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阿炳在1950》教案

《阿炳在1950》教案

《阿炳在1950》教案
《阿炳在1950》教案

《阿炳在1950》教案

【文本解读】

本文是中央电视台系列专题片《记忆》中的一个专题片“阿炳在 1950”的文字稿,可视为一篇报告文学。从内容上看,文字稿在“面”上写了阿炳的坎坷一生,在“点”上写了1950年为阿炳录音的过程和《二泉映月》成为世界名曲的经过。

正是这个录音,改变了阿炳的命运,挽救了阿炳的艺术生命;正是1950这个新中国建国伊始的时候,阿炳艺术生涯的这个转折才得以实现。所以文章不仅赞扬了阿炳虽饱经沧桑却仍对音乐有着执着追求的坚韧,而且讴歌新中国,讴歌党的文艺政策的主旨也跃然纸上。

文章分“录音之前”“录音过程”“录音意义”三个部分展开。

电视专题片在报道上是声画结合的,而电视专题片的文字稿,则是不见其电视画面,只闻其文字“声音”的解说词和人物同期声的结合体。也就是说,将解说词和人物同期声结合起来写人叙事,是电视专题片文字稿最重要的文体特点。基于这个特点,文章多角度、多层面地展示了阿炳人生的特点,再现了1950年为阿炳录音的过程和《二泉映月》成为世界名曲的经过。这样,让人读来如有亲历之感,突出了电视专题片文字稿的真实性与文学性的文体特点。

【教学取向】

本节课的学习目标是:1、了解阿炳坎坷的人生和抢救《二泉映月》这一珍贵文化遗产的经过和意义。 2、探究电视专题片文字稿“解说词”和“人物同期声”结合起来写人叙事的文体特点。3、了解、欣赏、感悟《二泉映月》。

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了解《二泉映月》的发现、抢救、传承的过程及其在音乐界的影响;教学难点是掌握电视专题片文字稿的文体特点和感悟《二泉映月》。

本节课教学设计的指导思想是重点突破,长文短教;教学设计按板块式教学模式设计。两个板块:1、初读文本,整体感悟;2、精读文本,合作探究。

本节课的教学方法是以读代讲,整体感知,合作探究。

以读代讲:因为文章很长,要给还没有接触课文的学生上本课的第一节课,如果不读,一切都是空中楼阁,所以我们采用了自由朗读、默读浏览、角色朗读、单独朗读、男女对读、对比读、层次读等多种读书方式。

整体感悟:先重点突破“录音过程”,带出对“录音之前”和“录音意义”的感知,然后整体感悟。

合作探究:这里的合作,是指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合作,老师和学生之间的合作。或对文本内容的理解,或对事件意义的把握,或对人物形象的分析,或对世界名曲《二泉映月》的欣赏,不一而足。特别是在谈欣赏《二泉映月》的感受时,启发学生由一个词到一个短语,再到主谓句(分别从学生和阿炳角度),最后到一段想象,让学生在畅谈中得到陶冶。

整个教学的实施,以多媒体手段为依托,以期达到层次清晰,节奏明快,教学密度大的目的。

第一个教学板块:初读文本,整体感知。

(上课前,点止课件封面的音乐)

上课,同学们请坐。(点开《二泉映月》的画面)

1、资料引入

同学们,音乐是没有国界的。日本著名指挥大师小泽征尔听完《二泉映月》之后,感动得双膝跪地,泪流满面;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二泉映月》被美国人民推荐为“世界十大名曲之一”。这支曲子何以征服世界?让我们一同来感受它的魅力吧。(点开音乐,音乐止)同学们知道《二泉映月》的作者是谁吗?(阿炳)嗯,同学们的涉猎面真广。今天,让我们来走进阿炳,走近阿炳的1950。请同学们翻开课本139页。(点开课题,板书课题)

2、识字解词

在阅读课文之前,老师将本文中容易读错的字词罗列在大屏幕上,下面请同学们采用接力的方式,把屏幕中的字词准确读出来。

沦为()金圆券()害煞()稀罕()衣钵()步履()蹒跚()糯米()乞怜()巅峰()耗尽()轰动()截然不同高山仰止千古绝唱

3、解读“录音过程”

弄清了这些,我们来走进文本。本文是央视系列专题片《记忆》中的一个专题片的文字稿。电视专题片在报道上是声画结合的。下面我们不妨来看一下《阿炳在1950》的视屏片段。(点开视屏,适时说出:“阿炳录音现场亲历者杨荫浏、曹安和、董催弟、黎松寿、曹志伟、曹培灵、祝世匡”)(视屏止)刚才我们听看的视屏片段中画面之外的声音就是“解说词”,最后画面中黎松寿当时说的话就是“人物同期声”。

我们今天要读的这篇文章,不是电视专题片,而是电视专题片的文字稿。(板书电视专题片文字稿及横线、箭头)在这里,我们就不见其电视画面,而只闻其文字“声音”了。而这里的“声音”就是“解说词”和“人物同期声”的结合体,它们一起来写人叙事。(点开名词解释的同时,板书“解说词”和“人物同期声”,学生默看)解说词:就是电视专题片画面之外旁白的内容,即本文宋体字展示的内容。人物同期声:就是电视专题片画面内人物在当时所说的话,即本文楷体字展示的内容。请同学们看到139页前面的部分,这些文字是不是宋体?(是)这就是解说词。再看下面不同形体的字,是不是楷体?(是)这就是人物同期声,就是电视专题片画面内人物在当时所说的话。

既然文题是《阿炳在1950》,就让我们先走进阿炳的1950年9月到12月的这段日子吧。请同学们看到课本的143面的1950年9月这一段,一直到145面1950年12月这一段完,就是典型的解说词和人物同期声结合体。让我们来再现刚才所看电视专题片后面的场景,老师来扮演曹安和,请科代表请出4位最能代表五华山中学和八(1)班形象的同学上台来,分别扮演解说员和录音时在场的祝世匡、黎松寿、曹志伟。(点出“录音过程”问题画面)请同学们带着老师给的问题,来听看我们的场景再现。

问题:第一首曲子录音成功后,阿炳有什么样的反应?他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反应?

明确:激动不已。他为他的音乐能够传承而激动。

请四位同学回座位,我们的场景再现完成了。请问大家,这一部分文字如果我们只保留解说词,而删去所有的人物同期声,我们会不会觉得关于阿炳的这些事情离我们比较远?而两者结合起来我们是不是觉得这些事情就离我们很近了呢?甚至会觉

得我们也在当时的录音现场呢?好,我再问大家,这三个多月里,在阿炳身上发生了哪两件重大的事情?请同学们在145页我们刚才读过的文字里找找看。找到之后把这两段文字读一读。哦,虽然阿炳耗尽了生命,但阿炳的这六支曲子被录下来了,是不是就可以保留下来,传承下去呢?我们再来看阿炳录完第一首曲子之后有何反应?请

同学们看144页的几段同期声,刚才描述阿炳反应的是谁?请黎松寿再把这段话说一遍。阿炳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反应呢?对,他为他的音乐能够传承而激动。

4、解读“录音之前”

对,阿炳的确有无与伦比的音乐才华,他的《二泉映月》轰动了中国,征服了世界,从而奠定了他中国民间音乐一代宗师的地位。那么,我们的这位民间音乐宗师怎么就油枯灯灭而耗尽了生命呢?也就是说,阿炳在录音之前有怎样的际遇呢?我们不妨来看文字稿的前面的内容,就是从开头一直到143页我们刚读过的地方。这部分主要写了《二泉映月》被发现的过程、阿炳的艺术生涯和坎坷人生。请同学们带着这些问题,一边迅速浏览一边讨论。(点出“录音之前”问题画面)

①请说说《二泉映月》被发现的过程。

明确:储师竹偶闻旋律;杨荫浏惊闻阿炳;拟定计划,就有了《二泉映月》的千古佳话。

②阿炳是怎样的人?

明确:阿炳虽饱经风霜,但却是一个心中装着民众的疾苦,正直,有骨气,自食其力,对音乐有着执著追求的人。

现在我们来《二泉映月》的发现过程。文本139页得解说词介绍关于阿炳和《二泉映月》的千古佳话时说得很概括。请同学们看一看下面黎松寿的同期声,读一读,我们觉得解说词和人物同期声结合起来写是不是显得更具体,更真实,更生动呢?我们再来了解阿炳坎坷的人生经历和艺术生涯,请同学们在140页到141页之间按顺序摘录一些有关阿炳生世的文字,并读出来。(学生在读的时候,老师慢半拍地解说:姓名、出生世间、四岁丧母、后来丧父,子从父业、双目失明、流落街头)现在,我们来结合阿炳的身世来看看阿炳是怎样的人。阿炳在沿街卖唱的过程中,从不乞怜,且自编自演的《金圆券害煞老百姓》深受民众喜欢。由此可见阿炳是一个怎样的人呢?(阿炳是一个心中装着民众的疾苦,自食其力,对音乐有着执著追求的人)

5、解读录音意义

大家的学习都很积极,老师为你们喝彩!1950年,带着对音乐的无限热爱,自食其力的阿炳永远的离开了。同学们,请看屏幕。这是无锡市人民政府为阿炳建造的坟冢,为阿炳雕塑的铜像,受到了全国乃至世界人民的景仰。那么,这跟这次录音有没有关系呢?也就是说这次录音意义何在呢?为了弄清这一点,请同学们先看思考题,再齐读文章后面我们还没有读过的部分,。(点出“录音意义”填空的画面)

思考填空。六首被抢录下的乐曲成了

这次录音竟然改变了

这次录音在甚至留下了重重的一笔明确:①阿炳的绝唱。②阿炳的命运。③中国音乐史上世界音乐史上。(答案根据回答依次点出)

同学们请翻到145面。“这六只被抢录下的曲子”预备读。

读过文章。我们再来看看这次录音的意义。第一个意义是,这六首被抢录下来的乐曲成了?(阿炳的绝唱)我们知道录音后仅仅三个月,阿炳就去世了。再来看第二个意义,请同学们在142页找找看,在录音之前阿炳是什么样的状况呢?(一女生读:P142倒数第二节)阿炳是沦落街头的瞎眼艺人。那录音之后呢?(一男生读:P146页第二、三节)阿炳登台演出。由此可以看出这次录音改变了阿炳的命运。看第三个意义,请同学们翻到146页,看看这次录音,在中国有什么影响?(一女生读:成为全国二胡比赛的必奏曲)在国外又有何

影响呢?(一男生读:美国、德国、法国的交响乐团都先后演奏过)可以看出这次录音在(中国音乐史上)甚至(世界音乐史上)留下了重重的一笔。

6、感知整体内容

到这里,我们已经完整的阅读了文章。我们不妨来做一番回顾,来整体感悟一下文章内容(点出整体感悟画面)

终生坎坷

录音之前音乐人生

录音缘由

一次成功

阿炳在1950 录音过程录后命名

激动不已

阿炳绝唱

录音意义轰动全国

征服世界

第二个教学板块:精读文本,合作探究。

我们理清了文章脉络,感悟了文章内容,我们师生不妨再度合作,来探究几个问题。

①作者为什么不用《阿炳和二泉映月》作为文题,而用《阿炳在1950》作为文题呢?

②请举例说明电视专题片文字稿将“解说词”和“人物同期声”结合起来写人叙事的特点。你觉得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③你在欣赏《二泉映月》的时候,有什么感受?

1、探究文题匠心。

探究问题①(点出问题①,作为一个画面)

新中国成立于那一年?那1950年呢?就是刚建立新中国。请同学们齐读,“如果没有黎松寿……”。如果新中国没有成立,还处在战火连连的岁月里,没有党和国家的关心,这些“如果”可能发生吗?那会是什么结果呢?那么作者用这个问题的用意是什么呢?是不是为了突出新中国成立对阿炳的重要呀?(与学生对话以后点出点拨)

老师的点拨:这些“如果”是课文所写的几个内容的概括,但透过新中国建国伊始的背景,我们也可以感受到作者是对新中国的讴歌,对党的文艺政策的歌颂。没有新中国,又哪来阿炳艺术生命的新生?(也就是说,新中国给了阿炳不朽的艺术生命。另色板书文字、横线、线头)这是本文主题的一个重要方面,这就是作者用这个文题的匠心。

2、探究文体特点。

探究问题②。(点出问题②,作为一个画面)

你们可以回顾一下,写《二泉映月》被发现的经过,写道士必须精通音乐,写为阿炳录音的过程等这些事实的时候,是不是都用了解说词与人物同期声相结合的方法呀?请同学们选取其中一例,和同桌讨论一下,然后发表自己的见解。

(与学生对话以后点出点拨)

老师的点拨:电视专题片文字稿,既有大量的解说词旁白,也有很多人物的同期声叙述,这样多角度、多层面地展示了阿炳的坎坷人生和艺术生涯。这样写使人读来如有亲历之感,突出了电视专题片文字稿的真实性与文学性的文体特点。

3、探究《二泉映月》。

下面就请同学们来欣赏《二泉映月》,直面阿炳坎坷的一生。

(点出以《二泉映月》为为音乐背景的六张幻灯片)听完了《二泉映月》,同学们有什么感受呢?请大家畅所欲言,可以说一个词,可以说一个短语,或者说一个句子。站在阿炳

的角度,可以说阿炳想着什么、思考着什么、感到怎么样;站在你自己的角度,可以说我想到了什么、感到怎么样。(点出问题③,作为一个画面。老师由简到难的启发,让学生由简到难地充分展示,记住,这里要形成高潮)

有人说《二泉映月》就是阿炳的人生写照。同学们,阿炳一生坎坷,这对阿炳是不幸的,但这坎坷人生对阿炳的艺术生涯来说又何尝不是一笔财富呢?是这笔财富让他有了创作的灵感、冲动、激情,于是这首曲子就从他的心底流出来了。(先和学生对话,学生展示以后点老师的感受)

听了同学们的感受,老师也想谈谈老师的感受:在这首乐曲中,阿炳诉说了自己饱经辛酸的一生,流露出伤感苍凉的情绪和凄切哀婉的愤慨,表达了阿炳对辛酸现实生活的沉思,寄托了对生活的热爱和憧憬。

4、探究延伸。

请同学们课后为阿炳写一篇100多字的人物小传。

5、课堂小

结。

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了《阿炳在1950》直面了阿炳的坎坷人生和艺术生涯,欣赏了由这位宗师创作的世界名曲,了解了电视专题片文字稿的写作特点。同时,老师也领略了同学们的风采,老师真心的祝福你们在今后的日子里学习进步、身体健康!

附:板书设计(红黑横线、括号、红黑箭头掉了)

阿炳在1950

解说词

电视专题片文字稿阿炳艺术生命不朽

人物同期声

中班纸袋玩偶教案

中班纸袋玩偶教案 1 教案一:纸袋玩偶 活动目标: 1、学习用纸袋按照要求制作出漂亮的玩偶。 2、体验自制玩具的快乐。 活动准备: 白色纸袋、彩笔、剪刀、抹布、各种人物、动物的五官

浆糊每张桌子一盒 玩偶范例。 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引起幼儿兴趣。 1、教师出示纸袋小熊猫,以熊猫的口吻说:小朋友,你们知道我是谁吗?我是小熊猫。 今天,我是到你们班来找小伙伴的,请你们照我的样子做几个小伙伴好不好。 二、引导幼儿观察纸袋小熊猫的制作方法。

1、在纸袋上部适当位置贴上小熊猫的眼睛、嘴巴,也可以用彩笔画出来。在纸袋上面适当位置贴上小熊猫的两只耳朵。 2、在纸袋两边中下部剪两个小孔,大小能伸进手指即可。 3、把一只手伸进纸袋,大拇指和小指分别伸进纸袋两边的小孔,做小熊猫的手,纸袋玩偶就做好了。 三、交代要求,幼儿操作,教师指导。 1、下面请小朋友来为小熊猫做伙伴,老师这里有许多小动物头像,可以先看看他们长得怎么样,然后在想想你想做哪种小动物,用什么方法做。幼儿先看玩偶范例,然后动手

制作,每个小朋友要尽量注意跟别人做的不一样。 2、鼓励能力强的幼儿制作两个不一样的玩偶,帮助能力差的幼儿完成作业。 四、总结评价,结束活动。 教师评价作品,可从五官位置、色彩的选用去评。 幼儿将玩偶套在手上,两两对话,学习用玩偶的口吻对话和表述。活动延伸: 将好的玩偶放在语言角内,供幼儿练习讲话,促进幼儿语言发展,培养相互交往的能力。 五、评价幼儿的作品并鼓励幼儿大胆的展示自己的作品。

1、表扬认真制作的小朋友。 2、鼓励幼儿大胆的展示自己的作品。 活动延伸: 把折好的纸袋玩偶放在美工区,展览,回家的时候和爸爸妈妈说说你制作的纸袋玩偶。 引导幼儿区域活动时再次制作纸袋玩偶。 2

《阿炳在1950》教学设计

《阿炳在1950》教学设计 作者:朝阳县羊山实验中学李树锐 教学目标: 1、理解并积累生字生词,了解阿炳的悲惨身世,学习本文多角度、多侧面展现人物命运的写法。 2、解说词中将记叙、议论、抒情和说明融为一体,增强真实感的特点。 3、梳理文章结构,了解阿炳的经历和他的《二泉映月》;了解电视媒体声画结合的特点,将解说词与同期声结合起来叙事写人。 4、感受我国民间艺术的魅力,培养对祖国民间艺术的热爱。 教学重点:目标1. 教学难点:目标3. 教学方法:朗读、研讨。 课型:新授课。 课时数: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二泉映月》这首曲子就是阿炳一生的真实写照。阿炳出生在畸形的家庭中,幼年丧母,青年丧父,中年时流落街头卖艺,悲苦的一生,都在他自己创作的乐曲中倾听出来。《二泉映月》的旋律委婉流畅,跌宕起伏,意境深邃。乐曲有时像对美好景色的回忆,有时像对黑暗社会的控诉,深刻地表现了作者在旧社会饱尝辛酸的感受和刚强不屈的性格,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阿炳的《二泉映月》不只是琴声,更是他的心声。 二、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1、“阿炳”的一生是悲惨的,他有很多坎坷的经历,特别是在1950年,这是改变他命运的一年。题目点明了人物、时间,既限制了文章写作时取材的重点,也暗示了这一年对阿炳的重大意义。 2、本文具体作者不详。本文是中央电视台系列专题片《记忆》中的一个专题“阿炳在1950”的文字稿。 3、阿炳(1893—1950):原名华彦钧,民间音乐家,江苏无锡东亭人。当地雷尊殿道士华

清和(号雪梅)之子。阿炳幼时便表现了罕见的音乐天赋,在他10岁那年,父亲便教他迎寒击石模拟击鼓,练习各种节奏。12岁那年,阿炳开始学吹笛子。17岁时,阿炳正式参加道教音乐吹奏,他长得一表人才,还有一副好嗓子,被人们誉称为“小天师”。 1914年,华雪梅去世,阿炳成为雷尊殿的当家道士,与堂兄华伯阳轮流主管雷尊殿的香火收入。后由于经营不善,阿炳又染上恶习,生活逐渐潦倒,在他34那年,双目相继失明,因生活所迫,流浪街头,卖艺为生。 1950年夏,中央音乐学院杨荫浏、曹安和教授专程来无锡为阿炳演奏录音。此时阿炳已完全荒弃音乐达三年之久,经过三天的练习,分两次录音,共留下《二泉映月》《听松》《寒春风曲》三首二胡作品和《大浪淘沙》《龙船》《昭君出塞》三首琵琶作品。后《二泉映月》、《大浪淘沙》获二十世纪华人经典音乐作品奖。 4、《二泉映月》:是一首用变奏、衍展手法写作的作品。开始有一个像是感怀、叹息般的引子,几小节后出现的主题具有感慨万千的情绪。这个主题在全曲出现多次,随着旋律的发展,时而深沉,时而激扬,时而悲恻,时而傲然。激昂悲愤的语调,似乎倾吐了作者的屈辱和痛苦,诅咒了现实的残酷和社会的不平,同时又充满了对未来的憧憬与希望,但又交织着疑问和伤感。 5、《二泉映月》的影响:世界上许多著名的交响乐团演奏过(如美国的波士顿、费城;德国斯图加特室内乐团;法国里昂等);有人说:如果贝多芬创造了西方音乐的《命运交响曲》,那么阿炳就创造了东方音乐的二胡《命运交响曲》;《二泉映月》是中国二胡比赛的必奏曲。 6、学习生字: 阿炳.(bǐng)害煞.(shà)勒.令(lè)聆.听(líng)稀罕.(han) 衣钵.(bō)搀.扶(chān)糯.米(nuò)报酬.(chóu)耗.尽(hào) 7、理解生词。 三、默读课文,理清条理: 第一部分:写1950年秋,中央音乐学院两位教授回故乡为阿炳的演奏录音的缘由,并用倒叙、插叙穿插介绍了阿炳的艺术生涯和坎坷人生。 第二部分:详细介绍为民间艺术家阿炳录音的经过,并简介录音后三个月饱经沧桑的阿炳吐血病故。 第三部分:主要写抢救《二泉映月》这一珍贵文化遗产的经过和意义。 四、阅读课文,根据课文内容,为阿炳写一个100字左右的小传。

Unit 1 This is my new friend教案

Unit 1 This is my new friend. Lesson 1 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 1) 认读单词China, American, England 2) 用句型Hi, I’m…I’m from…介绍自己,会用Nice to meet you. Nice to meet you, too. 进行问好。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听、说、表演的能力,小组合作的精神。 二、教学重点 1. 帮助学生运用Hi, I’m…I’m from…介绍自己。 2. 学习有礼貌的进行交流。 三、教学难点 对句型的熟练掌握。 四、教学过程 1. Warm—up T: Now stand please! Let’s sing! Hello! How are you?(边唱边作动作,唱后与学生问好Glad to meet you(学生会回答:Glad to meet you too!)——课件“歌曲” T: Very good ,Now sit down please, everyone. 2. Presentation 1) 字母教学 T: What’s this ?——课件水果 S: apple, banana, cake, doughnut, egg. T: What’s the first letter? S: “A”——出示课件“A” T: together A, A, A, A, A, A, A .(学生跟读) Now everyone fingers up ,please! Look point and say “Big A big A one two three , small a small a ,one.” T: The first letter is…(学生说出B) ——出示课件“B” Together B , B , B,B B ,B , B .(学生跟读)

五年级英语学案-unit_1_meeting_new_friends_part_a_教案

Unit 1 Meeting New Friends Part A 教案 教学目标 1.学习单词tall, pupil, Australia,能够初步运用beside, behind, on 等表示方位的介词。 2.学习句型:Who’s that boy? Which boy? The boy beside/behind/with…. He’s a new pupil. 3.学习字母组合ch 和tch 在单词中的发音。 4.学说韵律诗:Who’s the Girl? 5.学唱歌曲:Do You Know the Tall Boy? 6.功能:能用英语描述他人。 1).能够初步运用beside, behind, on 等表示方位的介词。 2).学习并运用Who’s that boy? Which boy? 等句型。用英语描述他人所处的方位。 教学过程 Step 1 Warming up 1.师生互致问候。 2.师生自由对话,如:×××is our new friend. Hello, ×××! Nice to meet you. Where are you from? Which class are you in? Can you sing? Can you play basketball? 等。 3.欣赏歌曲:Do You Know the Tall Boy? 4.教师指着歌曲的题目说:“Do you know the tall boy?”边说边出示单词卡片ball, wall, tall,帮助学生学习新词tall 的音、形、义,然后告诉学生:“He is our new friend, Peter. Today let’s talk about Meeting New Friends.”揭示并板书课题:Unit 1 Meeting New Friends Part A。 Step 2 Review 复习音标 Step 3 Presentation (一)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1.教师说:“You are in Grade Five now. In your English book you will meet a new friend. His name is Peter. He is a new pupil. He’s from Australia. He can play football. He’s very good at sports.” 2.教师在黑板上或电脑上出示下列句子:His name is…He’s a new…He’s from…He can…He’s very good at… 3.教师播放课文录音或教学光盘,学生边看边从对话中找出答案。 4.请个别学生带着书上台,将黑板上的五个句子补充完整。 5.教学单词pupil 和Australia。 (1)教师出示Peter 的头像,一边贴在黑板上的五个句子的旁边,一边说:“His name is Peter. He’s a new pupil.”出示单词卡片pupil,教学单词pupil。告诉学生pupil 与student 的区别。教师让学生用单词pupil 说句子,如:I’m a pupil. He is a pupil. She is a pupil. We are pupils. Peter is a new pupil.等。 (2)教师指着Peter 的头像接着问:“Where is Peter from?”引导学生看第三个句子:He’s from Australia.出示单词卡片Australia,教学单词Australia。告诉学生地名的首字母要大写。复习Beijing, Taiwan 和London 的音和形。教师出示澳大利亚的国旗、伦敦大本钟、北京天安门、上海东方明珠、台湾阿里山等图片,让学生用She’s/He’s from?. I’m from?.练说句子。 (3)文化渗透。教师通过视频和图片介绍澳大利亚的风土人情。 6.教师采用不同的方法帮助学生读熟上面的五个句子。 (二)学习句子:The tall boy beside Wang Tao. 1.教师出示小猫在纸盒里、纸盒上、纸盒后面和纸盒旁边的图片,让学生理解beside 和

节约用纸教案_

节约用纸 教学目标: 1.知道看书,写作业等等都离不开纸,纸已经成为我们学习生活中的一部分。 2.体会纸来之不易,所以我们要珍惜节约。 3.认识到节约用纸就是保护森林,保护我们人类生存的环境,保护地球妈妈的同时实际是在保护我们人类。 教学重难点: 体会纸来之不易,要珍惜节约。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作为学生,我们平时和纸打交道最多,看书,写作业等等都离不开纸,可以说,纸已经成为我们学习生活中的一部分。 师:想想在我们生活中哪些地方用到了纸? 生:我们上课用的课本;写作业用的作业本;美术课画画用的白纸;写信要用信纸;吃完饭嘴上有油要用餐巾纸;手工可要用得色卡纸;上完厕所要用卫生纸...... 二、纸的制作过程。(体会纸来之不易,所以我们要珍惜节约) 师:说得不错!你们刚说的物品都是用纸做成的,在我们身边还有许多东西也需要用到纸,比如:我们得的奖状,各种商品的包装盒,人民币,画家画画用到纸,写信时要用的邮票等等,既然纸对我们这么重要,那你们知道纸是怎样制成的吗?生汇报。 师:询问、上网都是学习的好途径,同学们能用这么多的方法学习老师真为你们感到高兴!你们说得都对,纸是由树木、麦秸秆、稻草等农作物经过加工制造而成的,不过树木是纸的主要来源,但是要想让这高大粗壮的树木变成着白白的纸,中间还有许多复杂的工作要做,你们想不想看看呢? 师:看完了造纸的过程孩子们你们想说些什么吗?生汇报。 师:嗯,老师和同学们想得一样,原来造纸这么麻烦,我们使用的每一张纸都来

之不易,我们还发现,纸的原材料是树木。 1.大量的纸是用木材制造的,全国一年造纸消耗木材1000万立方米。 2.现在世界上主要造纸国家几乎全部用木材纤维造纸,所以全世界都在砍树。 3.有关资料告诉我们,制造一吨纸需要砍树17棵,用掉1500升燃油。可以说小小的一页纸,就是大大的一页金。 我们算了一笔帐,回收一吨废纸可生产800吨再生纸,减少砍伐17棵大树,节省3立方米的垃圾填埋场空间,减少35%的造纸污染。 前两天老师做了一个每天用纸情况调查,就以1个班为例,如果我们每人每天用8张纸,全班有45人,我们一天就用去约360张纸,一本书90页,大约就是4本书那么厚,如果全校有30个班,如果每人每天用8张纸,全校有1350人,学校每天就要约用去10800张纸,你们觉得多吗?(多)而我们全国有那么的学校那么多学生那么多的书,那得用多少张纸呀!如果我们全国小学生每人每天节约一张纸的话,一天就可以节约出一片森林来,这样对我们的生活有很大的帮助!同学们,真是不算不知道,一算吓一跳啊。事实的数字告诉我们,我们一定要节约用纸。可是我们生活中浪费纸的现象非常严重。 师:我们每天都要用掉大量的纸张,如果再不注意节约,不注意回收,就会造成更多的森林被砍伐,造成更多资源的浪费,造成更严重的水土流失,人类生存环境的破坏。 师:那你们谁知道树木,尤其是森林对我们人类有什么好处呢? 生:森林可以放出氧气让人们吸收。森林可以阻挡洪水和沙尘暴。 森林还可以...... 师:同学们懂得课外知识可真多!老师把你们说的话总结一下。(课件出示森林的作用) 看来森林对我们的贡献挺大的!如果没有它们,我们的世界会变成什么样子呢?(出示树木被破坏的图片) 师:孩子们看完这组图片你们的心情如何? 生:心情非常不好!心里很难受!看着特别不舒服!…… 师:那你们有什么要跟老师说的吗?

人教版(精通)英语五上《Unit 1 We have new friends》教案

Unit 1 We have new friends. 重点句型 1. Who’s that girl? 2. She is my new friend. 3. What’s her name? 4. How old is she? 5. She’s a pretty girl. 6. She has beautiful long hair and big bright eyes. 7. She’s cute and active. 8. Is she g ood at her school work? 9. She’s good at Chinese, maths, and science. 一.写出下列单词和短语: 1.英国: 2.澳大利亚: 3.新西兰: 4.朋友: 5.我: 6.(我)是: 7.道路: 8.街道: 9.什么: 10.我的: 11.你的: 12.名字: 13.年级: 14.班级: 15.你,你们: 16.在…里面: 17.聪明的: 18:安静的: 19.漂亮的: 20.他的: 21.她的: 22.眼睛: 23.鼻子: 24.嘴: 25:…怎么样: 26:相互: 27:回家: 28:在…居住: 29.想要做…: 30:愿意做…:

二.根据汉语完成句子: 1.我叫鲍勃。我十一岁。我来自于英国。 _______ Bob. I’m eleven. I _________ ________ Britain. 2. 欢迎来到我们的班级。 _____________ ______ our class. 3. 你好,我叫周培。你叫什么名字? Hello, I’m Zhou Pei. _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 4.你在哪个班级?我在五年三班。 What _________ are you in ?I’m in 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 5.哇,我们在同一个年级,让我们成为朋友吧。 Oh, we are in _________ _________ grade. ________ _______ friends. 6.你在哪里住?我住在格林路。 __________ do you _______?I live _______ Green Road. 7.你的房子号码是什么?它是23.你呢? _________ your house _________?It’s 23. ________ about you? 8.我们相互住的很近。让我们一起回家吧。 We live _______ ______ _______. Let’s ______ home together. 9.凯特,那个女孩是谁? ________ ______ that girl, Kate? 10.她多大了? ________ ________ is she? 11.她是一个漂亮的女孩。他又漂亮的长发和大的明亮的眼睛。

八年级语文下册 18 阿炳在1950课文分析 版

18. 阿炳在1950 文章主要通过介绍阿炳在世的最后一年,中央音乐学院的两位音乐家来到刚解放的无锡为民间艺术家阿炳录音的经过,介绍了阿炳的人生经历,也叙述了《二泉映月》成为世界名曲的经过,赞扬了阿炳饱经沧桑却仍然坚强不屈的性格。 课文可以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1950年秋天……我们已无缘听到了。”),写1950年秋,中央音乐学院两位教授到无锡为民间艺术家阿炳的演奏录音的缘由,并用倒叙、插叙穿插介绍了阿炳的艺术生涯和坎坷人生,以及他敢叛逆、有骨气的性格。 第二部分(“1950年9月2日……催弟也随之而去。”),详细介绍为民间艺术家阿炳录音的经过,并简单介绍了录音三个月后饱经沧桑的阿炳吐血病故。 第三部分(“这六首被抢录下的乐曲成了阿炳的绝唱……《二泉映月》已成为代表中国民族音乐的世界性经典曲目。”),主要写抢救《二泉映月》这一珍贵文化遗产的相关经过和意义,并说明它已成为代表中国民族音乐的世界性曲目。 写作特色 1.作为一篇电视专题片的文字稿(可视为报告文学),本文在叙事方式上最显著的特点是:由多个人、多角度地叙事。 作者多角度、多层面地展示了阿炳饱经沧桑的人生,从内容上看,作品既介绍了阿炳的人生经历,也叙述了《二泉映月》成为世界名曲的经过;既“点”上写1950年为阿炳录音的经过,又“面”上写阿炳饱经沧桑的一生。在“点”上写为阿炳录音的经过时,既详写了名曲《二泉映月》的录制,也略写了其他五首曲子的录制,并补充说明了《二泉映月》成为绝唱的原因;在“面”上写阿炳的一生时,既写了他的艺术生涯,也写了他的铮铮傲骨,还同时叙写了他的出身及爱情生活等。文章从黎松涛、电视台记者宋一民、祝世匡、曹志伟等多个人物的角度去介绍阿炳饱经沧桑的一生。这样多角度、多层面的叙事,增强了所述人物、事件的真实性;众多人物的同期声采访既增添了历史感,也增添了现场效果;与此同时,也增加了电视画面的可看性。解说词中则又综合运用记叙、议论、抒情和说明。

幼儿园中班教案《纸》

幼儿园中班教学计划《纸》 中班教学计划《纸》适用于中班的主题教学活动,让孩子们根据孩子们歌曲的语言格式创作孩子们的歌曲,收集各种纸制品,并理解纸的不同用途。快来看看幼儿园班《纸》。 活动目标: 1.收集各种不同的纸产品,以了解纸的不同用途。 2.根据儿童歌曲的语言格式创建儿童歌曲。 3.用纸来改变不同的物体并体验幸福。 4,对儿童学习纸起源的兴趣。 5.培养您敢做,努力学习和学习的优良品质。 活动准备: 磁带,录音机,教具-各种纸制品(餐巾纸,纸碗,纸盘,信头纸,小纸伞,绘画纸,报纸,皱纹纸,书籍,纸箱)。手绘图纸,记录纸。 活动程序: 1.取出各种纸制品,请仔细观察,然后再谈。 -这些是用来干什么的? -你在哪里看的? -还知道那里有什么纸制品吗? -人们如何使用它?

简介:工厂的叔叔和姨妈处理过的纸张可以变成我们生活中经常使用的很多东西,给我们的生活带来极大的便利!请孩子们和爸爸妈妈一起回家,看看纸是什么。在上一课中,我们一起唱了孩子们学到的一首歌,“纸上的爱变了”。 2.孩子们一起唱歌《 Paper Love Variant》,并指导孩子们根据孩子歌曲的语言格式改编歌词。 (1)引导孩子根据歌词创作动作。 -孩子们唱歌时会变成什么? -然后,除了油条,您还要用纸折叠吗? (2)引导孩子改写歌词。 例如:孩子说,“我将风扇折起来。老师指导孩子变成一而变成小风扇。“ 3,孩子在桌面上拿一张纸,根据自己的经验来折叠各种东西。 -因此,现在孩子们已经改变了台式机上的资料,看看您可以更改什么? 孩子们可以自由地在桌子上拿纸,并根据自己的经验折叠各种东西。老师巡逻,引导并记录孩子折叠的各种纸玩具。 肖克克:造纸是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它与指南针,火药和印刷技术相结合,为中国古代文化的繁荣提供了物质技术的基础。纸张是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很可能起源于中国南部。

闽教版五年级上册英语教案Unit 1 Meeting New Friends Part A

Unit1 Meeting New Friends Part A 【教学目标】 一、语言知识目标 1.学习单词tall, pupil, Australia,能够初步运用beside, behind, on等表示方位的介词。 2.学习句型:Who’s that boy?Which boy? The boy beside/behind/with….He’s a new pupil. 3.学习字母组合ch和tch在单词中的发音。 4.学说韵律诗:Who is the Girl? 5.学唱歌曲:Do You Know the Tall Boy? 6.功能:能用英语描述他人。 二、语言技能目标 1.能用英语描述他人所处的方位。 2.能用英语介绍他人的一些简单信息。 三、情感态度 通过学习谚语A friend in need is a friend indeed.(患难见真情。)告诉学生要善于交友,团结友爱。 四、文化意识 了解澳大利亚的概况。 【教学重难点】 让学生学会用英语描述他人,用英语描述他人所处的方位,学习谚语A friend in need is a friend indeed.(患难见真情。)告诉他们要善于交友,团结友爱。 【教学准备】 1.单词卡片: (1)单词卡片:ball, wall和tall等。 (2)词组卡片:play basketball, play the violin等。 (3)一些班级的牌卡片。 (4)新词beside, behind和Australia的卡片。 2.澳大利亚的国旗、伦敦大本钟、北京天安门、上海东方明珠、台湾阿里山等图片。

3.Peter的头像一张,玩具娃娃一个,本班学生集体照一张。 4.录音机或教学光盘。 【教学过程】 Step1Warming up 1.师生互致问候。 2.师生自由对话,如: ×××is our new friend.Hello, ×××!Nice to meet you.Where are you from?Which class are you in?Can you sing? Can you play basketball?等。 3.欣赏歌曲:Do You Know the Tall Boy? 4.教师指着歌曲的题目说:“Do you know the tall boy?”边说边出示单词卡片ball, wall, tall,帮助学生学习新词tall的音、形、义,然后告诉学生:“He is our new friend,Peter.Today lets talk about Meeting New Friends.”揭示并板书课题:Step2Review 1.复习词组:play basketball, play the violin, play football, ride a bike等。 (1)教师出示词组卡片,学生边认读边做相应的动作。 (2)游戏——我做你说。 游戏规则:每组请一位学生上台,面向全体学生站好,教师出示词组卡片,台下的学生发指令,台上的学生快速做出相应的动作,做得又快又好的学生所在的小组获得加分。 2.复习句型:Who is that boy/girl? Which class are you in? (1)教师出示班上个别学生的照片,将学生的脸部遮住,然后问:“Who is that boy/girl?”学生用That is….来猜,猜对后,请该学生起立,教师问:“Which class are you in?”学生根据实际回答。 (2)教师出示“三年(3)班”、“六年(5)班”等班的牌卡片,请学生说一说,写一写。 Step3Presentation (一)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1.教师说: “You are in Grade Five now.In your English book you will meet a new friend.His name is Pete r.He is a new pupil.Hes from Australia.He can play football.Hes very good at sports.” 2.教师在黑板上或电脑上出示下列句子: His name is….He is a new…He’s from…He can….He’s very good at…

最新【幼儿园中班数学练习题】幼儿园中班折纸活动教案.doc

【个人简历范文】 折纸艺术在我国源远流长,历史悠久。折纸活动取材简便,易学易做,低碳环保。下面是为大家准备的幼儿园中班折纸活动教案,希望大家喜欢! 幼儿园中班折纸活动教案范文1 目标 1、引导幼儿学习用四角向中心折纸的技能。 2、引导幼儿继续学习按图示折纸的方法。 3、培养幼儿仔细、耐心的习惯。 准备 正方形彩纸、图示 过程 1、入活动,引起兴趣 “小朋友,在八月二十的集场上,你看到哪些东西呢?今天我们就来折许多新衣服,这好后摆一个衣服摊好吗?” 2、引导幼儿学习按图示折纸 “今天我们要来学习一种新的折纸本领,就是从四角向中心折,请小朋友看图示” 图(1) 将正方形纸两次对边折 图(2)然后打开找到中心妈妈(中心点) 图(3)四个角是四个孩子,他们都要找到中心妈妈和她亲一下。这就是四角向折,在这个基础上再按图4"图7折 3、请幼儿操作,教师指导 “要看着图示一步一步地折,一步也不能丢掉” 图(4) 翻过来在折一次四角向中心折 图(5) 再翻过来在折一次四角向中心折

图(6)翻过来将四个正方形打开成长方形 图(7)最后对折成衣服。在折衣服的基础上学折裤子“衣服有了,没有裤子怎么办呢?”“看,衣服还会变魔术呢!一变变成了一条裤子。”请幼儿说说是怎样变裤子的。 4、幼儿操作,教师巡回指导,提醒幼儿注意对齐抹平,四角向中心折共折三次。 5、展评幼儿的作品,把衣裤穿在绳上,可以做集场的角色游戏。 幼儿园中班折纸活动教案范文2 一、活动目标 1、学习沿正方形的宽边对称对折。 2、练习反复折叠,折出可爱的小田鸡。 3、体验制作的乐趣和成功感。 4、在老师的帮助下,完成这次折纸活动。 5、培养幼儿对折纸的爱好。 二、活动预备 1、小田鸡折纸成品若干。 2、白色长方形图画纸、油画棒、胶棒等每人1份。 三、活动重点难点 1、在小田鸡折纸上进行装潢。 1、在老师的帮助下,完成这次折纸活动。 三、活动进程 1、引导幼儿欣赏小田鸡折纸成品,引发幼儿的爱好。 师看,这些小田鸡多可爱呀!你最喜欢哪个小田鸡?为何喜欢它? 师你看到了甚么样的小田鸡?它们是怎样折出来的?你想折一个小田鸡吗?

阿炳的资料

阿炳资料 清光绪十九年(1893年8月17日)阿炳出生在无锡雷尊殿旁“一和山房”阿炳 (1893-1950)。后因患眼疾而双目失明。其父华清和为无锡城中三清殿道 观雷尊殿的当家道士,擅长道教音乐。华彦钧4岁时丧母,由同族婶母抚养。8岁随父在雷尊殿当小道士。开始在私塾读了3年书,后从父学习鼓、笛、二胡、琵琶等乐器。12岁已能演奏多种乐器,并经常参加拜忏、诵经、奏乐等活动。17岁时,阿炳正式参加道教音乐吹奏,他长得一表人才,还有一副好嗓子,被人们誉称为“小天师”。 1914年,阿炳21岁时父亲去世,他继为雷尊殿的当家道士。后因交友不慎,沾染上恶习,34岁时双目先后失明。为谋生计,他身背二胡,走上街头,自编自唱,说唱新闻,沦为街头艺人。1939年,阿炳与江阴农村寡妇董催娣结为夫妇。每天下午在崇安寺三万昌茶馆门前围场演唱。他敢于切中时弊,抨击当时社会的黑暗,用人们喜闻乐见的说唱形式来吸引听众。一二八事变发生后,他又编唱《十九路军在上海英勇抗击敌寇》的新闻,并用二胡演奏了《义勇军进行曲》。 在抵制日货的运动中,他用富有激情的语言激发人们的爱国热忱。他的许多新闻唱出了群众的心声,深得许多一般市民的喜爱。每天晚上还走街串巷,手操二胡,边走边拉,声调感人。蜚声国际乐坛的《二泉映月》,就是这一时期创作的。日军侵占无锡后,阿炳和催弟一同到双方老家避难。不久赴上海,在昆曲班仙霓社担任琴师,弹奏三弦,并在电影《七重天》中担任表演群众角色盲人。 这时他创作的《听松》,是一首气魄豪迈、情感充沛的二胡独奏曲,倾吐着不愿当亡国奴的爱国主义热情。民国28年重返锡城,再操旧业。他每天上午去茶馆搜集各种新闻,回来构思创作,下午在崇安寺茶馆门前演唱;夜间在街上拉着二胡,演奏他创作的《寒春风曲》。他的琴艺十分高超,可将琵琶放置在头顶上弹奏,还可以用二胡模仿男女老少说话、叹息、欢笑以及鸡鸣狗叫的声音。抗日战争胜利后,曾禁止他在崇安寺的固定场所说唱新闻。民国36年,他肺病发作,卧床吐血,从此不再上街卖艺,在家以修理胡琴为业,艰难度日。

幼儿中班折纸手工教案

幼儿中班折纸手工教案 【活动设计背景】 本班幼儿平时都比较喜欢画画和动手方面的活动但由于刚刚小班升中班的缘故并考虑到幼儿安全方面的因素很少使用剪刀但幼儿渴望能够亲手制作出奇妙的物品利用幼儿好奇的心理让其发挥大胆的奇思妙想开展此活动开发幼儿的想象空间 【活动目标】 通过此活动让幼儿明白和认识虚线、折线、翻折、弯曲折线等几种在折纸中出现的简单的折纸要求 【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制作小马的步骤和所需注意的基本方法 教学难点:让幼儿理解几种线条的折法即线条名称 【活动准备】 1、教师事先做好的一匹小马的样品 2、A4白纸【每人一张】水彩笔【每人一盒】剪刀【每人一把】 3、A3白纸【教师备用】 【活动过程】 1、教师出示事先做好的样品吸引幼儿注意力并引导幼儿说出小动物【小马】试着让幼儿说出其特点 2、引导幼儿观察制作小马的办法 3、教师用A3的大纸演示【在室内来回走动】便于幼儿看得清楚

【1】、教师讲解制作小马的方法和步骤 【2】、鼓励小朋友说出自己的想法并给幼儿足够的时间自由讨论其制作方法 【3】、引导幼儿认识和运用虚线、折线、翻折、弯曲折线这几种折纸中常出现折法 4、让接受快的小朋友可以充当‘小老师’的角色给其他幼儿讲解经验【毕竟孩子之间有更好的交流方式】 5、鼓励幼儿将折好的作品打开重新再折一遍目的是让幼儿记得更深刻 6、重新折好后让幼儿用自己喜欢的颜色给【小马】画出五官即涂色并用剪刀剪出马的四条腿 7、最后将自己的作品装进自己的袋子内活动结束 【教学反思】 1、折纸属于纯手工作业幼儿非常感兴趣并表现出极大的积极性 2、所谓‘初生牛犊不怕虎’他们敢于大胆的尝试各种方法 3、但由于此次活动幼儿刚刚才接触出错最多的地方是嘴巴的处理那一块缺乏对基本常识的理解和认识还有就是使用剪刀也不是很熟练需要以后经常练习相信以后对此类活动会逐步熟练的 4、也有个别幼儿出错可能是不理解教师讲解的意思也或许是对此活动的陌生所导致的因素

《阿炳在1950》【同步达纲练习】

《阿炳在1950》【同步达纲练习】 一、下列加粗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A.无锡(xī)勒令(lè)携式(xié) B.稀奇(xī)纯粹(cuì)衣钵(bō) C.寡妇(guǎ)糯米(nuò)尽管(jìn) D.赶忙(jí)举荐(jiàn)琵琶(pí)(pá) 二、请选出每组词语中书写有误的一项,将序号填在括号里,并在横线上将其改正过来 1.A.皆然不同() 2.A.步履 B.享誉 C.颠峰() 3.A.产生 B.旋律 C.泠听() 4.A.搀扶 B.报畴 C.耗尽() 三、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注释有错误的一项是() A.这一年是1918年,阿炳正式继承父亲的衣钵,成了雷尊殿的新当家。 衣钵:原指佛教中师父传授给徒弟的袈裟和饭碗,后泛指传授下来的思想、学术、技能等。 B.三四十年代的无锡人对阿炳和他的老伴催弟两人步履蹒跚的身影是再熟悉只是了。 蹒跚:腿脚不灵活,走路缓慢、摇摆的模样。 C.我们现在听到阿炳的音乐,不管是阿炳亲自演奏的,依旧其他人改编的版本,都会有一种高山仰止的感受。 高山仰止:抬起头望见高耸的山峰,形容尊敬崇拜的情感。 D.阿炳常到无锡棚下街一带卖唱,因为那个地点商店、码头、渔船较多。 卖唱:在街头或公共场所唱歌挣钱。 四、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文后的问题 (一) 阿炳常到无锡棚下街一带卖唱,因为那个地点商店、码头、渔船较多。当幽远的二胡声慢慢传来,人们明白,阿炳正向那个地点走来。人们会拥向阿炳,有人高声喊着出多少多少钱点他的曲子,现在阿炳显得专门中意。如遇知音,阿炳会更加快乐。 这时的阿炳和他的听众确信想不到,若干年后如此的旋律会成为享誉世界的经典音乐作品,会一次次引得掌声雷动,使数不清的人如痴如醉。 听过阿炳音乐的人说,无锡地处南方,一年四季和风细雨;无锡人不愠不火,喜怒不形于色;无锡人喜吃甜食和糯米,因此阿炳的音乐才格外地婉转优美。

中班美术纸山楂树教案

中班美术纸山楂树教案 1 教学目的: 1、让了解纸团粘贴的方法。 2、巩固学过的团球、粘贴等技能。 3、引导幼儿体验画面的立体美和操作活动的乐趣,培养认真、仔细操作的良好习惯。 4、启发动手操作,大胆表现自己的意愿。

2 教学准备: 紫红色绉文纸、绿色树叶、白纸、彩笔、胶水若干,大幅范画一幅,抹布每组一块。 3 教学过程: 1、谈话导入活动一一秋天到了,秋天是个收获的季节,各种各样的果树都结满了果实,不仅好吃也很好看。请小朋友说说,秋天都有哪些果树?(引导说出有山楂树)今天,

我们就来做一棵丰收的山楂树。 2、出示大幅范画,引起的兴趣。 引导幼儿观察、感受画面的半立体美,激励动手制作的愿望。 教师:小朋友,你们摸一摸这幅画,说说你有什么感觉?(走到幼儿中间,让每个幼儿都能摸一摸,亲自感受一下。)这幅画看上去怎么样?与其它彩笔画的画有什么不同?这幅画是用什么材料做的?怎样做的?(启发说出这幅画是用纸团成球,粘贴在纸上) 3、示范制作方法。 今天,我们做的山楂树是用纸和纸球粘贴的。怎样做成的呢?先要在作业纸上画出山楂树简单的树形(树冠可以画成

大圆形,也可以画成大三角形)随后,将紫红色绉纹纸用力团成一个个小纸球,再把团好的纸球蘸上胶水,粘贴在树冠上;然后把树叶粘贴在适当位置;最后,用彩笔把树干涂满颜色。一棵丰收的山楂树就做好了。 4、交待要求,动手操作,巡回指导。 (1)提醒画山楂树时,只画出简单的轮廓。 (2)重点指导用力团紧纸球和粘贴纸球的方法。 (3)提醒,纸球和树叶都要粘贴在适当的位置。 (4)能力强的,粘贴结束后,可以用彩笔添画其它景物

七年级英语下册 Lesson 11 Danny’s New Friends教案 冀教版

冀教版英语七年级下册 Lesson 11 Danny’s New Friends教案Lesson 11 Danny's New Friends Teaching content: 1.mastery words: farm, hear, meet, course, of course, lot, lot of, enjoy 2. A dialogue between Danny and his new friend 3. The usage of some phrases Teaching goals: At the end of the lesson, the students will be able to: 1. Understand the meaning of the text 2. Remember the mastery words 3. Find and use the list of mastery vocabulary in lesson 16 Teaching key points: 1.introduce where you are from 2. some useful expressions Difficult points: how to introduce yourself Teaching aids: word cards, audiotape, flashcards, and slide projector Type: dialogue Teaching procedure 1.Class opening 1)Greet the students in everyday English. 2)Duty report. 3)Main revision of last lesson. Explain when necessary. 2.New lesson Step1 Lead in Ask the students some questions: Do you like to make new friends? Why or why not? Who is your newest friend? How do you meet? Discuss them with the class and you gather many different answers. Step2 Listen to the tape and answer the following questions: What does Danny want to buy in Beijing? Who is Danny's new friend? Where does Wu Li come from? After listening to the tape, answer the questions and discuss the whole text. Make sure the students understand the meaning of the text. Deal with the language points in this period. Write the key points on the blackboard or use the slide projector. Step3 Listen to the audiotape again and let the students read after it. Step4 Practice

阿炳在1950

18 阿炳在1950 课堂目标导航 1、理解并积累生字词,认识阿炳及其名作《二泉映月》,了解课文的内容,领悟中心思想。 2、了解电视专题片文字稿的文体特点,体会作者多角度、多层面地展现阿炳的命运的方法。 3、学习解说词中将记述、议论、抒情和说明融为一体增强真实感的特点。 4、感悟旧社会摧残人才、新社会拯救人才的道理,树立为国奉献的思想,并感受我国民间艺术的魅力。 自主学习方案---预习与交流 1、知识储备 解读背景 中央电视台办了一个题为《记忆》的系列专题节目,这个节目有一期介绍了阿炳及《二泉映月》,2001年播出后,深受观众欢迎。 阿炳(1893~1950),原名华彦钧,民间音乐家,江苏无锡人。地雷尊殿道士华清和之子。自幼从其父学习音乐。4岁丧母,21岁患眼疾,35岁双目失明,早年曾当过道士。由于和民间艺人切磋技艺并用民间音乐改造道教音乐,因而被逐出道教,成为街头流浪艺人。 他的代表作品有:二胡曲《二泉映月》、《听松》和《寒春风曲》;琵琶曲《大浪淘沙》、《龙船》和《昭君出塞》。华彦钧的演奏技艺早在青年时期已为当地道教音乐界所公认。他又广泛地向民间音乐学习,并且能超脱狭窄的师承和模仿,再加上他颠沛流离的生活遭遇,因而形成他独特的艺术风格。阿炳在音乐上的成就,远远超越了家传师承的藩篱,博采众长,广纳群技,把对痛苦生活的感受,全部通过音乐反映出来。他的音乐作品,渗透着传统音乐的精髓,透露出一种来自人民底层的健康而深沉的气息,情真意切,扣人心弦,充满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二泉映月》是阿炳的代表作,阿炳经常在无锡二泉边拉琴,创作此曲时已双目失明,据阿炳的亲友和邻居们回忆,阿炳卖艺一天仍不得温饱,深夜回归小巷之际,常拉此曲,凄切哀怨,尤为动人。《二泉映月》最开始为无标题音乐,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18《阿炳在1950》教案(新版)语文版

18.阿炳在1950 【学习目标】 1.了解阿炳代表作《二泉映月》的形成及其在音乐界的影响。 2.体会并学习本文的写作特点,注重学习倒叙、插叙等写作方法。(重难点)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师:(播放《二泉映月》)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哪得几回闻?许多同学还沉浸在美妙的旋律中,请谈谈你听曲子时的感受。 生:我感到悲伤和沉重。 生:我感觉到一个人在抗争。 生:我仿佛看见一个空旷的巷子,有个艺人在孤独地拉琴。 生:这支曲子可分三部分来听:有时低沉,有时激越,有时回环。低沉是诉说不幸,激越是对命运的抗争,回环表示对理想的思考和向往。 师:(惊)噢,这位同学说得很内行,欣赏能力极好,我知道你在学钢琴,在这方面很专业。(众人鼓掌)刚才几位同学的发言,让我感觉到大家都能听其曲而知其意,欣赏水平很高。的确,这支名曲意境深邃,旋律哀婉、深沉,蕴含了作曲者对人生的感悟、对命运的抗争。我们应该感谢作曲者,为我们创作了这么神奇的乐章!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近作曲者——阿炳,了解他的事迹,了解《二泉映月》。 二、自主预习 1.简单介绍阿炳及《二泉映月》。 阿炳(1893-1950),原名华彦钧,民间艺人,江苏无锡东亭人。当地雷尊殿道士华清和(号雪梅)之子。阿炳幼时便表现出罕见的音乐天赋,在他10岁那年,父亲便教他迎寒击石模拟击鼓,练习各种节奏。 1914年,华雪梅去世,阿炳成为雷尊殿的当家道士,与堂兄华伯阳轮流主管雷尊殿的香火收入。后由于经营不善,阿炳又染上恶习,生活逐渐潦倒,在他34那年,双目相继失明,因生活所迫,流浪街头,卖艺为生。 1950年夏,中央音乐学院杨荫浏、曹安和教授专程来无锡为阿炳演奏录音。此时阿炳已完全荒弃音乐达三年之久,经过三天的练习,分两次录音,共留下《二泉映月》《听松》《寒春风曲》三首二胡作品和《大浪淘沙》《龙船》《昭君出塞》三首琵琶作品。后《二泉映月》《大浪淘沙》获二十世纪华人经典音乐作品奖。 《二泉映月》:是一首用变奏、衍展手法写作的作品。开始有一个像是感怀、叹息般的引子,几小节后出现的主题具有感慨万千的情绪。这个主题在全曲出现多次,随着旋律的发展,时而深沉,时而激扬,时而悲恻,时而傲然。激昂悲愤的语调,似乎倾吐了作者的屈辱和痛苦,诅咒了现实的残酷和社会的不平,同时又充满了对未来的憧憬与希望,但又交织着疑问和伤感。 《二泉映月》的影响:世界上许多著名的交响乐团(如美国的波士顿、费城;德国斯图加特室内乐团;法国里昂等)演奏过;有人说:如果贝多芬创造了西方音乐的《命运交响曲》,那么阿炳就创造了东方音乐的二胡《命运交响曲》;《二泉映月》是中国二胡比赛的必奏曲。 2.读准字音。 琵琶 ..(pí pá)聆.听(línɡ)耗.尽(hào)巅.峰(diān)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