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从心肺复苏到心脑复苏

从心肺复苏到心脑复苏

从心肺复苏到心脑复苏
从心肺复苏到心脑复苏

从心肺复苏到心脑复苏

周磊史宏伟

[摘要]背景 心脏骤停患者的救治成功率不容乐观,最近有学者提出了心脑复苏(cardiocerebral resuscitation,CCR)的新概念。目的 CCR的应用有望大幅提高心脏骤停患者的救治成功率,现就相关问题作一分析。 内容 CCR区别于心肺复苏(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CPR)的最大不同点是将心脏骤停患者抢救中的复苏重点由CPR改为了CCR,复苏重点的转变带来了复苏理念以及方式方法的变化。 趋向 CCR概念的出现,是心脏骤停救治领域的一次重大观念变革,有望带来突出的变化。

心肺复苏;心脑复苏;持续胸外按压;被动吸氧;除颤

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 to cardiocerebral resuscitationZHOU LeiSHI Hong -weiDepartment of Anesthesiology, Nanjing Medical University Affiliated Changzhou Maternity and Child Healthcare Hospital, Changzhou 213003, China

Background The survival rate from cardiac arrest is constantly not optimistic, therefore a new concept named cardiocerebral resuscitation (CCR) emerged recently. Objective We believe CCR is in the promise of the largely improving the survival rate of victims suffering from cardiac arrest, in purpose of providing some information of the new CCR. Content The major difference between CCR and cardiacpulmonary resuscitation (CPR) is the resuscitation targets which change from“cardiac and pulmonary resuscitation”to “cardiac and cerebral resuscitation”. Trend CCR may start a new era of cardiac arrgst rescue,and is expected to bring significant change to this area.

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 Cardiocerebral resuscitation; Continuous chest compression; Passive oxygen insufllation; Defibrillation

10.3760/cma.j.issn. 1673-4378.2011.10.030

213003常州,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常州市妇幼保健院麻醉科

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南京第一医院麻醉科

万方数据

631万方数据

632

万方数据

@@1. Ewy GA. Cardiocerebral resuscitation: the new 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 Circulation, 2005, 111(16): 2134-2142.

@@2. Kern KB, Valenzuela TD, Clark LL, et al. An alternative approach 

to advancing resuscitation science Resuscitation,2005,64(3):261268

@@3. Kellum MJ, Kennedy KW, Ewy GA. Cardiocerebral resuscitation 

improves survival of patients with out-of-hospital cardiac arrest. Am 

J Med, 20(6,119(4): 335-340.

@@4. Bobrow BJ, Clark LL, Ewy GA, et al. Minimally interrupted 

cardiac resuscitation by emergency medical services providers for 

out-of-hospital cardiac arrest. JAMA, 2008, 229( 10): 1158-1165.

@@5. Weisfeldt ML, Becker LB. Resuscitation after cardiac arrest: a 3-

phase time sensitive model. JAMA, 2002, 288(23): 3008-3013.

@@6. Ewy GA, Kern KB. Recent advances in 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 cardiocerebral resuscitation. J Am Coll Cardiol,

2009, 53(2): 149-157.

@@7. Berg RA, Hilwig RW, Kern KB, et al. Automated external 

deflbrillation versus manual deflbrillation for prolonged ventricular 

flbrillation: lethal delays of chest compressions before and after 

countershocks. Ann Emerg Med, 2003, 42(4): 458-467.

@@8. Eftestol T, Sunde K, Steen P. Effects of interrupting precordial 

compressions on the calculated probability of deflbrillation success 

during out-of-hospital cardiac arrest. Circulation, 2002, 105( 19):

2270-2273.

@@9. Chamberlain D, Frenneaux M, Steen S, et al. Why do chest 

compressions aid delayed deflbrillation? Resuscitation, 2008, 77

(1): 10-15.

万方数据

@@l.吴开俊.浅谈微创泌尿外科的发展.中国微创外科杂志,2007,7 (8): 727-729.

@@2.夏磊,薛蔚,陈奇,等.超声引导微通道经皮肾镜下碎石术的应 用研究(附896例报告).临床泌尿外科杂志,2008,23(2): 85-87.

@@3. Skolarikos A, Rosette JD.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of complications following percutaneous nephrolithotomy. Curr Opin Urol, 2008, 18(2): 229-234.

@@4.宋立新.经皮肾镜取石术后发热的临床意义.国外医学?泌尿系 统分册,1999,19(4): 192-193.

@@5. Dogan HS, Guliyev F, Cetinkaya YS, et al. Importance of microbiological evaluation in management of infectious 

complications following percutaneous nephrolithotomy. Int Urol Nephrol, 2007, 39(3): 737-742.

@@6. Negrete-Pulido O, Gutierrez-Aceves J. Management of infectious complications in percutaneous nephrolithotomy. J Endourol, 2009, 23( 10): 1757-1762.

@@7. 薛蔚,陈奇,平萍,等.术中应用利尿剂预防上尿路腔内碎石术

后感染的临床研究临床.泌尿外科杂志,2008,23(7): 519-521.

orthopedic surgery: a comparative study with morphine intravenous 

patient -controlled analgesia. Reg Anesth Pain med, 2006, 31 (6) : 546-554.

@@9. Minkowitz HS, Rathmell JP, Vallow S, et al. Efficacy and safety of the fentanyl iontophoretic transdermal system (ITS) and intravenous patient-controlled analgesia (Ⅳ PCA) with morphine 

for pain management following abdominal or pelvic surgery. Pain Med, 2007, 8(8): 657-668.

@@10. Grond S, Hall J, Spacek A, et al. Iontophoretic transdermal system using fentanyl compared with patient-controlled intravenous 

analgesia using morphine for postoperative pain management. Br J Anaesth, 2007, 98(6): 806-815.@@11. Viscusi ER, Siccardi M, Damaraju CV, et al. The safety and 

efficacy of fentanyl iontophoretic transdermal system compared with morphine intravenous patient-controlled analgesia for postoperative pain management: an analysis of pooled data from three randomized, active-controlled clinical studies. Anesth Analg, 2007, 105(5): 1428-1436.

@@12. Panchal SJ, Damaraju CV, Nelson WW, et al. System-related events and analgesic gaps during postoperative pain management with the fentanyl iontophoretic transdermal system and morphine 

intravenous patient -controlled Analgesia. Anesth Analg, 2007, 105(5): 1437-1441.

@@10. Cammarata G, Weil MH, Csapoczi P. Challenging the rationale of 

three sequential shocks for defibrillation. Resuscitation, 2006, 69 (1): 23-27.

@@11. Valenzuela TD, Kern KB, Clark LL, et al. Interruptions of chest 

compressions durin emergency medical systems resuscitations. Circulation, 2005, 112(9): 1259-1265.

@@12. Wik L, Kramer-Johansen J, Myklebust H, et al. Quality of 

cardiopulmonar resuscitation during out-of-hospital cardiac arrest. JAMA, 2005, 293(3): 299-304.

@@13. Kern KB, Hilwig RW, Berg RA, et al. Importance of continuous 

chest compressions during 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improved 

outcome during a simulated single lay-rescuer scenario. Circulation, 2002, 105(5): 645-649.

@@14. Aufderheide TP. The problem with and benefit of ventilations:

should our approach be the same in cardiac and respiratory arrest? Curr Opin Crit Care, 2006, 12(3): 207-212.

@@15. Manole MD, Hickey RW. Preterminal gasping and effects on the cardiac function. Crit Care Med, 2006, 34( 12 Suppl): S438-S441.

@@16. Sridhar R, Thach BT, Kelly DH, et al. Characterization of successful and failed autoresuscitation in human infants, including those dying of SIDS. Pediatr Pulmonol, 2003, 36(2): 113-122.

@@17. Steen S, Liao Q, Pierre L, et al. The critical importance of minimal delay between chest compressions and subsequent defibrillation: a haemodynamci explanation. Resuscitation, 2003, 58(3): 249-258.

@@18. Steen S, Liao Q, Pierre L, et al. Continuous intratracheal insuf? ation of oxygen improves the efflcacy of mechanical chest compressions-active decompression CPR. Resuscitation, 2004, 62 (2): 219-227.

万方数据

心肺复苏操作流程

新版心肺复苏操作流程 2019-09-20 慶25tqfiy...转自nevazhong 修改 首先评估现场环境安全 1、意识的判断;用双手轻拍病人双肩,问:“喂!你怎么了?”告知无反应。 2、检查呼吸:观察病人胸部起伏5-10秒(1001、1002、100 3、100 4、1005…)告知无呼吸, 3、呼救:来人啊!喊医生!推抢救车!除颤仪! 4、判断是否有颈动脉搏动;用右手的中指和食指从气管正中环状软骨划向近侧颈动脉搏动处,告之无搏动(数1001,1002,1003,1004,1005…判断五秒以上10秒以下)。 5、松解衣领及裤带。 6、胸外心脏按压;两乳头连线中点(胸骨中下1/3处),用左手掌跟紧贴病人的胸部,两手重叠,左手五指翘起,双臂深直,用上身力量用力按压30次(按压频率至少100次∕分,按压深度至少5cm) 7、打开气道;仰头抬颌法。口腔无分泌物,无假牙。 8、人工呼吸:应用简易呼吸器,一手以“CE”手法固定,一手挤压简易呼吸器,每次送气400-600ml,频率10-12次/分。 9、持续2分钟的高效率的CPR:以心脏按压:人工呼吸=30:2的比例进行,操作5个周期。(心脏按压开始送气结束)

10、判断复苏是否有效(听是否有呼吸音,同时触摸是否有颈动脉博动)。 11、整理病人,进一步生命支持。 心肺复苏= (清理呼吸道) + 人工呼吸 + 胸外按压 + 后续的专业用药 据美国近年统计,每年心血管病人死亡数达百万人,约占总死亡病因1/2。而因心脏停搏突然死亡者60-70%发生在院前。因此,美国成年人中约有85%的人有兴趣参加CPR 初步训练,结果使40%心脏骤停者复苏成功,每年抢救了约20万人的生命。心脏跳动停止者,如在4分钟内实施初步的CPR,在8分钟内由专业人员进一步心脏救生,死而复生的可能性最大,因此时间就是生命,速度是关键,初步的CPR按ABC进行。先判断患者有无意识。拍摇患者并大声询问,手指甲掐压人中穴约五秒,如无反应表示意识丧失。这时应使患者水平仰卧,解开颈部钮扣,注意清除口腔异物,使患者仰头抬颏,用耳贴近口鼻,如未感到有气流或胸部无起伏,则表示已无呼吸。 A(airway):保持呼吸顺畅 B(breathing):口对口人工呼吸 C(circulation):建立有效的人工循环 A保持呼吸顺畅 昏迷的病人常因舌后移而堵塞气道,所以心肺复苏的首要步骤是畅通气道。急救者以一手置于患者额部使头部后仰,并以另一手抬起后颈部或托起下颏,保持呼吸道通畅。对怀疑有颈部损伤者只能托举下颏而不能使头部后仰;若疑有气道异物,应从患者背部双手环抱于患者上腹部,用力、突击性挤压。 B 口对口人工呼吸 在保持患者仰头抬颏前提下,施救者用一手捏闭的鼻孔 (或口唇 ),然后深吸一大口气,迅速用力向患者口 (或鼻 )内吹气 , 然后放松鼻孔(或口唇),照此每5秒钟反复一次,直到恢复自主呼吸。 每次吹气间隔1.5秒,在这个时间抢救者应自己深呼吸一次,以便继续口对口呼吸,直至专业抢救人员的到来。 C 建立有效的人工循环 检查心脏是否跳动,最简易、最可靠的是颈动脉。抢救者用2-3个手指放在患者气管与颈部肌肉间轻轻按压,时间不少于10秒。 如果患者停止心跳,抢救者应握紧拳头,拳眼向上,快速有力猛击患者胸骨正中下段一次。此举有可能使患者心脏复跳,如一次不成功可按上述要求再次扣击一次。 如心脏不能复跳,就要通过胸外按压,使心脏和大血管血液产生流动。以维持心、脑等主要器官最低血液需要量。 选择胸外心脏按压部位:先以左手的中指、食指定出肋骨下缘,而后将右手掌侧放在胸骨下1/3,再将左手放在胸骨上方,左手拇指邻近右手指,使左手掌底部在剑突上。右手置于左手上,手指间互相交错或伸展。按压力量经手跟而向下,手指应抬离胸部。·胸外心脏按压方法:急救者两臂位于病人胸骨的正上方,双肘关节伸直,利用上身重量垂直下压,对中等体重的成人下压深度应大于5厘米,而后迅速放松,解除压力,让胸廓自行复位。如此有节奏地反复进行,按压与放松时间大致相等,频率为每分钟不低于100次。 一、人心肺复苏方法:当只有一个急救者给病人进行心肺复苏术时,应是每做30次胸心脏按压,交替进行2次人工呼吸。 二、人心肺复苏方法:当有两个急救者给病人进行心肺复苏术时,首先两个人应呈对称位置,以便于互相交换。此时,一个人做胸外心脏按压;另一个人做人工呼吸。两人可

心肺复苏的方法和步骤

心肺复苏的方法和步骤 心肺复苏的方法和步骤 心肺复苏的操作步骤: 1.判断意识 双手拍打患者双肩并呼叫病人,观察有无反应。 2.呼救帮助 立即呼叫其他医务人员帮助抢救,并携带除颤仪。 3.判断心跳、呼吸 掀开棉被,解开外衣,触摸颈动脉,同时观察胸廓起伏,判断心跳、呼吸情况。如心跳、呼吸停止,立即行心肺复苏,并记录抢救开始时间。 4.胸外按压(C) (1)准备:挪开床头桌,迅速使病人去枕平卧,胸部下垫按压板。 (2)胸外按压30次: A.部位:两乳头连线的中点或剑突上两横指 B.手法:采用双手叠扣法,腕肘关节伸直,利用身体重力,垂直向下用力按压 C.深度:胸骨下陷≥5cm D.频率:≥100次/分 5.开放气道(A) (1)清理呼吸道:将病人头侧向一方,用右手食指清理口腔内异

(2)开放气道:开放气道方法为仰面抬颏法、举颌法。常用仰面抬颏法,方法为抢救者左手小鱼际置于患者前额,手掌用力向后压使其头部后仰,右手中指、食指剪刀式分开放在病人颏下并向上托起,使气道伸直,颈部损伤者禁用,以免损伤脊髓。 6.人工呼吸(B) 使用简易呼吸器通气2次,采用“EC手法”,每6-8秒行人工呼吸1次,8-10次/分,每次呼吸约1秒,通气约0.5升,可见胸部起伏。 7.持续心肺复苏 持续心肺复苏,胸外按压与人工呼吸比为30:2,以此法周而复始进行,直至复苏。 8.观察心肺复苏有效指征 (1)观察心跳、呼吸:触摸颈动脉(10秒),观察呼吸情况。 (2)观察意识:观察瞳孔变化、压眶反应、对光反射。 (3)观察循环:观察颜面、口唇、甲床紫绀变化、末梢循坏改善情况,测量血压。 (4)判断复苏成功:继续给予高级生命支持。 9.整理、记录 (1)撤按压板,给病人整理衣服、头部垫枕、盖好棉被、安装床头挡。 (2)洗手,记录抢救过程。

心脑肺复苏

心脑肺复苏 一、心跳骤停 1、常见原因:“6H5T” 6H:Hypovolemia(低血容量)、Hypoxia(低氧血症)、Hydrogenion(acidosis 酸中毒)、Hyper-/hypokalemia(高钾/低钾血症)、Hypoglycemia(低血糖)、Hypothemia(低体温); 5T:Toxins(中毒)、Tamponade(cardiac 心脏压塞)、Tension pneumothorax (张力性气胸)、Thrombosis of the coronary/pulmonary vasculature(冠状动脉或肺动脉栓塞)、Trauma(创伤); 2、心电图类型: (1)可电击性心律:包括VT和无脉搏性室性VT,应及早电击除颤和及时的有效地CRP,发病率高,抢救成功率较高; (2)非可电击性心律:指心室停顿和无脉搏电活动,复苏效果普遍极差; 二、复苏程序:三阶段 1、基础生命支持(BLS): (1)心跳呼吸停止的判断:a、意识丧失时心跳骤停的首要表现;b、每个环节的判断时间不能超过10秒,若不能肯定则应视为不正常,应立即采取复苏措施; (2)开放气道:仰头抬颌法(仅用于有颈椎骨折者)、托颌法; (3)人工呼吸:a、口对口和口对鼻通气:无论采取哪种方式通气,均要求连续进行仅2次通气后立即进行胸外按压,若使用简易气囊只需使胸廓隆起即可,频率保持在8-10次分即可; (4)胸外按压:a、部位为胸骨下半部的中间;b、按压手法:双手指交叉重叠、双肘关节余胸骨垂直,利用上身中立快读和用力下压胸壁;c、按压频率为100次/分,深度4-5cm;d、按压和放松时间大致相等,放松时手掌不离胸壁但必须让胸廓充分回弹;e、按压/通气鼻为30:2;f、多人施救时一般约2分钟轮换1次,可利用轮换时间进行心律检查; 2、高级生命支持(ALS) (1)体表电除颤,初始采用360J(先前建议由200、300到360J依次递增),单词电除颤完毕后立即回复CRP,首先行胸外心脏按压,完成5个30:2周期的CRP后(约2分钟)再停止CRP检查是否恢复自主心律及脉搏; (2)呼吸管理:开放气道和气管内导管,插管后通气频率应保持在8-10次/

心脏骤停和心肺复苏技术

心脏骤停和心肺复苏技术 对危重病人的抢救是医疗护理工作中重要任务,在抢救过程中需要争分夺秒。因此,必须在思想上、组织上、物质上、技术上做好充分准备,并且需要常备不懈,只有这样才能在遇有急危重病人时,当机立断、全力以赴,积极进行抢救,以挽救病人的生命。 心脏骤停是指病人的心脏在正常或无重大病变的情况下,受到严重的打击,致使心脏突然停搏,有效泵血功能消失,引起全身严重缺血、缺氧。如果4分钟内进行有效的心肺复苏,存活率可达50%,超过10分钟,生存渺茫。复苏越早,成功率越高。 心肺复苏是指心跳和(或)呼吸骤停者在开放气道下行人工呼吸和胸外心脏按压,,将带有新鲜空气的血液运送到全身各部,尽快恢复自主呼吸和循环功能。其主要目标是对心、脑及全身重要器官供养,延长机体耐受临床死亡的时间。包括胸外心脏按压(circulation C)、开放气道(airway A)、人工呼吸(breathing B)三个步骤。 (一)心脏骤停的原因 许多原因可以引起心脏骤停,常见原因可以分为两类: 1、心源性心脏骤停:由心脏本身病变引起的。如心肌梗塞、病毒性心肌炎、传导阻滞等。 2、非心源性心脏骤停:因其他疾患或因素影响到心脏所致。 非心源性原因可以分为:(1)、呼吸停止(2)、严重的电解质与酸碱平衡失调(3)、药物中毒或过敏(4)、电击、雷击或溺水(5)、麻醉和手术意外(6)、其他:某些诊断性操作如冠脉造影、心导管检查。 不论原因如何,最终通过以下环节彼此影响而导致心脏骤停。 1、心肌收缩力减弱 2、冠脉灌注不足 3、心输出血量降低 4、心律失常 (二)、心脏骤停的类型 1、心室颤动:又称为室颤。心电图表现为QRS波群消失,代之以大小不等、形态各异的颤动波,频率为200-400次/分。 2、心脏停搏:又称为心电静止。心电图上房室均无激动波可见,呈一条直线,或偶见P波。 3、心电-机械分离:心电图呈缓慢、矮小、宽大畸形的心室自主节律,但无心搏出量。 以上三种类型,虽在心电和心脏活动方面各有特点,但共同的结果是心脏丧失有效收缩和排血功能,使血液循环停止而引起相通的临床表现。其中以室颤最为常见。 (三)、心脏骤停的临床表现 当心脏骤停后,血流运行立即停止。由于脑组织对缺氧最为敏感,临床上以神经系统和循环系统症状最为明显,主要表现为: 1、突然意识丧失或伴有短暂抽搐 2、脉搏触及不到,血压测不出 3、心音消失 4、呼吸断续,呈叹息样,后即停止,多发生在心脏骤停后30秒内 5、瞳孔散大 6、面色苍白兼有青紫 诊断最可靠而出现较早的临床征象是意识丧失伴以大动脉搏动消失。大动脉通常检查颈动脉搏动,时间不超过10秒。切勿依靠听诊器反复听诊,更不应寻找检测仪器来判断而延误时间。因为心脏骤停后复苏开始的迟早是抢救成功与否的关键,必须分秒必争。 (四)、心脏骤停处理

心肺复苏的操作步骤及方法

心肺复苏的操作步骤及方法 判断 意识 打开 气道人工 呼吸 人工 循环 紧急 止血 保护 脊柱

判断心搏、呼吸是否骤停呾呼吸道是否畅通 判断溺水者意识:可 摇动其肩部并大声呼唤,丌 可用力过猛。 使溺水者保持急救体位:仰 卧,头颈部不躯干成一条直线,头部 丌可高亍心脏,双手不躯干两侧

判断心搏、呼吸是否骤停呾呼吸道是否畅通 打开溺水者的气道:是复苏的重要环节,首先清理呼吸道异物。 仰头抬颌法:一手置亍前额,手 掌用力后压,用食挃呾终止向上 抬起溺水者下颌。若怀疑颈部创伤, 禁止使用这种方法。切忌头 部过度后仰。 推举下颌法:以双肘支撑,双手置 亍溺者头部两侧,拇挃置亍口角戒下唇 部,余挃紧握其下颌角处。双手抬举, 使溺者下颌上移。对亍颈 部创伤的情况,此法最安全简单。

判断心搏、呼吸是否骤停呾呼吸道是否畅通 判断溺水者是否有呼吸 看、听、感觉,保持气道开 放,用耳贴近溺水者口鼻, 头部侧向溺水者胸部,眼 睛观察溺水者胸部有无起 伏,面部感觉溺水者呼吸 道有无气体排出,耳听溺 水者呼吸道有无气流 通过的声音。

注意事项 保持气道开放位置 检查时间为5~10s左右 有呼吸其无脊椎损伤时,注意保持气道畅通 无呼吸戒呼吸异常时,应立即实施人工通气,即吹气2次 有部分溺水者因呼吸道丌通畅而収生窒息,以致呼吸、心搏 停止。往往可在畅通呼吸道后,恢复呼吸呾心搏。

人工呼吸 口对面罩人工呼吸用手指向面罩边 缘施压,推丼下颌角使其头部后仰, 口含面罩嘴向溺水者吹气。面罩大小 要合适,密切观察胃的反流物。 球囊面罩人工呼吸用手捏气囊代替 向溺水者吹气,是一种成熟的人工正 压通气方式。

心肺复苏的操作流程(精)

心肺复苏操作流程 1、在手术室内进行心肺复苏操作流程 如何判断患者是否心脏骤停? (1)通过心电监护可以判断病人是否心脏停搏, (2)通过观察病人清醒程度,呼之不应 (3)用听诊器听诊心音区或触摸患者的颈内动脉是否有无波动,在10S内触摸不到动脉搏动 如果确认心脏停搏后: (1)第一时间要求手术医生停止手术,进行CPR ,按C-A-B进行,手术医生行心脏胸外按压,心脏按压部位——胸骨下半部,胸部正中央,两乳头连线中点。双肩前倾在患者胸部正上方,腰挺直,以臀部为轴,用整个上半身的重量垂直下压,双手掌根重叠,手指互扣翘起,以掌根按压,手臂要挺直,胳膊肘不能打弯,按压深度>5cm,按压频率>100次/分,麻醉医生行吸引器进行吸痰开放气道、托下颌法面罩通气(必要时进行气管内插管进行通气)在进行重复5次循环后来判断CPR是否有效,若无效可继续。并呼叫护士去喊上级麻醉医生以及去推电除颤仪和急救药品车。 (2)同一时间进行液体输入维持循环的稳定,观察心电监护ECG、BP、P、R、SPO2、ECTco2、尿量等来检测效果(3)在除颤仪到位时尽早进行电除颤,第一次除颤 200J

第二次加到300J 第三次可增加至360J (4)在上级麻醉医生到位的情况下,在其指导下进行CPR 以及药物的治疗肾上腺素1mg静注,必要时没3-5分钟重复一次、阿托品0.5-1.0mg静注,每3-5分钟可重复一次,但总量不超过0.04mg/kg持续观察心电监护ECG、BP、P、R、SPO2、ECTco2、尿量等来指导下一步的治疗。 通过上述步骤进行30min后,若无效停止心肺复苏;若有效进行进一步的复苏治疗以及行手术治疗。 2、在院内进行心肺复苏操作流程 如何判断患者是否心脏骤停? (1)看意识,用双手拍打患者双肩,问:“喂!你怎么了?”是否有反应 (2)用听诊器听诊心音区或触摸患者的颈内动脉是否有无波动,在10S内触摸不到动脉搏动 如果确认患者心脏停搏后: (1)立即大喊:“来人啊!快去推电除颤仪和急救药品车” (2)在除颤仪和急救药品车未到时,进行CPR,松开患者的衣裤,充分暴露胸部,进行心脏胸部按压,心脏按压部位——胸骨下半部,胸部正中央,两乳头连线中点。双肩前倾在患者胸部正上方,腰挺直,以臀部为轴,用整个上半身的重量垂直下压,双手掌根重叠,手指互扣翘起,以

心脑肺复苏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急诊科徐国英 心肺脑复苏(CPR)是针对心脏、呼吸骤停所采取的抢救措施。即通过胸外按压形成暂时的人工循环,快速电除颤,促使心脏恢复自主搏动;采用人工呼吸以纠正缺氧,并努力恢复自主呼吸。目前,我国临床医生广泛遵循的心肺脑复苏指南是中华医学会急诊医学分会复苏组按照美国心脏协会(AHA)2005年的指南所编制的。经过多年临床实践,其中的一些内容已经被证明存在问题,因此,本节课的目的旨在使学员们掌握关于心肺脑复苏的新进展,明确当前心肺脑复苏过程中需要掌握的几个关键问题。 一、基础知识 (一)、急救生存链的概念 急救生存链包括四个步骤:早期呼叫—早期徒手心肺脑复苏—早期除颤—早期进行高级心肺脑复苏、给药和输液,即四个早期。按照规定的时间去实施以上的四个过程,连贯起来即急救生存链。因此,一旦确定病人呼吸心跳停止,就必须立即呼叫或请他人启动急救系统(EMSS)。 (二)、心脏骤停的概念 心跳骤停即心脏性猝死,其常见原因有二:①原发心跳停止;②继发心跳停止。原发心跳停止主要是由于心脏本身的病变导致的(78%),另有10%是心律失常导致的。而继发心跳停止则主要是由于气道阻塞、呼吸衰竭、气体的交换下降、电解质紊乱、失血、吸毒、中毒等原因导致的。 (三)、心脏骤停的判定 对于心脏骤停进行快速、准确的判定是心肺脑复苏的关键。对于医学专业人士,需要掌握三方面判定标准:①意识有无丧失;②呼吸是否停止;③有无脉搏。 第一条标准是现代心肺脑复苏当中最重要的一条,通过判断病人对声音和呼叫有无反应进行判断。对

于呼吸停止的判定则应该在气道打开以后,通过“一听二看三感觉”来判定。“一听”就是用耳朵贴近鼻子听呼吸音;“二看”即看胸廓是否起伏;三感觉即在听有无呼吸音的同时,用面颊感受有无吹面感。如果以上三个方面均是否定的,则可以判定为呼吸停止。对于非医学专业人士,第三条判定方法可不掌握。 心脏骤停关键在于争取抢救时间,每耽误一分钟,心脏骤停病人的抢救成功率就下降10%。因为脑缺氧耐受时间在12秒到18秒之间。真 正的脑缺氧是从第18秒开始,大脑开始真正缺氧,第30秒以后病人开 始昏迷,第60秒后,脑细胞开始死亡,即呼吸心跳停止1分钟以后脑细 胞开始死亡,6分钟后脑细胞全部死亡。因而,呼吸心跳骤停4分钟内 是黄金抢救时间。如果大于4分钟,则存活的社会属性就差,因此,一 经确定呼吸心跳停止,就应该立即做心肺脑复苏。 二、心肺脑复苏有三个组成部分 (一)、初级生命支持(BLS) 1、BLS的目的 2005年版复苏指南指出BLS的主要目的是向心脏、脑以及全身重要器官供氧,包括抢救程序中的A、打开气道;B、人工呼吸;C、人工循环三个步骤。但是目前的通常做法是,除了ABC三个步骤之外,在C 里面还应包括及时除颤。在特定的环境条件下,也可按C、A、B这一程序做。该特定环境是指什么呢?比如对于心血管病房的病人,BLS的实施者则可以先对病人实施胸外按压、除颤,即先建立人工循环,然后再开放气道和人工呼吸。 目前,对于心脏骤停病人的抢救程序中,除了2005年复苏指南 中提到的三个抢救程序,在建立人工循环的过程中,及时除颤也是 相当必要的,那么,为什么要进行早期除颤呢?

心脏骤停与心肺复苏模拟急救情景

心脏骤停与心肺复苏急诊模拟情景 1. 接诊环节。 病人家属按床头铃呼叫护士,护士及时到达病房,发现病人意识丧失,立即通知值班医生。 摆正患者体位,解开患者衣领,另一护士前来协助抢救工作,轮流为患者胸外按压。同时绑上袖带,吸氧、上心电监护。 值班医生为患者查体:意识丧失、大动脉搏动消失、心音消失,瞳孔散大,心电监护显示:患者无呼吸、无心跳、无血压,考虑心脏骤停。 立即心肺复苏:A:保持气道通畅B:人工呼吸C:建立人工循环(胸外按压), 开辟静脉通道,给肾上腺素1mg 静推,必要时5-10 分钟重复一次。同时急查心电图。 立即通知上级医师,请ICU、心内科医师会诊。 2. 病史采集、体格检查、初步处理。 询问患者家属,患者发病心脏骤停前有无诱因,既往有无心脏病、有无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检查患者的血压、脉搏、心率;结膜是否充血、水肿、苍白,心前区是否隆起,心尖搏动位置、范围、程度,有无震颤、心包摩擦音;心脏的左右浊音界;心脏的心音、额外心音、杂音。 目前患者病情危急,况且年岁已高,虽然我们采取了积极治疗措施,在救治过程中仍可以出现:?多器官功能衰竭3.死亡。如果经济允许建议到ICU治疗,救治更加方便。由于本院医疗技术和技术力量与上级医院有一定差距,您与其他亲戚商量,可以往大医院转院治疗,我们会积极陪护,但在转院过程中出现的任何不良后果,我院概不负责。如留院治疗,我们会积极治疗,现已告知上述风险,如果没有问题,请在病危通知单签字。 对病人处理: 1. 吸氧2. 持续心电监护,观察体温、心律、血压、脉搏3. 开辟第二条静脉通道,维持有效循环、维持有效呼吸、防止脑水肿与缺氧、促进脑细胞代谢、防治肾衰竭及预防感染。 护士核对值班医生医嘱,重复确认,执行医嘱。 值班医师按照病历书写要求,完成病历书写。 3. 会诊与处理。 ICU心内科医师5分钟到达病房。 心内科医师:继续监测患者血压、心率、脉搏,完善相关检查,寻找病因与予以治疗。 ICU医师:患者病情危急,转入ICU进一步观察治疗。

最新版心肺复苏操作流程

心肺复苏操作流程 首先评估现场环境安全 1、意识的判断;用双手轻拍病人双肩,问:“喂!你怎么了?”告知无反应。 2、检查呼吸:观察病人胸部起伏5-10秒(1001、1002、100 3、100 4、1005…)告知无呼吸, 3、呼救:来人啊!喊医生!推抢救车!除颤仪! 4、判断是否有颈动脉搏动;用右手的中指和食指从气管正中环状软骨划向近侧颈动脉搏动处,告之无搏动(数1001,1002,1003,1004,1005…判断五秒以上10秒以下)。 5、松解衣领及裤带。 6、胸外心脏按压;两乳头连线中点(胸骨中下1/3处),用左手掌跟紧贴病人的胸部,两手重叠,左手五指翘起,双臂深直,用上身力量用力按压30次(按压频率至少100次∕分,按压深度至少5cm) 7、打开气道;仰头抬颌法。口腔无分泌物,无假牙。 8、人工呼吸:应用简易呼吸器,一手以“CE”手法固定,一手挤压简易呼吸器,每次送气400-600ml,频率10-12次/分。 9、持续2分钟的高效率的CPR:以心脏按压:人工呼吸=30:2的比例进行,操作5个周期。(心脏按压开始送气结束) 10、判断复苏是否有效(听是否有呼吸音,同时触摸是否有颈动脉博动)。 11、整理病人,进一步生命支持。 心肺复苏 = (清理呼吸道) + 人工呼吸 + 胸外按压 + 后续的专业用药据美国近年统计,每年心血管病人死亡数达百万人,约占总死亡病因 1/2。而因心脏停搏突然死亡者60-70%发生在院前。因此,美国成年人中约有85%的人有兴趣参加CPR初步训练,结果使40%心脏骤停者复苏成功,每年抢救了约20万人的生命。心脏跳动停止者,如在4分钟内实施初步的CPR,在8分钟内由专业人员进一步心脏救生,死而复生的可能性最大,因此时间就是生命,速度是关键,初步的CPR按ABC进行。先判断患者有无意识。拍摇患者并大声询问,手指甲掐压人中穴约五秒,如无反应表示意识丧失。这时应使患者水平仰卧,解开颈部钮扣,注意清除口腔异物,使患者仰头抬颏,用耳贴近口鼻,如未感到有气流或胸部无起伏,则表示已无呼吸。 A(airway):保持呼吸顺畅 B(breathing):口对口人工呼吸 C(circulation):建立有效的人工循环 A 保持呼吸顺畅

心脏骤停与心肺复苏

心脏骤停与心肺复苏 概念 ?心肺复苏:对心脏骤停所采取的旨在恢复生命活动和智能的一系列及时、规范、有效的抢救措施。 ?包括: 基础生命支持(basic life support,BLS):迅速建立有效的通气和人工循环,以保证脑组织及其他重要脏器的血供,支持基础生命活动。 高级心血管生命支持(advanced cardiovascular life support,ACLS):在BLS的基础上使用药物或电技术(除颤或起搏)来恢复自主心律和 呼吸,以维持生命活动。 延续生命支持(prolonged life support, PLS):脑复苏、原发病的治疗和并发症的防治。 猝死标准 ?WHO建议:猝死指发病后6小时内非预料中的突然死亡;多数心脏病专家认为从猝死的突发性及意外性而言,主张将发病后1小时内死 亡者定为猝死。针对这一情况采取的最初的急救措施,称为心肺复苏(CPR),复苏最终的目的必须达到脑功能的恢复,即智能的恢复,又称为心肺脑复苏(CPCR)。 发展史 ?早在1947年美国Claude Beek教授首次报道对一室颤患者电除颤成功,以后除颤器材不断改善。

?Peter Safer 1958年发明口对口人工呼吸,因为简单易行而被确定为呼吸复苏的首选方法。 ?1960年William Kouwenhoven等发表了第一篇有关胸外心脏按压的文章,被称为心肺复苏的里程碑。 口对口呼吸法和胸外心脏按压的结合,配以体外电击除颤法,构成现代心肺复苏的三大要素。 发展史 ?1966年全美复苏会议对CPR技术加以标准化,1974年开始制定了心肺复苏指南,并随着医学的发展和进步于1980、1986、1992、2000、 2005年多次修改,挽救了许多心血管急症病人的生命。 ?1986年第四届全美复苏会议对过去的CPR标准进行了评价和修改,并强调CPR的目的不仅仅是使患者恢复心跳和呼吸,更重要的是必须 达到恢复智能和工作能力,将CPR的全过程称为CPCR。 发展史 ?2005年1月23-30日对该指南重新进行修改,并广泛征求意见,新指南在2005年12月13日的Circulation刊出。 心脏骤停的原因及诱因 导致心脏呼吸骤停的原因众多,60%以上是由于心血管疾病所致,40%左右为其他原因。 ?心源性心跳骤停:以冠心病最常见,尤其是在AMI的早期更易发生。其他如心瓣膜病、心肌病、心肌炎、心脏肿瘤、急性心包压塞、肺动 脉高压、急性肺源性心脏病、心脏或主动脉窦破裂等均可导致心跳骤

心脏骤停与心肺脑复苏

心脏骤停与心肺脑复苏 B添加义项 ? 医学内容仅供参考,不能视为治病就医依据 此词条由挂号网提供专业内容并参与编辑,经中国健康教育卫生中心/卫生部新闻宣传中心专家审核。心脏骤停即心脏骤停与心肺脑复苏。 心脏骤停是指各种原因引起的心脏突然停止跳动,有效泵血功能消失,引起全身严重缺氧、缺血。临床表现为扪不到大动脉搏动和心音消失;继之意识丧失,呼吸停止,瞳孔散大,若不及时抢救可引起死亡。一般认为,心脏停搏5~10s可出现眩晕或晕厥,超过15s可出现晕厥和抽搐,超过20s可出现昏迷;若心搏停止超过5min常可造成大脑严重损伤或死亡,即使复跳也往往会遗留不同程度的后遗症。因此,心脏骤停是临床上最危重的急症,必须争分夺秒积极抢救。 症状体征 心脏性猝死的发生具有上午发生率增高的节律变化。上午发生率增高可能与病人此时体力和精神活动增加有关,心肌缺血、心室纤颤及血栓形成等危险性增高是上午易发生心脏性猝死的可能原因。猝死发生前病人可无任何症状,甚至可无明确器质性心脏病史。约半数以上的猝死病人在2周内常有胸痛、心悸、恐惧、渐重的疲乏无力等先兆症状。 心脏丧失有效收缩4~15s,即出现临床体征。主要有:突然意识不清或抽搐,呼吸迅速变浅、变慢或停止,大动脉搏动消失,心音消失,瞳孔散大,皮肤出现发绀,神经反射消失,有些病人在睡眠中安静死去。 心电图检查可发现PQRS波消失而出现粗细不等的室颤波形,或心电图呈缓慢畸形的QRS 波,但不产生有效的心肌机械性收缩,心室停搏心电图呈直线或仅有房波。 用药治疗 1.心脏骤停发生后最主要的抢救措施是及时正确地进行心肺脑复苏。心肺脑复苏(cardiopulmonary-encephalic resuscitation,CPR)是针对心脏骤停,旨在尽快建立有效循环,提高心输出量,而采取的一系列措施。研究表明,心脏停搏时间越长,全身组织特别是脑组织经受缺氧的损害越严重,维持生命的可能性就越小。因此,心脏骤停抢救成功的关键,是开始抢救时间的早晚。据统计,心肺复苏成功的病例64%是在心脏停搏后4min内急救的,因此提出抢救心脏骤停的最佳时机是在心脏停搏后0~4min内。而心脏停搏大多数发生在

心肺复苏操作步骤

心肺复苏操作步骤 Document serial number【KKGB-LBS98YT-BS8CB-BSUT-BST108】

心肺复苏操作步骤/方法 1.先要判断患者意识。大声地呼叫他,或者摇摇他,看是否有反应。凑近 他的鼻子、嘴边,感受是否有呼吸。摸摸他的颈动脉,看是否有搏动, 切忌不可同时触摸两侧颈动脉,容易发生危险。 2.开放气道。将患者置于平躺的仰卧位,昏迷的人常常会因舌后坠而造成 起到气道堵塞,这时施救人员要跪在患者身体的一侧,一手按住其额头 向下压,另一手托起其下巴向上抬,标准是下颌与耳垂的连线垂直于地 平线,这样就说明气道已经被打开。 3.人工呼吸。如患者无呼吸,立即进行口对口人工呼吸两次,然后摸颈动 脉,如果能感觉到搏动,那么仅作人工呼吸即可。 4.方法:最好能找一块干净的纱布或手巾,该在患者的口部,防止细菌感 染。施救者一手捏住患者鼻子,大口吸气,屏住,迅速俯身,用嘴包住 患者的嘴,快速将气体吹入。与此同时,施救者的眼睛需观察患者的胸 廓是否因气体的灌入而扩张,气吹完后,松开捏着鼻子的手,让气体呼 出,这样就是完成了一次呼吸过程。每分钟平均完成12次人工呼吸。 5.胸外心脏按压。如果患者一开始就已经没有脉搏,或者人工呼吸进行一 分钟后还是没有触及,则需进行胸外心脏按压。 6.方法:施救者先要找到按压的部位。沿着最下缘的两侧肋骨从下往身体 中间摸到交接点,叫剑突,以剑突为点向上在胸骨上定出两横指的位 置,也就是胸骨的中下三分之一交界线处,这里就是实施点。施救者以 一手叠放于另一手手背,十指交叉,将掌根部置于刚才找到的位置,依 靠上半身的力量垂直向下压,胸骨的下陷距离约为4-5厘米,双手臂必 须伸直,不能弯曲,压下后迅速抬起,频率控制在每分钟80-100次。 7.注意事项:必须控制力道,不可太过用劲,因为力道太大容易引起肋骨 骨折,从而造成肋骨刺破心肺肝脾等重要脏器。老人的骨质本身就脆, 更要加倍注意。 8.单人施救和双人施救的比例。单人施救时,每做15次人工呼吸,就做两 次胸外心脏按压;双人施救,则是每做10次人工呼吸,就做两次胸外心脏按压。 9.停止心肺复苏的指证。在施救的同时也要时刻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触 摸患者的手足,若温度有所回升,则进一步触摸颈动脉,发现有搏动即 可停止心肺复苏,尽快把患者送往医院进行进一步的治疗。

心脑肺复苏(课件)

心脑肺复苏 一、心跳骤停 1、常见原因:“6H5T” 6H:Hypovolemia(低血容量)、Hypoxia (低氧血症)、Hydrogenion(acidosis酸中毒)、Hyper-/hypokalemia(高钾/低钾血症)、H ypoglycemia(低血糖)、Hypothemia(低体温);......感谢聆听 5T:Toxins(中毒)、Tamponade(cardiac 心脏压塞)、Tension pneumothorax(张力性气胸)、Thrombosis of the coronary/pulmonary vasculature(冠状动脉或肺动脉栓塞)、Trauma(创伤);......感谢聆听 2、心电图类型: (1)可电击性心律:包括VT和无脉搏性室性VT,应及早电击除颤和及时的有效地CRP,发病率高,抢救成功率较高; (2)非可电击性心律:指心室停顿和无脉搏电活动,复苏效果普遍极差; 二、复苏程序:三阶段 1、基础生命支持(BLS): (1)心跳呼吸停止的判断:a、意识丧失时心跳骤停的首要表现;b、每个环节的判断时间不能超过10秒,若不能肯定则应视为不正常,应立即采取复苏措施; (2)开放气道:仰头抬颌法(仅用于有颈椎骨折者)、托颌法; (3)人工呼吸:a、口对口和口对鼻通气:无论采取哪种方式通气,均要求连续进行仅2次通气后立即进行胸外按压,若使用简易气囊只需使胸廓隆起即可,频率保持在8-10次分即可; (4)胸外按压:a、部位为胸骨下半部的中间;b、

按压手法:双手指交叉重叠、双肘关节余胸骨垂直,利用上身中立快读和用力下压胸壁;c、按压频率为100次/分,深度4—5cm;d、按压和放松时间大致相等,放松时手掌不离胸壁但必须让胸廓充分回弹;e、按压/通气鼻为30:2;f、多人施救时一般约2分钟轮换1次,可利用轮换时间进行心律检查;......感谢聆听 2、高级生命支持(ALS) (1)体表电除颤,初始采用360J(先前建议由200、300到360J依次递增),单词电除颤完毕后立即回复CRP,首先行胸外心脏按压,完成5个30:2周期的CRP后(约2分钟)再停止CRP检查是否恢复自主心律及脉搏; (2)呼吸管理:开放气道和气管内导管,插管后通气频率应保持在8—10次/分,不必考虑通气/按压比,也无需中断胸外按压。此时呼吸兴奋剂的应用并不重要,因为大多数情况下呼吸停止是缘于大脑血流灌注中断,只要及时重新建立自主循环和大脑血流灌注,自主呼吸常最先恢复;......感谢聆听(3)建立复苏用药途径:静脉途径为首选;(4)复苏药物:所有药物均无相关循证医学证据 a、肾上腺素:目前仍被推荐为心跳骤停的标准缩血管药物首选使用,用法:1mg iv,每3—5分钟重复1次,一般不推荐大剂量应用肾上腺素,总剂量2-2.5mg; b、胺碘酮:可用于对CRP、电击除颤和缩血管药物治疗无反应的VF/无脉搏VT患者,初始剂量300mg+5%GS 20ml iv,随后可追加到150mg; c、利多卡因:推荐在没有胺碘酮时使用,100mg(1—1。5mg/kg)iv ,若VF/VT持续存在,每隔5—10分钟追加0.5-0。75mg/kg,第1小时的总剂量不超过3mg/kg;

心肺复苏操作流程

心肺复苏操作流程 一、快速识别与呼救 1、首先评估 现场环境安全巡视上下左右4个点,看表, 记录开始抢救的时间.. 2、检查意识: 方法:给与声音和疼痛的刺激, 观察患者是否有睁眼反应.(凑近患者耳旁5公分大声呼喊(左右两个耳朵各呼喊一遍)并用双手轻拍病人双肩,问: “喂!你怎么了”“喂,你醒醒!” 3、观察呼吸: A角低下头,将手掌放在患者胸骨见图的上方悬空定标,用眼睛扫描患者胸部, 观察呼吸运动是否正常, 而不用一看二听三感觉地检查有无自主呼。观察病人胸部起伏5-10 秒(1001、1002、1003、1004、 1005 、1006) 4、呼救, 启动BLS: 大声呼救:患者无反应, 呼吸不正常, 快来人啊, 准备抢救!启动应急反应系统, 携带急救物品. 5、判断循环征象: A角用右手中指和食指从气管正中环状软骨划向近侧颈动脉搏动处,同时

眼睛沿顺时针方向巡视患者四肢, 最后将目光停留在脸上看有无 咳嗽反射.(数1001, 1002, 1003, 1004, 1005…判断五秒以上10 秒以下) 二、胸外心脏按压 6、建立人工循环: 立即由A角尽快实施第一轮胸外心脏按压,松解衣领及裤带。(口述:理顺肢体,垫入背板).按压同时,A角依次下达口头医嘱,分别为:“球囊_面罩、接通氧气” 、“检查并清理口腔” 、“开放气道、保持呼吸道通畅” 、“固定球囊_面罩”、“球囊通气两次! ” 徒手做胸外心脏按压的规范要点(六要素) 1)按压部位:两乳头连线中点(胸骨正中线的中下1/3 处). 单手快速定位的方法为”掌根部居中, 中指刚好平两侧乳头之间的连线, 并且指向乳头”手掌固定在正确的按压部位上, 手掌不能抬离患者胸部, 也不用每一轮都定位. 2)正确手势:快速定位后, 施救者马上将另一只手搭在定位的手的手背上, 双手重叠并十指交叉、相互扣起来; 只能用掌根部与患者皮肤接触, 定位手的五个指头必须全部翘起, 不能接触患者胸部皮肤. 3)按压姿势:施救者双膝跪地, 以膝关节为支点、腰部挺直, 双肩位

成人心肺复苏操作流程新版

成人心肺复苏操作流程 新版 SANY标准化小组 #QS8QHH-HHGX8Q8-GNHHJ8-HHMHGN#

成人心肺复苏操作流程 一、操作前准备 1、操作者准备:着装整洁,态度严肃,反应敏捷。 2、物品准备:模拟人,简易呼吸器,硬板床或硬板,纱布,弯盘,手电筒,笔,护理记录单,手表。 3环境准备:脱离危险环境或隔帘。 二、操作方法与程序 1、观察周围环境,确定安全,口述“环境安全,可以操作”。(开始计时) 2、判断患者意识:轻拍患者双肩,同时俯身分别对左、右耳高声呼叫“喂,你怎么啦?”,判断有无意识,如无意识,口述“意识丧失”,高声呼救,寻求他人帮助,记录时间。 3、判断大动脉搏动:触摸颈动脉(右手食、中二指并拢,由喉结向内侧滑移2-3㎝检查颈动脉搏动),判断时间小于10秒,口述“大动脉搏动消失”。 4、摆放患者体位:仰卧在坚实的平面或硬板上。 5、解开衣领、腰带。 6、胸外心脏按压: ①术者体位:双手按压,位于患者右侧,根据个人身高及患者位置高低选用踏脚凳或跪式体位。 ②按压部位:胸骨中下1∕3处,成人为两乳头连线与胸骨交叉中点或食指、中指沿肋缘向上触摸至剑突上两横指处。 ③按压姿势:手臂长轴与胸骨垂直,双手掌根重叠,手指扣手交叉,手指不触及胸壁,双臂肘关节绷直,以髋关节为支点运动,垂直向下用力。 ④按压深度:胸骨下陷3.8-5㎝。 ⑤按压频率:至少100次∕分。 ⑥按压与放松时间比例为1:1,放松时掌根部不能离开按压部位。 7、开放气道: ①双手轻转头部,将患者头偏向一侧,检查口腔,纱布缠绕手指,去除异物或义齿(疑有颈椎骨折除外)。 ②开放气道:采用仰头抬颏法—左手掌外缘置于患者前额,向后下方施力,使其头部后仰,同时右手食指、中指指端放在患者下颌骨下方,旁开中点2㎝,将颏部向前抬起,使头部充分后仰,下颌角与耳垂连线和身体水平面呈90°(疑有颈椎骨折采用托颌法)。 8、人工呼吸(2次): 口对口人工呼吸:吸一口气,用操作者口唇严密地包住患者的口唇,平稳地吹气,注意不要漏气,在保持气道通畅的操作下,将气体吹入患者的口腔到肺部,使胸廓抬起;吹气后,口唇离开,并松开捏紧鼻孔的手指,使气体呼出。并侧转头吸入新鲜空气,同时观察患者胸廓起伏情况,再进行第二次吹气;吹气时间大于一秒,每次吹气量500-600毫升。 9、如此反复操作,完成五个循环、呼吸周期。

2021年心脑肺复苏

心脑肺复苏 欧阳光明(2021.03.07) 一、心跳骤停 1、常见原因:“6H5T” 6H:Hypovolemia(低血容量)、Hypoxia(低氧血症)、Hydrogenion(acidosis酸中毒)、Hyper-/hypokalemia(高钾/低钾血症)、Hypoglycemia(低血糖)、Hypothemia(低体温); 5T:Toxins(中毒)、Tamponade(cardiac 心脏压塞)、Tension pneumothorax(张力性气胸)、Thrombosis of the coronary/pulmonary vasculature(冠状动脉或肺动脉栓塞)、Trauma(创伤); 2、心电图类型: (1)可电击性心律:包括VT和无脉搏性室性VT,应及早电击除颤和及时的有效地CRP,发病率高,抢救成功率较高; (2)非可电击性心律:指心室停顿和无脉搏电活动,复苏效果普遍极差; 二、复苏程序:三阶段 1、基础生命支持(BLS): (1)心跳呼吸停止的判断:a、意识丧失时心跳骤停的首要表现;b、每个环节的判断时间不能超过10秒,若不能肯定则应视为不正常,应立即采取复苏措施; (2)开放气道:仰头抬颌法(仅用于有颈椎骨折者)、托颌法; (3)人工呼吸:a、口对口和口对鼻通气:无论采取哪种方式通气,均要求连续进行仅2次通气后立即进行胸外按压,若使用简易气囊只需使胸廓隆起即可,频率保持在8-10次分即可; (4)胸外按压:a、部位为胸骨下半部的中间;b、按压手法:双手指交叉重叠、双肘关节余胸骨垂直,利用上身中立快读和用力下压胸壁;c、按压频率为100次/分,深度4-5cm;d、按压和放松时间大致相等,放松时手掌不离胸壁但必须让胸廓充分回弹;e、按压/通气鼻为30:2;f、多人施救时一般约2分钟轮换1次,可利

成人心肺复苏操作流程(新版)

成人心肺复苏操作流程 一、操作前准备 1、操作者准备:着装整洁,态度严肃,反应敏捷。 2、物品准备:模拟人,简易呼吸器,硬板床或硬板,纱布,弯盘,手电筒,笔,护理记录单,手表。 3环境准备:脱离危险环境或隔帘。 二、操作方法与程序 1、观察周围环境,确定安全,口述“环境安全,可以操作”。(开始计时) 2、判断患者意识:轻拍患者双肩,同时俯身分别对左、右耳高声呼叫“喂,你怎么啦?”,判断有无意识,如无意识,口述“意识丧失”,高声呼救,寻求他人帮助,记录时间。 3、判断大动脉搏动:触摸颈动脉(右手食、中二指并拢,由喉结向内侧滑移2-3㎝检查颈动脉搏动),判断时间小于10秒,口述“大动脉搏动消失”。 4、摆放患者体位:仰卧在坚实的平面或硬板上。 5、解开衣领、腰带。 6、胸外心脏按压: ①术者体位:双手按压,位于患者右侧,根据个人身高及患者位置高低选用踏脚凳或跪式体位。 ②按压部位:胸骨中下1∕3处,成人为两乳头连线与胸骨交叉中点或食指、中指沿肋缘向上触摸至剑突上两横指处。 ③按压姿势:手臂长轴与胸骨垂直,双手掌根重叠,手指扣手交叉,手指不触及胸壁,双臂肘关节绷直,以髋关节为支点运动,垂直向下用力。 ④按压深度:胸骨下陷3.8-5㎝。 ⑤按压频率:至少100次∕分。 ⑥按压与放松时间比例为1:1,放松时掌根部不能离开按压部位。 7、开放气道: ①双手轻转头部,将患者头偏向一侧,检查口腔,纱布缠绕手指,去除异物或义齿(疑有颈椎骨折除外)。 ②开放气道:采用仰头抬颏法—左手掌外缘置于患者前额,向后下方施力,使其头部后仰,同时右手食指、中指指端放在患者下颌骨下方,旁开中点2㎝,将颏部向前抬起,使头部充分后仰,下颌角与耳垂连线和身体水平面呈90°(疑有颈椎骨折采用托颌法)。 8、人工呼吸(2次): 口对口人工呼吸:吸一口气,用操作者口唇严密地包住患者的口唇,平稳地吹气,注意不要漏气,在保持气道通畅的操作下,将气体吹入患者的口腔到肺部,使胸廓抬起;吹气后,口唇离开,并松开捏紧鼻孔的手指,使气体呼出。并侧转头吸入新鲜空气,同时观察患者胸廓起伏情况,再进行第二次吹气;吹气时间大于一秒,每次吹气量500-600毫升。 9、如此反复操作,完成五个循环、呼吸周期。 10、判断心肺复苏是否有效(呼吸、颈动脉搏动、四肢循环及瞳孔情况),口述判断情况,整理患者衣物。如心肺复苏有效,口述“患者心肺复苏成功,进一步生命支持”。(计时结束) 11、操作者口述“操作完毕”。

2019最新版心肺复苏操作流程

心肺复苏操作流程 第一步先评估患者 1、判断患者的意识;用双手轻拍病人双肩,问:“大叔,醒醒”,确认患者意识丧失,无应答,立即呼救。 2、判断呼吸:解开上衣看---病人胸部有无起伏;听---有无呼吸音;感觉—口鼻有无出气,约 5秒(1001、1002、100 3、100 4、1005…),确认呼吸停止。(准备抢救车!除颤仪!) 3、判断有无颈动脉搏动:用右手的中指和食指从气管正中环状软骨(喉结部位),旁开两指,至胸锁乳突肌前缘凹陷处,确认无搏动(数1001,1002,1003,1004,1005…10秒)。立即进行心肺复苏,计时下午16:00.复苏体位—去枕平卧、背部垫硬板、松解裤带。 第二步行心肺复苏(CPR) 1、首先行(C)胸外心脏按压:部位--两乳头连线中点(胸骨中下1/3交界处),用左手掌跟紧贴病人的胸部,两手重叠、手指相扣,左手五指翘起,双肘关节伸直,用上身重量垂直下压;按压30次。 说明:(按压和放松时间1:1,按压频率至少100次∕分,按压深度至少5cm,对儿童及婴儿则至少胸部前后径的1∕3 ) 2、(A)开放气道;患者置于仰卧位,判断无义齿,头偏向一侧,清理口鼻分泌物,头复位,仰头抬颌法,开放气道。 3、(B)人工呼吸:(1)口对口人工呼吸—吹气时捏住患者鼻子,呼气时松开,吹起见胸廓抬起即可,嘴包严患者的口部。(2)应用简易呼吸器,连接氧气,氧流量10L/分,一手以“CE”手法固定面罩,一手挤压简易呼吸器,每次送气400-600ml,频率:8-10次/分。 CPR操作要点:按压与人工比例为30:2,持续进行5周期2分钟CPR(心脏按压开始、送气结束),再次判断效果,时间不超过10秒 第三步判断复苏是否有效: 可扪及颈动脉搏动;收缩压60mmHg以上;瞳孔由大缩小;对光反射恢复;口唇指甲由紫绀变红润;自主呼吸恢复。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