质改变

事物变成它事物

(1)量变必然引起质变。

量变只有达到一定范围和程度才会发生质变的。

(2)质变就是发展。

只有上升前进的质变才能叫做发展。

在佛教《百句譬喻经》中有“愚人吃盐”的故事:从前有个愚人,到别人家作客,吃菜嫌淡而无味。主人知道后,给他加了一点盐,他吃了后便觉得味道很美。而后他想,味道好是因为有盐,加了那么一点点盐就那么好吃,多加一点岂不更好吃了吗?于是,他就大吃起盐来,其结果是又苦又涩。

味淡→味美→量变引起质变,质变是量变的结果

味美→味涩→新质基础上进行新的量变,发生新的质变

2.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

(1)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

事物的发展都是从量变开始的。没有量变作准备,就不会有质变发生。

(2)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事物的量变达到一定程度时,必然会引起质变。

(3)质变又为新的量变开辟道路,事物在新质基础上开始量变。

探究五

启示:我们年轻人要实现梦想、出人头地,应该怎么做?

3.量变和质变辩证关系的方法论要求

①积极做好量的积累,为实现事物的质变创造条件;(反对急于求成、“激变论”)

②要果断地抓住时机,促成质变,实现事物的飞跃和发展。(反对优柔寡断、“庸俗进化论”)

③控制量变,坚持适度原则。

体现量变与质变原理的有:

1、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

2、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

3、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垒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4、水滴石穿,绳锯木断

5、只要工夫深,铁杵磨成针

6、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7、千里之堤,溃于蚁穴

8、防微杜渐

9、欲速则不达

板书设计:

一、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

1、事物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

2、事物发展的道路是曲折的

二、做好量变的准备,促进事物的质变

1、量变和质变的含义

2、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

课后训练

1.政治学家威尔逊和犯罪学家凯琳提出的“破窗理论”认为:如果有人打破了一个建筑物的窗户玻璃,而这扇窗户又未得到及时修理,别人就可能受到某些暗示性的纵容去打烂更多的窗户玻璃。“破窗理论”在社会管理和企业管理中给我们的启示是:必须及时修好被打破玻璃的那一扇窗户。下列与这个启示反映相同哲学道理的是()

A.因地制宜

B.防微杜渐

C.金无足赤,人无完人

D.牵牛要牵牛鼻子

2.从鸦片战争至今,中国经济现代化已走过了160多年的历程,其间曾经历了抗日战争和“文革”两次中断和倒退。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的经济开始恢复,并取得了一系列举世瞩目的成就。材料反映了()

A.没有质变就没有发展

B.要自觉把握客观规律

C.从整体上把握事物的联系

D.事物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

3.同样是7个音符,既可以谱出美妙的旋律,也可以谱出令人厌恶的噪音。这说明()

A.事物从量变到质变的规律是由人的意志决定的

B、事物总体数量的增减引起了事物的质变

C、量变和质变是事物发展的两种状态

D、事物的总体数量不变,由于构成事物的成分在结构和排列次序上的变化,也能引起质变。

材料一:2008年下半年,受金融危机影响,我国的经济数据逐月下滑。“信心比黄金和货币还要贵重。”这是温家宝总理的一句精辟名言。为应对危机,中央出台了一系列举措如:连续下调利率,4万亿投资计划,十大产业振兴规划等。

材料二:2009年10月22日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前3季度中国经济同比增长7.7%,其中3季度增速达到了8.9%。综合各方因素,实现全年GDP“保八”增长毫无悬念。说明一揽子计划取得了明显成效,经济企稳回升势头逐步增强,总体形势积极向好。但经济回升的基础尚需继续巩固,外需不足依然严峻,扩大内需和结构调整的任务仍相当艰巨。

材料是如何体现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的?

高一政治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评课稿

高一政治《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评课稿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就整本教材来说,“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一课是《哲学常识》第二课第二节的内容,是马克思辩证唯物主义最基本的内容之一,是唯物辨证法第二个总特征发展观点的方法论。掌握他,才能系统掌握发展的观点。 就本章内容来说,对于青少年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提高学生创新能力和认识能力具有极其重要的指导意义。也是今后高考的必考内容。 二、教学目标 在素质教育的要求下,教学目标是多元的。结合高二年级学生的认知结构及心理特征,我制定了如下的教学目标: .识记目标:怎样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认识能力。 3.情感目标:通过本课学习,培养学生用创新精神看待我国我国社会,坚持与时俱进,树立改革思想。 三、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怎样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这是学习第二节内容的落脚点,也是学生能不能和会不会用发展观点看问题的基本前提。 2.教学难点:坚持与时俱进,培养创新精神。第一,学生缺少历史对比,很难体会各方面创新。需要引导学生加深认识。第二,学生能不能把创新思想落实到思想和行动上,难度极大。 四、教法 讨论归纳法:构建主义教育观强调:教学中教师应突出学生的主动学习。教育家奥苏伯尔说过,“根据实际情况组织教学,是教学的最高原则。”根据目前学生在在如何用发展观点看问题上的困惑,主要采用讨论归纳法。把教学内容变成一个个或一组组问题,不断创设最佳教学情景,引导学生思考,在讨论中启智,在互动中升华. 五、学法 采用探究—发现—合作学习模式,创设情景指导学生思考,提高学生辨证思维能力。依据,人本主义学习理论认为,促进学习最有效的方式是让学生体验到面临实际问题。贯彻“以人为本”的教学思想。 六、教学过程

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说课稿

《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说课稿 各位尊敬的领导和评委老师,你们好。 今天我说课的框题是《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下面我将从教材内容、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学生情况、教学方法、教学过程六个方面来说课。 一、说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节课是高中思想政治课必修4《生活与哲学》第三单元第八课第二框的内容。本节课框题设两目:一是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二是做好量变的准备,促进事物的质变。从教学内容来讲本课属于方法论部分,紧紧承接上一节课世界是永恒发展的世界观的内容从方法论的角度具体分析事物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原理、量变与质变的辩证关系原理 及其要求。 二、说教学目标 在素质教育的要求下,教学目标是多元的。在充分考虑了教学内容的难度和高二年级学生的认知结构及心理特征的基础上,我制定了如下三维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1)识记:新事物和旧事物的基本含义、量变和质变的基本含义。 (2)理解:前进性和曲折性辩证关系方法论要求、量变与质变的辩证关系及方法论要求。(3)运用:运用相关原理,理解事物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说明新事物必将战胜旧事物,分析量变和质变的辩证统一关系对我们生活和实践的意义。 2、程与方法:培养学生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初步形成正确地对待生活 中失败与成功、困难挫折与理想目标之间关系的能力,提高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战胜困难和挫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培养学生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引导学生正确对待事物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困难、曲折,树立自信,增强前途光明的坚定信念。 (2)在理解量变和质变辩证关系原理的基础上,让学生注重量的积累,培养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小事做起的理念和行动。 三、说教学重点、难点 怎样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这是学习第二节内容的落脚点,也是学生能不能和会不会用发展观点看问题的基本前提。具体说来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辩证关系原理;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原理。教学难点是准确地理解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原理。 四、说学情 高二学生的生活面、知识面不断扩大,对新事物、新知识充满好奇心,并且由于其辩证思维能力的加速,高二学生具备了探讨更深层次哲学问题的心理基础。对感性材料分析能力

【范文】高一政治《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评课稿

高一政治《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评 课稿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就整本教材来说,“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一课是《哲学常识》第二课第二节的内容,是马克思辩证唯物主义最基本的内容之一,是唯物辨证法第二个总特征发展观点的方法论。掌握他,才能系统掌握发展的观点。 就本章内容来说,对于青少年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提高学生创新能力和认识能力具有极其重要的指导意义。也是今后高考的必考内容。 二、教学目标 在素质教育的要求下,教学目标是多元的。结合高二年级学生的认知结构及心理特征,我制定了如下的教学目标:.识记目标:怎样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认识能力。 3.情感目标:通过本课学习,培养学生用创新精神看待我国我国社会,坚持与时俱进,树立改革思想。 三、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怎样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这是学习第二节内容的落脚点,也是学生能不能和会不会用发展观点看问题的基本前提。

2.教学难点:坚持与时俱进,培养创新精神。第一,学生缺少历史对比,很难体会各方面创新。需要引导学生加深认识。第二,学生能不能把创新思想落实到思想和行动上,难度极大。 四、教法 讨论归纳法:构建主义教育观强调:教学中教师应突出学生的主动学习。教育家奥苏伯尔说过,“根据实际情况组织教学,是教学的最高原则。”根据目前学生在在如何用发展观点看问题上的困惑,主要采用讨论归纳法。把教学内容变成一个个或一组组问题,不断创设最佳教学情景,引导学生思考,在讨论中启智,在互动中升华. 五、学法 采用探究—发现—合作学习模式,创设情景指导学生思考,提高学生辨证思维能力。依据,人本主义学习理论认为,促进学习最有效的方式是让学生体验到面临实际问题。贯彻“以人为本”的教学思想。 六、教学过程 情景设置,疑问导入(2—3分钟) 教师:你知道织布机和计算机有什么相同之处吗?它们之间的血缘关系超乎你的想象。摆在写字台上的台式机,塞在口袋里的掌上电脑,挂在腰上的移动电话,乃至你家中的很多家用电器,都是1804年诞生的一台织布机的后代。

高二政治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二)

高二政治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第三框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学法指导】 理解:认识和理解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要把事物看作是一 个变化发展的过程,弄清事物在其发展过程中所处的阶段和 地位,要有创新精神,支持新事物的成长。 通过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学习,树立战略意识。用创造精神看 待我国社会,树立拥护改革、支持改革、参与改革的思想。 重点:怎样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导学检测】 1、要正确理解发展的实质: 发展是一种运动和变化 , 但绝 非任何变化都是发展。只有那些上升的、向前的、进步的变 化才是发展。发展的实质是①事物的产生和②事物的灭亡。 2、要把事物如实地看成是一个变化发展的过程。事物是变 化发展的, 每一事物都是由其过去、现在和未来构成的过程。可以说, 事物就是过程。因此, 我们分析一个事物不仅要观 察它的现状, 还需要了解它的过去, 预测它的未来。 3、要明确事物处于怎样的阶段和地位。每一事物都有其产生、发展和灭亡的过程, 这就要求我们在分析当前事物性质时, 认清它是刚刚产生的、是正在发展壮大的, 还是即将灭 亡的。根据对事物所处③和地位的准确判断, 来确定我们对

事物的态度。 4、要坚持④, 培养创新精神, 促进新事物的成长。 常考考点: 要有创新精神, 支持新事物的成长, 学会创造性 思维 要坚持发展的观点, 就必须通过分析研究事物的历史和现状, 科学地预见事物发展的未来趋势, 站在事物①的立场上, 与 时俱进, 积极培养② 精神 , 促进新事物的成长。一切 静止的观点, 思想僵化、安于政底的观念, 都是错误的。 【考点达标】常考考点: 要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 1、"世异则事异,事异则备变。"这句话在哲学上启示我们() A.思想要适应变化了的情况 B.认识只有回到实践中去才能成为依据 C.发挥主观能动性要以事实为依据 D.对具体问题要作具体分析 2、唐代著名诗人刘禹锡在《杨柳枝词》里写道:"塞北梅花 羌笛吹,淮南桂树小山词,请君莫奏前朝曲,听唱新翻《杨 柳枝》。"这首古诗体现的哲理是() A.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B.事物是普遍联系的 C.客观事物是不断变化发展的,因此不能抱残守缺,要有 创新精神 D.矛盾无时不在,无处不有

高中政治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说课稿

高中政治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说课稿 集团档案编码:[YTTR-YTPT28-YTNTL98-UYTYNN08]

高中政治《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说课稿 李艳梅 各位评委,老师,你们好。 今天我说课的框题是《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首先,我对本框题进行分析。 一.说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就整本教材来说,“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一课是《哲学常识》第二课第二节的内容,是马克思辩证唯物主义最基本的内容之一,是唯物辨证法第二个总特征发展观点的方法论。掌握他,才能系统掌握发展的观点。 就本章内容来说,对于青少年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提高学生创新能力和认识能力具有极其重要的指导意义。也是今后高考的必考内容。 二.说学情 由于该班是理科班学生政治基础较差,学习政治知识的态度不够端正。故在整个教学中以强化基础知识为重点,同时注重激发学生学习政治的兴趣。 三.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识记区分新旧事物的标准: 识记量变与质变的含义: 理解事物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原因及要求: 理解量变与质变的辩证关系原理及其方法论要求。 能力目标 以事物发展的前进性和曲折性相统一、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原理为指导,去观察把握全局,预见事物发展前途的辩证思维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正确认识社会主义运动的前进性、曲折性,坚定社会主义必胜的信念,促进新事物成长壮大深刻理解“勿以善小而不为”,要不断积累正确的主观因素。 四.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新旧事物的标准; 准确地理解量变与质变的辩证关系。 教学难点 量变与质变的辩证关系。 五.教学方法 讨论法、归纳法、讲授法、学案导学法。其中讨论归纳法:构建主义教育观强调:教学中教师应突出学生的主动学习。教育家奥苏伯尔说过,“根据实际情况组织教学,是教学的最高原则。”根据目前学生在在如何用发展观点看问题上的困惑,主要采用讨论归纳法。把教学内容变成一个个或一组组问题,不断创设最佳教学情景,引导学生思考,在讨论中启智,在互动中升华.

《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说课稿

《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说课稿 各位评委,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请批评指教! 首先,我来谈谈对本框教材的理解,说一下教材、教法与学法。 一、说教材 1教材所处的地位和作用 《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是人教版高二政治必修4第三单元第八课第二框,《课程标准》 对本节教学内容规定为:(1)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辩证关系原理以及理解新生事物为什么是不可战胜的和新事物的发展为什么不是一帆风顺的。(2 )事物发展的两种状态: 量变与质变和量变与质变的辩证统一原理。本节课框题设二个目:一是前途是光明的,道路 是曲折的,二是做好量变的准备,促进事物的质变。本课是辩证法两个总特征中的发展观点的方法论。 2、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 识记量变和质变的基本含义,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理解事物发展的道路和方向,事物 发展的形式;运用相关原理,说明新事物必然战胜旧事物是宇宙间不可抗拒的规律。 (2 )能力目标 初步具有运用科学发展观观察、分析和处理自然和社会现象的能力,正确地对待生活中的 失败与成功、困难挫折与理想目标之间的关系的能力。 (3 )觉悟目标 增强对社会发展的信心,树立为美好的共产主义社会而奋斗的远大理想和崇高信念,培养 “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一点一滴的小事做起”的精神。 3、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任何事物的变化是量变与质变的统 。 (2 )教学难点: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根本分歧新事物的发展为什么不是一帆风顺的即事物发展的曲折性。 二、说教法 基于”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原则,根据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我采用以下教学方法: 1.直观演示法:哲学的基本概念往往是抽象的,应秉着教学直观性原则,始终掌握通过大量的感性材料和通俗的表述,从具体现象着手,慢慢引导学生概括出抽象的哲学概念。如利用图片等手段进行直观演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掌握。 2?问答法:老师提问学生回答。在采用问答法时,特别注重不同难度的问题,提问不同层次的学生,面向全体,使基础差的学生也能有表现机会,培养其自信心,激发其学习热情。有效的开发各层次学生的潜在智能,力求使学生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发展。 3?情境教学法:引导学生通过创设情景等活动形式获取知识,以学生为主体,使学生的独 立探索性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在参与中发现问题,讨论问题,解决问题,从而在教师的指导 下得出结论。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思维能力,活动组织能力。 4.集体讨论法: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组织学生进行集体和分组讨论,促使学生在学习中 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的精神。 三、说学法 1.学情分析 (1)知识起点:在第一课中,学生学习了发展的普遍性和发展的实质等内容,这些都为本课教学的开展奠定了理论基础。 (2)学生身心特点:经过一年半政治课本的学习,学生已经掌握了一定的学习方法和学习技巧,学生的思维也比较活跃,分析、理解能力很强,能够理解较为抽象的哲学问题。但要注意从现象入手,逐步培养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全面分析问题的意识和习惯。 2.学法指导 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课本知识,独立思考问题,自行归纳出本课应该掌握的知识点,提出疑 难问题,利用团队合作和多种信息资源整合解决问题。同时,要结合所学知识,将课本与案

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说课稿 黄龙县职教中心王燕燕 一、说教材 (一)教材分析 1、地位重要 《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是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哲学与人生》教材第二单元第五课的第一节内容,是马克思辩证唯物主义最基本的内容之一,在整个辩证法知识中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同时,又为下节的人生观奠定了理论基础。因此,从理论上说,该部分内容十分重要。 另外,由于本节课的内容包含了丰富的方法论意义,对于学生对待人生和社会以及树立正确的人生发展观有着非常重要的指导作用,所以从现实的角度讲,也是非常重要的。 2、内容结构分析 本课内容有三大块:一是“一切事物都处在发展变化之中”,二是“事物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三是“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其中第一块内容包含了本课的难点,为了使条理更清晰,学生更易掌握,我把它具体分为“一切事物都是发展变化的”和“发展的实质”两部分,以此为基础层层展开。第二块内容是重点,可以分别从“前进性”和“曲折性”两方面加以理解。第三块内容侧重方法论意义,主要发挥学生的分析运用能力。 (二)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掌握发展的实质和新旧事物的含义以及判断新旧事物的标准;正确理解事物发展过程中前进性与曲折性的辩证关系; 2、能力运用目标:学会用发展的观点分析解决问题,提高在日常学习、生活中战胜困难和挫折的能力。 3、情感态度目标:养成勇于克服困难和开拓进取的优良品质,主动锻炼个性心理品质,养成良好的生活态度。 (三)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 教学难点:发展的实质

二、说教法 1、直观演示法:利用图片进行直观演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掌握。 2、活动探究法:引导学生通过创设情境等活动形式获取知识,以学生为主体,使学生的独立探索能力得到充分发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3、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集体和分组讨论,使学生在讨论中解决问题,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 三、说学法 分析归纳法、自主探究法和总结反思法,使学生从“学会”向“会学”转变成为学习的真正主人。 四、说教学过程 (一)导入(约3分钟) 由问题“对比以前的黄龙和我们的校园与现在的黄龙和校园有什么变化”来导入新课。 导语设计的依据:通过身边的实例来设置问题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从而引发学生积极的去思考,不仅活跃了思维而且使知识的理解比较容易。 (二)新课讲授(约35分钟) 1、一切事物都处在发展变化之中 通过出示自然界、人类社会、人的思维变化的图片,得出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是发展变化的结论。 然后由此结论引出发展的概念,指出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旧事物的灭亡。在此基础上通过图片、历史事例、小品内容等形式,具体阐述新、旧事物的含义以及区分新旧事物的标准和应注意的事项。最后,出示习题幻灯片,进行巩固练习。 2、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 由材料“新中国的成立”和“我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创设问题情境,通过教师的启发、点拨、引导学生总结出: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统一的结论。 再通过典型的图片对比,形象直观的进一步解释事物发展趋势前进道路曲折的原因。

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习题精选

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习题精选 一、稳扎稳打基础题 1.要弄清事物在其发展过程中所处的地位、阶段,是因为() A.事物的发展都分为阶段性 B.事物在其不同发展阶段上地位、作用是不同的 C.这样做符合邓小平理论的要求 D.要正确认识事物 2.之所以要把事物如实地看成是一个变化发展的过程,是因为() A.用发展观看问题才能达到改造世界的目的 B.用发展观看问题才能达到辩证地看问题的目的 C.辩证法的基本观点是发展观 D.客观事物本身就是一个产生、发展、变化的过程 3.现代科技瞬息万变,认为一种名牌产品可以优势长存、一劳永逸的观点是错误的。这是因为() A.世界是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 B.意识能够反作用于客观事物 C.事物是变化发展的 D.事物并不存在相对静止状态 4.“一万个后来者,不如一个开拓者。”从哲学上看,这句话的积极意义在于() A.鼓励人们看问题从整体着眼 B.要求人们不去重复别人做过的事情 C.鼓励人们要具有创新精神 D.鼓励人们提高活动的预见性和自觉性 5.坚持发展的观点就要() ①把世界上的事物如实地看成是一个变化发展着的过程②弄清事物处于怎样的阶段和地位③要坚持与时俱进,培养创新精神,促进新事物的成长④反对僵化保守的思想和凝固不变的观点 A.①②③ B.①②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6.“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这句话告诉我们() A.事物是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的运动变化着的 B.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一成不变的事物是不存在的 C.人的认识是一个由不知到知,由知之不多到知之较多,由肤浅到深刻的发展过程 D.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决非任何变化都是发展 7.之所以要走可持续发展道路,是因为() A.物质是运动的主体 B.事物是普遍联系和变化发展的 C.新事物在力量上强于旧事物 D.整体总是大于部分 唐代诗人白居易有《杨柳枝词》组诗八首,其首篇中有一句:“古歌旧曲君休听,听取新翻《杨柳枝》。”诗人刘禹锡有《杨柳枝词》组诗九首,其首篇中有一句:“请君莫奏前朝曲,听唱新翻《杨柳枝》。”据此回答8—10题。 8.这两句诗蕴含着的深刻的哲理是() A.事物是变化发展的,要开拓创新而不可因循守旧 B.发展就是新事物全盘抛弃旧事物 C.事物发展、运动与变化相统一 D.联系是事物发展的原因,运动是事物变化的形式 9.“历史的脚步不会停止,并且不断地呈现新的内容。”这说明() A.物质是运动的主体 B.事物是运动的 C.静止是运动的特殊状态 D.事物是变化发展的 10.“必须放弃任何‘只顾今天’的哲学”,这是说() A.看重今天是错误的 B.事物的未来重于现在 C.要坚持发展的观点 D.运动是绝对的 11.有的人总喜欢将我们年轻的社会主义祖国同西方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进行简单的比较,最后得出社会主义不如资本主义的结论。这样看问题的错误之处在于() A.混淆了两者在性质上的根本区别

《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习题

《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 1.有一组题为“可持续发展”四幅漫画,分别道出了被定为“某开发区”的经历,狩猎中心、木材超市、根雕蕊苑和沙漠公署我。这组温画告诉人们的哲理是() A.任何事物都是发展的 B.事物的联系是客观的、无条件 C.违背客观规律就必须遭到惩罚 D.联系是事物发展的动力 2.《人民日报》发表文章指出:“新陈代谢是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客观规律。任何组织,任何事业,只有不断地吐故纳新,才能生生不已,保持旺盛的活力。”这一论断体现的哲学道理是() ①新陈代谢是万事万物发展的动力②事物是变化发展的③旧事物总要被新事物所代替④一成不变的事物是不存在的 A. ①②③④ B. ②③④ C. ①②③ D. ②④ 3.邓小平同志说:“不要拒绝变化,拒绝变化就不能进步。”这一观点反映了如下哲学道理() A.事物的变化就是进步 B.事物只有在运动变化中才能实现发展 C.事物的变化发展都是由于人的推动 D.只要坚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就能实现事物的发展 4.资本主义在长达几百年的发展中,创造了巨大的社会财富,但我们所以说资本主义是旧事物,这是因为() A.又产生了比它更先进的社会主义社会 B.它已经有了几百年历史 C.它已经暴露出许多缺陷 D.它自身具有无法解决的矛盾 5.恩格斯提出:“所谓‘社会主义’,不是一种一成不变的东西,而应当和任何其他社会制度一样,把它看成是经常变化和改革的社会。”这一论述说明() A.社会主义制度和其他社会制度相同

B.社会主义制度可以变成别的社会制度 C.必须用发展的观点看待社会主义社会 D.社会主义社会是经常变化的 二.辨析题 发展是事物性质的根本变化,事物性质的根本变化就是发展。 参考答案 1.C 2.B 3.B 4.D 5.C 6.①发展是新事物的产生,旧事物的灭亡,即新事物代替旧事物。因此,发展体现了事物性质的根本变化。 ②并不是一切事物性质的根本变化都是发展。事物性质的根本变化有前进的、向上的,也有倒退的、向下的,由旧到新、由新到旧,由坏到好、由好到坏,由落后到进步、由进步到落后等,都是事物性质的根本变化。只有那些上升的、向前的和进步的根本性质的变化才是发展。所以,发展的实质是指前进的、上升的运动和变化,即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③题中观点肯定发展是事物性质的根本变化,是正确的,但误以为一切事物性质的根本变化都是发展,又是不科学的。

《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说课稿高品质版

高中政治《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说课稿 各位评委,老师,你们好。 今天我说课的框题是《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首先,我对本框题进行分析。 一、说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就整本教材来说,“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一课是《哲学常识》第二课第二节的内容,是马克思辩证唯物主义最基本的内容之一,是唯物辨证法第二个总特征发展观点的方法论。掌握他,才能系统掌握发展的观点。 就本章内容来说,对于青少年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提高学生创新能力和认识能力具有极其重要的指导意义。也是今后高考的必考内容。 二、说教学目标 在素质教育的要求下,教学目标是多元的。结合高二年级学生的认知结构及心理特征,我制定了如下的教学目标: 1.识记目标:怎样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认识能力。 3.情感目标:通过本课学习,培养学生用创新精神看待我国我国社会,坚持与时俱进,树立改革思想。 三、说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怎样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这是学习第二节内容的落脚点,也是学生能不能和会不会用发展观点看问题的基本前提。 2.教学难点:坚持与时俱进,培养创新精神。第一,学生缺少历史对比,很难体会各方面创新。需要引导学生加深认识。第二,学生能不能把创新思想落实到思想和行动上,难度极大。 四、说教法 讨论归纳法:构建主义教育观强调:教学中教师应突出学生的主动学习。教育家奥苏伯尔说过,“根据实际情况组织教学,是教学的最高原则。”根据目前学生在在如何用发展观点看问题上的困惑,主要采用讨论归纳法。把教学内容变成一个个或一组组问题,不断创设最佳教学情景,引导学生思考,在讨论中启智,在互动中升华. 五、说学法 采用探究—发现—合作学习模式,创设情景指导学生思考,提高学生辨证思维能力。依据,人本主义学习理论认为,促进学习最有效的方式是让学生体验到面临实际问题。贯彻“以人为本”的教学思想。 六、说教学过程 (一) 情景设置,疑问导入(2—3分钟) 教师:你知道织布机和计算机有什么相同之处吗?它们之间的血缘关系超乎你的想象。摆在写字台上的台式机,塞在口袋里的掌上电脑,挂在腰上的移动电话,乃至你家中的很多家用电器,都是1804年诞生的一台织布机的后代。 上面的这个材料能够告诉我们什么哲学道理呢? 学生讨论后回答,教师总结:说明世界上的事物都是变化发展的,昨日的织布机为后期计算机的发明产生重大影响。我们应该用变化发展的观点看问题。(原理) 导语设计的依据:通过既形象又生动的情景设疑,既达到导入新课,又促进学生带着问题积极思考,有利于提高学生的问题意识,也为下文打下了基础。与课本内容的差异会造成学生心理上的不平衡,激发认识冲突,激活思维。 (二) 自主探究,合作共进(30分钟) 1.要把事物如实地看成一个变化发展的过程(板书) (1)以故事引入,知识迁移: 教师:古时,荆人欲夜袭宋国,先派人在白天测量了雍水的水位,而后在夜间徒步过河。结果却溺死千余人,夜袭计划失败。荆人夜袭,本是个好主意,为何失败了呢?

《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教案12(人教版必修4)1

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教学目标: (1)知识方面 要认识和理解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就是要把事物看做是一个变化发展的过程。 要认识和明确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就要明确事物处于怎样的阶段和地位。 要认识和理解用发展观点看问题,就要坚持与时俱进,培养创新精神,促进新事物的成长。 (2)能力方面 掌握用发展的观点观察问题的方法,增强应用这个方法分析问题的能力。 (3)觉悟方面 通过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学习,树立战略意识。 用创新精神看待我国社会,坚持与时俱进,树立拥护改革、支持改革、参与改革的思想。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 本框的重点是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的三点要求。这是学习第二节内容的落脚点,也是学生能不能和会不会使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的基本前提。 (2)难点 “坚持与时俱进,培养创新精神”。 教学过程: 回顾提问:唯物辩证法关于发展的世界观是什么?(整个世界就是一个永恒变化发展的世界)变化发展的反面是什么?(整个世界就是一个永恒不变的世界)对我们有什么指导意义?下面看故事体会 导入新课:士别三日,即当刮目相看 三国时,吴国大将吕蒙自幼从军,没有文化,常常闹出笑话。吴主孙权常常劝他学习。 鲁肃当上都督以后,仍认为吕蒙不过是一介武夫,有点儿瞧不起他。有一次,在与吕蒙的辩论中,甘拜下风。

(教师引导学生讨论) “士别三日,即当刮目相看”这句话说明了什么哲学道理?(吕蒙由没文化到有学问说明了什么?鲁肃怎样才能避免尴尬?)——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不能用静止的眼光看问题。 (教师归纳) 世界上没有僵死的、一成不变的事物,整个世界就是一个永恒变化发展的世界。这就要求我们不能用一成不变的眼光对待人和物,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研究的道理。 讲授新课 三、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要求学生翻书浏览,了解如何“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学生齐声朗诵三句话) 1.要把事物如实地看成一个变化发展的过程 事物是变化发展的,每一事物都是由其过去、现在和未来构成的过程。可以说,事物就是过程。因此,我们分析一个事物不仅要观察它的现状,还需要了解它的过去,预测它的未来。通俗的说,就是要明确事物的“来龙去脉”。 ( (提问) ——老师的做法是建立在学生过去成绩基础上的,正确地运用了发展的观点看问题,是正确的。你理解老师的行为了吗? (提问)评析漫画“吃祖宗饭,断子孙路”并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 (理解“去脉”) ——错误;在处理经济发展、人口、资源、环境的关系时, 要贯彻、执行可持续发展战略,寻求一条既能满足当代人的需要, 又不对后代人的发展构成危害的道路。 小结:要把事物如实地看成一个变化发展的过程,理解事物的“来 龙去脉”,对于我们建设祖国、理解生活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默 写本要点) 2.要弄清事物在其发展过程中所处的阶段和地位(老师领读) 每一事物都有其产生、发展和灭亡的过程,这就要求我们在分析当前事物性质时,认清它是刚刚产生的、是正在发展壮大的,还是行将灭亡的。根据对事物所处阶段和地位的准确

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4.8.2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制作人:宿振环校对人:宗玉园1课时使用时间:2015/11/11 领导签字: 【教学目标】 一、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识记新事物和旧事物的基本含义、量变和质变的基本含义;理解事物发展的道路和方向、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 2、过程与方法:培养自己正确认识事物发展的方向、发展的道路和发展的形式,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增强自己对社会发展的信心,树立为美好的共产主义社会而奋斗的远大理想和崇高信念。 二、学习重点: 质变与量变的关系及方法论。 三、学习难点: 事物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 四、学习方法:自主探究 【问题导学】 1.事物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如何理解? 2.事物发展的道路是曲折的,如何理解? 3.如何区分新旧事物? 4.量变与质变的区别? 5.量变与质变的联系? 6.量变与质变关系原理及方法论? 合作探究(一) 什么是新事物?什么是旧事物?请举例说明 合作探究(二) 如何理解事物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

合作探究(三) 前进性与曲折性相统一原理及方法论总结 合作探究(四) 什么是量变?什么是质变?请举例说明 合作探究(五) 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是怎样的? 合作探究(六) 量变和质变辩证关系原理及方法论总结 【知识抢答】 1、量变必然引起质变 2、质变就是发展 3、质变就是由事物数量上的增减才引起的。 4、质变比量变更重要,因此只有质变才有意义。 5、事物的变化发展经过一次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就完成了。 1.关于区分新旧事物的标准,下列观点正确的是() A.以事物产生的时间顺序为标准,先产生的是旧事物,后产生的是新事物 B.以事物的力量强弱为标准,力量强大的是新事物,力量弱小的是旧事物 C.以事物是否完善为标准,不完善的是旧事物,完善的是新事物 D.以事物是否符合客观规律为标准,符合的是新事物,不符合的是旧事物 2.下列诗句中蕴涵新事物必然战胜旧事物这一哲学道理的是() ①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②近水楼台先得月,向阳花木易为春③长江后浪推前浪,一代更比一代强④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8--2 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学习要求】了解事物发展的道路 理解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量变和质变的关系 重、难点新事物是不可战胜的准确地理解量变与质变的关系 【自学过程】 自主探究基础知识(抓关键词)小组合作探究 一、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 1.事物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1) (2) 2.事物发展的道路是曲折的:(1) (2) 1.想一想:为什么说新事物必然战胜旧事物? 2.辩一辩:凡是新出现的事物就是新事物。对吗?为什么? 3.想一想:新事物的发展会一帆风顺吗?为什么? 二、做好量变的准备促进事物的质变 1.量变和质变: (1)含义: ①量变: ②质变: (2)辩证关系: ① ② 2.量变和质变辩证关系的方法论要求: (1) (2) 4.议一议:质变是事物根本性质的变化,是新事物的产生。所以,只有质变才有实际意义。这种看法对吗?请谈谈你的认识。 5.查一查:什么是“激变论”?什么是“庸俗进化论”? 【知识测评】 一、最佳选择题: 1.新事物是指 A.后来才出现的、又比较成熟和完善的事物 B.发展速度比较快、力量又比较强大的事物 C.运用现代科学技术、形式比较新颖的事物 D.符合客观规律,具有强大生命力和远大发展前途的事物 2.下列事物中属于新事物的是①我国50年代末出现的“大跃进”②克隆技术和纳米技术 ③社会主义社会的④计算机算命⑤包装美观的假冒伪劣商品⑥计算机网络技术 A.①②③ B.④⑤⑥ C.②③⑥ D.②③④⑤⑥ 3.“设想世界历史会一帆风顺、按部就班地向前发展,不会有时出现大幅度的跃退,那是不辨证的,不科学的,在理论上是不正确的。”列宁的这段话说明的哲学道理主要是 A.事物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 B.事物发展的道路是曲折的 C.世界历史是不断循环往复的 D.新事物也可能违背客观规律 4.新事物必然战胜旧事物,事物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这是因为新事物具有旧事物所无可比

高二政治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三)

高二政治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政治编辑部陆国苑编撰 【教学目标】(四号宋体,加粗) 1、认知目标(全部五号宋体,标题加粗) (1)理解: 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就是要把事物看成是一个变化发展的 过程,也要弄清事物在其发展过程中所处的阶段和地位,还 要有创新精神,支持新事物的成长。 (3)运用: 运用发展的观点,比较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发展阶段和历 史地位,提高学生的认识能力。 2、能力目标 掌握用发展的观点观察问题的方法,增强应用这个方法去 分析问题的能力。例如怎样认识社会制度的进步、个人生活、工作、学习中的暂时挫折等。 【教学重点】(四号宋体,加粗) 用发展观点看问题,在实践中有创新精神,促进新事物的成长。 【教学难点】(四号宋体,加粗) 用发展观点看问题要求弄清事物在其发展过程中所处的阶段 和地位。

【课时安排】(四号宋体,加粗)1课时【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四号宋体,加粗) 导入新课(全部五号宋体,标题加粗) 复习提问 (l)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是什么? (2)唯物辩证法认为物质世界是处于一种什么样的状态? (设计以上两个问题的目的是为了今天讲授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做知识准备,要坚持用发展的观点认识事物、对待事物。) 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观点之一就是发展的观点。它告诉我们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是变化发展的,所以我们必须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讲授新课(全部五号宋体,标题加粗) 三、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板书) 教师提问:在《孙权劝学》故事里,吕蒙讲:"士别三日,即当刮目相看"这句话说明了什么哲学道理?你是怎样理解这句话的? 学生回答后教师归纳: 这句话的意思是说,人们分别了一段时间,再见面时就不能用一成不变的眼光看人和事。这句话说明了世界上一切事物都是变化发展的,在唯物辩证法看来,世界上没有僵死的、一成不变的事物,整个世界就是一个永恒变化发展的世界。

(完整版)《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课后练习

《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课后练习 一、选择题 1.以“神舟十号”为代表的航天技术是新的,固然让人欣喜,但是那些在“神舟”飞天的实践中积累下来的技术,更让人倍觉珍贵。这说明() ①事物发展的道路是曲折的②新事物要汲取旧事物的某些营养③新事物是在旧事物的“母腹”中成长起来的④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和前提 A.①③④B.①②④ C.①②③D.②③④ 2.纵观人类防治疾病的历史,许多疾病早已被人类征服。2013年甲型H7N9流感有扩大和蔓延之势。但我们坚信凭借着人类的探索精神,这些疾病的防治难题也一定能够破解。可见() ①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可以认识和改变规律②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③实践是客观物质性活动④世界上只有尚未被认识的事物,没有不可认识的事物 A.①③B.②③C.①②D.②④ 3.若将“腐败”二字拆解开来,就是“广(病)”“人”“寸”“肉(肌体、灵魂)”“贝”“文”6个偏旁部首,将这6个各具含义的字串起来,加以提炼,一句充满哲理的话便跃然纸上——“一文钱的不义之财就可以让人的肌体与灵魂一寸一寸地产生病变,直至腐败。”这句话蕴涵的哲理是() A.量变是质变的前提,量变必然引起质变 B.没有质变就没有发展 C.事物的变化发展是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 D.量变中包含部分质变 4.犹太人有句名言:没有卖不出去的豆子。卖豆子的农民如果没卖出豆子,可以加水让它发芽,几天后就可以卖豆芽;如果豆芽卖不动,干脆让它长大些卖豆苗;如果豆苗卖不动,可以移植到花盆卖盆景;如果盆景卖

不动,那么就移植到泥土里,几个月后,它就会结出许多豆子。材料给我们的启示是() A.遭遇人生挫折是偶然的 B.要积极面对前进道路上的挫折 C.把握人生机遇是必然的 D.要正视社会环境的复杂性 5.“闪联”是由联想、TCL、康佳、海信等企业自主制定的技术标准,只要植入符合“闪联”标准的芯片,不论计算机、通讯设备,还是各种消费类家用电器,都可以自动识别,无线联通。而作为一个大多数人还比较陌生的新名词——“闪联技术”,它与电视等传统家电相比具有无可比拟的优越性,因为它() ①克服了传统家电中消极的、过时的和腐朽的东西 ②汲取了传统家电中积极的、合理的因素 ③增添了为传统家电所不能容纳的新内容 ④彻底否定了违背客观规律的旧事物 A.①②③B.②③④ C.①③④D.①②④ 6.“一时之强弱在于力,千古之胜负在于理。”这句话蕴含的哲学道理是() A.事物是变化发展的,永远不变的事物是不存在的 B.新事物符合客观规律,具有远大的发展前途 C.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 D.事物是普遍联系的,孤立的事物是不存在的 7.2013年3月29日至4月1日短短四天内,吉林省八宝煤矿发生两起瓦斯爆炸事故,截至目前已有36人不幸遇难。很多煤矿企业重生产、轻安全,管理人员思想麻痹,监管不到位,隐患排查与排除、技术、现场管理、监管等方面存在亟须弥补的“漏洞”。煤矿安全必须从细节抓起。从哲学的角度看,必须从细节抓起是因为() A.从细节抓作风,往往能够产生实效 B.细节决定事物的发展过程和性质 C.事物的变化发展总是从量变开始的

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

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 教学目标: (1)知识方面 要认识和理解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就是要把事物看做是一个变化发展的过程。 要认识和明确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就要明确事物处于怎样的阶段和地位。 要认识和理解用发展观点看问题,就要坚持与时俱进,培养创新精神,促进新事物的成长。 (2)能力方面 掌握用发展的观点观察问题的方法,增强应用这个方法分析问题的能力。 (3)觉悟方面 通过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学习,树立战略意识。 用创新精神看待我国社会,坚持与时俱进,树立拥护改革、支持改革、参与改革的思想。 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 本框的重点是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的三点要求。这是学习第二节内容的落脚点,也是学生能不能和会不会使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的基本前提。 (2)难点 “坚持与时俱进,培养创新精神”。 教学过程: 回顾提问:唯物辩证法关于发展的世界观是什么?(整个世界就是一个永恒变化发展的世界)变化发展的反面是什么?(整个世界就是一个永恒不变的世界)对我们有什么指导意义?下面看故事体会 导入新课:士别三日,即当刮目相看 三国时,吴国大将吕蒙自幼从军,没有文化,常常闹出笑话。吴主孙权常常劝他学习。 鲁肃当上都督以后,仍认为吕蒙不过是一介武夫,有 点儿瞧不起他。有一次,在与吕蒙的辩论中,甘拜下风。

(教师引导学生讨论) “士别三日,即当刮目相看”这句话说明了什么哲学道理?(吕蒙由没文化到有学问说明了什么?鲁肃怎样才能避免尴尬?)——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不能用静止的眼光看问题。 (教师归纳) 世界上没有僵死的、一成不变的事物,整个世界就是一个永恒变化发展的世界。这就要求我们不能用一成不变的眼光对待人和物,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研究的道理。讲授新课 三、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要求学生翻书浏览,了解如何“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学生齐声朗诵三句话) 1.要把事物如实地看成一个变化发展的过程 事物是变化发展的,每一事物都是由其过去、现在和未来构成的过程。可以说,事物就是过程。因此,我们分析一个事物不仅要观察它的现状,还需要了解它的过去,预测它的未来。通俗的说,就是要明确事物的“来龙去脉”。 ( (提问) 老师表扬乙进步了,鼓励他继续努力;老师批评甲退步了,帮助他分析问题。 ——老师的做法是建立在学生过去成绩基础上的,正确地运用了发展的观点看问题,是正确的。你理解老师的行为了吗? (提问)评析漫画“吃祖宗饭,断子孙路”并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 (理解“去脉”) ——错误;在处理经济发展、人口、资源、环境的关系时, 要贯彻、执行可持续发展战略,寻求一条既能满足当代人的需要, 又不对后代人的发展构成危害的道路。 小结:要把事物如实地看成一个变化发展的过程,理解事物的“来 龙去脉”,对于我们建设祖国、理解生活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默 写本要点) 2.要弄清事物在其发展过程中所处的阶段和地位(老师领读) 每一事物都有其产生、发展和灭亡的过程,这就要求我们在分析当前事物性质时,认清它是

高中政治必修四《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说课稿

《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说课稿 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 我是号考生,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我主要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方法与策略、教学过程、板书设计等几个步骤向大家详细地讲解我对这节课的安排。 一、教材分析。 就整本教材来说,“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一课是《哲学常识》第二课第二节的内容,是马克思辩证唯物主义最基本的内容之一,是唯物辨证法第二个总特征发展观点的方法论。掌握他,才能系统掌握发展的观点。 就本章内容来说,对于青少年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提高学生创新能力和认识能力具有极其重要的指导意义。也是今后高考的必考内容。 二、说教学目标 在素质教育的要求下,教学目标是多元的。结合高二年级学生的认知结构及心理特征,我制定了如下的教学目标: 1.识记目标:怎样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认识能力。 3.情感目标:通过本课学习,培养学生用创新精神看待我国我国社会,坚持与时俱进,树立改革思想。 三、说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怎样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这是学习第二节内容的落脚点,也是学生能不能和会不会用发展观点看问题的基本前提。 2.教学难点:坚持与时俱进,培养创新精神。第一,学生缺少历史对比,很难体会各方面创新。需要引导学生加深认识。第二,学生能不能把创新思想落实到思想和行动上,难度极大。

四、说教法 讨论归纳法:构建主义教育观强调:教学中教师应突出学生的主动学习。教育家奥苏伯尔说过,“根据实际情况组织教学,是教学的最高原则。”根据目前学生在在如何用发展观点看问题上的困惑,主要采用讨论归纳法。把教学内容变成一个个或一组组问题,不断创设最佳教学情景,引导学生思考,在讨论中启智,在互动中升华. 五、说学法 采用探究—发现—合作学习模式,创设情景指导学生思考,提高学生辨证思维能力。依据,人本主义学习理论认为,促进学习最有效的方式是让学生体验到面临实际问题。贯彻“以人为本”的教学思想。 六、说教学过程 (一) 情景设置,疑问导入(2—3分钟) 教师:你知道织布机和计算机有什么相同之处吗?它们之间的血缘关系超乎你的想象。摆在写字台上的台式机,塞在口袋里的掌上电脑,挂在腰上的移动电话,乃至你家中的很多家用电器,都是1804年诞生的一台织布机的后代。 上面的这个材料能够告诉我们什么哲学道理呢? 学生讨论后回答,教师总结:说明世界上的事物都是变化发展的,昨日的织布机为后期计算机的发明产生重大影响。我们应该用变化发展的观点看问题。(原理)导语设计的依据:通过既形象又生动的情景设疑,既达到导入新课,又促进学生带着问题积极思考,有利于提高学生的问题意识,也为下文打下了基础。与课本内容的差异会造成学生心理上的不平衡,激发认识冲突,激活思维。 (二) 自主探究,合作共进(30分钟) 1.要把事物如实地看成一个变化发展的过程(板书) (1)以故事引入,知识迁移: 教师:古时,荆人欲夜袭宋国,先派人在白天测量了雍水的水位,而后在夜间徒步过河。结果却溺死千余人,夜袭计划失败。荆人夜袭,本是个好主意,为何失败了呢? 原来夜间雍水暴涨,荆人仍按照白天的结果行动,所以败。荆人处事方法有何问题?应该怎么办呢?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