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最新整理把握新闻传播规律提高舆论引导能力.docx

最新整理把握新闻传播规律提高舆论引导能力.docx

最新整理把握新闻传播规律提高舆论引导能力.docx
最新整理把握新闻传播规律提高舆论引导能力.docx

最新整理把握新闻传播规律提高舆论引导能力

把握新闻传播规律提高舆论引导能力

当前,随着国内外形势变化和信息产业的高速发展,新的社会舆论形成机制和传播方式,改变了原有的新闻宣传格局。我们要深刻认识到新闻宣传工作同政治经济形势、社会舆论环境和企业改革发展大局紧密联系,认真研究和把握舆论传播规律和舆论引导规律,提高新形势下舆论引导能力,掌握主动权和话语权,为企业科学和谐发展创造良好的舆论环境。

一、认识新闻传播新变化、新挑战,增强工作的紧迫感和预见性

一方面经济政治的新情况对新闻宣传工作提出了新要求。经济上,我国既是重要战略机遇期,也是改革攻坚期和各种矛盾凸显期。随着改革进入深水区,资源节约、环境保护、社会就业、薪酬分配、医疗保障、社会公平等新老矛盾相互交织,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调整难度增大,因为经济波动引发了一系列的社会矛盾和问题。政治上,西方价值观强烈冲击着传统的东方价值观,各种思想交流、交融、交锋更加频繁,在更大范围、更深层次相互激荡与碰撞。具体到国有企业,员工知识水平、判断能力、xxxx意识、维权意识显著提高,思想多元、多样、多变特征更加明显,自主性、选择性、差异性日益增强。原来“我说你听”的单向式、灌输式的宣传时代一去不复。

另一方面社会舆论的新特点对新闻宣传工作提出了新挑战。当前,数字技术、网络技术的广泛应用,深刻影响了人们的生产生活、思维方式和思想观念。随着网络新技术、新业务的快速发展,网上信息源头和传播渠道急剧增多,论坛、博客、微博、播客、社区、贴吧等新载体新平台大量涌现。我们正在进入“公民记者”时代,每名公民既是受众,也是信息源。网络舆论规模与影响力越来越大,互联网日益成为各种社会思潮汇聚的平台,各种利益诉求的集散

地和放大器,正确舆论与错误舆论交锋的新战场。“上访不如上网”的心态普遍存在,网络正从虚拟走向现实,对社会舆论的影响力、社会组织动员能力不可低估。一些人利用微博、xxxx短信、xxx、MSN等即时通讯工具,歪曲事实,散布谣言,借题发挥,恶意炒作社会和国企的热点、敏感话题,放大矛盾,试图将局部问题全局化、简单问题复杂化、一般问题政治化,使企业所处的社会舆论环境更加复杂。

二、把握传播规律,创新工作思维,探索提高舆论引导能力的实现路径

一是创新新闻宣传组织体制,建立高效联动的工作体系。新闻宣传工作不是可有可无,要把它作为企业一项必不可少的重要工作来加强和推动。集团公司主要领导把新闻工作放在塑造品牌、树立企业形象的高度来对待。为此,我们要提高对新形势下搞好新闻宣传工作的思想认识,抓紧转变观念,把舆论安全放在突出位置,加强领导,完善体系、流程,形成监测、研判、决策、发布、评估的高效运作机制,以适应新的舆论环境;要加强协作配合,着力提高舆论引导能力,充分调动企业上下、系统内外的新闻宣传力量,有效整合企业内部媒体资源,建立联动机制,注重新闻资源的二次利用,形成报纸、电视、网络多媒体、多层次、多梯次的舆论覆盖;要强化应急管理,加强舆情监测,健全新闻媒体应对工作体系,建立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突出“快速、准确、真实”原则,形成党委领导、部门负责、统筹协调、上下联动、内外结合的运作机制,坚持“客观面对、有所作为、因势利导”的方针,做好突发事件危机处理,确保舆论安全。

二是围绕企业所需做好议题设置,提高引导能力。当前,一些企业的新闻宣传只着眼于企业的生产过程和业绩。企业新闻成了观点、术语、数字加例子的程式化新闻。外界看不懂,员工不爱看。为此,企业新闻媒体必须置身企业历史背景和现实发展环境之中,履行好媒体责任。随着企业布局优化、产业升级、人力

配置、薪酬考核等方面深度调整,企业的体制、机制、运行方式、思想、文化正在碰撞中融和。这些,都是我们企业媒体必须理性面对和加以正确引导的。企业提倡什么、需要什么、赞成什么、反对什么,都要在新闻媒体上及时体现出来。要增强新闻策划能力和统筹能力,围绕安全、生产、经营、环保、基层建设等重点工作,主动做好新闻议题设置,强化报道的针对性、实用性,用宏伟的发展目标凝聚员工,用改革发展成果和重大业绩鼓舞员工,用生动的实践和身边的先进典型引导教育员工,使员工队伍始终保持一种昂扬向上的精神、知难而进的动力、开拓创新的思维和脚踏实地的作风。

三是适应网络时代变化需要,创新载体,扩大阵地。互联网为公众提供了前所未有的舆论表达新手段和自由讨论公共事务的新空间。网络已成为影响广泛的大众传媒。当前,企业的大事多、难事多、不稳定的群体多。为此,我们要加强对新兴媒体的建设和管理,重视互联网的建设、运用、管理,办好企业网站,发展论坛、社区、博客等网络传播形式,推进网络文化建设工程。特别要加强突发事件的网上引导,完善快速反应机制,抢在“黄金时间”发布权威信息,避免大事“失语”谣言四起,牢牢掌握话语权和主动权。要深入研究网络传

播的特点和规律,推动网上引导与网下处置相结合,把握舆论引导的时机、节奏、力度和重点,善于利用各种网络传播手段和网络语言,不断增强网上舆论的亲和力和感染力。要建立完善新闻发言人制度,高度重视外部媒体,密切媒体关系,学会善待媒体、善借媒体、善用媒体,与主要媒体建立重大选题信息互通和重大稿件信息共享等机制,改善舆论环境。

四是以更加理性的精神办好媒体,履行职责,体现价值。服务企业是企业报纸、电视的功能所在、价值所在。要树立靠“特色”、“深度”立报立台的思想。企业媒体只有与时代同行,与企业共进,不断改进创新,才能保持旺盛的生机和

活力。当前,我们要更加注重研究把握新闻传播规律,根据社会舆论环境和员工心理的变化,不断改进和创新新闻报道的内容、形式、载体、手段。新闻报道要精心选题,在解读、分析、启发、实证上下工夫,以解读增强话语权,以分析增强说服力,以启发凝聚共识,以实证检验成效,让新闻宣传成为推动企业发展的有机组成部分。要加强新闻评论写作深度,评论是媒体的旗帜和灵魂。新闻评论要把握大局、析事明理、回答关切、凝聚共识、推动工作,切忌人云亦云,隔靴搔痒。要发挥网络互动优势,设计参与式、互动式、启发式新闻话题,让员工发表见解、表达诉求、释放情绪。要总结经验,有计划、有目的做好重大典型的培养、选树、宣传工作,让典型成为引领发展的精神坐标。

领导干部要善于提高舆情应对能力

领导干部要善于提高舆情应对能力 {皇竺 市场经济环境下,媒体不仅是党的”喉舌”和”窗口”,还是满足 群众信息需求的平台.媒体不仅需要正面信息,也需要实事求是的 负面消息;不仅注重对既成事实的客观报道,也注重对未来事物的 主观探究;不仅有团结的旋律,也有冲突的音符.因此,领导干部要 把握媒体对信息的需求规律,从信息源头上提高应对舆论的能力. 首先要树立”放”的理念.牢固树立开明开放的理念,是提 高领导干部执政能力的必然要求.这就需要深刻把握媒体种类 立体化,多样化,获取信息途径多元化,网络化,媒体速度瞬时 化,同步化的大趋势,坚决破除不想面对媒体,不敢面对媒体的 思想障碍,以科学发展的态度,开放的胸怀,开明的姿态面对媒 体,把握舆论发展规律,顺应时代要求.对涉及的各项工作,要 按照规定做到最大限度的公开,为媒体提供权威真实的信息 源.不但要乐于公开”成就型”信息,还要敢于公开工作中出现 的”失误型”信息,以开明的态度取信于民. 其次要抓好”实”的基础.媒体涉及的所有信息,都离不开我 们的工作.当前,部分干部在与媒体打交道时”祸从口出”,表面 上看是应对媒体的能力不强,不善于”说话”使然,实际上是其工 作理念不新,工作作风不实,工作方法不妥,工作效果不佳等原因造成

是由于工作中存在”短板”,才为媒体提供了信息源头.所以,领导干部首先 要提高推动工作的能力,离开扎实的工作去空谈引导舆论,只能是本末倒 置.领导干部必须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实事求是的精神统筹抓好各 项工作,认真解决问题,才能切实消除负面舆论来源. 其三要提高”处”的能力.”处”的能力就是沟通协调的能力,就是调查研究,了解舆情动向的能力.领导干部要提高”处”的能力,必须淡化官员意识,抓 住工作和生活中的一切机会,多与媒体沟通,多与记者交往,了解情况,掌握动 向.要善于构建顺畅的沟通协调机制,主动了解主流媒体的信息需求动向,通 过主动设置议程,调动媒体的兴奋点,引导媒体按照工作需要进行报道.要高 度重视网络舆论,努力提高面对互联网等新兴媒体的能力,常上网看看,在线 聊聊,了解网络舆论动向,及时有针对性地发布信息,澄清事实,化解矛盾,消 除舆论隐患;要深入基层,深入一线,深入群众调查研究,了解民情,体察

如何提高高校新闻宣传的舆论引导能力

关键词:新闻宣传;舆论引导;高校 1.2 把握时事热点,坚持舆论引导的“权威性” 与之前相比,现在的大学生大多只关注国际和国内的热点事件以及与自身利益相关的事情。针对这种现象,高校应该密切关注国家时事热点,及时报告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指导思想和主要工作,立足中国国情,把握时事热点,坚持舆论引导的“权威性”。如在“九﹒一八”事变81周年之际,某大学发布特别报告,在报告中,教师和学生用政治学、经济学、社会学和其他专业学科分析中日关系,理性看待冲突,积极指导、理性的表达,坚持舆论引导的“权威性”。 1.3 挖掘校园热点,增强舆论引导的“贴近性和互动性” 新闻宣传应扎根教师和学生中,让更多的学生把重点放在校园新闻,要牢固确立大众观点,为教师和学生提供想看的信息,使宣传思想工作更可亲可信。 2 改进高校对外宣传工作提升舆论引导能力 宣传工作本质上是信息交流的过程,高校宣传工作水平参差不齐,一般由党委宣传部门负责,但党委宣传部门更多的注重校园内部宣传,而忽视对外宣传,所以应改进高校对外宣传工作,提升其舆论引导能力。 2.1 主动宣传,注重新闻的实效性 目前,高校新闻价值偏低,其原因之一是宣传思维僵化。一些大学不注重新闻的实效性,延迟宣传;一些高校因为担心媒体炒作或不透明,在宣传上因循守旧,缺乏特色;同时,也存在资源占有不均的情况,这将导致不同的院校可以动员的媒体资源在数量和质量上也存在差异。许多院校忽视了社会的驱动的宣传影响,很难打破现有模式,未能充分发挥宣传的主观能动性。 2.2 注重公众舆论,提高预期的效果 一些高校抱有侥幸心理,一味等待媒体关注,而忽视公众舆论,并认为公众舆论冷却意味着一切都好。在这样的情况下,便打乱了公众舆论的整体节奏,公众舆论是一个非常专业的工作,一些大学缺乏经验,在处理公众舆论方向判断不准确,很难做到有序和有效。因此,应注重发挥舆论监督的积极作用,提高宣传的预期效果。 2.3 制定一套科学合理的宣传机制 有效率的宣传必须在科学指导的前提下进行。因此,任何重要的涉及学校形象的宣传和发展应该由宣传部门统一规划、协调和实施,从而形成力量,对外宣传;同时,优化工作流程。宣传的分工、职责、内容、时间、要求、反馈、评估应该有明确、详细的规定,包括宣传计划如何发展,舆论监控提交等。 2.4 充分注意媒体关系管理 2.5 建立正面典型,创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引导校园舆论,必须坚持以人为本。首先,宣传应对学校改革与发展的热点问题、科技创新、校园生活的新措施进行积极宣传,进行典型的正面宣传、采访,尽量做到有趣、活泼、接近校园。其次,应反映教师和学生的利益需求,创造一个良好的舆论氛围。

2020社会舆情引导工作方案

2020社会舆情引导工作方案 根据《州法制建设领导小组关于印发<全州法制宣传教育暨精选社会舆情引导工作方案>的通知》文件要求,为维护我州社会稳定工作部署精神,深化法制宣传教育,立足于工商职能加强社会舆情在广大经营者当中的正面引导,充分发挥工商职能作用,在广大经营者和消费者之中以实施“六.五”普为抓手,结合“爱国、守法、感恩”等主题教育活动,扎实开展法制宣传教育暨社会舆情引导工作,促进全州全民法制观念显著增强,群众明辨是非能力明显提高,法治氛围更加浓厚,社会舆论环境日益优化,推进“依法治州、和善安州”战略奠定坚实基础。现结合工商工作实际,作如下安排: 一、目标任务。 (一)在广大经营者和消费者当中营造良好的法治氛围。大力宣传宪法和国家基本法律,广泛宣传与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引导群众主动学法用法,进一步增强法律意识,逐步养成以法为界、以法为度、以法为据的行为习惯,努力形成崇尚法治、遵守法纪、维护法律权威的良好氛围。 (二)结合各县工商依法行政工作开展宣传,以增强广大经营者和消费者明辨是非能力。组织典型案例专业解析,引导群众从法律角度理性思考问题,正确判别重大案、事件的性质,正确认识社会热点现象和敏感问题,客观评价党委、政府处置突发性事件、开展灾害救援、加强安全管理等工作,做到不信谣、不传谣、不造谣,切实增强明辨是非的能力,自觉维护我州的社会稳定。 1 / 3

(三)净化社会舆论环境。按照“哪里社会舆情需要加强引导,法制宣传就跟进那里;群众关注什么,就重点宣传什么”的原则,结合形势政策教育,加强专项法制宣传,形成鲜明的舆论导向,引导广大经营者和消费者正确理解党委政府重大方针政策和决策部署,积极支持重点项目建设、资源开发、民生工程、群众工作、寺庙制度管理创新等重大事项,努力营造良好的法制环境和舆论环境。 二、工作措施 按照“主动出击、统筹兼顾、深入宣传、正面引导”的思路,结合工商职能,扎实推进法制宣传教育暨社会舆情引导工作。 (一)开展法律及形势政策大宣传活动。按照“谁主管谁负责,谁执法谁普法”的要求,依托群众工作“六大活动”为载体,采取集中宣讲、入户宣传等方式,广泛宣传法律法规和形势政策,正面引导社会舆情。结合各县工商局职能和实际情况组织编印发放重点法律、法规和其他宣传资料。 (二)开展法律大咨询活动。进一步畅通和拓展“12315”法律咨询热线,充分利用“3.15”活动和“12.4”法制宣传日活动,向广大消费者和经营者进行法律、法规及相关政策的宣传,适时向社会公布全系统的服务平台和咨询窗口地址、号码和网址,建立健全即时咨询服务制度,及时解惑释疑 三、工作步骤 从20xx年10月起至20xx年9月,分三个阶段组织实施。 (一)启动筹备阶段(20xx年10月至20xx年12月)。按照“分步实施、突出重点”的原则,各县工商局要认真研究制定《工商 2 / 3

领导干部需提高网络舆论引导能力

领导干部需提高网络舆论引导能力 舆论导向在我们的工作中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舆论导向正确,是党和人民之福;舆论导向错误,是党和人民之祸。在网络发展日新月异的今天,互联网已经成为社会舆论的传播平台,这既为舆论引导工作提供了难得机遇,也带来了严峻挑战。广大领导干部应充分认识新形势下加强网络舆论引导的重要性,不断提高网络舆论引导能力,使网络成为宣传党的主张、弘扬社会正气、通达社情民意、引导社会热点、疏导公众情绪、搞好舆论监督的重要阵地。 面对新形势新情况,广大领导干部应充分认识提高网络舆论引导能力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一方面,广大人民群众通过网络参与公共事务的热情不断高涨,急需广大领导干部积极予以回应。在网络时代高速发展的今天,广大群众越来越习惯于通过网络参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各个方面的公共事务,表达诉求。可以说,网络已经成为各种利益诉求汇聚的平台。这就要求广大领导干部积极通过网络察民情、知民意、集民智,及时发现热点问题特别是对涉及本地区本单位本部门的事件及其舆论及时作出回应,切实为广大群众答疑、释惑、解忧,从而有效疏导公众情绪、化解矛盾纠纷。另一方面,网络舆情鱼龙混杂,急需广大领

导干部积极加以引导。网络上的信息十分丰富,但也存在良莠不齐的情况,不实消息、不健康内容、不负责任的言论等随处可见。尤其是一些别有用心的人为了达到个人目的而利用网络歪曲事实、恶意炒作,影响社会和谐稳定。这就需要广大领导干部不断提高网络舆论引导能力,主动进行网络舆情分析和监管,正确引导网络舆论,为经济社会发展营造良好的社会舆论环境。 在我们当前的网络舆情工作中,我们不难发现,还存在着很多问题,比如意识不到位,解决问题不及时,新闻触觉不敏锐等等,都给我们的网络舆情工作带来了很多不便。因此,在以后的工作中,我们要多措并举提高网络舆论引导能力。新形势下,广大领导干部应充分认识到正确引导网络舆论事关网络文化健康发展,事关经济社会健康发展,事关社会和谐稳定,从而不断增强提高网络舆论引导能力的自觉性。一是做好网上接访,着力提高网上科学执政水平。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事业心关注网络舆情,正确对待和及时处理网民的意见和建议。二是认真学习网络媒体知识。网络媒体作为新兴媒体,其发展方兴未艾,影响力越来越大,逐渐成为党和政府与人民群众联系的桥梁和纽带。广大领导干部应高度重视网络媒体的发展,认真学习网络媒体知识,熟练运用网络媒体,确保网络舆论引导的及时性、权威性和公信力、影响力。三是创新网络舆论引导工作机制。面对网络媒

浅谈如何提高网络舆情应对能力

浅谈如何提高网络舆情应对能力 随着互联网的迅速普及,我国逐步进入高度信息化的时代。面对新媒体网络的“爆炸式”发展,党的十八报告提出:“加强和改进网络内容建设,唱响网上主旋律;加强网络社会管理,推进网络规范有序运行。”短短36字诤言,为网络发展“点明”了方向。如何应对网络舆情,成为新形势下考量党政部门政治智慧和执政能力的重要标准。 如何贯彻好、落实好十八大报告精神,如何及时有效应对日趋复杂的网络舆情,笔者结合近年来的工作实践,总结出应对网络舆情的“五字诀”,与大家共同学习。 一是“疏”字诀,网络舆情宜疏不宜赌。当前,网络媒体开放性、交互性、爆炸性的特征越来越明显。面对纷繁的网络舆情,特别是在网络群体性事件面前,如果采取“屏蔽”、“删帖”等强制手段,往往是按下葫芦浮起瓢,容易导致事态的进一步激化,给政府部门的公信力造成重大损害。因此,我们一定要在“疏”上做文章,坚持以开放的胸怀、开明的姿态、阳光的心态面对舆情、面对媒体、面对公众,及时发布消息和撰写发表网评文章,同网民坦诚沟通,赢得网民的理解和支持,防止事态的进一步扩大。二是“明”字诀,网络舆情宜明不宜暗。当前,干部腐败、名车豪宅、征地拆迁、教育医疗、环境污染是网络关注的焦点,特别

是在选人用人、干部作风方面,社会关注度高,很容易成为“热炒”的对象,集聚形成网络舆情。“民意”不受重视,很可能演变为“民怨”和“民愤”,导致负面网络舆情的集中涌现。因此,我们要不断加大信息公开力度,对各项重大工作尤其是干部选拔任用等群众关注度高的工作,只要不涉及保密事项,就要在第一时间发布。要发挥好地方媒体,如县级网站、部门网站的作用,通过开设官方微博、开展网上访谈等,加大与网民的互动交流力度,听取网民的心声,把网络舆情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 三是“快”字诀,网络舆情宜急不宜缓。传播迅速是网络舆情的一大特点,一般而言,网络舆情处置有“黄金24小时”的说法,如果不在24小时内对网络舆情进行积极回应,就可能会导致小事拖大,舆情成为热点。面对突发网络舆情事件,我们不能久拖不决、消极对待,而要及时跟进,在第一时间组织力量调查事件真相,第一时间把真相公布于众,抢占舆论先机。如事件复杂,不要等到有完整结果后再进行公布,而要根据进展情况分段公布,满足公众的知情权,发出正面声音、消弭负面传言,引导网络舆情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 四是“真”字决,网络舆情宜实不宜虚。目前,网络与手机等无线终端已经互联,人们对网络信息的关注度越来越高,参与者越来越多,往往容易一石激起千层浪,谣言、猜测纵行,真假难辨。对各类网络舆情,我们不能蜻蜓点水、浅尝辄止,要深入研究分析,做到由表及里、去粗取精、去伪存真,还原舆情信息的本来

浅论基层领导干部如何提高网络舆情应对能力

浅论基层领导干部如何提高 网络舆情应对能力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正处于一个大的转型期,当前正处在改革攻坚期和发展关键期,同时一些问题凸显和矛盾多发,一些社会问题吸引了越来越多的舆论关注,在这个变化和发展的交织过程中,随着科技的进步、媒体的现代化,尤其是互联网的日益大众化,网络正以前所未有的态势,成为一些社会事件的发起者、推动者和引导者,也成为某些人有意识炒作甚至掌控的平台。在这个“人人都是记者”“信息爆炸”的时代,急迫考验着政府及各级领导干部的舆论引导、危机应对和公共管理能力。 胡锦涛同志指出:“各级领导干部要充分认识新闻舆论的重要作用,善于通过新闻宣传推动实际工作,热情支持新闻媒体采访报道,正确对待舆论监督,提高同媒体打交道的能力;要把提高舆论引导能力放在突出位臵,进行深入研究,拿出切实措施,取得新的成果。”在新的时代条件和国际国内舆论格局下,如何提高同媒体打交道的能力,已成为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建设高素质干部队伍的一个重要课题。科学应对媒体、正确引导舆论,事关党委政府形象,事关社会稳定。舆情应对能力是领导干部执政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舆情应对水平的高低直接反映其执政能力的高低。如何提高舆情应对能力,是摆在广大基层领导干部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但是,在一些地区,

相当一部分基层干部存在着不懂网络、不会上网、不会看论坛甚至不会打字的情况。办公室的电脑成了摆设,有的基层干部本着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心态来看待网络,对网上的涉市或涉县舆情毫不关心。如此无视和轻视网络,等于放弃了了解社情民意的捷径、正面引导舆论的平台。一遇突发事件,往往不知道如何运用网络及时发布真实信息,导致谣言占领网络阵地,进而误导民众,甚至造成较大程度的社会危害。 一、网络媒体和网络舆论的特点 1、信息发布的直接性。互联网是对任何人都开放的,它给了所有人发表意见和参议政事的一个重要渠道,每个人都能成为网络信息的发布者,每个人都有选择网络信息的自由,网民通过微博、论坛等渠道可以立即发表意见。另外互联网还具有匿名的特点,多数网民会自然地表达自己的真实观点,或者反映出自己的真实情绪,因此网络舆情比较客观地反映了现实社会的矛盾,比较真实地体现了不同群体的价值观念和情绪心态。 2、网络舆论形成和传播的突发性。网络舆论的形成往往非常迅速,一个热点事件的存在加上一种情绪化的意见,就可以成为点燃一片舆论的导火索。当一个事件发生时,网民可以立即在网络中进行意见表达,甚至有些网民在现场可以有一些图片录音,这更大大增加了对一些人的吸引了,网民个体意见可以迅速地汇聚起来形成公共意见。在网络上各种渠道的意见可以迅速地进行互动,从而迅速形成强大意见声势。

如何提高对突发事件的舆论引导能力

如何提高对突发事件的舆论引导能力 作者:发布时间:2010/01/20 责任编辑:陈晓红来源:金华报业 当前我国正处在社会转型期、矛盾多发期,突发性事件频频发生。切实提高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置能力,已经成为当前各级党委政府和职能部门的重大课题。作为地方党报,组织好突发事件的报道工作,抢占舆论制高点,提高对突发事件的舆论引导能力,是掌握舆论主动权、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一环。 一、深刻认识做好突发事件舆论引导工作的现实意义 1.做好突发事件的舆论引导工作是贯彻落实中央决定的需要。 中共中央十六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指出,要“坚持党管媒体的原则,增强引导舆论的本领,掌握舆论工作的主动权”。其中,专门提到要“完善新闻发布制度和重大突发事件新闻报道快速反应机制”。中共中央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要求:“通达社情民意,引导社会热点,疏导公众情绪,搞好舆论监督。健全突发事件新闻报道机制,及时发布准确信息。”《国家“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也明确指出,要“进一步提高突发事件报道的时效”。2006年开始实施的《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把突发公共事件的传播纳入整体应急管理机制。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下发的《突发公共事件新闻报道应急办法》,对突发公共事件新闻报道和舆论引导工作也提出了明确要求。因此,我们媒体做好突发事件的舆论引导工作是贯彻落实中央决定的需要。 2.做好突发事件的舆论引导工作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手段。 当前,我们面临国际金融危机和社会转型期,各种矛盾凸显,国内外形势复杂多变,切实加强应急管理,提高预防和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是我们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项重要工作。从近年看,我们面临的突发事件主要有自然性灾害,如台风、冰雪气候造成的灾害;事故性灾难,如地铁塌陷;公共卫生事件,如“甲流”;社会治安案件,如“杀人恶魔”董文语抢劫凶杀案、杭州“5·7”交通肇事案等。这些突发公共事件本身会造成局部的危机,引发公众的心理波动和影响社会稳定。因此,做好突发事件的新闻发布和舆论引导工作,运用传媒的力量来减缓乃至化解社会矛盾和危机,是维护社会稳定、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手段。 3.做好突发事件的舆论引导工作是我们媒体应承担的责任。 对我们地方党报而言,做好突发事件的新闻发布和舆论引导工作是实践“三贴近”、增强影响力的重要途径。突发事件考验着新闻媒体的新闻策划能力、组织报道能力、舆论引导能力。突发事件使群众对信息的需求最大化,媒体通过对重大突发事件的客观报道来体现自己的权威性、公信力和影响力,并且引导突发事件向消除误解、吸取教训、完善措施、平息事态的正面转化。正确把握突发性事件新闻报道的舆论导向,提高应急报道水平是新时期党和政府对媒体提出的政治要求,也是媒体应承担的社会责任。 二、媒体在突发事件舆论引导中遇到的难点问题 1.突发事件发生后,有些事件责任部门封锁消息,阻挠采访,导致小道消息满天飞的问题。突发事件因其“突发”,公众关切、关注;媒体无论是从职业特性还是从社会责任出发,都十分重视。然而长期以来,一些突发事件因有“负面作用”,一些事发地的基层党政部门和事件责任部门怕媒体曝光,怕舆论监督,怕影响当地形象和投资环境,因此,常常封锁现场,阻挠媒体采访,导致不真实或不准确的小道消息在社会上到处流传,并且愈加失真。突发事件的危机处理往往失去有利时机,变得更加复杂,更加被动。杭州“5·7”飚车撞死在斑马线上行走的大学生就是典型案件。 2.突发事件发生后,传统媒体的舆论场与网络舆论场不对称的问题。 目前,中国互联网形成了世界最大的舆论场,网络与传统媒体互相渗透的传播格局也是前所未有的,由此产生的互动舆论场也是突发事件报道中舆论引导的新挑战。当前,传统媒体尤

网络舆论引导机制的构建

网络舆论引导机制的构建 与传统纸质媒体相比,网络具有全时、无界、互动的特点。网络的出现,改变了原有的传播结构,信息单向流动变成了双向沟通。公民在网络上可以自主发表言论,反映利益诉求,网络成为社会舆论表达的一个重要窗口。随着公民政治素质的提高,人们参与政治的热情不断高涨,人们更多地通过网络媒介发表自身对某些社会现象、公共政策乃至突发事件的看法和意见。这使得政府能更为直接和便利地掌握社情民意,有利于做出更加贴近民意的公共决策,大大增强了决策的透明化、民主化、科学化。网络舆论还可以加强公众对政府官员的监督, 对于各级政府树立执政形象、改进工作方式、提高办事效率都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网络的快速发展,给党和政府的新闻管理,特别是突发事件的新闻报道和舆论引导工作增加了很大难度。能否处理好政府与网络媒体的关系,引导网络舆论和谐,进而增进党群和谐、干群和谐和社会和谐,将成为衡量各级地方政府及领导干部领导和执政能力的一项重要标准。 媒体舆论要引导,引导谁?引导什么?媒体舆论要引导的是公众,引导公众的实质是引导和化解公众情绪。许多突发性事件本身不是危机,只有不能及时处理好,及时引导和化解群众的情绪,才会酿成危机。 地方政府要做好网络舆论的引导工作,首先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努力。 一、积极作为,及时、适度调整网络舆论引导策略。变被动为主动,立足于“疏”和“导”。综合运用政府行政管理、政府立法管理、技术手段控制、网络行业和用户自律等多种管理方式。 二积极建设主流媒体网站,强化舆论引导。加强新闻网站和政府网站建设,努力增强与公众互动的功能,增强政府与群众沟通。 三、创新政府网络舆论引导工作制度, 提高网络舆论应对能力。如网络新闻发言人制度、新闻发布制度等。通过网络即时、主动、准确地发布权威信息,尽快澄清虚假信息,消除误解、化解矛盾,正确引导网络舆论。特别是在突发事件发生后的第一时间要遵循“双进入”,危机处置小组和临时新闻中心。对公众的第一期待要亮明态度,第一处置要公正,第一时机不错失,第一情绪要化解。严格技术管控,防范有害舆论的传播扩散,打击网络犯罪。创建网络舆情监测和预警机制,搭建政府与公民沟通互动的平台。

舆情监测、报告、 引导及处置工作方案9

舆情应对机制工作方案 为建立健全舆情监测、报告、研判和处置应对机制,及时了解掌握与开发区初中教育教学工作密切相关的舆情,实现舆情分类分级管理,逐步完善声誉管理体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充分发挥舆情监督的作用,推动开发区初中作风建设,切实解决好广大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按照“快速反应、及时回复、强抓落实”的原则,建立健全科学、规范、有效的舆情工作长效管理机制,推动学校教育教学工作全面、有序、协调和可持续发展,全面提升开发区初中教育教学工作质量,制定本方案。 一、工作原则 以开放、积极的姿态,坚持及时准确、公开透明、导向正确的原则做好舆情工作。把舆情工作作为人民群众服务,办人民满意的教育,提升学校管理水平,改善辖区教育服务,增强学校管理能力的重要工作之一,主动、有效地防范声誉风险和应对声誉事件,避免负面舆情升级和损害开发区初中声誉。舆情监测要及时准确,要搜集调查传播源头和路径,掌握传播范围,对舆论态度、评论、诉求有全面充分的认识;舆情引导及处置要积极主动,正确有效,要将正面宣传、新闻调控、网评引导相结合,形成引导合力;舆情报告要报告及时、内容完整,将相关应对措施写入报告内容。舆情处置要及时有效,及时协调有关部门消除辖内发生的有害、危害类舆情,有效控制影响面。 二、任务及职责 (一)工作任务 1.分级负责。建立开发区初中舆情监测、报告、引导及处置工作(以下简称“舆

情工作”)网络,形成学校办公室、网络中心统一指挥并协调指导,学校、级部、班级三级机构分级负责的工作体系。学校办公室授权各年级级部、网络中心、各处室行使对其所在工作范围内的学生、家长、社会舆情工作职责。各年级级部、网络中心、各处室为舆情工作主体,在遵照开发区初中相关工作要求的基础上,按照自我管理、自我约束的原则,对其所在工作范围内的学生、家长、社会的舆情工作全面承责,级部负责人为舆情工作第一责任人。各年级级部、网络中心、各处室为舆情工作的责任部门,要将任务分解落实,指定工作联络员,实行责任追究工作制。 2.合力联动。办公室、网络中心要与级部班级联动,根据不同时期的工作重点,进行社会舆论监测与引导。负面舆情涉及的相关年级、处室要保持紧密联系,互相配合,共同商议,及早对舆情走向、影响范围做出判断,按照舆情分类报告路径及应对措施及时予以处置。积极落实开发区初中新闻宣传协作机制,与监管处室和办公室、网络中心、各级部班级保持联动,及时沟通工作情况,将其制定的阶段性新闻宣传要点和舆情关注要点纳入学校辖内新闻宣传计划和舆情监测内容。建立健全与新闻宣传部门的沟通机制,加强与新闻媒体的沟通合作,采取多种形式与新闻媒体建立良好的关系,争取新闻媒体及公众对开发区初中教育教学工作的理解和支持。 3.把握方向。针对监测到的舆情,各级农村信用社机构应有健全的机制、良好的应对能力和高度的政治敏锐性,明确思路,统一对外口径。 4.处置及时。各年级级部、各班级、网络中心、各处室应充分发挥地域优势和专业优势,建立重大负面舆情快速反应机制,第一时间有效利用新闻媒体、互联网站、信息简报等平台,正向引导和处置舆情。 (二)工作职责

舆情的处理与思考

作为社会系统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当前互联网已成为思想文化信息的集散地和社会舆论的放大器,也改变着我们党和群众之间的互动方式,给执政党建设带来重大挑战和机遇。组织部门作为党委的重要职能部门,与党员、干部、群众联系密切,其工作特别是一些反映干部工作、干部问题的信息也逐渐成为网上热议的焦点,如果不加以科学有效的疏导,极有可能造成工作被动,影响组织部门形象。因此,如何适应网络化、信息化的挑战,不断提升快速应对网络舆情、正确引导网上舆论的能力,营造新形势下组织工作良好的网络舆论环境,是当前组织部门面临的一项十分重要和迫切的新任务,也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组织工作服务科学发展和实现自身科学发展必须面对和解决的重大课题。 一、组织部门应对网络舆情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 当前,组织工作网络舆情应对已经逐渐引起各级党委和组织部门的高度重视,组织部门在应对网络舆情工作上也取得了明显进步,有的还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但纵观全局,组织部门在应对网络舆情方面仍然存在一些不足之处,亟待解决。 1、对网络舆情重要性认识不够。一些基层组工干部思想上没有转变过来,对网络舆论不重视,狭隘地认为了解网络舆情、应对网络舆情是其他部门的事,没有意识到在当前民众利益诉求多样化,热点问题频现,舆情空前活跃的形势下,组织部门在应对社会舆情、化解社会矛盾、维护党的威信中有着义不容辞的责任,导致在组织工作舆情应对方面投入人力、物力、财力不足,思路无创新,工作无特色,从而制约了组织工作网络舆情应对能力的提升。 2、应对网络舆情的准备不够。目前,多数组织部门在网络舆情应对上还没有形成统一、完备的组织领导工作架构,没有形成一套完善的工作机制,没有建立专门的工作队伍,没有建立党建网络信息阵地。因此,工作上未能有效适应互联网信息开放性、交互性、复杂性、爆炸性的传播特点,导致对网络舆情准备不足、处理不当,甚至酿成网络公共事件,给组织部门的公信力造成损害,产生了不良的社会影响。 3、应对网络舆情的方法措施不够。一些单位在应对媒体和网友的质问时,还是运用能拖则拖、能避则避的低层次、低水平的“老办法”,容易出现应对不及时、处置不力的情况,损害党和政府的形象。如湖北宜城“29岁市长”事件,起先网民关切的是最年轻的市长在任用程序上是否有问题,由于当地组织部门没有及时公布任用程序,当选仅一周,迅速被网络放大,造成了不良的社会影响。此外,一些组工干部政治敏感性不强,对媒体和网友的质问态度生硬,反应迟钝,答复不当,从而放大了事件的负面影响,丢失了网络舆论宣传主动权。“逯军事件”中,正是因为个别组工干部在面对媒体时的不当答复,使郑州市委组织部在应对社会舆论和网络舆论时处于十分被动的状态。 二、加强和改进应对组织工作网络舆情的对策措施 《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提出,要着力提高应急管理、舆论引导、新兴媒体运用等方面的能力。针对当前复杂的网络意识形态斗争现状和应对网络舆情的薄弱环节,要求组织部门必须更新思想观念,充分认识网络舆论的巨大力量,化被动应对为主动引导,切实提高网络舆情热点的舆论引导能力;完善各项工作机制、加强队伍建设,有效提高网络舆情热点的应急处置能力。 (一)更新理念,提高对网络舆情应对的思想认识 李源潮同志指出:“作为组工干部,要维护党在人民群众中的威信,就要维护党在网上的威信;要维护组织部门在社会上的声誉,就要维护组织部门在网上的声誉;要提高干部在群

浅析新媒体时代舆论引导能力的提升

浅析新媒体时代舆论引导能力的提升 新媒体拥有快速动员聚合社会力量,形成社会舆论的巨大能量。当前我国正处在转变经济社会发展方式的关键时期,这个转型过程既是战略机遇期、也是矛盾凸现期。各种社会矛盾很容易在新媒体的聚集和放大作用下,形成不利于经济社会稳定持续发展的负面舆论。如何加强新媒体时代舆论的引导能力,如何加强新媒体舆论的正面引导是我们应该关注的问题。 一、新媒体 新媒体是与报刊、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相对的概念,它是继传统三大媒体之后产生的媒体的总称。新媒体是运用数字技术、网络技术、移动通信技术,通过互联网、有线通信网、无线通信网等渠道和电子计算机、手机、数字电视等数字信息处理终端,为人们提供信息服务的媒体形态。从目前来看,新媒体包括互联网、手机、微博、贴吧等。 二、新媒体的特征 新媒体具有信息容量极大、传播与更新速度极快、开放性与传受平等性等特征。 1、信息容量极大 新媒体的一个重要技术基础是数字技术。文字、声音、图像、视频等各类信息都可以经过模数转换和编码后存储在容量极大又极易扩充的硬盘、硬盘阵列乃至云存储设备中。一块容量为1T的硬盘就可以保存约2000个小时的电视节目。得益于飞速发展的数据存储技术,网络可以逃脱诸如报纸版面、广播电视频道、时间之类的限制,从而可以几乎囊括世界上所有的新闻信息。 2、传播与更新速度极快 传统媒体的制作需要时间、审核把关需要时间,此外还有截稿时间、印刷出版、播出时间的限制。因此,广播电视的新闻延迟以小时计一算、报纸以天计算、期刊图书就更长了。而网络上的新媒体则不受这些限制。各种事件的当事人或日击者使用手机在现场就可以收集编写消息,并通过自媒体即时发布。 3、开放性与传播的平等性 与传统大众媒介相比,这一点可以说是新媒体最大的特点和优势。传统的大

网络舆论引导

浅议新兴媒体环境下的网络舆论引导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进步,互联网媒体,无线通讯等新兴媒体迅速发展,逐渐成为当前媒体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新兴媒体已经成为人民群众特别是中青年群体获取信息的重要渠道,网络舆论也更容易形成,如何在新形势下,掌握新兴媒体的传播规律,提高网络舆论引导能力,这是我们党和政府必须面对的课题。 一、问题的提出 以信息技术为支撑的新兴媒体发展到今天,由于它传播的平等开放性,使以往只有权势阶层和知识精英拥有话语权,今天的普通公众包括弱势群体、边缘群体也拥有了。大家的言论自由得到空前的展现,任何人只要进入网络就可以畅所欲言,不论是国内重大事件,还是国际重大事件,都能马上形成网上舆论进而对我们的政府或者是社会组织和个人产生巨大的舆论压力。当然也正是因为网络的虚拟性削弱了网上言论发表者应该承担的社会责任和义务,许多虚假信息,负面舆论肆意传播,这对我们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带来了很多负面的影响,因此如何因势利导,保证正确的舆论导向,是我们今天面临的一个严肃的课题和挑战。 二、新兴媒体传播的规律和特点 1、传播主体多元化,个人和社会组织在信息传播中的地位空前提升。

在传统媒体统领舆论市场的时代,舆论的主体较为单一,普通民众并没有真正的话语权。对此苏格兰哲学家托马斯·卡莱尔这样说道:“世界历史只不过是伟人的自传。”他认为,少数英雄、权力人士和名人塑造了我们的集体命运。但是这一理论因为网络而得以改变。传统媒体从上到下信息传播方式已经不适应今天日益公平的对话格局,取而代之的是双向互动的网络信息传播方式,这种平等的对话模式才使的普通民众也享有了充分的话语权,今天很多舆论的声音都是自下而上来自于我们的草根网民。从杨达才到雷政富,从杭州飙车案到深圳飙车案,29岁县长到杜泽勇,等等这样的一些网络事件,我们可以感受到,5亿多网民每一点唾沫星,都可以是澎湃巨浪;每一声轻轻的叹息,就可以是慷慨悲歌;每一次不经意的鼠标轻击,就可以是一次空前的围观事件。有人形象地将这个时代称之为“人人都有麦克风”的时代。互联网和通讯网既是一种传播方式,也是一种彻底改变民主进程的工具。这种媒体的互动性鼓励更多的公民参与公众舆论表达、政府治理和决策。 传统媒体不再是新闻发布的唯一渠道,个人和团体都可以利用互联网和无线通讯网络,通过贴文、博客、播客、微博、手机短信等形式发布信息、形成舆论甚至进行动员组织。每个人都可以借助网络自由表达自己的意愿和情感,成为网络舆论的主体。而网络主体的广泛分布也导致了它构成的复杂性,除了普通的网民,还有在其中发挥强势导向作用的网络意见领袖,另外还包括门户网站等网络媒介组织。这些都是我们说到的网络传播主体。

网络舆情管理工作实施方案

齐镇中学 网络舆情管理工作实施方案 为加强校园网络舆情的引导与监控,提高其正面宣传功能,及时、准确的发布有关信息,正确引导社会舆论,促进 和保障校园网络信息服务健康、有序发展,维护教育形象, 根据眉教体发【】号文件精神,制定我校网络舆情管理工作 实施办法。 一、网络舆情管理工作领导小组及职责 组长:曹茂君 成员:刘文轩汶磊田坤王震飞王华王哲宏邵军涛张利花,网络舆情管理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由王哲 宏为主任。 职责: 、对学校网络舆情采取有效措施,协调和处理与相关媒体 的事宜。 、根据事情发展,确定学校网络舆情突发事件发言人。 、负责审定舆情处置预案,确定对外新闻发布具体事宜。 、收集、跟踪、分析、处理学校舆情并及时向校领导小组 汇报情况,采取措施,以澄清事实,引导舆论正面发展。 、学校网络舆情引导与监控管理监督由邵军涛、张利花 担任,主要负责网络信息安全与网络舆情监控工作。 、网络舆情监督员每天分早晨、中午、晚上上网三次收集 相关信息,主要浏览学校网站、眉县吧、校内外论坛、贴

吧、博客、群、虚拟社区等网站。对发现的有关学校的负 面舆情(失实报道、不良言论、错误信息、违法图片等),及时的进行分析、评估,一旦发现问题,及时向领导小组 报告,然后根据领导小组的处理意见对舆情进行举报或者 删除处理,重大舆情实行上报县局制,坚决防止舆情升级。 、做好有害信息备份,在国家有关机关依法查询时予以提 供。把有害信息以文本、页面或图片等电子格式保存,并分 类编号存储。 、做好有害信息的记录情况。包括:有害信息的网址、 主题、发布时间、发现时间、上报时间、处理结果等相关信息。 三、网络舆情的应对与控制 、快速反应明确态度 学校网络舆情管理工作小组对有关本单位的舆情,要及时 关注和重视,重大舆情要迅速上报学校网络舆情管理工作领 导小组,第一时间表明态度,讲清事实,不得回避、敷衍问 题。 、正面回应提高效率 对于负面舆情,要坚持正面引导的原则,网络舆情管理工作小组要进行有针对性的解答,澄清事实,以正视听。 一般舆情,网络舆情管理工作小组要组织安排监督员,及时查清掌握舆情出处,通过跟帖回复、网络投诉、书面回 复等形式,对于舆情的失实之处进行澄清,及时快速的引导 舆情正面发展。 对于重大舆情,网络舆情管理工作小组要第一时间报

网络媒体如何提高舆论引导能力

网络媒体如何提高舆论引导能力网络舆论引导的难题 舆论的新闻源头不可控。过去的新闻信息传播只有各级宣传部门领导或监管下的报纸、杂志、出版、电台和电视台等出口。而互联网上的百多万家网站,包括新闻站点、专业信息站点、公司站点、机构组织站点、个人博客和电子邮件等等都是新闻信息的源头和出口,而且这些新闻出口都无需有关部门审批。虽然国家有政策规定只有具备登载资质的网站才能发布新闻,但现实情况是,只要愿意,谁都能发布、登载新闻。舆论的新闻源头实际上已不可控。 网上舆论的快速转化不可控。在网上发表的言论,只要提出的问题令人关注,不管是喜欢或者讨厌,很快都会有所反应。网上言论在没有形成舆论之前,其议题广泛而丰富,其活跃度远远超过传统媒体的言论,网络成为潜舆论的最合适的表达场所。而随着网民议题关注的相对集中,以及网民活跃指数的上升,一部分潜舆论很快会变成显舆论,并产生巨大的影响力。 网上舆论的分散性与多元化不可控。网民的职业、身份、年龄各不相同,所关注的主题也各式各样,即使对同一主题,也都各有自己的看法和观点,多数情况下会自然而然地形成不同派别,各持己见。由此也造成了网上舆论的分散性和多元化。 网络舆论极易被放大而难控。互联网是高度开放的空间,一则有代表性的帖子如果得到认同并引起共鸣,通过反复转贴和跟帖,很快就被放大,形成一边倒的舆论意见而产生雪崩式的效果。网络空间的无限性和隐蔽性使得网络管理者不可能对因特网上的言论逐一进行检查评价,导致网络舆论的难以调控。 唱响主旋律 新形势下,要求网络媒体适应网络传播的新特点,引导社会舆论的同时,还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及时反映网民的呼声、愿望和要求,通达社情民意。这既是坚持正确舆论导向的前提,也是推进网站建设的要求。 网络媒体在“引导社会热点,疏导公众情绪”方面有着特殊的作用,堪称为社会的“防火墙”、“安全阀”和“减震器”。网络媒体为社会各阶层的利益诉求和情绪宣泄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渠道,客观上能起到心理疏导、安抚情绪、缓和矛盾的作用。当然,网络媒体不能只满足于作网民的“出气筒”,而要紧紧围绕网民普遍关心的社会热点问题,针对人们的各种思想疑虑,做好解释说服工作,把目前面临的困难和问题实事求是地告诉网民,在交流中求得理解,在沟通中取得共识,在讨论中凝聚人心,引导社会舆论沿着理智、建设性的轨道发展。 互联网是一个高度开放的公共领域,各种意识形态、道德观念、价值观念在网上充分集合、碰撞和交汇,在多种声音中也难免夹杂着有害的、负面的“杂音”和“噪音”。网络媒体要以正面宣传为主,唱响主旋律,同时要尊重差异,包容

重视网络舆情,提高舆论引导能力

重视网络舆情,提高舆论引导能力 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若干重大问题得决定》,从各个方面对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做出了具体部署。决定强调拓宽社情民意反映渠道,加强和改进信访工作,健全信访联席会议制度,坚持领导干部定期下访、定期接访、及时阅处群众来信,注重分析网络舆情。 如今已经发展成为社会舆论的策源地,极大地改变了人们的生存方式和行为方式,深刻影响着主流媒体的传播能力和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正确认知网络舆论极端重要的作用,牢牢把握网络舆论引导的主动权,着力提升新兴媒体的核心竞争力,是宣传思想文化战线面临的极其重要的任务。 网络舆情极力扮演主信息源角色。从发展阶段看,当前媒体已超越所谓的精英媒体、大众媒体阶段,进入到人人皆为媒体、人人皆为信息发布者、人人皆为舆论制造者的阶段,新兴媒体提高舆论引导的权威性、公信力和影响力面临巨大压力。而从媒体加快分众化、对象化的角度分析,新兴媒体以其占有主要信息源、众多信息源、即时信息源的优势,向传统媒体的传播理念、议程设置模式、运作要求等方面提出了挑战,并加速舆论格局的复杂化。 网络舆情积极向群体心理领域聚焦。处在社会转型期,人们对许多问题所产生的不满情绪越来越多地借助网络来释放。此间,如果对正在形成的网上舆论处置不当或引导迟滞,势必导致或强化一些网民产生从众心理和逆反心理,在一些“意见领袖”的左右下,网民的这两种心理相互交融,容易产生过激行为,加速放大“破窗效应”和“链式效应”,进而

转为群体心理。这无疑为我们克服和纠正网络舆论引导的反向作用增加了难度。 网络舆情更加置身意识形态前沿。随着若干“杂音”和“噪声”对网络“嵌入式”渗透、“价值论”引导和“话语权”干预的不断增强,网络舆论的意识形态功能将日益凸显。一方面,网络舆论跨界影响空前直接,价值观互相激荡,“思想战”、“精神战”、“文化战”、“政治战”等更是“短兵相接”;另一方面,争夺网络舆论引导的对象更趋于白热化。互联网毫不掩饰地演变为没有硝烟的前沿主战场。 网络舆情进一步深化网络“问政”的维度。从“黑砖窑”事件到前不久伊朗政府围绕选举与西方发生的网络战争,再到我国乌鲁木齐市发生的“7、5”打砸抢烧严重暴力犯罪事件等,无不显示出了网络“问政”的巨大力量和现实威胁。如果说网络“问政”将继续从广度上引导更多网民有力地去表达心声,那么,网络“问政”还将从加压领导干部心理焦虑、约束其作风建设和促进执政方式创新等方面的深度上,着力发挥影响民主政治进程、推动政治体制改革和经济体制改革的重要作用。 在网络舆论已经占据当今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战略制高点的新形势下,我们虽然在提高认知水平,大力唱响时代主旋律、畅通舆论引导主渠道等方面取得了长足进步,但离中央的要求和人民的期望,很多工作仍存在诸多不适应的方面。因此我们要提高对网络舆情的重要性,努力提高舆论引导的能力。

社会舆情引导工作方案

社会舆情引导工作方案 根据《州法制建设领导小组关于印发<全州法制宣传教育暨社会舆情引导工作方案>的通知》文件要求,为维护我州社会稳定工作部署精神,深化法制宣传教育,立足于工商职能加强社会舆情在广大经营者当中的正面引导,充分发挥工商职能作用,在广大经营者和消费者之中以实施“六.五”普为抓手,结合“爱国、守法、感恩”等主题教育活动,扎实开展法制宣传教育暨社会舆情引导工作,促进全州全民法制观念显著增强,群众明辨是非能力明显提高,法治氛围更加浓厚,社会舆论环境日益优化,推进“依法治州、和善安州”战略奠定坚实基础。现结合工商工作实际,作如下安排: 一、目标任务。 (一)在广大经营者和消费者当中营造良好的法治氛围。大力宣传宪法和国家基本法律,广泛宣传与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引导群众主动学法用法,进一步增强法律意识,逐步养成以法为界、以法为度、以法为据的行为习惯,努力形成崇尚法治、遵守法纪、维护法律权威的良好氛围。 (二)结合各县工商依法行政工作开展宣传,以增强广大经营者和消费者明辨是非能力。组织典型案例专业解析,引导群众从法律角度理性思考问题,正确判别重大案、事件的性质,正确认识社会热点现象和敏感问题,客观评价党委、政府处置突发性事件、开展灾害救援、加强安全管理等工作,做到不信谣、不传谣、不造谣,切实增强明辨是非的能力,自觉维护我州的社会稳定。 (三)净化社会舆论环境。按照“哪里社会舆情需要加强引导,法制宣传就跟进那里;群众关注什么,就重点宣传什么”的原则,结合形势政策教育,加强专项法制宣传,形成鲜明的舆论导向,引导广大经营者和消费者正确理解党委政府重大方针政策和决策部署,积极

运用网络媒体提高舆论引导能力

如何运用网络媒体提高舆论引导能力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互联网应用范围急剧扩大,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媒体正广泛而深刻地影响着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建设的方方面面,已成为人们获取信息的重要渠道,同时也成为党和政府联系群众的重要纽带,是继报纸、广播、电视之后的最新型媒体,也显示出了强大的传播力和渗透力。这一点,大家应该深有体会。试想一下,如果没有互联网存在,你的工作和生活将会怎样?这在这种形势下,我们如何快速适应网络媒体的特点,掌握新媒体传播规律,扩大宣传影响,应对突发事件,提升形象,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课题。下面我结合多年的工作实践,和大家交流一些感受,不妥之处,敬请指正。 我讲七个方面的问题。 首先,我给诸位介绍一下互联网发展情况 一,我国互联网发展情况 (一)我国互联网发展的特点 目前,互联网在我国继续保持快速发展的一种态势,网民人数逐步增加,应用水平进一步提高,市场规模进一步扩大,新业态新技术不断推陈出新,互联网以更加迅猛的势头

融入到中国社会的方方面面,成为推动经济和社会发展、改变人们生活方式的关键行业和重要领域。总之,互联网发展呈现出以下几个特点: 一是网络应用保持快速发展。根据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统计,截止2012年底中国网民人数突破5.64亿,互联网普及率突破42.1%,超过世界平均水平。中国已成为全球网络用户最多的国家,是世界上最具活力和潜力的互联网市场之一。手机用户9亿多,手机网民3亿多,超过66%的网民经常在网上发表言论,并就各种话题进行讨论,中国互联网正向“全民时代”迈进。我国微博用户规模为3亿多,庞大的用户基数,使得微博成为当前最活跃的网络舆论场。现在微信、易信也急速发展,每个人都可轻松方便的在手机客户端网上发布消息,发表言论,获取信息。一个人人拥有麦克风的“全媒体”(也有称“自媒体”)的时代已经到来。互联网在信息获取、文化生活、电子商务、交流沟通等方面的应用稳步增长,新产品加快普及。特别是微博客、微信成为发展最快的互联网应用,截至去年底,中国微博客用户规模达到3.09亿,微信用户规模达到3亿。近两年,电子商务在中国扩张迅速,越来越多的商家在传统销售模式外大力开拓网络渠道,网民也越来越热衷于网络购物。据统计,2012年网络购物用户规模达2.42亿,比2011年增长了24.8%;电子商务交易总额达8.1万亿元人民币,比2011年增长了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