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钻井技术复习题

钻井技术复习题

一、选择题

1钻井现场使用的悬重表的读数是( C )。

(A)井内钻具的重量 (B)钻头压力

(C)起升系统的拉力 (D)井内钻具的质量

2导致自浮式测斜仪浮不上来的原因最大可能是钻井液的( B )。

(A)密度过高 (B)密度过低 (C)黏度过低 (D)流变性不好

3测斜仪入井后,为防止卡钻,活动钻具( B ).

(A)时间越长越好 (B)不能连续长时间活动

(C) 尽可能转动 (D)范围越小越好

4卡钻发生后,钻具的转动、上提、下放中至少有( A )运动受到限制。

(A) 1项 (B) 2项 (C)3项 (D) 0项

5卡钻是钻具陷在井内不能( B )的现象。

(A)定向活动 (B)自由活动 (C)转动 (D)起下

6滤饼粘吸卡钻(压差卡钻)除与压差、滤饼质量和黏滞系数、井身质量有关外,还与钻具( B )等因素有关。

(A)使用时间 (B)静置时间 (C)质量 (D)钢级

7缩径卡钻的原因主要是( D )。

(A)滤饼厚 (B)地层膨胀

(C) 地层垮塌 (D)滤饼厚或地层膨胀

8落物卡钻是井口工具的零部件或小工具及其他物体落人井内,卡于( C )之间而造成的卡钻。

(A)井壁与钻具 (B)套管与钻具

(C) 井壁与钻具或套管与钻具 (D)钻头水眼

9直井中起下钻遇阻遇卡的原因多由( D )等造成。

(A)缩径、泥包钻头

(B)缩径、井壁坍塌

(C)缩径、泥包钻头、井眼质量不高

(D) 缩径、泥包钻头、井壁坍塌及井身质量差

10在大斜度的井眼内,正常情况下,起钻载荷要比直井增加( C )。

(A) 10 ﹪~20﹪ (B) 20 ﹪~30 ﹪(C)30﹪~50﹪ (D) 80﹪~100﹪

11减少阻卡无效的措施是( B )。

(A)控制好井眼曲率 (B)经常更换钻具

(C) 使用优质钻井液 (D)钻柱弯曲时下钻要慢

12卡瓦打捞筒外部元件有上接头、外筒和( A )。

(A)引鞋 (B)卡瓦牙 (C)控制圈 (D)密封元件

13卡瓦打捞筒的卡瓦内径略小于落鱼外径( B )。

(A) 3~5 mm (B) 1~2 mm (C) 5~7 mm (D) 8 mm左右

14卡瓦打捞筒下至距鱼顶( B ),要开泵循环,冲洗鱼头。

(A) 0.3m (B) 0.5m (C) 1.2m (D) 7m

15用卡瓦打捞筒打捞钻柱,当鱼头到达卡瓦下端时,一般加压( C )。

(A) 10~20 kN (B) 20~30 kN (C) 30~50 kN (D) 60~80 kN

16随钻震击器主要由( A )两个独立的部分组成。

(A)随钻上击器和随钻下击器 (B)减震器和震击器

(C)加速器和上击器 (D)减震器和加速器

17钻井现场习惯把( B )称为井下三器。

(A)减震器、稳定器、加速器 (B)减震器、稳定器、震击器

(C)震击器、稳定器、防喷器 (D)震击器、减震器、加速器

18上击器不能第二次震击时,应将钻柱向下多放( B ),直至完全关闭上击器。

(A) 10~20 kN (B) 20~30 kN (C) 30~40 kN (D) 40~50 kN

19地面震击器在使用中出现半开闭状态的原因可能是( D )。

(A)调节拉力过大 (B)提升力量不足 (C)回位力量不够 (D)上述三种

20使用磨鞋下钻时,下钻至距落鱼( C ),开泵循环钻井液。

(A) 0. 2 m (B) 0. 5 m (C) 1 m (D) 9 rn

21磨鞋外径要小于井眼直径( D )。

(A) 5~10 mm (B) 10~15 mm (C) 15~20 mm (D) 20~25 mm

22磨铣过程中,要有专人每( C )取一次砂样,分析铁屑含量。

(A) 5 min (B) lO min (C) 15 min (D) 20 min

23裂缝性漏失的漏速一般为( D )。

(A) 10~20 m3/h (B) 20~40 m3/h (C) 20~60m3/h (D) 10~100 m3/h

24在钻进过程中,若钻压不变,而机械钻速加快,有时会出现钻具放空现象,则将可能发生( B )。

(A)井喷 (B)井漏 (C)卡钻 (D)溢流

25只能纠斜而不能防斜的钻具是( A )。

(A)钟摆钻具 (B)塔式钻具 (C)偏重钻铤 (D)满眼钻具

26牙轮钻头下钻至井底( D )时,要开泵循环,缓慢下放,严禁一次下钻到底开泵。

(A) 2个单根 (B) 2个立柱 (C)1个立柱 (D) 1个单根

27新牙轮钻头到井底后,应轻压跑合( D )左右,再逐渐加压至规定钻压。

(A) 45 min (B) 90 min (C) 15 min (D) 30 min

28牙轮钻头在井底工作时,若出现转盘负荷增大,转盘链条跳动,方钻杆有蹩劲,停转盘打倒车;钻速下降,悬重表指针摆动等严重现象,则说明( D )。

(A)钻头泥包 (B)掉牙轮 (C)轴承损坏 (D)牙轮卡死

29牙轮钻头在井底工作时,若出现转盘周期性蹩跳,钻压小则轻,钻压大则重;钻速下降,泵压正常而悬重表指针有摆动现象,则说明( C )。

(A)钻头泥包 (B)掉牙轮 (C)轴承损坏 (D)牙轮卡死

30牙轮钻头在井底工作时,若出现转盘负荷增大、有跳钻现象,钻速下降,上提钻具有不同程度的挂卡,泵压上升,甚至出现憋泵现象,则说明( A )。

(A)钻头泥包 (B)掉牙轮 (C)轴承损坏 (D)牙轮卡死

39、金刚石钻头无法避免划眼时,钻压不得超过( B )。

(A) 5~10 kN (B) 10~30 kN (C) 30~40 kN (D) 40~50 kN

31金刚石钻头到达井底后要磨合钻进( B )左右。

(A) 0.1 rn (B) 0.2 m (C) 0. 5 m (D) 1 m

32金刚石钻头下钻至距井底( B )时,要开大排量循环冲洗。

(A) 0. 1~0.2 m (B) 0. 2~0. 5 m (C) 0. 5~1 m (D) 1~3 m

33PDC钻头不适用于( C )。

(A)软地层 (B)中硬地层

(C) 有硬质夹层的地层 (D)均质地层

34出现( D )情况时,PDC钻头不能入井。

(A)钻头螺纹台阶损伤 (B)切削齿损伤

(C) 井底有落物 (D)以上三种

35通常把岩屑从井底返至地面所需要的时间叫做岩屑( D )时间。

(A)上返 (B)返出 (C)到达 (D)迟到

36氢氧化钠是强碱,主要用来调节钻井液的( A )。

(A)pH值 (B)密度 (C)粘度 (D)失水

37.钻井液密度升高,钻速将( B )。

(A)升高 (B)下降 (C)不变 (D)加快

38.钻井液粘度的大小对钻井液携带岩屑的能力( A )。

(A)影响很大 (B)影响很小 (C)无影响 (D)略有影响

39.在钻井过程中钻井液( B )才能形成滤饼。

(A)有压力 (B)有滤失 (C)无压力 (D)无滤失

40从黏土在水中的稳定角度来看,钻井液中黏土颗粒分散得越细,其稳定性( B )。

(A)越差 (B)越好 (C)较差 (D)不变

41终切力是钻井液静止( C )后所测得的切力。

(A) 1 min (B) l0 s (C) 10 min (D) 15 min

42硫化氢水溶液是一种弱酸,对金属危害( B )。

(A)较小 (B)严重 (C)一般 (D)可忽略不计

44、螺杆钻具钻井所用钻井液含砂量不大于( C )。

(A)0.2% (B)0.3% (C)0.5% (D) 1%

45、螺杆钻具钻井时泵压突然上升,应及时( B ),重新加压钻进。

(A)停泵 (B)提起钻具 (C)测量钻井液性能 (D)起出钻头

46、螺杆钻具钻井时,泵压逐渐升高的原因不是( D ) 。

(A)钻头水眼堵塞 (B)钻头磨损 (C)地层岩性改变 (D)转速增加

47、当钻压过大,螺杆钻具转不动以及钻头磨损严重时可导致( A )。

(A)泵压突然升高 (B)泵压逐渐升高 (C)泵压逐渐下降 (D)无进尺

48、井斜变化率是单位长度井段( B )的变化值。

(A)方位角 (B)井斜角 (C)全变化角 (D)狗腿角

49、影响井斜的基本的、起主要作用的因素是( C )。

(A)地层倾角 (B)下部钻柱结构

(C) 地层倾角和下部钻柱结构 (D)钻井技术措施及操作技术水平

50、井斜对固井工作的影响是( A )。

(A)下套管困难,套管不居中 (B)固井质量提高

51、钻头+l号钻头稳定器(l—3个)+短钻铤+2号稳定器(挡板)+无磁钻铤1-2根十3号稳定器+大钻铤1根十4号稳定器+钻铤+加重钻杆+钻杆+方钻杆阀或方钻杆保护接头十方钻杆的钻具组合为( B )。

(A)常规钻具组合 (B)满眼钻具组合 (C)钟摆钻具组合 (D)塔式钻具组合

52、取心钻进中蹩钻、跳钻引起的钻头跳动易造成( B )。

(A)堵心 (B)磨心、卡心 (C)套心 (D)漏心

53、钻遇淡水层时,水侵导致钻井液密度、黏度及切力降低,滤失量(C )。

A、降低

B、不变

C、增大

D、无法判断

54、测井深度与套管鞋深度误差,对井深2 000~3 000 m的井,允许误差为( D )。

A、±1.5 m

B、±1 m

C、±0.5 m

D、±2 m

55、因井眼在急弯(狗腿)井段所形成的键槽而造成的卡钻称为( B )。

A、砂桥卡钻

B、键槽卡钻

C、沉砂卡钻

D、缩径卡钻

56、对阻卡井段一般采用小钻压钻进、( C )等办法处理。

A、划眼

B、倒划眼

C、划眼、倒划眼

D、大排量循环

57、鱼头有毛刺或微变形时,可适当加压、缓慢旋转卡瓦打捞筒,磨铣( C )。

A、 10 min

B、 20 min

C、 30 min

D、 60 min

58、井漏发生时,悬重表读数会( A )。

A、增加

B、降低

C、不变

D、不确定

59、漏失井堵漏后,在有条件的情况下要对( B )进行试压。

A、上部地层

B、漏失层

C、下部地层

D、套管鞋附近

60、既能防斜又能纠斜的钻具组合是( B )。

A、钟摆钻具

B、塔式钻具

C、柔性钻具

D、满眼钻具

61、PDC钻头一般适用于( B )地层。

A、松软

B、软至中硬

C、中硬至硬

D、硬至坚硬

62、井眼曲率是指( C )变化率。

A、井斜

B、方向

C、全角

D、井底水平位移

63、影响井眼净化的因素主要有( A ),钻井液环空返速、性能及偏心度和钻具转动情况。井斜角 (B)方位角 (C)并深 (D)井径

水平井的摩擦阻力随井斜角的增大而( B )。

不变 (B)增大 (C)减小 (D)影响不大

影响水平井摩擦阻力的因素有( D )等。

(A)井斜情况 (B)钻井液中固相颗粒的大小

(C)钻井液的黏度 (D)上述三项

从水平井的特征分析,引起井漏的条件和机会比直井( A )

更多 (B)更少 (C)相差无几 (D)有时多有时少

垂直裂缝一般在井深超过( B )后才会出现。

(A) 1 019 m (B) 1 219 m (C) 1 419 m (D) 1 519 m

68、不利于水平井防漏的措施是( C )。

(A)控制钻井液的流变性能,减少压耗 (B)减小激动压力

(C)降低钻井液的携岩能力 (D)采用低密度流体钻进

69、侧钻位置一般选择( A )变化较大、地层较松软、井径比较规则的井段。

井斜角 (B)方位角 (C)装置角 (D)井斜角和方位角

70、吊打侧钻时,下钻至侧钻点钻掉混浆段,钻头定点空转半小时,转速( B ),中等排量造台肩。

(A) 50~100 r/min (B) 70~120 r/min (C) 90~140 r/min (D) 110~160 r/min

71、吊打侧钻时,必须做到控时,吊打出新台肩;每( A )捞砂分析一次;钻头水眼要适当加大。

(A) 2~3 m (B) 3~4 m (C) 4~5 m (D) 5~6 m

动力钻具侧钻造斜要平稳,井斜率一般控制在每10米( C )

(A) 0. 1°~ 0.25° (B) 0. 25°~ 0. 5° (C) 0. 5°~ 1° (D) 1°~ 2°完全漏失,一般堵漏钻井液进入漏层一定量后就会建立循环,这时应将钻具上提( A )。

(A) 100~200 m (B) 200~300 m (C) 300~350 m (D) 50~100 m

采用水力扩张式套管磨鞋进行套管开窗时,通常需磨掉( C )长的一段套管,以形成窗口。

(A) 20~30 m (B) 10~20 m (C) 30~50 m (D) 80~100 m

75、斜向器套管开窗的导斜器下到预定井深后注水泥,要求水泥浆返至导斜器顶部以上( B )。

(A) 5 m (B) 10 m (C) 15 m (D) 20 m

76、( B )的大小与其下钻速度、井内钻具的直径和长度、钻具与井眼的间隙值、钻井液性能有关。

抽汲压力 (B)激动压力 (C)波动压力 (D)液柱压力

77、转盘扭矩正常,泵压突然下降,井口流量减小,其井下复杂情况最大可能为( B )。

(A) 溢流 (B) 井漏 (C) 井塌 (D) 砂桥

转盘扭矩增大,钻具上提下放遇阻,泵压上升,井口流量减小,其井下复杂情况最大可能为( A )。

(A) 井塌 (B) 砂桥 (C) 缩径 (D) 溢流

发生钻头泥包时,不可能出现( D )。

(A) 提遇阻 (B) 钻速下降 (C) 扭矩增大 (D) 井口流量增大

钻进中发生卡钻事故,其现象为卡钻前上提钻具一直有阻力,阻力忽大忽小,机械钻速缓慢下降,卡钻后,初始卡点在钻头附近,泵压下降,其卡钻类型为( D )。

(A) 缩径卡钻 (B) 落物卡钻 (C) 坍塌卡钻 (D) 泥包卡钻

81、钻中发生缩径卡钻后,开泵循环时,泵压( A )。

(A) 升高或憋泵 (B) 下降 (C) 不变 (D) 升高或下降

82、起钻中发生卡钻,卡钻前从钻具内反喷钻井液的是( D )。

(A) 砂桥卡钻 (B) 泥包卡钻 (C) 落物卡钻 (D) 坍塌卡钻

83、下钻中发生落物卡钻事故,卡钻时表现为( C )。

(A) 下行突然遇阻 (B) 上行和下行都遇阻

(C) 下行正常而上行遇阻 (D) 无阻力时转动正常

下钻中发生缩径卡钻时,一般是突然遇阻,且阻力点( A )。

(A) 相对固定 (B) 不断下移 (C) 不固定 (D) 有时突然消失

滤饼粘吸卡钻时钻井液液柱压力( B )地层孔隙压力的压差进一步扩大了钻枯柱与井壁的接触面积。

(A) 等于 (B) 大于 (C) 小于 (D) 大于或小于

滤饼粘吸卡钻后如果活动钻具不及时,卡点( A )上移。

(A) 可能 (B) 不会 (C) 快速 (D) 缓慢

滤饼粘吸卡钻后,钻井液循环正常,进出口流量平衡,泵压( C )。

(A) 上升 (B) 下降 (C) 没有变化 (D) 因情况而异

为预防滤饼粘吸卡钻,测斜过程中要尽可能保持钻具一直处于活动状态,必须停止时其静止时间也不应超过( B )。

(A) 1 min (B) 5 min (C) 10 min (D) 15 min

当钻头在井底无法上提和转动时,要将钻柱悬重的( D )压在钻头上,力求把下部钻柱压弯,减小滤饼粘吸卡钻的可能性。

(A) 全部 (B) 1/9~1/8 (C) 1/7~1 (D) 1/3 ~1/2

造成井壁坍塌物理化学方面的主要原因是( A )。

(A) 泥页岩吸水后强度降低 (B) 水化膨胀 (C) 毛细管作用 (D) 流体静压力

91、一般来说,在划眼过程中划出的新井眼不超过( A )时找回老井眼比较容易。

(A) 15 m (B) 50 m (C) 70 m (D) 100 m

在划眼过程中划出新井眼,为找老井眼需循环调整钻井液,( D )。

(A) 将黏度、切力降低 (B) 将黏度升高、切力降低

(C) 将黏度降低、切力升高 (D) 将黏度、切力适当提高

93、在井眼中砂桥未完全形成以前,下钻时可能出现的现象是( A )。

(A) 开始不遇阻或阻力很小,但随着钻具的继续深入,阻力越来越大

(B) 开始阻力很小,但随着钻具的继续深入,阻力忽大忽小

(C) 开始阻力很大,随着钻具的继续深入,阻力基本不变

(D) 开始阻力很大,但随着钻具的继续深入,阻力越来越小

为预防砂桥卡钻,井径扩大率应控制在( B )以内。

(A)1% ~5% (B) 10% ~ l 5% (C)20%~30% (D)30 % ~40 %

95、浸泡解卡剂处理滤饼粘吸卡钻后,为预防砂桥卡钻,排除解卡剂的方法是( B )。

(A)一直用大排量

(B)先用小排量开通,一段时间后,再逐步增加排量

(C)先用大排量开通,一段时间后,再逐步减小排量

(D)一直用小排量

对预防砂桥卡钻有利的措施是( D )。

(A)避免在胶结不好的地层井段划眼

(B)钻头或稳定器处于胶结不好的地层井段时,不转动钻具

(C)避免在胶结不好的地层井段开泵循环钻井液

(D)上述三项

为预防缩径卡钻,若起出的钻头和稳定器外径磨小,在下人新钻头时要提前若干米开始划眼,下放钻具时不允许有( C )以上的阻力。

(A) 5 kN (B) 10 kN (C) 30 kN (D) 60 kN

为预防缩径卡钻,用牙轮钻头钻进的井段,下人金刚石钻头、PDC钻头及足尺寸的取心钻头时,遇阻不许超过( C )。

(A) 10 kN . (B) 30 kN (C) 50 kN (D) 70 kN

99、( A ),开泵循环钻井液时,泵压无变化,钻井液性能无变化,进出口流量平衡。

(A) 键槽卡钻 (B )井塌卡钻 (C) 井漏 (D) 砂桥卡钻

100、为预防键槽卡钻,若键槽遇阻井深小于总井深的( B )时,可在钻柱上接入扩眼器,重新下钻至预计键槽顶部,用扩眼器破除键槽。

(A) 1/4 (B) 1/2 (C) 3/4 (D) 全部

二、填空题

1、钻定向井时,为预防键槽卡钻,在地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应尽量简化井眼轨迹,(多增斜少降斜)

2、井身质量不好时,为预防键槽卡钻,可在(钻铤顶部)接滑套式键槽扩大器或固定式扩眼器。

3、钻遇松软而黏结性很强的泥岩时,容易发生(泥包)

4、 (沉砂)是指软泥、滤饼、岩屑黏附在钻头或稳定器周围,或填塞在牙轮、JJ片间隙之间,或镶嵌在牙齿间隙之间的现象。

5、为预防泥包,在松软地层钻进时,一定要维持钻井液(低黏度、低切力)的性能。

为预防泥包,在松软地层钻进时,最好选用(高效能自洁式牙轮钻头)。

7、钻进时,若发现有(泥包)现象,要立即停止钻进,提起钻头,高速旋转,快速下放。

8、起钻中有落物时,若落物所处位置固定,则阻卡点固定;若落物随钻具上下移动,则(只能下放不能上提)。

9、造成井下落物卡钻的原因不可能是(钻井液切力低)。

10、发生落物卡钻后,开泵循环,则(循环正常,泵压、排量、钻井液性能均无变化)。

落物阻卡后,绝对禁止(下压),而应下放钻具在无阻力的情况下转动。

12、在裸眼中磨铣时,磨鞋要比钻头小(10~20 mm )。

13、 (干钻 )是指钻头在通过它的钻井液很少甚至失去钻井液循环的情况下所进行的钻进。

14、干钻初期造成泥包,钻具可以上下活动,随着干钻程度的加剧,阻力会(越来越大)。

15、 (停止循环,将钻头压在井底转动转盘活动钻具)不利于预防干钻的发生。

16、为预防干钻的发生,在试钻时,若出现(停钻打倒车、上提有阻力),而且一次比一次严重要停止钻进。

17、在钻进中,若发现泵压下降或返出量减少,要立即停钻;若循环正常,没有短路现象,则可以进行试钻,试钻时,每钻进(10~15 min)提起划眼一次。

18、常说的“插旗杆”是指(水泥)卡钻。

为预防水泥卡钻,在裸眼井段注水泥塞要测量井径,应按实际井径计算水泥浆用量,附加量不超过(30 % )。

20、导致水泥卡钻的原因不可能是(施工时间缩短)。

21、各种堵漏材料的密度、浓度、反应时间等要根据(漏层的深度、漏失通道的大小及压差的大小)来确定。

(浅部地层)发生井漏,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采用清水强钻,下套管封隔漏层。

22、由钻井工程因素引起的井漏,可利用(起钻静置)等方法处理。

23、减少了深井一次下入的套管长度,减轻了下套管时钻机载荷的固井方法是

(尾管固井)

24、下尾管时要控制好下放速度,一般在裸眼井段内,,每下放一个立柱,时间不短于(1. 5~3. 0min )。

25、在尾管固井注水泥前要充分循环钻井液,一般要在(2周)以上。

26、发现滤饼粘吸卡钻,在设备、钻柱安全载荷内强力活动无效时,要在适当范围活动未卡钻柱,上提拉力不能超过自由钻柱悬重(100-200 kN)。

27、坍塌卡钻后,尚能小排量循环时,要严格控制钻井液进出口流量的基本平衡,待循环稳定后,逐渐(提高钻井液的黏度和切力),然后再逐渐提高排量争取把岩块带到地面。

28、坍塌卡钻不能循环时,宜采用(套铣倒螺纹)的方法处理。

29、在下钻过程中发现井壁坍塌现象,要立即停止下钻,(开泵循环,通井或划眼),待井下

情况正常后再恢复下钻。

30、砂桥卡钻后,钻井液可小排量循环时,要尽可能维持小排量循环,逐步(增加黏度、切力),待一切稳定后,再逐步增加排量。

31、若在起钻中遇缩径卡钻,应在钻具和设备的安全载荷内( 不能强提,应大力下压)。

32、在井底发生泥包卡钻时,要尽可能增大排量,(降低钻井液的密度),增大钻井液的冲洗力,同时尽最大力上提,或用上击器上击。

33、钻头在井底时发生的落物卡钻,在争取转动解卡时,要首先用较大(扭力正转)。

34、在起钻过程中发生水泥块掉落造成的卡钻,可泵入(抑制性土酸),并配合震击器震击来解卡。

35、在弹性极限内,钻杆的绝对伸长与(轴向拉力和钻杆长度)成正比。

36、某并发生卡钻事故,,查钻井手册知,本井所用直径127 mm铅杆的计算系数K为71 5,经实验,几次拉伸钻杆伸长的总和△L为20 cm,所需的拉力差总和F为98 kN,经计算,该井卡点以上钻杆长度L为(1 430 m)。

37、计算卡点以上钻杆长度时,公式中所用计算系数K可由《钻井工程技术手册》查得,其值与(钻杆的尺寸和钢级)有关。

38、注入解卡剂前,一般要先注入(100 kg )的有机稀释剂作隔离液。

39、注入解卡剂前,一般要先注入(2 m3)的原油作隔离液。

40、注入解卡剂浸泡期间,每间隔1~2 h顶替一次,每次顶替量(500 L )。

41、注解卡剂时,卡点要计算准确,保证解卡剂(一次 )泡至卡点以上。

42、注入解卡剂的密度要等于或略比原钻井液密度(高 0. 01~0. 02 g/cm3)。

43、注解卡剂顶替钻井液时,出现(管内解卡剂没有替完也未解卡)的情况,不必停止浸泡而立即排解卡剂。

44、在注解卡剂解卡过程中,活动钻具的拉力范围应(经常变换),以防拉断钻具。

45、钻时是指钻头每钻进(1个单位)深度的岩层所需要的时间。

46、钻时通常所用的单位是(min/m或 min/0. 5 m)。

47、钻时录井时,在目的层加密带要每(0. 5 m)记录一次。

48、(岩心)是反映井下岩石最直观、最实际的第一手资料。

49、影响钻井液性能的地质因素不包括(地层倾角)。

50、测井深度与套管鞋深度误差,对井深小于l OOO m的井,允许误差为(±0.5 m)。

51、测井深度与套管鞋深度误差,对井深3 000~4 000 m的井,允许误差为( ±3m)。

52、同一口井两次测井在接头处应重复测量( 50 m )。

53、钻井液中的黏土颗粒多数为粒径(0.1~0.2 μm )的悬浮体。

54、起钻前充分循环井内钻井液,使其性能均匀,进出口密度差不超过(0.02

)g/cm3。

55、下钻时,进入油气层前(300)米要控制下钻速度,避免因压力激动造成井漏。

56、从(二开)开始(侧钻井从开窗至固井阶段),坐岗人员要坐岗观察溢流显示情况。

57、顶驱钻机钻进时由(场地工)坐岗。

58、检测异常地层压力的原理是依据压实理论:即随着深度的增加,压实程度增加,孔隙度(减小)。

59、用页岩密度法检测地层压力时,在异常高压层,岩石的孔隙度与正常情况下相比(要大)。

60、确定地层破裂压力的技术有预测法和(验证法)。

61、压力梯度是指(单位垂直深度 )压力的增加值。

62、计算钻井液的静液压力时,井深数值必须依据(垂直井深 )。

63、地层压力当量钻井液密度是指把(地层压力 )折算成钻井液密度。

64、井深2800m,钻井液密度1.24g/cm3,下钻时存在一个1.76MPa的激动压力作用于井底,计算井底压力当量钻井液密度(1.30 )g/cm3。

65、地层压力是确定钻井液(密度)的依据。

66、正常压力地层中随着井深的增加,地层压力梯度(不变)。

67、上覆岩层压力是指某深度以上的(岩石基质和孔隙内流体的总重量 )所形成的压力。

68、当孔隙压力等于上覆岩层压力时,骨架应力(等于零 )。

69、地层破裂压力一般随着井深的增加而(增大 )。

70、地层破裂压力是确定(最大允许关井套管压力 )的重要依据之一。

71、钻井过程中,配制合理的钻井液(密度),平衡地层坍塌压力,防止地层失稳。

72、地层坍塌压力指的是液柱压力由大向小到一定程度时井壁岩石发生剪切破坏造成井眼坍塌时的(液柱压力)。

73、地层漏失压力是指某一深度的地层产生(钻井液漏失)时的压力。

74、对于正常压力的高渗透性砂岩,往往地层漏失压力比(地层破裂压力)小得多。

75、大部分的压力损失发生在钻柱里和(水眼处)。

76、压力损失的大小取决于钻柱长度、钻井液密度和(钻井液粘度)、切力、排量及流通面积。

77、产生抽汲压力的工况是(起钻 )。

78、下钻产生的激动压力能导致井底压力(增大)。

79、在钻井作业中,井底压力最小的工况是(起钻 )。

80、增大井底压差,机械钻速会(减小)。

81、钻井液对油气层的伤害,不能单纯以钻井液密度的高低来衡量,而应以(压差)的大小和钻井液滤液的化学成分是否与油气层匹配来确定。

82、欠平衡钻井,井底压差(小于零)。

83、对钻井来说,(地层压力)检测关系到快速、安全、低成本的作业甚至钻井的成败。

84、只有掌握地层压力、地层破裂压力和(地层坍塌压力)等参数,才能正确合理地选择钻井液密度,设计合理的井身结构和井控设备。

85、地层的(压实作用)是引起异常高压最根本、最主要的机理。

86、(圈闭层)的作用是阻隔地层流体与外界连通,而保持高的压力状态。

87、钻井前常根据地震资料利用(等效深度法)预测地层压力。

88、dc指数法只适用于(泥页岩)地层。

89、地层破裂压力试验是为了确定(套管鞋处)地层的破裂压力。

90、现场地层承压能力试验可以采用分段试验的方式进行,即每钻进(100~200)m,就用钻进下部地层的钻井液循环试压一次。

91、在井身结构设计中,同一裸眼井段中原则上不应有两个以上(压力梯度 )相差大的油气水层;

92、工程设计书应根据地质设计提供的资料进行钻井液密度设计,钻井液密度以各裸眼井段中的最高(地层孔隙压力)当量钻井液密度值为基准另加一个安全附加值。

93、表层套管设计下深应满足井控安全,封固浅水层、疏松地层、砾石层的要求,且其坐入稳固岩层应不少于(10)米,固井水泥应自环空返至地面。

94、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关于进一步加强井控工作的实施意见》明确要求:“当裸眼井段不同压力系统的压力梯度差值超过(0.3Mpa/100m),或采用膨胀管等工艺措施仍不能解除严重井漏时,应下技术套管封隔。”

95、油层套管的材质、强度、扣型、管串结构设计(包括钢级、壁厚以及扶正器等附件)应满足固井、完井、井下作业及油(气)生产的要求,水泥应返至技术套管内或油、气、水层以上(300)m。

96、为了保证钻进和起下钻过程的安全,做到井壁稳定,既不压漏地层也不会引起溢流,必须控制钻井液的(密度)和粘度。

97、设计钻井液方案时,钻井液的(静切力)和粘度性能必须满足携带岩屑并且在循环停止时悬浮岩屑的需要。

98、起钻时,从井内每起出(1 )柱钻铤必须向井内灌一次钻井液。

99、起钻时发生溢流的显示是:灌入井内的钻井液量(小于)从井内起出钻具的体积。100、钻井液发生气侵对(井内静液柱压力)的影响,深井小于浅井。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