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第一部分教育学参考答案及解析

第一部分教育学参考答案及解析

第一部分教育学参考答案及解析
第一部分教育学参考答案及解析

第一部分教育学参考答案及解析

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

真题回顾

1.【答案】D。解析:学校教育包括三个基本要素:教育者,受教育者和教育影响。

2.【答案】C。解析:教育的相对独立性是指教育具有自身的运行规律和发展特点,教育与生产力的发展和政治经济制度的变革并非完全同步:教育相对独立于生产力的发展水平;教育相对独立于政治经济制度。

3.【答案】A。

4.【答案】B。解析:教育具有历史性指在不同的社会或同一社会的不同历史阶段,教育的性质、目的、内容等各不相同。

5.【答案】BCD。解析:“教学相长”出自于《礼记.学记》。

6.【答案】ACD。

7.【答案】培养人

标准化自测题

一、单项选择题

1.【答案】B。

2.【答案】B。

3.【答案】C。

4.【答案】B。

5.【答案】D。

6.【答案】B。

7.【答案】C。

8.【答案】B。

9.【答案】A。

10.【答案】B。11.【答案】B。12.【答案】B。13.【答案】A。14.【答案】A。

15.【答案】C。解析:英国哲学家培根为独立形态教育学的出现做出了重要贡献。作为“近代实验科学鼻祖”,培根猛烈地批判了亚里士多德以来的经院哲学,提出了实验的归纳法,将其看成是获得真正知识的必由之路,为后来教育学的发展奠定了方法论基础。

16.【答案】C。17.【答案】B。18.【答案】A。19.【答案】C。20.【答案】B。

21.【答案】C。22.【答案】A。23.【答案】D。

二、多项选择题

1.【答案】ACDE。

2.【答案】AC。

3.【答案】ABCE。

4.【答案】AC。

5.【答案】ACD。

三、判断题

1.【答案】√。

2.【答案】×。

3.【答案】√。

4.【答案】×。

5.【答案】×。

6.【答案】√。

7.【答案】×。

8.【答案】×。

9.【答案】√。10.【答案】×。

四、填空题

1.【答案】生产劳动

2.【答案】教育影响

3.【答案】《普通教育学》

4.【答案】《爱弥儿》

5.【答案】《论演说家的教育》(《雄辩术原理》)

五、名词解释题

1.教育:教育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教育:凡是增进人的知识和技能、发展人的智力和体力、影响人的思想和品德的活动都是教育。它包括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

狭义的教育:主要指学校教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施加影响,促使他们朝着所期望的方向发展的活动。

2.教育的社会功能:指教育对社会发展的影响和作用。

3.教育的隐性功能:教育的隐性功能指伴随显性教育功能所出现的非预期性的功能。显性功能与隐性功能的区分是相对的,一旦隐性的潜在功能被有意识地开发、利用,就可以转变成显性教育功能。

4.教育学: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科学。

第二章教育的基本规律

真题回顾

1.【答案】C。解析:个体身心发展的阶段性具体表现为个体在不同的年龄阶段表现出身心发展不同的总体特征及主要矛盾,面临着不同的发展任务。

2.【答案】D。

3.【答案】BCD。解析:校园文化是学校文化的缩影,学校文化包括校园物质文化、校园精神文化、校园制度文化(规范文化)。

4.【答案】√。

5.【参考答案】

(1)环境为个体的发展提供了多种可能,包括机遇、条件和对象。

(2)环境是人的身心发展的外部的客观条件,环境使遗传提供的发展可能性变成现实。

(3)人在接受环境影响和作用时,也不是消极的、被动的。人具有主观能动性,人在改造环境的实践中发展着自身。因此,夸大环境对人的发展的作用,特别是环境决定论,是错误的。

(4)主观能动性是人的身心发展的动力,是促进个体发展的决定性因素。

标准化自测题

一、单项选择题

1.【答案】D。

2.【答案】B。

3.【答案】C。

4.【答案】A。

5.【答案】C。

6.【答案】A。

7.【答案】C。

8.【答案】A。

9.【答案】B。10.【答案】A。

11.【答案】D。12.【答案】B。13.【答案】B。14.【答案】B。15.【答案】B。

16.【答案】C。17.【答案】B。18.【答案】D。19.【答案】A。

二、多项选择题

1.【答案】ABCD。

2.【答案】ABCDE。

3.【答案】ABCD。

4.【答案】ABCDE。

5.【答案】CD。

6.【答案】ABCD。解析:人的身心发展是指个体从出生到死亡的变化过程。这个变化既有连续的、渐进的量的变化,又有质的飞跃。这个过程不是简单的增长和单纯的量变,而是从低级到高级、从简单到复杂、从量变到质变、从旧的质到新的质的不断变化的过程。

7.【答案】ABE。解析:个体心理发展的代表观点有:(l)内发论,又称“自然成熟论”、“预成论”、“生物遗传决定论”。该观点认为,人类个体发展完全是由个体内部所固有的自然因素预先决定的。(2)外铄论,又称“环境决定论”、“外塑论”或“经验论”。该

观点认为,个体心理发展的实质是环境影响的结果。(3)多因素相互作用论。认为身心发展的动因是遗传和外部环境等因素的结合。

8.【答案】DE。解析:遗传因素仅为人的身心发展提供了物质前提,提供了可能性,但不决定人的身心发展的现实性。

三、判断题

1.【答案】×。

2.【答案】×。

3.【答案】×。

4.【答案】×。

5.【答案】×。

6.【答案】√。

7.【答案】×。

8.【答案】√。

四、填空题

1.【答案】政治经济制度

2.【答案】学校文化

3.【答案】不平衡性

4.【答案】霍尔

5.【答案】环境

五、名词解释题

学校文化:是指学校全体成员或部分成员习得且共同具有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

六、简答题

1.【参考答案】教育与生产力是相互制约、相互促进的关系。

(1)生产力对教育的决定作用。①生产力水平决定了教育发展的水平;②生产力水平决定教育的规模和速度;③生产力水平制约教育体制、结构的变化;④生产力水平制约着教育的内容和手段;

(2)教育对生产力的促进作用。①教育再生产劳动力;②教育再生产科学知识。

2.【参考答案】政治经济制度与教育之间是相互制约、相互影响的。

(1)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的制约作用。①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的领导权;②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受教育的权利;③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教育目的;

(2)教育对政治经济制度发展的影响作用。①教育为政治经济制度培养所需要的人才;

②教育是一种影响政治经济的舆论力量;③教育可以促进民主。

3.【参考答案】

(1)学校教育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培养人的活动。

(2)学校教育是通过专门训练的教师来进行的,相对而言效果较好。

(3)学校教育能有效地控制、影响学生发展的各种因素。

(4)学校教育给人的影响比较全面、系统和深刻。

第三章教育目的与教育制度

真题回顾

1.【答案】B。解析:教育的目的规定了教育活动所应培养的人才质量规格实际上是规定了教育活动的最大动向,这体现了教育目的导向功能。

2.【答案】D。

3.【答案】国民教育制度;总体系

标准化自测题

一、单项选择题

1.【答案】B。

2.【答案】B。

3.【答案】D。

4.【答案】A。

5.【答案】C。

6.【答案】B。

7.【答案】A。

8.【答案】C。

9.【答案】A。10.【答案】B。

11.【答案】A。12.【答案】D。13.【答案】A。14.【答案】D。15.【答案】A。

16.【答案】D。17.【答案】D。

二、多项选择题

1.【答案】ABCDE。解析:教育政策的制定、教育制度的确立、教育内容的取舍、教育方法和手段的选择、教育效果的评价,都是以教育目的为依据和前提的。教育目的无论对教育者还是受教育者都有目标导向作用。

2.【答案】ABCD。

3.【答案】ABD。

4.【答案】ABCDE。

5.【答案】ABCDE。

三、判断题

1.【答案】√。

2.【答案】√。

3.【答案】√。

4.【答案】×。

5.【答案】√。

6.【答案】×。

7.【答案】√。

8.【答案】×。

9.【答案】×。10.【答案】×。

四、填空题

l.【答案】教育目的 2.【答案】提高国民素质,创新精神,实践能力

3.【答案】壬戌学制(六三三学制)

4.【答案】学校教育制度(学制)

五、名词解释题

1.教育目的:广义的教育目的是指人们对受教育者的期望,即人们希望受教育者通过教育在身心诸方面发生什么样的变化,或者产生怎样的结果。

狭义的教育目的是各级各类学校在国家对受教育者培养的总的要求指导下,对人才培养的质量和规格上的具体要求。

2.素质教育:素质教育是依据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以全面提高全体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以尊重学生主体性和主动精神,注重开发人的智慧潜能,形成人的健全个性为根本特征的教育。

3.教育制度:教育制度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教育制度指国民教育制度,是一个国家为实现其国民目的,从组织系统上建立起来的一切教育设施和有关规章制度。狭义的教育制度指学校教育制度,简称学制,是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学校的总体系,具体规定各级各类学校的性质、任务、目的、入学条件、修业年限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4.义务教育:是依据法律规定,适龄儿童和少年必须接受的,国家、社会、学校、家庭必须予以保证的国民教育。

六、简答题

【参考答案】素质教育是依据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以全面提高全体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以尊重学生主体性和主动精神,注重开发人的智慧潜能,形成人的健全个性为根本特征的教育。

其基本内涵包括:

1.素质教育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

2.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

3.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

4.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

5.素质教育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教育。

第四章学生与教师

真题回顾

1.【答案】A。

2.【答案】√。

3.【答案】√。

标准化自测题

一、单项选择题

1.【答案】C。

2.【答案】B。

3.【答案】C。

4.【答案】C。

5.【答案】D。

6.【答案】A。

7.【答案】C。

8.【答案】D。

9.【答案】C。

二、多项选择题

【答案】ABC。

三、判断题

1.【答案】×。解析:学生是教育的对象,并不意味着教师可以随意对待学生。学生是权利的主体,具有受教育权和人身权。

2.【答案】√。解析:学生学习的特殊性体现在:(1)学生以学习为主要任务;(2)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学习;(3)学生所参加的是一种规范化的学习。

3.【答案】√。解析:学生是具有主观能动性的生命个体,教师的教育影响必须经过学生选择内化才能对学生的发展产生实际的作用。教师的教育教学互动并不是单向的传输过程,而是师生之间的互动过程。它需要学生积极地富有创造性地参与,需要发挥学生的主动作用,促进学生主体意识的形成。

4.【答案】×。解析:教师专业化是教师教育教学发展和内在素质提升的过程。获得教师资格只是专业化进一步提升的前提。

5.【答案】√。解析:师生关系在社会道德上是相互促进的关系,因为:(1)师生关系从本质上讲是一种“人一人”关系。师生关系是师生间思想交流、情感沟通、人格感化的社会互助关系。(2)教师对学生的影响不仅体现在知识和智力上,而且还体现在思想和人格上。

6.【答案】×。解析:教师的根本任务是教书育人。

四、填空题

【答案】创造性

五、名词解释题

1.教育机智:指教师能根据学生新的特别是意外的情况,迅速而正确地作出判断,随机应变地采取及时、恰当而有效的教育措施解决问题的能力。

2.师生关系:是指教师和学生在教育、教学活动中结成的相互关系,包括彼此所处的地位作用和相互对待态度。

六、简答题

【参考答案】教师的一般角色包括:

(1)传道者的角色

(2)授业解惑者的角色

(3)示范者的角色(榜样角色)

(4)教育教学活动的设计者、组织者和管理者

(5)朋友的角色

(6)研究者的角色

七、案例分析题

【参考答案】

(1)①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教育教学活动顺利进行的保障;

②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构建和谐校园的基础;

③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实现教学相长的催化剂;

④良好的师生关系能够满足学生的多种需要。

电大教育学作业2--3答案

《教育规划纲要》(2010――2020)明确提出要巩固提高九年义务教育水平,提高义务教育质量,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减轻中小学生课业负担。确立了义务教育发展目标:到 2020年,全面提高普及水平,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基本实现区域内均衡发展,确保适龄儿童少年接受良好义务教育。 通过合理规划学校布局,确保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平等接受义务教育,建立健全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的农村留守儿童关爱服务体系和动态监测机制,努力消除辍学现象等措施巩固义务教育普及成果;通过建立国家义务教育质量基本标准和监测制度。严格执行义务教育国家课程标准、教师资格标准。深化课程与教学方法改革等措施提高义务教育质量。通过推进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建立健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保障机制,均衡配置教师、设备、图书、校舍等资源等措施缩小区域差距,全面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本题需注意:本题需要结合你本人所在地义务教育普及的实际情况来分析。

首先我们应该明确新课程体系改革具体有哪些内容。 新课程体系改革内容: 1、改革课程功能:强调培养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在学习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同时,要学会学习,学会做人,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2、改革课程结构:适应时代要求及不同地区和学生发展的要求,体现课程的科学性、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 3、改革课程内容:加强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科技发展的联系,重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 4、改革课程实施方式: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5、改革课程评价标准:要发挥评价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教师素质提高、改进教学实践、推进素质教育上的功能。 6、改革课程管理: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增强课程的适应性。 总之,要构建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培养能够担当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重任的一代新人。 我们要知道新课程“新”在哪里? (一)观念创新 新的课程功能观、教学观、教师观、学生观、质量观。 1、课程的功能观:从“大课程”的观念来构建新的课程。教的过程、学的过程和评价的过程,是一个系统工程。强调:知识和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 2、教学观:是一个信息和情感交流、沟通,师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 3、教师观:学生发展的促进者,课程的开发和建设者,教育教学的研究者;在与学生的关系上是平等的,是平等中的首席。 4、学生观:学习的主体,人格独立的人,有个体差异的人,个性丰富,富有潜力的人。 5、质量观:实现由“以分数为标准”到“以每个学生德、智、体等诸方面素质与个性得到充分发展为标准”的转变,使每个学生都得到生动活泼、主动的发展。 (二)学习方式(教学方式)创新 改革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象,倡导新的学习方式,即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 1、自主学习: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能学、想学、会学,坚持学。(相对于被动学习) 2、合作学习:学生在小组和团队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相对于个体学习) 3、探究学习:问题性、实践性、参与性和开放性。(相对于接受学习) (三)评价创新: 1、评价内容多元化。不仅重视语言能力与数理逻辑能力评价、也要重视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评价。 2、评价方式的多样性。除笔试外,口试、答辩、操作考试、听力考试、过程档案记录(成长档案袋,科学、艺术活动夹)、鼓励性评语、预测性评语等等。 3、过程与结果评价并重。过程评价主要在于促进发展,结果评价则有比较明显选拔甄别

教育法学期末考试复习重点

教育法学 一、填空和选择 1、了解世界最早、美国最早的、我国第一本教育法学著作是什么人编写的,书名是什么,主要内容是什么。 世界最早: 汉斯·赫克尔与希普教授,于1957年合著的,《教育法学》; 书的主旨是倡导教师在教育上的自由,由三编构成; 美国最早: 诺尔特和林恩于1963年编写出版的,《学校法——教师手册》; 以判例为主要素材编写的 中国最早: 米桂山、龚有明为北京市各类教育管理干部培训班编写的教材,《教育法概述》 第一本以教育法学命名的专著——张维平《教育法学》,阐述教育法学的基本理论问题。 2、了解我国教育法学产生和发展的四个基本阶段。P14 1.问题提出阶段,20C 70S末——20C 80S中。这一阶段在反思了以人治教的种种弊端的历史教 训的基础上,提出了依法治校的主张; 2.体系探索阶段,20C 80S中——20C 80S末,这一阶段以我国颁布了对全国人民教育生活产生 重大影响的义务教育法为契机,开拓了教育法学研究的新局面; 3.学科基本定型阶段,20C 80年代末——20C 90S初,专门阐述教育法规的专著终于在我国出 版 4.教育法学理论深化发展阶段,1993年以后,这一阶段某些专题研究获得较为充分的展开 3、了解教育法规的本质特点:阶级性和公共性。P33 1.教育法规是上层建筑的一个组成部分,具有很强的阶级性,这是教育法规最根本的本质特性; 2.教育法规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社会全体成员的共同利益,具有社会性质。 4、了解教育法规的目的价值和工具价值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P38 ●目的价值主要体现在保障教育的平等与效率和教育的自由与秩序上; ●工具价值体现在分配与确认,指导与评价,规范与保护等方面。 5、了解我国教育法规的纵向形式,了解各层次教育法规的主要制定机关。P43 1.教育基本法由国家最高立法机关制定并发布实施 2.单行教育法由国家权力机关制定并发布实施的有关教育某一方面的法律,这一表现形式的规 范性文件一般由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制定。(XX法,XX条例) 3.教育行政法规由国家行政机关制定的规范性文件,我国有权制定行政法规的机关为国务院 4.教育行政规章是根据宪法、法律和国家行政法规的授权,国家最高行政机关所属的各业务主 管机构在法定职权范围内制定,并在一定范围内发挥法律效力的规范性文件,国务院所属各部,各委员会发展的教育行政规章有由教育部单行发布的,也有由教育部和其他部委联合发布的,根据规范对象的性质而定 5.地方教育法规,由地方权力机关制定,只在其行政区域内生效 6.地方教育行政规章,地方政府有权制定,主要由省级和计划单列市地方政府制定

全国统考教育学s试卷(精选)

教育学(一) 总分:97 一、单选题(共29题,共29分) 1、中小学管理工作的中心是()(1分) A:思想品德教育管理 B:教学工作管理 C:教务行政管理 D:总务工作管理 2、我国少年队章程规定,少先队员的年龄范围是()(1分) A:6—14岁 B:6—15岁 C:7—14岁 D:7—15岁 3、涂尔干说:“教育在于使青年社会化,——在我们每一个人之中,造成一个社会的我。这便是教育的目的”。这句话反映了()(1分) A:神学的教育目的论 B:社会本位的教育目的论 C:个人本位的教育目的论 D:教育无目的论 4、为个人发展提供物质前提的是()(1分) A:遗传素质 B:环境 C:教育 D:个人主观能动性 5、在测验后讲评试题的过程中,教师把测验中出现的错误反馈给学生,并在其后的教学中有意识地纠正这些错误。这主要发挥了测验的()(1分) A:激励功能 B:区分和选拔功能 C:评定功能 D:诊断功能 6、1632年出版的《大教学论》的作者是()(1分) A:赫尔巴特 B:福禄倍尔 C:洛克 D:夸美纽斯 7、学校实现教育目的、完成教育任务的基本途径是()(1分) A:教学 B:校园文化 C:集体活动

D:社会实践 8、我国封建社会学校教育的主要内容是()(1分) A:《学记》 B:“六艺” C:“七艺” D:“四书五经” 9、我国教育法律法规的“母法”是()(1分) A:义务教育法 B:教育法 C:高等教育法 D:教师法 10、在教育的起源问题上,美国教育家孟禄提出了教育的()(1分) A:心理起源说 B:神话起源说 C:生物起源说 D:劳动起源说 11、学生身心发展速度在其整个发展进程中,呈现出加速与平缓交替发展的状态,这体现了学生身心的发展的()(1分) A:个别差异性 B:顺序性 C:阶段性 D:不平衡性 12、1762年,法国启蒙思想家卢梭出版了反映其“自然教育”思想的著作()(1分) A:《教育漫话》 B:《林哈德与葛笃德》 C:《人的教育》 D:《爱弥儿》 13、班主任工作的首要任务是()(1分) A:建立班集体 B:抓好学生学习 C:组织学生活动 D:评定学生操行 14、学风、校风、校规、校纪等属于学校文化中的()(1分) A:物质文化 B:教师文化 C:学生文化 D:制度文化

教育学习题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C【解析】“生物起源说”认为教育就是一种生物现象,而不就是人类所特有得社会现象;“心理起源说”认为教育起源于日常生活中儿童对成人无意识得模仿。二者都否定了教育得社会属性。 2、B【解析】1632年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出版得《大教学论》就是教育学成为一门独立学科得标志。 3、A【解析】赫尔巴特首次提出要使教育学成为一门科学,并认为应该以伦理学与心理学作为教育学得理论基础。她得贡献在于把教学理论建立在心理学基础上,把道德教育理论建立在伦理学基础上,奠定了科学教育学得基础。 4、B【解析】教育伴随着人类社会得进行而不断发展,与人类社会得发展共始终,这体现了教育得永恒性。 5、A【解析】孔子就是我国古代伟大得教育家,其教育思想主要体现在《论语》一书中。 6、C【解析】斯巴达教育重视军事体育训练,轻视学术知识。 7、B【解析】杜威主张教育为当下得生活服务,主张“教育即生活”,她强调教法与教材得统一,强调目得与活动得统一,主张“从做中学”。 8、C【解析】宋代理学家朱熹对这句话得解释就是:“愤者,心求通而未得之意也;悱者,口欲言而未能之貌也;启,谓开其意;发,谓达其辞。” 9、C【解析】题干体现了教学相长得教育教学思想。 10、B【解析】教育得负向功能就是指教育阻碍社会进步与个体发展得消极影响与作用,题干阐述得就是标准化得教学对学生发展得消极影响与作用,体现了教育得负向功能。 11、B【解析】题干描述得就是学生文化得定义。 12、A【解析】“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孟母三迁”体现了社会环境对人得发展得影响。 13、B【解析】主观能动性就是外部影响转化为内部发展要素得根据。 14、C【解析】校园精神文化就是校园文化得核心内容,也就是校园文化得最高层次,建设校园文化得重点在于校园精神文化得建设。 15、A【解析】“少年得志”“大器晚成”体现了不同儿童同一方面得发展速度不同,就是个体差异性得表现。 16、B【解析】人才成长中得逆境定律充分说明了人在发展得过程中,不就是消极被动地接受环境得影响,而就是积极主动得实践过程。 17、B【解析】题干中得观点认为人得发展完全就是由教育决定得,就是“教育万能论”得体现,属于“外铄论”得观点。 18、A【解析】个体身心发展得不平衡性要求教育工作要抓住发展得关键期,及时施教,一旦错过学生发展得关键期,只会“事倍功半”。 19、A【解析】个体身心发展在整体上具有一定得顺序性,身心发展得个别过程与特点得出现也具有一定得顺序性,这就要求教育工作要循序渐进地促进个体得发展。 20、A【解析】题干体现得就是个人本位论者马利坦得观点。 21、D【解析】教育工作归根结底就是为了实现一定得教育目得,一切教育工作都必须从教育目得出发,依据教育目得得要求来进行,所以说教育目得就是教育工作得出发点与归宿。 22、A【解析】马克思主义关于人得全面发展学说就是我国确定教育目得得理论基础。 23、B【解析】作为国力竞争基础工程得教育,必须培养具有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得新一代人才,这就是素质教育得时代特征。 24、C【解析】“两基”指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与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两全”指全面贯彻党得教育方针,全面提高教育质量;“两重”指要建设好一批重点学校与一批重点学科。 25、C【解析】制度化教育主要指得就是正规教育,也就就是具有层次结构得、按年龄分级得教育制度,即学制得出现。 26、C【解析】中国近代制度化教育兴起得标志就是清朝末年得“废科举、兴学校”,以及颁布了全国统一得教育宗旨与近代学制。 27、D【解析】教育目得规定了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什么样得人,就是培养人得质量规格与标准,就是对受教育

护理教育学在线作业答案

护理教育学在线作业答案 (一)单选题 1.讲授法对教师的语言要求,下列哪项除外()。 (A)用普通话讲课,且发音准确 (B)掌握好语言的速度 (C)声音清晰、抑扬顿挫 (D)使用推测与假说 (E)观察学生对的语言的反应 参考答案: (D) 2.学习"护理程序"课后,教师安排学生到病房收集资料,书写护理病历,这种教学方法属于()。 (A)练习法 (B)实验法 (C)实习作业法 (D)参观法 (E)发现法 参考答案: (C) 3.学习"护理程序"课后,教师安排学生到病房收集资料,书写护理病历,这种教学方法属于()。 (A)练习法 (B)实验法 (C)实习作业法 (D)参观法 (E)发现法 参考答案: (C) 4.说服教育法主要是培养学生的()。 (A)道德认知 (B)道德情感 (C)道德意志 (D)道德行为 (E)道德能力 参考答案: (A) 5.护理教学过程中起主导作用的是()。 (A)教师 (B)学生 (C)教材 (D)教学手段 (E)教学方法 参考答案: (A)

6.教师运用演示法进行胃插管的教学是遵循了以下哪条教学原则()。 (A)量力性原则 (B)统一要求和因材施教相结合原则 (C)巩固性原则 (D)直观性与抽象性相统一原则 (E)启发式原则 参考答案: (D) 7.临床教学的目的是:()。 (A)给学生在实习期间提供一个系统的学习经历 (B)帮助学生对病人及其问题进行全面了解,对病人所获得的护理进行评判性分析 (C)使学生明确病人的护理问题及所应采取的护理措施 (D)帮助学生明确本次实习目标,给学生反思的机会及分享学习收获 (E)随时了解学生的问题,并给予及时的解答 参考答案: (B) 8.临床护理教学的人文环境中,最主要的因素是()。 (A)临床护理教师 (B)医疗机构中其他专业人员 (C)护理服务对象 (D)实习学生 (E)临床护理人员 参考答案: (E) 9.多媒体课件具有:()。 (A)数据处理性、编辑性与自如性的特点 (B)多维、非线性和交互性的特点 (C)交互地综合处理文本、图形、动画的特点 (D)使用方便、操作简单和内容丰富的特点 (E)信息媒体多样性、交互性和集成性的特点 参考答案: (D) 10.护理教学过程中最主要、最本质的关系是()。 (A)教师与学生 (B).间接经验和直接经验 (C)掌握知识与发展能力 (D)知识教学与思想教育 (E)课内和课外 参考答案: (A) 11.班级授课制的优点是()。 (A)有利于适应学生的个别差异 (B)教学效率高 (C)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教育学期末考试题重点

一、名词解释 教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或阶级)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把他们培养成为一定社会(或阶级)所需要的人的活动 教育是一种社会现象,它产生于社会生活的需要,而归根到底产生于生产劳动;人与动物的根本区别,在于人会制造工具,使用工具,从事生产劳动。 狭义的教育主要是指学校教育,即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或阶级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身心施加影响,把他们培养成为一个社会或阶级所需要的人的活动。 广义的教育指的是,凡是有目的地增进人的知识技能,影响人的思想品德,增强人的 体质的活动,不论是有组织的或是无组织的,系统的或是零碎的,都是教育。 教育学:就是研究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揭示教育规律的科学。 “课程”有广义和狭义之分,侠义是指一门学科,广义是指所有学科(教学科目)的总和。 学科课程,是指根据学校培养目标和科学发展,分门别类地从各门科学中选择适合学生年龄特征与发展水平的知识所组成的教学科目。 活动课程与学科课程相对立,它打破学科逻辑系统的界限,是以学生的兴趣、需要、经验和能力为基础,通过引导学生自己组织的有目的的活动系列而编制的课程。 教学是在一定的教学目标的规范下,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共同组成的一种教育活动。在这一活动中,学生在教师的有计划地组织与引导下,能动地学习、掌握系统的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发展自身的智能与体力,养成良好的品行与美感,逐步形成全面发展的个性。简言之,教学乃是在教师引导下学生能动地学习知识以获得个性发展的活动。 班级上课制:班级上课制是一种集体教学形式,它把一定数量的学生按年龄与知识程度编成固定的班级,根据周课表和作息时间表,安排教师有计划的向全班学生集体上课。 优点:效率高,适合学生身心发展的年龄特点和发挥学生之间的相互影响作用,有助于提高教学质量。注重集体化、同步化、标准化。缺点:不能照顾个别差异、对学生进行个别指导,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志趣、特长和发展他们的个性 “人的发展”有两种释义:广义:个体从出生到生命的终结,其身心各方面发生的一切变化,是个体潜在素质变成现实特征的过程。狭义:个体从出生到成人的变化过程。(儿童的发展 学校教育制度概念 1.定义:即狭义的教育制度,简称学制,是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学校的系统,具体规定各级各类学校的性质、任务、入学条件、修业年限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填空 1.教育是一种社会现象,它产生于社会生活的需要,而归根到底产生于生产劳动。 教育是培养人的一种社会活动,他的社会职能,就是传递生产经验和社会生活经验,促进新一代人的成长。

《高等教育学》课后练习答案

第一章 一、基本概念 高等教育:从高等教育在整个学制体系中的位置来看高等教育是初等教育、中等教育、高等教育三级学制体系中的最高阶段,它是建立在完整的中等教育基础上的教育。从高等教育的性质看,高等教育是一种专业教育,是依据专业分工培养各类高级专门人才的社会活动(本质属性)。 高等教育化:即追求学术的,追求教育机会的均等。 人力资本理论:人力资本理论的奠基人舒尔茨在研究基础上提出资本分为两种:物质资本和人力资本。舒尔茨认为“人力资本”是最好的投资,学校教育和知识的增长是经济增长的主要源泉。于是,这成为美国经济发展的导向。教育是人类生产性投资。人力资本理论对美国经济的发展起重要作用。 中世纪大学:十二世纪在西欧产生了中世纪大学,其特点是由行会组织的,旨在保存和传递知识,培养训练有素的官司吏、通晓教义的牧师、懂得法理的法官和律师以及精通医术的医生。中世纪大学的办学目的与方向决定了其职能基本上是培养专门人才,而并不进行科学研究。中世纪大学的办学目的和模式后来在世界各地被广为效法。最早产生的中世纪大学是意大利的萨莱诺大学、波隆那大学,法国的巴黎大学,英国的牛津大学、剑桥大学等。 柏林大学:1810年,洪堡以新人文主义思想为指导建立柏林大学,柏林大学把培养学者和学术发展看成自身的目的,从而确立了大学发展科学的职能。并提出“大学自主与学术自由”及“教学与科研相统一的原则”,自此,大学的职能从中世纪大学培训人才扩展到培养人才及发展科学。 《莫里尔法案》:1862年,美国总统林肯签署了著名的《莫里尔法案》。法案规定联邦政府按1860年分配的名额,每州凡有国会议员一人可获得三万英亩的公共土地或相等的土地期票,赠予各州作为建立人事农业和机械工程教育的学家的经费资助,并要求所建立的学院依照各州议会分别规定的方式,授予农业和机械专业有关知识。自此,美国诞生了一批“赠地学院”。

教育学原理课后答案

教育学原理课后答案 【篇一:教育学原理复习题(答案)】 念 1.教育学: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解释教育规律的一门科学,即 研究如何培养人的一门科学。 二、填空题 1.教育学是研究____教育现象____揭示_____教育规律___的一门 科学。 2.教育的基本规律包括__教育与社会发展的关系__和教育与人的 身心发展的关系。 3.作为高等师范院校公共必修课的教育学是________普通教育学 ___ 。 4.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大致经历___萌芽、 _形成独立学科__ 和 _ 科学化发展等三个阶段。 三、选择题 bcbcbcc 1.世界最早反映教育思想的著作是______。 a.《学记》 b.《论语》 c.《雄辩术原理》 d.《大学》 2._________世界最早的教育专著。 a.《论语》 b.《孟子》 c.《学记》 d.《师说》 3.最早地系统论证班级授课制的教育家是_______________。 a.康德 b.夸美纽斯 c.赫尔巴特 d.斯宾塞 4.世界上第一个提出教学具有教育性的教育家是 _______________。 a.斯宾塞b.夸美纽斯 c.赫尔巴特 d.柏拉图 5.在教育学史上,一般把_____________的《大教学论》看成是 近代第一本教育学著作。 a.柏拉图b.夸美纽斯 c.赫尔巴特 d.斯宾塞 6.近代德国著名的心理学家和教育学家_______________,在世 界教育学史上被认为是“现代教育学之父”或“科学教育学的奠基人”。 a.卢梭b.斯宾塞 c.赫尔巴特 d.夸美纽斯 7.古代西方最早的教育专著是_______________ a.柏拉图的《理想国》 b.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 c.昆体良的《雄辩 术原理》

《教育学》第四次作业答案

一、名词解释 1、《大教学论》:《大教学论》是17世纪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在教育理论方面的代表作。《大教学论》是近代以来第一部教育学著作。它大体可分为五个组成部分:总论、教学论、德育论、学制系统及课程论、实现教育改革计划的呼吁,奠定了近代以来班级授课制的理论基础。 2、课堂管理:从教师对学生的引导与激励以及学生的自我管理角度对课堂管理做出描述:课堂管理是建立适宜课堂环境、保持课堂互动、促进课堂生长的历程。其中,建立适宜课堂环境是课堂管理的基本前提,保持课堂互动是课堂管理的衡量尺度,促进课堂生长是课堂管理的最终目标。课堂管理的内容主要包括课堂常规管理、课堂环境管理、课堂秩序的管理、课堂活动管理。 3、活动课程:活动课程是从学生的兴趣与需要出发,以学生的主动实践获取直接经验为主来安排的课程。 4、教育的质的规定性:⑴教育是人类社会所特有的一种有意识的社会活动,在动物界不存在人类的这种活动。⑵教育是人类有意识地传递社会经验的活动,这要比动物通过遗传方式传递信息具有极大的优越性。⑶教育是以人的培养为直接目标的社会实践活动,这是教育与其他社会活动的基础。 5、教育制度:教育制度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各级各类的教育机构与组织的体系及其管理规则。首先,教育制度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各级各类学校的教育机构和组织的体系;其次,教育制度是指教育机构与组织体系赖以存在与运行的一整套规则。

6、个体的社会化:个体的社会化是指在社会的教育和熏陶下,个体从自然人发展成社会人的过程,社会化过程贯穿于个人的一生。根据年龄分期,社会化分为童年社会化、青少年社会化和**社会化。根据社会化的内容划分,它包括童年社会化和基本社会化。 7、教育美育:教育美育指的是要使全部教育活动成为美育事业的组成部分,教育活动本身要努力做到审美化。教育美育要求教育者充分创造教育活动的形式美,同时努力发掘教育活动中所有美的要素作为美的资源。8、教育的有限性:教育对人身心发展的影响是有限的,即教育对人身心发展的主导作用有条件的:一是教育符合社会的发展方向。二是教育要适应人的身心发展规律。三是学校能够有效地协调与社会、家庭的影响,发挥共同的育人作用。四是教育必须有效地激发学生的主体性,使得学生具有学习的自觉性、主动性。 9、个案研究法:个案研究法通常是以单一的、典型的个体为具体研究,通过对其进行直接或间接的深入研究,了解其发展变化的某些线索和特点,在此基础上制定并施行一些积极的教育和改进措施,促进研究对象发展的一种研究方法。 10、探究学习:探究学习是从科学领域或现实社会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主题,在教学中,创设一种类似学术(或科学)研究的情境,通过学生自主、积极地发现问题、试验、操作、调查、搜集与处理信息,表达与交流等探索活动,获得知识、技能、情感与态度的发展,特别是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发展的学习方式和学习过程。 二、简答题

教育学期末考试重点整理

教育学期末考试重点整理 一、单选(15个/30分) 1、教育起源最古老的观点是神话起源论;法哲社家利托尔诺和英教家沛西·能提出生 物起源论;心里起源论的代表是美教家孟禄,其在《教育史教科书》中判定教育应 起源于儿童对成人无意识的模仿。劳动起源论也称社会起源论,代表观点:马哲。 2、古代埃及教育设置最多的是文士学校。特征:“以僧为师,以书(吏)为师”;古代 雅典教育的目的是培养政治家和商人;古代斯巴达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军人。古罗马 帝政时期教育的目的是培养演说家; 3、《学记》是中国乃至世界上最早的一部教育专著;昆体良《论演说家的教育》被称 为世界上第一本研究教学法的书。是西方第一部教育著作。 4、最早提出“教育学”概念的是英国科学家“弗兰西斯培根”,其将教育学作为一门 独立科学单独列出来。1632年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出版《大教学论》,被称作西方 教育思想史上第一部教育学著作。 5、“现代教育学之父”或“科学教育学的奠基人”是德国教育理论家赫尔巴特,其在 1806年出版的《普通教育学》被认为第一本现代教育学著作;在教学理论上将教 学过程分为:明了、联想、系统、方法等四个阶段,被视为“传统教育派”的代表。 教育学作为一门学科在大学里讲授,最早始于德国哲学家康德。 5、以教师的语言为主要媒介系统、连贯地向学生传授知识、表达情感和价值观念的教育方法是( A ) A.演示法 B.讲授法 C.谈话法 D.陶冶法 6、传统教学的“三中心”指( D ) A.学生中心、活动中心、生活中心 B.学生中心、社会中心、实践中心 C.教师中心、实践中心、生活中心 D.教师中心、课堂中心、课本中心 7、在学校教育体系中处于核心地位的是( C ) A.后勤工作 B.管理工作 C.教学工作 D.科研工作 8、美育的直接功能是( C ) A.育德 B.促智 C.育美 D.健体 9、关于师生关系的理论中,“儿童中心论”的代表人物是( B ) A.赫尔巴特 B.裴斯塔洛齐 C.杜威 D.夸美纽斯 10、人的身心发展是指( A )

教育学习题答案

三、名词解释 1. 教育(P4):是在一定社会背景下发生的促进个体的社会化和社会的个性化的实践活动。 2.教育影响(P6):即教育活动中教育者作用于学习者的全部信息,既包括信息的内容,也包括信息选择、传递和反馈的形式,是形式与内容的统一。 3. 教育学:一门以教育现象、教育问题为研究对象,探索教育规律,指导教育工作的学科。 四、简答题 1.简述教育的基本要素。P5 答:(1)教育者:是教育活动的主体,他们以教育为目的把受教育者作为对象。 (2)学习者:是教育实践活动的对象,是学习的主体。 (3)教育影响:是置于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之间的一切中介的总和。2.简述教育起源的四种观点。P10 答:(1)教育的神话起源说:教育与其他万事万物一样,都是由人格化的神所创造的,教育的目的就是体现神或天的意志。 (2)教育的生物起源说:认为教育是物种进化过程中形成的人类和动物共有的本能行为。 (3)教育的心理起源说:教育最初起源于原始人类的那种具有教育意味的无意识模仿。 (4)教育的劳动起源说:劳动创造了人类和社会:劳动过程的复杂性要求通过教育把人类积累的经验传授给下一代。 3.简述教育学产生和发展的基本过程。P16 答:(1)前教育学时期---萌芽阶段:柏拉图、亚里士多德、昆体良、孔子《学记》我国古代最早也是世界最早的成体系的古代教育学作品。

(2)学科雏形时期--独立体系形成阶段:培根(近代实验科学的鼻祖)、夸美纽斯《大教学论》、卢梭《爱弥儿》、康德《康德论教育》、裴斯泰洛齐、洛克《教育漫话》。 (3)学科形成时期:赫尔巴特(现代教育学之父、科学教育学奠基人)。 (4)教育学的多元化时期:杜威《民主主义和教育》。 五、论述题 1、结合实际的教育教学谈谈教育学的价值表现在哪里。p24-28 答:(1)反思日常教育经验。教育的科学认识即教育学是对教育的习俗认识即日常教育经验的一种理性反思和历史性超越,是教育习俗性认识历史发展的必然。 (2)科学解释教育问题。 ①教育学是以教育问题为逻辑起点和对象的; ②教育学作为对于教育问题的科学解释,就必须使用专门的语言、概念或符号; ③教育学作为对于教育问题的科学解释,其解释是有理论视角、根据或假设的; ④从不同理论基础或视角出发会产生不同的解释。 (3)沟通教育理论与实践。 ①启发教育实践工作者的教育自觉,使他们不断地领悟教育的真谛; ②获得大量的教育理论知识,拓展教育工作的理论视野; ③养成正确的教育态度,培植坚定的教育信念; ④提高教育实践工作者的自我反思和发展能力; ⑤为成为研究型的教师打下基础。

《教育学原理》作业及答案

《教育学》作业 一、填空题 1. 从广义上说,凡是增进人的知识和技能、影响人们思想品德的活动,都是教育。 2. 学校教育内容具体表现为课程。 3. 教育自身直接具有的功能,或教育自身的职责和能力一般叫教育的本体功能。 4. 在教学中,教师运用实物、模型或形象化语言进行教学,使学生获得生动形象,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思考, 掌握知识本质的教学原则是直观性原则。 5. 课的组成部分和各部分进行的顺序及其时间的分配,一般叫课的结构。 6. 教师遵循教学规律,针对教学对象,灵活运用教法,善于启发诱导,激励学生热情,创造性地组织教学 过程,实现教学任务,从而取得最佳教学效果的一整套教学技巧,一般叫教学艺术。 7. 用系统的科学知识和技能武装学生、发展学生智力的教育就是____智育____。 8. 分别从各门科学中选择部分内容,组成各种不同的学科,彼此独立的安排它们的顺序、学习时数和期限, 这种课程就是______学科课程______。 9. 以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品德、科学文化和身体、心理、操作技能等素质,培养能力、发展个性为目的的基础教育也叫____素质______教育。 10. 教学既要面向全体学生,提出统一要求,又要根据学生的个别差异区别对待,促进每个学生在自己的原有基础上有所进步。这条教学原则是___因材施教_____原则。 11. 在一定的教学思想或教学理论指导下,为实现预定的教学目标而设计或发展起来的相对稳定的教学流程及其方法体系,就是_____教学模式_____。 12. 以教学目标为依据,制定科学的评价标准,运用科学的评价技术和手段,对教学活动过程及其结果进行测定、衡量、分析、比较,并给以价值判断的一种活动,就是___教学评价______。 13. 体育是向学生传授体育、___卫生____知识和技能,发展学生的机体素质,增强学生体质和运动能力,培养良好的体育道德和意志品质的教育。 14. 国家根据一定的教育目的和培养目标制定的有关学校教育和教学工作的指导性文件就是_课程计划______。 15. 以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创新个性等创新素质为目的的教育就是__创新____教育。 16. 按照一定数量将年龄、文化程度相近的学生编成班组,由教师按教学计划规定的课程内容、教学时数和教学进度表(课表),进行分科式集体教学的一种教学形式就是__班级__教学。 17. 师生在教学过程中为了完成教学任务、实现教学目的所采用的一系列具体方式和手段,统称为___教学方法__。 18. 在教育研究中,表示研究方法、资料、结论的可靠程度的指标是__信度____。 二、单项选择题 1. 构成教育活动必不可少的最基本的因素是 ( D ) A.一般因素 B.基本因素 C.组成因素 D.构成要素 2. 狭义的课程一般是指学校根据教育目标选择的教育内容及其 (C ) A.传授方法 B.传授手段 C.传授进程 D.传授技术 3. 中小学为实现教育目标,与课堂教学相配合,在课堂教学以外对学生身心实施多种影响的正规教育活动, 就是 ( C ) A.课堂作业 B.课外作业 C课外活动 D.课外参观

教育学基础期末考试考点及

《教育学基础》期末复习资料一、名词解释 教育:教育是培养人的一种社会活动,是传承社会文化、传递生产生活经验的基本途径。广义的教育指能增长人的知识技能、影响人的思想品德、提高人的认识能力、增强人的体质、完善人的个性的一切活动,它包括有计划的和偶然的教育、有组织的和无组织的教育、有固定场所和无固定场所的教育等等。 狭义的教育主要指的是学校教育。学校教育是由专职人员和专门机构承担的有目的、有系统、有组织的,以影响入学者的身心发展为直接目标的社会活动。 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从而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社会科学 教育目的:是社会对教育所培养出的社会个体的质量规格的总要求,它规定了通过教育要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什么样质量和规格的人 教师专业发展的内涵:教师专业发展有广义跟狭义之分。广义的教师专业发展包括教师群体的专业发展和教师个体的专业发展两个方面。其中教师群体专业发展指的是教师职业不断成熟,逐渐达到作为一门专业所要求的标准,并获得相应的专业地位的过程。教师个体的专业发展指的是教师个体在专业素质方面不断成熟,并逐渐从新手教师成长为专家型教师的过程即为狭义的教师发展 课程计划:是根据教育目的和不同层次、不同类型学校的培养目标,由教育主管部门制定的有关学校教育和教学工作的指导性文件。 学科课程:是根据各级各类学校培养目标和科学发展水平。从各门科学中选择出适合一定年龄阶段学生发展水平的知识,组成各种不同的教学科目。 课程计划:课程计划是根据教育目的和不同的层次,不同类型学校的培养目标,有教育主管部门制定有关学校教育和教学工作的指导性文件。它对学校的教学、生产劳动、课外活动等方面做出全面安排,具体规定学校设置的课程,各门课程开设

学前教育心理学课后习题及答案

学前教育心理学课后习题及答案 学前教育心理学主编李小融 第一章学前教育心理学概述 名词术语 1、学前教育心理学:是在学前教育学和学前心理学基础上形成的一门学科,是学前教育 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是研究学前教育教师教学和儿童学习与活动的心理现象和揭示学前教育教师教学和儿童学习与活动心理规律的一门学科。 2、蒙台梭利:玛丽亚·蒙台梭利(187-1952),意大利幼儿教育学家,以所从事的医学 心理学背景研究学前儿童发展与教育,并于1907年创办了“儿童之家”。 3、直接教学方案:1960S,贝雷特和英格曼依据行为主义的学习理论和原则,创建了贝- 英学前教育学校,在此基础上又发展成了直接教学模式。 4、观察法:是学前教育过程中直接观察被试者某种心理活动的客观表现,从而对他进行 了解。 5、调查法:调查法与观察法不同,她不是直接观察被试者进行某种心理活动时的表现, 而是通过其他有关资料,间接地了解被试者的心理活动。 6、实验法:学前教育实验法是依据一定的学前教育教学理论假说,在教育教学实践中进 行的,运用必要的控制方法变革研究对象、探索教育学的因果规律的一种科学研究活动。 7、个案法:临床个案法是对教与学的个案做详尽的观察、评量与操纵的研究法。 问答 1、谈谈学前教育心理学究竟是一门怎样的学科? 答:学前教育心理学是在学前教育学和学前心理学基础上形成的一门学科,是学 前教育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是研究学前教育教师教学和儿童学习与活动的心 理现象和揭示学前教育教师教学和儿童学习与活动心理规律的一门学科。 2、你是如何理解学前教育心理学的发展历程的? 答:萌芽阶段:18世纪至20世纪40、50年代,该时期学前教育心理学尚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代表人物法国的卢梭、德国的福禄贝尔、意大利的蒙台梭利。(二)20世纪60年代至80年代:学前教育在世界范围内受到普遍重视,获得了前所未有的高速发展,各种学前教育方案层出不穷。(三)发展阶段:20世纪80年代至今:学前教育心理学由一个研究领域逐渐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3、请结合实际谈谈学习学前教育心理学的意义。 1)增加对学前教育过程和学前儿童学习与活动过程的理解; 2)学前教育心理学知识是学前教育教师的专业基础; 3)有助于科学地总结学前教育教育教学与活动经验; 4)为学前教育教学与活动改革和研究提供了理论和方法基础。 4、学前教育心理学的基本任务有哪些? 1)研究学前儿童学习与活动过程的特点和规律; 2)科学指导学前教育教学活动实践; 3)构建有中国特色的学前教育心理学理论。 5、学前教育心理学有哪些研究方法? 观察法,调查法(问卷、访谈、测查),实验法,临床个案法,其他研究法

教育学参考答案(题与答案)

教育学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 1、教育学:研究教育现象,探讨教育问题,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学科。 2、广义教育:各种各样有目的有意识的影响人的身心和增进人的知识技能的活动,包括家庭、社会、学校教育。 3、狭义教育: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要求按照教育者身心发展的规律,对受教育者进行的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影响,使其成为社会所需要的人的一种社会实践能力,主要指学校教育。 4、教育规律:教育部诸多要素之间,教育与其他事物之间客观存在的,本质的,必然联系。 5、义务教育:依照法律规定国家、社会、学校和家庭必须以保证的适龄儿童或少年必须接受的国民教育。 6、教育目的:广义:人们对教育的期望。即人们期望受教者接受教育后,身心各方面产生怎样的积极变化和结果。狭义:一个国家对教育活动结果总的要国家为培养人才确定的规格和标准。 7、人的全面发展:教育为促使人的身心发展得到全面发展而实施的教育。 8、智育:授予学生科学文化知识、技能和发展他们的智力的教育。 9、教学:教师指导学生主动、积极地学习系统的文化科学知识和技能,发展智力和体力,培养能力,形成良好思想品德和审美情趣的最基本的一种学校教育活动。 10、课程标准:根据课程计划,以纲要形式编制的各门课程的目标、教学容围、实施原则及方式,结果标准及其结构的指导性文化。 11、课程计划:根据一定的教育目的和培养目标,由教育行政部门制定的有关学校教育和教育学工作的指导性文件。 12、课程:广义: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所学的各门学科,所进行的各种活动及环境影响的总和。狭义:指某一门学科。 13、学制:指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学校的系统,它规定着各级各类学校的性质、任务、入学条件、修业年限以及它们间的关系。 14、非智力因素:非智力因素是相对智力因素来说的,一般认为智力因素包括六个方面:注意力,观察力,想象力,记忆力,思维力,创造力。非智力因素,指与认识没有直接关系的情感、意志、兴趣、性格、需要、动机、目标、抱负、信念、世界观等方面。 15、德育过程:即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过程,是根据一定社会对受教育者在思想品德方面的要求及其思想品德所形成的规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施加系统的影响,使他们逐步形成教育者所期望的思想品德的过程。 16、我国新时期教育方针: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17、课堂教学:将一定数量的学生,按年龄和学习程度进行编班,教师分别按规定的时间、地点,根据一定统一的教材和要求,向全班学生进行教学的组织形式。 18、全面发展教育:为促使人的身心得到全面发展而实施的教育。

福师《教育学》在线作业一满分答案

2017秋福师《教育学》在线作业一满分答案 试卷总分:100 测试时间:-- 一、单选题(共 15 道试题,共 30 分。) 1. 在17世纪,对班级授课制给予了系统的理论描述和概括,从而奠定了它的理论基础的教育家是____ A. 北欧的尼德兰 B. 捷克的夸美纽斯 C. 法国的斯图谟 D. 德国的福禄培尔 满分:2 分 2. 道德认知发展模式,由瑞士学者____和美国学者科尔伯格等人创建。 A. 赫尔巴特 B. 斯金纳 C. 皮亚杰 D. 弗朗斯 满分:2 分 3. ____仅为人的发展提供物质基础,而不能决定人的发展。 A. 遗传素质 B. 环境因素 C. 物质因素 D. 学校因素 满分:2 分 4. 《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颁布于____ A. 1985年 B. 1986年 C. 1987年 D. 1988年 满分:2 分 5. 北京师范大学学制研究小组于1981年在其附属中小学开始进行的学制实验是____ A. 六三制 B. 双轨制 C. 分支型 D. 五四制 满分:2 分 6. 在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的关系问题上,应坚持的是____ A. 坚持人文教育为主 B. 坚持科学教育为主

C. 坚持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的携手并进 D. 要看情况而定 满分:2 分 7. ()年,联合国科文组织在《关于教师的地位的建议》中提出,应该把教师工作视为专门职业,而不是普通职业。 A. 1965 B. 1964 C. 1966 D. 1967 满分:2 分 8. 教学从本质上说,是一种____ A. 认识活动 B. 教师教的活动 C. 学生学的活动 D. 课堂活动 满分:2 分 9. 美国行为主义心理学家华生在《行为主义》一书中写道:"给我一打健康的 婴儿,一个由我支配的特殊的环境,让我在这个环境里养育他们,我可担保, 任意选择一个,不论他父母的才干、倾向、爱好如何,他父母的职业及种族如何,我都可以按照我的意愿把他们训练成为任何一种人物-医生、律师、艺术家、大商人,甚至乞丐或强盗。"这是____ A. 遗传决定论的观点 B. 环境决定论的观点 C. 家庭决定论的观点 D. 儿童决定论的观点 满分:2 分 10. ____是指教师和学生在教学过程中,为了完成一定的教学任务而采用的工 作方法和学习方法及活动方式的总称。 A. 教学策略 B. 教学方法 C. 教学过程 D. 教学原则 满分:2 分 11. 必须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思想的提出始自党的____ A. 十五大 B. 十四大 C. 十三大 D. 十二大 满分:2 分

最新财政学期末考试复习重点复习过程

财政学 第一章财政学对象 财政的本义:财政是指国家的一个经济部门,及财政部门他是国家的一个综合性经济部门通过他的收支活动筹集经费资金以保证国家职能的实现财政的本质财政的本质是以国家为主体的分配关系 1.财政运行的主要特征:1.阶级性与公共性2.强制性与非直接偿还性3.收入与支出的对称性(或平衡性) 2.财政职能: (1)资源配置职能:1.在明确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政府经济职能的前提下,确定社会公共需要的基本范围,确定财政收支占GDP的合理比率,以实现资源配置总体效率。2.优化财政支出结构,保证重点支出,压缩一般支出,提高资源配置的结构效率。3.合理安排政府投资的规模和结构,保证国家重点建设。4.通过政府投资、税收政策和财政补贴等手段,带动和促进民间投资、吸引外资和对外贸易,提高经济增长率。5.提高财政资源配置本身的效率。 (2)收入分配职能:1.划清市场分配和财政分配的界限和范围,避免政府职能的“越位”和“缺位”2.规范工资制度3.加强税收调节 (3)经济稳定与发展职能 3.市场失灵:外部性效应指某个经济主体在市场活动中没有得到补偿的额外成本和额外收益。即外部效应有可以区分为正外部效应和负外部效应。当出现正外部效应时,生产者的成本大于收益,出现利益外溢,得不到应有的效益补偿;当出现负外部效应时,生产者的成本小于收益(收益大于成本)时,受损者得不到损失补偿。由于外部效应的存在,市场竞争就不可能形成理想的效率配置。 4.财政学两个基础概念: (1)公共物品 1、公共物品含义:由国家机关和政府部门——公共部门提供用来满足社会公共需要的商品和服务称为公共物品。

2、区分公共物品和私人物品两个标准:(1)排他性和非排他性(2)竞争性和非竞争性 3、免费搭车:免费享用公共物品的利益 (2)公共需要 1、含义:社会的公共需要 2、特征: (1)是社会公众在生产、生活和工作中的共同需要,不是普通意义上的人人有份的个人需要或个别需要的数学加总,而是就整个社会而言,为了维持社会经济生活,为了维持社会再生产的正常运行,也为维护市场经济正常秩序,必须由政府集中执行和组织的社会职能的需要 (2)公共需要时每一个社会成员可以无差别的共同享用的需要,一个或一些社会成员享用并不排斥其他社会成员享用 (3)社会成员享用社会公共需要也要付出代价(如缴税或付费),但这里的规则不是等价交换原则,各社会成员的付出与其所得是不对称的,不能说谁多付出就多享用,少付出少享用,不付出不享用 (4)满足公共需要是政府的职责,所以,满足公共需要的物质手段,只能是通过政府征税和收费支撑的由国家机关和公共部门提供的公共物品 3、地位:共同的、历史的、特殊的 4、范围:(广)包括政府执行其只能以及执行某些社会职能的需要,包括基础设施、基础产业、支柱产业和风险产业的投资广义上:还包括政府为调节市场经济运行而采取的各种措施和各项政策提供的服务,等等 第二章财政支出概论 1.购买性支出购买性支出直接表现为政府购买商品和服务的活动,包括购买进行日常政务活动所需的或用于国家投资所需的商品和服务的支出,前者如政府各部门的事业费,后者如政府各部门的投资拨款。 共同点:财政一手付出了现金,另一手相应地购得了商品和服务,并运用这些商品和服务实现了国家职能。 2.转移性支出转移性支出直接表现为资金无偿的单方面的转移。这类支出主要有补助支出、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