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九年级物理全册第十六章热和能第2节内能教案新人教版

九年级物理全册第十六章热和能第2节内能教案新人教版

九年级物理全册第十六章热和能第2节内能教案新人教版
九年级物理全册第十六章热和能第2节内能教案新人教版

山东省枣庄市峄城区吴林街道中学九年级物理全册《第十六章热和能

第2节内能》教案新人教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内能的概念,能简单描述温度和内能的关系。

2.知道改变物体内能的两种方法。

3.知道热传递过程中,所传递内能的多少叫做热量,热量的单位是焦耳。

4.知道做功可以使物体内能增加或减少的一些事例。

过程与方法

1.通过探究、观察、实验找到改变物体内能的两种方法。

2.通过演示实验说明做功与物体内能的变化关系。

3.通过查找资料,了解地球的温室效应。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探究使学生体验探究的过程,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

2.通过演示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并使学生通过实验理解做功和内能变化的关系。

3.通过分析、类比、学会用类比的方法研究问题。培养良好的科学态度和求实精神,帮助学生树立勇攀科学高峰的理想和志向。

【重点难点】

重点:内能概念的建立;改变物体内能的方法。

难点:正确理解内能的概念。

【教学准备】

多媒体电脑、PowerPoint课件、网络视频、酒精灯、铁丝、钳子、布、火柴、热功互换器、压缩空气引火仪、铅笔、砂纸、冰块等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及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教学策略

创设情境

播放神州八号火箭发

射视频

欣赏视频并交流

利用视频来激发学

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

让学生为我国有这样的

先的进科学技术而自

豪。

引入新课

神州八号发射时,为什

么要携带大量的燃料?火

箭利用那种能量做动力升

空呢?

学生思考讨论

引入本课课题:内

新知建构

内能到底是一种什么

样的能量呢?

思考

使学生建立接下来

的学习目标结合大屏幕图片提问:什

么是动能?什么是势能?

什么是机械能?

回忆并回答

为内能概念的建构做

铺垫。

出示一组图片,说明分

子有“分子动能”、“分子

势能”。引导学生讨论形成

内能概念。

学生讨论并交流

建立内能的概念,

认识内能包含的两种形

内能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

关?是什么关系?引导分

子动能,分子势能有哪些影

响因素

学生讨论并交流了解内能的影响因素

内能与机械能有什么不

同?屏幕展示对比

学生讨论并交流,发表

意见

进一步理解内能和机械

能是不同形式的能。

提出问题

1.如何使手的内能增

大?

根据这一事例请学生提

出关于内能可以探究的问

大胆表达自己想提

出的问题

培养学生在学习中

发现问题并提出问题的

能力

猜想假设引导,启发学生思考,猜想

可能改变内能的方法

根据事例、生活经验,

针对问题提出猜想

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习

惯、鼓励学生勇于表达

自己的见解

实验探究[出示研究项目]

1.如何使一根铁丝烫

手?

2.如何点燃火柴头?

3.如何使一块冰熔化?

分组做实验后互相交流

通过小组实验,让

学生体验如何改变物体

的内能,突破难点。培

养学生通过实验探究解

决问题的能力及合作精

交流,

知识深化

热传递发生的条件是

什么?什么是热量?发生

热传递的两个物体的内能

是如何变化的?

知识整理:知道什

么是热传递,分析内能

的变化,了解什么是热

量等。

明确热传递相关知识

演示1:压缩空气引火

仪实验

实验时厚玻璃筒内放沾有

乙醚的棉花,然后迅速向下

压活塞,压缩筒内空气。要

求学生仔细观察筒内现象,

思考实验现象说明了什

仔细观察实验,思

考并表达实验现象说明

了什么?

培养学生观察实

验、分析实验得出结论

的实验探究能力

演示2:热功互换器实

用饮料瓶自制的热功互换

器演示实验(用打气筒向里

面打气),

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分析实

验得出结论

1.观察到的现象有哪些?

2.出现水雾是什么现象?

3.瓶塞跳起说明了什

么?

4.这个实验说明了什么

屏幕小结做功改变物体内

能的两种情况。

在老师问题的引导

下认真思考得出结论

总结如何通过做功

增加或减少物体的内能

结合屏幕图片事例

加深认识

通过提问搭桥降低

根据实验得出结论的难

度。培养学生通过观察,

描述观察结果解释相关

现象的能力。

知道两种改变物体

内能的实质。突出重点。

课堂小结

通过这堂课的学习,你

有哪些收获?

思考、互相交流,

谈收获、体会等。

养成良好的学习习

惯。会将整堂课所学知

识进行梳理总结,强化

记忆所学知识点,进一

步完善知识的建构

知识巩固应用

出示习题(大屏幕展示

习题)

思考并回答问题,

相互补充。

巩固所学知识

布置作业1、请学生完成课后

相关练习题

2、通过查找资料,了

解地球的温室效

应。

应用所学知识解

开阔视野

进一步对所学知

识进行应用、巩固。

【教学反思】

内能是个较为抽象的概念,在教学中我采用了类比的方法,希望学生在旧知识的基础上能教好的理解内能概念;这种教学方法是我们物理教学中的重要方法,教会学生掌握这方法意义重大。

本课通过探究活动,使学生体会到了改变物体内能的方式有两种:一是热传递;二是做功。探究实验帮助学生有了一定的感性认识,从而降低了他们学习本课知识的难度。在物理教学中实验探究教学的作用不容忽视,实验探究不但帮助师生攻克教学中的难点而且实验探究方法的设计及小组交流讨论可以培养学生的探究和创造能力及合作精神,本节课就力图让学生通过探究实验及小组讨论来完成本节重要教学内容,在教给学生学习方法的同时,让他们体验到成功的“喜悦”,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使师生取得良好的教与学的效果。

板书设计

16.2

内能

一.内能:物体内部所有分子热运动的动能与分子势能的总和 二.改变物体内能的方法

1.热传递:温度不同的物体相互接触,低温物体温度升高,高温物体温度降

低的过程

2.做功:对物体做功物体内能增加 物体对外做功物体内能减少

人教版初中物理九年级全一册第十三章 内能第2节 内能教案

第二节内能 1课时新授课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内能的概念,能简单描述温度和内能的关系。 2、知道热传递可以改变内能。 3、知道在热传递过程中,所传递内能的多少叫做热量,热量的单位是焦耳。 4、知道做功可以使物体内能增加和减少的一些事例。 过程与方法 1、通过探究找到改变物体内能的两种方法。 2、通过演示实验说明做功可以使物体内能增加和减少。 3、通过学生查找资料,了解地球的“温室效应”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探究,使学生体验探究的过程,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 2、通过演示实验使学生养成观察能力,并使学生通过实验理解做功与内能变化的关系。 3、鼓励学生自己查找资料,使学生养成学生自学的能力。 【教学重点】 内能、热量概念的建立,改变物体内能的方法。 【教学难点】 温度、内能、热量概念的辨析。 【教学准备】 教师用:多媒体、空气压缩器、乙醚、棉花、广口瓶、带导管的橡皮塞、打气筒。学生用:粗铁丝、酒精灯、烧杯、热水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引入新课 【播放视频】:蒸汽火车和火箭升空 提出问题:推动火车和火箭的能量来自哪里?从而引出新课。 (设计意图:激发学生对科学的求知欲以及探求科学知识的兴趣,体现出从生活走向物理的新课程理念。) 观看视频 思考 二、新课教学 (一)内能的概念 【知识回顾】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同学们你能回答出这些问题吗? 1、物体由于______具有的能叫做动能。 2、物体由于 而具有的能叫做重力势能。 决定重力势能大小的因素:物体的_____和________。 3、物体由于 而具有的能叫做弹性势能。 决定弹性势能大小的因素______ 。 4、分子热运动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5、分子运动的快慢与什么有关? 【观察对比】 1、运动的篮球具有动能,运动的分子具有动能吗? 小结:分子作无规则运动而具有的能叫做分子动 能 2、树上苹果由于地球的吸引而具有势能,分子间也存在相互吸引的力,分子具有势能吗? 1、2、3小题回顾机械能便于同内能进行对比学习 4、5小题便于得出分子具有动能和影响分子动能大小的因素 通过对比法得出分子具有动能

新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第13章内能知识点全面总结

13 内能 13.1分子热运动 知识点1、物质的结构 (1)物质是由许许多多肉眼看不见的得分子、原子构成的。通常以10-10m为单位来量度分子。分子数量巨大,例如,体积为1cm3的空气中大约有2.7×1019个分子。 (2)分子间有间隙 知识点2、分子热运动 (1)探究:物体的扩散实验 气体扩散实验 液体扩散实验固体扩散实验 无色的空气与红棕色的二氧无色的清水与蓝色的硫酸铜溶液五年后将他们切开,发现它们 是避免由于重力作用而对实验造成影响; (2)扩散现象 ①定义:不同的物质在互相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叫做扩散。 ②扩散现象表明: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作无规则的运动,同时还说明分子之间有间隙。 ③扩散现象是由于分子不停地运动形成的,并不是在宏观力的作用下发生的,分子的运动是分子自身具有的特性,与外界的作用无关。 拓展:从气体、液体和固体的扩散速度可知,气体分子的无规则运动最剧烈,固体分子的无规则运动最不剧烈,液体分子无规则运动的剧烈程度在气体和固体之间。 (3)分子的热运动 ①定义: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的做无规则的运动。这种无规则运动叫做分子的热运动。 ②温度越高,物质的扩散越快,分子运动越剧烈。 注意:任何温度下,构成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的做无规则运动,仅是运动速度不同而已。不能

错误的认为0℃以下的物质分子不会运动。 ③分子运动越剧烈,物体温度越高。 ④宏观物体的机械运动与分子的热运动的比较。 知识点3、分子间的作用力 (1)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2)类比法理解分子间引力和斥力的关系 方法技巧:分子间作用力不直观,我们不能直接感受到它的存在,但它的特点与弹簧拉伸或压缩时表现出的力的特点相似,两者加以比较,有助于我们进一步理解分子间作用力的特点,像这样的方法叫类比法。 (3)分子间存在着引力和斥力的现象 ①说明分子间存在引力的现象有:很多物体有一定的形状;在荷叶上,两滴水靠近时可自动合并为一滴水;固体很难被拉断;两块底面磨平的铅块相互紧压后会结合在一起等。 ②说明分子间存在斥力的现象有:物体不能被压缩到无限小,固体和液体很难被压缩。 ③值得注意的是分子间的引力和斥力的作用范围是很小的,只有分子彼此靠得很近时才能产生,分子间的距离太大时,分子间的作用力就十分微弱甚至为零。破镜难以重圆的原因。 ④不同物质分子间的引力和斥力也不一样。 (4)物质三态的分子结构及宏观特征对比

初三物理内能教案.doc

初三物理内能教案 初三物理热学部分的内能是重要概念之一,由于内能概念抽象,是学习中的一个难点。下面我为你整理了,希望对你有帮助。 物理内能教案【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了解内能的概念,能简单描述温度和内能的关系。 知道热传递可以改变内能。 知道在热传递过程中,所传递内能的多少叫做热量,热量的单位是焦耳。知道做功可以使物体内能增加和减少的一些事例。 2.过程与方法: 通过探究找到改变物体内能的两种方法。 通过演示实验说明做功可以使物体内能增加和减少。 通过学生查找资料,了解地球的"温室效应"。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探究,使学生体验探究的过程,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 通过演示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并使学生通过实验理解做功与内能变化的关系。 鼓励学生自己查找资料,培养学生自学的能力。 物理内能教案【教学重点】 内能、热量概念的建立,改变物体内能的方法 物理内能教案【教学难点】

做功和热传递在改变物体内能上是等效的 物理内能教案【教学准备】 演示实验:空气压缩器打气筒矿泉水瓶带导管的塞子酒精灯铁丝等 物理内能教案【教学方法】 启发式教学法, 讲授法,实验演示法, 阅读法,科学探究法 物理内能教案【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我们知道做机械运动的物体具有机械能,那么热现象发生过程中,也有相应的能量变化。另一方面,我们又知道热现象是大量分子做无规律热运动产生的。那么热运动的能量与大量的无规律运动有什么关系呢?这是今天学习的问题。 (二)讲授新课 一、内能 1.分子的动能、温度 物体内大量分子不停息地做无规则热运动,对于每个分子来说都有无规则运动的动能。 我们知道,温度这个物理量在宏观上的意义是表示物体冷热程度,而它又是大量分子热运动动能大小的标志,这是温度的微观含义。 2.分子势能 分子间存在着相互作用力,因此分子间具有由它们的相对位置决定的势能,这就是分子势能。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第十三章《内能》单元测试题(含答案)

第13章《内能》单元测试题 、选择题 (每小题2分,共24分) 1 ?下列事例中,能说明“分子在不停地运动”的是( A ?发生沙尘暴,沙尘漫天做无规则地运动 B. 扫地时,阳光下看到微小尘埃不停地运动 C. 炒菜加点盐后,菜就有了咸味 D. 将泥沙投入水中搅动,水变浑浊了 2 .如图1所示的各种现象中,能说明分子间存在引力的是( F列现象最能说明分子运动快慢跟温度有关的是( 关于分子动理论和物体内能的变化,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壶开水冷却,温度降低,内能不一定减少 走在公园里能闻到阵阵花香,主要说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F列关于内能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F列热学现象中,可能出现的现象是 科学家可以用一定的技术手段使一个物体内的所有分子都停止运动物体的运动速度越大,物体内部分子运动的就越快,因而物体的内能越大 7 .下面事例中,通过热传递方式改变物体内能的是() A .双手相互摩擦,手会变暖和 B.用热水袋焙手,手会变暖和 C. 反复弯折铁丝,弯折处变热 D.水沸腾后,壶盖被水蒸气顶起 8 .关于温度、内能、热量三者之间的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冷天搓手会感 觉暖和些 C.闻到香皂的香味 打开一盒香皂,很快就会闻到香味 B .空气容易被压缩 C. 花香袭人知骤暖 D.衣橱里的樟脑球会越变越小 B. 冬天用热水袋取暖,是用做功的方法改变内能 C. 物体吸收热量,内能就会增加,温度一定升高 D. 晒太阳使身体变暖,是通过做功改变内能的 B. —块0C的冰融化成0C的水,内能增 C. 热量总是由内能大的物体传递给内能小的物体 D.物体的内能减少,一定是物体对外做功 物体温度不变,它的内能增加B.用锯条锯木板,锯条的温度降低 C. D. B.气体的扩散

人教版九年级全册物理全册教案

一宇宙和微观世界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目标 1、知道宇宙是物质组成的,物质是由分子和原子组成的; 2、了解固态、液态、气态的微观模型; 3、了解原子的结构; 4、对物质世界从微观到宏观的尺度有大致的了解; 5、初步了解纳米技术材料的应用和发展前景。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对物质从宇宙到微观的研究介绍,发现并说明物质是可以分割的; 2、通过把原子结构与太阳系的类比,建立微观世界的结构模型。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对物质世界的研究,认识并体验我们生活在物质的世界中,宇宙由物质组成。 学习物质的世界,体会物质世界的奇妙。 课前准备 1.取一根蜡烛放入小金属罐熔化然后观察蜡烛凝固时体积的变化。 2.查阅、收集有关太阳系、银河系的资料、人类探索宇宙的资料。 3.查阅、收集有关分子、原子结构的资料。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人们说广阔的宇宙是无边无际的,那么,这宇宙究竟大到什么程度?宇宙万物,变化万千,那么,这绚丽的世界到底是由什么组成的呢?这一切给人类留了许许多多的谜,引发了人类无限的遐想,激发了一代代科学家对它们孜孜不倦的观察和研究。那么,这一节课就让我们沿着科学家的探究的足迹,从宏观到微观作一次旅行,对这些问题作一些初步的探讨吧。 二、新课教学 (一)宇宙是由物质组成的 1.宇宙有多大? (1) 综合观察课本图11-1和课本图11-2。 请同学们说出太阳系的九大行星(现报道发现第十大行星)。在太阳系示意图中找出我们生活的地球。(在离太阳比较近的第三条轨道上) (2)交流资料数据: ①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置身于太阳系之中,是太阳系中的一颗普遍的行星; ②太阳系置身于银河系之中,太阳只是银河系中几千亿颗恒星中的一员; ③银河系只是数十亿个星系中的一个,一束光穿越银河系需要十万年; ④在浩瀚的宇宙中,还有许多像银河系这样的星系。目前,我们人类观测到的宇宙中拥有数十亿个星系。 (3)根据以上资料、数据让学生推理,说一说他们所想像的宇宙有多大。 (4)结论:宇宙是广阔无垠的,大得很难以想象。 2、人类对宇宙的探究过程。 交流资料:

新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册教案

第十三章热和能 §13.1 分子热运动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通过观察和实验,初步了解分子动理论的基本特点; 2.能解释某些热现象。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和实验,学会运用想象和类比等研究方法; 2.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分析概括信息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敢于表达自己的想法,随时关注周围的人和事以及有关现象。 ★课程内容 1、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 2、一切物体的分子总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3、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重点——一切物体的分子总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难点——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教具——玻板、水、水槽、弹簧测力计等 ★过程 一、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 1、分子直径数量级10-10 m 。 2、物质是由很多分子组成的。 二、一切物体的分子总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1.扩散现象——不同的物质相互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叫~(见书P124图) a.一切固体,液体和气体都可以发生扩散现象 小结得出——扩散速度:V 气﹥V 液 ﹥V 固 演示:红墨水在热水和冷水中的扩散情况 b.物体温度越高,扩散越快。 2.分子热运动,分子的运动是无规则的。 三、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演示:观察弹簧测力计上示数变化 1.分子间的引力和斥力是同时存在的。 2.分子间的作用力随分子间距离的增大而减小。 3.分子间引力和斥力的大小关系。 ①引力=斥力 d=r

②引力﹥斥力(斥力、引力都减小,则引力减慢,显示引力) d ﹥r ③引力﹤斥力(斥力、引力都增大,则引力增大慢,显示斥力) d ﹤r ★小结: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进行小结,培养总结概括能力。 ★作业——动手动脑学物理1~4题 §13.2(1)内能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知道内能的两个作用. 二、过程与方法 能列举生产和生活中应用内能的实例.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到内能的利用和科技发展的联系. ★课程内容 1、 内能的定义 2、 影响内能大小的因素 3、 改变物体内能的方法 ★重点——影响内能大小的因素 ★难点——改变物体内能的方法 ★过程 一、内能:物体内部所有分子的分子动能和势能的总和叫内能。 (热能) 二、影响内能大小的因素 质量、温度、状态变化 物体温度升高,则内能增大;物体温度降低,则内能减少。(不能逆说) 三、内能是不同于机械能的另一种形式的能量。 四、改变物体内能的方法 (讲:P 129 空气压缩仪)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册第十三章内能教学设计

内能 知识目标 知道内能的两个作用. 能力目标 能列举生产和生活中应用内能的实例. 情感目标 感受到内能的利用和科技发展的联系. 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教材提出问题入手,引入了内能是怎样使用的,并指出了利用内能来加热,列举实例说明了很多利用内能的例子,又重点分析了利用内能取暖的发展过程,并联系环境保护等分析了这个发展过程. 教材直接谈到利用内能还可以做功,用实验证明了内能能够做功,并分析了这个实验,能表现出热机中能量转化的基本过程,又阐明了利用这个实验的原理可以制造出热机,并说明了热机的发明及其改进对现代工业的影响. 教法建议 本节教学要联系大量的科技资料,“利用内能来加热”比较直观,可以让学生从提供的资料中分析,并从某个方面上叙述内能利用的发展情况,例如分析课本上提到的“用内能来取暖”的发展情况.本内容的教学要注意紧密结合实际情况,学习生产生活中有益的利用内能的方法,对于不合理的利用要能提出建议. “利用内能来做功”要注意实验教学,从实验中观察现象,分析产生现象的原因,并联系实际思考实验的作用和意义,教师可以提供大量的资料,学生从中分析和学习如何利用内能做功的,并从材料中体验到科技的发展. --方案 【课题】内能的利用 【重难点】内能的两个应用:利用内能来加热和利用内能来做功.从实验中分析能量的转化和联系实际的应用. 【教学过程设计】 一.课程引入 方法1、联系上一节的内容,知道了人类利用燃料燃烧获得大量的内能,那么人们是如何利用这些内能的呢?可以提供资料,学生阅读,知道内能的一个重要的应用是用来加热.方法2、对于基础较好的班级,可以让学生分析社区生活中哪些方面利用了内能,这说明内能的一个重要应用是用来加热. 二.利用内能来加热 方法1、教师提供关于取暖的资料,学生分析取暖的发展过程,说明从火炉取暖到锅炉集体供暖再到热电站供暖的优点:提高了燃料的利用率和改善了环境卫生. 方法2、对于基础较好的班级,可以让学生做调查和利用信息学习,教师提出课题,学生自行设计方案,并再此基础上设计实施方案,做评估和实验,得出一些结论.教师可提供的方案可以是:调查社区供暖;查阅世界上先进的供暖方法. 三.利用内能来做功 方法1、实验教学,做好水蒸气推开活塞的实验,学生从实验中学习如下问题:观察实验的现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第13章《内能》单元检测卷 无答案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第13章《内能》单元检测卷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 1.古诗词往往蕴含丰富的物理知识,在下列诗词中能体现“分子在不停息运动”的是()A.水晶帘动微风起,满架蔷薇一院香B.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C.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D.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2.关于内能,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同一物体,温度越高,它的内能就越大B.物体的机械能增大,它的内能一定增加 C.物体的内能增大,一定是吸收了热量D.物体的内能增大,一定是外界对物体做了功3.分子之间既有引力又有斥力。其中,分子之间的斥力大小F斥随着分子间距离r变化的情况如图所示。根据图像可知:分子之间斥力的大小 () A.随着分子间距离的增大先增大后减小 B.随着分子间距离的增大先减小后增大 C.随着分子间距离的减小而减小 D.随着分子间距离的减小而增大 4.下表列出一些物质的比热容,根据表中数据,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物质水煤油冰铝铜 比热容/ [J·(kg·℃)-1] 4.2× 103 2.1× 103 2.1× 103 0.88× 103 0.39× 103 A.不同物质的比热容一定不同 B.物质的物态发生变化,比热容不变 C.质量相等的铝和铜升高相同的温度,铝吸收的热量更多D.质量相等的水和煤油吸收相同的热量,水升高的温度更多5.下列实例中,通过热传递改变物体内能的是()A.钻木取火B.两手相互摩擦使手变热C.反复弯折铁丝,弯折处变热D.将食物放入冰箱内冷却 6.沿海地区的气温不如内陆地区的气温变化显著,主要是因为水比砂石具有较大的() A.热量B.密度C.比热容D.内能 7.用两个酒精灯分别给质量相等的甲、乙两种物质加热,若在相等的时间内,它们吸收的热量相等,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甲、乙两种物质的比热容一定相等B.甲、乙两种物质的温度变化一定相等C.温度变化大的物质比热容大D.温度变化大的物质比热容小 8.水的比热容是煤油比热容的2倍,若水和煤油的质量之比为1∶2,吸收的热量之比为2∶3,则水和煤油升高的温度之比为() A.3∶2 B.2∶3 C.4∶3 D.3∶4 9.“端午浓情,粽叶飘香”,关于蒸粽子过程中涉及到的物理知识,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粽子内能增大是通过做功实现的 B. 水沸腾后,锅面上“白雾弥漫”,这一物态变化过程和“霜”的形成过程相同 C. 刚出锅的粽子非常烫手,因为高温的粽子含有的热量多 D. 水沸腾后,粽叶香味更浓,因为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 10.关于温度、热量和内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温度相同的物体内能一定相等 B.汽油机做功冲程中燃气的内能减小 C.我们不敢大口喝热气腾腾的汤,是因为汤含有的热量较多 D.玻璃杯中的水凝固成冰后,其内能变为零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11.在夏季,鲜花开遍城市的大街小巷,人们在街上散步时能闻到花香,这种物理现象叫做,它说明了. 12.水不易被压缩,说明水分子间存在着力;若将一滴红墨水滴入一盆清水中,后来整盆水都变红了,这是现象;将3 cm3水和3 cm3酒精注入一个量杯,摇晃后发现,水和酒精的总体积小于6 cm3,这说明分子间有.

九年级物理全册热机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内能的利用 一、课标对本单元的要求: 1、通过实验,认识能量可以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不同形式的能量可以互相转化。 2、了解内能和热量。从能量转化的角度认识燃料的热值。 3、了解热机的工作原理。知道内能的利用在人类社会发展史上的重要意义。 4、知道能量守恒定律。列举日常生活中能量守恒的实例。有用能量转化与守恒的观点分析 问题的意识。 5、从能量的转化和转移的角度认识效率。 6、知道能量的转化和转移有一定的方向性。 二、说本单元教材: 本章主要通过四冲程内燃机工作原理的学习,使学生了解热机主要是内燃机的主要结构;大致了解内燃机工作时,能量的转化与转移情况;了解内燃机在现代生活,特别是交通方面的应用。 通过具体分析,使学生认识到在利用燃料内能方面,也不可避免地会有一部分内能转化和转移到其他方面,因此要建立热机效率的概念,并与机械效率作联系和类比。之后自然引出能量守恒定律。“关心科技发展的动态,关注技术应用带来的社会进步和问题,树立正确的科学观”是义务教育阶段物理课程的价值表现之一。通过本章的学习,要使学生了解内燃机的发展对人类进步起到的作用,同时要使学生认识到它给环境带来的污染问题。在本章的学习中,学生来自于生活的经验和体验是很多的,充分发挥学生来自于经验或兴趣方面的知识,让他们积极地参与教学活动,会对提高教学效果起到很大的作用。同时,在部分学生的带动下,大多数学生也会受到触动而更多地关注技术关注社会的发展。作为教师,也应该做出表率。 热机:教材首先通过一个演示实验,展示了蒸汽机的工作原理,介绍了热机的特点和种类,引出内燃机,内燃机分为汽油机和柴油机,配合插图,先介绍汽油机的四个工作冲程及特点,然后介绍柴油机,重点是二者在结构和工作特点上的不同。开学世界栏目介绍了“现代汽车”。 热机的效率:各种热机都要靠燃烧燃料来获得能量,得到动力,教材首先介绍了燃料的热值,热值是燃料的特性,反应燃料放热本领的大小。燃料燃烧室放出的能量,不能全部被热机利用来获得机械能,自然引出热机的效率,教材有一幅内燃机的能流图,岷县指出了燃料燃烧时能量的去向。教材还介绍了提高热机效率的方法。STS栏目介绍了“从火车到火箭”。 能量的转化和守恒:教材通过四组小实验,让学生观察实验现象,讨论能量的转化方式,引出各种能量在一定条件下都可以相互转化。教材“想想议议”小球的机械能减少了,引出能量守恒定律,并指出“永动机”不可能实现。 三、说建议 (一)教学建议 1、充分利用插图和模型。如内燃机剖面图、四冲程汽油机剖面图和模型、内燃机能流图等要充 分利用。 2、加强与生活、生产实际的联系。汽油机、柴油机在生活中应用较广泛,学生对之也比较熟悉, 教师要重视学生已有的经验,重视学生的自学指导。 3、重视科学世界、STS等栏目的学习。 (二)评价建议 在新《课程标准》的实施中,应该注意以新的课程理念对学生的学习进行评价,对教学进行评价,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本章的课程目标,在关注学生学习的知识和技能的同时,还特别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和方法以及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如要求“知道内能的利用在人类社会发展史上的重要意义”,“知道能量守恒定律。列举日常生活中能量守恒的实例。有用能量转化与守恒的观点分析问题的意识”。因此在进行教学评价时内容和标准应该与课程目标相一致。在过程与方法的评价中,要重点评价学生的观察能力、提出问题的能力、做出猜想和假设的能力、收集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合作与交流的能力等,在评价中,就将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有机结合起来,客观地记录学生参加了哪些活动、投入的程度如何、在活动中有什么表现和进步等情况,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经历的途径、采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内能》教案

义务教育基础课程初中教学资料 第十三章内能 第1节分子热运动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 知道物质是由分子、原子构成的,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2). 能识别并能用分子热运动的观点解释扩散现象。 3). 知道分子之间存在相互作用力。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实验及列举生活中的事例认识到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 2).通过实验验证使学生知道物体温度越高,分子热运动越剧烈。 3).利用弹簧的弹力类比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使学生了解分子间既存在斥力又存在引力。3.情感、态度、价值观 用实验和多媒体教学素材激发学生对大千世界的兴趣。使学生了解,可以通过直接感知的现象,认识无法直接感知的事实。 【教学重点】 分子热运动 【教学难点】 1).从宏观出发,通过直接感知的现象推测出无法感知的事实。 2).用分子热运动观点解释有关现象。 【教学准备】 盛有二氧化氮的广口瓶、空广口瓶、玻璃板、烧杯、红墨水、水、胶头滴管、两个铅柱和钩码、弹簧和橡胶球、多媒体课件等。 【教学过程】 主要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一、创设情境 趣味引入 [故事导入]:怒掷酒瓶振国威 香惊四座夺金奖 1915年,巴拿马国际博览会上,中国馆正式开幕后,贫弱的中国政府送出的包装简陋茅台酒未能引起评委重视。我国代表急中生智,拿起一瓶茅台酒佯装失手,酒瓶嘭的破在地上,陶罐一破,顿时浓郁的酒香征服了评委,茅台酒获得金奖,从此享誉全球。 这酒香是如何进入宾客鼻子里的呢? 【板书课题】§13-1 分子热运动 (设计意图:以故事导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 学生听故事 二、探究新知: (一)、物质的构成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第13章-第2节-内能(提升版)

第十三章第2节内能 【课程导入】 我们知道做机械运动的物体具有机械能,比如飞在空中的足球,由于有高度,具有重力势能;由于飞行,还具有动能.那么热现象发生的过程中,是否也有相应的能量变化.我们已经知道热现象是大量分子做无规则热运动产生的,那么热运动的能量与大量分子的无规律运动有什么关系呢?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有关内能的问 【新知讲解】

※知识点一:内能 一、内能 1.物体的内能: 物体内部所有分子做无规则运动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叫做物体的内能.物体内部的每一个分子都在运动,都受分子作用力,但是单个分子的动能和势能不是物体的内能.内能不同于机械能.物体的动能跟物体的速度有关,物体的重力势能跟物体被举起的高度有关.一个钢球是否运动,是否被举高,这只能影响钢球的机械能,并不能改变钢球内部分子无规则运动的动能和势能.那么物体的内能与什么有关呢? 2.内能和温度: 物体内部所有分子做无规则运动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叫做物体的内能.物体内部的每一个分子都在运动,都受分子作用力,但是单个分子的动能和势能不是物体的内能.内能不同于机械能.物体的动能跟物体的速度有关,物体的重力势能跟物体被举起的高度有关.一个钢球是否运动,是否被举高,这只能影响钢球的机械能,并不能改变钢球内部分子无规则运动的动能和势能.那么物体的内能与什么有关呢? 【演示实验】取两只烧杯,分别倒入冷水和热水,然后分别向两只杯内缓慢地滴入几滴蓝墨水,观察比较两只杯内墨水扩散的快慢. 【实验结果】温度越高,扩散越快.扩散得快,说明分子无规则运动的速度大,即分子无规则运动激烈. 【归纳总结】物体的内能跟温度有关.温度升高时,物体的内能增加.温度降低时,物体的内能减小.正是由于内能跟温度有关,人们常常把物体的内能叫做热能,把物体内部大量分子的无规则运动叫做热运动. 3.一切物体都有内能:

人教版物理九年级下册全册教案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 物理 全册优质教案

第十八章电功率第1节电能电功 新课引入 出示如图甲、乙所示的电表,让学生从图中获取信息,说出它们的作用与使用规则;再出示如图丙所示的仪表,观察这个仪表,你对它了解多少?知道它的哪些相关信息?从学生的疑惑中导入新课。 合作探究 探究点一:认识电能 活动1:生活中你见到过哪些电池?它们的作用是什么?学生交流讨论。 学生交流、讨论后回答:生活中不同型号的干电池、手机、数码相机中使用的锂电池,它们属于电源,是把其他形式的能转化为电能. 活动2:让学生从物理走进生活,讨论、交流,生活中你见到过哪些消耗电的用电器?能否说出它们的能量转化? 学生交流、讨论后回答:电风扇、白炽灯、空调、冰箱等,这些用电器是将电能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 活动3:结合以上两个问题,小组之间交流、讨论试着说出电能的概念和单位。 归纳总结:(1)电能:电流所具有的能量。(2)单位:电能常用的单位是千瓦时,符号是kW·h(俗称“度”);在物理学中电能更常用的单位是焦耳,简称焦,符号是J。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是1kW·h=3.6×106J。

探究点二:电能的计量 活动1:走进生活,让学生根据你的生活经验,说出在你的家庭中是如何计量每个月消耗的电能的?你知道这些电能是通过什么单位计量? 学生阐明自己的观点,师归纳总结:电能的测量工具是电能表,往往以度为单位,1度=1kW·h。活动2:根据同学们的生活经验,交流讨论说一下,根据如图所示的电表,说出如何读出电能表的示数,如何计算出这个月消耗的电能? 根据学生的交流、讨论归纳总结出: (1)电能表的示数,最后一位是小数位,单位是kW?h (2)月末的电能表示数减去月初电能表的示数,即为一个月消耗的电能。 活动3:出示电能表,让学生结合课本P88的内容,说出如图所示的电能表铭牌所代表的含义。 归纳总结:“220V”是说这个电能表应该接在220V的电路中使用。“10(20)A”是说这个电能表的标定电流为10A,额定最大电流为20A。“50Hz”是说这个电能表在50赫兹的交流电中使用。“3000r/kW·h”是说,接在这个电能表上的用电器,每消耗1千瓦时的电能,电能表上转盘转过3000转。 探究点三:电功 活动1:自学课本P90,完成下列问题: (1)什么是电功? (2)电流做功的多少与哪些因素有关?如何表达它们之间的关系式? 根据小组之间阐明的观点,归纳总结得出: (1)电功:电能转化为其他形式能量的过程也可以说电流做功的过程,有多少电能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量,就说电流做了多少功。电功的符号是W。

九年级物理内能教案

九年级物理内能教案 【篇一:新人教版初中物理13.2《内能》教学设计】 13.2 《内能》教学设计 1 2 3 4 5 【篇二:新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第十三章第二节内能教案】内能教案 教学目标 知道什么是内能,物体温度改变时内能也要随之改变;知道物体内 能改变的途径:做功、热传递;知道做功和热传递在改变物体内能 上是等效的 教学重点:内能以及物体内能改变的因素 教学难点:物体内能改变的因素 教学方法:讲授法 教学过程 新课引入:1、装着开水的温水瓶有时候会把瓶盖弹起,推动瓶盖的 能量来自哪里? 2、将半杯热水倒进半杯冷水后变成了一杯温水,是因为热水失去了 一种能量,冷水得到了一种能量,从物体是由分子组成的观点来看,这究 竟是一种什么形式的能量呢? 二、内能 观察对比:运动着的篮球具有动能 运动的分子咯?结论:运动着的分子也动能 吸引的分子也有势能吗? 结论:互相吸引的分子也具有势能 被压缩的弹簧的各部分互相排斥而具有势能互相排斥的分子之间有 没有势能呢?结论:互相排斥的分子也具有势能。 内能的定义:物体内部所有分子热运动的动能与分子势能的总和, 叫做物体的内能 对内能的理解:

1、每个分子具有的动能和势能不是物体的内能。 2、一切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具有内能。 三、物体内能的改变 a.内能跟温度的关系 b.改变内能的两种方式: 思考:内能的大小跟什么因素有关呢? 结论:内能的大小跟物体的温度有关 思考:改变物体的温度有哪些方法呢? 1.热传递(吸热或放热) 2.做功.(摩擦生热、压缩气体做功等) 1.热传递改变内能. a.物体吸热 b.物体放热温度升高温度降低内能增加内能减少 讨论:热传递改变内能的实质是什么? 转移到 高温物体 内能发生转移 高温部分低温物体低温部分 (不同物体之间) (同一物体之 间) 思考:内能改变多少可以用什么来量度呢? 内能改变多少可用传递的热量的多少来量度. 想一想:生活中哪些地方是利用热传递(三种方式)来改变内能的. 晒太阳烧水水变热放在热烫中的金属勺子变热了 2.做功改变内能 搓手时手变热了滑下时摩擦发烫了钻木取火 a. 对物体做功物体的内能增加 b.物体的内能减小 思考:做功改变内能的实质是什么?内能和机械能之间相互转化 能的转化关系 对物体做功机械能转化为内能 物体对外做功内能转化为机械能 四、总结 1.内能的定义: 物体内部所有分子热运动的动能与分子势能的总和,叫做物体的内能

新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第13章内能知识点全面总结

新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第13章内能知识点全面 总结 13、1分子热运动知识点 1、物质的结构(1)物质是由许许多多肉眼看不见的得分子、原子构成的。通常以10-10m为单位来量度分子。分子数量巨大,例如,体积为1cm3的空气中大约有 2、71019个分子。(2)分子间有间隙知识点 2、分子热运动(1)探究:物体的扩散实验实例气体扩散实验液体扩散实验固体扩散实验现象无色的空气与红棕色的二氧化氮气体混合在一起,最后颜色变得均匀无色的清水与蓝色的硫酸铜溶液混合在一起,最后颜色变得均匀五年后将他们切开,发现它们互相渗入约1mm深结论气体、液体和固体在互相接触时,彼此都能渗入对方注意:将密度大的二氧化氮气体和硫酸铜溶液放在下面,密度小的空气和清水放在上面,目的是避免由于重力作用而对实验造成影响;(2)扩散现象①定义:不同的物质在互相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叫做扩散。②扩散现象表明: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作无规则的运动,同时还说明分子之间有间隙。③扩散现象是由于分子不停地运动形成的,并不是在宏观力的作用下发生的,分子的运动是分子自身具有的特性,与外界的作用无关。拓展:从气体、液体和固体的扩散速度可知,气体

分子的无规则运动最剧烈,固体分子的无规则运动最不剧烈,液体分子无规则运动的剧烈程度在气体和固体之间。(3)分子的热运动①定义: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的做无规则的运动。这种无规则运动叫做分子的热运动。②温度越高,物质的扩散越快,分子运动越剧烈。注意:任何温度下,构成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的做无规则运动,仅是运动速度不同而已。不能错误的认为0℃以下的物质分子不会运动。③分子运动越剧烈,物体温度越高。④宏观物体的机械运动与分子的热运动的比较。机械运动分子的热运动研究对象宏观物体微观物体运动情况静止或运动运动永不停息可见度肉眼可观察到肉眼不能观察到影响运动快慢的因素力及力的作用时间温度知识点 3、分子间的作用力(1)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2)类比法理解分子间引力和斥力的关系分子间距离关系类比分析分子间作用力分子间距离等于平衡距离分子在平衡位置附近振动,相当于弹簧的自然伸长状态引力等于斥力,作用力表现为零分子间距离小于平衡距离相当于压缩弹簧引力小于斥力,表现为斥力分子间距离大于平衡距离相当于拉伸弹簧引力大于斥力,表现为引力分子间距离大于10倍平衡距离相当于弹簧背拉直断开分子间作用力分微弱,可以忽略方法技巧:分子间作用力不直观,我们不能直接感受到它的存在,但它的特点与弹簧拉伸或压缩时表现出的力的特点相似,两者加以比较,有助于我们进一步理解分子间作用力的特点,像这样的方法叫类比法。(3)分子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一册教学设计-电功率教案

《电功率》 教材首先通过将不同功率的用电器分别接在电路中工作时,电能表铝盘转动的快慢不同,使学生通过实验直接比较出在相同时间里,铝盘转过的圈数不同。认识到铝盘转过的圈数直接反映用电器工作时消耗电能的多少,而在相同时间里铝盘转过的圈数,则反映用电器工作时消耗电能的快慢。使学生直观地建立起“电功率”的概念。然后认识电功率的单位,通过小资料介绍常用“家用电器的电功率”,进一步强化用电器电功率的大小不同,其消耗电能的快慢不同。而后介绍额定电压、额定功率的相关知识,最后说明电功率的测量,为下一节的教学埋下了伏笔。 ) 【知识与能力目标】 1.知道电功率的物理意义、定义、单位。 2.理解电功率的公式 t W P ,并能进行简单的计算,知道P=UI。 3.理解和区分用电器的额定功率和实际功率。 【过程与方法目标】 1. 通过实验,让学生体验电功率概念的建立过程。 2. 通过实验,探究在不同电压下,实际功率、额定功率的关系,使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有所提高。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 ◆教材分析 ◆教学目标

通过学习,渗透新课程标准中“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理念,形成节约用电的意识和习惯。 【教学重点】 掌握电功率的概念,理解额定电压与额定功率。 【教学难点】 — 能综合运用学过的知识解决简单的电功率问题。 灯泡、可调电压的电源,开关、导线、多媒体课件等。 , 一、新课引入: 展示课件: 1、观察动画,分别把灯泡和空调接入电路,电能表转盘转动的快慢是否相同说明了什么 2、观察铭牌的图片,想一想,灯泡上的“25 W”和空调上的“1060W”的字样是什么意思 二、知识讲解: ◆教学重难点 ◆课前准备 ◆教学过程

物理人教版九年级全册教学设计

14.2热机效率教学设计 清水河镇中学:陈龙美 【教学目标】 1.从生活中体会不同燃料燃烧释放热的本领不同,建立热值的概念。 2.能简单计算燃料燃烧释放的能量。 3.能说出热机工作时释放能量的主要流向,知道什么是热机效率。 4.结合有效利用燃料的途径,使学生懂得节约和充分利用能源的重要意义。 【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燃料热值的含义。 难点:计算热机的效率。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环节(2分钟) (一)导入新课,板书课题 1.导入语:前面我们学习了机械效率?那么热机是内能转化成机械能的机器,它能把内 能全部转化为机械能吗?它跟所有机械一样,也有效率的问题,这一节我们就来讨论这个问题。本课我们学习14.2 热机效率。 2.教师板书课题 (二)出示学习目标 课件展示学习目标,指导学生观看。 1.我能从生活中体会不同燃料燃烧释放热的本领不同,建立热值的概念。 2.我能简单计算燃料燃烧释放的能量。 3.我能说出热机工作时释放能量的主要流向,知道什么是热机效率。 4.我能结合有效利用燃料的途径,懂得节约和充分利用能源的重要意义。 过渡语:有了明确的目标,我们就有了前进的方向。下面,让我们带着目标,学海泛舟。请同学们根据学习要求,自主学习。 二、先学环节(15分钟) (一)出示自学指导 课件展示自学指导,请同学们带着下列问题看课本P22-24页内容,勾画知识点并记忆,可查资料但要独立完成: 1.阅读课本p22“燃料的热值”部分,建立热值的概念,知道燃料热值的含义,知道热 值的计算公式及变形公式进行简单计算,了解常见物质的热值。 2.阅读课本p23“热机的效率”部分,知道热机效率及能量的流向,会利用公式对热机 效率进行计算,明确提高效率的必要性和如何提高热机效率。 过渡语:请同学们结合自学情况完成下列练习,做题要细心、规范;完成后,组长组织 对桌交换,互相批阅,有疑惑提出来。 (二)自学检测反馈 1.燃烧相同质量的不同燃料,放出的热量是__________的。

初中物理《内能》教案

内能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内能的概念,能简单描述温度和内能的关系。 2.知道改变物体内能的两种方法。 3.知道热传递过程中,所传递内能的多少叫做热量,热量的单位是焦耳。 4.知道做功可以使物体内能增加或减少的一些事例。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探究、观察、实验找到改变物体内能的两种方法。 2.通过演示实验说明做功与物体内能的变化关系。 3.通过查找资料,了解地球的温室效应。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探究使学生体验探究的过程,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 2.通过演示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并使学生通过实验理解做功和内能变化的关系。 3.通过分析、类比、学会用类比的方法研究问题。培养良好的科学态度和求实精神,帮助学生树立勇攀科学高峰的理想和志向。 【重点难点和关键】 重点:内能概念的建立;改变物体内能的方法。 难点:正确理解内能的概念。 关键:做好探究实验,从实验中分析,总结完成知识的建构。 【教学资源】 多媒体电脑、PowerPoint课件、网络视频、酒精灯、铁丝、钳子、布、火柴、热功互换器、压缩空气引火仪、铅笔、砂纸、冰块等 【教学过程】 引入新课 分子动理论告诉我们,分子永不停息地无规则运动着。那么公司也同一切运动物体具有动能一样,也具有动能。分子动理论还告诉我们:分子之间有相互作用力。这又使分子具有势能。 新课教学

(1)物体的内能:物体内部所有分子做无规则运动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叫做物体的内能。物体内部的每一个分子都在运动,都受分子作用力,但每单个分子的动能和势能,不是物体的内能。内能是指物体所有分子无规则运动的动能和势能的总和。内能也不同于机械能。物体的动能跟物体的速度有关,物体的重力势能跟物体被举起的高度有关。一个钢球是否运动,是否被举高,这只能影响钢球的机械能,并不是能改变钢球内分子无规则运动的动能和势能。那么物体的内能跟什么有关呢? (2)内能的变化:物体内能既然是物体内部所有分子无规则运动的动能和势能的总和,那么当分子运动加剧时,物体的内能也就增大。上节课我们曾进过:物体的温度升高,其内部分子的无规则运动加剧。科学的论断,必须要有证据,在物理学中,通常是用实验来证实论断的。今天我们同样用实验来证实上面的论断。 实验演示:取三只烧杯,分别倒入冷水、温水和热水,然后分别向三只杯内缓慢地滴入几滴墨汁,观察比较三只杯内墨扩散的快慢。 实验结果表明:温度越高,扩散过程越快。扩散得快,说明分子无规则运动的速度大,即分子无规则运动激烈。 因此:物体的内能跟温度有关。温度升高时,物体的内能增加。温度降低时,物体的内能减小。正是由于内能跟温度有关,人们常常把物体的内能叫做热能,把物体内部大量分子的无规则运动叫做热运动。 (3)一切物体都有内能。这是因为物体内的分子永不停息地无规则运动着。炽热的铁水,温度很高,分子运动激烈,它具有内能。冰冷的冰块,温度虽低,其内部分子仍在做无规则运动,它也具有内能。 (4)内能和机械能 通过机械能和内能的对比,进一步帮助学生理解内能概念。分析在水平光滑桌上滑动的木块具有什么能。

九年级物理全一册教案

九年级物理全一册教案 【篇一:九年级上册物理教案(全)】 第一章分子动理论与内能 第一节:分子动理论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作无规则运动和分子热运动。 2.知道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力。 3.能识别扩散现象,能用分子运动论的观点进行解释。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演示扩散现象的实验说明一切分子都在不停作无规则运动, 并使学生知道物体的 温度越高分子热运动越剧烈。 2.通过演示“铅块吸引和空气压缩”实验以及与弹簧的弹力类比使学 生了解分子之间既 存在斥力又存在引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演示扩散现象实验激发学生对大千世界的兴趣,使学生了解 通过直接感知的现 象,可以认识无法直接感知的事实。 2. 通过演示“铅块吸引和空气压缩”实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 对科学的求知欲 望,使学生乐于探索微观世界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 教学重点 通过对演示实验的观察、分析、推理,了解分子动理论的初步知识。教学难点 指导学生从对演示实验的观察、分析、推理,用宏观的物理现象揭 示物质的微观结构。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具选择 教师:香水、盛有二氧化氮的广口瓶2个、空广口瓶、硫酸铜溶液、试管、冷水、热水、

滴管、墨水、演示分子引力的铅柱2个、中间用弹簧链接的小球。 学生:有水的小烧杯。教学过程 一、创设问题情境,引入新课 引入1:我们生活的物质世界中,充满着各种各样的物质。在远古 时代,人们就猜想物 质是由很多很小的颗粒组成的。现代的科学技术已证实古人的猜想,请看投影。投影图片:各种物质在电子显微镜下的形态:水、石头、微生物?? 表面上看起来连成一片的水,其实是由一个个的水分子组成,我们 所有的物质都是由分 子构成的,这是多么的神奇。我已经充满好奇心了,从今天起,我 们就要进入物质内部去进 行探索发现,你准备好了吗? 引入2:【师】当妈妈在厨房里炒菜的时候,我们离得很远但为什 么会闻到菜的香味呢? 二、师生共同活动,进行新课 1.扩散现象 图片展示:一粒米和一个分子的对比图。【师】组成物质的分子是 极小的微粒,如果把 分子看做球形,它的直径大约是10米,这个长度,人的肉眼是无法看到。正是由于分子极-10 小,所以物体含分子数目大得惊人。在书上有一个形象的比喻:正常 情况下,1cm空气里大3 速度,要数完1cm空气的分子,也得用80多年。这些组成物质的 分子在干什么呢?由于分3 子太小,我们无法直接观察分子的行为,但我们可以从宏观的实验 现象,来判断分子的行为。 (1)演示实验:气体扩散实验。出示事先装有二氧化氮气体的广口瓶。说明瓶内红棕色的气 体是二氧化氮。再出示一只空的广口瓶。将装有二氧化氮的瓶子向 空瓶倾倒,这时看到红棕 色气体流入空瓶,开始先沉到瓶底。此现象说明二氧化氮的密度大 于空气的密度。另取一只 空瓶,按课本图16.1-2所示,将其倒扣在装有二氧化氮气体的瓶子上。这时要强调:装有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