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2016组织行为学复习

2016组织行为学复习

2016组织行为学复习
2016组织行为学复习

组织:是由存在于特定环境中的一系列个体为实现某种目标,按照一定的等级秩序和结构方式建立起来的人群系统

行为:指生命有机体由内在心理支配和外在目标趋势而形成的行动和行为

组织行为:指组织的内部要素相互作用中以及组织与外部环境的相互作用过程中所形成的行动和作为

组织行为学:研究在现代社会和组织环境中,个人、群体、组织自身的行为以及其是否可以改变,改变到何种程度的问题

知觉:知觉是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整体属性或各个部分在人脑中的反映

感觉与知觉的关系:感觉是知觉的基础,知觉是感觉的综合。联系和区别

自我知觉:人通过对自己的言行的观察而对自己以及自己与外部关系所形成的知觉,也叫人的自我意识,通俗地讲就是人自己对自己的看法。包括人的自我观察、自我评价、自我体验、自我监督、自我监督、自我教育和自我控制等形式。

社会知觉:社会知觉是人对社会环境中有关个人或组织特性的一种心理知觉。

错觉:错误的不正确的知觉

态度:对特定对象(对人、对事、对物)所持的心理倾向

价值观:是一个人对周围事物的是非、善恶和重要性的总体评价和总看法。

价值体系:人们对各种事物,如工作、金钱、友情、权力等在心目中有主次之分,这种主次的排列构成了个人的“价值体系”

个性(人格):是指一个人与众不同的心理特点,是个体独特而稳定地表现出来的个体倾向性与个体心理特征的总和。

气质:人典型和稳定的心理特征,是人先天的个性心理特征,也是个人心理活动的动力特点。性格:性格是个体对现实的稳定的态度和习惯化了的行为方式。

能力:是能够顺利完成某种活动的心理特征,是从事各种活动、适应生存所必须具备且影响活动效果的心理条件的总和。它表现在一个人所掌握的必要知识、技能以及熟练程度上。

激励:调动人的积极性,通过激发人的动机,使人有一股内在的动力朝向所期望的目标前进的心理和行为的过程。

惩罚:指在行为发生,未达到目标时给人以他所不喜欢的对待或者取消为他所喜欢的东西。挫折感:是一种主观感觉,它是在个体动机不能获得满足时,在个体通向目标的道路上遇到障碍而感到灰心丧气的一种消极的情绪状态

强化:指通过改变外界环境的刺激来达到使某种行为的反应频率变化的目的。

群体:为了实现某个特定目标,两个或两个以上相互作用、相互依赖的个体的组合。

群体结构:指群体成员的组成成分。群体成员的结构可分为不同的方面,如年龄结构、能力结构、知识结构、专业结构等。

同质性:同质指群体成员在能力、性格、年龄、知识等各方面都比较接近;

异质性:所谓异质指在上述各方面都迥然不同。

群体动力:指群体活动的方向及其对个体行为的推动力量。

群体规范:指群体成员共同接受并共同遵守的一些行为准则。

从众:当一个人在群体中与多数人的意见有分歧时,会感到群体的压力,在群体压力之下,他会改变自己的态度和行为,与群体标准保持一致,这种现象叫做从众或顺从。

群体内聚力:群体成员之间相互吸引并愿意留在群体中的程度。它包括群体对群体成员的吸引力,以及群体成员之间的吸引力。

沟通:可理解的信息或思想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人群中传递或交换的过程。

领导:领导是指指导和影响个体、群体或组织成员为实现群体或组织目标而做出努力和贡献的过程或艺术。其本质在于组织成员的追随与服从。

第一章导论

一、研究对象:组织行为学是采用系统分析的方法对一定组织当中人的心理和行为的规律进行研究,以提高管理人员对人的行为预测、引导、控制的能力,从而达到组织的预定目标。

组织行为学与相关学科的关系:1.管理学与组织行为学2.心理学与组织行为学3.其他学科与组织行为学

(一)管理学与组织行为学:(1)科学管理阶段(泰罗、韦伯)(2)行为科学阶段(梅奥、麦戈雷戈)(3)管理科学阶段(劳伦斯、钱德勒)(4)最新管理阶段(维克、马奇)

科学管理学派:1、泰罗的科学管理:科学管理的中心问题是提高劳动生产率;挑选和培训工人;对工人操作方法标准化的研究;刺激性的工资报酬制度;劳资关系变对立为合作;计划职能与执行职能分开;职能工长制;管理控制中实行例外原则2、法约尔的管理职能及一般管理理论:六种经营活动(技术、商业、财务、安全、会计、管理)和五大管理职能(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14条管理原则3、韦伯的理想的行政组织理论(组织管理之父)

权威的基础:由个人——法理,以理性的,正式规定的制度规范为权威中心。

行为科学学派:1、梅奥的人际关系学说:霍桑实验;工人是社会人;企业中存在非正式组织;人际关系因素对劳动生产率的作用(开创了行为科学)2、麦格雷戈的“X理论—Y理论”:X理论:传统观点,错误假设;Y理论:客观看待人性问题(“诱导与信任”的管理方式)3、巴那德的一般组织管理原理(经理人员的职能)

组织论的管理论:以组织为基础分析和说明管理的职能和过程

正式组织和非正式组织(互为条件、互为制约、互为促进,组织是二者的统一)

以劳伦斯、钱德勒为首的管理科学学派

以维克、马奇为首的最新管理学派

(二)心理学与组织行为学的关系

组织行为学与普通心理学:

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活动的规律性的学科。

内容包括心理活动过程和心理特征。

心理活动:认识过程、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

心理特征是人的心理活动所表现出的比较持久和重要的差别。

组织行为学与社会学、社会心理学

组织行为学与行为科学

人性假设问题:管理理论和管理模式是建立在对人性的理解基础之上,不同的人性假设衍生出不同的管理理论和管理方法。

●经济人(X理论)

●社会人(人群关系理论)

●自我实现人(Y理论)

●复杂人(超Y理论)

研究方法:1、观察法2、访谈调查法3、问卷法4、实验法:5、个案分析法:

第二章个体行为分析

一、知觉的特点主要表现在:(1)知觉的选择性。(2)知觉的整体性。(3)知觉的理解

性。(4)知觉的恒常性。

(二)影响知觉选择的因素:外在的因素:客观事物的形状、大小、强度、对比度、新颖程度、熟悉程度等;内在的因素:需要与动机、兴趣与爱好、个性、经验与经历等

(三)知觉归类的原则:连续性原则、接近性原则、封闭性原则、相似形原则

(四)知觉的组合:图形与背景的组合

知觉的种类:从知觉对象的特点来分析将知觉可分为:形状知觉,空间知觉,时间知觉

根据知觉活动的内容可将其分为:自我知觉,社会知觉

自我知觉的内容:物质自我,社会自我,精神自我

(这三种自我知觉是相互联系的,管理人员应有意识地鼓励员工不要只注重物质自我的追求,而且还要有社会自我追求和精神自我的追求。人应有更高的追求和境界。)

知觉者和被知觉者的知觉方式:个体对个体的知觉;个体对群体的知觉;群体对个体的知觉;群体对群体的知觉

(三)常见错觉:社会知觉偏差:首因效应,近因效应,晕轮效应,定型作用,投射作用二、态度的三种成份:认知成分,情感成分,行为倾向

态度的功能;1、态度与社会判断2、态度与学习3、态度与忍耐力4、态度与生产效率

态度的来源:态度形成的三阶段(凯尔曼):服从阶段。同化阶段。内化阶段。

态度的特点:针对性社会性协调性稳定性间接性

影响态度形成与改变的因素:个人需要的影响,知识和信息的影响,群体的影响,社会因素的影响,宣传因素的影响,个性因素的影响,态度系统本身的影响

态度的类型:工作满意度,工作参与,组织承诺

强烈承诺的特点:1、相信并接受组织的价值观念2、愿意为组织付出巨大的努力3、极想维持在组织中的成员资格

对人的行为的调控——改变态度,改变认知成分,改变情感成分,改变行为

态度改变的原则:渐进原则;发挥集体力量,充分运用从众心理;实事求是

具体方法的运用:改变态度的基础——认知;输送新知识新信息;科学的宣传手段;改变外在环境;改变个性

三、价值观

行为科学家格雷夫斯的分类:

第一级——生存型

第二级——宗法式忠诚型

第三级——自我中心型

第四级——顺从型

第五级——权术型

第六级——社交中心型

第七级——存在主义型

价值观的特点:相对稳定性;在环境变化以及人员素质提高的情况下也要改变;具有弹性

价值观的作用:价值观是人行为的心理基础;价值观可以决定人现在的行为和将来的行为;价值观不仅影响一个个人的行为,还会影响一个组织、一个国家甚至全人类的行为

第三章个性

一、个性的特点:(1)整体性和层次性,个性的各个要素不是孤立的,而是统一在一组心里特征的有机组合的整体中。层次性是指根据各种个性成分的意义和作用不同,可以分为不同的层次,高层次的个性成分对低层次的个性成分具有控制作用。

二、个性的组成:气质,性格,能力

(1)心理过程的强度:情绪情感和意志力的强弱程度

(2)心理过程的速度:知觉的速度,思维的敏捷程度,情绪发生的快慢,情绪体验的快慢(3)心理过程的稳定性:注意力集中时间的长短

(4)心理活动的指向性:心理活动指向外部世界还是指向自己内心世界。

气质的类型和特征:

胆汁质:精力旺盛,脾气急躁,情绪兴奋性高,容易冲动,反应迅速,心境变换剧烈,显著外向型。

?多血质:活泼、好动、敏感、反应迅速,喜欢与人交往,但兴趣不稳定,注意力易转移,具有外向性。

?粘液质:安静、稳重,反映缓慢,沉默寡言,显得庄重、坚韧,情绪不易外露,注意力不易转

移,具有内向性。

?抑郁质:情绪体验深刻,行动迟缓且不强烈,在行动上忸怩、腼腆、怯懦、孤僻,但这种人感情细腻,做事小心谨慎,善于觉察他人不易觉察的细节,明显内向性。

气质测量

气质在管理中的作用:根据人的气质特征来调动人的积极性,合理用人;根据人的气质特征来合理调整组织结构,增强团体战斗力;根据人的气质特征来做好思想工作

2、影响性格的因素很多,但主要有:家庭,学校,社会文化,职业

3、性格的类型

(1)机能类型说。按性格的优势特征将其分为理智型、情绪型和意志型。

理智型性格的人往往以理智来衡量并支配一切;

情绪性格的人情绪体验深刻,举止受情绪所左右;

意志型性格的人则有较强的目标,行动主动。

(2)向性说。按照人的心理能量和活动倾向于外部或内部,把人的性格分为内向型和外向型。

?内向型性格的人表现为心理活动倾向于内部,表现为沉静、深思熟虑、反应慢,不善交际,孤僻,适应性差等;

?外向型性格的人则对外部事物感兴趣,善于交际,感情外露,开朗等。

(3)独立—顺从说。根据人的独立程度可将人的性格分而独立型和顺从型。

?顺从型的人独立性差,易受暗示,容易不加批评地接受别人的意见,依赖性强;

?独立型性格的人则相反,善于独立地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不易为次要因素所干扰,在紧急情况下不慌张,易于发挥自己的力量。

1、能力的形成:素质,早期教育,学习,实践,性格

2、能力的分类:一般能力与特殊能力;再造能力与创造能力

3、个体之间的能力差异主要表现在:能力的类型差异;能力发展水平的差异;表现早晚与不同年龄的差异等

4、能力差异在管理中的应用:(1)能力水平应与工作要求相适应。(2)能力类型要与工作性质相一致。(3)不同岗位要有不同的能力要求。(4)善于用人之长,使人的能力得到充分发挥。(5)看人、用人既要考虑其知识,又要考虑其技能,还要考虑其潜在能力。

个性的管理意义:个性与工作的匹配;个体间在个性方面存在着本质的差异;工作具有不同的类型;两者协调一致时,将产生高工作满意度和低离职可能性。

第四章激励

(一)激励的作用:1、激励工作如果做得好,就可以充分调动人的积极性。2、激励工作做得好可以使企业中的消极力量转化为积极力量。3、激励工作做得好,可以提高企业的凝聚力。

激励的过程模式:需要与行为

?需要是指客观的刺激作用于人们的大脑所引起的个体缺乏某种东西的状态。

?行为是人类有意识的活动,既是人的有机体对外界刺激做出的反映,又是人通过一连串动作实现其预定目标的过程。

动机原意是引起动作。心理学上把引起个人行为、维持该行为并将此行为导向满足某种需要的欲望、愿望、信念等心理因素叫动机。

二、激励的理论和方法

(一)内容型的激励理论

?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生理,安全,社交,尊重,自我实现

?双因素理论:保健因素,激励因素

?麦克利兰的成就需要论:成就,权利,亲和

(二)过程型的激励理论

1、弗鲁姆的期望理论

期望理论的基本前提:人们从事某项工作并达成目标是因为该工作和组织目标能满足自己某些方面的需要。

?内容:某项活动对某人激励效果取决于预期价值及完成该项事情的可能性。

?激励力M=效价V*期望值E

?结论:某一活动对组织成员激励程度由效价和期望值两因素共同决定。

员工对待工作的态度有赖于对下列三种联系的判断:

?努力——绩效的联系。

?绩效——奖赏的联系。

?奖赏——个人目标的联系。

效价与期望值的不同结合,会产生不同的激发力量:

注意:(1)期望理论的基础是认为每一员工都在寻求获得最大的自我满足。其核心是双向期望。管理者期望员工的行为,员工期望管理者的奖赏。(2)期望理论的关键是:正确识别个人目标和判断三种联系。(3)效价和期望值都是个人的一种主观判断。

2、公平理论(社会比较理论,亚当斯)

个人所得报酬Op 另一个人所得报酬Oo

------------------ = -----------------

个人的投入Ip 另一个人的投入Io

?公平是对员工激励的一种重要手段

?个体对公平的认识:更多是一个比较的结果

个体关心自己报酬的绝对数,更关心自己报酬相对数。

?比较的方式:投入与产出的关系;自我纵向比;自我与内部其他人;自我与外部的其他人比感到不公平时采取的行动:改变自己的投入;改变自己的产出(重量不重质);改变自我认知;改变对他人的看法;选择另一不同的参照物;离开

如何做到公平:科学合理的薪酬分配制度;尽可能多的采用客观标准、量化标准;过程公开化;更多的民主

3 、罗伯特豪斯的激励综合模式

行为学家罗伯特·豪斯(R·House)提出激励综合模式理论,即把内在的和外在的激励因素综合起来的一种激励模式。公式是:M=Vit+EiaVia+EiaEejVej

(三)行为改造论

斯金纳的强化论:

?强化是指通过改变外界环境的刺激来达到使某种行为的反应频率变化的目的。

?按强化方式可分为四种

1、积极强化

?是指当行为发生,达到目标之后,立即用精神的和物质的鼓励来肯定这种行为,以使该行为的反应频率保持和增加。

2、不强化

?不强化即在行为发生达到目标之后,对出现的某种行为进行冷处理。

?不强化也叫自然消失。

3、逃避性学习

?是一种事前的规范与约束红灯。

?逃避性学习是指行为发生未达到目标时,为了防止不期望的刺激出现而采取的一种学习行为。

4、惩罚

惩罚:指在行为发生,未达到目标时给人以他所不喜欢的对待或者取消为他所喜欢的东西。

应该慎重使用惩罚手段:惩罚要做到对事不对人;量罚要适当;惩罚要及时;惩罚条例要事先公布于众;惩罚后要给当事人指明改正的道路;建立申诉制度

运用强化论应该注意:

?要设立一个有刺激性的目标体系,如大中小目标相结合,远中近目标相结合。每完成一步都要及时给予强化,以便使人了解自己的行为与目标的差距,修正行为,增强信心。

?奖惩结合,以奖为主。

2、挫折论

挫折感:是一种主观感觉,它是在个体动机不能获得满足时,在个体通向目标的道路上遇到障碍而感到灰心丧气的一种消极的情绪状态

挫折的构成条件

挫折感的影响因素:个人因素社会因素

挫折后的反应(情绪反应、防卫反应、虑后反应)

如何对待挫折和受到挫折的人①帮助职工用积极的行为适应挫折,如合理调整无法实现的行动目标;②改变受挫折职工对挫折情境的认识和估价,以减轻挫折感;③通过培训提高职工工作能力和技术水平,增加个人目标实现的可能性,减少挫折的主观因素;④改变或消除易于引起职工挫折的工作环境,如改进工作中的人际关系、实行民主管理、合理安排工作和岗位、改善劳动条件等,以减少挫折的客观因素;⑤开展心理保健和咨询,消除或减弱挫折心理压力。

第五章群体行为研究

一、群体的特征:群体成员之间有经常的频繁的相互作用(行为上);群体成员都认为他们是本群体中的一员,其他人也认为他们属于同一群体(心理上);群体成员有共同遵守的规范(共同的行为规范);群体的存在是为了应付外界环境的挑战(共同目标)。

分类:开放群体和封闭群体;大型群体和小型群体;正式群体和非正式群体

二者的区别:构成方式上;信息沟通上;领导人物的构成和对群体的维系上。

非正式群体的特点:目标是情感上的、无法明确化的东西;权力来自于组织内成员的授予;自然形成的核心人物有极大影响力;结构比较松散、不稳定;有其不成文的行为准则

加入群体的原因:安全需要,尊重需要,情感需要,权利需要,实现目标的需要

群体的功能:要从组织和从个体两个方面去认识。

结构同质性与工作效率的关系1.工作比较单纯,不需要复杂的知识和技能,例如会计小组编制职工工资表的工作;2.当完成一项工作需要大家密切配合时,同质群体较为有效;3.如果一个工作群体成员从事连锁性的工作,如流水线上的操作工人,则同质群体较好。

二、群体动力:指群体活动的方向及其对个体行为的推动力量。

心理学研究表明:影响群体行为的因素很多,但主要是:群体规范、群体决策、群体的凝聚力、群体沟通以及群体内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等。

(一)群体规范、群体压力、从众行为

?群体规范的类型:(1)正式规范:由组织明文规定的员工应遵循的规则和程序。如企业的岗位规范、操作规程等。(2)非正式规范:不是由组织正式规定,而是员工在工作与生活过程中约定俗成的行为准则。

行为从众性(从众行为和群体压力)

造成人产生从众心理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在群体中,由于个体不愿标新立异、与众不同感到孤立,而当他的行为、态度与意见同别人一致时,却会有“没有错”的安全感。从众源于一种群体对自己的无形压力,迫使一些成员违心地产生与自己意愿相反的行为。

?从众行为的类型:从众行为的两重性:

?1)积极的一面,即有助于学习他人的智慧经验,扩大视野,克服固执己见、盲目自信,修正自己的思维方式、减少不必要的烦恼如误会等。有利于领导控制。

?2)消极的一面,是抑制个性发展,束缚思维,扼杀创造力,使人变得无主见和墨守成规,不利于创新。

群体规范的功能:(1)群体维持功能。(2)行为预测功能。(3)评价准则功能。(4)约束和行为矫正功能。

社会助长作用:在一些场合,有别人在场时,工作效率会有明显提高,这种现象被称为社会助长作用。在一些场合,有别人在场时,工作效率不仅不会提高,反而会大大降低,这种现象被称为社会抑制作用。

?高内聚力群体特征:信息沟通快;成员归属感强(不愿离开自己的群体);愿意承担更多责任;维护群体荣誉

社会心理学家沙赫特等人检验了群体内聚力、诱导对生产率的影响。

?凝聚剂:协调各成员各要素使组织成为一个整体的凝聚剂

?途径:是领导者激励下属实现领导职能的基本途径

?桥梁:是企业与外部环境建立联系的桥梁

人际沟通特点:更多地使用了身体语言如表情姿态手势;内容不只有工作的而且有人的思想感情与观点交流不仅限于信息沟通;容易失真因为语言是有局限的

人际沟通的方式:沟通网络

正式沟通可以有五种形态:链式沟通。轮式沟通。Y式沟通。环式沟通。全通道式沟通

提高沟通效果的渠道:选择合适的沟通类型和沟通网络;提高发送信息者的信任度;提高发送信息者的表达能力;提高信息接受者的接受能力

(四)团队管理

团队类型:1按照团队存在的目的和形态划分:问题解决型团队,自我管理型团队,跨职能团队。2按照团队在组织中发挥的功能划分,生产/服务团队,行动/磋商团队,计划/发展团队,建议/参与团队

团队工作形式的意义:关于建立高绩效团队的探讨:具有对共同目标的信念,对团队有高度的承诺和投入,团队成员相互信任和有依赖感,团队成员全力投入并通过协商作出决策,自由畅通的信息沟通,公开表达情感和不同意见,团队自己解决其中的冲突,离职缺席事故错误和抱怨低发生率。明确团队使命和目标,选择合适的团队成员,对团队成员进行培训,设定适当的绩效标准,设置合理地奖酬体系,要有清晰的行为准则,培养团队精神和外部支持,创造良好的团队氛围,保持团队的开放和创新

第六章领导行为研究

一、领导心理与行为的一般问题

领导=f(领导者*被领导者*情景因素)

领导与管理不同之处:第一,管理侧重于处理复杂的问题,优秀的管理者通过制定详细的步骤或时间表及监督计划实施的结果而确保目标的达成.领导主要处理变化的问题,领导者开发未来前景,发展出达到前景的变化战略,并与员工进行有效地沟通,激励他们克服困难实现目标.

第二,管理的计划与预算强调微观方面,覆盖的时间范围约为几个月到几年,希望降低甚至排除风险,追求的是合理性.领导注重宏观方面,着重于更长的时间范围,不排斥带有一定风险性的战略. 第三,管理行为的从业人员强调专业化,领导行为的从业人员注重于综合素质和整体能力.

第四,领导与管理的根本区别体现在它们的功用上,管理行为通常具有很强的可预测性,以有效地维持秩序为目标;领导行为则具有较大的可变性,能带来有益的变革.

领导的作用:从指挥,协调,激励扩展

领导者的职责:制定正确的战略目标;制定合理的组织机构和健全规章制度;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决策;实践;学习

领导者的影响力:是指领导者影响和改变被领导者心理状态和行为的能力。

?领导者影响力的构成:权力性影响力(强制性影响力)与非权力性影响力(自然性影响力)的综合。

权力性影响力来源:传统因素,职位因素,资历因素

非权力性影响力来源:来自领导者个人的道德品德技术个人魅力,品德知识才能情感

特点:影响力不随职位的消失而消失

二、领导理论研究

领导理论的演进

?领导特质理论领导作风理论领导行为理论领导权变理论

1、领导特质特质理论:性格理论,能力理论,第五级领导(个人能力,团队技巧,管理能力,领导力,超长能力)素质:政治思想心理知识

2、勒温的作风理论:专制、民主、放任自流

3、领导行为理论:(1)俄亥俄州立大学的领导行为四分图:组织体贴四种模式

关心任务为主关心人员为主(2)布莱克和莫顿的管理方格理论:1.1贫乏的管理1.9 聚乐部式管理9.1权威式管理9.9 团队式管理5.5中间式管理

4、权变领导理论(1)领导生命周期理论

1966年,卡曼提出。领导生命周期理论的核心是,领导者对不同成熟度的被领导者要采取不同的领导方式。具体内容是将领导四分图和被领导者的成熟度构成一个三维模式,指出,随着被领导者的成熟度的提高,采取不同的领导方式:

领导方式生命周期模型:

不成熟——较不成熟——较成熟——成熟

命令式——说服式-——参与式——授权式

(2)菲德勒模型:

?美国管理学家菲德勒(Fred Fied1er)从1951年开始,首先开始研究组织绩效和领导态度之间的关系,提出了“有效领导的权变模式”,简称菲德勒模型。其基本观点是:不存在一种普遍适用于一切情景的最好的领导方式。一种领导方式在某种情况下可能是有效的,但在另一种情况下则可能无效,领导方式的有效性取决于管理者的领导风格与组织环境的匹配。

研究的结论是在两极,即“有利的”或“不利的”情境中“以工作为主”的领导者更适宜,而在中间情境中“以人为主”的领导者更适宜。

(完整word版)组织行为学考试题及答案

组织行为学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1分,共25分) 1.着重对人的个别差异研究的学科是【】 A.普通心理学B.社会心理学C.人事心理学D.劳动心理学 2.行为的理论模式用函数关系式表达为【】 A.B=f(s·p) B.B=f(p·E) C.B=f(s·E) D.B=f(p·M) 3.组织行为学家西拉杰和华莱士,把研究组织行为学的研究方法的系统过程归纳为【】A.四个步骤B.五个步骤C.六个步骤D.七个步骤 4.人们较容易注意观察能满足需要的事物,而对于满足需要无关的事物视而不见、听而不闻,这是【】A.知觉防御B.晕轮效应C.投射效应D.首因效应 5.激发人的行为并给行为以方向性的心理因素是【】 A.需要B.动机C.态度D.信念 6.最早提出归因理论的美国心理学家是【】 A.麦克里兰B.史布兰格C.海德D.特尔曼 7.创造性行为的主要特点是【】 A.系统性B.有用性C.社会性D.差异性 8.对个人今后所要从事的职业、要去的工作组织、要担负的工作职务和工作职位的发展 道路,作出设想和计划的过程是【】 A.事业生涯开发B.事业生涯设计C.事业生涯决策D.事业生涯管理 9.在满足成员的社会需要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的群体是【】 A.正式群体B.非正式群体C.命令群体D.任务群体 10.影响群体有效性的因素是群体任务的复杂性和【】 A.群体结构B.群体规范C.性格特点D.相互依赖性 11.最能集中体现民主或参与管理的沟通网络形式是【】 A.轮式B.全方位式C.链式D.Y式 12.小道消息传播的方式主要是【】 A.流言式B.偶然式C.单线式D.集束式 13.最早提出社会测量理论的学者是【】 A.莫里诺B.霍曼斯C.韦伯D.阿西 14.最简单、花费最低的管理群体间互动的方法是【】 A.运用层次等级B.设立特别工作组C.构建规则与程序D.成立工作团队 15.对组织人力、财力、物力等资源的分配权称为领导的【】 A.奖罚权B.专长权C.资源控制权D.决策权 16.衡量领导有效性的最重要的指标是【】 A.工作绩效B.工作计划C.德才兼备D.工作目标 17.影响领导有效性的最重要的权变因素是【】 A.领导者自身的特点B.被领导者的特点C.领导的情景D.领导者与被领导者之间的互动关系

2016年自考组织行为学试题与答案

全国2016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组织行为学试题 课程代码:00152 请考生按规定用笔将所有试题的答案涂、写在答题纸上。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考试课程名称、姓名、准考证号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填写在答题纸规定的位置上。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纸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选择题部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1分,共25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纸” 的相应代码涂黑。错涂、多涂或未涂均无分。 1.行为的理论模式用函数关系式表达是 (S·P)(P·M)(S·E)(P·E) 2.组织行为学家西拉杰和华莱士,把研究组织行为学的研究方法的系统过程归纳为 A.四个步骤 B.五个步骤 C.六个步骤 D.七个步骤 3.激发人的行为并给行为以方向性的心理因素是 A.需要 B.动机 C.态度 D.信念 4.创造性行为产生的内在主观特征是 A.创造性需要 B.创造性动机 C.创造性思维 D.创造性能力 5.组织和员工对事业生涯进行设计、规划、实施和监控的过程是 A.事业生涯管理 B.事业生涯开发 C.事业生涯设计 D.事业生涯选择

6.事业成功的关键在于 A.事业生涯全面管理 B.事业生涯动态管理 C.事业生涯自我管理 D.事业生涯组织管理 7.在满足成员的社会需要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的群体是 A。正式群体 B.非正式群体 C。命令群体 D.任务群体 8.小道消息传播的主要方式是 A.流言式 B.偶然式 C.单线式 D.集束式 9.最早对群体助长现象进行研究的是 A.舒兹 B.勒温 C.特里普利特 D.麦迪 10.最早提出社会测量理论的学者是 A.莫里诺 B.霍曼斯 C.韦伯 D.阿西 11.区分冲突是功能正常还是失调的指标是群体的 A.合作程度 B.竞争程度 C.工作绩效 D.凝聚力 12.衡量领导有效性的最重要的指标是 A.工作绩效 B.工作计划 C.德才兼备 D.工作目标 13.影响领导有效性的最重要的权变因素是 A.领导者自身的特点 B.被领导者的特点 C.领导的情景 D.领导者与被领导者之间的互动关系 14.现代社会中,始终约束领导决策活动过程的因素是 A.社会需要 B.法律责任 C.组织资源 D.创新能力 15.动机是一种主观状态,其表现出的方式是 A.行为 B.目标 C.需要 D.行为倾向性 16.决定组织运行与发展方向与水平的是 A.外部环境 B.公共政策 C.领导者 D.技术与工艺

自考组织行为学(2016版教材)复习资料

绪论 第一节组织行为学的概念和研究内容 一、组织行为学的概念及学科性质 (一)组织行为学的概念 ①组织行为学的研究对象是人的心理和行为的规律 ②组织行为学的研究范围是特定组织中人的心理和行为规律 ③组织行为学的研究目的是提高预测、引导及控制人的行为的能力,以提升工作绩效及员工满意度 (二)组织行为学的学科性质 ①跨学科性 ②系统性 ③权变性 ④实用性 ⑤科学性 二、组织行为学的研究内容 组织中人的心理与行为按不同的层面分为:个人心理与行为、群体心理与行为、组织心理与行为三个层次。 组织行为学的研究目的是要对上述三个层次的心理与行为进行预测、引导和控制,以便更合理地利用人力资源,更有效地实现组织目标。 组织行为学的研究内容分为四大块:个人心理与行为、群体心理与行为、组织行为及领导行为。 第二节组织行为学的产生与发展 一、组织行为学的学科基础 (一)心理学 (二)社会学 (三)社会心理学 (四)人类学 (五)政治学 二、组织行为学的产生 (一)早期的科学管理理论

1911年,泰勒《科学管理原理》一书的出版,标志着管理学正式成为独立的科学。 (二)工业心理学 闵斯特伯格是工业心理学的主要创始人,1912年他出版了《心理学与工业效率》一书,首先正式把心理学运用到工业管理之中,书中论述了用心理学测验方法选拔合格员工等问题。 (三)工业社会心理学 20世纪20年代,美国著名心理学家梅奥支持“霍桑实验”,发现了工作群体的重要性并提出了“人际关系学说”,使建立在群体理论之上的社会心理学研究真正起步。 (四)管理心理学 美国斯坦福大学的莱维特于1958年出版了经过系统研究的著作《管理心理学》,之所以这样命名该书,就是想引导读者考虑这样一个问题:如何引导、管理和组织一大批人去完成特定的任务。 (五)组织心理学 20世纪60年代初,莱维特在其为《心理学年鉴》所写的一篇文章中又首先采用“组织心理学”这个名词。进一步将管理心理学的研究内容从个体心理、群体心理、领导心理扩大到组织心理的研究。 (六)组织行为学产生 随着这一学科从个体到群体再到组织研究的演变,其研究和实验的机构也发生了变化。三、组织行为学的发展 (一)第一阶段:20世纪初到20世纪30年代,以泰勒、韦伯和法约尔等为代表,把组织看成是一个封闭的理性模式 古典科学管理理论最突出的贡献是为管理提供了一系列原理和方法 古典科学管理理论的局限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把员工看成是“经济人” 第二,强调独裁式管理。 第三,把组织看成是封闭的系统,组织职能的改善仅仅依靠组织内部的合理化,很少考虑外部环境的影响,不注意在宏观高度上研究经济和社会问题。 (二)第二阶段:20世纪30年代至20世纪60年代,以梅奥、麦格雷戈等为代表,把组织看成是一个封闭的社会性模式

《组织行为学试题》及答案

《组织行为学试题》及答 案 This model paper was revised by the Standardization Office on December 10, 2020

《组织行为学试题》及答案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4分,共16分) 1.个案研究法 2.气质 3.群体 4.组织文化 二、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0分。在备选芦案中,选择一个正确答案并将答案题号填入题后的括号内) 1.被称为研究组织内部人的行为的里程碑是什么( B ) A.1949年在美国芝加哥召开的科学讨论会 B.霍桑试验 C.1914年利莲·吉尔布雷斯出版的《管理心理学》 D.泰罗的《科学管理原理》 2.一个人经常出现的、比较稳定的心理倾向性和非倾向性特征的总和是 ( B )。 A.气质 B.个性 C.能力 D.性格 3.当某种行为出现后,给予某种带有强制性、威胁性的不利后果,以期减少这种行为出现的可能性或消除该行为,这种强化方式是( A )。 A.惩罚 B.正强化 C.自然消退 D,消极强化 4.某公司年终奖励时,发给受奖员工每人一台电风扇,结果许多员工很不满意,认为公司花钱给他们买了个没用又占地方的东西。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 C )o A.公司没有做到奖罚分明 B.奖励不够及时 C.公司没有做到奖人所需、形式多变 D。员工太挑剔 5.由组织正式文件明文规定的、群体成员有固定的编制,有规定的权力和义务,有明确的职责和分工的群体属于( B )。 A.非正式群体 B.正式群体 C.小群体 D.参照群体 6.管理方格图中,最有效的领导方式有( D )。 A.贫乏型 B.任务第一型 C.俱乐部型 D.团队式 7.对下属采取信任的态度,并与他们共同制定计划、设置目标、改进和检查工作,这种领导风格屈于什么类型( D ) A.专权独裁式 B.温和独裁式 C.协商式 D.参与式 8.要帮助领导者对组织的一切“变化”做出有效管理的设计理论是 ( D )。 A.分化一整合组织结构 B.项目组织设计 C.距阵式组织设计 D.自由型组织结构 9.艾桑尼是从哪个角度来划分组织类型的( C ) A.社会功能 B.成员受益程度

组织行为学试卷B附答案

卷号: B 二OO 六 —二OO 七 学年第一 学期期末考试 组织行为学 试题 (中加04国商,国会;05国商1,05国会1;05国会2,3;05国营1,2)闭卷 注意:学号、姓名和所在年级班级不写、不写全或写在密封线外者,试卷作废。 单选题 (16 points) 美国心理学家赫茨伯格在他提出的双因素理论中,把良好的政策与管理、良( B ) A.情境因素 B.保健因素 C.激励因素 D.工作因素 弗鲁姆在他的期望理论中强调,要调动、保持人的工作积极性,管理者必须( D ) 208 A.他人需要 B.社会需要 C.组织需要 D.个人需要 领导者的素质包括品质素质、知识素质、能力素质和( C )四个方面。 A.管理素质 B.综合素质 C.心理素质 D.技术素质 法约尔的管理理论在古典管理理论中属于( C ) A.早期管理理论 B.传统管理理论 C.科学管理理论 D.行为科学理论 5.在行为科学理论中侧重研究人的需要、动机和激励问题的理论是( C ) 一 、 密封 线内 不准 答题。 二、姓名、准考证号不许涂改 ,否 则试 卷无 效。 三、考生在答题前应先将姓名、学号、年级和班级填 写 在指 定的 方框 内。 四、试卷印刷不清楚。可举手向监考教师询问。 所在年级、班级 注意

A.人性管理理论 B.群体行为理论 C. 人类需要理论 D.领导行为理论 6.在现代管理理论中,主张管理要根据企业所处的内外条件随机应变的管理理论是( C ) A.系统管理理论 B.经验主义理论 C.权变理论 D.决策理论 7.情绪、情操是心理过程中的( C ) A.认识过程 B.意志过程 C.情感过程 D.反映过程 8.强调环境对个人行为和性格起决定作用的个性理论是( B ) A.特质论 B.社会学习论 C.心理分析法 D.个性类型论 9. 具有“集中决策、分散经营”的典型特点的组织结构形式是( B ) A.职能制 B. 事业部制(或分权事业部制) C. 直线制 D.超事业部制 10. 心理学研究表明,引起人的动机的因素是( B ) A.人对实现某种目标的可能性的估计 B. 人所体验到的某种未满足的需要 C. 人对某种目标的重要性的评价 D.人所表现出的各种行为 11. 在组织理论中,那种强调人际关系、信息沟通,强调人是组织的中心的理论是( B ) A.传统组织理论 B.行为组织理论 C.现代组织理论 D.综合组织理论 12. 以权力地位为中心的价值观是( B ) A.经济性价值观 B.政治性价值观 C.审美性价值观 D.社会性价值观 13.按照需要的起源划分,人的需要可以分为天然性需要与( C )两大类。 A.生理性需要 B.发展性需要 C.社会性需要 D.心理性需要 14.马思洛在他的需要层次理论中强调,人的行为是由( C )决定的。 A.生理需要 B.发展需要 C.优势需要 D.自我实现需要 15.领导的传统品质理论把领导者的个人品质条件与人格特征定义为( A )。 A.天生的 B.学习的 C.培养的 D.社会的

组织行为学考试试题

组织行为学考试试题 TTA standardization office【TTA 5AB- TTAK 08- TTA 2C】

第一部分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 1.组织行为学是研究下述哪方面规律性的科学(C) A.一切人的心理活动 B.一切人的行为 C.一定组织中的人的心理与行为 D.一切人的心理与行为 2.以下不属于组织行为学所使用的调查方法的是(D) A.面谈法 B.电话调查法 C.问卷调查法 D.案例研究法 3.在组织行为学中,把个人顺利完成某种活动所必备的心理特征称为(C) A.气质 B.性格 C.能力 D.个性 4.把性格划分为外倾型与内倾型,是依据下列哪类划分标准(C) A.按何种心理机能占优势 B.按思想行为的独立性 C.按心理活动的某种倾向性 D.按人的行为模式 5.在组织行为学中,把一个人对于自己在某种环境中应该有什么样的行为反应的认识称为(A) A.角色知觉 B.角色冲突 C.角色期待 D.角色定式 6.在组织行为学中,把一个人在群体中工作不如单独一个人工作时更努力的倾向称为 (B) A.群体促进效应 B.社会惰化效应 C.协同效应 D.责任分摊效应 7.组织行为学家戴维斯对组织中的非正式沟通的研究表明,最普通的非正式沟通形式是(A) A.集束式 B.流言式 C.偶然式 D.链式

8.组织行为学研究认为,在人的诸多个性品质之中,决定一个人在他人心目中印象的关键性因素是(B) A.聪明能干 B.热情 C.刻苦认真 D.有责任心 9.关于冲突观念的现代观点认为(D) A.冲突有害无益 B.冲突应当避免 C.冲突有利无害 D.冲突保持在适度水平是有益的 10.不同层次领导者所需能力结构是有差异的。对于高层领导者而言,最重要的能力是 (C) A.技术能力 B.交际能力 C.行政管理能力 D.沟通能力 11.按照管理方格理论的观点,对工作和人都高度关心的领导行为类型是(D) A.乡村俱乐部式管理 B.任务式管理 C.中间型管理 D.团队式管理 12.领导生命周期理论认为,当被领导者群体已经表现出相当程度的工作成熟度时,最适宜的领导方式是(C) A.指令型领导 B.说服式领导 C.参与式领导 D.授权式领导 13.领导在决策时,强调整体优化,从组织的战略目标和利益出发,努力协调好总体与局部、局部与局部的关系,这体现了领导决策时坚持的(D) A.可行性原则 B.对比择优原则 C.信息健全原则 D.系统分析原则 14.菲德勒的权变领导理论认为,在团体情况极有利和极不利的情况下,效果较好的领导类型是(B) A.人际关系导向型 B.任务导向型 C.目标达成型 D.任务结构型 15.需要层次理论的代表人物是(A) A.马斯洛 B.赫兹伯格 C.亚当斯 D.斯金纳 16.根据弗鲁姆的期望理论,以下公式中错误的是(B)

2016组织行为学作业答案

组织行为学试题答案 一、选择题 1.谈话法属于组织行为学的哪种研究方法(调查法)。 2.组织行为学研究的层次有(个体;群体;组织;环境) 3.组织行为学最早产生于本世纪(50—60年代) 4.将人视为自私自利、好逸恶劳的是哪一种假设(经济人) 5.下面哪些是组织行为学研究的内容(激励;人际关系和沟通;团队建设;组织变革与冲突;组织学 习与发展) 6.下面哪个是组织行为学古典理论时代的代表人物?(马科斯·韦伯) 7.在霍桑实验的基础上,梅约提出了与以往不同的人性假设,即(社会人假设)。 8.组织行为学研究的意义和作用有哪些?(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增强群体的 凝聚力;增强领导的有效性;提高管理者知人善任、合理使用人才的水平;增强组织活力,提高绩效) 9.以下不属于组织行为学所使用的调查方法的是(面谈法) 10.下面哪种组织行为学的具体研究方法经常用于推测自变量和因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实验法) 11.以应用广度不同,组织行为学的研究可以分为(理论性研究;应用性研究;工作性研究) 12.组织行为学的理论基础有(心理学;社会学;人类学;政治学;生物学) 13.组织行为学的研究方法包括(调查法;实验法;个案研究法;观察法) 14.在决策的众多模型中,完全的理性模型有(经济理性模型),完全的非理性模型有(社会模型)。 15.下列哪项不是明茨伯格所提出的决策过程阶段?(计划阶段) 16.通过社会知觉获得个体某一行为特征的突出印象,进而将此扩大为他的整体行为特征,这种知觉属 (晕轮效应)。 17.知觉的特性有哪些?(选择性;理解性;整体性;恒常性) 18.正强化(增加行为频率),负强化(降低行为频率)。 19.社会知觉偏差主要表现有(投射效应;晕轮效应;首因效应;近因效应;刻板印象)。 20.感觉是(人脑对客观事物个别属性的反映),知觉是(人脑对客观事物整体的反映)。 21.根据凯利的归因理论,如果一名员工今天上班迟到,但她有7个月从未迟到过,说明其行为(一贯 性低),而且今天所有走相同路线上班的员工都迟到了,说明其行为(一致性高)。 22.根据格式塔心理学家的研究,下列哪项不是知觉组织的原则?(因果律) 23.在归因理论中,努力属于(内部、不稳定、可控)类的因素。 24.人们在知觉事物时,会根据对象的特征进行组织整合,下列不属于其中规律的是(对比律) 25.决策的特点有哪些?(关键性;选择性;创新性;层次性;目标性) 26.社会知觉包括(自我知觉;人际知觉) 27.卡尼曼判断经验与偏差模型提出的启发法有哪些?(代表性启发;可用性启发;锚定和调整启发) 28.通过社会知觉获得知觉对象某一行为特征的突出印象,进而将其扩大为他的整体行为特征,这种知 觉效应属于(晕轮效应) 29.把性格划分为外倾型与内倾型,是依据下列哪类划分标准(按心理活动的某种倾向性)。 30.气质类型中多血质的主要行为特征是(精力充沛)。 31.气质类型中粘液质的主要行为特征是(缓慢稳定)。 32.在组织行为学中,把个人顺利完成某种活动所必备的心理特征称为(能力)。 33.在造成性格差异的因素中,(遗传)以间接的方式影响性格的形成,(环境)对性格起塑造作用。 34.斯腾伯格三元智力理论不包括(智力因素亚理)。 35.荣格将内--外向两种心理倾向结合心理活动的四种功能,即(直觉;感情;思维;感觉),把人格分 成了8种类型 36.巴甫洛夫按高级神经活动类型对气质的分类中,安静型(与体液说的粘液质相对)。 37.根据卡特尔的特质理论,能力特质包括(晶体智力;流体智力) 38.下面哪些测验(量表)是智力测验?(瑞文测验;斯坦福--比奈智力量表;韦克斯勒智力量表) 39.下面哪些不属于大五因素模型中的特征(精神质)。 40.希波克拉底划分的气质类型有(多血质;粘液质;胆汁质;抑郁质)。 41.智力的基本因素包括(记忆力;注意力;观察力;思维力;想象力)。 42.PASS理论将智力视作过程,包括(注意;计划;同时性加工;继时性加)。 43.心理学家们认为,(性格)是在遗传与环境的交互作用下逐渐形成并发展的。 44.气质的体液说将气质划分为(粘液质;多血质;抑郁质;胆汁质)。 45.气质类型中多血质的主要行为特征是(精力充沛)。 46.测量出4种气质类型的测量气质的量表是(气质类型调查表)。

组织行为学试卷B附答案

卷号: 二六 —二七 学年第一 学期期末考试 组织行为学 试题 (中加国商,国会;国商,国会;国会,;国营,)闭卷 注意:学号、姓名和所在年级班级不写、不写全或写在密封线外者,试卷作废。 .单选题 ( ) ( ) .情境因素 .保健因素 .激励因素 .工作因素 ( )的关 .他人需要 .社会需要 .组织需要 .个人需要 ( )四个方面。 .管理素质 .综合素质 .心理素质 .技术素质 ( ) .早期管理理论 .传统管理理论 .科学管理理论 .行为科学理论 .在行为科学理论中侧重研究人的需要、动机和激励问题的理论是( ) 一 、 密封 线内 不准 答题。 二、姓名、准考证号不许涂改 ,否 则试 卷无 效。 三、考生在答题前应先将姓名、学号、年级和班级填 写 在指 定的 方框 内。 四、试卷印刷不清楚。可举手向监考教师询问。 所在年级、班级 注意

.人性管理理论 .群体行为理论 . 人类需要理论 .领导行为理论 .在现代管理理论中,主张管理要根据企业所处的内外条件随机应变的管理理论是( ) .系统管理理论 .经验主义理论 .权变理论 .决策理论 .情绪、情操是心理过程中的( ) .认识过程 .意志过程 .情感过程 .反映过程 .强调环境对个人行为和性格起决定作用的个性理论是( ) .特质论 .社会学习论 .心理分析法 .个性类型论 . 具有“集中决策、分散经营”的典型特点的组织结构形式是( ) .职能制. 事业部制(或分权事业部制) . 直线制 .超事业部制 . 心理学研究表明,引起人的动机的因素是( ) .人对实现某种目标的可能性的估计 . 人所体验到的某种未满足的需要 . 人对某种目标的重要性的评价 .人所表现出的各种行为 . 在组织理论中,那种强调人际关系、信息沟通,强调人是组织的中心的理论是( ) .传统组织理论 .行为组织理论 .现代组织理论 .综合组织理论 . 以权力地位为中心的价值观是( ) .经济性价值观 .政治性价值观 .审美性价值观 .社会性价值观 .按照需要的起源划分,人的需要可以分为天然性需要与( )两大类。 .生理性需要 .发展性需要 .社会性需要 .心理性需要 .马思洛在他的需要层次理论中强调,人的行为是由( )决定的。 .生理需要 .发展需要 .优势需要 .自我实现需要 .领导的传统品质理论把领导者的个人品质条件与人格特征定义为( )。 .天生的 .学习的 .培养的 .社会的

《组织行为学》考试试题(模拟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1分,共25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行为的理论模式用函数关系式表达为() A.B=f(S·P) B.B=f(P·E) C.B=f(S·E) D.B=f(P·M) 2.组织行为学的多层次相交切性主要表现为() A.三层 B.四层 C.五层 D.六层 3.组织行为学家西拉杰和华莱士,把研究组织行为学的研究方法的系统过程归纳为() A.四个步骤 B.五个步骤 C.六个步骤 D.七个步骤 4.指导人们行为的准则是() A.世界观 B.人生观 C.价值观 D.态度5.激发行为并给它以方向性的心理因素是()A.需要 B.动机 C.态度 D.信念 6.泰勒的科学管理的理论基础是() A.X理论 B.Y理论 C.Z理论 D.超Y理论7.创造性行为的特点是() A.系统性 B.有用性 C.社会性 D.管理性8.事业生涯的组成部 分之一是() A.意识 B.价值观 C.行为 D.知觉 9.在组织中,通过满足成员的社会需要而发挥着重要作用的群体是()A.正式群体 B.任务群体 C.命令群体 D.非正式群体 10.从个体的角度看,群体规范意味着在某种情况下群体对一个人的行为方式的() A.规定 B.看法 C.期望 D.依赖 11.对处理日常性事务的工作,最适合的沟通网络形式是()A.轮式 B.Y 式 C.链式 D.全方位式 12.一个人的活动由于有他人同时参加或在场旁观,活动效率就会提高,这种现象叫() A.社会惰化效应 B.群体促进作用 C.协同效应 D. 从众效应13.最早提出社会测量理论的学者是() A.韦伯 B.霍曼 斯 C.莫里诺 D.阿西 14.舒兹认为,每个人都有人际关系的需要,这些需要一般可以分为()A.二种 B.三种 C.四种 D.五种15.员工的出勤率与满意度之间的关系是一种() A.正相关关系 B.负相关关系 C.非线性关系 D.正比关系 16.成功的群体间工作绩效受到一系列因素的影响,其中最主要的因素是() A.竞争 B.协作 C.人际关系 D.个性差异17.在领导有 效性中,最重要的权变因素是() A.领导者自身的特点 B.被领导者的特点 C.领导的情景 D.领导者与被领导者之间互动关系18.在决策理论中,决策者被看作为一个() A.经济

(完整版)组织行为学自学考试00152(2016年版)教材复习资料

自学考试00125组织行为学(2016年版)复习资料 绪论 组织行为学的概念 ①组织行为学的研究对象是人的心理和行为的规律 ②组织行为学的研究范围是特定组织中人的心理和行为规律 ③组织行为学的研究目的是提高预测、引导及控制人的行为的能力,以提升工作绩效及员工满 意度 组织行为学的学科性质:①跨学科性②系统性③权变性④实用性⑤科学性 组织中人的心理与行为按不同的层面分为:个人心理与行为、群体心理与行为、组织心理与行为三个层次。 组织行为学的研究内容:个人心理与行为、群体心理与行为、组织行为、领导行为研究。 组织行为学的学科基础:心理学、社会学、社会心理学、人类学、政治学 组织行为学的产生 早期的科学管理理论:1911年,泰勒《科学管理原理》,标志着管理学正式成为独立的科学。 工业心理学:闵斯特伯格是工业心理学的主要创始人,1912年他出版了《心理学与工业效率》 工业社会心理学;20世纪20年代,美国心理学家梅奥“霍桑实验”,提出了“人际关系学说” 管理心理学:美国斯坦福大学的莱维特于1958年出版了《管理心理学》 组织心理学:20世纪60年代初,莱维特《心理学年鉴》 组织行为学产生 组织行为学的发展 (一)第一阶段:20世纪初到20世纪30年代,以泰勒(科学管理之父)、韦伯(组织管理父)和法约 尔(管理过程之父)等为代表,把组织看成是一个封闭的理性模式,古典科学管理理论 (二)第二阶段:20世纪30年代至20世纪60年代,以梅奥、麦格雷戈等为代表,把组织看成是一个 封闭的社会性模式 (三)第三阶段:20世纪60年代至20世纪70年代,以费德勒等人为代表,把组织看成是开放的模式,把原来的封闭观念转向开放观念是一大进步。权变理论:费德勒、路径-目标理论:豪斯 (四)第四阶段:20世纪70年代至今,综合前三阶段之所长,把组织看成是一个开放的社会性模式,要求把组织行为学的研究转变到社会文化这一更深的层次上 组织行为学的研究过程:归纳综合、演绎推论、检验 织行为学的研究方法 (一)观察法:参与观察法、非参与观察法 观察法的优点:简便易行;所获得的材料比较真实;能够比较全面和深入地了解工作要求。 缺点:花费的时间多;观察得来的材料难以量化,难以说明刺激条件与行为变化之间的精确关系;有些 被观察者难以接受,他们觉得自已受到了监视和威胁,在心理上对观察人员产生反感,同时也可能造成 操作动作变形。 注意事项: 1)要注意工作行为样本的代表性 2)观察人员在观察时尽量不要引起被观察者的注意,干扰被观察者的工作。 3)观察前要有详细的观察提纲和行为标准 4)观察者要避免机械记录,应反映工作有关内容,并对工作信息进行比较和提炼 (二)调查法:访谈法、问卷法 访谈法的优点: (1)可以对员工的工作态度与工作动机等较深层次的内容有比较具体的了解; (2)运用面广,能够简单且迅速收集多方面资料;

2016春季华师《组织行为学》在线作业

1.第1题 学习型组织的支持者们认为传统组织的问题是由其固有的特性引起的,这些固有特性主要有( )。 A.分工、竞争和反应性 B.竞争 C.反应性 D.协作 您的答案:A 题目分数:2 此题得分: ? 2.第4题 当某种行为出现后,给予某种带有强制性、威胁性的不利后果,以减少这种行为出现的可能性或消除该行为,这种强化方式是(? )。 A.惩罚 B.正强化 C.自然消退 D.消极强化 您的答案:A 题目分数:2 此题得分: ? 3.第7题 面谈法属于组织行为学研究方法的()。 A.观察法? B.调查法 C.实验法? D.测验法

您的答案:B 题目分数:2 此题得分: ? 4.第8题 明确目的,自觉支配行为的性格属于()。 A.理智型 B.情绪型 C.意志型 D.中间型 您的答案:C 题目分数:2 此题得分: ? 5.第11题 弗洛依德认为个性中不受社会道德规范约束的部分是()。 A.自我 B.本我 C.超我 D.以上都对 您的答案:B 题目分数:2 此题得分: ? 6.第12题 具有高水平的专长,善于在活动中进行创造性思维,引发灵感,活动成果突出而优异的人属于()。 A.能力低下?

B.一般能力 C.天才 D.人才 您的答案:C 题目分数:2 此题得分: ? 7.第13题 以下各项表述正确的是()。 A.保健因素和激励因素通常都与工作条件和工作环境有关 B.保健因素和激励因素通常都与工作内容和工作本身有关 C.保健因素通常与工作条件和工作环境有关,而激励因素与工作内容和工作本身有关 D.保健因素通常与工作内容和工作本身有关,而激励因素与工作条件和工作环境有关您的答案:C 题目分数:2 此题得分: ? 8.第14题 如果职工A认为和职工 B相比,自己报酬偏低,根据公平理论,A会采取以下哪种行为()。 A.增加自己的投入 B.减少自己的投入 C.努力增加B的报酬 D.使B减少投入 您的答案:B 题目分数:2 此题得分: ?

组织行为学试卷及答案

本科课程考试参考答案与评分标准 2006 /2007 学年第二学期 课程名称:组织行为学考试性质:考试试卷类型:A 考试班级:工商0401、人力0401—04 考试方法:闭卷命题教师: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1.C 2.D 3.B 4.B 5.C 6.A 7.B 8.A 9.B 10.C 11.C 12.B 13.A 14.D 15.C 16. B 17.B 18.B 19.D 20.D 二、判断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1√;2√;3×;4√;5√;6×;7×;8√;9×;10×; 三、简答题(每小题6分,共30分) 1. 答题要点:能力可分为一般能力、特殊能力和创造力 一般能力是指任一活动都要具备的能力,通常指智力;(2分) 特殊能力是指某一具体活动要求具备的能力,如数学能力、音乐能力、美术能力等;(2分) 创造力是指个体产生独特的新思想、新产品的能力。(2分) 2.答题要点:⑴报酬结构。公平、合理的报酬制度是员工满意的关键因素。⑵工作内容。一般来说,员工喜欢具有挑战性的、自己感兴趣的工作。⑶人际关系。友好、合作的同事关系是员工满意的重要原因之一。⑷事业发展。员工喜欢有机会晋升与发展的组织和工作。⑸工作条件。良好的工作条件是影响员工满意的重要因素。⑹管理状况。组织的管理状况也是员工满意与否的关键因素。⑺人格特征。个体的人格特征如果与职位、组织文化不匹配,也容易滋生不满。(答出一项因素得2分,答出3项及3项以上以上得6分。) 3.答题要点:⑴晕轮效应。当知觉者对个人人的某种特征形成印象后,倾向于据此推论该人其他方面的特征,这就是晕轮效应。(2分) ⑵首因效应。是人们根据最初获得的信息所形成的印象不易改变,甚至会左右对后来获得的新信息的解释。(2分) ⑶宽大效应。是指个体在评价他人时,往往更多地对他人作出积极的、肯定的评价,即评价他人时总是有一种特别宽大的倾向。(2分)

组织行为学期末考试试题

组织行为学期末考试试题1 一、判断题(下列说法对者在题前括号打“√”,错者打“X”,每小题1 分,共15 分) (√)1、认知是指个体对感觉器官对感知的信息进行翻译、理解、判断、抽象的过程。(X )2、根据相互作用的观点,包括企业在的组织冲突是弊大于利。 (√)3、班杜拉认为:人类的许多行为是从观察别人的行为中学习的,榜样的影响是社会学习理论的核心。 (√ )4、所谓“江山易改,本性难移”,所以一个人的性格一旦形成就很难改变。 (X )5、弗隆姆的期望理论是建立在组织个体对自己的行为有“做”与“不做”的决定权基 础之上的。 (X )6、动机与行为之间的关系向我们揭示出:一个人的外在表现与在动机总是一致的。(√)7、能力是顺利完成某种活动所必须具备的心理特征,能力是和某种活动相联系,并表现在活动的全部过程中,因此它具有明显的针对性。 (√)8、员工对自己所在组织的认可程度、投入程度,以及认为工作对自身价值实现的重要程度称为组织认同感。 (X )9、“因是根据”,不管在什么情况下,将成功和失败都归因于因才是客观有效的认识。(√)10、心理契约的破坏会导致雇员责任的减少。与离职率成正相关,与信任、工作满意和留职意愿呈负相关。严重破坏时,雇员与组织之间的关系会变得更加具有交易性。 (X )11、所有的任务型群体都是命令型群体。 (X )12、群体凝聚力是维持群体行为有效性的一种合力,凝聚力高的群体将比凝聚力低的群体更为有效。 (√)13、知识是人类实践经验的总结,是以思想容的形式为人所掌握;而技能是人们在理论与实践活动中运用的基本动作方式,是一种操作技术,以行为方式的形式为人所掌握。(√)14、社会惰化效应说明了群体规模的增大是与个人绩效负相关的,代表的是一种协同效应。 (√)15、虚拟组织从组织外部寻找各种资源,来执行组织的一般职能,如生产、销售、技术开发等等,而把精力集中在自己最擅长的业务上。 二、单项选择题(将每题最正确答案的代号填入括号,每小题1.5 分,共30 分) 1、要研究组织中人的外显行为的规律性,最为必须的理论基础是( ) A、社会学 B、心理学 C、人类学 D、伦理学 2、组织行为学作为一门独立的专门研究组织中心的心理与行为规律的科学,最先产生() A、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 B、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 C、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 D、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 3、在组织行为学中,把性格划分为理智型、情绪型、意志型和中间型,是依据下列哪类划分标准() A、按心理活动的某种倾向性 B、按人的行为模型 C、按思想行为的独立性 D、按何种心理机能占优势 4、在社会知觉的偏差中,由获得个体某一行为特征的突出印象,进而将此扩大成为他的整体行为特征的心理效应称为() A、首因效应和近因效应 B、晕轮效应 C、第一印象效应 D、定型效应 5、表扬、奖励员工,让他们参与管理,给他们提供培训机会,能满足员工的( ) A、尊重需要 B、交往需要 C、安全需要 D、生理需要 6、赫兹伯格认为,激励员工的关键在于( )。 A、提供给员工更高的工作报酬

00152组织行为学复习资料(2016版主编:高树军)

绪论 第一节组织行为学的概 念和研究内容 一、组织行为学的概念及学科性质(一)组织行为学的概念 ①组织行为学的研究对象是人 的心理和行为的规律 ②组织行为学的研究范围是特定组织中人的心理和行为规律 ③组织行为学的研究目的是提高预测、引导及控制人的行为的能力,以提升工作绩效及员工满意度 (二)组织行为学的学科性质 ①跨学科性 ②系统性 ③权变性 ④实用性 ⑤科学性 二、组织行为学的研究内容 组织中人的心理与行为按不同的层面分为:个人心理与行为、群体心理与行为、组织心理与行为三个层次。 组织行为学的研究目的是要对上述三个 层次的心理与行为进行预测、引导和控制,以便更合理地利用人力资源,更有效地实现组织目标。组织行为学的研究内容分为四大块:个人心理与行为、群体心理与行为、组织行为及领导行为。 第二节组织行为学的产 生与发展 一、组织行为学的学科基础 (一)心理学 (二)社会学 (三)社会心理学 (四)人类学 (五)政治学 二、组织行为学的产生 (一)早期的科学管理理论 1911年,泰勒《科学管理原理》一书的出版,标志着管理学正式成为独立的科学。 (二)工业心理学 闵斯特伯格是工业心理学的主要创始人,1912年他出版了《心理学与工业效率》一书,首先正式把心理学运用到工业管理之中,书中论述了用心理学测验方法选拔合格员工等问题。 (三)工业社会心理学 20世纪20年代,美国著名心理学家梅奥支持“霍桑实验”,发现了工作群体的重要性并提出了“人际关系学说”,使建立

在群体理论之上的社会心理学研究真正 起步。 (四)管理心理学 美国斯坦福大学的莱维特于1958年出版 了经过系统研究的著作《管理心理学》,之所以这样命名该书,就是想引导读者考虑这样一个问题:如何引导、管理和组织一大批人去完成特定的任务。 (五)组织心理学 20世纪60年代初,莱维特在其为《心理 学年鉴》所写的一篇文章中又首先采用“组织心理学”这个名词。进一步将管理心理学的研究内容从个体心理、群体心理、领导心理扩大到组织心理的研究。 (六)组织行为学产生 随着这一学科从个体到群体再到组织研 究的演变,其研究和实验的机构也发生了变化。 三、组织行为学的发展(一)第一阶段:20世纪初到20世纪30 年代,以泰勒、韦伯和法约尔等为代表,把组织看成是一个封闭的理性模式 古典科学管理理论最突出的贡献是为管 理提供了一系列原理和方法 古典科学管理理论的局限性主要表现 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把员工看成是“经济人” 第二,强调独裁式管理。第三,把组织看成是封闭的系统,组织职能的改善仅仅依靠组织内部的合理化,很少考虑外部环境的影响,不注意在宏观高度上研究经济和社会问题。 (二)第二阶段:20世纪30年代至20世纪60年代,以梅奥、麦格雷戈等为代表,把组织看成是一个封闭的社会性模式 上述理论相较于那种只重视物的管理、不重视人的管理的理论来说,是具有创造性和革新意义的,是一种进步,它改变了以往的传统管理理念,把人作为一种非常重要的管理对象纳入组织管理当中,开创了研究人的社会需要、心理情感等因素对工作效率影响的先河。 (三)第三阶段:20世纪60年代至20世纪70年代,以费德勒等人为代表,把组织看成是开放的模式,把原来的封闭观念转向开放观念是一大进步 权变理论:每个组织的内在要素和外在环境条件都各有不同,因而在管理活动中不存在适用于任何情境的原则和方法,即在管理实践中要根据组织所处的环境和内 部条件的发展变化随机应变,没有什么一成不变的,普适的管理方法。成功管理的关键在于对组织内外状况的充分了解和 有效的应变策略。该理论认为,在不同的情境中,不同的领导行为有不同的效果,所以有称为领导情境理论。 代表人物:费德勒

组织行为学复习题及答案

单项选择题 1、组织行为学综合应用心理学、社会学、人类学、政治学、生物学、伦理学等学科的知识,在组织管理工作的实践中,来解释组织中人的行为。反映了组织行为学的()。B.多学科交叉性 2.科学管理学派把组织中的人看作是()。A. 理性的经济人 3.行为学派把组织看成一个封闭的社会性的模式,梅约通过著名的霍桑试验证实只有把人当作()。B.社会人 4.组织行为学具有多层次性的特点,第一层次是(),这是研究组织行为学的基础和出发点。A.个体 5.决定人的心理活动动力特征的是()。A.气质 6.弗洛依德认为个性中不受社会道德规范约束的部分是()。B.本我 7.通过社会知觉获得个体某一行为特征的突出印象,进而将此扩大为他的整 体行为特征,这种知觉属于()。B.晕轮效应 8.个性中受“现实原则”所支配的部分是指()。A.自我 9.在个性结构中居于可控制地位的最高层的是()。C.超我 10.精力充沛,但局限于从事内容多变的活动,行为反映灵活而敏捷,情绪易表现和变换,行为的外倾性明显,对行为的改造较容易,是属于()。A. 多血质 11.精力充沛,胆量较大,好猛干,但往往粗枝大叶,兴奋性行为反应敏捷而迅速,但要把兴奋性行为转变为抑制性行为较不灵活;情绪的抑制较难,易表现暴发性情绪;行为的外倾性明显;对兴奋性行为的改造较不容易,是属于()。B. 胆汁质 12.有精力,但沉着平稳,行为反映迟缓,不灵活不敏捷;情绪易受抑制,不易表露,行为的内倾性明显;对兴奋性行为的改造较容易,是属于()。C. 粘液质 13.对事物的感受性很强,特别敏感多疑,精力较不足,忍耐力较差,胆量较小,行为反应中细心谨慎,但迟疑缓慢,带有刻板性,情绪易波动且持久,行为的内倾性严重;对行为的改造较难D. 抑郁质 14.个人对现实的稳定态度和习惯化的行为方式是()。A. 性格 15.人们比较容易注意观察能满足需要的那些事物,而对那些与满足需要无关的事物,视而不见,听而不闻,这种保护自己的一种思想方法倾向是()。A.知觉防御 16.在进行社会知觉的整个过程中,对象最先给人留下的印象,往往“先入为主”,对后来对该对象的印象起着强烈的影响,这是()。C.首因效应 17.人们对某类社会对象形成了固定的印象,并对以后有关该类对象的知觉发生强烈的影响,这属于()D.定型效应 18.一个人对周围的客观事物(包括人、物、事)的意义、重要性的总评价和总看法是()。A.价值观 19.个体对人对事所持有的一种具有持久而又一致的心理和行为倾向是()。B.态度 20.如果我们在知觉活动中,只能注意到某个事物或个人比较突出的特征,并用这个特征代表其整体的性质,这种现象就是()C.晕轮效应 21.()是指个人对他所从事的工作的一般态度,即对所从事的工作持有的评价与行为倾向。C.工作满意度 22.霍桑实验的资料使梅约得出了与以前不同的对人性的认识,即提出了关于()的假设。B.社会人 23.表扬、奖励员工,让他们参与管理,给他们提供培训机会,能满足员工的()。A.尊重需要 24.如果职工A认为和职工B相比,自己报酬偏低,根据公平理论,A会采取以下哪种行为()。B.减少自己的投入 25.当某种行为出现后,给予某种带有强制性、威胁性的不利后果,以期减少这种行为出现的可能性或消除该行为,这种强化方式是()。A.惩罚 26.通过不予理睬来减弱某种不良行为的强化方式是()。C. 自然消退 27.某公司年终进行奖励时,发给受奖员工每人一台电风扇,结果许多员工很不满意,认为公司花钱给他们买了个没用又占地方的东西。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C.公司没有做到奖人所需、形式多变 28.经常表扬、奖励员工,让他们参与管理,给他们提供培训机会,能满足员工的()。A.尊重需要 29.激励的目的是调动组织成员的积极性。从根本上说,()是积极性的本源。A. 需要 30.由组织正式文件明文规定的.群体成员有固定的编制,有规定的权力和义务,有明确的职责和分工的群体属于()。B.正式群体 31.工作比较单纯,不需要复杂的知识和技能,完成一项工作需要大家的配合,或从事连锁性的工作,()可能达到最高的工作绩效。A.同质群体 32.完成复杂工作,需要有创造力的工作,或在作出决策太快可能产生不利后果时,()将会达到最高的工作绩效。B.异质群体 33.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社会单元在目标上互不相容或互相排斥.从而产生心理上的或行为上的矛盾,是()。A.冲突 34.当与双方利益都有重大关系时.当你的目标是向他人学习时.需要集思广益时.需要依赖他人时.出于感情关系的考虑时,处理冲突的方式是()。B.开诚合作 36.每一成员在群体中都表现出自己特定的行为模式,我们称之为( )。B.角色 多项选择题 1.组织行为学的特点有()。A.边缘性 B.综合性 C.两重性E.实用性 2.组织行为学的研究方法包括()。A.调查法 B.谈话法 C.实验法 D.个案研究法 E.观察法 3.影响人的行为的因素有()。A.个人主观内在因素 C.客观外在环境因素 4.影响人的行为的内在因素主要有()。A.生理因素 B.心理因素 C.文化因素 D.经济因素 5.影响人的行为的外在因素主要有()。A.组织内部的环境因素 B.组织外部的环境因素 6.人的行为特征有:A.自发的 B.有原因的 C.有目的的 D.持久性的 E.可改变的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