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从风险社会视角下看待关于转基因问题的争论

从风险社会视角下看待关于转基因问题的争论

从风险社会视角下

看待关于转基因问题的争论

作者:苏钊

学院:人文学院

从风险社会视角下看待关于转基因问题的争论

摘要

本文从风险社会理论出发,探索目前对于转基因问题争论的起因,并且给出争论各方以

不同的建议,鼓励各方正视对于转基因问题的争论。贝克的风险社会理论,揭示了现代社会一系列社会问题产生的原因,并指出了风险社会中,创造风险的人同样也会受到风险的侵蚀。吉登斯发展了贝克的风险社会,吉登斯把风险社会视为现代性的一种后果。目前对于转基因

问题的争论与探讨很好地体现了风险的传播与现代社会风险的特点。

关键词:风险社会转基因反转者挺转者

一、研究缘起

崔永元与方舟子的辩论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崔永元经过一次次的斗争,将转基因技术带进了大众的视野,揭开了科学界对转基因食品安全性的真实判断。方舟子向大众普及了转基因知识,但他坚称转基因食品完全无害,似乎也展现了大多数科学工作者的态度。权威机构与科学、利益集团之间的关系呼之欲出。然而就在此时,原来一直表明自己与大众立场一致的崔永元经营起了自己的非转基因事业,那么他之前所做的努力到底是为了大众还是有其他的目的?转基因食品安全性风险到底有多大?我们应该如何看待这件事情?真相,到底是离我们越来越远,还是越来越近。

二、风险社会理论综述

风险在英文里是“Risk”,本意是指冒险和危险,从字面意义上来理解,风险是具有一定危险的可能性,或者说是有可能发生危险、形成灾难。

贝克在他提出的风险社会理论中赋予“风险”一词新的涵义。他指出:“风险是个指明自然终结和传统终结的概念。或者换句话说:在自然和传统失去它们的无限效力并依赖于人的决定的地方,才谈得上风险。风险概念表明人们创造了一种文明,以便使自己的决定将会造成的不可预见的后果具备可预见性,从而控制不可控制的事情,通过有意采取的预防性行动以及相应的制度化的措施战胜种种(发展带来的)副作用。”【1】风险具有四个特点【2】:

①风险造成的灾难不再局限在发生地,而经常产生无法弥补的全球性破坏。因此风险计算中的经济赔偿无法实现;

②风险的严重程度超出了预警检测和事后处理的能力;

③由于风险发生的时空界限发生了变化,甚至无法确定,所以风险计算无法操作;

④灾难性事件产生的结果多样,使得风险计算使用的计算程序、常规标准等无法把握。

吉登斯把风险社会视为现代性的一种后果, 所谓风险社会是指由于新技术和全球化所产生的与早期工业社会所不同的社会特性。

与传统社会相比, 风险社会具有诸多特别之处【3】:

①风险的人为性与社会性。在传统社会中, 人类遭遇的风险多数源于自然灾害, 那时的风险是由外在因素、自然因素导致的。风险社会中的风险则源于人类自己, 是科技进步与社会发展的负作用和负面后果。

②风险遍及全球。在传统社会中, 世界格局相对封闭,人们的生存以地域性、本体性为主,源于自然灾害的风险往往是局部的、地区性的。现代化所引起的风险则打破了地域的限制: 无论是风险发生的时空,还是风险导致的后果,都呈现一种全球性漂移、难以预测、不

可控制的特点。

③风险的有限可控性。从总体的、历史的角度看, 当代社会风险的发生是必然的, 人类不可能彻底避免和根除风险。但是就具体的、特定的风险而言, 人类通过自己的智慧与顽强, 有能力将风险降到最低。

④风险影响的双重性。风险将给人类带来的伤害是显而易见的。但是风险研究理论家也看到了风险社会对人类发展的积极意义。

三、风险社会中的转基因问题

1、转基因争论的由来

转基因技术的理论基础来源于进化论衍生来的分子生物学。基因片段[2] 的来源可以是提取特定生物体基因组中所需要的目的基因,也可以是人工合成指定序列的DNA片段。DNA片段被转入特定生物中,与其本身的基因组进行重组,再从重组体中进行数代的人工选育,从而获得具有稳定表现特定的遗传性状的个体。该技术可以使重组生物增加人们所期望的新性状,培育出新品种。

对转基因的质疑,最初只局限于一些宗教组织和人士、自然主义者以及环保人士。

后来,以孟山都公司为代表的美国各大跨国生物技术公司的转基因作物品种逐渐到位并快速占领了市场,损害了一部分小业主、小零售商的利益。“疯牛病”事件中英国皇家学会的轻率行为使得这些小业主、小零售商有机可乘。当时政府和科技界都说过,转基因食品吃了无害,疯牛病事件发生后,于是有人就说,你们说转基因食品吃了无害这话能相信吗?一个濒临破产的英国食品零售商,以商人对机会的敏锐,首先站出来振臂高呼:“我们所售的一切绝不含转基因!”这一宣言就像火星落到干柴上,熊熊的烈火很快烧遍整个西欧,为各国保护本国农业的企图提供了借口。于是,欧盟以保护食品安全的名义,正式通过决议,转基因成分超过百分之一的食品及原料不得进口。

日本、韩国及其他国家接着跟进。市场形势因此陡然生变。

为了自身的利益,美国各食品及食品原料出口商,马上纷纷宣布不生产含有转基因成分的食品,不收购含有转基因成分的食品原料。各种植者行会也纷纷建议全美农民当年不种植或少种植转基因作物。那些反对转基因的宗教人士、环保人士也趁机举起保护食品安全的旗帜,宣布转基因有毒。于是就出现了这样一幕非常奇妙的景观:本来互不相干的极端宗教人士、极端环保人士、商人和贸易保护主义者,在“食品安全”

的大旗下,同仇敌忾,携手掀起了反对转基因的新高潮,而且一浪接着一浪。他们甚至做出了踏平转基因植物实验地,捣毁转基因实验室的极端事件。普通老百姓,出于自我保护的本能,也开始抵制转基因产品。

中国的转基因问题引起全民热议是从“黄金大米”在中国儿童的人体实验开始的。

2013年年底,方舟子和崔永元两人对于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展开了争论,将对转基因的讨论推向了高潮。

目前全世界对于转基因问题的探讨愈演愈烈,真相扑朔迷离。

2、风险社会中的转基因问题

对于转基因问题的讨论可以大致上被分为两类,一类是在科学界内部对于转基因食品安全问题的讨论。但是,关于转基因的争论从来都不是单纯的技术问题,它牵扯到更为复杂的实践中的利弊权衡。因此,目前媒体人、大众更关心的是对转基因食品安全性的知情权和对其选择权。这些讨论的产生,很好地印证了风险社会理论。

现代化风险是一种人为制造的风险或不确定性,而且这种风险已然超出了人类的掌控。科技的进步使我们能够相对控制一些不确定性,像传统社会所面临的自然风险,比如洪水、旱灾、飓风、地震之类,我们已能给予相对准确的预测并在一定程度上给予预防。而恰恰是由科技文明本身所带来的风险,特别是技术—经济决策导致的风险,往往超出了我们的预测和控制能力。目前,转基因技术虽然看似已经相对成熟,但是,科学界内部对于转基因的安全性的评述是“不比普通食品更安全”,这也就意味着,还存在一些无法测量的、无法认识到的风险。现代化风险具有一种内在的全球化倾向,可以穿透任何界线,这使得不仅仅是美国,全世界都已经暴露在了转基因食品安全性问题下,成为一个全球性的问题,这也迫使各国的科学家们不断地对转基因进行探索,试图提高对转基因风险的掌控。

大众最关心的还是对于转基因食品安全和自己选择是否食用转基因食品的权利。

按理来说,转基因食品的安全问题实际上是科学界内部的事情,为什么会在普通百姓中也会引起如此广泛的讨论呢?吉登斯探究了大众对于科学技术产生质疑这种行为的源头——本体性安全感和信任感。随着现代通讯网络技术的发展,人们之间的交往不必受“在场”这一条件的制约,产生了“时空分离”,“即社会关系从地方性的场景中‘挖出来’并使社会关系在无限的时空地带中‘再联结’。确切地说, 这种‘挖出来’就是我所说的抽离化的内涵”,抽离化机制有两种,一种是作为交换媒介的象征标志(比如货币),另一种是专家系统,这个系统通过专业知识与技术的建立, 其知识效度独立于使用这些知识的具体行为者之外【4】。转基因技术正是由于这种专家系统抽离化机制的作用,导致大众与技术本身分离,产生的不安全感与不信任感,加之某些利益集团将转基因技术妖魔化,放大了其风险,原本大众可以理性地看待关于转基因技术的风险,现在很多人却只是一味地排斥这种技术,甚至造成了一种恐慌。

当然,公众质疑的不仅仅是其安全性,还在质疑是谁在操控了科学界,使得部分真相得到掩盖。转基因技术可能带来的危害需要一种因果性的解释,也就是说,对于它的较深层次的理解只在有关它的“知识”中才能显形,正是因为依赖于它的“知识”,所以他也能在知识中被改变,夸大、缩小或者隐匿。很明显,在推广转基因技术的初级阶段,转基因技术的安全问题就被缩小甚至隐匿了,但是推广到目前为止,转基因技术的安全问题却被夸大甚至妖魔化了。这还是源于知识与大众的分离。负责界定风险的大众传媒、科学与法律界搭起了大众与知识之间的桥梁,公众只有通过这些渠道了解真相,但真相往往却是被改造过的、所谓的真相,这加剧了公众内心对于转基因技术的恐慌。

除了对于这项技术本身安全性知情权的讨论,还有一部分是针对选择转基因食品权利来讨论的。这涉及到风险的分配。贝克认为,社会存在两种分配逻辑,财富分配与风险分配。财富累积在社会上层,而风险则聚积在社会底层,贫穷吸附了大量的风险,而财富则可以购买安全和避开风险。随着社会的发展,温饱已经不再是某些国家基本的社会问题,人们开始希望追求高质量的生活,甚至有些更加富裕的一些人开始想要通过财富来购买安全,规避风险。这就解释了为什么越来越多的人想要国家强制性规定区分转基因食品和非转基因食品。有些人可能并不完全排斥转基因食品,甚至是在某种程度上是相信转基因技术的安全性的,但是同时,他们也相信转基因技术的风险,在经济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他们想要通过财富来规避风险,因此想要获得一种自己选择的权利。

四、正视转基因问题

无论是反转者还是挺转者,想要正视转基因问题,最核心的思想是要打破科学与大众的隔阂。这需要科学界、中介(权威机构、大众传媒等)和大众的三方努力。

科学界:

科学家们往往容易陷入自己的科学世界,很少有科学家愿意走到大众之中为大众宣传。在网上流传了一段崔永元与复旦教授争辩的视频,很明显地能够感受到相对于媒体人,科学工作者相对不善言辞,在某些特殊情况下甚至还会词不达意,被人歪曲其中的含义。

除此之外,科学工作者们也应该追求真理而非利益,以防被利益集团利用谋取私利。中介:

大众传媒工作者应该科学考证,据实报道。众所周知,大众传媒工作者尤其是新闻工作者,为了追求看点与时效性,最擅长捕风捉影,模糊、夸大是家常便饭,甚至还会有不实报道,这加剧了民众的恐慌。真正的传媒工作者不应该是新闻的制造者,而应该是信息的传播者。

权威机构其实是对于转基因问题争论产生的主要推动者之一,权威机构与利益集团相勾结,利用自己在公众心中的公信力而隐瞒部分事实,诱导公众向错误的方向理解,并从中获利。权威机构本应为公众服务,现在却在某种程度上站在了与公众利益相对的一方,这也是公众所不愿看到的。

公众:

面对上层各方利益集团的博弈,公众最需要的是自己的判断力,不要人云亦云、偏听偏信,要听取多方的说辞,加上自己的一些考证,再做出最终的判断。

参考文献

【1】乌尔里希·贝克等,《自由与资本主义》,浙江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第119 页

【2】MBA智库

【3】田国秀,《风险社会环境对当代个体生存的双重影响——吉登斯、贝克风险社会理论解读》,《哲学研究》2007年第6期

【4】夏和国,《吉登斯风险社会理论研究》,首都师范大学博士学位论文

转基因安全性评价

转基因安全性评价对转基因植物食品未知物质风险的主要担忧有:①致病性物质的出现,即转基因生物产品食用后是否会致病;②营养成分的 变化及抗营养因子的出现,如蛋白酶抑制剂、脂肪氧化酶 的产生或含量的变化;③新的过敏原的出现,如大豆中的 致敏性蛋白和巴西坚果中的2s清蛋白¨u;④天然有毒物的产生, 如茄碱、葫芦素、Ot一番茄素等u2棚1。其中,最令人关注的是有 可能会产生毒素、抗营养物质、过敏原以及致癌物质或联合致癌物质。转基因奶牛生产的激素(rbGH)在美国投入商业化使用后,使用 者很快发现这类药物导致了奶牛乳房炎发病率加繁殖率低。由于药 物的作用,奶牛新陈代谢加快,导致能耗增加而引起死亡,牛奶的 营养价值也降低了。对获准在西班牙和美国商业化种植的转基因玉 米和棉花进行针对性研究后认为,转基因作物可能引起脑膜炎和其 它新病种。也有资料证实,转基因食品可能诱发癌症并传递给下一 代以及导致失调,可能需要30年或更长的时间。转基因治疗性药物、

人体组织器官等是否对人体健康造成影响,尚无法检测证实¨转基因的管理 我国对转基因产品的管理主要是针对农业转基因生物的管理。全国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的监督管理工作由农业部负责;卫生部依照《食品卫生法》的有关规定,负责转基因食品卫生安全的监督管理工作;此外,国务院还建立了由多个有关部门组成的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际联席会议制度,负责研究和协调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工作中的重大问题。为了促进我国生物技术的发展,对作为其核心技术的重组DNA技术的研究和开发,必须加强安全性管理。早在1990年,中国政府就制定了《基因工程产品质量控 制标准》,成为我国第一个有关生物安全的标准和办法。1993年,原国家科学技术委员会发布了《基因工程安全管理办法》,对基因工程的定义、安全等级及安全性评价的划定、申报及审批程序等作了规定。在这一技术在国际上开始进入商品化的1996年,农业部又相应制定《农业生物基因工程安全管理实施办法》,具体规定农业生物基因工程安全等级的划分标准,明确各阶段的审批权限,以及相应的安全性控制措施;对农业生物技术的全过程,从实验研究,到中间试验,遗传工程体及其产品的环境释放,到遗传工程体及其产品的商品化生产实施管理,其适用范围涵盖我国自己研发的工作,也

关于转基因产品安全性的争论辩论赛稿

关于转基因产品安全性的争论大辩论。概括起来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第一,转基因生物的释放可能对环境质量、生态系统或生态平衡产生不利的影响。一些科学家认为,转基因生物在自然界中释放将污染自然资源库,打破原有的生态平衡,对生态环境产生难以预料的冲击,其潜在威胁不亚于核扩散。具体表现有:(1)转基因作物本身可能会转变为杂草。(2)转基因作物的基因漂流可能会导致新型杂草产生。(3)转基因作物可能会导致新型病原体产生。(4)转基因作物可能会对生态系统中的非靶标生物造成伤害。(5)转基因生物可能危机生物的多样性。转基因生物对生态系统来说是一个具有竞争优势的外来物种,其引入可能对整个生态系统的平衡造成破坏,产生无法估量的损失。 第二,转基因生物可能对人体健康产生不利影响,严重的可能致癌和其他遗传病。(1)转基因生物可能含有毒性。(2)转基因食品可能会导致过敏反应。(3)转基因食品可能产生对抗生素的抗药性。(4)转基因食品可能会改变食品的营养成分。(5)转基因食品有可能会降低生物的免疫力 世界粮农组织、世界卫生组织及经济合作组织这些国际权威机构都表示,人工移植外来基因可能令生物产生“非预期后果”。即是说我们到现在为止还没有足够的科学手段去评估转基因生物及食品的风险。 1 转基因生物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4] 1.1 转基因生物对非目标生物的影响 释放到环境中的抗虫和抗病类转基因植物,除对害虫和病菌致毒外,对环境中的许多有益生物也将产生直接或间接的不利影响,甚至会导致一些有益生物死亡。 1.2 增加目标害虫的抗性和进化速度 研究表明,棉铃虫已对转基因抗虫棉产生抗性。转基因抗虫棉对第一、第二代棉铃虫有很好的毒杀作用,但第三代、第四代棉铃虫已对转基因棉产生抗性。如果这种具有转基因抗性的害虫变成对转基因表达蛋白具有抗性的超级害虫,就需要喷洒更多的农药,将会对农田和自然生态环境造成更大的危害。 1.3 杂草化 释放到环境中的转基因植物通过传粉进行基因转移,可能将一些抗虫、抗病、抗除草剂或对环境胁迫具有耐性的基因转移给野生亲缘种或杂草。而杂草一旦获得转基因生物的抗逆性状,将会变成超级杂草,从而严重威胁其他作物的正常生长和生存。 1.4 干扰生物多样性 通过人工对动物、植物和微生物甚至人的基因进行相互转移,转基因生物已经突破了传统的界、门的概念,具有普通物种不具备的优势特征,若释放到环境,会改变物种间的竞争关系,破坏原有自然生态平衡,导致物种灭绝和生物多样性的丧失。转基因生物通过基因漂移,会破坏野生近缘种的遗传多样性。例如转基因作物花粉随风飘散,由此造成的基因污染将防不胜防。此外,种植耐除草剂转基因作物,必将大幅度提高除草剂的使用量,从而加重环境污染的程度以及农田生物多样性的丧失。例如转基因棉田里,棉铃虫天敌寄生蜂的种群数量大大减少。昆虫群落、害虫和天敌亚群落的多样性和均匀分布都低于常规棉田。某些昆

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开题报告

研究性学习课题开题报告 研究背景: 当今世界,国力的竞争主要表现在科学技术的竞争。GM 下作为现代生物技术的一种高科技产物,所产生的社会与经济效益十分显著,它将是人类解决食物短缺和从根本上解决食品营养品质问题的有力手段。 自1972年美国斯坦福大学的伯格第一次重组DNA 获得成功之后,各国科学家们纷纷参与转基因生物的研究。随着转基因家畜、转基因植物和基因制药等研究成果的出现,转基因食品也进入我们的生活。由于科学发展水平的限制,目前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仍无定论。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在整个社会对转基因食品安全问题的重视下,广大学生对此有一定的认识和了解,但还普遍处于初级阶段,缺乏更形象具体的认识,不能真正了解转基因食品对我们身体的好处与坏处,更不能有意识的自觉加入到“了解转基因,安全使用转基因食品”的队伍中来。这就需要引导学生从身边最普遍的生活角度出发,了解我国市场上转基因食品的安全现状。 本课题正是基于这一目的提出,在活动中了解到生活中的转基因食品有哪些,清楚转基因食品对人体安全的影响,初步掌握文献法、调查法、比较法这三种科研基本方法,学会运用比较、分类、归纳、概括的方法对信息和数据进行加工,并针对研究结果进行分析评价,使学生综合能力得到提高,获得研究的快乐。 研究内容: 1.了解转基因食品的概念 转基因食品,就是利用生物技术,将某些生物的基因转移到其他物种中去,改造生物的遗传物质,使其在性状、营养品质、消费品质等方面向人类所需要的目标转变,以转基因生课题名称 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 课题组长 马文江 指导教师 杨本芸 开题时间 组内成员 姓名 班级 分工 马文江 高二3班 张晨雪 高二3班 李丹 高二3班 韩超 高二3班 王双飞 高二3班 李奇 高二3班

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与管理

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与管理 随着世界经济的全球化和食品贸易的国际化,食品安全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不断扩大,食品安全已成为世界各国关注的焦点当前,如何保证食品的安全,维护消费者权利,促进食品贸易健康发展,是各国必须思考解决的问题。所以,对食品安全进 估、风险特征描述等。 食品安全风险管理是根据风险评估的结果,选择和实施适当的管理措施,尽可能有效地控制食品风险,从而保障公众健康。可以分为四个部分:风险评价、风险管理选择评价、执行风险管理决定、监控和回顾。

食品安全风险评估的必要性 伦特罗) 食品安全风险评估的发展趋势 食品安全风险评估是目前国际通行的食品安全防范方式,在美国、欧盟、日本等国家和地区食品、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中得到广泛应用。目前,我国食品安全风险评

估刚刚起步。风险评估是风险分析的重要组成部分。 我国食品安全风险评估现状 2003;2006 2009年 物理性危害进行风险评估。 如何进行风险评估

4步骤:危害识别、危害特征描述、暴露评估、风险特征描述 (1)危害识别指食品中或食品本身对健康有不良作用的生物性、化学性或物理性因素。 (2 (3 (4 100倍的安全系数来调整种间和种内可能存在的易感性差异,在特定的情况下允许偏差的存在;(ⅴ)对发现属于遗传毒性致癌物的食品添加剂、兽药和农药,不制定ADI 值。对这些物质,不进行定量的风险评估。实际上,对具有遗传毒性的食品添加剂、兽药和农药残留还没有认可的可接受的风险水平;(ⅵ)允许污染物达到“尽可能低的”水平;(ⅶ)在等待提交要求的资料期间,对食品添加剂和兽药残留可制定暂定的ADI值。但需要指出的是,JMPR并没有将这一政策用于农药残留ADI值的制定。

我国转基因食品的现状

我国转基因食品的现状 自1994年世界首例转基因农作物西红柿(美国)种植以来,转基因农作物相继在一些国家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国际农业生物技术应用服务组织(ISAAA)的资料显示,1996年全球共有6个国家种植转基因农作物,包括美国、阿根廷、加拿大、中国、澳大利亚和墨西哥;种植的农作物种类有大豆、玉米、烟草、棉花、油菜籽、西红柿和土豆;种植总面积170万公顷(表1)。与1996年相比,2008年全球转基因农作物商业化程度进一步加深。转基因食品种植国由6个增加到25个,包括美国、阿根廷、巴西、加拿大、印度、中国、巴拉圭、南非、乌拉圭、菲律宾、澳大利亚、西班牙、墨西哥、哥伦比亚、智利、洪都拉斯、捷克、葡萄牙、德国、斯洛伐克、罗马尼亚、波兰、布基纳法索、埃及、玻利维亚;种植农作物的种类由7个扩充到13个,分别为大豆、玉米、棉花、油菜籽、南瓜、木瓜、木薯、康乃馨、土豆、白杨、矮牵牛、甜椒和甜菜;种植总面积由170万公顷上升到1.25亿公顷。在这两项资料中,美国转基因农作物种植总面积均居世界第一位,特别是2008年,其种植总面积高达6250万公顷,转基因农作物种类占去2008年种类总和的一半以上(大豆、玉米、棉花、油菜籽、南瓜、木瓜、土豆、木薯和甜菜,表1)。 而我国2008年以种植总面积380万公顷位居世界第六

位,转基因农作物的种类包括棉花、烟草、杨树、矮牵牛、木瓜、甜椒和大豆7项(表1)。除此之外,我国目前处于田间实验种植阶段的农作物有水稻、玉米、小麦、棉花、马铃薯、番茄、大豆、甘蓝、花生、甜瓜、番木瓜、甜椒、辣椒、油菜和烟草等。其中值得一提的是,我国农业部已经授予两种转基因抗虫水稻“华恢1号”和“Bt汕优63”以及转基因植酸酶玉米的生物安全证书,经品种审定并获得种子生产许可证和种子经营许可证后将进入商业化生产,但由于一时间反对声颇多暂时搁浅。在我国转基因食品商业化过程中,除自力更生性的研究开发、种植一些作物品种外,我国每年还要从美国进口一些转基因食品(主要包括玉米、大豆和油菜籽)以满足国内市场的需求,其中玉米主要用于饲料的加工、生产,大豆和油菜籽主要用于加工食用油。

转基因食品对人类潜在危险

浅析转基因食品对人类的潜在危险 作者:甄岩 浅析转基因食品对人类的潜在危险 转基因农作物与常规育种农作物相比,既不增产也不优质,这一点是骗不了人的,从产量角度它怎么也比不过杂交种。至于转基因是否有政治背景和商业背景我不清楚,但其对人体健康的伤害,从生物进化自然法则的科学角度分析应该是肯定的,甚至有可能诱发人的遗传改变,有可能导致吃转基因食品的人会产生更多、更危险的遗传疾病或其它莫名其妙的什么疾病。那么目前的转基因作物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这是我们首先需要搞明白的问题。 要搞清转基因作物,首先要搞清化学杀虫剂的使用来历。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战争期间所使用、发明的化学武器,在和平年代有些逐渐利用成了杀虫剂和除草剂。因为有了化学杀虫剂,那时曾经有不懂自然生态学和生物进化自然法则的化学学家一度扬言,要叫昆虫在自然界断子绝孙。然而,时间过去了将近百年,杀虫剂不但没有叫昆虫断子绝孙,反而人和昆虫的自然化学生存大战愈演愈烈。不仅如此,人类在使用化学杀虫剂大量杀死昆虫的同时,也意想不到的伤害了我们自己和其它以昆虫、农作物为食的动物。为了控制化学杀虫剂对自然生态和人类居住环境的破坏,为了人类的食品安全,为了消除化学杀虫剂对人类健康的负面影响,上个世纪60年代前后,生物学家提出并发展了生物防治和生态学防治技术。所谓的生物防治,就是以虫治虫、以菌治虫、以生物

转基因不是洪水猛兽这不假,但是如果与洪水猛兽相比,转基因对人类可能带来的危害远比洪水猛兽更可怕。因为洪水猛兽的危害有时间、地点是相对暂时的、可恢复的和不带有普遍性的;而转基因作物、食品的推广普及其可能带来的危害从持续的时间上、危害的广度上、消除危害的难度上和危害的潜在普遍性上是洪水猛兽远远不能比的,也有可能是不可恢复的甚至演变成人类有史以来史无前例的生物灾难。我之所以有这个推论,并不是空穴来风的胡说八道。因为在人类的历史上已经有过类似的教训。 已故中科院院士,著名生物科学家朱洗先生的“生物进化论”专著里早有记述。据朱洗先生的“生物进化论”中记载,早在18世纪初,欧洲以畜牧为主的许多大草原,连年发生一种草原害虫,对欧洲畜牧业造成严重打击。科学家为了控制害虫的发生,从世界其它地区引入了能够控制这种害虫发生的天敌昆虫,结果这种草原害虫得到了有效控制。又经过一百多年,到19世纪中叶在欧洲草原连续爆发了口蹄疫,不仅对欧洲畜牧业造成了毁灭性打击,且因为口蹄疫是人畜共患病,对欧洲人的健康和生存都造成了严重威胁。对此,科学家也束手无策。又经过了数十年研究,科学家终于找到了原因,就在于18世纪为了控制草原害虫而引进的天敌昆虫。原来,那种害虫是控制口蹄疫病源物发生的一种微生物的中间宿主,而引入的天敌昆虫又恰恰是口蹄疫病毒的中间宿主,结果导致口蹄疫病原物失控而爆发流行。所以说,目前的生物科学还很浮浅,还有很多生物之间的相互关系没有搞清,在此条件下任何一项生物高科技都带有很大的盲目性,甚至是一把双刃剑,一旦因此形成后果,那很可能就是灾难性的和难以挽回的。 所以说,转基因作物作为食品的安全性,没有一定长的时间、没有一定范围和一定

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认识

对转基因食品安全性的认识 姓名:范丽娟 班级:食质101班 学号:2010037107

摘要:人们对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一直存有争执。有人支持有人反对,各有理由相持不下。从科技哲学的角度看,我们既不能过分夸大转基因技术和转基因食品的风险而忽视了它的潜在利益,也不能鼓吹它所带来的利益而视风险于不顾。对转基因技术、转基因食品的现在和未来需要人类做出理性的反思和审慎的决策。 关键词:转基因食品;安全性 一、转基因技术与转基因食品概述 所谓转基因技术就是应用人工方法把某种生物的遗传物质分离出来,在体外进行切割、拼接和重组,将重组了的DNA通过各种途径导入并整合到某种宿主细胞或者个体的细胞核中,有日的的改变它们的遗传性状。 转基因食品是利用现代分子生物技术,将某些生物的基因转移到其他物种中去,从而改造生物的遗传物质,使其在形状、营养品质、消费品质等方面向着人们所需要的目标转变。我国《转基因食品卫生管理办法》将转基因食品定义为:利用基因工程技术改变基因组构成的动物、植物、和微生物生产的食品和食品添加剂。 二、转基因食品的发展现状 随着现代生物技术的发展,其在农业中显现出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转基因作物有着不可替代的优势,如解决粮食短缺问题,节省生产成本,降低食物售价等。 种植转基因的国家由最初的几个至现在的20多个,各国试种的转基因植物已经超过4 500种,其中大豆、玉米、棉花、油菜是主要的转基植物,这四类植物占全部转基因植物的86%。近年来,世界上转基因生物研发工作进展非常迅速。转基因动物层出不穷,转基因作物种植面积也以每年超过10%的速度增长。在中国,由于国家的重视,转基因的基础研究和应用为世界所关注,目前,已有近20种转基因植物进入了田间实验或环境释放阶段,6种转基因植物被批准进行商业化生产,转基因动物方面,转基因牛、转基因羊也纷纷出现。由于转基因作物产量高、价格低、耐贮运等特点,动物性转基因食品品质好、成本低、附加值高等原因,使得转基因食品的市场份额连年上升。 随着转基因动植物商品化步伐的加快,大量的转基因农产品已经直接或间接被制作成人类的消费品。目前, 世界各地的食品超市中均有转基因食品的销售。随着转基因食品的辐射范围扩大,关于转基因食品安全性问题的争执声音一直没有停止。

选修课--转基因食品与安全

转基因食品安全评价与检测 农学院08级草业科学系冯志丽 200830040104 摘要:随着转基因技术的不断成熟和发展,转基因食品的新品种也以惊人的速度在增长。正是在食用这些转基因食品的过程中,人们逐渐对其安全性产生了疑问。由于目前的科学技术水平还不可能准确地预测一个外源基因在新的生物体中会产生什么样的作用,因而含有外源基因的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问题受到社会的普遍关注。为此,论转基因食品安全性评价及检测就显得十分重要。本文对转基因食品安全性如何评价与检验做了总结。 关键词:转基因食品;安全性;安全评价;检验 一、转基因食品的发展现状及进行安全评价的必要性 迄今,美国已批准50种转基因植物产品商业化,美国市场上已有近4000种食品来自转基因生物。 据国际有关方面的预测,到2010年,全世界的转基因食物的种植面积将增至6000万hm2,市场总收入将达到3万亿美元,其中种子收入将达到1200亿美元。随着GMO的发展,近来在全球范围内引起一场转基因生物、转基因食品安全性的争论。支持和反对两派针锋相对。1998年8月,英国阿伯丁的罗威特研究所教授普兹泰发现老鼠食用转基因土豆之后免疫系统受到破坏,普兹泰进一步推论,很多消费者也

像被用于试验的老鼠一样食用没有经过严格鉴定的转基因食品。该消息的发布,使世界各国如日中天的转基因热潮蒙上了一层阴影。这样,转基因食品安全性问题的研究就成为转基因技术研究的一个重点。 通过生物遗传信息的人为操作进行转移,使植物、动物和微生物的生物特性发生改变,利用基因工程技术可以打破生物种属间的自然隔离屏障,新的遗传工程体正源源不断问世。这一新的发展势态,一方面展示出先进科学技术在生产上的巨大的应用前景,另一方面也预示着可能带来对人体健康和生态环境引发不利影响问题。基于这种目的,在生物技术迅速发展中,相应地加强基因工程工作的安全性管理,做出安全性评价与检验,既是十分必要的,又是非常紧迫的。 二、转基因的潜在危害[2] 一些专家认为,转基因食品对人类的直接影响有如下几方面:转基因没有经过长期的安全性研究,可能减少食物的营养价值或降低食物中重要成分,引起人类过敏反应,或者产生对人类不利的毒素副产品,产生抗菌素耐药性细菌 三、转基因食品安全评价原则与方法 加强对转基因食品安全管理的核心和基础是安全性评价。目前国际上对转基因食品安全评价遵循以科学为基础、个案分析、实质等同性和逐步完善的原则。经济发展合作组织(OECD)1993年提出了食品安全性分析的原则——实质等同性(Substantial equivalence)原则,即生物技术产生的食品及食品成分是否与目前市场上销售的食品具有

有关转基因食品的论文

论转基因食品 提到转基因食品,大家感觉可能都很熟悉,但何为转基因食品又为何生产转基因食品的呢?可能很多人对这个问题不太了解,首先,让我们先对这两个问题做一下了解。 在了解转基因食品之前,让我们先说一下转基因生物,转基因生物可界定为遗传物质(脱氧核糖核酸)已以非自然发生的方式改变的生物。该技术通常被称为“现代生物技术”或“基因技术”,有时候也称为“重组脱氧核糖核酸技术”或“遗传工程”。它可使选定的个体基因从一种生物转移到另一种生物,并且还可在不相关的物种之间转移。 这些方法用以产生转基因植物——然后将它们用于培植转基因粮食作物。通俗的说转基因食品就是将某一物种的特性基因转接到另一物种上面,人工创造出一种新物种. 例如,西红柿是一种营养丰富、经济价值很高的果蔬,但它不耐贮藏。科学家认为北极鱼体内某个基因有防冻作用,于是将它抽出,再植入蕃茄之内,制造新品种的耐寒蕃茄, 这种西红柿抗衰老,抗软化,耐贮藏,能长途运输,可减少加工生产及运输中的浪费。类似于这种方法生产的在、食品即为转基因食品。 那又为什么要生产转基因食品呢? 转基因食品得以开发和销售是因为对这些食品的生产者或消费者存在着某些感知的好处。这是指将其转变为一种价格较低、利益更大或二者兼具的产品。最初,转基因种子开发者希望他们的产品获得生产者的接受,因此集中于农民所重视的革新上。 以转基因生物为基础开发植物的最初目标是改进作物保护。目前市场上的转基因作物主要目的在于通过增强对由昆虫或病毒引起的植物病的抗性或通过增强对除草剂的耐受性提高作物保护水平。 通过将从苏云金芽孢杆菌(BT)这种细菌中生产毒素的基因转入粮食作物,从而实现抗虫害抗性。这种毒素目前在农业中作为常规杀虫剂使用,并且供人食用是安全的。持续产生这种毒素的转基因作物已显示在特定情况下,如在虫害压力大的地方,需要较少量的杀虫剂。 通过从引起植物病的某些病毒中引入一种基因,从而实现抗病毒抗性。抗病毒抗性使植物较不易受这些病毒引起的疾病的影响,使作物产量更高。 通过从传送抗某些除草剂抗性的一种细菌中引入一种基因,从而实现抗除草剂耐受性。在杂草压力大的情况下,利用这些作物已造成减少使用除草剂数量。基于以上原因,生产转基因食品就显得比较受欢迎了。 虽然说转基因食品有很多好处,但是在技术不是很成熟之前,它的危险也是很大的。 据了解转基因食品的危害主要有一下几个方面: 1.基因技术采用耐抗菌素基因来标识转基因化的农作物,在基因食物进入人体后可能会影响抗生素对人体的药效,作物中的突变基因可能会导致新的疾病; 2.转基因技术中的蛋白质转移可能会引起人体对原本不过敏的食物产生过敏,分割重组后的新的蛋白质性状是否完全符合我们设想的需求有待考证;

中国消费者对于转基因食品的认识与思考

中国消费者对于转基因食品的认识与思考 12食品047312120 赵璐璐 1.转基因食品发展与争议 利用基因工程手段,将某些生物的基因转移到其它物种中去,改造它们的遗传物质,使其在性状、营养品质、消费品质等方而向人们所需要的目标转变,这种以转基因生物为食物或为原料加工生产的食品就是转基因食品。 转基因技术在提高经济收益及改善人类健康万而有不可低估的潜力。利用转基因技术可改良作物的农艺性状,如抗虫、抗病、抗逆境及抗除草剂等;还可以改善农作物品质,如提高蛋白质、维生素含量和改善营养结构等;有些转基因作物被用作生物反应器,如生产生化药品等。目前应用最广的是转基因抗除草剂作物如抗除草剂大豆、玉米、油菜、棉花等;其次是转基因抗虫作物,如抗虫棉花、抗虫玉米等。抗病及品质改良转基因作物也已得到广泛应用。 但是,随着一些事件与动物实验的曝光,越来越多的人对于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产生了质疑。有关转基因食品安全性的争论已被引燃,且愈演愈烈,人们担心出现的新组合和性状在一个新的遗传背景中会产生一些不可预期的结果,而且转基因食品可能会对生态环境造成不可逆的影响,例如“超级杂草”等。这些问题引起了世界范围的关注。受这些事件的影响,消费者对转基因产品的接受程度也发生了变化,要求对转基因食品具有知情选择权。 2.转基因标识现状的思考及问题 中国是一个人口众多的发展中国家,因人口众多而带来的粮食短缺,迫使中国需要依靠进口某些粮食来满足生活需求。然而在进口的粮食中,有将近70%的是转基因粮食。事实也证明,以转基因植物为先导的现代生物技术的产业化发展对于中国农业、农村和国民经济发展及社会稳定都具有重要作用。但是对于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问题也是近年来国际上经常争论的焦点。中国“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也指出,“对于转基因食品既不能全否,也不能全肯,它们有的不存在安全问题,但也有的要对其安全性进行进一步的深入研究”。虫了吃了抗病虫的转基因品种所含的毒蛋白会被毒死,那么长期摄入该物质对人是否有害还需要进一步的去研究。由于转基因食品可能具有潜在的风险,标识制度便应运而生。 与美国和欧盟相比,中国转基因标识管理制度宽紧比较适中,2001年《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条例》的出台,标志着中国开始实施转基因食品的标识制度。为了保证该条例的实施,农业部又发布了《农业转基因生物进口安全管理办法》和《农业转基因生物标识管理办法》。在此项制度中,一些作物及其制品要求进行强制性标识。 中国虽然制定了一系列的转基因标识制度,但从调查结果中可以看出,实际的生活中,这一制度并没有得到很好地执行,究其原因,可能主要有以下儿个方面:1)要求标识的食品清单涉及面过小。目前要求被标识的转基因食品只有五大类共17种食品,还有许多已投入转基因生产的食品并未被包含,例如马铃薯、烟草、菠菜、甜椒、小麦等。2)要求被标识的内容不具体。标识管理制度只要求相应的产品标注出是否为转基因成分即可,消费者无法从标签上获得相关的重要信息,比如转基因成分的来源,可能存在的过敏性等等。另外,由于食品成分的复杂性,可以考虑规定一个数值作为标识与否的界限。3)监管力度不够。事实证明,仅有静态的制度远远不够,为了较好的规范转基因食品市场,后期动态地执行与监管也

关于转基因食品的20个问题

关于转基因食品的20个问题 世界卫生组织 食品安全规划 瑞士日内瓦 2002年10月15日出版 这些问题和解答已由世界卫生组织拟定,以应对世界卫生组织一些会员国政府就转基因食品的性质和安全提出的问题和关注。 1. 何为转基因生物和转基因食品 转基因生物可界定为遗传物质(脱氧核糖核酸)已以非自然发生的方式改变的生物。该技术通常被称为“现代生物技术”或“基因技术”,有时候也称为“重组脱氧核糖核酸技术”或“遗传工程”。它可使选定的个体基因从一种生物转移到另一种生物,并且还可在不相关的物种之间转移。 这些方法用以产生转基因植物——然后将它们用于培植转基因粮食作物。 2. 为什么要生产转基因食品 转基因食品得以开发和销售是因为对这些食品的生产者或消费者存在着某些感知的好处。这是指将其转变为一种价格较低、利益更大(在耐用或营养价值方面)或二者兼具的产品。最初,转基因种子开发者希望他们的产品获得生产者的接受,因此集中于农民(以及更广泛的食品工业)所重视的革新上。 以转基因生物为基础开发植物的最初目标是改进作物保护。目前市场上的转基因作物主要目的在于通过增强对由昆虫或病毒引起的植物病的抗性或通过增强对除草剂的耐受性提高作物保护水平。 通过将从苏云金芽孢杆菌(BT)这种细菌中生产毒素的基因转入粮食作物,从而实现抗虫害抗性。这种毒素目前在农业中作为常规杀虫剂使用,并且供人食用是安全的。持续产生这种毒素的转基因作物已显示在特定情况下,如在虫害压力大的地方,需要较少量的杀虫剂。 通过从引起植物病的某些病毒中引入一种基因,从而实现抗病毒抗性。抗病毒抗性使植物较不易受这些病毒引起的疾病的影响,使作物产量更高。 通过从传送抗某些除草剂抗性的一种细菌中引入一种基因,从而实现抗除草剂耐受性。在杂草压力大的情况下,利用这些作物已造成减少使用除草剂数量。 3. 对转基因食品的评估是否不同于传统食品

我国转基因食品安全问题分析.doc

我国转基因食品安全问题分析- 摘要:为提高我国转基因食品安全问题监管效率,该研究针对我国转基因食品安全问题进行分析,从转基因食品潜在威胁、食品安全、生态环境等方面进行分析,结合转基因食品安全特性进行总结性研究。针对我国转基因食品法律监管机制进行分析,结合国外转基因食品安全法律规制现状对我国现有问题进行分析。结合我国转基因食品法律监管问题分析根本原因,制定针对性策略作为参考意见,便于提升我国转基因食品安全监管效率,提高安全监管资源有效利用。 关键词:转基因食品;安全问题;法律规制;现状 1转基因食品特性 1.1转基因食品优越性 转基因食品直接将多项优越基因结合在一起,促进食品具备需求特性。相较于传统农作物,转基因食品具有多方面优越性[2]。首先,转基因食品可改变农作物的生长特性,促进农作物本身抵抗病虫害的能力,并提高农作物在恶劣环境下的生长能力,并可提高其生长速度。该特性可有效降低农作物的生产成本,并能降低农药的使用量,降低食品对人体的危害。其次,转基因食品可改变其原有味道,满足人们的味觉需求。当前一些人们经常食用的高营养、高质量食品,多数存在口味不佳等情况,导致多数人存在偏食情况,影响身体健康。转基因食品可在保持食品营养的同时提高其口味,不仅能降低食品生产成本,还能降低食品添加剂对人体的伤害。总体来看,转基因食品可将人们需求的食品特性综合在一起,满足人们对食品的多方面需求,并可将气候对农作物的影响降到最低[3]。

1.2转基因食品的风险性 转基因食品已经成为市场食品的一部分,且当前并未有明确案例证明转基因食品对人体安全性存在威胁,但从实验以及理论分析角度来看,转基因食品仍旧存在一些潜在威胁[4]。首先,转基因食品存在食用风险。转基因食品自身基因的改变导致其营养成分发生变化,虽然转基因食品是人们为得到食品某种特性而研究出来的新型综合食品,但在转基因过程中存在较多不可控制因素,无法人为控制食品营养物质组成,且通过对转基因大豆的性质试验研究表明,转基因大豆对除草剂等农药具有良好抗性,但其自身营养成分含量直线下降。当前在食品转基因过程中会转入一些非食用性物质,这些物质会在人体内进行堆积,并在达到一定含量后对人体造成危害。其次,一些抗虫农作物中的蛋白酶也会对人体造成影响,即这些农作物既会对害虫造成危害,也会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5]。其次,转基因食品存在生态环境风险。当前一些转基因生物被导入抗虫基因,在其培育生长过程中容易对其他生物产生影响,可能发生基因漂移或基因逃逸等情况,从而导致周边农作物发生基因突变。转基因食品因为其优良品种特性会直接威胁生物链,一些较为常见的益虫会受到影响,并可能出现灭绝情况,从而直接对整个生物链造成影响;转基因食品会导致其他生物产生一些抗性,直接改变其基因走向,不利于生态环境稳定发展。 2转基因食品安全问题 转基因食品会造成传统食品自然属性的改变,满足人们良性需求的同时也会造成一些安全隐患,结合一些科学研究成果,转基因食品可能存在一些安全性问题。 2.1潜在毒性问题

转基因食品风险防控法律规制研究

转基因食品风险防控法律规制研究

近30年来全球的转基因植物种植面积迅速扩大,通过转基因技术生产而来的食品频繁出现在了人们的饭桌上。从正面看,转基因食品的产生和发展不仅解决了人类粮食短缺的危机,而且还可以推动将来新式食品产业的进步,有利于引领我国市场经济向前进。其与普通食品相比,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可改进普通食品品味和品质。但是,另一方面,转基因食品除了有着重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之外,其本身也存在着一定的不安全因素,可能对人类及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造成巨大的损失。近些年来,转基因食品安全事件时有发生,逐渐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本文将深入探究转基因食品问题的现状,揭示转基因食品风险防控法律规制的必要性,比较国际上以及一些发达国家有关的转基因食品法律制度,进而对我国现行转基因食品安全法律存在的诸多问题做出分析,研究如何完善转基因食品风险防控制度。 一、转基因食品的概述 (一)转基因食品的含义、种类 所谓转基因食物,就是采用分子生物学研究成果,将某个基因片段从某一物质中分解出来之后,培植到其他不同的物质体中,使得生产出来的食物在性质、营养价值等方面与人们的要求相符[1](P2)。 而根据我们中国新颁行的有关新食品原料监管的法律文件,对转基因食物的含义归纳如下:转基因类食品是指采用转基因工程科技改造物质体内的基因构成而形成的食物以及食物添加剂。包括一切转基因物质和以其为基础而生产的食物和食物添加剂[1]。 在此以转基因工程食品根源的不同作为其归类基准,可将其归为以下几大类:植物性转基因食品、动物性转基因食品、微生物转基因食品。 (二)转基因食品的有益之处和不安全因素 转基因食品有利有弊,有其优越的性能但也存在着不可忽视的安全性问题。 1、转基因食品的有益之处 总的来说,转基因食品的有益之处在于其可增产、使产物可保存时间更长、加强农作物抵御虫害和病毒的整体能力、削减食物生产成本等。 (1)植物性转基因食品方面,比如,转基因西红柿比普通的西红柿的耐存性更好,不易腐烂;和普通的面包相比,通过转基因高蛋白小麦生产出来的面包会具有更好的焙烤性等。 (2)动物性转基因食品方面,澳洲人将人体的生长基因培植到猪的身体里,使得猪生长得更快,也使得猪肉的口感变得更好更美味;在医学研究上,人们已经培养出转基因牛,将其产出的奶中含有的转基因成分取出来,应用于医学研究,以帮助人类打败某些罕见的病症。

转基因食品的利弊与涉及的伦理问题

转基因食品的利弊与涉及的伦理问题 【摘要】随着以转基因技术为核心的现代生物技术的快速发展,各种转基因食品出现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之中。一方面,转基因食品的高产、易保存的特点能够轻松解决大规模贫困人群的饥饿和营养摄入问题。另一方面,大家却对转基因食品知之甚少。转基因食品是什么?它发展到了什么地步?是否对人体存在潜在的安全威胁?它是否会对生态环境产生不可逆转的破坏?本文将就转基因食品及其利弊和其设计的伦理问题进行简单的讨论。 【关键词】转基因食品利弊安全威胁伦理 随着传统农业技术已经无法满足人们对食物的需求,科学家通过进行转基因食品的研究来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来满足人们对于物质生活的进一步需求。近年来国内外出现一些食品安全引发的大规模的社会舆论,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得以成为公众瞩目的热点问题。目前,各国政府对于转基因食品的态度和规范也未能达成一致。 1.转基因食品的概念 转基因食品是利用现代分子生物技术,将某些生物的基因转移到其他物种中去,改造生物的遗传物质,使其在形状、营养品质、消费品质等方面向人们所需要的目标转变。以转基因生物为直接食品或为原料加工生产的食品就是“转基因食品”。【1】 2.转基因食品的现状和发展 1983年出现了最早的转基因作物—烟草。1994年孟都山公司研制出了延熟保鲜的转基因蔬菜—番茄。此后,转基因食品迅速发展。 1999年,全球种植转基因作物的国家达到了12个,其中美国为最大的种植国家。我国是人口大国,随着工业化进程加快,人均耕地面积减少,我国大力扶持生物技术的发展以试图解决人口带来的潜在的粮食危机。目前,我国已批准抗虫棉花、西红柿、土豆、等转基因作物的种植。我国还进口转基因的大豆、玉米等。我国目前的现代生物技术也取得了很多成果。除了我们肉眼看得到的转基因作物,还有一些含有转基因作物成分的食品也存在在超市的各个角落。麦片、饼干、糖果都有可能含有转基因作物成分。 3.转基因作物的优点 ①低成本、高产 在同等种植条件下,通过转基因技术改变作物的基本性状使其更适应环境从而获得更高的产量。低成本的投入制造高收益,有效解决贫困人群的饥饿问题。 ②抗虫、抗草、耐寒、耐干旱等能够跟好适应多元的环境 保证高产和控制种植成本。 ③改变食品的营养成分进而提高营养价值 比如有些人体必需的营养元素只少量在于某种特定的植物,通过转基因技术将该植物控制该营养元素合成的基因片段移入比较常见的作物中,实现营养的定制。将人们所需的营养成分整合在一类作物上,使得人们轻松获取营养成分。 ④延长食物的保鲜期 延长食物的保鲜期,使得人们能在任何时节品尝到新鲜的食物。

转基因食品的利与弊

转基因食品的利与弊 有利的方面 1 、过去改变植物的品种主要是通过育种,这种传统的育种方式需要的时间长,杂交出的品种不易控制,目的性差,其后代可能高产但不抗病,也可能抗病但不高产,也许是高产但品质差,所以必需一次一次地进行选育。而转基因技术就不同了,可以选择任何1个目的基因转进去,就可得到1个相应的新品种,不精品文档,你值得期待 用再花那么长的时间筛选了。 2 、传统的育种只能是水稻对水稻,玉米对玉米,进行杂交,不能水稻对玉米,水稻更不能和细菌进行杂交。而转基因技术不但可以把不同植物的基因进行组合,而且还可以把动物的基因,甚至人的基因组合到植物里去。比如:科学家看中了一种北极熊的基因,认为它有抵抗冷冻的作用,于是将其分离取出,再植入番茄之中,培育出耐寒番茄。 ●通过转基因技术可培育高产、优质、抗病毒、抗虫、抗寒、抗旱、抗涝、抗盐碱、抗除草剂等特性的作物新品种,以减少对农药化肥和水的依赖,降低农业成本,大幅度地提高单位面积的产量,改善食品的质量,缓解世界粮食短缺的矛盾。例如:马铃薯植人天蚕素的基因后,抗清枯病、软腐病的能力大大提高,过去这两种病每年会带来近3成的减产,一种抗科罗拉多马铃薯甲虫的马铃薯,可使美国每年少用37万kg的杀虫剂;阿根廷播种转基因豆种后,大豆抗病和抗杂草能力大为增加,使用农药和除草剂的量减少,生产成本比原来下降了15%。 ●利用转基因技术生产有利于健康和抗疾病的食品。杜邦和孟山都公司即将推出多种可榨取有益心脏的食用油的大豆。两大公司还将联手推出味道更鲜美且更容易消化的强化大豆新品种。艾尔姆公司与其他公司合作,正在研究高含量抗癌物质的西红柿,以及可用于生产血红蛋白的玉米和大豆。此外,含疫苗的香蕉和马铃薯也正在加紧研究中;日本科学家利用转基因技术成功培育出可减少血清胆固醇含量、防止动脉硬化的水稻新品种;欧洲科学家新培育出了米粒中富

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评价与潜在风险

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评价与潜在风险 一、商业化背景 2014 年,全球迎来了转基因作物商业化的第十九年。越来越多的国家加入种植转基因作物的队伍中,国际农业生物技术应用服务组织(ISAAA)在2015 年1 月发布报告称,全球共有包括20 个发展中国家和8 个发达国家在内的28 个国家种植转基因作物,占全球人口的60% 以上。正是由于转基因作物的种植在减轻饥饿、减缓气候变化、减少环境受农业发展的影响等方面的积极意义,才使得全球转基因作物种植面积呈日益增长的趋势。报道称,全球转基因作物在2014 年的种植面积达到 1.815 亿公顷,比2013 年增加了600 万公顷。位居种植面积第一的美国继续以7310 万公顷的种植面积领先全球。中国种植的转基因作物达到390 万公顷,5 个欧盟国家种植了约14 万公顷Bt 玉米。2015 年以后有望批准一批包括土豆和茄子在内的新转基因作物。种种数据表明转基因作物的种植正处于如火如荼的发展阶段,转基因食品商业化也随之加快了步伐。 二、转基因食品的定义 我国目前还没有给出转基因食品的法律定义。我们可以根据转基因技术的定义来解释转基因食品。根据农业部给出的关于转基因生物技术的定义可知,转基因技术是指对目标生物基因进行切割、重组等并将其导入新的生物体中的基因组,从而得到改善过的基因的一

种现代生物技术。 转基因技术的目的是为了得到现有生物体所不具备的某种优良性状,具体方法包括转入外源基因、通过加工、剔除、隐藏等方式改变生物体遗传特性等。转基因生物是指通过转基因生物技术构成的生物。根据以上定义可知,转基因食品是指含有转基因生物原料或由转基因生物为原料加工而成的食品。按原料的来源可分为植物源转基因食品、动物源转基因食品和微生物源转基因食品。 三、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评价 首先,谈谈转基因食品进行安全评价的必要性。任何新技术的出现,都有两重性。转基因技术也不例外。不同于传统的育种方法,转基因生物技术改变的是基因的遗传性状。转基因生物技术下的基因片段可能来源于别的种类的生物基因。例如:抗冻西红柿中加入的抗冻基因来自于冷水鱼“美洲拟蝶”.转基因技术的优点就是使传统作物具备一些本身不具备优良性状,缺点就是随基因遗传交流复杂化而来的潜在风险。在基因片段转入受体生物的操作过程中可能会出现预期之外的变化,由之可能对人类身体健康或者生态环境产生一系列的危害。所以,为了预防和及时阻止潜在危害的发生,对转基因食品进行安全性评价是必不可少的。其次,谈谈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评价的原则。 我国转基因食品安全评价参照了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关于转基因食品安全评价的标准,从营养学、新表达物质毒理学、致敏性等方面进行评价。转基因食品安全评价的原则有:(1)比较分析原

转基因食品的发展和贸易现状

转基因食品的发展和贸易现状 转基因是指利用分子生物学手段将外源性基因转移至某种特定生物体中,使其生物性态或机能发生部分改变。以转基因生物体直接作为食品或以其为原料加工生产的食品就是转基因食品。“转基因”是一种毁誉参半的生物改良方法,它破坏植物自然“血统”,令植物具备某种原先没有的特性,比如抗虫性能,以达到扩大生产的目的。 1993年,首例转基因烟草问世。1997年全世界转基因作物的播种面积约为1100万公顷,1998年上升到3000万公顷,2000年大约为4500万公顷,增长十分迅速。 美国是采用转基因技术最多的国家。目前,美国农产品的年产量中55%的大豆、45%棉花和40%的玉米已逐步转化为通过转基因改制的方法生产。美国允许大豆、玉米、棉花、油菜和土豆等20多种转基因农作物的种子在美国播种。据估计,从1999年到2004年,美国转基因农产品和转基因食品的市场规模将从40亿扩大到200亿元。1996年,当美国的第一批转基因西红柿被摆上市场的时候,美国食品医药管理局就规定这种西红柿必须注上转基因产品的标识,但是由于美国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粮食出口国,同时也是最大的转基因作物生产国,因此两年以后,美国不再实施标识制度。由于美国转基因农作物受到欧洲国家和美国本土市场的抵制,2000年美国转基因玉米的种植面积锐减了24%,转基因棉花的种植面积占棉花种植总面积的比例已由1999年的55%下降到2000年的48%,转基因大豆比例则由1999年的57%下降到2000年的52%。2001年7月5日,美国农业部公布的调查结果显示,美国当年播种转基因大豆达3330万公顷,占播种面积

的68%。目前美国转基因大豆的年产量达到5500多万吨,接近其总产量的70%。 中国的转基因研究和开发也有较大的进展。中国已经开展了棉花、水稻、小麦、玉米和大豆等品种的转基因研究,取得了一系列研究成果,并在转基因药物、转基因作物和农作物基因图谱与新品种等方面有相对比较优势。但目前我国只有抗虫棉、矮牵牛花、抗病毒甜椒、抗病毒和延熟番茄等少数品种进入了商业化生产阶段。我国的转基因产品的检测技术也取得了重大的突破,国家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已经具备了对转基因产品的检测能力。 各国对转基因食品的不同观点和管理办法 由于转基因技术应用于农作物生产,这项技术被指望解决全球60亿人有12亿人吃不饱的问题。目前,转基因技术的安全性在国际上尚无定论。各国对转基因食品看法各异,出于公共健康安全的考虑,所以对转基因产品须严加管理,各国也采取了不同的管理办法。 对转基因技术的两种不同观点 转基因食品问世以来,其安全性的问题受到广泛关注,争论非常激烈,基本上形成了赞同和反对的意见。但双方均未能找到令人信服的根据,转基因食品是否安全的问题尚未得到解决。 对转基因食品持赞同的观点认为: (1)转基因技术可增加粮食生产、减少食品生产的投入,有助于解决世界范围的粮食问题。 (2)转基因农作物具有抗病虫害的特性,可减少杀虫剂的使用,有利于环境保护。

转基因研究的现状及发展

转基因研究的现状及发展 转基因作物是当今世界各国现代生物技术产业研究的热点,中国的转基因生物技术发展一、我国转基因作物的发展现状迅速,由于科学界对转基因作物对人类及生态环世界上最早的转基因作物诞生于年,是一境利与弊的争论,措政府应制定相应的政策、施对到种含有抗生素药类抗体的烟草。世纪年代,其进行安全管理。本文论述了转基因作物在国际农业生物技术已逐渐成为各国现代生物技术产业研国内的发展现状,分析了转基因作物对人类及生态环境的利与弊以及关于我国转基因作物安全管究的热点。 转基因技术的应用 1.在畜牧兽医中的应用 应用于动物抗病育种转基因技术可以用于动物抗病育种,通过克隆特定基因组中的某些编码片段,对之加以一定形式的修饰以后转入畜禽基因组,如果转基因在宿主基因组能得以表达,那么畜禽对该种病毒的感染应具有一定的抵抗能力,或者应能够减轻该种病毒侵染时对机体带来的危害。(其用于遗传育种,不仅可以加速改良的进程,使选择的效率提高,改良的机会增多,并且不会受到有性繁殖的限制。)例如Clements等将绵羊髓鞘脱落病毒的表壳蛋白基因转入绵羊,获得的转基因动物抗病力明显提高;丘才良把一种寒带比目鱼抗冻基因成功地转移到大西洋鲑中,为提高某些鱼类的抗寒能力做了积极的尝试。 2.在医学领域中的应用 用于生产药用蛋白用转基因动物的乳腺生产重组蛋白(乳腺生物反应器)可能是转基因动物的最大应用,这也是世界范围内转基因研究的热点之一。Swamdom (1992)用β-球蛋白的4个核酸酶I的高敏位点与人的两个基因相连,融合基因产生的转基因猪与鼠的原型相似。目前,把转基因动物当作生物反应器来生产药用蛋白已经受到国际社会的极大关注,不仅各国政府投资,一些私人集团也不惜投入大量资金加以研究和开发。 3.转基因的应用存在的问题及展望 (1)转基因表达水平低,许多转基因的表达强烈地位受着其宿主染色体上整合位点的影响,往往出现异位表达和个体发育不适宜阶段表达,影响转基因表达能力或基因表达的组织特异性,从而使大部分转基因表达水平极低,极少部分基因表达水平过高。 (2)难以控制转基因在宿主基因组中的行为,转基因随机整合于动物的基因组中,可能会引起宿生细胞染色体的插入突变,还会造成插入位点的基因片段丢失,插入位点周围序列的倍增及基因的转移,也可能激活正常状态下处于关闭状态的基因。 (3)不了解哪些基因控制多数生理过程,不了解基因表达的发育控制和组织特异性控制的机制。 (4)制作转基因动物的效率低,这是目前几乎所有从事转基因动物研究的实验室都面临的问题,也是制约着这项技术广泛应用的关键。 (5)对传统伦理是一种挑战,对人类的生存有一定的负面作用等。 当然,我们不能因为这些缺点的存在就否定转基因技术的研究价值。因为它作为一种新兴的生物技术,配合其他相关的生物技术将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随着这一技术日趋成熟,许多问题有望逐步得到解决。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