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第四章 光合作用 呼吸作用_许中_薛猛

第四章 光合作用 呼吸作用_许中_薛猛

第四章 光合作用 呼吸作用_许中_薛猛
第四章 光合作用 呼吸作用_许中_薛猛

第四章

光合作用呼吸作用

§4.1 细胞的能量“通货”——ATP

一、学习目标:

1.简述ATP 的全称、化学组成和结构特点

2.写出ATP 的分子简式

3.解释ATP 在能量代谢中的作用,了解ATP 的用途

4.说明ATP 与ADP 相互转化的过程及意义

二、自主学习(阅读课本54-55页完成下列内容,7分钟)见笔记 三、精讲释疑:

(一)ATP 的结构特点

ATP 是由一分子腺嘌呤、一分子核糖和三个相连的磷酸基团构成的。这三个磷酸基团从与分子中腺苷基团连接处算起,依次分别称为 α、β、γ磷酸基团。ATP 分子既可以水解一个磷酸基团(γ磷酸基团),而形成二磷酸腺苷(ADP )和磷酸(Pi );又可以同时水解两个磷酸基团(β磷酸基团和γ磷酸基团),而形成一磷酸腺苷(AMP )(腺嘌呤核糖核苷酸)和焦磷酸(PPi )。后一种水解方式在某些生物合成中具有特殊意义。AMP 可以在腺苷酸激酶的作用下,由ATP 提供一个磷酸基团而形成ADP ,ADP 又可以迅速地接受另外的磷酸基团而形成ATP 。

【例题1】在下列四种化合物的化学组成中,“○”中所对应的含义最接近的是 ( )

A ①和②

B ②和③

C ③和④

D ①和④ 【例题2】.在生物体内能量的转换和传递中,ATP 是一种关键的物质,其分子结构式如下: (1)三个ATP 有 个高能磷酸键。一个A TP 脱去两个磷酸基,形成的AMP 是 的基本化学组成单位之一。

(2)下列哪些过程需要消耗ATP ( )

A .肌肉收缩

B .神经传导

C .细胞分裂

D .红细胞吸收葡萄糖 (3)A TP 之所以称为通用的“能量货币”,主要是因

为A TP 是 ( )

A .主要的能源物质

B .高能化合物

C .直接能源物质

D .能量贮备物质

(二) 生物体内ATP 形成途径和能源物质总结: 1、ATP 形成途径总结:

2、 如何理解 “ ADP+Pi+能量 ???→←???

合成酶

水解酶

ATP ” 不是可逆反应? ①反应的条件(即所需酶的种类)不同:促进反应向右方向进行的是ATP 合成酶;促进反应向左方向

进行的是ATP 水解酶。故ATP 的合成与分解所需的酶的类型不同。

②从能量的来源不同:合成ATP 的能量来源于发生氧化分解的有机物释放的化学能或光合作用吸收的光能转化而来的化学能;A TP 水解释放出的能量来源于A TP 中远离A 的那个高能磷酸键内所储存的化学能。并且,ATP 水解释放出的能量不能重新用于储存在新的ATP 的高能磷酸键中。故上述反应能量是不可逆的。 ③ATP 的合成与水解场所不尽相同。A TP 的合成发生在细胞质的基质中、线粒体和叶绿体内;而ATP 的水解场所较多,是不定的。 3、 能源物质总结:

①主要能源是糖类。②直接能源是ATP 。 ③生物体内储能物质是脂肪。④最终(根本)能源是太阳能。 【例题3】ATP 在细胞内能够释放能量并贮存能量,从其结构上看是由于 ( )

① 腺苷很容易吸收和释放能量 ②第二个磷酸基很容易从ATP 上脱离和结合 ③第三个磷酸基很容易从ATP 上脱离,使ATP 转变成ADP

④ADP 可以迅速与磷酸结合,吸收能量形成第二个高能磷酸键,ADP 形成A TP

A .①③ B. ②④ C. ③④ D .①④

A.葡萄糖进入小肠绒毛上皮细胞

B.红细胞中的血红蛋白变为氧合血红蛋白

C氨基酸通过吸收进入血液D钾离子、钠离子进入小肠绒毛上皮细胞

(三)验证ATP是直接能源物质的实验设计(见笔记)

当堂检测:

⒈下列关于ATP的叙述中,正确

..的是:( )

A.ATP分子中所有化学键都储存着大量的能量,所以被称为高能磷酸化合物

B.三磷酸腺苷可简写为A~P–P~P C.A TP中大量的能量都储存在腺苷和磷酸基团中

D.ATP中大量的能量储存在高能磷酸键中

2.下列对ATP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 在细胞中含量很多

B. 远离A的高能磷酸键易水解

C. ATP和ADP可以相互转化

D.生命活动的直接供能物质

3.在不同的生物体内,相同的是()

A.A TP水解后能量的用途

B.ADP转化成ATP 所需能量的来源

C.ADP转化成ATP的场所

D.一分子ATP中高能磷酸键的数目

4. 对ATP ADP+Pi+能量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上述过程存在着能量的释放与储存

B.该过程保证了生命活动的顺利进行

C.植物的叶肉细胞,ADP转化为ATP所需的能量只由光合作用所吸收的光能转化而来的

D.该反应在活细胞中无休止地进行着

5. 用含32P的磷酸盐培养液培养动物细胞,一段时间后,细胞的结构及其化合物中不具有放射性的是()

A.脱氧核糖

B.核膜

C.A TP

D. tRNA

6.分析A TP与ADP相互转化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Pi代表磷酸,则B为______,C为________。

(2)E不是物质,在人和动物体内,E1主要来自______,绿色植物则来自_______和

__________。

(3)在生物体的生命活动中E2主要作用于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等多种

生命活动。

(4)A1和A2具有___________作用,根据你的分析,它们的作用分别是促进__________。

(5)反应式“A TP ADP+Pi+能量”中,从左到右释放的能量,是推动生物体各种

的动力,从右到左需要的能量,对动物来说主要来自,对植物来说可以来自和,对于一些好氧性细菌来说只能来自,对于乳酸菌来说只能来自,而对酵母菌来说,可以来自,也可以来

自。

巩固提高:

⒈在水深200m的深海处,光线极少,能见度极低。有一种电鳗有特殊的适应性,能通过自身发出高达5000V 的生物电,击昏敌人,获得食物,保护自己。电鳗生物电所需能量的直接来源是( ) A.葡萄糖彻底分解 B.氨基酸彻底分解

C.丙酮酸彻底分解 D.三磷酸腺苷的水解

2.绿色植物细胞的下列结构或部位中,不能产生ATP的是( )

A.叶绿体 B.线粒体 C.核糖体 D.细胞质基质

3.(多选)下列关于ATP和ADP之间相互转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当ATP中的某个高能磷酸键水解,它就转化成ADP

B.ATP转化成ADP的过程伴随着能量的释放

C.当ADP分子接受能量并与一个磷酸分子结合时,就转化成ATP

D.ATP转化成ADP的过程必须在有关酶的作用下才能进行

§4.2 生物催化剂--酶

【目标与方法】

1.掌握酶的化学本质、酶的特性及影响酶活性的因素。

2.理解比较过氧化氢酶和Fe3+的催化效率、探索淀粉酶对蔗糖和淀粉水解的作用、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的实验原理,学会实验方法.

3.提高实验过程设计、实验结果预测、实验评价的能力

【导航引领】自学P55---P59,完成下列问题:

1.酶是产生的具有的一类又称为。

2.酶与无机催化剂相比,都具有性,另外酶还特有,,

3.催化的化学反应称为。其中酶对称为酶的活性。

4.过知识海洋的学习可知,酶催化作用的实质是。

5.响酶促反应速率的因素有,,,。

【自学检测】Array疑难一.酶的本质和功能归纳---酶化学本质的实验验

证:

★与无机催化剂相同性质:

(1)降低反应活化能,提高反应速率,但不改变反

应前后的平衡点

(2)反应前后,酶的性质和酶的数量不变

实验(1)证明某种酶是蛋白质

实验组:待测酶液+双缩脲试剂→是否出现紫色反应。

对照组:已知蛋白液+双缩脲试剂→出现紫色反应。

(2)证明某种酶是RNA

实验组:待测酶液+吡罗红染液→是否呈现红色。

对照组:已知RNA溶液+吡罗红染液→出现红色。

(3)利用酶的专一性也可探究某种酶的化学本质是蛋白

质还是RNA,将某种酶液用蛋白酶或核糖核酸酶处理,

根据酶液是否被水解予以判断。

疑难二.有关酶特性的实验验证:

【归纳总结】:

a.验证酶的高效性实验

肝脏必须新鲜 (保持酶的活性)而且要迅速研碎肝脏或用新鲜的酵母菌液。实验结论:①酶具有催化作用,同无机催化剂一样都可加快化学反应速率。②酶具有高效性,同无机催化剂相比,酶的催化效率更高。

b. 验证酶的专一性实验:

在验证酶的专一性实验中,可有两套方案即:换底物不换酶与换酶不换底物。如第一组方案中试管甲与乙内分别装入淀粉液与蔗糖液,在其他条件一致的情况下,两试管均加入唾液淀粉酶,依据糖是否催化底物的水解来探讨酶是否具专一性(此实验的检验剂应使用同时检验二者是否水解的斐林试剂,而不应当使用只能检验淀粉的碘液)。第二组方案甲、乙两试管中均加入等量淀粉液,在相同条件下,甲试管中加入唾液淀粉酶,乙试管中加入脂肪酶,据淀粉是否被水解来探讨酶的专一性。

验证酶的专一性实验,也可改为探究性实验,操作步骤与原实验相同,只是预测结果可能有以下几种:①若1号有砖红色沉淀生成,而2号无砖红沉淀,或2号有砖红色沉淀而1号无,则说明酶具专一性。②若1号和2号都有砖红色沉淀生成,则说明酶无专一性。

制备的可溶性淀粉溶液,必须完全冷却后才能使用。如果用刚煮沸的可溶性淀粉溶液进行实验,就会因温度过高而破坏淀粉酶的活性。水浴保温时,应控制在60℃左右,低于50 ℃或高于70 ℃,都会降低化学反应的速度。

本实验鉴定的原理是斐林试剂可与还原性糖反应生成砖红色氧化亚铜沉淀。如果2号试管也产生了砖红色沉淀,可能的原因有以下几个:①试管不干净,残留有还原性糖。②蔗糖纯度不高,里面混杂有果糖、葡萄糖等。③蔗糖溶液放置时间过长,被溶液中的微生物分解成还原性糖。因此,本实验应使用现配制的蔗糖溶液。

c. 探究温度(或PH值)对酶活性的影响

①.探究温度对酶活性影响时,3支试管各注入2mL可溶性淀粉后,要先放入不同环境5min,使淀粉液达到所处不同环境的温度,然后再加新鲜淀粉酶,摇匀维持5min,若加入淀粉酶后再放入不同温度的环境中,由于酶的高效性,在升温或降温的过程中已把淀粉给分解了,会造成错觉。操作时必须先将酶放在不同的温度条件下,然后加入底物——可溶性淀粉溶液。如果改变顺序,则会影响实验结果。实验过程中,应注意维持并调节每个试管要求的温度条件。

②.设计温度对酶活性影响的实验时,要把盛有等量的可溶性淀粉溶液的3支试管,分别在60℃热水、

不同外,其他因素(控制变量)全部相同。造成不同的实验结果(因变量)的原因才肯定是不同的温度条件(实验变量)影响所致。

同理,设计pH对酶活性影响的实验时,也要注意3支试管除分别加入蒸馏水、氢氧化钠和盐酸造成pH不同外,其他因素都应完全相同。

疑难三.影响酶活性的因素相关曲线分析:(让学生画出下列四种曲线)

(1). 温度对酶的影响:(2). pH值对酶的影响:

(3).酶浓度与酶促反应速率关系:(4). 底物浓度与酶促反应速率关系:

[特别提示]:

(1)在过酸或过碱环境中,酶均失去活性而不能再恢复,一定不能理解为在过低pH时活性较低,pH升高后,

酶活性也逐渐得以发挥(这一点与温度的影响不同)。

(2)高温使酶失去活性,低温时,酶不失活,只是活性较低,升高温度时,活性逐渐增大(这一点与过低pH

对酶活性的影响不同)。

【当堂检测】

1.(2009年江苏模拟)酶是活细胞产生的。下列关于酶的论述错误的是 ( )

A. 有些酶是核酸

B. 酶的数量因参与化学反应而减少

C. 酶的活性与pH有关 D.酶的催话化效率很高

2.如下图表示在不同条件下,酶催化反应的速度(或生成物)变化。下列有关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

A. 图①虚线表示酶量增加一倍时,底物浓度和反应速度的关系

B.图②虚线表示增加酶浓度,其他条件不变时,生成物的量与反应时间的关系

C. 图③不能表示在反应开始的一段时间内,反应速度与时间的关系

D. 若图②中的实线表示Fe3+的催化效率,则虚线可表示过氧化氢酶的催化效率

3.取甲、乙两支洁净的试管,分别注入3 mL浆糊,将其下半部浸在35℃左右

的温水中,约5 min,然后,在甲试管中注入2mL新鲜的小麦淀粉酶滤液,在乙

试管中注入2 mL清水。振荡两支试管,然后同时取出两试管,分别滴入1滴碘

液。如右图所示,请回答:

(1)两试管中的现象是,

该实验证明了酶的作用。

(3)实验过程为什么要恒温35℃?

(4)甲和乙构成一组实验,而其中的乙试管则是实验。

(5)若要验证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可设计试管丙,丙试管中的成分应和试管内相同,并将该试管放入中,该试管内最后颜色变化是。

(6)若验证酶的专一性,可另设计试管丁和甲对比,丁试管内应先后加入

。(填写代号)

(7)若验证pH对酶活性的影响,可另设计试管戊和甲对比,戊试管内应先后加入

。(填写代号)

①等量的蛋白清②小麦淀粉酶滤液 2 mL③适量的硝酸(硝酸与蛋白质能产生黄色反应,可作为检验蛋白质是否存在的试剂,由于酶在滤液中的含量极少,其颜色反应可忽略) ④2~3 mL浆糊⑤适量的NaOH 或HCl ⑥一滴碘液

4.下列A、B、C三图依次表示酶浓度一定时,反应速度和反应物浓度、温度、pH值的关系。图中纵坐标表示反应速度。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A中,反应物达到某一浓度时。反应速度不再上升,其原因是。

(2)图B中,a点所对应的温度称。

(3)图B中,a点到b点的曲线急剧下降,其原因是。

(4)将装有酶与反应物的甲、乙两试管分别放入12℃和75℃水浴锅中,20分钟后取出转入37℃的水浴锅中保温,两试管内反应分别应为:甲,乙。

(5)图C表示了催化反应的速率变化曲线。

A.唾液淀粉酶 B.胃蛋白酶 C.胰蛋白酶 D.植物淀粉酶

§4.3 ATP和酶习题课

【目标与方法】

1.ATP在能量代谢中的作用。

2.酶在代谢中的作用;探究影响酶活性的因素(实验)。

3. 构建本节知识网络。

【自学检测精讲释疑一】

1.ATP的组成元素、中文名称、简式及简式各部分的含义分别是什么?

2. ATP的形成与利用各有哪些生理过程?

3.在ATP与ADP的相互转化的过程中,能量的来源和去向如何?此反应为何不称为可逆反应?

【例题1】. 在生物体的下列生

理活动过程中,没有ADP生成

的是()

A.效应B细胞分泌抗体

B.胃蛋白酶对蛋白质的分解

C.小肠上皮细胞吸收葡萄糖的

过程

D.番茄根细胞对Mg2+的吸收

【自学检测精讲释疑二】

1.什么是酶?酶的化学本质是什么?

2.酶有哪些特性?

3.影响酶活性的因素有哪些?

4.影响酶活性的因素相关曲线分析:

(1). 温度对酶影响:(2). pH对酶影响:(3)酶浓度与酶促反应速率关系(4). 底物浓度与酶促反应速率关系:

【当堂检测】

§4.4 光合作用(1)

【目标与方法】

1.描述研究光合作用的发现过程,说明研究光合作用过程的一般方法

2.举例说明叶绿体中色素的种类及作用

3.阐述提取和分离叶绿体中色素的原理及方法

【自主学习】认真阅读教材,完成下列问题:

1.光合作用的探究历程

(1)1771年,英国科学家通过实验证实了植物的生长需要___,同时释放出_____。

(2)1779年,荷兰科学家做了500多次植物更新空气的实验,结果发现:植物需要________才能制造出。

(3)1864年,德国科学家采用的方法。实验成功地证明了叶片在光下除释放___ _外,还能产生_____________。

(4)1940年,美国科学家和利用_______________法进行了探究。他们用氧的同位素________分别标记H2O和CO2。这一实验有力地证明光合作用释放的氧气来自_______,糖类中的氢也来自。

(5)1948年美国科学家等用标记的CO2,并用小球藻做实验来探究明CO2中的碳在光合作用中转化成有机物中碳的途径,结果发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

(1)提取色素时加入二氧化硅的目的是加入碳酸钙的目的是

加入丙酮或酒精的目的是。

(2)画滤液细线时要用画线,要求是并重复二三次。

(3)分离色素时将3ml层析液倒入烧杯中,将滤纸条(的一端朝下)略微斜靠着烧杯的内壁,轻轻地插入到中,随后,用盖上烧杯(注意:一定不能

让)

(4)实验结果:色素带共有条,从上到下依次为:素(色);素(色);素(色);素(色)。

3.1883年德国科学家利用巧妙地设计实验,获得了光谱。他认为光合作用产生的多少和成正比。他在实验中惊奇地发现在和区集中了大部分的好氧细菌。

【精讲释疑】精讲一、光合作用过程探究历程归纳:

【特别提醒】

1.实验常考易错点

试剂为碘蒸气,检验前用酒精水浴加热处理,目的是溶解色素。

(2)恩吉尔曼选用水绵做实验材料的好处:叶绿体大呈带状,便于观察,所用细菌异化作用类型为需氧型。

(3)鲁宾、卡门用的实验方法为:同位素标记法。

2.上述实验中对照实验设置

在光合作用的发现中,科学家们利用了对照实验,使结果和结论更加科学、准确。

(1)萨克斯:自身对照,自变量为是否光照(一半曝光与另一半遮光),因变量为叶片是否制造出淀粉。

(2)鲁宾和卡门:相互对照,自变量为标记物质(H18

2O与C18O

2

),因变量为O

2

的放射性。

(3)普利斯特莱:密闭的玻璃罩是否加植物为自变量,蜡烛燃烧时间或小鼠存活时间为因变量。

精讲二、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

1.实验原理

(1)提取:叶绿体中的色素不溶于水,而能够溶解在有机溶剂(如无水乙醇、丙酮和石油醚)中,所以用无水乙醇或丙酮作溶剂,可以提取叶绿体中的色素。

(2)分离:叶绿体中的色素不止一种,它们都能溶解在层析液中(由20份石油醚、2份丙酮和1份苯混合而成),根据色素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的不同,溶解度大在滤纸上扩散速度快,反之则慢,因而可用纸层析法进行分离。

2.实验流程:

【注意】

1.加入石英砂或SiO2目的:

2.加碳酸钙目的:

3.加丙酮目的:

4.剪去一端两脚目的:

保证层析液同步到达滤液细线

5.滤液细线要求:

6.滤液细线重复2-3次目的:

7.滤液细线不可触及层析液原因:

3.实验结果及分析

几分钟后,取出滤纸条,干燥后,其色素带的排列、宽窄、颜色如下:

【特别提醒】:

(1)关键词与试剂对应关系不能颠倒。

提取色素——无水乙醇或丙酮分离色素——层析液

(2)色素提取液呈淡绿色的原因分析

①研磨不充分,色素未能充分提取出来。

②称取绿叶过少或加入无水乙醇过多,色素浓度小。

③未加碳酸钙或加入过少,色素分子部分被破坏。

精讲三、叶绿体中的色素的种类及吸收光谱:

【当堂检测】

1.如下图为美国科学家鲁宾和卡门用同位素示踪法研究光合作用中释放的氧气的来源的实验示意图,则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甲图中的A代表O2,它来源于H2O

C.本实验能证明光合作用产生的氧全部来自水

D. 该实验的设置缺少对照组,尚不足以得出可靠结论甲图乙图

2.(08年江苏学业水平测试卷)利用新鲜的菠菜叶进行“叶绿体中色素提取和分离”的实验,滤液经层析后,色素带在滤纸条上的分布顺序是()

3. 某同学在做提取叶绿体中色素的实验时,收集到的色素提取液为淡绿色。分析产生该结果的可能原因是( )

①研磨不充分,色素未能充分提取出来

②丙酮加入量太多,稀释了色素提取液

③丙酮加得太少,色素未提取出来

④未加CaCO3粉末,叶绿素分子已破坏

A. ①②④

B. ①③④

C. ③④

D. ①②

2.(江苏高考题) 分别在A、B、C三个研钵中加2克剪碎的新鲜菠菜绿叶,并按下表所示添加试剂,经研磨、过滤得到三种不同颜色的溶液,即:深绿色、黄绿色(或褐色)、几乎无色。注:“+”表示加;“—”表示不加

试回答:

(1)A处理得到的溶液颜色是,原因是。

(2)B处理得到的溶液颜色是,原因是。

(3)C处理得到的溶液颜色是,原因是。

§4.5 光合作用(2)

【目标与方法】

1.掌握光合作用的过程、意义。

2.说明光反应和暗反应的区别和联系。

【自主学习】

认真阅读教材,完成下列问题:

1.光合作用的过程根据是否需要光能,这些化学反应可以概括地分为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两个阶段。

2.光合作用第一个阶段的反应,必须在_____条件下才能进行,这个阶段叫做__________。此阶段的化学反应是在__________上进行的。叶绿体中的_色素_具有吸收、传递和转换光能的作用。色素吸收的光能,有两方面用途:一是将水分解成_____和________,______直接以分子的形式释放出去,二是在有关______的催化作用下,促成ADP形成_________。这样,光能就转变成储存在_______中的化学能。ATP和[H]转移到叶绿体基质中,参与_________。

3.光合作用第二个阶段中的化学反应,在____________的条件下都可以进行,这个阶段叫做__________。这阶段的化学反应是在叶绿体的______________中进行的。

4.阅读65页图4-3可知,在暗反应阶段中,绿叶通过气孔从外界吸收进来的二氧化碳,不能直接被[H]还原。它必须首先与植物体内的________结合,很快形成两分子_______化合物。在有关酶的催化作用下,三碳化合物接受______ _释放的能量并且被_______还原并逐步形成等物质。随后,另一些三碳化合物经过一系列的化学变化,又形成______化合物,从而使阶段的化学反应持续地进行下去。

5. 绿色植物通过吸收将和合成并释放,同时将光能转化为储存在中,这一过程称为。用总反应式表示为。

【精讲释疑】

精讲一、光合作用的过程图解:

归纳总结:反应式及元素去向

反应式:

精讲二、光反应与暗反应的区别和联系如下表:

1.将植物栽培在适宜的光照、温度和充足的条件下,如果将环境中的C02含量突然降至极低水平,此时,叶肉细胞内的C3化合物、C5化合物和ATP含量变化情况依次是( )。

A.上升下降上升B.下降上升下降C.下降上升上升D.上升下降下降

2.下图所示某阳生植物细胞在夏季晴天某一天内的光合作用过程中C

3、C5化合

物的数量变化。若第二天中午天气由光照强烈转向阴天时,叶绿体中C3含量的变

化、C5含量的变化分别相当于曲线中的()

A.C→d段(X),b→C段(Y) B.d→e段(X),d→e段(Y)

C.d→e段(Y),C→d段(X) D.b→C段(Y),b→C段(X)

3.如图为光反应、暗反应联系示意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物质:a ,b 。 c ,d 。

(2)如小麦在适宜条件下栽培,突然将d降至极低水平,则小麦叶片中的三碳

化合物含量会突然减少,其原因是;若降低d的同时,又停止光照,则不会出现上述现象,其原因是。

(3)若对某植物作如下处理:(甲)持续光照10分钟;(乙)光照5秒后再黑

暗处理5秒。连续交替进行20分钟若其他条件不变,则在甲、乙两种情况

下植物所制造的有机物总量是( )

A. 甲多于乙B.甲少于乙 C. 甲和乙相等D.无法确定

(4)某科学家用2H标记的H2O追踪光合作用中H的转移,最可能的途

径是( )

A.H2O→[H]→C6H12O6B.H2O→[H]→C5→C6H12O6

C.H2O→[H]→C3→C6H12O6D.H2O→[H]→C5→C3→C6H12O6

§4.6 光合作用(3)

【目标与方法】

1.知识目标:描述光合作用的光反应和暗反应过程,阐明二者的区别与联系;结合光合作用过程分析影响

光合作用的环境因素。

2.能力目标:运用光合作用过程图解和影响因素曲线图总结规律并解决相关题型;通过“尝试探究影响光

合作用强度的环境因素”的设计,培养设计实验的能力,从而提高生物科学素养;培养图文

转换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关注光合作用相关知识在解决实际生产生活中的应用,形成理论联系实际的理

念;认同生物科学技术的巨大作用。

【自主学习】结合以下填空题,认真阅读教材P66---P67:

1.光合作用的过程十分复杂,包括一系列化学反应。根据是否需要光能,这些化学反应可以概括地分为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两个阶段。光合作用第一个阶段中的反应,必须_______才能进行,这个阶段叫做__________。此阶段的化学反应是在__________上进行的。

2.叶绿体中______________吸收的光能,有两方面用途:一是将水分解成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直接以分子的形式释放出去,_________则被传递到叶绿体内的______中,作为活泼的___________,参与___________反应;二是在有关________的催化作用下,促成ADP形成_________。这样,光能就转变成储存在_________中的化学能。

3.光合作用第二个阶段中的化学反应,在____________的条件下都可以进行,这个阶段叫做__________。这阶段的化学反应是在叶绿体内的______________中进行的。

4.在暗反应阶段中,绿叶通过气孔从外界吸收进来的二氧化碳,不能直接被_______还原。它必须首先与植物体内的________结合,这个过程叫做________________。一个二氧化碳分子被一个_______分子固定以后,很快形成两个_________分子。在有关酶的催化作用下,三碳化合物接受__________释放的能量并且被________还原并逐步形成等物质。随后,另一些三碳化合物经过一系列的化学变化,又形成_________,从而使阶段的化学反应持续地进行下去。

5. 绿色植物通过吸收将和合成并释放,同时将光能转化为储存在中,这一过程称为。用总反应式表示为。

6.影响光合作用的环境因素有哪些?在农业生产中主要通过增加,延长和增强等途径提高光能利用率。

【精讲释疑】

影响光合作用的环境因素:

1.光照强度对光合作用的影响:

①图像(如下图)

②关键点的含义:

A点:光照强度为0,此时只进行呼吸作用,释放CO2量,表明此时呼吸强度。

AB段:随光照强度加强,光合作用逐渐加强,CO2的释放量逐渐减少,有一部分用于光合作用;

光补偿点(植物白天光照强度应在光补偿点以上,植物才能正常生长)。

BC 段:随着光照强度不断加强,光合作用强度不断加强,到C 点以上不再加强,C 点称为光

饱和点。

③ 应用:阴生植物的光补偿点和光饱和点较低,如上图虚线所示。间作套种时农作物的种类搭配、林带树种的配置、合理采伐、冬季温室栽培避免高温等都与光补偿点有关。 2. 温度对光合作用的影响:

植物净光合作用的最适温度不一定就是植物体内酶的最适温度(如下图)。温度对光合作用的影响主要影响光合作用的暗反应过程,对光反应的影响较小。 ①图像(如右图) ②关键点含义

光合作用是由酶催化下进行的,温度直接影响酶的活性。一般植物在10~35℃下正常进行光合作用,其中AB 段(10—35℃),随温度的升高而逐渐加强,B 点(35℃)以上

光合酶活性下降,光合作用开始下降,40—50℃光合作用完全停止。 ③应用 :

冬天,温室栽培可适当提高温度;夏天,温室栽培又可适当降低温度。白天调到光合作用最适温度,以提高光合作用;晚上适当降低温室的温度,以降低呼吸作用,保证植物有机物的积累。

3.CO 2浓度对光合作用的影响: CO 2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原料,只有当环境中的CO 2达到一定浓度时,植物才能进行光合作用。植物能够进行光合作用的最低CO 2浓度称为CO 2的补偿点,即在此CO 2浓度条件下,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吸收的CO 2与植物呼吸作用释放的CO 2相等。环境中的CO 2低于这一浓度,植物的光合作用就会低于呼吸作用,消耗大于积累,长期如此植物会死亡。一般来说。在一定的范围内,植物光合作用的强度随CO 2浓度的增加而增加,但达到一定浓度后,光合作用强度就不再增加或增加很少,这时的CO 2浓度称为CO 2的饱和

点。如CO 2浓度过高,光合作用不但不会增加,反而要下降,甚至引起植物CO 2中毒而影响植物正常的生长发育。如右图所示: 应用:“正其行,通其风”,温室内充CO 2,即为提高CO 2浓度、增加产量。 4.光合作用速率与多因子影响的关系

①图像(如下图)

②关键点的含义

P 点时,限制光合速率的因素应为横坐标所表示的因子,随其因子的不断加强,光合速率不断提高。当到 Q 点时,横坐标所表示的因素,不再是影响光合速率的 因子,要想提高光合速率,可采取适当提高图示的其他因子。 ③应用:

温室栽培时,在一定光照强度下,白天适当提高温度,增加光合酶的活性,提高光合速率,也可同时适当充加CO 2,进一步提高光合速率。当温度适宜时,可适当增加光照强度和CO 2

温度/℃

度来充分提高光合速率,以达到增产的目的。

【例题】.(09年江苏模拟)科学家研究CO2浓度、光照强度和温度对同一植物光合作用强度的影响,得到实验结果如下图。请据右上图判断下列叙述不正确

...的是( )

A.光照强度为a时,造成曲线Ⅱ和Ⅲ光合作用强度差异的原因是CO2浓度不同

B.光照强度为b时,造成曲线Ⅰ和Ⅱ光合作用强度羞异的原因是温度度不同

C.光照强度为a~b,曲线Ⅰ、Ⅱ光合作用强度随光照强度升高而升高

D.光照强度为a~c,曲线Ⅰ、Ⅲ光合作用强度随光照强度升高而升高

【当堂检测】

1.(2009.海南卷)下列有关线粒体和叶绿体的叙述,错误的是()

A.线粒体和叶绿体携带的遗传信息可以表达出来

B.线粒体和叶绿体为双层膜结构,其内膜中酶的种类相同

C.线粒体内膜向内折叠形成嵴,叶绿体类囊体堆叠形成基粒

D.蓝藻没有叶绿体也能进行光合作用

2.(2009.海南卷)取某种植物生长状态一致的新鲜叶片,用打孔器打出若干圆片,圆片平均分

成甲、乙、丙三组,每组各置于一个密闭装置内,并分别给予

a、b、c三种不同强度的光照,其他条件一致.照光相同时间

后,测得各装置内氧气的增加量如右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

是()

A.装置内增加的氧气来自于水

B.光照强度为a时,光合作用停止

C.丙组装置内的CO2含量照光后比照光前低

D.该图反映了光合作用强度与光照强度的关系

3.(2009.海南卷)在其他条件适宜的情况下,在供试植物正常进行

光合作用时突然停止光照,并在黑暗中立即开始连续取样分析,在短时间内叶绿体中C3和C5化合物含量的变化是()

A.C3和C5都迅速减少B.C3和C5都迅速增加

C.C3迅速增加,C5迅速减少D.C3迅速减少,C5迅速增加

4.(2009.江苏卷)【多选】某研究性学习小组采用盆栽实验,探究土壤干旱对某种植物叶片光

合速率的影响。实验开始时土壤水分充足,然后实验组停止浇水,对照组土壤水分条件保持适宜,实验结果如下图所示。下列有关分析正确的有()

A.叶片光合速率随干旱时间延长而呈下降趋势

B.叶片光合速率下降先于叶片叶绿素含量下降

C.实验2-4天,光合速率下降是由叶片叶绿素含量下降引起的

D.实验2-4天,光合速率下降可能是由叶片内CO2浓度下降引起的

5.(2008.江苏学业水平测试)下面是某植物叶肉细胞中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物质变化示意简图,其中a、b表示物质,

①~④

表示生

理过程。

据图回

答:

(1)图中

物质a

是,过程①②发生的场所是。

(2)在物质变化的同时,伴随着能量的变化。图中生理过程的能量最终来源于。

(3)若用18O标记①过程中的H2O,那么在④过程的最终产物中,有可能检测到18O的物质是。

§4.7 细胞呼吸(1)

【目标与方法】

1.理解呼吸作用的概念和特点。

2.理解生物的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场所、过程。 3. 学会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方式的方法。

【自主学习】结合以下填空题,认真阅读教材P70---P74(知识海洋): 1.细胞呼吸的概念和特点。

2.有氧呼吸三个阶段的反应场所、原料、产物分别是什么?

3.无氧呼吸的场所、底物、产物是什么?

4.学会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方式的方法 。 【精讲释疑】

1.细胞呼吸的方式和过程归纳比较:

2

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知识总结

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学案 考试大纲解读 重难点突破 一、酶 1、酶的化学本质及作用 酶是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作用的有机物,绝大多数酶是蛋白质,少

数酶是RNA ①酶未必都是蛋白质;未必均能与双缩脲试剂发生紫色反应;其 合成原料未必都是氨基酸;其合成场所未必都是核糖体 ②酶未必只在细胞内发挥作用(如消化酶) ③酶一定只能起催化作用(无其他功能) 2、酶的特性 ⑴.高效性:酶的催化效率大约是无机催化剂的107~1013倍。 ⑵.专一性:每一种酶只能催化一种或一类化学反应。 ⑶.作用条件较温和 ①最适pH和温度下,酶活性最高,温度和pH偏高或偏低,酶活性都会明显降低。 ②过酸、过碱或高温下,酶失活。 3、与酶有关的实验设计

二.与酶有关的曲线分析 1.表示酶高效性的曲线 分析:(1)催化剂可加快化学反应速率,与无机催化剂相比,酶的催化效率更高。 (2)酶只能缩短达到化学平衡所需时间,不改变化学反应的平衡点 2.表示酶专一性的曲线 分析:加入酶B 的反应速率与无酶A 或空白对照条件下的反应速率相同,而加入酶A 的反应速率随反应物浓度增大明显加快,说明酶B 对此反应无催化作用。进而说明酶具有专一性。 3.影响酶活性的曲线

分析:(1)甲、乙曲线表明: ①在一定温度(pH)范围内,随温度(pH)的升高,酶的催化作用增强,超过这一范围,酶的催化作用逐渐减弱。 ②过酸、过碱、高温都会使酶失活,而低温只是抑制酶的活性,酶分子结构未被破坏,温度升高可恢复活性。 (2)从丙图可以看出:反应溶液pH的变化不影响酶作用的最适温度。4.底物浓度和酶浓度对酶促反应的影响 分析:(1)在其他条件适宜,酶量一定条件下,酶促反应速率随底物浓度增加而加快,但当底物达到一定浓度后,受酶数量和酶活性限制,酶促反应速率不再增加。 (2)在底物充足,其他条件适宜的条件下,酶促反应速率与酶浓度成正比。 二、细胞的能量通货——ATP 1.ATP的结构和功能 (1) ATP分子结构简式 ATP是三磷酸腺苷的英文名称缩写,其结构简式是A—P~P~P,

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专题练习题及答案

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专题练习 1.1个葡萄糖分子有氧呼吸释放能量为m,其中40%用于ADP转化为ATP,若1个高能磷酸键所含量为n, 则1个葡萄糖分子在有氧呼吸中产生ATP分子数为() A.2n/5m B.2m/5n C.n/5m D.m/5n 2.下图表示呼吸作用过程中葡萄糖分解的两个途径。 酶1、酶2和酶3依次分别存在于() A.线粒体、线粒体和细胞质基质 B. 细胞质基质、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 C.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和细胞质基质 D. 线粒体、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 3.关于叶肉细胞在光照条件下产生ATP的描述,正确的是() A.无氧条件下,光合作用是细胞ATP的唯一来源 B.有氧条件下,线粒体、叶绿体和细胞质基质都能产生ATP C.线粒体和叶绿体合成ATP都依赖氧 D.细胞质中消耗的ATP均来源于线粒体和叶绿体 4.下列对有关实验的描述中,错误的是() A.分离叶绿体中的色素时,不同色素随层析液在滤纸上的扩散速度不同 B.用低倍镜观察不到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的质壁分离和复原过程 C.观察叶片细胞的叶绿体时,先在低倍镜下找到叶片细胞再换高倍镜观察 D.甲基绿染色可使人口腔上皮细胞的细胞核呈绿色 5.下列关于叶绿体和光合作用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A.叶片反射绿光故呈绿色,因此日光中绿光透过叶绿体的比例最小 B.叶绿体的类囊体膜上含有自身光合作用所需的各种色素 C.光照下叶绿体中的ATP主要是由光合作用合成的糖经有氧呼吸产生的 D.光合作用强烈时,暗反应过程直接将3个CO 分子合成一个三碳化合物 2 6.图甲是果醋发酵装置。发酵初期不通气,溶液中有气泡产生; 中期可以闻到酒香;后期接种醋酸菌,适 当升高温度并通气,酒香逐渐变成醋 香。图乙中能表示整个发酵过程培养液 pH变化的曲线是() A.① B.②C.③ D.④ 7.为证实叶绿体有效放氧功能,可利用含有水绵与好氧细菌的临时装片进行实验,装片需要给予一定的 条件,这些条件是() 稀溶液 A.光照、有空气、临时装片中无NaHCO 3 B.光照、无空气、临时装片中无NaHCO 稀溶液 3 稀溶液 C.黑暗、有空气、临时装片中无NaHCO 3 D.黑暗、无空气、临时装片中无NaHCO 稀溶液 3 8.在叶绿体色素提取和分离实验中,收集到的滤液绿色过浅,其原因可能是

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综合曲线分析

word 整理版 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综合曲线分析 生物组应中保 有关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关系的变化曲线图中,最典型的就是夏季的一天中CO2吸收和释放变化曲线图,如图 1 所示: 1.曲线的各点含义及形成原因分析 a 点:凌晨 3 时~ 4 时,温度降低,呼吸作用减弱,CO2 释放减少; b 点:上午 6 时左右,太阳出来,开始进行光合作用; bc 段:光合作用小于呼吸作用; c 点:上午7 时左右,光合作用等于呼吸作用; ce 段:光合作用大于呼吸作用; d点:温度过高,部分气孔关闭,出现“午休”现象; e点:下午 6 时左右,光合作用等于呼吸作用; ef 段:光合作用小于呼吸作用; fg 段:太阳落山,停止光合作用,只进行呼吸作用。 2.有关有机物情况的分析( 见图 2) (1)积累有机物时间段: ce 段; (2)制造有机物时间段: bf 段; (3)消耗有机物时间段: og 段; (4) 一天中有机物积累最多的时间点: e 点; (5)一昼夜有机物的积累量表示: Sp- SM-SN。 3.在相对密闭的环境中,一昼夜CO2含量的变化曲线图( 见图 3) (1)如果 N 点低于 M点,说明经过一昼夜,植物体内的有机物总量 增加; (2)如果 N 点高于 M点,说明经过一昼夜,植物体内的有机物总量 减少; (3)如果 N 点等于 M点,说明经过一昼夜,植物体内的有机物总量不变; (4)CO 2含量最高点为 c 点, CO2含量最低点为 e 点。 4.在相对密闭的环境下,一昼夜O2含量的变化曲线图( 见图 4) (1)如果 N点低于 M点,说明经过一昼夜,植物体内的有机物 总量减少; (2)如果 N点高于 M点,说明经过一昼夜,植物体内的有机物 总量增加; (3)如果 N点等于 M点,说明经过一昼夜,植物体内的有机物 总量不变; (4)O 2含量最高点为 e 点, O2含量最低点为 c 点。 5.用线粒体和叶绿体表示两者关系 学习参考资料

高三生物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图表专题训练

高三生物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图表专题训练1 1、将某绿色植物置于密封的玻璃容器中,在一定条件下给以充足的光照,容器内CO2的含量每小时减少了36mg、放在黑暗条件下,容器内CO2含量每小时增加8mg,据实验测定,该植物在上述光照条件下每小时制造葡萄糖30mg。回答: (1)上述条件下,光照时细胞呼吸的强度与黑暗时细胞呼吸的强度_____(相等) (2)在光照时该植物每小时葡萄糖的净生产量是_________mg。(24.55 mg ) (3) 若在一昼夜中给4小时光照、20小时黑暗,此植物体内有机物的含量是 A 增加B减少 C 不变 D 先减后增 2、(8分)将一株植物置于密闭的容器中,用红外测量仪进行测量,测量时间均为1小时, (1)在25 ℃条件下,若这株植物在充分光照条件下1小时积累的有机物都是葡萄糖,则1小时积累葡萄糖 g。(0.06) (2)在25 ℃条件下,这株植物在充分光照下1小时总共制造葡萄糖 g。(0.09) (3)如果一天有10小时充分光照,其余时间在黑暗下度过,如果光照时的温度为25℃,黑暗时的温度为15℃,则一昼夜积累葡萄糖 g.( 0.39) (4)从以上计算可知,种在新疆地区的西瓜比种在江浙一带的甜,其原因之一是。(昼夜温差大、积累葡萄糖多) 3、藻类和草履虫在光下生活于同一溶液中。已知草履虫每星期消耗0.1 mol葡萄糖,藻类每星期消耗0.12 mol葡萄糖。现在该溶液中每星期葡萄糖的净产量为0.03 mol。这一溶液中每星期氧的净产量是 A.0.03 mol B.0.60 mol C.1.32 mol D.0.18 mol 4、在光合作用下,要保持叶绿体中五碳化合物数量不变,同时合成1mol葡萄糖,暗反应中将产生多少摩尔三碳化合物 A 2mol B 4mol C 6mol D 12mol 1 d中积累的葡萄糖为 A.765 mg B.1485 mg C.315 mg D.540 mg 6、有一瓶子有酵母菌的葡萄糖液,吸进氧气的体积与放出CO2的体积之比是3:5,这是因为 A 有1/2的葡萄糖用于有氧呼吸 B 有2/3的葡萄糖用于有氧呼吸 C 有1/3的葡萄糖用于有氧呼吸 D 有1/4的葡萄糖用于有氧呼吸 7、现有一瓶酵母菌的葡萄糖液,通入不同浓度的氧气时,其产生的酒精和CO2的量如图13-3所示,(假定两种呼吸作用产生CO2的速率相同),在氧浓度为a时发生的情况是

高中生物呼吸作用和光合作用知识点集锦新人教版

高中生物呼吸作用和光合作用知识点集锦新人教版 一、呼吸作用 1、过程分析: (1)无氧呼吸的第二阶段是第一阶段产生的[H]将丙酮酸还原为C2H5OH 和 CO2或乳酸的过程。 (2)有氧呼吸中 H2O 既是反应物,又是生成物,且生成的H2O中的氧全部来自于O2。 (3)有氧呼吸的三个阶段的共同产物是 ATP,无氧呼吸只在第一阶段产生 ATP。 (4)有氧呼吸、无氧呼吸全过程均需要不同的酶催化;不同生物的无氧呼吸的产物不同,其原因在于催化反应的酶不同。 (5)原核生物无线粒体,有些原核生物(如硝化细菌、蓝藻)仍可进行有氧呼吸。 (6)只能进行无氧呼吸的真核生物(如蛔虫),其细胞内无线粒体。 【突破题1】(2011年潮州期末统考)细胞呼吸对生命活动意义重大,下面关于细胞呼吸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线粒体是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没有线粒体的细胞只能进行无氧呼吸 B.有叶绿体的细胞可以自行合成 ATP,因此不需要细胞呼吸提供能量 C.酵母菌无氧呼吸产生 A mol CO2,人在正常情况下消耗等量葡萄糖可形成 3A mol CO2 D.细胞呼吸中有机物的分解必须有水和氧气的参与才能释放储存的能量

是外界条件对植物细胞呼吸速率的影响曲线图。请据图分析回答: 图 5-3-2 (1)从甲图中可知,细胞呼吸最旺盛时的温度在___点。AB 段说明:在一定温度范围内,随着温度升高,细胞呼吸_____。温度的变化主要是影响_____的活性。 (2)乙图中曲线Ⅰ表示_________呼吸类型。如果曲线Ⅱ描述的是水稻根细胞的呼吸,那么在 DE 段根细胞内积累的物质是___________。曲线Ⅱ表示的生理过程所利用的有机物主要是 。 分析呼吸类型时,要根据反应式中物质变化的数量来判断 (1)无 CO2释放,细胞只进行产生乳酸的无氧呼吸。 (2)CO2产生量=O2吸收量,则只进行有氧呼吸。 (3)只产生 CO2,不消耗 O2,则只进行产生酒精和二氧化碳的无氧呼吸。 (4)CO2产生量>O2吸收量,则两种呼吸同时存在,多余的CO2来自无氧呼吸:

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过程及关系

专题二 细胞代谢 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一)----过程及关系 【复习目标】 1.呼吸作用、光合作用的过程 2.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关系 活动一 分析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作用的过程 下图是绿色植物体内物质变化的几个过程,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a 过程发生的场所是 ,b 过程进行需要的还原剂和能量来自于 。 (2)发生在细胞质基质中的过程有 。 (3)能产生ATP 的过程有 ,其中产生最多的过程是 。 (4)夏季中午,植物气孔关闭,最先受影响的过程是 。 (5)葡萄糖分解成乳酸与分解成乙醇和二氧化碳相比,释放的总能量更多的是 。 (6)将植物培养在其他条件都适宜的情况下,突然停止光照和突然停止CO 2 在下图中画出C 5和C 3化合物的变化趋势。 例1.下图甲为绿色植物叶肉细胞内某些代谢过程中物质变化的示意图,其中①②③④分别表示不同的代谢过程。乙表示不同环境因素对植物光合速率的影响。请据图分析回答: 撤去光照 撤去CO 2

(1)甲图中X、Y分别代表、。 (2)甲图中进行③过程的场所是,[H]在②③过程中的作用分别是、。 (3)根据图乙判断二氧化碳浓度从0.03%提高到1.22%和温度从20℃提高到30℃哪一变化对光合作用的影响更大的方法是,乙图显示对光合速率影响较大的是。 活动二分析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的关系 1.下列为叶肉细胞在不同条件下气体交换示意图,据图判断各自所处的条件,并在图⑤中找到图①②③④所对应的点或线段。 ①表示,对应图⑤中的点; ②表示,对应图⑤中的段; ③表示,对应图⑤中的点; ④表示,对应图⑤中的。2.甲图是某绿色植物细胞内生命活动示意图,其中1、2、3、4、5表示生理过程,A、B、C、D表示生命活动产生的物质。乙图是温度影响某绿色植物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的研究结 果。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甲图中在生物膜上发生的生理过程有____________(用图中数字表示),A表示

初中生物(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

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 一、课标要求 1、掌握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原理、过程、生理作用和意义 2、识记光合作用的原料、产物、条件和场所 3、绿色植物对有机物的利用 4、绿色植物与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 5、呼吸作用与温度、水分的关系 6、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关系 二、知识疏理 (一)教材解读 1.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的实验(是个重点,经常考) ①将天竺葵放到黑暗处一昼夜的目的:让叶片内的有机物运走消耗干净; ②用黑纸片将叶的一部分遮住后再移到阳光下的目的:进行对照; ③叶片在酒精中隔水加热的原因:让叶绿素溶解到酒精中,最后叶片变成黄白色; ④叶片的见光部分遇碘变蓝。说明产生了有机物——淀粉。 结论:光是绿色植物制造有机物不可缺少的条件。 2.光合作用的概念及反应式 概念: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如淀粉),并且释放出氧的过程,就叫光合作用。 光 二氧化碳+水---→有机物+氧气 叶绿体 3.光合作用的原料、条件、产物、场所 ①原料:二氧化碳+水②条件:光能 ③产物:有机物+氧④场所:叶绿体中 4.光合作用的意义 ①制造的有机物为自身提供营养物质,也是动物和人的食物来源。 ②有机物中储存的能量,是地球上一切生命所必需的最终能量来源。 ③产生氧气,吸收二氧化碳,维持生物圈中氧气和二氧化碳的平衡(碳——氧平衡)。 5.光合作用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 在农业生产上,要保证作物有效地进行光合作用的各种条件,尤其是光。种植农作物时,

应该合理密植。 6.绿色植物对有机物的利用 ①有机物用来构建植物体 ②有机物为植物的生命活动提供能量。 7、呼吸作用的概念、反应式及场所 呼吸作用——植物体吸收空气中的氧,将体内的有机物转化成二氧化碳和水,同时将储存在有机物中的能量释放出来,供给生命活动的需要的过程。 场所:主要在线粒体内进行。 有机物+氧气---→二氧化碳+水 8、呼吸作用意义 呼吸作用释放出来的能量,一部分是供给植物各种生命活动需要,一部分转变成热量散发出去。 9、绿色植物与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 绿色植物在光合作用中制造的氧,超过了自身对氧的需要,其余的氧都以气体的形式排到了大气中;绿色植物还通过光合作用,不断消耗大气中的二氧化碳,这样就维持了生物圈中的二氧化碳和氧气的相对平衡,简称碳—氧平衡。 10、呼吸作用与光合作用的关系 呼吸作用所分解的有机物,是光合作用合成的。进行光合作用所需的能量,是呼吸作用释放出来的。 11、教材中有关光合作用、呼吸作用的实验(教师重点讲解)

呼吸作用与光合作用教案

学智教育教师备课手册 教师 姓名 学生姓名填写时间2014.5月 学科科学年级八年级上课时间2014.5月课时 计划 2 教学目标 教学内容呼吸作用与光合作用个性化学习问题解决 教学重点、难点1.认识氧气对生命活动的意义 2.了解呼吸系统的结构,理解呼吸运动的原理 3.了解呼吸作用为人体内能量的利用提供了必要的条件 4.了解光合作用的过程和意义 教学过程课前检测 1.呼吸作用是生物体的一项重要生理活动,其意义是() A将无机物合成有机物B将有机物分解为无机物 C为生命活动提供能量D.吸收氧气放出二氧化碳 2.下列关于绿色植物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光合作用是把无机物转化成有机物,并释放能量的过程 B.呼吸作用是把有机物转化成无机物,并贮存能量的过程 C.进行呼吸作用时,一定进行光合作用 D.进行光合作用时,一定进行呼吸作用 3.能源问题是人类在新世纪能否快速发展的关键问题。生物能在新世纪必将得到更多的开发利用。而获得生物能的反应——光合作用将成为科学研究最耀眼的明星之一。请你运用所学的光合作用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如果把光合作用比喻成一个工厂,那么,它的“厂房”是。 (2)光合作用的过程十分复杂,但概括起来只有两个方面的变化:一个是物质转化;另一个是转化。 4.小明同学从课外书中得知“叶片中叶绿素的合成需要镁元素”的结论,于是他设计了一个实验,想证实该结论。 实验材料:小麦种子若干、完全培养基和缺镁培养基(在教师的指导下配制,完全培养基含小麦胚生长发育所需的各种营养物质,缺镁培养基比完全培养基缺少了镁元素)。 实验步骤:①去掉小麦种子的胚乳。 ②将种子的胚分成甲、乙两组,每组20 粒,分别接种在完全培养基和缺镁培养基上。 ③将他们放在适宜的环境中培养两周,然后观察统计。 (l)去掉小麦种子胚乳的目的是排除胚乳中对实验的干扰 (2)培养两周后,观察的对象是 (3)每组为什么要选用较多数量的胚? (4)小芳同学认为叶绿素的合成除了需要镁等矿物质元素外,还需要其他的一些环境条件。她设计了如下表的方案。 分析小芳同学的实验设计,你认为她要研究的问题是

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知识点总结.

ATP的主要来源——细胞呼吸 细胞呼吸的概念:细胞呼吸是指有机物在细胞内经过一系列氧化分解,生成二氧化碳或其 他产物,释放能量并且生成ATP的过程。 一、实验课题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 (一)实验原理 1、酵母菌是单细胞真菌属于兼性厌氧菌。 有氧呼吸产生水和CO2 无氧呼吸产生酒精和CO2 。 2、CO2的检测方法 (1)CO2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2)CO2使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由蓝变绿再变黄 3、酒精的检测 橙色的重酪酸钾溶液在酸性下与酒精发生反应,变成灰绿色。 二)实验假设 1. 酵母菌在有氧情况下进行有氧呼吸产生:CO2 2. 无氧情况下进行无氧呼吸,产生:CO2+酒精 (三)实验用具(略) 1、NaOH的作用是什么? 2、酵母菌进行什么呼吸? 3、澄清的石灰水有什么作用? 4、如何说明CO2产生的多少? 5、如何控制无氧的条件? (四)实验结果预测 1、酵母菌在有氧和无氧情况下均产生了CO2,能使澄清石灰 水变浑浊。 2、酵母菌在有氧情况下,没有酒精生成,不能使重铬酸钾溶 液发生显色反应;在无氧情况下,生成了酒精,使重铬酸钾溶 液发生灰绿色显色反应。 3、酵母菌的有氧呼吸比无氧呼吸释放的CO2要多 (五)实验步骤 1、配制酵母菌培养液(等量原则)置于A、B锥形瓶 2、组装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装置图,放置在25-35 ℃、环境下培养8-9小时。 3、检测CO2的产生 4、检测酒精的产生 (1)取2支试管编号(2)各取A、B锥形瓶酵母菌培养液的滤液2毫升注入试管 (3)分别滴加0.5毫升重酪酸钾--浓硫酸溶液,轻轻震荡、混匀.A试管密封,B试管不密封.(六)观测、记录

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有关曲线图像题解题技巧

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有关曲线图像题解题技巧 A、搞清楚“量”的关系: 凡是曲线图,总是反映一定变量的关系、在有关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曲线题中,尽管牵涉到的量不多,但由于生化反应是一个复杂的过程,不像一般的数学函数,所牵涉到的“量”往往都有它的特殊含义,而且含义很容易混淆。如吸收量和利用量,释放量和产生量,有机物产生量、净生产量(或积累量)和消耗量等等。如果这些量的区别和关系搞不清楚,解题可就很容易出差错。 B、“黑暗”条件的理解: 凡是有光合作用、呼吸作用的曲线图的题中,光照的有无或强弱也往往是形影不离的。当题目给出黑暗条件(或光照强度为零)时,我们脑子里就要考虑到什么生理活动在进行什么生命活动不再进行为什么有的实验要在黑暗条件下进行 我们应十分注意黑暗条件:①植物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生理过程中.光合作用必须要有光的条件下才能进行,而呼吸作用有光无光都能进行;②光合作用的光反应也必须要有光的情况下才能进行,而暗反应有光无光都能进行(只要有足够的[H]和ATP):③黑暗时释放CO2,吸收O2。消耗体内的有机物;④长时间黑暗时植物不能正常生长;⑤黑暗是测定呼吸速率和光合速率实验中的关键条件之一。 C、理解“零值”的含义: 在分析曲线图时,十分关键的是要理解CO2吸收值为零值的生物学含义。CO2的吸收量为零值,这并不是表示此时不进行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而是表示光合作用强度和呼吸作用强度相当,表现为环境中CO2的量没有发生变化。对“零值”的理解有以下几个方面:①光照情况下,吸收CO2的量为零量,表示光合作用强度与呼吸作用强度相当,并不是说植物不进行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②零值以下,表示光合作用强度<呼吸作用强度,吸收CO2量为负值(即释放CO2)。吸收O2,消耗体内的有机物,异化作用>同化作用。长时间为零或负值,植物不能正常生长;③零值以上,表示光合作用强度>呼吸作用强度,吸收CO2,释放O2,光合作用产物有积累,同化作用>异化作用。植物能正常生长。 D、曲线“极限”点分析:

高考生物知识点---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

呼吸作用与光合作用 1、呼吸作用的本质是氧化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不一定需要氧气,分为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 2、有氧呼吸的反应式: , 第一阶段在细胞质基质进行,原料是糖类等,产物是丙酮酸、氢 、 AT P,第二阶段在线粒体进行,原料是丙酮酸和水,产物是C02、ATP 、氢,第三阶段在线粒体进行,原料是氢和 氧 ,产物是水、 ATP ,第一、二阶段的共同产物是氢 、 ATP ,三个阶段的共同产物是A TP。1mo l葡萄糖有氧呼吸产生能量2870 KJ,可用于生命活动的有1161KJ(38mol ATP),以热能散失1709KJ ,无氧呼吸产生的可利用能量是61.08KJ (2molAT P),1molATP 水解后放出能量30.54 K J 。 场所 发生反应 产物 第一阶段 细胞质 基质 丙酮酸、[H]、释放少 量能量,形成少量AT P 第二阶段 线粒体 基质 CO 2、[H ]、释放少量能量,形成少量AT P 第三阶段 线粒体 内膜 生成H 2O 、释放大量能量,形成大量ATP 3、无氧呼吸反应式 C 6H 12O 62C 2H 5OH (酒精)+2CO2+能量 C 6H 12O 6 2C 3H 3O 3+能量 无氧呼吸的场所是细胞质基质,分2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与有氧呼吸的相同,是由葡萄糖分解为丙酮酸, 第二阶段的反应是由丙酮酸分解成CO2和酒精或转化成C 3H 3O 3(乳酸) 无氧呼吸产生乳酸: 乳酸菌、动物、马铃薯的块茎、玉米的胚、甜菜的块根 无氧呼吸产生酒精和二氧化碳: 植物、酵母菌 4、影响呼吸速率的外界因素: 1、温度:温度通过影响细胞内与呼吸作用有关的酶的活性来影响细胞的呼吸作用。 温度过低或过高都会影响细胞正常的呼吸作用。在一定温度范围内,温度越低,细胞呼吸越弱;温度越高,细胞呼吸越强。 6H 2O 酶 2丙酮酸 少量能量 [H] + + + 6CO 2 H 2O 酶 大量能量 [H] + + O 2 葡萄糖 酶 2丙酮酸 少量能量[H] + +

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讲义)及其知识点

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 复习大纲: (一)比较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结构基础; (二)加深理解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过程; (三)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相关计算。 (一)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结构基础 1.叶绿体的亚显微结构 (在基质和类囊体的薄膜上分布着许多与光合作用有关的酶) 5—外膜6---内膜7---类囊体8----叶绿体基质 9---叶绿体基粒 (要求学生学会画简略的结构图) ①叶绿体外膜: 外膜的渗透性很大,如核苷、无机磷、蔗糖等许多细胞质中的营养分子可自由进入膜间隙。 ②叶绿体内膜: 内外膜间隙约为10~20nm,内膜对通过物质的选择性很强,CO2、O2、Pi、H2O、磷酸甘油酸等可通过内膜,ATP、ADP己糖磷酸,葡萄糖及果糖等够过内膜较慢,蔗糖不可以通过内膜,需要特殊的转运体才可以通过内膜。(联系膜的选择透过性) ③类囊体: 类囊体是单层膜围成的扁平小囊,沿叶绿体的长轴平行排列,膜上有光合色素,又称光合膜。其主要成分是蛋白质和脂类(6:4)。全部类囊体实质上是一个相互贯通的封闭系统。 ④基粒: 定义:在叶绿体基质中由许多圆盘状类囊体堆叠而成的摞状结构 特征:叶绿体基粒有许多囊状结构薄膜组成,表面有很多色素,是色素的载体。叶绿体基粒由10-100个类囊体重叠而成,因而又称囊状基粒,基粒和基粒之间有膜片层相连。叶绿体基质中越有40~60个叶绿体基粒。 化学成分:蛋白质,磷脂分子,酶。 ④基质: 内膜和类囊体之间的空间,主要成分有:酶,叶绿体DNA,蛋白质合成体系(DNA,RNA,核糖体) 2.线粒体的亚显微结构 在内膜和基质中分布着许多与有氧呼吸有关的酶) 1---外膜2---内膜3---嵴4---线粒体基质 ①线粒体外膜 ②线粒体内膜

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图像赏析

专题《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图像赏析》专题 1、从细胞器的角度分析理解 某种状态下,绿色植物的叶肉细胞内外气体交换情况如下图所示: 解读:①图1表示:黑暗中,只进行细胞呼吸;②图2表示:细胞呼吸速率>光合作用速率;③图3表示:细胞呼吸速率=光合作用速率;④图4表示:细胞呼吸速率<光合作用速率。 2、从物理模型曲线图分析理解 图1 此图是分析其他曲线图的工具,要求学生能从点、线段等绝度熟练掌握其生理作用

解读:①A 点时,只进行呼吸作用;②AB 段,呼吸作用强度大于光合作用强度;③B 点时,呼吸作用强度等于光合作用强度;④BC 段及C 点以后,呼吸作用强度小于光合作用强度。 拓展曲线图:(1)植物一昼夜CO2吸收量和CO2释放量的变化 解读:图2是春末植物一昼夜CO2吸收量和CO2释放量的变化,B 点开始有光照,F 点光照消失,C 、E 点时的光照为光补偿点,光合速率与呼吸速率相等,没有“午休现象”。 图3是盛夏植物一昼夜CO2吸收量和CO2释放量的变化,B 点开始有光照,H 点光照消失,C 、G 点时的光照为光补偿点,光合速率与呼吸速率相等,DEF 为“午休现象”。 (2)植物一昼夜引起玻璃钟罩内CO2浓度变化的坐标曲线 解读:图4显示植物一昼夜引起玻璃钟罩内CO2浓度变化,B 点、C 点对应光补偿点时刻,此时光合速率与呼吸速率相等。该曲线反映植物一昼夜有有机物积累。 3、装置图分析 将某装置放在光照充足、温度适宜的环境中,装置设计情况如下图所示(注:装置的烧杯中放入NaHCO3缓冲溶液可维持装置中的CO2浓度): 春末 盛夏 图 2 图 3 . . . . 光合速率与呼吸速率相等的点 玻璃罩内的CO 2 浓度 0 24 12 18 6 . . . . A B C D 时间/h 图4 光合速率与呼吸速率相等的点

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专题综合分析

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专题综合分析 1.密闭装置法 (1)装置中溶液的作用:甲装置中NaHCO3溶液(或CO2缓冲液)可为光合作用提供CO2,乙装置中NaOH溶液可吸收容器中的CO2。 (2)测定原理 ①甲、乙两装置中液滴的移动均是由O2含量的变化引起的。 ②甲装置单位时间内红色液滴向右移动的距离为植物O2的释放速率,可代表净光合速率(若液滴向左移动,则为负值)。 ③乙装置单位时间内红色液滴移动的距离为植物O2的吸收速率,可代表呼吸速率。 (3)测定方法 ①将甲装置置于光下一定时间,记录红色液滴向右移动的相对距离(m),计算净光合速率。 ②将乙装置置于黑暗中一定时间,记录红色液滴向左移动的相对距离(n),计算呼吸速率。 ③真正光合速率=净光合速率+呼吸速率=m+n。 (4)对照实验:为防止气压、温度等因素所引起的误差,应设置对照实验,即使用死亡的绿色植物分别进行上述实验,若液滴移动,则需要对实验结果进行校正。 例题1、请利用下图装置完成对某植物光合作用强度和呼吸作用强度的测定,并分析回答有关问题: D:NaHCO3缓冲液 (2)假设红墨水滴每移动1 厘米植物体内的葡萄糖增加或减少1 克,植物的实际光合速率是___克/小时。假设每天光照15个小时,一昼夜积累葡萄糖_____克(不考虑昼夜温差的影响)。 【答案】(1)右移左移(2) 12 84 2.圆叶片上浮法 利用真空渗入法排除叶肉细胞间隙的空气,充以水分,使叶片沉于水中。在光合作用过程中,植物吸收CO2放出O2,由于O2在水中溶解度很小而在细胞间积累,结果使原来下沉的叶片上浮。根据在相同时间内上浮叶片数

目的多少

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知识总结

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学习资料 考试大纲解读 重难点突破 一、酶 1、酶的化学本质及作用 酶是产生的具有作用的,绝大多数酶是,少数酶是。 2、酶的特性 ⑴.:酶的催化效率大约是无机催化剂的107~1013倍。 ⑵.:每一种酶只能催化一种或一类化学反应。 ⑶.作用条件较温和 ①最适pH和温度下,酶活性,温度和pH偏高或偏低,酶活性都会明显。 ②过酸、过碱或高温下,酶将。 二、细胞的能量通货——ATP 1.ATP的结构和功能 (1) ATP分子结构简式 ATP是的英文名称缩写,其结构简式是,

(远离腺苷A的那个高能磷酸键容易断裂,也容易形成) 各字母代表的含义:A—( +);P—;~—。 (2) ATP的功能:细胞生命活动的能源物质。 2.ATP与ADP的相互转化 ⑴写出ATP与ADP的相互转化的化学反应式: (2)ATP的形成途径有 植物:和。 动物:。 三、 ATP的主要来源----细胞呼吸 1、写出有氧呼吸的总反应式: 2、有氧呼吸过程 (1)第一阶段: 场所:。 物质变化:。 能量变化:。 (2)第二阶段: 场所:。 物质变化:。 能量变化:。 (3)第三阶段:

场所:。 物质变化:。能量变化:。 用文字和箭头表示有氧呼吸的整个过程。 3、请写出无氧呼吸的总反应式: 植物:。动物:。4、有氧呼吸的过程: (1)第一阶段: 场所:。 物质变化:。 能量变化:。(2)第二阶段: 场所:。 物质变化:。 能量变化:。

3、影响细胞呼吸的因素 影响呼吸作用的因素有温度、氧气浓度、二氧化碳浓度、含水量等,其中主要是温度。现在简单谈谈这些因素的影响及其在生产实践中的应用。 1. 温度 温度是通过影响来影响呼吸作用的强度。 生产上常利用这一原理在低温下储存蔬菜、水果。在大棚蔬菜的栽培过程中夜间适当降温,抑制呼吸作用,减少有机物的消耗,可达到提高产量的目的。 2. 氧气浓度 在氧气浓度为零时,只进行无氧呼吸;氧气浓度为10%以下时,既进行有氧呼吸,又进行无氧呼吸;氧气浓度为10%以上时,只进行有氧呼吸。 生活中常利用降低氧气浓度能抑制呼吸作用,减少有机物消耗这一原理来延长蔬菜水果的保鲜时间。但是,在完全无氧的情况下,无氧呼吸强,分解的有机物也较多,一样不利于蔬菜水果的保质、保鲜,所以一般采用低氧(5%)保存,此时有氧呼吸较弱,而无氧呼吸又受到抑制。

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图解

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图解 光合作用相关研究过程和呼吸作用密不可分的,因此,要很好的研究光合作用首先要搞清楚二者的关系,其次要了解不同情况下二者的综合表现,然后才能针对性的去面对具体问题分析解答。 一、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的关系 在同一张叶片中,既有叶绿体吸收CO 2,释放O 2 ;又有线粒体释放CO 2 ,吸收 O 2 。(参见右图) 光合强度(又叫光合速率),它是指单位时间、单位叶面积的CO 2 吸收量, 或O 2 释放量。 呼吸强度(又叫呼吸速率),它一般是指无光照时,单位时间、单位叶面积 的CO 2释放量,或O 2 吸收量。 ⑴在光照强度为0时(即黑暗),叶绿体吸收的CO 2量是0;释放的O 2 量是 0。线粒体释放的CO 2全部进入空气中;吸收的O 2 全部来自于空气中。此时,光 合强度情况表示为“呼吸强度”(A点)。(参见下图)

⑵在光照强度有所增强,但光合速率<呼吸速率时,叶绿体吸收的CO 2 量全 部来自于有氧呼吸;释放的O 2量全部用于有氧呼吸。线粒体释放的CO 2 有一部分 用于光合作用,一部分进入空气中;吸收的O 2 一部分来自于光合作用,一部分 来自于空气中。此时,光合强度情况表现为“释放到空气中的CO 2 量”(例如B 点)。(参见下图)

⑶在光照强度增强到光合速率=呼吸速率时,叶绿体吸收的CO 2 量全部来自 于有氧呼吸;释放的O 2量全部用于有氧呼吸。线粒体释放的CO 2 全部用于光合作 用;吸收的O 2全部来自于光合作用。此时,光合强度情况表现为“CO 2 量等于零” (C点)。(参见下图)

⑷在光照强度增强到光合速率>呼吸速率时,叶绿体吸收的CO 2 量有一部分 来自于有氧呼吸,一部来自于空气中;释放的O 2 量一部分用于有氧呼吸,一部 分进入空气中。线粒体释放的CO 2量全部用于光合作用;吸收的O 2 量全部来自于 光合作用。此时,光合强度情况表现为“空气中被吸收的CO 2 量”(例如D点)。(参见下图) ⑸在光照强度增强到一定数值时,光合速率将不再提高,有1个最大定值(E 点)。(参见下图)

高考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专题

高考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专题训练 结合近几年全国各地高考题,特别是06年高考生物试题及其命题思路和考查的知识范围、水平要求等能够看出,新陈代谢是复习的重点;关于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试题综合性强、灵活性很大、与农业生产联系紧密,是高考命题的重点、热点。所以在07年的复习备考中,关于本专题的复习,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训练:第一、夯实基础,突出主干。在复习本节内容时,要对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过程有个彻底的全面的掌握,要以光反应和暗反应的物质变化和水平变化为主线,影响光合作用的外界因素、叶绿体中色素的种类及吸收光谱等为主要内容,特别注意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等的联系。第二、强化高考热点题型的训练,提升解题水平。高考热点题型有:⑴实验设计类题型、⑵曲线图题型、⑶表格类题型等。在平时的训练中,应注重选择一些关于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方面的典型题目实行训练分析,掌握解题方法、技巧,培养理解水平、获取信息的水平、实验设计的水平和综合应用水平。第三、建构解题模型,精选变式习题。研究高考试题对生物复习具有指导作用,分析2006年高考试题,能够得出解题的思路,平时复习题应以追求质量为先,要在过去的高考试题中去寻找规律,这样才能精选出贴近高考试题的变式习题或模拟题,以提升复习效率。 典例1.如图为植物光合作用强度随光照强度变化的坐标图,下列叙述中不准确的是 C A.a点叶肉细胞产生ATP的细胞器只有线粒体 B.b点植物光合作用强度与细胞呼吸强度相等 C.已知某植物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最适温度分别为25℃ 和30℃,如图表示该植物处于25℃环境中,则将温度提升 到30℃时,a点上移,b点左移,d点下移 变式1-1.在右面曲线图中,有M.N、O、P、Q五个点,对它 们的含义的叙述准确的是 ①M点时,植物既实行光合作用,也实行呼吸作用,且光合作用强度 弱于呼吸作用强度 ②N点时,植物体只实行呼吸作用;O点时,植物体的光合作用 强度等于呼吸作用强度 ③Q点时,光照强度不再是影响光合速率的主要因素 ④P点前,影响光合速率的主要因素是光照强度 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②④ 变式1-2.分析下列甲、乙、丙图,说法准确的是 A.若图甲曲线表示的是阴生植物的光合速率受光强度的影响,则阳生植物的曲线与此比较,b点向左移,c点向右移 B.在光照强度相同时,t2℃植物净光合作用最大

高中生物必修一: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

高二生物学业水平测试复习 (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 1、关于ATP 1 2??→←??酶酶ADP +Pi +能量的反应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 .上述过程中存在着能量的释放和贮存 B .所有生物体内ADP 转变成ATP 所需能量都来自细胞呼吸 C .这一反应无休止地在活细胞中进行 D .这一过程保证了生命活动的顺利进行 2.下表是为了认识酶作用的特性,以20%的过氧化氢溶液为反应底物的一组实验方法 ( ) A B .酶具有高效性 C .酶具有专一性 D .高温会使酶失去活性 3.ATP(甲)是生命活动的直接能源物质,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 .在主动运输过程中,乙的含量会显著增加 B .甲→乙和乙←丙过程中,起催化作用的酶空间结构相同 C .丙中不含磷酸键,是RNA 的基本组成单位之一 D .丁由腺嘌呤和核糖组成,而戊可用于甲的合成 4.ATP 中的化学能储存于 ( ) A .腺苷内 B .磷酸基内 C .腺苷和磷酸基连接的键内 D .普通磷酸键和高能磷酸键内 5.如图为叶绿体的结构与功能示意图,请据图判断下列有关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 A .叶片呈绿色是由于Ⅰ上含有大量色素 B .能够将光能转换为稳定的化学能的过程是在Ⅰ上完成的 C .Ⅱ中CO 2被固定并还原成图中的甲物质 D .Ⅰ、Ⅱ上酶的种类、功能不相同 6.下图表示绿色植物细胞内部分物质的转化过程,以下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

A.①②两物质依次是H2O和O2 B.图中产生[H]的场所都是线粒体 C.用18O标记葡萄糖,则产物水中会检测到放射性 D.图示过程只能在有光的条件下进行 7.右图所示的图解表示真核细胞呼吸的部分过程,可以在细胞质 基质中发生的是() A.①②③B.②③④ C.①③④D.①②④ 8.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的相同点是() ①反应场所都有线粒体②都需要酶的催化③反应场所都有细胞质基质④都能产生ATP⑤都经过生成丙酮酸的反应⑥都能产生水⑦反应过程中都能产生[H]⑧都能把有机物彻底氧化 A.②③④⑤⑥⑦B.①②③④⑤⑦ C.②③④⑤⑦D.②③④⑤⑧ 9.右图为线粒体的结构示意图,其中不可能发生的反应是() A.②处产生CO2 B.①处产生ATP C.②处产生[H] D.③处发生[H]与O2的结合反应 10.下图表示有氧呼吸过程,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①②④中数值最大的是① B.③代表的物质名称是氧气 C.产生①②的场所是线粒体 D.原核生物也有可能完成图示全过程 11.利用地窖贮藏种子、果蔬在我国历史悠久。地窖中的CO2浓度较高,有利于() A.降低呼吸强度B.降低水分吸收 C.促进果实成熟D.促进光合作用 12.下列关于酶和ATP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酶是由具有分泌功能的细胞产生的 B.ATP的组成元素和核酸的一致 C.温度或pH改变可以导致酶结构的改变 D.ATP转化为ADP时要消耗水 13.下图为ATP的结构和ATP与ADP相互转化的关系式。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生物】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综合图表计算题专项讲解

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综合图表计算题专项讲解 一、知识基础 二、相关练习 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 A.对太阳能利用率最低的是英国甜菜 B.以色列玉米呼吸作用的消耗率最大 C.高的太阳辐射量,能使作物有高的光合作用量,但不一定有高的作物产量D.作物产量高的地区,往往不是太阳辐射高的热带,而是在昼夜温差大的温带2.将状况相同的某种绿叶分成四等组,在不同温度下分别暗处理1h,再光照1h (光强相同),测其重量变化,得到如下表的数据。可以得出的结论是()B

A.该植物光合作用的最适温度约是27℃ B.该植物呼吸作用的最适温度约是29℃ C.27~29℃下的净光合速率相等 D.30℃下的真正光合作用速率为2mg/h 3.右图为某绿色植物在25℃时光照强度与氧气释放速度之间的关系,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C A.在500lux下,此植物能进行光合作用 B.在1000lux下,此植物每小时氧气的释放量为0ml C.在1500lux下,光合作用产生氧气的速度为5ml/h D.在4000lux下,此植物氧气的释放量为15ml 4.一学生做了这样一个实验:将小球藻放在一只玻璃容器内,使之处于气密封状态。实验在保持适宜温度的暗室中进行,并从第5分钟起给予光照。实验中仪器记录了该容器内氧气量的变化,结果如右图。请据图分析回答: (1)在0~5分钟之间氧气量减少的原因是。 (2)给予光照后氧气量马上增加的原因是。 (3)在5~20分钟之间,氧气量增加的速率 逐渐减小,这是因为。 (4)加入少量的NaHCO3溶液后,氧气产生量呈直线上升,这是因为。 (5)加入NaHCO3溶液后,平均每分钟释放摩尔的氧气。 (1)呼吸作用消耗了容器中的氧气 (2)光合作用产生的氧气量大于呼吸作用消耗的氧气量 (3)光合作用使密闭容器内的CO2浓度逐渐减少,光合作用速率逐渐下降(4)NaHCO3产生CO2使容器中的CO2浓度增加 -8 (5)5×10 5.在两个相同的密闭、透明玻璃室内各放置一盆长势相似的甲、乙两种植物幼苗,在充足的水分、光照和适宜的温度等条件下,用红外线测量仪定时测量玻璃室内的CO2含量,结果如下表(假设实验期间光照、水分和温度等条件恒定不变)。

2007年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图表专题训练

2007年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图表专题训练 江阴二中编 一、选择题 1.在某一时刻,将两株植物移入没有二氧化碳的环 境中,下图表示的是其体内三碳化合物和五碳化合 物的变化情况。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a、c代表C3植物,b、d代表C4植物 B.a、d代表C3植物,b、c代表C4植物 C.b、c代表C3植物,a、d代表C4植物 D.b、d代表C3植物,a、c代养C4植物 2.两种相似的被子植物在不同光照强度下生长。植物Ⅰ接受全日照光照,植物Ⅱ仅接受到7%的光照(其他条件一致)。实验结束时,将两种植物的叶片进行横切,如下图,试判断 A.植物Ⅰ的光合作用速率比植物Ⅱ的光合作用速率低 B.植物Ⅰ的呼吸作用速率比植物Ⅱ的呼吸作用速率低 C.植物Ⅱ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有相似的速率 D.光照强度增加使植物的呼吸作用下降 3.下面的曲线以及说明中,不正确 ...的是 1代表典型的阳生植物 2代表典型的阴生植物 α表示植物在黑暗中细胞呼吸放出CO2的量 β表示光补偿点(即光合作用吸收CO2的量等于细胞呼吸放出CO2的量时的光照强度) ①.I ②.Ⅱ ③.Ⅲ ④.Ⅳ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 4.右图表示外界二氧化碳浓度与植物光合作用强度的关系,甲、乙、丙代表三种不同植物,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注:净生产量=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的量—呼吸作用消耗有机物的量) A.甲能利用较低浓度的二氧化碳 B.a点表示植物不进行光合作用 C.b点的数值越小,其对二氧化碳的利用能力就越弱 D.d点限制光合作用强度进一步增加的主要原因是暗反应

5.( 分)为了探究植物体呼吸强度的变化规律,研究人员在不同的温度和空气不同的氧含量下,测定了一定大小的新鲜菠菜叶的二氧化碳释放量(表中为相对值),其数据如下表所示。请据其分析回答: (1)为了能使实验数据真实地反映呼 吸强度的变化,在实验环境条件上应特 别注意的是什么?为什么? , . (2)研究人员在对数据分析时,发现在温度、氧含量分别为 的条件下所测数据最可能是错误的。 (3)图中数据反映出当氧含量从20%上升到40%时,植物的呼吸强度一般 。其原因 。 (4)就图中数据分析,蔬菜长期贮藏的最佳环境控制条件是 。 此条件下植物细胞内二氧化碳的产生场所是 。 6.在不同季节或一天不同时间,植物光合作用强度一般不同,其中一个原因是由于外界温度影响光合作用进行,请利用下列装置图和计时器,设计实验证明温度影响光合作用强度。 (一)实验步骤: ①将装置放置在阳光下; ②调节自动控温器,将水温调节到15℃,观察 记录此温下的 ,重复测3次。 ③再将温度分别控制到 。 (二)预期实验结果: 请用直角坐标图表示预期的实验结果。 7.下列曲线表明研究光照强度对植物产生氧的影响的实 验结果。两种不同的培养液中分别培养了同样数量的绿 藻。溶液X 是完全培养液,而溶液Y 则缺镁。 (1)在X 溶液中培养的绿藻,在光照强度为B 时,溶液中的 氧气浓度基本不变,其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X 溶液中培养的绿藻,在光照强度为C 时,氧气的释放速度近于达到最大,在光照强度继续增大时,释放氧气的速度很少增加或不再增加,请解释引起这种现象的两个主要原因: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如果适当提高温度,图中C 点的变化是________________。 (4)如果用缺镁的培养液Y 培养绿藻,在相同的条件下,推测绿藻释放氧气的速度与光照强度的关系,以曲线的形式补画在图中,并叙述你的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某活动小组用大豆作实验材料进行如下实验,请根据具体实验内容分析回答: (1)大豆种子在萌发过程中,有机物的种类和含量如何变化? CO 2 O 2 温度 0.1% 1.0% 3.0% 10.0% 20.0% 40.0% 3℃ 6.2 3.6 1.2 4.4 5.4 5.3 10℃ 31.2 53.7 5.9 21.5 33.6 32.6 20℃ 46.4 35.2 6.4 38.9 65.5 67.2 30℃ 59.8 41.4 8.8 56.6 100 102 40℃ 48.2 17.3 7.1 42.4 74.2 73.5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