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第三单元 战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发展变化及世界格局的演变测试题

第三单元 战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发展变化及世界格局的演变测试题

第三单元  战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发展变化及世界格局的演变测试题
第三单元  战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发展变化及世界格局的演变测试题

第三单元战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发展变化及世界格局的演变测试题

一、选择题

1、(2010河南18题)2009年12月1日,欧盟宪法正式生效。从此以后,世界上将有一个可以代表整个欧盟说话的人。下列对欧洲联盟的叙述,错误的是()A增强了与美国争夺世界霸权的力量B有利于世界多极化的发展

C有利于协调欧盟国家之间的关系D提高了欧洲国家在国际上的地位

2、(2010河南20题)公元1500以后,世界逐步由分散走向整体。如今,世界已形成了“地球村”的局面。在这一过程中起决定作用的是()A殖民主义扩张B资产阶级思想传播

C区域性经济组织的广泛建立D科学技术的进步

3、(2009河南16题)这是一场特殊的战争。它存在于两个不同社会制度之间,既威胁了世界和平又维持了相对和平。这场战争是()A第二次世界大战B冷战C朝鲜战争D中东战争

4、(2009河南19题)中国和美国是世界上有影响力的大国,中美合作有利于世界的和平与稳定。下列国际组织中,中美两国都加入并在其中发挥重要作用的是()①联合国②欧盟③亚太经合组织④世界贸易组织

A①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

5、(2008河南18题)数据图表能给我们提供很多重要的信息。分析下面的《20世纪50—70年代

A

B联邦德国在欧洲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中经济增长最快

C英国在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中经济增长最慢

D美国丧失了资本主义世界头号经济强国的地位

6、(2010山西)1947年3月,杜鲁门在国会发表演说,宣称美国领导“自由世界”的使命,以“防止共产主义的渗入”。这表明()A美国欲推行霸权主义B美国要无私的援助欧洲

C美国要改善与苏联的关系D美国努力维护和平

7、为期2天的北约峰会于2009年4月4日在法国东部城市斯特拉斯堡落幕,决定任命丹麦首相拉斯姆森为下一任北约秘书长,同时还就北约在阿富汗实施新战略及开始研究制定北约战略构想等问题达成一致。下列与北约有关的史实是()A杜鲁门主义的出台标志着北约的建立

B铁幕演说后美国马上就建立了北约

C1949年美、加、英、法等10个国家签署《被大西洋公约组织》,北约建立

D1955年苏联等8个在华沙建立了北约

8、有人认为,整个“冷战期间”,恰恰是20世纪最长的一段和平时期。下面对这一观点分析正确的有()①阿富汗战争、科索沃战争等证明这一观点是错误的②“冷战”期间美苏之间的对抗只表现在意识形态方面③“20世纪最长的一段和平时期”历时44年④与20世纪前50年发生的两次世界大战相比,“冷战”时期尽管大国之间的矛盾冲突不断,局部战争频繁,但都没发展成新的世界大战A①② B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9下列因素中,属于二战后西欧、日本经济得以迅速恢复发展的共同因素是()A马歇尔计划 B欧洲经济联合体的建立

C采用先进的科学技术 D国民经济非军事化政策

10、二战后促进美国经济发展,确保美国保持资本主义世界霸主地位的根本原因是()A占据了广阔的国际市场 B掌握了核武器技术,对其他国家有威慑力

C重视科技教育的发展 D控制了联合国

11、下列关于二战后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快速发展的原因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利用第三次科技革命成果,大力发展高科技产业 B大力发展教育,重视培养人才

C建立军事集团,挑起军事对抗 D制定符合本国国情的经济发展战略12、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日本经济迅速恢复和发展的内部条件不包括()A实行民主化改革 B重视发展科技和教育 C积极开拓国内外市场 D美国大力援助和扶持13、(2010河北)“美国为支持马歇尔计划的实施总共支付了125亿美元。这一巨大投资和欧洲的人力物力一起,使欧洲能迅速复原,这一复原使欧洲的生产力和生活水平超过了战前的水平。”材料论述了()A西欧经济恢复的原因 B西欧经济恢复的影响

C被大西洋公约组织建立的背景 D欧洲共同体成立的原因

14、在当今世界新旧格局交替之际,我国经济所面临的整体形势是()A金融危机长期存在 B国际环境提供机遇 C国际竞争日益激烈 D既有机遇又有挑战15、当今世界上最大的经济体是()A中国 B美国 C欧盟 D日本

16、伴随着索马里海盗的日益猖獗,应国际社会和本国人民的要求,中国政府派出海军前往索马里海域执行海域护航任务,打击海盗活动。此次出兵说明()①中国式一个独立的国家②中国是世界上军事力量最强的国家③中国综合国力增强了,国际地位提高了④维护世界和平需要各国的合作

A①②③④ B③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17、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是世界人民共同的心愿。20世纪至今世界政治格局出现了三次演变,按其形成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一组是()A多极化——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两极格局 B两极格局——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多极化趋势C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两极格局——多极化趋势

D两级格局——多极化趋势——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18、在两次世界大战中,欧洲国家无论胜败,经济都遭受了很大的打击,国力受损;随着欧共体的崛起,欧洲国家政治地位和经济实力得到了共同发展,这些情况最能说明()A合作才能实现共赢 B欧洲各国关系缓和 C欧洲各国斗争由来已久 D欧洲国家实力雄厚19、20世纪八十年代和九十年代初,欧洲东部政局发生的剧烈动荡和对世界格局的变化产生了重大影响,造成东欧巨变和苏联解体最为深刻的社会根源是()A斯大林模式的弊端长期得到不到解决,造成严重的经济危机和政治危机

B美国和其他西欧国家对东欧加紧和平演变的攻势

C赫鲁晓夫改革失利和戈尔巴乔夫“新思维”的影响

D东欧大部分国家是在苏联进攻德国法西斯战争中解放并建立正权的

20、有位政治家曾说:“在国与国之间,没有永远的敌人,也没有永远的朋友……”二战后,曾经盟友美国与苏联之间的关系发生了转折性变化。导致了这一变化的根本原因是()①两国的社会性质截然不同②两国的国土面积都比较大③两国的领导人都争强好胜④二战后两国都想巩固自己的大国地位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21、在美苏冷战结束后,世界格局的发展趋势是()A多极化 B单极化 C一超多强 D五强并立

22、有关经济全球化的成因,表述不正确的是()A生产力和社会分工的发展 B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

C各国联系日益增强,相互依存 D发达国家帮助发展中国家发展经济的需要

23、世界形势风云变幻往往与重要的国家会议相关,20世纪以来,与新的世界格局形成有关的会议是()A巴黎和会、华盛顿会议、雅尔塔会议 B巴黎和会、华盛顿会议、慕尼黑会议

C慕尼黑会议、华盛顿会议、APEC会议 D雅尔塔会议、日内瓦会议、万隆会议

24、(2010杭州)某国际组织的基本职能是:制定和监督多边贸易规则,组织多边贸易谈判,解决成员国之间的贸易争端。该组织是()A联合国 B七十七国集团

C欧洲联盟 D世界贸易组织

25、(2010山西)中国人喝着美国的可口可乐,美国人用着韩国的三星手机,非洲人开着中国的奇瑞汽车……这种现象说明()A人们生活方式现化 B社会物质产品多样化 C世界经济全球化 D世界格局多极化26、美国目前是世界上最强大的资本主义国家,法国式欧盟的组建者之一和重要成员国,二者在历史上有过多少次合作,体现在()①在两次世界大战中,两国密切合作属于同一阵营②二战后,美国对法国予以援助,法国经济得到迅速恢复和发展③二战后,美国对法国加入了以美国为首的北约组织④两级格局崩溃后,法国支持美国加入了欧盟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27、2010年伊始,美国在不到1月的时间里连续向中国发难,中美关系遭遇“寒流”,在世界舆论中激起轩然大波。奥巴马接连向中国发难,究竟是预谋还是巧合?媒体称“中美关系面临‘新冷战’”。“冷战”一次出现于二战后,下面人物中曾参与领导反抗法西斯并揭开“冷战”序幕的是()

A B C D

28、近代世界经济在每次萧条后,都会再次出现增长趋势,促使1950——1970资本主义国家出现图中经济发展趋势的主要原因是()

A积极利用和引进高新科技成果 B“罗斯福新政”的实施

C“冷战”结束 D欧盟建立

29、地球是人类的共同家园,然而,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经济规模的扩大,全球环境状况在过去的几十年里持续恶化,1990年联合国规定每年的4月22日是人类关爱地球家园的节日——“世界地球日”,下列哪些观点是对材料的解释说明()①世界各经济联系不断加强,世界日益成为一个地球村②近半个世纪,地球环境持续恶化③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也带来了一些列的环境问题④设立“世界地球日”是为了保护人类共同的地球环境

A①②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30、2010年3月20日,伊拉克战争爆发7周年,6月30日,驻伊美军开始正式从伊拉克城镇撤军,巴格达人民为此举行了盛大的庆祝活动。但也有人担心,美国此举是奥巴马政府实行“将战略中心转移到阿富汗”方针中的一步,这些相关事实主要说明()①冷战掩盖下的民族矛盾已成为当今世界最严重的问题②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主题③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依然存在④两极格局结束后,世界形势越来越缓和

A②③ B②④ C③④ D①③

31、二战后,西欧国家逐渐走上了联合发展的道路,由欧洲煤钢联营到欧洲共同体再到欧洲联盟的出现说明了西欧国家联合的趋势是()A西欧国家之间的矛盾已完全消除 B由经济合作走向经济政治一体化

C由政治合作走向经济联合 D西欧国家经济发展水平已无差别

32、右图发表在2004年3月《讽刺与幽默》的一幅漫画《战车装配中》,这幅漫画主要反映了日本()A准备发动全面侵华战争 B极右势力否认侵华罪行

C实行科技立国政策 D军国主义阴魂不散

33、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日本经济迅速恢复和发展的外部条件是()A实行民主化管理 B重视科技发展

C积极开拓国内外市场 D美国大力援助和扶持

34、二战后,日本经济迅速崛起的主要原因有()

①美国在日本进行社会改革,推行非军事化政策②美国的扶持③朝鲜战争爆发,刺激了日本经济的繁荣④制定了适当的经济政策,引进了最新的科学技术成就⑤发展教育和科技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⑤ C①③④⑤ D①②③④⑤

35、19世纪中后期和20世纪60年代末日本两次崛起,其相同的因素有()

①都进行了社会改革②都注重了引进先进科学技术③都重视发展教育④都利用国民经济非军事化的有利条件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36、“欧洲的事由欧洲人自己来决定”“用一个声音说话,”“美国打个喷嚏,欧洲就得感冒”的现象大为改善。能直接反映欧洲这个历史性变化的是()A大西洋公约组织成立 B欧洲共同体的成立

C华沙条约组织的建立 D美苏争霸的结束

37、雨果曾预言:“总有一天……所有的欧洲国家……都将紧紧地融合在一个高一级的整体里……”1993年,欧洲初步实现这一预言而建立的“高一级整体”是()

A B C D

38、(2007河南)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登上资本主义世界霸主宝座的国家是()A美国B德国

C法国D英国

39、(2007河南)20世纪70年代初,成为仅次于美国的资本主义世界的第二号经济大国的是()A日本B联邦德国

C法国D印度

40、20世纪60年代,西欧国家希望通过建立一个经济共同体来振兴经济并降低未来战争的可能性。目前,这个“经济共同体”已经成为()A世界贸易组织B欧洲联盟

C被大西洋公约组织D亚太经合组织

二、非选择题部分

41、观察图表,回答下列问题。

(1)遣唐使对日本社会的发展产生了什么影响?(1分)

(2)1871年日本使团赴欧美参观的主要目的是什么?(1分)

(3)依据图三、图四,概括二战后日本经济发展的特点,并分析其原因。(3分)

(4)上述材料反映出日本民族的哪一个突出特点?(1分)

42、(2009年河南第26题)(6分)在21世纪,世界经济全球化加速发展,国与国之间政治交流

材料一他们是近代争霸欧洲的对手;一战和二战中都分属于对战双方,20世纪60年代以来,欧洲在他们的带领下逐渐走向合作,并共同促进了当今世界上第一大经济体的形成。

材料二有一位当代史学家说:“西欧国家希望通过建立一个经济共同体,来振兴经济并降低未来战争的可能性。”

材料三“共同体的目标应是:通过共同市场的建立和各成员国经济政策的逐步接近,在整个共同体内促进经济活动的和谐发展……以及各个成员国之间越来越密切的关系。”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它们”指的是哪两个国家?20世纪60年代能表现“他们走向合作”的历史事件是什么?(3分)

(2)结合材料二,说明了西欧国家“经济共同体”是在怎样的背景下建立的?它后来演变成了哪个组织?(2分)

(3)结合材料三,请举一例说明:欧盟建立后哪些举措能起到材料中“整个共同体内促进经济活动和谐发展”作用?(1分)

(2)造成1913—1950年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增产率比较低的原因是什么?(2分)

(3)促使1950—1970年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快速增长的主要原因是什么?(2分)

(4)除了图示法外,你在平时还经常采取什么样的学习方法?请举一例。(1分)

45、在世界近代史的近百年间,世界政治格局发生了重大的变化,请观察以下示意图。

巴黎和会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一战前

北约

二战前

华约

东欧巨变

20世纪90年代后

苏联解体

(1)请在方框内填上正确的内容。(3分)

(2)在当前新的世界格局形成过程中,具有决定性作用的因素是什么?(2分)

(3)举出当今维护世界和平、谋求共同发展的两个国际性区域组织的名称。(2分)

(4)你认为针对这一趋势,中国应当如何应对?(2分)

46、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维持国际和平及安全,促成国际合作,以解决国际间属于经济、社会、文化及人类福利性合作性质之际问题”,会员国应该遵守的原则是“各会员国主权平等,各会员国在国际关系上不得使用威胁和武力”等原则。

——1945年6月26日通过的《联合国宪章》

材料二今天世界各国的经济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中国的海尔集团在美国建立了工厂,美国的产品也销售到中国,德国在中国建立了汽车工厂,中国的公司也在欧洲登陆。各国经济既有合作,也由竞争,紧密的联系在一起。

请回答:

(1)结合材料一说明联合国产生的背景是什么?从1945年起到现在,人类社会发展的主流是什么?(3分)

(2)材料二反映出世界经济发展的趋势是什么?(1分)

(3)举出一个你身边的典型事例说明今天经济全球化已经深入我们的生活。你认为应该怎样做才能充分迎接经济全球化的挑战?(3分)

47、建立和谐社会是当今中国对世界的呼吁与郑重承诺,也是人类追求和平发展的愿望。以此为

主题,同学们搜集整理资料,请你参与其中,共同进行一次探究活动:

步骤一走进历史,了解历史上人们追求“和谐”的史实。

(1)请举出古代历史上追求“和谐”的一个实例。(1分)

(2)20世纪中期,中国为世界和谐的发展做出过哪些贡献,试举一例。(1分)

步骤二反思历史,认识历史中不和谐音符

搜集材料汇总:

资料一德意英法四国首脑资料二战火涂炭后的凡尔登资料三9.11事件中遭袭的双子大慕尼黑会议合影楼

资料四南方周末报专题——《能源消耗带来的污染》

资料五纪录片——《巴以冲突,和平道路如此漫漫》

(3)根据以上研究资料,请你归纳出有哪些因素会影响世界“和谐”?(2分)

(4)在这一活动步骤中,同学们采用了哪几类资料?(1分)

48、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2010年6月23日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抵达加拿大,出席20国集团领导人第四次峰会。在此次具有承前启后意义的G20峰会上,20国集团成员领导人将与来自亚洲、非洲、欧洲一些国家和地区组织的领导人以及联合国、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金融稳定理事会、世界贸易组织、国际劳动工作组织等国际组织负责人一道,讨论世界经济形势、欧洲主权责务危机、“强劲、可持续和平增长框架”、国际金融危机机构改革、国际贸易和金融监管等问题。

材料二2010年6月11日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元首理事会第十次会议在乌兹别克斯坦首都塔什干举行。峰会发表《宣言》和《成果新闻稿》,并批准《上海合作组织接受新成员条例》等重要文件。

材料三中国、巴西、俄罗斯和印度“金砖四国”领导人今日在俄罗斯叶卡捷琳堡举行首次正式会晤,与会领导人将重点就应对国家金融危机冲击、二十国集团峰会进程、国际金融机构改革、粮食安全、能源安全、气候变化、“金砖四国”对话未来发展等重大问题交换看法。

请回答:

(1)结合材料一、二、三可以看出此代表了当今世界经济的什么发展形势?它的表现有哪些?(2分)

(2)推动材料一、二、三显示的世界经济发展形势的最主要因素是什么?(2分)

(3)结合三则材料说明各国在当前正在经历的金融危机面前应该如何很好的应对?(2分)

49、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战后初期,美国经济持续发展,一片繁荣。尽管如此,但是在20世纪50年代的资本主义世界中,美国在工业生产、出口贸易等方面所占的比重都有明显下降,而西欧六国(法、西德、意、荷、比、卢)所占比重大大上升。……50年代中期以后,阿登纳说:“如果欧洲人不想在起了根本变化的世界里走下坡路的话,必须走向联合……否则欧洲各国将会沦为超级大国的附庸……。”

材料二

图一二战后美国经济发展状况示意图

图二比尔·盖茨

材料三进入20世纪70年代,西欧和日本不可避免要导致与美国同盟国的政治关系的变化,表现在西欧六国和日本在外交上的独立自主倾向日益发展……美国再也不能像战后初期和50年代那样,在西欧阵营里颐指气使,发号施令。

——何春超主编《国际关系史》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回答,西欧各国为什么要走向联合?(2分)

(2)在材料二图一中找出美国经济发展的高峰期主要分布在哪些时段。要反映图一的相关信息,还可用哪些形式?(2分)

(3)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说明,今日20世纪70年代后,为什么“美国再也不能战后初期和50年代那样对西欧发号施令”。(2分)

(4)材料二中人物在20世纪90年代成为世界首富与当时美国政府采取的哪些措施有关?(2分)

第三单元战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发展变化及世界格局的演变测试题答案

一、选择题

1——5 ADBCD 6——10ACBCC 11——15CDADC 16——20BCAAD

21——25ADADC 26——30AAADA 31——35 BDDDA 36——40BBBAA

二、非选择题部分

41、(1)推动日本实行大化改新,促进了日本历史的进步。(2)考察了欧美各国先进的制度和科学技术,寻求富国强兵之路。(3)经济持续高速增长。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推动;战后民主改革;大力发展教育;美国的扶持;制定符合国情的经济政策。(4)日本民族具有善于学习和吸纳外来文化的特点。

42、(1)发展历程:新航路的开辟;(2)技术创新:第三次科技革命;(3)挑战与应对:①战争问题、人口问题、环境问题、毒品问题、能源问题、国际金融安全、恐怖主义、贫富差距拉大等。(4)②加强国际合作,提倡用和平方式解决国际争端,打击恐怖势力;珍爱生命、远离战争;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保护环境,合理利用资源、能源,推行可持续发展战略等。(5)文化传播:麦当劳快餐盛行、海尔产品产销世界、使用不同品牌的手机等。

43、(1)法国和德国;成立欧洲共同体(2)二战结束后,各国都需要医治战争创伤,恢复发展经济,提高国际地位;当时形成了美、苏争霸的局面,西欧各国需要密切相互之间的联系,维护自身安全和利益。欧共体后来演变成欧盟。(3)使用单一的货币——欧元;成员国内部人员、资本和货物可以自由流畅,不同国家的人可以自由地在任何一个成员国工作、学习和居住;力求在外交和国家安全灯方面步调一致等。

44、(1)示意图略(2)第一次世界大战,1929—1933年经济危机,第二次世界大战。(3)二战结束,世界局势相对和平,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兴起。(4)知识结构法、列表法、归纳总结法等。

45、(1)从上至下依次为:华盛顿会议、两极格局、多极化趋势。(2)经济实力或综合国力(3)欧盟、联合国(4)以经济建设为中心,重视科技和教育发展,提高综合实力,积极参加国际事务和国际竞争等。

46、(1)二战给人类带来了巨大灾难,二战后世界各国人民渴望和平和稳定,世界各国需要重建和发展。和平与发展。(2)经济全球化(3)举例恰当言之成理即可

47、(1)马可·波罗来华、郑和下西洋、阿拉伯人传播东西方文化等。(2)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促成万隆会议顺利进行(3)霸权主义、战争、环境污染、地区冲突,恐怖主义。(4)图片资料、文字资料、影音资料等。

48、(1)世界经济全球化发展趋势。表现:世界各国的经济联系日益密切,国际资本流动加剧,全球性经济组织和区域性经济集团以及跨国公司进一步发展。(2)高科技的迅速发展,尤其是交通与交往手段的发展,推动了世界经济全球化发展。(3)各国应该提高自己的科技发展水平进行合作交流;增强政治互信,深化经济合作,强化安全合作,扩大对外开放,调整各自经济政策或体制等。

49、(1)保障自己的安全和国际地位,避免成为超级大国的附庸;加强国家交流,促进交流合作,促进经济发展。(2)时段:20世纪50年代中期到70年代初期;20世纪90年代。形式:文字表述,表格,坐标图,曲线图,柱状图等。(3)美国由于经济危机的困扰,综合国力迅速下降;西欧各国经济却迅速发展,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显著增强;西欧各国外交上更加独立自主(4)进行社会经济改革;大力发展教育科技,信息产业为代表的高新技术迅速发展;完成传统产业的技术改造。

战后世界格局的演变

战后世界格局的演变 一、一周知识概述 二战结束后,形成以美苏为首的两极格局。1991年苏联解体,两极格局宣告结束,暂时形成“一超多强”的局面并朝多极化方向发展,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两大主题。世界经济呈现全球化发展趋势。第三次科技革命极大地促进了生产力的迅速发展。 二、重点知识归纳及讲解 (一)战后国际关系演变 1、变化原因: (1)法西斯国家的侵略,促使不同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国家联合反对法西斯。 (2)战后国际力量对比发生了重大变化--帝国主义力量削弱;人民民主力量增长。 (3)第三次科技革命的重大影响。 (4)西方对苏联和东欧实行“和平”演变。 2、演变的表现: (1)世界反法西斯盟国打败了德、意、日。 (2)根据雅尔塔会议的原则,建立了联合国。 (3)美国推行冷战遏制苏联,对亚洲实行局部战争。(侵略朝鲜和越南)(4)社会主义力量壮大,帝国主义殖民体系崩溃。 (5)北约和华约两大军事政治集团对峙,美苏争霸,两极格局形成。 (6)苏联推行霸权,东欧剧变,苏联解体后社会主义阵营解体。两极格局结束。 (7)西欧、日本迅速发展,经济上日、西欧、美三足鼎立,政治上不再唯美国是从。 (8)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和全球一体化趋势迅速增强。(欧盟、东盟、北美自由贸易区的建立) 3、基本格局: (1)第三世界崛起和西欧、日本的实力增长,冲击美苏两极格局。 (2)美苏冷战是战后四十年国际关系的核心。 (3)苏联解体,世界格局呈现出多极化趋势。

1、冷战政策 (1)原因:二次大战结束后,美国的经济、军事、政治实力居于世界第一位,它称霸世界的野心日益膨胀,但美国又不得不正视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 (2)含义:美国带领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对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采取了除武装进攻之外一切手段的敌对行动,以“遏制”共产主义。这种政策被称为冷战政策。(冷战政策的实质是遏制共产主义和干涉别国内政;美国的根本目的是称霸世界) (3)信号:丘吉尔发表铁幕演说。 (4)具体表现:政治上,推行杜鲁门主义(1947年3月,杜鲁门在国会发表演说。他提出的“遏制共产主义”、干涉别国内政、加紧控制其他国家的纲领和政策,后来被称为“杜鲁门主义”。它的出台,标志着美苏战时同盟关系正式破裂、美苏冷战开始。);经济上,实施马歇尔计划(目的一:帮助西欧各国迅速恢复经济,防止革命的发生;目的二:通过美国的援助,打开西欧的门户,控制西欧);军事上,建立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5)美苏冷战局面的形成:以杜鲁门主义为起点,美国在经济方面推行了援助西欧的“马歇尔计划”(即“欧洲复兴计划”),在军事方面1949年建立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标志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形成)。苏联采取了针锋相对的措施,1955年成立了华沙条约组织(标志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形成)。至此,世界美苏对抗的两极格局的最终形成。美苏开始了长达半个世纪之久的对峙。 (6)美苏冷战的影响:逐渐形成了美苏两极格局。 2、美苏争霸 (1)开始与结束的标志:从20世纪50年代赫鲁晓夫担任苏联领导人后,美苏展 开了长达三十多年的争霸。1991年苏联解体,标志着长达半个世纪的美苏两极格局结 束。 (2)根本原因:美苏两国意识形态的不同和各自国家的利益。 (3)实质:是美苏两国在实力的基础上对世界势力范围的划分。 (4)过程: 第一阶段:20世纪的五六十年代,美攻苏守。原因:五六十年代,苏联的经济和军事实力远不及美国,美国在美苏争霸中占据优势。事件:1962年,古巴导弹危机。 第二阶段:70年代,美苏争霸达到高潮,苏攻美守。原因:美国受经济危机(1974-1975)冲击,经济增长趋于缓慢;美国深陷越南战争,难以自拔,尼克松于1969年执政后,实行了战略收缩。而苏联在70年代中期,随着经济军事实力的增加,转而采取进攻战略。表现:苏联把中东、非洲、南亚次大陆作为扩张的对象。1979年12月,出兵占领了阿富汗。 第三阶段:80年代到90年代初,双方实行有限缓和。原因:长期争霸,使经济力量相对薄弱的苏联负担沉重。80年代初,苏联领导人戈尔巴乔夫提出以军备控制为中心的全球缓和战略。美国因为大规模扩充军备,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债务国,它的经济也遇到西欧和日本的激烈竞争。因此,美国同意实行有限缓和。表现:1989年苏联从阿富汗撤军。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资本主义世界

第二章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资本主义世界 第一节“凡尔赛一华盛顿体系”的建立 教学目的 一、要求学生掌握的基础知识 巴黎和会召开的背景;美、英。法等国参加和会的目的;对德帆尔赛和约》;对奥。 For personal use only in study and research; not for commercial use 保、匈、土和约;凡尔赛体系;凡尔赛体系的影响和矛盾;国际联盟;华盛顿会议的背景;《四国条约》;《五国海军条约》;《九国公约》;华盛顿体系;华盛顿体系的影响。 二、要求学生认识 1.巴黎和会是帝国主义战胜国重新分割世界和反对苏俄的国际会议,《凡尔赛和约》 是在牺牲弱小民族利益的基础上宰割德国的掠夺性条约。华盛顿会议暂时调整了帝国主义战胜国之间在亚太地区特别是在中国的利益冲突。 二.凡尔赛一华盛顿体系是帝国主义战胜国在共同宰割战败国、瓜分殖民地和反对各国人民革命的过程中所达成的暂时妥协。随着各国实力的发展变化,战胜国之间、战败国和战胜国之间的矛盾日趋尖锐,凡尔赛一华盛顿体系不能长久。 三、要求培养学生的能力 通过学习凡尔赛一华盛顿体系的建立和实质,培养学生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分析、评价历史问题的能力。 重点、难点 一、本课重点:巴黎和会和《凡尔赛和约》;华盛顿会议和《九国公约》。 二、本课难点;正确认识和分析凡尔赛一华盛顿体系的实质。 教学设备 自制投影片、教学挂图等 教学过程 导人新课 1917年列宁领导的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开辟了国际无产阶级革命运动和被压迫 民族解放运动的新纪元。第一次世界大战打垮了四大帝国,改变了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力量对比,世界格局发生了重大变化。战后初期,帝国主义战胜国为重新瓜分世界,建立新的国际秩序,先后召开了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暂时调整了它们在欧洲和亚太地区的关系,形成了“凡尔赛一华盛顿体系”。学习这一内容之前,我们必须先把握这一时期的主要阶段特征:

2020高中历史:当今世界政治格局变化趋势

2020高中历史:当今世界政治格局变化趋势 ★考点48雅尔塔体制 ①内容:讨论结束战争、处理战争遗留问题、战后和平等问题,实质是美苏划分自己的势力范围 ②影响:确立了以美、苏为主导的国际关系的国际新的体系,奠定了战后世界两极格局的框架 ★考点49美国"冷战"政策 (1)含义:以美国为首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对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采取了除武装进攻之外一切手段的敌对行动。 (2)实质:"遏制"共产主义,遏制苏联 (3)措施 ①政治上:杜鲁门主义; ②经济上:马歇尔计划; ③军事上:成立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考点50苏联对抗美国冷战政策的措施 ①经济上:1949年,成立经济互助委员会; ②军事上:1955年,在波兰的首都华沙签署《友好合作互助条约》,同年成立华沙条约组织,影响:欧洲出现了北约和华约两大军事政治集团对峙的局面,标志着两极格局的形成。 ★考点51"冷战"阴影下的国际关系 ①德国分裂:1949年德国分裂为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和德意志民主共和国

②朝鲜半岛分裂:1948年分裂为北部的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 国和南部的大韩民国 ③古巴导弹危机:1962年7月,苏联向古巴运送导弹并建设导 弹基地,最后,苏联被迫撤走导弹,表明当时美国占据优势。 ★考点52走向联合的欧洲 (1)背景 二战使欧洲丧失了世界政治经济中心的优势地位,西欧各国联系日益密切,为保障自身的安全与发展。 (2)过程 ①1950年,法国外长舒曼提出西欧国家实现联合的"舒曼计划"。 ②1951年,法、意、荷、比、卢、联邦德国签订了决定建立欧 洲煤钢共同体的《巴黎条约》。 ③1957年,西欧六国在罗马又签订了《欧洲经济共同体条约》 和《欧洲原子能共同体条约》,统称《罗马条约》。1958年,欧洲 经济共同体和欧洲原子能共同体正式成立。 ④1967年,欧洲煤钢共同体、欧洲经济共同体和欧洲原子能共 同体合并,欧洲共同体成立。 (3)影响:增强同美苏抗衡的实力,使世界政治力量对比发生变 化 ★考点53迅速崛起的日本 (1)经济恢复(1945年-1955年)原因: 消除生产关系中封建落后因素、美国扶植、朝鲜战争提供的契机。 (2)高速发展(1956年-1973年) ①原因:制订合乎国情的经济发展战略、引进先进技术、重视教育;发展外向型经济

“一战”后的东西方世界

学科:历史 教学内容:“一战”后的东西方世界 一、考点 (一)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 1.从二月革命到十月革命的胜利 2.苏维埃政权的巩固 (二)战后欧洲的革命运动 1.德国十一月革命 2.匈牙利苏维埃共和国的兴亡 3.共产国际的建立 (三)印度、土耳其的民族解放运动 1.印度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 2.土耳其凯末尔革命 (四)苏联的社会主义的建设 1.新经济政策的实施 2.苏联政治经济体制的形成 (五)二十年代国际关系 1.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建立 2.德国的赔款问题 3.洛迦诺公约 (六)二十年代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恢复和发展 二、知识点、能力点提示 1.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从主客观两个方面分析相对落后的俄国首先发生社会主义革命的历史条件。 2.分析匈牙利无产阶级在暴力基础上的和平夺权的历史过程,依据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原理分析这一历史现象。 3.运用共性与个性、现象与本质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分析、比较战后印度、土耳其等国家民族解放运动。 4.运用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新经济政策的实施。 5.掌握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召开的背景、内容及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形成过程,正确认识该体系的性质、作用及隐含的诸多矛盾和对世界历史的影响。 6.运用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辩证关系的论点,分析美国政党政治的变化,美国金元外交的推行。 7.从共性和个性角度,了解二十年代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发展概况,比较各国政治、经济和内外政策的异同。 8.通过引导学生认识英美在鲁尔危机中的立场和推行道威斯计划的目的,培养学生分析历史现象,把握事物本质的能力。 9.通过引导学生分析洛迦诺公约对欧洲安全问题的解决和德国政治地位提高所产生的作用,培养学生运用辩证唯物主义观点,观察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三、知识结构

2017_2018学年九年级历史下册世界现代史第6学习主题当代世界格局的演变第19课世界格局的多极化趋势教学设计

第19课世界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一、教学目标: 要求掌握的知识:了解世界格局的多极化趋势;列举世界格局中的“一超”与“多强”;分析“一超”与“多强”的相互关系;归纳多极化趋势在曲折中发展的表现;知道科索沃战争、伊拉克战争。 二、教学内容: 二战后,两极格局对峙的局面,美苏开始了长达半个世纪的“冷战”。美苏争霸分为三个阶段,各有攻守。它们的争霸,不仅影响了世界和平,而且影响了世界局势。随着苏联的解体,两极格局不复存在。两极格局结束后,世界格局向多极化方向发展。 (一)、世界格局多极化趋势的出现 1、两极格局结束 两极格局结束的标志是苏联的解体。回忆提问:“苏联解体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有历史原因:苏联长期推行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存在着严重弊端; 政策上的失误积累了许多社会问题和民族问题。 有现实原因:戈尔巴乔夫上台后推行了错误的路线和政策──背离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和方向的政治体制改革。 有外部原因:即西方长期对苏联实行的“和平演变”战略; 最根本的原因,还在于苏联在长达79年中,未能推动现代化经济建设的持续发展,导致国民经济比例的失调,从而在美苏争霸中处于劣势,导致了两极力量的对比失调,曾经强大的苏联最终解体。)。 2、解释什么是“世界格局”。“世界格局指的是一种相对稳定的国际关系体系。” 3、两极格局解体后,国际形势的主流是和平与发展。引导学生阅读江泽民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五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和平与发展已成为当今时代的主题,世界格局正在走向多极化,争取较长时期的国际和平环境是可能的。”原因何在?第一,苏联解体后,两极格局下以美苏对抗为背景的世界大战隐患随之消失。第二,冷战后,世界大国彼此之间关系,表现出既竞争对立,又彼此依存的特点。第三,冷战后,国与国的竞争,从两极格局时期的东西方在政治、经济、军事、意识形态和文化等领域的全面对抗,转向以科技为先导,以经济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竞争。 战后美国称霸世界的战略目标从未改变。战后美国全球战略的发展大致可以划分为冷战

专题十二当今世界政治、经济格局的演变(解析版)

专题十二当今世界政治、经济格局的演变 【高频考点呈现】 考点一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 考点二世界多极化趋势 考点三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 考点四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 【高频考点剖析】 考点一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 [考点回顾] 1.基础:雅尔塔体系的确立,奠定了战后世界两极格局的框架。 2.原因 (1)直接原因:美苏战时同盟关系破裂,双方争霸和扩张产生矛盾。 (2)根本原因: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不同。 3.表现: (1)政治上,杜鲁门主义与欧洲共产党和工人党情报局对抗。 (2)经济上,马歇尔计划与经济互助委员会对抗。 (3)军事上,北约与华约对抗。 4.影响 (1)两大阵营势均力敌,避免新的世界大战爆发。 (2)不同社会制度的国家相互借鉴,推动世界整体发展。 (3)世界局势动荡不安,造成朝鲜分裂、德国分裂、古巴导弹危机、越南战争。 [考点深化] 1.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特点 (1)阵线分明:美苏及其盟国互相争夺和对抗,阵线比较分明和稳定。 (2)主导力量:美苏两个超级大国作为对立双方的盟主,在国际事务中起着主导作用。 (3)斗争方式:“冷战”是斗争的主要方式,表现为政治上的对抗、军事上的对峙、意识形态上的对立和经济上的割据。 (4)体现矛盾:体现着两种社会制度之间的矛盾,其内部也有分歧和矛盾,但最终仍要服从美、苏战略利益的大局。 (5)对峙地区:欧洲是美苏双方最重要的争夺地区;亚洲是各自势力范围的交界地区。 2.“杜鲁门主义”与马歇尔计划的异同 (1)相同点 ①背景:都出现在二战后初期,美苏由战时同盟关系走向对抗。 ②实质:两者在本质上是一致的,都是为了遏制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稳定资本主义统治秩序,确立和巩固美国的霸权地位。

战后世界格局的演变习题详解

(七)战后世界格局的演变 【内容标准】(1)简述杜鲁门主义等史实,了解美苏“冷战”对峙局面的形成,初步认识霸权主义对人类进步和安全的威胁。 2006年武汉市中考思想历史卷及答案(大纲卷) 28.学习历史需要准确掌握基础知识。下列关联正确的一组是 A. 林肯——美国历史上第一任总统 B. 拿破化——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领导人 C.杜鲁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称霸世界的代言人 ?2006年江苏省徐州市中考历史试卷 25.俄罗斯总统普京曾说:“华约和苏联解体后,北约实际上失去了存在的价值”,你认为普京此话的含义是 A.国与国之间应该友好合作 C.世界局势日趋缓和 B.世界两极格局已经终结D.经济全球化趋势日 湖北省黄冈市2006年初中升学统一考试文科综合试题(非实验区) 24.冷战结束后,世界格局的发展趋势是 A.多极化??? B.“一超多强”? C.“五强并立”??? D.单极世界?? 2006年福州市课改实验区初中毕业会考、高级中等学校招生考试历史试卷 20、从下图中你所能得到的信息是 美苏争霸B、日本成为经济强国C、出现了众多跨国公司D、世界政治格局多极化 2006年泰州市二〇〇六年初中毕业、升学统一考试历史试题 23.随着东欧剧变、苏联解体,美苏对立的两极格局不复存在,暂时形成了“一超多强”的局面,“多强”成为牵制美国称霸世界、促进世界格局多极化的重要力量。其中“多强”除了中国、日本外,还有 A.意大利、英国 B.欧共体、德国 C. 法国、加拿大 D.欧盟、俄罗斯 2006年安徽省濉溪县初三毕业会考历史试卷(开卷) 24、当今世界新旧格局交替的显著表现是()A、由国际经济旧秩序向国际新秩序过渡 B、由两级格局向多极化发展C、由美国称霸到美日欧三足鼎立 D、由意识形态对立到政治军事对抗 ?2006年湖北省黄冈市初中升学统一考试文科综合试题(课改区) 24.下列关于冷战后国际政治格局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暂时形成“一超多强”的局面 B、朝着多极化方向发展 C、新的相对稳定的世界格局已经定型 D、欧盟、日本、中国和俄罗斯等成为促进世界格局多极化的重要力量 江苏省盐城市二○○六年高中阶段教育招生统一考试史地试卷 23.下列关于当前世界格局的说法,正确的是 A.美国独霸世界 B.西欧、日本和美国三足鼎立 C.形成了多极化格局 D.暂时形成“一超多强”的局面 湖北省宜昌市2006年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历史试题(课改实验区使用) 20.某班开展以"战后世界格局的演变"为主题的研究性学习,小明同学确定了以下研究内容,其中不准确的是A.罗斯福新政?????? B.美苏"冷战"???? C.多极化趋势?????? D.科索沃战争 2006年河南省高级中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试卷 20.当前世界格局的特点是 A.两极对峙 B 多极化形成 C “一超多强” D 和平共处 2006年山东省中考试题 15、美苏冷战开始的标志是

当今世界格局新变化和新特点

当今世界格局新变化和新特点 (一)世界经济在信息大爆炸中嬗变 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以电子信息、生物技术和新材料为支柱的一系列高新技术取得重大突破和飞速发展,极大地改变了世界的面貌和人类的生活。科学技术日益渗透于经济发展和社会生活各个领域,成为推动现代生产力发展的最活跃的因素和决定性力量。IT的广泛应用,传播技术的进步及传播环境的日益开放使得信息得以巨量生产和高速传播,以海浪式涌入人类生活,信息时代的到来,给世界经济一体化的进程加入了润滑剂。 1.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化。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深刻影响促使作为直接物质生产部门的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的产值和就业人数在整个国民经济中所占比重相对下降,而非物质生产领域的第三产业的产值和就业人数急剧上升,这当中第三产业不仅仅是传统意义上的服务业、商业、运输业、通讯业以及文化教育事业等,而且还包括大多数与信息工业相关的部门。 为了适应科技的发展,资本主义国家普遍强化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大大加强了对科技的扶植和资金投入。诸多力量作用下,科技产品迸发出现,产业结构显著调整,包括人类的衣、食、住、行、用等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也发生了变革,最终整个社会经济结构和社会生活结构都发生了深刻变化。 2.国际经济格局的变化。一方面,当代国家科技发展水平以及创新能力对国际经济竞争力的影响越来越大。随着世界经济相互依存、相互联系日益紧密的同时,国别经济竞赛也日趋激烈,其中科学技术的竞争在国际经济竞争中的地位日益重要。由于科学技术水平方面的差异,发达国家同不少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差距仍然在进一步扩大。另一方面,发达国家对发展中国家的经济控制方式在转型。近代欧洲帝国不断通过发展殖民地发展经济,并将其殖民地的经济转化为其帝国经济的一部分。当代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发展形式有所升华,大多国家以跨国公司的形式在原料最便宜的地方采购原料,到劳动力价格最低的地方加工产品,然后再销往全球其他地区,以获取最大的利润。这样做的后果是,发达国家往往将本国不允许设立的工厂和生产的产品,特别是容易产生环境污染的工厂和产品,转移到第三世界国家,以达到将污染转移出国以及利用发展中国家的廉价原料和劳动力赚钱的双重目的。即通过国际资本自由流动所产生的资源、劳力和技术的组合,建立起来的一个以西方为中心、在西方国际大企业公司主导下的一级基于新的国际劳动分工体系之上的世界经济体系。这也使得国际不平等交换的程度进一步加剧,已经国际间的贫富差距越来越大。

论个当代国际格局与国际形势及其对中国的影响

当代国际格局与形势及对中国的影响 工商挂学院市场营销0613班黄慧敏 2006630099 摘要:国际局势保持总体和平、缓和与稳定态势,但局部性的战争、动荡与紧张有所加剧。世界经济可望继续保持繁荣,但高油价、对战略性资源的恶性竞争、国际贸易保护主义对世界经济的不利影响趋于上升。对我国来说,最重要的问题是如何认识国际环境对我国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过程中的影响。 关键词:战争,霸权,反恐,经济,小康 当今世界多数热点问题,如伊拉克战争的各种后遗症、巴以冲突的持续和升级、朝鲜半岛形势的紧张,虽涉及各种复杂因素,但从根本上说都与霸权主义干预密切相关。霸权主义直接间接地引起、激化或加深了当前世界的许多地区性冲突、动荡和紧张,是不争的事实。 现在,国际局势保持总体和平、缓和与稳定态势,但局部性的战争、动荡与紧张有所加剧。 当前,大国关系继续以合作为主调并保持相对稳定。美欧、美俄之间因伊拉克战争出现的矛盾有所缓和,虽然双方之间深层次的矛盾和分歧并未消除;中美关系在台湾问题、经贸问题等方面面临新的考验,但双方的合作领域与共同利益仍在扩大,双边关系中的相互依存性进一步加强;中俄、中欧战略伙伴关系进一步巩固,合作关系继续加深;中日政治关系虽因日政界对二战态度、双方领土争端等问题而受到较大干扰,但双方经贸合作、文化交流和民间往来仍然高潮迭起,足见中日友好与合作基础深厚,日趋成熟,双边关系发展大势已不为局部问题所左右;中印政治与经济关系均保持积极态势,对促进地区的和平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相对稳定的大国关系,反映和平与发展作为当今世界的主流不可逆转。 然而,当前国际形势亦有相当严峻的一面。地区性的战争和暴力冲突此起彼伏,局部性的动荡与紧张有所加剧,当今世界很不太平,和平与发展面临的问题愈加紧迫。局部性的战乱、动荡与紧张已从三个方面对世界和平、稳定与发展带来严重冲击。 霸权主义是当今世界动荡不安的主要根源;美霸权主义在伊拉克虽遭受挫折,但元气未伤,美谋求单极世界霸权的势头仍将延续相当一段时期;单极与多极之间的国际秩序之争,仍是国际斗争的主线。 目前,由于在伊拉克遭受一定挫折,美霸权战略的策略和手法有所调整。美在伊战后治理问题上面临的困境超出布什政府当初的想象。伊战后,美在伊拉克迅速稳定局势、以美式民主改造伊拉克社会以及将投放在伊拉克的大批美军战略力量抽出他用等计划不仅一一落空,而且不得不面对伊战带来的种种问题和压力,如伊境内连绵不断的恐怖袭击和暴力事件、持续攀升的美军伤亡人数、美军虐俘丑闻、以及始终不能为发动伊拉克战争找到一条法理上站得住脚的理由,等等。美为借助联合国及国际社会帮助其解脱在伊拉克等问题上的窘境,单边主义姿态有所收敛。不过,迄今为止,美谋求霸权的势头没有因此而受到根本性遏制。美在伊拉克等问题上的姿态变化虽暴露美难以单枪匹马独步世界,但与越南战争不同,在伊拉克受到的挫折并未使美伤筋动骨,没有动摇美推行强权政治所依赖的实力基础,亦难以使布什政府对其霸权战略进行全面反思,从根本上吸取教训。 国际恐怖主义反弹强烈,国际反恐斗争形势严峻;美国反恐战略对国际反恐斗争之局限和弊端进一步显现;国际反恐斗争中双重标准问题反映出国际反恐阵线的内部分化倾向。 今年以来,国际反恐形势出现若干新动向。首先,恐怖主义活动出现新的反弹,打击恐怖主义的复杂性和艰巨性更加突出。恐怖主义袭击频率增加,活动范围、袭击规模扩大。西班牙、俄罗斯等地先后遭受严重恐怖主义袭击,举世震惊。 美国反恐战略在国际反恐斗争中的局限和弊端暴露无遗。布什政府在“9·11”事件后在阿富汗和伊拉克发动的两场“先发制人”的战争,不仅未使恐怖主义受到震慑,或使美国和世界

战后世界格局的演变

战后世界格局的演变 一周强化 一、一周知识概述 二战结束后,形成以美苏为首的两极格局。1991年苏联解体,两极格局宣告结束,形成“一超多强”的局面并朝多极化方向发展,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两大主题。世界经济呈现全球化发展趋势。第三次科技革命极大地促进了生产力的迅速发展。 二、重点知识归纳及讲解 (一)战后国际关系演变 1、变化原因: (1)法西斯国家的侵略,促使不同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国家联合反对法西斯。 (2)战后国际力量对比发生了重大变化--帝国主义力量削弱;人民民主力量增长。 (3)第三次科技革命的重大影响。 (4)西方对苏联和东欧实行“和平”演变。 2、演变的表现: (1)世界反法西斯盟国打败了德、意、日。 (2)根据雅尔塔会议的原则,建立了联合国。

(3)美国推行冷战遏制苏联,对亚洲实行局部战争。 (4)社会主义力量壮大,帝国主义殖民体系崩溃。 (5)北约和华约两大军事政治集团对峙,美苏争霸,两极格局形成。 (6)苏联推行霸权,东欧剧变,苏联解体后社会主义阵营解体。两极格局结束。 (7)西欧、日本迅速发展,经济上日、西欧、美三足鼎立,政治上不再唯美国是从。 (8)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和全球一体化趋势迅速增强。 3、基本格局: (1)第三世界崛起和西欧、日本的实力增长,冲击美苏两极格局。 (2)美苏冷战是战后四十年国际关系的核心。 (3)苏联解体,世界格局呈现出多极化趋势。 (二)冷战中的对峙 1、冷战政策 (1)原因:二次大战结束后,美国的经济、军事、政治实力居于世界第一位,它称霸世界的野心日益膨胀,但美国又不得不正视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 (2)含义:美国带领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对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采取了除武装进攻之外一切手段的敌对行动,以“遏制”共产主义。这种政策被称为冷战政策。 (3)信号:丘吉尔发表铁幕演说。 (4)具体表现:政治上,推行杜鲁门主义(1947年3月,杜鲁门在国会发表演说。他提出的“遏制共产主义”、干涉别国内政、加紧控制其他国家的纲领和政策,后来被称为“杜鲁门主义”。它的出台,标志着美苏战时同盟关系正式破裂、美苏冷战开始。);经济上,实施马歇尔计划;军事上,建立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5)美苏冷战局面的形成:以杜鲁门主义为起点,美国在经济方面推行了援助西欧的“马歇尔计划”(即“欧洲复兴计划”),在军事方面建立了北大西洋公约组织。苏联采取了针锋相对的措施,成立了华沙条约组织。至此,世界美苏对抗的两极格局的形成。美苏开始了长达半个世纪之久的对峙。 2、美苏争霸 (1)开始与结束的标志:从20世纪50年代赫鲁晓夫担任苏联领导人后,美苏展开了长达三十多年的争霸。1991年苏联解体,标志着长达半个世纪的美苏两极格局结束。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历史-专题四 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

专题四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 【历史坐标】 一战后的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二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 一、选择题 1.下图是世界历史某一时期发展线索示意图,其中1919—1921年建立的“体系”是(A) A.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B.两极格局的体系 C.“一超多强”的国际体系 D.世界多极化格局 2.它改变了中国战争的性质,也改变了外来援助的结构,英、美对日宣战和中国对轴心国宣战,使亚洲的战争成为一场世界规模的反侵略和反独裁斗争的组成部分。可见,“它”是(C) A.台儿庄战役 B.百团大战 C.珍珠港事件 D.斯大林格勒战役 3.下图是1947年美国人画的一幅漫画。其中“?”处对应的内容是(B) A.杜鲁门主义 B.马歇尔计划 C.两极格局 D.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4.二战后初期,美国总统杜鲁门指出:世界已分为“自由国家”和“极权政体”两个敌对堡垒。杜鲁门在这里把世界分成“两个敌对堡垒”的标准是(D) A.是否推行霸权政策 B.社会经济发展水平

C.在国际舞台上的作用 D.国家社会制度的性质 5.某同学在研究性学习活动中找到了以下三幅图片,他研究的主题是(A) A.美苏的对峙 B.殖民体系的瓦解 C.欧洲的联合 D.世界格局多极化 6.“世界新秩序之所以不同于旧秩序,就是因为它不由超级大国主宰,而是具有更多权力中心,每一个都是独立活动。”“世界新秩序”指的是(C) A.区域性组织活跃 B.两极格局解体 C.多极化趋势加强 D.霸权主义盛行 7.美国学者亨廷顿说:“美国是目前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在解决重大国际问题时,如果没有其他大国合作,美国也孤掌难鸣……其他大国在解决国际重大问题时所采取的联合行动如若得不到美国的支持,这种行动也是劳而无功的。”以上描述反映的是(C) A.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B.两极格局形式 C.“一超多强”的局面 D.多极化格局形式 8.图示法是中学生学习历史的一种常用方法。下列图示中,最能反映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际政治格局的是(D) 9.观察下面的结构示意图,你认为反映的主题是(C) A.国际经济格局的演变 B.殖民地反对列强侵略的斗争 C.国际政治格局的演变 D.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对抗 10.有人评论冷战时期的联合国:“提供权宜的解决办法和讨论各种牢骚的讲坛,有助于防止两个巨人的迎面冲突。”可见,他认为联合国(A) A.有利于维护世界和平 B.加快了两极格局的终结 C.推进了世界的多极化 D.促进了美、苏两国的联合 二、材料解析 11.维护世界和平是人类不断追求的目标。阅读材料,探究问题。 【矛盾下的和平】

3 一战后资本主经济的发展

复习提纲三一战后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一、一战后的繁荣 20世纪20年代,资本主义世界基本上处于相对稳定时期,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繁荣”一时。但是这一“繁荣”背后孕育着严重的危机。 二、1929—1933年的经济大危机 (一)经济危机 1、根本原因: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私有制之间的矛盾 2、开始时间:1929年国家:美国 3、本质:生产相对过剩 4、影响:(1)经济危机中,人民群众深受其害。(2)资本主义国家经济萧条,国力大幅度下降。(3)严重的经济危机引发了社会危机。 (二)美国的应对政策----罗斯福新政 1、目的:在资本主义制度内部进行调整,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消除经济危机。 2、中心措施:对工业的调整。颁布《国家工业复兴法》 3、新政特点: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 4、意义:美国经济缓慢恢复过来,人民的生活得到改善;资本主义制度得到调整、巩固与发展;资本主义国家对经济的宏观控制与管理得到加强;美国联邦政府的权利明显增强。 (三)德国、日本的应对政策 德国、日本在经济危机的打击下,先后建立的法西斯专政,成为了新的世界大战的战争策源地。 三、二战后的资本主义经济发展 (一)美国经济 繁荣(五六十年代)----危机(70年代)----调整(80年代)----新经济出现(90年代,特征:信息化和全球化) 战后美国经济发展的主要原因: 1、适时调整经济政策进行自我调节 2、抓住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机遇,大力发展科学技术 3、重视基础教育,培养人才 4、战后国际地位的提高和军事经济实力的增强 5、确立世界霸主地位的政治要求 (二)欧洲的联合 1、欧洲经济恢复的有利条件:美国的扶助;发挥原有基础,内部走向联合。

当代世界经济的发展变化与基本趋势答案

第一章当代世界经济的发展变化与基本趋势答案 一、名词解释: 1.世界经济格局:是指一定历史时期内世界各国或国家集团的经济力量及其相互关系所形成的一种结构。 2.经济全球化:是指在不断发展的科技革命和生产国际化的推动下,各国经济相互依赖、相互渗透日益加深,阻碍生产要素在全球自由流动的各种比例正在不断削减这样一种历史过程。 3.跨国公司:是一种企业组织形式,是指在两个或两个以上国家控制有工厂、矿山、销售机构和其它资产,在一个决策体系下从事国际性生产和经营活动的企业。它是世界经济中集投资、贸易、金融、服务等功能于一身的特殊主体。4.世界经济的“不平衡”:既是指世界各国发展速度上的差距,又指各国发展水平、经济实力的差距。二、思考题:1、战后世界经济格局是怎样演变的?战后世界经济的“极格局”的演变大体上经历了美国独霸世界经济领域的时期,世界经济向多极化方向发展时期,三大区域经济集团化的发展时期。(1)美国称霸世界经济领域时期:从战后初期到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是美国独霸世界经济领域的时期。(2)20世纪70年代后世界经济向多极化方向发展20世纪70年代中期到80年代中期,世界经济的多极化已明显地显现出来。世界经济格局呈现出美、欧、苏、日彼此抗衡的状态。(3)世界经济多极化的当今状况及其发展态势20世纪80年代后期以来,世界经济多极化趋势加速发展,同时又出现了新的变化。2、怎样认识世界进入以科技为先导、以经济为中心的综合国力竞争的时期?在当今世界,新科技革命特别是信息技术不仅在发达国家,而且在许多发展中国家都得到极大的发展和运用;不仅在经济领域加速了信息化,而且在其他领域也加速了信息化,人类社会真正进入到信息化时代。新科技革命不仅极大地提高劳动生产水平,改变了经济的发展方式和经济生活方式,而且极大地改变着人类的社会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它的影响无处不在。20世纪80年代以来,在新科技革命的推动下,引发了世界范围的一场新军事变革,也使得以科技为先导、以经济为中心的综合国力的竞争更加激烈。科技进步的重大发展中,信息技术的发展和运用尤为突出,将人类社会带入经济信息化时代。3、为什么说经济全球化在曲折中发展?所谓经济全球化,是指在不断发展的科技革命和生产国际化的推动下,各国经济相互依赖、相互渗透日益加深,阻碍生产要素在全球自由流动的各种比例正在不断削减这样一种历史过程。经济全球化的产生与发展不是偶然的。经济全球化是以国际化为基础的,从世界经济发展的历程来看,经济的国际化发展经历了商品的国际化、资本的国际化和生产的国际化几个阶段。经济全球化在促进世界经济增长的同时,也带来一系列的问题。最突出的问题是利益分配不公,同时,经济全球化使发展中国家更容易受到外部经济波动和金融危机的影响。4、我国的现代化建设将面临怎样的世界经济环境?我们应该如何抓住机遇、迎接挑战?我国的现代化建设将面临的世界经济环境主要是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经济全球化对世界经济的发展有着积极的意义。由于商品、资本、劳务、技术、信息等生产要素自由流动的障碍的不断削减,促进了世界各国和地区之间经济融合,资源在全球范围内优化配置,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等促进了国际贸易的发展,劳动生产率水平的提高和生产的发展,从整体上促进了世界经济的增长。因此,中国应该要积极地参与全球化的浪潮,应经济全球化的积极效果来为发展中国的经济。但同时,经济全球化还带来一系列其他的后果。它在带来民族国家权力的全球化的同时,又消蚀着民族国家的主权,尤其是发展中国家的经济主权。发展中国家大量引进外资和技术,其主要产业乃至整个经济面貌有可能被跨国公司与国际经济组织所控制。发达国家在进行产业结构梯度转移的同时,一些污染严重的产业和部门也转移到发展中国家,发达国家在享受着丰裕生活的同时,也正牺牲着许多发展中国家的生态环境。而发达国家内部由于出现强资本弱劳工的态势,在劳工抗衡资本的能力削弱的同时,一定程度上又受到全球化所带来的移民和发展中国家成本低廉的劳动力的冲击,使一些国家的极右势力获得生存和发展的土壤。等等。对于这些,我们需要谨慎面对,趋利避害,修订“游戏规则”,克服其负面影响;利用世界贸易组织等国际经济协调机制来

近现代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

近现代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 一、一战后的国际格局——凡尔赛—华盛顿体系(20世纪20年代到二战前) 1、确立:通过巴黎和会(1919年1~6月)和华盛顿会议(1921~1922年)建立了一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的新秩序。 2、主要内容:《凡尔赛和约》《四国条约》《五国海军条约》《九国公约》等。 3、实质:帝国主义重新瓜分世界和奴役殖民地半殖民地的体系。 4、维护工具:国际联盟(英、法操纵)。 5、影响: (1)凡尔赛体系重新确立了帝国主义在欧洲、西亚、非洲的统治秩序。 (2)华盛顿体系协调了美、日矛盾,确立了帝国主义在远东和太平洋地区的统治秩序。(3)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暂时缓和了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稳定了资本主义政治局势。 6、有损中国利益的条约:《凡尔赛和约》和《九国公约》。 7、中国在巴黎和会上的外交失败给人的启示:“落后就要挨打”,我们须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断增强综合国力,提升国际地位,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反对霸权主义、强权政治,共建公正合理的国际经济政治新秩序。 二、二战后的国际格局——两极格局(二战后到20世纪90年代初) 1、背景:二战结束后美国成为资本主义世界霸主,经济、军事实力强大,苏联成为唯一能与之抗衡的政治军事大国。 2、开始标志:1947年,杜鲁门主义的出台。 3、正式形成:1955年华约成立,两极格局正式形成。 4、结束标志:1991年12月,苏联解体。 5、主要内容:处置德、日等战败国;重新确立战后欧、亚政治地图。 6、维护工具:联合国 7、评价:两极格局以美苏实力均势为基础,实质上划分了美苏的势力范围,体现了大国强权色彩,美苏争霸给世界和平构成严重威胁。同时又在一定程度上防止了新的世界大战的爆发。 三、多极化趋势(20世纪90年代以来) 1、出现原因:东欧剧变、苏联解体后,美国作为唯一的超级大国,企图称霸世界;欧盟、日本、中国和俄罗斯等国实力不断增强,成为牵制美国称霸世界、促进世界格局多极化发展的重要力量。 2、主要力量中心:“一超”(美国);“多强”(俄罗斯、欧盟、日本、中国)。 3、主要障碍: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地区冲突和民族冲突。 4、决定因素:经济实力。 5、发展趋势:旧的世界格局已经终结,新的世界多极化格局尚未形成,“一超多强”的局面还将继续,多极化趋势不可逆转。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但和平的局势并不稳定。 四、重要国际组织 1、国际性政治军事组织: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华约和北约等。 2、经济合作和其他组织:国际联盟、联合国、欧盟、世界贸易组织、亚太经合组织、上海合作组织等。 五、对世界政治格局演变的认识 1、20世纪以来,世界政治格局发生了三次变化。期中,前两次政治格局的变化与两次世界大战有直接关系,第三次政治格局的变化与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有关。 2、世界政治格局的形成是建立在强国主导的前提下,体现了强权政治色彩。在当今条件

高考历史必修1学案导航: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第八单元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单元知识网络】 【专题归纳整合】 1.二战后美国与西欧、日本关系的演变 美国同西欧国家关系的演变: (1)战后初期,经济上美国通过推行马歇尔计划,帮助西欧恢复经济,得以控制西欧。政治上通过采取“冷战”政策,建立北约组织,把英法等西欧国家推向了与苏联对抗的最前线。(2)从20世纪50年代初起,随着西欧经济的高速发展,西欧国家同美国的控制反控制的斗争日趋激烈。欧共体的成立和扩大,使西欧终于成为能与美国、苏联相抗衡的力量。(3)80年代中期,欧共体的国民生产总值与美国相当,进出口贸易是美国的三倍多,并奉行独立的外交政策,美国的霸主地位受到动摇 美国同日本关系的演变: (1)战后初期,美国单独占领了日本,在日本进行了一系列的社会改革;朝鲜战争爆发后,美国向日本订购了几十亿美元的“特需订货”,从而刺激了日本经济的发展;为了把日本变为对抗社会主义国家的重要据点,美国结束了占领状态,大力扶植日本经济。(2)随着日本经济的高速发展,国力强盛,从70年代起,日美经济竞争激烈,日本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债权国,美国成了最大的债务国。日本反对美国控制的斗争逐渐激化,日本开始奉行独

立的外交政策,不再唯美国马首是瞻。 2.不结盟运动、欧共体和日本对两极格局影响的比较 (1)性质不同。西欧国家和日本都是老牌的资本主义国家,他们与美国在政治制度、生产方式、意识形态、文化传统等领域有高度的一致性,虽然反对美国控制,但主要是一种经济上的竞争和外交上的争夺,中间随时会有妥协。反对苏联也主要是出于意识形态上的冲突。而第三世界国家历史上受过殖民压迫,他们的斗争是反对帝国主义.、殖民主义和霸权主义。是反对旧的不平等的国际政治经济秩序,斗争是坚决彻底的。 (2)宗旨不同。西欧与日本是为了取得与美国平起平坐的地位,建立战略伙伴关系,并为此参加北约组织,进行“冷战”。不结盟运动从一开始就确立了独立、自主、不结盟、非集团的基本原则和宗旨,主张以和平共处代替“冷战”,反对加入任何军事集团。 (3)形式不同。从对霸权主义的冲击过程来看,西欧与日本是从经济上竞争到外交上的斗争,不结盟运动是从政治上的斗争到经济上的斗争。 3.东欧剧变与苏联解体的相似之处 (1)时间接近。都发生在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2)性质相同。都是共产党丧失政权,社会性质发生根本改变,社会主义力量遭到重大挫折。(3)共同原因:①根源都在于苏联模式的弊端,以及长期错误政策造成的矛盾积累;②都是戈尔巴乔夫改革思想的影响; ③都受西方敌对势力“和平演变”战略的影响。 4.两极格局结束后,新的世界格局的发展方向 (1)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后,美国成为世界惟一的超级大国,美苏两极格局随之结束。(2)两极格局结束后,世界形势的总趋势是走向缓和,但天下并不太平,明显出现缓和与紧张、和平与动荡并存的局面。和平与发展是世界发展的主题。 (3)“一超多强”,世界格局走向多极化。两极格局结束后,世界上各种力量出现新的分化和组合。俄罗斯虽然受到国内政治经济危机的困扰,但仍拥有强大的军事力量,不时地与美国处于对抗地位;美国企图独霸世界,但遭到包括西方大国的反对;日本因经济实力的增长,提出建立日美欧三方为主导的国际新秩序,并积极谋求世界政治大国的地位;欧洲一体化的进程在加快,欧洲的地位提高,实力增强;中国在新的世界格局的建立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这些都将促进新的世界格局走向多极化的方向。 (4)一些地区性的军事强国的扩张愿望增强,民族矛盾、宗教矛盾、领土纠纷等问题日益暴露,甚至发生武装冲突,这严重地影响着世界和平与发展的进程。

世界近现代史资本主义发展演变史

世界近现代史资本主义发展演变史 复习要求:掌握资本主义在不同时期的经济和政治特征。 一、14—16世纪:资本主义萌芽在欧洲产生时期 1、经济特征: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在欧洲萌芽 2、政治特征:形成中的资产阶级开展反封建斗争 这一时期的主要反封建斗争主要形式是文艺复兴运动。文艺复兴运动是欧洲各国新兴资产阶级在思想意识形态领域里的反封建斗争,人文主义是指导思想。 二、16—18世纪下半期:资本主义工场手工业时期,早期资产阶级革命时期 1、经济特征 (1)这一时期,工场手工业一直是工业生产组织的基本形式。 (2)欧洲出现了“商业上的革命”和所谓“价格革命”。欧洲同非洲、亚洲之间的贸易扩大,各地的商品逐渐在欧洲市场上出现,主要商路从地中海转移到大西洋沿岸,贸易中心发生转移,意大利的商业地位被西班牙、葡萄牙以及英国、尼德兰所代替。大量贵重金属源源流入欧洲,金银价值下降,物价猛涨。 (3)欧洲国家加紧进行资本的原始积累,海外殖民掠夺和海外贸易、贩卖黑奴等是欧洲资本原始积累的主要手段。 (4)欧洲各国工场手工业发展不平衡,荷兰、英国等处于领先地位。法国经路易十四改革,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俄国资本主义工场手工业发展缓慢,落后于西欧国家。 2、政治特征 (1)这一时期处在早期资产阶级革命的时期,资产阶级革命在少数先进国家——英、美、法等国爆发,并取得胜利。 (2)这一时期资产阶级革命的理论武器是资产阶级启蒙思想。欧洲启蒙思想家提出的天赋人权、三权分立等学说为资本主义社会确立了一整套构想。 (3)这一时期,资产阶级革命以排山倒海之势冲击封建统治,开辟了一个资产阶级革命的时代,但封建势力依然强大,英法资产阶级革命过程中都出现过多次反复,欧洲的封建君主国一度战胜资产阶级的拿破仑帝国,恢复封建统治秩序。 三、19世纪初—19世纪70年代:蒸汽时代的资本主义 1、经济特征 (1)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完成了工业革命:18世纪60年代英国开始工业革命,到1840年前后工业革命完成。19世纪初,工业革命扩展到法、美等更多的国家,19世纪中期,法、美完成工业革命,俄、日、也开始了工业革命。工业革命的完成使机器生产代替手工劳动,新兴的生产组织形式——工厂取代传统的手工工场,资本主义经济飞速发展,生产力极大提高。 (2)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基本形成。1857年第一次世界经济危机的爆发是其标志。 (3)英、法等资本主义工业国家为满足工业生产的需要,在世界范围内大肆抢占商品市场,强占原料产地,广占殖民地,将亚、非、拉广大地区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初步形成。 (4)这一时期占主导地位的经济思想是自由经营、自由竞争和自由贸易,自由资本主义兴盛起来。 2、政治特征 (1)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的浪潮兴起。19世纪六七十年代,欧、亚、非三洲都出现了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运动,俄国发生1861年改革,美国发生南北战争,德意志和意大利完成了统一,日本进行了明治维新。这就形成了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的潮流。 (2)资产阶级战胜了封建势力,资本主义制度在全球范围内确立。欧洲封建君主国战胜拿破仑帝国后,建立了维也纳体系,政治上出现反动局面。19世纪20、30年代的革命运动,动摇了维也纳体系,1848年欧洲革命彻底瓦解了维也纳体系,19世纪六七十年代的革命和改革,使俄国、日本、德、意等国走上了资本主义发展的道路,可以说资本主义制度在全球范围内确立,资本主义最终战胜了封建主义。 (3)这一时期,工业取代金融资产阶级掌握了政权。 四、19世纪70年代—20世纪初:电气时代的资本主义,资本主义进入帝国主义阶段。 1、经济特征 (1)19世纪后期,发生了第二次工业革命,资本主义由蒸汽时代过渡到电气时代。 (2)在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下,资本主义经济开始发生大变化。一方面,科学技术的巨大进步推动工业生产的迅速发展,生产规模越来越大,集中的程度越来越高;另一方面,随着生产和资本的日益集中,大量的社会财富日益集中到了少数大资本家手里。生产和资本的高度集中产生垄断。到19世纪晚期,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出现了垄断组织。世界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开始进入到帝国主义阶段。 (3)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加大。英法经济发展趋于缓慢,工业生产分别由第一、第二位降到第三、第四位;美、德后来居上,赶上并超过了英法;俄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