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农业资源利用与环境保护

农业资源利用与环境保护

农业资源利用与环境保护
农业资源利用与环境保护

一、名词解释

1、自然资源:是指自然界进入人类生产过程的各种物质资源,包括地球上一切有生命和无生命的物质资源及其自然过程,通常指一定技术经济条件下对人类有益的资源。

2、社会资源:这是人类通过自身劳动提供的、直接或间接对生产产生组作用的社会经济因素。

2、农业资源:是指自然界存在的、可作为农业生产原料的物质和能量来源,以及农业生产所必要的的环境条件。

3、再生资源:又称为不可耗竭资源。该类资源的再生能力远大于其消耗率,因而其储量在自然循环过程或人类参与下可以重新再生,生生不已,代代相传。

4、农业资源综合考察:所谓农业资源考察,就是对某一国家或某一地区各种农业资源条件的种类、特性、结构、功能、数量、质量、分布和潜力及其开发利用现状进行全面综合性考察,对资源条件的合理开发利用作出分析论证。

5、农业资源综合评价:而所谓农业资源评价,则是在综合考察的基础上,对考察所取得的资料信息,结合当地自然、社会、经济、技术条件和农业生产特点,对资源的种类、数量、质量、分布及其在利用中所产生的作用和效益,进行综合的经济估价和综合评判。

6、资源考察与评价的两阶段法:所谓两阶段法,是把评价工作分为两阶段进行。第一阶段作基础调查和定性分类,这种对资源的定性分类只是根据调查初始选定的利用方式的资源适宜性做出的;第二阶段是在第一阶段工作的基础上,附加大量社会经济分析进行的定量分析,已做出资源开发的规划决策。

7、资源考察与评价的平行法:所

谓平行法,就是把对自然资源的自

然因素的考察评估与资源利用种

类的社会经济分析同时进行。

8、战略性资源:虽然资源种类繁

多,千姿百态,但只有那些对社会

经济发展起积极推动作用的、不可

代替的、稀缺的资源,才是战略性

资源。

9、战略资源的更替:随着科学技

术和社会生产力的不断发展,一些

性能更好、作用更大、效益更高的

新资源不断地被开发利用,从而代

替、淘汰某些旧资源。

10、优势资源:而所谓优势资源是

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同其他国家或

地区相比较在种类上、数量上、质

量上、开发条件及自然分布上具有

绝对优势或相对优势的某些资源。

11、资源综合开发:资源综合开发

利用就是在农业生产及农村经济

活动中,将资源作为一个有机整

体,以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

效益的整体最大化为目标,对农业

资源实行合理开发、组织利用、治

理保护盒有效管理,以协调人与自

然、发展生产与资源环境的关系。

12、区域经济:区域经济是在社会

劳动地域分工的基础上,随着经济

发展而逐步形成的各具特色并以

密切的经济联系为基础的地域生

产综合体。

13、优位效益原理:区域经济运行

的原料,概而言之就是优位效益原

料。所谓优位效益原理,是指在区

域经济发展过程中,随着科技进步

和生产力水平的提高,生产力布局

总是要发生某种程度的变化,而这

种变化总是表现为在经济区域内

向最大效益区位推移、集聚的客观

趋势或运动规律,这就是优位效益

原理。

14、生态农业:就是以生态学理论

为依据,在一定的区域内因地制宜

的规划、组织和进行农业生产。

15、土地资源:是指在生产上已经

开发利用和尚未开发利用的土地

数量和质量的总称。

16、土地资源评价:是人门对土地

资源某种特定用途的适宜程度或

价值大小的评定。土地资源评价实

质上是对土地生产力高低的评估

鉴定。

17、土地资源的价值评价:这是应

用一定的指标和方法,对土地经济

价值的大小做出评估,实际上就是

对一定时期、一定范围的土地价格

的确定。

18、农业指标温度:农业指标温度

也叫农业界限温度。日平均气温稳

定通过0℃、5℃、10℃、15℃、20℃

时,对农业生产期有明显的指导意

义,因此叫做农业指标温度。

19、生理辐射率:照射到农田上的

生理辐射,只有一个部分被植物吸

收。大部分在光合作用中被耗损,

能被绿色植物吸收、经过光合作用

转化成学能储藏于光合产物中的

能量的百分数称作光能利用率,也

叫生理辐射率。

20、草资源:是指以草本植物为主

体的一种生物群落,与其周围的土

壤、气候、动物、微生物相互作用,

构成草原生态系统。

21、野生生物资源:是指饲养动物

和栽培植物以外的所有其他的动

植物资源。

22、生境保护:栖息地缩小和遭受

破坏时野生动物频危和灭绝的和

总要原因,所以野生动物管理和保

护的重要措施就是设法保存各种

有代表性的野生动物栖息地,如建

立国家公园、自然保护区和禁猎

区,这种就地保护的办法,叫作生

境保护。

23、生境外保护:生境外保护或称

迁徙保护、携出保护。即是把珍稀

频危动植物从原产地以至动物园、

植物园、水族馆、畜牧场等地加以

特别的保护,然后在放归原栖息地

和源产生地。

24、再生能源:在自然界中有一些

能源能够在生,如太阳能和由太阳

能转换而成的水能、风能、生物能

等。它们都可以循环再生,不会因

长期使用而减少,所以它们称为可

再生能源。

25、非再生能源:还有一些能源是

不能循环再生的,如煤炭、石油、

天然气、核燃料等,随着人类的利

用而不断减少,故称之非再生能

源。

26、矿产资源:是国土资源的重要

组成部分,是发展现代经济的重要

物质基础。

27、旅游资源:凡是投入人类的社

会活动,形成吸引旅客的能力,又

能为旅游业带来经济效益的自然

的或人文的资源统称之为了旅游

资源。

28、生态旅游:是以满足生态时代

人们高层次的旅游需要,实现生态

环境资源的社会经济价值,促进生

态环境保护,进行生态教育的生态

工程和旅游活动。

29、旅游农业:旅游农业又称观光

农业,兴起于二战后的欧美国家,

是以农业资源为基础,把农园观

光、农艺展示、农产品提供与农村

空间出让等生产、经营富裕旅游的

内涵,使旅游者参与到农业的生产

形态中去的新型旅游形式。

二、简答题

1、农业资源具有哪些特性?

答:一、农业资源的系统整体性

二、农业资源的地域差异性三、

农业资源的可更新性四、农业资

源的有限性与无限性五、农业资

源的多功多用性

1、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原则有哪

些?

答:㈠公平性原则㈡可持续性原

则㈢共同性原则㈣需求性原则2、《中国二十一世纪议程》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答:①在保持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不断改善发展的质量②促进社会的全面发展与进步,建立可持续发展的社会基础;③控制环境污染,改善生态环境,保护可持续利用的资源基础;④逐步建立国家可持续发展的政策体系、法律体系,建立促进可持续发展的综合决策机制和协调管理机制。

3、《中国二十一世纪议程》的主要特点?

答:①《中国二十一世纪议程》把经济、社会、环境视为密不可分的发展整体,表明可持续发展将是中国走向21世纪和争取美好未来的基本思想基础。②中国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的主题词是发展,把经济搞上去是21世纪中国发展第一位的任务,关键是经济发展要与社会进步、环境保护相协调。③人口、资源和环境是影响中国未来发展的关键方面,它们对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压力和制约是许多国家都没有经历过的。④中国走可持续发展需要进行系统的能力建设,《中国二十一世纪议程》从机制、立法、教育、科技和公众参与等方面提出了设想。

4、中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目标答:一要积极增加粮食生产,并注意食物安全;二要促进农村综合发展,增加农民收入,消除农村贫困状况;三是合理利用、保护与改善自然资源,保护生态环境。

2、农业资源的综合考察评价应遵循哪些基本原则。

答:(一)系统性原则(二)效益型原则(三)动态性原则

3、简述石油农业发展带来的严重后果答:①以石油为原料的化肥、农药

的大量使用加之耕作、灌溉、加工、

运输都需要石油,因而严重地加剧

了能源危机②大量采用机械操作,

加剧了自然生态的破坏③大量使

用化肥和农药,不仅造成了能源的

紧张,而且也造成可严重的环境污

染。

4、简述生态农业具有的基本特性

答、1、生物产量高2、光合作用

产物利用合理3、经济效益高4、

动态平衡最佳

5、目前生态农业的主要技术类型

答:㈠充分利用空间和土地资源的

农林立体结构生态系统类型㈡物

质能量多层分级利用系统型㈢水

陆交换的物质循环生态系统型㈣

相互促进的生物物种共生生态系

统㈤农一渔一禽水生生态系统类

型㈥多功能的污水自净工程系统

㈦山区综合开发的复合生态系统

类型㈧沿海滩涂和荡滩资源开发

利用的湿地生态系统类型㈨以庭

院经济为主的院落生态系统类型

㈩多功能的农副王联合生态系统

类型

6、简述土地资源的特性

答、㈠土地数量的有限性㈡土地

功能的不可代替性㈢土地位置的

固定性㈣土地肥力的持久性㈤

土地利用的不可逆性㈥经济供给

的稀缺性

7、我国土地资源利用中存在的主

要问题有哪些?

答:1、土地布局不合理2、耕地

大量减少3、破坏性开发,重用轻

养4、家底不清5、水土流失加剧

6、土地沙漠化在增长

7、土地次

生盐渍化在扩大8、土地污染在发

展9、土地生产力下降

8、当前我国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

与开发整治,应主要做好哪些方面

的工作?

答:㈠切实保护和利用好现有耕地

㈡积极进行整个土地资源的开发

与整治

9、在我国,哪些土地归属国家所

有?

答:1、城市2、国家拨给机关、

部队、学校、国营企业事业等单位

使用的土地3、国家依法没收

征收、征用等归属国有的土地4、

国家拨给农村集体和其他非国有

单位使用的国有土地5、其他不属

于农村集体所有的土地

10、在我国,土地管理应遵循哪些

基本原则?

答、㈠保护社会主义土地制度㈡

充分、合理利用土地,节约用地,

杜绝浪费㈢保护土地改善各环境

㈣实行统一管理

11、简述我国水资源的基本特点?

答:㈠总资源量丰富,人均拥有量

少㈡水土配比相差极大,旱涝常

有㈢雨热同步组合,有利于生物

及农业生产㈣年际变化频率大,

旱涝交替出现㈤水质成地带性分

12、农业用水的开发利用应遵循哪

些原则?

答:㈠综合勘测规划,综合开发利

用㈡生物措施与工程措施一体化

开发㈢联合开发利用地表水和地

下水㈣开源节流、科学用水㈤开

发、利用、管理和保护目标必须统

13、简述气候资源的基本特性

答:㈠整体性和不可替代性㈡时

段有限性和无限循环性㈢周期变

化性和随机波动性㈣地区分布上

的不均衡性

14、怎样才能做到农业气候资源的

合理利用

答:㈠正确认识和评价农业气候资

源㈡因地制宜、扬长避短、发挥

优势㈢调节、控制和改良农田小

气候㈣提高复种指数,挖掘品种

资源和气候资源潜力㈤努力提高

对不利气候条件的抗御能力㈥维

护和改善气候环境

15、生物资源具有哪些基本特性?

答:㈠可更新性㈡系统整体性㈢

环境依赖性㈣分布的区域性

16、简述森林资源的功能

答:森林是人类极为宝贵的资源,

它与人类联系至关密切,在人类的

生活和社会生产过程中发挥多功

能的作用,为人类提供多种产品和

用途。

17、简述森林的生态功能

㈠保持水土,涵养水源㈡防风固

沙,户田保土。㈢调节气候,增加

降水。㈣保护环境,净化大气。

18、我国森林资源的基本特点

答:1、森林资源少,覆盖率低2、

森林资源分布不均,集中于边远山

区。3、森林资源中成熟林比重大,

生长量低,林产效益不高。4、林

种结构不合理5、林业用地中有林

地少。

19、森林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应当

遵循的原则

答:㈠森林采伐要遵循生物学特性

㈡因地制宜,实行科学的采育方法

㈢最佳轮伐期确定的经济原则㈣

大力发展木材的综合利用

20、简析我国农村能源消费的特点

答:㈠人均消费水品低㈡地区差

异明显㈢生产、生活用能低效高

耗现象严重

21、我国农村能源建设取得的主要

成绩在哪些方面

答:㈠推广省煤节煤灶㈡兴修小

水电㈢发展沼气㈣可再生能源

利用㈣乡镇企业小煤矿开采㈤

种植薪炭林

22、简析我国农村能源开发利用中

存在的主要问题

答:㈠能源构成不尽合理㈡我国

广大农村的生活用能任以生物质

能为主㈢能源利用率低,浪费严

重㈣人均能源消费水平低

23、与世界比较,我国的矿产主要有哪些特点

答:1、矿种齐全2、总量客观3、优劣并存4、分布不均5、人均拥有量低6、共生矿多,单一矿少

24分析我国矿产主要利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答:㈠产权不清,开发无序㈡技术落后,效益低下㈢粗放经营带来环境污染和土地破坏㈣管理体制不完善

25、旅游主要的开发与建设应遵循怎样的原则

答:㈠保持特色,注重个性。㈡统一规划,合理布局㈢保护自然环境和生态平衡㈣注重协调发展㈤提高经济效益

26、目前,旅游农业中规模较大,对市民具有较强吸引力主要形式有哪些。

答:㈠观光农业㈡市民农园㈢农业公园㈣教育农园㈤休闲农场㈥森林旅游㈦农村留学㈧民宿农庄㈨民俗旅游

三、论述

1、合理开发利用农业主要是发展农业生产的根本途径

答:㈠合理利用资源必须提高农业自然生产率和农业社会生产率㈡合理利用资源必须同时提高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㈢发展农业生产必须协调人与自然地关系

2、如何协调我国人口、资源、环境的关系

答:㈠控制人口增长,提高人口质量㈡合理;利用资源,提高资源利用率㈢防治环境污染,维护生态系统的平衡性

3、我国持续农业战略的主要措施答:1、健全法规、强化管理2、加强食物安全、发展绿色食品3、调整结构,优化资源配置

4、加大投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力

5、节约资源、保护生态环境

6、科技兴农、发展可持续性农业科学技术

4、试论进行农业资源综合考察评

价工作的重要意义

答:1、有利于农业资源的合理利

用提供科学依据2、有利于改善农

业生态系统和整治国土资源3、有

利于促进农业现代化建设4、有利

于农业资源信息系统的建立于应

5、试论农业资源开发的战略措施

答:㈠制止掠夺性经营,改善生态

环境㈡综合开发利用,提高资源

利用率和资源生产力㈢珍稀节

约,实行有偿开发利用㈣开辟和

节约能源,解决能源精确问题

6、试分析我国土地资源利用的主

要问题?

答:1、土地布局不合理2、耕地

大量减少3、破坏性开发,重用轻

养。4、家底不清。5、水土流失加

剧。6、土地沙漠化在增长。7、土

地次生盐渍化在扩大。8、土地污

染在发展。9、土地生产力在下降

7、试论合理开发利用土地资源的

战略措施

答:㈠切实保护和利用好现有耕地

㈡积极进行整个土地资源的开发

与整治

8、试论应采取怎样的措施加强土

地资源管理和保护

答:㈠进一步完善土地管理法规体

系㈡改善土地管理体制,建立统

一的有权威的土地管理机构㈢采

用经济手段,确定土地价格,变土

地的无偿使用为有偿使用㈣加强

土地利用的统一规划管理㈤增加

对土地资源开发利用的投入,不断

提高土地生产力㈥加强智力投

资,积极培训土地管理人才

9、试分析我国水资源开发利用方

面存在的主要问题

答:㈠水土资源分布不均㈡水资

源供需之间在时间上不相适应㈢

水资源利用受洪水、泥沙和生态环

境的制约㈣水资源污染和不合理

利用是使水资源开发利用条件恶

10、试论我国水资源持续利用的途

答:㈠转变高质生活用水方式,大

力倡导中水利用㈡转变落后的工

业生产方式,大力发展清洁工业

㈢转变陈旧的农业用水方式,建立

节水型农业㈣转变传统的供水方

式,多渠道开辟新水源㈤转变低

水价运行方式,提高资源利用率

11、试论合理开发利用水资源的主

要途径

答:㈠有重点地规划和兴建水资源

工程㈡坚持流域综合治理,实行

生物措施与工程措施一体化开发

㈢加强水资源保护,防止水体污染

㈣积极慎重地从事“南水北调”的

规划研究工作㈤大力发展节水灌

水农业,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

12、试论合理利用农业气候资源的

途径与措施

答:㈠正确认识和评价农业气候资

源㈡因地制宜、扬长避短、发挥

优势㈢调节、控制和改良农田小

气候㈣提高复种指数,挖掘品种

资源和气候资源潜力㈤努力提高

对不利气候条件的抗御能力㈥维

护和改善气候环境

13、分析我国森林资源利用中存在

的主要问题

答:1、过量采伐2、毁林开垦3、

毁林烧柴4、火灾与病虫害5、造

林成效不显著6、缺乏科学管理

7、木材浪费惊人

14、试论开发利用我国草地资源的

途径

答:㈠合理利用西、北部天然草地

㈡挖掘南方草山草坡的潜力㈢及

爱情那个保护,防止退化,积极恢

复复退化草场㈣逐步推广划去轮

牧,建立合理的轮牧制度㈤重视

割草地的合理利用,提高牧畜生产

力㈥加强天然草地的改良与改造

㈦积极种植饲料,大力发展林网草

田轮作制

15、试论合理开发利用农村能源的

战略措施

答:㈠大力推广农村能源综合建设

模式㈡高度重视农村地区能源消

费引起的环境问题㈢建立多元化

的能源供应体系和提高整个系统

的利用效率㈣推广应用新技术,

提高生物质能资源利用率

16、试分析我国矿产资源并利用中

存在的主要问题

答:㈠产权不清,开发无序㈡技

术落后,效益低下㈢粗放经营带

来环境污染和土地破坏㈣管理体

制不完善

17、试论旅游农业的现实意义

答:㈠增强农户家庭生产经营的竞

争力㈡增加农民收入㈢提高农

业组织化程度㈣逐步缩小城乡发

展差距

资源利用与环境保护

资源利用与环境保护 摘要: 随着化学的不断发展,人类发现和创造了越来越多的物质,这既推动人类社会的发展,也给生态环境带来了一定程度的污染和破坏,人类逐渐认识到保护生态的重要性,并采取了一定措施使化学与生态和谐发展。 关键词:环境保护、绿色化学、持续发展、资源利用率 引言:步入二十和二十一世纪,化学发展迅速,在这期间发现和合成的物质是此前所发现的所有物质的41倍强,化学步入一个高速发展的“黄金时期”。也正是由于科学家的不断追求和探索,才有了我们今天多彩斑斓的生活。但是任何事物都有它的两面性,化学的发展由于人类的无知造成了对生态的破坏和对环境的污染,造成某些地方出现了酸雨、光化学烟雾、臭氧层空洞、白色污染、水污染等环境问题,严重还造成了生态灾难。 未来化学的发展前景:由于人们对化学存在一些误会,化学受到前所未有的质疑。未来化学的发展必将与生态保护联系在一起,既要注重环境的保护,又要发展经济。只有将两者结合,才能使化学领域不断拓宽,推动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提高资源利用率与环境保护的途径: 途径一:实现资源的综合利用 1、煤的干馏。煤是由有机物和少量无机物组成的复杂混合物, 其组成以碳元素为主还含有少量氢、氧、氮、硫等元素。通

过煤的干馏、汽化和液化而获得洁净的燃料和多种化工原料, 是目前实现煤的综合利用的主要途径。煤的干馏是指将煤隔 绝空气加强热使之分解的过程,工业上也叫煤的焦化。从煤 干馏产物中可获得重要的化工原料。 2、石油的分馏及裂化。石油是由多种碳氢化物组成的混合物。 由于原油成分复杂,需要先在炼油厂进行精炼。利用原油中 各组成分沸点的不同进行分离的过程叫做分馏。通过石油裂 化和裂解可以得到乙烯,丙烯,甲烷等重要化工基本原料。 另外,石油在加热和催化剂的作用下可以通过结构的重新调 整,使链状烃转化为环状烃,如苯或甲苯等。 目前,仅有低于10%产量的石油转化为化工,医药等行业 的基本原料加以利用,绝大数的石油作为燃料使用,也有部 分做润滑油,沥青,石蜡等。 途径二:变废为宝,高效利用资源。 实验目的:将一氧化氮转化为硝酸。 实验仪器及药品:锥形瓶,集气瓶,带有导管的橡皮塞,分 液漏斗,过氧化氢溶液,二氧化锰。 实验原理: 4NO+3O2+2H2O=4HNO3 实验步骤:1、检查装置气密性。 2、连接装置。 3、用过氧化氢和二氧化锰(催化剂)制取氧气。

农业资源与生态保护项目实施方案

附件 行(产)业分类:____________ 2018年农业资源与生态保护项目实施方案 项目名称:2018年农业资源与生态保护项目 项目实施单位: 通讯地址: 邮政编码: 联系人:职务/职称: 办公电话:手机: 项目主管部门:乡镇街畜牧兽医站 联系人:职务/职称: 办公电话:手机: 填制日期: 重庆市农业委员会制 —1—

一、项目所涉产业发展现状(或工作开展情况) (上年度实施此项目单位应简单总结项目实施情况) 二、项目任务计划 (一)项目任务来由(背景) (二)建设地点及规模 (三)项目内容(分项具体说明,既要有定性表述,又要有定量数据) (四)建设进度 (五)项目推进及管理措施 (六)项目绩效目标(含项目带动能力,直接经济、社会、生态效益等) (七)其它 三、资金投入概算 (一)项目总投资及资金来源 (二)资金具体用途和投资标准 (三)市级项目资金及资金使用环节(要具体说明财政资金使用支持环节、补助标准和额度等) (四)其它 四、组织保障措施 五、项目实施单位情况 (一)单位性质、隶属关系、职能(业务)范围 —2—

(二)财务收支和资产状况 (三)有无不良记录(财政部门及审计机关处理处罚决定、行业通报批评、媒体曝光等) (四)实施该项目现有条件(包括自筹资金的筹措方案) 六、相关单位情况及参与事项 —3—

表一: 项目主要人员与任务分工 姓名性别年龄工作单位职务/职称项目任务分工备注—4—

项目评审表 评审类别评审 内容 评审标准 评审 结果 备 注 业务评审现有条件是否符合项目申报的前提条件 业务目标是否能实现预期目标 建设内容建设内容是否符合建设规范,规模是否符合要求 财务评审 项目单位 财务能力 1、财务状况是否良好; 2、有无不良记录(财政、审计、监察、业务主管机 关的处理处罚决定、行业通报批评、媒体曝光等)。 财政支持 环节 1、是否有明确的支持环节; 2、确定的环节是否符合财政资金管理要求; 3、是否有明确的补助(补贴)标准; 4、补助(补贴)标准确定是否合理。 资金筹措 1、项目建设资金测算是否合理; 2、资金来源是否有保障; 3、申请市级资金是否在控制额度内。 评审结论 (写明是否通过评审的评审结论) 评审组长(签字): 年月日 (评审组组长及成员对评审结果负责并承担法律责任) 评审人员签字 —5—

农业资源利用与环境保护——第四章

云南农业职业技术学院 教案 系:农学园艺系专业班级授课时间

第四章水资源概述 第一节水资源的概念 水是自然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所有生物的结构组成和生命活动的主要物质基础。从全球范围讲,水是连接所有生态系统的纽带,自然生态系统既能控制水的流动又能不断促使水的净化和循环。因此水在自然环境中,对于生物和人类的生存来说具有决定性的意义。 一、水资源的概念: 1、《不列颠百科全书》:水资源是指自然界一切心态(液态、固态和气态)的水。 2、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O)和世界气象组织(WMO)1988年:作为资源的水应当是可供利用或有可能被利用,具有足够数量和可用质量,并可对某地对三会的需求能长期供应的水源。 广义:世界上一切水体都是人类的宝贵财富,都属于水资源的范畴。 狭义:是指在一定时期内能被开发利用的那些水体中逐年可以得到恢复补充的水量。 水资源:地表水 地下水 天然降水 二、地球上的天然水资源: 天然水资源指地球表层的水体,包括海洋、河流、湖泊、沼泽、土壤水、冰川水、浅层地下水、大气水、生物水等。 地球表面70%被水覆盖,而水中97%以上的为海洋咸水,不能为人类直接利用,淡水仅占全球总水量的3%,且淡水中的77.2%是以冰帽和冰川形式存在于极地和高山上,22.4%为地下水和土壤水,河流、湖泊仅占0.36%,人类直接利用的0.3%。 三、水资源特性 1.循环性 2.量的有限性和质的不可替代性 有限性:地球水总量的恒定不变,决定其数量的有限,既不是无限的; 一定历史条件下,可被利用的水资源却是有限的;

3.分布的不均匀性:全球约有三分之一的陆地少雨干旱,而另一些地区在多雨季节易发生洪涝灾害。例如在我国,长江流域及其以南地区,水资源占全国的82%以上,耕地占36%,水多地少.长江以北地区,耕地占64%,水资源不足18%,地多水少,共中粮食增产潜力最大的黄淮海流域的耕地占全国的41.8%,而水资源不到5.7%。 4.多用性:利用内容与利用形式的多种多样 四、水资源的功能 1、水具有巨大的溶解能力,使之成为生物体和自然界中各种营养元素和有害物质迁移、供给和积累的最好天然载体。 2、水具有巨大的热容、汽化热和溶解热,使它在相变过程中具有明显的“迟滞效应”和恒定过程,市水从其它物体表面蒸发和蒸腾时,能带走或供给大量的热量,调节生物体和大气的温度,影响土壤的物理性质与作物的种植期和成熟期,防止冻害等。 3.水在岩石中、成土母质中和土壤中冻结和溶解,加速其风化过程,并促进土壤中气体和液体的交换、营养元素的释放,有利于植物根系和土壤微生物的发育生长。 4.水在整个地球上循环运动,不仅使能量传输和热量平衡得以实现,同时市水的自我净化顺利进行。 五、水资源利用的形式和种类 1.农业用水:农业是整个水资源需求中消耗水量最多的部门。 农业用水比例:世界平均70%,中国88.2%,美国48.7%,日本65.1% 2.工业用水:原料用水:1% 冷却用水:50% 空调用水:3% 锅炉用水: 工艺用水:30% 冲洗用水:

资源利用与环境保护课程论文

课程论文成绩评定表 年月日

《资源利用与环境保护》课程论文 专业:教育技术学 班级:2班 姓名:冯燕荣 学号:201219101007 2014 年06 月16 日

温室效应与全球变化的影响及对策研究姓名:冯燕荣学号:201219101007 班级:教育技术2班 摘要:随着世界经济的迅速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向大气排放的有害物质及化石能源消耗与日俱增,带来了日益严重的环境问题。本论文从温室效应的危害和防治方面对温室效应的加剧及温室效应产生的各种全球变化进行分析,并提出了相应对策,提供有效参考 关键词:温室气体温室效应全球变暖二氧化碳 引言:温室效应导致全球变暖已成为人类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是21世纪人类面 临的巨大挑战 1.温室气体和温室效应的概念 1)温室气体是指大气中那些能够吸收地球表面放射的长波紅外辐射、对地 球有保温作用的气体。温室气体中最重要的是水汽,它在大气中的含量 不受人类活动的直接影响,直接受人类活动影响的主要温室气体是二氧 化碳(CO2)、甲烷(CH4)、氧化亚氮(N2O)、氯氟烃(CFCS)和臭氧 (O3)等 2)温室效应是指透射阳光的密闭空间由于与外界缺乏热交换而形成的保温 效应,就是太阳短波辐射可以透过大气射入地面,而地面增暖后放出的 长波辐射却被大气中的二氧化碳等物质所吸收,从而产生大气变暖的效 应。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就像一层厚厚的玻璃,使地球变成了一个大暖房。 据估计,如果没有大气,地表平均温度就会下降到-23℃,而实际地表 平均温度为15℃,这就是说温室效应使地表温度提高至38℃ 2.温室效应的危害 1)全球变暖 温室气体浓度的增加会减少红外线辐射放射到太空外,地球的气候因此需要转变来使吸取和释放辐射的份量达至新的平衡。这转变可包括 ‘全球性’的地球表面及大气低层变暖,因为这样可以将过剩的辐射排 放出外。虽然如此,地球表面温度的少许上升可能会引发其他的变动, 例如:大气层云量及环流的转变。当中某些转变可使地面变暖加剧(正 反馈),某些则可令变暖过程减慢(负反馈)。温室效应利用复杂的气候 模式,‘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在第三份评估报告估计全球的地面 平均气温会在2100年上升1.4至5.8℃。这预计已考虑到大气层中悬浮 粒子倾于对地球气候降温的效应与及海洋吸收热能的作用(海洋有较大 的热容量)。但是,还有很多未确定的因素会影响这个推算结果,例如:未来温室气体排放量的预计、对气候转变的各种反馈过程和海洋吸热的 幅度等等 2)海平面上升 假若‘全球变暖’正在发生,有两种过程会导致海平面升高。第一

核能开发利用及对环境的污染

核能的开发利用及对环境的污染 能源是人类社会和经济发展的保障性资源,同时能源问题也是世界性的问题。目前人类所使用的能源主要是化石能源,自19世纪70年年代产业革命以来,化石燃料的消费量急剧保持增长,90%以上的世界经济活动所需的能源都依靠化石能源提供,由于大量消耗,这类资源正趋于枯竭;同时化石燃料的大规模利用也带来了严重的环境污染,导致了温室效应和全球气候变暖等一系列环境问题。能源危机与环境危机日益紧迫,寻找新的清洁、安全、高效的能源是人类所面临的共同任务。 现代社会中,除了煤炭、石油、天然气、水力资源外,还有许多可利用的能源,如风能、太阳能、潮汐能、地热能等等,但是由于技术问题和开发成本等因素,这些能源很难在近期内实现大规模的工业生产和利用;而核能是一种经济、安全、可靠、清洁的能源,同各种化石能源相比起来,核能对环境和人类健康的危害更小,这些明显的优势使核能成为新世纪可以大规模使用的安全和经济的工业能源。从20世纪50年代以来,前苏联、美国、法国、德国、日本等发达国家建造了大量的核电站,由于核电具有巨大的发展潜能和广阔的利用前景,和平发展利用核能将成为未来较长一段时期内能源产业的发展方向。 一.核能发展的简单历程 人类对核能的现实利用始于战争。核能的战争用途在于通过原子弹的巨大威力损坏敌方人员和物资, 达到制胜或结束战争的目的, 目前人类对核能的开发利用主要是发展核电, 相对与其他能源, 核能具有明显的优势。核电站的开发与建设开始于20世纪50年代,1954年,前苏联建成电功率为5000kW 的实验性核电站;1957年,美国建成电功率为9万kW 的希平港原型核电站;这些成就证明了利用核能发电的技术可行性。国际上把上述实验性和原型核电机组称为第一代核电机组。 20世纪60年代后期以来,在试验性和原型核电机组基础上,陆续建成电功率在30万kW 以上的压水堆、沸水堆、重水堆等核电机组,它们在进一步证明核能发电技术可行性的同时,使核电的经济性也得以证明:可与火电、水电相竞争。20世纪70年代,因石油涨价引发的能源危机促进了核电的发展,目前世界上商业运行的四百多座核电机组大部分是在这段时期建成的,称为第二代核电机组。 第三代核电设计开始于20世纪80年代,第三代核电站按照URD或EUR 文件或IAEA 推荐的新的安全法规设计,但其核电机组的能源转换系统(将核能转换为电能的系统)仍大量采用了第二代的成熟技术,预计一般能在2010年前进行商用建造。从核电发达国家的动向来看,第三代核电是当今国际上核电发展的主流。 与此同时,为了从更长远的核能的可持续性发展着想,以美国为首的一些工业发达国家已经联合起来组成“第四代国际核能论坛”(GIF),进行第四代核能利用系统的研究和开发。第四代是指安全性和经济性都更加优越,废物量极少,无需厂外应急,并具有防核扩散能力的核能利用系统,其目标是到2030 年后能进行商用建造。 二.核能的利用现状与核电的发展 1954年前苏联世界建成第一座发电功率为5000KW 的试验性核电站, 美国则在1957年12月建成了发电功率达90000KW的希平港压水堆核电站。20世纪60年代到70年代, 是世界各国经济快速发展时期, 电力需求也以十年翻一番的速度迅速增长, 此时, 核电的安全性和经济性得到验证, 相对于常规发电系统的优越性鲜明地显现出来, 给核电发展提供了一个广阔的市场。核电迅速实现了标准化、批量化的建设和发展。 国际原子能机构公布的一份报告显示, 立陶宛核能发电在全国发电总量中所占的比重接近80%, 这一比重在世界上是最高的。在世界主要工业大国中, 法国核电的比例高, 核电占国家总发电量的78%, 位居世界第二, 日本的核电比例为40%, 德国为33% , 韩国为30% , 美国为22% , 而我国仅为2%右, 发展空间很大。

农业资源保护

以“互联网+”驱动农业资源环境保护“三驾马车” ——“互联网+”农业资源环境保护专题研究 日期:2017-04-25作者:农业部信息中心办公室王家农来源:农业部信息中心 各位领导、各位同事: 大家下午好! 我是信息中心办公室王家农。2004年进入中心以来主要从事农业信息化项目建设相关工作,此次课题研究给了我从“互联网+”的新视角去接触和认识农业资源环境保护的难得机会。在课题研究中,我得到了部科教司、农业生态与资源环境保护总站专家们的悉心指导,他们的对我的帮助让我非常感谢!下面,我汇报的题目是以“互联网+”驱动农业资源环境保护“三驾马车”。 大家经常提到,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也是我们的衣食之源和生存之本,那么农业自身的基础体现在哪里呢?我觉得,丰富的农业自然资源、良好的农业生态环境就是农业的重要基础。古语说:“万物生于土”。在我们这样一个人口大国、农业大国,没有可供永续利用的农业自然资源和与之相适应的生态环境质量,农业可持续发展将无从谈起。从实际情况来看,当前我国农业面临着地少水缺,耕地质量下降、生产方式粗放,投入品消耗过多等不容忽视的资源环境问题。其实,绿色是农业的本色,也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内在要求,我们应该积极推行绿色生产方式,追求更有质量更有效益更可持续的发展。如今,在信息化快速发展的形势下,互联网得到了

广泛应用,“互联网+”的促进作用也日益凸显,利用“互联网+”的思维和技术,有可能为今后一个时期破解农业资源环境保护难题、助力实现绿色发展提供一条新的路子。 对信息技术感兴趣的同事可能了解,“互联网+”是包括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移动互联等信息技术在内的一个综合体,可以使我们能够有效掌握或预测环境资源的使用情况,提升农业环境资源使用效率,助力突破农业环境治理某些技术瓶颈,还可以更精准地面向不同用户提供数据共享和分析服务,进而形成环保管理思路和治理模式上的创新。因此我们觉得,应主动运用“互联网+”思维和技术,以重点应用为切入点,探索推动“互联网+”在农业资源环境保护利用、监测治理和管理服务三大领域的应用,“互联网+”有可能在这三个方向上为农业环保助一臂之力。 一是以“互联网+”驱动农业资源环境保护利用。长期以来,我国农业以过量消耗水土资源和密集投入化肥、农药等换取产出增长,导致耕地数量减少、土壤肥力下降、灌溉水资源短缺等问题日益突出,农业资源和环境两道‘紧箍咒’绷得越来越紧。年初,部里印发了《农业资源与生态环境保护工程规划(2016—2020年)》,对“十三五”时期切实加强农业资源与生态环境保护进行了总体谋划设计。 农业资源环境保护利用应从多方面入手,其中信息化手段不可或缺。从国际上看,日本通过运用“3S”、物联网、变量投入等技术发展精细农业,开发特定精准应用,实现了农业资源环境利用最大化。从国内看,我国初步形成了全国耕地质量监测网。虽然信息技术应用

水资源利用与水环境保护论文

《水资源利用与水环境保护》课程论文 专业: 班级: 姓名: 学号: 时间: 摘要:水是人类赖以生存、经济社会赖以发展的基础自然资源之一,而当今世界普遍存在的水资源短缺、水环境污染、洪水灾害问题,都影响到了水资源长久有效的利用,影响到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实现。有效地解决各种水资源危机的一个重要方法就是进行科学的水资源管理。通过水资源的合理分配、优化调度、科学管理,科学合理地开发利用水资源和保护水资源,才能保障经济社会的资源基础,实现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一、水资源污染日趋严重 水污染按污染物质的类型可分为以下几种: (1)病原体污染。 (2)需氧物质污染。 (3)植物营养物质污染。 (4)石油污染。 (5)热污染。 (6)有毒化学物质污染,主要是重金属和难分解有机物的污染。 (7)无机物污染。 (8)放射性污染。

水污染日益严重,水环境恶化的趋势没有有效扭转。苏州乃至整个太湖流域水体污染的问题由来已久,并已引起了各个方面的高度关注。1999年1月1日由国务院9部委联合开展了“聚焦太湖零点行动”,虽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包括苏州在内的整个太湖流域水体污染、水质恶化的趋势并未得到有效遏制。 水生态日益恶化,湿地沼泽大量减少,水生生物多样性受到严重破坏,水系的自净能力不断下降。湖泊、河道、湿地以及各类养殖水体,构成了苏州水域生态环境,在调节气候、维护生态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维护着城市肌体的健康运行。然而,随着工业化、城市化步伐的不断加快,苏州的水生态环境遭到了严重破坏,作为“城市之肾”的功能已日趋衰竭。 地下水超采严重,地质灾害隐患依然存在。随着地表水水质的日益恶化,不少工厂转而使用地下水。但地下水的超强度开采大大超过了自然补给量,导致地下水资源趋于枯竭,形成大面积的超采漏斗区,造成地面下沉等地质灾害。虽然自1997年开始对地下水进行控采,较大地压缩了地下水的开采量,尤其是2001年省人大立法对苏锡常实施地下水禁采后,地下水位有所上升,地面沉降的速率开始趋缓,但今年二季度最低水位仍达米(地下水水位距基准面的距离),地质灾害的隐患还远远没有消除。由于地面下沉的危害性是在经历漫长的过程后才被人们觉察出来的,其灾害不像洪水暴发来得急促,也不像沙漠化那样一目了然,常常被人们所忽略。这种状况如不改变,一旦地面下沉到与海平面近乎同一水平线上的时候,那将是比黄河、长江的洪涝灾害,比草原沙漠化的灾害更为严重。 城市废水污水排放总量增大,而污水处理能力则严重不足。农业面源污染量大面广,农村落后的生产生活方式成为影响水质的重要原因。河道水系严重破坏,河水的自然流动速率和自净能力大大降低。管理体制不顺,九龙治水导致水务管理处于混乱状态。 诚然,政府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进行了一系列的水环境整治措施,取得了一定阶段性的成果,苏州水资源状况确实有所改善,但是水污染形势依然不容乐观,我们依然要积极努力寻找对策,解决问题,以下提出一些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建议与措施。 一是做好防洪抗旱工作。防洪减灾工作是一项长期而重要的任务,必须高度重视,常抓不懈。正确处理人与洪水的关系,给洪水以出路,这一思路,不仅要体现在抗洪期间,还要在经济社会建设中予以高度重视。“十一五”期间,初步建成我国大江大河防洪工程体系,基本建立完善的防洪管理制度,确保大江大河、重要城市和重点地区的防洪安全;做好抗旱工作,保障人民群众的生活用水,确保经济社会的正常运行。 二是保障饮水安全。把保证饮水安全、维护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作为水利工作的首要任务抓紧抓好。“十一五”期间,解决1亿农村人口的饮水安全问题,使农村存在饮水安全问题的人口减少1/3。加强水资源保护,

资源综合利用环境保护

第二节 资源综合利用 环境保护 [知 识 梳 理] 一、煤、石油和天然气的综合利用 1.从煤、石油和天然气中获得基本化工原料 (1)煤的组成和加工 ①煤的组成 ②煤的加工方法及产品 (2)天然气的组成和利用 (3)石油的组成和加工

【自主思考】 1.若从煤焦油中分离出芳香烃,应采用什么方法? 提示 煤焦油是由各种芳香烃组成的液态混合物。可根据各种芳香烃的沸点不同利用蒸馏法进行分离。 2.石油的裂化和裂解有何区别和联系? 提示 裂化和裂解的原理相同,只是裂解选用的温度比裂化温度更高,因此裂解又称之为深度裂化。 2.以煤、石油、天然气为原料生产合成材料 (1)三大合成材料:塑料、合成橡胶、合成纤维,这三大合成材料,主要是以石油、煤和天然气为原料生产的。 (2)合成高分子化合物的常见反应类型 ①加聚反应:由相对分子质量小的化合物通过加成反应相互结合成相对分子质量很大的高分子化合物的反应。如n CH 2===CH 2―――――→一定条件 CH 2—CH 2 注意 a .单体:聚合成高分子化合物的小分子化合物,如CH 2===CH 2。 b .链节:高分子化合物中的最小重复单元,如—CH 2—CH 2—。 c .聚合度:高分子化合物中的链节数,如聚乙烯中的n 。 ②缩聚反应:由相对分子质量小的化合物通过缩合反应结合成相对分子质量很大的高分子化合物,同时有小分子(如H 2O 等)生成的反应。如: 二、环境保护与绿色化学 1.环境问题 主要是指由于人类不合理地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而造成的生态环境破坏,以及工农业生产和人类生活所造成的环境污染。根治污染的最有效途径是控制污染源。 2.“三废”污染 “三废”主要指废气、废液和废渣,大气污染物主要来自化石燃料燃烧和工业生产过程中产

农业自然资源可持续利用与保护

第二章农业自然资源可持续利用与保护 山西电大王彤梅 2010.4 第一节自然资源概述 1972年,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对自然资源下了如下的定义:“所谓自然资源,是指在一定件条件下,能够产生经济价值以提高人类当前和未来福利的自然因素的总和。” 自然资源的分类是资源开发、管理和资源保护的重要依据。自然资源按其存在形态可分成三类:原生性自然资源和次生性自然资源,次生性自然资源又分为不可更新资源(非再生资)和可更新资源(再生资源)两类。 自然资源按开发利用可分为农业资源、矿产资源、工业资源等。农业资源包括水资源、土地资源、气候资源、生物资源等,本章重点介绍农业自然资源。 自然资源普遍性特点 1.自然资源的系统性 2.数量的有限性和潜力的无限性 自然资源的有限性表现在: 第一,在一定的空间和时间范围内,自然资源的数量是有限的和分布不均的,第二,在一定技术条件下,人们利用资源的能力和范围有限,第三,资源可更新速率是有限的,第四,资源功能是有限的。 3.资源的变动性 4.资源的多用性 5.资源的地域性和国际性 我国自然资源的特点 1.资源总量大,种类齐全,堪称资源大国 2.人均占有量低,资源相对紧缺 3.资源质量相差悬殊,低劣资源比重偏大 4.水、土资源与人口组合错位 5.能源南北差异悬殊

四、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 循环经济是一种生态经济,它模拟自然生态系统的流动方式,以资源的循环利用和高效利用为核心,实现特定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总体资源的永续利用,促进经济活动的生态化。 资源节约型社会是指在生产、流通、消费等领域,通过采取法律、经济和行政等综合措施,以提高资源利用效率,用最少的资源消耗获得最大的经济和社会收益,和更低环境污染,保障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循环经济其本质是一种生态经济,指导理论是系统论和生态学;它要求运用生态学规律,而不是机械论规律来指导人类社会的经济活动。其价值观是经济、社会与生态效益统一,人与自然和谐。 循环经济要求把经济活动组织成一个“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反馈式流程,其特征是低开采、高利用、低排放。 循环经济有三大原则:“减量化、再利用、再循环”,即”3R”原则( 减量化:Reduce、再利用:Reuse、再循环:Recycle),每一原则对循环经济的成功实施都是必不可少的。 循环经济是人类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一种全新的经济运行模式。在人类的经济发展过程中经历了三种模式。第一种是传统模式;第二种是“过程末端治理”模式;第三种是循环经济模式。 我国选择循环经济的背景 1.自然资源的超常规利用我国的资源利用效率存在“四低”:即资源产出低、资源利用效率低、资源综合利用水平低、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率低。 2.污染物的超常规排放资源产出率低,废气物排放量则高,我国的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已经达到了十分严重的程度。 政府拟将采取的策略与措施1.转变观念;2.搞好规划;3.调整结构;4.健全法制;5.完善政策;6.依靠科技;7.示范推广;8.强化管理;9.宣传教育 第二节水资源的利用和保护 水属于可更新的自然资源,处于不断的循环之中,地球表面的水在太阳辐射能和地心引力的相互作用下,从海洋和陆地表面不断地蒸发和蒸腾变为水蒸汽,又凝结成液态或固态水降落到海洋和陆地;落到陆地的部分水分通过地表径流汇入江、河、湖泊,最后流入海洋。地球上的水通过蒸发、降水、渗透及径流等途径不断循环往复,称为全球的水循环,其中包括局部的海洋水循环、局部的内陆水循环以及陆地与海洋之间的水循环。 地球表面水域很大,海域占地球表面的71%,陆地占29%。全球水资源总量巨大,为14亿km3,但能真正被人类利用的淡水资源却极少,因为海水占总水量的97.3%,淡水只占2.7%。

高中物理:4.4 核能的利用与环境保护 教案(鲁科版选修3-5)

第4节 核能的利用与环境保护 三维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知道什么是核反应,会写出人工转变方程; (2)知道什么是放射性同位素,人造和天然放射性物质的主要不同点; (3)了解放射性在生产和科学领域的应用; (4)知道放射性污染及其对人类和自然产生的严重危害,了解防范放射线的措施,建立防范意识。 2、过程与方法:渗透和安全地开发利用自然资源的教育。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收集信息、应用已有知识、处理加工信息、探求新知识的能力。 教学重点:人工转变的两个核反应方程及反应过程中遵循的规律。 教学难点:人工转变的两个核反应方程及反应过程中遵循的规律 教学方法:教师启发、引导,学生讨论、交流。 教学用具: (1)挂图,实验器材模型,课件等; (2)多媒体教学设备一套:可供实物投影、放像、课件播放等。 (一)引入新课 前面已经学习了核反应的一种形式:衰变。本节课我们要学习核反应的另一种形式:人工转变以及人工转变产生的放射性同位素的应用和核辐射的防护。 (二)进行新课 1、核反应:原子核在其它粒子的轰击下产生新原子核的过程叫核反应。在核反应中质量数守恒、电荷数守恒。 人工转变核反应方程: H O He N 1117 84214 7+→+ n C He Be 101264294+→+ 例如:写出下列原子核人工转变的核反应方程。 (1)1123Na 俘获1个α粒子后放出1个质子 (2)1327Al 俘获1个α粒子后放出1个中子 (3)816O 俘获1个中子后放出1个质子 (4)1430Si 俘获1个质子后放出1个中子 理解并记住核反应方程,通过方程理解核反应中遵循的规律。 2、人工放射性同位素 (1)放射性同位素:有些同位素具有放射性,叫做放射性同位素。放射性同位素有天然和人造两种,它们的化学性质相同。 (2)人工放射性同位素 Al He P (3)人工放射性同位素的优点:放射强度容易控制;形状容易控制;半衰期短,废料容易处理。 (4)凡是用到射线时,都用人造放射性同位素。

东北大学冶金资源综合利用和环境保护期末试题

一.简答题 1.国家工信部对钢铁企业的定位是什么? 答:定位如下: (1)化解产能过剩将促进僵尸企业退出,为行业未来发展腾挪出更多市场空间。(2)企业仍有较大经营压力 (3)钢材出口难度加大,钢材出口总量仍将维持在较高水平,但受贸易摩擦压力及国际大宗原材料价格下降影响,出口阻力较大。 (4)在积极化解钢铁行业过剩产能的基础上,加快推进钢铁行业转型升级,推进钢铁行业转型升级的重点是加快智能制造发展,智能制造是制造业未来发展的重大趋势,也是当前钢铁行业提质增效的重要着力点,要做好规范企业动态管理、智能制造试点示范、钢结构建筑推广应用等重点工作。 2.冶金固体废弃物资源化再利用包括哪些内容 答:冶金固体废弃物资源化再利用包括以下内容: (1)冶金过程固体废物来源、分类及特点 (2)冶金过程固体废物的危害 (3)冶金过程固体废物治理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4)冶金过程固体废物理治理的基本政策 (5)有关冶金过程固体废物法规的建立 (6)冶金行业固体废物治理的思考 (7)重有色金属冶金固体废物处理与利用:重有色金属冶金固体废物污染概述、重有色冶金工业固体废物处理技术、冶金铜渣的处理与资源化利用、冶金铅锌渣的处理与资源化利用、冶金络渣的处理与资源化、冶金砷渣的处理与资源化利用(8)铝工业固体废物处理与利用:铝工业固体废物的来源、赤泥的处理及资源化利用、铝工业电解废料的控制处理与资源化利用 (9)稀有金属冶金固体废物治理与利用 (10)钢铁工业固体废物治理与利用:冶金钢渣的资源化处理和综合利用(发展方向、节能环保)、冶金尘泥的资源化处理与综合利用、冶金固体废弃物资源化处理与综合利用的发展趋势 3.清洁生产的意义及目的是什么? 答:清洁生产是指将综合预防的环境保护策略持续应用于生产过程和产品中,以期减少对人类和环境的风险,从本质上来说,是对生产过程与产品采取整体预防的环境策略,其目的是为了减少或者消除它们对人类及环境的可能危害,同时充分满足人类需要,使社会经济效益最大化的一种生产模式。 清洁生产的意义诸如:清洁生产是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需要,是控制环境污染的有效手段,可大大减轻末端治理的负担,是提高企业市场竞争力的最佳途径。 4.高炉、转炉、精炼、轧钢生产过程中的原料、产品和副产品有哪些? 答:高炉的原料:焦炭,熔剂,铁矿石。产品主要为生铁。副产品有高炉煤气和炉渣 转炉原料为铁水,氧气,废钢,相关合金元素。产品,钢水,钢锭或连铸坯。

高中物理 第4章 核能 第4节 核能的利用与环境保护 原子能发电素材 鲁科版选修35

原子能发电 (一)核电站的特殊优点 随着工农业生产突飞猛进地发展,电力的消耗量与日俱增。据有人估计,目前世界上能源的消耗是每八到十年就要翻一番。目前每年消耗的各种能源折合成煤,大约每年要消耗九十亿吨煤。据估计到2000年以后,每年大约要消耗三百五十亿吨煤。所以,积极发展新的能源便具有极为重要的政治、军事和经济上的意义。原子能电站,也就是通常说的核电站,就是当前比较现实的能提供新能源的重要途径。目前世界上已经有二、三十个国家,建成了二、三百座核电站,总发电功率为一亿多千瓦。尚有数百座总功率达几亿千瓦的核电站正在建设之中,估计到本世纪末,将有一半以上电站是靠原子能发电的。 核电站究竟有什么独特的优点呢? 我们知道普通的火力发电厂,是利用煤或者石油燃烧发出的热量,使锅炉里产生大量高压蒸汽,利用这蒸汽推动气轮机高速转动,从而再带动发电机转动发出电来。 核电站中的裂变反应堆就相当于火力发电厂的锅炉,只不过燃烧的不是煤或石油,而是铀原子核。我们利用铀原子核在反应堆里进行链式反应,由裂变过程产生的裂变碎块以极大的动能转变为热能。此外,裂变过程中释放的中子以及γ光子等射线的能量也转化成热能。当我们用重水或普通水(轻水)通过堆中心裂变反应区时,就把这热能带出来,去推动透平(汽轮机),再推动发电机发电。 核反应涉及的是原子核的变化,从质量亏损来说,要比普通化学反应大几百万倍到一千万倍,因而裂变过程释放能量也就比化学反应过程的能量大好几百万倍。一公斤铀235全部裂变时放出的原子核能就相当于2,500吨好煤燃烧时放出的热量。例如,据目前设计的五百万千瓦超级核电站,在它的堆芯活动区只需要360公斤的铀235,而这仅仅是反应堆的一次投料,即达到临界体积所要求的数量。一般一次投料可以烧好长好长时间,一年也只要补充若干铀的燃烧棒就可以。即使全世界所有发电站都改成原子能发电,每昼夜也只是烧几千公斤铀235。象上海这么大的城市,一天一夜烧几公斤铀235就足够了,但是目前烧的是煤或石油,那就不得不每天用巨轮或者许多列火车不停地运输才能满足需要。 由于核电站免去了一般电站的繁重运输任务,所以核电站可以建在交通不便、缺乏燃料的偏僻山区。同时由于核电站裂变反应根本不象普通电站烧煤那样需要氧气,所以只要有充足的水源,即使空气稀薄、交通极为不便的青藏高原也可以建堆。核电站是利用裂变得到能量,不象火力发电厂烧大量煤,造成黑烟滚滚污染空气,所以核电站比烧煤电站干净,核电

浅谈资源利用与环境保护

一、历史与现实的启示 2011年3月11日,日本于当地时间11日14时46分发生里氏9.0级地震,震中位于宫城县以东太平洋海域。当天发生的强烈地震已在日本东北太平洋沿岸引发巨大海啸,地震同时引起核电站事故,发生了威胁全球的核泄漏。环境问题再次成为全球人关注的焦点。 同时在中国,两会期间,以“低碳经济”等新兴环保概念为代表唤起了“两会”代表、委员们对环境污染、环境保护议题的极大关注。“环境污染”首次作为备选热词,并首度入选十大热点话题。 历史与现实都充分表明了保护环境、合理利用自然资源的迫切性和必要性。 历史的教训:环境破坏集中表现在对自然资源的滥用和对环境严重污染。历史上太多太多案例和事实证明,人类对地球土大面积生命组织的破坏和对地球环境肆无忌惮污染,终久会导致生存之本的丧失。确凿证据表明地中海和中美州的古代文化、玛雅文明毁灭,丝绸之路的覆灭和乌兰布和沙漠的产生等等,都是由于植被的破坏、森林砍伐泛滥、土壤侵蚀日渐加速、自然环境损伤和其他破坏性的行动而造成的。 现实的困境:人类从来未曾象今天这样意识到对自然环境的强烈依赖性和对自然资源需求的热烈。土地退化、土壤的自然侵蚀率加快、全球森林资源迅速减少、不可再生能源的迅速消耗、环境污染大量损伤着现实的和潜在的自然资源,整个生物圈都遭受着污染。今天,“温室效应”、“酸性雨”、“臭氧层破坏”、“光化学烟雾”已经逐步成为事实。海洋在叹息,河流在变成黑龙,产品在变成毒品。 历史告诉我们,人类只要试图以主人的身份去主宰自然界,随心所欲地使用自然资源,破坏生态环境,他就会在不远的将来饱尝报复的痛苦。而现实问题也都是我们对自然资源不合理利用,对环境过度破坏的行为引起和逐步累积起来的。 我们不得不重新审视人与自然的关系,反省人对大自然的态度,在历史经验教训和现实问题启示下,我们应该制定合理的准则,校正我们的行为,规范对自然资源利用,加强对环境保护。全世界人民,立刻行动起来。 二、解决我国环境问题的几点建议 1.健全环境法律法规 进一步完善环境相关法律,根据现实问题出台新的法律法规,建立完整的环境保护和资源利用的法律体系。加大环境保护法律法规的落实和执法力度。对违规过度采伐自然资源的个人和集体坚决予以处罚和制裁。

高中物理选修3-5教学设计 4.4 核能利用与环境保护 教案

4.4核能利用与环境保护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什么是核反应堆。了解常用裂变反应堆的类型,了解核电站及核能发电的优缺点。2.知道轻核的聚变能够释放出很多的能量,如果能加以控制将为人类提供广阔的能源前景。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让学生自己阅读课本,培养他们归纳与概括知识的能力和提出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学习,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导科学技术的重要性,更加热爱科学、勇于献身科学。 2.认识核能的和平利用能为人类造福,但若用于战争目的将给人类带来灾难,希望同学们努力学习,为人类早日和平利用核聚变能而作出自己的努力。 教学方法:教师启发、引导,学生讨论、交流。 教学用具:多媒体教学设备一套:可供实物投影、放像、课件播放等。 课时安排:1 课时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教师:1967年6月17日,我国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从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到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我国仅用了两年零八个月。前苏联用了四年,美国用了7年。学生:学生认真仔细地听课 点评:通过介绍我国第一氢弹爆炸,激发同学们的爱国热情。 (二)进行新课 1、核电站 核核反应堆各组成部分在核反应中起什么作用? 铀棒由浓缩铀制成,作为核燃料。 控制棒由镉做成,用来控制反应速度。 减速剂由石墨、重水或普通水(有时叫轻水)做成,用来跟快中子碰撞,使快中子能量减少,变成慢中子,以便让U235俘获。 冷却剂由水或液态的金属钠等流体做成,在反应堆内外循环流动,把反应堆内的热量传输出,确保反应堆的安全。 学生回答:水泥防护层用来屏蔽裂变产物放出的各种射线,防止核辐射。

核能发电的优点、缺点? 优点:①污染小;②可采储量大;③比较经济。 缺点:①一旦核泄漏会造成严重的核污染;②核废料处理困难。 点评: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叙述,基本正确即可。 补充:了解常用裂变反应堆的类型:秦山二期、大亚湾二期是压水堆,秦山三期是沸水堆。 教学体会 本节课虽然教学要求不高,但却是开展中学科技教育活动的生动内容。然而课本的编写,却限于篇幅等因素的影响,存在正如爱因斯坦所说的问题:“科学结论几乎是以完成的形式出现在读者面前,读者学生体验不到探索和发现的喜悦,感觉不到思想形成的生动过程也很难达到清楚地解释全部过程。”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结合内容的讲授,以史为鉴,虽着墨不多,却寓意深远,本材料正是以此为设计思想的:沿着科学家的足迹,剖析科学家的思维,领略科学家的创造;激发同学们的兴趣,培养同学们的能力,陶冶同学们的情操。 附: [1]投影材料一 时间人物事件 指出:中等大小的原子核结合最紧密,核裂变或轻核聚变都会放出 20年代阿斯顿 能量,核聚变放出的能量比裂变大许多 1920年爱丁顿猜测:太阳的能量来自亚原子粒子的相互作用 1926年爱丁顿指出:太阳总体积具有2000万度的高温和极高的密度。 指出:太阳总体积的60%是氢气,如果太阳的能量真是依靠核反1929年罗素 应的话,那么这种核反应只能是氢气的聚变。 1938年贝特证明:太阳的能量确实是靠氢气的聚变来维持的。 [2]投影材料二 事件人物事件 1933年科学家们在实验室中首次观测到核聚变就是氘的聚变 1934年卢瑟福用氘核去轰击氘靶产生了氚,发现氚聚变温度比氘更低。

【同步练习】《贵州省的环境保护与资源利用》(湘教)

《贵州省的环境保护与资源利用》 同步练习 1.下列省区中全部与贵州省相邻的一组是() A.湖北省、青海省、重庆市 B.四川省、云南省、广西壮族自治区 C.陕西省、四川省、湖南省 D.江西省、湖南省、重庆市 2.关于贵州省地形、地势的叙述,正确的是() A.地形以平原、高原为主 B.地形平坦 C.地势西高东低 D.平均海拔在500米左右 3.贵州省属于()气候 A.热带季风气候 B. 温带季风气候 C.亚热带季风气候 D. 温带大陆性 气候 4.贵州等地居民有受吃辣椒的习惯,这与当地的什么气候有关( ) A.温差大 B.气候潮湿,告别是冬季阴冷潮湿

C.冬季寒冷 D.气候炎热特别是夏季干热 5.贵州矿产资源丰富,河流众多。下面关于资源与河流组合正确的是() A.煤、汞、重晶石、乌江、北盘江、赤水河 B. 石油、煤、重晶石;湘江、大渡河、乌江 C.天然气、煤、汞;乌江、大渡河、赤水河 D.汞、天然气、重晶石;赣江、乌江、赤水河 6.贵州省的主要自然灾害是() A.旱涝灾害和台风 B.水灾和土壤盐碱化 C.台风和寒潮 D.泥石流和水土流失 7.石漠化已成为西南地区头号生态灾难,治理石漠化刻不容缓。下列属于石质荒漠化形 成的条件有() ①高温多雨的气候②可溶性岩石广布③昼夜温差大④地势低洼,易于积水 A.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③④ 8.贵州最容易出现的生态环境问题是() A.河流和湖泊干涸 B.土地沙化 C.大片沼泽 D.石漠化 9.贵州省石漠化现象产生的自然原因是() A.土层贫瘠,植被根系浅 B.过度放牧和樵采 C.陡坡开垦 D.不合理的开发建设活动 10.为减轻水土流失和石漠化造成的危害,下列措施不正确的是() A.封山育林 B.人工种草 C.草地改良 D.陡坡开垦 11.下列措施属于贵州省资源利用的成功经验的有( ) ①为合理利用水资源,建设大批水利基础设施 ②依托大型煤炭基地,建设一批大型煤电基地 ③充分发挥“水火互济”优势,优先发展火电,尝试开发水电 ④充分利用珠旅游资源,大力发展旅游业 A.①②④ B. ②③④ C. ①②③ D. ①②③④ 12.下列红色旅游胜地属于贵州的是()

农业资源和环境保护与农业的可持续发展(精)

农业资源和环境保护与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李剑 根据武冈市农业局党委的安排,武冈农业资源与环境保护管理站组织了全体站员参加的“加快邵阳发展大家谈,推动武冈大开放大建设大发展大和谐”活动,站员们踊跃发言,结合自己的工作内容和武冈市农业资源和环境的现状,以及全国和国际的大环境谈了自己的看法,现将一些心得和建议总结如下:农业资源与环境是自然界中能满足农业生产需要的各种要素的总称,是农业生产存在和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要保证农业生产的物质基础――农业资源环境的可持续利用,只有遵循自然生态规律,保持生态平衡,才能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由于武冈市人口多、人均资源贫乏,尤其是近年来农业资源问题日益尖锐化,武冈市农业可持续发展受到极大的制约,全市农业的未来任重道远。 一、农业资源与环境 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确定为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长期规划的一项重要内容和战略目标。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不仅是我们追求的目标,也是全人类的共同责任和努力方向。纵观发达国家的工业化发展历程,都出现过大量生产、大量消耗、大量废弃带来的严重环境问题,而农业资源如土地、水资源、劳动力和资金等做为农业生产的物质基础和条件,直接影响着农业发展和社会发展,应得到更加广泛的重视。 二、农业资源的概念和可持续发展。 物种资源等等。农业社会资源指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因素中可以用于农业生产的各种要素,主要有人口、劳动力、科学技术和技术装备、资金、经济体制和政策以及法律法规等。在农业发展过程中,农业资源已成为评价和衡量农业可 持续发展的重要指标,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所以,节约和合理开发利用农业资源,解决农业资源日益尖锐的供需矛盾,实现农业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是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保持农业生产率稳定增长,提高食物生产和保障食物安全,发展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