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06 第六章 生活史对策

06 第六章 生活史对策

06 第六章 生活史对策

第六章 生活史对策

一、名词解释

生活史对策:生物在生存斗争中获得的生存对策,称为生态对策,或生活史对策。

生殖价:个体马上要生产的后代数量(当前繁殖输出),加上那些预期的以后的生命过程中要生产的后代数量。(未来繁殖输出)。

二、问答题

1、K-对策和r-对策各有哪些特点?

答:r-选择种类丧失在不稳定环境中进化的,因而使种群增长率r 最大。故r-选择种类具有所有使种群增长率最大化的特征:快速发育,小型成体,数量多而个体小的后代,高的繁殖能量分配和短的世代周期。

K-选择种类是在接近环境容纳量k 的稳定环境中进化的,因而适应竞争。故k-选择种类具有种群竞争能力最大化的特征:慢速发育,大型成体,数量少但体型大的后代,低繁殖能量分配和长的世代周期。

2、Grime 的CSR 三角形是如何划分植物的生活史的?

答:Grime 的CSR 三角形是对植物生活史的三途径划分,这比r/k 二分法应用更广些。这种划分有两个轴,一轴代表生境干扰(或稳定性),另一轴代表生境对植物的平均严峻度。植物的潜在生境有3种类型:1、低严峻度,低干扰;2、低严峻度,高干扰;3、高严峻度,低干扰。生物在高严峻度、高干扰生境,如活跃的火山和高移动性的沙丘,是不能生活的。这3种生境的每一种都支持特定的生活史对策。低严峻度、低干扰生境支持成体间竞争能力最大化的生活史对策(C-选择);低严峻度、高干扰生境支持高繁殖率,这是杂草种类特有的杂草对策(R-选择);高严峻度、低干扰生境,如沙漠,支持胁迫-忍耐对策(S-选择)。 杂草

竞争 胁迫

生境的干扰水平 生境的严峻度

植物学分类学总结

植物学分类学总结 一、植物分类检索表的编制原则和应用 植物分类检索表是鉴别植物种类的一种工具,通常植物态、植物分类手册都 有检索表,以便校对和鉴别原植物的科、属、种时应用。 检索表的编制是采取“由一般到特殊”和“由特殊到一般”的二歧归类原则 编制。首先必须将所采到的地区植物标本进行有关习性、形态上的记载,将根、 茎、叶、花、果实和种子的各种特征的异同进行汇同辨异,找出互相矛盾和互相 显着对立的主要特征,依主、次特征进行排列,将全部植物分成不同的门、纲、 目、科、属、种等分类单位的检索表。其中主要是分科、分属、分种三种检索表。 检索表的式样一般有三种,现以植物界分门的分类为例列检索表如下: (1)定距检索表将每一对互相矛盾的特征分开间隔在一定的距离处,而注 明同样号码如1~1,2—2,3—3等依次检索到所要鉴定的对象(科、属、种)。 1.植物体无根、茎、叶的分化,没有胚胎………………………低等植物 2.植物体不为藻类和菌类所组成的共生复合体。 3.植物体内有叶绿素或其他光合色素,为自养生活方式…藻类植物 3.植物体内,无叶绿素或其他光合色素,为异养生活方式…菌类植物 2.植物体为藻类和菌类所组成的共生复合体……………………地衣植物 1.植物体有根、茎、叶的分化、有胚胎……………………………高等植物 4.植物体有茎、叶而无真根………………………………苔藓植物 4.植物体有茎、叶也有真根。 5.不产生种子,用孢子繁殖…………………………蕨类植物 5.产生种子,用种子繁殖……………………………种子植物

(2)平行检索表将每一对互相矛盾的特征紧紧并列,在相邻的两行中也给予一个号码,而每一项条文之后还注明下一步依次查阅的号码或所需要查到的对象。 1.植物体无根、茎、叶的分化,无胚胎……………………………(低等植物)(2) 1.植物体有根、茎、叶的分化,有胚胎……………………………(高等植物)(4) 2.植物体为菌类和藻类所组成的共生复合体...........................地衣植物 2.植物体不为菌类和藻类所组成的共生复合体 (3) 3.植物体内含有叶绿素或其他光合色素,为自养生活方式.........藻类植物 3.植物体内不含有叶绿素或其他光合色素,为异养生活方式......菌类植物 4.植物体有茎、叶;而无真根.............................................苔藓植物 4.植物体有茎、叶,也有真根 (5) 5.不产生种子,用孢子繁殖…………………………………………蕨类植物 5.产生种子,以种子繁殖……………………………………………种子植物 (3)连续平行检索表从头到尾,每项特征连续编号。将每一对相互矛盾的特征用两个号码表示,如1(6)和6(1),当查对时,若所要查对的植物性状符合1时,就向下查2,若不符合时,就查6,如此类推向下查对一直查到所需要的对象。 1.(6)植物体无根、茎、叶的分化,无胚胎…………………………低等植物 2.(5)植物体不为藻类和菌类所组成的共生复合体。 3.(4)植物体内有叶绿素或其他光合色素,为自养生活方式”……藻类植物

4.7第七节 植物的生活史

第七节植物的生活史 复习思考题 第七节植物的生活史 多数植物在经过一个时期的营养生长以后,便进入生殖阶段,这时在植物体的一定部位形成生殖结构,产生生殖细胞进行繁殖。如属有性生殖,则形成配子体,产生卵和精子,融合后形成合子,然后发育成新的一代植物体。像这样,植物在一生中所经历的发育和繁殖阶段,前后相继,有规律地循环的全部过程,称为生活史(lifehistory)或生活周期(life ycle)。 被子植物的生活史,一般可以从一粒种子开始。种子在形成以后,经过一个短暂的休眠期,在获得适合的内在和外界环境条件时,便萌发为幼苗,并逐渐长成具根、茎、叶的植物体。经过一个时期的生长发育以后,一部分顶芽或腋芽不再发育为枝条,而是转变为花芽,形成花朵,由雄蕊的花药里生成花粉粒,雌蕊子房的胚珠内形成胚囊。花粉粒和胚囊又各自分别产生雄性精子和雌性的卵细胞。经过传粉、受精,1个精子和卵细胞融合,成为合子,以后发育成种子的胚;另1个精子和2个极核结合,发育为种子中的胚乳。最后花的子房发育为果实,胚珠发育为种子。种子中孕育的胚是新生一代的雏体。因此,一般把“从种子到种子”这一全部历程,称为被子植物的生活史或生活周期。被子植物生活史的突出特点在于双受精这一过程,是其他植物所没有的。 被子植物的生活史存在着两个基本阶段:一个是二倍体植物阶段 (2n),一般称之为孢子体阶段,这就是具根、茎、叶的营养体植株。这一阶段是从受精卵发育开始,一直延续到花里的雌雄蕊分别形成胚囊母细胞(大孢子母细胞)和花粉母细胞(小孢子母细胞)进行减数分裂前为止,在整个被子植物的生活周期中,占了绝大部分的时间。这一阶段植物体的各部分细胞染色体数都是二倍的。孢子体阶段也是植物体的无性阶段,所以也称为无性世代;另一个是单倍体植物阶段(n),一般可称为配子体阶段,或有性世代。这就是由大孢子母细胞经过减数分裂后,形成的单核期胚囊(大孢子),和小孢子母细胞经过减数分裂后,形成的单核期花粉细胞(小孢子)开始,一直到胚囊发育成含卵细胞的成熟胚囊,和花粉成为含2个(或3个)细胞的成熟花粉粒,经萌发形成有两个精子的花粉管,到双受精过程为止。被子植物的这一阶段占有生活史中的极短时期,而且不能脱离二倍体植物体而生存。由精卵融合生成合子,使染色体又恢复到二倍数,生活周期重新进入到二倍体阶段,完成了一个生活周期。被子植

植物生活史小结

植物生活史小结 真菌的生活史 真菌门的生活史是从孢子萌发开始,孢子在适宜的条件下便萌发成芽管,再继续生长形成新的菌丝体,一个生长季节里可以产生无性孢子若干代,产生菌丝体若干代,这就是生活史中的无性阶段。真菌在生长后期,开始有性生殖阶段,从菌丝上发生配子囊,产生配子,一般先经过质配形成双核阶段,再经过核配形成合子。 通常双相核的细胞是一个合子而不是一个营养体,只有核相交替,而没有世代交替现象。 苔藓植物的生活史 苔藓植物具有明显的世代交替现象,其重要特征是配子体占优势,孢子体不发达,并且寄生在配子体上,不能独立生活。苔藓植物的雌雄生殖器官都是多细胞所组成的。雌性生殖器官为颈卵器,雄性生殖器官称精子器。 蕨类植物的生活史 蕨类植物和苔藓植物一样,也具有明显的世代交替现象,无性生殖产生孢子囊和孢子,有性生殖时产生精子器和颈卵器。但是蕨类植物的孢子体远比配子体(称为原叶体)发达,我们日常见到的蕨类植物就是它的孢子体。 此外,蕨类植物的孢子体和配子体都能独立生活,这点和苔藓植物及种子植物均不相同。 裸子植物的生活史 裸子植物是一类保留着颈卵器,具有维管束,能产生种子的高等植物。它属颈卵器植物,又是种子植物,是介于蕨类植物和被子植物之间的一群维管植物。裸子植物的孢子体比蕨类更发达,都是多年生木本植物,具有形成层、次生结构及发达的输导组织。但配子体简化,且寄生在孢子体上。 被子植物的生活史 被子植物为植物界发展到最高等,也是最为繁茂的类群。 被子植物的孢子体达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具有了真正的花,输导系统更完善而发达。 而雌雄配子体较裸子植物更为退化,一般仅有由8个细胞形成的胚囊(雌配子体)和2-3细胞的花粉粒(雄配子体),同时颈卵器已完全消失。 具有形成层、次生结构及发达的输导组织。但配子体简化,且寄生在孢子体上。

《植物学》复习总结

马丽霞《植物学》课程教学平台(二) 06生物技术班《植物学》(形态解剖部分)复习要点本课程的教学要求 1.形态解剖部分主要掌握种子植物的根、茎、时、花、果实和种子的形态结构和发育过程。2.植物的基本类群部分主要掌握七大类群的基本特征,代表植物和起源演化。 3.被子植物分类部分主要掌握分类单位、学名、形态结构的演化规律,重要目、科的特征及起源和演化。 下面将按各章顺序进行学习指导: 第一章绪论 一、本章教学内容为:1.植物学的昨天,今天和明天 2. 植物科学的重要作用 3.植物界划分和植物科学的分支学科 4.植物分类的阶层系统和国际植物命名法规 5.学习植物学的方法 二、本章思考题: 1.植物与人类的关系表现在哪些方面? 2.什么光合作用和矿化作用?它们在自然界中各起什么作用? 3.为什么说,植物对环境具有保护作用? 4.如何学习植物学? 第一编种子植物的形态与解剖

第一章种子与幼苗 一、本章重点掌握的内容: 二、本章复习思考题 1.学习植物各器官的形成与发育,为什么从种子开始,为什么说胚是新一代植物的原始体? 2.总结种子的基本结构有哪些?比较有胚乳种子中双子叶植物种子与单子叶禾本科植物的种子有何异同。 3.种子里有哪些主要的贮藏物质? 4.种子萌发的内外条件是什么?萌发的主要过程如何?从胚发育为幼苗可以见到哪些形态方面的变化? 5.何谓"子叶出土幼苗"和"子叶留土幼苗"? 第二章植物的细胞和组织的形态结构 一、本章重点内容: (一)植物细胞 1、原生质体 2.细胞壁 3. 质体 4. 液泡 5. 植物细胞的后含物 (二)植物的组织 1.植物组织 2.植物组织的类型 3. 维管系统 二、本章复习思考题

植物生活史对策学习心得

植物生活是对策学习心得 生活史对策的研究始于Cole,主要论述生物一生中一次繁殖和多次繁殖的进化优劣,认为一次繁殖在进化上优于多次繁殖,这个结论成为Cole悖论的基础。Cole的开创性工作掀起了一个不小的生活史对策研究热潮。据Stearns统计,仅1975-1979年间,共有2家杂志刊载138篇该领域的文章。研究者们特别强调生活史对策对于种群的繁殖和生长性状有重要意义。 1.目前存在以下几种植物生活史选择对策: 1.1一维选择对策 r-,K-选择是一种与密度或拥挤度相关的一维选择。按照有机体投入到繁殖当中的能量比例沿r- K连续体排开,投入能量高的为r-选择种,投入低的为K-选择种。事实上,r-,K-选择是相对的,只标明有机体的相对属性,没有哪一个种完全是r- 或K-选择。 按照MacArthur和Wilson的原意,r-种完全处于生态真空之中,不受密度,不存在竞争,而K-选择种处于高密,竞争激烈的完全饱和的生态系统内。 K-对策只注重种的繁殖和散布能力。尽可能地将能量投入到繁殖中去,最大限度上占有资源;后者设法增大存活可能,只繁殖少数竞争力极高的后代。 r-,K- 选择理论的优点在于简捷和高度概括性,因而具有相当强的感染力。其致命的弱点有两条。第一,将种的生活史解释为由单一选择压作用的结果,把种的生活史对策过分简单化了,不能解释生活史格局的多样性。这种作法实际上掩盖了生活史对策的进化。第二,r - K- 选择理论是以logistic 方程为模板提出的用它来预测生活史缺乏种群数量统计(demography)方面的基础。 1.2二维选择对策 把r-,K-对策与种群数量统计联系到起的是PiankaH,他将r-和K-选择种的特性概括为一张对比表,对比项目有气候、死亡率、存活率、种群大小、种内和种间竞争、寿命、选择倾向以及概括特性等。Pianka首次将环境因素引入r-,k-选择理论发展了r-,k-对策理论。Gadgil和Solbrig比较了Taraxacum officlnale的几种生态型,它们生长在干扰程度不同的生境中,不同的生态型分配到繁殖组织申的能量不同。对于适应性较广的种,处于变动的不确定气候下的种群,倾向于r-选择;反之,则倾向于K-选择。看来,种群在r-K连续体上的位置受制于生态系统的特性和种群在该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r-,k-对策还具有时间动态的特点同一物种在不同时期具有不同的对策,此时为r- 对策,彼时可能为K-对策;或者同时具r-和k-对策,比如大量小种子的r-对策和低繁殖效力的k-对策,只是不同时期两者各占的比例不同罢了。在动态对策下,个体其在条件有利的时期繁殖或存活。这充分表明环境不确定性是生活史对策的重要选择因子。 1.3多维选择对策 Grime三角对策Grime将植物生物量增长的外部因素分为两大类:逆境和干扰。加上竞争项,则构成他的“三对策模型,也称“Grime三角模型”。 他将逆境定义为限制植物全部或部分千物质增长的外部强制因素,比如光照、水分或矿物质不足,以及温度不适。将干扰定义为破坏植物生物量的外力,比如,风、霜冻、干燥土壤侵蚀和火烧等物理因素,以及人、植食动物和病害等生物因素。他认为竞争对策主要在生产力高、干扰不频繁的群落中出现。

植物各种生活史总结

一、合子型生活史:合子减数分裂,生活史中只有单倍植物体。轮藻门,团藻属,衣藻属,水绵,真菌类 例如:⑴衣藻属 衣藻→失去鞭毛形成配子囊(n)→分裂(n)→配子→质配→ 核配→成熟合子→减数分裂→孢子→新的衣藻个体 ⑵伞菌类 子实体(担子果n+n)→菌褶表面的双核细胞(n+n)→核配(2n)→减数分裂→担子和担孢子(n)→初生菌丝体(n)→质配→锁状联合→次生菌丝体→菌蕾→新的子实体 二、配子型生活史:减数分裂—配子—受精,生活史中只有双倍体。松藻属,硅藻门,鹿角菜属,多数动物 例如:⑴鹿角菜

⑵硅藻 母细胞→多次不均等分裂(一大一小)→细胞小到一定程度→减数分裂→分别产生两个大小不等的配子→交叉形成两个合子(每个细胞中的小配子与相对细胞中的大配子融合)→合子伸长→复大孢子 三、孢子型生活史:减数分裂形成孢子,有世代交替。 1、同形世代交替:指单倍植物体和双倍植物体形态结构相同 的世代交替,也称等世代型。 例如:⑴石莼属 ⑵江蓠 孢子体(四分孢子体2n)→减数分裂→四分孢子n→ ↗雌配子→不动精子↘→合子2n→有丝分裂→融合胞2n→ ↘雄配子→果胞↗

→果胞子囊2n→果胞子(合子到果胞子为果胞子体,其外部有囊过被n)→新的孢子体 2、异形世代交替:指单倍植物体和双倍植物体形态结构不同的世代交替,也称不等世代型。 例如:海带 紫菜

对于老师前一阶段讲的内容,我都能够理解,但好多都是一概而过,记得不是很清楚,而且还比较杂乱,没有一个系统性的认识。 我对个体发育学更感兴趣,因为我们现在接触的都是实实在在的实物,要利用这些实物来进行保护和研究,对于他们的系统发育,研究那些没什么意思,就算知道了他们是怎么形成的, 我们又能做些什么?我们能做的就是研究和保护现有的资源,

植物分类学复习总结

植物学(分类部分)复习思考题 一、名词解释: 植物分类学(P l a n t t a x o n o m y):是研究植物的变异及其因果关系、对它们进行分类命名、研究它们的亲缘关系,并运用所掌握的资料去建立某个分类系统的科学。 人为分类法:以人类的需要为目的,根据植物的用途,或仅根据植物的一个或几个明显的形态特征进行分类而不考虑植物种类彼此间的亲缘关系和在系统发育中的地位的一种植物分类的方法。 自然分类法:根据植物的亲疏程度以及在系统演化中的相互关系和主要性状进行分类的一种植物分类的方法。 双名法:植物命名的基本方法,每一种植物的学名都由两个拉丁词或拉丁化形式的字构成,第一个词是属名,用名词,第一个字母要大写;第二个词是种加词,大多用形容词,书写时为小写。现代植物的种名,即世界通用的科学各称,简称学名,都是采用双名法,一个完整的学名还需要在种加词之后写上该植物命名人姓氏或姓氏的缩写,书写时第一个字母也必须大写。 物种(种,species):生物分类的基本单位,具有一定的自然分布区和一定的生理、形态特征,种内个体间具有相同的遗传性状,彼此能进行自然交配并产生后代,与其它物种间存在生殖隔离现象。 亚种(subspecies,ssp.):一个种内形态上有较明显的差异并有一定地理分布区域的个体群。如籼稻和粳稻亚种 变种(varietas,var.):多指有较稳定的形态差异、但分布范围比较局限的个体群。如糯稻就是稻的变种 变型(forma,f.):没有特定分布区的、零星分布的变异个体。 品种(cultivar):不是植物分类学中的一个分类单位,而是人类在生产实践中,经过培育或为人类所发现的,一般来说多基于经济意义和形态上的差异,实际上是栽培植物的变种或变型。 边缘胎座:雌蕊由单心皮构成,子房1室,胚珠着生在腹缝线上,如蚕豆、豌豆等豆类植物的胎座式。 侧膜胎座:雌蕊由多心皮构成,各心皮边缘合生,子房1室,胚珠着生在腹缝线上,如油菜、三色堇和瓜类植物的胎座式。 中轴胎座:雌蕊由多心皮构成,各心皮互相连合,在子房中形成中轴和隔膜,子房室数与心皮数相同,胚珠着生在中轴上,如棉、柑桔等的胎座式。 特立中央胎座:雌蕊由多心皮构成,子房1室,心皮基部和花托上部贴生,向子房内伸突,成为特立于子房中央的中轴,但不达子房的顶部,胚珠着生在中轴上,如樱草、石竹等的胎座式。 基生胎座:雌蕊由2心皮构成,子房1室,胚珠着生在子房的基部。如向日葵等菊科、莎草科植物的胎座式。 顶生胎座:雌蕊由2心皮构成,子房1室,胚珠着生在子房的顶部呈悬垂状态,如桑等植物的胎座式。 单体雄蕊:一朵花中的雄蕊花丝联合成一组或一体,如棉花等。 花序:多朵花按一定规律排列在一总花柄上,总花柄称花序轴(或花轴)。 无限花序:也称总状花序,它的特点是花序的主轴在开花期间,可以继续生长,向上伸长,不断产生苞片和花芽,各花的开放顺序是花轴基部的花先开,然后向上方顺序推进,依次开放。如果花序轴缩短,各花密集呈一平面或球面时,开花顺序是先从边缘开始,然后向中央依次开放。 有限花序:有限花序也称聚伞类花序,花轴顶端或最中心的花先开,因此主轴的生长受到限制,而由侧轴继续生长,但侧轴上也是顶花先开放,故其开花的顺序为由上而下或由内向外。 杯状聚散花序:花序外观似一朵花,外面围以杯状总苞,总苞具蜜腺,内含一朵无被雌花和多朵无被雄花,开放次序是雌花最早伸出开放,雄花开放由内到外为聚伞状开放。 聚合果:是指一朵花的许多离生单雌蕊聚集剩余花托,并与花托共同发育的果实。 复果(聚花果):又称花序果、复果(multiple fruit),由一个花序上所有的花,包括花序轴共同发育而成,如桑、凤梨(菠萝)、无花果。 浆果:由一至数心皮组成,外果皮膜质,中果皮、内果皮肉质化,含一至数粒种子的果实 肉质果:指果实成熟后,果皮肥厚多汁的果实,如桃、苹果、西红柿等。 真花说:解释被子植物起源的两大对立假说之一,认为被子植物的花是由已灭绝的裸子植物的两性孢子叶球演化而成,大孢子叶成为被子植物的心皮丛——雌蕊群,小孢子叶成为雄蕊群。这种学说称为真花说。 裸子植物的两性孢子叶球演化而来,; 假花说:解释被子植物起源的两大对立假说之一,认为被子植物的花是由裸子植物的单性孢子球演化而来的,不是一个真正的花,而是一个演化了的花序,这种学说称为假花说。支持假花说的假花学派以恩格勒(Engler)为代表。 颈卵器:苔藓植物、蕨类植物、裸子植物的雌性生殖器官,通常由颈部和腹部组成。 异形世代交替:在植物的世代交替过程中,孢子体和配子体形态结构有很大差异,如:海带(分为固着器、带柄、带片三部分)。 菌丝交织体:在正常的条件下,真菌的菌丝一般是很疏松的,但在不良环境条件或繁殖的时候,菌丝相互紧密的交织在一起,形成各种不同的菌丝交织体。29.地衣:是一类特殊的多年生植物,不是单一的植物体,是真菌和藻高度结合的共生复合体。 中柱:茎或根内的微管组织及微管组织内的组织成为中柱。

植物生活史小结.doc

v1.0可编辑可修改 植物生活史小结 藻类植物的生活史 核相交替和世代交替植物体代表植物无核相交替,无世代交替配子体蓝藻门、原绿藻门、裸藻门 衣藻属、团藻属、水绵属、丝藻属、轮藻属、 配子体 无隔藻属、紫菜属少数种 有核相交替,无世代交替 松藻属、硅藻属、墨角藻属( 鹿角藻属 ) 、马 孢子体 尾藻属 石莼属、浒苔属、刚毛藻属、多管藻属、水同型世代交替配子体 有核相云属 交替,有孢子体 海带属 世代交(孢子体世代为主) 异型世代交替 替配子体 紫菜属多数种类 (配子体世代为主) 真菌的生活史 真菌门的生活史是从孢子萌发开始,孢子在适宜的条件下便萌发成芽管,再继续生长形成新 的菌丝体,一个生长季节里可以产生无性孢子若干代,产生菌丝体若干代,这就是生活史中 的无性阶段。真菌在生长后期,开始有性生殖阶段,从菌丝上发生配子囊,产生配子,一般 先经过质配形成双核阶段,再经过核配形成合子。 通常双相核的细胞是一个合子而不是一个营养体,只有核相交替,而没有世代交替现象。 苔藓植物的生活史 苔藓植物具有明显的世代交替现象,其重要特征是配子体占优势,孢子体不发达,并且寄生在配子体上,不能独立生活。苔藓植物的雌雄生殖器官都是多细胞所组成的。雌性生殖器官 为颈卵器,雄性生殖器官称精子器。 蕨类植物的生活史 蕨类植物和苔藓植物一样,也具有明显的世代交替现象,无性生殖产生孢子囊和孢子,有性

1

v1.0可编辑可修改 生殖时产生精子器和颈卵器。但是蕨类植物的孢子体远比配子体(称为原叶体)发达,我们日常见到的蕨类植物就是它的孢子体。 此外,蕨类植物的孢子体和配子体都能独立生活,这点和苔藓植物及种子植物均不相同。 裸子植物的生活史 裸子植物是一类保留着颈卵器,具有维管束,能产生种子的高等植物。它属颈卵器植物,又 是种子植物,是介于蕨类植物和被子植物之间的一群维管植物。裸子植物的孢子体比蕨类更 发达,都是多年生木本植物,具有形成层、次生结构及发达的输导组织。但配子体简化,且 寄生在孢子体上。 被子植物的生活史 被子植物为植物界发展到最高等,也是最为繁茂的类群。 被子植物的孢子体达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具有了真正的花,输导系统更完善而发达。 而雌雄配子体较裸子植物更为退化,一般仅有由8 个细胞形成的胚囊(雌配子体)和2-3 细胞的花粉粒(雄配子体),同时颈卵器已完全消失。 具有形成层、次生结构及发达的输导组织。但配子体简化,且寄生在孢子体上。 2

二、松柏纲植物的生活史

二、松柏纲植物的生活史 以最普遍而研究最详尽的松科(Pinaceae)的松属(Pinus)为代表,介绍如下。 (一)孢子体 松属的孢子体为高大多年生常绿乔木,单轴分枝,主干直立,旁枝轮生,具长枝和短枝。网状中柱,90—95%由管胞组成,树脂道约占1%,木射线约占6%。长枝上生鳞叶,腋内生短枝,短枝极短,顶生1束针形叶,每束通常2、3、5个叶,基部常有薄膜状的叶鞘8—12枚(由芽鳞变成)包围,叶内有1或2条维管束和几个树脂道。 孢子叶球单性,同株。小孢子叶球排列如穗状,生在每年新生的长枝条基部,由鳞片叶腋中生出。每个小孢子叶球有1个纵轴,纵轴上螺旋状排列着小孢子叶,小孢子叶的背面(远轴面)有1对长形的小孢子囊。小孢子囊内的小孢子母细胞,经过两次的连续分裂(其中一次为减数分裂),形成4个小孢子(花粉粒)。小孢子有2层壁,外壁向两侧突出成气囊,能使小孢子在空气中飘浮,便于风力传播。 大孢子叶球1个或数个着生于每年新枝的近顶部,初生时呈红色或紫色,以后变绿,成熟时为褐色。大孢子叶球是由大孢子叶构成的,大孢子叶也是螺旋状排列在纵轴上的,但它们不是简单的孢子叶,而是由两部分组成:下面较小的薄片称为苞鳞(bract);上面较大而顶部肥厚的部分称为珠鳞(ovuliferous scale),也叫果鳞或种鳞,一般认为珠鳞是大孢子叶,苞鳞是失去生殖能力的大孢子叶。在松科各属植物苞鳞和珠鳞是完全分离的,每1珠鳞的基部近轴画着生2个胚珠,胚珠由1层珠被和珠心组成,珠被包围着珠心,形成珠孔。珠心即大孢子囊,中间有1个细胞发育成大孢子母细胞,经过两次连续分裂(其中一次是减数分裂),形成4个大孢子,排列成1列称为“链状四分体”。通常只有合点端的1个大孢子发育成雌配子体,其余3个退化。 (二)雄配子体 雄配子体是1个大为减退了的结构,只由少数几个细胞构成(图7-4,

考研园林植物综合总结

园林植物综合要点整理 一、词解题 1、假植:苗木栽种或出圃前的一种临时保护性措施。 2、离心生长:以根茎为中心,根在土中逐年发生并形成各级骨干根和侧生根,向纵深发展,地上芽向上生长,并形成各级骨干枝和侧生枝,向空中发展。 3、截顶:当树木接近其最大树体时,某些中心干明显的树种,其中心干延长枝发生分叉或弯曲的现象。 4、花序:芽在枝条上的排列规律。 5、混合芽:一个芽开展出既生枝叶而且又有花叫做混合芽。 6、生态习性:植物对环境条件的要求和适应能力。 7、树木物候:树木的各个器官随季节性变化而发生的形态变化。 8、色叶树种:以叶色为主要观赏要素。 9、开敞空间:仅用低矮的灌木和地被植物作为空间的限制因素而形成的空间。 10、覆盖空间:利用具有浓密树冠的大乔木构成一个覆盖而四周开敞的空间。 11、封闭空间:与覆盖空间相似,但四周均被中小型植物封闭。 12、垂直空间:运用高而细的植物构成一个垂直向上的、朝天开敞的室外空间。 13、障景:在园林中抑制游人视线的作用,是引导游人转变方向的屏障景物。 14、框景:利用门框、窗框、树框等,有选择的摄取空间的优美景色,形成如嵌入镜框中图画的造景方式。 15、对景:从甲观赏点观赏乙观赏点,从乙观赏点观赏甲观赏点的构景方法叫之。 16、夹景:为突出理想景色,将左右两侧树丛、树干、土山或建筑等加以屏障,于是形成左右遮挡的狭长空间。 17、林缘线:树冠在地上的投影。 18、林冠线:树冠的边界。 19、对植:两棵或两丛乔木灌木有所呼应的栽植。 20、列植:将植物按一定的株距、行距进行种植。 21、丛植:三株以上同种或几种树木组合在一起的种植方式。 22、群植:几十棵同种或不同种树木栽植,组成较大面积的树木群体。 23、片植:单一树种或两个以上树种大量成片栽植。 24、古树名木:树龄在百年以上的大树叫古树,树种稀有、名贵或具有历史价值、纪念意义的树木则可成为名木。 25、秋色叶树种:秋季叶色发生显著变化的树种。

植物学知识总结

一、名词解释 1.纹孔:细胞壁形成次生壁时并非全面地增厚。在一些位置上不沉积次生壁物质,这种未增厚的区域成为纹孔。 2.初生纹孔场:在细胞的初生壁上一些明显凹陷的较薄区域 3.胞间连丝:穿过细胞壁上的小孔连接相邻两个细胞的细胞质丝 4.细胞骨架:真核细胞内由微管、微丝、中间纤维组成的蛋白质纤维网架体系。 5.高尔基体:一般由4~8个单层膜围成的扁囊平行垛叠而成,略呈弯曲状,凸面又称形成面,凹面又称成熟面。具分泌作用。 6.原分生组织:由来源于胚的、始终保持分裂能力的胚性细胞,位于根、茎顶端部分。 7.次生分生组织由已经成熟的细胞重新恢复分裂能力而来,活动的结果是形成植物的次生结构,包括维管形成层和木栓形成层。 8.基本组织:细胞壁薄,仅有初生壁,液泡大,排列疏松,胞间隙明显,分化程度低。 9.厚角组织:初生的机械组织。由生活细胞组成,常含叶绿体。细胞壁为初生壁性质。细胞壁发生不均匀的增厚。增厚一般发生细胞的角隅处。 10.厚壁组织:细胞壁均匀的次生增厚,常木质化;细胞腔狭小;成熟时一般为死细胞。 11.薄壁组织:细胞壁薄,仅有初生壁,液泡大,排列疏松,胞间隙明显,分化程度低。 12.栅栏组织:双子叶植物叶肉中靠近上表皮的部分,排列整齐如栅栏,含较多的叶绿体。 13.海绵组织:双子叶植物叶中,靠近下表皮的叶肉细胞,形状不规则,胞间隙发达,含有较少的叶绿体。14.周皮:双子叶植物的老根和老茎最外层由木栓层、木栓形成层和栓内层组成的次生保护组织 15.筛管:存在于被子植物的韧皮部中,运输有机物。它们由一些管状的无细胞核的生活细胞——筛管分子连接而成的管状结构。 16.导管:存在于被子植物的木质部中,由许多管状的、细胞壁木质化的死细胞纵向连接而成。组成导管的每一个细胞称为导管分子。成熟导管分子为死细胞,端壁溶解,形成穿孔。侧壁发生不同方式的次生木质化增厚。 17.凯氏带:在内皮层细胞的径向壁和横壁上有一条木化和栓化的带状加厚区域,称为凯氏带 18.通道细胞:根内皮层的大部分细胞在发育后期其细胞壁常呈五面加厚,少数正对原生木质部的内皮层细胞保持薄壁的状态.这种薄壁的细胞称为通道细胞。 19.中柱鞘:双子叶植物根的初生构造中,微管柱的最外方的细胞,排列整齐。具潜在的分裂能力。 20.泡状细胞:在禾本科植物叶片上的一组大型的薄壁细胞,分布于两个叶脉之间的上表皮。在横切面上呈展开的扇形排列,中间的细胞最大,两旁的细胞渐小。每个细胞内都含有大液泡,不含或少含叶绿体。与叶片的卷曲和张开有关。 21.次生生长:由于次生分生组织,特别是维管形成层的活动,不断产生新的细胞组织所导致的生长。主要表现为植物的根和茎的加粗。 22.须根系:由粗细长短相似的不定根组成的根系。 23.无限外韧维管束:初生韧皮部位于初生木质部外方,在两者之间保留部分未分化的原形成层细胞。 24.年轮:在温带地区多年生木本植物木材的横切面上,一个生长季节内形成的早材和晚材组成一轮显著的同心圆环。 25.离层:叶柄基部离区内的部分细胞胞间层发生降解甚至死亡,叶从该处断离、脱落。 26.原套—原体学说:将被子植物苗端的原分生组织分为原套和原体两部分。原套是生长锥表面一至数层细胞,通常只进行垂周分裂,扩大生长锥的表面。原体是原套内方的一团不规则排列的细胞,进行各个方向的分裂增大生长锥体积。

(完整版)植物生活史小结

植物生活史小结 ?真菌的生活史 真菌门的生活史是从孢子萌发开始,孢子在适宜的条件下便萌发成芽管,再继续生长形成新的菌丝体,一个生长季节里可以产生无性孢子若干代,产生菌丝体若干代,这就是生活史中的无性阶段。真菌在生长后期,开始有性生殖阶段,从菌丝上发生配子囊,产生配子,一般先经过质配形成双核阶段,再经过核配形成合子。 通常双相核的细胞是一个合子而不是一个营养体,只有核相交替,而没有世代交替现象。?苔藓植物的生活史 苔藓植物具有明显的世代交替现象,其重要特征是配子体占优势,孢子体不发达,并且寄生在配子体上,不能独立生活。苔藓植物的雌雄生殖器官都是多细胞所组成的。雌性生殖器官为颈卵器,雄性生殖器官称精子器。 ?蕨类植物的生活史 蕨类植物和苔藓植物一样,也具有明显的世代交替现象,无性生殖产生孢子囊和孢子,有性生殖时产生精子器和颈卵器。但是蕨类植物的孢子体远比配子体(称为原叶体)发达,我们日常见到的蕨类植物就是它的孢子体。 此外,蕨类植物的孢子体和配子体都能独立生活,这点和苔藓植物及种子植物均不相同。?裸子植物的生活史 裸子植物是一类保留着颈卵器,具有维管束,能产生种子的高等植物。它属颈卵器植物,又是种子植物,是介于蕨类植物和被子植物之间的一群维管植物。裸子植物的孢子体比蕨类更发达,都是多年生木本植物,具有形成层、次生结构及发达的输导组织。但配子体简化,且寄生在孢子体上。 ?被子植物的生活史 被子植物为植物界发展到最高等,也是最为繁茂的类群。 被子植物的孢子体达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具有了真正的花,输导系统更完善而发达。 而雌雄配子体较裸子植物更为退化,一般仅有由8个细胞形成的胚囊(雌配子体)和2-3细胞的花粉粒(雄配子体),同时颈卵器已完全消失。 具有形成层、次生结构及发达的输导组织。但配子体简化,且寄生在孢子体上。 1. 建立者效应 ●遗传漂变的另一种形式——小种群可以造成特殊的基因频率:●小种群中的几个或几十个个体,迁移

浅谈植物生活史策略的研究现状

浅谈植物生活史策略的研究现状 XX (学号:XXXXXX) (植物生物学X专业,XXXX级) 摘要:随着保护生物学的研究工作近年来发展非常迅速,植物生殖对策,生活史策略等方面的研究也已成为该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本文综述了国内外植物生活史对策的研究历史、进展和生活史对策的研究内容。 关键词:生活史策略;繁殖对策;保护生物学 植物生活史对策研究是涉及植物的适应或进化、生态系统退化与恢复过程、生物多样性保护等多方面理论生态学和应用生态学研究内容的生态学研究领域。植物生活史对策对环境的适应就是植物在其生活史过程中对各种自然和人为干扰因素及其所造成的资源环境、生态过程、生态格局改变的适应。本文简述了植物生活史对策关系的研究状况。 1 生活史对策的定义 植物种群生活史就是指植物种群从种子萌发到种子形成所经历的全部过程,它应包括植物种群生活周期各个阶段的生活史特征以及与同一生境内其他生物之间的相互作用[1]。一个典型的植物生活史应包括植物的有性生殖、无性生殖和营养生长3个基本阶段,其保障是能量的供应与分配,其实质是子代从亲代获得一套完整包含子代生长发育所需全部遗传信息的DNA,由此实现植物延续后代的基本目的。植物生活史是植物适应所处的特定生境并形成一定的生态幅而得以完成的。植物在自身的生态幅内适应生境的程度为适合度,定义为遗传物质在植物进化过程中传递能力的尺度,表现为植物的繁殖能力和存活能力对植物生存和繁衍后代所作的贡献大小[2]。在不同的时间和空间里,由于生态异质性的存在,环境筛的选择强度不同,植物的适合度是不同的,故植物生活史的类型,即植物生活史型也是多样的,且表现出连续的动态变化特征。而生活史对策就是生物在长期的自然选择下形成的、以各种生活史特征表现出来的适应对策,即由自然选择塑造了生物体外形和习性[3],是种群生活史各阶段特征(种子散布与萌发、补充和生长、有性与无性繁殖)对特定生境的综合适应式样,也称为生态对策。由于在植物整个生长发育阶段中,不同阶段个体进行光合作用的能力不同,可利用的光合产物有限,因此生长、繁殖和防御等各种功能对有限的资源始终存在着竞争问题,即有限资源如何分配的问题,而植物必需权衡这些功能间的资源分配[4~7]。故资源分配的模式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植物生活史特征[8],而生活史对策就是这种不同功能间权衡资源

生活史对策概述讲解学习

生活史对策概述 大气基地贺园园1111700026 生活史与生活史对策: 生活史(life history)意为生物从其出生到死亡所经历的全部过程,也叫生活周期(life cycle)。 生活史性状包括出生时个体大小;生长形式;成熟年龄;成熟时个体大小;后代的数量、大小、性比;特定年龄和大小的繁殖投入;特定年龄和大小的死亡规律;寿命等。 生活史对策(life history strategy)是指生物在生存斗争中获得的生存对策,也称生态对策(bionomic strategy )或进化对策,例如生殖对策、取食对策、迁移对策、体型大小对策等 主要内容: 任何生物做出的任何一种生活史对策,都意味着能量的合理分配,并通过这种能量使用的协调,来促进自身的有效生存和繁殖。每个生物具有生长、维持生存和繁殖三大基本功能,生物必须采取一定的策略配置能够获得的有限资源,其核心主要强调在特定环境中提高生殖、生存和生长能力的组合方式. 1)生长对策 ●生长速度 早期演替种:早期迅速生长,具开拓对策(白桦) 后期演替种:早期生长缓慢,具保守对策(红松) ●生长方式 以温带木本植物为例,其顶枝形成有两种主要方式: ①有限生长类型:顶枝在冬季完全定型,冬芽形成时就决定了叶子数目。 ②无限生长类型:冬芽只含有少量叶原基,在下一个生长季,顶枝尖端在生长季内还 能产生新的叶子和节间。 ●根冠比率—物质分配 2)生殖对策

生殖对策实际就包括两个方面的问题: 第一是生殖者存活的问题,也即生殖的代价问题,生物生殖必然带来变化的生理压力和个体危险,因此,也就必然会影响到生物的生存; 第二是生殖的效率问题,生物选择的对策,都旨在提高生殖的效率,这一点可从植物的生殖行为中证实。 1)体型效应 物种个体的大小与其寿命有很强的正相关关系。 2)成体的存活与繁殖 成熟个体存活率低,生物繁殖越早,投资于繁殖的能量越多;成熟个体存活率越高,生物的繁殖期越晚(个体较大),分配于繁殖的能量就越少。 3)当前繁殖与未来繁殖 如果未来生命期望低,分配给当前繁殖的能量应该高,而如果剩下的预期寿命很长,分配给当前繁殖的能量应该较低。 4)后代大小与数量 一般来说,种子越小,数量越多。 5)休眠和迁移 适应变化的环境,是一种能量协调使用的生活史策略。 休眠:使生物在时间上越过一段不利的时期; 迁移:使生物在空间上移到更适宜的地点来躲避恶劣的环境。 r-对策(r-strategy): 生活在条件严酷和不可预测环境中,种群死亡率通常与密度无关,种群内 的个体常把较多的能量用于生殖,而把较少的能量用于生长、代谢和增强自 身的竞争能力。 r-选择( r-selection)者: 采取r-对策的生物称r-选择者,通常是短命的,生殖率很高,可以产生大量 的后代,但后代的存活率低,发育快,成体体形小,具有高的能量分配和短 的世代周期。 K-对策(K-strategy): 生活在条件优越和可预测环境中,其死亡率大都取决于与密度相关的因

植物的进化历程研究性学习报告

第一部分:课题基本信息 1.课题名称: 《植物进化历程及原因》 2.课题组成员:王怡然 3.课题指导师:龙志雄 4.探究目的:了解植物进化的过程,探究生物进化学 5.具体方案设计 ①查找资料 ②对资料进行汇总、分析 ③写文章或撰写论文 第二部分:课题研究成果 植物界发生、发展和演化的历史过程分为五个阶段。当今地球上生长着约40多万种植物。它们不仅在形态结构上不同,而在营养方式、生殖方式和生活环境上也各不一样。现代科学和化石研究表明,现存的这些植物并不是现在才产生的,更不是由“上帝”创造出来的,它们大约经历了30多亿年的漫长历程逐渐发生发展和进化而来的。地球上最早出现的植物是细菌和蓝藻等原核生物,时间大约距今35~33亿年前。以后经历了5个主要发展阶段才发展到现在的状况。第一个阶段称为菌藻植物时代。即从35亿年前开始到4亿年前(志留纪晚期)近30亿年的时间,地球上的植物仅为原始的低等的菌类和藻类。其中从35~15亿年间为细菌和蓝藻独霸的时期,常将这一时期称为细菌—蓝藻时代。从15前亿年开始才出现了红藻、绿藻等真核藻类。第二阶段为裸蕨植物时代。从4亿年前由一些绿藻演化出原始陆生维管植物,即裸蕨。在3亿多年前的泥盆纪早、中期它们经历了约3千万年的向陆地扩展的时间,并开始朝着适应各种陆生环境的方向发展分化,此时陆地上已初披绿装。此外,苔藓植物也是在泥盆纪时出现的,但它们始终没能形成陆生植被的优势类群,只是植物界进化中的1个侧支。第三个阶段为蕨类植物时代。裸蕨植物在泥盆纪末期已绝灭,代之而起的是由它们演化出来的各种蕨类植物;至二叠纪约亿年的时间,它们成了当时陆生植被的主角。许多高大乔木状的蕨类植物很繁盛,如鳞木、芦木、封印木等。第四个阶段称为裸子植物时代。从二叠纪至白垩纪早期,历时约亿年。许多蕨类植物由于不适应当时环境的变化,大都相继绝灭,陆生植被的主角则由裸子植物所取代。最原始的裸子植物(原裸子植物)也是由裸蕨类演化出来的。中生代为裸子植物最繁盛的时期,故称中生代为裸子植物时代。第五个阶段为被子植物时代。它们是从白垩纪迅速发展起来的植物类群,并取代了裸子植物的优势地位。直到现在,被子植物仍然是地球上种类最多、分布最广泛、适应性最强的优势类群。当然其他各类植物也都在发展变化,种类也不少。-----资料摘自生物秀《植物进化的历程》在拉马克名着《动物哲学》一书中提出了完整的生物进化理论。其学说的主要内容是1.环境条件的转变能够引起生物的变异2.环境的多样性是生物多样性的原因。这里的观点同样适用于植物进化你。 藻类植物:具有叶绿素、能进行光合作用、营光能自养型生活的无根茎叶分化、无维管束、无胚的叶状体植物,又称原植体植物,一般生长在水体中。藻类植物有两个特点:①藻体各式各样,氧气,藻类植物无根茎叶的分化,因而实际上藻体就是一个简单的叶,也因此,藻类植物的藻体统称为叶状体;②它们的有性生殖器官一般都为单细胞,有的可以是多细胞的,但缺少一层包围的营养细胞,所有细胞都直接参与生殖作用。 菌类植物:一大类不含叶绿素、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异养的低等类植物。其中包括细菌、

植物学小结

一.根 的 小 结 1.双子叶植物根的发育表解 初 生 生 长 次 生 生 长 根冠区 分 生 区 伸长区 根毛区(成熟区) 次生结构 维管柱鞘 木栓形成层 周皮 初生韧皮部 根冠 原分生组织 初生分生组织 初生成熟组织 次生分生组织 次生成熟组织 2.双子叶植物根与禾本科植物根结构比较表

3、双根初生结构表解 4、单子叶植物根(禾本科根)初生结构表解

5、维管形成层的活动表解 6、双根次生结构表解

二.茎的小结 1、双子叶植物茎的发育过程表解 初 生 生 长 次 生 生 长 分 生 区 伸长区 成 熟 区 木栓形成层 周皮 茎 尖 生 长 锥 (内始式) 原分生组织 初生分生组织 初生成熟组织 次生分生组织 次生成熟组织 2.双子叶植物茎与禾本科植物茎结构比较

5、双子叶植物茎次生结构表解 6、双子叶植物根与茎结构比较 比较项目根茎 初生生长 尖端分区根冠、分生、伸长、根毛区分生、伸长、成熟区 初 生 结 构 表皮 有根毛,无角质膜和气孔, 吸收。 有表皮毛,有角质膜和气孔, 保护。 皮 层 外皮层薄壁细胞,后期栓化保护厚角组织,支持。 皮薄细胞大型薄壁细胞薄壁细胞中有其他细胞 内皮层具凯氏带,控制物质运输无内皮层,或有淀粉鞘维 管 柱 维管柱鞘有,具5种功能无 木韧排列相间排列相对排列 初木发育外始式内始式 髓及射线无,少数植物有髓有,且很发达 次生生长维管形成层来源初木与初韧间薄壁细胞 维管柱鞘细胞 束中形成层 髓射线细胞 木栓形成层来源维管柱鞘、次韧薄壁细胞多样 次生生长结果维管形成层产生次维组织;木栓形成层产生周皮。

植物学知识总结

一、名词解释 1.纹孔:细胞壁形成次生壁时并非全面地增厚。在一些位置上不沉积次生壁物质,这种未增厚的区域成为纹孔。 2.初生纹孔场:在细胞的初生壁上一些明显凹陷的较薄区域 3.胞间连丝:穿过细胞壁上的小孔连接相邻两个细胞的细胞质丝 4.细胞骨架:真核细胞内由微管、微丝、中间纤维组成的蛋白质纤维网架体系。 5.高尔基体:一般由4~8个单层膜围成的扁囊平行垛叠而成,略呈弯曲状,凸面又称形成面,凹面又称成熟面。具分泌作用。 6.原分生组织:由来源于胚的、始终保持分裂能力的胚性细胞,位于根、茎顶端部分。 7.次生分生组织由已经成熟的细胞重新恢复分裂能力而来,活动的结果是形成植物的次生结构,包括维管形成层和木栓形成层。 8.基本组织:细胞壁薄,仅有初生壁,液泡大,排列疏松,胞间隙明显,分化程度低。 9.厚角组织:初生的机械组织。由生活细胞组成,常含叶绿体。细胞壁为初生壁性质。细胞壁发生不均匀的增厚。增厚一般发生细胞的角隅处。 10.厚壁组织:细胞壁均匀的次生增厚,常木质化;细胞腔狭小;成熟时一般为死细胞。 11.薄壁组织:细胞壁薄,仅有初生壁,液泡大,排列疏松,胞间隙明显,分化程度低。 12.栅栏组织:双子叶植物叶肉中靠近上表皮的部分,排列整齐如栅栏,含较多的叶绿体。 13.海绵组织:双子叶植物叶中,靠近下表皮的叶肉细胞,形状不规则,胞间隙发达,含有较少的叶绿体。 14.周皮:双子叶植物的老根和老茎最外层由木栓层、木栓形成层和栓内层组成的次生保护组织 15.筛管:存在于被子植物的韧皮部中,运输有机物。它们由一些管状的无细胞核的生活细胞——筛管分子连接而成的管状结构。 16.导管:存在于被子植物的木质部中,由许多管状的、细胞壁木质化的死细胞纵向连接而成。组成导管的每一个细胞称为导管分子。成熟导管分子为死细胞,端壁溶解,形成穿孔。侧壁发生不同方式的次生木质化增厚。 17.凯氏带:在内皮层细胞的径向壁和横壁上有一条木化和栓化的带状加厚区域,称为凯氏带 18.通道细胞:根内皮层的大部分细胞在发育后期其细胞壁常呈五面加厚,少数正对原生木质部的内皮层细胞保持薄壁的状态.这种薄壁的细胞称为通道细胞。 19.中柱鞘:双子叶植物根的初生构造中,微管柱的最外方的细胞,排列整齐。具潜在的分裂能力。 20.泡状细胞:在禾本科植物叶片上的一组大型的薄壁细胞,分布于两个叶脉之间的上表皮。在横切面上呈展开的扇形排列,中间的细胞最大,两旁的细胞渐小。每个细胞内都含有大液泡,不含或少含叶绿体。与叶片的卷曲和张开有关。 21.次生生长:由于次生分生组织,特别是维管形成层的活动,不断产生新的细胞组织所导致的生长。主要表现为植物的根和茎的加粗。 22.须根系:由粗细长短相似的不定根组成的根系。 23.无限外韧维管束:初生韧皮部位于初生木质部外方,在两者之间保留部分未分化的原形成层细胞。 24.年轮:在温带地区多年生木本植物木材的横切面上,一个生长季节内形成的早材和晚材组成一轮显著的同心圆环。 25.离层:叶柄基部离区内的部分细胞胞间层发生降解甚至死亡,叶从该处断离、脱落。 26.原套—原体学说:将被子植物苗端的原分生组织分为原套和原体两部分。原套是生长锥表面一至数层细胞,通常只进行垂周分裂,扩大生长锥的表面。原体是原套内方的一团不规则排列的细胞,进行各个方向的分裂增大生长锥体积。

相关文档