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半数致死量的测定

半数致死量的测定

半数致死量的测定
半数致死量的测定

Reed-Muench法

物受到病毒感染后,体内产生特异性中和抗体,并与相应的病毒粒子呈现特异性结合,因而阻止病毒对敏感细胞的吸附,或抑制其侵入,使病毒失去感染能力。中和试验 (Neutralization Test)是以测定病毒的感染力为基础,以比较病毒受免疫血清中和后的残存感染力为依据,来判定免疫血清中和病毒的能力。

中和试验常用的有两种方法:一种是固定病毒量与等量系列倍比稀释的血清混合,另一种是固定血清用量与等量系列对数稀释(即十倍递次稀释)的病毒混合;然后把血清-病毒混合物置适当的条件下感作一定时间后,接种于敏感细胞、鸡胚或动物,测定血清阻止病毒感染宿主的能力及其效价。如果接种血清病毒混合物的宿主与对照(指仅接种病毒的宿主)一样地出现病变或死亡,说明血清中没有相应的中和抗体。中和反应不仅能定性而且能定量,故中和试验可应用于:

1.病毒株的种型鉴定:中和试验具有较高的特异性,利用同一病毒的不同型的毒株或不同型标准血清,即可测知相应血清或病毒的型,所以,中和试验不但可以定属而且可以定型。

2.测定血清抗体效价:中和抗体出现于病毒感染的较早期,在体内的维持时间较长。动物体内中和抗体水平的高低,可显示动物抵抗病毒的能力。

3.分析病毒的抗原性。

毒素和抗毒素亦可进行中和试验,其方法与病毒中和试验基本相同。

用组织细胞进行中和试验,有常量法和微量法两种,因微量法简便,结果易于判定,适于作大批量试验,所以近来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一) 定血清-稀释病毒法(病毒中和试验)

1.病毒毒价的测定毒价单位:衡量病毒毒价(毒力)的单位过去多用最小致死量(MLD),即经规定的途径,以不同的剂量接种试验动物,在一定时间内能致全组试验动物死亡的最小剂量。但由于剂量的递增与死亡率递增不呈线性关系,在越接近100%死亡时,对剂量的递增越不敏感。而一般在死亡率越接近50%时,对剂量的变化越敏感,故现多改用半数致死量(LD

50

)作为毒价测定单位,即经规定的途径,以不同的剂量接种试验动物,在一定时间内能致半数试验动物死亡的剂量。用鸡胚测

定时,毒价单位为鸡胚半数致死量(ELD

50)或鸡胚半数感染量 (EID

50

)。用细胞培养测

定时,用组织细胞半数感染量(TCID

50

)。在测定疫苗的免疫性能时,则用半数免疫量

(IMD

50)或半数保护量(PD

50

)。

(1) LD

50

的测定(以流行性乙型脑炎病毒为例)。

测定方法:将接种病毒,并已发病濒死的小鼠,无菌法取脑组织,称重、加稀释液充分研磨,配制成10-1悬液,3 000r/min离心20分钟,取上清液,以10倍递次稀释成10-1、10-2、10-3……10-9,每个稀释度分别接种5只小鼠,每只脑内注射0.03ml,逐日观察记录各组的死亡数。

LD

50

的计算:按Reed和Muench氏法计算。

高于50%的死亡分数-50% 83%-50% 距离比例= ──────────────────── = ─────=0.5 高于50%的死亡百分数-低于50%的死亡百分数83%-17%

LD

50

的对数=高于50%病毒稀释度的对数+距离比例×稀释系数的对数本例高于50%病毒稀释度的对数-6,距离比例为0.5,称释系数的对数为-1。代入上式:

LgLD=-6+0.5×(-1)=-6.5

则LD

50

=10-6.5,0.03ml,即该病毒作10-6.5稀释,接种0.03ml能使半数小鼠发生死亡。

注意:稀释血清法中和试验,计算TCID

50或LD

50

,MID

50

时,计算公式应改为:

TCID

50

的对数=高于50%血清稀释度的对数-距离比例×稀释系数的对数。

如按Karber氏法计算,其公式为:

IgLD

50(或TCID

50

)=L+d(S-0.5)

L为病毒最低稀释度的对数,d为组距,即稀释系数,S为死亡比值的和。本例L=-4,d=-1,S=1+1+5/6+1/6=3

IgLD

=-4+(-1)×(3-0.5)

50

=-6.5

=10-6.5,0.03ml

则LD

50

注意:用本法计算稀释血清中和试验中和效价时,S应为保护比值之和的测定(以新城疫病毒为例)将新鲜病毒液体10倍递次稀释法释成

2)EID

50

10-1、10-2、10-3……10-9不同稀释度,分别接种9-10日龄鸡胚尿囊腔,鸡胚必须来自健康母鸡,并且没有新城疫抗体。每只鸡胚接种0.2ml,每个稀释度接种6只鸡胚为一组,以石蜡封口,置37-38℃培养,每天照蛋,24h之内死亡的鸡胚弃掉,24h之后死亡的鸡胚置4℃保存。连续培养5天,取尿囊液作血球凝集试验,出现血

凝者判阳性,记录结果,按上述方法计算 EID

50

的测定(以致细胞病变病毒为例)取新鲜病毒悬液,以10倍递次

(3) TCID

50

稀释成不同稀释度,每个稀释度分别接种经Hank’s液洗3次的组织细胞管,每管细胞接种0.2ml,每个稀释度接种4只细胞管,接种病毒后的细胞管放在细胞盘内,细胞层一侧在下,使病毒与细胞充分接触,放置37℃吸附1h,加入维持液,置37℃培养,逐日观察并记录细胞病毒管数,按上述方法计算TCID

50

2.中和试验

(1) 病毒稀释度的选择选择病毒稀释度范围,要根据毒价测定的结果而定,如病毒的毒价为10-6,则试验组选用10-2-10-8对照组选用10-4-10-8其原则是:最高稀释度要求动物全存活(或无细胞病变),最低稀释度动物全死亡(或均出现细胞病变)。

(2)血清处理用于试验的所有血清在用前须作56℃30min加温灭活。但来自不同动物的血清,灭活的温度和时间也是不同的。

(3)病毒的稀释按选定的病毒稀释度范围,将病毒液作10倍递次稀释,使之成为所需要的稀释度。

(4)感作将不同稀释度病毒分别定量加入两排无菌试管内,第一排每管加入与病毒等量的免疫(或被检)血清作为试验组;第二排每管加入与免疫(或被检)血清同种的正常阴性血清作为对照组;充分摇匀后放37℃感作12h。

(5) 接种按“病毒价测定”中所述接种方法接种试验动物(或鸡胚、组织细胞)。观察持续时间,根据病毒和接种途径而定。

(6)中和指数据计算物按Reed和Muench两氏法(或Karber)法分别计算试

验组和对照组的LD

50(或EID

50

、TCID

50

试验级LD

50

(EID

50

、TCID

50

)

中和指数 = ──────────────────

对照组LD

50 (EID

50

、TCID

50

)

假如试验组LD

50为10-2.2,对照组LD

50

为10-5.6。则中和指数为103.3,103.3=1 995,

也就是说该待检血清中和病毒的能力比正常血清大1995倍。

(7)结果判定固定血清―稀释病毒法进行中和试验,当中和指数大于50,表示补检血清中有中和抗体;中和指数在10-50为可疑;若中和指数小于10为无中和抗体存在。

(二) 固定病毒-稀释血清法(血清中和试验)

1.病毒毒价的测定(微量法)

(1) 病毒的制备将病毒接种于单层细胞,37℃吸附1h后加入维持液,置温箱培养;逐日观察,待细胞病变(CPE)达75%以上,收获病毒悬液冻融或超声波处理,以3 000r/min离心10min,取上清液,定量分装成1ml小瓶置-70℃保存备用,选用的病毒必须是对细胞有较稳定的致病力。

(2) 病毒毒价测定取置-70℃冰箱保存的病毒一瓶,将病毒在96孔培养板上作10倍递进稀释即10-1,10-2,10-11……,每孔病毒悬液量为50μl,每个稀释度作8孔,每孔加入100细胞悬液,每块板的最后一行设8孔细胞对照,制备细胞悬液的浓度以使细胞在24h内长满单层为度。把培养板置5%CO2温箱37℃培养,从48-14h 逐日观察细胞病变,记录结果。

按Reed和Muench两氏法计算TCID

50

56%-50%

距离比例 = ────────

56%-33%

本例高于50%病毒稀释度的对数为-6,距离比例为0.26,稀释系数的对数为-1。

= -6+0.26×(-1)

IgTCID

50

= -6.3

=10-6.3,50即病毒作10-6.3稀释,每孔接种50μl,可使半数组织细胞则TCID

50

管发生病变。

2.中和试验

(1) 血清的处理动物血清中,含有多种蛋白质成分对抗体中和病毒有辅助作用,如补体、免疫球蛋白和抗补体抗体等。为排除这些不耐热的非特异性反应因素,用于中和试验的血清须经加热灭活处理。各种不同来源的血清,须采用不同温度处理,猪、牛、猴、猫及小鼠血清为60℃;水牛、狗及地鼠血清为62℃;马兔血清为65℃;人和豚鼠血清为56℃。加热时间为20-30min,60℃以上加热时,为防止蛋白质凝固,应先以生理盐水作适当稀释。

(2) 稀释血清取已灭活处理的血清,在96孔微量细胞培养板上,用稀释液作一系列倍比稀释,使其稀释度分别为原血清的1:2、1:4、1:8、1:16、1:32、1:64,每孔含量为50μl,每个稀释度作4孔。

(3) 病毒取-70℃冰箱保存的病毒液,按经测定的毒价作200TCID

稀释(与

50

)。如本例病毒价为10-6.3,50μl。所以应将病等量血清混合,其毒价为100TCID

50

毒作2×10-4.3稀释。

(4) 感作每孔加入50μl病毒液,封好盖,置于37℃温箱中和1h。

病毒与血清混合,0℃下,不发生中反应,4℃以上中和反应即可发生。常规采用37℃作用1h,一般病毒都可发生充分的中和反应。但对易于灭活的病毒可置4℃冰箱感作,根据不同耐热性的病毒感作温度和时间应有所不同。

(5) 加入细胞悬液在制备细胞悬液时,其浓度以在24h内长满单层为度:血

清病毒中和1h后取出,每孔加入100μl细胞悬液。置5%CO

2

37℃温箱培养,自培养48h开始逐日观察记录,14h终判。

由于各种病毒引起细胞病变时间不同,终判时间应根据病毒致细胞病变的快慢而定。

(6) 设立对照为保证试验结果的准确性,每次试验都必须设置下列对照,特别是在初次进行该种病毒的中和试验时,尤为重要。

阳性和阴性血清对照:阳性和阴性血清与待检血清进行平行试验,阳性血清对照应不出现细胞病变,而阴性血清对照应出现细胞病变。

病毒回归试验:每次试验每一块板上都设立病毒对照相馆,先将病毒作0.1、1、

10、 100、1000 TCID

50

稀释,每个稀释度作4孔,每孔加50μl。然后每孔100μl

细胞悬液。 0.1TCID TCID

50应不引起细胞病变,而且100TCID TCID

50

必须引起细胞

病变,否则该试验不能成立。

血清毒性对照相:为检查被检血清本身对细胞有无任何毒性作用,设立被检血清毒性对照是必要的。即在组织细胞中加入低倍稀释的待检血清(相当于中和试验中被检血清的最低稀释度)。

正常细胞对照相:即不接种病毒和待检血清的细胞悬液孔。正常细胞对照应在整个中和试验中一直保持良好的形态和生活特征,为避免培养板本身引起试验误差,应在每块板上都设立这一对照。

(7) 结果判定和计算当病毒回归试验,阳性、阴性、正常细胞对照相,血清毒性对照全部成立时,才能进行判定,被检血清孔出现100%CPE判为阴性,50%以上细胞出现保护者为阳性;固定病毒稀释血清中和试验的结果计算,是计算出能保护50%细胞孔不产生细胞病变的血清稀释度,该稀释度即为该份血清的中和抗体效价。

用Reed和Muench两氏法(或Karber法)计算结果,如表2-26

80%-50%

距离比例=──────=0.5

80%-20%

Ig TCID

50

=高于50%血清稀释度的对数-距离比例×稀释系数的对数

Ig TCID

=-1.5-0.5×(-0.3)=-1.35

50

则TCID

=10-1.36,50μl

50

因10-1.35=1/22,即1:22的血清可保护50%细胞不产生病变,1:22就是该份血清的中和抗体效价。

影响中和试验的因素:

(1) 病毒毒价的准确性是中和试验成败的关键,毒价过高易出现假阴性能,过

低会出现假阳性。在微量血清中和试验中,一般使用100-500 TCID

50

(2) 用于试验的阳性血清规戒律,必须是用标准病毒接种易感动物制备的。

(3) 细胞量度的多少与试验有密切关系,细胞量过大或过小易造成判断上的错误,一般以在24h,内形成单层为宜。

(4) 毒价测定的判定时间应与正式试验的判定时间相符。

药物半数致死量测定

士的宁半数致死量(LD50)测定 操作版 【目的】 1.掌握药物半数致死量(LD50)测定的基本步骤; 2.掌握按改良寇氏法计算LD50的方法。 【原理】 LD50表示能使全部实验动物半数死亡的剂量,是以动 物死亡或存活作为质反应指标。LD50与毒性呈负相 关。当剂量取对数值时,曲线呈近似两端对称的S型, 对称点位于LD50。LD50处斜率最大,灵敏度最高;曲 线两端平坦,在1%或100% 附近灵敏度最差,剂量 不易确定。对称点附近量效关系呈直线关系,即该段 范围内效应百分率/比与对数剂量呈正比关系。(见右 图) 测定LD50的方法有多种,但以改良的寇氏法计算 简便,结果较准确,比较常用。 对于毒性低的药物测不到LD50,则按最高可用的 浓缩浓度、以最大给药容积给药,即最大给药量,如 能导致实验动物死亡,可检测其最小致死量和最大耐 图质反应量效关系曲线 受量,否则即以最大给药量反映其安全性。 【材料】 动物:小鼠,雌雄兼用,18~22g。 药品:士的宁溶液(0.125mg/mL)。 器材:鼠笼,JY4001电子秤,1.0mL注射器,试管,试管架。 【方法】 1.预实验:取小鼠8~12只,分成4~5组,腹腔注射不同浓度的士的宁,摸索出可致小鼠大多数死亡的最小剂量(D m)及大多数小鼠不致死亡的剂量(D n)。即找出引起0%到100%死亡率剂量的所在范围。(参考剂量:D m为0.125mg/mL,0.1mL/10g) 2.正式实验:以预实验所获得的D m和D n确定正式实验组数及组间剂量比(分5个剂量组,按1:0.8组间等比)。每组取10只小鼠,雌雄各半,随机分为5组。药液按等比稀释,腹腔注射,给药容量都为0.1mL /10g。给药后观察30分钟。(正式实验观察7~14天,并设阴性对照组) 3.汇总实验结果,计算士的宁LD50及其95%可信限。 【结果】 表士的宁小鼠半数致死量测定实验结果 组别剂量(mg/kg)动物数(n)死亡数(n)死亡率

验一 半数致死量的测定

验一半数致死量的测定 半数致死量(LD 50 )是药物、毒物及病原微生物等毒力水平的一个标志。它表示能使全部实验对象死亡半数的剂量或浓度。 由于生物间存在个体差异性,因此LD 50 需用一批相当数量的实验对象进行实验方能测得,并且每种药物不同实验对象的LD 50 值不相同。 测定LD 50 的方法很多,如目测机率单位法、直线回归法、累计法及序贯法等。由于寇氏法较常用, 并有计算简便,结果较准确等特点,故专门介绍之。 [ 目的] 用寇氏法测定敌百虫对小白鼠的经腹腔注射的LD 50 和95 %可信限。 [ 方法] 寇氏法(K ?rbar氏法) [ 条件] 1 剂量必须按等比级数(剂量对数按等级数)分组。 2 各组动物数应相等。 3 “反应”应大致呈正态分布。最小剂量组的死亡率(P n )应为0% ,最大剂量组的死亡率(P m )应为100% ; 如果P n <20% 或P m >80% 需用校正公式计算;如P n >20% 或P m <80% 则不能用此法计算。 [ 步骤] 1 预备实验 ( 1 )摸索上下限:即用少量动物逐步摸索出使全部动物死亡的最小剂量(D m )和一个动物也不死亡的最大剂量(D n )。 方法是据经验或文献定出一个估计量,观察2~3 只动物的死亡情况。如全死,则降低剂量;如全不死,则加大剂量再行摸索, 直到找出P m =100% 和P n =0% 的剂量,此两量分别为上下限。 ( 2 )确定组数,组距及各组剂量 ①组数:一般 5 ~8 组,可根据适宜的组距确定组数,如先确定5 组,若组距过大,可再增加组数以缩小组距。 有时也可根据动物死亡情况来决定增减组数。

盐酸普鲁卡因半数致死量的测定

药物急性半数致死量(LD50)的测定 【目的】 了解药物半数致死量(LD 50 )测定的意义、原理,掌握半数致死量的测定方法和计算过程。【原理】 LD 50 是指在一群动物中能使半数动物死亡的剂量。由于实验动物的抽样误差,药物的致死量对数值大多在50%质反应的上下呈正态分布。在这样的质反应中药物剂量和质反应间呈S型曲线,S型曲线的两端处较平,而在50%质反应处曲线斜率最大,因此这里的药物剂量稍有变动,则动物的死或活的反应出现明显差异,所以测定半数致死量能比较准确地反映药物毒性的大小。 LD 50 的测定方法很多,例如目测机率单位法、加权机率单位法(Bliss氏法)、寇氏法(Karber氏法)及序贯法等,其中Bliss氏法最常用。此法要求剂量按等比级数排列,每组小鼠数相等(不应太少,一般10-20只),剂量范围接近或等于0%-100%死亡率之间,一般分5-8个剂量组。 【实验材料】 1、动物:小白鼠,体重18-24g,雌、雄各半,实验前禁食12小时,不禁水。 2、药品:盐酸普鲁卡因,苦味酸。 3、器械:小鼠笼,天平,注射器(1mL),电子计算器。 【方法和步骤】 (一)预备实验 1、探索剂量范围: 先找出100%及0%死亡的剂量,此即上下限剂量(Dm及Dn)。方法是先取出小鼠9-12只,每组3只,按估计量(根据经验或文献资料定出)给药,如3只小鼠全死则降低剂量一半,如全不死则增加剂量一倍,如部分死亡,则按2:1的比例向上、向下调整剂量,由此找出上下限剂量。 2、确定组数,计算各组剂量: 确定组数(G):可根据适宜的组距确定组数,一般分5-8个剂量组。 计算各组剂量:要求各组剂量按等比级数排列,在找出Dm及Dn和确定组数后,可按下列公式求出公比r: r =(G-1)√D m /D n

药物半数致死量的测定

普鲁卡因半数致死量(LD50)的测定 【实验目的】 了解药物LD50测定的意义、方法、计算过程。 【实验原理】 量-效关系:量反应:血压、心率、血糖等;质反应:有或无、阴性或阳性、死亡或存活等。 药物的剂量与死亡率之间呈常态分布曲线,与累积死亡率之间呈长尾“S”形曲线; 药物的对数剂量与累积死亡率之间呈对称“S”形曲线。此量效曲线两端平坦,反应灵敏度差,中间段陡,反应灵敏。而以50%处最敏感,剂量稍有变化,死亡率就有明显变化。 故常以引起半数动物死亡(LD50)或半数动物产生阳性效应(ED50)的剂量作为衡量药物毒性或效应大小的最常用、最恰当的指标。 LD50是指使—群动物中半数死亡的剂量,是衡量药物毒性大小的指标,是评价药物毒性的重要参数。 可了解药物单次给药或短时间内多次给药后动物所产生的毒性反应及其严重程度,为临床安全用药及监测提供一定的参考。由于生物间存在个体差异性,因此LD50常需要一批相当数量的实验动物才能测得。最大耐受量LD50的测定方法很多,较为常用的有寇氏法、简化概率单位法、序贯法、孙瑞元点斜法和Bliss-Finney法。由于寇氏法常用,并有计算简便,结果较准确等特点,故本实验主要介绍寇氏法。 【实验对象】 小白鼠,体重18~22g,♀♂各半。实验前禁食12h,不禁水。 【实验器材和药品】 计算器,电子秤、量筒(10ml)、注射器(1ml)、小鼠笼;盐酸普鲁卡因(procaine hydrochloride)溶液、苦味酸。 【实验条件】 1.剂量必须按等比级数(剂量对数按等差级数)分组。 2.各组动物数应相等。 3.反应大致呈正态分布。最小剂量组的死亡率(Pn)应为0,最大

半数致死量的测定-Reed-Muench法[参考内容]

Reed-Muench法 物受到病毒感染后,体内产生特异性中和抗体,并与相应的病毒粒子呈现特异性结合,因而阻止病毒对敏感细胞的吸附,或抑制其侵入,使病毒失去感染能力。中和试验 (Neutralization Test)是以测定病毒的感染力为基础,以比较病毒受免疫血清中和后的残存感染力为依据,来判定免疫血清中和病毒的能力。 中和试验常用的有两种方法:一种是固定病毒量与等量系列倍比稀释的血清混合,另一种是固定血清用量与等量系列对数稀释(即十倍递次稀释)的病毒混合;然后把血清-病毒混合物置适当的条件下感作一定时间后,接种于敏感细胞、鸡胚或动物,测定血清阻止病毒感染宿主的能力及其效价。如果接种血清病毒混合物的宿主与对照(指仅接种病毒的宿主)一样地出现病变或死亡,说明血清中没有相应的中和抗体。中和反应不仅能定性而且能定量,故中和试验可应用于: 1.病毒株的种型鉴定:中和试验具有较高的特异性,利用同一病毒的不同型的毒株或不同型标准血清,即可测知相应血清或病毒的型,所以,中和试验不但可以定属而且可以定型。 2.测定血清抗体效价:中和抗体出现于病毒感染的较早期,在体内的维持时间较长。动物体内中和抗体水平的高低,可显示动物抵抗病毒的能力。 3.分析病毒的抗原性。 毒素和抗毒素亦可进行中和试验,其方法与病毒中和试验基本相同。 用组织细胞进行中和试验,有常量法和微量法两种,因微量法简便,结果易于判定,适于作大批量试验,所以近来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一) 定血清-稀释病毒法(病毒中和试验) 1.病毒毒价的测定毒价单位:衡量病毒毒价(毒力)的单位过去多用最小致死量(MLD),即经规定的途径,以不同的剂量接种试验动物,在一定时间内能致全组试验动物死亡的最小剂量。但由于剂量的递增与死亡率递增不呈线性关系,在越接近100%死亡时,对剂量的递增越不敏感。而一般在死亡率越接近50%时,对剂量的变化越敏感,故现多改用半数致死量(LD 50 )作为毒价测定单位,即经规定的途径,以不同的剂量接种试验动物,在一定时间内能致半数试验动物死亡的剂量。用鸡胚测 定时,毒价单位为鸡胚半数致死量(ELD 50)或鸡胚半数感染量 (EID 50 )。用细胞培养测 定时,用组织细胞半数感染量(TCID 50 )。在测定疫苗的免疫性能时,则用半数免疫量 (IMD 50)或半数保护量(PD 50 )。 (1) LD 50 的测定(以流行性乙型脑炎病毒为例)。

半数致死量测定

时间:08-11-21 授课教师:叶和杨 目的:了解用小鼠测定药物的半数致死量的实验方法,掌握一些药理学实验基本技能,学会一种计算LD50的简单方法。 原理: 一、简单复习质反应、量反应、LD50 ED50治疗指数的概念及意义: 量反应:指效应可用连续数量值表示的反应,如血压、脉搏等。 质反应:指效应用是通过计数(即数阳性反应的个数)而取得的,通常以百分率(%)来表示,如死亡。 LD50在质反应是指药物引起半数实验动物死亡的剂量,是衡量药物的急性毒性大小的重要指标。 ED50在质反应则是指引起半数实验动物产生阳性效应的剂量,是衡量药物效应力强弱的重要指标。 药物的治疗指数:LD50与ED50的比值称为药物的治疗指数(therapeutic index,TI )。 通常以此值表示药物安全性大小,但其又不能完全表示出药物安全性的差别。因此,安全性 还应参考1%致死量(LD1 )与95%有效量(ED95之比值。 二、介绍半数致死量:是指引起实验动物总体的半数死亡的药物剂量,是以动物死亡或 存活作为质反应指标的。通常以mg/kg表示。半数致死量的测定是检定药物毒性的一种常用 方法,在药理学和毒理学的研究中应用十分广泛。 半数致死量的计算方法很多,本实验只介绍寇氏法。 药物致死量(Lethal Dose 简称LD)有三种表示方法:最小致死量(MLD,半数致死 量(LD50)和全致死量(LD00)。一般来说,一个药物的剂量与反应率之间有着一定的关系。 若以对数剂量作横坐标,发生反应的百分比为纵坐标作图, 就可以得到一个以50%反应率处的点为对称的S形曲线。这是因 为在一大群生物对象中,特别敏感或特别不敏感的总是占少数,而 大多数的敏感情况总是比较接近的,形象地说它符合“两头小,中 间大”的规律。由 这种曲线可以看出,曲线两端比较平坦,灵敏度差, MLD和LD oo 剂量不易确定,也就是说, 的误差是比较大的,而只有在LD50处曲线的斜率最大,灵敏度最高,当剂量稍有变动时,反映率就发生明

普鲁卡因半数致死量(LD50)的测定和计算

普鲁卡因半数致死量(LD50)的测定和计算目的通过实验了解测定药物LD50的方法、步骤和计算过程。 材料小鼠(体重17~25克,雌雄均可,应注明性别);鼠笼,天平,1ml注射器;2%盐酸普鲁卡因溶液,苦味酸溶液。 方法和步骤 1.探索剂量范围:取小鼠8~10只,以2只为一组,分成4~5组,选择剂量间距较大的一系列剂量,分别给各组腹腔注射盐酸普鲁卡因溶液,观察出现的症状并记录死亡数,找出引起0%及100%死亡率剂量的所在范围(致死量约在105~150mg/kg范围内)。本步骤可由实验室预先进行。 2.正式试验:在预试验所获得的0%和100%致死量的范围内,选用几个剂量(一般用5个剂量,按等比级数增减,相邻剂量之间比例为1:0.7或1:0.8),各剂量组动物数为10只,分别用苦味酸标记。动物的体重和性别要分层随机分配,完成动物分组和剂量计算后按组腹腔注射给药。最好先从中剂量组开始,以便能从最初几组动物接受药物后的反应来判断两端的剂量是否合适,否则可随时进行调整,尽可能使动物的死亡率在50%上下,死亡率为0%或100%时,不能用于计算。 实验以全班为一个单位,可以一个组观察一个剂量组(10只小鼠),或每组各作每一剂量组的2只小鼠。务求用药量准确,注射方法规范,以减少操作误差,避免非药物所致的死亡,得到较理想的结果。 3.观察试验结果:给药后即观察小鼠活动改变情况和死亡数,存活者一般都在15~20分钟内恢复常态,故观察30分钟内的死亡率。 4.计算LD50及其95%可信限: LD50计算方法有多种,这里介绍最常用的加权直线回归法(Bliss法)。此法虽计算步骤稍繁,但结果较精确,实际应用时可借助于计算机。 首先,用较大的剂量间距确定致死剂量的范围,进而在此范围内设定若干剂量组,剂量按等比方式设计,相邻两个剂量间距比例在0.65~0.85之间,给药后观察7~14天内动物一般情况和死亡数,根据死亡率计算LD50。请注意:若死亡率为100%和0%的数据,其机率单位为+∞和-∞,数据可列于表格中,但不能用于计算。现用下述例子具体说明计算方法。 例:将某批中药厚朴注射液腹注射于小鼠,三天内的死亡率如下: 剂量(g/kg): 4.25 5.31 6.64 8.30 死亡率(死亡数/试验动物数):1/10 3/10 5/10 9/10 求LD50及其95%可信限,计算步骤如下: (1)列计算用表 将各项数据填入表11-6,机率单位和权重系数分别查附表A和附表B。 表11-6 小鼠腹腔注射厚朴注射液LD50计算表

半数致死量测定

测定半数致死量: 实验器材:鼠笼,天平,砝码,1ml注射器,伤寒杆菌(细菌浓度1%、1.18%、1.14%、1.68%、2%;苦味酸。 实验方法: 第一步:试验动物选择原则: 1.种属:昆明鼠 2.年龄、体重 3.性别:雌鼠对药物的敏感性稍大于雄鼠。雌雄各半。实验前禁食12小时。 第二步:探索剂量范围。已知MLD为100mg/kg,LD100为200mg/kg 第三步:均衡随机分组。每小组取50只小鼠,称重,标号,随机分为5组,为了避免各组的实验误差,应先将雌雄鼠分开,然后分别随机分到各组,保证每组动物中雌雄小鼠数量相同,体重相近。 第四步:各组剂量计算。用寇氏法计算LD50,各剂量组要求按等比级数排列。经过预实验,得知最大剂量也就是死亡率为100%的剂量为200mg/kg,最小剂量也就是死亡率为0%得剂量为100mg/kg,然后按照下列公式求出各组剂量间的比值,计算出各组剂量。 第五步:给药观察和记录。在各实验组剂量确定以后,即可给药,给药后观察动物的一般情况,并记录动物死亡时的症状和死亡时间,按新药报批要求,一般需观察7天,因为学生实验时间有限,所以我们今天只观察2个小时。2小时后,统计各组死亡率(用小数表示)。 第六步计算方法。经上述实验得出各组死亡率之后,按下列公式计算LD50及其标准误和可信限。 LD50=log-1[Xm–i(∑P–0.5)] Xm ;I ;∑P; LD50的可信限=LD50(P+0.95) =LD50±2.68LD50(P=0.99) 由于整个半数致死量实验比较繁琐,所需时间比较长,所以今天同学们作实验只需从第三步做起,也就是在已知MLD和LD100的情况下,求LD50。做完实验后请同学们思考两道题。 在做实验之前,介绍一下小鼠的捉拿、标记及腹腔注射的方法。 小鼠牙长而尖锐,如果激怒它则容易被咬伤。所以捉拿时动作要轻缓,现用右手拎住小鼠尾巴放于粗糙面上,轻轻向后拉扯,再用左手的拇指及食指抓住其两耳之间及关颈部皮肤,然

操作规程——半数致死量(LD50)测定

操作规程——半 一、目的 小鼠是应用于流感病毒研究常用的动物模型。半数致死量(LD50)是药物、毒物及病原微生物等毒力水平的一个标志,它表示能使全部实验对象死亡半数的剂量或浓度。由于生物间存在个体差异性,因此LD50需用一批相当数量的实验对象进行实验方能测得,并且每种药物不同实验对象的 LD50值不相同。必须遵循以下原则:1. 剂量必须按等比级数(剂量对数按等级数)分组; 2. 各组动物数应相等; 3. “反应”应大致呈正态分布。最小剂量组的死亡率(Pn)应为 0% ,最大剂量组的死亡率(Pm)应为 100%,如果Pn<20%或Pm>80%需用校正公式计算,如Pn>20%或Pm<80%则不能用此法计算。本操作规程为规范实验操作、保证样本质量、操作安全而制定。中国国家流感中心的所有技术人员,必须按照本文件相关的规程进行操作。 二、范围 适用于中国国家流感中心所有技术人员进行以小鼠为模型的半数致死量测定。 (一)生物安全要求 根据所使用病毒的生物安全条件在ABSL-2、ABSL-3或ABSL-4条件下操作。病毒融化后不能再次冻存。 (二)材料 根据具体实验配制。 (三)实验步骤 1.预备实验 (1)摸索上下限:即用少量动物逐步摸索出使全部动物死亡的最大剂量(Dm)和一个动物也不死亡的最小剂量(Dn)。方法是据经验或文献定 出一个估计量,观察 2~3 只动物的死亡情况。如全死,则降低剂量;如

全不死,则加大剂量再行摸索,直到找出 Pm =100% 和 Pn =0% 的剂量,此两量分别为上下限。 (2)确定组数,组距及各组剂量 1)组数:一般 5~8 组,可根据适宜的组距确定组数,如先确定5组,若组距过大,可再增加组数以缩小组距。有时也可根据动物死亡情况来决定增减组数。 2)组距:指相邻两组剂量对数之差,常用“d”来表示。d不宜过大,因过大可使标准误增大;也不宜过小,因过小则组数增多,各组间死亡率重叠造成实验动物的浪费。组距大小主要取决于实验动物对被试因素的敏感性。敏感性大者,死亡率随剂量增加(或减少),而增加(或减少)的幅度大,组距可小些;反之,敏感性小者,死亡率随剂量变化的幅度小,则组距应大些。上下限之间的距离可作为敏感性大小的标志。距离大,说明敏感性小;距离小,则说明敏感性大。一般要求d应小于0.155,多在 0.08~0.1 之间。 3)确定组距方法:把上下限的剂量换算成对数值,设上限剂量的对数值为Xk,下限剂量的对数值为X1 ,组数为 G ,则:d=(Xk-X1)/(G-1)4)确定各组剂量:由 X1 逐次加d(或由Xk逐次减d),得出各组剂量的对数值,再分别查反对数,即得出各组剂量(呈等比级数排列)。 (3)配制等比药液,并使每只动物在给药容量上相等(如 0.5mL/20g)。2.正式实验 (1)实验动物的选择与分组 1)选择原则:可根据不同实验而选取动物,应选择对被试因素敏感的动物。同时也应考虑动物来源,经济价值及操作简便等条件。 LD 50 常用小白鼠进行实验来测得。 2)分组原则:每组动物数必须多于组数。因为每组动物数如少于组数,就不能充分反映各组死亡率的差别。(如共8组,每组 10只动物,高剂量三个组的死亡数分别为6、9、10,但如果每组只用6只动物,则高剂量三个组的死亡数可能都是6)。 3)分组方法:实验对象分组法。首先,按性别将动物雌雄分开或各半混合

半数致死量测定

利多卡因半数致死量的测定 时间:08-11-21 授课教师:叶和杨 目的:了解用小鼠测定药物的半数致死量的实验方法,掌握一些药理学实验基本技能,学会一种计算LD50的简单方法。 原理: 一、简单复习质反应、量反应、LD50、ED50、治疗指数的概念及意义: 量反应:指效应可用连续数量值表示的反应,如血压、脉搏等。 质反应:指效应用是通过计数(即数阳性反应的个数)而取得的,通常以百分率(%)来表示,如死亡。 LD50在质反应是指药物引起半数实验动物死亡的剂量,是衡量药物的急性毒性大小的重要指标。 ED50在质反应则是指引起半数实验动物产生阳性效应的剂量,是衡量药物效应力强弱的重要指标。 药物的治疗指数:LD50与ED50的比值称为药物的治疗指数(therapeutic index,TI)。通常以此值表示药物安全性大小,但其又不能完全表示出药物安全性的差别。因此,安全性还应参考1%致死量(LD1)与95%有效量(ED95)之比值。 二、介绍半数致死量:是指引起实验动物总体的半数死亡的药物剂量,是以动物死亡或存活作为质反应指标的。通常以mg/kg表示。半数致死量的测定是检定药物毒性的一种常用方法,在药理学和毒理学的研究中应用十分广泛。 半数致死量的计算方法很多,本实验只介绍寇氏法。 药物致死量(Lethal Dose 简称LD)有三种表示方法:最小致死量(MLD),半数致死

量(LD50)和全致死量(LD100)。一般来说,一个药物的剂量与反应率之间有着一定的关系。 作图,就可以得到一个以50%反应率处的点为对称的S 形曲线。这是因为在一大群生物对象中,特别敏感或特 别不敏感的总是占少数,而大多数的敏感情况总是比较 接近的,形象地说它符合“两头小,中间大”的规律。由这 种曲线可以看出,曲线两端比较平坦,灵敏度差,剂量不易确定,也就是说,MLD和LD100 的误差是比较大的,而只有在LD50处曲线的斜率最大,灵敏度最高,当剂量稍有变动时, 反映率就发生明显的变化。因此,常用测定LD50来衡量药物的毒性。LD50数值越小,毒性 越大。 实验器材:鼠笼,天平,砝码,1ml注射器,利多卡因(药物浓度1%、1.18%、1.14%、 1.68%、2%;苦味酸,计算器。 实验方法: 第一步:试验动物选择原则: 1.种属因为小鼠繁殖力强,价廉易得,特别适用于需用大量动物的实验。 2.年龄、体重低龄动物对药物敏感,只用于慢性和观察生长发育的实验。老龄动物代 谢缓慢,生理功能低下,仅用于老龄医学的研究。一般药理实验均采用成年动物。动物年龄 的大小与其体重大体一致,成年小鼠为18~28克,所以我们选用体重为18~22克的活动正 常,健康成年小鼠。 3.性别不同性别动物对药物的敏感性有一定差异,雌鼠对药物的敏感性稍大于雄鼠。 所以如无特殊要求,雌雄各半。实验前禁食12小时。 第二步:探索剂量范围。根据前人经验及我们做的预实验,得知MLD为100mg/kg,

半数致死量的测定

半数致死量的测定 实验一半数致死量的测定 半数致死量( LD 50 )是药物、毒物及病原微生物等毒力水平的一个标志。它表示能使全部实验对象死亡半数的剂量或浓度。

由于生物间存在个体差异性,因此 LD 50 需用一批相当数量的实验对象进行实验方能测得,并且每种药物不同实验对象的 LD 50 值不相同。 测定 LD 50 的方法很多,如目测机率单位法、直线回归法、累计法及序贯法等。由于寇氏法较常用, 并有计算简便,结果较准确等特点,故专门介绍之。 [ 目的 ] 用寇氏法测定敌百虫对小白鼠的经腹腔注射的 LD 50 和 95 %可信限。 [ 方法 ] 寇氏法( K ?rbar氏法) [ 条件 ] 1 剂量必须按等比级数(剂量对数按等级数)分组。

2 各组动物数应相等。 3 “反应”应大致呈正态分布。最小剂量组的死亡率( P n )应为 0% ,最大剂量组的死亡率( P m )应为 100% ;如果 P n <20% 或 P m >80% 需用校正公式计算;如 P n >20% 或 P m <80% 则不能用此法计算。 [ 步骤 ] 1 预备实验 ( 1 )摸索上下限:即用少量动物逐步摸索出使全部动物死亡的最小剂量( D m )和一个动物也不死亡的最大剂量( D n )。 方法是据经验或文献定出一个估计量,观察 2~3 只动物的死亡情况。如全死,则降低剂量;如全不死,则加大剂量再行摸索, 直到找出 P m =100% 和 P n =0% 的剂量,此两量分别为上下限。 ( 2 )确定组数,组距及各组剂量 ①组数:一般 5 ~ 8 组,可根据适宜的组距确定组数,如先确定 5 组,若组距过大,可再增加组数以缩小组距。 有时也可根据动物死亡情况来决定增减组数。 ②组距:指相邻两组剂量对数之差,常用“ d ”来表示。 D 不宜过大,因过大可使标准误增大;也不宜过小,因过小则组数增多, 各组间死亡率重叠造成实验动物的浪费。组距大小主要取决于实验动物对被试因素的敏感性。敏感性大者,死亡率随剂量增加(或减少) 而增加(或减少)的幅度大,组距可小些;反之,敏感性小者,死亡率随剂量变化的幅度小,则组距应大些。上下限之间的距离可作为 敏感性大小的标志。距离大,说明敏感性小;距离小,则说明敏感性大。一般要求 d 应小于 0.155 ,多在 0.08 ~ 0.1 之间。 ③确定组距方法:把上下限的剂量换算成对数值,设上限剂量的对数值为 X k ,下限剂量的对数值为 X 1 ,组数为 G ,则: d =( X k -X 1 ) / ( G-1 ) ④确定各组剂量:由 X 1 逐次加 d (或由 X k 逐次减 d ),得出各组剂量的对数值,再分别查反对数, 即得出各组剂量(呈等比级数排列)。.

半数致死量的测定

半数致死量的测定 半数致死量(LD50)是药物、毒物及病原微生物等毒力水平的一个标志。它表示能使全部实验对象死亡半数的剂量或浓度。 由于生物间存在个体差异性,因此 LD50需用一批相当数量的实验对象进行实验方能测得,并且每种药物不同实验对象的 LD50值不相同。 测定 LD50的方法很多,如目测机率单位法、直线回归法、累计法及序贯法等。由于寇氏法较常用,并有计算简便,结果较准确等特点,故专门介绍之。 【目的】用寇氏法测定敌百虫对小白鼠的经腹腔注射的 LD50和95%可信限。 【方法】寇氏法( Karber法) 【条件】 1.剂量必须按等比级数(剂量对数按等级数)分组。 2.各组动物数应相等。 3.“反应”应大致呈正态分布。最小剂量组的死亡率(Pn)应为0%,最大剂量组的死亡率(Pm)应为100%; 如果 Pn<20%或Pm>80%需用校正公式计算;如Pn>20%或Pm<80% 则不能用此法计算。 【步骤】 1.预备实验 (1)摸索上下限:即用少量动物逐步摸索出使全部动物死亡的最小剂量(Dm)和一个动物也不死亡的最大剂量(Dn)。 方法是据经验或文献定出一个估计量,观察 2~3只动物的死亡情况。如全死,则降低剂量;如全不死,则加大剂量再行摸索,直到找出Pm=100%和Pn=0%的剂量,此两量分别为上下限。 (2)确定组数,组距及各组剂量 ①组数:一般5~8组,可根据适宜的组距确定组数,如先确定5组,若组距过大,可再增加组数以缩小组距。有时也可根据动物死亡情况来决定增减组数。 ②组距:指相邻两组剂量对数之差,常用“d”来表示。D不宜过大,因过大可使标准误增大;也不宜过小,因过小则组数增多,各组间死亡率重叠造成实验动物的浪费。组距大小主要取决于实验动物对被试因素的敏感性。敏感性大者,死亡率随剂量增加(或减少)而增加(或减少)的幅度大,组距可小些;反之,敏感性小者,死亡率随剂量变化的幅度小,则组距应大些。上下限之间的距离可作为敏感性大小的标志。距离大,说明敏感性小;距离小,则说明敏感性大。一般要求d应小于 0.155,多在 0.08~0.1之间。 ③确定组距方法:把上下限的剂量换算成对数值,设上限剂量的对数值为 X K,下限剂量的对数值为X1,组数为G,则:d=(X K-X1)/(G-1)

10半数致死量的测定

漳州卫生职业学院教案课程名称《机能实验学》编号授课对象系别护理系、临床与技术系层次高职高专班级2005级高护、中西医护理、高助、医检教学方式讲授□ 讨论□ 示教□ 其他□ 课程类型理论课□ 实验课√ 见习课□ 其他□ 题目实验十四、异烟肼半数致死量LD50的测定课时安排3学时教学目的要求 1 了解半数 致死量的测定方法。2 学习动物的随机分组方法。3掌握LD50的含义及基本实验设计和计算。教学内容重点 难点疑点时间分配分钟提问/举例/教具一、目的和原理二、实验对象三、实验器材和药品四、实验步骤及观察项目一探索死亡剂量范围二确定组间剂量公比r 三随 机分组法四正式测定五、注意事项六、结果处理七、计算过程10 5 10545与实验十五穿插进行 5 5 5 1、每个班级分12组每组45人。2、以学生自己操作为主培养动手实践能力教师仅起辅导作用。讨论、思考题、作业1、撰写实验报告2、思考⑴测定LD50的意义何在⑵简述药物治疗指数的意义和计算方法。参考书目唐忠辉.机能学实验教程M.第一版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2006 漳州卫生职业学院教 案第 1 页实验十四、异烟肼半数致死量LD50的测定教学班级2005级高护、助产、中西结合护理、医学检验技术教学时数3学时教学方法讲授、演示、学生操作教学内容一、目的和原理半数致死量LD50是指药物能使半数动物死亡

的剂量它是以动物死活与否为药物效应指标此种药物效应 与剂量间关系属于质反应量-效关系。以对数剂量为横轴小鼠死亡率为纵轴则量-效关系呈对称S型曲线在死亡率为50处曲线斜率最大说明此处药物毒性反应灵敏度最高。LD50是衡量药物毒性大小的主要指标LD50与ED50的比值称为药物的治疗指数治疗指数越大表示药物安全性越大。本实验旨在通过操作了解半数致死量的测定方法、步骤和计算过程学习动物的随机分组方法。二、实验对象小白鼠70只以上三、实验器材和药品玻璃缸、1ml注射器、异烟肼注射液、BL-420生物机能实验系统及LD50软件。四、实验步骤及观察项目一探索死亡剂量范围取小白鼠9只分为3组每组3只。每组小白鼠各腹腔注射同一剂量的异烟肼溶液各组剂量按等 比级数排列。反复试验几次找出引起反应为100及反应率为0的最大剂量的剂量范围。二确定组间剂量公比r经预实验后找出死亡率为100的最小剂量b和死亡率为0的最大剂量a由下式求得公比r r 1nab 式中n为欲分组数通常是分成5∽8组求得公比r后各组剂量便分别为a、ar、 ?6?7?6?7arn-1。设通过预实验求得的LD0为 133.1mg/kgLD100为353mg/kg准备分成7组进行实验把这些数据代入前面的公式r 61.1313531.177 漳州卫生职业学院 教案第2 页 ar2184.3mg/kgar3216.8mg/kgar4255.1mg/kgar5300.1mg/kgar6

半数致死量测定

利多卡因半数致死量的测定 时间: 08-11-21 授课教师:叶和杨 目的:了解用小鼠测定药物的半数致死量的实验方法,掌握一些药理学实验基本技能,学会一种计算LD50的简单方法。 原理: 一、简单复习质反应、量反应、LD50、ED50、治疗指数的概念及意义: 量反应:指效应可用连续数量值表示的反应,如血压、脉搏等。 质反应:指效应用是通过计数(即数阳性反应的个数)而取得的,通常以百分率(%)来表示,如死亡。 LD50在质反应是指药物引起半数实验动物死亡的剂量,是衡量药物的急性毒性大小的重要指标。 ED50在质反应则是指引起半数实验动物产生阳性效应的剂量,是衡量药物效应力强弱的重要指标。 药物的治疗指数:LD50与ED50的比值称为药物的治疗指数(therapeutic index,TI)。通常以此值表示药物安全性大小,但其又不能完全表示出药物安全性的差别。因此,安全性还应参考1%致死量(LD1)与95%有效量(ED95)之比值。 二、介绍半数致死量:是指引起实验动物总体的半数死亡的药物剂量,是以动物死亡或存活作为质反应指标的。通常以mg/kg表示。半数致死量的测定是检定药物毒性的一种常用方法,在药理学和毒理学的研究中应用十分广泛。 半数致死量的计算方法很多,本实验只介绍寇氏法。 药物致死量(Lethal Dose 简称LD)有三种表示方法:最小致死量(MLD),半数致死量(LD50)和全致死量(LD100)。一般来说,一个药物的剂量与反应率之间有着一定的关系。 若以对数剂量作横坐标,发生反应的百分比为纵坐标Array作图,就可以得到一个以50%反应率处的点为对称的S 形曲线。这是因为在一大群生物对象中,特别敏感或特 别不敏感的总是占少数,而大多数的敏感情况总是比较 接近的,形象地说它符合“两头小,中间大”的规律。 由这种曲线可以看出,曲线两端比较平坦,灵敏度差,

半数致死量的简介

半数致死量 半数致死量(median lethal dose, LD50)表示在规定时间内,通过指定感染途径,使一定体重或年龄的某种动物半数死亡所需最小细菌数或毒素量。在毒理学中,半数致死量,简称LD50(即Lethal Dose, 50%),是描述有毒物质或辐射的毒性的常用指标。按照医学主题词表(MeSH)的定义,LD50是指“能杀死一半试验总体之有害物质、有毒物质或游离辐射的剂量”。这测试最先由J.W. Trevan于1927年发明。 例子 乙醇对年轻和年老大鼠的口服LD50分别为10.6 g/kg和7.06 g/kg。 烟碱(尼古丁)对大鼠的口服LD50为50 mg/kg。 在毒理学中,半数致死量(median lethal dose),简称LD50(即Lethal Dose, 50'),是描述有毒物质或辐射的毒性的常用指标。按照医学主题词表(MeSH)的定义,LD50是指能杀死一半试验总体之有害物质、有毒物质或游离辐射的剂量。这测试最先由J.W. Trevan於1927年发明。 半数致死量-应用惯例 LD50的表达方式通常为有毒物质的质量和试验生物体重之比,例如" 毫克/千克体重"。虽然毒性不一定和体重成正比,但这种表达方式仍有助

比较不同物质的相对毒性,以及估计同一物质在不同大小动物之间的毒性剂量。 应用半数致死这量度方法有助减少量度极端情况所带来的问题,以及减少所需试验次数;然而这亦代表LD50并对所有试验生物的致死量:有些可能死於远低於LD50的剂量,有些却能在远高於LD50的剂量下生存。在特殊需要下,研究人员亦可能会量度LD1或LD99等指标(即杀死1%或99%试验总体之剂量)。 物质的毒性往往受给予方式影响。一般而言,口服毒性会低於静脉注射的毒性。故此在表达LD50时经常会附带给予方式,例如“LD50 i.v.”表示静脉注射下的LD50。 和LD50相关的两种指标,LD50/30和LD50/60,是分别指在没有治疗的情况下,导致受试总体在30天或60天後半数死亡的剂量。这些指标通常用於描述辐射毒性。 半数致死量-其它类似指标 另一种毒性指标,LCt50,包含了浓度(C)和暴露时间(t)的描述,通常以"毫克·分钟/立方米"作描述,类似的ICt50则是使半数人员失能的剂量。这两种指标通常作描述化学武器,其毒性亦受呼吸速度和衣着影响。Ct这概念最先由弗里茨·哈伯提出,假设在100 mg/m3下暴露1分钟和10 mg/m3下暴露10分钟是相等的。然而这定律对於一些可以被身体快速分解的物质如氰化氢便不适用;在这种情况下,需要一定的暴露时间才可确定致死量。在环境研究中,LCt亦可用於描述水中的有毒物质。 对於病原体,亦有一种类似的半数感染量(ID50)的概念,是指在某一给予途径下足以令半数受试群体感染的病原体数量,例如口服1200个病原体/人。因为病原体数量难以量度,感染量亦会以对不同动物的LD50表达。对於生物武器的感染量,亦可以ICt50表达。 例子 乙醇对年轻和年老大鼠的口服LD50分别为10.6 g/kg和7.06 g/kg。 菸硷(尼古丁)对大鼠的口服LD50为50 mg/kg。 半数致死量-争议 动物权利组织一直批评以动物进行LD50测试,特别是一些物质可能令动物在长时间痛苦下死去。一些国家如英国已开始禁止口服LD50测试,而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亦在2001年废除对口服毒性测试的要求。 半致死剂量-测定方法 Reed-Muench法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