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古代汉语讲义@北师大】guanyanliezhuan

【古代汉语讲义@北师大】guanyanliezhuan

【古代汉语讲义@北师大】guanyanliezhuan
【古代汉语讲义@北师大】guanyanliezhuan

十九管晏列传

【题解】

春秋时代齐国明相管仲(字),名夷吾,晏婴(名),字平仲。陈仁锡:管仲晏婴,皆齐名臣,故共传。

《史记》共有十二本纪,十表,八书,三十世家,七十列传。有宋(南朝)裴駰《史记集解》,唐司马贞《史记索隐》,张守节《史记正义》,被称为“史记三家注”。

【正文】

管仲夷吾者(名词+者,仍为?别事词?,从人、事物中区分出来的某一个或某一种,可不译,也可译为这个人),颖上人也(判断句,……者,……也)。少(年青)时,常与鲍叔牙(齐国的大夫)游(在水上漂浮——游玩——交游),鲍叔知其贤。管仲贫困,常(曾经,注中异文作?尝?)欺(欺负)鲍叔,鲍叔终(始终)善遇(对待)之,不以为言(不以之为言,省略?之?。以,介词,介绍动作行为所涉及的对象。不把管仲占便宜的事当作谈论的内容。一说不以为然)。已而(不久。已,副词,表示已发生,固定连用。此外表示已经发生副词有?既??尝??曾?,见223页)鲍叔事齐公子小白,管仲事公子纠(小白、纠都是齐襄公的儿子。纠是庶子,即妾所生的儿子。齐襄公被人杀死后,小白立为桓公,派人杀死了公子纠)。及小白立为桓公,公子纠死,管仲囚焉(无标志的被动,管仲被囚禁。焉,于是,是指身为公子纠之臣,参与争夺君位之事的原因)。鲍叔遂进(使动,使……进)管仲(桓公使鲁人杀公子纠,召忽自杀,管仲请囚。桓公之立,发兵攻鲁,心欲杀管仲。鲍叔牙曰:?……君将治齐,即高傒与叔牙足也。君且欲霸王,非管夷吾不可……?)。管仲既用(无标志被动,管仲被任用后),任政于齐(翻译时:于齐仁政),齐桓公以(介词,介绍动作行为所使用的工具、凭借的条件)霸(齐桓公由此称霸),九合(九合:一说?纠?。《说文》:?绳三合也。?段注:?凡交合之谓之纠。引申为纠合诸侯之纠。又为纠责之纠。?《论语·宪问》:?桓公九合诸侯,不以兵车,管仲之力也。?一说多次。)诸侯(召集诸候会盟。春秋周王室衰微,诸侯分立),一(数词作动词用,统一、齐整)匡(匡正)天下,管仲之谋也(也,句末,表原因,判断语气。是因为管仲的谋略)。

补充史料:

1、《史记〃齐太公世家》:齐太公吕尚(姜太公)至齐襄公历经十三代,襄公在内乱中被公孙无知所杀,?群弟恐祸及,故次弟纠奔鲁,其母鲁女也。管仲、召忽傅之。次弟小白奔莒,鲍叔傅之……鲁闻无知死,亦发兵送公子纠,而使管仲别将兵遮莒道,射中小白带钩,小白详死,管仲使人驰报鲁,鲁送纠者行益迟。六日至齐,则小白已入,(大夫)高傒立之,是为桓公。?

齐襄公(兄),纠(弟),小白(弟)——后为齐桓公

翻译:管仲夷吾这个人,是颖水之滨的人。年轻时曾经与齐国大夫鲍叔牙交往。鲍叔牙了解他很有道德才能。管仲贫困,曾经欺负鲍叔,鲍叔始终很好地对待他,不把管仲占便宜的事当作谈论的内容。不久,鲍叔侍奉齐公子小白,管仲侍奉公子纠。到小白立为齐桓公时,公子纠被杀(填补史实),管仲因此被囚禁。鲍叔牙就进荐管仲。管仲被任用后,在齐国担任政务,齐桓公由此称霸,召集诸侯会盟,整顿匡正天下,是因为管仲的谋略。

管仲曰:“吾始(当初。?初?是个表阶段的名称。常表示开始的一段,因此?初?在先秦古籍中往往用于追述过去的事情。而?始?从发展着眼,是指事物进程的开始。?阶段?和?发展?正是两词的区别所在。)困(贫困)时,尝与鲍叔贾(一说?商?是来回跑买卖,而?贾?是有固定的地方。二说?商?强调商品流通,吃地区差;而?贾?同?居?,囤居积奇,吃时间差),分财利多自与(与:《说文》:?赐予也。?《吕氏春秋》:?管仲与鲍叔同贾南阳,及分财利,而管仲尝欺鲍叔多自取。鲍叔知其有母而贫,不以为贪也。?分财利时自己取得多),鲍叔不以我为贪,知我贫也(窮(竆):《说文》:?极也。从穴,躳声。?穴居时代的洞府的顶端——穷尽,无出路(一般指仕路)——生活上无出路,贫穷(与?富?反)。贫与穷的区别:贫富悬殊;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现代词汇):穷尽(尽头),穷途末路(无路可走),无穷无尽;贫血,贫民,贫乏)。吾尝为鲍叔谋事(我曾经为鲍叔谋划事情而更加困窘无路)而更穷困,鲍叔不以(以,动词,认为,与?为?连用,或单用,或直接?以为?,见233页)我为愚,知时有利不利也。吾尝三仕三见逐于君(?见?表被动,助动词,被逐。见……于),鲍叔不以我为(认为)不肖(《说文》:?骨肉相似也。从月,小声。?不象——不贤,不善),知我不遭时也。吾尝三战三走(跑。《孟子》直不百步耳,是亦走矣),鲍叔不以我为怯,知我有老母也。公子纠败,召忽(人名,和管仲一起辅佐公子纠)死之(为之而死,为动,特殊动宾),吾幽(《说文》:?隐也。从山、幺幺。幺幺亦声。?隐,蔽;幺,小也。(幼);幺幺:微也(幽、幾)段注:幽从山犹隐从阜,取遮蔽之意。从幺幺者,微则隐也。司马迁《报任安书》:?身幽囹圄之中。?故?幽?有深暗而不易见义)囚受辱,鲍叔不以我为无耻(不知耻辱),知我不羞.(意动).小节,而耻.(意动)功名不显于天下也。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也!”(通过五次事件的回顾,来说明鲍叔牙对自己的理解和信任,四次用?尝?表示,一次无?尝?)鲍叔既进(使动)管仲(鲍叔牙荐举管仲后),以身(介宾,把自己)下之(动宾,下于之,低之。把自己摆在管仲之下)。子孙世禄(谓语)于齐,有封邑者十馀世,常为名大夫。天下不多(赞美,多:犹重也,高也,贤也。形容词意动用法。《史记·商君列传》:?反古者不可非,而循礼者不足多。?)管仲之贤而多鲍叔能知人。

翻译:管仲说:?我当初贫困时,曾经与鲍叔牙做生意,分财利时自己取得多,鲍叔不认为我是贪婪,他了解我是因为贫困。我曾经为鲍叔谋划事情而更加困窘无路,鲍叔不以为我愚笨,知道时机有利与不利的区别。我曾经三次被国君任用,三次被驱逐,鲍叔不认为我不贤,而知道我没有逢到好时机。我曾经三次作战,三次逃跑,鲍叔不认为我胆怯,而知道我有年老的母亲。公子纠失败,召

忽自杀身亡。我收到囚禁侮辱,鲍叔不认为我不知耻辱,知道我不为小节感到羞愧,却为功名不能显扬天下而耻辱。生我的是父母,了解我的是鲍叔呵。?鲍叔牙荐举管仲后,把自己摆在管仲之下。管仲子孙世世代代在齐做官,享用俸禄,有封邑的子孙有十几代,多为知名的大夫。天下人不赞赏管仲之贤而赞赏鲍叔能了解人。

管仲既任政相齐,以(介词,凭借,介绍动作行为所用的工具)区区之齐,在海滨,通货积财,富国彊(同‘强’)兵,与俗(世俗百姓)同好恶。故其称曰:“仓廪实而(连词,《管子》作?则?)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上服(服御,使用,上服连用作主语)度(名词动用,合乎制度)则六亲(父、母、兄、弟、妻、子)固。四维(礼、仪、廉、耻。维,本指系物的大绳?天柱折,地维绝?——起重要作用的东西,如法度)不张(拉开弓弦——陈设,设立,张开物体,如张乐设饮),国乃灭亡。下令如流水之源,令顺民心,故论卑(平易——高)而易行。俗之(连词?之?连接偏正结构,此处表示领有关系,?俗?和?所欲?之间是一种领有关系。见240页)所欲,因(沿袭,顺应)而予之,俗之所否,因而去之。”其为政也,善因祸而为福,转败而为功。贵轻重,慎权衡。桓公实(副词,实在,确实)怒(对……发怒)少姬,南(名词作状语,往南)袭.蔡(少姬是桓公从蔡国娶来的妾。一次玩耍她惹怒桓公,桓公让她回国,但并未明确断绝关系。后来,蔡国人将她嫁给别人,桓公怒而伐蔡。),管仲因而伐.楚(蔡于齐之南,楚于蔡之西南,蔡楚为邻。《左传〃僖公四年》?蔡溃,遂伐楚?。),责包茅(祭祀时的仪式之一,缩酒。把酒倒在裹成捆的青茅上渗入,如神饮了一样,楚国青茅)不入贡于(介词,介绍出动作行为的对象,?向?)周室。桓公实北征山戎(北方的一个少数民族),而管仲因而令燕修召公(姓姬,名奭[读音shì四声],周武王的臣子,因封地在召,故称召公。武王灭纣后,封召公于北燕)之政(维护周王室利益,提高齐国信誉、地位的举动)。于柯之会,桓公欲背曹之约(齐桓公伐鲁庄公,三次打败鲁国的曹沫[读音mèi]的军队。两国在柯这个地方会盟,其时,曹沫执匕首劫桓公,慷慨陈词,强迫桓公把侵占的土地归还鲁国,桓公不得不答应。事后桓公又想不归还侵占的土地,还想杀曹沫。管仲认为这样做是背信,劝桓公履行盟约。于是把侵占的土地归还给了鲁国),管仲因而信(使动,使讲信用)之,诸侯由是(指示代词)归齐。故曰:“知与之为取

....(宾语为主谓短语),政之宝也。”

翻译:管仲担负政务任齐国相,凭着小小的齐国地处海滨,流通货物,聚积财富,使国家富裕兵力强盛,与平民好恶相同。因此他称说道:?仓廪充实就懂得礼仪节度,衣食丰足就懂得荣耀、耻辱。在上位者使用的财物合乎制度,父母妻子兄弟等六亲关系就牢固。礼义廉耻者四条纲纪没有设立,国家就要灭亡。颁布政令如同流水的源头,政令要顺应百姓的心愿。?因此(管仲)的政治主张切合实际并且容易实现。世俗(下层)向往的东西,就顺应这给与他们;世俗(下层)否定的事情,就顺应着去除它。管仲治理政务,善于凭借灾祸而做成福事,转变失败而成为功劳。重视分清事务的轻重,谨慎的衡量斟酌。桓公确实生少姬

的气,往南袭击蔡国,管仲趁机又伐楚,责备楚国不向周天子纳贡包茅。桓公向北征伐山戎,管仲趁此让燕修治召公的政治制度。齐鲁在柯地盟会,此后桓公想要背弃与曹沬(鲁庄公)的盟约。管仲趁此机会劝谏桓公要诚实讲信用,诸侯因此归顺齐国。所以说:懂得给予就是索取。这是治理政务的法宝。

管仲富拟(如同,好像)于(引出比较对象)公室,有三归(三归,一说,是台名(书注);一说,归指妇女出嫁,三归指管仲娶了三姓的女儿做妻妾。《史记正义》:?三姓女也。妇人谓嫁曰归;一说,[日]龙川考证:俞樾曰,管仲自朝而归,其家有三处也,则钟鼓帷帐不移而具,足见其奢。且美女之充下陈者,亦必三处如一,而娶三姓之说,或从此出也。)反坫(反坫[读音diàn四声],反爵[古人的酒杯]之坫。坫是放置酒杯的土台,在两楹[厅堂的前柱]之间。互相敬酒后,把空爵反置在坫上,这是周代诸侯宴会的礼仪),齐人不以为(认为,动词)侈。管仲卒,齐国遵其政,常强于(引出比较对象)诸侯。後百馀年而有晏子焉(于是,于此)。

翻译:管仲的富有如同齐公家族成员,有三处住所,有诸侯宴会时放置着酒杯的土台,齐国人不认为他是奢侈。管仲去世,齐国遵循他的政治主张,经常比诸侯国强大。百余年后齐国有晏子。

晏平仲婴(姓晏,名婴,字平仲)者,莱(地名,本为莱国,被齐所灭)之夷维(莱的属邑)人也。事齐灵公、庄公、景公,以(凭借)节俭力(尽力,?力行?:做事努力)行重于齐。既相齐,食不重(读音 chóng)肉,妾不衣(动词)帛。其在朝,君语及之,即危言(直言);语不及之,即危行(正直的行为。危言危行,互文,意义互相补足,不论国君说到与否,都保证言行上的谨慎。?秦时明月汉时关?。)。国有道,即顺命;无道,即衡(衡量,一说通?横?,逆命,不服从)命。以(介词,表凭借)此三世显名于诸侯。

翻译:晏婴平仲,是莱地维邑人。侍奉齐灵公、齐庄公、齐景公,凭借着节俭、做事努力受到齐国君主重视。辅佐齐国以来,吃饭时没有两个肉菜,妾不穿丝织品衣衫。晏婴上朝时,国君谈及某件政事,就谨慎地陈述己见;国君没有谈及的正事,就谨慎地做事。国家政治治理有方,就顺从命令;国家治理无方,就权衡命令正确与否。凭着灵公、庄公、景公三代在诸侯间显扬了声名。

越石父(人名)贤,在缧绁(读音léi,xiè声,捆绑犯人的绳索——捆绑——囚禁)中,晏子出,遭之途(遇之于图),解左骖(读音cān,古代马车,驾车时位于两旁的马)赎之,载归(载,zǎi一年半载,记载;zài,载歌载舞,装载)。弗谢(逊让,告辞,告别),入闺(内室)久之。越石父请绝。晏子戄(懼:恐也。从心,瞿声。愳,古文。瞿:鹰隼之视。《礼记》:?见似目瞿,闻名心瞿。?戄:《玉篇》:?惊也。?矍:隹欲逸走也。从又,持之矍矍也。)然(读音jué,震惊的样子),摄衣冠谢(道歉)曰:“婴虽不仁,免子于(介词,从)厄,何子(子何,?何?提前强调不解)求绝之速也?”石父曰:“不然,吾闻君子诎(读音qū,同?屈?同源,?屈?,无尾也。短尾曰屈——

凡短曰屈——弯曲)于不知己,而信(信,言语真实。此处通?伸?,舒展伸直)于知己者。方(副词,正在)吾在缧绁中,彼不知我也。夫子既已感(感知)寤(?寤?同?悟?,觉)而赎我,是(这,指示代词)知己者。知己而无礼,固(副词,原本,实在)不如在缧绁之中。”晏子于是延(长行也。长久——伸长——引进——接待——聘请)入为上客。

翻译:越石父贤良,处于捆绑囚禁之中。晏子出门,在路上遇到他,解下左边的骖马赎出了越石父,用车载着他回来。不与他辞别,就进入宫中闺门。过了一段时间,越石父要求断绝交往。晏子又敬又怕,整理衣冠道歉说:?我虽然不仁,也从危难中解救了你,你为什么这台是让),而对了解自己的伸展坦荡。当我在囚禁中时,你是不了解我的,你既然已经有所了解而赎出了我,这就是知己;知己而不以礼相待,实在不如在囚禁之中。?晏子从此延请接纳他为上宾。

晏子为齐相,出,其(代晏子)御之妻从门间(间:閒:隙也。从门月。本义:指两扇门关起来时中间留有的缝隙。此处为本义的用法,这种用法比较少见。閑:阑也。从门中有木。闌:门遮也。欄、栏)而闚(窥)其夫。其夫为相御,拥(犹障也,遮盖)大盖(伞形车篷),策驷马(同驾一车的四匹马),意气扬扬,甚自得也。既而归,其妻请去(离开),夫问其故,妻曰:“晏子长(身长,身高,今方言中还有保留叫?长?)不满六尺,身相齐国,名显诸侯。今者(者,代词,复指,往往是?n+者?)妾观其出,志念深矣,常有以自下(义同?以身下之?)者(有……者,有……的表现)。今子长八尺(古代:六尺为一步——两跬。中人臂长为一旬,一旬为八尺。中长一般一米七,由此推算,古?一尺?相当于现在一尺的三分之二。古制,1尺等于今制8寸,约等于23公分,6尺是138厘米,8尺是184厘米),乃(乃:副词,表示对范围的限定,可译为?仅、只?等。例:《吕氏春秋〃义赏》:?天下胜者众矣,而霸者乃五。?)为人仆御,然子之意,自以为足,妾是以(?是?作宾语前置,以是。以,介词,表示原因,因为)求去也。”其后,夫自抑(压抑遏制)损(降低,减损),晏子怪而问之。御以实对,晏子荐(之)以为大夫。

翻译:晏子任齐相,出门去。他车夫的妻子从门缝中偷看她丈夫。她丈夫为丞相赶车,遮着伞形的车棚,鞭打着驾车的四匹马,得意洋洋,相当自满。不久(车夫)回家,他的妻子请求离去。丈夫问他缘由,妻子说:?晏子身高不到六尺,身为齐国丞相,声名显扬于诸侯。今天我看他出门,意念深沉,常有自视低下的表现。(现在)你身高八尺,只是做人家的车夫,可是你的心意自以为满足,我因此请求离去。?此后丈夫谦逊退让。晏子很奇怪,就询问他。车夫把事情告诉他,晏子推荐他作为大夫。

太史公(在《史记》中经常会有?太史公曰?,这里的太史公指的就是《史记》的作者司马迁。其父司马谈博学多才,精通天文、黄老之学,是一位颇有学识的史学家和思想家。汉武帝即位后,司马谈任太史令长达30年之久,著有《六家要旨》等书。司马谈死后不久,

司马迁继任父职,做了太史令。所以,后来在他写成的《史记》中,每次他对历史事件进行点评时,都会注上?太史公曰?)曰:吾读管氏《牧民》、《山高》、《乘马》、《轻重》、《九府》及《晏子春秋》,详哉其(代词)言之也(主谓词组作主语,谓语提前,表示强调)。既见其著书,欲观其行事,故次(动词,编写,编排)其传。至其书,世多有之,是以不论,论其轶(逸,散失不传)事。管仲世所谓贤臣,然孔子小(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之(《论语〃八佾》?管仲之器小哉?(指志向))。岂(语气词,表示揣测,是不是,是否能,通?其?)以为周道衰微,桓公既贤,而不勉之至王,乃(连词,却,表示前后两事情理相背。语见《孝经〃事君》正义:?言管仲相齐,顺百姓之美,匡救国家之恶,令君臣百姓相亲者,是管之能也?)称霸哉?语曰:“将顺其美,匡救(止息——挽救)其恶,故上下能相亲也。”岂管仲之(宾语前置,复指代词)谓乎?方晏子伏庄公(齐庄公)尸,哭之成礼然后去(《齐太公世家》:六年,初,棠公妻好,棠公死,崔杼取之。庄公通之,数如崔氏,以崔杼之冠赐人……公问崔杼病,遂从崔杼妻。崔杼妻入室,与崔杼自闭户不出,公拥柱而歌……崔杼之徒持兵从中起…公踰墙,射中公股,公反坠,遂弑之。晏婴立崔杼门外,曰:?君为社稷死则死之,为社稷亡则亡之。若为己死己亡,非其私暱,谁敢任之!?门开而入,枕公尸而哭,三踊而出。三踊:大殓尸体入棺(处理尸体,入棺,盖棺),孝子要跳着脚哭,表示尽孝。),岂所谓“见义不为,无勇”者邪?至其谏说,犯君之颜,此所谓“进思(语气词,句首、中、末均见,如《小雅〃采薇》?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尽忠,退思补过”(被任用就尽其忠诚,不被任用就弥补自己的过错)者哉!假令晏子而(连词,主谓之间,表示假设。《左传〃襄公三十年》?子产而死,谁其嗣之??)在,余虽为之执鞭,所忻(同‘欣’,欣喜)慕焉(司马迁仰慕晏子,执鞭与文中御者照应,也是司马迁暗自感叹不如石父遇知己,面之于厄)。

翻译:太史公说:?我读《管子》中的《牧民》《山高》《乘马》《轻重》《九府》诸篇和《晏子春秋》,这些篇章论述事务真详备呵,既然见到他们著的书,就想着他们的事迹,所以编排了他们的传记。至于他们的书,社会上的人很多都有了,因此不论(书中的内容),而只论及他们的轶事。管仲是世人都称道的贤人,但是孔子看不起他。难道是孔子以为周道衰微,齐桓公既然有道德才能,但是管仲没有劝勉他作帝王,却称霸主呢?有这样的说法:要顺应人们的愿望,匡正制止他们反对的事物,所以君臣百姓能够互相亲近。这大概说的就是管仲吧。当晏子趴在庄公尸体上哭,做到了礼节要求的那样才离开,是不是所谓‘见义不为,无勇’呢?至于他劝谏论说,冒犯君主的尊颜,这就是‘进思尽忠,退思补过’吧!如果晏子还活着,我纵使为他持马鞭,也是我高兴向往的事。?

【重点知识】

1.被动句的表示:

(1)无标志的被动句:公子纠死,管仲囚焉;

管仲既用,任政于齐

(2)“见”的被动句:吾尝三仕三见逐于君

2.动词例:

(1)使动用法:鲍叔遂进管仲

(2)意动用法:知我不羞小节而耻功名不显于天下

管仲世所谓贤臣,然孔子小之

(3)为动用法:公子纠败,召忽死之。

(4)方位名词用为动词:鲍叔既进管仲,以身下之。

3.重点词:

“以”:

“乃”:

“谢”:

7、厵:《说文》:“水本也(大徐本“水泉本也”)。从灥出厂下。原,篆文从泉。”

泉,水原也。(形)厵,古籀;原,篆文。厂者,山石之厓巖,会意。

(义)段注:月令百源注曰,众水始所出为百源。单呼曰原,累呼曰原泉。孟子原泉混混是也。

(演变)段注:“后人以原代‘高平曰邍’之‘邍’,而别制‘源’字为‘本原’之‘原’。积非成是久矣。”

古代汉语通论笔记词类活用

古代汉语通论(一)——词类活用 词类活用的定义: 汉语词类的划分古今基本一致,可分为实词和虚词两大类,实词包括名、动词、形容词;虚词包括副词、介词、连词、语气词。词类的基本功能古今也基本一致。但是,在古代汉语尤其是上古汉语中,有些词可以按照一定的表达习惯灵活运用,在句子中临时改变它的词性和基本功能,这类语法现象叫做词类活用。 词类活用与兼类不同,兼类是一个词兼有不同词类的句法功能,这些功能是经常的而不是临时的。而活用则是在一定的条件下,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临时表现出来的某种功能。离开了这种语境该功能不复存在。 词类活用的类型: 词类活用主要是实词的活用,即动词、名词、形容词的活用。具体而言包括动词的使动用法,形容词用做一般动词,使动和意动用法;名词用做一般动词,使动和意动用法以及做状语。 使动用法:是指谓语动词使宾语具有什么样的特点意思,它用一种动宾式来表达兼语结构的内容,使结构显得简练。在上古兼语结构很罕见。 意动用法:是指谓语具有认为宾语怎么样或者把宾语看作什么的意思。凡是由意动词构成的句式都是以主谓词组做宾语的句式。可变换为“以……为……”或“把……看作……”。二者的区别在于使动用法是宾语客观上发生了变化,意动用法是宾语客观上没有发生变化而主语主观上认为它发生了变化或者对待的方式有所改变。 第一节词类活用的鉴别 鉴别一个词是不是活用成另一类词,可以从语义和句法两个方面来考察。通常词类活用会伴随词汇意义的改变。如果一个词语按照平常的意义解释不通时就要考虑是否为词类活用。另外,语法特征尤其重要:比如词语在句子中所处的地位,跟那些词语组合,构成什么样的句法结构等。名词、形容词活用为动词。名词、形容词的使动用法和意动用法,以及名词用如动词,都是活用为动词。 1、两个名词连用。如果两个名词连用,既不是并列关系,也不是偏正关系,则其中必有一个名词或用为动词,一般是前一个名词活用为动词。如: 遂王天下。(《韩非子·五蠹》)(王天下:统治天下。) 擅爵人,赦死罪。(贾谊《治安策》)(爵人:拿爵位给人。) 面山而居。(《列子·汤问》) 有时后一名词活用为动词: 乃丹书帛曰:陈胜王。(《史记·陈涉世家》) 子房前。(《史记·留侯世家》) 2、名词、形容词在“所”字后。“所”是个辅助性代词,经常放在动词前面,构成“所”字词组,指代一定的对象,故“所”后的名词、形容词要活用为动词。如:置人所罾鱼腹中。(《史记·陈涉世家》) 所罾:网到的(鱼)。 世之所高,莫若黄帝。(《庄子·盗跖》) 所高:推崇的(人)。 非博士所职。《史记·秦始皇本纪》(所职,所负责的。) 3、名词、形容词在能愿动词后。能愿动词修饰的是动词,所以当名词、形容词放在“能”、“可”、“足”、“欲”等能愿动词后面时,活用为动词。如: 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荀子·劝学》)

古代汉语通论知识整理.

古汉语通论(一)怎样查字典辞书 一、汉语字典辞书编排的方法有三种: 1、按音序排列:现在通行的是汉语拼音字母次序排列。在汉语拼音方案公布之前的几十年内,有按照注音字母排列的。如杨树达《词诠》。在古代,大多是按平水韵106韵排列。如阮元主编的《经籍纂诂》。缺点:查字方便,但不明字音或读音不准时,就难以找到要查找的字。 2、按部首和笔画排列。把同一部首的字归在一起,部首的先后以笔画的多少为序。同一部 首的,笔画少的在前,笔画多的在后。缺点:字归属哪一部,多少画,不容易确定。 3、按编码排列。把汉字按照一定的原则,编出号码,通行的是四角号码检字法。缺点:字 角的归类要靠死记,如不常用,容易忘记。 二、汉语字典辞书注音方法 1、直音法:直接用同音字注音,如:“篙”,音“高” 2、反切法:用两个汉字拼注一个汉字读音的注音方法。其方法是:反切上字与被切字声母 相同,下字与被切字韵母、声调相同。如:“呼报反”,即用“呼”的声母h和“报”的韵母ao声 调(ˋ)相拼,是“号”或“爱好”的“好”。 3、注音字母和拼音字母注音。(读若:读音像,如琎,读若津;叶韵:通过临时改读字音, 以求韵文和谐的注音方法。叶同协,意思是和谐。如《诗经。周南。汉广》:江之永矣,不 可方思。朱熹:“方,叶甫妄反。”) 二、常用字典辞书及其使用方法

韵,入声17韵,共106韵。 三、《说文解字》的体例、价值和说文四家 《说文解字》的体例:简称《说文》,东汉许慎著。是我国规存最早的字典。全书分汉字为540部,开创了以部首统率汉字的字典编纂法,收字以小篆为主。收字9395个,另有重文1163个。 《说文解字》的价值:1、确定了“六书”理论;2、按照“六书”原则,创立了汉字部首,制定了按部首编排字数的体例;3、保留了小篆,便于从字形说明本意,并为释读甲金骨文提供了依据;4、保留了先秦词义和汉代训诂资料;5、保留了古音资料;6、记载了丰富的古代文化资料。 说文四家:清代研究《说文解字》的四大家:段玉裁《说文解字注》,桂馥《说文解字义证》,王筠《说文句读》,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 使用字典或辞书时注意:1,看序和出版年月;2、细读凡例;3、注意书后有没有勘误、附

最新北师大古代汉语-作业答案

古代汉语作业(北京师范大学网络教育平时作业) 选择题(每题1分,共15题) 1. 《待坐》紧接“如或知尔,则何以哉?”之后的一句是()。 A、对曰:“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求也为之。” B、对曰:“非曰能之,愿学焉。” C、子路率尔而对曰:“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由也为之。” D、对曰:“异乎三子者之撰。” 2. 下列《晋灵公不君》中的一段文字完全正确的是()。 A、晋灵公不君。厚敛以雕墙。从台上弹人,而观其辟丸也。宰夫胹熊蹯不孰,杀之,寘诸畚,使妇人载以过朝。 B、晋灵公不君。厚敛以雕墙。从台上弹人,而观其避丸也。宰夫胹熊蹯不孰,杀之,寘畚,使妇人载以过朝。 C、晋灵公不君。厚敛以雕墙。从台上弹人,而观其辟丸也。宰夫胹熊蹯不孰,杀之,寘诸畚,使妇人载以过朝。 D、晋灵公不君。厚敛以雕墙。从台上弹人,而观其辟丸也。宰夫胹熊蹯不孰,杀之,置诸畚,使妇人载以过朝。 3. 《寡人之于国也》紧接“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河东凶亦然。”之后的一句是()。 A.察邻国之政,无如寡人之用心者。 B.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 C.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 D.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4.《郑伯克段于鄢》紧接“国不堪贰,君将若之何?”之后的一句是()。A.既而大叔命西鄙、北鄙贰於己。 B.欲与大叔,臣请事之;若弗与,则请除之。无生民心。 C.不义不昵,厚将崩。 D.不及黄泉,无相见也。 5.《不见诸侯》紧接“昔齐景公田”之后的一句是()。 A、终日而不获一禽。 B、招虞人以旌,不至,将杀之。 C、一朝而获十禽。 D、不失其驰,舍矢如破。 6.《说文解字·叙》中所谓“以事为名,取譬相成”,指的是“六书”中的()。 A、象形 B、形声 C、会意 D、转注 7.下列四组字中,都是象形字的一组是()。 A、亦、刃、贝、中 B、牛、鼠、月、果

古代汉语通论讲义(郭锡良)

通论! 古汉语的词序 一、词序是汉语重要的语法手段 词序:也叫语序,是指语言中词语结合的先后次序。 汉语不靠词形变化表达语法意义,词序在表达语句含义的过程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我打你。你打我。 打你、我。你、我打。 古汉语的正常语序:主语+状语+谓语+宾语+补语 赵太后新用事,秦急攻之。赵氏求救于齐。齐曰:“必以长安君为质,兵乃出。”太后不肯,大臣强谏。太后明谓左右:“有复言令长安君为质者,老妇必唾其面。”(《战国策·赵策》)二、谓语前置 所谓“谓语前置”,是指为突出或强调谓语,而将主语和谓语的语序倒装。这既是一种修辞手段,也是一种语法现象。 (一)为了强调和突出谓语的意义而把谓语提前 1、谓语具有询问的意义 谁欤?哭者。(《礼记·檀弓下》) 少顷,东郭牙至,管子曰:“子邪?言伐莒者。”(《吕览·重言》) 2、谓语具有赞叹或惋惜的意义 美哉!室。(《左传·昭公二十六年》) 仁夫公子重耳!(《礼记!·檀公下》) 惜乎!子不遇时。(《史记·李将军列传》) 展矣君子。(《诗·邶风·雄风》) 3、谓语具有斥责和不满的意义 甚矣,汝之不惠。(《列子·汤问》) 久矣,夷狄之为患也。(《史记·匈奴列传》) 嘻!亦太甚矣,先生之言也。(《战国策·赵策》) 4、谓语具有祈求和命令的意义 助哉!夫子。(《史记·周本纪》) 来,尸虫!(柳宗元《骂尸虫文》) (二)为了押韵而把主语挪后 桃之夭夭,灼灼其花。之子于归,宜其室家。(《诗·周南·桃夭》)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诗·周南·关雎》) 三、宾语前置 在古代汉语中,谓语后面的宾语,由于种种原因,往往可以提到谓语的前面,这种现象叫做“宾语前置”。 汉语的基本词序:主语——谓语——宾语 宾语前置的语序:主语——宾语——谓语 宾语前置一般受到一定的语法条件的限制。 (一)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宾语时宾语前置 1、语法条件a.句子是疑问句 b.宾语是疑问代词 古汉语中的常见疑问代词:谁、孰、奚、曷、胡、何、安、焉、恶等

北师大古汉语文字练习

古代汉语第一学期文字学练习姓名: 学号: 一、单项选择题: (每题 2 分) 1、下列各组形声字,形符相同的一组是() A、xx 颈题领 B、袖哀袜裳 C、栽载xx D、徒xx 2、下列各组字中,象形、指事、会意、形声全部都有的一组是() A、刃日除鱼 B、象xx C、集月信暴 D、xx 旦车 3、下列各组汉字中,全部为形符相同的形声字的一组是() A、xxxx E、xx C、赶赴徒 D、相材桃 4、《说文解字叙》中所谓比类合谊,以见指撝”,指的是六书”中的) A、象形 B、指事

D、形声 5、下列各组异体字,全属于会意和形声之别的一组是() A、嶽岳,埜野 B、泪淚,xx坵 C、村邨,韭韮 D、裤绔,尘塵 6.下列各组字中全部是形声字的一组是() A、哀匐眉 B、衷吐息 C、xx D、xx 7.下列各组汉字中含会意字的一组是[ ] A、闽酱xx B、向上夜 C、折赖空 D、xx 8.《说文解字叙》中所谓视而可识,察而见意”,指的是六书”中的() A、象形 B、指事 D、形声

9.下列各组汉字,全部是会意字的一组是() A、xx 向 B、門表冠暴 C、安涉取兼 D、而監集寇 10、下列各组汉字,全部是形声字的一组是() A、欣斯析近 B、xx 室 C、勝功勤晚 D、杞米案材 11.下列各组异体字,全是声符不同的一组是() A、雞鶏,线線 B、蚓螾,賸剩 C、俯頫,袴裤 D、软輭,时旹 12.下列各组汉字,完全属于异体字的一组是() A、遊游,酤沽 B、礙碍,卻却

C、xx,寘置 D、蚤早,xx詰 13.下列各组字中,不属分化字的一组是() A、xx B、xx C、然燃 D、泪淚 二、多项选择题: (每题 3 分) 1、下列各组字中,象形、指事、会意、形声全部都有的是[ ] A、刃颠救行 B、本牧闻象 C、集硕暴臭 D、山河旦車 E、石甘伐闷 2、下列句加着重号的词,用本字而不是用假借字的是[ ] A、孝子不匮,永锡尔类 B、秋九月,晋侯饮赵盾酒 C、初,宣子田于首山,舍于翳桑

古代汉语课程分析

《古代汉语》课程分析 一、教材内容及知识逻辑架构 1、课程教材的内容,从总体上可以分为2大部分:一是文选:此为感性认识部分,目的在于通过各种文学体裁的古文代表作品,帮助自学者辨析、掌握一定数量的古代常用词词义;一是常识:此为理性认识部分,通过讲述古代汉语文字、音韵、词汇、语法等方面的语言规律以及一些其它的基本知识如修辞、古注、标点、今译、诗词格律、工具书等,使读者最终能够达到阅读、理解浅近文言文和正确分析相应文言语法现象和阅读材料的水平。除此,教材篇首的3篇文章:《序》、《凡例》、《绪论》,提纲立领,切中肯絮,弥足读者细心阅读体会。 2、文选部分除唐诗宋词13首外,共53篇。其中,精读篇目25篇,教材目录在篇目前以“〇”标示;背诵篇目10篇,教材目录在篇目前以“*”标示。从自学的角度来看,笔者以为,除背诵篇目务必精熟之外,其它篇目,由于同样皆为古文中非常具有代表意义的著名佳作,因此,精读和泛读篇目,其实不宜再分,自学者一定要认认真真,全部吃深读透,做到字词能详,句段能析,篇章能译。 3、常识部分共有22节,份量颇足,学习记忆上可以和《语言学概论》联系起来,借助语言学理论的大背景来看待和解析这22节文言常识的逻辑架构。我们知道,从大的角度来讲,语言学研究大致可以分为3大版块:语言本体、语言和社会、语言和思维;语言本体之中,又包括了语音、语汇、语法、语义、文字等子系统;子系统之中,词和句子又是2个最重要的单位,承载着语法和语义系统不同层面上的功能意义。22节常识,基本涵盖和体现了前2大版块的内容,并且,显而易见,词和句子的功能地位,非常突出。我们不妨将古代汉语常识部分按语言学本体的有关知识,分列检视如下(注:“()”内数字表示常识的第几节数、“【】”内注脚表示相应的语法单位): ①语音:古今语音的异同(19)、古音通假(20)、诗律(21)、词律(22) ②语汇:古代汉语常用工具书(1)、古书中的用字(3) ③语法:古代汉语的判断句(7)、古代汉语被动意义的表达方式(8)、古代汉语句子成分的位置和省略(9)、古代汉语词类活用(10)【句子层面】;代词(11)、副词(12)、介词和连词(13)、语气词(14)【词层面】;几种修辞表达方式(15)、古书的注解(16)、古书的标点(17)、古文今译(18)【语篇层面】 ④语义:古今词义的异同(4)、词的本义和引申义(5)、同义词的辨析(6) ⑤文字:汉字的结构(2) 至于语言和社会,自不待言:古代汉语之所以为古代汉语,正是语言随社会的发展而发展的最好例证。中国社会的变迁,人文观念的发展,铸就了古代文言文和现代白话文的分水岭。语言和社会的关系,无一不体现在语言本体的每一个细节之中。 二、课程学习线索及知识要点 1、经过上述思路梳理之后,课程知识的学习线索,也就相应清晰:对于文选部分,没有任何捷径花招可言,逐篇逐段逐句逐字理解辨析即是;对于常识部分,可在理解上述逻辑架构分析的基础上,参照课材最后【附录】部分的考试大纲进行。该考试大纲非常精湛,是站在一个总体的制高平台上,对教材文选、常识2部分知识以及与学习考试相关的古文阅读、句读、分析、翻译等考核要求的有力归纳,足以帮助自学者透过53篇古文文选和22节文言常识的纷繁点面,厘清和把握正确的学习方向。因此,笔者将其整理如表3-2-1所示。其中,在编排次序方面,兼顾上述语言本体的知识分类和实际的内容要点,笔者作了某些调整和归并,相信并不妨碍而是更加有助于读者的记忆理解。附带说明的是,该学习线索表中的第壹大部分:基础知识及其应用,也是本课程【笔记】栏目的目录。通过这种统一的方式,希望可以让读者沿着清晰的学习线索,逐一掌握教材中的相应知识点。 2、各相应知识要点,罗列如表3-2-2所示。

古代汉语通论

古代汉语期末复习资料 一、单项选择 1、关于《墨子》的注本中,清代孙诒让的《墨子间诂》最为详备 2、古代汉语中的否定性无定代词是莫 3、上古韵部中以塞音[P]、[t]、[k]作为韵尾的韵属于入声韵;[m]、[n]、[g]属于阳声韵 4、清代学者钱大昕在《十驾齐养新录》中提出古无轻唇音和古无舌上音的说法 5、近代语音以《中原音韵》为代表 6、三平调是专门针对仄仄仄平平的句式而言的 7、从韵在句中的位置来看,句尾韵是最普遍的形式 8、《尔雅》属于“十三经” 9、从中古汉语四声到现代汉语普通话四声的演变规律是平分阴阳、浊上变去和入派四声。 10、中古音是以《切韵》音系为代表的,由于《切韵》失传,我们现在考察的中古音的依据主要是《唐韵》(这句话是错的考判断题) 11、对于上古韵部的研究,其材料是《诗经》入韵字、上古其他韵文入韵字和谐声系统,其研究方法是系聊法。 二、填空题 1、清代学者钱大昕在《十驾齐养新录》提出来古无轻唇音和古无舌上音的观点。 2、《毛诗正义.魏风.硕鼠》硕鼠硕鼠无食我黍三岁贯女莫我肯顾XXXXXXXXXX乐土乐土爱得我所XXX[疏]XXXXXX中“贯”事也是毛亨的注,笺 云之后是郑玄的注,圆圈之后“贯,古乱反”是陆德明的注音,[疏]字以下是孔颖达的注。 3、没有韵尾或以元音作韵尾的韵称之为阴声韵;以鼻音[m]、[n]、[g]作为韵尾的韵称之为阳声韵;以塞音[P]、[t]、[k]作为韵尾的韵属于入 声韵。 4、朱熹在《诗经集注》一书中没有认识到语音的发展演变,而是为了说明《诗经》押韵和谐,主观的临时的改变某字的读音以求押韵,这种做法 称之为叶韵。 5、古书备注中见到“屯,音肫(zhun)”的注解,这是采用了直音的注音方法,而“东,德红切”,则是采用了反切的注音方式。 6、《十三经》指的是:《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左氏传》、《公羊传》、《穀梁传》、《周礼》、《仪礼》、《论语》、《孝经》、《尔雅》、《孟 子》。 7、在校勘中,古籍因传抄、刻印而误加上的文字在校勘术语中被称为衍文;专指古书中脱落了文字的现象的术语是脱文。 8、“恶”主要用作形容词,意为“丑恶”,读e,但当用作动词表示“厌恶”时,则改为wu。这种改变一个字的原来读音以区别意义或词性的作法, 称作破读。 三、解释字义及说明用法题 解释字义题:(太多而杂乱了全是老师讲过的文章得复习课本) 说明用法题:(以下是去年考的5个) 1、子曰:“足食,足兵,民信之矣” 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充足。 2、是故明君贵五谷而贱金玉。 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贵;以…..为贱 3、射之,豕人立而啼。 名词作状语,表比喻,像人一样 4、左右欲刃相如,相如张目叱之。 名词用作动词,杀 5、四之日其蚤,献羔祭酒。 通假字,通“早” 四、翻译(前两年考的) 1、夫物之不齐,物之情也;或相倍徙,或相什百,或相千万。子比而同之,是乱天下也。 物品千差万别,这是客观情形。(它们的价值)有的相差一倍、五倍,有的相差十倍、百倍,有的相差千倍万倍。你把它们放在一起等同看待,这是搅乱天下罢了。 2、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矣?且尔言过矣,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是谁之过与? 有了危险,不去扶助,跌倒了不去搀扶,那还要辅助的人干什么呢?而且你说的话错了。老虎、犀牛从笼子里跑出来,龟甲、玉器在匣子里被毁坏了,这是谁的过错呢? 3、且夫我当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始吾弗信,今我赌子之难穷也,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 再说我曾经听说有人说孔子的学问少,认为伯夷的义气轻,刚开始我不相信,如今我目睹了您的浩瀚远闻,无边无际。我不是来到您的门前,就危险了。 4、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邻国相望,鸡犬之 声相闻,民之老死不相往来。 百姓认为他们的饮食很甜美,服装很漂亮,居住很安定,民俗淳朴欢乐。邻国之间可以相互望见,能听到鸡犬声。(两国居民)到老死都不相往来。 5、辞多类非而是,多类是而非,是非之经,不可不分,此圣人之所慎也。然则何以慎?缘物之情及人之情,以为所闻,则得之矣。 言辞有很多似是而非,似非而是的。是非的界线,不可不分辩清楚,这是圣人需要特别慎重对待的问题。虽然这样,那末靠什么方法才能做到慎重呢?遵循着事物的规律和人的情理,用这种方法来审察所听到的传闻,就可以得到真实的情况了。 5、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暮春时节,春服已经穿好,我会同五六个青年,六七个少年,到沂水河里洗洗澡,在舞雩台上吹吹风,然后唱着歌回来。 6、情不知其不义也,故书其言以遗后世;若知其不义也,夫奚说书其不义以遗后世哉?

最新北师大古代汉语-作业答案

古代汉语作业(北京师范大学网络教育平时作业) 选择题(每题 1 分,共15 题) 1.《待坐》紧接“如或知尔,则何以哉?”之后的一句是()。 A 、对曰:“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求也为之。” B、对曰:“非曰能之,愿学焉。” C、子路率尔而对曰:“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由也为之。” D、对曰:“异乎三子者之撰。” 2.下列《晋灵公不君》中的一段文字完全正确的是()。 A、晋灵公不君。厚敛以雕墙。从台上弹人,而观其辟丸也。宰夫胹熊蹯不孰,杀之,寘诸畚,使妇人载以过朝。 B、晋灵公不君。厚敛以雕墙。从台上弹人,而观其避丸也。宰夫胹熊蹯不孰,杀之,寘畚,使妇人载以过朝。 C、晋灵公不君。厚敛以雕墙。从台上弹人,而观其辟丸也。宰夫胹熊蹯不孰,杀之,寘诸畚,使妇人载以过朝。 D、晋灵公不君。厚敛以雕墙。从台上弹人,而观其辟丸也。宰夫胹熊蹯不孰,杀之,置诸畚,使妇人载以过朝。 3.《寡人之于国也》紧接“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河东凶亦然。”之后的一句是()。 A.察邻国之政,无如寡人之用心者。B.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C.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 D.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4.《郑伯克段于鄢》紧接“国不堪贰,君将若之何?”之后的一句是()。A.既而大叔命西鄙、北鄙贰於己。 B.欲与大叔,臣请事之;若弗与,则请除之。无生民心。 C.不义不昵,厚将崩。 D.不及黄泉,无相见也。 5.《不见诸侯》紧接“昔齐景公田”之后的一句是()。 A、终日而不获一禽。 B、招虞人以旌,不至,将杀之。 C、一朝而获十禽。 D、不失其驰,舍矢如破。 6.《说文解字·叙》中所谓“以事为名,取譬相成”,指的是“六书”中的() A、象形 B、形声 C、会意 D、转注 7.下列四组字中,都是象形字的一组是()。 A、亦、刃、贝、中 B、牛、鼠、月、果

王力版古代汉语教学大纲

《古代汉语》教学大纲 说明 一、课程性质 《古代汉语》是高等学校汉语言文学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属于语言学科的范畴,并具有工具课的性质。 二、教学目的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古代汉语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培养他们阅读理解和研究古代文献的能力、从事汉语言文字学研究的能力和从事文言文教学的能力。修完此课,学生应能够顺利地阅读今人注释的文言文,能够借助工具书阅读具有一定难度的无注释的文言文,能够借助工具书和古注阅读难度较大的古代文献资料,会利用古代的文献资料和所学的古汉语知识理论分析研究汉语问题,能够高质量地完成中学文言文教学任务。 三、课程内容范围 本课程的内容包括文选、古代汉语常识和词义分析举例三大部分。其中文选和古代汉语常识是讲授内容,词义分析举例是自学内容。教材中的文选,以先秦两汉散文为主,也选收了一些汉代以后的散文。为使学生全面了解古代文献语言,还选收了少量的辞赋、骈文、诗词等。教材中的古代汉语常识,即古代汉语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可分为两大类型:一是语言知识与理论,包括文字、词汇、语法、工具书、古注、古文标点、古文翻译、古汉语修辞、音韵、诗词格律等。二是与阅读古籍相关的古代文化常识,包括姓氏名号、职官知识、地理常识、历法知识、文体划分、骈体文知识、辞赋知识等。其中古汉语的语言知识和理论是讲授的内容,古代文化常识是自学内容。讲授时,文选和通论的学时比例分配为:文选约占40%,古代汉语常识约占60%。 四、练习和作业 练习是学好古代汉语的重要环节,教师在讲授的过程中,要按照计划和讲授进度布置作业,定期检查批改,学生必须按时完成。作业成绩占学期末总评成绩的10%。 五、教学时数 本课程一般在第二学年开设,用两个学期的时间完成,每学期54学时,共计108学时。如作为全校的公共选修课开设,开设时间为一个学期,一般为54学时。 六、选用教材 本课程选用郭锡良、唐作藩、何九盈、蒋绍愚、田瑞娟编著的《古代汉语》(商务印书馆出版)教材。教师应根据教材相关内容为学生开列参考书目,以满足学生的兴趣爱好和进一步学习的要求。 七、教学方法 文选与古代汉语常识交叉进行,理论联系实际,加强练习,以巩固学生所学的理论与知识。有条件的要制作电子课件,运用多媒体教学。 八、大纲编制的依据 本大纲根据教育部关于高等院校古代汉语课程的要求制定。教学大纲是参考性文件,教师在保证完成大纲规定的基本教学内容前提下,可作适当调整。 教学内容 第一部分文选 一、文选是理解古代汉语知识与理论的语言材料,是学好古代汉语的基础。 二、教材中的文选,是从大量古代文献中选择出来的典范作品。编选注重思想性和知识性相统一,既有益于学生的思想品德培养,同时又注意与古代汉语常识密切配合,使学生通过学习文选,认识和掌握古代汉语的规律和特点,加深对古代汉语理论与知识的理解。 三、教材中的文选编成若干单元,与古代汉语常识内容相配合。 四、文选的讲授应以字、词、句的解说分析为主,并结合古代汉语常识中的知识与理论进行讲授,理论联系实际。 五、教师应将教材中的文选划分为两部分。一部分为讲授篇目,由教师在授课时重点讲授,讲授的过程中要突出其示范性,以培养学生的文言文教学能力;一部分为自学篇目,由学生课下自己研读,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第一单元文选 《精卫填海》《夸父逐日》《女娲补天》 《蝜蝂传》《桃花源记》《巫山、巫峡》 《王子坊》《蓝田县丞厅壁记》《钴鉧潭西小丘记》 《庐山草堂记》《岳阳楼记》《大龙湫记》 《游天都》《传是楼记》 第二单元文选 《郑伯克段于鄢》《齐桓公伐楚》《鞌之战》 《吕相绝秦》《子产论尹何为邑》《晏婴论季世》 《句践灭吴》《范雎说秦王》《触龙说赵太后》 《燕昭王求士》《鸿门宴》《陈涉起义》 《孙膑》《韩信破赵之战》《汲黯》 《西门豹治邺》《张骞传》(节录)《华佗传》(节录) 《肥水之战》《〈张中丞传〉后叙》

古代汉语通论笔记(全)

古代汉语通论 一、古汉语常用工具书 (一)工具书: 是根据一定的社会需要,以特定的编排形式和检索方法,为人们迅速提供某方面基本知识或数据线索,专供查阅的特定类型的图书。 (二)工具书的编排方式: 1、按义序排列 2、按部首、笔划排列 3、按号码排列 4、按音序排列 关于字典和词典 ⑴字典:《康熙字典》《中华大字典》《古汉语常用字字典》《汉语大字典》《新华字典》 ⑵词(辞)典:《辞源》《辞海》《汉语大词典》《现代汉语词典》《中国人名大辞典》《中国古今地名大词典》(三)古代的注音方法: 1、譬况法用打比方的办法,通过描写性、说明性的叙述来指示发音。 《公羊传》:《春秋》伐者为客,伐者为主。东汉何休注:伐人者为客,读伐长言之,齐人语也,见伐者为主,读伐短之。齐人语也。 譬况法注音或对声音长短进行说明,或描写其发音部位,或描写其发音方法,但都不是正式的注音方法。 2、读若法(也叫“读如”)用一个和被注字读音相近的字来注音。 《礼记·少仪》:祭祀之美,齐齐皇皇。郑玄注:“皇,读如归往之往”。 读若法仍是比况被释字的读音,只求近似,所标的音仍不十分准确。 “读若、读如”也用于破假借字,如《礼记》:起居竟信其志。郑玄注:信,读如屈伸之伸,假借字也 3、直音法汉代末年始用直音法注音。指用同音字注音,常见格式“某音某,某音某某之某,某音某某”。 盅,音古;毕,音必;畔,音叛。贯掼,关去。梧,从木吾声。 局限性:⑴无同音字,如“蹭、糗、欸”。 ⑵同音字比较生僻,注之无意义。如“然”的同音字“燃、蚺、髯”。 4、反切注音某某切,唐以前称“某某反(或翻)”。利用汉语双声、迭韵原理,用两个字注另一个字的音,反切上字与所切字的声母相同,反切下字与所切字的韵母和声调相同。 红,胡笼切;毛,莫袍切;送,苏弄切;东,德红切 从东汉末年到1918年注音字母公布,反切法一直被作为汉字注音的主要方法。 5、注音字母中国第一套法定的汉字形式的标注汉字的拼音字母,又称国音字母、注音符号、注音字符。1913年读音统一会制定,1918年北洋政府教育部公布。 1918~1958年在汉语拼音方案公布前一直通行,对统一汉字读音,推广国语,普及拼音知识有很大贡献。1930年南京国民政府曾把注音字母改名为注音符号。后台湾改称为国音符号。 6、汉语拼音方案 (四)工具书使用注意事项: 1、先看序和出版年月,对编纂经过、使用范围和材料收集的起讫点有大致的认识。 2、细读凡例,熟悉使用方法。 3、注意书后补遗、勘误、附录之类。 (五)工具书分类 1、释义为主的工具书 ⑴《尔雅》——中国古代最早的“词典”尔,通“迩”,近。 作者不详,从春秋时期到汉代初年,经师们为解说经典,多人收集典籍训诂注释,递相增益而成。

古代汉语课程简介

一:请各位老师依照下列内容介绍一下自己:(每位老师必填) 1:本人的主要研究方向、发表论文总数及质量、编写教材总数及质量、承担项目总数及项目级别等情况描述。 2:本人所承担的项目、发表的论文、获得的成果和奖励等情况。 3:本人研究方向与社会经济发展相结合的密切程度及成果等情况。 刘宗棠个人简介 男,汉族,山东临沂人,1964-11生,博士学位,中国古典文献学专业,经学及史学文献研究方向。 自2005年来在各类学术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20篇,其中全国中文核心期刊7篇,CSSCI5篇,如《江西社会科学》、《求索》、《内蒙古社会科学》、《学术论坛》、《福建论坛》、《北方论丛》、《船山学刊》以及《广西社会科学》等。 近年来,本人研究方向逐渐转向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阴阳五行和风水文化研究方面来,相信这方面的研究有助于传承和弘扬祖国优秀的文化遗产,有利于提高人们生存和生活质量以及建立和谐美好家园等。 郭锡良主编《古代汉语》课程内容简介 一、古代汉语课程基本内容: 1、古代汉语的概念: 古代汉语是指以先秦口语为基础的上古汉语书面语。这些材料现保存在先秦到汉代的作品里,如儒家经典,诸子作品,以及一些史籍里。还有后代用这种书面语写成的作品,如唐宋八大家和元明清文人的仿古文言作品等。这些书面语统称为文言。其实古代汉语也包括六朝以后在北方话基础上形成的古白话,但本门课程学习的内容只限于文言。 2、古代汉语的分期: 汉语的分期,可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上古汉语——先秦两汉中古汉语——魏晋至隋唐五代近古汉语——宋元以后至“五四”运动前现代汉语——“五四”运动至今古代的口语已经消失,我们现在接触到的只是古代书面语。 3、课程的性质 (1)明确古代汉语课作为工具课的性质 古代汉语课是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基础课和工具课,要求学生在掌握古代汉语

古代汉语通论复习资料.docx

古代汉语逼俺复习诲料 一古代汉语常用工具书 1字典辞书的编排:1 )按部首和笔画排列。2 )按音序排列。3 )按号码排列。 2注音方式:1 )直音:即用同音字注音。2 )反切:用两个汉字拼注一个汉字读音的注音方法。其方法是:反切上字与被切字声母相同,下字与被切字韵母、声调相同。如:“呼报反”,即用“呼啲声母h和“报”的韵母ao声调(')相拼,是“号”或懷好啲“好”。3 )注音字母和拼音字母注音。 3释义方式:1 )直训:也叫语词式。它用一个词去解释另一个词。如:元,始也。2 )描写:对被释对象的特征、形状、位置、作用等给予解释。如:缶,瓦器,所以盛酒浆、秦人鼓之以节歌。3 )义界:也称为定义式。如:斗,十升也。4 )譬况:即用人们熟知的事物去比方不熟悉的或难以解说的事物。如:黑,火所熏之色也。 4常用工具书:1 )《说文解字》简称《说文》,东汉许慎著。是我国规存最早的字典。全书分汉字为540部,开创了以部首统率汉字的字典编纂法,收字以小篆为主。 2)《康熙字典》:是清朝康熙49看开始编写的,参加编写的有张玉书、陈廷敬等三十人, 于康熙55看编成。这部字典按部首笔画的多少,把214个部首分别归入十二集中。十二集以子丑寅卯等十二地支命名。 3)《汉语大字典》:是一部解释汉字形、音、义的大型语文工具书。这部大字典是目前我国搜集汉字单字最多的字典,共收单字五万六千个左右。 4 )《古汉语常用字字典》:北京大学中文系汉语专业等单位联合编写,1979年岀版。收古汉语常用字三千七百多个。修订版于1993年问世。 5)《辞源》:专门为阅读古籍和古代文史研究使用的工具书。

6)《辞海》:是一部综合性的辞书。所收对象除单字外,主要是语词、人物、著作、历史事件、古今地名、团体组织以及各学科名词术语等。古语今语、古义今义并收。 7)《汉语大辞典》:由《汉语大辞典》编辑委员会、《汉语大辞典》编纂处编纂。1986 年第一卷出版,1994年出版最后一卷。全书十二卷,共收单字二1万二千个左右,词目约三十七万条,五千余万字。是一部大型的历时性的详解语文词典,它试图从语词的历史演变过程加以阐述,古今兼收,源流并重。首先,这部词典是迄今汉语语文辞书中搜罗最为宏富的一部大型语挥文词典。其次,这部词典引例丰富,是在收集大量第一手资料的基础上编写成的,保证了收词立目、释义探源方面能超逸前人。 8)《经传释词》:清王引之著,是一本着重研究先秦和汉代经传中虚词特殊用法的著作。9)《词诠》:近人杨树达著。这部书收集了古书中常用的介词、连词、助词、语气词及一部分代词、动词、副词,说明它们的用法、意义并引书证。 (10)《诗词曲语辞汇释》:近人张相著。这部书汇集了唐宋金元明以来流行于诗词剧曲中的特殊鱼词537个,作者从大量的材料中加以比较推敲,考释语辞的含义和作用。这部著作是我们阅读和研究古典诗词曲的重要参考书和工具书。 二汉字的结构 1、汉字的结构与“六书” 1)六书: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 2)象形:象形字的结构特点是依样画葫芦,即许慎所谓“画成其物,随体诘训“。如日、月、止、目、人、车、行、牛、瓜、眉、虎、高、夕、犬、女等。 3)指事:许慎的定义是“视而可识,察而见意。”一眼看去就可以认识大体,仔细观察就发现意义所在。如:上、下、中、亦(腋)、本、末、未、寸、刃、甘等。 4)会意:许慎:”比类合谊,以见指挥”,字面意思是会合成意,即由若干符号相互构成一

《古代汉语》课程建设

本文由【中文word文档库】https://www.wendangku.net/doc/ba9173001.html,搜集整理。中文word文档库免费提供海量教学资料、行业资料、范文模板、应用文书、考试学习和社会经济等word文档 古代汉语课程建设 自评报告 古代汉语课程组 古代汉语课程是中文系学生专业必修课,是一门理论性较强的工具课。其教学目的是通过古代汉语文选及常识的教授,使学生能够熟读一定数量的古文,掌握古代汉语文字、词汇、语法、训诂、音韵等方面的基础知识,在学完本课程后,能运用这些知识,借助工具书和必要的注释,阅读一般的文言文。对师范院校的学生来说,尤其要使其能准确地解决中学语文教材所收文言作品中的有关问题。我们整个课程建设都是围绕这一教学目的进行的。 一、师资队伍建设的基本情况 1.师资结构 担任古代汉语课程的教师三人,其中副教授一名(于2000年1月退休,2001-2002年被反聘为本科生讲授古代汉语课程),讲师两名,其中杨泽林老师于2004年6月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并获得文学硕士学位,并且担任了中文系语言教研室主任;赵献春老师正在攻读硕士学位,职称结构合理,师资配置完整,教师学历、学位进修有计划、有成效。(教师的毕业证、学位证、职称证、教师证、获奖证书等见附件三) 2.教学情况及教学能力 三位任课教师始终坚持业务进修,以提高教学水平。多次到北京师范大学、南开大学等高校参加研讨班、进修班,不断地充实自己,提高自己,都能以最好的状态完成古代汉语的教学任务。同时每一位教师均能开上公共基础课普通话、汉字字型常识及英语系的必修课大学语文课,并为中文系学生开设了专业必修课现代汉语以及中文专业深化课程语言学概论、训诂学基础,而且还为全校学生开设了古代诗词赏析、名作欣赏、民俗学以及文献阅读与常识、汉字与文化趣谈等选修课。

古代汉语通论【精华版】

古代汉语 一、绪论 1、什么是古代汉语? 古代汉语是一个比较广泛的概念。大致分两个系统:一个是以先秦口语为基础而形成的上古汉语书面语言以及后来历代作家仿古的作品中的语言;一个是唐宋以来以北方话为基础而形成的古白话。 二、文字 1、汉字的性质: 文字学家主要凭字形来辨别本义,这是因为汉字是属于表意体系的文字,字形和意义有密切的关系,分析字形有助于对本义的了解。 2、六书:关于汉字形体构造的传统说法。六书是六艺之一。一般于六书的名称采用许慎《说文解字·叙》的,于次序则采用班固《汉书·艺文志》的。六书依次为: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只有象形、指事、会意、形声是造字之法,转注、假借为用字之法(并不能产生新字)。 A、象形:把事物轮廓或具有特征的部分描画出来,构成一个字,如日、月、山、火、夕、鸟、鱼、鹿、羊、自。 B、指事:用记号指出事物特点的造字方法。如上、下、本、末、亦、刃。末、朱、兀、寸、甘、刃、旦。 C、会意: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形体组成,把它们的意义组合成一个新的意义的造字法。常常是两个象形字的 结合,如武、信、及、从、休、步、逐、斗、莫、牧、采、出、 D、形声:是由意符(也叫形符)和声符两部分组成的,意符表示本义所属的意义范畴,声符表示读音,如江、河、沐。杞、问、物、里、过、发 E、转注:说法不一。许慎(建类一首,同意相受;考老是也)。后代的争论:江声(部首,凡某之属皆从某);戴震(互训:转相为注,互相为训);朱骏声改变了定义和例字(引申:体不改造,引意相受;令长是也)。 F、假借:许慎“本无其字,依声托事”,以令长为例。如“令”本为“发号”的令,后来借用为“县令”的令。 3、古今字的性质:由于历史的发展,汉字的演变,产生了一个新的字代表一个字的一个或者几个意义,分担前一个字部分的意义,那么前一个字为古字,新产生的字为今字。如“责”,其“债务”等意义已经为“债”所替代,但“责任”等意义担任着,故而两者为古今字。 4、古今字的特点 (1)各个时代一般使用的汉字一直在五六千个左右。汉字增多的原因有三: A、因社会发展需要而不断产生新字。 B、逐渐衰亡的字仍然保存在字典中。 C、上古汉字“兼职”现象多,后代不断分化(古今字)。例如一个“辟”字就兼有后代的避、辟、僻、嬖、譬等字的意义。 a词义的引申。①弟悌②责债 ①弟,弟弟。又读ti\,敬爱兄长。后作悌。 ②责,债的本字。引申为责求、责备、责任等,为与引申义相区别,另造债字表其本义。 b用字的假借①说悦②莫暮 ①说,本为言说的说,后来表借义为喜悦字,后来另造悦字来表其借义。 ②莫,本为日暮,因借为否定性无定代词,故另造暮字表其本义。 5、异体字的性质:由于时间或地域的关系,人们为同一个词造出两个或更多的字来代表它,形成了形体结构相差较大,意义完全相同,在任何情况下都可以互换的字,如睹覩。 6、异体字的特点: A、会意字与形声字之差。如:泪淚。

《古代汉语2》课程教学大纲

《古代汉语2》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代码:700131049 课程英文名称:Ancient Chinese Language 2 课程总学时:32 讲课:32 实验:0 上机:0 适用专业:汉语言文学专业 大纲编写(修订)时间:2017.7 一、大纲使用说明 (一)课程的地位及教学目标 古代汉语2是汉语言文学专业(留学生)三年级的一门必修的专业基础课,是理论性、实践性和应用性很强的一门工具课。本课程主要是通过古代的文选讲授古代汉语的基本概念、基础知识。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能比较系统地掌握古代汉语的基本知识,能借助工具书阅读一般的没有今注的古代白文,提高古典文献阅读水平,为进一步学习和深入研究其他相关课程尤其是中国古代文学课奠定扎实的基础。 (二)知识、能力及技能方面的基本要求 1.使学生掌握古代汉语中常用实词和虚词与现代词汇不同的词性及用法。 2.使学生理解古代汉语中固定格式表达的意义和用法。 3.使学生掌握古代汉语中与现汉语法不同的文言语法。 4.通过对古代汉语词汇和语法的学习,使学生能借助工具书阅读一般的古代白文。 5.使学生了解部分古代的文化知识。 (三)实施说明 1.大纲适用于汉语言文学专业(留学生)三年级下学期使用。本门课程总计32学时。 2.本课程是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课程,在理论联系语言运用实际讲清楚理论的基础 上,进行语言技能的课堂训练和课外练习。 3.本课程的讲授是由文选和古汉语基础知识两大部分组成。通过每一篇文选讲授其中的常 用虚词、固定格式和文言语法。 4.文选部分主要是讲授历代古文名篇,尤其是先秦两汉文献中的散文名篇和宋明清小说选段。文选的讲授以解释词句为主,突出常用词。文选部分的学习可以增强学生对古汉语的感性 知识。 5.理论知识主要是讲授前人对古汉语各种语言现象和规律的总结,使学生掌握古汉语的特 点和规律,举一反三,加快学习速度。基础知识部分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古汉语文字、词汇、语法、音韵、训诂、诗词格律、修辞、文献以及文体等方面的理论知识。 6.由于本课程涉及的是古代汉语方面的基本概念、基本知识,以及课文中存在大量与现代汉语词性和词意不同的古代词汇,所以要求学生做到课前预习。 (四)对先修课的要求 学生已经具备汉语中高级水平,在之前现代汉语课学习中掌握了现代汉语的一些基础和应 用知识,并已经修完古代汉语一学期的课程。 (五)对习题课、实验环节的要求 对各章节内容适时进行课堂练习,一般在学完各节基本内容之后,用一些时间结合课程重点、难点开展练习。 (六)课程考核方式 1.考核方式:考试 2.考核目标:在考核学生古代汉语基本概念知识和一般原理的基础上,考核学生对常用虚词、固定格式和文言语法的理解能力。 3.成绩构成:本课程的总成绩主要由两部分组成:平时成绩占10%,期中考查成绩占10%,期末考查成绩占70%。 (七)参考书目 《古代汉语》,王力主编,中华书局,1981年 《古代汉语》,郭锡良主编,商务印书馆,1999年

古代汉语通论笔记(一)词类活用.docx

古代汉语通论(一)一一词类活用 词类活用的定义: 汉语词类的划分古今基本一致,可分为实词和虚词两大类,实词包括名、动词、形容词; 虚词包括副词、介词、连词、语气词。词类的基本功能古今也基本一致。但是,在古代汉语尤其是上古汉语中,有些词可以按照一定的表达习惯灵活运用,在句子中临时改变它的词性 和基本功能,这类语法现象叫做词类活用。 词类活用与兼类不同,兼类是一个词兼有不同词类的句法功能,这些功能是经常的而不 是临时的。而活用则是在一定的条件下,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临时表现出来的某种功能。离开了这种语境该功能不复存在。 词类活用的类型: 词类活用主要是实词的活用,即动词、名词、形容词的活用。具体而言包括动词的使动用法,形容词用做一般动词,使动和意动用法;名词用做一般动词,使动和意动用法以及做状语。 使动用法:是指谓语动词使宾语具有什么样的特点意思,它用一种动宾式来表达兼语结 构的内容,使结构显得简练。在上古兼语结构很罕见。 意动用法:是指谓语具有认为宾语怎么样或者把宾语看作什么的意思。凡是由意动词构 成的句式都是以主谓词组做宾语的句式。可变换为“以,,为””或“把,,看作,,” 。 二者的区别在于使动用法是宾语客观上发生了变化,意动用法是宾语客观上没有发生变化而 主语主观上认为它发生了变化或者对待的方式有所改变。 第一节词类活用的鉴别 鉴别一个词是不是活用成另一类词,可以从语义和句法两个方面来考察。通常词类活用 会伴随词汇意义的改变。如果一个词语按照平常的意义解释不通时就要考虑是否为词类活用。另外,语法特征尤其重要:比如词语在句子中所处的地位,跟那些词语组合,构成什么样的句法结构等。名词、形容词活用为动词。名词、形容词的使动用法和意动用法,以及名词用如动词,都是活用为动词。 1、两个名词连用。如果两个名词连用,既不是并列关系,也不是偏正关系,则其中必有一个名词或用为动词,一般是前一个名词活用为动词。如: 遂王天下。(《韩非子?五蠹》)(王天下:统治天下。) 擅爵人,赦死罪。(贾谊《治安策》)(爵人:拿爵位给人。) 面山而居。(《列子?汤问》) 有时后一名词活用为动词: 乃丹书帛曰:陈胜王。(《史记?陈涉世家》) 子房前。(《史记?留侯世家》) 2、名词、形容词在“所”字后。“所”是个辅助性代词,经常放在动词前面,构成“所” 字词组,指代一定的对象,故“所”后的名词、形容词要活用为动词。如: 置人所罾鱼腹中。(《史记?陈涉世家》) 所罾:网到的(鱼)。 世之所高,莫若黄帝。(《庄子?盗跖》) 所高:推崇的(人)。 非博士所职。《史记?秦始皇本纪》(所职,所负责的。) 3、名词、形容词在能愿动词后。能愿动词修饰的是动词,所以当名词、形容词放在“能”、“可”、“足”、“欲”等能愿动词后面时,活用为动词。如: 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荀子?劝学》) 问其深,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王安石《游褒禅山记》)(不能穷:不能走到头)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