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随州文峰塔M1_曾侯与墓_M2发掘简报_项章

随州文峰塔M1_曾侯与墓_M2发掘简报_项章

随州文峰塔M1_曾侯与墓_M2发掘简报_项章
随州文峰塔M1_曾侯与墓_M2发掘简报_项章

3

文峰塔墓地是随州

厥水东岸义地岗墓群的一部分,2009年为配合工程建设,湖北省文物考古研

究所、随州市博物馆在此抢救发掘了两座春秋墓葬(M1、M2)。根据墓葬规模和出土器物,特别是M1出土带有“曾侯與”铭文的编钟、铜鬲等,可确定该墓为春秋“曾侯與”墓。M2为积石墓,规模比M1稍大,被盗严重。本次发掘所获资料十分重要,尤其是“曾侯與”编钟铭文为研究曾国族属及曾随关系提供了重要论据。

关键词:文峰塔墓地;曾侯與编钟;南公中图分类号:K871.3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0327(2014)04-0003-49

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

随州市博物馆

(湖北武汉430077)

(湖北随州441300)

江汉考古2014.4/总第133期特稿

图一墓地位置示意图

4

部的边沿有残存填土厚20~90厘米,填土为红、

黄为主的五花土,可见有少量青膏泥、木炭颗粒。墓壁凸凹不平,人工开凿痕迹明显。经清理后测得墓底长7.1、宽5.9米(图三)。在现场挖土机所挖沙土中采集到的散落文物,当均属此墓遗物,因此整理时把这批器物当作墓葬出土遗物进行统一编号,器类有铜器、玉器、石器等,器形有青铜编钟、铜鼎、铜鬲、铜缶、铜戈、铜箭镞、铜车马器、石磬、玉器等及残片。发现的器物有非常精美者,数量却不多,种类组合也不完备,与墓葬规模不相称。还发现有铁臿一件,其特征表明其为战国至汉代铁器,这种铁工具过去较多发现于墓葬的盗洞中,此墓有可能在古代就被盗掘过。

M2长方形岩坑竖穴填土积石木椁墓。位于M1西南59米处,地理坐标东经113°23′04.8″,北纬30°42′26.9″,海拔72米。墓圹为长方形,方向208°。由墓道、祭祀坑、墓圹填土及多层积石、主墓椁室、主棺、腰坑、陪葬棺所组成。

墓道在墓圹西侧,斜坡形。墓道在机械施工中部分被挖残断,仅保留有上段,但仍可辨其形状。墓道内发现有积石。残宽2.92米,残长3.5米。

残存墓口长8.1、宽7.8米。墓圹深5.2米,墓壁陡直,可见有清晰的开凿痕迹。墓圹中以五花土和石块分层夯实填埋。从墓口至墓底残存有12层填土和积石,每层厚50~60厘米,填土为深褐色或青灰色五花土,在填土中分层铺有砾石,砾石分布相当密集,第9层最多,

计215块(图版一)。墓圹中部偏南位置有盗洞一处,直径近2米。

墓底长6.68、宽6.58米。墓中东西向置木椁,长方形,已朽,仅见朽痕,长5.1、宽5.04、深1.34米,椁痕厚0.16米,南北出榫0.24米。在椁南部较为整齐的摆放有石块。椁室中发现有漆棺朽痕,斜横其中,长约2.28米,依稀可见有红色漆痕。在椁内发现有破碎零散的人骨及人牙,朽蚀严重(图版二)。

在椁室外北部位置设有两具殉葬棺。东西排列,东棺编号为M2XZG1,西棺编号M2XZG2(图版三)。

M2XZG1为长方形,长1.92、宽0.5米。棺木已朽无存。人骨保存情况不佳,仅能见其部分肢骨及头骨,仰身直肢葬,头向东。颅骨破碎严重,下颌骨与黏土胶结难以剥离。经过细心清理和保护,采集到部分颅骨残片和体骨残段可供观察和鉴定。该个体颅骨骨壁较薄,颧弓较细弱,四肢长骨残段较纤细,肌肉附丽线处发育较弱,坐骨大切迹较宽而浅。该个体牙

图二墓葬分布图

5

齿均为恒齿,且第三臼齿均已萌出,上颌中门齿呈铲形。上、下颌第一臼齿咬合面磨耗程度一般,齿质点均已暴露但尚未连接成片,磨耗等级属于Ⅲ级;第二臼齿磨耗略轻于第一臼齿,但其磨耗级别也已达到Ⅱ~Ⅲ级之间。通过对上述观察结果进行综合判断,该标本应属于一例年龄约在25岁至30岁之间的女性个体。随葬品为陶器,放置在棺与木椁之间,位于头部的左侧,器物组合为鬲2件、盂2件、罐1件。

M2XZG2长方形,长1.76、宽0.6米。仰身直肢葬,头向东。骨骼腐蚀严重。颅骨及下颌骨均与坚硬的黏土胶结,仅有上、下颌牙齿可供观察。骨盆以上部分缺失,推测是由酸性土壤的腐蚀所致。下肢仅见胫骨和腓骨残段,亦与土壤胶结,难以采集。该个体上颌中门齿呈铲形,左、右侧下颌第三臼齿均已萌出。下颌第一臼齿磨耗程度较轻,齿质点刚刚暴露,呈Ⅲ级磨耗。由于人骨标本破碎严重,故仅能做出初步鉴定:该个体年龄约25岁左右,性别不详。随葬器物亦为陶器,在棺与木椁之间,位于左脚边,器物组合为鼎、盂、壶各1件。

在墓底中部椁下有腰坑,圆角长方形,长0.6、宽0.35、深0.4米(图版四)。腰坑中发现有殉葬动物骨架,朽蚀严重,仅见骨渣。在墓圹南部有祭祀坑一座,编号M2JSK 。在祭祀坑的填土中发现有积石。坑呈长方形,残长4.46、宽1.34~1.54、深0.96米。器物有陶罐1件、包金箔马络饰1件、铜箭镞1件及部分铜残片。

盗洞深至椁室,墓葬早期被盗严重,墓中文物所剩无几(图四)。

二、出土遗物

出土遗物按质地分为陶器、青铜器、石器、玉器、骨角器等。

(一)陶器

共9件,1件发现于祭祀坑(M2JSK ),余为M2殉葬棺的随葬品。器形有鼎、鬲、盂、壶、罐等。泥质灰陶,火候较差,多为明器。

1件(M2XZG2:1)。子母口承盖。鼎

盖呈覆盘形,平唇,弧顶,盖面二周凹弦纹,盖

上有三个三角形扁钮。口略内敛。长方形附耳,耳上端略外撇。弧壁深腹,上腹略直,下腹内收。圜底。蹄形实足,略外撇。上腹饰二周凹弦纹。通高13.2、口径11.8、腹径12.8厘米(图五,1;图版五)。

鬲2件,形制差别较大。仿铜“曾”鬲(M2XZG1:3),卷折沿,方唇,沿面略上仰。束颈,颈肩有明显的平折,腹壁较直。高裆,裆底圆弧,柱足较直较高。素面。外腹壁刻划有一陶文“曾”字。通高8.4、口径10.2厘米(图五,2;图版六)。敛口深腹鬲(M2XZG1:1),泥质灰陶。敛口,卷折沿,圆唇。束颈,溜肩,深腹,腹壁略弧鼓。高裆,裆底圆弧,柱足粗矮,三足略内敛。腹饰一周凹弦纹,颈部和内壁可见明显转抹痕。通高8.4、口径8.8厘米(图五,3;图版七)。

盂3件。形体较小,均为明器。M2XZG2:

图三

M1平、剖面图

2,侈口,卷沿上仰,圆唇。高颈内束,肩腹交接处微折,斜腹内收。大平底。素面。通高7.2、口径9.3、底径5.6厘米(图五,4;图版八)。M2XZG1:2,敛口,折沿上仰,束颈,弧壁鼓腹,底略内凹。素面,器内壁有三道旋坯痕。通高6.2、口径8.4、底径5.6厘米(图五,5;图版九)。M2XZG1:4,敛口,折沿上仰,圆唇,弧壁深腹,圜底内凹。素面。通高5.2、口径8.6、底径4.8厘米(图五,6;图版一○)。

罐2件。M2XZG1:5,宽折沿略上仰,短束颈,圆肩,圆鼓腹,圜底内凹。素面。通高6.4、口径7.4、腹径8、底径4.8厘米(图五,7;图版一一)。M2JSK:5,平折沿略内斜,圆唇,沿面微凹。短束颈,圆肩,上腹外鼓,下腹斜收。底近平,略内凹。器表似施黑衣并磨光,肩腹交接处饰二周凹弦纹,弦纹间饰斜网格暗纹。通高18、口径13.2、腹径20.4、底径8.8厘米(图五,8;图版一二)。

缶1件(M2XZG2:3),平口承盖,盖子口,为覆碟形盖,盖上似有钮,钮残。高直颈,颈上饰对称环钮。斜肩,鼓腹,底部内凹,平底。颈肩交界处饰一周凹弦纹,肩腹处饰二周凹弦纹,二弦纹间饰右斜平行线暗纹。通高16、口径8.3、腹径15.6、底径9.2厘米(图五,9;图版一三)。

(二)铜器

依用途分为铜礼器、乐器、车马器、兵器等。

1.礼器主要有镬鼎、升鼎、鼎钩、鬲、缶等,器形多残破。

镬鼎1件(M1:11),形体较大,惜残损严重,仅存一耳及部分口沿、两只鼎足、部分圜底。口微敛,平沿,方唇,长方形宽附耳,略向外弧撇,束颈较直,折肩,弧腹较深,似圜底,下腹支立兽面圆蹄足,微外撇。附耳内外侧饰蟠螭纹,颈、腹部各饰一周宽带状蟠螭纹,肩下上腹饰凸弦纹,弦纹上饰绹纹,足根部饰浮雕兽面纹。口径约56、厚3.1、足高18.4厘米(图六,1;图版一四)。

鼎钩1件(M1:15),由握手提环、弯钩两部分组成。握手提环呈椭圆形,横断截面为扁方体,握手下沿中部连接凸出中空的圆钮,圆

图版一M2填土中的积石

6

7

图版三M2陪葬棺全景

图版二M2全景

8

图版四M2腰坑

图四M2器物分布图

M2XZG1:1~5.陶鬲、陶盂、陶鬲、陶盂、陶罐M2XZG2:1~3.陶鼎、

陶盂、陶壶1.绿松石珠 2.玛瑙璜3~5.玉璜6~23、29、71、72、84~88.玉片24、28、34、38、40、44、53、58、73、81、83、89、91.铜镞25、26、27、31、32、35、36、37、39、51、52、54、56、57、90.铜构件30-1、30-2、49.铜马衔30、48、50、55、82.车饰件41、92.铜插销42、43、45、46、47.铜饰件33.铜环59~70.石磬块

74、75.鹿角

76.骨镳

77.骨器

78.铜器残片79.陶豆盘80-1~80-14.铅锡构件

9

钮中以活环与钩体相联接。钩柄上端的小圆环套在提环伸出的合掌内。钩横断面为圆柱

体呈弯钩形,头端凸起扁圆。钩体上端残断。素面。握手长径8.8、短径5.9厘米,钩体截面径1.2厘米(图六,2;图版一五)。升鼎1件(M1:13),形体较大,残损严重,存部分的口沿、腹部、平底、足及部分爬兽附件,双耳残损,附件脱落。侈口,平沿,方唇,高颈内收,束腰,弧腹壁,大平底,三粗矮兽蹄足。沿面饰浅浮雕蟠螭纹,颈部浮雕蟠螭纹带稍宽大,内填细密的三角几何纹和圈点纹。腰部饰一周略窄小浮雕蟠螭纹带,其下浮饰一周稍宽蟠虺纹带。下腹有二周间断薄片状凸棱,两棱之间浅浮雕蟠螭纹。足面浅浮雕蟠螭纹,足根部浮雕倒兽首面,嘴上咬托鼎底腹,隆眉怒目,高鼻翘角。在鼎腰和口沿上,附有六个相同的

镂空蟠螭纹怪兽,昂首,凹腰,扬尾磨爪,作爬

伏状。兽首浮雕,高鼻凸目,双角外翘,口衔鼎口外沿。原整器应铸造精美,工艺高超。残高24、口径44、底径40、足高13厘米(图六,3;图版一六)。

鬲2件。敞口瘪裆鬲,1件(M1:14),胎体较薄,部分口沿及腹部残破。敞口,侈沿,方唇。束颈,溜肩,深腹,腹部略鼓。瘪裆,裆底圆弧,三柱状款足。口径略大于腹径。造型上有仿陶器的特征。颈部饰一周斜网格纹带,其下饰连排三角纹,三角纹内填三分卷云纹。口沿部残留有阴刻铭文“行鬲”二字(拓片一)。发现时,腹内装有较多的海贝(图版一七)。通高24、口径28.8、裆高8.2厘米(图六,4;图版一八)。平沿敛口鬲,1件(M1:19),胎体较为厚实。平沿,方唇,敛口,深腹,微鼓腹,瘪裆,三

图五出土陶器

1.鼎(M2XZG2:1)2、3.鬲(M2XZG1:3、M2XZG1:1)4~6.盂(M2XZG2:2、M2XZG1:2、M2XZG1:4)7、8.罐(M2XZG1:5、M2JSK:5)9.缶

(M2XZG2:3)

10

蹄形款足,足窝较深。足内侧面各有一条范缝痕迹,相交于裆底,足底面各有一长条形浇冒

口痕迹,分别长1.5、2、2.5厘米。鬲腹饰三组变形夔龙纹。沿面有阴文铭文6字:“曾侯與之行鬲”(拓片二;图版一九)。通高11.6、口径14.4、腹径13.9、裆高5厘米(图六,5;图版二○)。

铜缶1件(M1:20),残坏严重,仅存上腹

部残片,锈蚀较甚。圆肩,鼓腹,肩腹结合部有一周凸棱。纹饰不清。残高12厘米(图六,6)。铜器残片1件(M1:18),残破严重,仅存

腹部残片,似为鉴腹部,或似甗之甑腹部。深弧腹,上腹置一周凸棱和两个对称圆环耳。纹饰朽蚀不清。残高16.8、腹径32.2厘米(图六,7)。

缶肩部涡纹饰

2件(编号M1:20)。器

图版五陶鼎(M2XZG2:1)图版六陶鬲(M2XZG1:3)

图版七陶鬲(M2XZG1:1)图版八陶盂(M2XZG2:2)

图版九陶盂(M2XZG1:2)图版一○陶盂(M2XZG1:4)

11图版一一陶罐(M2XZG1:5)

图版一二陶罐(M2JSK:5)

图版一三缶(M2XZG2:3)

图版一四铜镬鼎(M1:11)

图版一五铜鼎钩(M1:15)

图版一六铜升鼎(M1:13)

型大小及纹饰相同。圆形,顶隆起。器表饰浮雕状纹饰,中间纹饰为涡纹,周边为四个一首双身的龙纹,两条龙首面对涡纹,两条龙首向外沿。直径6.5、高1.9厘米(图版二一)。

2.乐器

编钟皆为甬钟,均出自M1。钟体形制大致相同,大小不一。钟体皆为扁圆如合瓦,铣边有棱,平舞,上有八棱柱形甬,上细下粗,甬下部有旋、斡,旋上有圆泡形对称四乳,乳上浮雕涡状蟠螭纹。斡作方形钮状,与钲部保持同一中轴线。甬体中空有泥芯,与钟腔对接处封闭。钟体立面呈上略窄下略宽的梯形,于部向上收成圆弧形,铣部下阔,甬、旋、斡均饰浮雕繁密细小蟠螭纹,触之棘手。舞部以甬底为

图六出土铜器

1.镬鼎(M1:11)

2.鼎钩(M1:15)

3.升鼎(M1:13)4、5.鬲(M1:14、M1:19) 6.缶残片(M1:20)7.残片(M1:18)

12

13拓片一M1:14口沿铭文

图版一七铜鬲中的海贝(M1:14)

图版一八铜鬲(M1:14)

图版一九铜鬲(M1:19)

图版二○铜鬲(M1:19)

拓片二M1:19口沿铭文

14

中心用“十”字形素带划分成对称的四格,浮雕略粗大的蟠螭纹。钟体上以綯索纹凸棱为界框,将钲部和篆带、枚带分隔成区,篆带饰浮雕

蟠螭纹,枚带无纹。钲部两侧及篆带上下之间各有9个凸起的圆台状乳钉枚,其枚三三并列为一区,每面两区6个枚带18个枚,全钟正背面共12个枚带36个枚。鼓部纹饰较突出,由粗大蟠螭组合成蟠龙纹图案,整体呈对称的灵动蝶翅状纹图案模块。在钟体的钲部、两侧鼓部铸有阴刻铭文。铭文中多有自铭“曾侯曰”,故可将编钟定名为“曾侯与钟”(封三)。

发现的编钟中钟体完整的5件,残破可复原器型的1件,不可复原的2件。依次分别编号为1~8号。另有编钟残片4块,分属2件不同的钟体,其中有铭文的两片。有铭文的钟残片编号为9、10号。

依器形特征及铭文可以将编钟分为A 、B 、

C 三组(表一)。

(1)A 组编钟

器体硕大,铭文内容相同,可以互补残缺和模糊的文字。存2件,一件形体完整,一件残破。

M1:1,形体完整,高大厚重。长甬,衡面略内凹,衡部和甬体各面饰浮雕密集较小蟠螭纹,触之棘手。舞部和鼓部的浮雕蟠龙纹较突出,龙体间阴刻细密的云雷纹、綯索纹和圈点纹,构图颇有章法。钟体棱框外围上、左、右三边空白处素面无纹。钟枚凸起较高,由圆台座、圆柱体和乳凸组成一个完整枚。枚体无纹,顶端饰浅涡纹,但大多模糊不清。通高112.6、衡径10、甬长44.4、舞修42.8、舞广32.6、中长55.6、铣长68.6、铣间49.2、鼓间38、鼓厚1.8厘米(图七;图版二二)。

在钟体的正、背面钲部;正面左右鼓、背面左右鼓部上铸有铭文。全钟共有铭文字数169个,其中合文1、重文1。铭文阅读顺序为“右起左行”格式:正面钲部→正面左鼓部→背面右鼓部→背面钲部→背面左鼓部→正面右鼓部。

正面钲部有四行铭文20字(图版二三;拓片三;摹本一),释文:

隹(惟)王正月,吉

日甲午,曾侯

曰:白(伯)(括)上(庸),(左)(右)文武。

图版二一缶肩部涡纹饰(M1:20)

表一

随州文峰塔墓地M1编钟尺寸表

(单位:厘米)

正面左鼓部有铭文六行30字(图版二四;

拓片四;摹本二),释文:

達(撻)(殷)之命,无(撫)

15

16

摹本五),释文:

(莊)武,(畏)(忌)共(恭)(寅)齋(盟),伐武之表,懷燮四

旁(方)。余(申)(固?)楚成,改(復)曾疆。擇

(定)天下,王譴(遣)

命南公,(營)宅(汭)土,君此淮尸(夷),(臨)有江(),

周室之既庳(卑)

背面右鼓部存铭文一行,残存3字(拓片一一)

(吾)用燮謞楚背面钲部铭文四行,残存15字(图版三二,拓片一二),释文:

厥(聖),親(搏)武攻(功)。楚命是(靜?),

(復)(定)楚王。曾侯之=(靈-乂)穆,曾

正面右鼓部铭文六行30字(图版三三;拓片一三),释文:

“彝,龢鐘鳴(皇),

用考(孝)台(以)亯(享)于

17

图版二三M1:1正面钲部铭文

拓片三M1:1正面钲部铭文摹本一M1:1正面钲部铭文

18

图版二四M1:1正面左鼓部铭文

拓片四M1:1正面左鼓部铭文摹本二M1:1正面左鼓部铭文

19

图版二五M1:1背面右鼓部铭文

拓片五M1:1背面右鼓部铭文摹本三M1:1背面右鼓部铭文

20

图版二六M1:1背面钲部铭文

拓片六M1:1背面钲部铭文摹本四M1:1背面钲部铭文

21

图版二七M1:1背面左鼓部铭文

拓片七M1:1背面左鼓部铭文摹本五M1:1背面左鼓部铭文

22

图版二八M1:1正面右鼓部铭文

拓片八M1:1正面右鼓部铭文摹本六M1:1正面右鼓部铭文

海昏侯墓发掘的意义_王子今

光明日报/2015年/12月/16日/第014版 理论周刊?史学 海昏侯墓发掘的意义 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出土文献与中国古代文明研究协同创新中心王子今 海昏侯墓虽然发掘工作尚未完成,但已出土的珍贵文物品级之高已经令人们震惊,相关发现或可为我们考察当时历史开启一扇新的视窗。 江西海昏侯墓的发掘,引起了学界的关注,也形成了社会影响。有评价以为其价值已经超过了马王堆汉墓。这可能是从出土文物数量和部分文物品质得出的判断。其实,发现文物数量从来不是考古工作判定古代遗存价值的主要标准。不过,发掘工作尚在进行,特别是已经出土的数以千计的简牍,经清理、保护后进入释读研究程序,我们期待会有惊人的发现。如果简牍资料内容充实,保存良好,或许可以获得信息量超过以往各处秦汉墓葬出土随葬文书的新的丰收。现在已经基本确定,墓主身份与海昏侯家族有关,很可能是第一代海昏侯刘贺。因刘贺曾经卷入上层政治斗争,有短暂践帝位的经历,相关发现或可为我们考察当时历史开启一扇新的视窗。海昏侯封国南昌,考古收获也有益于深化区域文化研究。该墓的保护与发掘实践,将为文物保护与考古学的进步提供可贵的经验和多方面的积极启示。 1.刘贺际遇:霍光时代政治史的写真 汉武帝晚年曾有被班固称作“仁圣之所悔”的政策转变,即所谓“末年遂弃轮台之地,而下哀痛之诏”,“深陈既往之悔”。史称《轮台诏》者,明确表态“当今务在禁苛暴,止擅赋,力本农”,诏文内容显然并非仅仅限于对西域局部地方军事规划的调整,而具有全面转换政策导向的意义。《汉书》卷九六下《西域传下》载录此诏文之后,言“由是不复出军”,随即写道:“封丞相田千秋为富民侯,以明休息,思富养民也。”一个“明”字,告知我们“富民”二字是指义明朗的政治信号。《新序?善谋下》曾写道:“孝武皇帝后悔之”,下诏拒绝桑弘羊轮台军屯建议,以为“非所以慰民也,朕不忍闻”,宣布“当今之务,务在禁苛暴,止擅赋”,于是“封丞相号曰‘富民侯’,遂不复言兵事,国家以宁”。可见,《轮台诏》所宣示的政策转变,很早就为史家和政论家所认识。司马光说,汉武帝具有的政治才智和政治表现,包括“晩而改过,顾托得人”,使得汉王朝“有亡秦之失而免亡秦之祸”(《资治通鉴》卷二二“汉武帝后元二年”)。此“顾托得人”,主要肯定的是霍光的作用。汉武帝晚年“禁苛暴,止擅赋,力本农”的政策原则,在霍光执政时代得到了切实推行。 霍光在汉武帝身边服务20余年,“小心谨慎,未尝有过,甚见亲信。”武帝临终,“受遗诏辅少主”。汉昭帝即位时年仅8岁,政事全由霍光主宰。霍光虽“政自己出”,但“资性端正”,沉静稳重,据说言行“不失尺寸”。他多次支持汉昭帝下诏削减国家的财政支出,减免田租和赋税,对于贫民开放禁苑加以救济,并赈种子贷和口粮。昭帝时代政局的稳定和经济的进步,霍光起到了积极作用。汉昭帝执政13年去世,由于没有后嗣,执政集团面临确定帝位继承人的问题。霍光否定群臣所议广陵王刘胥,借“承皇太后诏”的名义,迎昌邑王刘贺入长安。刘贺“既至,即位,行淫乱”,霍光召集群臣相议未央宫:“昌邑王行昏乱,恐危社稷,如何?”朝会中使用“昌邑王”称谓,实际已经不承认刘贺“帝”的身份。霍光的决定得到了“所亲故吏大司农田延年”的强力支持,议者都表示“唯大将军令”。霍光安排拘捕刘贺从昌邑带来的“故群臣从官”,在武士执兵器陈列殿下的情况下,宣布刘贺罪责,以其“荒淫迷惑,失帝王礼谊,乱汉制度”,确定“当废”。“皇太后诏曰:‘可。’”刘贺就车,“涕泣而去”。严格说来,霍光是以政变的方式变更了最高执政者的人选的。事后“昌邑群臣”被诛杀200余人。丞相张敞等向皇太后的报告中说:

《文物》杂志2009年第4期---湖北荆州谢家桥一号汉墓发掘简报_王明钦

26 图一 墓葬位置示意图 2007年11月中旬,湖北省荆州市沙市区 关沮乡清河村的一座古墓遭到盗掘,被护墓 人员发现并及时报告公安部门进行了阻止。 经国家文物局批准后,荆州博物馆于2007年 11月20~30日对该墓(编号为谢家桥一号汉 墓)进行了抢救性考古发掘。现将该墓的发掘 情况简报如下。 一墓地位置与墓葬形制 (一)墓地位置 谢家桥一号汉墓位于湖北省荆州市沙市 区关沮乡清河村六组,这里地处秦汉时期南郡 江陵县城郢城东约2公里,西北距楚故都纪南 城遗址约5.5公里。20世纪70年代疏通的太 湖渠自此地流过,谢家桥石桥横跨其上,谢 家桥一号汉墓位于桥西北部低矮的岗地上,地 理坐标为北纬30°22′34″,东经112°14′31.8″ (图一)。 (二)墓葬形制 该墓为长方形竖穴土坑木椁墓,方向16°。 有不规则的斜坡墓道,方向185°。墓口残长 6.08、宽4.06米,墓底长5.16、宽3.2米,墓坑 残深4.9米。墓壁斜内收,斜度为87°,且在东、 西壁约占椁高一半处各置宽0.1米的生土台阶 一级,在北壁自椁盖板以下置宽0.1~0.14米 的生土台阶两级。墓道残长7.15、宽2~2.42 米,墓道口最深处为2.95米,墓道的坡度为 23°。墓坑及墓道内填灰褐色杂褐红色斑的花 土,近椁盖约0.5米处及椁室四周填土的颜色 泛青,椁底板及垫木之下的凹槽内亦填灰褐色湖北荆州谢家桥一号汉墓发掘简报 荆州博物馆

27 图二 墓葬平面图 杂褐红色斑的花土。 棺椁保存完好。椁室长4.64、宽3.08、高1.85米。椁由盖板及外围扣合的“收方”(出土遣策自名)、墙板、挡板、底板以及底板下的垫木构成。盖板有6块,平列横铺,密封严实,长2.5、宽0.46~0.9、厚0.23米。盖板外围以端头透榫扣合一圈收方,东、西收方长4.72、宽0.28、厚0.26米,南、北收方长3.2~3.26、宽0.28、厚0.26米。墙板、挡板的长、宽及厚度不一,且上侧墙板、挡板的外壁均呈“凸”字形,墙板长3.74、宽0.57~0.61、厚0.2~0.25米,挡板长2.62~2.76、宽0.54~0.64、厚0.18~0.25米,墙板与挡板为未透顶的浅槽套榫结构。底板有5块,平列纵铺,中间及两侧的3块较厚,每块长4.1、宽0.5~0.51、厚0.25~0.28米,其余2块宽0.5~0.53、厚0.18米,5块底板拼合后总宽2.54米。底板下横置2根长方形垫木,垫木两端与两侧的椁底板以木楔拴锁,木楔长0.24、宽0.06、厚0.04米。 除去收方及椁盖板之后,椁室平面呈“ ”形,由2根纵 隔梁及2根横隔梁隔出棺室、东室、南室(足箱)、西室、 北室(头箱)各1个,各室之上均铺有分板。棺室与东室、南室、西室、北室之间皆有门窗结构。 棺为单棺,呈长方盒状,内外均髹黑漆,长2.48、宽0.88、高0.83米。棺盖与四周壁板的连 接采用“M ”形子母榫扣合,墙板与挡板的连接为凹凸边榫嵌接和子母透榫结构,墙板与底板的连接为栓榫结构。 棺内有大量的丝织品残片,保存情况较差。人骨架保存较好,头向朝北, 葬式为仰 湖北荆州谢家桥一号汉墓发掘简报 □

2006年甘肃礼县大堡子山东周墓葬发掘简报

?30?2006年甘肃礼县大堡子山东周墓葬发掘简报 早期秦文化联合考古队 2006年,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与陕西省文物考古研究院、中国国家博物馆、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西北大学文博学院五家单位组成联合考古队,对大堡子山遗址进行调查、钻探和发掘。在重点发掘21号建筑基址、祭祀遗 迹的同时,也发掘了几座中小型墓葬,现将发掘情况简报如下。 一墓葬分布与发掘概况 1992~1993年,大堡子山秦公大墓被盗。1994年3~11月,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对大堡子山被盗大墓进行了抢救性清理,并在距离大墓不远处发掘了几座小型秦墓。2006年,联合考古队在发掘大堡子山遗址之前, 首先对整个遗址进行了全面调查和钻探,除发现夯土城墙、建筑基址、文化层堆积外,还钻探出中小型墓葬400余座。这些墓葬绝大部分已被盗扰,主要分布在大堡子山城址东北城墙外的山坡上,但城址内也有少量分布。 大堡子山遗址被分为四大象限,墓葬发掘主要集中在第I象限(东北)和第III象限(西南)。第I象限墓葬发掘区位于大堡子山东城墙外,数百座中小型墓葬分布在地势较为陡峭的几个台地上,面积达数万平方米。第III象限墓葬发掘区位于城址内,在21号建筑基址以北约150米处,即大堡子山梁向东北延伸的缓坡台地上。10月初至11月中旬,在第I象限发掘墓葬5座,编号为IM22、IM23、IM24、IM25(图一)。在第III象限发掘墓葬2座,编号为IIIM1、

?31? IIIM 2。此外,在同属于第III 象限的21号建筑基址内也发掘了2座墓葬,编号为IIIM 11、IIIM 12,这两座墓在本期大堡子山21号建筑基址的发掘简报中已见报道。两处墓葬发掘区的地层堆积较为简单。其中第I 象限墓葬发掘区的地层分为2层,即耕 土层和近现代扰土层,耕土层厚20~30厘米, 扰土层厚30~60厘米。所发掘的5座墓葬均开 口于扰土层下,并打破原生土层。第III 象限墓 葬发掘区的地层堆积可分为4层。第1层为耕 土层。第2层为近现代扰土层,厚10~25厘米。 第3层为战国时期的文化层,厚30~35厘米,2006 年甘肃礼县大堡子山东周墓葬发掘简报

海昏侯大墓考古发现现场之三

海昏侯大墓考古发现现场之三 导读:我根据大家的需要整理了一份关于《海昏侯大墓考古发现现场之三》的内容,具体内容:海昏侯墓的挖掘工作一直在有条不紊地进行中。关于你又知道多少呢?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希望对大家有帮助。之简介南昌西汉海昏侯墓是汉代铁河古墓群的组成部分,是一座距今2000多... 海昏侯墓的挖掘工作一直在有条不紊地进行中。关于你又知道多少呢?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之简介 南昌西汉海昏侯墓是汉代铁河古墓群的组成部分,是一座距今2000多年、保存最完好的西汉古墓。墓园以南昌西汉海昏侯墓为核心,平面呈梯形,有长达868米、保存较完整的墓园墙,墓园面积达到4万平方米。在墙东、北两面辟有园门,门外有阙,墓园内错落有致分布着大小8座墓葬和1座车马坑。通过对周边更大范围的考古调查、勘探,发现南昌西汉海昏侯墓是汉代铁河古墓群的组成部门,还有几代海昏侯的墓葬区和贵族及平民墓葬区,并发现面积达3.6万平方公里的海昏侯都城——汉代紫金城址。墓地及紫金城址分布面积达5平方公里。 之发掘现场 自2011年3月至2015年10月底,考古工作者已完成墓园、3座祔葬墓、主墓藏阁和1座陪葬车马坑的清理工作,其中主椁室的清理工作还未完成。 2015年11月9日,在江西南昌西汉海昏侯主墓的西侧有一个占地约80平方米的长方形土坑首次发现车马陪葬坑,在这个坑里共发现5辆木质彩

绘车和20匹马的痕迹。2015年11月15日,2000年前西汉列侯墓出土发现10余吨铜钱;11月17日,南昌西汉海昏侯墓主椁室西侧出现数量惊人的金器堆,包括数十枚马蹄金、两盒金饼等;11月18日,在对东室的发掘中出土一枚韘形佩; 2015年12月17日,南昌西汉海昏侯墓进入主棺柩清理发掘的关键阶段,由于文物叠加情况复杂,专家分析棺柩存在解体可能。为保护好文物,考古专家组决定把主棺棺柩整体"打包"至附近考古实验室,整体打包重量达10吨以上;12月20日,考古人员们开启了南昌西汉大墓主棺的第一层棺板,在其中发现了马蹄金和玉器;12月23日,初步判定墓主身份系第一代海昏侯刘贺;12月28日,出土屏风。 2016年1月5日11时,南昌西汉海昏侯墓主棺(含棺床在内)完成装箱打包。[1]1月10日,出土的万余文物入选工艺美术十大事件; 2016年1月15日,海昏侯墓主棺整体提取到实验室,已经打包完毕,整个箱体重约4吨。据悉,实验室中的温度、湿度、氧气含量都是可控的,有利于内棺中珍贵文物的保护。[2]1月15日上午9点,吊运主棺柩,将主棺柩转运到实验室,进行实验室考古。主棺将会在16日开启。[3] 2016年10月9日,历经5年多时间,南昌西汉海昏侯刘贺墓的考古发掘工作圆满结束。截至目前最新成果有:刘贺内棺隐约可见墓主人遗骸痕迹,刻有"刘贺"名字的玉印赫然别在腰间;考古专家已经成功剥离出5000余枚竹简,目前已释读出《论语》《易经》《礼记》《医书》《五色食胜》《悼亡赋》等多部典籍内容。[4] 拟建公园

南昌西汉海昏侯墓考古发掘 以科技手段确保文物安全

专家:南昌西汉海昏侯墓属重大发现创多个“第一” 中国迄今发现保存最完整西汉列侯墓园 经过多年的艰苦发掘,经多次组织专家研究论证,专家们一致认为,南昌西汉海昏侯墓具有独一无二的价值,考古发掘具有先进的理念、科学的方法,取得丰硕成果,属于重大发现,价值十分重大。 南昌西汉海昏侯墓园是中国迄今发现的保存最好、结构最完整、功能布局最清晰、拥有最完备祭祀体系的西汉列侯墓园。 南昌西汉海昏侯墓发掘所揭示的以西汉海昏侯和侯夫人墓为中心的祠堂、寝、厢房和墓园墙以及道路和排水系统等各类地面建筑基址,规模宏大的侯墓本体,覆斗状封土、甲字形墓穴、回字形椁室以及回廊形藏閤内清晰的功能区划,对于复原西汉列侯葬制和园寝制度价值巨大,在中国的考古学史上还是第一次。 南昌西汉海昏侯墓是江西省迄今发现的出土文物数量最多、种类最丰富、工艺水平最高的墓葬。迄今已出土的1万余件文物,特别是海昏侯墓及其车马坑出土的9千余件文物,形象再现了西汉时期高等级贵族的生活,具有极高的历史价值、艺术价值和科学价值。其中,数以千计的竹简和近百版木牍,使多种古代文献2000年后重见天日,是中国简牍发现史上的又一次重大发现,也是江西考古史上的首次发现;出土的整套乐器,包括两架编钟、一架编磬、琴、瑟、排箫、笙和众多的伎乐俑,形象再现了西汉列侯的用乐制度;出土的偶车马特别是两辆偶乐车与实用安车、轺车,为西汉列侯的车輿制度作了全新的诠释;大量工艺精湛的错金银、包金、鎏金车马器、乐器和图案精美的漆器,显示出西汉时期手工业高超的工艺水平。 南昌西汉海昏侯墓是中国长江以南地区发现的唯一一座带有真车马陪葬坑的墓葬。车马坑作为侯墓的重要组成部分,出土了实用高等级马车5辆,马匹20匹,错金银装饰的精美铜车马器3000余件,反映了西汉列侯车舆、出行制度,对于研究、认识西汉列侯等级葬制具有重大价值。 以紫金城为代表的海昏侯国都和以南昌西汉海昏侯墓为代表的墓葬区,是中国目前发现的面积最大、保存最好、内涵最丰富的汉代侯国聚落遗址,是重要的国家级历史文化遗产,是研究西汉侯国历史最独特的大遗址。 结合调查勘探和考古资料,基本可以确认紫金城城址为南昌西汉海昏侯国都城,由此弄清了以海昏侯都城、墓园区、贵族和一般墓葬区为代表的汉代侯国的基本布局,具有重大学术意义。 根据墓葬、墓园和出土文物的特点,结合文献记载,南昌西汉海昏侯墓与南昌西汉海昏侯国存在很大关联,墓葬主人就是南昌西汉海昏侯国的某一代海昏侯,距今有2000多年历史。 在江西南昌西汉海昏侯墓的考古发掘中,多种高科技手段的运用是本次考古发掘的亮点。江西省文物考古研究所领队杨军说:“一切高科技考古手段的运用都是为了文物发掘和保护。”江西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长徐长青说:“在发掘过程中,我们始终把现场文物保护放在首位。文物是否科学发掘、提取与记录,关乎我国列侯墓葬的规制等重大课题。”发掘与保护紧密结合、大量高科技手段的运用是海昏侯墓考古发掘的关键词。

海昏侯墓考古记(DOC)

海昏侯墓考古记 作者:李茂君张嘉瑜 泱泱中华史,只有一个人,先是“王”,再是“帝”,后又“侯”。他的墓葬,被多重证据指向是备受海内外瞩目至今的海昏侯墓。新中国考古史上,由国家派出专家组的此前仅有两次,即上世纪70年代的马王堆汉墓与80年代的南越王墓发掘,这是第三次。 它被列入2015年国家重大考古项目,定为“江西第一号考古工程”。墓葬挖掘引发民众持久的热情,去年以来现场每天都有人流前来窥探,现场监控非常严密,外围设有警务站,从大门进入墓室要经过逐层审批并佩戴证件,通过一道公安、两道武警的检查;文物保护站内,除了有360度无死角监控外,还有警察24小时轮流值守、警犬随时戒备。 考古队队长杨军、国家文物局专家组组长信立祥、外围奔走的江西省考古研究所所长徐长青,忙到废寝忘食,记者尾随等到晚饭后方才有空“促膝畅聊”。他们认为,重见天日的海昏侯墓,目前可解读出的信息还只是“冰山一角”。 据悉,新闻发布会很快就要召开了。 汉代考古之最 “海昏侯墓不仅是首次发现的各项要素齐备的西汉列侯墓园,而且还有数以千计的竹简和近百版木牍,对于西汉历史研究具有极高的史料价值。”信立祥表示,从业大半生他一直在寻找一座汉代标准的列侯墓,可要么没有墓园,要么周围都城不明。尽管此前挖掘的长沙马王堆也属于列侯墓葬,但葬于工作之地而非封国,并且是以战国楚制埋葬而非汉代,因而不够典型。据其介绍,该墓还是长江以南地区已发现的唯一一座带有真车马陪葬坑的墓葬,其规模宏大、椁室设计严密、结构复杂、功能明确,是西汉中晚期列侯等级墓葬的典型代表。

专家组表示,迄今出土的2万余件文物,可生动再现西汉时期高级贵族的生活,具有极高的历史价值、艺术价值和科学价值。江西省已决定今年起建设博物馆和考古遗址公园,并按照“物址合一”原则,将出土文物全部交回博物馆和遗址公园存放展示。 “切忌急功近利。”鉴于该考古项目挖掘研究工作的长期性、复杂性和艰巨性,专家们建议设立专门机构,集全国各方面专家之力,分工、定期推出阶段性成果。 2000多年前的虫草 专家们认为:根据此前的发掘及出土情况,已有多重“闭合证据链”,指向墓主人就是第一代海昏侯刘贺。 刘贺的生平信息主要见于《汉书》的《武五子传》,其为汉武帝刘彻之孙,其父刘髆为刘彻第五子,公元前97年刘髆受封“昌邑王”,9年后刘髆去世,其独子、年仅5岁的刘贺承嗣王位,为第二任王。 侯不似王。徐长青解释,当时海昏县与海昏侯国是并行的两个体系:海昏县是行政编制,是汉代高祖刘邦时期的一个行政区划;而海昏侯国是西汉分封制体制下的一个侯国,是由皇室成员在海昏县建立的侯国,因此海昏县的地域显然要比海昏侯国大,“侯国不能干预县里的基本行政管理,但有4000户人家为他提供日常生活所需”。 《汉书》记载刘贺为“纨绔子弟”。他19岁时膝下无子嗣的汉昭帝驾崩,刘贺在大将军霍光的操纵下成为皇位的继承人,但“即位27天内就干了1127件荒唐事”,霍光见刘贺如此不堪重任,便联众废弃,又将刘贺逐回昌邑,削为平民,昌邑国也被废除,代之而立的是山阳郡。刘贺29岁时,霍光病死,亲政的汉宣帝认为刘贺不足忌惮,诏封其为海昏侯,食邑四千户,封地在南国江西。至于“海昏”二字释义,学术界倾向认为是“(鄱阳)湖西”之意。 信立祥介绍,墓中出土的陶器最有时代标志意义,和此前发掘的汉代张安世墓出土的陶器几乎是一样:“张安世死于公元前62年,刘贺死于公元前59年,相差3年。陶器一般50年发生较大的变化,显然他们属于同一期。” 杨军认为,椁室发现的2米多长的床榻,按照汉代“事死如事生”的丧葬习俗,说明墓主生前经常使用床榻,信立祥认同这与史料中称刘贺曾患有比较重的风湿病、行动不便相吻合。此外,墓地处与文献记载刘贺的封地吻合,在真车马陪葬坑中出土的青铜车马器,与《后汉书·舆服志》所载的“王青盖车”吻合:公元前33年,汉成帝下令废除诸侯王车马陪葬制度。主椁室西侧发掘出3个装着金器的漆盒,里面有25枚马蹄金、187枚金饼,成色都很好。“马蹄金一般是皇帝赏赐给诸侯的。主椁室还发现了一枚佩,上面有龙、凤、虎三种纹饰,也是皇帝或者诸侯才有的器物。”

野生动物简笔画图片

野生动物简笔画图片 动物简笔画作品8张 大象简笔画图片2张 濒危动物简笔画图片6张 动物数张图片 猴子简笔画27张图片 动物数张图片作品 幼儿园简笔画素材—— 松鼠简笔画图片一张 企鹅简笔画图片10张 骆驼简笔画6张(动物类 《马达加斯加》简笔画 斑马简笔画图片(动物 浣熊简笔画图片(动物 可爱动物简笔画鹭鸶11 可爱北极熊简笔画图片 可爱小熊简笔画图片12 小鹿的简笔画图片4张 沙漠动物简笔画15张大 小猴子简笔画画法 刺猬小运动简笔画39张 农业机械简笔画作品(6张 海洋生物简笔画图片42 张 菊花简笔画图片欣赏 老虎简笔画图片17张 小老鼠动物简笔画3张

不同工作状态的人物 简 打针简笔画图片(2张) 人物简笔画——拉大提 厨师简笔画作品6张 搞笑简笔画——各种职 检查视力的医生和学 生 司令官简笔画2张 用镢头刨地的工人简笔 拿利剑的军人简笔画( 不同职业的人物简笔画 简笔画——打架子鼓 婴儿大哭的简笔画图片 卡通舞蹈简笔画图片( 女王简笔画图片10张 双人跳舞简笔画图片 药房简笔画图片 关于医生职业的简笔画 关于武士的简笔画 关于漫画的简笔画 工作职业的简笔画图片 小学英语教学简笔画 古代人物之文人简笔画 图 古版画水浒传柴进简笔 画 恐怖骷髅头简笔画图片 自行车简笔画

职业人物简笔画图片 鸽子的简笔画图片集 4张 老爷爷人物简笔画 科学家简笔画图片 士兵简笔画_军官简笔 画 杂技团表演简笔画21 张 士兵搏斗的简笔画图 雪人简笔画图片(3 张) 匪徒简笔画模仿图欣 赏 挤牛奶的人物简笔画 图 关于杂技团的简笔画 图 关于法官的简笔画图 片 医生简笔画_建筑工人 简 人物简笔画图片作品 — 妈妈与婴儿简笔画图 片 彩色关于英语a到z 的 农具钗的简笔画图片 滑冰和滑雪简笔画图卡通小鬼简笔画图片 龙眼简笔画图片

绍兴文物之坡塘306号墓

绍兴文物之坡塘306号墓 绍兴文物之坡塘306号墓 编号为绍M306墓位于绍兴市坡塘公社狮子山西北坡,1982年3月发掘。该墓为浙江省内首次发现的一座较大型的先秦墓葬,形制为阶梯墓道带壁龛的土坑墓,年代为战国初期。该墓清理处随葬品有铜器、金器、玉器等,总计1244件。其中如乐伎铜屋、镇墓兽座、四龙纹小阳燧和玉耳金舟等,都是等级较高也较为罕见的文物,这些国宝,大部分藏于浙江省博物馆。发几张我拍的照片,与各位分享。 1· 乐伎铜屋此墓出土的最为珍贵之文物,通高17厘米,平面作长方形,面宽13、进深11.5厘米,三面有墙,阔、深均为三开间;四角尖顶,中有八面形立柱,柱顶立一大尾鸠;柱面为S形勾连云纹,屋顶、后墙及四阶均饰方形结构勾连回纹;室内跪6人,分别作敲鼓、吹笙、抚琴状。此铜屋不仅造型从未见于世,更令人叫绝的是其通体碧绿,宛如玉雕,2500年的绍兴水土竟将它外表养育成如此品质,真乃鬼斧神工! 乐伎铜屋现藏于浙江省博物馆

可惜光线太暗,看不到里面的乐伎 2·铜镇墓兽座方形,盝顶,上有插孔柱,椭方形,中空,四周饰蟠螭纹;座体铜质外壳每面饰有镂空凤纹六组,原镶嵌绿松石,现已脱落;铜壳内灌铅,与插孔柱相接;座体四角有跪人做足,跪人身饰云雷纹,双手双膝着地,引颈昂首,目视前方,以榫卯结构与座体相连。 此“镇墓兽座”其实就是镇墓兽,只不过上面插的东西已腐烂,我们无从知道其形状而已。但是,战国时代的镇墓兽湖北、河南均有出土,只不过其“座”的部分均为木质,而上面插的鹿角保存完好,我们可以据此想象绍兴的铜镇墓兽的“上层建筑”部分。 铜镇墓兽现藏于浙江省博物馆3·玉耳金舟椭圆形,敛口,卷沿,鼓腹,平底;两耳为玉质,呈圆环形,外饰卷云纹;高6、径11.2-14.2厘米,连耳重285克。罕见,金光闪闪。 玉耳金舟现藏于浙江省博物馆4·四龙纹阳燧径3.6厘米,桥钮,细密的碎点纹之上,环布着四龙,作昂首舞爪状,

江西省博物馆西汉海昏侯墓

江西省博物馆西汉海昏侯墓考古发掘成果展调研报告 目录 一:引言 二:调研人员 三:调研时间 四:调研地点 五:个人认识 六:调研目的 七:调研对象 八:博物馆简介 九:参观须知 十:提纲 (一)海昏侯墓 - 发掘进程 (二)海昏侯墓 - 历史 (三)海昏侯墓 - 现状 (四)海昏侯墓 - 文物价值 (五)海昏侯墓 - 评价 (六)海昏侯墓 - 吃住衣用行 十一:感悟 十二:总结

一:引言 在江西省委、省政府和国家文物局的高度重视和精心指导下,省文化厅、省文物局周密组织、大力协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按照“一流的考古工作,一流的保护工程,一流的展示工作”的要求,经过五年的科学发掘,逐步揭开了南昌西汉海昏侯墓的神秘面纱。 南昌西汉海昏侯墓位于南昌市新建区大塘坪乡观西村老裘村的墩墩山上,距今有2000多年的历史。自2011年03月23日发现至今,共勘探约100万平方米,发掘了南昌西汉海昏侯墓园内的主墓、祔葬墓、车马坑以及祠堂、寝、厢房、道路、排水系统等遗迹约1万平方米,出土了金器、青铜器、铁器、玉器、漆木器、陶瓷器、纺织品和简牍等各类珍贵文件一万余件(套),基本确认了紫金城城址为汉代海昏侯国的都城所在地,它与历代海昏侯墓、贵族墓地及平民墓地共同构成了一个完整的汉代侯国聚落遗址。 此次汇报展,精选了部分具代表性的文物和图片,多角度、全方位的展示了南昌西汉海昏侯墓的考古发掘成果。 二:调研人员 胡泉泉 三:调研时间 2015年11月20日上午10:00 四:调研地点 江西省南昌市博物馆新洲路99号

五:个人认识 博物馆是征集、典藏、陈列和研究代表自然和人类文化遗产的实物的场所。并对那些有科学性、历史性或者艺术价值的物品进行分类,为公众提供知识、教育和欣赏文化教育的机构、建筑物、地点或者社会公共机构。博物馆是非营利的永久性机构,对公众开放,为社会发展提供服务,以学习、教育、娱乐为目的。从某种角度上说,了解一个地方的过去和现在是从博物馆开始的。一座博物馆就是一个城市的发展史,人们通过文物与历史对话,穿越时空的阻隔,俯瞰历史的风风雨雨。从微观而言,这是源远流长的地方历史的重要见证;从宏观而言,这是维系中华民族团结统一的精神纽带。博物馆不单纯是每一个市民文化补习的地方,也是市民休闲的主要场所之一,获得多少知识是次要的,享受一下难得的静谧、幽雅气氛,并在这种气氛中放松从工作、学习中绷紧的心弦,这是成为来博物馆的主要目的。博物馆的文物是靠陈列、展出、宣传、服务等,达到历史与现在人的对话,它已成为城市文化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博物馆对人类文化遗存、自然遗存管理起到非常大的作用。博物馆如同历史长河,源源地将过去的故事输送。让每个龙的传人都能熟读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文化遗产。六:调研目的 博物馆是征集、典藏、陈列和研究代表自然和人类文化遗产的实物的场所。博物馆是一个非营利的永久性机构,对公众开放,为社会发展提供服务,以学习、教育、娱乐为目的。通过对博物馆的考察,让我们了解到西汉海昏侯墓作为南昌市新建城区历史留下的印记和

野生动物介绍(配图)

蝙蝠是翼手目动物的总称,翼手目是哺乳动物中仅次于啮齿目动物的第二大类群,除极地和大洋中的一些岛屿外,分布遍于全世界。蝙蝠是通过喉咙发出超声波然后再依据超声波回应来辨别方向的。 金刚鹦鹉产于美洲热带地区,是色彩最漂亮,体型最大的鹦鹉之一。共有6属17个品种。 原生地是森林,特别是墨西哥及中南美洲的雨林。食谱由许多果实和花朵组成,食量大,有力的喙可将坚果啄开,用钝舌吸出果肉。在河岸的树上和崖洞里筑巢。比较容易接受人的训练,和其他种类的鹦鹉能够友好相处,但也会咬其他动物和陌生人。寿命最长可达80年。 中文学名:鹈鹕拉丁学名:Pelecanus 分布区域:大多分布在欧洲、亚洲、非洲等地。分布于全世界的温暖水域。 英文名:Pelican 绿头鸭(学名:Anas platyrhynchos)属鸭科鸭属中型游禽。绿头鸭通常栖息于淡水湖畔,亦成群活动于江河、湖泊、水库、海湾和沿海滩涂盐场的芦苇丛中。冬季喜集群生活,活动多选择在水边沼泽地区的野草丛间。主要漂浮在水面上,在水下获得食物,以植物为主食,有时也吃动物性食物。鸭脚趾间有蹼,但很少潜水。 丘鹬(山鹬)为鹬科丘鹬属的鸟类,是一种中小型涉水禽鸟,分布于欧亚大陆温带和亚北极地区。大多栖息在潮湿、阴暗、落叶层厚的稠密的混交林和阔叶林中。白天常隐伏林中,很少飞出。如果受惊,只飞过一段很短的距离,就又隐伏在树丛中。 取食蚯蚓、鞘翅目、鳞翅目和双翅目等昆虫的幼虫,也吃蜗牛、淡水螺蛳。

鹬鸵 (kiwi),又译为几维鸟、奇异鸟、奇威鸟, 泛指几维科下的鸟,几维属是几维科唯一的属, 是新西兰的特产,也是新西兰的国鸟及象征,“几 维鸟”因其尖锐的叫声“keee-weee”而得名。在 古老的新西兰的南北两岛上,因为没有走兽和 蛇,鸟类不必逃避,地面上的食物丰富,飞翔能 力逐渐退化。 鸵鸟是非洲一种体形巨大、不会飞但奔跑得很快 的鸟。也是世界上现存体型最大的鸟。高可达3 米,全身有黑色的羽毛,脖子长而无毛,翼短小, 腿长。平时速度达80km/h,最快达140km/h。 据说它因鸵鸟在遇到危险时把头深深的埋进土 里的习性,而有“鸵鸟精神”之说。 鸵鸟是群居,日行性走禽类,适应于沙漠荒原中 生活,嗅听觉灵敏,善奔跑,跑时以翅扇动相助, 一步可跨8m,时速可达70km/h,能跳跃达 3.5m。 鵎鵼(学名:Toucans )又名巨嘴鸟,属巨嘴 鸟亚目的鸟类动物,有6属34种。体长约67 厘米,嘴巨大,长17~24厘米,宽5~9厘米, 形似嘴刀。色彩艳丽和惊人的大喙使其观赏价值 极高。主要以果实、种子、昆虫、鸟卵和雏鸡等 为食。以树洞营巢。主要分布在南美洲热带森林 中,尤以亚马逊河口一带为多。 白头海雕(学名:Haliaeetus leucocephalus) 又名美洲雕。是美国的国鸟。大型猛禽,成年海 雕体长可达1米,翼展2米多长。主要栖息在 海岸、湖沼和河流附近,以大马哈鱼、鳟鱼等大 型鱼类和野鸭、海鸥等水鸟以及生活在水边的小 型哺乳动物等为食,飞行能力很强。上喙边端具 弧形垂突,适于撕裂猎物吞食;是北美洲所特有 物种。

《文物》杂志2008年第11期--2006年甘肃礼县大堡子山祭祀遗迹发掘简报_王刚

·14·2006年甘肃礼县大堡子山祭祀遗迹发掘简报 早期秦文化联合考古队 20世纪90年代初,礼县大堡子山秦公大墓被盗掘,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随后对被盗大墓进行清理,发掘2座中字形大墓和2座车马坑(其中1座未清理)。本次发掘的祭祀遗迹位于被盗掘大墓(M2)西南20余米处,海拔高度为1540米(发掘位置参见本期《大堡子山21号建筑基址发掘简报》)。 祭祀遗迹发掘区属于大堡子山遗址第IV 象限A1区,发掘5×5米探方18个(T2602~T2605、T2702~T2705、T2802~T2805、T2902~T2904、T3002~T3004),布方面积459平方米,部分探方未打隔梁,实际发掘面积380平方米。发现的主要遗迹有乐器坑1座,人祭坑4座。 一发现与发掘过程 据钻探报告,在1992年被盗掘大墓(M2)的西南部20多米处发现被盗后的中型“残墓”1座,有待进一步发掘。2006年9月初,大堡子山遗址考古发掘正式开始,首先在21号建筑基址布方,其后,对钻探出的这座所谓“残墓”进行清理发掘。根据钻探提供的“残墓”大致位置,我们采用探方发掘方法,首先布T2803、 T2804

两探方,中间不留隔梁,实际发掘面积5×10米。揭露至第二层(被盗大墓清理后的堆积土)时,发现4处盗坑,在清理完3处较小的盗坑后,集中力量清理编号为盗坑2的大盗坑。该盗坑占据T2803大部和T2804北部。盗坑开口为不规则椭圆形,土质疏松,下部缩小变为东北—西南方向的圆角长方形。盗坑长约5.6、宽3.9、深3.4米,坑低距地表深4.2米。在该盗坑东北部深约2米处发现人骨,后来判断应是被破坏了的1个人祭坑(K3)。因为有人骨的存在,钻探人员据此认为可能有墓葬存在,但发掘后证明所谓“残墓”实际上是盗坑(礼县一带的盗坑均大致呈长方形)。在清理完盗坑后,即从平面逐层向下挖,在深度距地表约2.15米处,T2803西北部发现一段东西向的土色分界线,相当模糊,不能肯定是何种遗迹现象,故又继续逐层向下发掘,以便确认该线条走向及寻找拐角。至2.3米处,该线条稍微清晰一些,并继续向东延伸。在刮地层平面时,于该线条以北约0.2、距探方西壁约1米处发现一青铜器环耳。 从发现的青铜器耳推测此处当有重要遗迹,但从土质土色判断不像是墓葬。为确定青铜器所在遗迹的范围,又反复进行平面铲刮。由于范围较小,很难弄清遗迹轮廓线的走向,但已确定该铜器所在的遗迹范围较大,有必要继续扩方以寻找遗迹平面轮廓。随后首先在T2803东、北、西三面开5×5米探方7个(T2702、T2703、T2802、T2902、T2903、T3002、T3003)。其中,T2802南部第⑥层下发现坑(K1) 1个,内埋葬两具骨架,肢体屈曲,属非正常死亡,后定性为人祭坑。在T2903、T3003~3004也相继发现2个人祭坑(K2、K4)。此外,钻探时西边发现有石块分布,为弄清该现象,在最西边新开T2602、T2603、T2604、T2605、T2704、T2705共5个探方。 在清理人祭坑(K1)的同时,继续寻找出青铜器耳所在的遗迹范围。由于发掘面积的扩大,铜器耳所在的遗迹逐渐清晰。该遗迹为一东西向的长方形坑(K5),宽约2.1、长8.8米。 2006 年甘肃礼县大堡子山祭祀遗迹发掘简报 ·15·

海昏侯墓发掘的意义

海昏侯墓发掘的意义 作者:王子今《光明日报》( 2015年12月16日 14版)

海昏侯墓考古发掘现场及发掘的“铜火锅”、雁鱼灯、“蒸馏器”新华社发

海昏侯墓出土的编钟新华社发 海昏侯墓虽然发掘工作尚未完成,但已出土的珍贵文物品级之高已经令人们震惊,相关发现或可为我们考察当时历史开启一扇新的视窗。 江西海昏侯墓的发掘,引起了学界的关注,也形成了社会影响。有评价以为其价值已经超过了马王堆汉墓。这可能是从出土文物数量和部分文物品质得出的判断。其实,发现文物数量从来不是考古工作判定古代遗存价值的主要标准。不过,发掘工作尚在进行,特别是已经出土的数以千计的简牍,经清理、保护后进入释读研究程序,我们期待会有惊人的发现。如果简牍资料内容充实,保存良好,或许可以获得信息量超过以往各处秦汉墓葬出土随葬文书的新的丰收。现在已经基本确定,墓主身份与海昏侯家族有关,很可能是第一代海昏侯刘贺。因刘贺曾经卷入上层政治斗争,有短暂践帝位的经历,相关发现或可为我们考察当时历史开启一扇新的视窗。海昏侯封国南昌,考古收获也有益于深化区域文化研究。该墓的保护与发掘实践,将为文物保护与考古学的进步提供可贵的经验和多方面的积极启示。 1.刘贺际遇:霍光时代政治史的写真 汉武帝晚年曾有被班固称作“仁圣之所悔”的政策转变,即所谓“末年遂弃轮台之地,而下哀痛之诏”,“深陈既往之悔”。史称《轮台诏》者,明确表态“当今务在禁苛暴,止擅赋,力本农”,诏文内容显然并非仅仅限于对西域局部地方军事规划的调整,而具有全面转换政

策导向的意义。《汉书》卷九六下《西域传下》载录此诏文之后,言“由是不复出军”,随即写道:“封丞相田千秋为富民侯,以明休息,思富养民也。”一个“明”字,告知我们“富民”二字是指义明朗的政治信号。《新序·善谋下》曾写道:“孝武皇帝后悔之”,下诏拒绝桑弘羊轮台军屯建议,以为“非所以慰民也,朕不忍闻”,宣布“当今之务,务在禁苛暴,止擅赋”,于是“封丞相号曰…富民侯?,遂不复言兵事,国家以宁”。可见,《轮台诏》所宣示的政策转变,很早就为史家和政论家所认识。司马光说,汉武帝具有的政治才智和政治表现,包括“晩而改过,顾托得人”,使得汉王朝“有亡秦之失而免亡秦之祸”(《资治通鉴》卷二二“汉武帝后元二年”)。此“顾托得人”,主要肯定的是霍光的作用。汉武帝晚年“禁苛暴,止擅赋,力本农”的政策原则,在霍光执政时代得到了切实推行。 霍光在汉武帝身边服务20余年,“小心谨慎,未尝有过,甚见亲信。”武帝临终,“受遗诏辅少主”。汉昭帝即位时年仅8岁,政事全由霍光主宰。霍光虽“政自己出”,但“资性端正”,沉静稳重,据说言行“不失尺寸”。他多次支持汉昭帝下诏削减国家的财政支出,减免田租和赋税,对于贫民开放禁苑加以救济,并赈种子贷和口粮。昭帝时代政局的稳定和经济的进步,霍光起到了积极作用。汉昭帝执政13年去世,由于没有后嗣,执政集团面临确定帝位继承人的问题。霍光否定群臣所议广陵王刘胥,借“承皇太后诏”的名义,迎昌邑王刘贺入长安。刘贺“既至,即位,行淫乱”,霍光召集群臣相议未央宫:“昌邑王行昏乱,恐危社稷,如何?”朝会中使用“昌邑王”称谓,实际已经不承认刘贺“帝”的身份。霍光的决定得到了“所亲故吏大司农田延年”的强力支持,议者都表示“唯大将军令”。霍光安排拘捕刘贺从昌邑带来的“故群臣从官”,在武士执兵器陈列殿下的情况下,宣布刘贺罪责,以其“荒淫迷惑,失帝王礼谊,乱汉制度”,确定“当废”。“皇太后诏曰:…可。?”刘贺就车,“涕泣而去”。严格说来,霍光是以政变的方式变更了最高执政者的人选的。事后“昌邑群臣”被诛杀200余人。丞相张敞等向皇太后的报告中说:“陛下未见命高庙,不可以承天序,奉祖宗庙,子万姓,当废。”仍称刘贺为“陛下”。而皇太后斥责之辞,言“为人臣子当悖乱如是邪”,已经明指为“人臣子”。刘贺

西安地区汉至宋元时期墓葬发掘简报统计

西安地区汉至宋元时期墓葬发掘简报统计 期刊文章作者刊号页码 中国考古学年 鉴 魏晋至明清考古段鹏琦1985 64 中原文物河南唐墓概说赵会军1984 04 84 考古与文物咸阳西汉墓清理简报咸阳市博物馆薛恩 光 1984 05 14 人民日报陕西发现一批罕见中唐古墓1984 03 12 考古与文物汉中市北郊石马坡南宋墓清理记刘长源1984 05 56 中原文物陕西扶风石家一号汉墓发掘简报罗西章1985 01 10 文博西安东郊元刘义世墓清理简报陈安利1985 04 5 中国考古学年 鉴 西安大白杨汉墓1987 264 考古与文物西安西郊曹家堡唐墓清理简报张海云廖彩梁等1986 03 22 文物长安郭村发现唐张智慧墓阎志利1986 05 61 考古与文物西安东郊隋唐李椿夫妇墓清理简报桑绍华1986 03 22 中国考古学年 鉴 西安北郊大白杨村汉墓1988 46 中国考古学年 鉴 西安交通大学西汉壁画墓1988 239 中国考古学年 鉴 西安市东郊东汉墓1988 240 考古与文物西安南郊曲江池汉唐墓清理简报徐进张蕴1987 06 40 中国考古学年 鉴 西安向阳公司汉、晋、唐墓葬257 中国考古学年 鉴 西安市南郊净水厂汉、唐墓群258 中国考古学年 鉴 西安国棉四厂五座唐墓261 中国考古学年 鉴 长安县西韦村唐、金墓葬262

文博西北大学医院汉墓清理简报戴彤心贾麦明1988 06 22 考古与文物西安东郊隋舍利墓清理简报郑洪春1988 01 61 考古与文物西安西郊唐西昌令夫人史氏墓陈安利马骥1988 03 37 文博西安曲江元李新昭墓马志祥张孝绒1988 02 3 中国考古学年 鉴 西安东郊国棉五厂汉墓1991 310 考古略论西安地区发现的唐代双室砖墓齐东方1990 09 858 中国文物报临潼发现秦人砖室墓葬林泊19900510 1版考古与文物西安净水厂汉墓清理简报1990 06 47 中国文物报西安东郊汉墓出土一批重要文物呼林贵19900913 1版考古与文物西安东郊田王晋墓清理简报1990 05 50 考古与文物长安县北朝墓葬清理简报1990 05 57 文物西安西郊唐墓陈安利马咏忠1990 07 43 中国文物报西安白鹿原发现一批唐代墓葬呼林贵19900719 1版考古与文物西安北郊枣园汉墓发掘简报1991 04 12 考古与文物西安灞桥区政府基建工地汉墓清理 简报 1991 04 41 考古与文物西安东郊华厂汉墓发掘简报李恭1991 04 46 考古学报西安北郊汉墓发掘报告1991 02 239 文博西安东郊国棉五厂汉墓发掘简报1991 04 3 考古与文物西安热电厂基建工地隋唐墓葬清理 简报 张达宏等1991 04 50 考古与文物西安三桥车辆厂工地发现唐裴利夫 妇墓 桑绍华1991 06 25 考古与文物西安东郊黄河机械厂唐王代墓发掘 简报 李友辉1991 06 16 文物西安王家坟唐代唐公主墓陈安利马咏忠1991 09 16 考古西安东郊发现一座唐墓陈定荣1991 03 286 考古与文物西安市北郊金代墓葬发掘倪安志等1991 06 32

海昏侯墓考古发掘发现

海昏侯墓考古发掘发现 导读:我根据大家的需要整理了一份关于《海昏侯墓考古发掘发现》的内容,具体内容:海昏侯墓即南昌西汉海昏侯墓、又称南昌西汉大墓,以下是我为你整理的海昏侯墓考古发现,欢迎大家阅读。海昏侯墓考古发现刘贺牙齿尚存,遗骸下现百枚金饼;主棺剥离出5000余枚竹... 海昏侯墓即南昌西汉海昏侯墓、又称南昌西汉大墓,以下是我为你整理的海昏侯墓考古发现,欢迎大家阅读。 海昏侯墓考古发现 刘贺牙齿尚存,遗骸下现百枚金饼;主棺剥离出5000余枚竹简,成功释读出多部典籍内容......9日下午,江西宣传部、江西省文化厅、江西省文物局联合召开新闻发布会通报了南昌汉代海昏侯国考古发掘保护利用情况。 "此次新闻发布会,标志着历经五年多时间,对集帝、王、侯于一身的南昌西汉海昏侯刘贺墓的考古发掘工作圆满结束。"江西省文化厅厅长池红说道。 南昌汉代海昏侯刘贺墓是中国迄今发现的保存最好、结构最完整、功能布局最清晰、拥有最完备祭祀体系的西汉列侯墓园。历经5年多时间,该墓出土青池红说,目前海昏侯墓文物保护工作还在继续,"考古专家和文物保护专家们还在努力清洗2000多年的淤泥,从中获取尽可能多的历史信息;还在耐心拼对、修复残破的陶瓷、青铜,力图有更多的文物展现在大家面前。"

自考古部门全面启动海昏侯刘贺内棺的实验室考古发掘清理程序,经过五个月持续不断地清理处置、样品分析、标本检测、处理保护、影像记录、展示效果等系列操作,目前已将刘贺主棺基本清理到位,内外棺组合结构正在梳理之中。 铜器、金银器、玉器、竹简、木牍等各类珍贵文物1万余件(套),数量之大、种类之多均创中国汉墓考古之最。 池红透露,刘贺内棺隐约可见墓主人遗骸痕迹,并有精美的贴金漆盒随葬。从遗骸头部至腹部依次可见覆面、玉枕和数块大小不等的玉璧以及玉具剑、书刀和带钩、佩玉等;刻有"刘贺"名字的玉印也赫然别在腰间。清理发现,刘贺遗骸躺在包金的丝缕琉璃席上,牙齿尚存,而琉璃席下等距放置排放着100枚金光灿灿的金饼。 池红说,如此,海昏侯墓发掘出土的金器数量多达478件,是中国考古最多的一次。同时,专家对棺内漆盒遗存进行X光成像技术分析,还发现有精致玛瑙珠、鎏金青铜盒、精美玉片饰、镶玉青铜牌饰等。 "对简牍的提取,也是惊喜不断",池红说,经过艰苦保护处理和剥离工作,考古人员已成功剥离出5000余枚竹简,通过对剥离出竹简的红外扫描,原本淡化的字迹逐渐清晰地显现出来,通过初步的文字释读,目前已释读出《论语》《易经》《礼记》《医书》《五色食胜》《悼亡赋》等多部典籍内容。 池红表示,目前,对简牍的进一步固化、清理和扫描即将进行,预计在2016年底就可以完成前期保护、资料提取工作,2017年开始进入到文字释读和研究阶段。

海昏侯墓十问十答

海昏侯墓十问十答 Q1:海昏侯墓墓主是谁? 海昏侯墓的墓主于2016年3月被确认为汉废帝刘贺。 Q2:海昏侯墓墓园结构是什么样的? 墓园由两座主墓、七座陪葬墓、一座陪葬坑、园墙、门阙、祠堂、厢房等建筑构成,内有完善的道路系统和排水设施,具有汉代高等级墓葬所包含的许多重要元素,反映了西汉列侯的墓园制度,对研究西汉列侯的园寝制度价值非常巨大。 Q3:海昏侯墓出土文物都有什么? 自2011年来,考古人员共勘探约100万平方米,发掘面积约1万平方米,共清理出土了各类文物1万余件。 成套出土的有编钟、编磬(qing,四声)、琴、瑟、排箫、伎乐俑;竹简、木牍5000多枚以及有文字的漆笥、耳杯等数以千计;出土金器478件,五铢钱10余吨近200万枚;青铜雁鱼灯、青铜火锅上的花纹惟妙惟肖;青铜镜上镶嵌着玛瑙、绿松石和宝石等等,都是汉代考古文物珍品。 车马坑出土了实用高等级马车5辆,马匹20匹,错金银装饰的精美铜车马器3000余件。这也是中国长江以南地区发现的唯一一座带有真车马陪葬坑的墓葬。 Q4:海昏侯墓是如何被发现的?发掘历程如何? 2011年3月,江西省文物部门接到群众举报,南昌市新建区大塘坪乡观西村附近山上有一座古代墓葬遭到盗掘,文物部门立刻对该墓葬周边区域进行了考古调查。整个发掘历时5年多,考古工作者一共勘探约100万平方米,发掘约1万平方米。整个发掘过程代表当今中国第一流的考古水平、

文物保护水平和展示水平。墓园的考古发掘有10余家单位跨学科合作,运用科技手段全程提取和记录信息。在考古调查和发掘前期,大量使用了地球物理探测、GPS定位、电子全站仪布网测控、全球地理信息系统(GIS)记录等科技手段,将调查资料完整信息化。 Q5:海昏侯墓为何能免遭盗墓贼洗劫幸存至今? 省文物考古所所长徐长青、西汉海昏侯墓考古队领队杨军等多位专家都提到,这得益于东晋时期江西的一场大地震,使墓室早年就坍塌,地下水上涌淹没了墓室。当时人们不具备水下盗墓的条件,才使得该墓得以幸免。专家所说的大地震,指的是公元318年豫章郡发生大地震,此次地震使原来的枭阳县、海昏县等豫章古县淹没到鄱阳湖中。正是因为墓穴内充满水,这种绝氧的环境不利于微生物生长,才使得墓内的文物得到保护,腐蚀程度不高。 Q6:海昏侯墓出土竹书《论语》系失传千年的《齐论》? 南昌西汉海昏侯墓考古领队杨军表示,《论语》在古代有三个版本:《古论》《鲁论》和《齐论》。如今,大家看到的《论语》是西汉末年安昌侯张禹用《鲁论》和《古论》形成的版本,但是《齐论》到汉魏的时候就失传了。《齐论》和《鲁论》《古论》最大的区别就是多了两篇,一篇叫《知道篇》,一篇叫《问王篇》。而海昏侯墓里面就发现了《知道篇》。专家认为,如果真正释读出来这就是失传1800年的《齐论》,那在整个中国学术界、可能在世界学术界都是一个非常重大的发现。 Q7:海昏侯墓为何出土大量金器? 海昏侯墓出土金器共计478件,主要包括马蹄金、麟趾金和金饼、金板。经文物部门测量,这些金器纯度在99%左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