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秦汉文学之第七章

秦汉文学之第七章

秦汉文学之第七章
秦汉文学之第七章

第七章东汉文人诗

《古诗十九首》明写卷

第一节东汉文人诗发展概况

一、东汉文人五言诗的发展过程:

1、在西汉时,并没有文人五言诗,文人五言诗的出现是在东汉时。最早的文人五言诗是班固的《咏史诗》,班固的《咏史诗》咏写的是缇萦救父的故事。这首诗以叙事为主,风格朴实无华,还属于文人五言诗发展的初级阶段。

缇萦求父

2、张衡的《同声歌》是文人五言诗的进一步发展。它也以叙事为主。风格由朴实无华发展为一种缛丽华丽,展示出了文人五言诗发展期的特色。

情好新交接,

恐慄若控汤。

3、秦嘉的《赠妇诗》三首则是东汉文人五言抒情诗成熟的标志。这首诗使文人五言诗由叙事为主而变为了以抒情为主。

秦嘉

4、到了东汉后期,文人五言诗的风格开始发生变化。在东汉前期的作者(班固、张衡等)手中,五言诗表现出一种儒家特有的温柔敦厚的中和之美。而乐汉后期,由于社会的混乱,政治的黑暗,使得文人五言诗的风格有了质的变化,由中和之美发展为一种对于社会强烈批判、控诉的锋芒毕露之风。

郦严的《见志诗》二首,抒发怀才不遇的感慨,传达出遭遇压抑的不平之气。

赵壹的《疾邪诗》是附在《刺世疾邪赋》之后。是东汉后期文人五言诗的代表之作。这首诗中强烈的对于社会的批判之情是其最大的特点。

蔡邕的《翠鸟赋》是以一种寓言的形式展现出了东汉后期文人全身远害的心态。

5、东汉后期的《古诗十九首》,标志着东汉文人五言诗创作高峰的到来。

二、东汉文人七言诗的发展过程:

1、班固的《竹扇赋》今存残篇,是一首完整的七言诗,但此诗并不独立成篇,而系于赋尾。

2、张衡的《四愁诗》是模仿骚体而创作的完整的文人七言诗。在这一组诗中,除了每章的第一句中带有语气词“兮”之外,其余的诗句都是整齐的七言诗。是后代七言歌行的先声。

第二节《古诗十九首》

一、《古诗十九首》的得名由来

《古诗十九首》最早见于梁代萧统的《文选》卷二九之中,这一组诗并不是一时一地一人之作,由于他们的风格接近,于是萧统把他们放在一起,命名为《古诗十九首》。

萧统

二、《古诗十九首》的思想内容:

1、游子之歌:

(1)写游子的思乡怀内。

(2)用坦率的语言表露建功立业、扬名后世的积极入世之心。

(3)写游子功业不就后的追求现世的享乐。

2、思妇之词:

盼望游子早归。

三、《古诗十九首》中传达的人生哲理:

1、永恒与有限的关系:有两种表现方式:

(1)写物长人促,表达出了人与物的不同,以物的永恒来反衬人之有限;

(2)写物与人一样,但物与人都是有限的、短暂的。

人生非金石,

岂能长寿考。

——《回车驾言迈》

2、人的心态与生命周期的关系。

人生命周期的运转速

度与心态的好坏成反比

关系。

思君令人老,岁月忽已晚

《瘦身男女》剧照

3、忧郁与欢乐的关系。

在《古诗十九首》中,作者长期游宦在外,面对着仕途坷坎、背井离乡,作者面对着是一种深沉的、长久的愁苦之情。面对这种愁苦感伤的深重的忧郁之情,作者在诗中以一种消极的方式来进行消解。这种方式就是及时行乐。

4、来去亲疏的关系。

时间的流逝造成了人们之间亲疏与来去不同角色的变换,而在外的游子是最能体现这种情绪的。

四、《古诗十九首》中流露出的独特的人生感受:

1、敏锐的节序感

2、微妙的空间感

3、深切的世态炎凉

五、《古诗十九首》的艺术特色

1、抒情委婉。在抒情时,作者并非入诗之始就直抒情感,而是以写景叙事开头,然后自然地转入抒情。

《涉江采芙蓉》

2、艺术境界浑然圆融,物我互化。

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

3、语言上,言近旨远,语短情长,简洁生动达到了炉火纯青的高度。

小升初必备文学常识及复习资料

小升初语文必备文学常识积累——中国历史篇 尧舜禹夏商周,春秋战国乱悠悠。 秦汉三国晋统一,南朝北朝是对头。 隋唐五代又十国,宋元明清帝王休。 春秋战国时期 1、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是《》.第一部语录体儒家经典是《》 2、"四书五经",“四书”指《》《》《》《》, “五经”指《》《》《》《》《》 3、我国的第一位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是(),他的代表作《》为我国第一首长篇抒情诗。 4、女娲造人、女娲补天、盘古开天地、后羿射日、精卫填海、黄帝战蚩尤、鲧禹治水这些神话故事中解释自然现象的有()、()、();反映人类同自然斗争的有()、()、();反映社会斗争的有()。 5、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其中孔子是()学派的代表人物,名(),字(),他不仅是一位思想家,还是一位()家 春秋战国时期 1.答案:《诗经》、《论语》 2.答案:“四书”:《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五经”:《诗》《书》《礼》《易》《春秋》 3.答案:屈原《离骚》 4.答案:解释自然现象的有:女娲补天、女娲造人、盘古开天地,反映人类同自然斗争的有:后羿射日、精卫填海、鲧禹治水,反映社会斗争的有:黄帝战蚩尤。 5、答案:儒家丘仲尼 秦汉时期 1、我国第一部纪传体史书是西汉着名史学家()撰写的《》,被()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与司马光的《》并称“史学双壁” 2、汉赋四大家:()、扬雄、()、张衡 3、我国第一部断代体通史是《》,作者是东汉的() 4、西汉文章两司马指的是()、()

魏晋南北朝时期 1、我国第一位女诗人是()。 2、乐府双壁指的是《》、《》加上《》为乐府三绝 3、建安“三曹”指的是( )、( )、( ),“七步之才”这个成语就是由()的《》诗得来的。其实建安曹家人才辈出,你还记得那个称象的男孩吗?他叫什么名字? 4、魏晋南北朝诗人,被钟嵘《诗品》称为“古今隐逸诗人之宗”的是(),你能写出一个他的作品的名字么? 秦汉时期 1.答案:司马迁《史记》鲁迅《资治通鉴》 2.答案:司马相如、班固 3.答案:《汉书》班固 4.答案:.司马迁、司马相如 魏晋南北朝时期 1.答案:.蔡琰(文姬) 2.答案:《孔雀东南飞》、《木兰辞》或(《木兰诗》)、《秦妇吟》 3.答案:1.曹操、曹丕、曹植、曹植《七步诗》曹冲 4.答案: .陶渊明《归园田居》《饮酒》《桃花源记》…等… 唐宋时期 由于隋代十分短暂,文学的发展也不够典型,所以我们直接进入唐宋时期 1、初唐四杰指()、()、()、() 2、“李杜文章在,光芒万丈长”,这里的“李杜”指的是()和()。他们分别被尊称为()和()。 3、唐宋八大家指的是唐宋()八大家。他们分别是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和()以及宋代的欧阳修、()、()、()、王安石、()。 4、中国文学史上的“大李杜”是指李白和杜甫,你知道“小李杜”指哪两位么? 5、第一位女词人,亦称“三瘦词人”的是宋代的()。 6、唐代诗人雅号:例如李白——诗仙杜甫——诗圣王维——()刘禹锡——()李贺——()白居易——()

秦汉文学

第二编秦汉文学 绪论 一.填空 1、西汉作家群体的再度生成大约在和时期。 2、汉赋和有很深的渊源关系。汉宣帝时,等人用诵读奇文等方法为太子治病。东汉时,王逸则写出了的研究著作。 3、汉初以招致文士闻名的诸侯王有、、和。 4、武帝曾令淮南王刘安为一书作注解,其宾客还集体创作了 一书。 5、汉代、、等文化机构的设立,为稳定已生成的作家群体发挥了积极作用。 6、言“赋家之心,苞括宇宙,总揽人物”的人是,则说了“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前者选自。 7、汉代文人贵于名行,为实现理想不惜牺牲自己,因此他们的作品贯穿着一 种、的精神,保持着的格调。 8、汉代文学从对的批判发轫,经昌盛期的,最后以对的批判而告终。 9、汉代文人的地位经历了一个从到、再到的演变过程。 10、汉代文学与先秦文学有很深的渊源关系,所以一开始就具有色彩。东汉以后,文学作品的精神日益增强,辞赋创作中,班彪的《》、班昭的《》、的《述行赋》、的《刺世疾邪赋》都是现实性很强的作品。 11、西汉的学校教育是时期经倡导后发展起来的。由于政府的大力支持,两汉文学思潮很少超越的藩篱,《》中主张诗歌 “,”等观点,成为汉代文学思潮的灵魂和主调。 12、赋是汉代文学最具代表性的样式,它介于和之间。骚体赋的代表作有贾谊的《》,枚乘的《》标志着新体赋的正式形成, 的作品代表了新体赋的最高成就,的《归田赋》则开创了抒情小赋的先河。 13、司马迁的《史记》开辟了文学的新纪元,《》是历史演义小说的滥觞,马第伯的《》可视为现存最早的较完整的游记。 14,汉代文学的发展可划分为期、期、 期和期四个阶段。 二.简答 1、试析秦代文学创作的情况及其原因。 2、简述汉代文人地位的演变过程。 3、简析汉代文学经由批判,到歌功颂德,再到批判的发展演变历程。 4、简述汉赋的源流、分工和合流。

中国文学常识问答100题答案

中国文学常识问答100题(答案) 1. 《诗经》 2. 《诗经》收录的是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500多年间的诗歌作品,共305篇。 3. 《离骚》,作者屈原 4. 《离骚》、《九歌》、《九章》、《天问》等。 5. 楚辞 6. 主要有三部:《左传》、《国语》、《战国策》 7. 《左传》8. 《论语》 9. 国别体10. 《谏逐客书》11. 门客12. 共叔段 13. 司马相如,班固,杨雄,张衡1 4. 《史记》,作者司马迁15. 《汉书·艺文志》,作者班固 16. 《乐府诗集》,编者是宋代的郭茂倩17 汉末文人无名氏的《古诗十九首》 18. 多写五言诗,抒发了忧国治世的愿望,作品具有“慷慨悲凉”之气,被誉为“建安风骨”。 19. 陶渊明20. 王维21 七言诗22. “永明体” 讲究声律和对仗,是沈约、谢朓等人创造的。 23. 笔记体小说,作者是刘义庆24. 《世说新语》 25. 曹丕的《典论·论文》、陆机的《文赋》、刘勰的《文心雕龙》、钟嵘的《诗品》、萧统的《文选》 26. 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27. 边塞诗28. 七言律诗29. 李贺 30. 白居易,有2888首诗杜甫,有1465首诗李白,有1045首诗 31. 张若虚、贺知章、张旭、包融32. 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 33. 孟浩然、王维34. 高适、岑参、王昌龄 35. 李白是“诗仙”,诗风飘逸;杜甫是“诗圣”,诗风沉郁。 36. 元稹,白居易37. 李商隐、杜牧 38. 针对唐初创作中的形式主义,中唐时的韩愈、柳宗元积极倡导“尊崇儒学”、“文以载道”,提倡恢复秦汉文章传统,强调语言“文从字顺”和作家的修养,力求改变文体、文风,这就是“古文运动”。 39. 词兴起于唐五代,极盛于宋代,是由民间的“曲子词”发展而来的。 40. 《花间集》 41. 欧阳修、王安石、曾巩、苏洵、苏轼、苏辙、韩愈、柳宗元 42. 43. 柳永44. 晏殊,晏几道45. 苏轼46. 李清照47. 辛弃疾48. 稼轩体49. 元杂剧 ;套数是由同一宫调若干支曲调连缀而成,如关汉卿的《南吕·一枝花·不伏老》。“南吕” 是宫调名,“一枝花”是第一支曲牌名,“不伏老”是标题。 52. 《西厢记》,作者王实甫。53. 愿天下有情终成眷属。

秦汉文学史之秦汉文学概述资料讲解

秦汉文学史之秦汉文 学概述

秦汉文学史之秦汉文学概述 秦汉文学概述 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在相继灭掉韩、赵、魏、楚、燕之后,又派大将王贲从燕地向南挥戈攻齐,生俘齐王建,六国遂平,终于完成了统一大业,自称始皇帝,建立了秦王朝。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中央集权的封建王朝,也使中国在历史上第一次实现了名符其实的大统一。这种大统一不仅是政治上的统一,而且也表现为军事统一,经济统一,文化统一,即所谓车同轨,书同文.从此以后,在世界的东方,在中国大陆上,以汉族为主体的中华民族,就对自己的祖国,表现出了一种无比强大的向心力,虽经多次内乱与外患,但仍然分久必合,保持了文化文明诸方面从未间断过的连续性,使华夏炎黄子孙始终得以生生不息,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这种前所未有的大统一,不仅在更广阔的背景上促进了社会的进步,而且也为文学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契机。但是,由于秦始皇和先秦法家一样,过分迷信武功、法吏而轻视文治,完全接受了法家明主之国无书简之文,以法为教;无先王之语,以吏为师的偏颇的理论主张,尤其在他晚年(公元前213年)在社会矛盾已经十分尖锐,社会危机一触即发的关键时刻,又错误地接受了不懂得如何守成的法家人物李斯的焚书建议,严酷地推行旨在愚民的文化专制政策,妄图以此达到长治久安的目的,结果更加剧了社会矛盾和社会危机。到秦始皇死后第二年(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在大泽乡揭竿而起,天下云集而响应,赢粮而景从,爆发了中国历史上 第一次农民大起义,秦王朝自建立只短暂的十六个年头,就在公元前206年被刘邦、项羽的起义大军推翻了。

秦王朝作为一个中央集权的统一封建国家只存在15年。这期间除皇帝的诏令和臣下的奏疏等实用文字外,没有散文名篇传于后世。而在文学发展中起过一定影响的是完成于秦统一前秦王政八年(公元前 239)的《吕氏春秋》和李斯作于秦王政十年的《谏逐客书》。前者由秦丞相吕不韦主持,由其门客集体编著,它同先秦其他诸子散文一样,有不少地方借寓言故事说理,富于文学意味;书中还保存了大量先秦时代的文献和佚文遗闻,是后世研究先秦历史文化的重要资料。后者是李斯为谏阻秦王拟驱逐六国来客而作。文章揆之以事理,说之以利害,排比铺张,有战国纵横家说辞的气势;而在文辞的修饰整齐、音节的和谐流畅等方面,又是汉代政论文和辞赋的先声。 秦王朝覆灭后,又经过四年的楚、汉之争,到公元前202年刘邦击败项羽,重新统一中国,定都长安建立了汉王朝,史称西汉。 汉承秦制,是指汉王朝从本质上承继了秦王朝以郡县制为典型特征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大一统国家政体,以及制定了与此相应的诸如律令、军法、历法、礼仪等一整套制度,而并非是说也继承了秦王朝极为酷虐的政治统治。 汉代逐渐繁荣起来的文学,首先应该提到的是产生于战国后期的赋。因为赋才是两汉四百年间,从总体创作实况来看发展得最昌盛,最富于艺术的审美价值,最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同时也最先表现出堪称为自觉创作意识的文学品种。早在西汉初期,这种文学体裁就已经开始风靡,不仅有此时最杰出的文学家贾谊的传世名作《吊屈原赋》、《鵩鸟赋》等,而且甚至先后在吴楚地区的吴王刘濞、梁孝王刘武、淮南王刘安的府中,集中枚乘、庄忌、枚皋、司马相如等一大批艺术风格各异的名家,形成了影响很大的创作中心。

秦汉文学

第二编秦汉文学 第一章秦汉散文 概述《谏逐客书》的主要特点。 一.《谏逐客书》以逐客不利于秦的统一为中心,首先铺叙历史上客卿辅助秦国并使之国富兵强的事实,以说明客卿不曾有负于秦;其次叙说秦始皇看重外国的好玩之物,而轻视客卿的事实,论定其重物轻人的错误;最后分析纳客和逐客的利害关系指出逐客非但不利于秦的统一大业,还会使秦国趋于危亡。结构严密。二.文章罗列众多事实,极力铺陈,颇具纵横家法。 简述贾谊散文的代表作及其特点。 一.拒实设论,理直气壮,深情恳切,是贾谊散文的重要特点之一。如《治安策》开头即说:“臣窃惟事势,可为痛哭者一,可为流涕者二,可为长太息者三。”二.文章铺饰排比,渲染淋漓,深得先秦纵横家说辞的风神。如《论积贮疏》是贾谊散文中的名篇。 简述晁错散文的代表作及其特点。 一.切实中肯,论精识深,擅长分析,言之凿凿。如《论贵粟疏》以有力的论据,说明轻赋役以劝农功,贵粟而贱金玉对于国家发展的意义。 二.晁错散文的另一个特点,是具有战国策士的纵横家风气,辞藻谐偶,句式铺排。如《上书言兵事》论“得地形”。 第二章司马迁与汉代史传散文 第三章汉代辞赋 名词解释:骚体赋 以抒情为主,体制基本与先秦的楚辞相同,如贾谊《吊屈原赋》、《鵩鸟》、严戒《哀时命》、淮南小山《招隐士》等。 简述贾谊骚体赋的创作特点。 贾谊骚体赋作,今存有《吊屈原赋》、《鵩鸟赋》、《旱云赋》、《惜赋》残局,前散篇是代表作。一.抒情述志、情感浓郁,是贾谊骚体赋的重要特色,如《吊屈原赋》借凭吊屈原而发述自己征途受挫、怀才不遇的幽愤,情感极为浓郁。二.从艺术表现看,贾谊《吊屈原赋》《鵩鸟》二作都直述胸臆,议论多于形象。《旱云赋》描摹云气和大旱的情状,也很有表现力。

古代文学先秦--秦汉部分试题库

《古代文学》先秦—秦汉文学题库一.选择题: 1.“百家争鸣”的局面出现在()。 A.西周时期 B.西周和春秋时期 C.战国时期 D.秦代 2.风、雅、颂的得名本质上是由于()。 A.诗歌的内容 B.产生的地区 C.音乐 D.产生的时代 3.我们今天所见到的《诗经》是()。 A.《鲁诗》 B.《齐诗》 C.《韩诗》 D.《毛诗》 4.赋、比、兴是《诗经》的()。 A.音乐的分类 B.内容的分类 C.艺术表现手法 D.讽刺手法 5.我国最早的历史散文集是()。 A.《春秋》 B.《左传》 C.《国语》 D.《尚书》 6.我们见到的《春秋》是一部鲁国的()。 A.编年体史书 B.分国记事的史书 C.纪传体史书 D.汇集历史资料的史书 7.《有为神农之言者许行章》这篇文章出自()。 A.《老子》 B.《论语》 C.《孟子》 D.《庄子》 8.屈原的《九歌》和《九章》分别有()。 A.11篇和1篇 B.9篇和9篇 C.1篇和9篇 D.11篇和9篇 9.《鵩鸟府》和《吊屈原赋》的作者是()。 A.枚乘 B.司马相如 C.司马迁 D.贾谊 10.我国古代诗歌史上最长的一首叙事诗是()。 A.《孔雀东南飞》 B.《离骚》 C.《木兰诗》 D.《天问》 11.汉代传习的"四家诗"中,属于"古文诗"的( )。 A.《鲁诗》 B.《毛诗》 C.《齐诗》 D.《韩诗》 12.先秦历史散文中文学性最强的两部书是()。 A.《左传》和《战国策》 B.《左传》和《国语》 C.《春秋》和《左传》 D.《尚书》和《国语》 13.《子虚赋》和《上林赋》的作者是()。 A.扬雄 B.司马迁 C.司马相如 D.贾谊 14.《孔雀东南飞》最早见于()。

秦汉时期文学常识

Day3秦汉时期 1.《史记》最初称为《太史公》或《太史公记》、《太史记》,是西 汉史学家司马迁撰写的纪传体史书,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载了上至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代,下至汉武帝太初四年间共3000多年的历史。全书共130篇,分为本纪(12)、世家(30)、列传(70)、书(8)、表(10)五部分。是“二十五史” 之首,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2.司马迁,字子长,西汉史学家、散文家。司马谈之子,任太史 令,因替李陵败降之事辩解而受宫刑,后任中书令。发奋继续完成《史记》,被后世尊称为史迁、太史公、历史之父。 3.“汉赋四大家”是:扬雄《甘泉赋》;司马相如《子虚赋》《上林 赋》;班固《两都赋》;张衡《二京赋》、《归田赋》。 4.《孔雀东南飞》是我国第一首长篇叙事诗,也是古代最长的民间 叙事诗,它与北朝的《木兰诗》合称为“乐府双璧”,加上《秦妇吟》为“乐府三绝”。 5.“三纲五常”:出自于西汉董仲舒的《春秋繁露》一书。所谓 “三纲五常”,就是”纲常“,它是我国儒家伦理文化中的重要思想。 ?三纲:“父为子纲”(父母是子女的纲领,领路人)、“君为臣纲” (君为主,臣为从;臣不能违背君主);夫为妻纲(夫为主,妻为从) ?五常:仁、义、礼、智、信

Day3秦汉文常练习 1.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国第一首长篇叙事诗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我国第一首长篇抒情诗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乐府双壁”和“乐府三绝”分别指:____________________。 5.“三纲五常”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秦汉文学

1、班固所作的历史著作是【】 A.《史记》 B.《汉书》 C.《吴越春秋》 D.《越绝书》 2、《昌言》的作者是【】 A.恒谭 B.王充 C.仲长统 D.崔寔 3、司马迁在《史记》中成功塑造人物性格的手法不包括【】 A.“互现法”的使用 B.对比衬托方法 C.重视心理描写 D.非个性语言描写 4、张衡所作《二京赋》的谋篇立意大抵模仿的作品是【】 A.《两都赋》 B.《述行赋》 C.《幽通赋》 D.《幽通不遇赋》 5、杨恽的主要散文作品有【】 A.《新序》 B.《春秋繁露》 C.《盐铁论》 D.《报孙会宗书》 6.《赠四王冠诗》的作者是【】 A.班固 B.应亨 C.张衡 D.秦嘉 7、东汉抒情小赋的开山之作是【】 A.《两都赋》 B.《二京赋》 C.《归田赋》 D.《鹦鹉赋》 8、在汉代被称为“群儒首”的人是【】 A.贾谊 B.司马迁 C.董仲舒 D.刘向 9、《李夫人赋》的作者是【】 A.董仲舒 B.汉武帝 C.刘歆 D.班婕妤 10、《春秋繁露》的作者是【】 A.刘向 B.董仲舒 C.桓宽 D.杨恽 11、开创大赋的是【】 A.司马相如 B.枚乘 C.贾谊 D.班固 12、《士不遇赋》的作者是【】 A.董仲舒 B.汉武帝 C.刘歆 D.班婕妤 13、桓宽散文的代表作是【】 A.《盐铁论》 B.《过秦论》 C.《昌言》 D.《新序》和《说苑》 14.《新论》的作者【】 A.桓谭 B.王充 C.仲长统 D.崔颢

15、下列作品属于枚乘所作的是【】 A.《至言》 B.《上书谏吴王》 C.《论积贮疏》 D.《论贵粟疏》 16、司马迁在《史记》中成功塑造人物性格的手法不包括【】 A.“互现法”的使用 B.对比衬托方法 C.重视心理描写 D.非个性语言描写 17、赵壹创作的抒情小赋是【】 A.《归田赋》 B.《鹦鹉赋》 C.《二京赋》 D.《刺世疾邪赋》 18、王充的散文作品是【】 A. 《新论》 B. 《论衡》 C.《昌言》 D. 《政论》 19、《遂初赋》的作者是【】 A. 董仲舒 B.汉武帝 C.刘歆 D.班婕妤 20、目前学术界认定为蔡琰所做的诗是【】 A.五言《悲愤诗》 B.七言《悲愤诗》 C.《胡茄十八拍》 D.《饮马长城窟行》 21、《吕氏春秋》向来被视为【】 A.道家著作 B.法家著作 C.儒家著作 D.杂家著作 22、《史记》中的表有平【】 A.8篇 B.10篇 C.30篇 D.70篇 23、以抒情为主,体制基本与先秦的楚辞相同的赋体类型属于【】 A.骚体赋 B.散体大赋 C.抒情小赋 D.骈赋 24、汉乐府民歌中倾诉生活困顿的诗篇是【】 A.《东门行》 B.《十五从军征》 C.《上邪》 D.《相逢行》 25、《上书谏吴王》的作者【】 A.贾山 B.贾谊 C.晁错 D.枚乘 26、“赋”作为文体的名称,最早见于【】 A.《子虚赋》 B.《赋篇》 C.《上林赋》 D.《两都赋》 27、东汉中后期出现的一种句法类于大赋但篇幅比较小,铺叙摹绘的成分减少而抒情成分极大增加的赋作的赋体类型属于【】 A.骚体赋 B.散体大赋 C.抒情小赋 D.骈赋 28.汉乐府民歌中讥刺达官显贵德尔诗篇是【】 A.《东门行》 B.《十五从军征》 C.《上邪》 D.《相逢行》 29、蔡邕创作的骚体赋是【】

古代文学先秦--秦汉部分试题库

选择题: .“百家争鸣”地局面出现在(). .西周时期.西周和春秋时期 .战国时期.秦代 .风、雅、颂地得名本质上是由于(). .诗歌地内容.产生地地区 .音乐.产生地时代 .我们今天所见到地《诗经》是(). .《鲁诗》.《齐诗》 .《韩诗》.《毛诗》 .赋、比、兴是《诗经》地(). .音乐地分类.内容地分类 .艺术表现手法.讽刺手法 .我国最早地历史散文集是(). .《春秋》.《左传》 .《国语》.《尚书》 .我们见到地《春秋》是一部鲁国地(). .编年体史书.分国记事地史书 .纪传体史书.汇集历史资料地史书 .《有为神农之言者许行章》这篇文章出自(). .《老子》.《论语》 .《孟子》.《庄子》 .屈原地《九歌》和《九章》分别有(). 篇和篇篇和篇 篇和篇篇和篇 .《鵩鸟府》和《吊屈原赋》地作者是(). .枚乘.司马相如 .司马迁.贾谊 .我国古代诗歌史上最长地一首叙事诗是(). .《孔雀东南飞》.《离骚》 .《木兰诗》.《天问》 .汉代传习地"四家诗"中,属于"古文诗"地( ). .《鲁诗》.《毛诗》 .《齐诗》.《韩诗》 .先秦历史散文中文学性最强地两部书是(). .《左传》和《战国策》.《左传》和《国语》 .《春秋》和《左传》.《尚书》和《国语》 .《子虚赋》和《上林赋》地作者是(). .扬雄.司马迁 .司马相如.贾谊 .《孔雀东南飞》最早见于(). .《乐府诗集》.《玉台新咏》 .《文选》.《古诗源》 ."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这四句诗出自《古诗十九首》地().文档来自于

网络搜索 .《涉江采芙蓉》.《青青陵上柏》 .《迢迢牵牛星》.《青青河畔草》 ."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这首诗题为(). .《垓下歌》.《大风歌》 .《秋风辞》.《瓠子歌》 .《报任安书》地作者是(). .司马迁.司马相如 .司马谈.东方朔 .《汉书·苏武传》地作者是(). .司马迁.司马相如 .司马谈.班固 .汉代传习地"四家诗"中,不属于"今文诗"地( ) .《鲁诗》.《毛诗》 .《齐诗》.《韩诗》 ."后皇嘉树,橘徕服兮.受命不迁,生南国兮.深固难徙,更一志兮."这几句诗出自屈原地().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 .《招魂》.《离骚》 .《九歌·国殇》.《九章·橘颂》 .《两都赋》地作者是汉代著名辞赋家(). .张衡.扬雄 .枚乘.班固 .《五噫诗》地作者是(). .梁鸿.班固 .秦嘉.张衡 .《古诗十九首》地创作时代是(). .建安时期.东汉末年 .汉武帝时期.西汉末年 .被鲁迅在《汉文学史纲要》中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地是(). .《后汉书》.《汉书》 .《史记》.《战国策》 ."秦之文章,李斯一人而已."这句评论秦代文学地话出自(). .鲁迅《汉文学史纲要》.鲁迅《中国小说史略》 .鲁迅《中国小说地历史变迁》.梁启超《中国之美文及其历史》 .先秦历史著作中被认为是战国时期地史料汇编地是(). .《春秋》.《左传》 .《国语》.《战国策》 .战国诸子中最有文学成就和浪漫主义精神地文学家是(). .荀卿.韩非 .庄周.孟轲 .先秦时代,儒家学派两位代表人物地大师是(). .孔丘和荀卿.孔丘和左丘明 .孔丘和庄子.孔丘和孟轲 .下列诸子书中属于语录体地是().

秦汉文学

汉赋 一、辞与赋的联系与区别 (一)楚辞与汉赋乃两种不同的文体。(区别) 1、楚辞是战国时代产生于楚国域内的一种诗歌形式,以具有楚国地方特色的乐调、语言(方言声韵)、名物(楚地的风土物产)而创作的诗歌,具有浓郁的地方色彩。而汉赋却是适应汉代宫廷需要而发展起来的一种半诗半文,或称带韵散文的作品。 2、赋体一般是用主客问答体敷演为叙事的形式,它不是抒情,而是铺陈辞藻,咏物说理,实际上是更接近于叙事散文的特点。楚辞体则不同,它虽然也富于文采,描写细致,也往往含有某些叙事成分,但它却是以抒了个人感情为主的作品,是真正的诗歌。 3、刘熙载《艺概》论述“楚辞汉赋之别”:“楚辞按之而逾深,汉赋恢之而弥广”,“楚辞尚神理,汉赋尚事实。”所谓“按之而逾深”和“尚神理”指的是楚辞中所含有的情和所具有的诗歌韵味说的;所谓“恢之而弥广”和“尚事实”是指汉赋以铺陈为能事,以叙述事实为主说的。因此,汉赋实际上是更接近于叙事散文的特点。 (二)汉人将辞、赋归为一类。(联系) 汉人将辞、赋归为一类,在文体分类上确有不精确的地方,但这也正好说明了辞与赋的联系。 1、辞、赋相对于“诗三百篇”和汉乐府诗来说,同属于“不歌而颂”的不入乐的作品。 2、汉赋的产生和发展,曾受楚辞的直接影响,所谓“拓宇于楚辞”(刘勰《文心雕龙》)。屈原的诗歌作品,特别是《离骚》,结构宏伟、文采华美,其间又设为问答,引譬连类,就语言描写而言,善于渲染、形容,词语繁富,很重视外在形式的美感,这为赋体文学提供了丰富的养料。 三、汉赋发展的各个阶段 (一)骚体赋及“九体” ?汉初骚体赋为主 ?贾谊《吊屈原赋》《鵩鸟赋》 ?九体:贾谊《吊屈原赋》后,出现了一系列以悼念屈原为主题的骚体赋,如王褒的《九怀》、刘向的《九叹》、王逸的《九思》等作品,它们一脉相承,九章成篇,体制固定,主题相类,作为骚体赋的一种体制,与汉大赋中的“七体”互相辉映,是为“九体”。 ?淮南小山《招隐士》 ?司马相如《大人赋》《哀秦二世赋》《长门赋》 (二)枚乘与“七体” ?枚乘:梁园文学群体杰出代表《七发》 ?七体:枚乘《七发》是“七体”的开山之作,它标志着汉大赋体制的形成,李善《文选》注以为“《七发》者,说七事以起发太子也”。自《七发》问世后,后世仿作并以“七”名篇的代不乏人,如张衡的《七辩》、马融《七厉》等。萧统《文选》、刘勰《文心雕龙·杂文》于赋体之外,别立“七体”。 (三)司马相如与天子游猎赋 ?司马相如家徒四壁当垆沽酒 ?《子虚赋》《上林赋》 标志着汉赋主题转变,由讽谏转为润色鸿业。 ?《西京杂记》载:“司马相如为《上林》《子虚》赋,意思萧散,不复与外事相关,控引天地,错综古今,忽然而睡,涣然而兴,几百日而后成。” (四)扬雄四赋

秦汉魏晋南北朝文学概述

秦汉魏晋南北朝文学概述 秦始皇灭六国,完成中国的统一,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中央集权的封建专制大帝国。为了适应统一帝国的需要,秦王朝在政治经济和文化上,采取了一系列的改革措施,那些改革,对生产和文化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条件。但同时它又焚书坑儒,推行极端严酷的思想政治。这对学术文化的发展极为不利。因此,短短十几年的秦代,几乎没有什么文学可言,更谈不上什么成就。 首先,值得提出的是完成于统一前的《吕氏春秋》。这是秦丞相吕不韦门客的集体著作。它包括八览、六论、十二纪,故后世又称为“吕览”。它兼有儒、道、墨、法、农诸家学说,故《汉书?艺文志》列为“杂家”。书中保存了大量的先秦时代的文献和遗闻佚事。它是一种系统化的、集合许多单篇的说理文,层层深入,最见条理。和先秦其他诸子散文一样,它往往以寓言故事为譬喻,因而增加了文章的形象性。例如《荡兵》、《顺说》、《察今》等篇都有这样的特点。 秦代文学的唯一作家是李斯。李斯,楚人,曾师事荀卿。入秦为吕不韦舍人,后为秦丞相。作于始皇十年的《谏逐客书》是李斯的一篇名作。它首先历叙秦穆公以来,都以客致富强而成霸业,以见用人惟材,不必限于本土。 到了汉代,文学得到充分发展。主要是汉赋,散文和乐府。两汉所谓乐府是指的音乐机关,乐即音乐,府即官府,这是它的原始意义。但魏晋六朝却将乐府所唱的诗,汉人原叫“歌诗”的也叫“乐府”,于是所谓乐府便由机关的名称一变而为一种带有音乐性的诗体的名称。郭茂倩编《乐府诗集》有所增广。郭氏将自汉至唐的乐府诗分为下列十二类:(1)郊庙歌辞,(2)燕射歌辞,(3)鼓吹曲辞,(4)横吹曲辞,(5)相和歌辞,(6)清商曲辞,(7)舞曲歌辞,(8)琴曲歌辞,(9)杂曲歌辞,(10)近代曲辞,(11)杂歌谣辞,(12)新乐府辞。 一、贵族文人所作之颂歌 郊庙歌辞:为祀天地,太庙,明堂,社稷所用.今存者有《郊祀歌》和《安世房中歌》。 燕射歌辞:为朝廷宴飨所用。 舞曲歌辞:分雅舞,杂舞.雅舞用于郊庙,燕飨;杂舞用于宴会。 二、军乐

中国古代文学史两汉文学

两汉文学 历史文化背景 文学发展分期 汉代史传文学:史记、汉书 汉代诗歌与赋体文学 第一讲秦汉文学的历史文化背景 1、秦:燔灭文章,历史空白 2、汉初:无为之治 文学:反思历史关注现实 3、武帝:文化交流与思想一统 文学:散体赋、史记大气磅礴 4、西汉后期:社会危机 文学:复古思潮注重模拟 5、东汉前期:强化思想统治 文学:客观严整由文转质 6、东汉后期:社会危机加重 文学:抒情小赋发现自己 第二讲汉代散文概说与桓宽的《盐铁论》 一是汉初的政论文:讨论国策,充满着对国家前途的忧患意识; 二是以董仲舒文章为代表:内容注重解释封建君主集权的合理性,在形式上则崇尚质拙朴实; 三是历史散文巨著《史记》: “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终“成一家之言” ; 四是在西汉末年复古之风:这场复古之风始于刘歆的学术复古,而文章复古是由扬雄完成的;汉代论辩文代表作桓宽《盐铁论》; 五是东汉初期王充《论衡》,对天人感应、灾异祥瑞之说以及今文经学者媚附政治的行为进行了批判,同时反对复古,主张独创,文章深入浅出,反复论证,表现出浓厚的哲学思辩色彩; 六是东汉初年班固父子所著的《汉书》,它明显地适应新的封建大一统王朝的需要,在思想上维护当时的儒学统治,在形式上注重语言的锤炼,文风洗练谨严。 桓宽的《盐铁论》: 记录“文学”、“贤良”与“臣相”、“御史”关于盐铁问题辩论的论文集,堪称汉代论辩文的代表作。 主要观点:“国不与民争利,国不以利为利,以义为利”; 论辩艺术:一是针锋相对,言语直率; 二是铺陈排比,情采并重; 三是暗合戏剧、小说因素;

第三讲司马迁与《史记》 一、生平 20岁以前阅读古籍,接受儒家思想; 1.壮游天下(壮游路线):“二十而南游江淮,上会稽,探禹穴,窥九疑,浮于沅湘;北涉汶、泗,讲业齐鲁之都,观孔子之遗风,乡射邹峄;厄困鄱、薛、彭城,过梁、楚以归。”(《太史公自序》) 宋代马存说:“子长生平喜游,方少年自负之时,足迹不肯一日休,非直为景物役也,将以尽天下大观,以助吾气,然后吐而为书。今于其书观之,则其生平所尝游者皆在焉。南浮长淮,溯大江,见狂澜惊波,阴风怒号,逆走而横击,故其文奔放而浩漫;望云梦洞庭之波,彭蠡之渚,涵混太虚,呼吸万壑而不见介量,故其文停蓄而渊深;见九嶷之芊绵,巫山之嵯峨,阳台朝云,苍梧暮烟,态度无定,靡蔓绰约,春装如浓,秋饰如薄,故其文妍媚而蔚纡;泛沅渡湘,吊大夫之魂,悼妃子之恨,竹上犹有斑斑,而不知鱼腹之骨尚无恙者乎?故其文感愤而伤激;北过大梁之墟,观楚汉之战场,想见项羽之喑噁,高帝之谩骂。龙跳虎跃,千兵万马,大弓长戟,俱游而齐呼,故其文雄勇猛健,使人心悸而胆栗;世家龙门,念神禹之大功,西使巴蜀,跨剑阁之鸟道,上有摩云之崖,不见斧凿之痕,故其文斩绝峻拔而不可攀跻;讲业齐鲁之都,睹夫子遗风,乡射邹峄,彷徨乎汶阳洙泗之上,故其文典重温雅,有似乎正人君子之容貌。”(见《史记评林》) 2.入仕为官 奉使西征巴蜀; 参加封禅大典; 接受遗命:“余死,汝必为太史。为太史,无忘吾所欲论著矣!”(《自序》) “今汉兴海内一统,明主贤君忠臣死义之士,余为太史而弗论载,废天下之史文,余甚惧焉!汝其念哉!”(《自序》) 38岁继任太史令。 3.遭遇宫刑 二、司马迁“发愤著书”的文学主张 他在《太史公自序》和《报任安书》中都说:“《诗》三百篇,大抵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此人皆意有所郁结,不得通其道,故述往事,思来者。” 对文艺创作的影响非常深远。历代思想家和文学家或从文学内容和形式的关系上,或从时代政治的影响上,或从个人的遭遇上,以各自的体会,从不同的角度,不断丰富和发展着这一理论。 [梁]刘勰《文心雕龙.情采》: 风雅之兴,志思蓄愤,而咏性情,以讽其上,此为情而造文也。 [唐]韩愈《送孟东野序》: 大凡物不得其平则鸣……人之于言也亦然,有不得已者而后言,其歌也有思,其哭也有怀。凡出乎口而为声者,其皆有不平者乎! [宋]欧阳修《梅圣俞诗集序》: “盖愈穷则愈工。然则非诗之能穷人,殆穷者而后工也。” 三、《史记》的结构体例 1、《本纪》十二篇 2、《表》十篇 3、《书》八篇 4、《世家》三十篇

六年级语文文学常识大全

小学生必备文学常识试题大全 首先我们来梳理一下中国的朝代,帮助大家以后的学习 尧舜禹夏商周,春秋战国乱悠悠。 秦汉三国晋统一,南朝北朝是对头。 隋唐五代又十国,宋元明清帝王休。 1.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是《》.第一部语录体儒家经典是《》 2."四书五经","四书"|指《》《》《》《》,"五经"指《》《》《》《》《》 3.我国的第一位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是(),他的代表作《》为我国第一首长篇抒情诗。 4.女娲造人、女娲补天、盘古开天地、后羿射日、精卫填海、黄帝战蚩尤、鲧禹治水这些神话故事中解释自然现象的有()、()、();反映人类同自然斗争的有()、()、();反映社会斗争的有()。 5.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其中孔子是()学派的代表人物,名(),字(),他不仅是一位思想家,还是一位()家。 6.我国第一部纪传体史书是西汉著名史学家()撰写的《》,被()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与司马光的《》并称"史学双壁" 7. 汉赋四大家:()、扬雄、()、张衡 8、我国第一部断代体通史是《》,作者是东汉的() 9、西汉文章两司马指的是()、() 魏晋南北朝时期 10.我国第一位女诗人是()。 11.乐府双壁指的是《》、《》加上《》为乐府三绝。 12.建安"三曹"指的是( )、( )、( ),"七步之才"这个成语就是由()的《》诗得来的。其实建安曹家人才辈出,你还记得那个称象的男孩吗他叫什么名字 13. 魏晋南北朝诗人,被钟嵘《诗品》称为"古今隐逸诗人之宗"的是(),你能写出一个他的作品的名字么 14.初唐四杰指()、()、()、() 15."李杜文章在,光芒万丈长",这里的"李杜"指的是()和()。

秦汉文学概述

秦汉文学概述 秦汉文学概述一、社会历史概况 (一)、秦王朝的统治与文化专制 秦统一后,实行了一系列政策以维护中央集权。《史记·秦始皇本纪》:“分天下为三十六郡,郡置守、尉、监”;“一法度衡石丈尺,车同轨,书同文字。”许慎《说文解字序》:“其后诸侯力政,……分为七国,田畴异畮,车涂异轨,律令异法,衣冠异制,言语异声,文字异形。秦始皇帝初兼天下,李斯乃奏同之,罢其不与秦文合者。……皆取史籀大篆,或颇省改,所谓小篆者也。”《史记·秦始皇本纪》:“收天下兵,聚之咸阳,销以为锺鐻,金人十二,重各千石”;“徙天下豪富于咸阳十二万户。” 集权意识走向极端的结果,是严酷的文化专制。《史记·秦始皇本纪》:“丞相李斯曰:‘……古者天下散乱,莫之能一,是以诸侯并作,语皆道古以害今,饰虚言以乱实,人善其所私学,以非上之所建立。今皇帝并有天下,别黑白而定一尊。……臣请史官非《秦纪》皆烧之。非博士官所职,天下敢有藏《诗》、《书》、百家语者,悉诣守、尉杂烧之。有敢偶语《诗》、《书》者弃市,以古非今者族。吏见知不举者与同罪。令下三十日不烧,黥为城旦。所不去者,医药卜筮种树之书,若欲有学法令,以吏为师。’制曰:‘可。’”

《文献通考》:“秦焚诗书,独存博士官。所职者则犹令其司经籍。然既曰通古今,则上必有所师承,下必有所传授,故其徒实繁。秦虽存其官,而实恶其徒,常设法诛灭之。始皇使御史案问诸生,传相告引,至杀四百六十余人。又令冬种瓜骊山,实生,命博士诸生就视,为伏机,杀七百余人。二世时,又以陈胜起,召博士、诸生议,坐以非所宣言者又数十人。然则秦之于博士弟子,非惟不能考察试用之,盖惟恐其不澌尽泯灭矣。” (二)、统一的汉王朝 刘邦建立西汉王朝。 西汉经济文化的繁荣。《汉书·食货志》:“至武帝之初七十年间,国家亡事,非遇水旱,则民人给家足,都鄙廪庾尽满,而府库余财。京师之钱累百钜万,贯朽而不可校。太仓之粟,陈陈相因,充溢露积于外,腐败不可食。”《隋书·经籍志》:“武帝置太史公,命天下计书。先上太史,副上丞相,开献书之路,置写书之官。外有太常、太史、博士之藏,内有延阁、广内、秘室之府。”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汉末年农民起义,东汉政权建立。

【新祥旭考研辅导】中国古代文学秦汉文学要点笔记

秦汉文学 绪论 第一节汉代作家群体的生成 一、解读辞赋的风尚。 二、汉代采用推荐和考试相结合的办法录用人才,西汉朝廷诏举贤良方正,州郡举孝廉秀才,东汉又增加敦朴、有道、贤能、直言、独行、高节、质直、清白等科目。两汉拔人才重学问品行,也不排斥对有文学创作才能者的录用。 三、诸侯王招致文士;皇帝爱好词赋,进献辞赋之风;外戚招纳文学家做幕僚。 四、某些文化机构的设立,如乐府(职能是搜集各地的歌谣乐曲,同时也组织文人创作诗歌);东汉洛阳东观(主要工作是校雠经书);鸿都门学是灵帝光和元年(178)在洛阳设立的皇家学校,专门学习辞赋书画(这种专门培养文学和艺术人才的学校,在历史上是首创)。 五、游宦风气。西汉早期游宦活动主要在诸侯王间进行;武帝朝至东汉初,游宦风稍衰;东汉中后期又成为时尚。 第二节汉代文学的基本态势 汉代文学多元化的发展趋势。 一、包括宇宙、总揽天人、贯通古今的艺术追求。作品追求广大的容量、恢宏的气势和巨丽之美。 二、汉代文人普遍具朝气蓬勃的进取精神,怀着建功立业的愿望,追求人生的不朽,贵于名行,为实现人生理想,不惜牺牲生命,汉代文学作品中贯穿着一种自强不息、积极向上的精神,保持着激扬高昂的格调。 三、把圣主贤臣的结合作为自己的理想,如王褒《圣主得贤臣颂》。 四、士人命运还和时代、形势密切相关,汉代文学对历史机遇和个人命运的关系作了形象的展示和精辟的论述,《史记》及许多抒情赋在表现历史发展必然性和个人命运偶然性两者的关系方面有较大的深度。西汉昌盛期,失意文人感叹生不逢时,如董仲舒《士不遇赋》、司马迁《悲士不遇赋》,都以“遇”和“不遇”为主题;西汉后期始,文人慨叹更多集中在命运方面,转到对自身命运的关注;东汉衰落期,则由功名未立而嗟叹生命的短促,如《古诗十九首》。 五、批判与赞颂的更迭。批判秦朝暴政,对历史进行反思,是汉初文学的重要内容,如从贾谊的政论、司马相如的《哀二世赋》,司马迁的《史记》;武帝始,转入本朝理论体系的构筑,文学也转入对现实的关注,歌功颂德、润色鸿业成为西汉盛世文学的主要使命,如大赋;东汉始再度批判,如王充、王符等人的政论,郦炎、赵壹、蔡邕、祢衡等人的诗赋,批判对象包括神学目的论、谶讳宿命论、鬼神迷信、社会黑暗,及传统价值观、人生观。后期对现实的批判更具有深度、广度和力度。 六、汉文人地位也经历从独立到依附、再到独立的过程。汉初枚乘、邹阳等人具独立人格,兼有文人和纵横家品性;武帝始,对文人倡畜之,东汉时外戚招幕僚也不自由,多数是文人兼学者型;西汉末年起,人格独立的精神又萌生,扬雄、班固、张衡等努力按照自己的理想创作;东汉后期赵壹、祢衡等人任性使气。汉代人经历了屈从、依附之后,又向个性独立回归,并达到更高层次。 七、浓郁的浪漫色彩。西汉时文人一方面对现实世界予以肯定,另一方面幻想和神灵世界沟通;东汉后浪漫色彩减弱,理性精神增强。 八、民间创作和文人创作兴旺,相互促进。五言歌谣采入乐府,成为乐府歌辞,碑文人有意模仿,出现文人五言诗,民间五言诗在文人五言诗影响下走向成熟;史传文学也留下了民间创作和文人创作相融汇的痕迹,如《史记》、《吴越春秋》。 第三节汉代文学与经学的双向互动

名词解释(秦汉文学)word版本

名词解释(秦汉文学)

汉赋 汉赋是汉代文学最具代表性的样式,它介于诗歌和散文之间,散韵兼行,可以说是诗的散文化、散文的诗化。汉赋对诸种文体兼收并蓄,形成新的体制。它借鉴楚辞、战国纵横之文主客问答的形式、铺张恣肆的文风,又吸取先秦史传文学的叙事手法,并且往往将诗歌融入其中。仅从所采用的诗歌形式来看,既有传统的四言,又有新兴的五七言。汉赋的文体来源是多方面的,一种是综合性的文学样式,它巨大的容量和颇强的表现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此。枚乘的《七发》标志着新赋体的正式形成,司马相如的作品代表新赋体的最高成就,西汉后期新赋体的主要作家是扬雄。班固的《两都赋》、张衡的《二京赋》是东汉新赋体的两篇力作。同时,张衡的《归田赋》突破了旧的传统开创了抒情小赋的先河。 七体 赋的体裁之一,其特点是通过虚设的主客反复问答,按“始邪末正”的顺序铺陈七事,这种赋体由枚乘首创。西汉枚乘的《七发》辞藻繁复,多用比喻和叠字,以叙事写物为主,是一篇完整的新体赋,标志着汉赋体制的正式确立。后来的《昭明文选》曾将《七激》《七依》《七辩》《七启》等单列为一种文体并称之为“七”。自此以后七段成篇的赋成为一种专门的文体,号称“七体”,各朝作家时有模拟。 乐府

乐府的含义是演变的。在汉代,所谓乐府是指乐府机关,乐是音乐,府是官府,这是他原是的含义。但魏晋六朝却将乐府所唱的诗也叫乐府,乐府便有一种机关名称变为一种带有音乐性的诗体名称,六朝人的着眼主要是在音乐上,显然是把乐府看成一种诗体。至唐,已经撇开音乐,注重其社会内容,如元结《系乐府》、白居易的《新乐府》、皮日休的《正乐府》等,都不入乐,但都称之为乐府。于是乐府又变为一种批判现实的讽刺诗。宋元以后,也有称词、曲为乐府的,是单从乐府入乐来说的。 骚体赋 骚体赋是汉赋中的一类,它是从楚辞中发展而成的,形式上属于骚体,所以称为骚体赋。骚体赋的大都是抒发怀才不遇的不平,抒发一种不得帮闲的牢骚。首倡者是西汉初年的贾谊,代表作是《吊屈原赋》《鵩鸟赋》如贾谊的《吊屈原赋》、《服鸟赋》,司马相如的《长门赋》,司马迁的《悲士不遇赋》等。这种赋在内容上侧重于咏物抒情,且多抒发哀怨之情,近于《离骚》的情调。在形式上也与楚辞接近,常用带有“兮”字的语句。另外,过去有人总结过,“骚”调以虚字为句腰,腰上一字与句末一字平仄相异为谐调,平仄相同为拗调;《九歌》以“兮”字为句腰,句调谐拗亦同。骚体可以称诗,亦可以指赋。汉以后署名蔡琰的骚体《悲愤诗》后半部分,韩愈的《复

小学要了解的文学常识

小学必掌握的文学常识 首先梳理一下中国的朝代,帮助以后的学习 年代歌 尧舜禹夏商周,春秋战国乱悠悠。 秦汉三国晋统一,南朝北朝是对头。 隋唐五代又十国,宋元明清帝王休。 先秦时期(一) 1.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是《》.第一部语录体儒家经典是《》 2."四书五经",”四书“指《》《》《》《》,”五经“指《》《》《》《》《》 答案:1.《诗经》、《论语》 2.“四书”:《大学》《中庸》《论语》《孟子》、《诗》《书》《礼》《易》《春秋》 1.我国的第一位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是(),他的代表作《》为我国第一首长篇抒情诗。 答案:1.屈原《离骚》 1.女娲造人、女娲补天、盘古开天地、后羿射日、精卫填海、黄帝战蚩尤、鲧禹治水这些神话故事中解释自然现象的有()、()、();反映人类同自然斗争的有()、()、();反映社会斗争的有()。 2.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其中孔子是()学派的代表人物,名(),字(),他不仅是一位思想家,还是一位()家 答案:1.解释自然现象的有:女娲补天、女娲造人、盘古开天地 反映人类同自然斗争的有:后羿射日、精卫填海、鲧禹治水 反映社会斗争的有:黄帝战蚩尤 2.儒家丘仲尼教育 秦汉时期 1.我国第一部纪传体史书是西汉著名史学家()撰写的《》,被()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与司马光的《》并称“史学双壁” 2. 汉赋四大家:()、扬雄、()、张衡 答案:1.司马迁《史记》鲁迅《资治通鉴》 2.司马相如、班固 1、我国第一部断代体通史是《》,作者是东汉的() 2、西汉文章两司马指的是()、() 答案: 1《汉书》班固 2.司马迁、司马相如 魏晋南北朝时期 1.我国第一位女诗人是()。 2乐府双壁指的是《》、《》加上《》为乐府三绝 答案: 1.蔡琰(文姬) 2.《孔雀东南飞》《木兰辞》(《木兰诗》)《秦妇吟》

自考_古代文学史一_二秦汉文学

第二编秦汉文学 第一章秦朝 一、《吕氏春秋》【理解】【名词解释】 成书于239年左右(秦灭六国前),由秦相吕不韦组织门客编撰。 被视为杂家著作,以儒、道、法、阴阳家的思想成分更多。 篇幅短小,以事实说理,平实畅达。 除《吕氏春秋》,秦散文有秦议和刻石文,而这两种文体,李斯是集大成者。【选择】 二、李斯【理解】 随荀子学习帝王之术,秦统一后为丞相,曾“焚书坑儒,以吏为师”,最终遭赵高诬陷,被腰斩于咸阳之市。 三、《上书谏逐客》的写作原由(李斯,秦议)【理解】课本P95 指出秦王逐客的错误,指出外来客卿不曾有负于秦,也指出秦王喜好国外珍宝、美色、音乐的事实,形成鲜明对比。特点是大肆铺排。 四、刻石文【名词解释】 今存7篇,都是“刻石颂秦德”之作。形式上,“四言为句,三句为韵”。铺叙颂夸,气度宏伟,韵律和谐。但是文采不足。 (《琅琊台刻石》是二句为韵,比较独特。) 小结汉代政治风貌对散文的影响【理解】【简答】 一、西汉初期 刘邦帝——汉景帝末年(前202——前141) 总结秦亡经验,实行休养生息政策:轻赋役,废峻法,取消言禁书禁。 散文:多治国政论。行文感情丰富,有纵横家遗风; 切近现实,长于分析和对策,质朴畅达(受“战国策士”影响)。 二、西汉中后期 汉武帝——西汉末年(刘婴,王莽篡权事件) 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以儒术缘饰政事”。 散文:言必称经,以阴阳灾异论政,文风平实沉稳,极少波澜。 三、东汉时期 刘秀帝,大兴“图谶之学”,“图谶于天下”,借助图谶巩固政权。 东汉前期政治浮妄,激起文人的质疑批判精神。 东汉后期,政治腐败,士人们清议时政,作品求实而鲜明。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