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西方政治思想史纲课件整理

西方政治思想史纲课件整理

西方政治思想史纲课件整理

1. 马克思主义政治观基本内容

1) 政治的根源是经济,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政治关系归根到底是由经济关系决定的。这说明政治不是脱离经济而孤立存在的,政治的性质由经济基础的性质所决定,但又反作用于经济基础。政治和经济的相互作用过程,反映着阶级关系及阶级利益的复杂关系。强调经济对政治的决定性作用,是马克思主义政治学的根本特征。

2) 政治的实质是阶级关系。在阶级社会中,阶级性是政治的基本特性。这里的阶级关系不仅包括了敌对阶级之间的关系,还包括了其他类型的阶级关系。具体地说,主要有统治阶级与被统治阶级的关系,领导阶级与同盟者的关系,统治阶级内部的关系等。3) 政治的核心是政治权力。任何阶级要实现自己的目的,都必须掌握对国家或社会的最高统治权。无论是剥削阶级占统治地位的社会,还是人民掌握政权的社会,政治关系的存在与解决,都是通过政治权力实现的。政治权力的中心问题是国家。它是关系全部政治的主要的和根本的问题。

4) 政治活动是科学,是艺术。马克思主义认为,政治作为一种社会现象,是有规律可循的。我们通过历史唯物主义方法研究它,就能从错综复杂的政治现象中找到其规律性,从而在政治实践中通过运用政治规律实现自己的阶级意志,维护自己的阶级利益。

2、古希腊政治思想的特点有哪些?

1) 自然政治观与整体主义价值取向。自然政治观是指城邦是自然形成的,因此要从自然出发去看问题,尤其是在个人与国家的关系上,将国家视为第一位,个人是第二位的;个人没有独立的价值,个人必须融入整体才能实现自己的价值。

2) 理性的政治思考与近于科学的研究方法。古希腊公民把权力掌握在自己的手中,不受功利和宗教思想的影响,通过他们的法律和民主制度规范政治权利,并运用几何、逻辑等科学的方法研究政治权利。

3) 政体研究为中心,协调公民关系为主题。政治学是关于城邦的学术,城邦主义的多元化使希腊政治思想家视野开阔,而对于如何分配权利义务,实现公民内部和谐,也是希腊政治思想家一致的共识。

4) 公民的政治意识和政治视角。古希腊政治家以公民的视角认识政治现象,站在公民的立场上阐述政治见解,民主制度的发展需要公民的广泛参与。

3.如何理解苏格拉底“自知己之无知”这一命题

1)苏格拉底这一命题的价值是:一方面,把承认无知作为知的起点;另一方面,知识只局限于某一特殊的具体的事物或领域局,试图引导人们讨论普遍的原则。

2)从上述命题出发,苏格拉底又引伸出有一命题:“美德即知识”。

○1判断真理要靠知识,不能靠多数;

○2治理国家的人应当是懂得治国艺术的人,应当由掌握政治知识的人来治理国家;

○3反对僭主政府和豪富专政,主张贵族政体和贤人政治;

○4城邦应注重教育;公民必须维护国家的尊严,法律如契约,在一国之内就是等同

于签署了契约。

3)评价:苏格拉底的上述思想观点虽仍然不是系统的政治理论,但这些思想不仅直接影响了他的学生柏拉图等人,而且对整个西方的政治思想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被西方世界称作古代西方思想家中最伟大的人物。

4、理想国

它是古希腊著名政治思想家柏拉图的主要著作。

主要思想:1)强调国家理念——城邦现实的逆反构思,强调正义,它始于正义,终于正义。正义就是每个人根据上天赋予自己的品质,做好自己分内的工作,正义的城邦就是个人按照天性做自己应做的本分工作的共同体。

2)正义城邦的实现

○1哲学家治国论。统治者是最高的、决定性的等级,他们应该是智慧的化身,因而他们应该具有高超的智慧,广博的知识,完美的德行,绝对的权力。

○2倡行教育,净化城邦文化,主张教育是培养美德的途径。认为对青少年的教育要循循善诱,不要强迫他们学习,其教育应该是系统的知识教育和训练。

3)评价:《理想国》一书是柏拉图中年时期的作品,在书中他提出了一种理想的国家制度,但这理想是虚幻的,开创了理想主义先河;然而他的教育思想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最难能可贵的是它能够把哲学与政治及社会现实结合起来,使理念不再停留在个人思想中的概念,而被应用于改造社会。

5、亚里士多德是怎样论述城邦性质的?

1)城邦国家是一种至高而广涵的社会团体,他的目的是人类过优良的幸福生活。国家是最高的社团,它的本质高于个人,目的是实现最高的善,完成人的本性。

2)认识政治的动物,政治学是一切学术中最重要的学术。城邦是自然演化的产物,人类是自然趋向于城邦政治生活的动物,城邦高于个人,个人依赖城邦,个人与城邦的关系犹如部分与整体的关系,作为城邦一份子的个人,只能在城邦中才能完备自己的品德和显示自身的才能。

3)人类的私心不会因为公产制度的建立而随之消失。

4)公民与政治理论,公民的品质应符合政体的要求,正宗政体应以公共利益为依归。城邦的优劣与公民的优劣有密切的关系,而优秀的公民必须具有优秀的公民品德。5)理想城邦应遵守的基本原则:

○1最良好最稳定的政体,是由中产阶级掌权的共和政体是贫富两要素的政体。

○2反对过分的贫富悬殊,主张产业私有而

财务共有。

○3法律是中道的权衡,可免于情绪的影响。

○4实行民主政治,公民轮流掌权。

○5城邦不宜过大,人口不宜过多,疆域必须适当。

○6通过教育起导人的理性和培养公民的善德,并使公民能适应本邦的政治体制。

6、论述柏拉图与亚里士多德政治思想的异同?

相同点:二者的法治论都认为法律是比较好的通知方式,都认为法律是有普遍性、权威性、正义性,都认为应根据全体公民的利益来制定法律。

不同点:

1)柏拉图的政治思想具有唯心主义的色彩,而亚里士多德的政治思想具有唯物主义的

色彩。

2)政体:柏拉图主张建立混合整体,主张君主制的智慧和民主制的自由混合起来;亚里士多德主张建立以中产阶级为基础的共和政体,以中庸为原则,以讲述主体公民的利益为宗旨,以法治原则为手段。

3)城邦本质:柏拉图主张公民内部或公民团体整体的高度统一与和谐;亚里士多德用溯源法阐述城邦是自然形成的社会有机体,用分析法阐明公民的本质决定城邦,是平等公民组成的社会有机体。

4)国家的来源:柏拉图主张国家的社会分工,各需所求,各尽其能;亚里士多德认为国家具有自然属性,是自然而然的形成的。

5)正义论方面:柏拉图的正义论实质是另一种等级正义,是建立在将社会和公民分为三个不同等级基础上的正义;亚里士多德的正义论实质在于平等的公正,是一种公民都能享有的正义。

6)整体主义:柏拉图主张绝对的整体主义;但亚里士多德是较温和的,没走极端,对个人以及个人利益、权力和价值给予了一定限度的承认。

7、双城论

古罗马教父派噢古斯丁《论上帝之城》中提出神权政治思想。

主要内容有:1)神权理论:原罪说,人之原罪与上帝恩典。噢古斯丁认为只有善才是本质和实体,它的根源就是上帝,而罪恶只不过是“善的缺乏”或“本体的缺乏”这种决定论的“原罪”和“救赎”理论使得基督教的人性论像上帝论和基督论一样充满了神秘主义色彩。“原罪”是先验的和形而上学的罪,而“救赎”同样也是先验的被预定的。人的自由意志遭到了贬抑,人的邪恶本性使他不可能依靠自身的力量而向善,只有上帝的恩典才能使人重新获得善良意志,并最终获得拯救。

2)天上之城与地上之城。噢古斯丁指出,世界上有两种统治,一是善的统治,一是恶的统治,并把善恶两种不同性质的统治,分别称为上帝之城和地上之城。主张的是两种国家,两种和平。

3)国家与教会的关系,即世俗的政权组织和教会的关系。他认为国家是上帝在人世的代仪机构,认为现存的世俗权力是上帝赋予的,是

维持世俗社会秩序所必需的,也体现着保卫和平,维护正义的善的愿望,只是他不给人们带来永久的和平和永远的幸福。而教会则是负责拯救人们的灵魂。由于灵魂优于肉体永恒优于短暂,从而教会也便高于国家。

评价:噢古斯丁的思想对整个中世纪的基督教世界产生了巨大深远的影响,开教权俗权之争的先河,他对琐碎的教义进行梳理,给基督教披上了合法的外衣。但是其思想也有消极的一面,他服从于信仰,迷信于教权。

8、阿奎那改造亚里士多德政治思想的内容

阿奎那从维护封建秩序和教会权威出发大量吸收亚里士多德的学术成果,应用亚里士多德的哲学来论证基督教的信仰,并且解释和回答了当时的社会、政治、思想方面,所面临的各种矛盾和问题,成为集经院哲学之大成而又加一革新的神权政治学家。

1)协调理性与信仰的关系。人有理性,人天生是神会政治动物,国家的建立是人类合群生活的需要。阿奎那接受亚里士多德的观点,承认人是有理性的动物。一切物体都要受到理性生物即人的控制,如同人的身体要受灵魂的控制一样,一个城市则要受到国家的控制。

2)整体学说:君主制是最好的政体,暴君是最坏的政体。暴政是上帝对世人罪孽的惩罚。阿奎那接受了亚里士多德的整体分类说,认为国家的统治有正义与不正义之分,如果一个自由人的社会是在为公共谋幸福的统治者的治理下,这种统治就是正义的,如果统治者为一己之利而倒行逆施,这种统治就是不正义的。

3)法的理论:法是人类的行为准则,法的目的是公共幸福,永恒法高于一切。亚里士多德指出法律必然是根据政体制定的,法律是最优良的统治者,而阿奎那认为法律是以整个社会的公共幸福为目的的,并把法律分成了永恒法、自然法、神法和人法。

9、《论世界帝国》

本书是意大利诗人、文艺复兴的先驱但丁的主要代表作,它宣扬反教会的世俗政治观,体现了人文主义的思想。

1)为了实现世界和平造福人类,有必要建立一个统一的世界整体。

2)古罗马建立统一的世界大帝国,征服并统治世界,合乎公理。罗马人生而治人,其统治顺应上帝的意志。

3)世袭君主的统治权直接由上帝赋予,并非来自教皇。教权与王权均来自上帝,互不统属,必须各司其职。

评价:

该书反映了处于四分五裂状态下的意大利市民阶级希望统一,批判教会,强烈要求政教分开的思想。但是建立统一天下的世界帝国不符合世界潮流,另外,由罗马人掌握统治权力体现了一种种族优越感。

10、马基雅维利

1)生平: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著名的政治思想家和哲学家,

主要著作有《君主论》等。

2)主要思想:

○1权力政治观。人性是观察社会政治问题的出发点,政治应当脱离道德的约束,对事情的实际方面和想象方面应严加分辨。马基雅维利认为,凡人都有一种共同的本性:人性是恶的,人的欲望总是超过自己的能力,欲望无穷而能力有限,因而人总是得不到满足,追逐权力。

○2共和理想和君主专制。结束意大利分裂混乱局面的唯一出路就是建立君主专制制度,只把君主政体看作是挽救意大利的临时性措施,在国家统一之后仍应建立民主共和政体,才能使意大利长治久安。

○3君主的统治方法。马基雅维利从人性恶这一观点出发,认为君主要实现意大利的统一,要维护意大利的政局稳定,必须善于统治,善于用权术对付邪恶的人性。

○4马基雅维利主义:以目的说明手段,为达到一定政治目的可以不择手段的政治无道德论,被称为马基雅维利主义。

3)评价:

积极因素:○1是为统一意大利服务的是君主统一意大利的方法;

○2以人的眼光观察政治,从人性、政治现实、历史中引申出政治原则,是近代政治学说的奠基人;

○3把政治学变为管理国家的学问;

政治与伦理既有联系,又属两个领域,不能把道德教条机械的搬到政治斗争中来。

消极因素:○1政治有其道德准则,完全不顺道德的政治是不道德的政治;

○2政治手段与目的不可分割;

○3无道德论影响泛滥。

11、博丹主权论的基本内容和意义

1)主权的起源:从家庭的父权中引伸出国家的主权。

2)主权的定义:主权是在一个国家中进行指挥的“超乎于公民和臣民之上,不受法律限制的最高权力”。

3)主权的特征:○1永久性,时间上的永恒;○2绝对性,空间上的至高无上、不受限制、不可分割。

4)主权的内容:立法权;宣战、媾和与缔结条约的权利;官吏任命权;最高裁判权;赦免权;要求臣民效忠和服从的权力;货币铸造和度量衡的选定权;课税权。

5)对主权者的约束:

○1主权者有权支配臣民,但主权者却不应受臣民的任何约束。

○2对主权者的约束只能来自两个方面:一方面来自上帝和神法;另一方面来自道德、正义的力量,即自然法。

6)意义:主权学说在政治思想史上有着重要的意义。他对主权的定义、特点和内容作了较为全面的阐述,适应了历史发展的需要,不仅为当时中央集权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奠定了理论基础,而且也为后来的各国政府维护自身的独立自主和领土主权的完整提供了理论依据。但是许多方面未能完全摆脱封建观念的束缚,仍有较大的保守性。

12、《乌托邦》

《乌托邦》是托马斯·莫尔

的主要著作。它对英国社会进行揭露和批判,从揭露英国的法律制度和司法活动入手,追根溯源,找出各种社会弊病的根源。对“羊吃人”的现象、国家和法律的性质问题进行猛烈评击,明确指出私有制度是所有这些社会弊病的根源。内容:1)经济制度上强调公有制,主张由国家来组织生产,人人劳动,实行按需分配原则,消灭商品货币。

2)政治制度上实行民主制,选举总督,重大问题交全体人民讨论决定;法律要简明公正、人人熟悉;宗教信仰自由。

评价:积极方面:该书对当时欧洲社会的各种政治弊端作了较深刻而尖锐的批评,提出了许多发人思考的新见解,并构思了一个令人向往的社会主义蓝图,对未来社会提出了许多天才的意见,在政治思想史上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它是空想社会主义的先驱和伟大的奠基人。

消极方面:由于时代的局限,使《乌托邦》一书不可避免的仍带有封建社会乃至奴隶社会的某些旧痕迹。

13、格劳修斯

近代西方资产阶级政治思想家,代表著作《战争与和平》等。

1)自然法学说。他认为理性与意志是法的基础,自然法源自理性,高于来自意志的人法和神法。他主张维护私有财产,初步提出了自然权利,认为共同的道德标准是人类社会的结合力。

2)国家与主权理论。根据社会契约建立国家,其主权具有内、外两个层面,否定人民主权,主张君主主权。人民选择政府形式的行为不可逆,主权是主权者的私权,政府的目的不仅局限于人民的福利。

3)国际法的理论。自然法是国际法的的基础,国际法来源于人类对共同生活的自然需求,其目的在于寻求和平,尽力减少战争。第一次改变了古代以来万民法含义,其主体成为拥有主权的国家,产生近代意义上的国际法。

评价:

格劳修斯的自然法和社会契约论是代表新兴资产阶级的利益和要求的,他开始摆脱神学政治论的羁绊,用人的眼光来看待财产、国家、法律和其他政治问题。他的主张在当时历史条件下,有很多进步的地方,例如他明确的提出了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的原则,但是他没有完全摆脱封建主义的偏见,学说比较保守。

14、法西斯主义

法西斯主义又名国家社会主义出现于十九世纪末。

1)它的思想渊源:法西斯主义接受了尼采的权力意志论和超人说,法西斯主义人物都承认自己是尼采思想的继承者。同时他还接受了西方政治思想中一切宣传暴力和强权的成分,如马基雅维利,霍布斯的性恶论。

2)特征:法西斯主义者鼓吹意志高于实际,行动高于理论,不承认真理有客观的正确标准,不承认行动要受理论的指导,所以法西斯

主义并没有比较统一的完整的比较固定的理论体系。他们只问目的,不问原则。

3)主要代表人物:希特勒在德国建立“纳粹”党开始宣传法西斯主义,它的主要思想有:

○1鼓吹高级人种说,宣扬反动血统论。

○2鼓吹民族奴役,宣扬反犹太主义。

○3鼓吹侵略扩张,宣扬背信弃义。

○4贬低文化教育,推行愚民政治。

○5反对民主政治,主张个人独裁。

4)评价:

法西斯主义是资本主义进入帝国主义时代之后,垄断资产阶级的一种极端反动的政治主张,法西斯主义并不是个别狂人思想混论的结果,而是资本主义内部矛盾激化的产物。法西斯主义的传播,曾给世界人民带来了巨大的灾难,为广大人民所深恶痛绝,但西方国家中至今也仍有少数人继续宣扬法西斯主义,而且在一部分幼稚狂热的青年人中仍有影响这是不能不令人警惕的。

15、论述霍布斯与洛克政治思想的异同

相同点:

1)时代背景相同。都处于资本主义早起发展时期。

2)都赞同社会契约论。

3)都倡导法制和分权。

4)他们都批判保皇党的君权神授和文权论,都倡导政教分离。

不同点:

1)霍布斯赞同资本主义君主制;而洛克赞同立宪君主制,他反思了霍布斯的绝对君主专制理论。

2)方法论不同:霍布斯主张机械唯物主义;而洛克认为观念是知识的唯一来源。

3)契约论方面:霍布斯赞同权利的转让;而洛克认为只有仲裁权利才转让。

4)在法制分权方面:霍布斯认为法律只用来治民;而洛克认为整个政权和君主也要依法。

5)在自然权利理论方面:洛克认为自然权利是一种完备的状态(人是理性的,拥有生命、自由、财产权);而霍布斯只是提出了自然保存。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