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学前教育史(外国)

学前教育史(外国)

学前教育史(外国)
学前教育史(外国)

外国学前教育史

第一编外国古代学前教育

第一章史前社会的幼儿教育

认识史前社会幼儿教育形成和发展的基本过程,了解史前社会幼儿教育的一般特征,及对后世学前教育的影响。

1. 史前社会幼儿教育是如何产生的?主要形式是什么?

在原始社会早期属于群婚制,按辈份建立起一个个大家庭。史前社会的幼儿教育产生于原始家庭,实行公养公育。史前社会是一种共同劳动、共同享用,没有阶级、没有剥削、没有压迫的社会形态,人类祖先为了生存和繁衍后代,必须依靠集体的力量来开展对大自然的斗争。在这种社会生活和生产劳动中,就产生了人与人,人与集体的相互关系,促进人们需要了解日常生活的知识和生产斗争的技能,而这些品质并不是人一生下来就具有的,必须从学习中获得。年老的一辈就自然承担起传授生产、生活经验的责任,教育也就是在这样的基础上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其中也包含对幼儿的教育。

2. 史前社会分为那四个时期?这四个时期幼儿教育有何变化?

史前社会分为以下四个时期:

(1)前氏族时期:属于群婚制,按辈份建立起一个个大家庭。实行儿童的公养和公育。为了谋求生存和照顾老幼,青壮年捕猎、摘果;老人和体弱者照料年幼的儿童,这是最初的幼儿教育形式。

(2)母系氏族时期:男子外出捕猎,女子留守照顾儿童兼顾原始的畜牧业和农业。儿童在8岁前一般不分性别生活在一起,由妇女负责照管。8岁后男儿跟随男子们外出,学习应做的事情。女孩仍由妇女教养,开始学习农业和畜牧业的技能。

(3)父系氏族时期:儿童的教育改由父亲为主的大家庭来承担。在以男子为核心组成的一夫多妻制大家庭中,对幼儿的教育一般由成年妇女来进行。有时祖父母也来协助。

(4)军事民主制时期:这是史前社会向奴隶社会发展的一个过渡阶段,私有制产生,在氏族部落里出现了两个首领,酋长负责组织安排日常生活,军事长官负责作战。形成了“军事民主制”。在教育上,重视和加强对全体部落成员的军事体育训练,学习使用武器和作战方法,锻炼强健的体魄。这一时期的幼儿教育也注重于这一方面的熏陶和培养。

3. 史前社会幼儿教育的内容是什么?

史前社会儿童教育的内容总的来说是十分简单和原始的。随着社会生活的变化逐渐扩大和增多。有以下几个方面:

(1)劳动技能教育:外出捕猎、制造劳动工具,构筑住所,原始的农业和畜牧业等。总是和社会生活紧密结合。儿童从幼年开始通过观察成人劳动的过程,从中寻求劳动技能,并在游戏中模仿学习;如制做劳动工具,设置陷阱、养育动物,播种庄稼等。

(2)社会道德观念的养成:儿童作为家族未来的成员,要了解家族的惯例、氏族的礼法,历史的传说、风俗禁忌和图腾信仰等社会道德,培养尊敬长辈,遵守理法,具有氏族部落的自豪感和责任感及为之奋斗的精神。

(3)简单的军事体育训练:原始社会人们驾驭自然的能力极为有限,为了保卫氏族的利益,必须要求氏族成员有强健的体魄和必要的军事技能,儿童从小就学习射箭、进行作战和野营的游戏。

(4)原始的宗教、唱歌、舞蹈等:这些内容也占一定的地位。

4. 史前社会幼儿教育的特点是什么?

(1)史前社会幼儿教育尚处在萌芽阶段,十分简单。

(2)史前社会幼儿教育与生产劳动、社会生活紧密结合。

5. 史前社会幼儿教育的方法是什么?其特点是什么?

史前的社会教育总是与社会生活紧密结合,对幼儿的教育方法也与幼儿的现实生活和游戏活动联系在一起。有以下三种:

(1)示范与讲解。在氏族大家庭里长老给幼儿讲述劳动技能,劳动工具,亲友间的礼节,氏族部

落英雄的故事和氏族优良的传统,以便给儿童树立示范榜样和行为准则。这种长辈的言传身教、启发诱导是史前社会对幼儿教育的主要方法。

(2)观察与模仿。让儿童在日常生活和游戏过程中观察、模仿长辈的言行举止,从而获得劳动生产的知识和生活处世的经验。由观察者逐步转变为合乎规格的劳动者。

(3)奖励与批评:通过对儿童的奖励、赞誉及批评、警告等作为激励机制,以便引发儿童积极向上和克服不良之举。对优秀儿童授予特权,赐名,为其他儿童树立学习的榜样。

教育方法有以下一些特点:

(1)史前社会的教育方法与社会生活紧密结合

(2)史前社会的教育方法是以人为师,能者为师,以老带小进行。

6. 史前社会幼儿教育的特征是什么?

(1)幼儿教育在家庭中进行,它随着家庭模式的变化、发展而相应得到改进与发展,是与社会发展相应的和同步的。

(2)幼儿教育是公养公育、民主平等。原始社会没有阶级划分,人人享有平等的教育权。

教育的目的是为了整个氏族的生存和繁衍。幼儿教育体现出民主平等的性质。

(3)幼儿教育与生产劳动和社会生活紧密结合。教育内容虽然简单粗率,但又具有多方面性。

(4)幼儿教育还没有专门的幼教机构和专职教师,老年和成年女性是当然的教育者,家庭和周围驻地是自然的教育场所,十分简陋。

第二章古代东方的学前教育

古代东方四大文明古国是埃及、巴比伦、印度和中国。他们是人类文明的摇篮和发祥地,也是世界文化教育事业最早发展的地区。

第一节古代埃及的学前教育

1. 古代埃及学前教育的形式是什么?

古代埃及儿童的早期教育完全出自他们的父母,家庭是学校,父母是老师。到了古王国末期,贫富差异的加剧,皇族子弟进入宫廷学校学习。宫廷学校是融学前教育和初等教育为一体的一种教育形式,由国王(法老)在宫廷中专门开设。邀请富有经验的僧侣、官吏、文人和学者担任;另外还设置了职官学校,来培训政府官员的子弟;还有为培养僧侣而开办的寺庙学校;为培养一般的文秘人员而开办的文士学校。

这些多种类型学校的建立,充分反映了当时古埃及社会生活的丰富和文化事业的繁荣。但这些学校的培养目标、招生对象又明显的反映出他是专门为统治阶级服务的,普通百姓家庭的子弟是不能问津的。这又鲜明的表明了古代埃及教育的等级性。

2. 古代埃及学前教育的内容是什么?

古代埃及的教育具有鲜明的等级性。不同等级的教育内容有所不同。

宫廷学校是融学前教育和初等教育为一体的一种教育形式,邀请富有经验的僧侣、管理和文人、学者任教。学习的内容除了作游戏、听故事,习字书写等初步知识外,从小灌输

敬畏日神,忠诚国君的说教。还要模仿成人试行宫廷的习俗和礼仪。以养成未来的统治者所应具备的言行举止。

古代埃及属于祭祀、医学、建筑、军事、务农等职业家庭的孩子,几乎都要重走父辈的从业道路,传承父辈的技艺,他们从小就在家庭中接受父辈的教诲,一步一步,一年一年地在父辈手把手的教习下,逐步了解和掌握父辈职业的秘传手艺。这种学徒式的训练,完全带有模仿性和实践性,既没有专门的教材、教学方式和时间,也没有严格的年龄阶段的规定,限于本家族之内,其行业秘密,由不同家庭长期把持。一般由父亲担负对男童进行专业教育的职责,女童由母亲教会烹饪和缝纫等家务劳动,不得参加任何技艺的学习。

3. 古代埃及学前教育的方法有那些?

古代埃及宫廷学校对皇室后代的要求是相当严格的。家长制的惩戒和鞭打加体罚是常用的方法。一位王朝的皇子曾说:“我每天挨打,如同吃饭一样的习惯和有规律”,“男孩的耳朵是生在背上的”,意思是必须经常的敲打儿童的身体,才能让他们长进。当时的儿童的身心是受到极大的摧残的。

4. 分析古代埃及学前教育在世界学前教育史上的地位

古代埃及的学前教育尚处于一个萌生的阶段,它与初等教育时接时离,有的甚至融为一体,没有一个明显的年龄界限。从教育形式上看,他具有多样性和等级性,儿童是按照各自出生的不同而接受相应等级教育的。从教学内容上看,它具有实践性和职业性,一般总是家长所从事的职业,也就是说成为儿童学习和仿效的目标。从教育的方法上看,实行家长制加体罚,儿童的身心倍受摧残。女童的学习受到歧视。其幼儿教育的形式和内容都较简单,水平较低。尽管如此,古代埃及对幼儿教育的关注、办学形式的多样、学习内容的广泛实用,在当时来说都是盖世无争的,曾在世界幼儿教育史上写下了闪光的一页。

第二节古代希伯来的学前教育

1. 古代希伯来学前教育分为那两个历史时期?

古代希伯来学前教育家庭教育时期和会堂教育时期。

(1)教育家庭教育时期:在这一时期,家庭在人们的心目中占据非常重要的地位,是教育年轻一代的主要场所。父亲是一家之主,又是家庭的祭司,负责教育儿童的任务。对子女来说,父亲就是教师,父训就是法律,一切言行举止必须听命于他。家庭教育强调宗教意识,每个家庭都是一个牢固的信仰基地;正是这种潜移默化的精神影响,使整个尤太民族

屡遭战祸而散居各地,或成亡国之囚,但仍能保持宗教传统和维系民族信念。

古代希伯来人对儿童的宗教教育常以诵读经典和参加宗教节日来进行宗教道德意识的教育。在宗教教育的同时,接受直观、形象的教义和教规的教育,获得关于社会、民族、风俗习惯和生活常规方面的知识。希伯人比较注意尊重儿童,认为关怀、培育子女是每个做父母应尽的职责。特别强调女孩子的教育操持在母亲的手里,要敬仰上帝,遵守律规和勤劳持家。

(2)会堂教育时期:古代希伯来人在流放时期,开始接触一种先进的古巴比伦文化,在巴比伦的国土上开始出现了尤太会堂,尤太会堂成为教育和礼拜的中心。家庭由会堂替代成为主要的教育场所。当时单纯依靠家庭教育和教会教育已不能满足社会的实际需求,希伯来人在保存希伯来民族传统教育的基础上吸收外来教育因素发展了学校教育事业,在尤太会堂内设立了学校,儿童们在这里读书、写字、理解一些简单的法律知识。通过打骂和体罚使儿童养成敬畏神明、谦逊节制、诚实仁慈的美德。

2. 古代希伯来犹太教与学前教育的关系是怎样的?

古代希伯来学前教育宗教意识的熏陶贯穿一切,对儿童的宗教教育常以诵读经典和参加宗教节日来进行宗教道德意识的教育。要求儿童逐渐学会背颂祈祷词、圣经、格言、谚语、圣歌和圣经,了解尤太民族宗教节庆和习俗惯例,崇尚自己的父辈和信仰。每个家庭都是一个牢固的信仰基地;正是这种潜移默化的精神影响,使整个尤太民族屡遭战祸而散居各地,或成亡国之囚,但仍能保持宗教传统和维系民族信念。才把一个亡国的民族紧紧的连接在一起,并创造出新的未来,在民族史上还是在教育史上,都堪称一个奇迹。

3. 分析古代希伯来人重视学前教育的主要原因

从历史上看,古代希伯来人在长期动荡不定的生活经历中,为求生存和发展,不得不既依赖于宗教,又寄希望于教育,把宗教作为维系种族的灵魂,把教育当作实现民族统一和复兴的神圣事业。所以早期教育一直颇受重视,他是为民族救亡和传统的继承服务的,为整个民族的教育起着一种先导作用。儿童从小就在家庭里或者会堂中接受严格的教育,其教育内容比较狭窄,宗教意识的熏陶贯穿一切,要求儿童逐渐学会背颂祈祷词、圣经、格言、谚语、圣歌和圣经,了解尤太民族宗教节庆和习俗惯例,崇尚自己的父辈和信仰。正是由于这些东西,才把一个亡国的民族紧紧的连接在一起,并创造出新的未来,在民族史上还是在教育史上,都堪称一个奇迹。

第三节古代印度的学前教育

1. 简单介绍古代印度婆罗门教的幼儿教育和佛教的幼儿教育

古代印度婆罗门教盛行家长制,强调父亲在家庭中处于极其重要的地位,父亲握有子女生死、买卖大权,也有教诲和培养儿童的义务。家庭教育从儿童幼年开始,教育内容除了身体养护和传授生活知识、行为规范和风俗习惯外,主要是记诵吠陀经典,神学的色彩极浓。婆罗门家族的儿童要花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记诵这些深奥莫测的宗教术语,是一大苦役。刹帝利和吠舍种姓的孩子学习吠陀经典的任务有所减少,有较多的时间和父辈学习有关军事、农作、手工方面的实际知识。首陀罗种姓的孩子完全剥夺受教育的权利,被视为牲畜随意打骂、处罚、转让和出售,当作会说话的工具。

佛教的幼儿教育一般在家庭中进行,儿童从懂事起就在信佛的父母言传身教和日常生活中接受早期教育。主要在信仰方面、公德意识的养成方面和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方面,信仰方面要求儿童对虔诚崇拜,定期参加宗教仪式,吟诵经文;公德方面要求以慈悲为本,积德行善等;在行为习惯方面要求勤奋、早起、洁净、生活简朴、乐于吃苦。养成乐意助人,慷慨施舍的心态。

2. 婆罗门教的种姓制度与学前教育的关系如何?

古代印度婆罗门教的种姓制度是一种阶级压迫制度,对印度的政治、经济、文化、教育都曾产生过极大的影响。把当时不同社会分工的人群划分为四个等级,也就构成了四种种姓。

第一等级是“婆罗门”,是掌管宗教事物的僧侣贵族;

第二等级是“刹帝利”,是执掌行政和军事大权的世袭贵族;

第三等级是“吠舍”,是自由人,是农夫、手工业者和贫民;必须向前两个等级交物、纳税。

第四等级是“首陀罗”,是被征服者或奴隶。处于社会的最底层。

前两个等级和后两个等级由于种性差别而尊卑极为悬殊,他们之间不得通婚,不得共食,世袭相传,不得更改。种姓制度和婆罗门的权利高于一切,意识形态和教育无不打上烙印。

幼儿教育也是完全为培养宗教意识而展开的。婆罗门家族的儿童的教育神学的色彩极浓,内容除了身体养护和传授生活知识、行为规范和风俗习惯外,主要是记诵吠陀经典,要花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记诵这些深奥莫测的宗教术语,是一大苦役。刹帝利和吠舍种姓的孩子学习吠陀经典的任务有所减少,有较多的时间和父辈学习有关军事、农作、手工方面的实

际知识。首陀罗种姓的孩子完全剥夺受教育的权利,被视为牲畜随意打骂、处罚、转让和出售,当作会说话的工具。

3. 分析古代印度婆罗门教与佛教学前教育的不同特点。

古代印度的幼儿教育是与种姓制度和宗教神学紧密相关的,其中婆罗门教的教育是以维系种姓压迫和培养婆罗门宗教意识为核心任务的。婆罗门教的幼儿教育分别是在各自的家庭中进行的,以记诵《吠陀》经为主要内容,以父教子,代代相传。

佛教教育在印度教育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其幼儿教育有家庭教育和寺、庵教育之分,但都是以信奉佛祖、吃苦修行、遵循教规、消极厌世为基本特征。因此,古代印度的幼儿教育始终被浓厚的神学说教所统治。

第三章古代西方的学前教育

认识和了解古代西方学前教育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以及在古希腊、古罗马和西欧中世纪时期,西方学前教育发展的基本内容和一般特点。重点掌握古希腊、古罗马的学前教育发展的内容。领会柏拉图、亚里士多德、昆体良的学前教育思想。

第一节古希腊的学前教育

1. 斯巴达的学前教育的内容

斯巴达是古希腊最大的农业城邦,与外界交通不便,但适宜农业经济的发展。斯巴达的居民有三类:斯巴达人是奴隶主阶级;希洛人是被征服的奴隶;皮里阿西人是无政治地位的自由民。占10%的斯巴达统治者作为农业军事贵族,对90%的奴隶实行残酷的民族压迫和经济掠夺。为加强统治,全体斯巴达人都被编入军队。这种社会状况决定了斯巴达从幼儿教育开始,整个教育十分重视军事体育的特点。

斯巴达在教育方面提出的任务是把奴隶主后代培养训练成身体健壮、性格坚强、仇恨奴隶、顺从长老的勇士。为了确保新生一代强健的体质,国家只允许身体和情绪正常的成年男子结婚和生育,婴儿出生后,只有健壮的婴儿被保留下来,在家庭中由父母抚养至7岁,从小经受锻炼身体的种种考验,培养吃苦耐劳,不怕孤独很暗和知足愉快的品性。7岁后进入正规的国家教育场所接受严格的训练。

2. 雅典学前教育的内容

雅典是典型的民主制城邦国家,有丰富的矿产和优良的海港,海外贸易和工商业比较发达。雅典教育的培养目标是多方面的,不仅要培养英勇善战的兵士,更要把年轻一代培养成

为有文化知识的政治家、能说善辩的思想家、精明能干的商人和善于出谋划策的国家各级统治人才。对儿童实施德、智、体、美和谐发展的教育,奠定了西方教育发展的基础。雅典的教育无论在组织形式上还是在内容方法上,都比斯巴达的教育更具有广泛性、灵活性和多样性。

在雅典也是体格强健的孩子才准许留在家中养育,儿童在家中学到粗浅的行为道德观念和日常生活的小知识,7岁前男孩在妇女们的闺房里享受和女孩同样的教育,7岁后的男孩,进入文法学校和音乐学校。而女孩则一直被留在家里接受家庭教育。学习读写、演奏乐器、纺织、缝纫、烹饪和刺绣等。

3. 斯巴达学前教育和雅典学前教育的相同点和区别

斯巴达和雅典是古希腊的城邦国家,形成了两种各具特色的奴隶制教育模式,他们的教育有相同之出,但在目的、内容形式和方法和幼儿教育的具体做法都有很大的差异。

共同点:斯巴达和雅典都属于奴隶制国家,国家对幼儿的体质都特别的重视,并采取“优选法”的具体措施;教育都在家庭中进行,母亲是天然的教师;轻视任何形式的体力劳动和劳动教育;教育已成为努力主阶级及其子女的一种享受和特权,从小就开始对儿童进行道德行为的熏陶,灌输剥削阶级的思想意识;但斯巴达和雅典的整个学前教育还处在萌芽状态。

不同点:在婴儿的生存权上,斯巴达是由政府的官员决定的,雅典一般由父母来决定;在培养目标上,斯巴达是英勇善战的战士,雅典则要培养多方面发展的人。在教育内容上,斯巴达偏重于身体的养护和品格的陶冶,雅典还增加了初步的知识和音乐欣赏等;在教育方法上,斯巴达强调简练、严厉和服从,雅典注重和谐、灵活和温情。它们的幼儿教育实践与理论也是西方国家幼儿教育史上一份最早的宝贵遗产。

4. 分析古希腊学前教育的特点是什么?

古希腊学前教育的特点是:国家对幼儿的体质都十分重视,并采取“优选法”的具体措施;教育都是在家庭中进行,母亲是天然的教师;对儿童从小就进行道德行为的熏陶,灌输奴隶主阶级思想意识;整个幼儿教育还处在自发式的萌芽阶段。

第二节古罗马的学前教育

1. 古罗马共和前期的学前教育状况如何?

古罗马在共和前期实行的是家长农奴制度,对外经常进行军事扩张,国内主要以家庭为单位从事农业生产。这种家长制小农经济和备战要求决定了这时期罗马的教育实施一种“农夫---军人”的家庭教育。男孩从幼年起就跟随其父学习农事耕作和军事本领,同时还要养成敬畏神明、孝敬双亲、谦逊节制、忠勇爱国的品德。在家庭中也学习阅读、书写、计算以及骑马、游泳、作战和使用武器,直至真正成为一名农夫或军人为止。造成了古罗马儿童生活的忍耐、守纪、保守和迷信的特点。这是古罗马最早的家庭生活方式和幼儿教育的内容和要求。

2. 古罗马共和后期的学前教育的状况如何?

古罗马在共和后期政治、经济和文化日益发展和繁荣,受希腊文化的影响不断的加深。培养雄辩家成为这一时期教育的根本目的。养成了崇尚文明和鄙视体力劳动的习惯。随着以上的变化,家庭幼儿教育的性质、内容和方法也发生了变化。教育孩子不再只是父母,出现了希腊的教仆(有知识的奴隶)和保姆。孩子开始学习阅读、书写和计算等课程,在思想意识上要求儿童养成对共和国负责与效忠的感情。发展勇敢和坚强的意志,养成整洁、谦逊和节制的习惯,提高其自尊心。另外,还需从小懂得有关宗教信仰、军人品质和政治制度等方面的初步知识。

3. 古罗马帝国时期的学前教育的状况如何?

古罗马在帝国时期对以前仅满足于培养有教养的雄辩家的教育做了改变,教育目的改为培养忠于帝国的官吏和进行文化思想灌输的教师,教育成为巩固其政权的重要手段。采取用国库资助教育的措施,把一切教育置于国家的监督之下,责成当局在各个城市开设一定数量的初等学校,教师经过皇帝的严格挑选,并由皇帝最后决定任免。教师享有一定的特权,免除教师的兵役和劳役。保障教师的社会地位和其他物质利益。当局要对教师的工作及内容进行监督。

另外,帝国皇帝还专门开办对皇帝子孙进行教育的“宫廷学校”。最后几代罗马皇帝把基督教变成自己的精神支柱后,使宗教神学逐渐加强,到中世纪达到登峰造极的地步。

古罗马帝国时期的学前教育普遍由家庭负责,为实现教育目的大好基础。另外,学前教育也变成了一种忠实执行皇帝意志的工具,对不同阶级的儿童灌输不同的思想意识,奴隶主贵族从小被培养成自命不凡,好逸恶劳、贪图享受、道德堕落的未来统治者;劳动群众的后代则被训练成麻木不仁、惟命是从的帝国顺民,这是双轨制教育模式的开端。

4. 基督教的兴起对罗马学前教育产生什么样的影响?

基督教兴起后,起初遭到罗马当局的严禁和迫害,后来又被罗马统治者接纳和利用,并被定为国教。

基督教对学前教育的影响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积极的方面体现在《圣经》中强调新生的婴儿是具有灵魂的人,应该受到必要的保护。为此,强烈的谴责杀婴是一种邪恶的行径。此举有力的改变了以往杀婴或弃婴的陋习。基督教会还建立了收养弃婴和孤儿的机构---“乡村之家”。开创了历史上收养遗弃儿童的福利机构。此后,遍及全球开设的育婴堂、孤儿院等皆出于此。消极之处体现在《圣经》中宣扬的信仰至上,禁欲主义,蒙昧主义,认为新生儿生来就怀有嫉妒、贪婪之心,因此必须从小就加以体罚教育。这些对欧洲中世纪的学前教育曾产生过极为不良的影响。

5.“农夫——军人”学前教育的内容

在古罗马在共和前期实施的是一种“农夫---军人”的家庭教育。此期对外经常进行军事扩张,国内主要以家庭为单位从事农业生产。这种家长制小农经济和备战要求决定了这时期教育内容主要是男孩从幼年起就跟随其父学习农事耕作和军事本领,同时还要养成敬畏神明、孝敬双亲、谦逊节制、忠勇爱国的品德。在家庭中也学习阅读、书写、计算以及骑马、游泳、作战和使用武器,直至真正成为一名农夫或军人为止。造成了古罗马儿童生活的忍耐、守纪、保守和迷信的特点。

6. 共和后期儿童品德教育的要求

古罗马在共和后期对儿童品德教育日益重视,在思想意识上要求儿童养成对共和国负责与效忠的感情。发展勇敢和坚强的意志,养成整洁、谦逊和节制的习惯,提高其自尊心。另外,还需从小懂得有关宗教信仰、军人品质和政治制度等方面的初步知识。还需养成了崇尚文明和鄙视体力劳动的习惯。

7. 举例说明古希腊学前教育和古罗马学前教育的不同

古希腊在经济繁荣、科学艺术昌盛的根基上积极发展了文化和教育,成为西方古代教育完整而典型的代表。古罗马的教育是古希腊教育的继承与传播。影响了欧洲整个的文艺复兴乃至现代欧美文化教育的发展。

古希腊和古罗马的学前教育也存在一些不同,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古希腊国家对幼儿的体质都十分重视,并采取“优选法”的具体措施,国家只允许身体和情绪正常的成年男子结婚和生育,婴儿出生后,只有健壮的婴儿被保留下来,身体孱弱或畸形残疾的孩子不准养育,而被冻饿致死,或抛进深渊;而在古罗马时代,基督教成为国教,强调新生的婴儿是具有灵魂的人,应该受到必要的保护。为此,强烈的谴责杀婴这种邪恶的行径。改变了以往杀婴或弃婴的陋习。基督教会还建立了收养弃婴和孤儿的机构---“乡村之家”。开创了历史上收养遗弃儿童的福利机构。此后,遍及全球开设的育婴堂、孤儿院等皆出于此。

此外,古希腊教育大多是在家庭中进行,母亲是天然的教师;对儿童从小就进行道德行为的熏陶,灌输奴隶主阶级思想意识;古罗马在帝国主义后期,教育成为巩固其政权的重要手段。采取用国库资助教育的措施,把一切教育置于国家的监督之下,责成当局在各个城市开设一定数量的初等学校,另外,帝国皇帝还专门开办对皇帝子孙进行教育的“宫廷学校”。教师经过皇帝的严格挑选,并由皇帝最后决定任免。教师享有一定的特权,免除教师的兵役和劳役。保障教师的社会地位和其他物质利益。当局要对教师的工作及内容进行监督。

最后,古希腊学前教育中很少有宗教的内容和气氛。在古罗马到了帝国时期,几代罗马皇帝把基督教定为国教,并变成自己的精神支柱。使宗教神学逐渐加强,到中世纪达到登峰造极的地步。这些对欧洲中世纪的学前教育曾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第三节古希腊和古罗马的学前教育思想

1、柏拉图的学前教育思想

柏拉图(Plato)是古希腊著名的思想家和哲学家和教育家,是客观唯心主义的创始人,柏拉图是苏格拉底最得意的弟子之一。他曾创建了阿卡德米学园。在这里执教达到40年之久。这里不仅是他教学活动的场所,也是欧洲学术思想交流的中心。柏拉图在他的著作《理想国》和《法律》等著作中,提出了完美理想国家的蓝图,并把教育作为实现理想国的重要手段加以重视。他强调教育是国家的重要职责,主张要按能力而不是出生来选拔培养人才。他构筑了一个从优生到成人教育的理论体系。

(一)学前教育的作用和任务

柏拉图是最早提出学前教育思想的人。他认为教育应从幼年开始,最初所受的教育的方向容易决定以后行为的性质,早年接受的见解总是根深蒂固不容易更改的。基于他的“儿童公有”的论点,幼儿教育理所当然属于国家的职责。

柏拉图认为,幼儿教育的主要任务应着重于道德行为的熏陶,以形成良好的品质。在具体的做法上要利用儿童善于模仿这一天赋本性,从小就让他们模仿那些一生忠诚、勇敢、虔诚、节制的英雄伟人的言行,最后成为习惯。

(二)论学前教育

1、论优生优育。柏拉图为了实现其理想国的目的考虑,在西方教育史上最先论述了优生优育的问题。

(一)关于优生:

他主张任何人都要过集体的公共生活,使婚姻成为高尚的事业,婚姻的目的就是生育优秀的后代;任何人的婚权在于执政者,由他们为成人选择婚配;婚龄是男子25-55,女子22-40,国家只允许健壮的男女结婚。凡符合婚龄和健康标准的婚姻所生子女,才能享受国家的权利。健壮的新生婴儿才允许养育,不良孱弱的婴儿则要抛弃。这样才能保证国民的素质一代胜过一代。

(二)关于优育:

在理想国里所生的子女都属于国家所有,把优良的婴儿送国家统一设置的育儿院由专人进行教育。他把儿童早期的公育制度作了年龄划分:1-3岁为第一阶段,在育儿院养育,用摇篮曲和儿歌对婴儿施加影响;3-6岁为第二阶段在神庙的国家儿童场里,由性格温和、富有知识的保姆监护,并进行德、智、体、美和谐发展的教育。通过讲故事、寓言、诗歌、音乐、艺术和体育锻炼,处处给孩子道德陶冶。

2、论学前教育的内容。

柏拉图人为学前教育的内容主要是通过讲故事、寓言、诗歌、音乐、艺术等形式来进行。要把那些振奋精神、鼓舞斗志、积极向上的作品献给孩子们。他十分重视游戏在幼儿教育中的地位,游戏不仅是一种玩耍,也是一种道德教育的过程,帮助形成一定的规则和秩序。3、论儿童心灵教育的体育教育。

柏拉图强调儿童的心灵教育与体育教育相结合,一种和谐的教育就是“用体操来训练身体,用音乐来陶冶心灵”。只沉溺于音乐而忽视体育训练的人,会成为精神萎靡的懦夫,只从事体育而忽视音乐教育的人,会四肢发达,头脑简单、遇事迟钝、行为粗暴。两者不可偏废。另外要注意饮食、睡眠,生活要规律。

柏拉图的学前教育思想在外国教育史上具有开创性意义。他重视教育与政治的关系;最早提出优生优育的幼儿教育体系;提出了儿童的心灵与体质和谐发展的观点;指出故事、音乐和游戏在幼儿教育中的重要地位和寓教于乐、慎选教材等问题。这些理论至今仍有一定

的价值。同时也看到,他作为一奴隶主贵族思想家,受历史条件和阶级性所限,其教育主张中不乏许多神秘、保守落后的观点。

2、柏拉图论优生优育

柏拉图为了实现其理想国的目的考虑,在西方教育史上最先论述了优生优育的问题。(一)关于优生:

他主张任何人都要过集体的公共生活,使婚姻成为高尚的事业,婚姻的目的就是生育优秀的后代;任何人的婚权在于执政者,由他们为成人选择婚配;婚龄是男子25-55,女子22-40,国家只允许健壮的男女结婚。凡符合婚龄和健康标准的婚姻所生子女,才能享受国家的权利。健壮的新生婴儿才允许养育,不良孱弱的婴儿则要抛弃。这样才能保证国民的素质一代胜过一代。

(二)关于优育:

在理想国里所生的子女都属于国家所有,把优良的婴儿送国家统一设置的育儿院由专人进行教育。他把儿童早期的公育制度作了年龄划分:1-3岁为第一阶段,在育儿院养育,用摇篮曲和儿歌对婴儿施加影响;3-6岁为第二阶段在神庙的国家儿童场里,由性格温和、富有知识的保姆监护,并进行德、智、体、美和谐发展的教育。通过讲故事、寓言、诗歌、音乐、艺术和体育锻炼,处处给孩子道德陶冶。

3、亚里士多德的学前教育思想

亚里士多德(Aristotle)是古西腊知识渊博并具有多方面成就的哲学家、科学家和教育家。在师从柏拉图在阿卡德米学园学习20年之久,他曾创办了一所叫吕克昂的学校,招收众多学生,讲授哲学和各门学科达13年。在此其间,他在教学和学术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就,成为西方古代最伟大的思想家。恩格斯说他是古西腊哲学中“最博学的人”,“具有百科全书的科学”。他的主要著作是《政治学》和《伦理学》。在其中有他的教育理论以及幼儿教育思想。

(一)论教育是国家的头等大事

亚里士多德也把教育作为实现其政治目的的重要手段。要使教育得到发展,必须把教育纳入到国家法制的轨道。强调“教育应由法律规定”。这也是西方教育史上“教育立法”思想的开端。

(二)论教育的年龄分期

亚里士多德提出按儿童的年龄划分受教育的阶段,根据不同的年龄阶段实施不同的教育任务。他认为,人是由躯体和灵魂两大部分组成的,先是躯体的发展,后是灵魂的发展。灵魂又是以非理性灵魂和理性灵魂的顺序来发展的。人要首先给予身体的养育,确保有强壮的体魄;接着给予情感的训练,培养良好的思想意识;然后是理智的教育,促进思维和理解能力的发展。把人受教育的年龄按每7年为一自然阶段,0-7岁为第一个时期,为幼儿教育;7-14岁(青春期)为第二个时期;14-21岁为第三个时期。

(三)论学前教育

亚里士多德认为,认为人的第一个时期的幼儿教育分为儿童出生前的胎教;出生—5岁的幼儿教育和5—7岁的儿童教育三个阶段。

儿童出生前的胎教阶段。他提出了优生、优育、胎儿保健计划、计划生育等方面都有不少见解。孕妇要注意营养、运动、保持安定和平静的心理。“太年老的人有如太年青的人所生的孩子身心都有缺陷”。

出生—5岁的幼儿教育阶段。主张国家对新生儿要进行严格的检查,国家要制定法律,只允许健壮的婴儿得到抚养,不许养活畸形残废儿童。在养育上,应顺其自然,以孩子的身体发育为主,给他们良好的营养和适当的锻炼。特别在幼年习于寒冷是一种很好的锻炼方法,可以使他们坚强。在这一段时期,他反对儿童进行课业学习,或劳作,而应有充足的活动和游戏,以免肢体不灵。还有就是讲故事的方式,为将来所从事的事业作准备。

5—7岁的儿童教育阶段。亚里士多德认为这一时期应以良好习惯的养成作为主要任务。这一时期的家庭环境对儿童性格的形成至关重要。他认为,决定儿童道德品质的构成有三个因素:一是天性,二是习惯,三是理智。其中习惯是最重要的,良好的行为习惯的形成就是在日常言行活动中,让我们最先遇到美好的东西,经常接触好人好事,并让他们身体力行,反复连习。久而久之,良好的道德品质也就自然行成。“习惯成自然”这句话就是来源于亚里士多德。

亚里士多德在幼儿教育思想方面,吸取了前人的经验,总结了自己长期以来的教育实践,在胎教思想、心灵白板说、教育遵循自然说、和谐发展说、教育年龄分期说,注重幼儿道德习惯培养等,对西方幼儿教育理论与实践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但作为奴隶主贵族的思想家,有些观点有明显的阶级偏见和时代局限。

4、亚里士多德论学前教育三阶段(见上一题)

5、昆体良的学前教育思想

昆体良(quintiiliaus)是古罗马著名的雄辩家和教育家。代表作是《雄辩术原理》在

幼儿教育方面有很多宝贵的见解。

(一)论教育的目的及作用

昆体良从维护罗马帝国统治的需要出发,把培养和造就一代心地善良、精于演说的雄辩家作为他教育的目的。雄辩家在古罗马颇受人们的尊重和向往。一个合格的雄辩家必须具备良好的品德,有丰富的阅历和渊博的知识,才能具有权威性和说服力。演讲的风格要自然朴实,言简意赅。培养雄辩家不只是高等学府的事,也是幼儿教育、初等教育、中等教育整个教育的共同任务。

(一)论学前教育

1、论儿童要及早受教育。孩子一出生,父母就要寄予最大的希望,才会精心的关怀他

的成长。

2、论游戏。游戏和娱乐有助于发展敏锐的智力,是一种学习和教育的形式。

3、论记忆力和创造性。儿童的记忆幼力是可以通过练习得到加强和发展的。儿教师的

主要职责就是培养幼儿的求知欲和创造欲。

4、论娇惯儿童的危害及榜样。他针对一些富有之家和无知父母本身道德败坏状况,坚

持父母本身应该成为孩子们的有效榜样,只做应该做的事情。

5、论体罚。他竭力的反对儿童教育中的体罚现象,认为体罚有百害而无一利。他给体

罚列了五大罪状:第一、体罚事实上无疑是一种凌辱,是一种残忍的行为;第二、盛行体罚,使儿童一旦对鞭打习以为常,教育就难以起到作用;第三、如果儿童在幼年时期遭受体罚,长大以后,往往更难以驾驭;第四、体罚只能造就奴隶的性格,而不能培养雄辩之才;第五、体罚的结果必然使儿童心情沮丧压抑,经常感到抑郁,产生恐怖心理。

可见,昆体良对儿童人格的尊重,和对正面教育的强调。

6、论儿童的看护者和教师

昆体良认为,要慎重选择儿童的看护者和老师,他对幼儿教师提出了以下具体要求:第一、教师要热爱儿童,只有热爱儿童才能教育儿童,才能赢得儿童的尊敬;第二、教师要善于观察和了解儿童,了解儿童的能力和资质和个别差异;第三、教师要正确运用批评和表扬,这是教育的艺术,要用温和的方式对幼儿进行教育,对于表扬,即不吝啬,也不滥用。

昆体良在幼儿个性的培养,对幼儿教师的要求,强调榜样教育的作用,注重游戏教育方法,反对体罚等观点,不乏给人启迪,他不愧为西方教育史上的一位有远见卓识的教育家。

6、昆体良论儿童教育体罚五罪状(见上题所述)

第四节西欧中世纪的学前教育

1、什么是“性恶论“和“预成论“?(见下题)

2、西欧中世纪教会的儿童观是什么?

西欧中世纪指的是5世纪—14世纪上半叶近千年的时期,西欧这一时期的教育带有浓厚的宗教性和明显的等级性。教育的目的在于培养教会的僧侣、封建的官吏和骑士。幼儿教育也为之服务。

在中世纪,基督教会的宗教观成为维护封建社会形态的精神支柱。基督教大力提倡“原罪说”和“禁欲主义”。禁止文化教育的传播,禁绝一切独立思考,使科学和哲学成为教会恭顺的奴仆。

(一)性恶论

在中世纪基督教会的地位独尊,并控制了精神、思想、文化的情况下,必然获得了教育的垄断。基督教会将奥古斯丁提倡及系统化的性恶论的儿童观大加渲染,在幼儿及儿童教育中大力推行畏神禁欲的教育。认为儿童带着“原罪”来到人世间,故生来性恶,人人必须历尽苦难和生活的磨难,不断的赎罪,才能净化灵魂,升入天堂。

基督教要求幼儿从小要敬畏上帝,实行禁欲,抑制儿童的嘻笑和欢闹和游戏娱乐的愿望,不允许有任何的自主性和独立意识的流露。在教育中体罚盛行,完全取消体育。教会对多神教徒所创造的古代文化,特别对崇尚和谐发展的雅典文化教育,持敌视的态度。(二)预成论

在欧洲中世纪的前期,“预成论”是与教会宣传的性恶论相并存,在社会中占据着统治地位。预成论认为,儿童是已经制造好的小型的成人来到世界上的,儿童与成人的区别仅是身体的大小和知识的多少。儿童被看成是小大人,一旦能行走和说话就可以加入成人的社会,玩同样的游戏,穿同样的服饰,要求与成人同样的举止言行。儿童和成人不应有重要的区别,从幼儿开始,儿童的身体和个性已经成人化了。

预成论否认儿童和成人在身心(尤其是后者)特点上的差异,也否认了儿童身心发展的节律性、阶段性。由于受预成论的影响,社会教育(包括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都忽视了儿童的身心特点,忽视了他们的爱好和需要,对儿童的要求整齐化一,方法简单粗暴。它的影响一直延续到近代。

3、中世纪骑士的早期教育是什么?(见第5题)

4、分析西欧中世纪教会学前教育的目的、内容和方法

西欧中世纪的教会主要以基督教神学为主。基督教主要起源于巴勒斯坦,后来逐渐传播到欧洲和世界各国。基督教以《旧约全书》和《新约全书》为信徒的行为准则。在学前教育的目的、内容和方法上有以下规定。

(一)学前教育的目的。

中世纪时期的教育,基督教居于统治地位,不允许一般的世俗学校存在,教堂是唯一的珍藏知识经典之地,教士是掌握知识之人,一切真理来自圣经,教育的主要目的是使受教育者虔信上帝,熟读圣经,以求做一个合格的基督徒。从幼儿开始就把儿童训练成为笃信上帝、服从教会的“圣童”,从而为培养一个真正的基督徒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学前教育的内容和方法。

基督教领域的学前教育主要通过基督徒对子女进行宗教意识的熏陶与幼儿跟随家长参加众多的圣事礼仪和节日活动来实施的。通过祈祷、读经、唱诗和听讲述“圣事”,有时还组织儿童欣赏教会音乐、陶冶宗教情感和增强对上帝的信仰。

5、分析西欧中世纪世俗封建主的学前教育

西欧中世纪既是基督教神学垄断的年代,又是帝王贵族进行封建统治的年代。基督教会对民众的思想欺骗成为维护封建统治的精神支柱,而封建贵族对民众的政治控制、经济掠夺又成为基督教会的社会保障。

西欧中世纪的封建统治的一个鲜明的特征是实行等级森严的爵位制,国王为最高的世袭封建主,其下的封建贵族则分为公、侯、伯、子、男、爵士和骑士。这些封建贵族独占世俗教育的特权。幼儿教育有两种类型。

1、宫廷学校教育。

是专为王室儿童实施的,只是皇室中的王子、王孙、公主和极少数机要大臣的子弟享受。教育的方法主要采用问答的方法,儿童学到了不少作为未来的统治所必需的有关自然和社会的知识和一些粗浅的哲理。

2、骑士早期教育。

封建统治者除了利用宗教对人民进行精神上的奴役,还依仗武力镇压来维护其政权。战争的胜负主要靠骑士的决斗来决定。所以培训骑士也就成为贵族子弟仕途的必由之路。

骑士教育是集封建思想意识的熏陶和军事体育训练于一体的一种特殊形式的家庭教

育。骑士的训练和养成要经历三个阶段:每七年为一个阶段。0—7岁是幼儿教育的时期,教育是由父母在家中进行主要是熏陶宗教意识,培养虔敬上帝,听命教会,甘为宗教而献身的精神。另外就是培养道德品质和养护身体,能够横枪立马、纵横厮杀的骑士,必须有强健的体魄,从小要注意饮食、锻炼和合理的作息制度和生活习惯的遵守。这些通常由母亲来指导和实施。

西欧中世纪的学前教育还不是一个明确划分的学习阶段。按照儿童所处的社会地位不同而实施不同的教育内容,神学性和等级性是他们的共同特点,整个学前教育比较粗浅和简单。

第二编外国近代学前教育

第四章文艺复兴时期的学前教育

文艺复兴运动发生于14—16世纪。这是一场新兴资产阶级反抗作为封建制度思想支柱的基督教统治的文化和思想革命。进步的思想家打着“人文主义”的大旗,主张崇拜人生、崇拜现实、肯定人权、宣扬个性解放、个人幸福,以此来反对基督教会的禁欲主义。

文艺复兴时期的幼儿教育家批判了基督教会性恶论的儿童观,反对“原罪说”,认为儿童应当得到成人的关心和爱护,提出了儿童身心全面发展的教育理想,重视教育培养人的作用。

第一节文艺复兴时期的教育改革

1、文艺复兴时期的教育改革和学前教育改革包括那些内容?

14—16世纪,在欧洲出现了一个声势浩大、范围广泛、影响深远的文艺复兴运动。它打着对古代文化、科学和艺术的复兴和继承的旗号,其实是一场新兴资产阶级反抗作为封建制度思想支柱的基督教统治的文化和思想革命。进步的思想家打着“人文主义”的大旗,主张崇拜人生、崇拜现实、肯定人权、宣扬个性解放、个人幸福,以此来反对基督教会的禁欲主义,提出和形成了一种适合于时代发展需要的新的世界观和思想体系。在学前教育领域提出了以下主张:

(1)幼儿教育家批判了基督教会性恶论的儿童观,反对“原罪说”,认为儿童应当得到成人的关心和爱护,应该创造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让儿童自然的、愉快的,积极健康的成长。

(2)人文主义的幼儿教育还一反教会教育的那种死气沉沉、贫乏无知的状态、提出了

在智育、体育、美育和德育方面培养儿童身心全面发展。

(3)在教学方法上,反对中世纪盲目信仰宗教、死记硬背教条,压制儿童独立思考的做法,强调幼儿教学必须考虑儿童的兴趣,发挥他们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文艺复兴时期的教育改革具有深远的积极意义,是近代资产阶级教育的基本形式和要求所进行的卓有成效的初步实践,使欧洲的幼儿教育的面貌为之一新。但他所谈的幼儿教育改革还没有注意到普通劳动者子女受教育的问题,无疑仍然是一种为少数人服务的资产阶级教育观。

第二节人文主义教育家的学前教育思想

1、维吉乌斯的《儿童教育论》

维吉乌斯(vegius)是意大利的人文主义教育家,他的代表作《儿童教育论》详尽的论述了人道化和个性化的幼儿教育思想。

(1)首先,他就胎教以及出生后婴儿的健康和安全问题提出了一些具体的建议。对于培养幼儿健全的体魄极其重要。

(2)其次,他认为成人要以经常赞扬好的行为,宽容细小过失的方法来教育儿童,既要严肃认真,又要充满赤诚和爱,这是将儿童引上正道的最好的手段。

(3)第三,父母的楷模是良好教育的首要条件。教育方法必须根据儿童个性的不同而有所区别。

(4)第四,儿童从懂事起,就应接受高尚的礼仪教育。例如,热情的问候,亲切的答礼,客人来去要殷勤有礼貌。

维吉乌斯通过对幼儿进行人道化、个性化的教育,把上层阶级的儿童培养成有才干、身体健壮而又品德高尚的新贵族和商人。

2、伊拉斯谟斯的《幼儿教育论》

伊拉斯谟斯(Erasmus)是尼德兰人文主义教育家,代表作是《幼儿教育论》。他的教育主张体现在以下几点:

(1)他力主把基督教和人文主义相结合,推行基督教人文主义化的幼儿教育。他针对“原罪论”的观念,提出儿童性善说,认为这种善良的秉赋只有通过持续不断的教育才能得到巩固和发展。

(2)他认为影响儿童教育和身心发展有三个因素:“自然”,也就是先天接受教育的能力,

部分是对美德天生的爱好;“训练”,既教育和指导的熟练应用;“练习”,放手运用我们的能动性。在“自然”的基础上,通过“训练”加“练习”,没有实现不了的理想和完成不了的事业。

(3)他认为在对幼儿进行早期教育时,应注意让他们的身心都能得到均衡的发展,首先要注重体育,但也要重视道德和知识教育。还需要照顾到儿童由于天性和爱好所引起的个性差异。应该通过游戏和故事来让儿童学习,注意培养儿童的记忆力。在教学方法上要灵活多样,主张用直观教具来改进教学。

3、人文主义教育家的学前教育思想的一般特点

人文主义的教育家非常重视人才的培养,重视早期教育和勇于改革的思想是这一时期的共同特点。他们的学前教育思想的特点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在培养目标上,注重身心和人格的全面发展,重视儿童的自然或天性发展的特征,强调照顾儿童的个别差异,重视家庭教育中的道德行为和语言文字方面的教育,强调体育游戏在幼儿教育中的重要意义。

(2)在教学内容上,提倡给予儿童较广泛的教学内容,注意到环境对儿童的影响,尤其是家庭环境所起的教育作用,要求父母、教师、保育人员时时热爱孩子并处处以身作则。(3)在教育方法上,主张取消体罚,建议用儿童的荣誉感、竞争心去促进他们学习的自觉性、积极性。

以上这些幼儿教育的理论,无疑具有一定的进步性,对后世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4、分析人文主义教育家与教会不同的儿童观

人文主义教育家伊拉斯谟斯并不排斥基督教的教育,但他的教育思想和中世纪教会的儿童观却有着很大的差异。

在中世纪基督教会对奥古斯丁的教育思想和“性恶论”和“预成论”的儿童观大加渲染,认为儿童带着“原罪”来到人世间,故生来性恶,在幼儿及儿童教育中大力推行畏神禁欲的教育。把儿童被看成是小大人,将儿童的身体和个性成人化。忽视了儿童的身心特点,和个性需要,教育方法简单粗暴。抑制儿童的嘻笑和欢闹和游戏娱乐的愿望,不允许有任何的自主性和独立意识的流露。在教育中体罚盛行,完全取消体育。教会对古代文化,特别对崇尚和谐发展的雅典文化教育,持敌视的态度。

人文主义教育家伊拉斯谟斯曾批判了天主教会的腐败与丑恶,提出了革新宗教的理想,

外国学前教育史整理

外国学前教育史整理 一基本概念(名词解释) 1、恩物:是学前教育的鼻祖福禄贝尔对他创制的一套供儿童使用的玩具或数学用品的称谓,意为上帝的恩赐。 自然人:自然人是一个身心协调发展,广泛适应社会情况,有见识、有性格、身体和头脑都健康的人,并能自食其力。 最近发展区:是指“在有指导的情况下借成人的帮助所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与独立活动中所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之间的差异。 2、幼儿游戏运动:P150鉴于二战后经济困难,幼儿教育设施不足、师资也缺乏、以及城市化使幼儿失去了集体游戏的机会,1961年家长自发组织了“幼儿游戏班运动”,以大城市和工业地区为中心,蓬勃发展起来。 5、比西量表:1905年,比奈和西蒙合作编制了第一份智力量表,通称“比奈西蒙智力量表。这份量表以3-13岁儿童为对象,通过对被试者从易到难的各项测试的测定,判定他们的思维判断的敏捷性。 6、开端计划:1965年由经济会办公室发起的一项以实现学前教育机会均等为目标而实行的重要计划。 7、编织学校:P701770年,奥柏林由创设,招收2-6岁的儿童。教学内容包括标准法语、宗教赞美歌、格言和讲童话故事、采集和观察植物、游戏、绘画、地理等。教学方法,则重视直观教学和实物教学。 8、一般发展:前苏联心理学家赞可夫在“教学与发展”课题研究中提出来的。它指的是个体以智力为核心的包括情感、意志、个性以及集体主义精神在内的总体发展。在智力发展中,又以思维能力的发展为核心。 9、学习阶段:p1601989年《教育方针法》确定的,法国学前教育改革,三阶段:初步学习阶段、基础学习阶段、深入学习阶段 10、消极教育:P104即教育者或采取自己不教也不让别人教的方针,或只锻炼儿童的身体、器官、感觉和体力,而尽可能让儿童的心闲着不用,所谓放任无为方可一切有为。 11、前运算阶段:皮亚杰的儿童认知发展理论的第二阶段,主要针对2—7岁的儿童。 12、需求层次论:马斯洛于1943年在《人类激励理论》论文中所提出。该理论将需求分为五种,分别为:生理需求,安全需求,情感和归属需求,尊重需求,自我实现需求 二、基本常识(填空、选择)

10近现代欧美学前教育思想--学前教育史自考

2015年10月 17.1837年,福禄培尔开办了一所学龄儿童教育机构——?儿童活动学校?,创办地在A.勃兰根堡 B.柏林 C.巴登-符腾堡 D.萨尔 18.《民主主义与教育》一书的作者是A.皮尔斯 B.詹姆士 C.杜威 D.卢梭 19. 蒙台梭利创办的?幼儿之家?最显著的特色是重视幼儿的 A.初步文化知识培养 B. 感官训练C.日常生活练习 D.肌肉训练 25.多元智能 30.简述克鲁普斯卡娅论幼儿教育的内容。 32.试评述福禄培尔?恩物?。

2015.04 19.杜威教学理论的核心内容是【】 A.做中思 B.做中学 C.教材 D.教法 正确答案:B(1分) 20.提出利用?恩物?使幼儿认识世界、了解世界的是【】 A.蒙台梭利 B.福禄培尔 C.欧文 D.麦克米伦姐妹 正确答案:B(1分) 26.?思维五步骤? 正确答案:教材P223 这是杜威提出的。(1分)杜威强调教学活动

应该激起儿童的思维,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和习惯,思维就是一种明智的学习方法。(2分)关于思维的过程,杜威强调按照顺序分成五个步骤:第一,观察各方面情境设定疑难的情境;第二,确是疑难的所在,并从疑难中提出问题;第三,提出解决问题的种种假设,引起观察,心智活动以及搜集事实材料;第四,推断哪一种假设能够解决问题并进行推理;第五,通过实验、验证或修改假设。(2分) 30.简述蒙台梭利的儿童观. 正确答案:教材P225 (1)认为儿童的各种潜能和需要都是先天的、固有的;(2分) (2)强调环境在儿童个性发展中的作用;(2分) (3)关于教育对儿童发展的作用;(1分)(4)反对对儿童进行纪律约束。(1分)2014年10月 34.卢梭认为人的教育来自三个方面,即自然的教育、和事物的教育。 正确答案:人的教育。教材P414

外国学前教育史.(八套真题,考前必做)

《外国学前教育史》复习题(一) 一史前社会的幼儿教育 一填空题: 1.史前社会幼儿教育实行的是制度。 2.史前社会幼儿教育产生于。 3.史前社会幼儿教育包括劳动技能教育、的养成、训练等内容。 4.史前社会幼儿教育的特征之一是幼儿教育在家庭中进行,随着的变化而变化。 5.史前社会最后一个时期是,这也是由史前社会向奴隶社会发展的一个过渡阶段。 二简答题 1 .简答史前社会幼儿教育的内容。 2 .简述史前社会幼儿教育的主要特征及其原因。 3 .简答史前社会幼儿教育的方法。 三论述题 1论述史前社会四个时期幼儿教育的变化。 《外国学前教育史》复习题(二) 十三古代东方的学前教育 一单选题 1. 古代东方早在公元前()年左右就已建立奴隶制国家。 A 2000 B 3000 C 4000 D 5000 2. 学校最早出现于()。 A 乡村 B 城镇 C 皇宫 D 贵族家庭 3. 古代()学前教育形式之多样、内容之广泛在当时来说是盖世无争的。 A 巴比伦 B 埃及 C 印度 D 中国 4. 古()幼儿教育的主要内容是传诵《吠陀》经。 A 印度婆罗门教 B 印度佛教 C 希伯来 D 埃及 5. 古印度()种性的孩子完全被剥夺了接受教育的权利。 A 吠舍 B 刹帝利 C 婆罗门 D 首陀罗 6. 古代东方(C )人重视学前教育,希望它能承担民族救亡和传统继承的任务。 A 印度 B 巴比伦 C 希伯来 D 埃及 7.古()佛教幼儿教育有家庭教育和寺、庵教育之分,以信奉佛祖、吃苦修行、遵循教规、消极厌世为特征。 A 印度 B 埃及 C 希伯来 D 巴比伦 二填空题: 1.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为巴比伦、、印度和中国。 2.古代埃及学前教育的形式主要有和家庭教育。 3.古代埃及学前教育的内容主要是父辈技艺的传承,包括祭祀、医学、、农务、军事等。 4.古代埃及学前教育的方法是家长制和。 5.古代希伯来学前教育分为两个历史时期,即时期和会堂教育时期。 6.希伯来人在长期动荡不定的生活经历中,为求生存和发展,不得不寄依赖于宗教,又寄希望于教育,把看作维系种族的灵魂;把当作实现民族统一和复兴的神圣事业。 7. 佛教幼儿教育有家庭教育和寺、庵教育之分,以信奉佛祖、吃苦修行、遵循教规、消极厌世为特征。( 三简答题 1 .简答古代埃及的学前教育的内容和方法。

外国学前教育的历史演变

外国学前教育的历史演变 在教育发展的历史分期问题上,我国教育理论界的学者们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各自提出不同的观点或主张。虽然在划分的根据或标准方面存在着意见分歧,但在具体的历史阶段的划分上,却大同小异,都大致分为古代、近代和现代三个历史时期。这一方面是受到历史科学的影响,另一方面,教育的发展虽然存在超前或滞后的情况,但大体上也是与整个社会的发展相适应的。同样,外国学前教育的历史发展与社会的发展以及整个教育制度的发展是密切相关的。因此,我们在外国学前教育史的历史分期问题上、也采取了一般的划分方法,只是试图在这样的框架内,大致勾画出外国学前教育产生、发展和演变的基本轮廓。 (一)古代社会的学前教育 古代社会的学前教育包括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的学前教育。在原始社会的初期,尚无一夫一妻制的家庭,因而没有现代意义上的家庭教育。同时,学校也尚未产生,更没有现代意义上的学前教育。那时,儿童的教育主要由氏族公社负责,实行儿童公有和儿童公育。幼儿主要通过游戏活动模仿成年人的生活和劳动等活动。 家庭产生以后.尤其在人类进入阶级社会相产生了学校以后,出现了家庭教育。从那时起,一直到近代社会学前教育机构出现以前,家庭一直都是教育学前儿童的唯一场所。父母尤其是母亲,就是学前儿童的主要教师。此外,保姆、家庭教师和教仆也是家庭里学前儿童的教育者。 在古代希腊相罗马时期,已有丰富的学前教育思想。柏拉图在西方学前教育史上第一次较为系统地阐述了学前儿童的教育问题。继后,亚里士多锡和昆体良等人也论述过学前儿童的教育问题。夸美纽斯在历史上第一次把学前教育纳入其具有民主色彩的单执学制.并撰写了历史上的第一部学前教育专著《母育学校》构建了家庭学前教育的完整体系,并对近代学前教育的发展产生重要影响。 (二)近代社会的学前教育 17世纪后半期发端于英国的贫民冕幼儿保护和养育设施,是近代欧洲学前教育设施的胚胎。18世纪末,在欧洲出现了有组织的学前教育。学前教育机构的产生与当时的社会发展状况是相适应的。产业革命带来了一系列的社会问题,在客观上需要保护和教育学前儿童的机构。在这一时期,先是出现一些主要目的在于看管学前儿童的慈善性质的机构。19世纪初,欧文为工人子女创办的幼儿学校已以教育为主要任务.1838年,福禄贝尔又创办了幼儿固。在欧冕相缨出现的幼儿学校运动和描撂倍尔主义幼儿园运动,促进了学前教育的发展。 近代是学前教育思想发展的重要时期。卢梭的近代儿直观为学前教育找到了出发点。同时,他关于生来具有学习能力的婴幼儿不是通过语言和文字,而是通过经验并利用自己尚未成熟的器官进行学习的主张,对后世学前教育思想的发展有重要影响。福禄贝尔继承和发展了夸美纽斯和裴斯泰洛奇等主张,系统地提出了幼儿园教育理论,在使学前教育学成为教育科学中的一个独立部门方面,作出了重大贡献。 (三)现代社会的学前教育 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在欧美出现教育革新运动.极大地推动7学前教育的发展。这“时期在欧美兴起了儿童研究运动、教育调查运动和各种学前教育实验活动。杜威和蒙台核利在批判地吸取传统的学前教育方法的基础上,提出了现代派学前教育理论,重视活动课程和儿童的自我教育,对20世纪学前教育的发展

近代云南学前教育史略

近代云南学前教育史略 受近代教育改革的影响,清朝末年云南开始兴办学前教育。初始的学前教育没有得政府、社会的重视,发展缓慢。抗日战争时期随着一批教育工作者迁入云南,促进了云南教育事业的发展,包括学前教育事业。本文试图梳理近代云南省学前教育的发展情况,为云南教育史留下学前教育的痕迹。 关键词:学前教育 一、云南近代学前教育兴起的原因 1.受国内教育改革的影响,我国传统幼儿教育开始近代化的转型 鸦片战争后,伴随着侵略者的脚步进入中国的不仅有物质层面的坚船利炮,还有精神层面的新的思想观念。洋务运动期间洋务派对中国传统封建教育进行了一些改革,一方面为促进了中国资产阶级新思想的形成和科学的发展,另一方面为中国培养和储备了人才。维新变法进一步的对教育制度进行了改革,虽然没有成功,但是人们越来越认识教育是改变国家命运的重要途径。1904年清政府颁布了《奏定蒙养院章程及家庭教育法章程》,以国家学制的形式将学前教育机构的名称——蒙养院确定下来。

2.云南近代教育改革,为云南学前教育机构的出现奠定了思想基础 1894年严修到云南任学政,在云南开设书局,引进西方图书打开了云南人民的视野,同时改革学校教育,开设了算数、英语等课程。从1899年开始一批传教士开始在云南建立教会学校,这些新式学堂的创办,对云南近代教育具有开风气之先的作用。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派在云南创办了一批新式学堂,从课程内容、学校形式、价值取向到体质改革,表现出与传统教育向背离的趋势。这些教育改革不仅是形式上的变革,更带动了教育新视野的展开,在推动云南传统教育向近代教育的转轨同时也为云南近代学前教育的出现提供了思想基础。 二、云南省学前教育的开端 1903年张之洞在湖北武昌师范小学创办了我国一所蒙养院(幼儿园),专为保育教育三至七岁的幼儿。1905年贵阳在私立达德小学堂增设预备科,选取从未进入过私塾读书的学前儿童进入预备科,学满一年后升入小学一年级。预备科的老师均是达德小学的男教师。这时候的预备科带有今天学前班的性质,但仍然可以被看做是我省学前教育的开端。 随州贵阳开办学前教育,云南的其他地区也效法贵阳,开始开办学前教育。民国初年,随着新学开办,各地小学逐渐增多,凡是有条件的小学均开设了预备科。但是由于受到封建思想的影响,此时的预备科只招收男幼儿,不招收女幼儿。这些预备科实际上是小学的附设

外国学前教育史试题1

外国学前教育史试题1 一、填空(共20分,每空1分) 1、史前社会的幼儿教育产生于 2、现代日本学前教育机构包含、、 3、最早提出学前教育思想的人是 4、是柏拉图教育思想的出发点。 5、世界文明古国:、、、 6、夸美纽斯,《》是世界教育史上第一本幼儿教育专著。 7、1816年,新兰纳克幼儿学校——世界最早的学前教育机构是由创办 8、二战后,日本最重要的教育立法是:《》《》 9、史前社会分4个时期:、、、 10、皮亚杰1928年、1965年的专著是《》《》 二、名词解释:(共18分,每题6分) 1、军事民主制时期的军事体育训练 2、《幼儿园保育及设备规程》 3、幼儿玩具图书馆 三、判断题(共5分,每题1分) ()1、骑士教育是集封建思想意识熏陶与军事体育训练于一体的一种特殊形式家庭教育。 ()2、骑士教育主要任务:熏陶宗教意识,培养道德品质,身体养护。

()3、世界上最早的学前教育机构是新兰纳克幼儿学校 ()4、世界上最早推广福禄倍尔幼儿园的国家是英国_。 ()5、伊丽莎白·皮博迪于1860在波士顿开办了美国第一所英语幼儿园 四、简答题(共32分,每题8分) 1夸美纽斯,论学前教育的内容是什么? 2、简述《母育学校》 3、福禄倍尔幼儿园对英国学前教育的影响 4、二战后英国学前教育机构的类型有那些? 五、论述题(共25分) 1、试比较古希腊斯巴达和雅典两个城邦的学前教育。(10)

2、用自己对福禄倍尔的认识论福禄倍尔的学前教育思想。(15分)

答案: 外国学前教育史试题1答案 一、填空(共20分,每空1分) 1、史前社会的幼儿教育产生于原始家庭 2、现代日本学前教育机构包含保育所、幼儿园、临时收托服务机构 3、最早提出学前教育思想的人是柏拉图 4、理想国是柏拉图教育思想的出发点。 5、世界文明古国:埃及、巴比伦、印度、中国 6、夸美纽斯,《母育学校》是世界教育史上第一本幼儿教育专著。 7、1816年,新兰纳克幼儿学校——世界最早的学前教育机构是由欧文创办 8、二战后,日本最重要的教育立法是:《教育基本法》《学校教育法》 9、史前社会分4个时期:前氏族、母系氏族、父系氏族、军事民主制 10、皮亚杰1928年、1965年的专著是《儿童的判断和思维》《语言和思维》 二、名词解释:(共18分,每题6分) 1、军事民主制时期的军事体育训练 a)是史前社会向奴隶社会发展的一个过渡阶段; b)私有制萌生,部落战争出现,氏族部落出现了由推选或选举产生的酋长和军事长官两个首领。 c)为满足军事民主制的需要,开始重视和加强对全体部落成员的军事体育训练。 d)学习使用武器和作战方法,锻炼强健的体魄,成为每个氏族成员的必修课。 2、《幼儿园保育及设备规程》 1)1899,文部省颁布,是日本制定的第一个幼儿园法令,奠定了该国学前教育体制的基础。 2)对日本幼儿园的设施.设备.保育内容及保育时间等做了明确规定。 3)影响:成为19世纪末20世纪初,日本幼儿园设置和编制课程的标准;成为以后日本幼儿园制定新章程的依据。 3、幼儿玩具图书馆 P179 三、判断题(共5分,每题1分) 1、.骑士教育是集封建思想意识熏陶与军事体育训练于一体的一种特殊形式家庭教育。 2、.骑士教育主要任务:熏陶宗教意识,培养道德品质,身体养护。 3 、世界上最早的学前教育机构是新兰纳克幼儿学校 4、世界上最早推广福禄倍尔幼儿园的国家是英国_。 5、伊丽莎白·皮博迪于1860在波士顿开办了美国第一所英语幼儿园 四、简答题(共32分,每题8分) 1夸美纽斯,论学前教育的内容是什么? P141-1441、论学前儿童的健康教育。5、论学前教育的重要性 2、论学前儿童的智育和德育。6、论教育课程和教材的选择 3、论学前儿童的教育方法。 4、论幼儿入学前准备工作。 2、简述《母育学校》 1,夸美纽斯,《母育学校》是世界教育史上第一本幼儿教育专著。 2“母育学校”的意思是母亲膝前的教育 .副标题:“论6岁以下儿童的教育”。 3,论儿童的本质: 儿童是上帝最珍贵的恩赐,是任何事物不能与之比拟的宝物。 4,论述了“怎样去发展儿童的健康和力量”。 5,探讨了幼儿入学前准备工作问题,提出有益的建议 3、福禄倍尔幼儿园对英国学前教育的影响 1)19世纪后半期,世界上最早推广福禄倍尔幼儿园的国家是英国 2)影响之一:学前教育机构开始两种制度并立: 收容工人阶级和贫困阶层子女为对象的幼儿学校;中上阶层子女为对象的幼儿园。 3)影响之二:是幼儿园开始减少读、写、算训练的时间,而增加游戏的时间,突出学前教育的特点。 4、二战后英国学前教育机构的类型有那些? P179

外国学前教育史笔记

《外国学前教育史》读书笔记 阅读时间:2013.11.28—2013.12.1 书名:《外国学前教育史》 作者:周采杨汉麟 出版社: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版次:2012年8月第2版 页数:326页 前言 一、外国学前教育史的研究对象 是除中国以外的世界上所有国家和地区学前教育发生发展和演变的全部历史过程。关注社会和公共学前教育史,研究实践发展教育实践和制度教育理论揭示规律 二、目的: 以史为鉴。学习人类在学前儿童的教育方面积累的经验,总结和批判地继承这份历史文化遗产们对于将要从事学前教育工作的我来说,更具有实践指导意义,了解学前教育发展的历史,有助于我开阔视野,减少学前教育工作中的盲目性,少走弯路。 三、历史演变 (一)古代社会的学前教育 原始社会公有公育,家庭产生后家庭一直是学前儿童的唯一场所。 柏拉图在西方学前教育史上第一较为系统的阐述了学前儿童教育问题,主张儿童公育。 夸美纽斯在历史上第一次把学前教育纳入其具有民主色彩的单轨学制,并撰写了历史上第一部学前教育专著《母育学校》,构建了家庭学前教育的完整体系。 (二)近代社会的学前教育 18世纪末,在欧洲出现了有组织的学前教育。19世纪初,欧文为工人子女创办幼儿学校以教育为主要任务。1840 福禄培尔创办了幼儿园。在欧美相继出现了幼儿学校运动和福禄培尔主义幼儿园运动 卢梭的近代儿童观为学前教育找到了出发点,具有学习能力的婴幼儿通过经验利用自己的尚未成熟的器官进行学习的主张,福禄培尔系统的提出了幼儿园教育理论,在使学前教育学成为教育学科中的一个独立部门方面,做出了重大贡献。 (三)现代社会的学前教育 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在欧美兴起了儿童研究运动、教育调查运动和各种学前教育实验活动,杜威和蒙台梭利等提出现代派学前教育理论活动课程和儿童的自我教育。 战后,日益重视学前教育方面的国际交流与合作。

外国学前教育史考试辅导

《外国学前教育史》考试辅导 一、单项选择题 1.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英国主要学前教育机构是( )。 A.保育学校 B.学前游戏班 C.幼儿学校 D.日托中心 2.二战后法国幼儿教育的主要形式是( )。 A.母育学校 B.托儿所 C.小学幼儿班 D.幼儿园 3.维吉乌斯详尽论述人道化、个性化幼儿教育思想的著作是( )。 A.《儿童教育论》 B.《幼儿教育论》 C.《大教学论》 D.《母育学校》 4.伊拉斯谟斯认为影响儿童教育和身心发展的三个因素中最主要的是( )。 A.训练 B.自然 C.遗传 D.练习 5.以“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经验的连续不断的改造”三个重要论点来概括教育本质的是( )。 A.杜威 B.赫尔巴特 C.蒙台梭利 D.皮亚杰 6.家庭教育中注意培养孩子们勇敢、坚韧、顺从和爱国的思想品德的,是古代( )。 A.雅典人 B.印度人 C.斯巴达人 D.巴比伦人 7.古代对年轻一代实施德、智、体、美和谐发展的教育是( )。 A.雅典人 B.斯巴达人 C.印度人 D.希伯来人 8.近代学前教育设施的萌芽是1776年法国牧师奥伯林创设的( )。 A.新兰纳克幼儿学校 B.编织学校 C.母育学校 D.巴乌利美保育所 9.“教育的民族性原则”构成其教育思想中最重要部分的是( )。 A.别茨考伊 B.乌申斯基 C.马卡连柯 D.克鲁普斯卡娅 10.把福禄倍尔发明的教具“恩物”介绍到日本并使其成为幼儿园教学重点的是( )。 A.饭岛半十郎 B.关信三 C.赤泽钟美 D.中村正直 11.片面强调儿童的家庭教育、低估学校教育价值且过于注重“礼仪”培养的是( )。 A.卢梭 B.夸美纽斯 C.洛克 D.赫尔巴特 12.《普通教育学》的作者是( )。 A.裴斯泰洛齐 B.赫尔巴特 C.夸美纽斯 D.杜威 13.史前社会幼儿教育随着下列哪一项的变化而变化?() A.生产模式 B.家庭模式

学前教育史-知识点整理(部分)

学前教育 是相对学校教育而言的,从广义上说,凡以学龄前儿童为对象的教育活动均属学前教育范畴;从狭义上说,是指在专门的学前教育场所中进行的教育活动,也就是在托儿所、幼儿园及其他社会性的幼教机构中所进行的教育活动,又称学前社会教育。 三公、三母制度 太师、太傅和太保的官职,合称“三公”。保其身体,即负责身体的保育;傅之德义,即负责培养道德;道之教训,即进行文化知识及统治经验的传授。可见,师保之教的内容是较全面的,包括了德、智、体三方面的内容。 子师、慈母、保母合称“三母” 古代胎教的经验和局限 第一,高度注重外界环境对胎儿的影响。 第二,高度注重母体的精神因素对胎儿的影响。 第三,高度重视母亲良好生活习惯的培养。 第四,我们分析评价古代胎教时还应请注意到一个重要方面,就是胎教实际上也是母教。 不足: 1、夸大了胎教的作用; 2、胎教思想还是初步的,多是经验的简单总结,甚至带有迷信的成分; 3、过于强调礼对孕妇的约束。 原始社会学前教育的特点 原始社会是我国儿童教育发展史上的初期阶段,这个阶段的儿童教育的主要特点如下: 第一,对儿童实施社会公育。 第二,原始部落的老人是原始社会儿童教育工作的主要承担者。 第三,原始社会儿童教育的内容是多方面的,是与儿童日后将要进行的生产、生活实际密切相关的。 第四,原始社会儿童教育的方法,主要是采取口耳相传,在实践活动中进行教育的方法。 王守仁的学前教育思想 (一)儿童教育必须顺应儿童的性情 (二)教育要考虑儿童的可接受性,量力施教 (三)教育应关注儿童个体差异,因材施教 王守仁的儿童教育思想,虽然目的是为了向儿童灌输封建伦理道德,即所谓“今教童子,惟当以孝、悌、忠、信、礼为要务”,但他反对“小大人式”的传统儿童教育方法和粗暴的体罚等教育手段,要求顺应儿童的性情,根据儿童的接受能力施教,具有自然主义教育倾向,这是难能可贵的。 奴隶社会学前教育的特点 奴隶社会是我国古代学前教育的奠基时期,这个时期学前教育有如下特点:第一,家庭承担了学前儿童教育的任务,原始社会的儿童社会公育已经消失。第二,奴隶主贵族垄断着受教育的权利,学前儿童教育也仅限于奴隶主贵族的家庭中实施 第三,学前教育与学校教育已有了较明确的年龄划分,但由于古代没有统一的小学教育体系,因此对入学的年龄规定没有统一的要求。

10 外国学前教育史三B:现代西方教育思想(复习资料-04.04)

10 外国学前教育史三B 第八章,现代西方教育思想 一【爱伦?凯】 【大纲】识记:1,爱伦?凯2,【“儿童的世纪”】3,家庭教育4,“未来的学校” 领会:1,了解爱伦?凯思想形成的基础2,理解爱伦?凯关于“儿童的世纪”的内涵 3,分析和评价爱伦?凯对家庭教育的看法 应用:1,爱伦?凯关于“儿童的世纪”思想的现实意义2,分析爱伦?凯关于“未来学校观”对幼儿园建设的启示。 1.19世纪和20世纪之交,“瑞典智慧女神”女作家爱伦·凯预言,20世纪将是“儿童的世纪”。P494△△ 2.爱伦?凯认为,家庭是人类教育中最具建设性的要素。 3.未来的学校是个性主义的学校,其宗旨是:人格可自由发展。 【2005.4】39.“20世纪是儿童的世纪”《儿童的世纪》】【2009.4】 1),“瑞典智慧女神”爱伦·凯在《儿童的世纪》中预言,20世纪将是“儿童的世纪”。有两大主要内容:2)成人需要怎样了解孩子的性质呢? (1)成人必须充分意识到儿童对人类的意义 (2)要尊重儿童的个性; 3)成人如何保留孩子纯朴天真的性质呢? (1)推崇卢梭自然、自由的教育; (2)对儿童要少干涉. (3)不放弃必要的管理。 4)成为新教育运动的最早呐喊声,激动千家万户,启示一个世纪,更新了人们的儿童观和教育观,对教育实践的发展产生着潜移默化的影响。 2,分析和评价爱伦?凯对家庭教育的看法 家庭是人类教育中最具建设性的要素。以下是父母如何正确地进行家庭教育的5个方法: 1)正确地摆正家庭在教育中的位置。 2)其次正确处理双亲与子女的关系。 3)母性不自私。 4)父母追求高尚的生活境界,自然可以深刻地影响孩子。 5)返朴归真。 3,爱伦?凯论“未来的学校” 未来的学校是个性主义的学校,其宗旨是:人格可自由发展。未来学校应有以下特征: 1)崇尚自然。 2)共通陶冶之学校。学生构成的综合性;男女共学。 3)各尽其善、个性自由发展的学校。 4)适合孩子多方面兴趣、促进学生多方面才能发展的学校。 5)采用“苏格拉底法”。 未来学校对教师的要求: 1)必须能理解孩子,能与小孩同游戏、生活、学习。 2)师范毕业生实习一年后,经评定合格才能聘任。 3)有独立人格、见解,不附和学生,也让学生有选择的自由。

外国学前教育史试题汇总学习资料

外国学前教育史试题 汇总

外国学前教育史试题 姓名:专业:年级: 一、填空(共20分) 1、中国古代儿童诗歌主要有三类,即识字类、______类和知识掌故类。 2、《____________》是中国第一个学前教育法规。 3、按《奏定蒙养院章程及家庭教育法章程》,蒙养院不单独设立,而是附设在 ______和敬节堂内。 4、在景海幼稚师范课程表中,学分最多的是______。 5、20 世纪30、40 年代我国幼教界"南陈北张"中的"北张"指的是______。 6、《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规定了新中国教育的性质是新民主主义的,即民族的、科学的、______。 7、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为埃及、______、印度和中国。 8、古代______人教育的培养目标是多方面的,不仅要培养勇敢善战的兵士,更要培养有文化知识的政治家、能说善辩的思想家、精明能干的商人和善于出谋划策的国家各级统治人才。 9、骑士教育是集______熏陶与军事体育训练于一体的一种特殊形式的家庭教育。 10、______幼儿园运动对英国学前教育的影响之一是幼儿园开始减少读、写、算训练时间,增加游戏的时间突出学前教育的特点。 二、单项选择题(在四个备选答案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的,请把正确答案的标号填写在题干后的括号里。每题1分,共20分) 1、朱熹的儿童教育思想集中反映在他编著的《小学》和《______》中。() A、颜氏家训 B、童蒙须知 C、三字经 D、急就篇 2、1903 年______的成立,是我国设立幼儿教育机构之始。() A、京师第一蒙养院 B、上海务本女塾附设幼稚舍 C、湖南蒙养院 D、湖北省立幼稚园 3、我国第一所独立设置的公立师范学校是______。()

2019年版学前教育史第十章近现代欧美学前教育思想

---------------------------------------------------------------最新资料推荐------------------------------------------------------ 2019年版学前教育史第十章近现代欧美学前教育 思想 第十章近现代欧美学前教育思想第一节卢梭的学前教育理论一、论自然教育教育有三个来源: 来自自然、来自周围的人群和来自事物环境。 卢梭提倡的自然教育,就是强调教育要服从自然的永恒法则,适应儿童天性的发展。 卢梭的教育目地是培养自然人。 在他看来这种自然人是体态匀称、身心发达、理智聪明、品德善良、活泼可爱、天性发展的新人。 培养自然人是在现实社会中学习做人,把自己看作是国家和社会的一份子,这样的人即使合格的公民又是自然人。 自然人是体态匀称、身心发达、理智聪明、品德善良、活泼可爱、天性发展的新人。 培养自然人是在现实社会中学习做人,把自己看作是国家和社会的一份子,这样的人即使合格的公民又是自然人。 二、论教育年龄分期(一)婴儿期(初生~2 岁)(二)儿童期(2~12 岁)(三)少年期(12~15 岁)(四)青年期(15~20 岁)三、论自然教育法则(一)多给孩子真正的自由(二)合理的养护和锻炼(三)注意语言教育(四)注重感官教育(五) 1 / 15

反对体罚第二节福禄培尔的学前教育理论福禄培尔是德国十九世纪著名的幼儿教育家,他把自己的毕生精力献给了幼儿教育事业,他创办了世界上第一所幼儿园,提出了一整套学前教育理论,对德国队世界学前教育的发展做出了伟大贡献,故人们称其为幼儿教育之父。 福禄培尔是德国十九世纪著名的幼儿教育家,他把自己的毕生精力献给了幼儿教育事业,他创办了世界上第一所幼儿园,提出了一整套学前教育理论,对德国队世界学前教育的发展做出了伟大贡献,故人们称其为幼儿教育之父。 一、论自由教育福禄培尔的学前教育原则是在人生上具有发展的四种天赋本能: 一是活动的本能;二是认识的本能;三是艺术的本能;四是宗教的本能。 人的发展过程就是在上述四种本能的基础上实现内部和外部统一的过程。 一切真正的发展、所有真正的教育,就是一种自导的过程,这是人类文明和前进的要旨。 福禄培尔的学前教育原则是在人生上具有发展的四种天赋本能:一是活动的本能;二是认识的本能;三是艺术的本能;四是宗教的本能。 人的发展过程就是在上述四种本能的基础上实现内部和外部统一的过程。

学前教育史重点笔记整理(考试必备!!!!!!!!!!!)

名词解释:外国学前教育史部分 1.预成论:儿童与成人不应有重要区别,从幼儿开始,儿童的身体和个性已经成人化了。预成论的要点是否认儿童与成人在身心特点上的差异,也否认了儿童身心发展的节律性、阶段性。 2.泛智:就是将一切有用的知识教给一切人,并将其智慧得到普遍发展的理论。泛智的思想乃系夸美纽斯教育思想的核心,也是他从事教育活动的宗旨。 3.要素教育:是裴斯泰洛齐简化大众教育手段的一个显著成果,是其教育思想中的科学性与民主性结合的产物。他坚信,通过这种简化了的教学方法,使最无经验、最无知的人也能教育自己的孩子。 4.性格形成学说:在18世纪法国唯物主义者关于“人是环境的产物”观点的影响下,欧文认为每个人的性格从来不是,并且永远不可能由他自己形成,而是由“外力”为他形成的。他所说的这种外力包括遗传和社会环境。他认为,人带着天赋品质降生,然后由社会予以形成。(#) 5.《〈白特勒法案》》:1944年,邱吉尔联合政府通过了一个重要的教育改革法案,即〈〈白特勒法案〉〉。该法案以当时教育委员会主席白特勒的名字命名。〈〈白特勒法案〉〉把保育学校或保育班的设置规定为地方教育行政当局的不可推卸的义务,但未能将保育学校和幼儿学校连贯起来的思想形成制度。 6.幼儿凭证计划:为了解决学校经费分摊的问题,1995年7月,英国教育和就业大臣谢泼德公布了一套数目为⒎3亿英镑的“幼儿凭证计划”,规定发给家长1100英镑的凭证以支付幼儿教育的费用,使全国每个愿进学前教育机构的、年龄在4岁儿童都能接受三个月的高质量的学前教育。凭证使家长们的选择范围,能自由选择公立的或私立的或民办的学校,家长若选择私立或民办学校则需自己再多交一些钱。(#)

中外学前教育史考试重点复习整理 完整版

中外学前教育史考试重点复习资料 1.原始社会儿童教育的形式:公养公育 2.奴隶社会胎教的起源:我国历史上,最早实施胎教的是西周时期被后人誉为“贤妣”的太任与周妃后。 3.奴隶社会的胎教制度:最早起源于西周。是我国胎教理论与实践发展的初始阶段,胎教主要实施于帝王之家,宫廷之内。到了春秋战国时期,胎教之道才开始走出宫廷。 4.贾谊论“早谕教”:婴儿时期就要开始施教。 5.贾谊“慎选左右”的教育思想:慎选左右是对太子进行早期教育取得成功的保证。人生而同,而后亦有所不同,在于个人所受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的影响不同。主张在宫廷内应设置专门辅导,教育太子的师、保、傅官,建立保傅教育制度。 6.朱熹重视学习“眼前事”:认为儿童“智识未开”,主张小学学习内容应该力求浅近、具体、贴近儿童生活。还提出以“教事”为主的思想。代表作《童蒙须知》 7.帝国主义在中国的学前教育活动:(1)设立学前教育机构幼稚园(2)外国人在中国办的学前教育机构,大致分为:日本式和宗教式。8.1934年2月中央苏区人民政府内务委员部颁布了《托儿所组织条例》,这是红色政权的第一部关于学前儿童教育的文件。 9.康有为是儿童公育最早的倡导者之一,他的学前教育思想主要体现在《大同书》中。 10.蔡元培论儿童公育:他提出一个完整的儿童公育体系,即把从胎

儿到六岁这个时期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胎儿期,母亲怀孕后便入公立胎教院,实施胎教;第二阶段是零岁到三岁,儿童出生后入公立育婴院。第三阶段是三岁到六岁,儿童满三岁后进入幼儿园,毕业入小学,接受普通教育。提出五育并举,包括:军国民教育、实利主义教育、道德教育、世界观教育、美感教育。 11.毛泽东为陶行知题词——“伟大的人民教育家”。宋庆龄称他为“万世师表”。 12.张雪门明确提出要“改造民族的幼稚教育”,拟定四项目标:(一)铲除我民族的劣根性;(二)唤起我民族的信心;(三)养成劳动与客观的习惯态度;(四)锻炼我民族为争中华之自由平等而向帝国主义作奋斗之决心与实力。 13.1949年11月,中央人民政府教育部成立,在初等教育司内设置幼儿教育处。1952年11月幼儿教育处由原来的司属处调整为教育部的一个直属单位。 14.1951年10月,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颁布《关于改革学制的决定》,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的第一个学制。规定了我国的教育体系与教育机构,在幼儿教育方面包括:实施幼儿教育的组织为幼儿园。 15.昆体良认为教育的最终目的就是要培养演说家雄辩家。 16.在西方教育史上,柏拉图是第一个提出学前教育思想的教育家. 17.亚里士多德和柏拉图认为,政治的优劣取决于城邦是否具有美德,即智慧、正义、勇敢和节制,而天赋、习惯和理性是具有这些美德的三条主要途径。

2014年版学前教育史第九章-近现代西方各国家学前教育实践

2014年版学前教育史第九章-近现代西方各国家学前教育实践

第九章近现代西方各国学前教育实践 第一节英国的学前教育 英国成为最早产生近代学前教育机构的国家。 以欧文的幼儿学校和维尔德斯平的幼儿学校最为重要。欧文幼儿学校的产生为英国近代学前教育的发展开了先河。维尔德斯平也为英国学前教育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他推动了幼儿学校在英国的普及,而且维尔德斯平幼儿学校的主知主义倾向非常具有代表性,曾在世界范围内产生影响,被一些国家的学前教育机构所借鉴。 英国学前教育发展的步伐迟缓,其原因有二:一是英国重视家庭教育的习俗根深蒂固,上层社会人士不重视为参加工作的贫困家庭的母亲设置的,专以劳动民众的子女为对象的学前教育;二是政府认识不足、行动迟缓,在20世纪上半期学前教育主要是由民间组织来承担和推动,政府只是给予有限的人力和物力协助。 一、工业革命时期英国政府学前教育政策与计划 1697年英国政府颁布了“国内贫民救济法”(识记),其中规定一般的救济措施外,还提出设置“纺织学校”和“贫穷儿童劳动学校”的计划,对年收入不足40先令的家庭中6~14岁的男女儿童全部实施免费义务教育,而4~6岁的儿童可以自由入学。入学儿童每天最多只能进行0小时的纺纱作业,其余时间用于学习。“贫穷儿童劳动学校计划”(识记)是由资产阶级教育家约翰·洛克制定的,其中规定,在每一个教区内设立一所“劳

动学校”,教区中所有受救济贫民的3—14岁儿童必须进入这种学校,在学校中边劳动边学习,既能养活自己也能接受基本的教育。 二、欧文的幼儿学校 罗伯特·欧文是19世纪英国空想社会主义思想家和教育家,他于1816年创办的新兰纳克幼儿学校,是英国也是世界上最早的学前教育机构。 (一)欧文幼儿学校的背景 欧文认为,孩子的性格在入小学前基本成型,学龄前教育重要的一点就是促进儿童健康性格的形成。他明确主张幼儿学校教育的目的就是为形成儿童合理的性格奠定基础。 (二)欧文幼儿学校的教育内容和教育方法 幼儿学校除了进行智育和道德教育之外,还开展舞蹈、音乐和军事训练活动。 在教育方法方面,欧文要求幼儿教师要以人道主义的态度对待孩子。 三、维尔德斯平的幼儿学校 维尔德斯平是英国19世纪幼儿学校的积极创办者,一生致力于宣传普及幼儿学校,发展学前教育事业。其目的主要是为了保障幼儿们的安全和健康。 智育内容主要有:国语、算术、自然、社会、音乐等。维尔德斯平重视幼儿的智育,主要原因有两个:一是为了满足幼儿家长的要求,幼儿家长们要求维尔德斯平的学校教授“三艺”;而是由于当时贫民、工人阶级儿童的受教育年龄被规定在8岁以内,过了这个年龄就被迫去从事劳动,而无法再继续学习。

外国学前教育史简答题部分

外国学前教育史简答题部分: 1.原始社会的幼儿教育具有哪些特点?1)对儿童实行公有公育,教育无阶级性,人人享有平等的教育权。2)为社会关系的需要和生产劳动的需要而培养儿童,始终保持学用结合。3)没有专门的教育机构,在一般社会实践中附带进行教育,教育的内容在简陋、粗率的形式中具有多方面性。 2.人类进入阶级社会后,世界幼儿教育发生了哪些变化?1)教育具有了阶级性、等级性。2)儿童公有公育转变为以家庭教育为主。3)特权阶层子弟的教育开始和劳动、社会生活脱节以及流行父权制等。 3.简述柏拉图的学前教育思想?(1)柏拉图是西方学前教育思想的奠基人。他重视优生优育。(2)重视早期教育。(3)主张和谐发展的教育。(4)指出了游戏在学前教育中的意义,指出了慎选故事教材的问题,这是教育性教学思想的萌芽。(5)他还重视幼儿道德习惯的培养。(6)提倡学前公共教育。 4、亚里士多德的学前教育思想与柏拉图不同的是:①重视非理性因素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②在婴幼儿保育方面也提出了许多宝贵意见③更强调通过练习形成道德习惯④教育要遵循儿童发展的自然进程的主张。 5.简述昆体良重视家庭环境对学前儿童的影响的教育思想?(#)(1)昆体良重视家庭环境对学前儿童的影响,对保姆、父母和教仆都提出严格的要求。(2)儿童的学习应早点开始。(3)告诫人们注意防止另一个极端的倾向,即对幼儿逼得太紧。(4)试图改进当时的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 6、昆体良关于教育与天性的关系的思想及其意义:①人的禀复大致相同,因而都具有通过教育成为人的可能性,从而不仅充分肯定了教育的作用,也反映出朴素的平等思想②昆体良一方面肯定了认得字人性在教育中的基础地位,另一方面又指出了天性的不完善性和可塑性,进一步肯定了教育的建树作用③昆体良强调个体在自然特性上的个体差别,重视研究个体的独特性,为他的因材施教等教学原则和方法,奠定了理论基础。

学前教育史重点笔记整理(考试必备!!!!!!!!!!!)

名词解释:外国学前教育史部分 1.预成论:儿童与成人不应有重要区别,从幼儿开始,儿童的身体和个性已经成人化了。预成论的要点是否认儿童与成人在身心特点上的差异,也否认了儿童身心发展的节律性、阶段性。 2.泛智:就是将一切有用的知识教给一切人,并将其智慧得到普遍发展的理论。泛智的思想乃系夸美纽斯教育思想的核心,也是他从事教育活动的宗旨。 3.要素教育:是裴斯泰洛齐简化大众教育手段的一个显著成果,是其教育思想中的科学性与民主性结合的产物。他坚信,通过这种简化了的教学方法,使最无经验、最无知的人也能教育自己的孩子。 4.性格形成学说:在18世纪法国唯物主义者关于“人是环境的产物”观点的影响下,欧文认为每个人的性格从来不是,并且永远不可能由他自己形成,而是由“外力”为他形成的。他所说的这种外力包括遗传和社会环境。他认为,人带着天赋品质降生,然后由社会予以形成。(#) 5.《〈白特勒法案》》:1944年,邱吉尔联合政府通过了一个重要的教育改革法案,即〈〈白特勒法案〉〉。该法案以当时教育委员会主席白特勒的名字命名。〈〈白特勒法案〉〉把保育学校或保育班的设置规定为地方教育行政当局的不可推卸的义务,但未能将保育学校和幼儿学校连贯起来的思想形成制度。 6.幼儿凭证计划:为了解决学校经费分摊的问题,1995年7月,英国教育和就业大臣谢泼德公布了一套数目为⒎3亿英镑的“幼儿凭证计划”,规定发给家长1100英镑的凭证以支付幼儿教育的费用,使全国每个愿进学前教育机构的、年龄在4岁儿童都能接受三个月的高质量的学前教育。凭证使家长们的选择范围,能自由选择公立的或私立的或民办的学校,家长若选择私立或民办学校则需自己再多交一些钱。(#) 7.店铺幼儿园:这是1968年在西柏林出现的一种新的反对权威主义的幼教机构。实行自由的解放式的教育,反对过去对幼儿进行的顺从、纪律、性的压抑及家长式的教育。教育内容和方法由家长讨论决定,并轮流担当保育工作。 8.白天的母亲:1974年,由联邦青年、家庭、健康教育部核准设立了另一新型的幼儿保教机构——“白天的母亲”。主要做法是:政府提供少量的经费,让一些年轻的妇女在照管自己的小孩之余,再帮助邻近的妇女在白天照管1——2个小孩。这些“白天的母亲”须参加短期培训,以获得科学的育儿知识。(#) 9.开端计划:是实现学前教育机会均等的目标而实行的一项重要计划。具体计划是:由联邦政府拨款,将贫困而缺乏文化条件的家庭的幼儿免费收容到公立特设的学前班,进行为期数月至1年的保育。以消除他们与其他儿童入学前形成的差异,实现“教育机会均等”。 10儿童中心主义保育思潮:这种思潮以幼儿的快乐作为检查学前教育工作优劣的一个重要标准,因而让幼儿自由游戏、尊重幼儿自由和自发活动的主张一时深入人心。(#) 11社会中心保育论:这是二战后日本出现学前教育思潮。社会中心论者认为学前教育是培养社会人,也就是既要求尊重人格,又要求将学前儿童作为社会成员,在生活中培养他们对社会的认知、态度和能力。从而构成战后日本学前教育的另一种思潮。 12集体主义保育论:这是二战后在日本出现的。该保育论认为儿童是通过自己主动地去推动集体生活而使其得到连续性发展的。可见,这一学前教育思潮在理论上明显受到前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思想的影响。主张集体主义保育论的代表是民主保育联盟。 13.教学——训导型教学模式:在这种模式中,教学的目的是用知识、技能和技巧武装儿童,使之听话。教育者不得不完成教学大纲,以满足领导和监察机关的要求。在教学过程中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儿童仅仅被视为接受某种教育体系影响的客体。(#) 14.平行教育影响原则:马卡连柯认为,个人对个人的影响是狭隘的,作用是有限的。集体的影响则要大得多。为了教育好个人,就要先影响该成员所属的基层集体,然后再影响该成员,教师必须把整个集体作为教育对象。与此同时,个人在集体内受到教育。 15.学前教学指示法:是乌索娃创造的一种新的教学方法。其基本特点是,教师不仅要把知识技能传授给儿童,而且要教给儿童掌握知识技能的方法,使教师和儿童双方的积极性都能充分发挥。乌索娃要求教师通过语言、示范及讲解,把学习活动的整个过程告诉儿童,使儿童不仅是教学的对象,也是教学的主体。(#)

外国学前教育史笔记

《外国学前教育史》读书笔记 前言 一、外国学前教育史的研究对象 是除中国以外的世界上所有国家和地区学前教育发生发展和演变的全部历史过程。关注社会和公共学前教育史,研究实践发展教育实践和制度教育理论揭示规律 二、目的: 以史为鉴。学习人类在学前儿童的教育方面积累的经验,总结和批判地继承这份历史文化遗产们对于将要从事学前教育工作的我来说,更具有实践指导意义,了解学前教育发展的历史,有助于我开阔视野,减少学前教育工作中的盲目性,少走弯路。 三、历史演变 (一)古代社会的学前教育 原始社会公有公育,家庭产生后家庭一直是学前儿童的唯一场所。 柏拉图在西方学前教育史上第一较为系统的阐述了学前儿童教育问题,主张儿童公育。 夸美纽斯在历史上第一次把学前教育纳入其具有民主色彩的单轨学制,并撰写了历史上第一部学前教育专著《母育学校》,构建了家庭学前教育的完整体系。 (二)近代社会的学前教育 18世纪末,在欧洲出现了有组织的学前教育。19世纪初,欧文为工人子女创办幼儿学校以教育为主要任务。1840 福禄培尔创办了幼儿园。在欧美相继出现了幼儿学校运动和福禄培尔主义幼儿园运动 卢梭的近代儿童观为学前教育找到了出发点,具有学习能力的婴幼儿通过经验利用自己的尚未成熟的器官进行学习的主张,福禄培尔系统的提出了幼儿园教育理论,在使学前教育学成为教育学科中的一个独立部门方面,做出了重大贡献。 (三)现代社会的学前教育 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在欧美兴起了儿童研究运动、教育调查运动和各种学前教育实验活动,杜威和蒙台梭利等提出现代派学前教育理论活动课程和儿童的自我教育。 战后,日益重视学前教育方面的国际交流与合作。 第一编古代的学前教育 第一章原始社会及古代东方国家的幼儿教育 第一节原始社会的幼儿教育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