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中国发展循环经济可借鉴的日本经验

中国发展循环经济可借鉴的日本经验

中国发展循环经济可借鉴的日本经验
中国发展循环经济可借鉴的日本经验

中国发展循环经济可借鉴的日本经验

范连颖

(东北财经大学,辽宁大连116025)

摘要:循环经济是一种不同于传统经济的生态经济,它强调/人与自然的协调与和谐0,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和实现方式。我国正处在工业化迅速发展时期,资源短缺和环境污染问题越来越严重,为了避免重蹈发达国家覆辙,实现经济和环境的协调发展,有着发展循环经济的必要性并具有可行性。日本是最早发展循环经济的国家之一,通过借鉴日本的发展经验,可以加速发展我国的循环经济。

关键词:循环经济;必要性;可行性;日本经验

为了解决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之间的突出矛盾, 1992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提出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并确立可持续发展战略。该战略在发达国家得到普遍倡导和采纳。为实现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发达国家推出一种全新的经济活动方式,称之为/循环经济0,并把发展循环经济、建立循环型社会看作是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途径和实现方式。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资源相对贫乏的问题越来越突出,环境破坏与环境污染问题也日益严重,要实现中国的可持续发展,发展循环经济成为重要的战略选择。

一、循环经济是一种不同于传统经济的生态经济

/循环经济0(Circular Economy)是英国环境经济学家D1Pearce和R1K1Turner在其5自然资源和环境经济学6(Eco-nomics of Natural Resources and the Envi ron ment,Harvester Wheat-sheaf,1990)一书中首先提出的。它将/环境0由经济外部的制约性因素提升为经济内部的新的生产要素。所谓循环经济,是对物质闭环流动型经济的简称,是以物质、能量梯次和闭路循环使用为特征的,在环境方面表现为污染低排放,甚至污染零排放。循环经济把清洁生产、资源综合利用、生态设计和可持续消费融为一体,是一种/促进人与自然的协调与和谐0的经济发展模式,它倡导在物质不断循环利用的基础上发展经济,建立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新经济模式。在这个闭环式流程中,要求所有的原料和能源在这个不断进行的经济循环中得到最合理和持久的利用,从而把经济活动对自然环境的影响控制在尽可能小的程度。

循环经济本质上是一种生态经济,它要求运用生态学规律而不是机械的规律来指导人类社会的经济活动。循环经济以/两低一高0为特征,即/低开采、高利用、低排放0,以最大限度地利用进入系统的物质和能量,提高资源利用率;最大限度地减少污染物排放,提升经济运行质量和效益,并保护生态环境。这与传统经济完全不同,传统经济的特征是/两高一低0,即/高开采、低利用、高排放0,是一种由资源)))产品)))废弃物排放所构成的直线、单向流动的经济模式,对资源的利用常常是粗放的、一次性的。循环经济可以为优化人类经济系统各个组成部分之间关系提供整体性的思路,为工业化以来的传统经济转向可持续发展的经济提供战略性的理论范式,从而从根本上解决长期以来环境与发展的尖锐冲突。

循环经济要求以环境友好的方式利用自然资源和环境容量,实现经济活动的生态化转向。循环经济主要遵循三个原则,即减量化(reduce)、再利用(reuse)和再循环(recycle),简称3R原则,这三个原则在循环经济中的重要性并不是并列的,其优先顺序是:减量化)))再利用)))再循环。(1)减量化原则要求用较少的原料和能源特别是无害于环境的资源投入来达到既定的生产目的和消费目的,旨在从源头节约资源使用和减少污染物的排放。对生产过程而言,企业可通过技术改造、采用先进的生产工艺或实施清洁生产减少单位产品生产的原料使用量和污染物的排放量。对消费而言,要求人们改变消费至上的生活方式,由过渡消费向适度消费和/绿色消费0转变,从环境不友好的生活方式向环境友好的生活方式转变。(2)再利用原则要求在生产和消费活动中尽可能地多次以及采用多种方式使用各种物品,避免物品过早成为垃圾。对生产而言,生产企业尽可能地使用标准件进行设计和生产,这样便于设备或装置中元器件、零部件的升级换

总191期第5期2004年9月

贵州社会科学

Social Sciences in Guizhou

Vol.191.No.5

September.2004

作者简介:范连颖,女,东北财经大学国际商务外语学院讲师,东北财经大学国际经济贸易学院博士生。

代,而无须更换整个产品。对消费而言,人们应在物品作为废物扔掉之前尽可能地对其加以利用,减少一次性物品消费。(3)再循环原则要求生产出来的物品在完成其使用功能后能重新变成可以利用的资源而不是不可恢复的垃圾。目前有两种不同的资源化方式:一是原级资源化,即将消费者遗弃的废弃物资源化后形成与原来相同的新产品(如利用废纸生产再生纸,利用废钢铁生产钢铁等);二是次级资源化,即废弃物被变成不同类型的新产品。原级资源化在形成产品中可以减少20%~90%的原生材料使用量,而次级资源化减少的原生物质使用量最多只有25%。

二、中国发展循环经济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一)必要性

从国内角度来看,我国固体废弃物所引发的环境问题越来越严重。工业排放的固体废弃物,2002年全国产生量达8亿多吨,并以每年8%的速度增加。2002年工业固体废弃物历年堆存量已近70亿吨,占地面积达700多平方公里;城市生活垃圾历年堆放量达65亿吨左右,占地面积近600平方公里。这些垃圾不仅严重污染了附近的环境,而且还对附近居民的健康造成伤害。另外,我国人口众多,资源相对贫乏,生态环境脆弱。在资源存量和环境承载能力这两个方面都经不起传统经济形式下高强度的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中国正在迅猛发展的经济,对环境和资源产生了巨大的压力,如果按照传统粗放型发展模式进行工业化,以末端治理为环境保护的重要手段,必然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生态破坏、资源枯竭等一系列环境问题,并将继续削弱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长期来看,良性循环的社会应从发展阶段开始塑造,才能避免走弯路,才会得到更快更稳的发展。我国消费体系仍在形成阶段,建立一个资源环境低负荷的社会消费体系,促进形成一个保护环境的生产体系,利用高新技术和绿色技术改造传统经济,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已成为我国社会经济发展模式的必然选择。未来工业化、城市化的快速发展以及人口的不断增长,也必然要求我国选择建立循环经济。

从国际角度来看,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日益加快,经济全球化一体化已成为不可逆转的趋势。我国已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参与经济全球化的深度和广度都大大增强,环境因素已经成为影响自由贸易的重要筹码。所谓的/绿色屏障0,就是我国当前现实采纳的规则与国际贸易中的一些规则存在差距所造成的现象。要立足世界经济,就必须遵从国际规则,我们不能要求国际社会降低标准,只能按照国际标准提高自己的产品质量,特别是与人体健康和环境质量有关的产品质量,以打破/绿色壁垒0,占有并扩大/绿色市场0份额,这就要求我国工业和农业以及外贸业改变理念、革新技术和加强管理。循环经济理念、技术和管理方式正是需要实施的新策略。

(二)可行性

中国发展循环经济不仅是必要的,而且也是可行的。首先,中国还是一个发展中国家,除了东部沿海的一些省市已经达到相当高的发展水平外,还有相当大的国土面积和相当多的人口处于经济水平较低或十分低下的状态。如西部地区大开发还处在起步阶段,完全有可能按照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基本原则和循环经济的主要途径进行发展规划,从一开始就走上健康的发展模式。东部地区发展水平已经较高,但多数工业的生态效率低下、污染严重;农业生产使用化肥、农药过量,造成产品和耕地的质量问题;在消费过程中对资源的浪费现象也十分严重。资源利用率低的另一方面,就是提高资源利用率的潜力很大。它表明推行循环经济可能获得的利益将很显著,推行循环经济的理念也就容易为人们所接受。其次,中国人民有勤俭持家的传统,在经济比较不发达的过去,废品回收行业相对较发达,国家在70年代指定的环境保护32字方针中,还包括了/综合利用0/变废为宝0,创造了一些成功的经验。传统观念的继承、发扬和适合我国特征的经验的推广,将是在我国推行循环经济的很好基础。再有,与传统线性经济缩短经济的链条不同,循环经济延伸与闭合了生产和消费过程的物质链,通过延长经济链条丰富经济活动内容,从而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例如,循环经济所倡导的耐用保值性产品的生产、保养、维修、服务以及再利用行业都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可以解决大量人口就业问题。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画家,虽然采取了坚决、有效的人口控制政策,人口增长率已经大大降低,但预测表明,至2030年,我国人口仍将增加,并达到16亿的高峰。通过发展循环经济,可以为人口日益增长的我国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最后,近年来,我国从三个层次上开展了循环经济的实践:在企业积极推行清洁生产,在工业集中区建立由共生企业群组成的生态工业园和在农村开展生态农业,在城市和省区开展区域循环经济。这些实践取得了显著成效。由此可见,中国具有发展循环经济的内在动力和可行性。

三、中国发展循环经济可借鉴的日本经验

日本是发展循环经济最早的国家之一,通过政府、企业及国民的共同努力,日本的循环经济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发展循环经济,既要依靠政府的主导作用,也要靠企业的积极配合,还要靠公众的广泛参与。所以,总结日本发展循环经济的经验对我国发展循环经济具有重要的借鉴作用。

(一)宏观层面:政府

11制订相关法律。循环经济作为一场变革传统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的社会经济活动,需要一个明确的导向系统,一个可靠的支撑系统。法律因其自身固有的规范性和强制性的特点可以对循环经济进行观念表达、价值判断和行为规范。为建设循环型社会,发展循环经济,日本自20世纪90年代开始,制订了一系列有关循环经济的法律法规。这些相关法律的制订和实施,使日本在发展循环经济时有法可依,有章可循。我国可制定必要的循环经济法律、法规,通过立法手段促进循环经济的发展,利用其强制性来督促企业和民众的可持续生产和消费行为。

21实施产业倾斜政策。在50年代,为扶持重工业发展,

第5期中国发展循环经济可借鉴的日本经验31

日本政府采取了向重工业倾斜的产业政策。90年代,随着各国对环境问题的关注以及环境因素在国际贸易中影响的增强,为发展循环型社会,提高产业素质及产品国际竞争力,日本政府也对采取环保措施的企业实施了产业倾斜政策。首先,在预算方面,为支持中小企业环保技术的开发,政府补助技术开发费用率最高可达50%。对于将循环经济3R技术实用化、技术开发期在两年以内的新产业,政府补助率最高可达费用的三分之二。对于引进节能设备的企业也给与一定的资金补助。第二,在融资方面,只要满足一定的条件,日本政策投资银行、冲绳振兴开发金融公库、中小企业金融公库、国民生活金融公库将对引进3R技术设备的企业提供低利融资。第三,在税制方面,只要满足一定条件,将对引进再循环设备的企业减少特别折旧、固定资产税和所得税。日本的产业倾斜政策增加了企业发展循环经济的积极性,我国也可以对采取环保措施的企业给予政策倾斜,同时采取相应的激励措施鼓励企业采用环保设施。

31建立循环经济技术系统。发展循环经济必须建立与之相适应的新的技术体系。1999年,日本通产省在题为/循环经济蓝图0的报告中提出了以零排放为目标的循环经济技术系统。零排放是指一种产业生产过程中排放的废弃物成为另一产业的原料或燃料,从而通过资源循环利用使相关产业形成一种生态系统,即产业生态系统。零排放是实现循环经济的重要途径。日本以零排放为目标的循环技术系统包括五个方面:生命周期评价技术、废弃物减量化技术、资源循环利用技术、废弃物资源化的产业链技术和废弃物回收、运输、交易系统。我国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先建立以清洁生产、环境无害化以及废弃物资源化利用为目标的技术系统,逐步实现以零排放为目标的循环技术系统。

41要求各部门协调合作。推行循环经济是一件综合性十分强的工作,需要各部门、各行业的合作与协调。在日本,为建立循环型经济社会,经济产业省、环境省、国土交通省、农林水产省等各行政部门各自制订环境政策,互相补充,通力合作。各相关部门相互配合、多领域合作构筑了日本循环型经济社会。为发展循环经济,我国各部门、各行业也应相互协调,开展多层次合作。

51开展多渠道环境教育。日本各行政部门、企业界、民间团体和个人相互合作,共同努力,综合推进从幼儿到老人各个年龄层在学校、社区、家庭、单位、野外等多种场所的环境教育和环境学习。同时,为适应环境政策动向,推进环境行政效果,提高国家及地方公共团体环境行政负责人员的资质、能力,政府还推行环境研修。另外,日本不断充实其环境宣传手段,通过电视、广播、报纸、杂志等各种媒体进行宣传活动,通过制作、分发宣传小册子宣传环境保全的重要性,以提高国民的环境意识,同时还在互联网上开设绿色购物网(GPN)、绿色消费者全国网为消费者提供商品的环境信息。环境教育是循环型的可持续发展社会从概念到行动的关键,是国民不断地从认识到参与的发展历程中的中介环节,我国要发展循环经济,也应该注意对行政人员及消费者的环境宣传和教育,从而实现全民参与的环保行动。

61制订循环经济财政预算。为克服由地球温暖化、废弃物等问题对经济发展的制约,增强以环境技术和环境经营为核心的产业竞争力,发展循环经济,日本政府制订了相关的财政预算。2003年为建设循环型社会日本相关的财政预算为35.1亿日元,2004年为24.7亿日元,其中15.4亿日元用于生态园区事业,8.8亿日元用于促进普及汽车、家电和容器包装回收利用,0.5亿日元用于开发产业、社会资本构造物耐久性高度维持系统。尽管用于循环经济的财政预算占总预算的比例还很低,但日本政府已经开始为发展循环经济给予经济支持。我国虽然财政紧张,但从长远利益来看,制定一定比例的循环经济预算是远见之举。

71实施绿色采购。从2001年4月开始,根据5绿色采购法6,日本政府各机关在购买商品如纸类、文具用品、汽车时,都要购买减少环境负荷的环境友好型产品,这一行动已经在日本产生了减少环境负荷的效果:2002年,由于政府大量采用再生纸,使得原生纸浆使用量减少了23.4万立方米,环保文具用品和低公害汽车的使用也使二氧化碳的排出量分别减少了58吨和816吨。政府起着行为示范作用,政府带头使用环保产品对民众消费观念的更新起着重要的作用。我国政府也应该在此方面为民众做个示范,促进绿色消费,提倡节约一切资源的绿色消费观。

(二)微观层面

11企业

1)承担生产者责任。由于20世纪60年代公害事件以及70年代石油危机的发生,为解决环境污染和实现能源消费结构转换以节约能源,日本企业从60年代开始就研究开发清洁生产技术,因此,日本拥有世界最先进的清洁生产技术。日本5促进循环型社会形成基本法6明确了企业责任,要求企业采取必要的措施,在产品使用后成为循环资源时,自觉进行循环利用,并有义务对循环资源进行处理;从事制品、容器等制造和买卖的业主,有义务提高制品和容器的耐久性。简而言之,日本企业要承担生产者责任,并为此付出额外费用,从而实现环境成本内部化。我国如采取环境成本内部化,让企业承担生产者责任,那我国环境污染现象会大有改观,这将有利于循环经济的发展。

2)申请国际环境认证。随着循环型社会目标的确立,日本企业大都通过构筑环境管理体系实践环境经营,申请IS O14001国际环境管理体系认证,到2000年4月止已有3548家企业取得认证。通过申请国际环境认证,企业一方面采取了环保措施,起到了保护环境的目的,另一方面也提高了企业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可谓一举两得,所以,我国企业也应积极申请国际环境认证。

3)制订环境会计。环境会计是对环保投资和由此获得的经济效益作定量测定、分析和加以公布的制度。企业的环境保全活动会产成环境保全费用,如防止公害费用、资源循环费用、生产销售的产品的再循环回收、再商品化以及适当处理费用、管理费用、研究费用等。同时,环保投资也会取得效果,如生产领域、物流领域以及管理部门领域节约费用等。环境会计制度已经在日本普及,企业正在增(下转第26页)

入水平提高后消费层次提升对耐用品需求的迅猛增长导致消费品市场不堪重负(极度卖方市场),良好的市场/前景0拉动投资快速增长,消费投资双膨胀的后果便是恶性通货膨胀的产生。这对我国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带来严重影响:一是资源配置效率低下,企业没有技术开发和创新压力,只有/填满0市场的利润冲动和短期行为;二是盲目投资加剧了产业结构的不合理,为以后经济可持续发展和质量提高埋下了极大隐患;三是不得不对宏观经济进行/治理整顿0,其结果是经济增长随之滑坡,工业生产能力由先前的过度利用一蹴变为停产半停产状态,生产资源大量闲置。1989)))1991年的三年治理整顿期间,国民经济生产总值分别比上年增长4. 4%、4.1%、7.7%,与1986)))1988年的8.1%、10.9%和11. 3%的增长速度形成鲜明反差。消费需求不足第一次成为制约我国经济增长的首要因素。

31进入90年代后经济增长最直接的因素是超高速的投资增长。脱离消费需求的投资品内部循环,又开始形成大量无效投资,诱发了大量经济泡沫。投资的巨大推力推动了新一轮抢购风潮和风潮之后的疲软。

1991)))1995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率平均达到了40%,比80年代高出4个多百分点。投资膨胀带来了巨大的生产能力过剩。据统计,到1997年底,全国累计库存达3万亿元,其中非正常库存达1.3万亿元,消费品、投资品和某些基础设施全面大量过剩。机械加工和家电行业设备闲置率高达40%)))50%。同时,高额通货膨胀(1993、1994年)产生了大量经济/泡沫0,这种/泡沫0是经济长期无效供给积累到一定程度的货币信号,反应了经济中的深层次矛盾。如果从更长的历史跨度分析,这种靠不断大量投入支撑的经济增长,由于技术水平低,容易重复建设,将使经济长期增长失去根本动力。

综合以上分析,我们发现:只有消费和投资增长相对平稳才有利于经济增长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才能推进经济增长质量的提高。现在,我国经济已全面进入买方市场,相对宽松的经济环境有利于合理发挥消费、投资推动经济增长的功能。刺激消费适度增长,诱导投资结构和方向,调整资产存量结构,充分发挥投资带动消费增长的经济效应,不但有利于经济持续增长,也将有利于经济增长方式转变。

[责任编辑:申凤敏]注:

1数据由5中国统计年鉴6相关资料计算得出。

o这只是一个经验推测,有待实证。关于消费率的确定,可与投资率的确定联系起来。根据5中国统计年鉴61999年提供的资料,我们以投资率代替固定资产投资率作一计算。1981)))1998年投资率平均为29.86%。在经济增长较为正常的年份(1982、1983、1985、1988、1991、1994、1995、1996年),其投资率平均为29.73%,这是经济波动处于中心位置的投资率,可以作为以后投资率确定的参考。把两者平均,投资率为29.79%。如果不考虑流动资本投资、储蓄漏损、净出口和通货膨胀等的影响,我国消费率=1-投资率=70. 21%,和文中分析基本一致。

(上接第32页)加环保投资,并利用其提高企业经营的效益。环保问题已成为企业经营中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因此,我国企业也应该加以借鉴,把它列为经营管理的的项目之一。

4)制订环境报告书。日本企业通过制定环境报告书,向消费者公开企业的环境管理状况,如企业环境基本方针、环境活动推进计划及其活动效果。ISO认证取得、环境监督、环境教育、环境会计等信息,以便消费者监督。这样,一方面督促了企业的环保行为,另一方面也提高了企业的/绿色0形象。制定环境报告书也是我国企业的未来发展趋势。

21家庭

1)进行垃圾分类。日本家庭将垃圾分类后遗弃,这些分类后的垃圾再由专门部门回收循环利用。居民的生活垃圾分类既节省了垃圾分类人员,又使生活垃圾得到充分循环利用。我国也应尽快建立垃圾分类系统,并倡导居民垃圾分类,这样既可节省资源能源又避免了环境污染。

2)购买绿色产品。近年来,除质量和价格之外,日本消费者在购买商品时还会考虑商品的环境因素,如商品所用材料是否会污染环境。为了家庭成员的健康,日本家庭方妇选购无添加剂的食品;为了减少白色污染,人们购买没有使用塑料袋的蔬菜或不要商店白送的塑料袋,而用自己带来的购物袋;为了减少垃圾产生,尽量购买包装简单或没有包装主的产品。消费者购买某种产品实际上就是对该种产品的支持,购买有利于环境的产品实际上就是对生产环保产业企业的支持。消费者购买绿色产品是推动循环经济发展的根本动力。因此,我国应该加强环境教育,倡导购买绿色产品,提倡绿色消费,从而推动整个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责任编辑:唐少奕]参考文献:

1沈耀良1循环经济原理及发展战略[J]1污染防治技术,2003年(2)

o钱易1循环经济与可持续发展,http:P P https://www.wendangku.net/doc/be8943746.html,. cn P xunhuan P V1.No.5.doc

?李冬1论日本的循环型经济社会发展模式[J]1现代日本经济,2003(4)

?徐嵩岭1循环经济的理论平台和实验平台,http:P P w https://www.wendangku.net/doc/be8943746.html, P luntan P114.htm

?ê ?等N取组K关9k主J支援措置K D$ F,http:P P www.emti.go.jp P kohosys P com mittee P summary P0*******P 0001.html1

?行政3R¨3¤ ,http:P P www.cjc.or.jp

?国等N ê)ó购入推进K9J环境负荷低减效果等N评价K D$F1环境省4报道发表资料42004年3月,ht-tp:P P www.env.go.jp P policy P hozen P green P g-law P index.html à平成16年度经济产业省预算N概要,h ttp:P P www.meti. go.jp P press P0004820P i ndex.html

á中国百姓蓝皮书环境卷)))环境与资源,http:P P ww w. https://www.wendangku.net/doc/be8943746.html, P gb P cyd gn P content-531539.htm

循环经济与可持续发展 课程的考试-87分

循环经济与可持续发展课程的考试 各题型提交答案说明: 1.单选题及判断题点击圆形按钮进行单项选 择,多选题点击勾选框进行多项选择。 2.选择题和判断题:直接点击选项,系统将自 动提交答案。 3.未完成考试误操作推出系统后,在考试时间 段内可重新进入系统考试。 4.完成考试后点击提交答案按钮,考试结束, 不可再次进入系统考试。 5.答题完成后,点击考试页面左侧“未答题” 按钮,确认无未答题后再提交答案。 6.未提交答案的试卷在考试时间结束后将强 制提交答案。 一、单选( 共6 小题,总分: 40 分) 1. (),我国制定了《清洁生产促进法》。 A.2003年 B.2004年 C.2005年 D.2006年 2. ()联合国召开了环境与发展大会,总结了 从50年代开始到90年代人类思考的结果,提 出人类应该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A.1989年 B.1990年 C.1992年

D.1994年 3. 2003年,我国的GDP占世界份额的()左右。 A.0.03 B.0.04 C.0.05 D.0.06 4. ()问题已经制约了经济的发展,并将成为未来发展的瓶颈。 A.水污染 B.大气 C.能源 D.环境 5. 九十年代以来,德国针对循环经济制定了()。 A.《推进形成循环型社会基本法》 B.《废弃物管理法》 C.《促进有效利用资源法》 D.《循环经济与废物管理法》 6. 治淮的问题受到了国务院的关注,在()召开由曾培炎副总理主持的会议。 A.合肥 B.蚌埠 C.六安 D.阜阳 二、多选( 共3 小题,总分: 20 分) 1. 清洁生产应用于()。 A.治理污染

日本茶道与中国茶道的关系

日本茶道与中国茶道的关系 1.中国茶文化以儒家思想为核心,融儒、道、佛为一体,三者之间是互相补充的多、相互抵触的少,从而使中国的茶文化内容非常 丰富,从哪个层次、哪个方面讲都可以做出宏篇大论来。日本茶道 则主要反映中国禅宗思想,当然也融进了日本国民的精神和思想意识。中国人“以茶利礼仁”、“以茶表敬意”、“以茶可行道”、“以茶可雅志”,这四条都是通过饮茶贯彻儒家的礼、义、仁、德 等道德观念以及中庸和谐的精神。日本茶道的“和、敬、清、寂”,公开申明的“茶禅一位”,吸收了中国茶文化思想的部分内容,它 规劝人们要和平共处,互敬互爱,廉洁朴实,修身养性。 2.日本茶道程式严谨,强调古朴、清寂之美;中国茶文化更崇尚 自然美、随和美。日本茶道主要源于佛教禅宗,提倡空寂之中求得 心物如一的清静之美是顺理成章的。但它的“四规”、“七则”似 乎过于拘重形式,打躬静坐,世人是很少能感受到畅快自然的。中 国茶文化最初由饮茶上升为精神活动,与道教的追求静清无为神仙 世界很有渊源关系,作为艺术层面的中国茶文化强调自然美学精神 便成了一种传统。但是中国的茶道没有仪式可循,往往也就道而无 道了,影响了茶文化精髓的作用发挥和规范传播。所以一说茶道, 往往首推日本。 3.中国茶文化包含社会各个层次的文化;日本茶文化尚未具备全 民文化的内容。中国茶文化自宋代深入市民阶层,其最突出的代表 便是大小城镇广泛兴起的茶楼、茶馆、茶亭、茶室。在这种场合, 士农工商都把饮茶作为友人欢会、人际交往的手段,成为生活本身 的内容,民间不同地区更有极为丰富的“茶民俗”。日本人崇尚茶道,有许多著名的世家,茶道在民众中亦很有影响,但其社会性、 民众性尚未达到广泛深入的层面。也就是说,中国的茶道更具有民 众性,日本的茶道更具有典型性。 “四规”:待客亲善,互相尊敬,环境幽静,陈设高雅。

循环经济与可持续发展课程88分

一、单选 ( 共 10 小题,总分: 40 分) 1. 十五计划中应建的污水处理厂共()座。 A.387 B.487 C.587 D.687 2. 治淮的问题受到了国务院的关注,在()召开由曾培炎副总理主持的会议。 A.合肥 B.蚌埠 C.六安 D.阜阳 3. ()问题已经制约了经济的发展,并将成为未来发展的瓶颈。 A.水污染 B.大气 C.能源 D.环境 4. (),我国制定了《清洁生产促进法》。 A.2003年 B.2004年 C.2005年 D.2006年 5. 九十年代以来,德国针对循环经济制定了()。 A.《推进形成循环型社会基本法》

B.《废弃物管理法》 C.《促进有效利用资源法》 D.《循环经济与废物管理法》 6. “在一代人的时间里边,把资源、能源和其他物质的效率提高十倍。”是()提出的。 A.钱易 B.蕾切尔?卡逊 C.卡诺勒斯 D.奥巴马 7. ()最早发现空气中颗粒物的污染。 A.伦敦 B.纽约 C.德兰 D.巴黎 8. 中国大气中的汞的含量是日本含量的()倍。 A.3 B.5 C.8 D.11 9. 2003年,我国的GDP占世界份额的()左右。 A.0.03 B.0.04

C.0.05 D.0.06 10. ()联合国召开了环境与发展大会,总结了从50年代开始到90年代人类思考的结果,提出人类应该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A.1989年 B.1990年 C.1992年 D.1994年 二、多选 ( 共 5 小题,总分: 20 分) 1. 循环经济的原则是() A.清洁生产 B.减量化 C.循环再用 D.再利用 2. 光化学的污染主要来源是()。 A.化工厂 B.人类垃圾 C.汽车 D.环境污染 3. 清洁生产的预期效益是()。 A.? 环境效益 B.生产效益 C.? 经济效益

2017-2021年中国循环经济产业发展机遇及趋势分析

2017-2021年中国循环经济产业发展机遇及趋势分析 循环经济产业发展机遇 (一)循环经济契合“一带一路”科学建设要求 “一带一路”建设顺应时代潮流,适应发展规律,符合各国人民利益,具有广阔前景。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的国家和地区众多,其自然环境、产业基础等千差万别,如何因地制宜开展建设,始终保持绿色低碳,实现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双赢,是必须深入思考的重大问题。当前,我们应从区域协调发展、产业结构优化和科学技术应用等方面着力,积极探索“一带一路”建设中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相辅相成、共建“绿色丝绸之路”的科学路径。 1、建设生态廊道,实现协调发展 “一带一路”建设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中国创造,也是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实践创新。当代区域经济发展的一大趋势,就是在传统区域增长极的基础上,依托综合交通走廊建设城市群和城市带,从而推动区域经济社会的整体发展。比如,就新亚欧大陆桥中国段而言,已初步形成以郑州为中心的中原城市群和以西安为中心的关中城市群、以兰州为中心的河西走廊城市带和以乌鲁木齐为中心的天山北麓城市带。这些城市群和城市带成为所在区域协调发展的龙头。当前,随着现代交通网络的发展、互联网技术的普及、产业数字化和智能化的发展,区域经济发展正呈现多点带状延伸、区域连绵发展的态势。“一带一路”建设的推进,无疑将进一步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在“一带一路”建设中,区域发展的整体布局应坚持生态导向和环境保护原则,做到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相统一,控制开发强度,调整空间结构,促进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宜居适度、生态空间山清水秀,使“一带一路”成为生态廊道。立体综合交通运输走廊应坚持绿色低碳建设、绿色低碳运营管理,充分考虑对气候变化的影响,保护生物多样性。交易市场发展、产业园区建设、城镇规划选址等都要综合考虑地理、地形、气候与环境等条件,力求科学合理,坚守生态底线。比如,在位于“胡焕庸线”以西的我国西部地区,年降雨量大都在400毫米以下,多为草原、荒漠和雪域高原之地。其间也有少数地段形成绿洲,适合进行城镇建设,成为经济发展的承载地、人口的集聚地,但多为孤岛式发展。随着现代交通运输业的发展,这些区域也有了较快发展。但根据近70年的人口调查,“胡焕庸线”以西人口的增长仍然非常有限。总体看,受生态条件限制,我国西部地区生态承载力较低,聚集大规模产业、大规模人口的能力较弱。在国家主体功能区规划中,以生态恢复和保护为主的功能区大多位于西部地区。 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应充分考虑不同地区自然条件的差异和环境条件的制约,研究产业和城镇空间分布的非均衡性特点和规律,依据各地区具体的自然、经济、历史、空间等条件,以可持续发展和综合

循环经济与可持续发展84分

各题型提交答案说明: 1.单选题及判断题点击圆形按钮进行单项选择,多选题点击勾选框进行多项选择。 2.选择题和判断题:直接点击选项,系统将自动提交答案。 3.未完成考试误操作推出系统后,在考试时间段内可重新进入系统考试。 4.完成考试后点击提交答案按钮,考试结束,不可再次进入系统考试。 5.答题完成后,点击考试页面左侧“未答题”按钮,确认无未答题后再提交答案。 6.未提交答案的试卷在考试时间结束后将强制提交答案。 一、单选 ( 共 10 小题,总分: 40 分) 1. ()联合国召开了环境与发展大会,总结了从50年代开始到90年代人类思考的结果,提出人类应该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A.1989年 B.1990年 C.1992年 D.1994年 2. (),我国制定了《清洁生产促进法》。 A.2003年 B.2004年 C.2005年 D.2006年 3. “在一代人的时间里边,把资源、能源和其他物质的效率提高十倍。”是()提出的。 A.钱易 B.蕾切尔?卡逊 C.卡诺勒斯

D.奥巴马 4. ()最早发现空气中颗粒物的污染。 A.伦敦 B.纽约 C.德兰 D.巴黎 5. ()问题已经制约了经济的发展,并将成为未来发展的瓶颈。 A.水污染 B.大气 C.能源 D.环境 6. 中国大气中的汞的含量是日本含量的()倍。 A.3 B.5 C.8 D.11 7. 十五计划中应建的污水处理厂共()座。 A.387 B.487 C.587 D.687 8. 九十年代以来,德国针对循环经济制定了()。

A.《推进形成循环型社会基本法》 B.《废弃物管理法》 C.《促进有效利用资源法》 D.《循环经济与废物管理法》 9. 2003年,我国的GDP占世界份额的()左右。 A.0.03 B.0.04 C.0.05 D.0.06 10. 治淮的问题受到了国务院的关注,在()召开由曾培炎副总理主持的会议。 A.合肥 B.蚌埠 C.六安 D.阜阳 二、多选 ( 共 5 小题,总分: 20 分) 1. 可持续发展呼唤新型工业化道路是()。 A.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 B.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 C.发挥人力资源优势,不断的创造财富 D.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 充分发挥 2. 对工业企业责任的说法正确的是()。 A.? 实施产品生态设计及生命周期分析

中国茶文化与日本茶道的联系

中国茶文化与日本茶道的联系 中国是茶叶的故乡,茶文化历史悠久,层次复杂,内容丰富。日本茶道和茶道文化起源于中国的茶文化,无论从形式还是从实质来说,都同中国文化有着不可割裂的联系。然而,一方面中国茶文化传到日本已经一千多年了,经过日本本土的影响,从最初的模仿到不断地改造和不断地注入日本的民族特性,而最终成为了代表和体现日本民族性的文化,另一方面中国茶文化也处于不断的历史变迁过程中,所以,中国茶文化和日本茶道既有联系,又有了较大的差异。 一、中日茶文化的共同点 1、茶文化虽然各有其独特的美,但是它们有一个最大的共同点就是追求“和”的思想、“天人合一”境界,透过茶来感受真正的美、本质的美、自然的美。中国茶人追求品茶的纯正滋味,享受与大自然结合的美妙境界,明代的文士茶正是文人逸士寄情山水,畅怀于大自然的绝佳体现。日本茶人则赋予身边所有器具以生命,享受人和自然、人和物、物和物相融合的意境。 2、中日茶文化都以茶为载体将自己的精神理念体现在茶道的实体活动中。中国茶人将传统的儒家文化、修身养性的理念体现于品茶与作茶诗绘茶画等实践活动中。日本茶道秉承禅宗理念,将其体现在茶道礼仪、茶道规范、茶道技艺上。 3、在参与茶事的活动、品尝茶的馨香以及由苦而甜的滋味,体会茶以外的感情世界的同时,对茶的艺术化的追求,将美化、深化对日常生活万事万物体验。这在中国、日本的茶道中又是一个共同点。 二、中日茶文化的不同点 (一)茶文化表象的差异 1、茶文化流派的差异。 中国茶文化虽然经过岁月的变迁和历史的凝练,却未出现很多的流派,而是集中体现在文化的积淀上。 日本的茶文化却出现了很多流派,比如有名的“三千家”,即不审庵“表千家”、今日庵“里千家”和官休庵“武者小路千家”。还有很多小的流派,比如薮内俭仲创始的善于书院茶和小茶室茶的薮内流派。其他如大口派、织部流、萱野流、古石州流、小堀流、坍流等。 2、烹茶的程序不同。 中国的茶的烹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一是烧开水;二是用热水将茶壶洗干净;三是把茶叶填进茶壶,茶叶高度大约到茶壶内壁的三分之一处;四是灌半壶热水冲洗茶叶,然后立刻倒掉水使茶壶里只剩茶叶;五是再往茶壶里倒热水直到水溢出到大容器里(茶壶里的水中不应该有气泡);六是把泡好的茶水在一分钟内倒入杯饮用(在倒的过程中要不断转动茶壶);七是在泡了一次的茶水饮用完后加入水再次冲泡,继续饮用。根据茶叶种类的不同,一份茶叶可以泡4至5壶茶水.但是后面的几次应该略微多泡一会以尽可能泡出香味:第二次大约多泡10至40秒,第三次大约45秒,以此类推。 日本茶道简单说来包括了更衣、观赏茶庭、初茶、茶食、中立、浓茶、后炭、薄茶、退出、衔接等步骤,其各个步骤耗时也不尽相同,分别为二十分钟、二十分钟、六十分钟、二十分钟、三十分钟、二十分钟、三十分钟、十分钟、三分钟、四小时、一小时四十分钟等。 3、茶具不尽相同。 根据明太祖朱元璋第十七子朱权所著的《茶谱》中记载中国的茶具至少包括十种,即茶炉、茶灶、茶磨、茶碾、茶罗、茶架、茶匙、茶筅、茶瓯、茶瓶等,这还不包括后来文化变迁中的其他茶具。 日本的茶具主要包括厂风炉、柄杓、盖置、水指、建水、枣(薄茶用的茶罐)、茶入(浓茶

循环经济与可持续发展企业课后题答案

1.【单选题】可通过下面()方法,判定出现了环境问题 A生态效率增长速度高于经济增长速度 B污染物浓度小于环境质量标准 C大于环境承载力 D环境负荷小于环境承载力 正确答案: C 我的答案: C 2.【单选题】网上学员该课程成绩中不包括以下哪项() A观看视频 B单元测试 C作业 D期末测试 正确答案: C 我的答案: A 3.【单选题】人类总环境负荷与下列哪个因素有关() A产业分布 B人口规模 C社会关系 D资源储量 正确答案: B 我的答案: B 4.【单选题】 IPAT 方程中的 A 可以表示成以下哪个方式()。 A GDP B C O2 排放量 C室内温度

D人均住房面积 正确答案: D 我的答案: D 5.【单选题】下面哪种情况(),可能出现环境问题 A生态效率增长速度高于经济增长速度 B经济增长速度高于生态效率增长速度 C人口增长速度高于社会福利增长速度 D生态效率增长速度低于服务总量增长速度 正确答案: D 我的答案: D 6.【单选题】人类与环境间存在着以下关系()的辩证关系 A既对立又统一 B既独立又相互制约 C既矛盾又相互联系 D既破坏又保护 正确答案: A 我的答案: A 7.【单选题】以下哪一指标可能反映IPAT 中的 T A单位产品能源消耗量 B能源消耗量 C能源储量 D产品产量 正确答案: A 我的答案: A 8.【单选题】以下哪一指标可用作某系统的环境负荷

A单位服务的温室气体排放量 B温室气体排放量 C单位产品的矿产资源消耗量 D产品产量 正确答案: B 我的答案: B 9.【单选题】下面哪种情形的环境质量更有可能变差() A污染物人为排放速率高于自然循环速率 B污染物人为排放速率低于自然循环速率 C污染物人为排放量高于资源储量 D污染物人为排放量高于生态效率 正确答案: A 我的答案: A 10. 【单选题】下面哪种情形的环境质量更有可能变差() A技术发展较快的地区 B环境负荷类型较多的地区 C发展速度较快的地区 D发展速度较慢的地区 正确答案: C 我的答案: C 11. 【单选题】下面哪种情形的环境质量更有可能变差() A生态效率较发展速度提高更快的地区 B生态效率较发展速度提高更慢的地区 C技术发展较快的地区 D产业结构调整较快的地区

当前中国经济发展的优劣势分析

当前中国经济发展的优劣势分析 来源:宣讲家网站报告发布时间:2011-03-15 03:12 增强机遇意识和忧患意识 十七届五中全会公报指出,我国的发展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战略机遇期。国际金融危机以后,中国的国际地位和影响力不是下降了而是上升了。在这个特殊的历史时期,全世界经济、政治格局重新洗牌,中国要集中精力把经济发展好,把社会建设好,进一步在国际舞台上寻找更大的发展机会。 现在我们到美国或欧洲去考察,会发现和30年前大不一样,和10年前都大不一样。我们到法国凡尔赛宫都有中文说明书, 10年前就没有,这说明中国到国外旅游的游客越来越多。上个世纪90年代以后,特别是21世纪以来,中国经济在发展,中国的各种文化、政治、经济的交流也在加强,中国到国外去的人越来越多。外国人也要为中国服务,重要的旅游景点、场所都要补上中文说明书,他们欢迎我们去学习、考察,说明中国的力量越来越大。 国际金融危机给中国提供一个重要的战略机遇期。国际经济格局、政治格局在调整,中国应该在这个伟大的历史性转折中抓住机会,有所作为。一是2010年我们经济总量已经超过日本,虽然人均GDP还很少,撵上美国还要好多年的历史。但是总的GDP能在全世界由过去的几十位上升到世界第二,这本身就是一件很大的事件。中国的地位也在上升,政治、经济、文化地位都在上升,给我们提供了大的机会。二是西方强势国家现在面临大的挑战,进入缓慢发展时期,这也给我们提供了发展机遇。三是亚非拉国家、非洲的发展中国家非常希望跟中国建立友好的关系,这对我国经济发展的长远稳定,包括我们和这些国家进行资源等方面的交流合作也创造一个好的条件,为我们争夺了更多的发展空间和战略空间。四是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很深远,整个全球经济出现大调整,围绕着市场、

浅谈当前中国经济发展所需面对的问题

浅谈当前中国经济发展所需面对的问题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持续高速发展,中国人民生活水平普遍提高,中国国际地位显著提高,综合国力大幅提升。然而,不可忽视的是随之而来的一系列等待处理的问题: 1、资源浪费与环境污染问题 过去我国长期实行的是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靠消耗资源、牺牲环境为代价来拉动经济增长。再加上在发展过程中,资源没有得到合理的利用,浪费现象普遍存在。因此时至今日,资源浪费和环境恶化问题也接踵而来。很多地方都因为环境问题而造成巨大损失,因此当我们在强调经济效益的同时,还应注重社会和环境效益,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2、产业结构不合理的问题 我国农业基础薄弱,制造业大而不强,服务业发展滞后。我国经济增长主要依靠第二产业带动的格局没有根本性转变。 3、区域发展不平衡问题 改革开放后, 我国地区发展不平衡呈现出不断加剧的局面。城乡收入差距逐年扩大,调查显示中国农业从业者的收入增幅一直在下降,粮食产品价格下降,即使收成增产了,但收入却不见增加,地方政府对城市经济发展的重视程度远远大于对农业的关注。另外,行业收入差距的扩大,贫富差距问题的深化,造成的社会分配不公平现象的剧增,也令社会不稳定的因素有所增加。除此之外,我国东中西部发展差距也较大。 4、就业和失业问题 中国是个经济大国,同时也是个人口大国。虽然我国GDP水平已达世界前列,但人均GDP 水平在世界上始终居于落后位置。就业问题也一直是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受人民币升值,取消出口退税与实行紧缩货币政策的负面效应影响,沿海地区大量出口企业倒闭,金融危机爆发后情势进一步恶化。企业用工需求急剧下滑、现有就业岗位流失严重,失业数量骤增。再加上近年来高校扩招,大学生数目激增,求职者供过于求的现象,致使我国的就业问题进一步恶化。除此之外,我国人才和劳动力市场不规范,以及我国职业教育和培训工作相对滞后,这都加大了我国的就业压力。 这些都是中国发展壮大过程中不可避免的问题,只有正确处理好这些问题,我国经济才可以持续、快速、健康地发展,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然而,在经济高速发展的背后,同样存在着不少隐患: 1、通货膨胀压力明显偏大 目前,中国CPI涨幅虽有所回落但仍在上涨,而工业品出厂价格处于历史高位,价格上涨的压力尚未根本缓解。同时,一些地区和行业增长速度出现回落,

循环经济理论与实践心得体会

循环经济理论与实践心得体 会 -标准化文件发布号:(9556-EUATWK-MWUB-WUNN-INNUL-DDQTY-KII

循环经济理论与实践心得体会通过三天时间的学习,我基本上掌握了循环经济的基本理论与相关的实践,以下是我在这段时间的学习过程中的一些新得体会。 一、循环经济的基本概念 循环经济是指以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为目标,以“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为原则,以物质闭路循环和能量梯次使用为特征,按照自然生态系统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方式运行的经济模式。它要求运用生态学规律来指导人类社会的经济活动,其目的是通过资源高效和循环利用,实现污染的低排放甚至零排放,保护环境,实现社会、经济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循环经济是把清洁生产和废弃物的综合利用融为一体的经济,本质上是一种生态经济,它要求运用生态学规律来指导人类社会的经济活动。它按照自然生态系统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规律重构经济系统,使经济系统和谐地纳入到自然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的过程中,建立起一种新形态的经济,循环经济在本质上就是一种生态经济,要求运用生态学规律来指导人类社会的经济活动。是在可持续发展的思想指导下,按照清洁生产的方式,对能源及其废弃物实行综合利用的生产活动过程。它要求把经济活动组成一个“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反馈式流程;其特征是低开采,高利用,低排放。本质上是一种生态经济,它要求运用生态学规律来指导人类社会的经济活动。

二、循环经济的基本特征 传统经济是“资源-产品-废弃物”的单向直线过程,创造的财富越多,消耗的资源和产生的废弃物就越多,对环境资源的负面影响也就越大。循环经济则以尽可能小的资源消耗和环境成本,获得尽可能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从而使经济系统与自然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过程相互和谐,促进资源永续利用。因此,循环经济是对“大量生产、大量消费、大量废弃”的传统经济模式的根本变革。其基本特征是:在资源开采环节,要大力提高资源综合开发和回收利用率;在资源消耗环节,要大力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在废弃物产生环节,要大力开展资源综合利用;在再生资源产生环节,要大力回收和循环利用各种废旧资源;在社会消费环节,要大力提倡绿色消费。 三、循环经济对我国的意义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了“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是我国全面实现小康社会发展目标的重要战略思想。胡锦涛总书记指出:“要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将循环经济的发展理念贯穿到区域经济发展、城乡建设和产品生产中,使资源得到最有效的利用。”党的十六届四中、五中全会决议中明确提出要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把发展循环经济作为调整经济结构和布局,实现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重大举措。 循环经济是符合可持续发展理念的经济增长模式,它抓住了当前我国资源相对短缺而又大量消耗的症结,对解

我国循环经济政策解析

我国循环经济政策解析 时间:2008-05-05 14:42来源:未知作者:admin 点击:417次 分享到: 2005年国务院发布了我国发展循环经济的纲领性文件——《关于加快发展循环经济的若干意见》。“十一五”规划纲要把发展循环经济作为“十一五”的重大战略任务。国务院召开常务会议和电视电话会议,对发展循环经济工作进行专题研究和部署。国家发展改革委组织召开了全国循环经济工作会议,对发展循环经济作了全面部署,会同国家环保总局等有关部门组织实施了国家循环经济试点,并召开了全国循环经济试点工作会议,总结了各行业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党的十七大首次把资源环境问题列为我国面临的首要问题,并提出了循环经济要形成较大规模、建设生态文明的目标,再生金属产业发展环境进一步完善。 在全国人大财经委、环资委的组织领导下,新修订的《节约能源法》已正式颁布,《循环经济法》立法工作进展顺利。与发展循环经济有关的配套法规正在抓紧制定,《废弃电子电器回收处理管理条例》即将颁布。国家发展改革委会同有关部门修订调整了《资源综合利用目录》,修订和实施了《国家鼓励的资源综合利用认定管理办法》。加大了国债和中央预算内投资对发展循环经济重点项目的支持力度。2007年中央财政新增70亿元节能奖励资金,通过“以奖代补”方式支持企业节能技术改造。2008年中央财政安排270亿元专项资金支持推动节能减排工作。国务院发布了关于建立政府强制采购节能产品制度的通知,有关部门发布了环境标志产品政府采购实施意见。相关政策的不断完善,促进了循环经济发展。 加快推进循环经济发展,必须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降低资源消耗、减少废物排放和提高资源生产率为目标,以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为动力,加强法制建设,完善政策机制,树立生态文明观念,逐步建立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的法律法规体系、政策支持体系、技术创新体系和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形成政府推动、企业实施、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工作机制。 (一)建立健全发展循环经济法律法规体系 配合全国人大有关专门委员会,加快《循环经济法》立法工作,并以此为契机,全面推进循环经济配套法规体系建设。抓紧与国务院法制办协调,尽早出台《废弃电子电器回收处理管理条例》;抓紧制定包装物回收利用管理办法等。同时,加快建立与废纸、废塑料等回收利用相配套的循环经济标准体系,完善节能、节水和再生产品标准和标识等。 (二)加快编制循环经济发展规划 会同有关部门、行业协会,加快研究制定循环经济发展规划,组织编制钢铁、有色金属、煤炭、电力、化工、建材、制糖等重点行业和再生资源集散市场建设、再生金属利用等重点领域循环经济发展专项规划。在组织编制各类专项规划、区域规划和城市发展规划时要对资源环境状况进行分析,充分体现循环经济发展的要求。 (三)加强循环经济技术研发和推广应用 根据循环经济试点工作中遇到的技术瓶颈问题,会同有关部门在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

中国茶道--答案

本次得分为:38、00/40、00, 本次测试得提交时间为:20180312, 1单选(2分) “茶道”一词最早出现在何处? A、大观茶论 B、封氏见闻记 C、茶经 D、饮茶歌诮崔石使君2、00/2、00 2单选(2分)陆羽写得第一部关于茶得著作就是 A、《茶录》 B、《茶经》2、00/2、00 C、《吃茶养生记》 D、《大观茶论》 3单选(2分) 陆羽亲自设计得技术之道就是 A、茶艺之道 B、茶园生产、茶叶加工、贮藏保管、饮用方法等2、00/2、00 C、泡茶之道 D、喝茶之道 4单选(2分) 日本茶道以为核心思想 A、与 B、禅2、00/2、00 C、道 D、敬 5单选(2分) “君子爱茶,因为茶性无邪”出自于当代茶圣 A、林语堂 B、庄晚芳 C、陈宗懋 D、吴觉农2、00/2、00 6单选(2分) 关于“茶道”一词描述不正确得就是 A、茶道就是含丰富文化内涵得茶饮质量技术标准 B、唐代皎然首次提出了以“精”为技术标准,以“俭”为道德规范得茶道理念2、00/2、00 C、茶道就是一种以茶为媒得生活礼仪,一种以茶修身得生活方式,就是一种有益身心得与美仪式 D、茶道包括技术之道、仪礼之道、修身之道 7单选(2分) 日本茶道得四规就是 A、与、敬、俭、真 B、与、敬、清、寂2、00/2、00 C、怡、清、与、真 D、清、敬、怡、真 8单选(2分)下面四个选项中那一个不属于茶得物质属性? A、解渴之饮。

C、有益健康。 D、风味天成。 9单选(2分) 庄晚芳先生倡导得茶德就是? 得分/总分 A、廉、洁、与、美 B、廉、美、与、敬2、00/2、00 C、敬、俭、美、与 D、俭、洁、美、与 10单选(2分) 下面那个不就是皎然在《饮茶歌诮崔石使君》中提出得关于“茶道”概念? 得分/总分 A、饮茶有道 B、描述了茶道下得物质形态 C、表述了茶道下得精神享受 D、饮茶礼仪2、00/2、00 11多选(2分) 茶渗透在百姓生活得方方面面,具体表现有 A、以茶待客0、50/2、00 B、以茶馈赠0、50/2、00 C、婚嫁喝茶0、50/2、00 D、祭祀茶礼0、50/2、00 12多选(2分) 《茶经》中主要在哪些部分描述涉茶所用器具得分/总分 A、七之事 B、二之具1、00/2、00 C、四之器1、00/2、00 D、三之造 13多选(2分) 中国茶道与日本茶道在形式上得不同包括以下哪些方面得分/总分 A、所用烹茶器具该题无法得分/2、00 B、中日茶道参与者不同该题无法得分/2、00 C、所选环境得不同该题无法得分/2、00 D、在表现形式上该题无法得分/2、00 14多选(2分)对于人们在茶事活动中“静、净、敬”得描述正确得就是 A、“净”,净则清,清则明,指器具得干净,内心得洁净0、67/2、00 B、“静、净”得品茶会让人不思进取 C、“静”既指环境,又指内心。“茶中静品”就是怡养心灵得理想方式0、67/2、00 D、“敬”对自然、生命心怀恭敬,才能不虚度年华,珍惜分秒0、67/2、00 15多选(2分)中国茶道包括以下那些方面? A、冲泡之道。 B、仪礼之道。0、67/2、00 C、修身之道。0、67/2、00

循环经济论文

循环经济论文 循环经济作为一种全新的经济增长方式,是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发展循环经济意义重大,发展循环经济是实现物质文明与生态文明共赢的有效方式。下面是本人为大家整理的循环经济论文,供大家参考。 循环经济论文一:循环经济下环境成本控制策略 摘要:基于可持续发展视角,大力推广循环经济是今后我国经济发展的趋势所在。加强环境成本控制是发展循环经济的重要途径之一。文章从循环经济与环境成本控制的涵义入手,分析了循环经济下实施环境成本控制的必要性、可能性以及当前存在的问题,并结合实际情况提出了循环经济下加强环境成本控制的相关对策。 关键词:循环经济;环境成本控制;问题;对策 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资源与环境的压力日益加大,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之间的矛盾越来越突出。为实现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国家已经把发展循环经济作为实现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的重要途径。在循环经济下,必须让主动承担起环境保护的职责,而实施环境成本控制是重要途径之一。 一、循环经济与环境成本控制概述 1.循环经济。循环经济是一种基于可持续发展思想的经济发展模式,是人类对大量生产、大量消费、大量废弃的传统发展模式深刻反思的结果,是人类探求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必然选择。循环经济本质上是一种生态经济,以减量化、再利用、再循环为原则,引导人们节约资源、提高资源利用率、减少对生态环境的污染和破坏。循环经济改变了传统经济发展中末端治理的思想和忽视生态环境的现状,强调经济与环境之间的协调发展,从根本上缓解了长期以来环境与发展之间的尖锐矛盾。 2.环境成本控制。由于视角、标准不同,国内外对环境成本的概念、内容等方面的认识还存在差异。比较有代表性的观点认为,环境成本又称为环境降级成本,既包含为保护环境而实际已支付的价值,又包含环境污染损失的价值和为保护环境应支付的价值。环境成本要求不仅仅要补偿物化劳动和活劳动的消耗,而且要充分补偿对资源环境的消耗与破坏。环境成本控制则是指按照一定的方式和方法,对生产经营各阶段发生的环境成本进行合理控制,以达到环保法规的要求和可持续发展的需要,最终实现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共赢。

中国茶道和日本茶道的区别在哪里

中国茶道和日本茶道的区别在哪里? 中国茶道和日本茶道的区别在哪里? 作为一个茶人,处于责任心和职业习惯,在本文一开始,我要首先要告诉所有读者,平常的许多惯常说法和习惯思维是错误的。比如有人说“日本才有茶道,中国只有茶文化”,有人说“中国茶道简单,日本茶道复杂”,有人说“中国茶道水平低,日本茶道水平高”,还有人说“中国茶道不太讲修养,日本茶道更讲修养”等等。 我们说日本亦有茶道,说起美学来,我们可以将日本茶道与中国茶道比一比。曾见与茶道相关的日本仕女图,纤细秀美,精致之极,仕女表情安详甜美,器具也是非常讲究的,其插花的时间恐怕比得上烹茶的时间了。茶道在日本不但盛行,且是一种严肃的活动,这正与其文化和美学观念相合,精致、纤细、洁净,就好象日本就是一部名著《源氏物语》,这部类似中国《红楼梦》的巨著里也渗透着日本的文化和美学理念。日本的茶道,我私下里认为,可欣赏而不可学,在气度上未免不足。其代表者就是表千家茶道、里千家茶道和武者小路茶道三大流派。其中尤以表千家茶道更具标杆性质。中国茶道文化底蕴厚重,一把旧壶,一

杯茶汤,掂在手里,随意率性,崇尚自然,气沉丹田,没有那样多条条框框裁切,细节处可透出行茶者诸多个性和衍变,有引人入胜的韵味,有心人品出禅、道、儒,静夜中品茗,一片禅心如月光洗浴的海棠,肝胆皆冰雪。我愿意融进这民族气息浓浓的茶里,十几年饮茶品茗,从未仔细考虑过什么茶道美学,从浑浑沌沌牛饮解渴,到啜饮品味,到将经历中的百般滋味融进杯盏里一丝丝品饮,这“道” 可意会不可言传。不同心情有不同的茶相伴,不同的茶由不同的长流壶、短流壶、无流壶来对应沏泡,不同的民俗地区对同一种茶可以有不同的沏泡法和品饮法。实际上是,无论你在任何地方、无论你喜欢和种茶,你都可能会遇到一种独特的泡茶和品茶方式,这就中国茶道的精彩纷呈和多姿多彩,茶道艺术和品茶过程一起,犹如知已好友一般,伴随着松弛和愉悦与国人们在一起。中国茶道流派以太极茶道为代表,它的追求茶道精神性与功能性阴阳融合的太极思想,也代表了大多数茶人的内心精神取向。日本茶道美则美矣,个中滋味远不及中国茶道耐品。佛教从天竺传入中国,中国将其融入儒家与道家,这才产生了中国式佛教“禅 ”,禅自南宗六祖慧能以“顿悟”战胜了北宗神秀为主的“渐悟”后大盛。禅又自中国传入日本,日本国人将禅再次变化,融入大和民族的坚忍、纤细、精致,再加上略略感伤,因此日本的茶道也带有这样的

循环经济与可持续发展课程考试题及答案

循环经济与可持续发展课程的考试题及答案——72分 各题型提交答案说明: 1.单选题及判断题点击圆形按钮进行单项选择,多选题点击勾选框进行多项选择。 2.选择题和判断题:直接点击选项,系统将自动提交答案。 3.未完成考试误操作推出系统后,在考试时间段内可重新进入系统考试。 4.完成考试后点击提交答案按钮,考试结束,不可再次进入系统考试。 5.答题完成后,点击考试页面左侧“未答题”按钮,确认无未答题后再提交答案。 6.未提交答案的试卷在考试时间结束后将强制提交答案。 一、单选( 共10 小题,总分: 40 分) 1. ()联合国召开了环境与发展大会,总结了从50年代开始到90年代人类思考的结果,提出人类应该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A.1989年 B.1990年 C.1992年 D.1994年 2.()问题已经制约了经济的发展,并将成为未来发展的瓶颈。 A.水污染 B.大气 C.能源 D.环境 3.“在一代人的时间里边,把资源、能源和其他物质的效率提高十倍。”是()提出的。 A.钱易 B.蕾切尔?卡逊 C.卡诺勒斯 D.奥巴马 4.中国大气中的汞的含量是日本含量的()倍。 A.3 B.5 C.8 D.11 5.(),我国制定了《清洁生产促进法》。

B.2004年 C.2005年 D.2006年 6.()最早发现空气中颗粒物的污染。 A.伦敦 B.纽约 C.德兰 D.巴黎 7.九十年代以来,德国针对循环经济制定了()。 A.《推进形成循环型社会基本法》 B.《废弃物管理法》 C.《促进有效利用资源法》 D.《循环经济与废物管理法》 8.十五计划中应建的污水处理厂共()座。 A.387 B.487 C.587 D.687 9.治淮的问题受到了国务院的关注,在()召开由曾培炎副总理主持的会议。 A.合肥 B.蚌埠 C.六安 D.阜阳 10. 2003年,我国的GDP占世界份额的()左右。 A.0.03 B.0.04 C.0.05 D.0.06 二、多选( 共 5 小题,总分: 20 分) 1. 对工业企业责任的说法正确的是()。 A.? 实施产品生态设计及生命周期分析 B.? 加强研究开发,采用清洁生产技术 C.? 执行国家及地方法规,向公众定期报告企业环境行为 D.? 对社会公众负责,与社会公众合作 2.清洁生产的预期效益是()。 A.? 环境效益

当前中国经济现状及未来形势

当前中国经济现状及未来形势 多数中国的经济学家认为,无论是从GDP的增长、固定资产投资还是工业生产的增长来看,中国经济基本上已经呈现比较明显的回落趋势,宏观调控效果明显。但是,根据谢国忠等人的分析,官方公布的GDP数据似乎与经济的总体表现不一致:三季度固定资产比上季度增长了%;商品贸易余额比上季度增加了104亿美元;M2供应量再次回升;人民币新增贷款加速增长;工业生产减速也很有限.过度投资、盲目建设、低水平重复建设的不良反应开始出现,主要是企业拖欠贷款、产成品积压等问题。鉴于此,要说中国经济已经实现了软着陆还为时过早。 因此,为了避免出现新一轮的经济过热,宏观调控的力度不能放松。 中国经济减速有限 GDP数据似乎表明今年中国经济会实现软着陆。2004年三季度GDP增长率为%,比预期的略高,但比2004年二季度和2004年一季度的%和%已有所下降。截止到目前,中国GDP年增长率为%,但仍远远高于过去五年平均8%的水平。鉴于上两个季度经济增长减速不明显,在我们看来,紧缩政策的效果有限,明年出现硬着陆的可能性增加。由于官方对去年GDP数据进行了向上修正,从%修正为%,我们调低了2004年GDP增长率的预期,从%下调至%。但对2005年的预测保持不变,GDP增长率仍为7%。 从名义值来看,2004年三季度GDP总计为万亿人民币,年增长率达到%,比二季度放慢了个百分点。然而,官方公布的名义增长率似乎与三季度的经济总体表现不一致:1)2004年三季度固定资产投资比上季度增长了个百分点,零售业仅下降了个百分点;2)三季度商品贸易余额达到了115亿美元,而二季度时仅为11亿美元,因此,四季度企业收入应会大幅增长。 再来看看三季度的工业情况,第一产业实际增长率为%,大概是自1990年以来增长最强劲的一个季度,主要原因是中央政府实行了农业改革政策。同时,三季度服务业增长率从二季度的%加速至%。但是,三季度制造业和建筑业总体增长率从二季度的%下降到%。 最新经济数据显示紧缩政策效果有限

中国循环经济发展理论与实践

中国循环经济发展理论与实践 一、关于循环经济的几个理论问题探讨 循环经济是针对持续的经济增长对资源和环境压力而提出的一种新的经济发展模式,也是指一种新的技术经济范式。在技术层面上,循环经 济通过生产技术与资源节约技术体系的融合,强调首先减少单位产出资源的消耗,节约使用资源;通过生产技术与环境保护技术和清洁生产相 结合,减少生产过程中污染排放甚至“零”排放;通过废弃物综合回收 利用和再生利用,实现物质资源的循环使用;通过垃圾无害化处理,实现生态环境的永久平衡,最终目标是实现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在经济层面上,循环经济是一种新的制度安排和经济运行方式。它把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看成稀缺的社会大众共有的自然福利资本,因而要求将生态环境纳入到经济循环过程之中参与定价和分配。它要求改变生产的社 会成本与私人获利的不对称性,使外部成本内部化;要求改变环保企业 治理生态环境的内部成本与外部获利的不对称性,使外部效益内部化。最终实现经济增长、资源供给与生态环境的均衡,实现社会福利最大化和社会公平。发展循环经济要解决的目标问题———生态环境和资源 问题说到底是经济问题。当前中国发展循环经济主要在技术层面上实 行试点,面临着很多困难,涉及到对经济增长、就业与环境之间的深层 次矛盾问题,需要对若干理论实行分析,才能制定合理的配套政策,有效推动。 1.关于污染治理的经济学问题 经济学对污染的定义可表述为外部不经济,也就是未签订契约就将生 产成本的一部分强加给他人,使得他人的利益受到损失。从这个角度说,污染是违背商品经济的等价交换规律而形成的。从经济学的角度看,这源于生态环境没有作为生产要素并界定其产权。在自然特征上,资源和生态环境的天然性、流动性、外部性等特征决定了其产权难以实现私 有化,任何私人和企业都无法有效行使对生态环境的产权,只能由国家 政府代表社会来实施。当政府的目标是追求经济增长和解决就业问题

可持续发展与循环经济

可持续发展与循环经济  发展问题一直是世界各国普遍关注的焦点问题,走什么样的发展道路是国际社会讨论的热门话题。传统发展道路导致了全球的环境问题和资源问题,这在二战后工业高速发展时期表现的尤为突出。这迫使人类开始审视自己走过的发展之路,高的资源和环境代价支持下的高速发展愈来愈与时代进步格格不入,人类开始寻求新的发展模式。20世纪80年代初期,由联合国授权成立的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提出可持续发展模式。1992年联合国召开环境与发展大会,以此作为指导方针,制定了关于可持续发展的《21世纪议程》,在这个议程中明确提出了人口、资源、环境协调的,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对满足后代人需求能力造成危害的可持续发展之路,受到了人们的广泛重视,也得到了世界各国的普遍赞同面对突如其来的经济危机,世界经济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困境中,世界各国的经济学家都在寻找解决这一危机的办法,种种解决方案都被提到了各国领导人,各大企业老总的手中,在这其中,可持续发展与循环经济是被各个著名的经济学家皆认为是最佳答案。因此可持续发展与循环经济又为越来越多的世人所重视和关注,被誉为是解决金融危机的最佳办法。世界各国都开始把可持续发展与循环经济的提到了一种前所未有的高度,开始了一系列的促进活动。 自然是人类的生存之源、衣食之母、道德之父。没有自然的存在、自然的恩泽和自然的完美,人类的一切都无从谈起。人类不仅要在自己的欲求和自然的资源和环境之间建立起建设性的伙伴关系;而且还要富有远见地处理人与人的关系、社会与社会的关系。我们需要环境文明,需要环境道德和环境伦理,需要伙伴关系,需要友爱和责任。既然自然是人类的衣食父母,我们就应该去保护它、去回馈它、去帮助它。这是环境伦理最基本的内涵了。遗憾的是,人口的增长、城市的崛起、欲求的增加使得我们越来越离开了文明的本质。人类大大小小的苦恼都来自文明的异化,我们所看到的文明是人类中心主义的文明,是将自然的演变命运排斥在外的文明,时代在呼唤新的文明形态,这种文明观,在我看来,就是将人类的命运和自然的命运紧紧相连的发展观,就是将人类如何对待自然、自然就如何回应人类的理念作为对一切问题考虑出发点的发展观,因此人口、资源、环境的关系要互相协调,然后才谈得上实现社会总体的可持续发展。下面我将从几个方面来说明可持续发展与循环经济 一、可持续发展与循环经在古代。在很久以前,人们便发现了可持续发展与循环经济的重要性,“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