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手性农药旋光对映体的分析研究

手性农药旋光对映体的分析研究

手性农药旋光对映体的分析研究
手性农药旋光对映体的分析研究

手性分子的拆分技术

手性分子的拆分技术 Document serial number【LGGKGB-LGG98YT-LGGT8CB-LGUT-

手性分子的拆分技术 郝婷玉 57 15级材料工程 摘要:对外消旋体实施拆分是获得手性物质的重要途径。本文综述了外消旋体的拆分方法,主要有直接结晶拆分法、化学拆分法、动力学拆分法、色谱拆分法( 含毛细管电泳法) 和手性膜拆分法等五大类。其中, 包括目前作为手性拆分主要方法的色谱技术在内的前 4 类方法, 由于批处理能力小、工业放大成本高 ,不适合大规模生产 ; 相反,膜分离技术具有能耗低、易于连续操作等优点 ,被普遍认为是进行大规模手性拆分非常有潜力的方法之一,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关键词:手性分子;拆分;对映体;外消旋化合物 手性是自然界存在的一种普遍现象, 在药物化学领域尤为突出 ,已知药物中有 30 %~ 40 %是手性的。手性是生物体系的一个基本特征, 很多内源性大分子物质,如酶、蛋白、核酸、糖, 以及各种载体、受体等都具有手性特征。此外,手性还在医药、食品添加剂、杀虫剂、昆虫性信息素、香料和材料等领域有着深刻影响。特别是在医药行业,手性药物对映体通过与体内大分子的立体选择性结合, 产生不同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过程, 可能具有不同的药理毒理作用。随着医药行业对手性单体需求量的增加和对药理的探究,如何获得高纯度手性单体已成为一个令人困扰的问题。因此 ,手性药物的分离分析就显得尤为重要。随着对手性分子认识的不断深入,人们对单一手性物质的需求量越来越大,对其纯度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单一手性物质的获得方法大致有以下三种:(1)手性源合成法:是以手性物质为原料合成其它手性化合物,这是最常用的方法。但由于天然手性物质的种类有限,要合成多种多样的目的产物会遇到很大困难,而且合成路线步骤繁多,也使得产物成本十分高昂。(2)不对称合成法:是在催化剂或酶的作用下合成得到过量的单一对映体化合物的方法。化学不对称合成高旋光收率的反应仍然有限,即使如此,所得产物的旋光纯度对于多

手性药物的合成与拆分的研究进展

手性药物的合成与拆分的研究进展 手性是自然界的一种普遍现象,构成生物体的基本物质如氨基酸、糖类等都是手性分子。手性化合物具有两个异构体,它们如同实物和镜像的关系,通常叫做对映异构体。对映异构体很像人的左右手,它们看起来非常相似,但是不完全相同。 目前市场上销售的化学药物中,具有光学活性的手性药物约占全部化学药40% } 50%,药物的手性不同会表现出截然不同的生物、药理、毒理作用,服用对映体纯的手性药物不仅可以排除由于无效(不良)对映体所引起的毒副作用,还能减少药剂量和人体对无效对映体的代谢负担,对药物动力学及剂量有更好的控制,提高药物的专一性,因而具有十分广阔的市场前景和巨大的经济价值[Dl 1由天然产物中提取 天然产物的提取及半合成就是从天然存在的光活性化合物中获得,或以价廉易得的天然手性化合物氨基酸、菇烯、糖类、生物碱等为原料,经构型保留、构型转化或手性转换等反应,方便地合成新的手性化合物。如用乳酸可合成(R)一苯氧基丙酸类除草剂[}z}。天然存在的手性化合物通常只含一种对映体用它们作起始原料,经化学改造制备其它手性化合物,无需经过繁复的对映体拆分,利用其原有的手性中心,在分子的适当部位引进新的活性功能团,可以制成许多有用的手性化合物。 2手性合成 手性合成也叫不对称合成。一般是指在反应中生成的对映体或非对映体的量是不相等的。手J险合成是在催化剂和酶的作用下合成得到过量的单一对映体的方法。如利用氧化还原酶、合成酶、裂解酶等直接从前体化合物不对称合成各种结构复杂的手性醇、酮、醛、胺、酸、酉旨、酞胺等衍生物,以及各种含硫、磷、氮及金属的手性化合物和药物,其优点在于反应条件温和、选择性强、不良反应少、产率高、产品光学纯度高、无污染。 手性合成是获得手性药物最直接的方法。手J险合成包括从手性分子出发来合成目标手性产物或在手性底物的作用下将潜在手性化合物转变为含一个或多个手性中心的化合物,手性底物可以作为试剂、催化剂及助剂在不对称合成中使用。如Yamad等和Snamprogetti 等在微生物中发现了能催化产生N-氨甲酞基一D-氨基酸的海因酶( Hy-dantoinase)。海因酶用于工业生产D一苯甘氨酸和D一对轻基苯甘氨酸。D一苯甘氨酸和D一对轻基苯甘氨酸是生产重要的临床用药半合成内酞胺抗生素(氨节青霉素、轻氨节青霉素、氨节头炮霉素、轻氨节头炮霉素)的重要侧链,目前国际上每年的总产量接近SOOOto 3外消旋化合物的拆分 外消旋拆分法是在手性助剂的作用下,将外消旋体拆分为纯对映体。外消旋体拆分法是一种经典的分离方法,在工业生产中己有100多年的历史,目前仍是获得手性物质的有效方法之一。拆分是用物理化学或生物方法等将外消旋体分离成单一异构体,外消旋体拆分法又可分为结晶拆分法;化学拆分法;生物拆分法;色谱拆分法;膜拆分和泳技术。 3. 1结晶拆分法 3.1.1直接结晶法 结晶法是利用化合物的旋光异构体在一定的温度下,较外消旋体的溶解度小,易拆分的性质,在外消旋体的溶液中加入异构体中的一种(或两种)旋光异构体作为晶种,诱导与晶种相同的异构体优先(分别)析出,从而达到分离的目的。在。一甲基一L一多巴的工业生产中就是使两种对映体同时在溶液中结晶,而母液仍是外消旋的,把外消旋混合物的过饱和溶液通过含有各个对应晶种的两个结晶槽而达到拆分的目的[3]。结晶法的拆分效果一般都不太理想,但优点是不需要外加手性拆分试剂。若严格控制反应条件也能获得较纯的单一对应体。 3. 1. 2非对映体结晶法

手性化合物的拆分技术

手性化合物的拆分技术研究进展 许多药物具有光学活性。一般显示光学活性的药物分子,其立体结构必定是手性的,即具有不对称性。手性是指其分子立体结构和它的镜像彼此不能重合。互为镜像关系而又不能重合的一对分子结构称为对映体。虽然对映异构体药物的理化性质基本相同,但由于药物分子所作用的受体或靶位是由氨基酸、核苷、膜等组成的手性蛋白质和核酸大分子等,后者对与之结合的药物分子的空间立体构型有一定的要求。因此,对映异构体在动物体内往往呈现出药效学和药动学方面的差异。鉴于此,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规定,今后研制具有不对称中心的药物,必须给出手性拆分结果,欧盟也提出了相应的要求。因此,手性拆分已成为药理学研究和制药工业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1.生成非对映体拆分 此方法是利用外消旋混合物与手性试剂反应后生成有不同性质的非対映体,从而利用生成物的不同物理性质(溶解度、蒸汽压、结晶速率等)将其分离,再将分离后的物质分别还原成之前的対映体。 还可以使用拆分剂家族代替单一拆分剂进行拆分,所谓拆分剂家族是指有类似结构的2~3个手性剂拆分剂。组合拆分提高了产品收率和纯度。 2.动力学拆分 利用两个対映体和手性试剂发生反应的速度不一样,在混合物中添加不足量的手性试剂。一个対映体与手性试剂结合,从而得到纯的反应慢的対映体。可以分为经典动力学拆分和动态动力学拆分,动态动力学拆分是指将经典动力学拆分和底物消旋化相结合的拆分方法,理论产率可以达到100%。底物消旋化分为化学消旋化和酶消旋化,由于酶消旋化具有操作条件温和、产率高、副反应少等优点而具有广泛的工业应用价值[4]。 3.液膜拆分 将具有手性识别功能的物质溶解在溶剂中制备液膜,利用内外向间推动力(浓度差、pH 差等)使待分离物中的某种物质得到富集。液膜分离方法又分为本体液膜、乳化液膜、支撑液膜3种类型。 4.固体膜拆分 此方法是基于対映体间亲和力的差异,利用推动力(浓度差、压力差、电势差)进行分

含氟农药、含杂环农药和手性农药将是未来农药发展方向

含氟农药、含杂环农药和手性农药将是未来农药发展方向 2015年6月10-12日,“第四届农药行业知识产权与科技创新高峰论坛”在中科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顺利召开。在会议上,来自于中国化工信息中心的胡笑形教授作了一篇题为《2015至2019年专利过期农药的剖析与开发利用》的报告。在这份报告中,胡教授通过对2015~2019年专利过期农药的结构特性分析,提出未来农药将向含杂环、含氟及手性农药等方向发展。 胡教授指出,2015~2019年专利过期农药品种有28个,其中杀虫剂5个,杀菌剂12个,除草剂10个及安全剂1个。在这27个农药品种(不含安全剂)中,含杂环农药高达20个,占74%。含氟农药有14个,占51.9%。含氟、含杂环的多特性农药有10个,占37%。另外,胡教授也提到近年来手性农药得到了较大发展,27个农药中有4个手性农药,占14.8%。而集3种特性(杂环、含氟和手性)于一体的情况较少,仅有2个,分别为苯噻菌胺和噁唑酰草胺。 表一:2015~2019年专利过期农药品种 活性成分结构特性类别研发公司吲唑磺菌胺(Amisulbrom) 含杂环、含氟杀菌剂日产化学 苯噻菌胺(Benthiavalicard)含杂环、含氟、手性杀菌剂日本组合化学环氟菌胺(Cyflufenamid)含氟杀菌剂日本曹达 胺苯吡菌酮(Fenpyrazamine)含杂环杀菌剂住友化学氟吡菌胺(Fluopicolide)含杂环、含氟杀菌剂拜耳 氟嘧菌酯(Fluoxastrobin)含杂环、含氟杀菌剂拜耳精甲霜灵(Metalaxyl-M)手性杀菌剂先正达苯菌酮(Metrafenone)/ 杀菌剂巴斯夫 吡噻菌胺(Penthiopyrad)含杂环、含氟杀菌剂三井化学 丙硫菌唑(Prothioconazole)含杂环杀菌剂拜耳 吡唑醚菌酯(Pyraclostrobin)含杂环杀菌剂巴斯夫霜霉威(Valifenalate)/ 杀菌剂意赛格 四唑酰草胺(Fentrazamide)含杂环除草剂拜耳 氟吡磺隆(Flucetosulfuron)含杂环、含氟除草剂LG生命科学甲酰胺磺隆(Foramsulfuron)含杂环除草剂拜耳噁唑酰草胺(Metamifop)含杂环、含氟、手性除草剂东部韩农 嘧苯胺磺隆(Orthosulfamuron)含杂环除草剂意赛格 五氟磺草胺(Penoxsulam)含杂环、含氟除草剂陶氏益农唑啉草酯(Pinoxaden)含杂环除草剂先正达环磺酮(Tembotrione)含氟除草剂拜耳 噻酮磺隆(Thiencarbazone)含杂环除草剂除草剂拜耳苯唑草酮(Topramezone)含杂环除草剂巴斯夫

浅谈手性化合物与现代医学

浅谈手性化合物与现代医学 一、手性化合物简介 手性化合物(chiral compounds)是指分子量、分子结构相同,但左右排列相反,如实物与其镜中的映体。人的左右手、结构相同,大姆至小指的次序也相同,但顺序不同,左手是由左向右,右手则是由右向左,所以叫做“手性”。也就是指一对分子。由于它们像人的两只手一样彼此不能重合,又称为手性化合物。判断分子有无手性的可靠方法是看有没有对称面和对称中心。 手性问题与我们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天然存在的手性化合物品种很多,并且通常只含有一种对映体,手性问题还牵涉到农业化学、食品添加剂、饮料、药物、材料、催化剂等诸多领域。它的研究已经成为科学研究和很多高科技新产品开发的热点。在过去20年里,手性研究具有戏剧性的发展,已从过去的少数几个专家的学术研究发展到大面积科学研究的需要,在一些领域并已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物质的手性已经变成越来越需要考虑的问题,其对我们的日常生活正在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手性化合物主要从天然来源、不对称合成和外消旋体拆分3个方面得到。由天然来源获得手性化合物,原料丰富,价廉易得,生产过程简单,产品的纯度一般都较高,因此很多量大的产品都是从天然物中获得。在药物工业中由于对手性药物的要求不断增加,其大大激发了不对称有机合成的发展,使一些生物技术、生物催化剂也迅速扩展到该领域产生纯的的手性中间体和手性产品。 二、手性药物 由于自然界的生命体存在有手性,因而也就产生了手性药物。手性药物指分子结构中存在手性因素的药物。通常是指由具有药理活性的手性化合物组成的药物,或者是只含有效对映体或是以有效对映体为主的药物。按药效方面的简单划分,手性药物可能存在以下几种不同的情况:①只有一种对映体具有所要求的药理活性,而另一种对映体没有药理作用或活性很小。②一对对映体中的两个化合物具有等同或近乎等同的同一药理活性。③一对对映体具有完全不同的药理活性。 ④一对对映体之间一个有药理活性,另一个不但没有活性,甚至表现出一定的毒副作用。⑤一对对映体之间药理活性相近,但存在个体差异。⑥一对对映体中,一个有活性,另一个却发生拮抗作用。 三、手性药物未来展望 手性制药是医药行业的前沿领域,2001年诺贝尔化学奖就授予在分子不对称催化反应中做出杰出贡献的三位科学家。目前,世界单一对映体手性药物的销售额持续增长。1998年销售额已达到964亿美元。2000年的销售额为1330亿美元,并估计2008年达到2000亿美元。手性药物以其疗效高、毒副作用小、用药量少的优点满足了市场的需求,因而成为未来新药研发的方向。

手性药物拆分技术的研究进展

手性药物拆分技术的研究进展 摘要:简要阐述了手性药物的世界销售市场。综述了目前实验室和工业生产领域手性药物的拆分方法,包括:结晶拆分法,化学拆分法,动力学拆分法,生物拆分法,色谱拆分法,手性萃取拆分法和膜拆分法等,并简要介绍了每种方法的应用情况及优缺点。 关键词:手性药物; 外消旋体; 手性拆分 自然界存在各种各样的手性现象,比如蛋白质、氨基酸、多糖、核酸、酶等生命活动重要基础物质,都是手性的。据统计,在研发的1200种新药中,有820种是手性的,占世界新药开发的68%以上[ 1 ]。美国FDA在1992年发布了手性药物指导原则,该原则要求各医药企业今后在新药研发上,必须明确量化每一对映异构体的药效作用和毒理作用,并且当两种异构体有明显不同作用时,必须以光学纯的药品形式上市。随后欧共体和日本也采取了相应的措施。此项措施大大促进了手性药物拆分技术的发展,手性药物的研究与开发,已经成为当今世界新药发展的重要方向和热点领域[ 2 ]。当前大多数药物是以外消旋体的形式出现,即药物里含有等量的左右两种对映体。但是近年来单一对映体药物市场每年以20%以上的速度增长。1993年全球100个热销药中,光学纯的药物仅仅占20%;然而到了1997年, 100个中就有50个是以单一对映体形式存在,手性药物已占到世界医药市场的半壁江山。在1993年,手性药物的全球销售额只有330亿美元;到了1996年,手性药物世界市场已增长到730亿美元; 2002年总销售额更是达到1720亿美元, 2010年可望超过2500亿美元[ 3~5 ]。广阔的应用前景和巨大的市场需求触发了更多的医药企业和学者探索更新更高效地获得单一手性化合物的方法。 不同的立体异构体在体内的药效学、药代动力学和毒理学性质不同,并表现出不同的治疗作用与不良反应,研究与开发手性药物是当今药物化学的发展趋势。随着合理药物设计思想的日益深入,化合物结构趋于复杂,手性药物出现的可能性越来越大;另一方面,用单一异构体代替临床应用的混旋体药物,实现手性转换,也是开发新药的途径之一[ 1 - 3 ]。1985~2004年上市的550个新化学合成药物中,有313个药物具有手性中心,其中以单一异构体上市的手性药物为167个,手性药物数量呈逐年上升趋势; 2005年世界药物的销售总额为6 020亿美元,而手性药物的销售总额为 2 250亿美元,占全球制药市场销售总额的37% , 2010年可望超过 5 000亿美元[ 4 - 6 ]。总之, 手性药物大量增长的时代已经来临,手性药物制备技术的发展亦日趋完善,这为以制备和生产手性药物为主要内涵的手性工业的建立和发展奠定了基础。 手性药物的制备技术由化学控制技术和生物控制技术两部分组成。手性药物的化学控制技术可分为普通化学合成、不对称合成和手性源合成3类;手性药物的生物控制技术包括天然物的提取分离技术和控制酶代谢技术。以前手性化合物为原料,经普通化学合成可得到外消旋体,再将外消旋体拆分制备手性药物中间体或手性药物,这是工业生产手性药物的主要方法。1985~2004年上市的58个含有一个手性中心的手性药物中,有27个手性药物是通过手性拆分法生产的[ 4 ]。 1结晶法拆分 结晶法拆分包括直接结晶法拆分( direct crys ta llization resolution )和非对映异构体拆分( dias te reom er crys tallization resolution) ,分别适用于外消旋混合物( conglom e rate)和外消旋化合物( racem ic compound)的拆分。在一种外消旋混合物的过饱和溶液中,直接加入某一对映体的晶种,即可得到一定量的该对映体,这种直接结晶的拆分方法仅适用于外消旋混合物,其应用几率不到10%。外消旋化合物较为常见,大约占所有外消旋体的90%。通过与非手性的酸或碱成盐可以使部分外消旋化合物转变为外消旋混合物,扩大直接结晶法拆分的应用范围。 对于外消旋化合物,可采用与另一手性化合物(即拆分剂, reso lving agent)形成非对映异

手性农药发展趋势

农药发展两大新趋势——手性农药和水分散粒剂 人的左、右手貌似相同,却不能重叠,而是互为镜像,这是最简单意义上的“手性”。化学物质的三维结构因碳原子连接的4个原子或基团在空间排布上可以以两种形式形成不同结构的对映体,而具有手性。手性是自然界中最重要的属性之一,同一化合物的两个对映体之间不仅具有不同的光学性质和物理化学性质,甚至可能具有截然不同的生物活性。最典型的例子是20世纪50年代末期发生在欧洲的“反应停”药害事件,孕妇因服用酞胺哌啶酮(Thalidomide,俗称反应停,具镇痛功效)而导致海豹畸形儿的惨剧。后来,研究人员通过对该药物进行拆分,发现这种化合物的S型对映体具有致畸作用,而只有R型对映体具有镇痛作用。 同样,农药也表现强烈的立体识别方面作用。有些化合物一种对映体是高效的杀虫剂、杀螨剂、杀菌剂和除草剂,而另一种却是低效的,甚至无效或相反。例如,芳氧基丙酸类除草剂Fluazi-fop-butyl,只有R型是有效的;而除草剂Metolachlor的四种异构体中只有两种异构体有活性,另外两种异构体则无活性。杀虫剂Asana的4个对映体中,只有一个是强力杀虫剂,另三个则对植物有毒。杀菌剂Paclobutrazol,RR型有高杀菌作用,低植物生长控制作用,而SS型有低杀菌作用、高植物生长控制作用。 在意识到必须注意药物不同的构型之后,手性药物的开发逐渐引起了人们的注意。同时,由于单一手性农药具有药效高、用药量省、三废少、对作物和环境生态更安全、相对成本更低和极具市场竞争力等优点,手性农药已成为21世纪新农药开发的热点。农药行政管理部门出于对环境保护的考虑,也趋向于只选择所需异构体,只认可单一光活性异构体注册,不允许把无效体施放到环境中去污染环境,迫使生产商生产光学异构体的有效体。 过去,人们只是把价值昂贵的农药(如菊酯类),采取拆分开不同的光学异构体,并把无效体转化为有效体;而迄今,世界上已有的650种农药中,已有173种已商品化的手性农药,另有22种手性农药正在开发之中。其中,年销售额超过1亿美元的有30余种,超过2500万美元的有60余种;高活性对映体成分的手性农药年销售额超过100亿美元,纯手性对映体手性农药年销售额接近30亿,手性农药占全球市场的35%。目前,手性农药主要有以下化合物:拟除虫菊酯类、有机磷类杀虫剂;三唑类、酰胺类杀菌剂;芳基苯氧基丙酸酯类、咪唑啉酮类、环己二酮类、酰胺类除草剂等。

手性药物的结晶拆分方法

5.方茴说:“那时候我们不说爱,爱是多么遥远、多么沉重的字眼啊。我们只说喜欢,就算喜欢也是偷偷摸摸的。” 6.方茴说:“我觉得之所以说相见不如怀念,是因为相见只能让人在现实面前无奈地哀悼伤痛,而怀念却可以把已经注定的谎言变成童话。” 7.在村头有一截巨大的雷击木,直径十几米,此时主干上唯一的柳条已经在朝霞中掩去了莹光,变得普普通通了。 8.这些孩子都很活泼与好动,即便吃饭时也都不太老实,不少人抱着陶碗从自家出来,凑到了一起。 9.石村周围草木丰茂,猛兽众多,可守着大山,村人的食物相对来说却算不上丰盛,只是一些粗麦饼、野果以及孩子们碗中少量的肉食。 手性药物的结晶拆分方法--直接结晶法---逆向结晶法 在优先结晶法中,通过加入不溶的添加物即晶种形成晶核,加快或促进与之晶型或立体构型相同的对映异构体结晶的生长。而逆向结晶法则是在外消旋体的饱和溶液中加入可溶性某一种构型的异构体[如(R)—异构体],添加的(R)—异构体就会吸附到外消旋体溶液中的同种构型异构体结晶体的表面,从而抑制了这种异构体结晶的继续生长,而外消旋体溶液中相反构型的(S)—异构体结晶速度就会加快,从而形成结晶析出。例如在外消旋的酒石酸钠铵盐的水溶液中溶入少量的(S)—(—)—苹果酸钠铵或(S)—(—)—天冬酰胺时,可从溶液中结晶得到(R,R)—(十)—酒石酸钠铵。 逆向结晶中的添加物必须和溶液中的化合物在结构和构型上有相关之处。这样所添加的物质才能嵌入生长晶体的晶格中,取代其正常的晶格组分并能阻止该晶体的生长。逆向结晶是一种晶体生长的动力学现象,添加物的加入造成了结晶速度上的差别。由于逆向结晶是晶体生长的动力学的现象,因此当结晶时间无限制的延长下之,最终得到的仍是外消旋的晶体。从化合物的性质上来看,逆向结晶只能用于能形成聚集体的化合物。在结晶法的拆分过程中,若能将优先结晶法中“加入某种单—对映异构体晶体可诱导相同构型结晶生长”的原理和逆向结晶中“加入另一个对映异构体溶液可抑制相同构型的对映异构体生长”的原理相结合,可使结晶拆分的效率大大提高 手性药物的结晶拆分方法--直接结晶法---优先结晶法 优先结晶方法(preferential crystallization)是在饱和或过饱和的外消旋体溶液中加入一个对映异构体的晶种,使该对映异构体稍稍过量因而造成不对称环境,结晶就会按非稍的过程进行,这样旋光性与该晶种相同的异构体就会从溶液中结晶出来。优先结晶方法是在巴士德的研究基础上发现的。文献最早报道的优先结晶方法是用于肾上腺素的拆分。1934年Duschinsky第一次用该方法分离得到盐酸组氨酸,使人们认识到该方法的实用性。但直到1963年工业化学家Secor对该方法进行综述后,才引起人们关注并逐渐发展成为众所周知的科学实用方法。Secor根据优先结晶法是聚集物的结晶的原理,可用其溶解度曲线的相图来进行结晶分离过程的分析。20世纪60~70年代,优先结晶方法在工业生产上大规模的用于由丙烯腈制备L—谷氨酸的拆分,每年的产量可达1.3万吨。这一技术不仅在工业生产上有非常显著的应用价值,在'实验室也可用于拆分数克到数十克的光学活性的化合物。应当指出的是,优先结晶方法仅适用于拆分能形成聚集体的外消旋体,而且该聚集体是稳定的结晶形式。换句话讲,假若该外消旋体可以是以聚集物或外消旋化合物的形式存在,但在某一定的温度范围内,只可以以聚集物的形式结晶出来,而刁;是产生外消旋化合物的结晶。例如盐酸组氨酸在45℃以上温度进行的优先结晶拆分。减肥药物芬氟拉明(fenfluramine,6)及其前体去乙基芬氟拉明(7)的拆分研究说明了优先结晶拆分的局限性。在对(6)和(7)与非手性的有机酸形成的50多个盐进行聚集物性质研究时,发现只有五个(6)的盐和三个(7)的盐是聚集体,但其中有两个盐不能使用优先结晶法结晶,这两个盐是(6)的苯氧乙酸盐和(7)的二氯乙酸盐。(6)的苯氧乙酸盐在室温下以不稳定的聚集体和稳定的外消旋化合物的形式发生共结晶,而(7)的二氯乙酸盐在结晶过程中会发生异手性(heterochiral growth)生长,即—种对映异构体的晶体生长在另一种异构体晶体的表面,得到晶体的光学纯度很低。聚集体通常在一定的温度范围内是稳定的,一旦超过该温度范围则叫咱S形成聚集体的亚稳态的形式,这种亚稳态的形式也可以用优先结晶的方法拆分,但得到的将是亚稳态多晶型的形式。例如盐酸组氨酸在25℃时的结晶。也有些化合物,例如外消旋的3—(3—氯苯基)—3—羟基丙酸(8),可以形成热力学稳定的聚旧体的形式,但在溶剂中结晶时总是生成亚稳态的外消旋化合物,而且该外消旋化合物的溶解度约是其对映异构体的7倍,这种情况难以用优先结晶法进行结晶。优先结晶法是一种高效、简单而又快捷的拆分方法,晶种的加入造成两个对映异构体具有不同的结晶速率是该动态过程控制的关键。延长结晶时间可提高产品的产率,但产品的光学纯度有所下降。从优先结晶法中得到晶体后,如要进一步提高产物的光学纯度,可 1.“噢,居然有土龙肉,给我一块!” 2.老人们都笑了,自巨石上起身。而那些身材健壮如虎的成年人则是一阵笑骂,数落着自己的孩子,拎着骨棒与阔剑也快步向自家中走去。

手性拆分

手性拆分 手性拆分(Chiral resolution),亦称光学拆分(Optical resolution)或外消旋体拆分,为立体化学上,用以分离外消旋化合物成为两个不同的镜像异构物的方法。[1]为生产具有光学活性药物的重要工具。 与不对称合成法比较,手性拆分的缺点为尽有50%的产率。有时在拆分的同时将不需要的对映异构体外消旋化,使其不断转化为需要的一个对映体,将拆分和外消旋化同时进行,从而使拆分的产率超过50%。这种方法称为动态动力学拆分。酮的烯醇化是常用的外消旋化反应。 拆分方法 结晶拆分法 晶种结晶法:也称优先结晶法。是向热的饱和或过饱和的外消旋溶液中,加入一种纯光活性异构体的晶种,创造出不对称的环境。冷却到一定的温度。这时稍微过量的与晶种相同的异构体就会优先结晶出来。滤去晶体后,在剩下的母液中再加入水和消旋体制成的热饱和溶液,再冷却到一定的温度。这时另一个稍微过剩的异构体就会结晶出来。理论上讲,如果原料能形成聚集体的外消旋体,那么将上述过程反复进行就可以将一对对映体转化为纯的光学异构体。 没有纯对映异构体晶种的情况下,有时用结构相似的手性化合物,甚至用非手性的化合物作晶种,也能成功进行拆分。 晶种结晶法是在路易·巴斯德的工作的基础上发现的。文献上最早报道的应用是肾上腺素的拆分。 路易·巴士德首先发现酒石酸有右旋和左旋现象,并于1849年第一次进行手性拆分以分离两者。直到1882年,他示范了借着引晶技术从过饱和的酒石酸钠铵溶液中生成d-晶体及l-晶体,相反的手性晶体将会排列成相反的形状。 直接结晶拆分法:也称自发结晶拆分法。这是巴斯德最早发现的拆分方法。是指外消旋体在平衡时结晶自发形成聚集体(conglomerate),两个对映体都自发析出等量的互为镜像的对映结晶。对映结晶可以人工分开。 外消旋美沙酮可以通过这种方法拆分。[2]以50g的dl-美沙酮为起始原料,溶于石油醚并浓缩,加入两个毫米大小d-和l-晶体,在40°C下搅拌125小时后便可得到两个大的d-和l-晶体,产率各为50%。

手性农药合成研究进展

手性农药合成研究进展 车超覃兆海* 摘要手性农药是农药化学中一个非常活跃的研究领域 不对称合成的研究进展 手性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以及医药工业需求的 推动在农药研究中 但由于生产技术和使用成本等原因 但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增强 除了发展新的高效显然目前 外消旋体的拆分以及高立体选择性 手性农药的合成成为一个颇富挑战性的目标 一类是外消旋体的拆分 本文从这两方面综述了近年来这一领域的研究进展 优先结晶法酶及微生物的动力学拆分等方法 其中被拆分的对映体要略为过量 则该对映体便优先结晶 目前已工业化生产 其二分子外消旋体与一分子二乙胺车 超 25岁硕士生E-mail:ccinfanta@https://www.wendangku.net/doc/b510590069.html, *联系人

成盐的溶液中则该对映体发生晶析 二乙胺是普通的化学试剂,价格便宜易得,易实现工业化 它是用一种手性试剂将外消旋混合物中的两个对映体转化为非对映体 例如菊酸可用光学纯的有机碱进行拆分Matsui报道了顺式菊酸的拆分其它适用的拆分剂还有R-(-)和S-(+)-N-甲 基麻黄素[4]奎宁[6]??·??·±?íé?è?á?a3y3??? ?¥à′?μYukio用R-(+)-N-(2-羟基-3-甲氧苄基)-1-苯乙胺对 其进行拆分[8] 将外消旋的氰醇形成半丁酸酯黄碱反应形成非对映异构体盐1976年又补充了 新的过程[10]à?ó?(1R)-trans-菊 酸钾盐处理转变构型得到S-对映体α-氰基苄醇也可用萘乙基异氰酸酯通过化学反应进行拆分[11] ?÷òaí¨1yó?2e·??áD?3é·???ó3òì11ì??üéú ??μ?·?·¨??DD2e·??éó?L-脯氨酸乙酯拆分制备[12] 1è?o2???ê1??·?à?????D???á?P μ?μ??×°·á×μ?ò?????ó3òì11ì?àyè?α-苯 乙胺拆分合成苯腈磷[14] è????àD§?òμ?ía??Dy ì?ó?(

手性与手性药物

手性与手性药物 【摘要】近年来,手性药物的临床意义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手性药物的开发已成为国际研究的热点。本文对手性和药物手性的概念、研究的实际意义以及手性药物研究现状进行阐述,说明手性药物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 【关键词】手性;手性药物 Abstract:Recently,clinical sigmificance of chiral drug attracts wide attention.Exploration of chiral drug was an heated discussion of internatiomal research.The paper expounded the concept of chirality and drug ,chiral actual meaning of research,and progresses on the research of chiral drug,showed that market foreground of chiral drug was extensive. Key words:Chirality;Chiral drug. 1 手性 手性是自然界的普遍特征。构成自然界物质的一些手性分子虽然从原子组成来看是一摸一样,但其空间结构完全不同,他们构成了实物和镜像的关系,也可比喻成左右手的关系,所以叫做手性分子[1]。

在生命的产生和演变过程中,自然界往往对一种手性有所偏爱,如自然界中,糖的构型为D-构型,氨基酸为L-构型,蛋白质和DNA的螺旋构象又都是右旋的,等等。因此,分子手性在自然界生命活动中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人类的生命本身就依赖于手性识别。如人们对L一氨基酸和D一糖类能够消化吸收,而其对映体对人类没有营养价值,或有副作用。 人们对手性的研究可以追溯到1874年第一位化学诺贝尔奖获得者Jhvan[2]。当时他就提出了具有革命性的理论化学分子为三维结构,一些化合物存在两种构像,且两者互为镜像。1886年,科学家报道了氨基酸类对映体引起人们味赏感受的差别。1956年Pfeifer根据对映体之间药理活性的差异,总结出:一个药物的有效剂量越低,光学异构体之间药理活性的差异就越大。即在光学构体中,活性高的异构体与活性低的异构体之间活性比例越大,作用于某一受体或酶的专一性越高,作为一个药物它的有效剂量就越低。20世纪50年代中期,反应停(沙利度胺,Thalidomide)作为镇静剂,有减轻孕妇清晨呕吐的作用而被广泛应用。结果在欧洲导致1.2万例胎儿致残,即海豹婴。于是1961年该药从市场上撤消。后来发现沙利度胺R型具有镇静作用,而S型却是致畸的罪魁祸首。研究人员进一步研究发现沙利度胺任一异构体在体内都能转变为相应对映体,因此无论是S型还是R型,作为药物都有致畸作用。1984年荷兰药理学家Ariens极力提倡手性药物以单一对映体上市,抨击以消旋体形式进行药理研究以及上市。他

手性药物的结晶拆分方法--直接结晶法---逆向结晶法

手性药物的结晶拆分方法--直接结晶法---逆向结晶法 在优先结晶法中,通过加入不溶的添加物即晶种形成晶核,加快或促进与之晶型或立体构型相同的对映异构体结晶的生长。而逆向结晶法则是在外消旋体的饱和溶液中加入可溶性某一种构型的异构体[如(R)—异构体],添加的(R)—异构体就会吸附到外消旋体溶液中的同种构型异构体结晶体的表面,从而抑制了这种异构体结晶的继续生长,而外消旋体溶液中相反构型的(S)—异构体结晶速度就会加快,从而形成结晶析出。例如在外消旋的酒石酸钠铵盐的水溶液中溶入少量的(S)—(—)—苹果酸钠铵或(S)—(—)—天冬酰胺时,可从溶液中结晶得到(R,R)—(十)—酒石酸钠铵。 逆向结晶中的添加物必须和溶液中的化合物在结构和构型上有相关之处。这样所添加的物质才能嵌入生长晶体的晶格中,取代其正常的晶格组分并能阻止该晶体的生长。逆向结晶是一种晶体生长的动力学现象,添加物的加入造成了结晶速度上的差别。由于逆向结晶是晶体生长的动力学的现象,因此当结晶时间无限制的延长下之,最终得到的仍是外消旋的晶体。从化合物的性质上来看,逆向结晶只能用于能形成聚集体的化合物。在结晶法的拆分过程中,若能将优先结晶法中“加入某种单—对映异构体晶体可诱导相同构型结晶生长”的原理和逆向结晶中“加入另一个对映异构体溶液可抑制相同构型的对映异构体生长”的原理相结合,可使结晶拆分的效率大大提高 手性药物的结晶拆分方法--直接结晶法---优先结晶法 优先结晶方法(preferential crystallization)是在饱和或过饱和的外消旋体溶液中加入一个对映异构体的晶种,使该对映异构体稍稍过量因而造成不对称环境,结晶就会按非稍的过程进行,这样旋光性与该晶种相同的异构体就会从溶液中结晶出来。优先结晶方法是在巴士德的研究基础上发现的。文献最早报道的优先结晶方法是用于肾上腺素的拆分。1934年Duschinsky第一次用该方法分离得到盐酸组氨酸,使人们认识到该方法的实用性。但直到1963年工业化学家Secor对该方法进行综述后,才引起人们关注并逐渐发展成为众所周知的科学实用方法。Secor根据优先结晶法是聚集物的结晶的原理,可用其溶解度曲线的相图来进行结晶分离过程的分析。 20世纪60~70年代,优先结晶方法在工业生产上大规模的用于由丙烯腈制备L—谷氨酸的拆分,每年的产量可达1.3万吨。这一技术不仅在工业生产上有非常显著的应用价值,在'实验室也可用于拆分数克到数十克的光学活性的化合物。应当指出的是,优先结晶方法仅适用于拆分能形成聚集体的外消旋体,而且该聚集体是稳定的结晶形式。换句话讲,假若该外消旋体可以是以聚集物或外消旋化合物的形式存在,但在某一定的温度范围内,只可以

手性化合物

手性化合物 手性化合物是指分子量、分子结构相同,但左右排列相反,如实物与其镜中的映体。人的左右手、结构相同,大姆至小指的次序也相同,但顺序不同,左手是由左向右,右手则是由右向左,所以叫做“手性”。也就是指一对分子。由于它们像人的两只手一样彼此不能重合,又称为手性化合物 什么是手性? 当我们伸出双手,双手手心向上时,可以看出左右手是对称的,但是将双只手叠合,无论如何也不能全部重叠,总有一部分是不能重合在一起的;如果我们将左手置于一面平面镜前,手心对着镜子,可以看到镜子里的左手的像和右手手心对着自己一样,即左手的像和右手可以完全重叠。象这样左手和右手看来如同物与像,但又不能叠合在一起,互相成为“镜像”关系,就称之为“手性”。 有机化合物是含碳的化合物,一个碳原子的最外层上有四个电子,若以单键成键时,可以形成四个共价单键,共价键指向四面体的顶点,当碳原子连接的四个基团各不相同时,与这个碳原子相连接的四个基团有两种空间连接方式,这两种方式如同左右手,互为“镜像”,也是不能完全叠合在一起的,因此,这样的分子叫做“手性分子”。这种构成手性关系的分子之间,把一方叫做另一方的“对映异构体”。许多有机化合物分子都有“对映异构体”,即是具有“手性”。构成生物体的许多有机化合物都有“手性”。如α-氨基酸,在碳连接有一个羧基、一个氨基、一个烃基和一个氢原子(或一个不同于前边的烃基)*,这时你想将其中三个相同颜色的球重叠,但是余下的那个颜色的球总不能重叠。由这些手性氨基酸组成的蛋白质也就与“手性”有密切的关系,因此,生命生理活动中的许多现象与“手性”密不可分。 如何检验物质具有手性? 手性物质具有一特殊性质——旋光性,将纯净的手性物质的晶体,或是将纯净的手性物质配成一定浓度的溶液,用平面偏振光1照射,通过手性物质的偏振光平面会发生一定角度的旋转,这称为旋光性。这种偏振光的平面旋转可左可右,以顺时针方向旋转的对映体,称为右旋分子,用“+”或“d”表示;以逆时针方向旋转的对映体,称为左旋分子,用“-”或“l”;如果将互为对映体的手性物质等物质的量混合后,以偏振光照射,而偏振光不发生旋转,称为外消旋体或外消旋混合物,外消旋体是由于左旋分子和右旋分子发生的偏振光旋转

1手性化合物拆分与鉴定

手性物质提取分离 手性药物的结晶拆分方法: 手性化合物的拆分是给外消旋混合物制造一个不对称的环境,使两个对映异构体能够分离开来。 从方法学上来讲,可以分为结晶拆分法(物理拆分方法、化学拆分方法)、动力学拆分方法、生物拆分方法(相当部分是生物催化的动力学拆分)及色谱拆分方法。 --手性药物的拆分方法— 1、结晶拆分法 --直接结晶法---在光学活性溶剂中的结晶拆分 --直接结晶法---外消旋体的不对称转化和结晶拆分 --直接结晶法---逆向结晶法逆向结晶法则是在外消旋体的饱和溶液中加入可溶性某一种构型的异构体[如(R)—异构体],添加的(R)—异构体就会吸附到外消旋体溶液中的同种构型异构体结晶体的表面,从而抑制了这种异构体结晶的继续生长,而外消旋体溶液中相反构型的(S)—异构体结晶速度就会加快,从而形成结晶析出。 --直接结晶法---优先结晶法优先结晶方法(preferential crystallization)是在饱和或过饱和的外消旋体溶液中加入一个对映异构体的晶种,使该对映异构体稍稍过量因而造成不对称环境,结晶就会按非稍的过程进行,这样旋光性与该晶种相同的异构体就会从溶液中结晶出来。 --直接结晶法---自发结晶拆分法自发结晶拆分(spontaneous resolution)是指当外消旋体在结晶的过程中,自发的形成聚集体。 --通过形成非对映异构体的结晶法--非对映异构体的形成和拆分原理 --通过形成非对映异构体的结晶法--用于碱拆分的拆分试剂(酸性拆分剂) 2、动力学拆分

--组合拆分拆分原理是采用一组同一结构类型的手性衍生物的拆分剂家族(resolving agent family)代替单一的手性拆分剂进行外消旋化合物的拆分。 --复合拆分方法---形成π电子复合物的拆分(通过形成π电子复合物或π电子转移复合物的拆分方法主要应用十含芳香环化合物的拆分,所用拆分剂是手性的含π电子的酸) --复合拆分方法---金属配合物的拆分方法:有机过渡金属化合物与被拆分物形成非对映异构体的配位物而被分离。 --包合拆分(inclusion resolution)方法--洞穴包合物拆分(拆分剂是手性的环状多元醚(冠醚)和环糊精) 3、色谱分离:气相色谱,液相色谱,薄层色谱、超临界色谱和电泳 -------气相色谱: 按照拆分机制 GC 手性固定相可分为三类:基于氢键的手性固定相;基于配位作用的手性金属配合物固定相;基于包含作用的环糊精衍生物固定相。 -----HPLC柱色谱法分离手性化合物: 直接法:手性固定相CSP拆分:手性流动相CMP拆分 间接法:手性试剂衍生化法CDF 直接法间接法 手性固定相拆分CSP 手性流动相拆分CMP 手性试剂衍生化法 CDF 定义将具有手性识别 作用的配基,通 过稳定的共价键 连接或以物理方 法涂敷于适当的 固相载体上,以 制备出手性固定 相。CMP手性流动相又称手 性添加剂法,这种拆分 法是在流动相中加入 手性试剂,利用手性试 剂与各对映体结合的 稳定常数不同,以及药 物与结合物在固定相 上分配系数的不同来 进行分离。有:配体交 换型手性添加剂、环糊 精添加剂、手性离子对 添加剂。 该法是药物对映体在 分离前与高光学纯度 衍生化试剂( C D A) 反应,形成非对映体, 再进行色谱分离测定。 优点分离时间短, 而手性选择性 和拆分能力 高,多数药物 在分离前都不 需要进行衍生此法不需昂贵的手性 柱,亦无须进行柱前衍 生,手性添加剂可视要 求而更换,使用比较方 便。 可使用已有的非 手性同定相,花费少, 通过选用具有强烈紫 外吸收或荧光吸收的 手性试剂,可提高检 测敏感度,而且多数

手性化合物及其拆分方法文献检索报告

检索报告 (1)数据库名称:万方数据库 (2)检索方法: 检索式:手性化合物and 拆分方法;时间范围:2004-今天; 范围:全部期刊; 匹配:模糊;其他条件…… (3)命中记录数:298条 手性化合物对映体拆分方法概述 作者:李水清黄延胜 摘要:回顾了对映体的研究历史,综述了手性化合物对映体的拆分方法,展望了该领域未来的发展 关键词:手性化合物;对映体;拆分 手性流动相添加剂法对两种手性化合物的直接拆分 作者:杨丽廖勇周志强江树人王鹏 摘要:以β-环糊精为手性流动相添加剂,于C8反相柱上建立了2种手性农药(包括杀菌剂己唑醇和杀虫剂SR-生物丙烯菊酯)对映体的高效液相色谱拆分方法.探讨了β-环糊精浓度、流动相pH、有机改性剂种类等因素对手性拆分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流动相为β-环糊精水溶液、磷酸钠缓冲液(0.05mol/L)、乙腈、三乙胺(体积比50:30:20:0.5)条件下,己唑醇对映体在pH为7.4,β-环糊精溶液浓度为7 mmol/L时,SR-生物丙烯菊酯对映体在pH为6.4,β-环糊精浓度为10.5 mmol/L时得到最佳分离. 关键词:手性物质;外消旋体;手性拆分 手性化合物的动态动力学拆分研究进展 作者:杜志强王安明王华周成杨明张俊祝社民沈树宝 摘要:获得光学纯手性化合物已成为精细化学品和制药行业的重要目标,外消旋体的拆分是合成光学纯手性化合物最主要的途径之一[1],其中动力学拆分是常用的方法.然而经典的动力学拆分方法的缺点是最大理论产率仅为50%. 关键词:动态动力学拆分;手性;消旋;过渡金属 手性物质及其拆分方法 作者:刘凤艳庞小琳郑轶群甘秀石 摘要:简要介绍了手性化合物的概念和发展情况以及获得手性化合物单一对映体的几种拆分方法.包括:结晶拆分法,化学拆分法,微生物酶拆分法,色谱拆分法,膜拆分法及电泳技术拆分法.并简要介绍了每种方法的应用情况及优缺点. 关键词:手性物质;外消旋体;手性拆分

手性农药的环境行为

手性农药的环境行为 目前全球市场上商业化的农药化合物中有28%农药是手性的,较1996年25%的统计结果有稳步增长。根据已有研究发现,手性农药的生物活性往往只存在于一个或少数几个对映体中,并且其对映体在环境中的消解和归趋往往也有明显的不同。 1.手性农药在环境中的立体选择性研究现状 手性农药在环境中迁移转化过程中其对映异构体会因各种环境作用而在吸收、运输、降解及转化等方面产生差异,从而产生不同的环境行为特性。这种手性农药对映体比例发生变化的过程称为立体选择性行为。大量研究表明,手性农药进入自然界后,其在环境媒介中的降解代谢过程往往都是具有立体选择性的。一般以ER值(enantiomeric ratio,对映体比例)或EF值(enantiomerfraction,对映体分数)作为评价手性农药对映体比例指标。 1.1水体中手性农药的选择性行为 关于手性农药对映体在水体环境中选择性行为研究,之前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有机氯类农药,包括琢-六六六、氯丹和o,p'-滴滴涕等高毒和长残留的农药,随着研究手段和检测技术的进步,目前已扩展到其他类型农药,如三唑类、咪唑类杀菌剂。 1.2 土壤中手性农药的选择性行为 土壤作为重要的农业生态系统单元,不仅是分解农药的主要场所,而且还存在影响手性农药发生对映体选择性行为的诸多关键因素。 1.3 植物体内手性农药的选择性行为 目前有关手性农药在植物体中选择性降解的研究较土壤及动物体内的研究相对偏少,但是随着农产品质量要求的逐步提高,已有更多的科研人员将注意力转移到这个研究领域中来,而开展相关研究的手性农药也多集中在苯氧羧酸类及酰胺类除草剂、三唑类及酰胺类杀菌剂等种类。 2.手性农药在追踪农药在多介质环境中的迁移、转化 通过测定对映体分数(EF 值)或对映体比(er或ER 值),人们有可能区分新污染源是否来自旧污染源,研究它们在土壤-大气,水体-大气间的迁移过程,是研究生物降解的灵敏指标,因而成为国际研究的前沿和热点之一。 2.1 土壤-大气 由于OCs类农药使用较早且污染具有持久性等特点,对于手性OCs农药的研究较多。目前认为大气中的OCs农药主要来源于被污染的耕作土壤与水体,很多学者的研究结果均证实了这一点。经测定,1996、1997及1998年间,美国宾夕法尼亚州、俄亥俄州、印地安那州、伊利诺斯州和密苏里州农业土壤中的OCs 浓度随着高度增加而降低,但手性农药的EF值却不变,与土壤的EF值相近,说明土壤是附近大气的主要污染源。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