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闽南建筑---寺庙宗祠

闽南建筑---寺庙宗祠

闽南建筑---寺庙宗祠
闽南建筑---寺庙宗祠

一、艺术风格

闽南民间寺庙的艺术特色可归纳为四个方面:世俗化、伦理化、区域化、综合化。

世俗化指寺庙艺术与世俗社会紧密联系,神性被有意无意的淡化。闽南民间寺庙就建筑形式看,神格较高的如关帝圣君、保生大帝、观音大士、天上圣母等神明的居所宛如人间帝王的宫殿,金碧辉煌,神像大都威严中蕴含慈爱,让人感到可敬可亲,能倾听人间的倾诉并福佑一方。

神格较低的如各路王爷、八方散仙、土地山神则随处可见,他们的居处有的甚至与居民混杂在一起,其神像或为儒生武将或为绝代佳人或为憨态老者,神人之间界限模糊。宗教信仰的世俗化集中反映了闽南人文性格中的务实、理性的特点。

伦理化指宗教艺术其教化功用的指向是儒家传统道德即仁义礼智信。无论是庙中二十四孝的绘画还是戏曲故事的演绎都带伦理教化色彩。与西方基督教等宗教艺术不同,闽南寺庙艺术在很大程度上脱离了神本体,成为独立的艺术存在,并与传统伦理道德相结合成为对百姓教化的直观形态,表达的甚至是与信仰对象毫不相干的内容。如数以百计的威惠庙壁画均取材于《三国演义》中的故事,又如寺庙楹联的劝善仰恶的众多文辞,均为伦理教化的生动展示,反映中国传统社会世俗的、儒学的伦理道德一直是占主导地位的社会意识形态。

区域化指闽南民间寺庙艺术具有独特的风格特点。从艺术创作的材料看,大都取材于本地,如石雕材质绝大部分是本地矿产花岗岩。木雕则是以樟木、杉木和龙眼木为主,这类木材也为本地盛产。如据传铜陵关帝庙与诏安玄钟关帝庙的神像为同一株樟木所雕。从选题内容看,绘画、楹联的内容很多取材于本地的风俗、传说,如平和九峰城隍庙的《平和八景图》等。从表现手法看,雕刻中之金漆木雕、色瓷剪雕,很能体现闽南区域的艺术特色。即使是泉州元代犍陀罗式的雕刻也或多或少地溶入一些闽南区域的文化元素。绘画中独立成幅、联合成组的连环画式绘制手法也颇具闽南风味。

综合化指闽南民间寺庙把各种艺术形式综合运用以调动信众的观赏——嗅觉、触觉、听觉,烘托渲染宗教氛围。规模较大的庙往往不遗余力地创作大量石雕、木雕、瓷雕以及绘画作品,晨钟暮鼓,香火缭绕。而规模较小的寺庙则注重神像雕塑的传神,建筑构件的精巧,虽未臻富丽堂皇却也温馨雅致。

二、形式美感、装饰风格

(一)、建筑

闽南古代寺庙建筑在风格上承袭了传统的建筑美学,即以木构架结构为主要结构方式讲究严格的轴线,左右对称、注重平衡、遵循比例和等差。同时,不以外部的体量特征为神性象征,而是以“间”为单位构成单座建筑物,再以单座建筑物筑成庭院,并由庭院构成建筑群。建筑群组平面、有序、依次展开相互配合、衬托, 即把空间意识转化为时间过程。

漳州平和三平寺(图)依山而筑,层次分明,格局严谨。由南而北依次由山门、天王殿、大雄宝殿、祖殿、塔殿、侧翼配以斋堂、僧房,是一组典型的古代庙宇建筑群,也是典型的神、佛、人皆祀的闽南寺庙。该庙三进三开间。一进大雄宝殿,面阔五间、单檐歇山顶;二进祖殿,面阔三间,单檐歇山顶;三进塔殿,面阔五间,重檐歇山顶。三平寺三殿之中轴线左右曲进,从后俯瞰,有游蛇入草之动感美。整组建筑凸显了“中轴转动,蜘蛛结网,八封斗拱,雕龙饰凤,鬼斧神工”之艺术特色。

闽南的宗教建筑就是通过对寺庙外部形式和周围环境造成的“意境”, 以及外部形式的动势来表现神明的威严与慈爱,同时,在一定程度上打破“天界”与“人间”的界限,将人间帝王之宫殿奉献给神,作为诸神的居处,神人共处、天人合一的氛围中弥漫出世俗的气息。

(二)雕刻

1、神像——膜拜的形体

闽南的神像大致可分为“硬身”与“软身”二大种,“硬身”为固定的金属雕像、石雕像泥塑像和大型的木雕像,称镇殿金身。另有小型木雕像可请上辇轿,出庙“巡行”。“软身”一般指可以活动的泥塑或木雕加彩扎的神像,称出巡金身。

2、石雕、木雕、瓷雕——寺庙的装饰性附丽

闽南民间寺庙的雕刻除神像雕塑外,大量的作品是作为寺庙装饰的石雕与木刻,这类雕刻在中国漫长的封建社会甚至可称为民间雕刻艺术的主流。当然,闽南民间寺庙的石雕、木刻风格多样,既有具本土化区域性特点的作品,也有受外来文化影响而产生的佳作,由此组成了蔚为大观的历代寺庙雕刻图景。

闽南民间寺庙的木雕最典型为金漆木雕。金漆木雕是以杉木、樟木、楠木等上等木材经栽锯、打坯、修光、磨光、上红漆、印金箔等工序加工而成。可分为圆雕、透雕和浮雕三类。圆雕工艺大都用以雕刻神像。而透雕和浮雕则运用庙宇内部装饰,如斗拱、檐角、格扇、门扇、屏风等饰件。透雕是根据图稿在雕件上一层一层地向里雕刻,如人物、龙凤、楼台亭阁、花鸟水草等,上下穿插,有的多达五六层,浮雕只在图案板上雕刻出图形。透雕与浮雕表现的大多是闽南民间传统的吉祥图案,如龙凤呈祥、松鹤延年、五福迎祥等,还有莲花、云水等,较为精致细腻,线条流畅,造型精美。

闽南的民间寺庙装饰除木雕、石雕外还有砖雕、琉璃雕等。

最具闽南区域特色的寺庙雕塑则推色瓷剪雕。色瓷剪雕民间俗称“铰碗料”,主要做为庙宇建筑顶部或突出部的装饰,如屋脊、墙头、垂拱头、悬山掩板等处。

色瓷剪雕先以“糖水灰”和红瓦块塑造骨架,作为基本造型,干后再根据画面的需要,剪取不同色彩、不同形状的彩色瓷片粘贴上去。主要造型有人物、花卉、鸟兽、龙凤等。有的还表现民间传说或戏剧故事的情节。造型生动,精巧玲珑,色彩艳丽,而且经历百年风雨而不变色。

据匠人称其工艺主要由潮汕地区传入。

平和县城隍庙(图)始建于明正德十四年(1519年),雕梁画栋,富丽堂皇,庙顶色瓷剪雕造形生动、色彩艳丽。其中尤以二龙抢珠雕最引人注目,骄健的瓷龙张牙舞爪、栩栩如生。

(三)、绘画

闽南民间寺庙一般以中国画为基调,选题丰富,色彩艳丽,绘画装饰的位置不限于墙壁。如漳州华安南山宫正脊内凹部分彩绘人物山水图,两侧山花绘圆形人物花鸟图案,次间外檐木隔断的内壁同样绘有彩画,为山水图或戏曲人物图,有着浓郁的民间艺术风貌。

(四)、楹联

闽南的民间寺庙虽然寄附了许许多多神明的传说、宫庙的演义,但一直缺乏严格意义上的宗教文学。能与基督教的《圣经》、佛教的《佛经》中的佛本生故事文本和伊斯兰地区流传的《一千零一夜》故事文本相媲美的是闽南民间寺庙中的楹联,这是十分中土化的高雅的文字艺术,也是完全民族化的艺术种类。

闽南民间寺庙的楹联大多镌刻在庙中的石柱上,或镌刻于木版再悬掛于殿中。从书法艺术上看真、草、隶、篆、行五体皆备。文辞雅达、对仗工整,其内容相当丰富,大致可分为:

1、反映神明与信众的关系。

如:漳州漳浦旧镇甘林庙门联为“有诚皆入座,那论春夏秋冬,有求必应;无事不登门,何分东南西北,无始无终”。泉州通淮关岳庙“公平正直,入门不拜何妨;诡诈奸刁,到庙倾诚何益”。

2、颂扬神明功德,闽南民间信仰的神明大都是历史人物,他们的生平事迹和殁后神迹往往被后人以楹联的方式集中概括地加以颂扬。

如:吴其人为宋代民间名医,治人无数,殁后为神,泉州花桥慈济宫有联云:“当日悬壶地尊慈济;群生恩德庙主花桥。”“真人德术传千古;慈济药医惠万民。”开漳圣王陈元光开疆拓土,创建漳州,漳州云霄威惠祖庙有联赞道:“漳水云山开万世衣冠文物;馨香俎豆报千秋伟业丰功。”“辟草披荆历尽关津劳剑履;建邦启土肇基文物在云霄。”东山岛的东岭大庙主祀陈圣王,有门联云:“唐宝赖匡扶功封王爵;闽疆资保障泽被民生。”关帝庙在闽南极为普遍,而东山铜陵关帝庙为澎台数百座关帝庙之祖庙,闽台关帝庙中最为精彩、最有影响的楹联是为一代文化巨匠黄道周结合自己的经历,倾注情感,亲笔撰写的一联:“数定三分扶炎汉平吴削魏辛苦倍常未了一生事业;志存一统佐熙明降魔伏虏威灵丕振只完当日精忠。”笔力雄健,寓意深刻,文墨俱佳。

3、叙述寺庙历史和所处地理。

民间寺庙均选择在风景佳好处构建,对此历代文人津津乐道并撰联赞美。如漳州平和霞寮太子庙明人所留柱联云:“罗列东山屏如开锦绣;潆洄西水气允抱中和”。位于泉州丰泽区法石的真武殿有清代翰林庄俊元所撰的一幅楹联:“脱紫帽于殿前,不整冠而正南面;抛罗裳于海角,亦跣足以莅北朝。”颂玄天上帝之威仪,道真武殿之山形水势,气魄宏大,文字精工。云霄高溪庙据考为天地会首义之所,其中一个证据是天地会秘籍“海底”会簿有一联,与高溪庙门联完全吻合,且该庙的地理风貌也与联中所述一致,联云:“地镇高岗,一派溪山千古秀;门朝大海,三合河水万年流。”

4、阐述闽南与台湾的文化渊源关系。

如泉州天后宫,有台湾鹿津施文炳撰书的楹联:“晋江溯源流,泉鹿人文同一脉;湄洲传灵迹,闽台香火并千秋。”晋江海潮庵有楹联:“闽海台海是同海;去潮来潮非别潮。”

5、劝善谕人。

民间寺庙是一种民间信仰的物化形式,超自然的信仰往往会使世俗的道德宗教化。所以,闽南民间寺庙劝善谕人的楹联数量众多。如漳州海澄城隍庙前殿挂一算盘,配一楹联云:“人生切莫空计较; 苍天自有大乘除。”另有一联云:“善报恶报迟报速报,终须有报;天知地知你知我知,何谓不知。”泉州接官亭观音宫有联云“天下众生仁者善;世上凡事礼为先。”安溪城隍庙有联云:“进庙来, 先自问平日所行何事;归家去,莫忘记今朝俯首通诚。”南安宝潮岩寺的楹联更是言简意赅,一语道破:“积德招百福; 扬善扫千灾。”

闽南民间寺庙的楹联集诗词、书法和宗教文化为一体,对艺术的弘扬和宗教理念的传播当有不言而喻的重大作用。

三、文化内涵

建筑艺术是以空间结构为表征的。西方古代建筑的典型代表是神庙和教堂,是在艺术——宗教精神的滋润下发展起来的,希腊神庙主要代表了西方建筑中艺术的、审美的、科学的态度和精神,中世纪哥特教堂则主要代表了宗教的、狂热的、浪漫的态度与精神。作为象征性艺术的建筑在中国与西方迥然异趣,它与世俗文化紧密相连。

中国古代建筑的土壤是以宗法血缘制为基础的君主专制社会,以及由此而形成的等级森严的伦理秩序、礼仪制度。上自天子下至庶民,上尊下卑界限分明,不可逾越。

闽南地区因特殊的地理环境和人文因素以及历史原因,自古宗教文化极其兴盛。民间信仰以儒家伦理思想为核心,吸取道家的崇拜、巫法仪式,融合释家的慈悲哲学等而成,纯宗教色彩淡薄,儒、释、道不分,是扩散式的,综合阴阳宇宙、祖先崇拜、泛神、泛灵符咒法而成的复合式信仰,具有很大的宽容性、包容性和混合性。这种带着鲜明地域文化特性的宗教信仰分别在不同的生活范畴内表现出来。

社会实践报告——闽南古厝调查

大学生寒假社会实践 报告 ——闽南古厝调查

目录 第一部分本次调查报告基本情况 (4) 1.1闽南古厝简介: (4) 第二部分选题依据 (4) 2.1选题背景: (4) 2.1.1文化积淀 (4) 2.1.2建筑遭受破坏 (6) 第三部分研究思路和方向 (7) 3.1闽南古厝的现状和不足 (7) 3.2闽南古厝保护和开发的必要性和潜力 (7) 3.3数据分析 (8) 第四部分调查过程 (9) 4.2.1文献参考与问卷设计 (9) 4.2.2电话访谈与记录 (9) 4.2.3发布问卷与数据统计 (9) 4.2.4资料集成与整理 (10) 4.2.5完善调研报告 (10) 第五部分调查结果与分析 (10) 5.1访谈结果与分析 (10) 5.1.2采访背景 (10) 5.2采访记录和分析——政府方面 (10)

第六部分问卷调查结果和分析 (13) 第七部分研究结论 (18) 7.1闽南古厝的现状和不足 (18) 7.1.1闽南古厝的现状 (18) 7.1.2闽南古厝今后保护和开发的外部优势 (18) 7.1.3闽南古厝今后保护和开发的不足 (19) 7.2闽南古厝保护和开发的必要性和潜力 (20) 7.2.1闽南古厝保护和开发的必要性 (20) 7.2.2闽南古厝保护和开发的潜力 (20) 7.3闽南古厝保护和开发的措施 (20) 第八部分我们的建议 (21) 8.1保护是前提,保护比申遗重要 (21) 8.2传播闽南古厝文化很有必要性 (22) 8.3保护的同时开发闽南古厝 (22) 参考文献 (23)

第一部分本次调查报告基本情况 1.1闽南古厝简介: “厝”在闽南方言中是“房子”的意思,闽南古厝是厦漳泉闽南地区的古代建筑群,也是现今闽南最具有代表意义的传统建筑。闽南古厝以“官式大厝”为主,又名“皇宫起”。由于古厝主要由红砖砌成,在不少地区也叫做“红砖厝”。它形式殿宇,富丽堂皇,是中国古民居的典型。它的主要特征是,前埕后厝,做北朝南,三或五开间加双护厝,红砖白石墙体,硬山式屋顶和双翘燕尾脊。 第二部分选题依据 2.1选题背景: 2.1.1文化积淀 闽南古厝产生于明清时期,它是中国儒家文化的缩影,有着深厚

闽南古民居建筑艺术风格与装饰

闽南古民居建筑艺术风格与装饰 政治与社会发展学院经济学 严志成学号:101205025 闽南与台湾有着深厚和不可分割的历史渊源。文化、习俗一脉相承。以砖木石结构、红墙赤瓦的传统古厝民居最为典型和常见。被称为“红砖民居”。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遍布闽南的厦门、漳州、泉州的大部分地区和台湾西半部及金门、澎湖。涵盖了闽南语族的分布地区。明、清时期。随着大量闽南居民迁移、开发台湾。闽南民居在建造风格和建筑材料上对台湾民居产生了举足轻重和深远的影响。闽台两地不仅在血缘和语言文化、风俗习惯等方面相通相近。同风同俗。而且在古厝民居形式及风格上传承有序。自成体系。形成了鲜明个性。 一、布局形式 常见的闽台古厝民居形式有一条龙式、三合院式、四合院式、多护龙式及前后多落。进。式等。 1. 普遍形态为“一条龙”式。即一字形排开的三开间或五开间。中间。明间。为稍大的厅堂。两侧。次间。为卧房。俗称“正身”。两旁加盖较低的附房。梢间。。则为杂物间。 2. 在“一条龙”左、右两侧垂直向前分别加盖一、二间较低矮的榉头。护厝。。作为储存农用杂物的什物间或作为厨房、书房。偏厅。。整体平面形成“凹”形。中间空地用作天井。即“深井”。前部围建院墙、院门。这就形成了闽台古厝最基本形式——三合院式。俗称“一落大厝”。也是闽台古民居中数量最多的类型。闽台地区古厝民居建筑的“一进”称为“一落”。如“三进”则称“三落”。 3. 四合院式是指在三合院的基础上将天井前的院墙、院门改建成大厝。形成前、后二落古厝与左、右两侧榉头的合围形式。二落以上规模古厝才称大厝。 4. “二落带护龙”形式为闽台较富有家庭常用。它是在四合院的外围左、右两侧各围建一列纵向且稍矮的房屋。护龙。。护龙也划分成前、后两部分。各部分均由小厅、房组成。附带一小天井 从而构成了相对独立、封闭的单元居室——小合院。这样就形成了以中央为核心的大合院和四周对称的四个小合院的“四菜一汤”形式。护龙指建于合院外围的左、右两侧。面朝中央合院的连排房间。由多组小厅、房组成。屋顶相对较矮。多为马鞍脊。因形如长龙并围合 .护拥着中央的大厝而得名。典型的“二落带护龙”形式。大厝一般面阔三间或五间。中为厅堂。两侧厢房。前落的厅堂称门厅。为一般会客用。后落的厅堂称正厅。正厅后部有寿屏。设神龛神祖牌位。为祭祖祭神场所。寿屏两侧为甬门。过堂门。。前落正面通常为横向的檐下步口廊和凹寿门 后落正面前部为宽大的檐下廊道。廊道两端开侧门。大厝内部通过前落大厝正面的凹寿门。正门。和护龙正面的过水门。边门。或侧门或后门。大型古厝才有。进出。大厝的内部的联系以檐下廊道为纽带。除中央大合院天井四周的檐廊和步口廊。还有大厝中部与护龙相连通的过水门、过水廊。巷门、角门。。以及护龙檐下贯通前后的步口廊。虽然大合院与护龙之间、护龙各单元之间均建墙 设门或隔以窗墙。形成相对闭合独立。但这种“以中央为主体”、“分住不分家”的建筑布局结构。仍然体现出几千年来传统的伦理道德观念。它不仅维系了大家庭的亲缘、血缘关系。保证了各宅院和小家庭起居的私密性。也增强了住宅的安全防卫系数。 5. 富庶的大家族往往建造多护龙式和多院落式的大型古厝。即在三合院和四合院的左右两侧增建多达数列的护龙。有的后部加建横向长排屋。后界。。更有由多组带院落的大厝组成。形成数列并排、进深达六落的大规模房群。其纵横交错。形如棋盘。正所谓“大厝九包五。三落百二门”。 二、建材与建造 闽台古厝民居的建材上广泛运用白色花岗岩石、红砖和青斗石。辉绿岩。。古厝中石构件无处不在。从石“埕”。庭院。、天井、石砛、石阶、到“柜台脚”、高腰墙裙、条石墙体。门框窗框、窗台以及柱础、抱鼓石、栏杆。甚至到石制梁柱、石板楼面、石条悬挑楼梯等。闽南地区花岗岩蕴藏丰富。质地优良。以白亮细腻的“泉州白”最为上乘。闽南山体丘陵众多。石料开采便利。因地制宜、就地取材建造各种建筑。并将石材作为商品货物通过海

闽南传统建筑

闽南传统建筑标准化管理处编码[BBX968T-XBB8968-NNJ668-MM9N]

闽南建筑—屋顶 这次将闽南传统建筑的屋顶作为研究对象,从文化和设计方法的视角,对闽南传统建筑屋顶进行研究。就是对其形态、构造、做法和设计思想进行研究,分别对各个部分的形态、构造、施工做法和设计思想进行了分析。首先对闽南地区的人文和地理环境因素做介绍。 一、源远流长的闽南建筑文化 东汉时期,闽南地区还是一片荒凉之地,文化状态也处于最原始的状态。大量的民族人口迁移带来了新的中原汉文化。具有多元性的中原汉文化逐渐成为了闽南文化的主导。历史记载中汉民的多次迁移,还有闽南地区依山傍海的独特的地理特征,以及儒学、释、道家这三大文化的交流汇集,受这种种客观因素的影响,最终形成了闽南文化。 南北朝时期的泉州已有不错的发展程度,而到了宋朝,泉州港成为了世界着名的贸易大港,名扬内外。这时的泉州凭借着海洋经济的繁荣发展,早期的闽南文化与外来文化的交融达到了顶峰。外来的西方宗教文化和建筑文化等都开始了融合的过程。特别是清末民初时期的华侨文化,更是对后期的闽南民居建筑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闽南民居建筑色彩中多以红砖为主旋律,闽南红砖民居建筑有着十分久远的历史渊源。据专家推断:闽南地区开始出现红砖建筑是在宋元时期,随后开始日趋流行起来,红砖也成为了闽南地区所独有的一种建筑材料。所以说,闽南红砖民居建筑是在历史的积淀和闽南文化的熏陶下形成,并逐渐发展、成熟。 闽南民居建筑从建筑形式上看,并不是类型化千篇一律的,也不是张扬、个性的形式,它在屋顶的装饰和美化美学角度上,有着较为特殊精彩的表现。闽南民居建筑的屋顶装饰从审美的角度上体现了闽南地域的风格和特性,这就是所谓的闽南风格建筑。

社会实践报告闽南古厝调查

大学生寒假社会实践报告 ——闽南古厝调查 目录 第一部分本次调查报告基本情况 (2) 1.1闽南古厝简介: (2) 第二部分选题依据 (3) 2.1选题背景: (3) (3) (3) 第三部分研究思路和方向 (4) 3.1闽南古厝的现状和不足 (4) 3.2闽南古厝保护和开发的必要性和潜力 (4) 3.3数据分析 (4) 第四部分调查过程 (4) (4) (4) (4) (5) (5) 第五部分调查结果与分析 (5) 5.1访谈结果与分析 (5) (5)

5.2采访记录和分析——政府方面 (5) 第六部分问卷调查结果和分析 (6) 第七部分研究结论 (7) 7.1闽南古厝的现状和不足 (7) 7.1.1闽南古厝的现状 (7) 7.1.2闽南古厝今后保护和开发的外部优势 (7) 7.1.3闽南古厝今后保护和开发的不足 (8) 7.2闽南古厝保护和开发的必要性和潜力 (8) 7.2.1闽南古厝保护和开发的必要性 (8) 7.2.2闽南古厝保护和开发的潜力 (8) 7.3闽南古厝保护和开发的措施 (8) 第八部分我们的建议 (8) 8.1保护是前提,保护比申遗重要 (9) 8.2传播闽南古厝文化很有必要性 (9) 8.3保护的同时开发闽南古厝 (9) 参考文献 (10) 第一部分本次调查报告基本情况 1.1闽南古厝简介: “厝”在闽南方言中是“房子”的意思,闽南古厝是厦漳泉闽南地区的古代建筑群,也是现今闽南最具有代表意义的传统建筑。闽南古厝以“官式大厝”为主,又名“皇宫起”。由于古厝主要由红砖砌成,在不少地区也叫做“红砖厝”。它形式殿宇,富丽堂皇,是中国古民居的典型。它的主要特征是,前埕后厝,做北朝南,三或五开间加双护厝,红砖白石墙体,硬山式屋顶和双翘燕尾脊。

闽南传统文化(20200521104619)

《闽南传统文化》心得 对于闽南传统文化以前只是知道一个大概,通过这次的延津之行,我对闽 南传统文化又有了新的认识,更深的认知。闽南传统文化内容丰富,其内涵除广义中也含农耕文化、海商文化外,更值得一提的是狭义中所含的建筑文化、民俗文化、宗教文化、、文化及方言等。 自统一后,在福建设置闽中郡,开启了与闽南大着文化的交流与融合。汉晋时期,大批汉民迁入地区,推动了闽南文化的形成。晋唐时期,闽南地区汉民人 口剧增,经济迅速发展,政教管理体制日臻完善,闽南文化得到发展。宋元时期,成为“”启航点和东方大港,阿拉伯人与波斯人到泉州经商,带动来了伊斯兰文化,闽南文化得到丰富。明清时期,商人和传教士来,传入了西方文化,闽南文 化进一步得到繁荣。从闽南文化的发展轨迹,可以窥见闽南文化是经过一代代闽 南人在社会实践中,不断挖掘、弘扬、创造,并吸收采纳了、文化、西方文化等 外来文化的特质和合理因素,有机地融入了其体系内,孕育、发展起来的,它具 有鲜明的地方特色、独特的性格和丰富的内涵,是中华文化的一朵奇葩。 文化,起源于。系指生活在南部地区的人(主要是人)共同创造并一代代传 承发展与创新的地区性文化,是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的一个支系,其分布范围为我国改革开放以后被誉称的“厦、漳、泉金三角”,即现辖的、、各区、市、县(原辖待统一)。 它具有的特点有:1、闽南文化具有传统性、连续性特征。这除了继承连绵 不断的外,闽南文化自身的传统也是连绵不断,且不断发展。2、闽南文化具有一体多元特征。即与中华传统文化为同一体又以闽南文化为主体,兼吸纳了南洋文化、阿拉伯文化、西方文化的某些因素等。如建筑文化中除以“宫殿式”古大厝、临街骑楼为主流建筑外,也可见到、中西合璧建筑、阿拉伯式建筑、侨乡特 色建筑等。3、闽南文化具有兼容性和开拓性特征。这在宗教信仰(多种宗教)、 民间信仰(多神)、建筑、戏剧、方言等等都有所反映。如戏剧方面,多种剧种 并存,歌仔戏、梨园戏、高甲戏交相辉映,即便同一剧种,也是各种流派,各种 技艺争奇斗艳而竞相发展。又如方言方面,在闽南语中容入一些马来语等。再如在泉州还可看到阿拉伯文与汉字并排的春联。4、闽南文化中的方言具有古老性 独造性特征。语言大师曾说过,闽南话是世界上特别古老的语言。它不仅形成历

近代闽南建筑的艺术风格及其变迁

近代闽南建筑的艺术风格及其变迁 摘要:本文讨论了闽南民居的艺术风格及其形成与变迁,并以实例对不同时期的闽南民居设计风格进行了比较。 关键词:闽南建筑;风格;变迁 闽南,亦即福建的厦门、漳州、泉州地区,地处中国大陆东南丘陵。尽管平原和耕地较少,但是气候温润,雨水充沛,四季常青。境内山脉纵横, 所以在长期的封建社会里,闽南与中原地区交往不便。自西晋开始,中原人大量迁入,他们与古闽越族人广泛融合,中原文化逐渐取代土著文化。宋代的时候,闽南已有许多人飘洋过海到东南亚发展,闽南开始受到海外文化的影响。自元人退出关外以后,沿海倭寇,为盗为匪,屡入州、县、城、乡抢劫烧杀。因此许多村庄的民房仿卫城模式,聚族而建土楼以自卫。明初,泉州又是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闽南建筑不可避免地带有海洋文化的痕迹。这样的自然历史背景下,闽南民居的建筑正风格打上了烙印。 近代的闽南建筑 闽南漳州一带的土楼是闽南民居最具特色的代表。先民们为了防匪、防盗,在长期的生产和生活中,设计出了土楼的建筑形态。土楼大多呈圆形或者矩形结构。一族人住在一个大院里,既和谐而又安全。土楼是土、石、木结构,外墙非常厚,一般用土和石组成,能防水、防火、防枪弹。楼内有三到四层的木结构房屋。供居住、保存食物等生活物资。特别是园形的土楼,在防台风方面具有十分突出的优势。土楼在外观上于自然环境浑然一体,非常协调。 在墙体的材料以及装饰方面,闽南地区的民居具有较为鲜明的特色。民居的屋脊常使用燕尾脊或马鞍脊,屋脊的这种曲线这使得整个建筑显得十分典雅而又灵秀。墙体常采用红砖墙或者红瓦。蓝天白云下,河流清澈、山峦苍翠,因而红色建筑在大自然中分外鲜明。另外,由于闽南是石材产地,而花岗石在建筑上是应用较广的一种材料。闽南民居的外墙常采用砖石混砌。不同材质的混合使用,极大程度地丰富了墙面的立体感。这种特色和江南一带水乡的白墙黑瓦形成了鲜明的地域上的对比。闽南民居房屋的勒脚多用白石和青石来作为装饰,图案常常是虎脚造型,麒麟,喜鹊、吉祥文字、花卉等。从闽南民居表现出来的对红色的喜爱,对雕饰纹样细节的追求,对吉祥象征物的表现来看,闽南人以一种曲折的方式表达出对吉祥、喜庆的向往。不难看出,所有这些图案的内容都表现了汉文化的传统。这种潜藏的文化含义和审美意识,是闽南人对汉文化传承过程中的一种再认识和再创新。 二、以嘉庚建筑为代表的近代建筑风格

闽南传统建筑

闽南传统建筑

————————————————————————————————作者:————————————————————————————————日期:

闽南建筑—屋顶 这次将闽南传统建筑的屋顶作为研究对象,从文化和设计方法的视角,对闽南传统建筑屋顶进行研究。就是对其形态、构造、做法和设计思想进行研究,分别对各个部分的形态、构造、施工做法和设计思想进行了分析。首先对闽南地区的人文和地理环境因素做介绍。 一、源远流长的闽南建筑文化 东汉时期,闽南地区还是一片荒凉之地,文化状态也处于最原始的状态。大量的民族人口迁移带来了新的中原汉文化。具有多元性的中原汉文化逐渐成为了闽南文化的主导。历史记载中汉民的多次迁移,还有闽南地区依山傍海的独特的地理特征,以及儒学、释、道家这三大文化的交流汇集,受这种种客观因素的影响,最终形成了闽南文化。 南北朝时期的泉州已有不错的发展程度,而到了宋朝,泉州港成为了世界著名的贸易大港,名扬内外。这时的泉州凭借着海洋经济的繁荣发展,早期的闽南文化与外来文化的交融达到了顶峰。外来的西方宗教文化和建筑文化等都开始了融合的过程。特别是清末民初时期的华侨文化,更是对后期的闽南民居建筑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闽南民居建筑色彩中多以红砖为主旋律,闽南红砖民居建筑有着十分久远的历史渊源。据专家推断:闽南地区开始出现红砖建筑是在宋元时期,随后开始日趋流行起来,红砖也成为了闽南地区所独有的一种建筑材料。所以说,闽南红砖民居建筑是在历史的积淀和闽南文化的熏陶下形成,并逐渐发展、成熟。 闽南民居建筑从建筑形式上看,并不是类型化千篇一律的,也不是张扬、个性的形式,它在屋顶的装饰和美化美学角度上,有着较为特殊精彩的表现。闽南民居建筑的屋顶装饰从审美的角度上体现了闽南地域的风格和特性,这就是所谓的闽南风格建筑。 二、闽南建筑屋顶屋脊的特色

(完整word版)闽南传统建筑

闽南建筑—屋顶 这次将闽南传统建筑的屋顶作为研究对象,从文化和设计方法的视角,对闽南传统建筑屋顶进行研究。就是对其形态、构造、做法和设计思想进行研究,分别对各个部分的形态、构造、施工做法和设计思想进行了分析。首先对闽南地区的人文和地理环境因素做介绍。 一、源远流长的闽南建筑文化 东汉时期,闽南地区还是一片荒凉之地,文化状态也处于最原始的状态。大量的民族人口迁移带来了新的中原汉文化。具有多元性的中原汉文化逐渐成为了闽南文化的主导。历史记载中汉民的多次迁移,还有闽南地区依山傍海的独特的地理特征,以及儒学、释、道家这三大文化的交流汇集,受这种种客观因素的影响,最终形成了闽南文化。 南北朝时期的泉州已有不错的发展程度,而到了宋朝,泉州港成为了世界著名的贸易大港,名扬内外。这时的泉州凭借着海洋经济的繁荣发展,早期的闽南文化与外来文化的交融达到了顶峰。外来的西方宗教文化和建筑文化等都开始了融合的过程。特别是清末民初时期的华侨文化,更是对后期的闽南民居建筑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闽南民居建筑色彩中多以红砖为主旋律,闽南红砖民居建筑有着十分久远的历史渊源。据专家推断:闽南地区开始出现红砖建筑是在宋元时期,随后开始日趋流行起来,红砖也成为了闽南地区所独有的一种建筑材料。所以说,闽南红砖民居建筑是在历史的积淀和闽南文化的熏陶下形成,并逐渐发展、成熟。 闽南民居建筑从建筑形式上看,并不是类型化千篇一律的,也不是张扬、个性的形式,它在屋顶的装饰和美化美学角度上,有着较为特殊精彩的表现。闽南民居建筑的屋顶装饰从审美的角度上体现了闽南地域的风格和特性,这就是所谓的闽南风格建筑。 二、闽南建筑屋顶屋脊的特色

闽南传统文化

闽南传统文化 集团公司文件内部编码:(TTT-UUTT-MMYB-URTTY-ITTLTY-

《闽南传统文化》心得 对于闽南传统文化以前只是知道一个大概,通过这次的延津之行,我对闽南传统文化又有了新的认识,更深的认知。闽南传统文化内容丰 富,其内涵除广义中也含农耕文化、海商文化外,更值得一提的是狭义 中所含的建筑文化、民俗文化、宗教文化、、文化及方言等。 自统一后,在福建设置闽中郡,开启了与闽南大着文化的交流与融合。汉晋时期,大批汉民迁入地区,推动了闽南文化的形成。晋唐时期,闽南地区汉民人口剧增,经济迅速发展,政教管理体制日臻完善,闽南文化得到发展。宋元时期,成为“”启航点和东方大港,阿拉伯人与波斯人到泉州经商,带动来了伊斯兰文化,闽南文化得到丰富。明清时期,商人和传教士来,传入了西方文化,闽南文化进一步得到繁荣。 从闽南文化的发展轨迹,可以窥见闽南文化是经过一代代闽南人在社会实践中,不断挖掘、弘扬、创造,并吸收采纳了、文化、西方文化等外来文化的特质和合理因素,有机地融入了其体系内,孕育、发展起来的,它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独特的性格和丰富的内涵,是中华文化的一朵奇葩。 文化,起源于。系指生活在南部地区的人(主要是人)共同创造并一代代传承发展与创新的地区性文化,是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的一个支系,其分布范围为我国改革开放以后被誉称的“厦、漳、泉金三角”,即现辖的、、各区、市、县(原辖待统一)。 它具有的特点有:1、闽南文化具有传统性、连续性特征。这除了继承连绵不断的外,闽南文化自身的传统也是连绵不断,且不断发展。2、

闽南文化具有一体多元特征。即与中华传统文化为同一体又以闽南文化为主体,兼吸纳了南洋文化、阿拉伯文化、西方文化的某些因素等。如建筑文化中除以“宫殿式”古大厝、临街骑楼为主流建筑外,也可见到、中西合璧建筑、阿拉伯式建筑、侨乡特色建筑等。3、闽南文化具有兼容性和开拓性特征。这在宗教信仰(多种宗教)、民间信仰(多神)、建筑、戏剧、方言等等都有所反映。如戏剧方面,多种剧种并存,歌仔戏、梨园戏、高甲戏交相辉映,即便同一剧种,也是各种流派,各种技艺争奇斗艳而竞相发展。又如方言方面,在闽南语中容入一些马来语等。再如在泉州还可看到阿拉伯文与汉字并排的春联。4、闽南文化中的方言具有古老性独造性特征。语言大师曾说过,闽南话是世界上特别古老的语言。它不仅形成历史悠久,而且还保存了和上古汉语的许多特点,同时还保存了许多古汉语的词语。这些词语在普通话和汉语的其他方言中,有的没有,有的不用,有的少用,而在闽南话中则是基本词儿。故被学术界称为“语言的活化石”。这在汉语诸方言中是非常突出的,也是区别汉语的重要标志之一。而闽南方言的独创性则主要表现在语言词汇、语法诸方面者有许多自己的特点。5、闽南文化具有开放性特征。这同闽南人中多为中原汉族移民及多侨民(闽南人移居国外,外国侨民留居闽南)息息相关,也与闽南海商文化发达有密切关系。此外,闽南文化具有上承下传的双重传播性特征。即主体文化由中原传播而来,融合土着文化形成富有地方特色的闽南文化,尔后又通过移民台湾传播到台湾及通过移居国外的华侨华人传播到国外。

闽南民居建筑特色赏析

闽南民居建筑 闽南民居从建筑形式的角度说,并没有一种极张扬的、类型化的形式,但它在砖石墙的装饰及美化上却有着较为特殊的表现。我们在认定建筑的要素时,主要是从四个方面来谈,即空间性、实用性、物质性和审美性。从审美的角度看,闽南的红砖墙反映着其地域的风格特性,形成了所谓的闽南风格,这种风格的形成是有多方面的因素,虽然我们现在已无法追溯其产生的渊源,但我们从整个中国建筑史了解所知,闽南民居特别是砖石混砌和墙面的装饰及色彩纹样在中国建筑史上有它独特之处,因而有学者认为这个区域的民居是属于“红砖文化区”。 闽南砖墙是属于实砌砖墙,但上面所说的石建筑也同时存在,于是闽南民居中其墙面的最大特色是在于它能如此协调地混合着砖和石,并在混合中隐藏着艺术化的本义。挖掘闽南民居中砖石墙审美性元素时,特别是砖石墙里面所蕴含的审美样式、装饰图式,某种角度说,对我们现代全球化中本土文化的保持和理解是极富现实意义的。虽然也有学者认为福建民居有海洋文化的痕迹,特别是闽南泉州作为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与海外交流繁多,多文化之间影响痕迹明显,但就从民居而言,这种海外宗教及装饰的影响,更多局限于寺庙等带有宗教色彩的地方。我们认为闽南民居虽有多样性文化的影响,但更多是本土文化,特别是中原汉族文化的影响。地理环境和气候的特点及血统等诸多因素,使其崇仰中原文化的痕迹表露无遗,这从一些纹样、一些隐喻符号以及一些建筑样式上得以证明。当然,其他民族文化影响的建筑也同样存在,诸如土楼、圆楼、吊脚楼、手巾寮等。但这不影响闽南民居特别是砖石墙的类型化的形式。 闽南民居外墙大致是由三个部分组成的: 1、勒脚(包括角碑石础),闽南民居勒脚多用白石和青石来作为装饰,图案图像大部分是虎脚造型,麒麟,喜鹊,马踏祥云,狮子戏球,也有吉祥文字之类。 2、墙身(包括山墙、腰线、窗)。墙身最具特色,山墙也是泥塑作浅浮雕呈对称式,腰线有红砖、有白石、有青石影雕。窗的种类繁多,有砖构窗、石构窗、瓷构窗、木构窗等。砖构窗、瓷构窗特点在于本身独立形成一个整体图案。石构窗的窗柱常以一种圆雕形式出现,雕有动物花卉,如果是镂花窗,常见戏曲人物。 3、檐边,一般都是浮雕形式,用泥塑彩绘,多山水人物,有故事情节。 一、具备整体形式美感且丰富变化的砖石墙面 1、闽南民居墙的构造和装饰的最大特点是墙石混砌,即“出砖入石”,它就是砖与石两种不同材料的混砌,其造成一种装饰美感在于石的表面与砖的表面产生质地的对比,石块作为面、点,而砖缝作为线,这之间产生点、线、面的组合,那么这种点、线、面组合,某种程度上产生一种整体面积上的韵律; 2、白色花岗岩与红色清水砖在色彩形成既和谐又对比的效果,对比存在于明度上,和谐却体现在它的白石并不是纯白的,而是带点灰色的白,白灰色作为“面”本身能起一种缓冲的作用,在对比中表达和谐,在和谐中表达冲突,这种矛盾的解决也是砖石墙的特点之一;

福州著名文化古建筑群

福州著名文化古建筑群——三坊七巷 简介 三坊七巷是福州市南后街两旁从北到南依次排列的十条坊巷的简称。向西三片称“坊”,向东七条称“巷”,自北而南依次为:“三坊”衣锦坊、文儒坊、光禄坊,“七巷”杨桥巷、郎官巷、安民巷、黄巷、塔巷、宫巷、吉庇巷。此街区是中国十大历史文化名街之一,“三坊七巷-朱紫坊建筑群”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三坊七巷地处福州市中心,总占地面积38.35公顷,基本保留了唐宋的坊巷格局,保存较好的明清古建筑计159座,其中包括全国重点保护单位9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8处,被誉为“明清建筑博物馆”、“城市里坊制度的活化石”。 一、三坊七巷概况 福建省福州市至今还保存相当一部分自唐宋以来形成的坊巷,成为历史名城的重要标志之一。这些坊巷中最为著名的要算“三坊七巷”,此街区是中国十大历史文化名街之一,约有40公顷。 福州自汉始,先后建成了冶城、子城等六次城垣,城市由北向南扩展,整个布局,以屏山为屏障,于山、乌山相对峙,以南街(八一七路)为中轴,两侧成坊成巷,讲究对称,逐步形成三坊七巷一条街(“街”指南后街)。 “三坊七巷”形成于唐王审知罗城,罗城南面以安泰河为界,政治中心与贵族居城北,平民居住区及商业区居城南,同时强调中轴对称,城南中轴两边,分段围墙,这些居民成为坊、巷之始,也就是形成了今日的三坊七巷。 在这个街区内,坊巷纵横,石板铺地;白墙瓦屋,曲线山墙、布局严谨,匠艺奇巧;不少还缀以亭、台、楼、阁、花草、假山,融人文、自然景观于一体。许多民居的门窗漏花采用镂空精雕,榫接而成,以及丰富的图案雕饰,精巧的石刻柱础、台阶、门框、花座、柱杆随处可见,集中体现了福州古城的民居技艺和特色,被建筑界誉为规模庞大的“明清古建筑博物馆”。

闽南传统红砖民居特征营造工法技艺解析

闽南传统红砖民居特征与营造工法技艺解析 XX省XX市古建筑XX 董事长蒋钦全 日期:2012年11月8日 关键词:红砖民居特征营造技艺 摘要:民居是人类赖以生栖、衍繁、发展的物质基础,是有形建筑实体(物质文化遗产)和无形居住文化(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载体,它折射出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生活式样和文明程度,并以其多元性、多样性的特质丰富了文化遗产宝库。探究发掘,保护传承传统民居文化是我们孜孜以求的目标。结合长期的营造实践,就闽南传统红砖民居的特征与营造工法技艺试加解析。 一、闽南传统红砖民居略述 红砖建筑在西方建筑中司空见惯,“红砖洋房”也成为西洋建筑的一大特征。而历数中国各地各民族各流派的民居建筑,多使用青砖青瓦,形成中国传统民居沉稳、清雅的特色。惟独闽南传统民居异于其它地区民居,普遍使用红砖红瓦,《砖块斜叠成黑线的独特图纹》形成独有的“红砖建筑”与“红砖文化”。 闽南传统红砖民居建筑有着久远的历史与深厚的文化,是由闽南地区特定地理环 境与人文环境造就的。闽南地区粘土中三氧化二铁(Fe 2O 3 )含量很高,烧制成的 青砖,颜色呈土黄色,色感观感难看。若烧制成红砖,色彩纯正,特别耐看。而红色正迎合闽南人热情豁达、喜好吉庆祥和的秉性,因而“红砖建筑”就应运而生,传承光大。

闽南传统红砖民居(图1)独具鲜明的个性与特色,砖(石)木构造、红砖白石、坡屋顶燕尾脊、靓丽堂皇是其主要建筑元素与普遍特征,而又以红砖最彰显个性。“红砖”泛指釉面砖、花头砖、火垫砖、花砖等系列规格砖,广义上还包括屋面、地面用的红地砖、红瓦等主要建材(俗称“红料”),构造成闽南传统民居的风韵。红砖建筑根植闽南,经久不衰,并伴随闽南人的足迹,远播海内外,成为闽南籍华人的精神家园。 二、闽南传统红砖民居与其它民居异同分析 闽南传统红砖民居作为民居,它与中国各地传统民居的共性是显而易见的。 从民居的形制布局上看,闽南传统红砖民居主要形式是四合院(图2),其保留了许多古代中原地区民居建筑的特点,这与闽南先民迁徙的历史密切相关。

浅析闽南传统建筑屋顶文化的形成

浅析闽南传统建筑屋顶文化的形成 浅析南闽统传筑建屋顶化的形文 林成琴 秀(厦门市博馆福建厦门物 361 000) 中国 传统筑建的屋 ,顶是为引人注最目的部位,被之称美丽为的冠冕闽南传统建筑屋顶的态沿形了袭中传国建筑文化统又具有,鲜的明地域特性, 容兼蓄并 ,表现出元化的面貌 ,多线条优美饰装繁 一褥 ),其刻有南上宋时建筑的象形 , 一是座脊殿顶的殿五堂也是,个一殊特的例子 .1南传闽统建屋筑顶本原基型 闽 红南砖大的膺顶屋正脊曲反宇翘, 中低平 , 间大屋膺顶常分为几段通, 作高低不同 工 艺杂等特复征,成为闽传统南筑建屋顶典型的代表形 一态闽南传统建筑屋顶的域特色地 的错 ,落大多为悬山 ,硬配燕尾山脊马和背鞍 式其中形尾燕用主于膺, 马鞍用于膺护燕尾和马鞍是背闽南古的屋膺顶的基本形 闽南态统传建筑顶屋由部3分组成 :屋脊 : 括正脊包分脊小垂 l ( ) 脊南闽地区统传民居屋的顶以山为硬多 ,山多见悬闽于南山区歇山顶源于中国南 起曲 脊部四

正脊横为向走 ,是前两个斜后坡交相碎而瓷粘剪形方花瓷砖等做装小片只脊水是泥和 , 方闽南寺观屋顶泛使广用图(版 : 肆1 )闽南建筑庞殿顶用, 只有州泉庙大成殿文个一子例厦工门吕膺土出青釉瓷罐 (的 图成的屋 ,脊在脊部堵用镂空的分砖或块灰泥组合图案 ,饰大都在正厅用正房或 头塑砖做两的道长 , 一般人线用家 , 或在龙等护重不的屋顶要垂脊上是向纵屋脊 ,的分布在斜坡两边和,小做脊雷同法曲脊则是 正和垂脊脊的接交处 , 尾燕的变化饰装背马是他都 ( )2 纹路 :曲脊和垂脊向山最凸出者叫 墙面凸的出部分排列整齐且连续随曲脊垂和脊成圆或角山的古瓦形砖或块 纹路外图一 厦门屠吕土出的代青瓷罐 宋纹主路, 主纹下方路叫里纹路的, 上方的 除美叫外观, 纹路还起了保护墙卜山装饰物的作用 (二) 斜坡: 主要指瓦片 3的 O 浅 闽析传南建筑统顶文屋化形的 成二目{ 二之 串角草 }花图 二 鲁 } 麟启娜 留而 L一l 姗比乌1 厂一洲照目睿甲魏1 目一 X厅

古建图纸资料大全

《古建图纸资料大全》 《古建图纸资料大全》由实力古建设计公司内部专员数月精心整理,经典古建设计施工图纸,PSD 效果图,单体模型、场景模型等一网打尽!拥有本套资料,你即能成为全能的景观设计师,设计中无需再为找资料、素材而烦恼!主要包含以下几个内容:1. 古建CAD施工图纸:6000余套完整CAD施工图纸,可修改,可打印,打印后即可用于施工建造。包含:寺庙、宫殿、清真寺、园林公园、水榭、花架、古塔、古亭、古建门窗、廊道、牌坊、古建民居、园林桥、四合院、庭院、古墙……各种古建类型,古建施工不用愁。2. 古建3DMAX模型:4000余个古建3DMAX模型,包含古建单体模型和场景模型,内容涉及寺庙、宫殿、清真寺、园林公园、水榭、花架、古塔、古亭、古建门窗、廊道、牌坊、古建民居、园林桥、四合院、庭院、古墙……各种古建类型,没有你找不到,只有你想不到。3. 古建PSD效果图:高清效果图,分辨率大都在4000左右,PSD图层均没合并,可自由分拆调用,内含公园,古建鸟瞰,亭子、庭院、水景等大型古建PSD场景,设计师设计效果图必备,资料非常全面。4. 古建PSD贴图素材:包含古建材质、古建浮雕、古建雕塑、假山、石、水景、水榭、驳岸、亭、廊、汀步等等及千余张制作3D古建模型、效果图常用的素材,让您真正设计无忧。5. 古建实景图片:提供最全古建实景照片3000余张,全

部高清大图,古建彩绘、古建大门、古建民宅、古建宫殿、古建寺庙、古建庭院、古建亭子、古塔、古建琉璃瓦、青瓦图片、古建木制作模型图片、青石花纹图案、古建艺术桥、四合院等等。6. 古建施工、修缮:大量古建工程实例,古建施工相关技术、表格、文献,提供最全古建施工方案,附带古建修缮技术大全,古建施工方案、古建施工组织设计范本,古建修缮施工组织应有尽有。7. 古建设计软件:包括ACDSEE、3DMAX9.0+vr、3DMAX2009+VR、CAD2008+天正、PHOTOSHOP CS5 等,内含正版注册码,可正常使用。 该资料特别适合以下人群:古建设计公司及设计师、古建施工建造单位、古建相关专业及研究人员、古建修缮从业人员、公园小区景观设计施工单位等等! 一套资料在手,设计从此无忧,古建设计师速成资料,前所未有的海量精华收集。无论做效果图、施工图、方案、、谈工艺、谈设计、谈施工、均得心应手!!设计师能力的迅速提高,最重要的因素之一,就是:能迅速的获得想要的知识!能快速的解决问题。本套素材资源库,实体设计公司内部精心整理,物超所值! 下面是有关古建施工图纸(DWG格式),部分目录介绍: A、古建筑方案施工图详细目录 A-1古建筑方案施工图集 Administrator 第2 页2014/11/8 Saturday 海盐天宁寺施工图 海阳凤凰台建筑方案设计(效果图) 海阳寺庙建筑方案设计(效果图) 沪东清真寺建筑施工图 怀柔中式古建住宅区建筑方案设计(效果图) 黄浦古港景观区环境整治与建筑设计方案文本施工图景观大样 金宝街赛马会古建方案设计(效果图) 乐清市蒲歧古镇保护与发展规划 路桥区保护规划、古城区项目概念性规划、台州路桥最终成果 木结构建筑(图片) 南山观音圆通宝殿初扩及施工图 钱江观潮度假村施工图 乾坤阁效果图 日本社寺建筑图纸(图片) 三峡古建文物效果图(效果图)

闽南古厝建筑的保护和开发

闽南古厝建筑的保护和 开发 集团标准化工作小组 #Q8QGGQT-GX8G08Q8-GNQGJ8-MHHGN#

毛概社会实践调研报告作业 调研名称:闽南古厝建筑的保护和开发 调研类别:一般类别 目录 一、闽南古厝简介 (3) 二、选题依据 选题背景 (3) 选题意义 (4) 三、可行性分析 (5) 四、研究思路和方向 (6) 五、调研过程 (7) 六、调查结果 访谈结果与分析 (8) 问卷调查结果与分析 (10) 七、研究结论 (13) 八、我们的建议 (15) 九、附录 (17) 第一部分本次调查报告基本情况 一、闽南古厝简介: “厝”在闽南方言中是“房子”的意思,闽南古厝是厦漳泉闽南地区的古代建筑群,也是现今闽南最具有代表意义的传统建筑。闽南古厝以“官式大厝”为主,又名“皇宫起”。由于古厝主要由红砖砌成,在不少地区也叫做“红砖厝”。它

形式殿宇,富丽堂皇,是中国古民居的典型。它的主要特征是,前埕后厝,做北朝南,三或五开间加双护厝,红砖白石墙体,硬山式屋顶和双翘燕尾脊。二、选题依据 (1)选题背景: 1、文化积淀:闽南古厝产生于明清时期,它是中国儒家文化的缩影,有着 深厚的文化积淀,是中国仅存的少数古民居建筑。闽南古厝是以家庭为单位,通常是几个有着血缘关系的家庭居住在同一古厝内,这正是体现了儒家文化中的宗族文化。现在的古厝也仍然发挥着这样的作用,许多已经移居台湾、印度尼西亚、菲律宾和新加坡的闽南人,因挂念古厝上的祠堂,在老去之前仍会回到家乡看望。四周封闭式闽南大厝,有二进、三进,甚至有五进、七进的。一般来说,一进为门厅,二进为迎客厅或祖先牌位厅(闽南人注重宗族血缘关系),厅两侧居室和后落均住人,有一定的私密性,外人是不能随意进出的。门外有一排木桩,由于古代女子不得“抛头露面”,因此用其来遮掩女性,这也是古代男女尊卑的体现。进前有左右两厢房,一般用作厨房和储存草料工具等。进两旁外侧,通常各建一条狭长的房子,称为"护厝",也叫护龙。厅堂多为三间七架(间,面宽的单位;架,进深的单 位),间架多寡是主人身份地位的象征。进与护厝之间有过水廊连通出入,结构完整。大门进去,有前院,深井(闽南语译过来的,和表面意思不一样,指的是天井,采光的一个地方)两边是护廊,穿过天井就是正厅,左右是东西两厢,是正房。大厅后面就是后院。闽南古厝都有两个“飞檐”,上面常雕有龙、凤等形象,其雕刻精致。在这些古厝中还存有一些着名的“豪华” 古厝,如果杨氏古厝、王式古厝、宏琳厝……

社会实践报告——闽南古厝调查

大学生寒假社会实践报 告 ——闽南古厝调查 目录

第一部分本次调查报告基本情况 闽南古厝简介: “厝”在闽南方言中是“房子”的意思,闽南古厝是厦漳泉闽南地区的古代建筑群,也是现今闽南最具有代表意义的传统建筑。闽南古厝以“官式大厝”为主,又名“皇宫起”。由于古厝主要由红砖砌成,在不少地区也叫做“红砖厝”。它形式殿宇,富丽堂皇,是中国古民居的典型。它的主要特征是,前埕后厝,做北朝南,三或五开间加双护厝,红砖白石墙体,硬山式屋顶和双翘燕尾脊。 第二部分选题依据 选题背景: 文化积淀 闽南古厝产生于明清时期,它是中国儒家文化的缩影,有着深厚的文化积淀,是中国仅存的少数古民居建筑。闽南古厝是以家庭为单位,通常是几个有着血缘关系的家庭居住在同一古厝内,这正是体现了儒家文化中的宗族文化。现在的古

厝也仍然发挥着这样的作用,许多已经移居台湾、印度尼西亚、菲律宾和新加坡的闽南人,因挂念古厝上的祠堂,在老去之前仍会回到家乡看望。四周封闭式闽南大厝,有二进、三进,甚至有五进、七进的。一般来说,一进为门厅,二进为迎客厅或祖先牌位厅(闽南人注重宗族血缘关系),厅两侧居室和后落均住人,有一定的私密性,外人是不能随意进出的。门外有一排木桩,由于古代女子不得“抛头露面”,因此用其来遮掩女性,这也是古代男女尊卑的体现。进前有左右两厢房,一般用作厨房和储存草料工具等。进两旁外侧,通常各建一条狭长的房子,称为"护厝",也叫护龙。厅堂多为三间七架(间,面宽的单位;架,进深的单位),间架多寡是主人身份地位的象征。进与护厝之间有过水廊连通出入,结构完整。大门进去,有前院,深井(闽南语译过来的,和表面意思不一样,指的是天井,采光的一个地方)两边是护廊,穿过天井就是正厅,左右是东西两厢,是正房。大厅后面就是后院。闽南古厝都有两个“飞檐”,上面常雕有龙、凤等形象,其雕刻精致。在这些古厝中还存有一些着名的“豪华”古厝,如果杨氏古厝、王式古厝、宏琳厝……

闽南建筑

【经典】--闽南建筑……民居 "宫殿式"大厝 "宫殿式"大厝,是泉州民居最为典型的民居住宅类型。它有三开间、五开间、带护厝、突山庭堂,两边对称,横向扩展布局。纵深有二落、三落、五落不等,以庭为组织院落单元,庭、廊、过水贯穿全宅。较多运用砖、瓦,多用石砌基础和红砖砌筑外围墙。穿斗木构架作承重结构,多采用硬山屋顶,弯曲起翘屋脊,脊角"燕尾式"华丽动人。 ?作者:风的行动 ? ?2005-11-17 13:29 ?回复此发言 2 回复:【经典】--闽南建筑……民居 洋楼 洋式的民居建筑,它造型新颖,平面布局灵活多变,厅堂居室宽敞舒展、 功能分区合理。样式别致,门窗、外廓及装饰洋味尤为突出。多数做法是 以当地的传统形式为主,于外来的风格相结合,或并置相连营造。这种住 房适应当时海外带回最新的建筑材料,有水泥(洋灰)、钢筋、水泥花砖、 花玻璃等。这类建筑泉州大都称为"洋楼"、"番仔楼"。如石狮市郊的拱星 别墅,南安林路厝,鲤城青龙巷李宅,它们在中国近代建筑史上,代表着 中西文化初期接触的杰出成就。

?作者:风的行动 ? ?2005-11-17 13:30 ?回复此发言 3 回复:【经典】--闽南建筑……民居 手巾寮 手巾寮厝是泉州古民居较为普遍的沿街巷建造类型。它巧妙利用地势特点,是一种纵向延伸呈带状形式。面宽3至4米,单间木构。具有层层引深的气氛。她由门口厅、天井、正厅、厅后房、小天井、大房、后房、窥脚、后尾或后落组成。有二落、三落进深,宅内留有一条前后连环的巷路,这种小型的民居住舍小巧亲切,装修也很简洁。 另有一种手巾寮前面沿街市、后面沿溪岸。如鲤城五堡街,利用临街设店、作坊,后面水上货物运输,有"前通街、后到溪"的美称。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