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第十章 社会组织

第十章 社会组织

第十章   社会组织
第十章   社会组织

第十章社会组织

第一节社会组织概述

?社会组织的含义与构成要素

(一)社会组织的含义

对社会组织一般有两种理解:一种是广义的组织,即泛指一切人类共同活动的群体,包括家庭、家族、村社等初级群体;另一种是狭义的组织,即相对于初级群体的次级组织形式,也可称之为正式社会组织。

(二)社会组织的特征

现代组织活动与传统的人类活动相比具有某些截然不同的特征:

(1)现代组织的非人格化特征。

(2) 现代组织的整体合理性与个体非合理性特征。

(3) 现代组织的道德与非道德性的两重性特征。

(三)社会组织的构成要素

1. 规范

2. 地位

3. 角色

4. 权威

?组织的研究变项

?社会组织的分类

(一)常见的组织分类

1. 按照功能和目标进行分类(代表人物是T 帕森斯)

2. 以受惠者为基础的分类(代表人物是P 布劳)

3. 以组织谋求人们顺从方式的分类(代表人物是艾提佐尼)

4. 以组织所使用的技术为基础的分类

(二)我国社会组织的分类

一是以产业为标准,分为三类组织: (1)第一产业组织:

是指以自然为开采对象的产业组织形式(2)第二产业组织:是指在第一产业组织基础上形成的产业(3)第三产业组织:包括流通部门和服务部门两大类。

二是以机构编制为标准的分类:(1)国家机关编制的组织(2)国家事业编制组织(3)国家企业编制组织,

第二节社会组织的目标

?组织目标的含义及分类

(一)组织目标的含义

社会组织是人类创造的物质工具,它有其特定的目标系统。组织目标是每个组织都必须通过自身的活动去达到的某种有待实现的未来状态。它是组织开展活动的依据和动力,代表着一个组织的未来和发展方向。

(二)组织目标的分类

?组织目标的制定和实施

(一)制定原则

(1) 互惠原则(2) 评估原则(3) 选择原则

(二)组织目标的实施

?影响组织目标的因素

(一)文化环境对目标的影响

(二)组织内部不同目标层次的相互影响

(三)组织参与者对目标的影响

?组织目标实现程度及其评估

(1) 有效性(2) 效率(3) 人道主义或人文关怀。

第三节社会组织结构

?组织结构的含义

所谓组织结构是指组织内部正式规定的、比较稳定的相互关系形式。

?组织结构的内容

(一)组织结构的设计原则

(二)组织结构的基本形式

1. 直线职能式结构

2. 矩阵组织结构

3. 事业部组织结构

(三)组织结构中的非正式群体

1. 非正式群体的概念

非正式群体是指由一定数量的个人(通常规模比较小)经过长期的相互作用所形成的社会群体。

2 .非正式群体的产生

3 .非正式群体的功能

?(四)社会网络理论

?1、弱关系和“嵌入性”理论

?美国社会学家格兰诺维特:将关系分为强关系和弱关系,认为能够充当信息桥的关系必定是弱关系。强关系维系着群体、组织内部的关系,弱关系在群体、组织之间建立了纽带联系。通过强关系获得的信息往往重复性很高,而弱关系比强关系更能跨越其社会界限去获得信息和其他资源。

?“嵌入性”

?经济行为嵌入社会结构,而核心的社会结构就是人们生活中的社会网络,嵌入的网络机制是信任;信任来源于社会网络,嵌入社会网络之中。因此,人们的经济行为也嵌入社会网络的信任结构之中。

?2、结构洞理论(structural holes theroy)

?美国社会学家伯特:什么是结构洞?“一个结构洞是两个行动者之间的非冗余的联系。”

?结构洞能够为中间人获取“信息利益”和“控制利益”提供机会,从而比网络中其他位置上的成员更具有竞争优势。

?试举例社会中有哪些社会位置属于结构洞性质?

?3、社会资本理论

?林南提出了三大假设:

?(1)、地位强度假设:人们的社会地位越高,摄取社会资源的机会越多;

?(2)、弱关系强度假设:个人的社会网络的异质性越高,通过弱关系摄取社会资源的几率越高;

?(3)、社会资源效应假设:人们的社会资源越丰富,工具性行动的结果越理想。

?我国社会转型期组织结构的特点和任务

(一)改革前后组织结构的变化

(二)转型时期组织结构变化的特点

第一,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转型相联系

第二,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型相系

第三,与“产品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型相联系

(三)转型期组织结构调整的任务

第四节社会组织的管理

?组织管理的含义

组织管理是指运用权威来协调组织内部的人力、物力以实现组织目标的活动,主要目的是提高组织活动的效率,这种

效率除了受环境的影响之外,还依赖于对组织的管理。 ?组织管理理论的发展

(一)传统组织管理理论

(二)行为科学组织管理理论

(三)现代组织管理理论

1 .组织系统理论

2 .组织权变理论

3 .组织经济理论

?组织管理方式

(一)家长制的管理方式

家长制管理方式适合于小规模的组织结构、分工不发达的传统社会。管理的好坏取决于个人的经验和素质。

(二)科层制的管理方式

科层制是一种以正式规则为主体的管理方式,这种组织具有细密的分工和复杂的规章制度体系。

(三)官僚主义问题

我国社会组织发展的现状

我国社会组织发展的现状、问题及对策 一、我国社会组织发展现状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组织建设取得了很大成就,社会组织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教育、科技等各个领域发挥着独特而重要的作用,已经成为沟通党和政府与人民群众的桥梁和纽带,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一支不容忽视的力量。 一是社会组织建设制度环境逐渐完善。有关社会组织登记管理的法律法规相继出台,以《社会团体登记管理条例》、《基金会管理条例》和《民办非企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等若干规章和规范性文件为架构的登记管理制度初步形成。以《企业所得税法》及实施条例、《公益事业捐赠法》、《民办教育促进法》等一批法律和相关政策法规为框架的社会组织配套政策不断健全完善。特别是党的十七大第一次将社会组织作为“发展基层民主,保障人民享有更多更切实的民主权利”的重要内容,要求必须发挥社会组织在扩大群众参与、反映群众诉求方面的积极作用,增强社会自治功能。 二是社会组织发展步伐逐步加快。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前,社会组织的地位并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发展缓慢,类别单一。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特别是进入新世纪,在党和政府的支持下,社会组织数量不断增加,规模不断扩大。截止到2010年底,全国依法登记的社会组织43.9万多个,同时,在各级民政部门备案的农村专业经济协会4万多个、城市社区社会组织20万多个。 三是社会组织管理体制机制不断创新。初步健全和完善登记管理机关、业务主管单位为主,相关部门分工负责、共同配合的综合管理体制。行业协会改革发展取得新突破,新型政社关系实践取得新进展,转制民办非企业单位登记管理工作进行新探索,基金会的管理方式和监督机制不断完善,社会组织登记管理机关自身建设得到加强。社会组织依法监管不断改进,年度检查、财务审计、信息公开和社会评估等规范措施稳步推进,行政管理、社会监督和社会组织自律的管理格局初步形成。 四是社会组织积极作用日益彰显。社会组织涉及和深入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在促进经济发展、繁荣社会事业、参与公共管理、开展公益活动和扩大对外交往等方面都显示出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五是社会组织自身建设不断加强。社会组织的法人治理机制初步建立,领导班子建设日渐加强,从业人员年龄知识结构不断优化,非营利组织会计制度广泛执行,自律意识和诚信观念不断加强,逐步涌现出一批制约机制健全、管理运行科学、社会公信力和影响力高的社会组织。 二、社会组织建设面临的主要问题 改革开放以后,我国社会组织发展速度很快,迄今为止已形成了门类较为齐全的体系,并日益显示出强大的社会管理功能,但总体上看,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形势和构建和谐社会的新要求还有差距。

2019年度社会组织工作计划

2019年度社会组织工作计划 社会组织是公共关系的主体,它是公共关系的三大构成要素。公共关系学所称的社会组织是狭义的。它是人们为了有效地达到特定目标按照一定的宗旨、制度、系统建立起来的共同活动集体。 2019年度社会组织工作计划 20XX年全市社会组织管理工作的指导思想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培育发展和监督管理并重的方针,不断改革创新,以行业协会改革和培育发展农村经济协会为龙头,带动各类社会组织健康有序发展,不断提高社会组织的整体质量和社会公信力,充分发挥社会组织在社会建设和管理中的积极作用,为维护社会稳定、促进和谐社会建设、推动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一、积极稳妥地推进行业协会改革和发展。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和省政府办公厅文件精神,配合发改委等部门,积极稳妥地推进行业协会改革。要在坚持政会分开、政商分开的基础上,本着科学和规范发展的原则,结合政府职能转变,对现有行

业协会进行整合,对重点行业协会进行充实规范,对分散弱小的协会进行合并重组,明确各自职能,理顺相互关系,加强行业协会的能力建设。注重在行业协会中培养一批先进典型,发挥其示范带动作用。针对行业协会发展中的难点热点问题,积极协调有关部门深入开展调查研究,制定切实可行的措施认真解决,保证行业协会健康有序的发展。 二、继续抓好农村经济协会的培育发展工作。培育发展农村经济协会,事关解决三农、构建和谐社会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等社会政治经济发展的重大问题,必须始终抓住不放,抓出成效。要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继续抓好农村经济协会登记备案工作,进一步落实国家和省、市关于扶持农村经济协会发展的意见,抓好农村经济协会的规范化建设,在科学发展、规范发展、提高质量上下功夫、做文章。召开全市农村经济协会经验交流会,树立一批先进典型。推进农村经济协会和行业协会的交流学习活动,农村经济协会要认真学习行业协会的管理经验,搞好制度和规范化建设。 三、加大对社会组织的执法监察力度。认真贯彻全省社会组织管理执法监察工作会议精神,切实加强社会组织管理执法监察工作规范化建设。完善相关执法制度,健全执法程序,规范执法行为,防止发生违法行使权力侵犯人民群众利益的行为。加强执

社区社会组织联合会章程

***社区社会组织联合会章程 二〇一四年六月

目录 第一章总则 (1) 第二章任务 (2) 第三章会员 (3) 第四章组织 (4) 第五章经费 (8) 第六章附则 (9)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本会名称为**市**区**社区社会组织联合会。 第二条本会的性质是****社区社会组织及从事社会组织管理和研究的单位、个人自愿参加的非营利性社团组织。第三条本会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服务、规范、发展”的原则,动员和依靠社会各界力量,加强社区社会组织的培育发展和规范管理,引导和促进社区社会组织健康发展,密切社区社会组织之间的联系和信息交流,推进社区社会组织的自律与互律,扩大社区社会组织与其他社会组织之间的交往与合作,同时争取政府有关部门和社会各界的支持,在政府和社区社会组织之间发挥桥梁、纽带作用,并整合组织资源推进社区服务和民主自治建设,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做出积极贡献。第四条本会接受**市民政局等业务主管部门和社团登记管理机关**民政局业务指导和监督管理,按时接受社会组织登记管理机关的年度检查。 第五条本会的活动地域为**市。 第六条本会设在**区**大道8号****中心。 本会建立重大事项报告制度:换届,举办大型培训、联谊交流会,开展业内评比、达标、表彰活动,在活动前主动向社团登记管理机关、行业主管部门和相关职能部门报告并

办理相关手续。 第二章任务 第七条本会的任务是: (一)积极向会员宣传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法律、法规,加强会员自律和互律,引导和促进社区社会组织健康规范发展。 (二)加强会员之间的联系和信息交流,组织开展对外交流和宣传,扩大社区社会组织的社会影响。 (三)整合会员资源,发挥组织优势,开展各种社区公益活动,为社区居民提供便捷有效的社区服务。 (四)加强与政府和社会各界的沟通和合作,积极承接政府公共服务项目,在政府和社区社会组织之间发挥桥梁、纽带作用。 (五)维护会员合法权益,及时向政府和有关部门反映会员的意见和建议,积极争取政府和社会各界的支持和帮助。 (六)培育和发展符合社会发展要求及社区建设需要的各类公益性、服务性社区社会组织,促进和谐社区建设。 (七)建立社区社会组织服务中心,发挥其服务会员、服务社会的职能,构建社区居民生活服务体系。

社会组织发展调研报告

社会组织发展调研报告 县社会组织发展调查与思考 我县的社会组织工作在重庆市民政局的精心指导下,在县委 县政府的的坚强领导下,以十*大精神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 发展观,以“服务大众、促进和谐”为主题,坚持培育发展与监 督管理并举的方针,以培育发展为重点,依法登记、分类规范、 加强服务指导与监督管理,各项工作都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一、我县社会组织现状 (一)发展态势 近年来,我县社会组织发展较为迅速,截止到20__年底,共 有民间组织XXX个,其中社团组织XXX个,民办非企业单位XXX个。具体分布如下表: 表格略 (二)社会组织党的建设及创先争优活动开展情况 在我县的XXX个社会组织中,建立党组织的有XXX个,占XX%。自全县开展创先争优以来,我县的社会组织积极参与,也相应的 成立了领导班子,按照“一讲两评三公示”的要求,积极推动创 先争优活动。各党支部为提高党员的党性,积极采取外出学习、 相互交流的方式,不断提高组织成员的整体素质。如巴川中学积 极打造教师“健康工程”——实行“四个一”:每个工作日10:20全体党员集中到操场做一次课间操,每周分工会小组开展一次

XXX米跑,每月一次户外活动(远足、登山等),每期组织一次趣味运动会。一年来,共攥写心得体会XXX篇,发展规划XXX个,帮助就业XXX人,帮扶贫困学生XXX个,化解劳资矛盾XXX个。 (三)农村专业经济协会培育发展情况 ***同志在十*大报告中指出:“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提高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和农业综合效益。”积极培育和发展农村专业经济协会和农民合作组织,是建立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增强农业竞争力,繁荣农村经济的有效措施,也是农民表达利益的渠道、推动村民民主管理的重要载体,实现了村民和市场经济的接轨。一年来,我县培育了2农村专业经济协会,为农民带来了XXX万元的经济收益。虽然我县的农村专业协会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农村经济发展,但在培育上还是有一定问题的。如思想认识不到位,农民参与积极性不高,培育程度发展较慢;规范程度不高,没有形成利益分享、风险公担机制;规模小,能力也比较差,难于低于风险的侵袭。 二、社会组织的运行特点及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积极作用 (一)社会组织的运行特点 社会组织并不是组织成员及物资设备的简单集合和组合,它是组织成员为了实现同一目标而协同努力的集体。因此我县的社会组织具有以下特点:

深圳市社会组织发展规划实施方案

深圳市社会组织发展规范实施方案 (2010—2012年) 为贯彻落实《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深圳市综合配套改革总体方案》、《民政部深圳市人民政府推进民政事业综合配套改革合作协议》和《关于进一步发展和规范我市社会组织的意见》(深办〔2008〕66号),促进我市社会组织的培育发展和规范管理,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工作要求 (一)政社互动。 结合我市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及事业单位改革,建立新型的政社关系,完善公共治理结构,创新社会治理方式,构建公共产品的多元供给体系。新增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事项,凡可委托社会组织承担的,向符合条件的社会组织购买服务;将政府各职能部门不再行使和可交由社会组织承担的职能事项,转移或委托给社会组织承担;将事业单位可由社会组织承担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事项,转移或委托给社会组织承担。 (二)突出重点。 根据社会组织的活动领域及其功能作用,有计划、有重点地培育和发展一批在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中能够发挥积极作用的社会组织。我市社会组织近期发展的重点领域为工商经济、社会福利、公益慈善类社会组织和社区社会组织,以及非公募基金会。 (三)培育发展。 加快建设公共服务型政府的步伐,为社会组织的发展创造空间;创新社会组织登记管理体制,降低登记门槛;完善政府和社会组织沟通协调机制;加大政府投入,创新财政扶持社会组织的方式;构建社会组织

公共服务平台;完善支持社会组织发展的法规和政策,为社会组织发展和发挥作用提供法律和政策保障。 (四)规范管理。 建立健全政府各职能部门的分工合作机制,形成市、区、街道联动的监管体系,监督社会组织依照法律、法规、规章及其章程规范运作,明确社会组织作为独立民事主体的责任。 (五)分步实施。 根据社会经济发展状况和人民群众的需要,对社会组织进行整体谋划,按照分类、分批、分步实施的原则科学推进。 二、目标与措施 (一)构建明晰的责任体系。 工作目标:优化社会组织管理体制,明确政府各职能部门职责和社会组织责任。 具体措施: 1.市、区民政部门是社会组织的登记管理部门。负责社会组织的成立、变更、注销登记;对社会组织开展的活动进行日常监督和年度检查;对社会组织的违法行为视情节依法给予警告、责令改正、限期停止活动、撤销登记等行政处罚;对非法社会组织依法予以取缔;负责直接登记的社会组织的党建工作。 2.市、区相关部门是社会组织的业务主管单位,由民政部门直接登记的社会组织对应的部门为业务指导单位。业务指导单位应将社会组织纳入行业管理,通过提出建议、发布信息、制定导向性政策等方式对社会组织进行指导;通过转移职能、资金扶持、购买服务等方式支持社会组织发展;协助登记管理部门及其他有关部门查处社会组织的违法行为;会同有关部门指导社会组织的清算事宜。业务主管单位除履行上述

我国社会组织发展现状_问题与建议

在我国,社会组织的主体是社会团体、基金会和民办非企业单位三类组织,也曾被统称为民间组织、民间 非营利组织。现代政治学、社会学认为,社会组织与政府、企业共同构成当代社会的三大支柱,是构成和谐社 我国社会组织发展现状、问题与建议 文/孙伟林 第三,加强以党和政府为主导的维权机制建设,提高政府、工会、企业三方协调的质量。 政府应加强对三方协调的领导,吸纳工商联、个体和私企协会进入企业代表的组织,提高其代表的广泛性。与此同时,完善各级政府与工会联席会议制度,并建立工会与政府相关部门协调会议制度,共同研究关于职工权益的事项。在部署工作、检查监督、考核评估等环节形成联动机制。应通过制度安排,赋予工会参与涉及职工利益的各种决策听证的权利,完善政府决策程序。 第四,强化劳动保护立法和劳动执法,解决无法可依、有法难依和有法不依的问题。 我国劳动立法和执法方面存在不少问题:一是劳动立法在很多重要领域仍然是空白,如《就业促进法》、《劳动关系调整法》等劳动领域不可缺少的法律至今没有出台。二是已出台的法律法规往往可操作性较差。三是有法不依,致使劳动违法成为普通现象且长期得不到有效解决。当前,除了要进一步加大立法力度,还特别需要解决两个问题:一是从法律规定上加大对劳动违法行为的处罚力度,并使其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二是进一步强化劳动执法,切实解决劳动监察机构力量不够、难以应付日益增多的劳动违法案件的问题。应在制度安排上支持工会参与涉及职工利益问题的调查处理,赋予工会劳动法律监督处理权,直接参与侵犯职工权益案件的处理。 第五,进一步加强基层工会建设,解决基层工会工作过分薄弱的问题。 强有力的企业工会,是推动企业尊重员工、公正对待员工的最重要的力量。构建互利合作的劳动关系,前 提条件就是工会必须成为与资方对等的、代表劳方利益的主体。工会不一定采取与资方对抗的办法来维护职工利益,但工会必须强大到足以使资方不得不把其当作“合作”的对象。 为此,一是要进一步推进企业工会特别是非公有制企业工会的组建,把基层工会组建纳入党建工作规划、目标任务和整体考核评估体系之中。二是积极稳妥地推行上级工会指导下的企业工会负责人由职工直接选举的办法。三是进一步强化对工会及其工作人员的法律维护力度,对阻挠工会开展工作、对工会工作人员进行打击报复的行为,进行严厉惩处。四是进一步推行平等协商和集体合同制度,建立完善的行政救助和司法救助制度。 第六,广泛宣传工人阶级的地位作用和重大贡献,在全社会树立互利合作的和谐劳动关系理念。 要在各种宣传媒体开设工人阶级和工会工作专题栏目,不断提高各级党政对党的群众工作重要性的认识,不断提高社会各界对工厂企业、工人阶级和工会组织的关注度和认知度,推动社科研究机构、大专院校加强对新时期工运理论与应用实践的研究和教育。要让全社会特别是政府决策层认识到,不加快构建和谐劳动关系,不仅职工权益得不到保障,也不会有企业的健康成长,更不会有我国经济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和社会的稳定。 (参考文献:柳可白等:《当代工人阶级地位与作用》,中国工人出版社2007年版;中国工运研究所郭跃等:《关于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几个重大问题》) (作者:中国教科文卫体工会主席;海南省总工会常务副主席) 笔谈 Penconversations

社会组织宗旨规范

社会组织宗旨规范 一、总体思路 1、国家层面 遵守国家宪法、法律、法规和国家政策; 坚持党的领导,爱党、爱国、爱中华、爱领袖、爱人民,自觉先进性学习; 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团结、凝聚社会各界人士,紧紧围绕我国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发展的目标,促进社会组织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建设,为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和全面进步贡献力量。 2、本社会组织层面 为政府、社区、街道、学校、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会员及会员单位提供服务。 二、制定本单位宗旨的原则 1、以化解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秩序为原则 社会组织宗旨须遵循民间性、志愿性、自治性、公益性、非营利性等组织特征,以理性合法的方式将矛盾化解在基层,在各个阶层利益团体之间协调解决利益冲突,释放和化解矛盾,以此维护社会秩序为原则。 2、以实现在社会管理中的创新作用为原则 社会组织是社会管理体制的重要创新者。宗旨的制定以实现社会管理创新为原则,不仅有利于加强社会组织的管理和规范,还有利于

缓解登记管理机关等部门的管理压力,更有利于社会组织实现专业化的长远发展。 3、立足于改善民生,繁荣社会建设的各项事业为原则 社会组织宗旨建设原则,势必要求关乎民生的社会事业的发展,包括教育、卫生、体育、文化、就业、社会治安、社会保障等有序和健康发展。发挥其自身优势,既可以有效地缓解人民群众社会公共需求快速增长造成的压力,又可以推动科学、教育、文化、体育、卫生事业的繁荣与发展。 4、以推动社会制度变革与倡导价值功能为原则 从文化方面而言,社会组织宗旨建设原则,还兼具有推动社会制度变革与价值倡导的功能,在促进专业发展的同时,直接或间接地推动着社会制度的改良和变革,并倡导着进步与发展的文化价值观念。 三、实施本单位宗旨的路径 1、以全面促进社会建设为抓手,进一步明确发展思路 社会建设的一头连接政府职能,另一头连接社会组织,它是政府与社会合作的核心内容。宗旨实施以社会建设为抓手,促进社会组织的健康发展。 2、以是否有利于社会建设为标准,进一步改进实施方式 凡是有利于促进社会建设的宗旨实施方式,管理机关须给予更多理解、宽容和支持;凡是不利于社会建设发展的,管理机关在既有法律框架下要从严把关。现阶段实施宗旨须以服务意识,增强服务项目和服务能力为导向不断改进。

社区社会组织的培育与发展(精)

社区社会组织的培育与发展 近年来,随着城市社区建设的深入发展,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提高,社区社会组织已成为社区建设的一支重要力量,业务内容包括社区养老、再就业、城乡环境、托幼、体育健身、生活帮扶等,从邻里和谐相处的鸡毛蒜皮的小事,到下岗再就业的关乎民生的大事,在整合社区资源、提高居民参与意识、丰富居民物质精神生活、拓宽社区建设渠道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因此各级民政部门要充分认识培育发展社区社会组织工作的重要性,积极扶持社区社会组织的发展,引导社区社会组织为建设居民自治、管理有序、服务完善、治安良好、环境优美、文明祥和的新型社区作出积极贡献。一、健全机制,提供政策支持从居民需求出发,制定培育机制。社区民间组织的培育发展是一项系统工程,要以“党委领导、政府支持,上下合力、部门联动,社区牵头、居民参与”为工作方针,以居民需求为起点,以培育发展为重点,以登记备案为手段,紧密结合社区的特点,按照“需求的全面性调查、服务的个性化标准、资源的信息化管理”机制,精心筹划,周密安排,确保社区社会组织的健康、有序发展。同时,要充分做好准备工作,做到“三个摸清”,即通过调查研究,要摸清社区社会组织服务对象的数量、类型、分布等具体情况;通过召开社区居民代表、党员代表等参加的座谈会和设立征求意见箱等形式,广泛征求意见和建议,摸清群众的需求;根据群众的意见和建议,摸清影响和制约本辖区社区社会组织发展的突出问题。按照“需求的全面性调查、服务的个性化标准、资源的信息化管理”的工作原则,理清工作思路,将社区内的居民急需的服务项目、可为民服务的人员、可利用的服务设施进行梳理,分类建档,为社区民间组织培育发展奠定基础。强化功能入手,健全保障机制。要制定《培育发展和规范管理社区社会组织工作的通知》,对工作内容、工作责任、工作步骤、工作目标等提出具体要求,让社区社会组织的发展有理有据。针对社区社会组织发展起步艰难的问题,我们在尽力扶持的同时,要把政策用好、用实、用出效果,还要积极协调有关部门帮助解决实际困难。为一些资金运转较为困难的社区社会组织进行资金扶持,对一些社区的腰鼓队、秧歌队、健身队、老年大学,积极与相关部门及等街道办事处沟通、协调,放宽登记条件,降低准入门槛,简化登记程序,采取“先发展、后规范,先备案、后登记,部门联动、分类指导”的办法,对符合登记条件的社区民间组织,要纳入登记管理;对达不到登记条件的,可根据社区公益事业发展需要,自下而上,经社区居委会初审,街道(镇)、区民政部门逐级核准备案。还可动员驻区企业出资为社区社会组织举办各类有益活动,如举办文艺晚会和文体比赛活动等。部门、街道和企业的政策、资金扶持社区社会组织的发展奠定政治和经济基础。二、着力引导,搭建发展平台 1、积极组织引导,营造有利于社区社会组织发展的良好氛围。我们要本着吸引、培育、发展的理念,积极组织社区社会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为社会组织的健康发展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如通过有计划地安排社会组织参加各种广场活动,专题晚会,在宣传社会组织的同时,充分展示其在社区建设中的价值;通过引导社区社会组织开展“情系灾区群众”、“为残疾人献爱心”等爱心救助系列活动,展示社区社会组织的地位和作用,提高社区社会组织的社会认可度。 2、发挥示范作用,推动社区社会组织有序发展。在个别社区中,我们发展和培育一到两个社区社会组织,精心指导,让其在组织管理、活动开展上走在前列,充分发挥在整合社会资源、凝聚社会力

社会组织分类表

附件3: 口号征集活动的宣传介绍材料 目录 一、“新经济组织”类概念 (1) 二、“新社会组织”类概念 (4)

一、“新经济组织”类概念 新经济组织:是指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过程中,我国内地公民私人、港澳台商、外商全部所有或绝对控制的新出现的经济组织形态。另从所有制特征上看,现行法律、法规把这类经济组织统称为“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国家统计分类目录中包括:个体工商户、私营企业、外商经济控制企业、港澳台经济控制企业、非国有控股股份制企业、非国有控股混合所有制企业等。 1、非公有制经济:是指各种社会经济成份中公有制经济以外的其他经济成份。在我国现阶段,非公有制经济包括个体经济、私营经济、港澳台投资经济、外商投资经济以及混合经济和股份合作制经济中的非国有成分和非集体成分。 2、个体经济:又称“个人所有制经济”。个体经济通常是指生产资料归劳动者个人所有、以个体劳动或家庭成员劳动为基础,劳动成果归劳动者个人所有和支配的一种所有制经济成分。在我国,个体经济目前专指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登记注册的个体工商户。 3、私营经济:以生产资料的私人所有为基础的经济形式。私营经济与个体经济的主要区别在于,它是一种体现着雇佣劳动关系的经济成份。私营经济的主要形式是私营企业,包括:私营独资企业、私营合伙企业、私营有限责任公司和私营股份有限公司。 4、混合所有制经济:我国改革开放以来,不同所有制的投资主体对一个企业或公司投资所构成的经济类型。它含有国有、集体、个体、私营、外资等经济中的几种成份。其主要形式是混合所有制企业。 5、股份合作制经济:指兼有合作制和股份制两种性质的一种经济形式,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中探索出来的适合市场经济要求的一种集体经济的新的组织形式。其主要经济形式是股份合作企业。 6、港澳台商投资经济:我国香港、澳门和台湾地区的投资者到内地直接投资设立企业而形成的经济。其经济形式主要包括独资企业、与内地投资者合资或合作经营企业,以及其投资的股份有限公司。 7、外商投资经济:外国投资者在我国内地直接投资所形成的经济。其经济形式主要有四种形式:外资企业(又称“外商独资经营企业”)、中外合资经营企业、中外合作经营企业和外商投资股份有限公司。 8、个体工商户:是指个人从事生产劳动,生产资料或产品收入归个人所有,雇工7人(含7人)以下,以个人全部财产承担民事责任的经营形式,包括城镇闲散劳动力等自筹资金开业兴办,经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批准并领取营业执照的工业、手工业、客货运输、商业、饮食、服务(包括修理)和房屋修缮等个体经营者。还包括农村的非农业个体经营者。 9、非公有制企业:指在工商登记时登记为企业的,非国有或非集体性质的经济组织,包括私营企业、外商投资企业、港澳台商投资企业、非国有控股股份制企业。注意:非公有制经济范围包含个体经济,非公有经济组织包括个体工商户,非公有制企业不包括个体工商户。 10、私营企业:指由自然人投资设立或由自然人控股,以雇佣劳动为基础的营利性经济组织。包括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合伙企业法》、《私营企业暂行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独资企业法》所规定登记注册的私营有限责任公司、私营股份有限公司、私营合伙企业和私营独资企业。 11、私营独资企业:在我国,按有关法律规定,由一名自然人投资经营、以雇佣劳动为基础、投资者对企业债务承担无限责任的企业。

我国社会组织的现状与未来发展方向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wendangku.net/doc/bf11090164.html, 我国社会组织的现状与未来发展方向 作者:夏建中张菊枝 来源:《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4年第01期 摘要:在我国,大力发展社会组织主要是为了应对改革开放后的社会转型而产生的一些 社会新问题和新矛盾。当前,我国社会组织成为一个蓬勃发展的领域,但总体上尚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呈现出诸如强政府主导、结构不平衡、治理结构不完善、监管不规范、缺乏专业人才及自身能力不足等特点。基于此,社会组织的未来发展方向应该大力发展成员自主性和公益慈善类的社会组织,应当加大并规范投入扶持、开辟多种资源渠道,从而促进我国社会组织朝着更加积极的方向发展。 关键词:社会组织;初级阶段;发展方向 一、社会组织:概念的界定 社会组织,国际上通常称为“志愿者组织”或者“非营利组织”(NPO),主要是指以促进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为己任,不以营利为目的、具有正式的组织形式,且属于非政府体系的组织。相类似的概念还有“第三部门”、“非政府组织”等。 在我国,社会组织是官方使用的最新概念,之前官方正式使用的是“民间组织”这一概念,而此前基本上是以“社会团体”来称谓这种类型的组织。1998年,国务院分别出台了社会团体和民办非企业的管理条例,以法律法规的形式对两种形式的组织成立予以制度性规范,在《社会团体登记管理条例》和《民办非企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这两个文件中,分别对社会团体和民办非企业单位进行了基本的概念界定,指出“社会团体主要是指中国公民自愿组成,为实现会员共同意愿,按照其章程开展活动的非营利性社会组织,而民办非企业单位主要是指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其他社会力量以及公民个人利用非国有资产举办的,从事非营利性生活服务活动的社会组织”。1999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发布的《关于进一步加强民间组织管理工作的通知》,明确规定了对民间组织实行业务主管单位和登记管理机关双重负责的管理体制;该文件还正式提出了“民间组织”的官方称谓。后来,2004年国务院出台了《基金会管理条例》(试行)又正式将基金会从“社会团体”中分离出来,成为民间组织中相对独立的又一种类型。至此,社会团体、民办非企业以及基金会成为相互独立的三种类型,隶属于“民间组织”。近些年,社会组织开始逐渐进入官方称谓的范围,与“民间组织”的称谓并存,并逐步过渡到“社会组织”的概念。 从社会组织这一概念具有的特征来讲,主要包括民间性、非营利性、公益性、自愿性和自治性等特征。民间性是相对于国家公共权力部门而言,是指社会组织不是政府部门;非营利性和公益性是相对于市场化运作的企业而言,是指社会组织所从事的活动都不以营利为目的,是以社会公益事业、慈善事业和社会服务事业为主要宗旨,是为了发展公益事业实现公共利益;自愿性和自治性是针对社会组织组织成员的结合方式而言的,是指社会组织以成员自愿参加为

第七章 社会组织

第七章社会组织 1 什么是社会组织?社会组织与初级群体相比有哪些基本特征? 答:在早期的社会学家哪里社会组织常常被理解为社会本身或社会的一种结构状态。 现代社会学对社会组织的理解,一是从静态角度把社会组织理解为一种与初级群体不同的次级群体,即为实现某种特定目标而有意识建立起来的社会结构单位;另一种是从动态的角度把社会组织理解为将分散的社会成员聚合进来,并对它们的行动进行有效协调和管理的过程,也即社会的组织化过程。 与初级群体相比社会组织有如下基本特征: 第一,它是人们为了实现某个社会目标而有意识建立起来的,这与初级群体自然而然形成有根本的不同。 第二,有一个明确而具体的目标。这是社会组织的最重要特征,也是组织能够存在的依据,它为组织活动提供向导、并证明其存在的合理性和充当评估组织绩效的标准。 第三,有一个复杂而正是的结构。它保证组织内部分工有序、职责分明,各成员、部分得以协调一致地行动。 第四,有一组不依附于特纳和特定个人的组织角色。 2 社会组织的构成有哪些要素? 答:(1)一定数量的成员。这是组织存在和发展的先决条件。但是组织对成员都有一定的资格要求,而成员数量多少一般并无限定。 (2)特定的活动目标。目标是组织最重要的构成要素,它决定着组织的性质、发展方向和规模;这种组织目标要能够集中体现他们的共同愿望与利益。 (3)明确的规章制度。这是社会组织的共同规范;组织的规范通常以规章制度表现出来,它是组织用来规定其内部事务。并要求组织成员共同遵守的组织文件。 (4)正式的组织机构。组织的运行与管理通常是通过一定的工作机构来实现的。 (5)一定的物质设施。一个现实的社会组织要存在,必须要有一定的物质设施,如场所、办公设施等。 3 社会组织有哪些基本类型? 答:在我国通常是根据社会组织的性质和职能,将社会组织划分为五种类型,即政治组织、经济组织、文化组织、宗教组织和群众组织。 (1)政治组织。 (2)经济组织,物质资料的生产是社会生活中最基本的内容,承担着物质资料生产的经济组织也是人类历史上最古老的社会组织;现代经济组织是工业化以后出现的专业化的社会组织,它是一个庞大而复杂的系统。 (3)文化组织,这里的文化组织是指从事传播人类文化成果、科学研究、保障社会成员文明健康生活的内容广泛的多层次、多种类社会组织。这些组织都对社会精神文明建设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4)宗教组织在阶级社会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我国是一个多教并存的国家,主要有佛教、道教、伊斯兰教等。 (5)群众组织包括基层群众自治组织、某些政治性群众团体和社团组织。我国的基层群众自治组织主要指城市居民委员会和农村村民自治委员会。

主要的几种社会组织

主要的几种社会组织Revised on November 25, 2020

主要的几种社会组织 一、社会团体 社会团体,是指中国公民自愿组成,为实现会员共同意愿,按照其章程开展活动的非营利性社会组织。 国家机关以外的组织可以作为单位会员加入社会团体。 社会团体成立条件 (一) 有50个以上的个人会员或者30个以上的单位会员;个人会员、单位会员混合组成的,会员总数不得少于50个; (二) 有规范的名称和相应的组织机构; (三) 有固定的住所; (四) 有与其业务活动相适应的专职工作人员; (五) 有合法的资产和经费来源,全国性的社会团体有10万元以上活动资金,地方性的社会团体和跨行政区域的社会团体有3万元以上活动资金; (六) 有独立承担民事责任的能力。 社会团体含盖的主要范围 工商服务业类:商会、行业协会;科技研究类:科协 教育类:教育学会;卫生类:医学会;社会服务类:志愿者协会 文化类:文艺团体;体育类:体协;生态环境类:学生社团 法律类:;宗教类:;农业及农村发展类: 职业及从业组织类:;国际及其他涉外组织类:其他: 二、民办非企业单位 民办非企业单位,是指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其他社会力量以及公民个人利用非国有资产举办的,从事非营利性社会服务活动的社会组织。 民办非企业单位成立条件 (一)经业务主管单位审查同意; (二)有规范的名称、必要的组织机构; (三)有与其业务活动相适应的从业人员; (四)有与其业务活动相适应的合法财产; (五)有必要的场所。 民办非企业单位的主要内容 工商服务业类:咨询机构;科技研究类:研究机构;;教育类:学校 卫生类:医院;社会服务类:养老院、幼儿园;文化类:文艺团体 体育类:运动中心;生态环境类:法律类:;宗教类: 农业及农村发展类:职业及从业组织类: 国际及其他涉外组织类:其他:山东省最多,有三万多个。 三、基金会 基金会是指利用自然人、法人或者其他组织捐赠的财产,以从事公益事业为目的,按照本条例的规定成立的非营利性法人。 基金会类型 基金会分为面向公众募捐的基金会(以下简称公募基金会)和不得面向公众募捐的基金会(以下简称非公募基金会)。

深圳市社会组织总会

深圳市社会组织总会 深圳市社会组织总会(ShenZhen Non-Governmental Organization Federation,缩写ShenZhenNGO)(下称“总会”),成立于1993年,其前身是“深圳市社会团体总会”,业务主管单位是深圳市民政局,是以市本级依法登记的社会团体、民办非企业、基金会为主要服务对象的联合性、枢纽型的社团组织。2008年9月更为现名并确立了“团结社会组织、服务社会建设、创新社会文化、丰富社会价值、促进社会和谐”的办会理念。2008年底市委、市政府办公厅颁布的《关于进一步发展和规范我市社会组织的意见》中,明确要求“充分发挥市社会组织总会在联系政府与各社会组织中的桥梁纽带作用,促进社会组织的规范发展”;在2010年出台的《深圳市社会组织发展规范实施方案(2010-2012年)》中也提出:“应发挥深圳市社会组织总会的综合平台作用,承接政府部门和事业单位委托的关于社会组织的法规起草、政策研究、专业评估等事项,开展社会组织孵化、培训和能力提升等工作。”多年来,总会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相关文件的精神,遵循办会理念,践行职责使命,以服务全市社会组织为宗旨,以团结社会组织为己任,以促进社会组织健康、持续发展为使命,坚持改革创新、务实勤奋的作风扎实工作,初步建立了社会组织服务的搭建平台、承接职能、提升能力、建言献策、自律管理等服务体系,有效地促进了全市社会组织的发展。 总则 第一条本团体名称:深圳市社会组织总会(英文名:ShenZhen Non-Governmental Organization Federation)英文缩写:ShenZhenNGO。 第二条本团体的性质:本团体是由深圳市依法登记的社会组织及相关研究、支持等机构为主体,为加强交流合作、促进各自发展、实现共同目标而自愿组成的联合性、枢纽型、非营利性的社团组织。 第三条本团体的服务对象:在深圳市、区民政部门依法登记的社会组织;在国家和省民政部门登记,驻在深圳或设有分支机构的社会组织;在中国依法登记,在本市依法从事经贸、科技、公益活动的境外非政府组织。 第四条本团体的宗旨、使命和愿景。宗旨:平等、开放、包容、分享、共赢,全心全意为社会组织服务;使命:团结社会组织,服务社会建设,提升社会价值,丰富社会文化,推动社会和谐。愿景: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优质服务为基础、以整合资源为手段,通过若干年的努力,将总会打造成为凝聚社会组织力量,深得市委、市政府信赖,深受社会各界欢迎,具有创新活力、社会公信力和可持续能力的综合性、枢纽型品牌社团。 第五条本团体的业务主管单位为深圳市民政局,接受深圳市社会组织管理局监督管理和深圳市委、市政府相关部门的业务指导。 本团体依法履行信息公开、财务公开和年度报告披露的义务,自觉接受会员、社会公众、新闻媒体和政府相关职能部门的监督。 第六条本团体的住所:深圳市福华一路国际商会大厦A座20楼。

我们为什么需要社会组织

我们为什么需要社会组织 目前,我们正处在社会转型的加速期。这个时期的重要特征就是要从传统社会转换到现代社会,克服转型期存在的各种矛盾和问题。这种转换的重要任务就是重新理清政府与社会的职能,明确政府和社会的管理边界,达到政府管其该管的,社会进行自我管理的理想状态。要实现这一目标,有一个重要的途径就是建立发达的社会组织体系,这是我们现代社会所必需的,也是公民社会、法治社会所需要的。 我们现在最缺乏的是社会组织建设,可以这么说,在清除以血缘、地缘为主的底层宗族、宗法社会后,没有建立起健全的、发达的社会组织体系,因而在改革开放、经济多元化的今天,我们还在补上这一课。那么,我们为什么需要社会组织,它们到底在社会转型的过程中扮演着什么角色呢? 社会组织是加强社会建设、创新社会管理的必然诉求。近两年我们反复强调社会管理创新,目的就是加强社会建设。社会管理的核心就是要提升社会的自我发展、自我管理的能力。但经过几年的实践,很多地方走向社会管理中的“内卷化”,往往走上一条“增设机构、增加编制、提高格子”的老路,仍然是政府在管理社会,甚至是强化了政府对社会的管理,而没有实现我们设想的“社会管理社会”的目标。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其核心点就是社会组织不健全、不

发达,社会组织自我治理、自我管理的能力较差。所以创新社会管理,就必须培育好、发展好各种类型的社会组织。在当前结构转变、社会转型的过程中,要强化社会建设,发展社会组织就是其重要内容,如果我们再不大力发展社会组织,那么我们的社会就有可能出现畸形、产生分裂。 社会组织是构建“小政府、大社会”框架的前提条件。“小政府、大社会”是现代政府的发展趋势。著名的古典经济学家亚当〃斯密曾经指出“管得最少的政府才是好政府”。言外之意是,政府只要做经济发展的“守夜人”,这也是“小政府、大社会”的历史渊源。但在我国的传统政治生态中,如何实现从“全能型政府”向“服务型政府”的过渡,走出“大政府、小社会”的路径依赖,关键需要各类社会组织真正发挥“润滑剂”、“减压阀”的独特功能,协助政府实现对社会的良好治理。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我们一直在致力于建设“小政府、大社会”,但是,作为长期走政府主导型发展路径的我国,社会组织的发展如果仅仅依靠自发、自愿的模式,其发展还是存在很多困难。所以就需要政府去引导,需要政府去推动,需要政府去培育,营造有利于社会组织发展的良好、宽松环境,让其在既定的轨道上实现从量变到质变的飞跃,走进“小政府、大社会”的现代政府的框架。 社会组织是促进社会和谐、维护公平正义的现实基础。从世界各国实践看,在现代化社会中,社会结构呈“橄榄形”,

社会组织年终工作小结

社会组织年终工作小结 近年来,我市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改革社会组织管理制度促进社会组织健康有序发展的意见》精神,将社会组织培育发展作为巩固和扩大党的执政基础、创新社会治理、加强基层建设的一项重要基础性工作来抓,通过平台建设、能力提升、规范管理等措施,促进XX市社会组织健康发展,激发了社会治理的内生动力。 一、XX市社会组织发展概况 从发展数量上看:截至2018年12月31日,全市社会组织总计2045个,从增速上看,较2018年同比增长13%,较2018年同比增长11%;从类别上看,社会团体共计925个,民办非企业单位共计1115个,非公募基金会共计5个;从县区比较看,市本级社会组织588个,镜湖区111个,鸠江区210个,弋江区149个,三山区56个,经济技术开发区27个,江北集中区3个,无为县282个,XX县220个,繁昌县191个,南陵县206个。 从发展质量上看:近年来,我市社会组织发展形势良好,规模不断提升,从业人员专业化程度不断增强,自律意识和诚信观念明显提升,服务理念和专业能力逐步提高,涌现出一批内部机制健全、管理运行科学、社会公信力和影响力高的品牌社会组织。

从作用发挥上看:我市社会组织已深入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服务内容涵盖社会治理、社区建设、文化、体育、教育、科技、中介等多个方面,在促进经济发展,创新社会治理,提供公共服务、反映公众诉求,化解社会矛盾、激发社会活力、规范社会行为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在繁荣社会事业、参与公共管理、开展公益活动和扩大对外交往等方面都显示出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二、党员活动日 为积极推进社会组织党的组织和党的工作有效覆盖,从2018年2月开始,每月20日固定为 XX社会组织党员活动日,面向全市社会组织党员开放,通过党课讲座类、外出参观学习类、宣传教育类等丰富多样的主题和形式,切实增强活动的吸引力,更加注重贴近社会组织实际,进一步提高了社会组织党员参与党组织活动的积极性,实现了社会组织党组织活动从随意性向常态化转变,有效解决了社会组织党员难集中、学习难组织、活动难开展的困难,引导社会组织在党的领导下健康发展,真正发挥其服务群众、提升社会治理水平的优势和作用。截至2018年12月,已开展缅怀革命先烈弘扬革命传统、老兵上党课,秉承革命优良传统等11期活动,累计参与人次近450余人。 三、社会组织公益创投 2018年至今,XX市社会组织公益创投已连续开展三届,在实践中不断成熟和完善,总计安排活动资金200余万元,实施48个项目,内容涵盖青少年服务、孤

关于进一步培育发展和规范管理社会组织的方案

关于进一步培育发展和规范管理社会组织的方案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意见》(中发〔 2011 〕 n 号)精神,充分发挥社会组织在社会建设中的积极作用,结合我省实际,制订本方案。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健全和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格局,紧密结合行政体制改革和政府职能转变,按照“方向要积极、步骤要稳妥”的要求,坚持培育发展和管理监督并重,重点培育、优先发展工商经济类、公益慈善类、社会服务类、群众生活类社会组织,建立健全统一登记、各司其职、协调配合、分级负责、依法监管的社会组织管理体制,推动社会组织走出规范发展的路子,促进我省新的社会治理结构逐步形成,充分发挥社会组织在社会建设中的重要作用。 (二)基本原则。坚持党的领导,循序渐进,先行先试,改革创新;坚持去行政化、去垄断化的发展方向,加快推进民间化、自治化;坚持宽进严管,引入优胜劣汰竞争机制,鼓励社会组织发展,在发展中加强规范。 (三)总体目标。到2015 年,建立与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相协调的现代社会组织体系。数量稳步增长。社会组织数量每年增长1 。%以上,到2015 年,全省社会组织总量达到5 万个以上,平均每万人拥有社会组织5 个以上,其中珠江三角洲地区达到每万人8 个以上,初步形成发展有序、门类齐全、层次多样、覆盖广泛的发展格局。质量显著提升。社会组织专职工作人员队伍专业化、职业化水平明显提高,服务能力不断增强。社会组织整体水平明显提高,社会服务功能

更加完善。到2015 年,8 。%以上的社会组织具备现代社会组织的基本特征。作用明显发挥。到2015 年,大部分社会组织能够承担政府转移、委托、授权的职能,能够提供相应的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基本满足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参与社会服务、社会管理等多样化的需求,充分发挥社会组织在扩大群众参与、反映群众诉求方面的积极作用。社会事业加快发展。全面促进社会慈善、扶贫救助、经济服务、科学技术、教育卫生、文化体育、生态环境、社会信用等各项社会事业健康发展。服务更加健全。社会组织服务领域更加广泛,逐步实现专业服务标准化,社会服务多样化,推进社会组织品牌项目建设,社会服务层次全面提升。监管逐步规范。在积极培育发展社会组织的同时,严格依法监管,确保其健康有序发展,到2015 年,基本形成法律监督、政府监督、社会监督、自我监督相结合的监管体系。党建保障有力。充分发挥社会组织党组织的政治保障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形成组织健全、机制创新、服务领先的社会组织党建模式。 二、改革创新社会组织登记管理体制 (一)管理体制改革。除法律法规规定需要前置审批的以外,2012 年7 月1 日起,社会组织的业务主管单位均改为业务指导单位,实现自愿发起、自选会长、自筹经费、自聘人员、自主会务和无行政级别、无行政事业编制、无行政业务主管部门、无现职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兼职,推进社会组织民间化、自治化、市场化改革进程。放宽社会组织准入门槛,简化登记程序,申请成立社会组织,由民政部门直接审查登记。指导具备条件的社会组织及时成立党组织和群团组织。 (二)分类登记办法改革。 1 .行业协会商会改革。放宽行业协会商会准入条件,允许一业多会,允许按国民经济行业分类的小类标准设立行业协会,允许按产业链各个环节、经营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