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致力三读,创设多维的历史教学设计

致力三读,创设多维的历史教学设计

致力三读,创设多维的历史教学设计
致力三读,创设多维的历史教学设计

致力“三读”,创设多维的历史教学设计摘要:一堂充满生机活力的课,肯定是教师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为中心,以兴趣为主线,精心设计教学情境,共同营造的一个开放性、容纳性、生成性的课程。在新课程如火如荼进行的历史进程中,教师如何进行教学设计,才能使历史课堂充满生机、活力、智慧,才能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从教材、学生、教师三方面进行了论述。

关键词:教学设计、课程标准、教学目标、教学资源、反思

我们经常听到某些老师说:“今天的课上得不错,就是与我原先计划的有些不一样了。”马克斯·范梅南在《教育的机智》这本书中曾说过 “课程的计划与机智的教学并非不兼容”。一堂充满生机活力的课,肯定是教师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为中心,以兴趣为主线,精心设计教学情境,共同营造的一个开放性、容纳性、生成性的课程。

那么,在新课程如火如荼进行的历史进程中,教师如何进行教学设计,才能使历史课堂充满生机、活力、智慧,才能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就此,笔者结合自己两年的新课程实践来谈谈。

一、读透教材,拟订目标,优化教学内容

历史教材是我们教师最基本的工具。新编的历史教材,由于是专题史,综合性、跨度与弹性都很大,有别于以往传统的教材编排设计。这就要求教师必须更加努力地钻研教材,读透教材,根据课堂教学的实际需要,对教材进行适当的加工处理。

(一)领会课标,设计课堂教学目标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稿)》明确提出了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课程目标,主张“在教学过程中,实现上述课程目标是一个不可分割、相互交融、相互渗透的连续过程和有机整体。”所以设计课堂教学目标时应严格执行课标,不断钻研、理解课标,在教学中细化课标,遵循“在掌握历史知识的过程中,既有能力的训练,也有对史学方法的了解和运用,更有态度、情感和价值观的体验与培养”,将三维目标统筹考虑,融为一体。这样使每节课有明确而又具体的要求,并努力去达到这一要求,才能为实现历史教学的任务打下结实的基础。

以高中历史必修Ⅰ第七单元第二课《美国联邦政府的建立

》为例,《历史课程标准》确定的课程目标要求是“说出美国1787

年宪法的主要内容和联邦制的权力结构,比较美国总统制与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异同”,非常简洁。因此在 “三维目标”教学设计时,就应分解目标:知识与能力:掌握美国1787年宪法的主要内容和联邦制的权利结构。如何掌握?必须通过展示材料、设计情景、探究学习等方式来一一落实“过程与方法”目标,其中也贯彻“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如设计比较美国共和制与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异同,感受1787年宪法中

的“制约与平衡”原则这一人类政治智慧;通过采取学生分组合作讨论方式,探讨“美国联邦政府在启蒙思想指导下并结合国情如何进行制度创新的(权力分立和制约平衡)?”这一探究题;又设计了“英国议会制、美国总统制有何异同?中国封建君主制和英国议会制、美国总统制的根本区别是什么?”这一比较题,以此来引导和启发学生认识资本主义民主制度也是人类政治智慧的精华,认识民主制度因国情各异必然呈现多样化的特点,而且在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时也是可以借鉴的。

(二)设计问题,化解教学重难点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稿)》强调:历史课程要使学

生“学会用马克思主义科学的历史观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善于从不同的角度发现问题,积极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 。因此在教学中通过对教学重点、难点的问题化设计,来化解疑问,帮助学生理解重点难点。如何进行问题设计,笔者认为首先利用教材的原有问题,如导语、学思之窗、本课测评等,不过不能迷信教材与教参,并且要注意答案的开放性;其次教师自己创设的问题,要注意对问题的分解,做到化解为易,注意问题的挑战性、思考性和层次性;还要注意处理好学生“制造”的问题。爱因斯坦曾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提出问题是学生思维活动的开始,有利于启迪学生的创造潜质。通过教师的“预设”问题来促进学生“生成”问题,鼓励学生敢于怀疑,敢于提出自己的见解。

(三)因地制宜,利用开发教学资源

历史教材是历史课程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教材中的除正文外,还配有引言、图片、历史纵横、学思之窗和注释等内容。教师在教学设计时,应该以正文为教学的基础,教学的重点要围绕正文来选择,但也不要忽视对这些补充资料的运用,使课文的这两部分运用达到和谐统一。如图片是形象化的教材,设计运用图片,可以培养学生观察、分析、阐释和运用图片的能力。如讲选修1古代希腊《梭伦改革》的背景时,提到了古代希腊城邦形成的原因,就可以结合地图《古希腊海陆概况与城邦分布示意图》来分析其环境、地形特点,理解“海洋与重叠的山峦”造就了与尼罗河文明和中华文明截然不同的古希腊文明,也可理解希腊

城邦特点形成的自然环境方面原因。

另外,教师在教学设计时还要注意学科间的综合,如将历史和语

文、政治、地理等学科

综合。如讲授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时,可以引用“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伴君如伴虎”“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酣睡”“请君入瓮”等成语俗语来加深学生的认识。如必修2 《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一节时,政治课也恰恰在其前后讲到“经济危机”方面的内容。历史、政治教材这种紧密的联系,便利了两科知识的相互联结。

还可以运用本地区的社会资源,如校本课程,社区资源等等,加强学生的历史现实感和历史的生活化。如讲必修3《儒家思想的形成》,就可以利用本校校名的来由“君子如欲化民成俗,其必由学

乎。”(《礼记·学记》)和校训“忠、信、勤、毅”来进行导语的设计,来证明儒家思想的印迹就在我们的身边。

总之,我们的设计应该充分运用教材而又不拘泥于教材,将课堂历史学习与课外学习相

结合,历史学科与其他学科相结合,课堂历史学习与学生的生活领域相结合,这样的课堂设计就有利于学生不断转换分析问题视角,训练和培养学生的多维历史思维能力。

二、读透学生,注意差异,培养创新能力

德国著名教育家第斯多惠曾说:“应当考虑到儿童天性的差异,并且促进其独特的发展,不能也不会使一切人都成为一模一样的人,并教给一模一样的东西”。如同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一样,世界上也没有两个完完全全相同的学生。为此,我们必须要充分了解学生,本着学生的实际水平和认知水平进行教学设计,并且考虑学生的差异性。

首先要了解学生过去所学历史知识的掌握和消化情况,估计他们在接受新知识时会出现什么困难,新知识中哪些是学生能够自主学习,哪些需要教师启发引导,在课堂上如何针对智力水平层次不同的学生设置思考问题,课后提出相应的练习题等等。

其次要了解和分析学生的思想情况,即学生的思想动向,以便抓住一些倾向性问题,结合新知识的教学,进行针对性的思想教育。

再次要设计安排合理的学习方式,通过创设多种学习途径来满足各类学生的发展需求。通过设计恰当的教学情境和探讨活动,最大限度地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创造机会,如影视欣赏、即兴

表演、组织小组讨论、参观调查撰写历史小论文等等。如2006年是纪念抗战胜利60周年,于是笔者设计利用当时的大片《东京审判》来再现当时二战结束后对日本法西斯战犯艰难的审判历程,学生从历史情境中对日本法西斯的丑恶嘴脸深恶痛绝,对梅律师的爱国情操,凛然正义产生深深的敬意,爱憎分明立竿见影,比语言的表达更胜一筹。再如必修3《西学东渐与维新变法思想》中维新派与顽固势力的论战是通过设计组织一场现场辩论赛来充分感受当时新旧势力的唇枪舌战。还有在讲授《五四运动》时,通过教师指导学生设计表演了历史小品《中国人的独白》来进行课堂教学,升华了同学们的爱国情怀。

正如美国华盛顿大学一条幅所说:“我听见了,就忘记了;我看见了,就领会了;我做过了,就理解了。”通过设计多样的活动,鼓励学生更加大胆地、积极地参加更多的课堂教学活动,在动手、动口、动脑和在“做中学”、“用中学”,让学生不断获得成功的体验,享受成功的喜悦,同时也体现学生的自身价值,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竞争意识和实践能力。

三、读透自己,反思、调整、再设计

面对新课程,新的要求,新的理念,笔者深切感到教育理论的重要,知识的重要,如果我们教师还抱着当初在学校学的那一点点知识来应付教学,自然会捉襟见肘,陷入困境。因此我们自己必须不断学习,更新教育思想、转变教育观念,必须不断充实自己,尽快完成角色的转型,提高自身综合素养。除专业知识外,不应画地为牢,而应兼学并蓄,涉猎更多的学科领域。另外,向同事学习, “择其善者而从之”,在借鉴中提升自己。还应加强与同事的合作,发挥集体备课的力量,实现资源共享。

教学是一个充满活力的动态过程,再精心设计也不可能预设到教学过程中所生成的各种问题。面对学生随时“制造”出的一些意想不到的“问题”,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还应富有教学机智,善于随机应变、对症下药。“以学生的发展为主”,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重视学习过程,让学生在活动过程中获取知识,学会学习。

上完一节课,我们总有些感受,也有情绪的波动,那么我们就完全可以反思:教学中是师生共同生成知识,还是“一言堂”、“满堂灌”?学生收获了没有?收获了多少?这节课的哪些环节处理得最好,是闪光点?哪些环节还有待提高?为什么会出现这些状况?如何改进等等。对于上下一节课时就可以针对这些问题,进行教学设计的调整,进行第二次设计,这样既有利于自己的提高,也有利于学生的发展。

萧伯纳说:“我不是你的教师,只是你的一个旅伴而已。你向我问路,我指向我们俩的前方。” 教学是一门遗憾的艺术,教学设计不可能十全十美,但我们可以通过探索、反思,让它更加完善,更加完美。让教学设计成为我们与学生对话与交流的平台,成为我们与学生探究和体验教学生活的舞台,成为我们与学生生命中智慧碰撞的基石。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Z].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2]朱慕菊.走进新课程:与课程实施者对话[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

社.2002.

[3]马克斯·范梅南.教育机智——教育智慧的意蕴[M].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

最新德育课教案模板精选篇

最新德育课教案模板精选篇 导语:德育是各个社会共有的教育现象具有社会性与人类社会共始终。德育随着社会发展变化而发展变化具有历史性。以下是品才网小编整理的德育课教案模板精选篇,欢迎阅读参考。 德育课教案模板精选篇教师:** 课题:学会宽容 教学目的:引导学生明确对别人宽容的重要性,了解宽容的原则。 教学重点:明确宽容的重要性。 教学难点:学会宽容。 教学方法:讨论,分析,归纳。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二:什么是宽容:(你是怎样理解宽容的?) 1.几个同学发言,谈自己对宽容的理解。(略) 2.师总结宽容的定义。 3.两个同学表演:一同学撞了对方。 4.同学谈上述表演可能出现的情况。 5.如果实际生活中出现以下类似情况,将如何处理。 三: 宽容的意义:(为什么要学会宽容)

1.几个同学谈宽容的意义。 2.总结宽容的意义。 四:宽容的原则: 1.两个同学表演考试作弊 2.同学谈对一同学允许另一同学抄的看法。 3.师总结。 五:自省自查:通过这节德育课,你有了哪些认识。(几个同学发言略) 六:教师总结。 德育课教案模板精选篇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大自然各种各样的动植物,让学生初步了解生命的多种形态,感受生命的美丽。 2.激发学生对动植物的喜爱之情,关爱、善待动植物。 3.在发现、体验生命中初步懂得世界上每一个生命都有生存的权利,每个生命都是平等的,都值得珍爱。 教学重难点: 重点:通过观察大自然各种各样的动植物,感受生命的美丽,激发学生对动植物的喜爱之情,懂得关爱动植物。 难点:初步懂得世界上的生命都是平等的,动植物与人作为生命都有生存的权利,都值得珍爱,要善待生命。 教学过程: 一、提问导入。

人民版必修3高中历史必修三教案(全套)

科目:历史级别:高二级任课教师:

专题一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一、百家争鸣 课标要求:知道诸子百家,认识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重要意义;了解孔子、孟子和荀子等思想家以及儒家思想的形成。 教学课时:1课时 重点:诸子百家的代表人物及其主要思想。 难点:1、诸子百家的代表人物及其主要思想内容较多而且新知识、新内容多,不易掌握。2、如何结合相关史实,以及情感体验、主观认识,正确判断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的思想局面形成的重要意义。 (一)孔子和早期儒学 1.孔子 (1)政治思想:提出“仁”与“礼”的学说;主张建立一个礼乐文明的社会。 注重政治与人事,对鬼神敬而远之。 (2)教育思想:开创了中国古代私人讲学之风;把自己的思想主张贯穿到教育活动中;注重人的全面发展。 (3)孔子的历史地位:儒家学派创始人,教育家,文化传播者。 2.孟子 (1)思想内容:孟子继承了孔子学说,并对其“德治”思想进行发挥,提倡“仁政”学说,并提出“民贵君轻”思想。 (2)影响:对儒家思想发展有重要贡献。 3.荀子 (1)主要思想: 强调“天行有常”,提出“制天命而用之”的思想,还对“礼”进行深入的讨论。 (2)地位:广泛吸收了各家思想的精华,丰富了早期儒家的思想内容,成为儒家思想的“集大成者”。 在讲完本子目后,归纳孟子、荀子在哪些方面发挥了孔子的思想及早期儒学的基本特征。

二儒学的兴起 课标要求:知道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的史实。 教学课时:1课时 重点:儒学在汉代的兴起及其发展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 难点:对“焚书坑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太学兴起及科举制度的产生与发展几个问题形成客观的评价。 一、“‘焚书坑儒’的批判”讲两个问题: 1、秦代“焚书坑儒”的时代背景、过程及评价。 评价:虽有维护专制统治,巩固统一的目的;但更是对先秦思想文化成就的粗暴否定,是中国文化史上的一场浩劫;成为二千年来文化专制政策的开端。 2、汉代以来主流文化对“焚书坑儒”的批判。 “焚书坑儒”被称之为“灭学之祸”,对思想文化的传播造成了恶劣的影响。这种批判基本上是中肯的。 二、“罢黜百家”主要讲述儒学获得独尊地位的原因及评价 1、原因 讲授时,让学生结合课本知识和“学习思考”,回答这两个问题:汉武帝时代儒学地位得以提升的原因有哪些?其中最根本的原因是什么? (1)汉武帝时代中国政治“大一统”局面得到巩固。 (2)儒学大师董仲舒对儒学进行改造,为儒学获得独尊地位发挥了重要作用。 (3)汉武帝接受了董仲舒的献策,从而完成了罢黜百家、表彰六经的文化体制和文化政策的转变。 2、客观评价 一方面遏制了学术思想的自由发展,另一方面随着儒学地位的上升,汉王朝加强对文化教育的重视,促进了历史文化的发展。 三、“太学的出现” 1、汉武帝创建太学,建立郡国学校 2、太学兴立的标志和影响 (1)太学的建立是汉王朝对文化教育的重视的表现之一,标志着儒学教育的官方化和制度化。 (2)太学的兴立,带动了民间积极向学的风气,对文化的传播起了重要作用,为普通地主阶层子弟入仕提供了机会。 (3)太学生接受儒学教育,其中的民本思想对他们的观念倾向有一定的影响,东汉形成了太学清议的政治现象。当时太学的议政运动,使黑暗的政治势力被迫有所收敛。 建议教师在讲授时,充分利用课本已有资源如“史学争鸣”、“学习思考”等,让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相互交流学习,使自己的认识、理解和分析更接近真实与客观。 四、“科举制的文化影响” 1、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演进 引导学生回顾教科书必修一:从世管制、察举制,再到隋唐开始的科举制。 2、科举制的实行对儒学的影响 引导学生从两方面分析:一方面儒学全面影响了社会政治和文化生活;另一方面儒

实用语文三疑三探教案

1、秋天向我们微笑 累计课时数(1-2 ) 教材分析: 《秋天向我们微笑》这首诗歌通过对果实的成熟、动物的活动,黄叶的飘落和孩子们拾起黄叶悄悄珍藏的描写,向我们展示了秋天的成熟、迷人和欢快,表达了作者对秋天的喜爱之情。 这首诗语言优美,充满童趣,作者主要运用了拟人的手法,通过描写景物的香味、情态、声响、颜色,动物的欢歌,孩子们的行为,让读者领略了秋天的欢快明丽,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油然而生。教学准备: 教师:生字词卡片、多媒体课件。学生:观察秋天,收集相关资料。教学目标: 1、自主识字,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烦恼”、“觅食”等词的意思。 2、品味词句,了解秋天的特点,感受秋天的美丽。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 1、品味诗句,了解秋天的特点,感悟“微笑”的内涵。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方法: 三疑三探 课时安排: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境导入,审题质疑(5分钟) 1、同学们,秋天到了,你在郊外看到了哪些变化?感觉如何?(学生畅所欲言)是啊,大家都很喜欢秋天,秋天也爱着我们。 瞧,它迈着轻盈的步伐微笑着向我们走来了。 2、板题:秋天向我们微笑 (1)指导朗读,你认为题目应该怎样读?试着读一读。(2)读了课题,能提出哪些问题? 预设:秋天微笑着向我们走来,它给我们带来了什么?为什么说秋天向我们微笑? 二、自读课文,感知大意(25分钟) 1、自由读课文,要求: 按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课文,圈画生字新词,借助拼音认识生字,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不理解的词语可以联系上下文、联系生活实际或工具书解决。 2、教师巡视,发现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障碍,并及时在黑板上板书。

历史人教版高中必修3人教版历史必修三专教案

人教版历史必修三《新文化运动》教案 赣县中学北校区万家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知识:了解或掌握新文化运动兴起的背景、标志、指导思想、代表人物、活动阵地;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和新发展;新文化运动的影响。 能力:通过对新文化运动的兴起背景的教学,培养学生对历史唯物主义关于政治、经济、文化相互关系基本观点的理解能力。通过对新文化运动前、后期性质变化的分析,培养学生比较和综合分析历史事件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引导学生讨论对新文化运动的评价,让学生掌握正确对待东西方文化的观点,学会辩证思维、全面看问题的方法。引导学生阅读理解和分析新文化运动内容的历史资料,帮助学生掌握处理历史资料的方法。 (三)情感价值观 通过对新文化运动的教学,使学生认识到新文化运动的兴起,是中国资产阶级为打破封建束缚而在思想文化上开展的启蒙运动,是反封建旧文化的斗争。它动摇了封建正统治地位,在社会上掀起一股思想潮流,弘扬民主和科学,为五四运动爆发作了思想准备,在国内外产生巨大的影响。通过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事迹的介绍与分析,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和社会责任感,以及为拯救国家、改造社会不断追求真理的精神。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一)重点:新文化运动内容和影响 (二)难点:新文化运动兴起的背景 三、教学方法 (一)教法:注重史料教学,力争论从史出;创设情景,巧妙设问、引导和点拨。 (二)学法:自主学习、探究和合作学习相结合 四、教学手段 多媒体课件、学案 五、教学设计理念 新课程改革旨在通过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全面推进和实施素质教育。新课程变成了一种动态、生长的环境,是教师、学生、教学内容、教学环境四个因素相互之间的持续互动的动态过程。突出学生的积极主动性,调动他们参与历史学科学习与探究的热情,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自学阅读能力、语言表达能力、逻辑推理能力、分析综合能力、评价论证能力。有利于对自主学习的体验和问题意识的提升。 六、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投影:以少女的改变为线索,先展示一个农村少女无望地伫立在田间的图片,把她看成是当时旧中国的一个缩影、一个象征。为了改变她贫弱的困境,许多人做出了积极的尝试: 地主阶级给她带来了新巧的饰品,但难以从根本改变她的困窘; 资产阶级分别拿来了西方贵妇的裙裳和时髦大方的洋装,可惜不合尺寸且不伦不类,无法穿着。 这时又来了一些年青人,他们探讨着,想要她走出去见识广阔的天地,学习西方文化,从根本上改变她的行为及思想…… 教师引导:材料中的地主阶级带来的新巧饰品、资产阶级带来的西方裙裳

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教案(全套)

1 玩具里的科学 教学目标 1、会用感官感知玩具的外形特征,通过改进或设计新玩具,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2、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培养学生的探究兴趣和问题意识,体验玩玩具的乐趣。 3、知道各种玩具有大小、形状、颜色等不同特征,并会用合适的方式加以描述。 教学重点难点 学生通过玩玩具,用感官观察物体的外部特征,提出自己感兴趣的问题,能够满足学生与生俱来的好奇心和强烈的探究欲望,体验探究的乐趣。初步感受玩具里面有科学,科学并不神秘,我们也能研究科学。 教学准备学生各自准备一些玩具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我们周围有很多动物和植物,谁能说一说通过课前观察,你们有什么发现? 二、探索新知 活动一:观察研究动植物 我们想知道动植物的某些特点,应怎样观察? 分组讨论:这些方法都很好,下面就用你们的方法观察自己带的动植物。观察时注意要采用的方法。不要损伤它们,还要注意安全。比一比看哪一组观察的最仔细,发现最多。 小组活动,学生汇报。同学们观察得真仔细,你们还知道哪些动植物?让我们互相交流一下。 活动二:给动植物分类 1、谈话:我们认识了这么多的动植物,按照一定的标准把这些动植物分一分类好吗?比一比,看谁的分半多。 2、学生分类活动。(根据用途分类;生长环境分类;生活习性分类;身体颜色…… 3、分类有什么好处? 学生讨论。 全班交流,师总结:分类是科学研究的重要方法。分类时,首先要确定一定的标准,如分类动物可以按“天上、陆地、水中”,也可以按“两条腿、四条腿”,还可以按”哺乳,……“等,标准不同,分类的结果就不同。 分类在我们生活中应用十分广泛,给我们生活带来方便。 4、提出问题 关于动物、植物你们有什么问题?(生提问) 5、自由活动。 三、课堂评价 同学们,说一说,这节课表现如何?对自己满意吗? 四、拓展活动 找一找生活中哪些地方用到了分类,并想一想是怎样分类的。

高中历史必修三第一单元教学设计

高中历史必修三第一单元教学设计方案 一.教材分析 1.课标要求 l 知道诸子百家,认识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重要意义,了解孔子、孟子和荀子等思想家以及儒家思想的形成。 l 知道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的史实。 l 列举宋明理学的代表人物,说明宋明时期儒学的发展。 l 列举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思想家,了解明清时期儒学思想的发展。 2.本单元教学内容在模块体系中的作用 本单元主要介绍了中国古代思想领域由“百家争鸣”到儒家思想成为中国传统文 化的主流思想的演变历程,学习本单元,可使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有一个整体、清晰的认识,特别是将古代思想家的主张放到当时特定的历史背景分析评价,加深学生对当时社会政治经济发展情况的理解,再将之与当今现实思想生活相联系,可使学生体会古代思想文化成果的现实意义. 3.本单元总体学习目标 (1)知识与能力 了解儒家思想的形成及发展演变历程,古代思想家的主张及对历史发展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 通过结合社会背景和思想渊源分析古代思想家的主张,使学生认识到一定思想文化是一定社会状况的产物,培养学生全面分析历史现象的能力. 通过概括古代思想家的主张及前后联系,对所学内容进行全面比较、概括和阐释,培养学生分析和归纳问题的能力. 通过对儒家思想的评价,培养学生辩证思维能力,形成对传统思想文化批判继承的意识.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了解儒家思想,尤其是孔孟学说、董仲舒的新儒学、宋明理学、明清之际的思想批判等了解儒学博大精深的思想体系,培养学生对民族文化的自豪感和热爱祖国的高尚情操.

在学习中应注意将儒家思想与现实社会相联系,体会古代思想文化成果的现实意义. 通过指导学生阅读相关著作,扩大学生的知识面. 4.重难点分析 教学重点:孔子、孟子、荀子的主要思想;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的原因及影响; 宋明理学的代表人物及宋明时期儒学的发展;明清之际进步思想家的基本主张和历史影响. 教学难点:儒学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地位变化;对儒学的评价(积极性、局限性).原因是:一、因为是古代史,离现实较远,学生难以理解把握封建制度下的思想文化.二、从方法上讲,学生难以灵活运用历史的、发展的、联系的、全面的方法和相关学科的知识评价历史事物,教师要采取问题教学和探究教学的方法,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历史和评价历史. 二.教学内容安排(一课时) 第一目:儒家思想的形成发展演变历程 教学要点:1春秋时期孔子的主张及影响2战国时期孟子、荀子的主张及影响3 西汉董仲舒新儒学的内容及影响4宋明理学的代表、主张和影响5明清时期批判思潮的代表、主张、影响 第二目:儒家思想的地位变化及原因 教学要点:春秋战国、秦朝、汉代、魏晋南北朝、宋明、明清、维新变法时期、新文化运动各时期儒学的地位变化及原因 第三目:如何正确认识对待儒家思想 教学要点:1儒学的作用:积极性、消极性 2正确对待儒家思想: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性继承 第四目:儒学的现实意义 教学要点:1对构建和谐社会的意义2对祖国的统一大业的意义3对处理国际关系的意义4对为人处事的意义 三.教学方法与过程 1.导入设计: (1)多媒体播放图片:山东曲阜祭孔大典、台湾祭孔大典等

德育教案课题:真心相处

真心相处 活动目的: 针对班级体学生之间缺少理解,关爱的现象,根据未来竞争呼唤合作型人才这一需求,通过讨论交流、小品、做友谊卡……激发情感体验,帮助学生打开心扉,进行心灵的沟通,帮助学生勇敢面对并正确处理与同学之间的矛盾,增进友谊,使学生深刻体会朋友之间沟通、理解、宽容的重要性。 活动准备: 1、歌曲《朋友》、《友谊歌》。 2、铅画纸、篮球、有关友谊的格言。 活动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主题。 1、播放周华健的《朋友》歌,听完后问:这首歌让你想起了什么?(我想起了我的好朋友。)能向我们介绍认识你的好朋友吗?你为什么喜欢和他(她)交朋友啊? 2、点题:你对你的朋友那么了解,我想你们平时相处一定很好,能告诉我们大家你和朋友相处的秘诀是什么吗? (根据学生回答师归纳板书:真心相处) 二、出谋划策,掌握生活的智慧 导语:舌头和牙齿这么好,也有打架的时候,那么朋友之间也难免会出现矛盾。我们班谢家浩就有过这样的经历,我们一起来看看好吗? 1、创设情境: 谢家浩丢了一块橡皮,正好看到他的好朋友小明有这样一块橡皮。谢家浩看到了,就说:“小明偷了我的橡皮。”小明感到很委屈,但又解释不清。 问:如果你是小明,你现在回是什么样的心情?(难过、愤怒、伤心) 师:是啊,我能理解你此刻的心情,那你会怎么做呢? 2、根据学生回答,出示:大声争辩耐心解释帮他找 师:同学们,你们小小年纪就能如此理解别人,真的让沈老师非常感动。下面我们请谢家浩同学说说,后来他是怎么处理这件事的好吗? 3、谢家浩说。 4、师:多么坦诚的一对朋友啊!谢家浩和小明之间的矛盾消除了。可还有好多同学来找我谈心,问我该怎么解决和好朋友之间遇到的一些不愉快,今天我把这些问题都带来了,(课件出示)我想请你们帮我给这些疑难杂症开个妙方,人多主意多,咱们以小组讨论为主,为了节省时间,请每个小组认领一个问题,然后讨论。 5、交流,解决问题。 小结;同学们,从你们身上我感受到了“朋友”两个字的份量,你们知道用沟通、用理解、

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教案

三年级上册教材目录 植物/动物/我们周围的材料/水和空气植物 1、我看到了什么 2、校园的树木 3、大树和小草 4、观察水生植物 5、植物的叶 6、植物发生了什么变化 7、植物的共同特点 动物 1、寻访小动物 2、蜗牛(一) 3、蜗牛(二) 4、蚯蚓 5、蚂蚁 6、金鱼 7、动物的共同特点 我们周围的材料 1、观察我们周围的材料 2、谁更硬一些 3、比较柔韧性 4、它们吸水吗 5、材料在水中的沉浮 6、砖和陶瓷 7、给身边的材料分类 水和空气 1、水 2、水和食用油的比较 3、谁流得更快一些 4、比较水的多少 5、我们周围的空气 6、空气占据空间吗 7、空气有重量吗

三上册始业教育课 【教学目标】 1、通过生生交谈和师生对话,通过填写调查表格,展示与教材相关知识和学习方法的前概念,提供已有知识经验基础和学习背景,为确立今后的学习目标打下伏笔。 2、讨论适合本班科学学习的学习模式,用较科学的方法分好学习小组,提出一些感兴趣的科学过程评价方法,讨论形成常规的科学学习制度。 3、初步了解本学期的学习任务和内容,了解课外需要完成的一些科学辅助学习内容。 【教学准备】调查表格。 【教学过程】 1、自由谈话,了解科学学习背景: 师:暑假中,看或做了哪些有关科学的事情?请共享。 师:把经历过的科学发现过程或科学疑问记录下来和大家共同研究,把家中的百科全书等科学资料分享放在教室里供全班课余阅读交流。 2、讨论交流,形成科学学习制度: 生:确定新的4人小组学习单位,小组长每月轮换。 推选2位科学课代表,明确相关责任和权利。 讨论每月科学之家栏目的操作方法(从优秀作业展览、资料汇萃、创新方法选编等方面分工合作。) 3、阅读反思,了解科学学习内容: 师:组织学生看封面,了解图中意思。阅读目录,本年级科学有哪些内容呢,让我们也来了解一下。有哪些内容需要课外补充完成,请做好记录。 生:完成调查表内容:针对三上册教学内容已经有的初始概念呈现及问题提出。 小结:我们提出了许多新的问题,有待于通过课堂内外的科学学习来逐一解决,当学期结束后,回过头来再来看一看这份调查表,希望我们从中看到自己成功了。 科学第一单元植物 第一课我看到了什么 【教学目标】

四年级语文下册三疑三探教案

四年级语文下册三疑三探教案1 目的要求: 1.认识本课生字,会写本课要求写的字。 2.掌握汉字的基本笔画,能按笔顺规则写字,注意间架结构,初步感受汉字的形体美。 3.养成正确的写字姿势和良好的写字习惯,书写规范、正确、整洁。 4.积累词语:读读记记本课的8个词语和课后的6个词语。 教学重点: 是学习生字词,知道春天的一些景物,了解春天的特点,喜爱春天,喜爱大自然。 教学难点: 认写本课生字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法学法: “三疑三探”教学教法。 教具学具: 词语卡片,朗读词带或课件。 教学过程: 一、设疑自探。(5分钟) 教师出示挂图(灯节、课件),并动情描述;春风吹醒了整个大地,春天悄悄地来了。好美的一幅春景图!小朋友,请你仔细地看一看,你能提出什么问题吗?学生设疑,老师梳理问题:春天有什么特征?小燕子为什么飞回来了?学生自由读课文,思考刚才提出的问题。 二、解疑合探。(22分钟) 1、看图,谁来说说你都看到了什么?(小草吐绿,柳树发芽,蜜蜂飞舞,小朋友们放起了风筝……) 2、你们观察的真仔细呀!来,孩子们,让我们一起走进春天吧! 3、教师采取多种方式认读学习生字、生词,并结合生活实际给生字组词。(开火车认读、指名读、齐读等。)

4、春天景色这么美,这些与春天有关的生字不光要会读,而且还要记住它们的样子。请仔观察并开动小脑筋运用学过的哪些方法来记这些字? 5、做“组字”游戏。让学生准备好部件,教师请几名学生上讲台用部件拼字,其余学生在下面拼字,当堂反馈。 6、指导书写生字:应重点强调每个字的重点笔顺. (1)注意让学生仔细观察要求书写的'字在田字格中的占位。 (2)在观察的基础的上,指出写好这些字的应注意的地方。如“风”要注意排列匀称。“冰”“桃”是左窄右宽的字。“雪”注意上下的比例。 (3)注意书写时提醒学生要保持正确的书写姿势。 7、教师出示挂图,请学生将“春风吹”、“放风筝”、“桃花开”、“小草绿”、“冰雪融化”、“燕子归来”、“柳树发芽”、“蜜蜂飞舞”这8个词语贴在图上相应的位置,并根据图意讨论理解每个词的意思。 8、小朋友,你知道春天在哪里吗?(课前教师布置孩子们去找春天。)谁能把你找到的春天介绍给大家? 三、质疑再探。(6分钟) 学了这一课,你有那些不明白或者感兴趣的问题提出来大家一起解决。 预设:你还知道春天还有哪些其它的特征?还知道那些描写春天的词语,说出来让大家听听记记。 先小组内进行交流,班内再进行补充,教师点拨。 四、拓展延伸。(7分钟) 1、课间休息随着《春天在哪里》的旋律唱歌、跳舞 2、课后第二题有6个描写春天的词语,我们来读一读,记一记。 3、完成课后第三题、第一题写一写。描描写写后,完成“比一比,组词语”。 4、继续完成课后第四题把你想写的字或词语写一写。 板书设计: 春天来了 春风—风筝桃花—小草—柳树 燕子—蜜蜂冰雪 教后反思: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三6.1《蒙昧中的觉醒》教案完美版

专题六西方人文主义的起源与发展 一蒙昧中的觉醒 名师说课 本课课标 本课的课标要求是了解西方人文主义的起源,重点了解古代希腊智者学派和苏格拉底等人对人的价值的阐述,理解人精神的内涵。 通过学习,了解人文主义起源的重要原因,了解古代希腊智学派和苏格拉底等人对人的价值的阐述,理解人文精神的内涵。着重理解“人是万物的尺度”这一命题,提高辩证思考问题的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在课前组织学生通过多种途径、网上资源等感受西方古典时期伟大哲人的丰富思想。课堂上通过创设问题情景,体会人文主义内涵,追溯其产生的历史背景,并合理评价其历史和现实意义。课后还可以依学生的兴趣程度和疑点继续探讨。在“一标多版”状况下,教学时可参照其他版本对此专题的论述及其采用的史料;人民版中与其他相关专题的联系(如必修一的第六、七专题,必修二的第五专题,必修三的第一、七专题等)。 本课地位 作为衡量文明程度重要指标并对社会发展起着独到作用人文精神,在西方历史上可谓源远流长,它是伴随着西方思想上的三次大的思想解放运动从而经历了由产生、复兴再到成的发展过程。西方的人文精神是西方文明的一个组成部分,全球化的今天,它应该成为我们汲取其他优秀文化营养的重来源。毛泽东就一贯主张学习西方文明,他说:“古为今用,洋中用。”他曾明确地指出:“我们决不可拒绝继承和借鉴古人和国人,哪怕是封建阶级和资产阶级的东西”,并特别强

调:“还外国的古典文化,例如各资本主义国家启蒙时代的文化,凡属我们今天用得着的东西,都应该吸收。”显然,这里所指的启蒙时的文化,主要指的就是西方的人文精神。邓小平也指出:“社会主义要赢得与资本主义相比较的优势,就必须大胆吸收和借鉴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这些经典论述,成为我们积极汲取西方文化的精华、借鉴西方的人文精神以加速社会主义文明建设的指导思想。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识记智者普罗塔戈拉,理解“人是万物的尺度”,用问题探究的方法,培养学生追求真、善、美的情感。 过程与方法 (1)在阅读教材的基础上,结合时代背景去分析智者学派对人的价值的论述和认识。 (2)借助课本中所提供的历史图片,并结合自己所掌握的历史史料,试着编写模拟古希腊“智者”雄辩的历史场景,以培养学生的历史创新能力和历史想象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公元前五世纪中叶以后希腊产生的智者学派提出“人是万物的尺度”这一观点,这是西方思想史上人文主义精神的最初体现,此后,他们开始了用人的眼光去观察世界的有益尝试,并从自己的新方法中得出与以往不同的结论,充分体现了对真、善、美的追求。 重点与难点

最新德育课教案

德育课教学设计: 课题:培养健康的心理 -----健康心理的表现 活动班级:七年级(2)班时间:2008、11、25 教师:张林[教学目标] 1、知识和能力 说出心理现象的基本内容和心理健康的主要表现;正确看待心理问题。 2、过程与方法 认识当前的环境变化,理解学会主动发展的意义和基本要求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认同如何看待心理问题的观点。 [教学重点难点] 1正确理解心理健康的表现 2保持心理健康必须学会主动适应 [教学步骤及教学内容] 1举例引出新课 ( 先举例《用药灵不灵也要看心情》引起学生对本课的兴趣) 案例链接: 《用药灵不灵也要看心情》 某老太近些日子一直咳嗽不止,儿子就从药店买来止咳药给老太太服用,然而病情仍不见好转,老太太便说一定是儿子图便宜买了假药。于是她自己到医院找医生诊治,医生给她看病时又详细又认真,

然后给她开了止咳药。果然,老太太回家服药后不久,病就好了。她高兴地对儿子说,还是医院的医生医术高,开的药好! 其实,医生给老太太开的药与她儿子买的药都是同一类型的,所含药物成分基本相同。只是病人对医院的信任打心底产生了依赖感,加上医生和颜细语,对疾病解释得入情入理,无形之中起到了暗示作用,从而药到病除。这就是药物的心理效应。 由此可见,人在任何活动中都会产生相应的心理现象,吃药治病也不例外。 健康心理的表现 一、探求心理的奥秘 1.广泛存在的心理现象(重点举例,便于学生理解) 人在工作、学习、娱乐等所有活动中都有心理现象。 认知过程:感觉、知觉、记忆、想象、思维 心理过程情绪情感过程 意志过程 心理现象 个性倾向性特征:需要、兴趣、动机、理想 个性心理 个性特征:能力、气质、性格 议一议:(请学生回答) 你能列举几种身边的心理现象吗? 2.心理健康的表现 1989年世界卫生组织指出,健康的定义包括:躯体健康、心理

苏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全册教案

第1课、我们周围的土壤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 1、能够运用多种方法和多种感官来认识土壤。 2、会描述、记录自己的观察结果。 3、能够和同伴交流自己的观察结果。 知识与技能: 1、知道土壤里含有不同大小的颗粒,含有动植物和它们的遗体 2、能够建立土壤是个混合物的概念。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意识到土壤和动植物有着密切的关系。 2、愿意亲近土壤。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一块土地、给每个学生准备一只放大镜、一份土壤研究记录表、每组一小桶水。 学生准备:一根木棒、一张白纸、一只塑料杯子、一个硬纸板碟子、一把小铲子、一块抹布。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我们今天来研究有关土壤的知识。 二、自主学习 1、说说你对土壤的认识 (1)你对土壤已经知道了些什么? (2)小组内交流、分组汇报。 (3)在活动记录卡上记录你已经知道的有关土壤的知识。 2、挖土壤(室外活动) 把学生带到校园里事先选好的一块土地,让学生自主去挖泥土。 3、观察泥土里有什么 (1)在桌上铺上报纸,把挖来的泥土倒在报纸上,仔细观察泥土里有什么。哪些是你已经知道的?你最惊奇的发现是什么? (2)小组内交流、分组汇报。 (3)在活动记录卡上记下或画下你的观察结果。 4、你还想知道有关土壤的什么知识 (1)你还想知道些什么? (2)小组内交流 (3)在活动记录卡上记下或画下你想知道的问题。 三、课后研究 1、花一定的时间去自主研究一下你们提出的问题,把研究结果记录下来。 2、做实验册 教学反思

第2课、了解土壤 一、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 1、能运用自己的感官观察土壤。 2、能够了解土壤的成分。 3、能利用观察、触摸、握团等方法比较沙与黏土的差异。 4、能通过实验比较三种土壤的渗水性。 知识与技能: 1、知道沙土、黏土和壤土是土壤的三种类型。 2、了解土壤中沙、黏土和腐殖质的多少影响着土壤的种类。 3、知道不同种类的土壤透水性能不同。 4、知道不同的土壤适合种植不同的农作物。 5、能够用感官和不同的方法鉴别土壤中沙、黏土成分的多少。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形成探究意识,意识到自己感官的作用。 2、具有探索土壤的热情,具有关心家乡的意识。 二、教学准备: 土壤、杯子、水、搅拌棒、纸巾。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讲述:前面我们学习了周围的土壤,那么土壤里有什么呢? 2、生回答。 3、师讲:今天我们就来探究土壤。 (二)新授 1、观察土壤 (1)学生户外活动、教师指导学生仔细观察:土壤是什么颜色的?有几种土壤? (2)分组实验:拿出准备好的沙土、黏土、壤土三种土样。 2、自主研究 (1)摸:感觉土壤颗粒的大小,土壤的潮湿程度等。 看:观察土壤颗粒的大小,土壤的颜色深浅等。 捻:感觉土壤颗粒的硬度,土壤的粗糙程度等。 握和搓:通过水的作用,感觉土壤的黏性等。 (2)把土块放入水中,有什么变化,搅动后静置一段时间,水里有什么? (记录在记录本上) 3、学生分小组回答,所研究的情况。 4、小结: 人们将土壤分为三种:沙粒含量特别多的是沙土,黏粒含量特别多的是黏土,而沙粒、粉粒、黏粒三者比例差不多的是壤土。 5、探究透水性能: (1)观察:每一种土壤的颜色,听:摇动一下杯子,每一种土壤的声音听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三1.1《百家争鸣》教案完美版

专题一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一百家争鸣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儒家、道家、墨家、法家等诸子百家的代表人物及主要观点。 2.了解孔子、孟子与荀子对儒家思想形成和发展的重要贡献。 3.认识百家争鸣形成的原因及对当时和后世产生的重要影响。 4.提高学生阅读材料和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1.观看孔子教授学生的动画片,了解孔子的基本思想和人生观点。 2.通过相关的寓言和成语故事来了解道家、法家和墨家的主要观点,增强感性认识。 3.采取比较和启发式教学等方法来理解四家学说的特色和观点。 4.让学生运用诸子百家的观点来解决现实问题,使学生积极参与整个思考过程,用“争鸣”来理解争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多元的思想中,感受诸子百家为人类思想宝库所作出的卓越贡献,体会人类优秀思想对后世惠泽千年的影响;感受先代哲人关于做人、处世和立国的智慧。难点和重点?重点春秋战国时期儒家、道家、法家、墨家四家学派代表人物及主要观点。 ?难点 如何认识和理解百家争鸣在当时与后世的意义和影响。 引入 图片呈现诸子百家: 师生互动:从学生的答案人手,自然过渡到百家争鸣的背景知识。让学生回 忆百家争鸣的背景,为学习百家争鸣概况作好铺垫。 春秋战国时代是中国古代历史上社会政治经济急剧变动的时代,也是哲人辈出的时代,又是中国古代文化思想兴盛和发展的重要时期,国家靠什么治理,需要建立怎样的社会秩序,人的本性是什么??围绕这些问题,诸子各派纷纷亮出自己的观点,各抒己见,争鸣辩论,为后世留下了一座极其丰富珍贵的思想宝库。特别是在面对相同的社会政治问题

时,古代哲人们所进行的思考即所得出的答案,往往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相互补充,相互吸收,这不仅表现在同家而不同派的思想中,也表现在不同家的思想中。 【教师提问】为什么会在春秋战国时期出现思想如此活跃的局面呢? 【师生互动】一定历史时期的思想文化,是一定历史时期的社会现实的反映,即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然后从经济、政治、阶级关系和思想文化等角度做出解释。根本原因:春秋战国,是我国由奴隶制向封建制转变的社会大变革时期。 【教师提问】当时出现主要学派有哪些?他们的代表人是谁?【师生互动】(一)儒家孔子、孟子、荀子 (二)道家老子、庄子 (三)法家韩非子 (四)墨家墨子 【展示材料】材料一 1. 子曰:“仁者爱人。” 2. 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 天下归仁焉??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3. 子曰:“有教无类。” 4.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5. 子曰: “务民之义,敬鬼神而远之,可谓知矣。” 材料二:“苛政猛于虎” 【教师提问】依据材料、结合教材总结孔子的思想学说?(1)仁是孔子思想的核心观念。关于仁,大家要把握四个命题:①仁者爱人。简言之,仁指的是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和谐。我们今天倡导的和 谐理念,实际上可以从孔子思想里找到它的痕迹。 ②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这句话可解释为:你要自己站得住也要让别人站得住,你要想自己事事通达,也要让别人事事通达。举个例子,雪中送炭的成语大家都知道,别人有了困难,你伸出温暖的双手帮助他们,等你遇到了困难,也会得到来自八方的支援。这是做人的很高的境界。用今天的话来说就是“助人自助”。 ③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简言之,就是要换位思考,自己不想要的也不要强加于别

德育活动课教案-宽容

德育活动课教案 教师:吴文娟 课题:学会宽容 教学目的:引导学生明确对别人宽容的重要性,了解宽容的原则。 教学重点:明确宽容的重要性。 教学难点:学会宽容。 教学方法:讨论,分析,归纳。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你想拥有朋友吗? 你想拥有一个和谐,良好,舒适的学习生活环境吗? 你想拥有温馨,融洽,亲密的人际关系吗? 你想将来学业有成吗? 那么请你学会宽容。 二:什么是宽容:(你是怎样理解宽容的?) 1.几个同学发言,谈自己对宽容的理解。(略) 2.师总结宽容的定义:宽容就是指人的度量大,心胸开阔,待人宽厚。 3.师读:《大英百科全书》对宽容的解释:容许别人有行动和判断的自由,对不同于自己观点的见解,应耐心公正地容忍。 爱因斯坦:宽容意味着尊重别人无论哪种可能的信念。 有人赞美说:宽容是在荆棘中生长出来的谷粒。 4.学生读楚庄王宽宏大量的故事。 5.学生谈听完故事的想法,谈楚庄王此事处理得如何。 6.学生举例:历史上宽宏大量的故事。 7.两个同学表演:“一同学撞了对方”。 8.同学谈上述表演可能出现的情况。 9.看大屏谈如果实际生活中出现以下类似情况,将如何处理。 三: 宽容的意义:(为什么要学会宽容) 1.几个同学谈宽容的意义。 2.总结宽容的意义: 1)`宽容不仅是检验一个人道德修养的一个尺度,而且是关系到能否搞好人际关系,能否搞好工作,能否搞好社会安定的重要问题。 2)一个人如果能体谅别人,理解别人,不苛求人,不算计人,他就会被看作与人为善,品德高尚的人。 3)宽容是交友之桥。人们总是爱和厚道的人交朋友。人们常说:“腹中

天地阔,常有渡船人.” 4) 宽容有助于人际关系和谐。它能给人以温暖,感化和醒悟,它能缓解 人与人之间的矛盾冲突,甚至化干戈为玉帛。 四:宽容的原则: 1.两个同学表演“考试作弊” 2.同学谈对一同学允许另一同学抄的看法。 3.师总结:俗话说得好,“大度弥勒佛能容天下难容之事”,但是弥勒佛也是惩恶扬善的。也就是说宽容一定要适度,宽容要有一定的原 则。宽容不是无原则的宽厚,也不是姑息养奸,更不是助纣为虐。 因此,我们“对君子要宽,防小人要严”,并且同损人利己者进行 斗争。 五:自省自查:通过这节德育课,你有了哪些认识。(几个同学发言略)六:学生读《你想拥有朋友吗——请宽容》 七:教师总结:法国大作家雨果说得好:“世界上最宽阔的东西是海洋,比海洋更宽阔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宽阔的是人的胸怀。”宽容,是我们自己一幅健康的心电图,宽容是这个世界一张美好的通行证!同学们,让我们把自己锻炼成为一个具有豁达大度,广阔胸怀的人吧。

一年级语文三疑三探教案

一年级语文三疑三探教案 第一单元教材分析 这个单元是一个充满生活情趣的“拼音世界”,这是一个儿童喜欢的“拼音乐园”。 本单元由6课和一个“积累与应用”组成,要学习的6个单韵母按发音口形的大小排列,每一课都配有帮助学生学习的儿歌和情景图。儿歌浅显易懂,琅琅上口。采取学拼音与认汉字见面的方法,使拼音与汉字紧密结合,相得益彰。但识字无指标要求,学生能认多少算多少,这样不仅增添了学拼音的趣味,而且认识了事物,感知了汉字。 教学重点: 6个单韵母和大写Y、W的读音及书写。 教学难点: 二声和三声的区分。 教学时数: 本单元共十四课时。 课文,6可课时 积累运用,2课时 单元复习课,2课时 单元测试,2课时 试卷讲评课,2课时 ɑ 累计课时数(1)教材分析: 从本课开始学习拼音a,这课主要教学生学习a及a的四声音,和有关a的儿歌,并配有一幅图,儿歌充满亲情,读起来多亲切呀! 目的要求: 1、学习单韵母a,能读准字母的音和它的四声,认识四线格,正

确书写字母a。 2、能找到儿歌中的韵母a和含有a的音节,并朗读儿歌。 3、培养学生良好的用眼习惯,“眼离书本一尺远”。 教学重点: 读准单韵母a的音及其四声。 教学难点: 二声和三声的区别。 教法学法: 三疑三探。 教具学具: 教学挂图、相关的拼音卡。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设疑自探(10分钟) 1、小朋友,你们已经是一年级的小学生了,每天到学校读书识字学本领,怎样学会读书识字呢?首先要学会汉语拼音,学好了汉语拼音就能读准字音,识很多字,读很多书,学很多本领。所以今天第一课我们就学汉语拼音。这节课我们先学习一个单韵母a。出示课题,引导学生设疑:它读什么?它该怎么写?它住在四线三格的哪一格? 2、出示自探提示: 和你的同桌一起读一读,看看谁认识它。观察书上的书写,谁发现它占四线三格的哪一格?试着和同桌一起读一读课后的儿歌。 二、解疑合探(23分钟) 1、在教师的启发下,让学生试着发音,教师点拨,学生反复练读,体会a的发音。 2、在此基础上,出示拼音卡,采取多种形式的读,如领读、齐读、分组读、小老师领读等,帮助学生读准音。 3、小结学习方法:启发学生自己想办法读准和记住a的读音。 4、认识声调符号,在教师的指导下观察图画,利用手势学习声调,

人教版历史必修三教案

人教版历史必修三教案 【篇一:高中历史必修3全册教案人教版1】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3全册教案 第一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第1课“百家争鸣”和儒家的形成(1课时)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知道诸子百家,认识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重要意义;了解孔子、孟子和荀子的主要观点,理解儒家思想的形成。 过程与方法:适度引入古代中国政治发展与传统文化方面的材料,启发学生思考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重要意义。以列表的方法,从时代、主要观点、影响等方面,指导学生归纳孔子、孟子和荀子的主要内容。以百家争鸣为主题,组织学生谈一谈继承中国传统文化思想的认识和感受。组织一次“我读《论语》的读书活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中国古代思想的博大精深:通过学习早期儒家的民本思想,培养学生的人文关怀精神;了解儒家文化是我国传统文化的最主要部分,认识其在世界文化史上的地位和对后世的影响;联系现实,使学生正确对待儒家传统文化,发挥其在当代的积极意义。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百家争鸣”局面出现的历史意义;孔子、孟子、荀子的主要观点,了解儒家思想的形成。 2.难点:儒家思想的形成,认识其在世界文化史上的地位和对后世的影响。三、教学方法:材料分析法、对比法。 四、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 五、教学设计 儒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也是封建社会的统治思想。自孔子创立儒家至今,儒家经过了二千多年的发展历程,其思想与孔孟时代的儒家已是差别很大了。要想了解原始儒家(孔孟荀)的思想的原貌,我们要尽量阅读原始文献资料,所以讲课中涉及很多这方面的史料。学习中我们还要注意孔孟荀思想的异同,也能帮助学生理解儒家思想的发展演变过程。早期儒家思想的一个积极方面是它的民本思想(这一点与后世儒家有较大区别),通过学习民本思想,来

最新德育二教案第三课第三节

教案(课时备课) 课程名称:经济与政治常识第14、15次课学时:4 备课日期:2016年01月30日 一、教学内容(按章、节):第三课发展中的我国经济第三节经济全球化与对外开放 二、教学目的及要求:认识当今社会经济发展的总趋势,经济全球化的主要表现,我国的对外开放政策,我国加强国际经济竞争与合作的措施,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以及坚持发展对外经济关系的原则。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1、正确观察、分析社会以及国内外常见的经济现象,能明确分析当今国际经济全球化的趋势和必然。2、能够进行正确的经济现象分析,为将来融入经济大潮建设奠定良好的认识基础。 四、教具、学具:教材,多媒体工具 五、教学方法及手段:通过大量新闻报道、案例故事、统计数据,结合教材内容,引导学生对德育课产生学习兴趣。 六、教学进程安排:(含板书设计) 1、课程引入 引导学生通过媒体资料和前边讲过的内容分析美国的这场次贷危机为什么演变成了一场席卷全球的世界性金融风暴?什么是经济全球化?经济危机是经济全球化的结果吗?面对金融危机我们中国应采取怎样的措施来面对它? 2、新课讲解 一、面对经济全球化 1、经济全球化的表现和影响。经济全球化的含义:指商品、劳务、技术、资金在全球范围内流动和配置,使各国经济日益相互依赖、相互联系的趋势。经济全球化是世界经济发展的必然。经济全球化的表现是生产全球化、贸易全球化、资本全球化,着重讲解资本全球化:资本总是向利润最高的地方流动,即追求利润的最大化;伴随着生产和贸易全球化,资本全球化规模加大。跨国公司实现全球资本的流通。 经济全球化的积极影响(机遇):促进了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的流动,促进了国际分工水平的提高,促进了国际贸易的迅速发展。经济全球化的消极影响(挑战):扩大了世界各国的贫富差距;导致风险全球化,加大了全球经济的不稳定性,威胁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安全。 2、主要国际经济组织。介绍世界上的主要经济组织有哪些,它们的基本情况和职责,以及我国加入的情况: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集团、世界贸易组织、亚太经合组织。 二、进一步推进对外开放 1、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为什么要实行对外开放?第一,实行对外开放是适应

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教案(教科版

(此文档为word格式,下载后您可任意编辑修改!) 教科版小学三年级科学下册教案 大松坪小学三年级科学 任课教师:彭全友

2014.3.1

第一单元植物的生长变化 1、植物新生命的开始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不同植物的种子,它们的形状、大小、颜色等外部特征各不相同;种子有自己特殊的结构,在适宜的条件下可以萌发生长成一株植物。 过程与方法:用感官和放大镜观察种子的外部形态特征;根据植物生长的已有知识,预测植物种子的内部结构。 情感态度价值观:引发关注植物生长变化的兴趣。 教学重点:引领学生产生问题并积极思考,能用适宜的方式将自己的认识清楚地表达出来,并能想办法证明自己的猜测是否正确。 教学难点:观察各种植物的种子。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猫给小猫哺乳的图片、鸡妈妈带小鸡吃食的图片、向日葵小苗的图片、各种植物的种子(向日葵、花生、四季豆、南瓜、小麦、玉米、绿豆等)、白纸、放大镜。(学生准备)各种植物的种子、白纸、放大镜。 教学过程: 一、听听说说 1、师:小猫是谁生下来的?小鸡是怎么来的呢?向日葵小苗又是从哪里来的呢? 2、生:思考后,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 3、师:(出示图片)验证学生说出的答案。 4、师:植物的一生都要经历出生、成长、繁殖、衰老直至死亡的过程,它的一生发生了哪些变化呢? 二、想想画画 1、师:用图画和文字将植物一生的生长变化过程画下来和写下来。 2、生:在P2页“我知道的植物生长过程”的画板里画图。 3、师:展示学生画的作品。

4、师:指名学生说说自己画的作品的意义。 5、师:有些植物可以用根、茎、叶繁殖后代,但是,我们熟悉的绿色开花植物几乎都是从种子开始它们新的生命的。 三、观察种子 1、师:每个人把自己带来的白纸放到桌面上,将带来的植物的种子放到白纸上,观察植物的种子,边观察边记录。可以借助放大镜观察。 2、师:观察植物的种子,你准备观察种子的什么? 3、生:说说自己的想法? 4、师:你们说对了,我们观察植物的种子,要观察种子的形状、大小、颜色等。 5、生:观察植物的种子。 6、师:通过观察植物的种子,你发现了什么? 7、生:汇报自己的发现。(师:关注学生的汇报) 8、师:不同植物的种子,从外观来看,它们的形状不一样、大小不一样、颜色不一样、种皮不一样等。种子的里面有什么呢? 9、师:要知道种子的里面有什么,该怎么办? 10、生:先预测种子的里面有什么,再掰开种子看一看。 11、生:继续观察植物的种子。观察后汇报。 12、师:(小结)不同植物的种子,它们的形状、大小、颜色、种皮等各不相同,但种子的里面是相同的,都有胚根和胚芽。 四、做好准备 1、师:本学期,让我们种植凤仙花,观察它的生长变化过程。 2、师:①准备凤仙花的种子。②查阅凤仙花的有关资料,了解凤仙花的栽培方法。③准备播种所需要的材料和工具。 作业布置: 家庭作业:准备凤仙花和四季豆的种子。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